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开发靠联盟

产品开发靠联盟

一、产品开发 贵在联盟(论文文献综述)

施杰[1](2018)在《战略联盟中组织惰性对市场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逐渐成为企业最有价值的战略性资源,它能够帮助企业战胜竞争对手,实现战略目标。同时,企业间的竞争模式也不再是单一的对立,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开始同其他组织进行合作,通过形成战略联盟来获取重要的战略资源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知识转移成为战略联盟合作过程中企业获取新知识、整合已有知识,以此来培养和加强竞争优势的关键途径。然而,管理实践显示战略联盟中知识转移的效果并不理想,“有转移行为,无转移效果”的现象十分普遍。知识转移效果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知识转移效果在联盟企业之间如何进行有效的提升?成为了学者和企业家们关注的核心。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知识转移的研究多集中在技术、生产、管理知识等方面,对市场知识转移方面的研究成果则略显匮乏。并且已有文献中,市场知识转移的研究对象多集中在跨国子母公司之间或者企业内部,对战略联盟企业间市场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研究还未有涉及。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提升企业自身的市场知识。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多变的市场环境不仅需要企业拥有足够的技术知识,同样需要对顾客、竞争者、市场等进行深入研究来获取市场知识,从而引导产品升级的方向和路径。而在探究市场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组织惰性作为企业的一种内在固有属性,会使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反应迟缓,不愿意进行市场知识的转移,而市场知识具有流动性、区域性、时效性等特点,组织的惰性将很容易使企业失去潜在的市场知识学习机会而导致市场知识转移效果的降低。因此,探究战略联盟中组织惰性对市场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和理论推演,构建了组织惰性、吸收能力、市场知识转移效果三者之间的理论关系模型,并提出了相关假设。通过实证分析深入研究了以吸收能力为中介的情况下,组织惰性对市场知识转移的影响机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以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为调查对象,收集有效样本179份,利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检验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组织惰性对市场知识转移效果有显着的负向影响;洞察力惰性、行为惰性和心理惰性对市场知识转移效果有显着的负向影响。(2)组织惰性对吸收能力有显着的负向影响;洞察力惰性和心理惰性对员工动机有显着的负向影响,行为惰性和心理惰性对员工能力有显着的负向影响。(3)吸收能力对市场知识转移效果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员工动机和员工能力对市场知识转移效果有显着的正向影响。(4)吸收能力在组织惰性和市场知识转移效果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员工能力在行为惰性、心理惰性和市场知识转移效果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第一,联盟企业应当加强管理者引领作用,提高联盟企业对市场知识重要性的认识;第二,联盟企业应当重视员工动机和员工能力,增强联盟企业的吸收能力;第三,联盟企业应当努力克服企业自身的组织惰性,慎重选择联盟伙伴;第四,联盟企业应当积极拓展联盟合作关系,建立市场知识转移网络。此外,本研究在理论上拓展了组织惰性和知识转移的研究范围,确定了组织惰性与市场知识转移效果之间的中介传导机制,在实践上为联盟企业知识管理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李荣玉[2](2017)在《基于技术协同创新的高技术企业纵向产品创新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创新是企业生存之本。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产品更新换代的加快,产品创新、市场营销和服务的增值作用明显提高,有效的纵向产品创新日益成为高技术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论文从技术协同创新角度,以梳理高技术企业纵向产品创新策略为目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结合问卷调查信息和二手数据,对案例企业与其相关顾客、供应链企业以及合作的科研院所在技术协同创新活动中的行为进行分析,揭示了案例企业纵向产品创新过程的一般规律,提炼了高技术企业纵向产品创新策略,因此,对于技术协同创新背景下的高技术企业纵向产品创新策略的研究具有理论及实践上的意义。文中对高技术企业纵向产品创新策略进行了分析,指出:纵向产品创新策略主要包括创意阶段纵向产品创新策略、研发阶段纵向产品创新策略、生产阶段纵向产品创新策略和营销阶段产品创新策略。在对产品创意阶段策略的分析中,发现应采取满足需求或实现技术转化为主的纵向产品创新策略,企业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利用新技术转化实现创意构想,或者引入顾客参与创意构想,进行更好的技术应用实现创意。在对产品研发阶段策略的研究中,确定了要素转移、共建研发实体或专利模式为主的纵向产品研发策略,企业可以选择与高校及科研院所、供应链企业或顾客合作,增强企业研发能力,研发出符合市场或者顾客需求的创新产品。对产品生产阶段策略的研究中,指出采取外包为主或自主生产为主的纵向产品生产策略:根据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生产经营理念与供应链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完成全部或部分创新产品的生产制造或将产品生产制造环节外包。对营销阶段策略进行了分析,发现企业可采用获取顾客反馈或塑造品牌形象为主的纵向产品营销策略:通过与顾客或者供应商加强营销合作,前者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反馈,获取用户对产品的改进建议,为进行新一轮的产品创新提供方案;后者注重对产品品牌和特性等的宣传推广,为企业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赢得市场认可,稳固产品的市场地位。

程歌[3](2017)在《生态链视角下我国光伏企业战略联盟构建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光伏产业近年来快速崛起。2015年初,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目前,我国已有近五百家光伏类企业和组件制造企业,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企业进入到光伏产业中。随着光伏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多,行业内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此情境下,顺应光伏产业的发展需求,构建产业内企业战略联盟,促进企业走向合作竞争的轨道,不仅可以发挥战略联盟的集聚效应,更能够稳定光伏产业的竞争格局,提升我国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与生物界种群间的相互依赖关系相类似,企业间的生存与发展也具有相互依赖性。在行业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企业应该像生物种群那样协同进化。而企业战略联盟正是这样一种新型的合作竞争组织模式,它强调企业各方在竞争合作中实现合理分工、资源互补和功能协同,并在共同的成长过程中共享学习机会和经验曲线效应,促进联盟内企业核心能力及联盟整体竞争实力的提升。生态学理论及仿生学方法,为企业战略联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借助生态学思维方式来考察战略联盟的生态链及联盟构建的原理,是本文的研究旨向所在。本文对企业战略联盟的理论进行生态价值分析,结合企业生态链的相关理论,以生态学的思维对企业战略联盟进行分析,讨论生态链下的企业战略联盟的结构形式并建立联盟共生体系。以光伏企业组为案例对象对我国光伏企业的目前状况进行分析,进而指出我国光伏企业进行战略联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随后结合生态链原理,以生态价值思维对我国光伏企业的现状及构建战略联盟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梳理,得出战略联盟在光伏企业中的应用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特征。通过当前的分析构建企业战略联盟的框架图,从企业内外部环境、战略模式选择、战略伙伴选择、利益分配原则、信任建立机制五个方面详细论述我国光伏企业战略联盟构建的要点,为我国光伏企业构建战略联盟提供理论基础。最后利用模糊理论分析企业战略联盟的评价原理,从产业环境、企业本身、联盟伙伴和信任机制四个维度评价战略联盟,指出我国光伏企业要想实现战略联盟绩效优化,需对影响因素合理分析、寻找,有针对性的进行因素完善。为光伏企业构建企业战略联盟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从而实现我国光伏企业竞争力提升的最终目的。

张云娜[4](2016)在《X报社经营战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中小学生人口众多,国家一直以来实行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注重中小学生教育。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加,家长越来越注重孩子的教育。我国的学生教辅市场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X报社是一家以中小学生辅导为内容的报社,经过近20年的发展,拥有完善的管理体制和成熟的生产流水线。本文首先介绍X报社内部经营状况,从X报社的部门设置、报纸内容、销售方式、财务指标方面等进行分析,客观指出X报社近几年的经营现状。再分析影响X报社经营战略的内外部环境影响因素,总结出:X报社具备采取发展的经营战略的内外部动因和条件,继而提出经营战略中长期目标,并制定符合报社发展的经营战略,以改变X报社目前的困境。本文分为六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导论。主要从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研究思路与方法和可能的创新之处等方面进行简要说明。第二部分: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企业经营战略理论、PEST分析理论、五力模型分析理论和SWOT分析理论。其中,企业经营战略理论贯穿全文,引导全文。PEST分析理论、五力模型分析理论和SWOT分析理论用来分析报社经营战略内外部环境。第三部分:X报社经营现状介绍。用数据形式列举X报社经营状况,并简单罗列X报社目前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部分:X报社经营战略外部环境分析。分析影响X报社经营战略的外部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分析和行业环境分析。第五部分:X报社经营战略SWOT分析。采用SWOT分析法对X报社进行内部环境分析,分析出X报社经营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第六部分:X报社经营战略制定。通过内外部环境分析得出,X报社应该选择发展型经营战略,并提出中长期发展目标,最后就中长期发展目标提出经营战略。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改善目前X报社业务经营可以采取管理战略、产品战略、市场战略、营销战略、品牌战略、科技战略、人才战略等。这些战略都是根据X报社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方案,具有很强的实操性。在整个方案实施过程中要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领导利益和员工利益,投入资金与产出资金等关系,对每一个方案进行计算,使之在合理范围内实施。

周海君[5](2015)在《生态位视角下第三方物流战略联盟的研究》文中提出如今复杂的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物流企业难以独自应对这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组建物流战略联盟便应运而生,它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使物流联盟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国内第三方战略联盟的机制,本文通过物流联盟成员的生态位关系的研究,以及怎样的物流战略联盟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取得竞争力的优势和形成市场的霸主地位。本文从生态位视角去研究第三方物流战略联盟,物流企业之间的关系和生态种群之间的关系如出一辙,具有共生和竞争等特点。物流战略联盟的具有自然科学中的生态位关系,意味着联盟成员不只有竞争,还需要共同共生。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研究物流联盟成员的关系更加透彻和具体,让人们更好的认识这种生态位关系和物流战略联盟的作用。现今的复杂的经济环境,物流企业已经离不开周围的环境,组建物流战略联盟更是一个相互学习和增强自身竞争力的良好途径,物流联盟成员不仅要在这种学习中取得自身的竞争实力,更要正确的选择自身企业在市场生态环境中的地位,这种地位影响着物流企业本身的竞争能力,所以物流联盟企业必须使用创新手段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现如今经济全球化,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在单独的个体上已经无法体现,战略联盟的竞争力决定着联盟的市场地位,相应也就觉得这单个企业的市场地位。因此,物流企业的组织结构要随生态环境的变化而做出改变,以提高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起步较晚,又被跨国第三方物流公司挤压,国内物流企业使自身有效发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满足客户日益提高的多样化的服务要求,物流战略联盟是国内很多物流采取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对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结成战略联盟用生态位的视角去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为国内的物流企业提供可靠地指导依据。

郑辉南[6](2013)在《战略联盟与企业核心能力的关系研究》文中认为企业在行业和社会中不是单独存在的,企业的发展需要进行战略联盟,同时,企业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培养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战略联盟和企业核心能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是多数学者只是认为战略联盟对构建核心能力有帮助,很少学者关注战略联盟影响核心能力的主要因素,以及战略联盟通过这些因素对核心能力的具体影响。因此基于上述理论与现实背景,本文的研究主旨是探索战略联盟与企业核心能力之间的关系,其中,战略联盟到底是通过什么因素作用于企业的核心能力?战略联盟通过这些因素对核心能力的具体影响是怎样的?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单案例分阶段的方法进行案例研究。本文选择海尔集团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并且通过实地访谈以及二手资料数据收集的方式进行资料整理分析,对四个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联盟、资源整合、知识管理、核心能力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就这些关键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推理证明,最后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在核心能力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战略联盟都能通过资源整合和知识管理这两个主要因素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第二,战略联盟对企业核心能力的构建有促进作用,具体而言,在核心能力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战略联盟都能对核心能力有积极影响,是提升核心能力的有效手段,尤其在成熟和跃迁阶段,战略联盟的重要性更高;第三,联盟机制对战略联盟与核心能力的关系有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着眼于企业发展壮大的动态过程,因此它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贡献性。一方面,本文在中国企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动态地研究战略联盟对企业的核心能力的影响,扩宽了企业核心能力的研究范围。另一方面,本文基于理论研究的结果和案例分析的现实,在结论部分以企业发展壮大的动态视角构建了关于战略联盟与企业核心能力的关系模型,试图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理论指导和帮助。

任志伟[7](2012)在《基于战略联盟的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 ——以西安为例》文中指出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在提升我国产业技术水平,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多个省市地区目前都在不同的产业领域已建立了相应的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发展趋势日渐蓬勃。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以及“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的支持下,陕西省西安市在十余个产业领域也已建立了相应的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有力的推动了产业的发展。然而在平台发挥其作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诸如研发力量薄弱、关键性技术不能得到充分共享等问题。为了更好的发挥平台的功能,使平台高效的服务于产业,因此对平台绩效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上述问题以及实际的需要,本文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学习和借鉴,从战略联盟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平台绩效的影响因素;侧重于平台的服务功能,构建了反映平台绩效的指标;建立了理论模型并提出假设。通过对陕西省西安市多个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的实证研究,对所回收的124个样本数据进行了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模型和假设,研究结果表明:联盟良好的匹配性、良好的沟通、相互的信任、联盟较多的投入能够有效的提升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的运行绩效,使平台更好的发挥服务产业的功能。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及结论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1)基于战略联盟的视角,侧重平台的服务功能,构建了战略联盟视角下的平台运行绩效影响因素模型。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的借鉴,结合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的特点,重点探讨了在平台运行的过程中各成员的匹配程度、沟通程度、信任程度和投入程度等要素对平台绩效的作用关系,构建了平台运行绩效的影响因素模型。(2)引入了“基础性服务”、“研发服务”、“服务质量”、“社会经济效益”等指标,构建了评价平台运行绩效的指标体系。在评价平台绩效指标的选取上,并没有借鉴常用的平衡计分卡法,而是结合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的特点,重点考虑平台的服务功能,构建了评价平台绩效的指标体系。(3)提出并验证了“联盟匹配性”、“沟通”、“信任”、“联盟投入度”是影响平台运行绩效的重要因素。通过对陕西省西安市多个平台的实证研究发现,联盟匹配性、沟通、信任、联盟投入度与平台绩效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这一结论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弥补了以往研究的不足,为今后促进平台更好的发挥其功能,高效的服务于产业提供了思路。

黄浩[8](2009)在《战略联盟中知识转移绩效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1980年以后,信息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社会资源配置、企业运营和竞争方式以至全球市场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越来越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要求企业具备快速的市场应变能力、生产柔性和持续的技术创新。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是美、日、欧地区的跨国公司,对企业竞争关系开始进行战略性的调整,从对立竞争转向大规模的合作竞争。日益发展的合作战略中最明显的现象是“战略联盟”。战略联盟是企业发展战略的一种重要模式,是为了适应时代要求而出现的企业管理战略的创新。传统观点认为,企业间战略联盟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共享资源、降低成本、开发新市场与共担风险,最初战略联盟的主要表现为市场联盟,90年代以来,战略联盟的发展态势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伴随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全面来临,知识给世界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非常深的影响。知识开始变成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以及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在企业内部引进知识管理,同时突破企业的边界,与不同的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寻求联盟伙伴之间的知识转移。然而,在实践中联盟中的知识转移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战略联盟中的知识转移绩效研究成为了企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选择战略联盟知识转移绩效影响因素细化研究。本文拟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查阅资料,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探究战略联盟中知识转移绩效影响因素问题,运用实证研究,进行一系列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最后,根据前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建议。本研究共分为六章,第一章阐述了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和结构框架。第二章是研究战略联盟中知识转移绩效的理论基础。第三章研究战略联盟中知识转移过程,第四章阐述了影响战略联盟知识转移绩效的因素,将其分成三类:知识自身因素、联盟主体因素、联盟情境因素并分别作出假设。第五章是基于前面的理论做实证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分析,验证所提出的假设。第六章是结论及展望,指出了本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王方[9](2009)在《基于战略利益契合的顾客关系价值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关系营销已经成为营销理论研究的热点内容。关系营销范式日益得到理论界和实业界的认可,并成为当代企业营销的战略焦点。由于关系营销理论缺乏可操作性,如何实现从关系营销理念到实践的转变成为当前学术界和企业界共同关心的问题。关系价值作为关系营销的核心价值概念受到了营销学者广泛的关注。关系价值理论是关系营销理论研究的出发点,也是关系营销理论应用于企业实践的落足点。现有文献对关系价值的内涵、特点以及构成要素的研究成果较多,而对关系价值各构成要素下包含的价值如何影响关系价值提升的研究尚需深入。同时,大量研究依旧缺少从双向视角切入的对关系双方关系价值的界定。本文以关系营销理论、关系价值理论、契合以及战略利益理论为基础,以战略利益相关维度作为衡量伙伴间合作关系状态的重要变量,选择顾客关系市场来研究战略利益对顾客关系价值的影响。在研究战略利益契合提高伙伴间关系价值时,探索出了一个崭新的切入点——心理学动机理论。研究脉络是,借鉴刘朝福的研究视角,试从关系价值构成的关系下价值中的战略利益要素入手,运用心理学动机理论,并通过引入契合的中介效应,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和设计现在的战略合作观念与方式,使伙伴双方更有效的进行战略合作,从而为伙伴双方提高关系价值提供一些新的思路。由此提出本文的理论模型。同时,结合所选机械制造行业的特点,选取企业高层管理者作为样本总体,采取系统抽样法进行样本抽样,并利用Amos7.0对由战略利益、契合与关系价值等多个变量之间的路径所组成的结构模型进行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研究思路得到数据支持。1、动机和互动是形成伙伴双方战略利益形成的前置因素,也就是说,只有基于动机的战略利益契合可以使得伙伴间的合作关系为双方创造价值;2、从契合的角度来研究战略利益对关系价值的影响是有效的,战略利益与契合显着相关,伙伴间战略利益契合使得双方目标一致、资源互补、能力互补,由此可以有效提升伙伴间关系价值。本文在以下方面有创新:基本确立了战略利益通过契合驱动关系价值的理论模型,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战略利益对关系价值的影响机制及影响程度,揭示出了“契合”的中介效应。

卢秋华[10](2008)在《福建白茶的历史、现状及其营销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白茶是福建的特种茶,也是我国传统的外销茶类,被广泛认为最具保健的茶叶之一,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地位。福建闽东北地区是中国白茶的原产地和主要产区,具有生产白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又有自然和谐的人文景观。白茶产业作为闽东北农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快速健康发展对于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具有深远意义。本文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以及所查阅的文献资料,对福建白茶的历史进行了深入挖掘研究,完善了福建白茶的历史资料。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分析了福建白茶产区福鼎、政和和建阳的产销现状,并且与安溪铁观音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福建白茶企业营销策略选择—构建福建白茶营销战略联盟。与此同时,运用实证分析法分析了福建白茶的潜在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模式和消费心理,同时分析福建白茶的优势和机遇,进一步确定福建白茶营销战略。本文依据战略联盟理论分析福建白茶营销战略联盟的内涵及其特点,阐述了福建白茶进行营销战略联盟的必要性,分析福建白茶营销战略联盟的可行性。研究构建福建白茶企业营销战略联盟模式,及企业进行联盟后产生的优势。通过研究福建白茶历史、产销现状、消费者分析,推出福建白茶优势所在,提出在构建福建白茶企业营销战略联盟选择下,提出具体的营销战略对策--福建白茶文化营销。

二、产品开发 贵在联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产品开发 贵在联盟(论文提纲范文)

(1)战略联盟中组织惰性对市场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知识管理理论
        2.1.2 组织学习理论
    2.2 战略联盟概念界定
    2.3 市场知识的相关研究
        2.3.1 .市场知识的概念
        2.3.2 市场知识的特点
        2.3.3 .市场知识的重要性
    2.4 市场知识转移效果的相关研究
        2.4.1 市场知识转移效果的定义
        2.4.2 市场知识转移效果的衡量
    2.5 组织惰性的相关研究
        2.5.1 组织惰性的定义
        2.5.2 组织惰性的维度与衡量
    2.6 吸收能力的相关研究
        2.6.1 吸收能力的定义
        2.6.2 吸收能力的维度与衡量
    2.7 组织惰性、吸收能力与市场知识转移效果的关系研究
        2.7.1 组织惰性与吸收能力的关系研究
        2.7.2 组织惰性与市场知识转移效果的关系研究
        2.7.3 吸收能力与市场知识转移效果的关系研究
        2.7.4 小结
第三章 理论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3.1 理论模型的构建
    3.2 研究假设
        3.2.1 组织惰性与市场知识转移效果之间的关系假设
        3.2.2 组织惰性与吸收能力之间的关系假设
        3.2.3 吸收能力与市场知识转移效果之间的关系假设
        3.2.4 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假设
第四章 研究设计与预测试
    4.1 研究量表设计
    4.2 数据的收集
    4.3 预测试分析
        4.3.1 预测试样本基本情况
        4.3.2 预测试样本分析
        4.3.3 正式问卷的确定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5.1 样本基本特征的描述
    5.2 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5.2.1 量表的信度分析
        5.2.2 验证性因子分析
    5.3 相关性检验
    5.4 回归分析
        5.4.1 组织惰性对市场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
        5.4.2 组织惰性对吸收能力的影响
        5.4.3 吸收能力对市场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
        5.4.4 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
        5.4.5 研究假设检验结果
第六章 研究结论、管理启示及未来展望
    6.1 研究结论与讨论
        6.1.1 组织惰性对市场知识转移效果有显着的负向影响
        6.1.2 组织惰性对吸收能力有显着的负向影响
        6.1.3 吸收能力对市场知识转移效果有显着的正向影响
        6.1.4 吸收能力在组织惰性与市场知识转移效果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6.2 管理启示
        6.2.1 加强管理者引领作用,提高联盟企业对市场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6.2.2 重视员工动机和能力,增强联盟企业本身的吸收能力
        6.2.3 克服企业自身的组织惰性,慎重选择联盟伙伴
        6.2.4 积极拓展联盟合作关系,建立市场知识转移网络
    6.3 研究的局限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2)基于技术协同创新的高技术企业纵向产品创新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技术协同创新相关理论
        2.1.1 协同创新
        2.1.2 技术协同创新
    2.2 产品创新相关理论
        2.2.1 产品创新与纵向产品创新
        2.2.2 产品创新过程
    2.3 高技术企业产品创新研究
        2.3.1 高技术企业内涵
        2.3.2 高技术企业产品创新
第三章 案例研究设计
    3.1 案例研究方法选择
    3.2 研究过程设计
        3.2.1 案例选择
        3.2.2 研究信度与效度
第四章 多案例分析
    4.1 小米手机产品创新策略分析
        4.1.1 小米案例描述
        4.1.2 小米创意阶段策略特征
        4.1.3 小米研发阶段策略特征
        4.1.4 小米生产阶段策略特征
        4.1.5 小米营销阶段策略特征
    4.2 华为手机产品创新策略分析
        4.2.1 华为案例描述
        4.2.2 华为创意阶段策略特征
        4.2.3 华为研发阶段策略特征
        4.2.4 华为生产阶段策略特征
        4.2.5 华为营销阶段策略特征
    4.3 中兴手机产品创新策略分析
        4.3.1 中兴案例描述
        4.3.2 中兴创意阶段策略特征
        4.3.3 中兴研发阶段策略特征
        4.3.4 中兴生产阶段策略特征
        4.3.5 中兴营销阶段策略特征
    4.4 魅族手机产品创新策略分析
        4.4.1 魅族案例描述
        4.4.2 魅族创意阶段策略特征
        4.4.3 魅族研发阶段策略特征
        4.4.4 魅族生产阶段策略特征
        4.4.5 魅族营销阶段策略特征
第五章 高技术企业纵向产品创新策略
    5.1 创意阶段纵向产品创新策略
        5.1.1 以需求满足为主的产品创意策略
        5.1.2 以技术转化为主的产品创意策略
    5.2 研发阶段纵向产品创新策略
        5.2.1 以要素转移为主的产品研发策略
        5.2.2 以共建研发实体为主的产品研发策略
        5.2.3 以专利模式为主的产品研发策略
    5.3 生产阶段纵向产品创新策略
        5.3.1 以外包为主的产品生产策略
        5.3.2 以自产为主的产品生产策略
    5.4 营销阶段纵向产品创新策略
        5.4.1 以获取顾客反馈为主的产品营销策略
        5.4.2 以塑造品牌形象为主的产品营销策略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局限性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生态链视角下我国光伏企业战略联盟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四节 内容框架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生态链下企业战略联盟理论分析
    第一节 企业战略联盟的概念与形态
    第二节 企业战略联盟的优劣分析
    第三节 基于生态链的企业战略联盟理论分析
    第四节 基于生态链的企业战略联盟共生体系
第三章 我国光伏企业发展现状及联盟趋势
    第一节 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
    第二节 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困境
    第三节 我国光伏企业战略联盟趋势分析
第四章 基于生态链的我国光伏企业战略联盟构建
    第一节 我国光伏企业构建联盟的思路
    第二节 我国光伏企业战略联盟内外环境
    第三节 我国光伏企业战略联盟模式选择
    第四节 我国光伏企业战略联盟伙伴选择
    第五节 我国光伏企业战略联盟维系机制
    第六节 我国光伏企业战略联盟评估原理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4)X报社经营战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经营战略相关概念和理论
    2.1 企业经营战略
        2.1.1 企业经营战略概念
        2.1.2 企业经营战略主要类型
        2.1.3 企业经营战略内容
    2.2 PEST分析理论
    2.3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理论
    2.4 SWOT分析理论
        2.4.1 SWOT分析理论流程图
        2.4.2 SWOT分析理论矩阵图
第三章 X报社经营现状分析
    3.1 X报社简介
    3.2 X报社各部门介绍
        3.2.1 X报社各部门构成
        3.2.2 X报社各部门作业流程
    3.3 X报社报纸介绍
        3.3.1 X报社报纸分类
        3.3.2 X报社小学报纸介绍
        3.3.3 X报社初中报纸介绍
        3.3.4 X报社高中报纸介绍
        3.3.5 X报社报纸总体定量和收益
        3.3.6 X报社报纸发展历程
    3.4 X报社营销方式介绍
    3.5 X报社财务指标分析
        3.5.1 X报社经营状况分析
        3.5.2 X报社财务状况分析
        3.5.3 X报社盈利能力分析
        3.5.4 X报社偿债能力分析
第四章 X报社经营战略外部环境分析
    4.1 PEST分析
        4.1.1 政治环境分析
        4.1.2 经济环境分析
        4.1.3 社会环境分析
        4.1.4 技术环境分析
    4.2 行业环境分析
        4.2.1 购买者分析
        4.2.2 竞争者分析
        4.2.3 供应商分析
        4.2.4 替代品分析
        4.2.5 潜在进入者分析
第五章 X报社经营战略SWOT分析
    5.1 X报社业务经营优势
        5.1.1 X报社成立时间长,管理完善
        5.1.2 X报社产品丰富,质量高
        5.1.3 X报社有自己的市场营销团队
        5.1.4 X报社拥有充足的资金
    5.2 X报社业务经营劣势
        5.2.1 X报社管理上存在不足
        5.2.2 X报社报纸内容存在欠缺
        5.2.3 X报社缺乏品牌战略意识
        5.2.4 X报社资金利用率低
    5.3 X报社业务经营机会
        5.3.1 拥有可观的市场前景
        5.3.2 报社在整个辅导资料市场中认可度高
        5.3.3 科技进步为X报社的业务经营提供更多更专业的手段
    5.4 X报社业务经营威胁
        5.4.1 同类教辅报纸的威胁
        5.4.2 其他课外辅导机构的威胁
        5.4.3 现代多媒体的威胁
第六章 X报社经营战略制定
    6.1 X报社经营战略类型选择——发展型战略
    6.2 X报社经营战略目标
    6.3 X报社经营战略制定
        6.3.1 以提高报社领导能力为主的管理战略
        6.3.2 以调整报纸产品结构为主的产品战略
        6.3.3 以扩大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量为主的市场营销战略
        6.3.4 以提高报社品牌为主的品牌战略
        6.3.5 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科技战略
        6.3.6 以人才创新为主的人才战略
        6.3.7 提高财务运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生态位视角下第三方物流战略联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相关理论
    2.1 战略联盟相关理论
    2.2 第三方物流战略联盟的相关理论
    2.3 伙伴选择理论
    2.4 企业生态位相关理论
第三章 生态位视角下第三方物流战略联盟的概述
    3.1 生态位视角下第三方物流战略联盟的定义、特征及其类型
    3.2 生态位视角下第三方物流战略联盟的动因分析
    3.3 生态位视角下第三方物流战略联盟的可行性分析
    3.4 国内外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现状
    3.5 国内第三方物流战略联盟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四章 生态位视角下第三方物流战略联盟构建
    4.1 物流联盟的生态位分析
    4.2 物流联盟生态位维度分析
    4.3 第三方物流联盟的构建过程
第五章 第三方物流战略联盟的生态位对战略联盟的影响
    5.1 物流企业生态位宽度对战略联盟的影响
    5.2 物流企业生态位重叠度对战略联盟的影响
    5.3 生态位关系对战略联盟的影响
第六章 生态位下第三方物流战略联盟的风险及其防范
    6.1 风险来源
    6.2 风险防范
第七章 案例分析
    7.1 顺丰速运物流发展现状
    7.2 战略联盟伙伴选择分析
    7.3 战略联盟市场竞争选择
第八章 小结
    8.1 研究结论
    8.2 未来展望
    8.3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战略联盟与企业核心能力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方法以及逻辑思路
    1.3 研究意义以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4 本文结构
第二章 概念模型以及理论框架
    2.1 战略联盟概述
        2.1.1 战略联盟的概念
        2.1.2 战略联盟的分类
    2.2 企业能力的相关理论
        2.2.1 资源基础理论
        2.2.2 知识基础理论
        2.2.3 核心能力理论
    2.3 战略联盟与企业核心能力
        2.3.1 战略联盟对核心能力的影响
        2.3.2 联盟资源整合对核心能力的影响
        2.3.3 联盟知识管理对核心能力的影响
    2.4 综合框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选择
    3.2 研究对象的选取
        3.2.1 选择案例的标准
        3.2.2 案例对象的选取
    3.3 资料收集与分析
        3.3.1 证据链构建
        3.3.2 注重多重的证据来源
        3.3.3 建立案例资料库
    3.4 信度与效度
        3.4.1 信度
        3.4.2 效度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案例分析
    4.1 海尔集团简介
    4.2 海尔集团的发展阶段划分
    4.3 第一阶段:名牌战略发展阶段(1984-1991)
        4.3.1 战略联盟的形式和内容
        4.3.2 通过联盟的资源整合
        4.3.3 通过联盟的知识管理
        4.3.4 联盟对核心能力的影响
        4.3.5 关键要素之间关系的证据
    4.4 第二阶段: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991-1998)
        4.4.1 战略联盟的形式和内容
        4.4.2 通过联盟的资源整合
        4.4.3 通过联盟的知识管理
        4.4.4 联盟对核心能力的影响
        4.4.5 关键要素之间关系的证据
    4.5 第三阶段: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1998-2005)
        4.5.1 战略联盟的形式和内容
        4.5.2 通过联盟的资源整合
        4.5.3 通过联盟的知识管理
        4.5.4 联盟对核心能力的影响
        4.5.5 关键要素之间关系的证据
    4.6 第四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阶段(2005-2012)
        4.6.1 战略联盟的形式和内容
        4.6.2 通过联盟的资源整合
        4.6.3 通过联盟的知识管理
        4.6.4 联盟对核心能力的影响
        4.6.5 关键要素之间关系的证据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5.1 案例分析的结果
    5.2 命题的提出与讨论
    5.3 关系模型的整合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7)基于战略联盟的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 ——以西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图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图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战略联盟理论研究现状
        2.1.1 战略联盟理论
        2.1.2 战略联盟的动因
    2.2 产学研合作相关理论
        2.2.1 产学研合作概念
        2.2.2 产学研合作中的各要素
        2.2.3 产学研合作的类型
    2.3 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理论
        2.3.1 产业共性技术理论
        2.3.2 公共服务平台理论
        2.3.3 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理论
    2.4 战略联盟视角下的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绩效的影响因素
    2.5 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的绩效评价
        2.5.1 国外公共服务平台绩效评价研究
        2.5.2 国内公共服务平台绩效评价研究
3 西安市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现状
    3.1 西安市产业及产业集群发展特征
    3.2 西安市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现状
    3.3 西安市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具体的运行模式
        3.3.1 政府主导模式
        3.3.2 龙头企业主导模式
        3.3.3 科研院所主导模式
        3.3.4 战略联盟主导模式
    3.4 西安市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评价现状
    3.5 西安市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存在问题及发展瓶颈
        3.5.1 科技资源分布不均衡
        3.5.2 优势科技资源与企业需求结合不够
        3.5.3 制度保障与激励措施缺乏
        3.5.4 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尚未形成
        3.5.5 财政投入机制不完善
4 模型的构建及研究假设的提出
    4.1 理论模型的构建
    4.2 战略联盟角度的选择及指标确定
    4.3 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绩效研究角度的选择及指标确定
    4.4 研究假设的提出
        4.4.1 联盟匹配性对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绩效的影响
        4.4.2 沟通对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绩效的影响
        4.4.3 信任对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绩效的影响
        4.4.4 联盟投入度对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绩效的影响
5 实证研究
    5.1 实证研究的对象
    5.2 问卷设计
    5.3 问卷的发放及回收
    5.4 信度与效度分析
        5.4.1 影响因素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5.4.2 平台运行绩效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5.5 相关性分析
    5.6 回归分析
        5.6.1 基础性服务与战略联盟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5.6.2 研发服务与战略联盟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5.6.3 服务质量与战略联盟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5.6.4 社会经济效益与战略联盟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5.7 研究结果的进一步分析
        5.7.1 联盟匹配性与平台绩效的作用关系
        5.7.2 沟通与平台绩效的作用关系分析
        5.7.3 信任与平台绩效的作用关系分析
        5.7.4 联盟投入度与平台绩效的作用关系分析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结论
    6.2 本文的创新点
    6.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8)战略联盟中知识转移绩效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关于战略联盟的研究
        1.2.2 关于知识转移的研究
        1.2.3 交易费用理论
        1.2.4 价值链理论
        1.2.5 组织学习理论
        1.2.6 组织间学习理论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战略联盟中知识转移过程分析
    2.1 战略联盟中企业内部知识转移过程分析
    2.2 战略联盟中企业间知识转移过程分析
    2.3 从整体角度分析战略联盟知识转移过程
第3章 知识转移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3.1 知识因素
        3.1.1 知识的复杂性因素
        3.1.2 知识的模糊性因素
        3.1.3 知识的独立性因素
    3.2 主体因素
        3.2.1 联盟成员合作意愿影响因素
        3.2.2 联盟成员双方沟通能力影响因素
        3.2.3 知识受体组织学习能力影响因素
    3.3 情境因素
        3.3.1 战略联盟成员相互信任程度
        3.3.2 战略联盟成员间冲突解决机制
第4章 实证研究
    4.1 研究架构
    4.2 研究方法
        4.2.1 研究变数的操作型定义
        4.2.2 各量表的因素分析及信效度分析
        4.2.3 资料收集方法与研究方法
    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第5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战略利益契合的顾客关系价值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关系营销的发展
        1.1.2 关系价值的深入研究及其影响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意义
    1.4 论文研究方法与结构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结构
2 理论综述
    2.1 关系营销研究
    2.2 关系价值理论
        2.2.1 关系价值理论研究现状
        2.2.2 关系价值的构成
        2.2.3 关系价值研究现状评述
    2.3 战略利益理论
        2.3.1 战略利益的概念
        2.3.2 战略利益维度研究回顾
        2.3.3 战略利益维度研究评述
    2.4 契合理论
        2.4.1 "期望——不一致"与顾客满意
        2.4.2 "期望——一致性"与契合
3 战略利益契合提升关系价值的理论研究
    3.1 战略合作中的冲突分析
    3.2 从动机、互动解析的战略利益契合
        3.2.1 伙伴间战略利益契合的动机分析
        3.2.2 伙伴间战略利益契合的动机理论
        3.2.3 动机与互动、契合驱动要素及其影响
    3.3 战略利益契合对关系价值影响的理论模型
        3.3.1 研究问题的界定
        3.3.2 理论模型的提出
    3.4 战略利益与关系价值之间的关系
    3.5 战略利益与契合之间的关系
    3.6 战略利益契合与关系价值之间的关系
4 战略利益契合提升关系价值的实证设计
    4.1 实证设计基本思路
    4.2 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
    4.3 访谈与初始问卷设计
    4.4 测量量表的测试与修正
        4.4.1 信度分析
        4.4.2 效度检测
    4.5 正式调查问卷的生成
    4.6 抽样设计与正式调研过程控制
5 问卷统计结果及分析
    5.1 问卷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问卷的信度分析
    5.3 验证性因子分析
    5.4 相关分析
    5.5 整体模型检验
        5.5.1 整体模型检验
        5.5.2 路径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6.2 研究贡献与启示
    6.3 研究限制与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调查问卷
附录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福建白茶的历史、现状及其营销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1.1 选题依据
        1.1.2 本研究意义
    1.2 相关理论研究进展
        1.2.1 茶叶消费者的研究
        1.2.2 福建白茶企业战略联盟的研究
        1.2.3 福建白茶文化营销的研究进展
        1.2.4 福建省白茶市场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
2 福建白茶概述及历史分析
    2.1 福建白茶概述
        2.1.1 福建白茶分类
        2.1.2 福建白茶的加工工艺
        2.1.3 福建白茶的主要特征
    2.2 福建白茶历史
        2.2.1 关于白茶的缘起
        2.2.2 福鼎白茶发展历史
        2.2.3 关于政和白茶发展历史
        2.2.4 建阳白茶发展历史
3 福建白茶产业现状分析
    3.1 福鼎白茶产业现状
        3.1.1 福鼎白茶企业生产状况分析
        3.1.2 福鼎茶业持续健康发展
        3.1.3 福鼎政府大力推广福鼎白茶
        3.1.4 福鼎白茶存在问题
    3.2 政和白茶产业现状
        3.2.1 政和白茶企业生产加工情况
        3.2.2 政和茶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3.2.3 政和政府大力发展政和白茶
        3.2.4 政和白茶存在问题
    3.3 福建白茶产销分析
        3.3.1 福建白茶企业产销分析
        3.3.2 福建白茶企业与安溪铁观音比较分析
4 福建白茶潜在消费者实证分析
    4.1 消费者调查对象之构成
        4.1.1 调查对象
        4.1.2 问卷设计
        4.1.3 统计方法
    4.2 调查结果与分析
        4.2.1 消费者对茶叶消费的差异
        4.2.2 消费者饮茶习惯与茶叶消费
        4.2.3 消费者购买茶叶行为模式
        4.2.4 消费者购买茶叶常遇到的困惑
        4.2.5 福建白茶消费者调查
5 福建白茶营销优势分析
    5.1 悠久的历史文化优势
    5.2 保健优势
    5.3 生态优势
        5.3.1 气候
        5.3.2 土壤
    5.4 美学优势
    5.5 时尚文化优势
    5.6 品牌优势
    5.7 市场需求优势
        5.7.1 消费者更加关注茶叶食品质量安全
        5.7.2 社会消费能力增强,茶叶消费比例提高
6 福建白茶企业营销战略——构建福建白茶企业营销战略联盟
    6.1 福建白茶企业营销战略联盟的涵义
        6.1.1 福建白茶企业战略联盟的概念
        6.1.2 福建白茶企业战略联盟的特点
    6.2 福建白茶企业战略联盟的必要性
        6.2.1 发展福建白茶区域品牌发展的需要
        6.2.2 加快福建白茶资源整合的需要
        6.2.3 促进福建白茶产区经济的需要
        6.2.4 进入国内白茶“新”市场的需要
        6.2.5 区分安吉白茶等白化茶的需要
    6.3 福建白茶企业战略联盟可行性分析
        6.3.1 政府支持
        6.3.2 地理位置重要
        6.3.3 生产稳定
    6.4 福建白茶企业战略联盟的模式选择
        6.4.1 福建白茶企业战略联盟模式来源
        6.4.2 福建白茶企业战略联盟模式——企业群落模式
        6.4.3 福建白茶企业战略联盟模式的表现形式
    6.5 福建白茶企业联盟的优势
        6.5.1 开拓福建白茶区域营销
        6.5.2 形成福建白茶产品营销
        6.5.3 提高福建白茶企业竞争力的优势
7 福建白茶企业战略联盟营销对策
    7.1 茶文化文化营销的成功案例借鉴
    7.2 福建白茶产品文化营销策略
        7.2.1 突出产品悠久的历史
        7.2.2 突出产品优美的外形
        7.2.3 突出产品天然的工艺
        7.2.4 突出产品优异的品质
        7.2.5 突出产品健康的功效
    7.3 福建白茶品牌文化营销
        7.3.1 突出“中国白茶之乡”的品牌
        7.3.2 突出“奥运五环茶底色”的品牌
    7.4 福建白茶女性文化营销策略
    7.5 福建白茶休闲旅游文化营销策略
    7.6 消费者文化营销
        7.6.1 提供白茶顾客满意的服务
        7.6.2 不断培养与维系顾客对白茶品牌的忠诚
    7.7 实现福建白茶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7.7.1 要在执行优质、安全、清洁化生产的前提下,不断改进加工工艺
        7.7.2 开发白茶新产品
        7.7.3 加大白茶科研,提高科技含量
        7.7.4 积极宣传,弘扬福建白茶文化
8 讨论与启示
    8.1 总结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 福建白茶销售情况调查问卷
致谢

四、产品开发 贵在联盟(论文参考文献)

  • [1]战略联盟中组织惰性对市场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研究[D]. 施杰. 石河子大学, 2018(01)
  • [2]基于技术协同创新的高技术企业纵向产品创新策略研究[D]. 李荣玉. 北方工业大学, 2017(08)
  • [3]生态链视角下我国光伏企业战略联盟构建研究[D]. 程歌. 甘肃政法学院, 2017(01)
  • [4]X报社经营战略分析[D]. 张云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11)
  • [5]生态位视角下第三方物流战略联盟的研究[D]. 周海君. 广西科技大学, 2015(08)
  • [6]战略联盟与企业核心能力的关系研究[D]. 郑辉南. 华南理工大学, 2013(S2)
  • [7]基于战略联盟的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 ——以西安为例[D]. 任志伟. 西安工程大学, 2012(02)
  • [8]战略联盟中知识转移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 黄浩. 武汉理工大学, 2009(09)
  • [9]基于战略利益契合的顾客关系价值提升研究[D]. 王方. 西安理工大学, 2009(S1)
  • [10]福建白茶的历史、现状及其营销战略研究[D]. 卢秋华. 福建农林大学, 2008(11)

标签:;  ;  ;  ;  ;  

产品开发靠联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