自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自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一、自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朱正洁,程岚,杨军[1](2020)在《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脑脊液通过前颅窝颅骨及硬脑膜的缺损进入鼻腔或鼻窦,形成脑脊液鼻漏。脑脊液鼻漏按其病因可分为创伤性、医源性、肿瘤源性及自发性4种。其中自发性脑脊液鼻漏(spontaneous cerebrospinal fluid rhinorrhea,SCSFR)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非创伤性脑脊液鼻漏,因其起病隐匿在临床上少见。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单侧清水样鼻漏,常因特定头位加重脑脊液的流出,可无其他合并症,因此易被误诊、漏诊。SCSFR经保守治疗通常不能好转

闫亚峰[2](2020)在《基于自发与视觉诱发脑电信号的无创颅内压检测系统》文中研究指明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指颅内内容物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由于生理调节作用,正常人的颅内压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值。颅内高压是继发性脑损伤的主要原因,已证明颅内压升高程度和持续时间与患者的生存率、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直接相关,所以ICP的动态持续监测对颅脑损伤和严重神经疾病患者至关重要,是预防和控制颅内高压并确定治疗方案的基础。基于腰椎穿刺和脑室内穿刺的有创ICP检测方法存在颅内感染、脑组织损伤、出血等风险,不适合于长时间监测;基于经颅多普勒、视神经鞘直径、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等的ICP检测方法普遍存在检测精度不高的问题,不能满足临床检测要求。所以急需一种安全、准确、无损、便捷的颅内压检测方法,以满足临床医学的应用要求。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的颅内压检测系统,系统主要由文件模块、病人信息采集与输入模块、实验范式设计与数据采集模块、脑电数据预处理模块、脑电数据分析模块、统计分析模块组成。其中,文件模块负责不同格式脑电信号的导入、工作区的清理以及关闭系统等功能;病人信息与输入模块用于输入和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信息和用药信息;实验范式设计与数据采集模块完成对患者静息态脑电和稳态视觉诱发脑电信号(Steady stat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SVEP)的采集;脑电预处理模块实现坏通道剔除、滤波、去伪迹等功能,以得到干净有效的脑电信号,为后续分析处理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保障;数据分析模块完成对脑电数据的时域、频域分析、构建脑网络等功能;统计模块负责对脑电数据分析所得特征进行优化组合,完成对脑电的分类与颅内压值的检测,为医生对病情的诊断和处理提供参考。本文完成的创新工作有:(1)设计了基于Matlab和C语言混合编程的模块化颅内压检测系统,该系统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友好的界面和便捷的操作功能,便于医生独立操作;(2)设计了基于自发与视觉诱发脑电信号的颅内压检测方法,采用任务态和静息态两种实验模式且使用多导联干电极采集脑电,不仅能够扩大适用人群,实现脑电特征的多元化,提高检测的通用性,而且避免了湿电极操作繁杂的步骤,操作简便能够用于长期检测;(3)采用脑功能网络特征和功率谱特征相结合,运用支持向量机实现了对患者颅内压信号的回归检测,得到了良好的检测效果。

叶志刚[3](2020)在《MRI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MRI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低颅压综合征患者20例,采用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诊断的方式是采用MRI扫描成像仪)及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放射影像学诊断),每组患者各10例,观察两组中患者确认脑部疾病的准确率以及MRI扫描仪的成像情况。结果观察组中通过MRI扫描可看出患者的脑脊液压力的测量结果与影像学表现例如硬脑膜强化、硬膜下积液、静脉窦扩张、脑结构下垂等的表现,而对照组中通过放射诊断以上状态均无清晰显示,故观察组成像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通过MRI扫描仪观察低颅压综合征脑部微小变化的概率为100.00%,而对照组中通过放射诊断观察低颅压综合征脑部微小变化的概率为70.00%,观察组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诊断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诊断中可以给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影像学依据,具有更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钱程行[4](2019)在《小骨窗开颅辅以神经内镜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比较小骨窗开颅辅以神经内镜与传统大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疗效,为临床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2月至2018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小骨窗开颅辅以神经内镜组)和对照组(传统大骨瓣开颅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出血量、血肿位置、入院时GCS评分、入院时动脉收缩压、既往有无高血压和糖尿病、发病距离手术时间、手术时长、血肿清除率、术后肺部感染和颅内感染、胃肠道出血、术后再出血和癫痫发生率以及术后6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评级(modified Rankin Scale,mRS)。所有患者随访至术后6个月。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4例患者,其中观察组30例,对照组34例。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出血量、血肿位置、入院时GCS评分、入院时动脉收缩压、既往有无高血压和糖尿病、发病距离手术时间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显着降低(2.14±0.56 h vs 2.72±0.66 h,P<0.05);观察组颅内血肿清除率<80%与≥80%者分别为10例,20例,对照组颅内血肿清除率<80%者与≥80%者分别为10例,24例,两组颅内血肿清除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观察组的肺部感染及癫痫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颅内感染、胃肠道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4)观察组在随访期间死亡1例,对照组在随访期间死亡3例。观察组术后6个月mRS评分0分、1分、2分、3分、4分、5分、6分者分别为:2例、6例、9例、3例、8例、1例、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mRS评分0分、1分、2分、3分、4分、5分、6分者分别为:1例、3例、8例、8例、8例、3例、3例,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辅以神经内镜相比于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能降低手术时长,减少术后肺部感染和癫痫的发生率。

方耿娜,江静君,孙可佳[5](2019)在《综合护理干预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患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前收治的3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腰大池术后常规围术期护理;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3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患者设为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采用输液泵进行流速及量匀速控制等。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头痛持续时间、血性脑脊液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患者应用输液泵匀速控制脑脊液简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缩短患者头痛持续时间、血性脑脊液消失时间、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孙海荣,刘英霞,张金彪[6](2014)在《青年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七例误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青年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SIH)的临床特点及误诊情况。方法对我院收治并误诊的青年SIH 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因头痛就诊5例,误诊为颅内感染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因头晕就诊2例,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各1例。本组7例误诊时间310 d,均经腰椎穿刺及MRI检查明确诊断为SIH,予卧床及大量补液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结论症状、体征不典型的青年SIH易误诊,临床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尽早行腰椎穿刺、颅脑及脊椎MRI检查,可减少或避免误诊误治。

俞方荣,王土兴,方春,朱翔[7](2014)在《脑膜异常强化的MRI诊断》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不同病变的脑膜异常强化MRI表现,探讨脑膜异常强化模式的形态与病因间的关系。方法对资料完整、MRI增强扫描显示脑膜异常强化的2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患者中脑膜癌病11例(其中软脑膜强化模式9例,包括结节样强化4例、线样强化4例、结节样和线样强化并存的混合型强化1例,全脑膜强化模式、混合型强化2例);感染性脑膜炎9例(其中细菌性脑膜炎5例,包括软脑膜强化模式、线样强化4例,全脑膜强化模式、线样强化1例,并伴有硬膜下脓肿、颅骨骨髓炎,结核性脑膜炎3例。均为软脑膜强化模式,2例为线样强化,1例为结节样强化并伴有脑内多发结核结节,病毒性脑膜炎1例,为软脑膜强化模式、局限性线样强化);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2例(硬脑膜强化模式、为弥漫均匀的线样强化);慢性硬膜下血肿4例和慢性硬膜下血肿伴硬膜下积液1例(硬脑膜强化模式、线样强化)。结论不同病变所致脑膜异常强化,其强化模式及形态具有一定的特点,MRI能为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曾凡波[8](2013)在《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40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原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PIH)是指原因不明预后良好颅内压低于70mmH2O的一组综合征,临床表现体位性头痛,可伴有头晕恶心呕吐,颈部强直等,现将我院20032011年收治的40例原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40例均为我院住院的PIH患者,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腰穿脑脊液压力低于70mmH2O,影像学表现及对治疗的反应确诊。除外颅脑外伤及开颅手术,分流术,腰穿,脊髓造影,脱水,

李益强[9](2013)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的临床表现、脑脊液(CSF)和影像学改变以及诊治、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SI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呈体位性头痛,疼痛部位以额、颞部为主,常伴有恶心、呕吐、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及颈强体征;脑脊液压力均低于60 mmH2O,可有红细胞、白细胞计数、蛋白定量不同程度增多;头颅CT平扫检查显示正常双侧硬膜下积液2例、硬膜下血肿1例。结论 SIH患者以体位性头痛、CSF压力低于60 mmH2O为特征性改变,影像学检查具有诊断价值,患者经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汪效松,张旭,周瑞玲,陈名峰,雷惠新[10](2012)在《临床表现酷似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临床表现貌似脑动脉瘤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SIHS病例资料,观察其临床表现、脑脊液压力、常规生化指标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12例SIHS患者均有突发急性爆裂样头痛,伴有恶心等症状10例,脑神经受累2例,脑膜刺激征阳性12例,腰穿脑脊液压力低于60 mmH2O 1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红细胞和蛋白增高,8例行头颅MR加强扫描发现脑膜强化5例,核素脑池显像3例提示脑脊液漏2例、脑脊液循环障碍1例。予补液等保守治疗后,预后均良好。结论直立性头痛、腰穿压力、头颅MR加强扫描、核素脑池显像等是鉴别SIHS与SAH的有效方法。

二、自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SCSFR的发病机制
    1.1 SCSFR与颅底骨质变薄
    1.2 SCSFR与颅内压增高
    1.3 SCSFR与肥胖
    1.4 SCSFR与局灶萎缩学说
    1.5 SCSFR与OSA
2 SCSFR的治疗策略

(2)基于自发与视觉诱发脑电信号的无创颅内压检测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颅内压的定义
    1.2 颅内压升高的原因及危害
        1.2.1 颅内压检测的意义
        1.2.2 颅内压检测的技术研究现状
        1.2.3 有创颅内压检测技术发展概况
        1.2.4 无创颅内压检测技术的发展概况
        1.2.5 基于脑电的颅内压检测技术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4 本章小结
2 基于脑电信号的无创颅内压检测系统分析与总体设计
    2.1 脑电信号用于颅内压检测的理论基础
        2.1.1 脑电产生机理及特点
        2.1.2 颅内压对脑电的影响
    2.2 无创颅内压检测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2.2.1 技术可行性分析
        2.2.2 功能需求
        2.2.3 开发环境与用户
    2.3 无创颅内压检测系统总体设计
        2.3.1 文件模块
        2.3.2 病人信息采集与输入模块
        2.3.3 实验范式设计与数据采集模块
        2.3.4 脑电数据预处理模块
        2.3.5 数据分析模块
        2.3.6 统计分析模块
    2.4 本章小结
3 实验范式设计与系统核心算法
    3.1 实验范式设计与数据采集模块
        3.1.1 静息态及SSVEP实验范式设计
        3.1.2 任务态实验范式的并口通信
        3.1.3 实验范式的实验要求
        3.1.4 数据采集
    3.2 预处理算法
        3.2.1 去除坏数据
        3.2.2 伪迹去除
        3.2.3 带通滤波
    3.3 有效频段确定与特征提取算法
        3.3.1 功率谱分析
        3.3.2 脑功能网络的构建
        3.3.3 脑功能网络的特征提取
    3.4 分类预测算法
        3.4.1 SVM分类识别
        3.4.2 SVR回归预测
    3.5 本章小结
4 无创颅内压检测系统实现
    4.1 系统配置
    4.2 系统功能实现
        4.2.1 菜单一(病人登记入口)的实现
        4.2.2 菜单二(数据采集)的实现
        4.2.3 菜单三(数据分析)的实现
    4.3 本章小结
5 无创颅内压检测系统实验测试与结果分析
    5.1 SSVEP实验测试及结果分析
        5.1.1 数据采集
        5.1.2 基于COH功能网络的网络属性特征分析
        5.1.3 基于PLV功能网络的网络属性特征分析
        5.1.4 支持向量机分类识别分析结果
    5.2 静息态实验测试与结果分析
        5.2.1 数据采集
        5.2.2 功率谱分析
        5.2.3 基于COH功能网络的网络属性特征分析
        5.2.4 基于PLV功能网络的网络属性特征分析
        5.2.5 支持向量回归预测分析结果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3)MRI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观察组MRI脑脊液压力与影像学表现
    2.2 对比两组诊断脑部变化概率
3 讨论

(4)小骨窗开颅辅以神经内镜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患者分组
    2.3 观察指标
    2.4 一般处理及治疗方法
    2.5 相关医学设备及手术器械
    2.6 血肿量测量
    2.7 数据处理方法
结果
    3.1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
    3.2 两组手术时长的比较
    3.3 两组颅内血肿清除率的比较
    3.4 两组并发症的比较
    3.5 两组术后6个月mRS评级的比较
    3.6 典型患者术前及术后头颅CT图像
    3.7 术中图像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目录
致谢

(5)综合护理干预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6)青年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七例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医技检查
    1.4 误诊情况
    1.5诊断及治疗
2 讨论
    2.1 发病原因及机制
    2.2 临床及影像特点
    2.3 鉴别诊断
    2.4 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

(7)脑膜异常强化的MRI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检查方法
    1.3 脑膜异常强化的判断标准
        1.3.1 按脑膜强化的部位分为3种异常强化模式
        1.3.2 按脑膜强化的形状分为3种异常强化模式
2 结果
3讨论
    3.1 软脑膜强化模式、全脑膜强化模式的病因及其诊断
    3.2 硬脑膜强化模式的病因及其诊断

(8)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40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实验室检查
    1.4 影像学检查
2 治疗及预后
3 讨论
    3.1 PIH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3.2 PIH的临床表现
    3.3 影像学改变
    3.4 CSF改变
    3.5 PI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3.6 PIH的治疗与转归

(9)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资料
    1.1 临床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实验室检查
    1.4 影像学检查
    1.5 治疗及预后
2 讨论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2 临床特点
    2.3 CSF及影像学改变
    2.4 诊断及治疗

(10)临床表现酷似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临床体征
    1.4 脑脊液检查
    1.5 影像学表现
    1.6 治疗与转归
2 讨论

四、自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的发病机制及治疗[J]. 朱正洁,程岚,杨军.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0(06)
  • [2]基于自发与视觉诱发脑电信号的无创颅内压检测系统[D]. 闫亚峰. 郑州大学, 2020(02)
  • [3]MRI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叶志刚. 罕少疾病杂志, 2020(01)
  • [4]小骨窗开颅辅以神经内镜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D]. 钱程行. 扬州大学, 2019(02)
  • [5]综合护理干预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患者中的应用[J]. 方耿娜,江静君,孙可佳. 齐鲁护理杂志, 2019(04)
  • [6]青年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七例误诊分析[J]. 孙海荣,刘英霞,张金彪. 临床误诊误治, 2014(12)
  • [7]脑膜异常强化的MRI诊断[J]. 俞方荣,王土兴,方春,朱翔. 浙江医学, 2014(08)
  • [8]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40例分析[J]. 曾凡波. 中国医药导刊, 2013(S1)
  • [9]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J]. 李益强. 广西医学, 2013(10)
  • [10]临床表现酷似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J]. 汪效松,张旭,周瑞玲,陈名峰,雷惠新. 疑难病杂志, 2012(10)

标签:;  ;  ;  ;  ;  

自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