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6大板块

聚焦6大板块

一、重点关注6大板块(论文文献综述)

刘耀彬,郑维伟[1](2022)在《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战略选择》文中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演变贯穿了"注重公平—注重效率—公平与效率兼顾—以注重公平为重心、兼顾效率—公平与效率兼顾、实现高质量协调发展"的辩证逻辑主线。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和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必须遵循区域经济理论的内在逻辑,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形成"稳健、开放、活力、公平"的国际国内大环境。为此,要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形成陆海内外联动全面开放新格局;积极推行环、带状区域发展新模式,打造东西双向互济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进建设更高水平的新型城镇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定不移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聚焦生态文明,积极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培育新动能,塑造区域发展新优势。

王士君,马丽[2](2021)在《基于宏观形势和地域优势的“十四五”东北振兴战略思考》文中研究表明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启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际,面对近20 a东北振兴的成就和仍存在的问题,在世界经济格局重构、产业发展多元化背景下,处于中国经济转型和社会生产力变革的环境中,有必要基于东北地区的基础条件、形势变化和存量优势,对东北振兴从更符合自身实际的视角进行再思考,既要延续已有成功的政策方针,更要审时度势,调整思路:发展布局上,形成东北三省+蒙东地区四大板块分工协作与城市+农业+生态三大主体功能网络化联动的格局;制度上,稳妥并适度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产业上,立足农业,扶持轻工业,优化重化工业进而重构产业体系;发展重点上,改变传统以城市和重化工业为重点的振兴道路,把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作为东北全面振兴的新路径和另一重点着重实施,从乡村产业多元提质、城乡要素流通加速和城乡均衡发展等方面推动农业农村发展成为东北地区社会、经济、生态领域的新增长极;理念上,认识到东北地区发展的长期性和周期性,以更加长远的眼光看待东北地区发展,客观审视其发展进程中的辉煌与衰退,不过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攀升,主动适应下行趋势,注重内生发展能力建设;结合"绿水青山黑土地、冰天雪地关东风"的区域本底,丰富东北振兴的内涵和外延,变"东北振兴"为"东北转型发展",从根本上转变对东北地区及东北振兴的认识,塑造更加有利于东北地区发展的形象和舆情。

沈静[3](2021)在《基于生态语言学的学术英语写作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态语言学的研究着力构建学术英语写作能力发展评估体系,主要依托生态写作及学术英语写作生态动态评估搭建。基于此,文章剖析了生态写作的体裁与修辞知识、过程与策略知识、学术话语共同体三大板块的学术英语写作概念,构建起直接课堂情境与间接课堂情境相互作用的动态发展评估体系,并依托文本分析、个案分析、电子写作档案等方式,从而达成学术写作能力生态动态评估及迁徙的目标。

孙久文,张皓[4](2021)在《我国区域发展差距的多尺度考察及其“十四五”趋向》文中研究说明1949年以来,我国区域发展差距反复波动,其中,1949—1960年大幅扩大,1961—1963年快速缩小,1964—1975年小幅扩大,1976—1990年缓慢缩小,1991—2003年缓慢扩大,2004—2015年大幅缩小,2016年至今变动趋缓,这一变化与我国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导向有着紧密联系。进入新时代,虽然我国区域发展差距处于相对较低的稳态平缓期,但省份间人均GDP差距在不断增大,当前正处于决定未来区域发展差距水平的调整临界期。"十四五"时期,要继续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因地施策形成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模式,利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契机进一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郑云,黄杰[5](2021)在《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基于1997—2018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窗口DEA模型测度各省份农业生态效率,利用社会网络和模体分析方法实证考察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的空间关联特征,并通过二次指派模型对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省际农业生态效率的空间关联具有明显的网络化特征,上海、天津、重庆等地在网络中居于核心位置,对我国农业生态效率的提升具有引领作用;块模型分析显示,四大板块的农业生态效率互动紧密,全国联动效应显着;模体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关联网络中非均衡关联关系大量存在;QAP回归结果表明,相似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市场化程度和农业技术水平有利于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地理相邻对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具有显着促进作用。

陈飞[6](2021)在《课后服务:在“变”与“不变”中有所作为》文中研究说明我们把课后服务的学习内容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形成项目化学习课程、导师活动课程、家校共育课程、兴趣社团课程、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自主学习社区课程等六大板块的课后服务课程群,也使因体育课时增加导致原有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无用武之地"的现实问题得以迎刃而解。

孙久文,张皓[7](2021)在《我国区域空间的百年嬗变——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空间变革》文中指出区域空间的百年嬗变是在传统自然禀赋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和人民生活的发展需求,不断更迭创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以分析胡焕庸线两侧的百年变化为基础,剖析沿海与内陆的关系变化,探析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战略与三大地带的形成;并以进入新世纪为分析窗口,具体论证协同发展战略的转变和四大板块的形成;然后分析社会主义现代新征程下的区域空间创新,即三大战略、三大经济区和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具有特殊意义。总之,我国区域空间的百年历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本着为人民服务和促进各区域发展的初衷,形成了当前新时代下的区域空间格局,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研[8](2021)在《“框架化”——观察欧盟科技政策的一个重要视角》文中认为欧盟科技政策不同于主权国家的科技政策,其政策目标既追求科技进步本身,又要照顾欧洲一体化方向。本文以西方公共政策学"框架化"理论为视角,回顾分析了欧盟在不同历史时期科技政策框架形成的过程。以"框架化"为视角,可以清楚地看出欧盟科技政策框架随着对问题界定不同而不断演化的路径。欧盟委员会是推动欧盟科技政策框架形成的主要力量,但需要借助外力促进框架形成。不同政策框架,对欧盟具体的科技政策工具产生直接影响。当前,欧盟科技政策正处在"社会挑战"和"技术主权"两大框架双重影响之中。以"框架化"为视角,能为我国更好开展对欧盟科技合作带来新的思路。

曲立,王璐,季桓永[9](2021)在《中国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测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标:明晰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内涵,测度2011~2020年我国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模型分析法、描述性统计和泰尔指数等方法,解析我国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征及差距。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稳步提升态势,四大板块、五大经济带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别,地区内差异是造成区域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创新:基于新发展理念,从创新、绿色、开放、共享、高效和风险控制六个维度系统构建我国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价值:丰富和完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测度体系,为推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郭茹[10](2021)在《中国农业企业面向中东欧国家“走出去”战略决策研究》文中提出自2001年“走出去”战略正式写入“十五”规划以来,中国农业企业国际化步伐不断加速。“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粮商和农业企业集团,鼓励企业融入全球农产品供应链”这一战略目标的提出,凸显了国家层面支持农业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决心,也昭示着农业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性。随着中国农业企业“走出去”进程逐步深化,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也相继涌现,尤其是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为农业企业“走出去”战略决策带来了众多难题。然而,已有农业企业“走出去”研究关注了东南亚、中亚等地区,但是少有研究针对中东欧国家市场环境进行深入分析。中东欧国家是当前全球重要的新兴市场,同时也是连接欧亚大陆的必经之路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区域支点。尽管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拥有良好的农业合作历史与现实基础,为农业企业进入中东欧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但针对中东欧国家市场环境开展的研究相对不足,无法为农业企业面向该地区制定“走出去”战略决策提供有效支持。因此,基于对中东欧国家市场环境的系统扫描,研究中国农业企业面向中东欧国家“走出去”战略决策问题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依据动态能力理论、制度理论和空间相互作用理论,针对中国农业企业面向中东欧国家“走出去”战略决策问题开展研究。通过对中东欧国家市场环境多维度的量化分析,构建了基于环境扫描视角的战略决策矩阵,以期为农业企业制定与中东欧国家市场环境相契合的“走出去”战略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引。首先,本研究应用关键词聚类分析与密度分析法全面梳理了环境扫描对战略决策的影响、中国农业企业“走出去”以及中东欧国家市场环境的相关研究文献。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应用系统分析法回顾了农业企业进入中东欧市场的发展历程,应用大数据分析法剖析了中国农业企业发展与“走出去”现状,并从农业资源禀赋、农业投入现状、农业生产现状三个维度分析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业发展状况。研究发现,目前缺少对中国农业企业面向中东欧国家“走出去”战略决策问题开展的针对性研究。基于此,本研究将尝试回答以下问题:(1)中东欧国家市场环境现状;(2)中国农业企业选择中东欧国家“走出去”的潜在机遇;(3)中国农业企业选择中东欧国家“走出去”的潜在市场规模;(4)中国农业企业面向中东欧国家可行的“走出去”战略。其次,依据焦豪等(2021)提出环境具有复杂性、模糊性与动态性特征,本研究将环境扫描过程分为市场环境分析、多维距离分析与合作潜力分析这三个阶段。上述三个阶段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阶段的研究都建立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之上,呈现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本研究选取2009年至2018年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市场环境的面板数据,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中东欧国家市场环境进行全面评价。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选取制度距离与资源互补性指标构建多维距离评价体系,通过回归分析讨论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市场环境中制度距离与资源互补性对农业企业“走出去”的影响,在应用Arc GIS软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呈现与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经济规模动态性对双方农业合作潜力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中东欧国家在环境扫描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化特征。第一,在市场环境整体水平上,中东欧北部三国具有显着优势,其次为中东欧腹地四国,最后为中东欧南部九国。第二,在经济资源互补性上,中东欧腹地四国与中国经济资源互补性最强,其次为中东欧南部九国,最后为中东欧北部三国。第三,在技术资源互补性上,中东欧北部三国与中国技术资源互补性最小,其次为中东欧腹地四国,最后为中东欧南部九国。第四,在农业合作潜力方面,中东欧腹地四国与中国农业合作潜力最大,其次为中东欧南部九国,最后为中东欧北部三国。最后,基于环境扫描视角,从市场环境、多维距离、合作潜力三个构面入手,构建了农业企业面向中东欧国家“走出去”战略决策矩阵,分析了不同板块中东欧国家的市场环境现状、“走出去”机遇与挑战,面向农业企业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走出去”战略建议。通过矩阵分析,本研究提出中国农业企业在进入中东欧市场时,可以将中东欧腹地四国作为核心要塞,采取积极进取的“走出去”战略;将中东欧北部三国作为技术高地,采取创新合作的“走出去”战略;将中东欧南部九国作为自然资源平台,采取稳健进入的“走出去”战略。本研究将环境扫描应用于中国农业企业“走出去”战略决策领域,从识别和评估机遇(Sensing),以及捕捉机遇和获取价值(Sizing)角度丰富了动态能力理论的微观基础。同时,为我国农业企业提升“走出去”战略决策能力,抓住中东欧市场潜在机遇提供科研支持。主要贡献和创新点包括:第一,本研究是国内首次针对中国农业企业面向中东欧国家“走出去”战略决策开展的研究。现有国际市场进入战略决策的研究更多以发达国家企业为研究对象,本研究为国际市场进入战略决策研究提供了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新主体,也丰富了中国农业企业“走出去”战略决策的本土化研究。第二,本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包括市场环境分析、多维距离分析、合作潜力分析三个阶段的环境扫描框架,并对不同维度进行了深入研究。目前基于环境扫描视角针对农业企业“走出去”战略决策问题开展的研究较少,这一框架与维度丰富了中国农业企业环境扫描研究的视角与思路。第三,本研究以中东欧国家市场环境作为切入点,帮助中国农业企业搭建了基于环境扫描制定面向该地区“走出去”战略决策的实践路径。现有农业企业“走出去”研究更多关注东南亚、中亚等地区,本研究填补了现有研究中农业企业面向中东欧国家“走出去”战略决策研究的空白。第四,本研究借助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提出了农业企业“走出去”面对中东欧市场大量非结构化环境信息的分析方法。应用多源信息融合的环境扫描方法可以提升农业企业环境扫描效果,为农业企业面向该地区“走出去”战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二、重点关注6大板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点关注6大板块(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战略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演变的逻辑主线
    (一)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经历了五大阶段性调整
    (二)“公平”与“效率”: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演变的理论逻辑
三、构建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战略目标
    (一)遵循区域经济理论内在逻辑的现实要求
    (二)坚持新发展理念与营造良好国际国内大环境
        1. 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2. 加快形成“稳健、开放、活力、公平”的国际国内大环境
四、构建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战略路径
    (一)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形成陆海内外联动全面开放新格局
    (二)积极推行环、带状区域发展新模式,打造东西双向互济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三)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进建设更高水平的新型城镇化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定不移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五)聚焦生态文明,积极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培育新动能,塑造区域发展新优势
五、结束语

(3)基于生态语言学的学术英语写作教学评价体系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术英语写作的发展阶段及应用
    (一)学术英语写作生态及动态评估的发展阶段
    (二)学术英语写作动态评估的应用
        1.干预式支架介入。
        2.互动式反馈。
        3.“干预+互动式”写作档案袋评估。
    (三)学术英语写作生态评估的应用
二、学术英语写作能力发展评估体系的构建
    (一)学术英语写作的架构
        1.体裁与修辞知识板块。
        2.过程和策略知识板块。
        3.学术话语共同体知识板块。
    (二)生态语言学视域下学术英语写作能力发展的评估体系构建

(4)我国区域发展差距的多尺度考察及其“十四五”趋向(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区域发展差距的综合分析与理论解释
二、区域发展差距的多尺度考察
    (一)基于三大地带的分析
    (二)基于四大板块的分析
    (三)基于南北方的分析
    (四)小结
三、“十四五”时期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基本思路
四、“十四五”时期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政策建议
    (一)正确、客观认识与利用区域发展差距
    (二)因地施策形成差异化、特色化区域发展模式
    (三)统筹协调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地区发展与要素禀赋间关系
    (四)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5)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综述与机理分析
    (一)文献综述
    (二)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关联关系的理论分析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农业生态效率的测算
    (二)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关联关系的识别
    (三)农业生态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分析
        1.社会网络分析
        2.模体分析
    (四)数据来源
三、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的空间分布格局
四、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
    (一)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的整体特征
    (二)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的个体特征
    (三)块模型分析
    (四)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的模体分析
五、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变量选取及计量模型构建
    (二)实证结果分析
六、结论与建议

(7)我国区域空间的百年嬗变——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空间变革(论文提纲范文)

一、胡焕庸线两侧的百年空间流变
    (一)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分布
    (二)胡焕庸线两侧空间经济与人均收入
    (三)胡焕庸线两侧城镇化水平
二、百年以来的沿海与内地关系沿革
    (一)均衡发展与“三线建设”
    (二)沿海与内地发展差距的形成
    (三)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形成与发展
三、进入新世纪的空间结构鼎新
    (一)从非均衡发展到协调发展的战略转变
    (二)“四大板块”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1.西部大开发
        2.振兴东北
        3.中部崛起
        4.东部率先发展
四、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区域空间创新
    (一)空间结构的新特点
        1.多支点的空间骨架逐渐形成
        2.产业转移是区域空间变化的主导力量
        3.政策平台建设成为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1.“三大战略”
        2.“三大经济区”
    (三)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
        1.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2.全面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
        3.积极稳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4.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
        5.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8)“框架化”——观察欧盟科技政策的一个重要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1 政策制定语境下“框架化”的具体含义
2 “框架化”对于欧盟政策制定的重要意义
3 欧盟“框架化”科技政策的历史回顾
    3.1 “技术差距”
    3.2 “欧洲悖论”
    3.3 “欧洲研究区”
    3.4 “社会挑战”(3)
    3.5总结
4欧盟“框架化”科技政策的最新进展
5 对进一步加强中欧科技合作带来新思路

(9)中国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测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一、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
二、我国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构建及测算
    1.我国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测度体系的分析框架
    2.我国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测度体系的指标选取
        (1)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2)测度指标的选取。
        (3)数据来源和处理。
    3.我国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测度体系的实证方法
三、我国区域高质量发展指数的实证分析
    1.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测算结果
    2.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解构分析
四、结论与建议
    第一,加强科学统筹规划,优化顶层设计和战略引领。
    第二,加强基础研发,推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第三,加大对外开放,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
    第四,优化产业链协同,促进区域制造业协调发展。
    第五,加大公共资源投入,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第六,改革教育理念,优化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

(10)中国农业企业面向中东欧国家“走出去”战略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目标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标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1.5 研究创新点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2.1.1 动态能力理论
        2.1.2 制度理论
        2.1.3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2.1.4 核心概念界定
    2.2 文献综述
        2.2.1 环境扫描对战略决策影响研究
        2.2.2 中国农业企业“走出去”相关研究
        2.2.3 中东欧国家市场环境相关研究
    2.3 研究评述
    2.4 本章小结
3 中国农业企业面向中东欧国家“走出去”概况
    3.1 中国农业企业面向中东欧国家“走出去”发展历程
        3.1.1 初步探索阶段
        3.1.2 巩固发展阶段
        3.1.3 全面深化阶段
    3.2 中国农业企业发展及“走出去”现状
        3.2.1 中国农业企业发展现状
        3.2.2 中国农业企业“走出去”现状
    3.3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
        3.3.1 中国农业资源禀赋
        3.3.2 中国农业生产现状
        3.3.3 中国农业投入现状
    3.4 中东欧国家农业发展现状
        3.4.1 中东欧国家农业资源禀赋
        3.4.2 中东欧国家农业生产现状
        3.4.3 中东欧国家农业投入现状
    3.5 本章小结
4 中东欧国家市场环境评价
    4.1 中东欧国家市场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1 评价指标选取
        4.1.2 评价指标数据来源
    4.2 市场环境评价对中国农业企业“走出去”影响分析
        4.2.1 政治环境
        4.2.2 经济环境
        4.2.3 社会文化环境
        4.2.4 技术环境
    4.3 数据选取与模型构建
        4.3.1 BP神经网络模型选择依据
        4.3.2 数据选取与标准化处理
        4.3.3 样本集指标权重与期望输出值的确定
        4.3.4 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与训练
    4.4 中东欧国家市场环境评价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市场环境的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多维距离分析
    5.1 多维距离内涵
    5.2 多维距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2.1 评价指标选取
        5.2.2 评价指标数据来源
    5.3 多维距离对中国农业企业“走出去”作用机制分析
        5.3.1 政治制度距离
        5.3.2 社会文化制度距离
        5.3.3 经济资源互补性
        5.3.4 技术资源互补性
    5.4 多维距离对中国农业企业“走出去”影响分析
        5.4.1 多维距离评价方法
        5.4.2 变量选取
        5.4.3 理论模型
        5.4.4 实证检验
    5.5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多维距离评价结果分析
        5.5.1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多维距离评价结果
        5.5.2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资源互补性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基于多维距离的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业合作潜力测度
    6.1 农业合作潜力内涵
    6.2 农业合作潜力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6.2.1 评价指标选取
        6.2.2 评价指标数据来源
    6.3 农业合作潜力测度模型构建
        6.3.1 理论模型
        6.3.2 数据处理
    6.4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业合作潜力测度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基于环境扫描视角的中国农业企业“走出去”战略决策
    7.1 基于环境扫描视角构建战略矩阵模型
        7.1.1 三维战略矩阵模型可行性
        7.1.2 三维战略矩阵模型决策逻辑
    7.2 中国农业企业“走出去”战略矩阵模型分析
        7.2.1 数据处理
        7.2.2 战略矩阵模型结果分析
    7.3 中东欧国家市场环境扫描结果综合分析
        7.3.1 中东欧腹地四国——核心要塞
        7.3.2 中东欧北部三国——技术高地
        7.3.3 中东欧南部九国——自然资源平台
    7.4 中国农业企业面向中东欧国家“走出去”战略决策建议
        7.4.1 中东欧腹地四国——积极进取战略
        7.4.2 中东欧北部三国——创新合作战略
        7.4.3 中东欧南部九国——稳健进入战略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启示
    8.3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重点关注6大板块(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战略选择[J]. 刘耀彬,郑维伟. 华东经济管理, 2022
  • [2]基于宏观形势和地域优势的“十四五”东北振兴战略思考[J]. 王士君,马丽. 地理科学, 2021(11)
  • [3]基于生态语言学的学术英语写作教学评价体系建设[J]. 沈静.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1(06)
  • [4]我国区域发展差距的多尺度考察及其“十四五”趋向[J]. 孙久文,张皓. 改革, 2021(11)
  • [5]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J]. 郑云,黄杰. 经济经纬, 2021(06)
  • [6]课后服务:在“变”与“不变”中有所作为[J]. 陈飞. 上海教育, 2021(31)
  • [7]我国区域空间的百年嬗变——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空间变革[J]. 孙久文,张皓. 齐鲁学刊, 2021(05)
  • [8]“框架化”——观察欧盟科技政策的一个重要视角[J]. 李研. 科学学研究, 2021(09)
  • [9]中国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测度分析[J]. 曲立,王璐,季桓永.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1(09)
  • [10]中国农业企业面向中东欧国家“走出去”战略决策研究[D]. 郭茹.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标签:;  ;  ;  ;  

聚焦6大板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