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行性脊柱侧弯的研究进展

退行性脊柱侧弯的研究进展

一、退行性脊柱侧弯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艾军[1](2021)在《经后路半椎体切除术与单纯椎管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疗效比较》文中提出目的:对比分析经后路半椎体切除术与单纯椎管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20年12月收治的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行单纯椎管减压术治疗,观察组行经后路半锥体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腰背部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腰椎前凸角、侧凸Cobb角。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腰背部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与侧凸Cobb角低于对照组,腰椎前凸角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半椎体切除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椎管减压术,能有效提高腰背部功能,改善腰椎前凸角与侧凸Cobb角。

杨钦[2](2021)在《两种正骨手法对伴有骨盆旋转LDH患者腰椎-骨盆相关参数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临床的常见病,发病率年年居高,对当今的社会生产力、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均造成了巨大影响。相较于健康正常人,LDH患者的腰椎-骨盆的力学平衡参数具有特异性,其相关参数的变化关系到腰椎-骨盆的生物力学改变,可间接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情进展、治疗以及疾病预后产生影响。临床发现部分LDH患者常伴有骨盆的旋转,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此类患者可能在腰椎-骨盆力学参数上也具有特异性。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上,中医正骨手法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为进一步探讨传统中医正骨手法对伴有骨盆旋转的LDH患者的腰椎-骨盆参数的影响,以及对其疗效的评估,本研究运用腰椎旋转复位法联合改良骨盆牵引侧推法,对伴有骨盆旋转的LDH患者进行治疗,针对此类患者的腰椎-骨盆矢状位、冠状位、水平位等平面参数的改变进行数据统计,在分析相关参数影响的同时,了解手法对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04月至2021年04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仁爱专家楼骨伤科门诊就诊的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作为治疗组,分别采集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腰椎正侧位片(包含双侧股骨头)、骨盆平片;另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集1次腰椎正侧位片(包含双侧股骨头)、骨盆平片。让患者配合完成个人信息、JOA评分和VAS评分表等信息的填写,以及临床症状、体征等病史的采集。治疗组在常规推拿手法放松基础上,先后运用腰椎旋转复位法、改良骨盆牵引侧推法对伴有骨盆旋转的LDH患者进行治疗,每周1次,3次为一个疗程。对照组在本次研究中未进行相关的手法和正骨复位治疗,同时既往无推拿相关治疗史。对于采集到的X片,按照治疗组的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进行分别测量相关参数,包括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腰椎前凸角(LL)、骶骨倾斜角(SS)、腰椎冠状面Cobb角、冠状位骨盆倾斜角、左右髋部宽度比率等,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比较研究中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年龄、性别等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研究中的治疗组的治疗前、后JOA评分和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组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的腰椎-骨盆参数差异,得出分析结果:比较治疗组的治疗前与对照组,除了PI值,其他包括SS、PT、LL、左右髂骨宽度比、冠状位骨盆倾斜角、腰椎Cobb角等腰椎-骨盆参数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组的治疗后与对照组,PT、LL、腰椎cobb角等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SS、左右髂骨宽度比、冠状位骨盆倾斜角等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组的治疗前、后的腰椎-骨盆参数,此类LDH患者治疗前、后的SS、PT、LL、左右髂骨宽度比、冠状位骨盆倾斜角等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腰椎Cobb角等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在对照组的研究对象中:PI与SS、PT存在强相关;PI与LL、左右髂骨宽度比、冠状位骨盆倾斜角、腰椎cobb角无明显相关;SS与PT存在弱相关,SS与LL、左右髂骨宽度比、冠状位骨盆倾斜角、腰椎cobb角无明显相关;PT与LL、左右髂骨宽度比、冠状位骨盆倾斜角、腰椎cobb角无明显相关;LL与冠状位骨盆倾斜角存在弱相关,LL与左右髂骨宽度比、腰椎cobb角无明显相关;左右髂骨宽度比与腰椎cobb角、冠状位骨盆倾斜角无明显相关;冠状位骨盆倾斜角与腰椎cobb角无明显相关。在伴有骨盆旋转LDH患者的治疗前组中:PI与SS、PT存在强相关;PI与LL存在弱相关,PI与左右髂骨宽度比、冠状位骨盆倾斜角、腰椎cobb角无明显相关;SS与PT弱相关,SS与LL、左右髂骨宽度比、冠状位骨盆倾斜角、腰椎cobb角无明显相关;PT与LL、左右髂骨宽度比存在弱相关,PT与冠状位骨盆倾斜角、腰椎cobb角无明显相关;LL与左右髂骨宽度比、冠状位骨盆倾斜角、腰椎cobb角无明显相关;左右髂骨宽度比与冠状位骨盆倾斜角存在弱相关,左右髂骨宽度比与腰椎cobb角无明显相关;冠状位骨盆倾斜角与腰椎Cobb角无明显相关。根据治疗前、后腰椎-骨盆参数各值的改变量与JOA评分、VAS评分改变量的相关性分析得出:SS治疗前后的改变量与PI的相关性具有显着性;JOA评分治疗前后的改变量与VAS评分的相关性具有显着性,此外,其他的腰椎-骨盆参数与JOA评分、VAS评分等治疗前后数值的改变量,两两之间的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1)相比于正常人,伴有骨盆旋转的LDH患者的PI值更小,SS、LL值也较小,推测PI、LL、SS值较小的人群更易患腰椎间盘突出症。(2)研究中LDH患者的骨盆旋转状态多表现在冠状面与矢状面,骨盆水平面的旋转较少。(3)研究中LDH患者的大多数发生了腰椎侧弯,但腰椎侧弯的发生与骨盆冠状面、矢状面、水平面的旋转不呈显着的相关性。(4)腰椎旋转复位法联合改良骨盆牵引侧推法可以改善此类LDH患者的疼痛症状和日常活动功能。(5)腰椎旋转复位法联合改良骨盆牵引侧推法可以改善LDH患者的SS、PT、LL、左右髂骨宽度比、冠状位骨盆倾斜角等参数,并且向正常人相对应的腰椎-骨盆参数靠近,意味着LDH患者的腰椎矢状位曲度及骨盆侧倾、旋转形态在治疗后可得到改善;两种手法联合对于重塑腰椎-骨盆生物力学平衡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6)手法治疗可以改善腰椎的矢状位曲度、冠状位的曲度、骨盆的冠状面、矢状面及水平面的参数,但腰椎曲度的改变与骨盆旋转状态的改变不具有显着相关性。

李卫华,张晓艺,姜锋,孟涛,王晓,刘洋[3](2021)在《退行性脊柱侧弯椎管狭窄的减压融合与单纯减压比较》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并比较单纯减压与减压融合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合并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 2017年3月~2019年3月,10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合并椎管狭窄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50例采用减压融合术,50例采用单纯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学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减压融合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均显着大于单纯减压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显着减少(P<0.05),而JOA评分显着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减压融合组VAS评分[(1.21±0.23) vs(3.65±0.51),P<0.05]、ODI评分[(10.08±2.11) vs (15.11±2.18),P<0.05]和JOA评分[(26.45±2.15) vs (19.44±2.41),P<0.05]均显着优于单纯减压组。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Cobb角均显着减少(P<0.05)。术前两组患者间侧弯Cobb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14±2.18%) vs (17.23±2.13)°,P>0.05],末次随访时,减压融合组的Cobb角显着小于单纯减压组[(6.56±1.37)°vs (14.48±2.04)°,P<0.05]。[结论]对于退行性脊柱侧弯合并椎管狭窄,减压融合术虽较单纯减压术医源性创伤大,但可有效矫正畸形,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闵苏[4](2021)在《经后路开窗减压矫形融合内固定术联合杜仲腰痛丸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后路开窗减压矫形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术式评价,并对比手术后使用“杜仲腰痛丸”与未使用该药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此探究后路开窗减压矫形融合内固定术联合杜仲腰痛丸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以期为治疗该病寻求新的方法。方法:收治40例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患者均来源于甘肃省中医院脊柱骨三科)。用电脑随机均分两组(手术组:20人;手术联合中药组:20人),并于我科行后路开窗减压矫形融合内固定术。术前检查腰椎正侧位X线片、MRI、CT,手术后、手术后3个月复查腰椎正侧位X线片,均测量患者冠状位Cobb角。术后患者均予神经营养药、抗炎药等治疗,术后第3天,手术联合中药组患者服用“杜仲腰痛丸”(口服,12丸,2次/日,温水送服),连续服用3个月。在术前、术后2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测评VAS评分和JOA评分,对比分析患者疼痛和功能变化。结果:(1)患者手术后冠状位Cobb角,度数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术后3个月Cobb角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2)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行组内比较,在不同时间点,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疼痛症状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通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明加用中药治疗的患者临床效果更好,加用中药治疗的患者分值较未服用中药患者低,中药治疗的患者在缓解疼痛方面较未服用中药患者更好。两两比较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手术术后随着时间推移,VAS评分的分值越低,效果越好。两组治疗各时间段通过t检验,治疗前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术后2周、1月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加用中药患者的治疗效果比未服用中药患者好,治疗后3月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提示样本量问题。(3)比较手术前后JOA评分结果,不同时间点,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明所有患者手术治疗后,疼痛和功能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得到改善。两组通过组间比较,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明使用中药治疗患者的JOA评分要高于未服用中药的患者,前者疗效较后者好。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间,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组别间和时间二者有意义。两组通过两两比较均显示P<0.05,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治疗都有效果,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有效。两组治疗前后各时间段,t检验,治疗前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周、1月、3月均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中药组在三个时间段使用中药治疗的患者疗效要优于单纯手术的患者。(4)比较术后3个月手术组与手术联合中药组的JOA平均改善率,手术组平均改善率为56.21%,手术联合中药组人均改善率为76.30%;手术组患者通过经后路开窗减压矫形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后平均改善率为“良”,手术联合中药治疗患者的人均改善率为“优”,提示手术联合中药组改善率高于手术组。结论:(1)本次研究的术式减小了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Cobb角角度,恢复了患者冠状面平衡;术中留存的棘突复合体,使脊柱稳定得到提高,控制和改善了脊柱侧凸的发展;术中植骨增加脊柱稳定性的同时能较好的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并改善其腰椎功能。(2)杜仲腰痛丸可使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残留的疼痛得到缓解,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好。(3)后路开窗减压矫形融合内固定术联合杜仲腰痛丸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确切,且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黄子钧[5](2021)在《髋臼球中心法和股骨头中心法在测量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骨盆参数中的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比研究髋臼球中心法和股骨头中心法测量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骨盆矢状面参数的结果,并对比分析初学者选用两种方法进行骨盆参数测量的结果,探究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以及在初学者的掌握应用中是否存在差异,为临床医生及初学者在测量骨盆矢状面参数时提供更好的测量方法参考。方法1.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就诊的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研究60例患者的站立位脊柱全长X线侧位片,将X线侧位片导入Surgimap 2.3.1.1软件,对全部导入的X线侧位片的骶骨上终板前、后角进行标记,标记保存在Surgimap软件的数据库中作为每次测量的参照。选用PI参数系统作为对比两种测量方法结果的测量对象,分别用髋臼球中心法和股骨头中心法测量骨盆的矢状面参数PI和PT值,两种方法均先后测量2次,每次测量间隔1周,在每次测量中,取测量3遍的平均值记录。对比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选用配对t检验评估测量结果的差异性,选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对同一次测量中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间,以及同一种方法的两次测量结果间进行一致性检验及可重复性评价,并对两种方法的检验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2.根据入选标准,选取20名于北部战区总医院进行临床医师规范化培训轮转的外科医师作为测试对象。于纳入研究的60张站立位脊柱全长X线侧位片中随机选取1张作为测试样本,随机选取剩余X线侧位片中的5张作为教学演示及操作练习资料。所有入选的X线侧位片以第一部分研究中经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测量的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X线侧位片骨盆参数的标准参考值;所有入选的X线侧位片均保留第一部分研究中所作的骶骨上终板前、后角的标记作为测量参照。对入选的20名测试对象进行集体教学并在Surgimap软件上进行操作演示,以每位测试者独立在Surgimap软件上完成3张以上教学用X线片参数测量合格视为练习通过。通过练习的全部测试者在相同时间段内,分别用两种方法,独立完成2次对测试样本PI和PT的测量,两次测量间隔时间为1周。比较测试者在第一次的测量中采用不同方法测量PI和PT值的结果合格率,选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对两种方法在初学者中的测量应用进行可重复性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在每次的测量中,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间相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性(p>0.05);每种方法的两次测量结果间相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性(p>0.05)。两种方法测量PI的结果间ICC值分别为0.988(第一次,p<0.000)和0.986(第二次,p<0.000);两种方法测量PT的结果间ICC值分别为0.997(第一次,p<0.000)和0.996(第二次,p<0.000)。每种方法测量PI的两次测量结果间ICC值分别为0.991(髋臼球中心法,p<0.000)和0.987(股骨头中心法,p<0.000);测量PT的两次测量结果间ICC值分别为0.997(髋臼球中心法,p<0.000)和0.996(股骨头中心法,p<0.000)。2.初学者选用髋臼球中心法测量PI的结果合格率为90%,选用股骨头中心法进行PI测量的结果合格率为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0.05);选用髋臼球中心法测量PT的结果合格率为90%,选用股骨头中心法进行PT测量的结果合格率为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0.05)。在PI的测量中,初学者选用不同方法的两次测量结果间ICC值分别为0.816(髋臼球中心法,p<0.000)和0.682(股骨头中心法,p<0.000);在PT的测量中,初学者选用不同方法的两次测量结果间ICC值分别为0.825(髋臼球中心法,p<0.000)和0.733(股骨头中心法,p<0.000)。结论髋臼球中心法和股骨头中心法在测量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骨盆矢状面参数中,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之间具有极佳的一致性,两种方法均具有极佳的测量可重复性。在临床应用中,两种方法可以相互替代使用,当X线侧位片中的骨性结构图像质量不佳时,可优先选用易于辨认的骨性结构标志进行测量。当经验不足的初学者进行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骨盆矢状面参数测量时,选用髋臼球中心法可具有更高的测量结果合格率;髋臼球中心法的测量可重复性亦优于股骨头中心法,可以得到更为理想、稳定的测量结果。髋臼球中心法更适合初学者进行学习和掌握。

郭永强,万小明,陈辉,徐王兵,钟发明,万宣[6](2020)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系统评价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Wan Fang、VIP、CBM、Cochrane library以及PubMed数据库中有关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间均由建库至2020年6月,并采用Rev 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计1 02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采取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观察组在总有效率、术后Cobb角、JOA评分及VAS评分等方面均优于采取单纯椎管减压治疗的对照组[OR=5.29,95%CI(3.33,8.41),Z=7.05,P<0.000 01;SMD=-3.92,95%CI(-4.97,-2.88),Z=7.34,P<0.000 01;SMD=1.64,95%CI(0.40,2.89),Z=2.59,P=0.010;SMD=-4.90,95%CI(-7.12,-2.68),Z=4.32,P<0.000 1]。结论: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弯临床疗效肯定,该治疗方法安全可靠,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式。

黎佰胜,吉浩净,魏思奇,潘焕生[7](2020)在《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49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术后接受随访。收集患者手术情况,比较术前及随访时影像学资料、疼痛评分及功能障碍评分变化差异。结果 49例患者末次随访时腰椎前凸角、冠状面Cobb角、顶椎偏移距离分别为(33.52±8.85)°、(11.24±3.52)°及(15.96±6.95)mm,明显优于术前(P<0.05);随访时患者VAS评分为(2.95±1.01)分,显着优于术前的(7.84±1.66)分(P<0.05);术前患者ODI评分为(13.46±2.88)分,随访时为(68.93±7.24)分,术前及随访时比较差异显着(P<0.05),治疗总体疗效评价优良率为89.79%;术后共12例(24.49%)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近期并发症8例,包括硬膜外血肿、脑脊液漏、感染;4例(8.16%)患者出现远期并发症,包括相邻节段退变、螺钉松动。结论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具有较好疗效,安全性尚可。

黎佰胜,吉浩净,曾伟清,魏思奇,潘焕生[8](2020)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近远期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76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取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随访24个月,观察术后患者脊柱矫形效果、腰腿功能状况及腰腿疼痛程度变化。结果术后3个月、12个月、24个月,患者Cobb角和胸腰段后凸角(TL)较术前减小,腰椎前凸角(LL)较术前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2个月、24个月,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能有效进行脊柱矫形,促进腰腿功能恢复,减轻腰腿疼痛,近期和远期疗效均较高。

许朝君[9](2020)在《斜外侧与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在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早期疗效》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椎间融合术(OLIF)与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在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40例成人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采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OLIF组),21例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组)。记录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采用腰痛VAS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40例患者的临床效果,影像学参数采用用腰椎侧凸Cobb角、矢状面平衡(SVA)、冠状面平衡(CVA)、腰椎前凸角(LL)、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和椎间盘高度(DH)评估。结果两组患者随访时间OLIF组平均(21.68±5.70)月,PLIF组平均(26.52±5.85)月。OLIF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比PLIF组短(P<0.05)。两组患者的腰痛VAS评分、ODI均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OLIF组较PLIF组在术后7天和3个月时降低更明显(P<0.05),但在最后一次随访中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腰椎侧凸Cobb角、矢状面平衡(SVA)、冠状面平衡(CVA)、骨盆倾斜角(PT)、腰椎前凸角(LL)、骶骨倾斜角(SS)、椎间隙高度(DH)均明显改善(P<0.05)。OLIF组在任何随访时间点均比PLIF组具有更高的椎间高度(DH)、更小的Cobb角和更大的腰椎前凸角(LL)(P<0.05)。但两组在任何随访时间点的矢状面平衡(SVA)、冠状面平衡(CVA)、骨盆倾斜角(PT)和骶骨倾斜角(SS)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PLIF组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47.62%)略高于OLIF组(26.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31,P=0.165)。但是PLIF组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OLIF组(Fisher,P=0.026)。结论1.两组患者均取得理想疗效,但与PLIF技术相比,OLIF技术可以获得更大的腰椎前凸角、更高的椎间高度、更小的腰椎Cobb角。2.OLIF技术具有切口小、恢复快、手术入路相关并发症少等特点,近期疗效值得肯定,但远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

张伟[10](2020)在《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融合率及并发症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在老龄化人群中腰椎退行性疾病是常见的腰椎疾病,也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最主要病因。退行性腰椎疾病经保守治疗无效后,采用腰椎椎间融合术是缓解腰部疼痛有效治疗方式,并可间接减压神经根,恢复腰椎前凸和矫正失衡。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是由后路融合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手术方式,TLIF通过一侧椎间孔切除一侧上下关节突并减压融合,可以减少对重要解剖结构如神经根,硬脊膜和对侧后纵韧带的损伤。TLIF主要适用于大部分腰椎退行性疾病,包括椎间盘脱出、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vertebral fusion,OLIF)通过腹膜和腰大肌之间的通道进入椎间盘间隙。OLIF适用于矫正矢状和冠状失衡,尤其是腰椎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患者。但是TLIF和OLIF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方面各有优劣,目前还没有文献明确报道两种手术方式的融合率及并发症的报道,为此本文通过收集两种手术方式的文章进行Meta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研究目的:通过Meta分析现有的文献数据,比较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融合率及并发症的差异,从而指导临床工作者提供指导依据。研究方法:通过万方、CNKI、VIP、Co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共7个数据库从1990年到2019年12月的文献,通过主题词+关键词方式自由组合组成检索式进行检索,中文关键词:“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腰椎退行性疾病”。英文关键词:“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然后对文献质量进行Newcatle-Ottawa Scale评分。提取术后融合率、术后并发症、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VAS疼痛评分、术前及术后ODI。研究结果:本文6篇文献最终被纳入分析。通过提取文献中术后融合率、术后并发症、手术的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VAS评分及术前术后ODI,纳入数据经Review Manager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所提取的数据有显着差异的结果:包含术中出血量(MDs=-3.26%CI=-4.39--2.13,I2=94%,P<0.00001),术后引流量(MDs=-0.72,95%CI=-0.97--0.47,I2=0%,P≤0.00001),手术时间(MDs=-1.35,95%CI=-2.20--0.49,I2=93%,P=0.002);所提取的数据没有显着差异结果包:术后融合率(OR=1.47,95%CI=0.55-3.90,P=0.44),术后并发症(OR=0.74,95%CI=0.48-1.14,P=0.17),VAS评分(MDs=-0.02,95%CI=-0.23-0.19,I2=0%,P=0.87),ODI评分(MDs=-0.20,95%CI=-0.41-0.01,I2=0%,P=0.06)。研究结论:OLIF相比于TLIF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引流量也更少,OLIF更利于患者快速康复。但是两种手术方式在术后并发症、术后融合率、VAS评分及ODI这四个方面无明显差异,两种手术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二、退行性脊柱侧弯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退行性脊柱侧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经后路半椎体切除术与单纯椎管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入组标准
    1.3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2.2 两组手术效果对比
3 讨论

(2)两种正骨手法对伴有骨盆旋转LDH患者腰椎-骨盆相关参数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对象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剔除和脱落标准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1 信息与病史收集
    2 分组方法
    3 所需设备
    4 治疗方法
    5 统计学方法
    6 临床疗效量化评价
    7 影像资料研究
第三部分 结果
    1 一般资料比较
    2 组内疗效对比
    3 组间数据相关性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医角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2 现代医学角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3 正常人腰椎-骨盆相关参数
    4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骨盆相关参数
    5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对腰椎-骨盆参数及疗效的影响
    6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7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以骨盆为核心论腰腿痛发病的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退行性脊柱侧弯椎管狭窄的减压融合与单纯减压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 一般资料
    1.3 手术方法
    1.4 评价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围手术期情况
    2.2 随访结果
    2.3 影像评估
3 讨论

(4)经后路开窗减压矫形融合内固定术联合杜仲腰痛丸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一般资料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病例的剔除和脱落
    2 研究方法
        2.1 术前准备
        2.2 手术方式
        2.3 术后处理
        2.4 术后随访
        2.5 调查方法
    3 疗效评价
        3.1 影像学测量分析
        3.2 VAS评分
        3.3 JOA评分
    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一般资料结果
        1.1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1.2 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比较
        1.3 两组患者平均病程比较
    2 研究结果
        2.1 Cobb角测量比较
        2.2 VAS评分结果
        2.3 JOA评分结果
    3 安全性比较
讨论
    1 DS矫形及术式选择的问题
    2 DS手术前后疗效分析
    3 杜仲腰痛丸治疗DS术后方药分析
    4 手术联合杜仲腰痛丸治疗DS的临床疗效分析
结语
    1 结论
    2 局限性与展望
        2.1 局限性
        2.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综述 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 中医研究进展
    2 西医研究现状
    3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5)髋臼球中心法和股骨头中心法在测量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骨盆参数中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略语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采用髋臼球中心法和股骨头中心法测量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对比分析
    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1.测量结果的差异性分析
        2.两种测量方法的一致性评价
        3.两种测量方法的可重复性评价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对比分析初学者采用髋臼球中心法和股骨头中心法进行骨盆参数测量的结果
    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1.初学者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测量的合格率比较
        2.两种测量方法在初学者中的可重复性评价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骨盆的矢状位平衡调节及其参数在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弯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6)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1.2 文献选择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方法学质量评价
    2.3 Meta分析
        2.3.1 总有效率
        2.3.2 术后Cobb角
        2.3.3 JOA评分情况
        2.3.4 术后VAS评分
    2.4 发表偏倚
3 讨论

(7)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评价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情况
    2.2 手术效果评价
    2.3 并发症情况
3 讨论

(8)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近远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临床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手术前后脊柱矫形效果比较
    2.2 手术前后腰腿功能障碍及疼痛程度比较
3 讨论

(9)斜外侧与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在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早期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表
引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成人退变性腰椎侧凸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10)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融合率及并发症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综述
    2.1 腰椎前路与侧路融合术
    2.2 腰椎融合术之间的比较
    2.3 退行性腰椎疾病的分类
    2.4 总结
第3章 研究方法
    3.1 文献检索策略
    3.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3.3 质量评价与数据提取
    3.4 统计学分析
第4章 研究结果
    4.1 文献纳入与检索结果
    4.2 纳入文献质量特征
    4.3 Meta分析结果
第5章 研究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四、退行性脊柱侧弯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经后路半椎体切除术与单纯椎管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疗效比较[J]. 艾军.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12)
  • [2]两种正骨手法对伴有骨盆旋转LDH患者腰椎-骨盆相关参数的影响[D]. 杨钦.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退行性脊柱侧弯椎管狭窄的减压融合与单纯减压比较[J]. 李卫华,张晓艺,姜锋,孟涛,王晓,刘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21(07)
  • [4]经后路开窗减压矫形融合内固定术联合杜仲腰痛丸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研究[D]. 闵苏.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髋臼球中心法和股骨头中心法在测量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骨盆参数中的对比研究[D]. 黄子钧.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6]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 郭永强,万小明,陈辉,徐王兵,钟发明,万宣.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18)
  • [7]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效果观察[J]. 黎佰胜,吉浩净,魏思奇,潘焕生. 罕少疾病杂志, 2020(04)
  • [8]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近远期疗效观察[J]. 黎佰胜,吉浩净,曾伟清,魏思奇,潘焕生.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0(11)
  • [9]斜外侧与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在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早期疗效[D]. 许朝君. 郑州大学, 2020(02)
  • [10]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融合率及并发症的Meta分析[D]. 张伟. 吉林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退行性脊柱侧弯的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