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嫩平原盐碱地井灌水稻种植技术

松嫩平原盐碱地井灌水稻种植技术

一、松嫩平原盐碱地井灌种稻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邵玺文,刘伟洋,耿艳秋,金峰,郭丽颖[1](2019)在《吉林省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展望》文中研究表明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提高吉林省水稻单产水平对增加我国水稻总产量、保障口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从水稻育秧、移栽密度、肥料施用、水分管理等方面概述了吉林省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对未来吉林省水稻"增密减氮"、无土育秧、水稻机械覆膜、绿色优质稻米及水稻直播等栽培技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吉林省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商振芳,谢思绮,罗旺,韦静静,鹿荐,张刚[2](2019)在《我国盐碱地现状及其改良技术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盐碱地的治理及改良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中国是盐碱地大国,盐碱化土地具有面积大,分布广,耕地占比大等显着特点,研究和改良利用盐碱地对确保我国生态安全,尤其是保证耕地总量平衡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相关研究,讨论了我国盐碱地现状及其成因,从水利、物理和化学改良等方面对现有的盐碱地治理和改良技术进行了收集整理和利弊分析,尤其是综合现有的工程进行案例分析,最后对未来盐碱地改良技术的发展新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未来盐碱地的改良提供参考。

杨洪涛[3](2019)在《盐碱化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土壤水盐特征及优化调控》文中提出松嫩平原西部地区的草原受太平洋季风气候的影响,草原的水热条件较好,加之地势平坦,适合发展机械化的畜牧业。该地区草原物种丰富度高,在高覆盖度的草原植被下,发育了肥力较高的黑土,盛产多年生优质牧草(羊草)。然而,松嫩平原西部地区的草原位于闭流区,地下水矿化度高,导致盐渍土与黑土接壤,因此,这里是环境敏感区与生态脆弱带。松嫩平原西部草原受过度放牧、过度开发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退化与盐碱化。草地生产力低已成为制约当地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草地生产力与土壤水盐动态密切相关。因此,本研究以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化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主要对盐碱化人工草地的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变异特征、土壤水盐动态、紫花苜蓿的水盐阈值进行研究,同时对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化人工草地的灌溉制度进行优化。主要的研究结果有:1)盐碱化人工草地土壤电导率(EC)和总碱度(TA)的强空间变异性主要是受气候与成土母质的影响,而土壤pH与土壤质量含水量则是受结构性因素与随机因素的共同作用的影响。2)盐碱化人工草地生物量(干重)与土壤pH显着相关,并可用Y(DM)=2699.73-276.496 pH(R2=0.403,7.17<pH<9.92),即紫花苜蓿的对土壤pH的耐受上限为9.92。3)中度盐碱化人工草地0100 cm的土壤容积含水量最高;此外,盐碱化人工草地0100 cm的土壤pH和SAR随种植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轻度与重度盐碱化人工草地0100 cm的土壤EC和TA穗种植时间而呈增加的趋势。4)土壤盐碱化通过影响紫花苜蓿叶片数量对人工草地的生产力产生影响,即减少紫花苜蓿的叶片数量,进而对盐碱化人工草地减产同时降低牧草品质。5)在返青期、分枝期与花期中,分枝期是紫花苜蓿对水分亏缺最敏感的生长阶段,此时期缺水将明显降低盐碱化人工草地牧草产量。6)灌溉可提高中度盐碱化人工草地0100 cm的土壤容积含水量约10%;此外,0100 cm土壤EC、SAR和TA分别降低了182345μS cm-1、8.959.00(mmolc/L)1/2和3.294.65 mmolc L-1。7)灌溉可有效提高紫花苜蓿的水分利用效率。在各水分处理中,I5(在分枝期进行灌溉)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其次为I1(返青期+分枝期进行灌溉)处理下的水分利用效率。8)在综合考虑吉林西部地区的气候特点、地下水状况与土壤盐碱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情况下,在紫花苜蓿的分枝期进行灌溉,灌水定额以满足紫花苜蓿各阶段蒸散量(236.5 mm)为准。

孙广友,李红艳,罗新正[4](2019)在《轻度苏打盐碱地水稻高效节水灌溉模式及制度与高效洗碱-超高产组合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松嫩古河道盐碱地综合开发万亩试验区,首次对高效节水-高效洗碱-超高产组合技术开展试验研究并取得成功:粳稻亩产774. 05 kg;降盐率42. 5%;构建了"浅-中-深-湿"节水灌溉模式,据以构建的灌溉制度,具有高效节水功能.亩定额493. 59 m3,较吉林省推荐节水定额节水18%,较通行灌溉制度节水46%.证明水平流种稻洗碱技术体系先进,可以高效降低盐碱和实现超高产.延续一个世纪的"苏打盐碱地最难改良"的传统定论不再成立.若在松嫩盐碱地全面推广,将使水稻增产30%;节水量可达21. 60亿m3,可满足新增15万hm2水稻用水量,或灌溉40万hm2碱性草原,从而破解碱性草原生态恢复缺水的难题.成果具有强化松嫩粮食基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推动草原恢复以及优化平原生态环境的重大综合效益.古河道盐碱地开发试验也证明工程地理学创建的必要性.

徐志坤[5](2019)在《江苏滨海强度盐渍化土种稻改土效果及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土壤盐渍化是制约全球增长和作物生产的最重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有效快速改良和开发滨海盐渍化土壤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可以兼顾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已有的科研和生产实践证明,种稻改土是改善盐渍化土壤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但针对改良机制发面的资料却鲜有报道。本研究以江苏滨海盐渍化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光板地、自然生长的碱蓬地,种植当年(第一年,2016年春季)和第三年(2014年春季)的水稻地中植物生长特性、土壤含盐量、土壤pH值、土壤养分、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等,以探索种植水稻改良滨海强度盐渍化土的生物学过程及其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7月份时,三种处理中植物的叶、茎、根以及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物量的大小关系由低到高均为:碱蓬<一年水稻<三年水稻,且均为显着差异。10月和11月中,三年水稻的叶、茎、根、稻穗、地上部分以及地下部分的生物量在同一个时间段均大于一年水稻,并且除叶片以外,其他的均为显着性差异。含水率方面,7月份两组水稻的叶、茎和根的含水率均显着高于碱蓬。10月份和11月份,一年水稻和三年水稻的各器官含水率在同一时间段均无显着差异。同一时间内,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稻米和稻壳的Na+和Cl-含量均有显着下降。此外随着水稻种植种植年限的增加,稻穗的饱满率和千粒重均有显着提高。2.在表土层(0-20cm)中,水稻组的土壤容重显着低于对照组和碱蓬组;在其他土层中(10-20cm,20-40cm,40-60cm),土壤容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光板地>碱蓬地>水稻地。水稻的种植与碱蓬的自然生长均能够显着增加表土层(0-10cm)土壤总孔隙度。0-20cm 土层中,总孔隙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光板地<碱蓬地<水稻地,20-60cm 土层中,总孔隙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水稻地<碱蓬地<光板地。表土层(0-10cm)中,水稻组的毛管孔隙度显着高于光板地和碱蓬地,毛管孔隙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光板地<碱蓬地<一年水稻地<三年水稻地;该土层中,水稻组的非毛管孔隙度显着高于光板地和碱蓬地。3.表土层(0-10 cm)中,种植了三年的水稻地土壤中的含盐量显着低于其他组;10-40 cm 土层中,水稻组含盐量显着低于光板地和碱蓬地,含盐量由大到小顺序为:光板地>碱蓬地>水稻地。水稻的种植对于土壤pH值的影响无明显规律,但显着提高了有机质含量,全氮和全钾含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4.0-20 cm 土层内,水稻组有机碳含量显着高于光板地和碱蓬地,20-60 cm 土层四组均无显着差异。各组分在0-10cm土层内由小到大的顺序均为:光板地<碱蓬地<一年水稻地<三年水稻地;10-20cm土层中,矿质结合态有机碳含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为:光板地<碱蓬地<三年水稻地<一年水稻地,除此之外其他四个组分的大小顺序同0-10 cm 土层一致。颗粒态有机碳与矿质结合态有机碳含量的比值由小到大的顺序为:光板地<碱蓬地<一年水稻地<三年水稻地,且在10-60 cm 土层年水稻组的比值显着大于光板地和碱蓬地。5.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三年水稻地>一年水稻地>碱蓬地>光板地,在表土层(0-10 cm)中,四组间均有显着性差异;10-60 cm 土层中,水稻组土壤中三种酶的活性显着高于光板地和碱蓬地。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水稻地中低于碱蓬地。6.土壤微生物的组成总体上体现出很高的相似性,但在具体到每个门所占比例的分布又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土壤优势菌种主要有四种,分别是变形菌门、绿弯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高于总体含量70%。细菌(16S rDNA)测序结果表明,在不同处理中物种丰富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是一年水稻地>三年水稻地>碱蓬地>光板地。综上所述,在盐渍土长期种植水稻不仅可以降低水稻的含盐量,提高产量,还可以通过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降低土壤盐分,提高土壤中养分,增强土壤酶活性,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等方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达到了改良滨海盐渍地土壤的效果,为阐述种植水稻改良滨海盐土功能的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肖帆[6](2019)在《苏打盐碱土高效改良剂筛选及改良效果研究》文中认为本试验针对苏打盐碱地难以生长作物的问题,探究了沸石(Z)、酸雨石(ZH)、硫酸铝(AL)、硫酸铝+沸石(AL+Z)、硫酸铝+酸雨石(AL+ZH)5种处理对苏打盐碱地的改良效果,为苏打盐碱土的改良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1.沉降试验结果表明,单一的铝离子改良剂及柠檬酸和磷石膏这样的酸性物质对土壤pH的降低效果最好,含有铝离子改良剂的处理土壤平衡溶液中金属阳离子显着增多,纯沸石类改良剂能显着降低土壤平衡溶液中的阳离子的含量;含有铝离子改良剂的处理土壤平衡溶液的SAR(钠吸附比)显着上升,纯沸石类改良剂处理土壤平衡溶液SAR显着降低。2.与CK处理相比,所有处理均能显着的降低旱田和水田土壤容重,其中AL处理效果最为显着;所有处理都能改善旱田和水田土壤结构,不同改良剂及组合的施用使旱田土壤中<0.001 mm和0.001-0.005 mm的小粒径微团聚体所占比例减少28.46%55.46%,使水田土壤中<0.001 mm和0.001-0.005 mm的小粒径微团聚体所占比例减少34.21%55.00%;使旱田土壤大粒径微团聚体所占比例增加19.05%52.78%,水田土壤大粒径微团聚体所占比例增加37.61%69.21%;从而增加土壤通透性,改善了盐碱土恶劣的物理性质。从不同改良剂及组合对盐碱土物理性质的影响来看,AL处理是改良效果最好的处理,但AL+ZH处理改良效果与AL处理差距不大。3.与CK相比,所有处理都能显着降低旱田和水田土壤交换性钠的含量。不同改良剂及组合在旱田使土壤交换性钠含量降低38.60%61.30%;在水田土壤交换性钠含量降低25.20%71.50%。无论水田旱田,AL+ZH处理都是降幅最大的处理;所有处理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但效果不显着;因为交换性钠含量的降低,阳离子交换量的增加,所有处理都能显着降低土壤的碱化度,旱田土壤碱化度降低14.2422.23个百分点,水田土壤碱化度降低14.4340.92个百分点。从不同改良剂及组合对盐碱土化学性质的影响看,AL+ZH处理是改良效果最好的处理。4.与CK相比,所有处理都能提高旱田和水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旱田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含量第一年提高0.94%3.84%,第二年提高2.00%11.30%;水田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含量第一年提高2.00%11.22%,第二年提高5.00%23.04%;含有AL的处理能显着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沸石类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一定的提高但效果不显着。从不同改良剂及组合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看,含有AL的处理都是改良效果很好的处理。5.与CK相比,所有处理均能对玉米和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有显着的积极影响,其中AL+ZH改良效果最好;所有处理均能显着提高玉米和水稻的产量,玉米产量第一年提高18.62%56.38%,第二年提高29.59%65.33%,AL处理产量最高;水稻产量第一年提高41.20%226.80%,第二年提高64.90%296.90%,AL+ZH处理产量最高。从不同改良剂及组合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看,AL+ZH处理是改良效果最好的处理。综上所述,AL+ZH是改良效果最好的改良剂。

徐子棋,许晓鸿[7](2018)在《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成因、特点及治理措施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为更好地了解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的成因、特点,更加系统、合理地治理苏打盐碱地,对前人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归纳和分析。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的成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因素、水文因素、地质地貌因素和构造运动因素等,人为因素包括盲目开荒、过度樵采、过度放牧、工程建筑不合理等。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的土壤p H值、电解度均较高,结构不良,透水性差,不利于耕作,植被以羊草、碱蓬、碱茅、虎尾草和星星草等耐盐碱、耐踩踏的草本植物为主。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现有治理措施类别较为全面,按照利用方式主要划分为:旱田措施、水田湿地措施、林草措施、改土措施和水利措施。今后,应对该区域盐碱地的发育机理、各类治理措施的合理配套使用、植物措施中的林草比例和品种配置及不同盐碱度地区各措施的定量化使用加强研究。

王静慈[8](2017)在《基于滨海盐碱土改良技术的河道景观设计研究 ——以河北黄骅市新石碑河、南排河两河景观带设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盐碱土是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大片国土中。城市的不断发展建设与扩张,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而盐碱土所占据的城市空间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恶劣的生态环境不仅破坏了地区的生态格局,而且造成粮食减产、耕地的不断减少,因此,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的发展乃至国家的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盐碱地不仅是一种宝贵的潜在耕地资源,也具有开发为绿地空间的潜力,可以发挥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本文在研究滨海盐碱地区河道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将盐碱地改良技术与景观设计相结合,探索滨海盐碱地区河道的景观设计策略,以实现盐碱地的综合利用,创造多元价值。本文通过对盐碱地相关概念、盐碱地改良概况与研究进展的介绍,对城市河道景观相关理论的叙述与滨海河道景观特征的分析,阐述了滨海盐碱地改良技术与河道景观设计相结合的理论基础,两者相结合的潜力、原则以及形态和功能上的构建体系,进而从生态修复、可持续性、改良设施的景观化、建设成本与科普宣教系统五个角度提出两者相结合的景观设计策略,并通过对国内外案例的分析借鉴,对前文的理论部分并加以支撑和补充。本文通过对盐碱土改良技术的分析、归纳、总结以及对这些改良技术与景观设计结合方式的探讨,取得了一定价值的研究成果。1、比较全面系统地归纳了盐碱土形成的原因、分布特点、存在的形态以及盐碱土改良概况。2、从园林建设的角度对盐碱土改良技术与河道景观设计结合的契合点进行了分类与总结。3、总结出滨海盐碱土改良技术与河道景观设计结合的若干策略。

刘胜楠[9](2016)在《种稻对苏打盐碱土有机碳及微团聚体含量与组成的影响》文中认为通过已有的科研和生产实践证明,种植水稻可以有效改良苏打盐碱土,但针对于改良作用以及机理方面的资料很鲜见。本试验以吉林省西部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土为研究对象,于2010年10月分别采集各不同种稻年限与未种稻(废弃草原)的苏打盐碱土腐殖质层、犁底层、心土层(分别用Ap、P、C表示)的土壤样品。从苏打盐碱土的剖面形态特征、pH值、总碳及易氧化有机碳含量、腐殖质组成及胡敏酸(HA)类型、微团聚体含量及其有机碳分布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苏打盐碱土有机碳含量及微团聚体组成随种稻时间的变化情况,进一步丰富种稻对苏打盐碱土的改良作用机理,为改良盐碱地提供理论支撑。研究结果概括如下:(1)各个剖面均存在石灰反应。种稻后腐殖质层明显加厚,厚度均高于废弃草原同层次。腐殖质层土壤粒状,腐殖质层之下为棱柱状结构。土壤硬度有降低趋势,且土壤变得疏松。(2)种稻有利于改善土壤pH值,种稻后各层土壤的pH值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小。(3)土壤总有机碳含量随年限增长呈现了上升趋势,种稻40年达到峰值;种稻可以使土壤各层次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增加,使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降低。(4)随种稻年限增加,使得可提取腐殖质有机碳量与非可提取腐殖质有机碳量的比值增大。游离态腐殖质中,胡敏酸在总量上略低于富里酸;在结合态腐殖质中,胡敏酸含量明显高于富里酸含量。(5)各处理中游离态胡敏酸的腐殖化度均较结合态胡敏酸的腐殖化度低。随着种稻年限的增加使各个层次胡敏酸的腐殖化度降低。长期种稻游离态胡敏酸芳香化度降低,结构趋于简单化;结合态胡敏酸仍保持较复杂的结构。(6)苏打盐碱土的微团聚体主要分布在0.05 mm-0.25 mm的大微团聚体中,并且随着种稻年限的增加,使得大微团聚体分解成<0.05 mm小微团聚体。短期(1年、5年)种稻有机碳富集在小微团聚体中,使得土壤团聚体更加稳定。长期(10-40年)种稻,大微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的增加,使得在为植物生长提供碳素需求的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张梅[10](2015)在《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土种稻改良机理与生产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吉林省西部盐碱土属内陆苏打型,是盐碱土类型中改良利用难度最大的土壤类型。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耕地资源潜力巨大。半个多世纪以来,苏打盐碱土改良利用的研究始终受到土壤工作者的关注。实践表明,苏打盐碱土种稻是一种利用改良的重要途径。但由于苏打盐碱土的盐分组成以Na+、CO32—、HCO3—为主,盐土、碱土、盐碱化草甸土等土壤类型呈复区分布,微域性特征明显,表层土壤可溶盐含量0.20%0.64%、p H8.010.8、ESP36.5%48.5%,土壤胶体高度分散,土壤肥力极低。常规种稻方式下,不仅在整地过程中耗费大量淡水资源,而且秧苗移栽后出现“漂秧”和“淹苗”现象,种稻初期产量很低甚至绝收。从土壤剖面形态及理化性状上看,常规种稻需5年左右的连续种植才可初步形成“淡化表层”土壤。因此,为加快盐碱土新开水田土壤“淡化表层”的形成,促进耕层土壤快速“熟化”,进一步提高土壤肥力以适应水稻生长发育并实现稳产高产目标,本研究从苏打盐碱土种稻改良的机理入手,揭示以铝离子改良剂施用为核心的苏打盐碱土利用改良机理,并提出“淡化表层”快速创建及土壤有机质快速提升的应用技术,同时,从田间管理方式上提出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模式。过对盆栽试验、田间调查及室内测试结果的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在不同开垦年限水田中,选择水稻产量达到稳产的水田耕层土壤性状作为“淡化表层”形成的标准,经过对其耕层土壤剖面形态特征的描述及理化指标的测试分析,确定了新盐碱地水田的可溶盐含量<0.30%,p H<9.5,ESP<35%,作为“淡化表层”的评价指标及其量化标准。(2)苏打盐碱土水田的“淡化表层”的耕层厚度、颜色、根系量及结构性等剖面形态特征指标可作为“淡化表层”田间观测的定性评价指标。主要表现为:耕层达1520cm,颜色明显变暗,根系量显着增加,土壤为粒状结构,质地疏松,石灰性反应变弱。(3)随着种稻年限的增加,耕层土壤中的可溶盐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K+、Na+、CO32—、HCO3—含量显着减少,盐分表聚现象基本得到抑制。苏打盐碱土逐渐由苏打型向苏打-硫酸盐型和硫酸盐型过渡。(4)苏打盐碱土添加铝离子改良剂后,铝离子水解产生大量H+,中和水中OH—,降低土壤p H值。水解生成的聚合态铝离子,促进了土壤胶体的团聚,同时交换土壤胶体上吸附的Na+、K+、Ca2+、Mg2+进入而溶液随水排出,起到了“交换脱碱”的改良作用。试验表明,在铝离子改良剂添加量达0.4%(占耕层土重)以上时,排水洗盐2次后,p H值可降低至8.2左右,达到“淡化表层”指标要求。(5)在施用铝离子改良剂条件下,铝离子在水解过程中产生的聚合态羟基铝离子,与土壤矿质胶体及腐殖质分子配位生成有机无机复合胶体,与土壤中粘土矿物(蒙脱石为主)相比,对土壤有机碳的最大吸附量提高了2.734.06倍。促进土壤G0组有机无机复体向G1和G2组转化。采取稻草还田与增施有机肥的措施在3年内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至30%以上,促进了重度苏打盐碱土新开水田“熟化耕层”的快速形成。(6)从整地方式对水资源利用的角度,提出了盐碱土种稻改良的水资源高效利用最佳田间管理模式。仅通过田间管理模式的优化,新开盐碱地水田的水生产效率是常规管理的1.34倍以上结论阐明了在施用铝离子改良剂条件下,苏打盐碱土种稻具有“交换脱碱”、“湛水压盐”、促进“淡化表层”形成以及促进有机质积累、提升土壤肥力作用。打破了“盐碱地种稻会提升地下水位,加剧表层土壤次生盐渍化作用”的传统观点。建立了以可溶盐含量、ESP及p H等为核心指标的盐碱地水田“淡化表层”定性与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其标准,为盐碱地水田“淡化表层”的创建提供了科学依据。提出了土壤有机质快速提升与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技术模式。为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土种稻改良,促进粮食产量提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改善西部生态环境等方面提供重要的理论与技术支撑,具有较大的社会、生态及经济效益。

二、松嫩平原盐碱地井灌种稻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松嫩平原盐碱地井灌种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吉林省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水稻高产栽培
    1.1 发挥品种高产潜力的栽培技术
        1.1.1 育秧技术
        1.1.2 适龄移栽
        1.1.3 移栽密度
        1.1.4 肥料管理
        1.1.5 水分管理
    1.2 水稻抗逆高产栽培技术
        1.2.1 苏打盐碱地水稻育苗技术
        1.2.2适期移栽及插秧技术
        1.2.3 移栽密度
        1.2.4 肥料管理
        1.2.5 水分管理
2 吉林省水稻栽培技术展望
    2.1“增密减氮”技术
    2.2 无土育秧技术
    2.3 水稻机械覆膜技术
    2.4 绿色优质稻米栽培技术
    2.5 直播水稻栽培技术

(3)盐碱化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土壤水盐特征及优化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松嫩平原土壤盐渍化与利用方式
    1.2 松嫩草地概况
    1.3 松嫩草地的退化
    1.4 人工草地的重要性
    1.5 人工草地牧草品种的选择
    1.6 紫花苜蓿的耐盐碱性与耗水规律
    1.7 盐碱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8 草地盐碱化治理研究
    1.9 空间变异理论研究
    1.10 土壤水盐动态研究
    1.11 松嫩平原土壤水盐动态规律及调控
    1.12 人工草地水分生产函数及灌溉制度优化
    1.13 国内外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3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盐碱化人工草地土壤水盐与牧草生物学-生态学空间变异特征及相关性研究
    3.1 盐碱化人工草地土壤水盐空间变异特征
    3.2 盐碱化人工草地牧草生物学参数的空间变异特征
    3.3 盐碱化人工草地土壤理化性质与牧草生物-生态学特征关系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盐碱化程度人工草地土壤水盐动态及牧草生物学特征
    4.1 不同盐碱化程度人工草地土壤理化性质
    4.2 不同程度盐碱化人工草地土壤容积含水量
    4.3 不同程度盐碱化人工草地土壤化学性质动态特征
    4.4 不同程度盐碱化土壤对人工牧草生理和生态学特征的影响
    4.5 不同程度盐碱化土壤对人工牧草Na/K的影响
    4.6 不同程度盐碱化土壤对人工草地牧草产量、茎叶比和鲜干比的影响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分调控对中度盐碱化人工草地生产力与土壤水盐动态的影响
    5.1 水分调控对盐碱化人工草地土壤水盐动态的影响
    5.2 水分调控对紫花苜蓿生理-生态学特征的影响
    5.3 松嫩平原西部地区盐碱化人工草地灌溉制度优化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4)轻度苏打盐碱地水稻高效节水灌溉模式及制度与高效洗碱-超高产组合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1.1 前期研究进展
    1.2 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及意义
2 试区环境与试验布设
    2.1 试区环境特征
    2.2 试验场区布设
    2.3 试验目标
    2.4 高度模拟性
3 高效节水灌溉试验
    3.1 机理分析
    3.2 模式选型
        3.2.1 已有模式类型
        3.2.2 本次灌溉模式构建
    3.3 田间节水灌溉试验
        3.3.1 泡田定额
        3.3.2 洗碱定额
        3.3.3 生育期定额
    3.4 灌溉定额
        3.4.1 试验结果
        3.4.2 保证率灌溉定额
        3.4.3 节水率分析
4 盐碱排除试验
    4.1 水平流种稻洗碱技术机理
    4.2 土壤盐碱物质变化
    4.3 排除盐碱量
5 超高产试验
    5.1 良种育壮苗与合理密植结合
    5.2 配方施肥与重点加量结合
    5.3 控制病害
    5.4 试验结果
        5.4.1 小区试验 (2011)
        5.4.2 大面积模拟试验 (2012)
6 结语

(5)江苏滨海强度盐渍化土种稻改土效果及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盐渍化土分布
    1.2 江苏滨海盐渍化土自然概况
    1.3 盐渍土形成原因
    1.4 盐渍土危害
    1.5 国内外土壤盐渍化研究进展
    1.6 水稻改土是盐渍土改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1.7 发展盐渍化土水稻种植的重大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域概况
    2.2 供试材料
    2.3 实验方法
第三章 农事管理
    3.1 种植前土地整改
    3.2 田间管理
        3.2.1 肥水管理
        3.2.2 病虫害防治
        3.2.3 田间杂草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4.1 盐渍化土对植物的影响
        4.1.1 盐渍化土对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4.1.2 盐渍化土对植物含水率的影响
        4.1.3 盐渍化土对植物Na~+和Cl~-的影响
        4.1.4 盐渍化土对植物含盐量与产量的影响
        4.1.5 小结
    4.2 种稻改土对盐渍化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4.2.1 种稻改土对盐渍化土壤容重的影响
        4.2.2 种稻改土对盐渍化土壤孔隙度的影响
        4.2.3 小结
    4.3 种稻改土对盐渍化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4.3.1 种稻改土对盐渍化土壤含盐量、pH和养分的影响
        4.3.2 种稻改土对盐渍化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组分的影响
        4.3.3 种稻改土对盐渍化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3.4 小结
    4.4 种稻改土对盐渍化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4.4.1 数据质控及OTU基础分析
        4.4.2 Alpha多样性分析
        4.4.3 微生物物种组成分析
        4.4.4 冗余分析(RDA)
        4.4.5 小结
全文总结
创新点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6)苏打盐碱土高效改良剂筛选及改良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盐碱地物理改良研究现状
        1.2.2 盐碱地化学改良研究现状
        1.2.3 盐碱地生物改良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创新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设计
        2.2.1 沉降试验
        2.2.2 田间试验
    2.3 测定方法
    2.4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改良剂及组合的沉降筛选
        3.1.1 不同改良剂及组合对盐碱土悬浊液沉降性能的影响
        3.1.2 不同改良剂及组合对盐碱土平衡溶液化学特性的影响
    3.2 不同改良剂及组合对苏打盐碱地理化性质及有机质的影响
        3.2.1 不同改良剂及组合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3.2.2 不同改良剂及组合对土壤微团聚体的影响
        3.2.3 不同改良剂及组合对土壤交换性钠、CEC和 ESP的影响
        3.2.4 不同改良剂及组合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3.3 不同改良剂及组合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3.3.1 不同改良剂及组合对作物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3.2 不同改良剂及组合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改良措施及改良剂分类
    4.2 不同改良剂及组合对苏打盐碱土化学性质的影响
    4.3 不同改良剂及组合对苏打盐碱土物理性质及团聚体的影响
    4.4 不同改良剂及组合对苏打盐碱土有机质含量与作物产量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7)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成因、特点及治理措施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的成因
    1.1 自然因素
    1.2 人为因素
2 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的特点
3 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的治理措施
    3.1 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旱田治理措施
    3.2 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水田及湿地治理措施和利用模式
    3.3 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的林草治理措施
    3.4 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的土壤改良措施及水利措施
        3.4.1 肥料施用
        3.4.2 改良剂施用
        3.4.3 客土措施
        3.4.4 整地措施
        3.4.5 水利措施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研究建议

(8)基于滨海盐碱土改良技术的河道景观设计研究 ——以河北黄骅市新石碑河、南排河两河景观带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盐碱地利用率低下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1.1.2. 城市的快速扩张导致耕地面积日益紧缩
        1.1.3. 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方式不当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综合
        1.3.2. 案例分析
        1.3.3. 比较分析
        1.3.4. 归纳总结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框架
2. 盐碱地相关概述
    2.1. 盐碱土概念
    2.2. 盐碱土的盐分积累特征
        2.2.1. 盐分的表聚性
        2.2.2. 盐分分布的不均匀性
        2.2.3. 盐分的易变性
        2.2.4. 盐分的毒害性
    2.3. 盐碱土形成原因
        2.3.1. 气候因素
        2.3.2. 地理因素
        2.3.3. 地质因素
        2.3.4. 水文因素
        2.3.5. 人为因素
    2.4. 盐碱土类型
    2.5. 盐碱土的分布及其存在形态
        2.5.1. 世界盐碱土资源及分布
        2.5.2. 我国盐碱土资源及分布
        2.5.3. 盐碱土存在形态
        2.5.4. 易于发生盐碱化的几种地形部位
    2.6. 盐碱土的改良概况
        2.6.1. 盐碱土改良措施
        2.6.2. 盐碱土的养护管理
        2.6.3. 盐碱土改良设施
    2.7. 盐生植物
        2.7.1. 盐生植物概念
        2.7.2. 盐生植物分类
    2.8. 国内外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
        2.8.1. 国外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
        2.8.2. 国内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
    2.9. 盐碱地改良工程景观化的必要性
        2.9.1 现阶段我国盐碱地治理情况
        2.9.2 景观视野下盐碱地改良工程
    2.10. 本章小结
3. 城市河道景观相关概述
    3.1. 城市河道概念
    3.2. 城市河道特征
        3.2.1. 功能特征
        3.2.2. 形态特征
        3.2.3. 空间特征
    3.3. 城市河道景观
        3.3.1. 城市河道景观定义
        3.3.2. 城市河道景观构成要素
        3.3.3.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基本模式
    3.4. 滨海河道景观特征
        3.4.1. 河道景观受潮汐现象影响
        3.4.2. 土壤盐碱化,植被类型单一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滨海盐碱土改良技术的河道景观设计核心理念
    4.1 盐碱土改良技术与河道景观结合的理论基础
        4.1.1. 水工美学
        4.1.2. 景观基础设施
        4.1.3. 生态水利工程学
        4.1.4. 景观生态学
        4.1.5. 理论对盐碱地修复改良工程与景观融合的指导应用
    4.2 盐碱土改良技术与河道景观结合的潜力
        4.2.1. 将生态性融入排盐设施设计
        4.2.2. 排盐设施的景观化设计
        4.2.3. 游憩需求与排盐设施的结合
        4.2.4. 盐碱地生态修复工程与河道景观设计的结合
    4.3 盐碱土改良技术与景观设计结合的原则
        4.3.1. 将可持续思想融入工程设计
        4.3.2. 工程设施景观化原则
        4.3.3. 建设低成本的节约园林景观
        4.3.4. 体现地域文化性
        4.3.5. 发挥科普教育功能
    4.4 盐碱土改良技术与河道景观结合的体系构建
        4.4.1. 形态
        4.4.2. 功能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滨海盐碱土改良技术的河道景观设计策略
    5.1. 基于盐碱地生态修复的河道景观设计策略
        5.1.1. 耕种措施
        5.1.2. 重塑耐盐植物环境
        5.1.3. 竖向工程设计
    5.2. 基于可持续性的盐碱地河道景观设计策略
        5.2.1. 水循环系统
        5.2.2. 台田景观模式
    5.3. 基于盐碱土改良设施的河道景观设计策略
        5.3.1. 排水明沟
        5.3.2. 排盐暗管、盲沟
        5.3.3. 水闸
    5.4. 基于节约园林思想的盐碱地河道景观设计策略
        5.4.1. 节水策略
        5.4.2. 节材策略
        5.4.3. 节能策略
    5.5. 基于盐碱地改良的科普宣教设计策略
        5.5.1. 科普宣教展示内容
        5.5.2. 科普宣教展示媒介
    5.6. 本章小结
6. 案例分析
    6.1. 水系统设计—天津泰达河绿化带景观规划设计
        6.1.1. 项目概况
        6.1.2. 规划策略
        6.1.3. 案例总结
    6.2. 适应性植物景观—天津桥园
        6.2.1. 项目概述
        6.2.2. 规划策略
        6.2.3. 案例总结
    6.3. 种植设计—宁波象山大目湾新城内湾盐碱种植设计
        6.3.1. 项目概述
        6.3.2. 规划策略
        6.3.3. 案例总结
    6.4. 循环经济体系—天津开发区生态园林建设
        6.4.1. 项目概述
        6.4.2. 规划策略
        6.4.3. 案例总结
    6.5. 泄洪河道的生态设计—斯坦福市弥尔河公园和绿色廊道
        6.5.1. 项目概述
        6.5.2. 规划策略
        6.5.3. 案例总结
    6.6. 本章小结
7. 河北省黄骅市石碑河、南排河两河景观带设计
    7.1. 前期研究
        7.1.1. 区位与规划范围
        7.1.2. 项目背景
        7.1.3. 上位规划
        7.1.4. 周边环境分析
        7.1.5. 现状分析
    7.2. 规划理念
        7.2.1. 规划原则
        7.2.2. 规划定位
        7.2.3. 规划目标
        7.2.4. 规划策略
    7.3. 盐碱土改良策略
        7.3.1. 物理改良策略
        7.3.2. 竖向工程设计
        7.3.3. 生物改良策略
        7.3.4. 化学改良策略
        7.3.5. 水循环利用模式
    7.4. 总体设计
        7.4.1. 景观结构
        7.4.2. 功能分区
        7.4.3. 盐碱土改良工程设计
        7.4.4. 水循环系统设计
        7.4.5. 种植设计
        7.4.6. 科普宣教展示系统
        7.4.7. 竖向设计
        7.4.8. 水系设计
        7.4.9. 驳岸设计
        7.4.10. 道路分析
    7.5. 分区设计
        7.5.1. 化学改良段
        7.5.2. 物理改良段
        7.5.3. 生物改良段
    7.6. 专项设计
        7.6.1. 节约型园林建设策略
        7.6.2. 智慧河道设计策略
        7.6.3. 建筑规划
    7.7. 用地平衡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附件 设计图册

(9)种稻对苏打盐碱土有机碳及微团聚体含量与组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苏打盐碱土的分布
    1.2 苏打盐碱土的形成原因
    1.3 苏打盐碱土的改良研究进展
        1.3.1 物理方法进行改良
        1.3.2 化学方法进行改良
        1.3.3 生物方法进行改良
    1.4 发展盐碱地种稻措施的目的及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
    1.6 创新点
    1.7 拟解决关键性问题
    1.8 分析种稻对苏打盐碱土影响的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基本情况
    2.2 供试土样
    2.3 研究方法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种稻对苏打盐碱土剖面形态特征的影响
    3.2 种稻对苏打盐碱土pH的影响
    3.3 种稻对苏打盐碱土总碳及易氧化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3.3.1 种稻对苏打盐碱土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3.3.2 种稻对苏打盐碱土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影响
        3.3.3 种稻对苏打盐碱土有机碳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3.4 种稻对苏打盐碱土腐殖质组成及胡敏酸类型的影响
        3.4.1 种稻对苏打盐碱土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3.4.2 种稻对苏打盐碱土胡敏酸类型的影响
    3.5 种稻对苏打盐碱土耕层微团聚体含量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3.5.1 种稻对苏打盐碱土耕层微团聚体分布特征的影响
        3.5.2 种稻对苏打盐碱土耕层微团聚体有机碳在各粒级中的分布特征的影响
4 结论及研究展望
    4.1 结论
    4.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10)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土种稻改良机理与生产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苏打盐碱土水田“淡化表层”的理化特征分析及评价
        1.3.2 苏打盐碱土水田“淡化表层”的快速创建机理与技术研究
        1.3.3 苏打盐碱土新开水田耕层快速熟化技术研究
        1.3.4 苏打盐碱土水田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4.1 技术路线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气候条件
        2.1.2 水文条件
        2.1.3 地质地貌条件
        2.1.4 土壤条件
        2.1.5 植被条件
    2.2 土地利用现状
第3章 苏打盐碱土水田土壤“淡化表层”的理化特征及评价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供试材料
        3.2.2 测试指标与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盐碱地水田的种稻年限与水稻产量的关系
        3.3.2“淡化表层”的剖面形态特征
        3.3.3“淡化表层”的理化特征
    3.4 小结
第4章 苏打盐碱土水田“淡化表层”快速创建机理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置
        4.2.2 测试指标与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施用铝离子改良剂对土壤pH的改良作用
        4.3.2 添加铝离子改良剂对土壤平衡溶液可溶性盐组成的影响
        4.3.3 铝离子改良剂对耕层土壤碱化度的作用
        4.3.4 铝离子改良剂对土壤胶体的凝聚及微团聚体组成的影响
        4.3.5 铝离子改良剂对盐碱土胀缩性和容重的影响
        4.3.6 铝离子改良剂的化学改良机理
    4.4 小结
第5章 苏打盐碱地水田土壤耕层熟化技术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供试材料
        5.2.2 试验设置与测试指标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添加有机物料对苏打盐碱土水田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5.3.2 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组成的改良效果研究
    5.4 小结
第6章 苏打盐碱土种稻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
    6.1 引言
    6.2 试验设计与方法
        6.2.1 试验设计
        6.2.2 测试指标与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盐碱地种稻泡田洗盐灌溉节水效应
        6.3.2 水稻生育期内排水措施对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
    6.4 小结
第7章 总体结论与创新点
    7.1 总体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松嫩平原盐碱地井灌种稻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吉林省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展望[J]. 邵玺文,刘伟洋,耿艳秋,金峰,郭丽颖.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9(06)
  • [2]我国盐碱地现状及其改良技术研究进展[A]. 商振芳,谢思绮,罗旺,韦静静,鹿荐,张刚. 2019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 2019
  • [3]盐碱化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土壤水盐特征及优化调控[D]. 杨洪涛.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9(01)
  • [4]轻度苏打盐碱地水稻高效节水灌溉模式及制度与高效洗碱-超高产组合试验研究[J]. 孙广友,李红艳,罗新正.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 [5]江苏滨海强度盐渍化土种稻改土效果及机制的研究[D]. 徐志坤.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6]苏打盐碱土高效改良剂筛选及改良效果研究[D]. 肖帆.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7]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成因、特点及治理措施研究进展[J]. 徐子棋,许晓鸿. 中国水土保持, 2018(02)
  • [8]基于滨海盐碱土改良技术的河道景观设计研究 ——以河北黄骅市新石碑河、南排河两河景观带设计为例[D]. 王静慈.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9]种稻对苏打盐碱土有机碳及微团聚体含量与组成的影响[D]. 刘胜楠. 吉林农业大学, 2016(02)
  • [10]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土种稻改良机理与生产关键技术研究[D]. 张梅. 吉林农业大学, 2015(04)

标签:;  ;  ;  ;  ;  

松嫩平原盐碱地井灌水稻种植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