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离子淀粉干法制备研究进展

阳离子淀粉干法制备研究进展

一、阳离子淀粉干法制备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爨珊珊[1](2020)在《淀粉接枝共聚物的快速制备及结构与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淀粉由于其环境友好性、生物降解性和来源的多样性,是一种成本低廉、可持续发展的天然高分子材料,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但是原淀粉自身的不足限制了它的应用。为了提高淀粉的性能,淀粉可通过定向改性引入所需的官能团,兼备天然高分子和合成高分子的特性,广泛作为高吸水树脂、水处理剂、胶黏剂及其他功能材料使用。本研究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半干法一锅法快速制备三种不同的淀粉接枝共聚物:CSt-g-AMPS(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接枝淀粉)、CSt-g-DMC(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接枝淀粉)和CSt-g-AM-AMPS-DMC(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接枝淀粉),并对所制备的接枝产品进行应用性能(吸水性、絮凝性、吸附铜离子性能)研究。(1)以玉米淀粉(CSt)为原料,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采用“半干一锅法”工艺制备玉米淀粉接枝共聚物(CSt-g-AMPS)。用单因素实验考察单体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和时间工艺参数对接枝率(GR)和接枝效率(GE)的影响,得到较佳制备工艺参数为:质量分数15%,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20 min。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热失重-红外光谱联用仪(TGA-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等仪器设备对CSt以及CSt-g-AMPS分子结构、晶体结构、颗粒形貌与热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St已成功接枝了AMPS,接枝物CSt-g-AMPS不再保留原淀粉的A型结晶结构,颗粒的微观形貌已被破坏,属无定形态的多孔树脂。对产品进行吸水性能测试表明,CSt-g-AMPS具有快速吸水能力(267.53 g?g-1)。(2)采用过硫酸铵(APS)—热双引发体系,以CSt为原料,DMC为单体,快速制备玉米淀粉接枝共聚物CSt-g-DMC。用单因素(单体质量分数、反应温度与时间)实验探究确定的较佳制备工艺参数:单体质量分数12%,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30 min。利用FTIR、XRD、SEM和TGA-FTIR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结构分析表明,单体DMC已成功地接枝上CSt分子链上,所得产物是无定形态的物质,颗粒形貌呈多孔树脂状;在N2氛围下的受热过程中,CSt-g-DMC分子链所包含的DMC基团在214℃下仍然稳定。将CSt-g-DMC进行应用性能(絮凝)测试,结果表明:CSt-g-DMC具有良好的絮凝性能",其絮凝能力的大小与投加量有关,对于模拟的待处理水体,即质量体积浓度为500 mg?L-1的高岭土悬浊液,当CSt-g-DMC投加量为4.0mg?L-1时,此时絮凝效果最好,透光率达到(96.6±0.4)%。(3)采用“半干一锅法”工艺制备CSt-g-AM-AMPS-DMC(CAAD)。利用FTIR、SEM、XRD以及TGA-FTIR等设备对CAAD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对Cu(II)的吸附性能。结构分析表明,CAAD已成功接枝了丙烯酰胺(AM)、AMPS与DMC基团,产品样貌属无定型晶态,是多孔状树脂;在N2氛围下,对CAAD加热出现阶梯式热解,所接入的3种单体的基团能稳定至218℃;吸附实验表明,CAAD在不同温度下对Cu(II)的等温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方程,其动态吸附行为,即对Cu(II)吸附随时间的变化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热力学分析CAAD对Cu(II)的吸附是自发的、放热的、熵增的过程。

吕小丽[2](2020)在《阳离子氧化微孔大米淀粉的制备、性能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大米淀粉为原料,采用复合酶(糖化酶和α-淀粉酶以一定比例混合)为酶解剂,次氯酸钠为氧化剂,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HPTMA)为醚化剂,制备了阳离子氧化微孔大米淀粉。在氧化过程中,考察了氧化时间、氧化温度、pH及氧化剂用量对氧化微孔大米淀粉羧基含量(CC)的影响。在醚化过程中,考察了醚化温度、醚化时间、醚化剂用量和pH对阳离子氧化微孔大米淀粉取代度(DS)的影响。响应面试验优化结果表明,制备氧化微孔大米淀粉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氧化时间2.5 h,氧化温度45℃,pH 9.0,次氯酸钠用量65%。响应面试验优化结果表明,制备阳离子氧化微孔大米淀粉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醚化时间13 h,醚化温度45℃,pH 10.5,醚化剂用量8%。酶解、氧化和阳离子醚化对大米淀粉的蓝值、凝沉性、冻融稳定性、抗酸性、抗碱性和膨胀能力的影响表明:大米淀粉经酶解和氧化改性后,其蓝值增加,而阳离子醚化后使大米淀粉蓝值减小;微孔大米淀粉、氧化微孔大米淀粉和阳离子氧化微孔大米淀粉的凝沉性均弱于大米淀粉;大米淀粉经酶解、氧化和醚化改性后,其冻融稳定性变差,而其抗酸性、抗碱性均明显增强。利用红外光谱仪(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偏光显微镜(POM)等研究了酶解、氧化和醚化对大米淀粉结构和热性能的影响表明:大米淀粉颗粒的偏光十字明显,经酶解、氧化和醚化改性后,微孔大米淀粉、氧化微孔大米淀粉和阳离子氧化微孔大米淀粉颗粒表面的偏光十字仍然存在。大米淀粉结晶结构属于典型A型,酶解、氧化和醚化并没有改变大米淀粉的晶型,仍属于A型,但对结晶度有一定的影响;大米淀粉表面光滑,颗粒规则,经酶解后,其表面出现了明显的孔洞,而经氧化和醚化改性后,颗粒破损较严重,并有许多小颗粒碎片,表面粗糙,呈不规则结构;三种改性对大米淀粉热性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对大米淀粉及其衍生物进行糊化特性测定表明:大米淀粉经酶解、氧化和醚化改性后。其糊化温度、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及崩解值均减小。崩解值越小说明耐剪切性能越好,三种改性增强了淀粉的耐剪切性能。氧化微孔大米淀粉和阳离子氧化微孔大米淀粉对Zn2+、Cu2+和SO42-的吸附测定表明,氧化微孔大米淀粉和阳离子氧化微孔大米淀粉对阳、阴离子有一定的吸附性。

牛嘉[3](2019)在《膨润土-ZnO复合物的研制及其抑菌能力与霉菌毒素吸附效果的评价》文中提出本研究通过干法和湿法两种方法制备了 48种膨润土-ZnO配比(10:0、8:2、6:4和2:8)不同的复合物,比较所得复合物的微观结构变化(正置荧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锌离子溶出率和溶出速度的差异。在体外条件下评价了复合物对黄曲霉毒素(AFB1)、呕吐毒素(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N)的吸附效果,以及对消化道常见有害微生物的抑菌效果,验证膨润土-ZnO复合物作为兼具霉菌毒素吸附和抑菌能力的饲料添加剂的可行性。试验一膨润土-ZnO复合物的制备及理化特性检测通过观察球磨处理(干法)及悬浊液超声处理(湿法)制成的膨润土-ZnO复合物的微观结构可知,在透射显微镜下膨润土均呈现出长条形的棉絮状,ZnO为微小圆形颗粒状。复合物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谱表明,湿法制备的膨润土 b和c的复合物衍射角(2θ)平均为5.92°,与其它样品(6.06°~6.43°)相比,膨润土的晶体片层间距有增大的趋势。在pH 3.0缓冲液中,干法和湿法制备样品的最终锌溶出率分别为35.49%和44.62%,湿法制备的锌溶出率比干法提高了 25.73%(P<0.05);在pH 7.0缓冲液中,干法和湿法制备样品的最终锌溶出率分别为32.98%和36.09%,湿法制备的锌溶出率比干法提高了 9.43%(P<0.05)。处理过程中加入包被材料(淀粉)对两种制备方法所得复合物的锌溶出率影响均较小。以膨润土 b-ZnO复合物为例,包被样品和未包被样品最终锌溶出率分别为37.10%和31.65%,包被样品比未包被样品锌溶出率提高了 17.22%(P>0.05),说明包被效果不显着。在评价锌溶出率的过程中,加淀粉酶与否对锌溶出率的影响表明,加淀粉酶样品的锌溶出率均高于未加淀粉酶的样品。其中,干法制备样品的锌溶出率最高为46.74%,锌溶出速度在40 min时达最大,为32.32 μg/mL/min;湿法制备样品的锌溶出率最高为49.29%,比干法制备高出5.46%(P<0.05),锌溶出速度在20 min时达最大,为40.16 μg/mL/min,比干法制备高出24.26%(P<0.05)。增加包被材料用量极显着(P<0.01)地降低复合物的锌溶出率。淀粉用量提高2倍后,复合物在pH 3.0、pH 7.0及pH 7.0加淀粉酶缓冲液中的最终锌溶出率分别降低了 33.80%、81.59%和46.22%。淀粉用量相同,改变交联剂(柠檬酸)用量对复合物的锌溶出率也有极显着影响(P<0.01),并且随柠檬酸用量的增加,锌溶出率提高,柠檬酸用量为3 mL/g时,80 min时间点的锌溶出率最高达68.24%。膨润土种类对锌溶出率及溶出速度的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锌溶出率与复合物在缓冲液中的分散时间呈正比,因此时间对锌溶出率的影响差异极显着(P<0.01)。试验二膨润土-ZnO复合物对三种霉菌毒素吸附效果的评价利用体外单浓度吸附实验评价试验一制得的48种膨润土-ZnO复合物对黄曲霉毒素(AFB1)、呕吐毒素(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N)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48种膨润土-ZnO复合物对AFB1均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而对ZEN和DON的吸附能力较低。其中,干法制备的包被与未包被样品对AFB1的平均吸附率分别为82.35%和86.49%,湿法制备样品分别为84.34%和88.69%;干法制备的包被与未包被样品对ZEN的平均吸附率分别为25.53%和20.33%,湿法制备样品分别为31.98%和32.00%;对于DON,干法制备的包被与未包被样品的平均吸附率分别为10.59%和10.90%,湿法制备样品分别为8.53%和9.44%。在两种方法制备的样品中,膨润土的种类对霉菌毒素的吸附率均有极显着影响(P<0.01),而ZnO含量、包被与否的影响不明显(P>0.05)。制样方法对DON与AFB1的吸附率影响不显着(P>0.05),而对ZEN的吸附率有极显着影响(P<0.01),其中ZnO含量为80%时,湿法制备比干法制备的吸附率提高115.62%。试验三膨润土-ZnO复合物的抑菌效果评价通过平板倾注法评价了 48种膨润土-ZnO复合物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杆菌的抑菌效果,以确定膨润土-ZnO复合物对微生物的抑制率及细菌的生长反应。结果表明,包被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率无明显作用,而ZnO含量与膨润土种类均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有显着影响,并且随着ZnO含量的增加,抑菌率不断增加。其中干法制备的样品对沙门氏抑菌率最高为76.07%,对大肠杆菌抑菌率最高为79.99%;湿法制备的样品对沙门氏抑菌率最高为87.44%,对大肠杆菌抑菌率最高为89.40%。同种膨润土不同制作工艺对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抑菌率的差异显示,除不含ZnO的样品外,湿法制备的样品对两种微生物的抑菌率均高于干法。其中湿法制备对沙门氏菌的抑菌率比干法制备高出27.67%,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比干法制备高出 27.79%(P<0.05)。综合以上结论,湿法制备的经包被的ZnO含量为80%的膨润土 a-ZnO复合物可作为兼具抑菌与霉菌毒素吸附的饲料添加剂。

周捷[4](2018)在《阳离子型芋头淀粉絮凝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水污染问题越发严重,此时亟待一种环境友好型絮凝剂以解决用水紧张的状况。淀粉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生物质能源之一,通过对其醚化,酯化,接枝共聚等手段制备成高效,可生物降解的淀粉基絮凝剂,可实现淀粉资源可持续化利用。芋头资源来源广泛,产量高,每年因过多芋头废料的堆放造成资源的浪费,且开发应用少有报道,因此本论文提供了一种深加工芋头淀粉的方案,将芋头淀粉制备成环境友好型淀粉基絮凝剂,不仅可以减少废料的堆放,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以拓宽芋头淀粉的应用领域,提高产品附加值。首先,NaOH沉淀法提取芋头淀粉后,采用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GTA)为阳离子醚化剂,NaOH为碱催化剂,制备了阳离子型芋头淀粉(Cationic Taro Starch,CTS)絮凝材料,确定合成体系含水量为25%后,采用了响应面法对其合成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淀粉5g,反应温度为54.95℃,反应时间为2.63h,GTA的投加量为0.92g,NaOH的投加量为0.09g。优化所得最终产物阳离子取代度(DS)为0.509,溶解度为53.5%,膨润力为46.4%,糊液透明度为67.2%,相比于原淀粉,溶解度,糊液透明度变大,膨润力变小。后对产品进行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表征,结果发现:红外光谱上显示CTS有季铵盐特征峰,扫描电镜显示产品颗粒表面粗糙有褶皱,两者皆表明产品与目标产物一致。其次,选用直接紫N,活性翠蓝KN-G,中性深黄GL,分散艳蓝E-4R为研究对象,进一步考察CTS絮凝材料对染料的絮凝脱色性能。对直接紫N,活性翠蓝KN-G,中性深黄GL,分散艳蓝E-4R投加量分别为0.6g/L,0.5g/L,1.0g/L,1.8g/L,吸附平衡时间分别为30min,50min,20min,20min,染液pH为8,8,7,7时为最佳条件。脱色的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CTS对四种染料的絮凝吸附均可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来描述,其中对直接紫N和分散艳蓝E-4R更符合Langmuir模型,是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多分子层吸附共存的复杂过程;对活性翠蓝KN-G和中性深黄GL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是以多分子层吸附为主,单分子层吸附共存的过程。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脱色过程均为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对直接紫N以化学吸附为主,对活性翠蓝KN-G,中性深黄GL,分散艳蓝E-4R以物理吸附为主,过程均为熵增过程。动力学方程拟合得出,对四种染料的脱色过程均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阐述,活化能分别为47.963kJ/mol,69.730kJ/mol,66.278kJ/mol,79.269kJ/mol,为活化能小,反应速率快,可在常温条件下自发进行的过程。最后,为拓宽CTS的适用范围,将CTS与市售三种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聚丙烯酰胺(PAM)进行复配,制备了三种复合型絮凝剂:CTS+PAC,CTS+PFS,CTS+PAM。当CTS:PAC,CTS:PFS,CTS:PAM质量比分别为1:1,3:2,3:2时,为最佳复配组合。后考察了投加量,pH,沉降温度对三种复合型絮凝剂出水浊度的影响。当CTS+PAC投加量为60mg/L时高岭土上清液剩余浊度最低,高于对照组CTS和PAC对高岭土的最佳絮凝性能,相对于单一CTS,性能提升了14.2%,适合在弱碱性(pH=8)和中低温条件(20-30℃)下进行;CTS+PFS在投加量为80mg/L时出水浊度最低,絮凝性能高于对照组PFS,但与CTS相当,适合在中性及弱碱性,20-50℃条件下进行;CTS+PAM在投加量为80mg/L时,絮凝性能高于对照组CTS和PAM,相比于单一CTS,性能提升了16.2%,适合在pH=8,20-50℃条件下进行。将三种复合絮凝剂比较结果发现:三种絮凝剂最佳絮凝性能大小为:CTS+PAC≈CTS+PAM>CTS+PFS,CTS+PAC相比于其他两种复合型絮凝剂,在少剂量条件下,便有优秀的絮凝性能,但CTS+PFS和CTS+PAM相比较CTS和CTS+PAC受pH、温度影响较小,其中CTS+PAM受温度影响较小,CTS+PFS受pH影响较小。

李婉[5](2017)在《微波干法制备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和阳离子瓜尔胶及其絮凝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多糖经过化学改性后其应用性能大大提高,从而使多糖衍生物广泛应用于造纸、石油开采、纺织印染、废水处理、食品、医药等行业。本论文以玉米淀粉和瓜尔胶为原料,小分子醚化剂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GTA)作为阳离子醚化剂,通过微波干法制备出取代度为0.19-0.51的阳离子淀粉和取代度为0.16-0.47的阳离子瓜尔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制备工艺参数,通过极差分析得出阳离子淀粉和阳离子瓜尔胶制备过程中各因素对取代度的影响顺序分别为:含水量>>微波功率>反应温度>反应时间;n(异丙醇):n(GTA)>体系含水量>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并通过凯氏定氮法、红外光谱(IR)等技术验证了阳离子淀粉和阳离子瓜尔胶的结构准确性。本文系统考察了微波参数对阳离子淀粉和阳离子瓜尔胶粘度、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品的粘度和分子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与微波功率、微波温度、微波时间、含水量有关。本文以高岭土悬浮液为模拟污水,研究了取代度为0.19、0.28、0.37、0.43和0.5的阳离子淀粉和0.2、0.3、0.38和0.47的阳离子瓜尔胶的絮凝性能。随着取代度的升高,相同浓度的高岭土悬浮液所需的投药量逐渐降低,在各取代度最佳投药量的条件下,高岭土悬浊液的浊度逐渐降低,浊度去除率均可以达到99%以上,阳离子瓜尔胶达到沉降平衡的时间(15 min)较阳离子淀粉(30 min)大大缩短。此外,本文制备的絮凝剂适用的pH范围是3-9。最后,取取代度为0.4的阳离子淀粉和阳离子瓜尔胶对皮革工业废水絮凝,考察了其实际应用性能。通过比较阳离子淀粉、阳离子瓜尔胶和体积比为1:1的两者混合物絮凝后的浊度、絮体体积及COD评价其絮凝性能,在最佳投药量(1 mg/L)条件下,阳离子淀粉的电荷中和能力更强,去除有机物的能力更强,架桥作用更突出的是阳离子瓜尔胶,因此,两者的复配使用能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实验数据也说明,两者体积比为1:1混合使用两种絮凝剂后浊度的去除率可以达到89.4%,COD下降率可以达到81%。

李婉,具本植,张淑芬,田野[6](2016)在《阳离子型淀粉絮凝剂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简要概述了湿法、干法、半干法及微波干法制备阳离子淀粉的优缺点,进一步综述了新型阳离子淀粉及其絮凝性能。

李婉,具本植,张淑芬,田野[7](2016)在《阳离子型淀粉絮凝剂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简要概述了湿法、干法、半干法及微波干法制备阳离子淀粉的优缺点,进一步综述了新型阳离子淀粉及其絮凝性能。

张慧[8](2016)在《制备方法与阳离子淀粉理化特性及取代基团分布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变性反应条件及制备工艺是影响变性淀粉中取代基团分布及理化性质的重要因素。为了更高效的生产变性淀粉,系统研究变性反应条件及制备工艺对取代基团在淀粉分子及颗粒中分布的规律以及最终产品理化性质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湿法、超声湿法、干法和微波干法四种工艺制备的阳离子淀粉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示差扫描量热仪、快速粘度分析仪、高效体积排阻色谱研究了反应条件及制备工艺对阳离子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采用选择性水解酶(α-淀粉酶、β-淀粉酶、普鲁兰淀粉酶和葡萄糖淀粉酶)对阳离子直链及支链淀粉分子进行定位酶解,酶解产物采用高效体积排阻色谱及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分析,研究了取代基团在阳离子淀粉分子结构上的分布规律;采用低温酸解法研究了取代基团在阳离子淀粉结晶区与非结晶区中的分布规律,明确了制备方法、取代基团分布与最终产品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干法反应条件对阳离子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醚化剂加入量、取代度和反应效率三者与阳离子淀粉的支链淀粉重均分子量及含量均成显着负相关;与之相反,三者与低分子量组分含量均成极显着正相关,表明随着醚化剂用量增加,阳离子淀粉中部分支链淀粉降解为低分子量组分,增加了淀粉分子中活性反应基团的暴露,使反应效率及取代度增加。淀粉的凝胶温度、凝胶焓变与反应温度、碱用量及醚化剂用量均成显着负相关,与支链淀粉含量成极显着正相关,与低分子量组分分子量及含量成显着负相关,表明反应温度、碱用量和醚化剂用量的提高能够破坏淀粉分子内的氢键,使淀粉链双螺旋结构的长度减小,淀粉颗粒内部分子有序排列程度降低,以上改变反映为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明显提高。糊液峰粘度与淀粉分子量成极显着负相关,终粘度与反应体系含水量成极显着负相关。2、湿法反应条件对阳离子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阳离子淀粉低分子量组分分子量与反应时间成显着正相关,与取代度和反应效率成正相关,表明随着反应时间增加,支链淀粉逐渐降解为低分子量链段,反应活性提高;淀粉的凝胶温度与反应时间、醚化剂用量均存在显着负相关,表明湿法反应时间与醚化剂加入量的提高能够破坏淀粉分子内的氢键,使淀粉链双螺旋结构的长度减小,淀粉颗粒内部分子有序排列程度降低。峰粘度与反应体系pH值成显着正相关。3、干法与湿法制备工艺对阳离子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取代度在0.05以下的干法和湿法阳离子淀粉,反应主要发生在非结晶区,取代度高于0.05以后,随着取代度增大,阳离子化反应有侵蚀结晶区的趋势。干、湿法工艺相比,干法工艺对淀粉双螺旋结构的破坏更大,对淀粉颗粒形态的破坏程度更重,而湿法工艺对支链淀粉的降解作用更明显。干法阳离子淀粉的峰粘度高于湿法样品,糊化温度明显低于湿法样品。4、制备方法对阳离子淀粉取代基团分布有显着的影响。不同工艺制备的相同取代度的样品中,取代基团在直链及支链淀粉上的分布都是不均匀的,且随着取代度的提高,簇状集中分布的趋势更明显,取代基团在直链淀粉上的分布密度大于支链淀粉。干法高温短时工艺使取代基团趋向于在非还原端(淀粉颗粒表层)及支链淀粉分支点处分布,低温长时工艺使取代基团趋向于在支链淀粉的内链分布;湿法样品中取代基团较干法的更易攻击支链淀粉的分支区域;异丙醇作为介质干法样品使取代基团的位置更加分散且倾向于分布在支链淀粉侧链末端,而以水为介质的干法样品取代基团更靠近支链的分支点处。不同制备工艺的阳离子淀粉取代基团分布的不均匀程度为:超声湿法>微波干法>干法。取代基团在阳离子淀粉非结晶区分布的集中程度为:湿法>干法;低温长时>高温短时;湿法>超声湿法;干法>微波干法。5、制备方法、取代基团分布及阳离子淀粉理化特性的关系为:湿法工艺使取代基团分布呈现非结晶区的集中取代模式,此模式导致了支链淀粉的大量降解,最终造成阳离子淀粉较低的糊液峰值粘度及糊化温度,较高的粘度稳定性;干法工艺使取代基团分布呈现分散取代模式,这种取代模式的阳离子淀粉分子降解较少,产品糊液峰值粘度及糊化温度相对较高,粘度稳定性降低。

吴修利[9](2015)在《玉米淀粉修饰及其纳米颗粒制备与表征》文中指出淀粉作为可生物降解和再生的高分子材料而备受关注,但原淀粉固有特性的不足限制了其应用,各种改性手段被用来对淀粉结构中活泼的多羟基官能团进行修饰,以增强淀粉材料的应用性。近年来,纳米材料的研究方兴未艾,淀粉纳米材料与其它人工高分子材料相比具有一系列的优点,尤其在药物载体和吸附剂等应用方面更表现出较强的优异性能。本文以淀粉为研究对象,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来研究淀粉,宏观上,通过化学改性对淀粉进行琥珀酰基的修饰,引入阴离子基团,改善淀粉的亲水性能来获得更多优良性质,其后以淀粉和改性淀粉为原料通过沉降法制备纳米颗粒;从微观上,调控淀粉分子的凝聚态结构,探索淀粉纳米材料新的制备工艺,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以淀粉为原料,琥珀酸酐为酯化剂,采用半干法工艺制备琥珀酸玉米淀粉酯,系统研究了影响淀粉酯化反应的不同因素,在单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拟合反应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并通过对响应值分析获得最优工艺参数,方差分析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此外,还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表征手段对制备的典型样品进行了结构分析。FT-IR分析表明,琥珀酰酯化反应将阴离子基团引入了淀粉分子结构中,XRD证实酯化反应主要发生在淀粉的无定形区,典型的晶体结构没有被破坏,SEM显示改性后的淀粉颗粒形貌保持完整。2.选用DMSO为溶剂,淀粉充分溶解后,滴加到不良溶剂中利用沉淀技术制备水分散性纳米粒子,实验详细考察了良溶剂与不良溶剂的选取及它们的比例,淀粉液的浓度及其他影响制备纳米粒径的因素,并对制备的纳米颗粒在不同介质中分散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动态光散射(DLS)、SEM、XRD等表征手段对制备的纳米颗粒进行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实验参数,可制备和调控尺寸为纳米级的淀粉粒子,实验发现,制备的纳米颗粒在不加分散剂的情况下,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化学结构没有发生变化,晶体形态发生改变,颗粒形态呈球形。3.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水或碱水为溶剂,利用沉淀法制备淀粉纳米颗粒,当淀粉糊化液滴入不良溶剂乙醇中时,淀粉分子通过分子间或者分子内氢键相互作用重新装配聚合,形成纳米沉淀颗粒。实验考察了淀粉乳浓度、体系的pH、不良溶剂的量、碱液浓度、尿素含量、表面活性剂的用量等因素对淀粉纳米颗粒粒径的影响,并采用DLS、XRD、SEM对制备的粒子性能结构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当不良溶剂中含有Tween80时,制备的淀粉纳米颗粒尺寸会随Tween80浓度增加而增大。4.通过化学方法对淀粉进行改性,制备带有正负电荷的阳离子淀粉和阴离子淀粉,然后通过沉淀法利用已合成的改性淀粉制备淀粉纳米颗粒,研究了改性淀粉纳米颗粒的制备和结构表征。阳离子淀粉纳米粒子的δ-电位随取代度的增加而增高。电位均为正值,表明粒子表面带有正电荷,因此可用来负载或吸附负电荷分子,而阴离子淀粉制备的阴离子淀粉纳米颗粒则带有明显的负电荷,FT-IR分析表明改性淀粉化学结构均发生了变化,可在相应的区域发现改性基团的特征峰,XRD证实改性淀粉纳米粒子无晶体峰,SEM显示制备的粒子出现了一定聚集,干粉状态下颗粒聚集现象更明显。

邓艳,韦国柱,柳春,罗想平,吕旷,陈专,孔妮,倪海明,郭佳文,蓝丽[10](2015)在《阳离子淀粉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淀粉在自然界的含量仅次于纤维素和矿物填料,作为无污染型、可再生的天然植物资源,其特殊的化学结构使得应用受限,改性后的产品性能更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文章主要论述了阳离子淀粉的分类、特性、制备方法、应用领域及发展前景。

二、阳离子淀粉干法制备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阳离子淀粉干法制备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淀粉接枝共聚物的快速制备及结构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淀粉基功能材料
    1.2 淀粉接枝共聚物制备方法
        1.2.1 湿法
        1.2.2 干法
        1.2.3 半干法
    1.3 淀粉接枝共聚物应用研究进展
        1.3.1 吸水树脂
        1.3.2 水处理剂
    1.4 淀粉接枝共聚物应用机理
        1.4.1 淀粉接枝共聚物吸水机理
        1.4.3 淀粉接枝共聚物絮凝机理
        1.4.4 淀粉接枝共聚物重金属吸附机理
    1.5 研究内容及意义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CSt-g-AMPS快速制备及其结构与吸水性能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CSt-g-AMPS的制备
        2.2.2 CSt-g-AMPS的结构表征
        2.2.3 CSt-g-AMPS的吸水性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CSt-g-AMPS单因素制备实验结果分析
        2.3.2 CSt-g-AMPS的结构分析
        2.3.3 CSt-g-AMPS的吸水性能结果与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St-g-DMC快速制备及其结构与絮凝性能研究
    3.1 实验材料和仪器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CSt-g-DMC的制备
        3.2.2 CSt-g-DMC的结构表征
        3.2.3 CSt-g-DMC的热特性测试
        3.2.4 CSt-g-DMC的絮凝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CSt-g-DMC单因素制备实验结果分析
        3.3.2 CSt-g-DMC的结构分析
        3.3.3 CSt-g-DMC的热行为分析
        3.3.4 CSt-g-DMC的絮凝性能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St-g-AA-AMPS-DMC快速制备及结构与性能分析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CSt-g-AM-AMPS-DMC制备
        4.2.2 CSt-g-AM-AMPS-DMC结构表征
        4.2.3 CSt-g-AM-AMPS-DMC的热性能测试
        4.2.4 CSt-g-AM-AMPS-DMC的吸附性能测试
    4.3 制备实验与元素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CSt-g-AM-AMPS-DMC的结构分析
    4.5 吸附性能
        4.5.1 不同接枝共聚物对Cu(II)吸附性能的影响
        4.5.2 CAAD等温吸附模型
        4.5.3 CAAD吸附动力学
        4.5.4 CAAD吸附热力学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 符号说明

(2)阳离子氧化微孔大米淀粉的制备、性能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微孔淀粉
        1.2.2 氧化淀粉
        1.2.3 阳离子淀粉
        1.2.4 复合变性淀粉
第2章 实验
    2.1 原料与试剂
    2.2 仪器与设备
    2.3 反应机理与原理
        2.3.1 酶解机理
        2.3.2 氧化原理
        2.3.3 醚化原理
    2.4 阳离子氧化微孔淀粉的制备
        2.4.1 微孔淀粉的制备
        2.4.2 氧化微孔淀粉的制备
        2.4.3 阳离子氧化微孔淀粉的制备
    2.5 分析与测定方法
        2.5.1 水分含量测定
        2.5.2 微孔淀粉吸油率测定
        2.5.3 羧基含量测定
        2.5.4 取代度测定
        2.5.5 蓝值测定
        2.5.6 冻融稳定性测定
        2.5.7 凝沉性测定
        2.5.8 膨胀能力测定
        2.5.9 抗酸、抗碱性测定
        2.5.10 糊化特性测定
        2.5.1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2.5.12 热失重(TGA)
        2.5.13 差式扫描量热(DSC)
        2.5.14 X射线衍射(XRD)
        2.5.15 偏光显微镜(POM)
        2.5.16 扫描电镜(SEM)
        2.5.17 大米淀粉及其衍生物对Zn~(2+)、Cu~(2+)吸附性能测定
        2.5.18 大米淀粉及其衍生物对SO42-吸附性能测定
        2.5.19 接触角测定
        2.5.20 粒度分布测定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3.1 微孔大米淀粉氧化工艺参数优化
        3.1.1 氧化温度对氧化微孔大米淀粉羧基含量的影响
        3.1.2 氧化时间对氧化微孔大米淀粉羧基含量的影响
        3.1.3 氧化剂用量对氧化微孔大米淀粉羧基含量的影响
        3.1.4 pH对氧化微孔大米淀粉羧基含量的影响
        3.1.5 氧化微孔大米淀粉工艺条件优化
    3.2 氧化微孔大米淀粉阳离子醚化工艺参数优化
        3.2.1 醚化剂用量对阳离子氧化微孔大米淀粉取代度的影响
        3.2.2 醚化时间对阳离子氧化微孔大米淀粉取代度的影响
        3.2.3 醚化温度对阳离子氧化微孔大米淀粉取代度的影响
        3.2.4 pH对阳离子氧化微孔大米淀粉取代度的影响
        3.2.5 阳离子氧化微孔大米淀粉工艺条件优化
    3.3 酶解、氧化、醚化对凝沉性的影响
    3.4 酶解、氧化、醚化对冻融稳定性与蓝值的影响
    3.5 酶解、氧化、醚化对抗碱性和抗碱性的影响
    3.6 酶解、氧化、醚化对膨胀能力的影响
    3.7 红外光谱分析
    3.8 酶解、氧化、醚化对糊化特性的影响
    3.9 酶解、氧化、醚化对TGA的影响
    3.10 酶解、氧化、醚化对DSC的影响
    3.11 酶解、氧化、醚化对结晶结构的影响
    3.12 酶解、氧化、醚化对大米淀粉颗粒形态的影响
    3.13 酶解、氧化、醚化对大米淀粉表面性能的影响
    3.14 酶解、氧化、醚化对大米淀粉粒度分布的影响
    3.15 大米淀粉及其衍生物对Zn~(2+)、Cu~(2+)吸附性能的比较
    3.16 大米淀粉及其衍生物对SO_4~(2-)吸附性能的比较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3)膨润土-ZnO复合物的研制及其抑菌能力与霉菌毒素吸附效果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引言
第一章 膨润土-ZnO复合物用作抑菌及霉菌毒素吸附剂的可行性分析
    1 膨润土概述
        1.1 膨润土的基本特性
        1.2 膨润土的应用
    2 纳米氧化锌的特性及应用
        2.1 纳米氧化锌的特性
        2.2 纳米氧化锌在生物方面的应用
    3 膨润土-ZnO复合物的可行性分析
        3.1 硅酸盐类矿物形成复合物的应用
        3.2 膨润土-ZnO复合物的可行性分析
    4 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4.1 研究意义
        4.2 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膨润土-ZnO复合物的制备及理化特性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和试剂
        1.2 试验设计
        1.3 试验方法
        1.4 结果计算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膨润土-ZnO复合物的表观结构观测
        2.2 膨润土-ZnO复合物的微观结构观测
        2.3 膨润土-ZnO复合物的锌溶出率与溶出速度
        2.4 包被材料用量对锌溶出率的影响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膨润土-ZnO复合物对三种霉菌毒素吸附效果的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1.2 试验设计
        1.3 试验方法
        1.4 高效液相色谱法条件
        1.5 结果计算
        1.6 数据分析与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膨润土-ZnO复合物的抑菌效果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1.2 试验设计
        1.3 试验方法
        1.4 结果观察与计算
        1.5 数据分析与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致谢

(4)阳离子型芋头淀粉絮凝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0 引言
    1.1 絮凝剂的概况
        1.1.1 无机絮凝剂
        1.1.2 有机絮凝剂
        1.1.3 微生物絮凝剂
    1.2 改性淀粉絮凝剂
        1.2.1 阳离子型淀粉絮凝剂
        1.2.2 阴离子型淀粉絮凝剂
        1.2.3 非离子型淀粉絮凝剂
        1.2.4 两性型淀粉絮凝剂
    1.3 芋头淀粉
        1.3.1 芋头淀粉的提取方案
        1.3.2 开发芋头淀粉的意义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阳离子型芋头淀粉絮凝剂的半干法制备及其表征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芋头淀粉的制备
        2.2.4 阳离子芋头淀粉絮凝剂(CTS)的制备
        2.2.5 淀粉糊液透明度的测定
        2.2.6 淀粉溶解度和膨润力的测定
        2.2.7 阳离子型芋头淀粉取代度(DS)的测定
        2.2.8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2.2.9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反应体系含水量对CTS絮凝性能的影响
        2.3.2 反应时间对CTS絮凝性能的影响
        2.3.3 反应温度对CTS絮凝性能的影响
        2.3.4 醚化剂GTA用量对CTS絮凝性能的影响
        2.3.5 碱催化剂NaOH用量对CTS絮凝性能的影响
        2.3.6 响应面法优化CTS制备工艺
        2.3.7 验证试验
        2.3.8 CTS阳离子取代度(DS)的测定
        2.3.9 淀粉糊液透明度,溶解度和膨润力的测定
        2.3.10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2.3.11 扫描电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阳离子型芋头淀粉絮凝剂对印染废水中染料的吸附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CTS对染料溶液的絮凝脱色
        3.2.4 吸附容量的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四种染料的标准曲线
        3.3.2 CTS投加量对染料脱色效果的影响
        3.3.3 反应时间对染料脱色效果的影响
        3.3.4 初始pH对染料脱色效果的影响
        3.3.5 染料初始浓度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3.3.6 CTS对染料絮凝脱色的热力学探究
        3.3.7 CTS对染料絮凝脱色的动力学探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阳离子型芋头淀粉絮凝剂的复配技术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2.3 复配絮凝剂的制备
        4.2.4 烧杯混凝实验
        4.2.5 浊度的测定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浊度标准曲线的绘制
        4.3.2 复合型絮凝复配比的确定
        4.3.4 CTS+PAC在不同因素条件下对高岭土悬浊液絮凝性能的影响
        4.3.5 CTS+PFS在不同因素条件下对高岭土悬浊液絮凝性能的影响
        4.3.6 CTS+PAM在不同因素条件下对高岭土悬浊液絮凝性能影响
        4.3.7 三种复配絮凝剂在不同因素条件下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性能的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致谢
作者简介

(5)微波干法制备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和阳离子瓜尔胶及其絮凝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淀粉和瓜尔胶概述
    1.2 多糖阳离子化方法
        1.2.1 湿法
        1.2.2 干法
        1.2.3 半干法
        1.2.4 微波干法
    1.3 微波辐射特点
        1.3.1 微波辐射在淀粉中应用
        1.3.2 微波辐射在瓜尔胶中应用
    1.4 阳离子型多糖絮凝剂
        1.4.1 絮凝机理
        1.4.2 阳离子多糖在絮凝中应用
    1.5 立题依据
2.阳离子淀粉与阳离子瓜尔胶制备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药品与仪器
        2.1.2 阳离子淀粉与阳离子瓜尔胶制备实验
        2.1.3 测试及表征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反应机理
        2.2.2 阳离子淀粉的表征
        2.2.3 阳离子淀粉的制备
        2.2.4 阳离子瓜尔胶表征
        2.2.5 阳离子瓜尔胶的制备
3 阳离子淀粉和阳离子瓜尔胶絮凝性能研究
    3.1 阳离子淀粉和阳离子瓜尔胶对高岭土模拟水样絮凝性能研究
        3.1.1 实验药品及仪器设备
        3.1.2 实验步骤
        3.1.3 投药量对絮凝性能影响
        3.1.4 pH对絮凝性能影响
    3.2 阳离子淀粉和阳离子瓜尔胶对工业废水絮凝性能研究
        3.2.1 性能指标
        3.2.2 工业废水絮凝后COD比较
        3.2.3 工业废水絮凝后浊度比较
        3.2.4 工业废水絮凝后絮体体积比较
        3.2.5 工业废水絮凝后絮体含水量比较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论文中使用的主要符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阳离子型淀粉絮凝剂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阳离子淀粉制备方法
    1.1 湿法
    1.2 干法
    1.3 半干法
    1.4 微波辅助干法
2 新型阳离子淀粉
3 结论

(8)制备方法与阳离子淀粉理化特性及取代基团分布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阳离子淀粉及其制备方法
        1.1.1 湿法生产工艺
        1.1.2 干法生产工艺
        1.1.3 其它生产工艺
    1.2 阳离子淀粉的性质表征
        1.2.1 淀粉颗粒的结晶特性
        1.2.2 淀粉的热力学性质
        1.2.3 淀粉的糊化性质
        1.2.4 淀粉的分子量分布
    1.3 变性淀粉中取代基团的分布
        1.3.1 取代基团在变性淀粉分子及颗粒中分布的研究思路
        1.3.2 淀粉链部分水解方法
        1.3.3 水解产物分析方法
        1.3.4 选择性酶解法探索变性淀粉取代基团分布的分析思路
        1.3.5 变性淀粉取代基团分布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案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仪器
    2.4 实验方法
        2.4.1 实验设计
        2.4.2 阳离子淀粉的制备
        2.4.3 阳离子淀粉含氮量的测定
        2.4.4 阳离子淀粉取代度(DS)的计算
        2.4.5 阳离子淀粉反应效率(RE)的测定
        2.4.6 X-射线衍射分析
        2.4.7 高效体积排阻液相色谱法(HPSEC)测定淀粉分子量
        2.4.8 红外光谱的测定
        2.4.9 颗粒形态的测定
        2.4.10 糊化性质的测定
        2.4.11 DSC测定热性质
        2.4.12 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分离及纯度测定
        2.4.13 酶对淀粉分子的水解
        2.4.14 酶解产物中还原糖的测定方法
        2.4.15 质谱测定方法
        2.4.16 阳离子淀粉的低温酸解
        2.4.17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制备方法对阳离子淀粉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
        3.1.1 干法反应条件对阳离子淀粉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
        3.1.2 湿法反应条件对阳离子淀粉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
    3.2 制备方法对阳离子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3.2.1 反应条件与工艺对阳离子淀粉结晶度的影响
        3.2.2 反应条件及工艺对阳离子淀粉热性质的影响
        3.2.3 反应条件及工艺对阳离子淀粉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3.2.4 反应条件及工艺对阳离子淀粉颗粒形貌的影响
        3.2.5 反应条件及工艺对阳离子淀粉糊液特性的影响
        3.2.6 反应条件与性质的相关性
    3.3 制备方法对阳离子淀粉取代基团分布的影响
        3.3.1 阳离子淀粉直链淀粉及支链淀粉的分离
        3.3.2 阳离子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酶解及酶解产物色谱分析
        3.3.3 未直支分离的阳离子淀粉酶解产物分析
        3.3.4 阳离子淀粉低温酸解
    3.4 制备方法、取代基团分布及阳离子淀粉理化特性的关系
4 讨论
    4.1 淀粉分子结构中取代基团分布的研究方法
    4.2 淀粉颗粒结构中取代基团分布的研究方法
    4.3 制备方法与阳离子淀粉理化特性及取代基团分布的关系
    4.4 创新点
    4.5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玉米淀粉修饰及其纳米颗粒制备与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淀粉及淀粉衍生物
        1.2.1 淀粉
        1.2.2 变性淀粉
    1.3 淀粉纳米颗粒
        1.3.1 淀粉纳米概述
        1.3.2 淀粉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1.3.3 纳米淀粉颗粒测定方法
        1.3.4 纳米淀粉颗粒应用
    1.4 纳米沉淀法纳米粒子形成机制
        1.4.1 力学机制
        1.4.2 成核-生长理论
    1.5 研究内容
    1.6 创新之处
第2章 琥珀酸淀粉酯的合成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和设备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半干法工艺制备琥珀酸淀粉酯
        2.3.2 湿法工艺制备琥珀酸淀粉酯
        2.3.3 琥珀酸淀粉酯取代度(DS)的测定
    2.4 结果和讨论
        2.4.1 半干法工艺制备琥珀酸淀粉酯机理
        2.4.2 单因素试验
        2.4.3 响应面试验
        2.4.4 湿法工艺制备琥珀酸淀粉酯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琥珀酸淀粉酯性质与结构表征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糊化特性的测定
        3.3.2 凝胶特性分析
        3.3.3 流变特性分析
        3.3.4 FT-IR 分析
        3.3.5 扫描电镜分析
        3.3.6 核磁波谱分析
        3.3.7 X-射线衍射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Brabender 黏度分析
        3.4.2 淀粉凝胶特性分析
        3.4.3 流变学特性分析
        3.4.4 FT-IR 结构表征
        3.4.5 1~H-NMR 波谱分析
        3.4.6 X-射线衍射分析
        3.4.7 扫描电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DMSO 介质中淀粉纳米颗粒的制备表征及分散性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和设备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酸水解淀粉的制备
        4.3.2 淀粉纳米颗粒的制备
        4.3.3 淀粉纳米粒径的检测
        4.3.4 淀粉纳米结构表征
    4.4 结果和讨论
        4.4.1 纳米沉淀法制备原理
        4.4.2 聚合物相良溶剂的筛选
        4.4.3 分散相不良溶剂的筛选
        4.4.4 短链醇为不良溶剂对淀粉纳米颗粒尺寸的影响
        4.4.5 DMSO/H_2O 体积比对纳米粒子尺寸的影响
        4.4.6 乙醇浓度对纳米粒子尺寸的影响
        4.4.7 良溶剂/不良溶剂体积比(S/NS)对纳米粒子尺寸的影响
        4.4.8 淀粉浓度对纳米粒子尺寸的影响
        4.4.9 淀粉种类对纳米粒子尺寸的影响
        4.4.10 淀粉水解程度对纳米颗粒尺寸的影响
        4.4.11 操作方法对淀粉纳米颗粒尺寸及分布的影响
        4.4.12 其他因素对淀粉纳米颗粒尺寸及分布的影响
        4.4.13 淀粉纳米颗粒溶液中的分散特性
        4.4.14 淀粉纳米颗粒的特性和结构表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水介质中淀粉纳米颗粒制备及表征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和设备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以水为溶剂制备淀粉纳米粒子
        5.3.2 以 NaOH 水溶液为溶剂制备淀粉纳米粒子
        5.3.3 淀粉纳米颗粒表征
    5.4 结果和讨论
        5.4.1 水介质中淀粉纳米颗粒的制备
        5.4.2 水介质制备的淀粉纳米颗粒结构表征
        5.4.3 碱水介质中淀粉纳米颗粒的制备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沉淀法制备改性淀粉纳米颗粒及表征
    6.1 引言
    6.2 实验材料和设备
        6.2.1 实验材料
        6.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6.3 实验方法
        6.3.1 阳离子淀粉(CSt)的制备
        6.3.2 阳离子型淀粉纳米颗粒(CStNP)制备
        6.3.3 阳离子型纳米淀粉取代度(DS)的测定
        6.3.4 以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阴离子淀粉的制备及交联度的测定
        6.3.5 阴离子型纳米淀粉颗粒(ASt-NP)制备
        6.3.6 改性淀粉纳米颗粒粒径分析及结构表征
    6.4 结果和讨论
        6.4.1 CSt 的制备
        6.4.2 CSt-NP 的特性分析
        6.4.3 CSt-NP 的结构表征
        6.4.4 阴离子淀粉(ASt)及其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导师及作者简介
致谢

(10)阳离子淀粉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阳离子淀粉的分类、制备方法及应用
    2.1 阳离子淀粉的分类
    2.2 阳离子淀粉的制备
        2.2.1 湿法制备
        2.2.2 干法制备
        2.2.3 半干法的制备
    2.3 阳离子淀粉的应用
        2.3.1 造纸行业中的应用
        2.3.2 纺织工业中的应用
        2.3.3 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2.3.4 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3 阳离子淀粉的发展前景

四、阳离子淀粉干法制备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淀粉接枝共聚物的快速制备及结构与性能研究[D]. 爨珊珊. 广西大学, 2020
  • [2]阳离子氧化微孔大米淀粉的制备、性能及应用研究[D]. 吕小丽. 沈阳工业大学, 2020(01)
  • [3]膨润土-ZnO复合物的研制及其抑菌能力与霉菌毒素吸附效果的评价[D]. 牛嘉.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4]阳离子型芋头淀粉絮凝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周捷. 苏州科技大学, 2018(12)
  • [5]微波干法制备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和阳离子瓜尔胶及其絮凝性能研究[D]. 李婉. 大连理工大学, 2017(10)
  • [6]阳离子型淀粉絮凝剂研究进展[J]. 李婉,具本植,张淑芬,田野. 染料与染色, 2016(06)
  • [7]阳离子型淀粉絮凝剂研究进展[A]. 李婉,具本植,张淑芬,田野. 第十四届染料与染色学术研讨会暨信息发布会论文集, 2016
  • [8]制备方法与阳离子淀粉理化特性及取代基团分布的关系研究[D]. 张慧. 山东农业大学, 2016(01)
  • [9]玉米淀粉修饰及其纳米颗粒制备与表征[D]. 吴修利. 吉林大学, 2015(08)
  • [10]阳离子淀粉研究进展[J]. 邓艳,韦国柱,柳春,罗想平,吕旷,陈专,孔妮,倪海明,郭佳文,蓝丽. 大众科技, 2015(05)

标签:;  ;  ;  ;  ;  

阳离子淀粉干法制备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