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腹腔热疗的研究进展

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腹腔热疗的研究进展

一、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腹腔温热化疗的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连伟龙[1](2021)在《可切除的T4期胃癌的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胃癌是世界上新发病例第五位的肿瘤,位于肿瘤相关死亡的第四位。以手术为主联合放化疗、靶向、免疫治疗等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但是,我国的胃癌患者有80%以上在首次确诊时就是进展期,其术后复发、腹膜转移的风险较大。进展期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腹膜转移是其复发的主要方式,一旦出现,预后极差。因此,如何有效预防胃癌根治术后腹膜转移意义重大。既往研究显示,腹腔灌注化疗药物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减少复发,但总体效果不理想。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是最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主要针对腹腔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能够使化疗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的时间延长,增强其在肿瘤组织中的扩散,通过机械冲刷、热效应及与化疗药物的协同叠加效应杀伤肿瘤细胞。研究表明,HIPEC对多种腹腔恶性肿瘤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其复发及转移。在目前标准系统化疗模式下结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有望提高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近远期肿瘤学疗效,延长生存期。目的探讨腹腔热灌注化疗对T4a-b、N0-3、M0的局部进展期可切除胃腺癌患者在中位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化疗相关副作用及不良反应、肿瘤标志物水平等肿瘤学疗效方面的作用,评估HIPEC的安全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接受根治性胃切除术的非转移性(M0)T4期胃腺癌患者。根据患者自身意愿,对纳入病例分成两组:HIPEC组施行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标准方案化疗,对照组仅施行标准方案化疗。对比两组在中位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化疗相关副作用及不良反应、肿瘤标志物水平等肿瘤学疗效方面的差异。结果共有76名患者被纳入本研究,HIPEC组41例,对照组35例。对比两组的临床病理资料,p T(病理T分期)、治疗前CA125(糖类抗原125)水平有统计学差异,其余临床病理资料两组间均衡。两组的化疗相关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前两组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水平没有统计学差异,HIPEC组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HIPEC组的CEA、CA19-9、CA72-4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CA125水平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HIPEC组治疗前后CEA、CA19-9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月后CA72-4、CA125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A19-9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月后CEA、CA72-4、CA125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HIPEC组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30.71±10.50个月和32.29±10.85个月。两组均未获得中位生存期。两组的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亚组分析显示,两组的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体重指数)是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肿瘤大小、年龄、TNM分期为Ⅲc期是无进展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可切除的T4期胃癌患者是安全可行的,不增加化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有助于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可能有助于缓解患者病情。年龄、BMI(体重指数)是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肿瘤大小、年龄、TNM分期为Ⅲc期是无进展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生存分析未见明显获益,可能需要增加随访时间并进行一个大样本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这项研究的结论。

耿嘉,刘越敏,杨晓磊,罗慧英[2](2019)在《温热化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从温热化疗的分类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细胞毒作用、诱导细胞凋亡、协同增敏作用、抑制肿瘤侵袭与转移、增强免疫功能)两方面进行概述,并指出目前临床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为温热化疗治疗肿瘤提供参考。

王文静[3](2015)在《芪连扶正胶囊联合腹腔化疗干预小鼠原位移植性肝癌及预防大肠癌肝转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芪连扶正胶囊联合腹腔化疗预防大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小鼠H22原位移植性肝癌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抗肿瘤机制。方法:(1)动物实验:建立小鼠H22原位移植性肝癌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灌胃组、腹腔化疗组及综合组,另设正常小鼠为空白组,观察各组小鼠的生存状态、体重变化以及肝脏成瘤情况,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ox-2、HIF-1α、VEGF-A m RNA的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Cox-2、HIF-1α、VEGF-A蛋白的表达情况。(2)临床观察:以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前瞻性非随机分为对照组(静脉化疗组)、观察组1(腹腔化疗+静脉化疗组)和观察组2(芪连扶正胶囊+腹腔化疗+静脉化疗组),治疗6周期后,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卡氏评分、体重的变化以及用药安全性,随访2年,观察三组患者局部复发和肝转移的情况。结果:(1)动物实验:在生存状态和体重变化上,中药灌胃组的疗效优于综合组(P<0.05),综合组优于腹腔化疗组(P<0.05),而在肝脏成瘤情况和组织病理学改变上,综合组的疗效优于腹腔化疗组(P<0.05),腹腔化疗组优于中药灌胃组(P<0.05);观察Cox-2、HIF-1α、VEGF-A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模型组较空白组明显上调(P<0.01),各用药组较模型组均有所下调(P<0.05),三个基因和三种蛋白的表达水平由低到高依次均为综合组、腹腔化疗组、中药灌胃组(P<0.05)。(2)临床观察:在改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体重方面,观察组2的疗效优于观察组1和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1和对照组之间尚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控制复发转移方面,观察组1和观察组2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1和观察组2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用药安全性方面,观察组2的消化道反应轻于对照组和观察组1(P<0.05),观察组1和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不良反应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芪连扶正胶囊联合腹腔化疗对小鼠H22原位移植性肝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与下调Cox-2、HIF-1α、VEGF-A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有关;芪连扶正胶囊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体重方面具有较明显优势,而腹腔化疗在控制术后复发转移方面具有较明显优势,两者联用可优势互补,提高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综上所述,芪连扶正胶囊联合腹腔化疗作为一种中西医结合的抗肿瘤方案,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张传孝,李俊玲[4](2011)在《胃癌术后腹腔温热化疗与静脉化疗对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温热腹腔灌注化疗治疗局部复发的临床效果及毒副反应。方法对27例患者行腹腔温热灌注化疗和21例静脉化疗患者的治疗效果、毒副反应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胃癌术后行腹腔温热化疗较单纯静脉化疗更安全有效。结论胃癌术后行腹腔温热化疗更能有效的防止局部复发,毒副反应更小。

付艳玲[5](2011)在《腹腔温热化疗仪系统设计与仿真分析》文中认为腹腔温热化疗(Intraperitoneal Hyperthermic Chemotherapy又称HIPEC或IPHC)应用区域大剂量化疗和温热的协同作用,诱导腹腔内肿瘤癌细胞发生凋亡和坏死,其临床疗效已得到各国学者的肯定。然而,当前国内HIPEC治疗仪温度控制精度低,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自主研发腹腔温热化疗仪有着非常现实和积极的意义。本课题受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工(理)交叉研究基金(YG2009MS15)支持,进行了一种HIPEC治疗仪系统设计,通过优化参数,确定最佳实施方案,并对闭腹手术条件下术中人体腹腔进行了流体动力学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仿真模拟。主要内容包括系统方案设计、系统软硬件设计、实验平台搭建及控制系统参数整定、腹腔温度场及速度矢量场数值模拟分析。本文设计的腹腔温热化疗仪系统包括温控、集成管路循环和实时监控人机交互三个子系统。在分析温热灌注化疗手术需求的基础上,详细介绍这三个子系统的方案选择和工作原理,并给出了系统中关键部件RTD铂电阻温度传感器、蠕动泵等的选型过程。所设计的系统硬件部分控制核心为F2812,配合双向可控硅加热板驱动电路实现温度信号的采集和反馈任务。设计了电源电路、温度检测电路、温控电路等。基于医疗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要求,本系统也设计了相应的抗干扰措施。系统上位机人机交互监控程序在MATLAB平台下开发,完成温度数据图像绘制和监控;下位机程序在CCS(Code Composer Sudio)平台下使用C语言进行开发,完成手术操作流程控制、系统初始化、数据采集与串口通信、控制量输出等任务。设计了温热化疗加热-治疗-回收三阶段的系统流程图。温度控制算法采用典型PID控制。本文在搭建的实验平台上进行了温度系统控制实验,采用多次实验的方法对PID控制算法中的比例、积分、微分增益系数进行整定。文中分析了典型的7组实验数据并最终给出了系统最优控制参数,使加热系统温度控制精度达到了±0.3℃。由于闭腹手术温度场无法如开腹手术般通过搅动进行调节,本文对闭腹术中腹腔温度场及速度矢量场进行了CFD数值模拟。CFD仿真采用FLUENT软件,应用标准k-ε湍流模型。通过二维数值模拟实验研究,找到最优闭腹手术布管方式(三进两出),并给出相应的三维腹腔温度场分布情况。

冯龄鑫,丁爱萍,宫文静,时艳艳[6](2010)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腹腔化疗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

尉继伟[7](2009)在《热疗联合化疗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96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热化疗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后腹腔内和肝转移的治疗和预防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96例进展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热化疗和静脉化疗效果比较,96例患者确诊后即行根治术,术后2周开始行化疗,均采用FAM方案,其中54例行腹腔内灌注热化疗和全身热化疗(热化疗组),42例进行静脉化疗(化疗组);热化疗组使用高频热疗机进行腹部热疗。结果平均随访22~36个月,热化疗组发生肠粘连肠梗阻1例,无复发及转移病例;化疗组发生腹腔内转移2例,肝转移7例。结论腹腔内灌注热化疗和全身热化疗,对防治胃肠道肿瘤腹腔转移具有重要价值。

杨生虎,徐文雄[8](2008)在《胃癌术后的早期腹腔内化疗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腹腔内化疗对预后的影响及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将同期174例胃癌患者分为单纯手术组(n=89)、术后早期腹腔化疗组(n=85),腹腔化疗组分为普通腹腔内化疗组(n=53)、腹腔温热化疗组(n=32)。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早期腹腔内化疗术后5年生存率为63.1%,单纯手术组54.3%;早期腹腔内化疗组复发率为10.4%,单纯手术组复发率为30.3%;腹腔内化疗组肛门排气及进食时间较单纯手术组延长。经检验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腹腔内化疗组术后各血液指标与单纯手术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腹腔内化疗组间比较:生存率、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温热化疗组较普通化疗组白细胞明显下降、肛门排气和开始进食时间延长(P<0.05)。结论:早期行腹腔内化疗能提高胃癌患者的术后生产率,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韩忠华[9](2008)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腹腔温热化疗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与防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腹腔温热化疗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总结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对我科1997年1月至2007年3月234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腹腔温热化疗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直肠癌112例,结肠癌122例;ⅡB期108例,Ⅲ期126例;根据腹腔温热化疗后并发症的有无分为:并发症组87例,无并发症组147例。对可能与并发症发生有关的年龄、性别、病灶部位、分化程度、病理类型、TNM分期、既往腹部手术史、手术方式、预防性造口、手术并发症、化疗疗程次数、化疗药物等12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计算各因素的相对危险度:OR=exp(β),从而判定与并发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结直肠癌术后腹腔温热化疗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37.18%(87/234),其中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0.51%(48/234),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22.22%(52/234),骨髓抑制发生率为12.82%(30/234),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7.69%(18/234);化学性腹膜炎发生率为19.23%(45/234),粘连性肠梗阻总体发生率为12.39%(29/234),化学性腹膜炎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57.78%(26/45),占粘连性肠梗阻者89.66%(26/29),多次化疗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23.81%(20/84),单次化疗组发生率为6.00%(9/150)。单因素分析显示:既往腹部手术史、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化疗疗程次数、化疗药物种类均是术后腹腔温热化疗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既往腹部手术史因素的回归系数b1=3.265,较无腹部手术史其优势比OR1=26.191;腹腔镜手术(LS)因素的回归系数b2=-0.767,较开腹手术(OS)其优势比OR2=0.464;手术并发症因素的回归系数b3=1.603,较无手术并发症其优势比OR3= 4.966;多次化疗疗程因素的回归系数b4=2.012,较单次化疗疗程其优势比OR4=7.480;顺铂因素回归系数b5=0.773,较奥沙利铂其优势比OR5=2.167。结论1、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行1~2次腹腔温热化疗是一种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2、既往腹部手术史、手术并发症、多次化疗疗程、顺铂均是术后腹腔温热化疗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其关联强度依次为:既往腹部手术史>多次化疗疗程>手术并发症>顺铂,而腹腔镜手术是保护因素。3、化学性腹膜炎是造成腹腔温热化疗远期产生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采用各种治疗方法保持化疗期间大便通畅可作为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治疗手段。

王墨飞[10](2007)在《丝裂霉素术中腹腔温热化疗对Wistar大鼠结肠吻合口血管生成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及目的:人类试图用化学药物治疗癌症由来己久,而从60年代以后,才真正地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研究和使用体系。目前有不少癌症可以通过化学药物治愈,而肿瘤的治疗是一种综合治疗,所以要将肿瘤的治疗学掌握好、应用好需要更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随着肿瘤治疗研究的发展,肿瘤临床治疗的方法也日趋多样化。术中腹腔温热化疗IPHC(新辅助疗法)是八十年代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肿瘤的新方法,是腹腔化疗与局部热疗相结合的一种外科减瘤术后的局部辅助疗法,在杀灭腹腔内游离的肿瘤细胞和微小癌转移灶,预防肿瘤复发,提高术后生存率等方面优于传统疗法。然而,术中腹腔温热化疗在对肿瘤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这种作用在吻合口部位表现的更为明显。众所周知,新生血管对伤后愈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运用丝裂霉素行术中腹腔温热化疗对Wistar大鼠结肠肠吻合口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及机制,以此来探讨术中腹腔温热化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健康大鼠54只行左半结肠离断,断端端端吻合术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只,处置如下:A:37℃常温灌注组(IPNP组);B:43℃温热灌注组(IPHP组);C:43℃温热化疗组(IPHC组),化疗药物为丝裂霉素8mg/L。分别于术后第1,3,5,7,14,28天切取吻合口周围结肠,行HE及VEGF免疫组化染色、MVD计数、RT-PCR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处理实验数据,P <0.05认为有显着性差异。结果:1.HE染色病理观察示常温组于术后1天新生毛细血管即见增多,3天毛细血管明显增多,术后5天毛细血管数量达高峰,7-28天逐渐减少、闭合、退化,温热组变化与常温组变化趋于一致。温热化疗组于术后5天始见增多,14天达高峰,术后28天基本趋于基线水平。2.免疫组化染色病理观察示VEGF蛋白在正常结肠吻合口周围的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部分炎细胞胞浆内呈弱阳性表达。常温组血管内皮细胞胞浆VEGF蛋白表达在伤后第1天呈阳性,伤后5天成强阳性,而于伤后7天阳性程度逐渐减弱,温热组与常温组变化趋于一致。与上述两组相比,温热化疗组血管内皮细胞胞浆VEGF蛋白表达在伤后3天部分成阳性、部分成弱阳性,伤后5、7天成强阳性,伤后14天成阳性,28天于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内呈弱阳性。3.常温组与温热组动物微血管密度(MVD)随时间变化趋势基本趋于一致,均于术后1天即明显增多,5天达峰值并维持在较高水平,7天开始逐渐减少,28天降至较低水平。温热化疗组MVD变化趋于平缓,术后早期计数变化不显着,3天后逐渐升高,术后第14天达高峰,随即减少,28天降至较低水平。温热组与常温组比较MVD仅于第1天存在显着差异,其它各时间段均无显着差异。温热化疗组与常温组比较除第7、28天外各时间段均存在显着差异。4.各实验组VEGF-mRNA相对表达量与MVD呈平行变化。随MVD的增加,VEGF-mRNA相对表达量亦增高。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温热组与常温组比较VEGF-mRNA相对表达量仅于术后第1天存在显着差异,其它各时间段均无显着差异。温热化疗与常温组比较除第7、28天外各时间段均存在显着差异。经Pearson相关分析,VEGF表达强度与MVD间有显着相关性(r1=0.92 p1<0.01, r2=0.97 p2<0.01, r3=0.94 p3<0.01 )。结论:1.温热效应对结肠吻合口新生血管生成存有不利影响,但此影响仅局限于术后早期。温热效应联合使用MMC行IPHC对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明显,其协同的影响作用表现的显着而持久。2.术后第7天各组实验动物吻合口周围新生血管均增值到一较高水平,且无统计学差异,可被认为是吻合口愈合的关键时期。3.VEGF对血管内皮细胞有特异的促有丝分裂作用,是有效的内源性大鼠结肠血管生长因子。在结肠吻合术后,VEGF与结肠吻合口新生血管生成有时间上的相关性,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4.温热效应联合使用MMC行IPHC在分子水平上即影响了VEGF的转录及表达,以此进一步抑制了新生血管的生成。

二、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腹腔温热化疗的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腹腔温热化疗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可切除的T4期胃癌的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2.1 病例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治疗方法
    2.4 评估指标
    2.5 随访方法
    2.6 数据分析
结果
    3.1 HIPEC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
    3.2 化疗相关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3.3 治疗前和治疗1 个月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
    3.4 生存分析
    3.5 多因素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腹腔热灌注化疗预防胃癌根治术后腹膜复发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2)温热化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温热化疗的分类
2 温热化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2.1 细胞毒作用
        2.1.1 促进肿瘤细胞变性
        2.1.2 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2.1.3 影响肿瘤细胞环境
    2.2 诱导细胞凋亡
    2.3 协同增敏作用
    2.4 抑制肿瘤侵袭与转移
    2.5 增强免疫功能
3 结语

(3)芪连扶正胶囊联合腹腔化疗干预小鼠原位移植性肝癌及预防大肠癌肝转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动物实验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瘤株来源
        1.3 主要药品
        1.4 主要试剂
        1.5 主要器械
        1.6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腹水传代
        2.2 细胞悬液制备
        2.3 细胞计数
        2.4 手术造模
        2.5 H22肝癌细胞的冻存
        2.6 H22肝癌细胞的复苏
        2.7 药品浓度制定
        2.8 实验分组
        2.9 取材方法
    3 统计方法
    实验一 小鼠生存状态观察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体重变化
    实验二 肝脏成瘤情况观察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肝脏形态改变
        3.2 抑瘤效果比较
    实验三 组织病理学观察
        1 实验材料
        1.1 主要试剂
        1.2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制备组织病理蜡块及切片
        2.2 HE染色
        3 实验结果
    实验四 癌旁组织Cox-2、HIF-1α、VEGF-A mRNA的表达
        1 实验材料
        1.1 主要试剂
        1.2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器械准备
        2.2 提取总RNA
        2.3 RNA反转录
        2.4 实时荧光定量PCR
        2.5 结果分析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总RNA提取结果
        3.2 PCR反应结果
    实验五 癌旁组织COX-2、HIF-1α、VEGF蛋白的表达
        1 实验材料
        1.1 主要试剂
        1.2 部分试剂制备
        1.3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提取总蛋白
        2.2 Western blot实验
        3 实验结果
        3.1 BCA蛋白定量结果
        3.2 蛋白电泳图
        3.3 各组Cox-2、HIF-1α、VEGF-A蛋白的表达情况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脱落标准
    2 方法
        2.1 研究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价
        2.5 统计方法
    3 基线资料
    4 结果
        4.1 临床症状变化比较
        4.2 生活质量变化比较
        4.3 体重变化比较
        4.4 复发转移情况比较
        4.5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中医学对大肠癌及大肠癌肝转移的认识
        1.1 中医学对大肠癌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学对大肠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学对大肠癌肝转移的认识
        1.4 中医治疗原则
    2 芪连扶正胶囊的药物分析
        2.1 芪连扶正胶囊简介
        2.2 组方意义
        2.3 前期研究成果
    3 西医学对大肠癌肝转移的认识
        3.1 大肠癌肝转移与门静脉的关系
        3.2 腹腔化疗预防大肠癌肝转移的理论探讨
        3.3 腹腔化疗预防大肠癌肝转移的应用现状
    4 实验动物的选择
        4.1 常见大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
        4.2 选择H22原位移植性肝癌小鼠的意义
    5 血管生成因子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6 结果分析
        6.1 动物实验
        6.2 临床观察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
详细摘要

(4)胃癌术后腹腔温热化疗与静脉化疗对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5)腹腔温热化疗仪系统设计与仿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1 腹腔热化疗理论依据
        1.2.2 腹腔温热化疗的临床应用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及发展
    1.4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HIPEC 治疗仪系统方案设计
    2.1 HIPEC 治疗仪系统需求
        2.1.1 HIPEC 化疗液温度设置
        2.1.2 HIPEC 化疗液循环需求
        2.1.3 HIPEC 化疗仪可操作性
    2.2 温度控制系统方案
        2.2.1 系统控制核心选择
        2.2.2 加热部件
        2.2.3 温度传感器
    2.3 化疗液循环系统
        2.3.1 蠕动泵选型
        2.3.2 化疗液循环系统
    2.4 智能人机交互监控系统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HIPEC 治疗仪系统硬件设计
    3.1 系统硬件总体设计
    3.2 电源模块电路
    3.3 系统时钟电路
    3.4 复位电路
    3.5 JTAG 接口调试电路
    3.6 ADC 转换设计
    3.7 串口通信电路设计
    3.8 DA 转换电路
    3.9 温度信号调理电路
    3.10 双向可控硅驱动电路
    3.11 电磁兼容性设计
    3.12 本章小结
第四章 HIPEC 治疗仪系统软件设计
    4.1 上位机软件设计
        4.1.1 控制及设置窗口
        4.1.2 治疗流程导引窗口
    4.2 下位机软件设计
        4.2.1 软件总体结构
        4.2.2 系统流程图
        4.2.3 初始化模块
        4.2.4 PID 控制器设计
        4.2.5 PWM 输出控制模块
        4.2.6 ADC 设置模块
        4.2.7 SCI 设置模块
        4.2.8 电机控制D/A 转换模块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方案选择与结果分析
    5.1 实验方案描述
        5.1.1 实验平台介绍
        5.1.2 PID 控制器参数整定
    5.2 实验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术中腹腔CFD 仿真分析与优化
    6.1 数值模拟基础
        6.1.1 CFD 数值模拟
        6.1.2 湍流控制方程
        6.1.3 FLUENT 介绍
    6.2 术中温热化疗人体腹腔物理模型
        6.2.1 模型建立假设
        6.2.2 模型的建立
    6.3 术中温热化疗的数学模型建立
        6.3.1 网格划分
        6.3.2 数学模型
        6.3.3 方程求解
    6.4 术中温热化疗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6.4.1 标准k-ε湍流模型基础上的二维数值模拟
        6.4.2 三种布管策略的模拟结果比较分析
        6.4.3 标准k-ε湍流模型基础上的三维数值模拟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工作总结
    7.2 前景展望及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目录及专利

(6)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腹腔化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胃癌腹腔复发机制
2 腹腔化疗的理论基础
3 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腹腔化疗
    3.1 术后早期腹腔常规化疗
    3.2 术后早期腹腔温热化疗
    3.3 腹腔联合静脉化疗
4 适应证及副作用
5 研究进展
    5.1 腹腔淋巴化疗
    5.2 腹腔镜下腹腔化疗
    5.3 腹腔应用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
6 展望

(9)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腹腔温热化疗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与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10)丝裂霉素术中腹腔温热化疗对Wistar大鼠结肠吻合口血管生成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正文
    (一) 中文摘要
    (二) 英文摘要
    (三) 前言
    (四) 材料和方法
    (五) 结果
    (六) 讨论
    (七) 结论
    (八) 参考文献
二、文献综述
    (一) 综述
    (二) 参考文献
三、致谢
四、英文缩写一览表

四、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腹腔温热化疗的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可切除的T4期胃癌的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研究[D]. 连伟龙.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2]温热化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耿嘉,刘越敏,杨晓磊,罗慧英.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5)
  • [3]芪连扶正胶囊联合腹腔化疗干预小鼠原位移植性肝癌及预防大肠癌肝转移的研究[D]. 王文静.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5(07)
  • [4]胃癌术后腹腔温热化疗与静脉化疗对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J]. 张传孝,李俊玲. 中国医学创新, 2011(27)
  • [5]腹腔温热化疗仪系统设计与仿真分析[D]. 付艳玲. 上海交通大学, 2011(07)
  • [6]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腹腔化疗研究进展[J]. 冯龄鑫,丁爱萍,宫文静,时艳艳.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0(03)
  • [7]热疗联合化疗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96例[J]. 尉继伟. 肿瘤研究与临床, 2009(08)
  • [8]胃癌术后的早期腹腔内化疗价值[J]. 杨生虎,徐文雄. 中国医药导报, 2008(23)
  • [9]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腹腔温热化疗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与防治研究[D]. 韩忠华. 福建医科大学, 2008(01)
  • [10]丝裂霉素术中腹腔温热化疗对Wistar大鼠结肠吻合口血管生成的影响研究[D]. 王墨飞. 大连医科大学, 2007(02)

标签:;  ;  ;  ;  ;  

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腹腔热疗的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