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

一、高强度聚焦超声与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论文文献综述)

陈诚,王俊杰,吴涯昆[1](2021)在《高强度聚焦超声在中晚期肝癌中的临床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肝癌发病率高,起病隐匿,确诊时多为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术后复发率高,预后较差,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技术具有无创、精准、无辐射、可重复和适形治疗等优势,近年来在中晚期肝癌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获得了肯定性结果,与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放疗、中医药联合治疗可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现结合本中心的经验就HIFU的发展与原理及其在中晚期肝癌中治疗安全性与有效性、联合治疗情况进行综述。

谌浩[2](2021)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与单纯TACE治疗巨块型肝癌(massiv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MHCC,≥5cm)合并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PVTT)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影响该类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111例MHCC合并PVTT的患者被纳入了本回顾性研究,分为TACE+HIFU组(56例TACE+HIFU治疗)和TACE组(55例单纯TACE治疗)。根据TACE术中PVTT供血动脉是否栓塞,将TACE+HIFU组分为两个亚组(A:33例,PVTT供血动脉在TACE术中栓塞;B:23例,未栓塞PVTT供血动脉)。TACE组分为两个亚组(C:29例,PVTT供血动脉在TACE术中栓塞;D:26例,未栓塞PVTT供血动脉)。根据m RECIST评价肿瘤反应,并分析术后并发症,确定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的预后因素,比较各亚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的karnofsky评分。结果:TACE+HIFU组中位OS为12个月,高于TACE组(5个月,P=0.000)。亚组A(12个月)的中位OS高于其他亚组(B:8个月,P=0.019;C:6个月,P=0.000;D:5个月,P=0.000)。TACE+HIFU组肿瘤有效率高于TACE组(ORR:67.9%vs30.9%,P=0.000;DCR:91.1%vs76.4%,P=0.036),PVTT分级、PVTT碘油沉积和治疗模式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TACE+HIFU组治疗后1个月Karnofsky评分(75(70,80))高于TACE组(70(60,70),P=0.000),亚组A术后Karnofsky评分优于亚组C、D(P=0.003,0.003),但与亚组B无统计学差异(P=0.315)。术后1个月内各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TACE+HIFU联合治疗MHCC合并PVT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尤其是TACE(TACE术中对PVTT针对性栓塞)联合HIFU的治疗模式。PVTT分级、PVTT碘油沉积及治疗模式是影响此类患者预后的重要独立因素。

黎明吉[3](2021)在《苦参碱对顺铂抑制HepG2肝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影响及对肝脏、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苦参碱(Matrine,Ma)对顺铂(cisplatin,DDP)抑制HepG2肝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影响及对肝脏、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将HepG2肝癌细胞在裸鼠腋部皮下注射接种,构建出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动物模型。将35只造模成功雌性裸鼠(瘤径约5mm)随机划分成5组(每组7只):生理盐水(NS)对照组、DDP(2mg/kg)组、DDP(2mg/kg)+Ma(25mg/kg)组、DDP(2mg/kg)+Ma(50mg/kg)组、DDP(2mg/kg)+Ma(100mg/kg)组。裸鼠成瘤后药物干预14d,取出瘤体,用千分电子秤进行称量瘤质量,用公式计算抑瘤率。取出小鼠肾脏、肝脏,公式计算肾指数、肝指数,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碱酯酶(Ch E)、尿素(UREA)、肌酐(CRE)、尿酸(UA)。结果:观察发现各用药组与生理盐水(NS)对照组相比瘤质量明显降低(P<0.05),各剂量苦参碱联用顺铂组与DDP(2mg/kg)组相比,瘤质量更小(P<0.05)。DDP(2mg/kg)组、DDP(2mg/kg)+Ma(25mg/kg)组、DDP(2mg/kg)+Ma(50mg/kg)组、DDP(2mg/kg)+Ma(100mg/kg)组抑瘤率依次为58.3%、76.7%、79.6%、81.7%。与DDP(2mg/kg)组相比,DDP(2mg/kg)+Ma(25mg/kg)组、DDP(2mg/kg)+Ma(100mg/kg)组血清胆碱酯酶增加明显(P<0.05)。DDP(2mg/kg)组较正常对照组UREA升高(P<0.05),DDP(2mg/kg)+Ma(25mg/kg)组UREA较DDP(2mg/kg)组,增加明显(P<0.05),而DDP(2mg/kg)+Ma(50mg/kg)组、DDP(2mg/kg)+Ma(100mg/kg)组UREA有回落趋势。各剂量苦参碱联用顺铂组的肾指数较DDP(2mg/kg)组均高(P<0.05)。结论:Ma与DDP联合可抑制瘤体生长,提高抑瘤率;Ma与DDP联合可促进肝脏合成胆碱酯酶的功能,增强机体对抗化疗药物的肝脏损害;高剂量Ma与DDP联用时可减轻DDP对肾脏的损害,降低DDP对肝脏、肾脏的毒副反应,达到保护作用。

殷曰帅[4](2020)在《TACE联合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细胞肝癌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TACE联合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PMCT)与单纯TACE治疗肝细胞肝癌(HCC)对比分析,探讨TACE联合CT引导下PMCT治疗HCC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自2014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行TACE联合CT引导下PMCT或单纯TACE治疗HCC患者60例,以病人采用的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经TACE联合CT引导下PMCT治疗)32例,对照组(单纯TACE治疗)28例。联合治疗组:采用TACE联合CT引导下PMCT治疗,患者先行TACE治疗后,行CT引导下PMCT治疗。PMCT:CT导引下根据肝内肿瘤的位置及比邻,确定好皮肤的进针穿刺点,规划安全进针路径,采用分步进针方式将微波针穿至肿瘤内部,进行连续消融,消融完全后,对针道进行针道消融预防种植转移和肝出血。对照组:采用单纯TACE治疗。经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和导管鞘经过肝动脉达到病灶周边,确定肿瘤的供血血管后,经导管向肿瘤供血血管内注入化疗药物和栓塞剂。两组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肿瘤病灶的局部疗效、血AFP变化、生存率、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0例患者随访时间24个月,共74个病灶,患者均成功完成微创介入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肿瘤大小、AFP数值、肝功能分级、肿瘤分期等基础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1)治疗基本情况联合治疗组:TACE治疗平均次数为1.5±0.5,PMCT平均次数1.8±0.6次,TACE治疗后行PMCT间隔时间平均为:5.8±0.8天。对照组:TACE治疗次数2.5±0.9次,治疗间隔时间平均为:25.4±1.6天。(2)病灶局部疗效治疗后3、6、12、24个月病灶有效率和控制率,联合治疗组病灶有效率:71.8%、62.5%、56.2%、40.0%;对照组为:67.8%、64.3%、32.1%、25%,两组患者在12、24个月联合治疗组病灶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病灶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病灶控制率为:87.5%、78.1%、62.5%、50.0%;对照组为:82.1%、71.4%、53.5%、39.2%。两组在12、24个月联合治疗组病灶控制率高于对照组,病灶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FP值及肝功能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AFP变化,联合治疗组:545.25±50.15ng/ml,治疗后:126.13±31.25ng/ml;对照组:515.15±40.49ng/ml,治疗后:175.43±39.32ng/ml,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血清AFP数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6、12、24个月下降率,联合治疗组:85.7%、89.2%、78.6%、67.8%。对照组:84.6%、76.9%、57.7%、42.3%。第6、12、24个月血AFP值,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肝功能情况,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生存率统计1、2年生存率,联合治疗组为:87.5%、75%;对照组为:82.1%、57.1%。2年生存率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不良反应、并发症及处理两组患者均匀存在发热、疼痛、恶心和呕吐、一过性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损害等,联合治疗组疼痛发生率为62.5%,对照组为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热、恶心和呕吐、一过性的转氨酶升高、肾功能损害等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出血、气胸、胸腔积液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及治疗相关性的死亡病例。结论:TACE联合CT引导下PMCT治疗HCC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对照分析证明联合治疗其临床疗效要优于单纯的TACE治疗,能够有效提高病灶局部控制率,降低血AFP水平,延长患者生存期。

吴昊天[5](2020)在《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依据及启发。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诊治研究标准确定为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64例,将其分成两组,具体为TACE组(28例,患者行单一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A组(36例,患者行TACE+阿帕替尼联合治疗,口服阿帕替尼);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期间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 RECIST进行相关疗效评价分析。具体项目如下:两组患者一般社会学资料分析(性别、身高、体重、最大瘤径、肝功能Child-Pugh及基础性疾病等);不良反应:高血压、手足综合征、蛋白尿、发热、恶心、呕吐、胸腹水发生率及肝硬化程度等;两组患者AFP水平分析;术后12个月内两组患者PFS生存曲线分析;Cox回归模型分析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并且对其独立危险因子做出统计分析。结果一般社会学资料: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Child-Pugh分级、肿瘤个数、主瘤直径、乙肝、KPS评分、BCLC分期、基础性疾病研究分析,p均大于0.05,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ACE次数比较分析,p=0.0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FP水平分析:两组患者AFP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阿帕替尼干预组降低的幅度更加明显,在各个时间段比较均低于TACE组,在术后1周及术后1月的分析中,p=0.034及0.0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效果及生存率分析:在术后3个月的统计分析中,阿帕替尼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明显高于单独TACE治疗组,DCR比率分别为39.29%与66.67%,统计学数据p值为0.0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阿帕替尼干预组患者明显高于单独TACE治疗组,DCR比率分别为35.71%与55.56%,统计学数据p值为0.034(p<0.0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分析阿帕替尼干预组患者依然明显高于单独TACE治疗组,DCR比率分别为21.42%与38.89%,统计学数据p值为0.029(p<0.0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逐渐降低,阿帕替尼组要明显高于单独TACE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无进展生存期进行了比较分析。在随访的12~18个月内,单独TACE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为(6.15±1.23)个月,阿帕替尼干预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为(9.45±3.08)个月,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557,p=0.015,<0.05)不良反应统计分析:在高血压、手足综合征、蛋白尿发生率方面,两组数据比较,阿帕替尼干预组数据比例明显较高,统计学数据p值分别为0.010,0.023,0.0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皮疹、消化道出血、肝功能障碍、发热、腹痛、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及乏力的统计分析中,p值均大于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预后高危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患者年龄、肿瘤直径、TACE次数以及阿帕替尼干预等项目数据分析提示p值分别为0.045,0.045,0.038,0.029,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高血压、Child-Pugh分级、评分、基础性疾病、AFP水平等项目数据分析p值均大于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TACE手术干预可以较好的降低血清AFP的表达含量,阿帕替尼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性作用,降低炎性反应及患者的复发率,提高康复的可能性。(2)阿帕替尼干预组术后3个月、6个月及9个月的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非干预组;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逐渐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逐渐减弱。阿帕替尼干预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要明显高于单纯TACE组。(3)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预后的高危因素为患者年龄及肿瘤的直径;患者年龄越大,肝癌肿瘤的直径越大,患者TACE术后预后的良好性越差;而其TACE次数及阿帕替尼的干预是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预后的保护性因素,减少TACE次数以及阿帕替尼的干预均可以有效的提高肝癌患者术后预后的良好性,值得临床借鉴。

吴镜强[6](2020)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TACE抵抗肝癌的临床疗效》文中认为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TACE抵抗肝癌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总结影响患者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7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就诊于我院首次诊断为肝癌并行TACE治疗后符合TACE抵抗诊断的患者70例。其中29例患者诊断TACE抵抗后在TACE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TACE+125I粒子组),41例患者继续单纯行TACE治疗(TACE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每4~6周进行影像学检查随访并根据m RECIST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无肿瘤进展生存时间(PFS)及生存时间(OS)并分析总结影响患者生存的相关因素。结果(1)本研究于2020年1月截止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8.7个月。9例患者在研究期间失访,44例患者死亡,17例患者在研究结束时存活。TACE+125I粒子组与TACE组在一般情况及肿瘤学特征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治疗后1月、3月、6月时,TACE+125I粒子组的ORR分别为20.7%、40.7%、34.6%,TACE组的ORR分别为2.6%、3.33%、5.0%。两组间的ORR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0;P=0.005;P=0.04)。(3)TACE+125I粒子组的中位无肿瘤进展生存时间为7.6个月(95%CI5.146~10.121),TACE组的中位无肿瘤进展生存时间为3.5个月(95%CI2.542~4.391);两组的PFS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42)。TACE+125I粒子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1.1个月(95%CI 14.848~27.419),TACE组中位生存时间为8.5个月(95%CI 4.898~12.035);两组的OS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003)。(4)单因素分析中,不同Child-pugh分级、不同治疗方案的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 A级、TACE+125I粒子组的患者的PFS及OS更长。COX多因素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HR=3.069,P=0.005)和治疗方案(HR=3.171,P=0.002)是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5)两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TACE+125I粒子组在1、3、6月时的客观缓解率优于TACE组,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可以有效控制TACE抵抗肝癌病灶。(2)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可以改善TACE抵抗肝癌患者的生存,Child-pugh分级和治疗方案为OS的独立影响因素。Child-pugh A级、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的患者的PFS及OS更长。(3)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没有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治疗TACE抵抗肝癌是安全且有效的。

李珣[7](2020)在《TACE联合抗病毒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治疗效果的评价及对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抗病毒治疗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中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10月在辽阳市中心医院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0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是否口服恩替卡韦分为实验组(TACE联合抗病毒治疗组)和对照组(单纯TACE治疗组)各51例,对比分析2组治疗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近期疗效、1年生存率的差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及1年后血清TSGF变化的比较,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TSGF的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得出实验组疗效与血清中TSGF和AFP表达的关系。结果 1、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生存质量评分的比较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和对照组3个月后疗效的比较 实验组ORR和DC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实验组和对照组1年生存率的比较 实验组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4、实验组和对照组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及1年后血清TSGF变化的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中TSGF均有下降,但是实验组下降更明显;治疗1年后实验组TSGF较治疗前下降,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5、实验组疗效与血清中TSGF和AFP表达的spearman相关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及1年后AFP变化的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血清中TSGF和AFP与实验组疗效呈负相关(r=-0.652、-0.722;p=0.021、0.008)。结论 通过TACE联合抗病毒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控制效果更好,生存期内生活质量较高,生存期较长,对血清中TSGF的表达有显着下调作用,临床中可以积极应用。

曹秋颖[8](2020)在《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第二肝门区肝细胞癌的可行性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探讨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第二肝门区肝细胞癌的可行性及疗效并分析其预后因素。材料与方法:2014.3~2018.10在我院微创介入科就诊的接受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的第二肝门区肝细胞癌患者共51例,其中位于第二肝门区肿瘤为54个。收集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生存时间及并发症。所有患者在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均常规行保肝降黄治疗,术后一周复查肝功能恢复至Child-Pugh A或B级后对所有病灶行射频消融治疗。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计算患者1年、2年、3年的累积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对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检查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所有位于第二肝门区肝细胞癌的完全消融率为81.48%(44/54),部分消融率为18.52%(10/54)。患者1年、2年、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20%、57.50%、31.00%:中位生存期为28个月,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9个月。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AFP(≤400或>400 ng/ml)和肝内肿瘤个数(包括第二肝门区肿瘤,≤2或>2个)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均<0.05)。严重并发症(气胸3例、胸腔积液1例、出血1例)发生率为9.80%(5/51),无与治疗相关的死亡发生。结论: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可以有效治疗第二肝门区肝细胞癌,疗效好,并发症少。术前AFP(≤400或>400 ng/ml)和肝内肿瘤个数(包括第二肝门区肿瘤,≤2或>2个)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

丁彦军[9](2020)在《无水乙醇和聚桂醇增强聚焦超声消融兔肝脏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比观察聚焦超声激励无水乙醇、聚桂醇对在体兔肝的消融效果,探讨FUS的超声效应对无水乙醇、聚桂醇消融兔肝的协同作用。方法(1)无水乙醇增强聚焦超声消融兔肝脏的有效性研究1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7只,随机分为3组,无水乙醇组(EA)、聚焦超声联合无水乙醇组(FUS+EA)、单纯聚焦超声组(FUS),每组9只。具体实验过程如下:每只兔子取肝右叶较厚处为注射点,在超声引导下分别实施单纯E A消融、FUS+EA消融、单纯FUS辐照。联合组EA注射时同步应用FUS垂直辐照乙醇注射区域。注射剂量为0.2m L/次,缓慢注射,注射时间均控制在20s;FUS仪采用高档,功率为12.5W±20%,辐照时间20s。治疗后48小时团注0.1m L“脂氟显”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并测量消融灶的长度(L)、宽度(W)、高度(H),使用椭圆体积公式计算体积(V=πLWH/6),随后处死动物,取出每组8只实验兔肝脏消融灶并通过量筒排液法测量消融体积,剩余1只用作病理学观察。2温度监测:将FUS组8只兔子肝中叶拖出至腹腔外,用盐水浸湿的无菌纱布块包裹固定。高频超声引导下将测温针沿肝缘斜行进针至肝叶内血管、胆管分布稀疏区域,针尖到肝表面约1cm,观察记录测温针尖所在区域60s内温度变化。穿刺过程中注意避开肝内较大的血管、胆道。实验过程中用测温针测量FUS辐照区域兔肝温度变化,获得温度变化数值,用graph prism 7绘制出温度曲线。3病理学观察每组各取1只实验兔,取肝右叶消融区域固定于4%多聚甲醛,石蜡包埋制作切片,进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肝脏组织病理变化。(2)聚桂醇增强聚焦超声消融兔肝脏的有效性研究1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7只,随机分为3组,聚桂醇组(L M)、聚焦超声联合聚桂醇组(FUS+LM)组,聚焦超声组(FUS),每组9只。具体实验过程如下:每只兔子取肝右叶较厚处为注射点,在超声引导下注射相应药物,分别实施LM消融、FUS+LM消融、FUS辐照。注射剂量为0.2 m L/次,缓慢注射,注射时间均控制在20s;FUS采用高档,功率为12.5 W±20%,辐照时间20s。各组在治疗前后分别对治疗区域进行常规超声检查,48小时后行超声造影检查,经耳缘静脉团注“脂氟显”,剂量为0.1m L/次,观察并测量消融灶的长度(L)、宽度(W)、高度(H),使用椭圆体积公式计算体积(V=πLWH/6),随后处死动物,取出每组8只实验兔肝脏消融灶并通过量筒排液法测量消融体积,剩余1只做病理学观察。2病理学观察每组各取1只实验兔,取肝右叶消融区域固定于4%多聚甲醛,石蜡包埋制作切片,进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1、无水乙醇增强聚焦超声消融兔肝脏有效性实验研究(1)量筒排液法测量消融体积单纯FUS组实验兔肝未产生肉眼可见的消融灶,消融灶体积为0m L,FUS+EA组消融体积为0.90(0.70,1.05)m L,EA组消融体积为0.20(0.20,0.26)m L。各组消融体积不全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04,P=0.00<0.05)。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FUS+EA组消融体积均高于其余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0、-2.60,P均<0.05),EA组和FUS组消融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P=0.03<0.05),F US组消融效果最不明显,未见明确消融灶。(2)超声造影与大体标本评价超声造影显示:FUS组未见明显消融灶,EA、FUS+EA组消融灶呈充盈缺损区。超声造影结果与大体标本对照,消融效果相符。根据椭圆体积公式计算出消融灶体积,FUS组消融体积为0cm3、FUS+EA组消融体积为0.93(0.72,1.29)cm3、EA组消融体积为0.21(0.18,0.27)cm3。各组消融体积不全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80,P=0.00<0.05),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FUS+EA组与FUS组、FUS+EA组与E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18、-2.56,P均<0.05),EA组和FUS组消融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6,P=0.03<0.05),FUS组消融效果最不明显,未见明确消融灶。(3)、测温结果测温针检测到兔肝基础温度为35.76±0.88℃,FUS照射区兔肝最高温度为44.04±1.26℃。(4)病理结果FUS组未产生任何微血管病理损伤,其余两组均出现广泛肝细胞凝固性坏死。2、聚桂醇增强聚焦超声消融兔肝脏的有效性研究(1)、量筒排液法测量消融体积单纯FUS组实验兔肝未产生肉眼可见的消融灶,消融灶体积为0m L,FUS+LM组消融体积为0.32(0.24,0.32)m L,LM组消融体积为0.19(0.14,0.24)m L。各组消融体积不全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04,P=0.00<0.05)。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FU S+LM组消融体积高于单纯FU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6,P=0.00<0.05),LM组消融体积高于单纯FU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7,P=0.01<0.05),FUS+LM组与LM组消融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9,P=0.27>0.05)。(2)、超声造影与大体标本评价超声造影显示:FUS组未见明显消融灶,FUS+LM、LM组消融灶呈充盈缺损区。超声造影结果与大体标本对照,消融效果相符。根据椭圆体积公式计算出消融灶体积,FUS组消融体积为0cm3、FUS+LM组消融体积为0.32(0.24,0.32)cm3、LM组消融体积为0.19(0.14,0.24)cm3。各组消融体积不全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23,P=0.00<0.05),FUS+LM组消融体积高于单纯FU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5,P=0.00<0.05),LM组消融体积高于单纯FU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0,P=0.01<0.05),FUS+LM组与LM组消融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6,P=0.44?0.05)。结论1、聚焦超声激励无水乙醇能够产生显着的协同效应,显着增大无水乙醇对兔肝的消融体积;2、聚焦超声激励聚桂醇未产生明显协同效应,不能显着增加聚桂醇对兔肝的消融体积;

刘占伟[10](2019)在《TACE联合MWA方案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远期生存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方案与单纯TACE方案治疗大肝癌(LHC)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远期生存,同时进一步研究患者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将2014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78例LH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TACE方案治疗,以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成功后进行诊断性肝动脉造影,明确肿瘤位置、大小、数目及血液供应情况,选择性插管直至肿瘤供血动脉,以碘油乳剂栓塞肿瘤末梢血管后注入化疗药物,最后以明胶海绵栓塞肿瘤供血动脉近端延长化疗时效,每隔2840天进行一次,不超过3次。研究组患者采用TACE联合MWA治疗,先行TACE治疗,步骤同对照组,30天后或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进行MWA术治疗,局部浸润麻醉后超声引导下穿刺导入微波电极至预定肿瘤部位,根据肿块大小和患者情况调节微波机功率、作用时间和进针次数,根据肿瘤形态及大小布针,大肿瘤分次从不同方向多点多部位分段凝固、多点组合,消融结束后边退针边凝固针道。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门静脉分支癌栓、淋巴转移、肿瘤最大直径、肝功能分级、巴塞罗那分期(BCLC)等一般资料。于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随访日期截止至2019年8月。以首次进行治疗至因任何原因死亡或随访截止日期作为生存时间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MST)。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1年、2年及3年对两组患者进行实体瘤疗效评价。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糖链抗原19-9(CA19-9)、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根据预后转归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1)治疗结束后1个月研究组患者完全缓解(CR)与部分缓解(PR)人数占比、客观有效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对照组,病情稳定(SD)及疾病进展(PD)人数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PD人数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ORR及DC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FP、AFU、CA19-9、γ-GGT及ALP水平低于治疗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3)血清AFU、CA19-9、γ-GGT及ALP水平与AFP水平呈正相关(P<0.05)。(4)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最大直径小于治疗前,研究组小于对照组(P<0.05)。(5)研究组患者MST为23.24个月,对照组患者MST为13.58个月。研究组患者术后1年、2年及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6)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不良反应,经干预后患者症状减轻。两组患者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不同BMI、术前AFP水平、年龄、性别、BCLC分期、Child-Pugh分级、门静脉分支癌栓、饮酒史、吸烟史、淋巴转移及治疗次数患者预后情况存在差异(P<0.05)。(8)术前AFP水平、Child-Pugh分级、门静脉分支癌栓、治疗次数为影响LHC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1)TACE联合MWA方案可有效缩小患者肿瘤最大直径促进疾病康复、降低LHC患者体内血清标志物水平改善患者肝功能。(2)TACE联合MWA方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3)近期疗效中,TACE联合MWA方案患者具有较高的疾病客观缓解率和控制率;远期疗效中,TACE联合MWA方案患者1年和3年生存率高具有较长的中位生存时间,对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积极作用。(4)BMI、术前AFP水平、年龄、性别、BCLC分期、Child-Pugh分级、门静脉分支癌栓、饮酒史、吸烟史、淋巴转移及治疗次数为LH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其中术前AFP水平、Child-Pugh分级、门静脉分支癌栓、治疗次数为影响LHC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

二、高强度聚焦超声与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强度聚焦超声与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论文提纲范文)

(1)高强度聚焦超声在中晚期肝癌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HIFU的发展与原理
2 HIFU在中晚期肝癌中的应用
3 HIFU联合其他治疗在中晚期肝癌中的应用
    3.1 联合TACE
    3.2 联合放疗
    3.3 联合中医药治疗
    3.4 联合分子靶向及免疫治疗
4 小结与展望

(2)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1.2 TACE治疗过程
    1.3 HIFU治疗过程
    1.4 患者随访
    1.5 评价指标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特征
    2.2 肿瘤反应
    2.3 总生存率(OS)
    2.4 PVTT主要血供
    2.5 患者生存质量改善
    2.6 术后并发症
    2.7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全文总结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3)苦参碱对顺铂抑制HepG2肝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影响及对肝脏、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肿瘤生长情况及裸鼠一般状况
    2.2 移植瘤生长情况及体积变化
    2.3 瘤质量及抑瘤率
    2.4 肝脏与肾脏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2.5 对ALT、AST、胆碱酯酶及肝指数的影响
    2.6 对UREA、CRE、UA及肾指数的影响
3 讨论
    3.1 HepG2荷瘤裸鼠模型的建立
    3.2 用药后裸鼠体质量变化及移植瘤生长情况
    3.3 移植瘤体积变化、瘤质量、抑瘤率
    3.4 Ma联用顺铂对肝癌细胞荷瘤裸鼠的肝脏的影响
    3.5 Ma联用顺铂对肝癌细胞荷瘤裸鼠肾脏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原发性肝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4)TACE联合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细胞肝癌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及分组
    1.2 纳入/排除标准
    1.3 主要设备
    1.4 治疗方法
    1.5 病灶局部治疗
    1.6 疗效评估
    1.7 随访及安全性评价
    1.8 统计学方法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
    2.2 治疗基本情况
    2.3 血AFP及肝功能
    2.4 生存率
    2.5 不良反应、并发症及处理
典型病例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缩引
附录
致谢

(5)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AFP水平分析
    3.3 治疗效果及生存率分析
    3.4 不良反应统计分析
    3.5 两组患者预后高危因素Logistics多因素分析
4 讨论
5 研究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介入综合治疗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现状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6)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TACE抵抗肝癌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优势及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TACE联合抗病毒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治疗效果的评价及对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实验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一、文献综述 原发性肝癌的多元化联合治疗
        参考文献
    二、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三、致谢
    四、个人简介

(8)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第二肝门区肝细胞癌的可行性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肝细胞癌的经皮治疗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9)无水乙醇和聚桂醇增强聚焦超声消融兔肝脏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章 无水乙醇同步聚焦超声协同增强消融兔肝脏的有效性研究
    1.1 研究背景
    1.2 材料与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第二章 聚桂醇增强聚焦超声消融兔肝脏的有效性研究
    2.1 研究背景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10)TACE联合MWA方案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远期生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PHC诊断标准
    1.5 方法
    1.6 观察指标
    1.7 判定标准
    1.8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癌标志物水平比较
    2.4 肝癌标志物相关性分析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最大直径比较
    2.6 两组患者术后存活情况比较
    2.7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8 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2.9 患者预后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附图
4 讨论
    4.1 背景
    4.2 实验室检查
    4.3 影像学检查
    4.4 治疗
    4.5 TACE联合MWA治疗LHC结果分析
    4.6 本研究不足及改进方法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四、高强度聚焦超声与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强度聚焦超声在中晚期肝癌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 陈诚,王俊杰,吴涯昆.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1
  • [2]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临床研究[D]. 谌浩.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3]苦参碱对顺铂抑制HepG2肝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影响及对肝脏、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D]. 黎明吉.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1)
  • [4]TACE联合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细胞肝癌的临床研究[D]. 殷曰帅. 青岛大学, 2020(01)
  • [5]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分析[D]. 吴昊天.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4)
  • [6]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TACE抵抗肝癌的临床疗效[D]. 吴镜强.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7]TACE联合抗病毒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治疗效果的评价及对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D]. 李珣. 锦州医科大学, 2020(05)
  • [8]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第二肝门区肝细胞癌的可行性及疗效分析[D]. 曹秋颖. 郑州大学, 2020(02)
  • [9]无水乙醇和聚桂醇增强聚焦超声消融兔肝脏实验研究[D]. 丁彦军. 宁夏医科大学, 2020(08)
  • [10]TACE联合MWA方案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远期生存分析[D]. 刘占伟.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