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分中心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分中心

一、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分中心(论文文献综述)

唐乐尧,潘斌清,李依晨,陈天晔,俞良,兰国防,王小虎,柯瑷,钟卫国,王雪刚,季向东,陶菊红,马刚,孙菊英,端木银熙[1](2021)在《早花时迟熟中粳稻不育系常5-108A的选育与应用》文中指出常5-108A是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自育的BT型粳稻不育系A499为母本,常粳10-1/10B-4的F5稳定的柱头外露率高的稳定新品系为父本,经多代回交转育而成的优质三系粳稻不育系,2019年9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育性鉴定。常5-108A具有不育性稳定、花时早、配合力强、柱头外露率较高、制繁种产量高等特点。所配组合常优17-7于2020年1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王小虎,潘斌清,兰国防,王雪刚,俞良,钟卫国,季向东,柯瑷,唐乐尧,陶菊红,马刚,孙菊英,端木银熙[2](2021)在《优质抗稻瘟病杂交粳稻新组合常优粳8号的选育》文中研究指明常优粳8号是用自育的BT型优质中粳不育系常12-101A与高抗稻瘟病优质恢复系CR-998杂交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晚粳稻新组合,具有营养生长旺盛、米质优、抗性强、产量高等特点,2020年1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上海、江苏南部、安徽沿江、湖北沿江的粳稻区作单季晚粳稻栽培。对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机插栽培和制种技术等进行了介绍。

东丽[3](2021)在《我的恩师袁隆平》文中研究表明2021年5月22日,我的老师袁隆平院士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倾尽此生贡献的水稻事业,离别了与他并肩战斗的同行后辈,也永远离别了他的亲人朋友。恩师为国之功勋,一生专着田畴,一个目标,耕耘50余载。他慈祥的笑容、乐观的性格、坚韧的追求、创新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前行。

王小虎,潘斌清,兰国防,俞良,钟卫国,王雪刚,季向东,柯瑷,陶菊红,马刚,唐乐尧,孙菊英,端木银熙[4](2021)在《优质长粒型粳稻不育系常410-2A的选育》文中研究说明常410-2A是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BT型粳稻不育系武运粳7号A为母本,常农粳5号/常01-11B的F5代稳定品系为父本,经多代回交转育而成的长粒型粳稻三系不育系,2018年9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育性鉴定。常410-2A不育性稳定,具有优质、早花时、张颖角度较大、柱头部分外露、异交结实率高、较易制繁种等特点。所配组合常优粳7号(常410-2A/CR-928)为长粒型杂交粳稻,于2019年3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

陆燕,王小虎,潘斌清,俞良,钟卫国,兰国防,王雪刚,季向东,孙菊英,端木银熙[5](2020)在《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常优998的亲本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文中认为常优998是用优质晚粳不育系常386A与偏籼型恢复系CR-998配组育成的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营养生长旺盛、米质优、产量高、抗性强等特点,2019年3月、11月分别通过江苏省、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常优998及其亲本的特征特性,根据制种实践,总结了高产制种技术,并建立了父母本对应叶龄回归方程并全程预测花期,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王小虎,钟卫国,李标,潘斌清,端木李玲,俞良,胡江,端木银熙,梁国华,钱前[6](2017)在《江苏省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新品种主要性状比较》文中指出利用2013-2015年江苏省粳稻新品种区域试验数据,对参试的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主要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及抗病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常规粳稻相比,杂交粳稻在株高、分蘖率和每穗总粒数上具有较强的正向竞争优势,但成穗率、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质量为负优势,杂交粳稻在产量上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每穗总粒数与结实率对杂交粳稻产量贡献最大。杂交粳稻的主要品质性状与常规粳稻相比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在各类型品种(组合)间的变异系数明显大于其他品质性状。杂交粳稻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及直链淀粉含量优质达标率均偏低,表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高以及直链淀粉含量偏低是制约江苏省杂交粳稻品质性状提高的主要因素。杂交粳稻对苗瘟、穗颈瘟、条纹叶枯病的抗性总体强于常规粳稻,对纹枯病的抗性总体弱于常规粳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与常规粳稻相比,杂交中粳较弱,杂交晚粳较强。综上所述,江苏省杂交粳稻育种中在提高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的基础上应加强垩白性状的改良,并重视综合抗病性的选择。

罗兵,徐港明,孙海燕,杨志刚,沈宗根,高阳,王小虎,端木银熙[7](2014)在《利用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分析太湖稻区现代粳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文中研究指明太湖地区有丰富的粳稻(Oryza satiua ssp.japonica)种植资源,随着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育种材料的遗传基础趋窄,相似性增高,使粳稻育种突破困难。本研究利用分布于水稻(Oryza satiua L.)12条染色体上的24对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引物对太湖地区的42份粳稻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有23对SSR引物在42份粳稻材料间表现出多态性;23对引物共检测到105个等位基因,每对SSR引物检测到等位基因为28个,平均为4.57个,有效等位基因共有56.43个,平均每个位点为2.45个。每个多态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变幅为0.083 00.8079,平均为0.496 6;每个粳稻材料多态性位点数的变幅为619,等位基因总数的变幅为2755;42份粳稻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3910.990,平均为0.610,遗传相似系数在0.500.80之间的材料占全部的74.45%,供试材料相似度高;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nweighed pair 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UPGMA)聚类结果显示,遗传相似系数为0.50,42份粳稻材料可以分为两个类群,一个类群包含19份常规粳稻,另一个类群包括其他23份杂交粳稻。结果显示,太湖地区的粳稻品种总体上遗传背景相似度高,遗传多样性不够丰富,育种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新的基因资源引进和利用,创新水稻育种材料。本研究结果为新品种选育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根据。

孙海燕,顾雯雯,王淑园,徐港明,罗兵,杨志刚,沈宗根,端木银熙[8](2014)在《利用SSR标记鉴定杂交粳稻‘常优1号’种子纯度》文中研究表明为了建立一套快速有效的鉴定交粳稻‘常优1号’种子纯度的方法,本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三系杂交粳稻‘常优1号’及其父母本的多态性进行了引物筛选和种子纯度鉴定研究。从24对SSR引物中筛选到1对在‘常优1号’和其双亲之间表现为稳定的共显性且能将杂交种及其亲本完全区分开的引物。利用筛选的RM208引物对‘常优1号’200粒种子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常优1号’种子纯度为96%,与大田1 000株杂交种纯度鉴定结果 98.2%相比,SSR标记与大田种植鉴定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引物RM208可用于‘常优1号’种子纯度的鉴定,有助于‘常优1号’的推广应用。

徐港明,孙海燕,顾雯雯,王淑园,罗兵,杨志刚,沈宗根,端木银熙[9](2014)在《太湖地区24份杂交粳稻DNA指纹图谱的构建及遗传相似性分析》文中认为利用SSR标记对24份太湖地区杂交粳稻品种初步建立了DNA指纹图谱和进行遗传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24对引物在研究材料中共检测到105个多态性片段,平均每对引物的多态性片段为4.38个。筛选出5对核心引物(RM336、RM72、RM1195、RM19和RM267)建立了24份材料的DNA指纹图谱。24份材料之间的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90.99,相似系数比较大,表明供试材料的遗传基础多样性相对狭窄。在遗传相似系数0.71水平处可以将24份材料分为3个类群。

王磊[10](2014)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1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明确提出:“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和用种大国,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我国是种子生产和消费大国,常年用种量保持在120亿公斤左右,国际种子联盟(International Seed Federation, ISF)最新统计显示,2012年我国种子市场价值为99.5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12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我国巨大的农业产业规模和农产品市场潜力,正成为主要跨国公司竞争的焦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全球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种业已成为全球各国竞相抢占的战略型新兴产业。中国种业要想在未来的全球种业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加快提升中国种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基于此,本文以比较优势理论、H-O理论、竞争优势理论等国际竞争力相关理论为指导,通过广泛的文献搜集、理论研究、数据整理和分析,在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文献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本文首先构建了以竞争业绩、竞争实力和竞争潜力来分析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框架;然后借助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分析工具,从市场份额角度对我国种业国际竞争力水平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测算分析,从市场份额角度分析了中国种业现有的竞争业绩;然后构建并围绕“生产要素、创新能力、产品质量、政府”等四个关键要素,利用相关统计并借助资源禀赋指数、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指数等分析工具对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竞争力影响因素角度分析中国种业竞争实力的差距;随后借用迈克尔·波特教授的“菱形钻石模型”,诊断分析制约我国种业竞争力提升的深层次原因,分析种业未来竞争潜力;基于中国种业应加快“走出去”的战略需求,本文对中国种业现有优势品种、目标国市场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提升我国种业国际竞争力水平的对策建议并针对有关结论和问题展开讨论。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从市场份额角度来分析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水平(竞争业绩),结果发现:但在全球种子市场份额竞争中,中国得到的国外市场份额少,失去的国内市场份额多;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而种子大额市场非洲和南美洲等占据的份额较少。IMS、RCA、TSC、CA计算结果显示,中国种业目前整体国际竞争力水平不足,与美国、荷兰等种业强国还存在很大差距,但中国种业竞争力水平上升趋势明显。相对来说,蔬菜种子竞争力高于大田作物种子且部分作物竞争力已超过德国等发达国家;在大田作物中,目前我国水稻和棉花种子竞争优势明显,油菜种子竞争优势开始显现。(2)从生产要素、创新能力、产品质量、政府等四个要素来分析中国种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竞争实力),结果发现:生产要素和政府要素对种业竞争力有所影响,但并不是关键影响要素;知识产权因素已成为制约我国种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关键要素;质量因素是促进我国种业现有竞争力提升的关键要素;中国种业目前竞争实力严重不足,但中国种业应注重以现有的产品质量竞争力为契机加速提升和巩固种业市场份额的拓展和掌控能力,以便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种业市场份额竞争。(3)从钻石模型分析制约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的深层次原因(竞争潜力),分析认为:从市场需求来看,产业化程度低,竞争性产品少,缺乏市场化研发导向制约了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水平;从相关和支持产业来看,相关和支持产业以及种业产业各环节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制约了中国种业竞争力的提升;从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况来看,现有的研发、科技评价体系不健全,缺乏海外市场的投入,种业市场化程度低制约了中国种业竞争力的提升。可见,目前制约中国种业竞争力提升的原因较多,但同时也反应出未来种业提升的潜力巨大。(4)种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更好的提升国际竞争力水平。中国目前“走出去”的品种开始由低价值种子向高价值种子过渡。其中,杂交水稻已成为我国未来种业发展的战略性品种,未来东南亚、非洲、中亚是我国种业“走出去”的三大目标地区,而中亚将是我国种业“走出去”的战略重点。中国政府管理部门应重视中国种业“走出去”的引导,加快中国种业“走出去”步伐,全面抢夺全球种子市场份额。

二、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分中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分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1)早花时迟熟中粳稻不育系常5-108A的选育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选育经过
2 特征特性
    2.1 主要农艺性状
    2.2 产量表现
    2.3 育性表现
    2.4 开花与异交特性
    2.5 生育特性
3 配组表现
4 繁殖技术
    4.1 安排最佳播种期
    4.2 培育壮秧,合理密植
    4.3 科学肥水管理、防病治虫
    4.4 采取人工辅助措施,用好“920”,提高异交结实率
    4.5 严格隔离、及时去杂、适时收获,保证纯度
5 小结

(2)优质抗稻瘟病杂交粳稻新组合常优粳8号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 亲本来源及选育经过
    1.1 不育系常12-101A
    1.2 恢复系CR-998
    1.3 组合常优粳8号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2.2 稻米品质 
    2.3 抗性
3 产量表现
4 机插栽培技术
    4.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4.2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4.3 科学施肥,合理灌溉 
    4.4 加强病虫草害防治
5 制种技术
    5.1 合理安排播差期,确保制种安全
    5.2 培育壮秧,合理密植
    5.3 科学肥水管理、综合防治病虫害,建立高产制种群体
    5.4 跟踪预测花期,割叶、适时喷施“920”
    5.5 严格隔离、及时去杂、适时收割,确保种子质量

(3)我的恩师袁隆平(论文提纲范文)

心系杂交粳稻发展,推动杂交粳稻团队组建
借鉴杂交籼稻发展的成功经验,推动全国杂交粳稻大协作
长期关心小站稻发展,为小站稻重振辉煌助力

(4)优质长粒型粳稻不育系常410-2A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 选育经过
2 特征特性
    2.1 生育特性
    2.2 农艺性状
    2.3 育性表现
    2.4 开花习性与异交特性
3 配组表现
4 繁殖技术要点
    4.1 合理安排播种期
    4.2 行比及栽插密度
    4.3 合理肥水管理
    4.4 人工辅助措施
    4.5 去杂保纯

(5)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常优998的亲本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亲本的特征特性
    1.1 不育系常386A
    1.2 恢复系CR-998
2 常优998的特征特性
    2.1 产量表现
    2.2 稻米品质
    2.3 抗性表现
    2.4 主要农艺性状
    2.5 籼粳属性
3 高产制种技术
    3.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3.2 适时移栽,插足基本苗
    3.3 科学施肥,合理灌溉
    3.4 花期预测及调节方法
        3.4.1 叶龄回归方程预测。
        3.4.2 亲本花时。
    3.5 采取人工辅助措施,提高异交结实率
    3.6 严格隔离和及时去杂,确保纯度

(6)江苏省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新品种主要性状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和数据来源
    1.2 试验方法
    1.3 农艺性状测定
    1.4 品质性状测定
    1.5 抗性鉴定
    1.6 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比较分析
    2.2 各类型品种 (组合) 的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2.3 不同类型品种 (组合) 的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4 不同类型品种 (组合) 的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2.5 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主要品质性状比较分析
    2.6 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主要品质性状优质达标率分析
    2.7 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的主要病害抗性分析
3 讨论

(7)利用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分析太湖稻区现代粳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水稻基因组DNA提取及检测
    1.3 简单重复序列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分析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1.5 遗传多样性评价
2 结果与分析
    2.1 SSR标记在太湖稻区粳稻内的多态性分析
    2.2 42份太湖稻区粳稻遗传相似性分析
    2.3 聚类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8)利用SSR标记鉴定杂交粳稻‘常优1号’种子纯度(论文提纲范文)

1 结果与分析
    1.1 水稻基因组DNA提取
    1.2 常优1号特异性引物的筛选
    1.3 引物验证
    1.4 引物鉴定品种纯度的有效性验证
2 讨论
3 材料与方法
    3.1 供试材料
    3.2 水稻基因组DNA提取及检测
    3.3 引物的筛选及验证
    3.4 水稻种子纯度鉴定
作者贡献

(9)太湖地区24份杂交粳稻DNA指纹图谱的构建及遗传相似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SSR分析
    1.4 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多态性分析
    2.2 品种DNA指纹库的建立
    2.3 聚类分析
3 讨论

(10)全球一体化背景下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关于国际竞争力理论研究
        1.2.2 关于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
        1.2.3 关于种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1.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第二章 竞争力理论回顾与分析框架构建
    2.1 国际竞争力的层次划分
    2.2 竞争力理论
        2.2.1 资源比较优势理论
        2.2.2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2.2.3 核心竞争力理论
        2.2.4 资源决定论
    2.3 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
        2.3.1 竞争业绩: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描述性与测算分析
        2.3.2 竞争实力: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2.3.3 竞争潜力:制约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深层次原因分析
        2.3.4 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框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竞争业绩: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描述性与测算分析
    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3.2 指数测算分析
        3.2.1 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
        3.2.2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3.2.3 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
        3.2.4 贸易专业化指数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竞争实力: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生产要素
        4.1.1 初级生产要素
        4.1.2 高级生产要素
    4.2 创新能力
        4.2.1 知识产权拥有量少且集中
        4.2.2 品种权授权集中度高
        4.2.3 海外品种权申请量少
    4.3 产品质量
        4.3.1 国别分析
        4.3.2 类别分析
        4.3.3 演化趋势
    4.4 政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竞争潜力:制约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深层次原因剖析
    5.1 关于“需求”方面原因分析
        5.1.1 研发产出能力强,但产业开发能力弱,制约了种业推广需求
        5.1.2 品种数量多但缺乏具有全球竞争性的产品影响了国外市场需求
        5.1.3 以政府为主导的品种研发方向阻碍了品种的研发需求
    5.2 关于“相关和支持产业”方面的原因分析
        5.2.1 种业产业各环节之间缺乏良性互动
        5.2.2 种业上下游企业沟通交流不足,提升效应差
    5.3 关于“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况”方面的原因分析
        5.3.1 现有体制下很难培育出高产优质品种
        5.3.2 现有的市场发展定位很难突破现有的市场份额
        5.3.3 现有的产业发展很难满足种业竞争的需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种业“走出去”品种及目标国市场分析
    6.1 相关背景及说明
    6.2 农作物品种分析
        6.2.1 大田作物种子出口贸易分析
        6.2.2 蔬菜种子出口贸易分析
        6.2.3 花卉种子出口贸易分析
    6.3 粮食作物品种分析
        6.3.1 杂交水稻种子出口贸易分析
        6.3.2 玉米种子出口贸易分析
        6.3.3 小麦种子出口贸易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提升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
    7.1 提高认识,加强政策和制度体系建设,鼓励种业“走出去”
    7.2 加强沟通,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金融、税收等优惠政策向种业倾斜
    7.3 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搭建“中国种业发展信息服务平台”
    7.4 注重专业化人才培养,加大育种研发,不断培育高产优良品种
    7.5 加快种业体制改革,推动“产学研”有力结合
    7.6 注重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增加向国外申请的品种权数量
    7.7 打造“中国种业发展战略团体”,全面开拓海外市场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8.1 结论
    8.2 讨论
        8.2.1 讨论一
        8.2.2 讨论二
        8.2.3 讨论三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四、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分中心(论文参考文献)

  • [1]早花时迟熟中粳稻不育系常5-108A的选育与应用[J]. 唐乐尧,潘斌清,李依晨,陈天晔,俞良,兰国防,王小虎,柯瑷,钟卫国,王雪刚,季向东,陶菊红,马刚,孙菊英,端木银熙. 中国种业, 2021(12)
  • [2]优质抗稻瘟病杂交粳稻新组合常优粳8号的选育[J]. 王小虎,潘斌清,兰国防,王雪刚,俞良,钟卫国,季向东,柯瑷,唐乐尧,陶菊红,马刚,孙菊英,端木银熙. 中国种业, 2021(06)
  • [3]我的恩师袁隆平[J]. 东丽. 农村工作通讯, 2021(11)
  • [4]优质长粒型粳稻不育系常410-2A的选育[J]. 王小虎,潘斌清,兰国防,俞良,钟卫国,王雪刚,季向东,柯瑷,陶菊红,马刚,唐乐尧,孙菊英,端木银熙. 杂交水稻, 2021(01)
  • [5]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常优998的亲本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J]. 陆燕,王小虎,潘斌清,俞良,钟卫国,兰国防,王雪刚,季向东,孙菊英,端木银熙. 现代农业科技, 2020(06)
  • [6]江苏省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新品种主要性状比较[J]. 王小虎,钟卫国,李标,潘斌清,端木李玲,俞良,胡江,端木银熙,梁国华,钱前. 江苏农业学报, 2017(04)
  • [7]利用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分析太湖稻区现代粳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J]. 罗兵,徐港明,孙海燕,杨志刚,沈宗根,高阳,王小虎,端木银熙.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4(12)
  • [8]利用SSR标记鉴定杂交粳稻‘常优1号’种子纯度[J]. 孙海燕,顾雯雯,王淑园,徐港明,罗兵,杨志刚,沈宗根,端木银熙. 分子植物育种, 2014(06)
  • [9]太湖地区24份杂交粳稻DNA指纹图谱的构建及遗传相似性分析[J]. 徐港明,孙海燕,顾雯雯,王淑园,罗兵,杨志刚,沈宗根,端木银熙. 广东农业科学, 2014(20)
  • [10]全球一体化背景下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 王磊.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10)

标签:;  ;  ;  ;  ;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分中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