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和CT检查误诊为占位性病变的结核性心包炎1例

超声和CT检查误诊为占位性病变的结核性心包炎1例

一、结核性心包炎超声与CT检查误诊为占位性病变1例(论文文献综述)

刘思,张亚林[1](2021)在《右心房纤维肉瘤1例》文中认为患者,男,22岁,间断活动后气促4个月,咳嗽、咯血2 d,以双肺多发磨玻璃影原因待查收入院,予积极抗感染、抗真菌及抗结核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进一步完善肺部影像学检查后,发现右心房肿块,考虑心脏肿瘤累及肺部,心脏肿瘤的主要的治疗手段是进行手术切除,但病情进展快,发现心脏肿瘤时已失去了手术机会。心脏肿瘤罕见,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该患者初期一直误诊为结核性心包炎,通过该病例报道,分析误诊原因,旨在讨论心脏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手段及预后,提高对心脏肿瘤的认识。

冯奇[2](2020)在《53例腹水病因的鉴别诊断与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肝硬化、恶性肿瘤、结核性腹膜炎是腹水形成的常见病因,此外,其他原因如心源性疾病、结缔组织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以及一些少见病如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等也可导致腹水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对53例腹水病因的归纳与分析,以期为临床上腹水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临床思路。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以“腹水原因待查”的入院病例,共560例患者。剔除肝硬化、常见恶性肿瘤、结核性腹膜炎,收集到符合本研究项目的其他病因腹水患者共53例,按照不同病因将这53例患者分成非癌性腹水组和癌性腹水组2组。非癌性腹水组(31例)病因包括:布加综合征(13例)、门静脉血栓形成(8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限制性心肌病(1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1例)、类风湿关节炎(1例)、肝窦阻塞综合征(1例)、POEMS综合征(1例);癌性腹水组(22例)病因包括:原发性腹膜癌(8例)、腹膜恶性间皮瘤(6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5例)、病因不明(2例)、壶腹癌(1例)。收集每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因、性别、年龄、临床表现、肿瘤标志物,腹水常规及生化,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影像学、消化内镜、腹腔镜探查及组织病理等各项检查结果。通过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剔除肝硬化、常见恶性肿瘤、结核性腹膜炎,腹水病因复杂多样。非癌性腹水的疾病种类呈多样化趋势,以布加综合征(41.9%)及门静脉血栓形成(25.8%)常见,还包括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3.2%)、肝窦阻塞综合征(3.2%)等少见病因;癌性腹水中少见部位的恶性肿瘤以原发性腹膜癌(36.4%)、腹膜恶性间皮瘤(27.3%)、原发性十二指肠癌(22.7%)为主,其中2例病因不明病例,腹水呈乳白色。2.腹水LDH、CEA、CA199在癌性腹水组与非癌性腹水组间差异显着(P<0.05)。癌性腹水组中腹水LDH是非癌性腹水组的5倍,腹水CEA是非癌性腹水组的89倍,腹水CA199是非癌性腹水组的2倍。本研究中16例癌性腹水病例行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有10例腹水中找到肿瘤细胞。3.53例患者通过各种影像学检查均提示了腹水的存在。经B超检查发现布加综合征、门静脉血栓形成、原发性十二指肠癌各1例;经CT检查发现布加综合征12例、门静脉血栓形成8例、肝窦阻塞综合征1例、原发性腹膜癌8例、腹膜恶性间皮瘤6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2例;经MRI检查发现限制性心肌病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1例;经PET/CT检查发现原发性腹膜癌、腹膜恶性间皮瘤各1例。4.本研究中5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患者行胃镜检查,有4例镜下直接诊断为十二指肠癌。2例患者行腹腔镜探查,经组织病理确诊,1例为原发性腹膜癌,1例为腹膜恶性间皮瘤。结论1.剔除肝硬化、常见恶性肿瘤、结核性腹膜炎,其他病因腹水复杂多样。非癌性腹水中以布加综合征及门静脉血栓形成常见,此外,尚应警惕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肝窦阻塞综合征等少见病因;癌性腹水中以原发性腹膜癌、腹膜恶性间皮瘤、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等少见部位的肿瘤为主;乳糜性腹水临床罕见,且病因诊断困难。2.腹水多指标联合检测、脱落细胞学检查并结合消化内镜及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CT、MRI、PET/CT等有助于腹水病因的鉴别诊断。3.对经多种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仍不能明确病因的疑难腹水,应尽早行腹腔镜探查及镜下活检。

王艳[3](2020)在《基于MRI多序列成像诊断布鲁氏菌性骨关节炎系列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以MRI检查的多序列成像特点为基础,分析布鲁氏菌性骨关节炎(Brucella Osteoarthritis,BOA)系列MRI表现,评价MRI诊断布鲁氏菌性骨关节炎的价值并提高对BOA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238例BOA患者临床以及MRI扫描资料(序列包括TIWI,T2WI及STIR,包括8例T1WI增强扫描),由2位高年资中级影像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对收集的68例布鲁氏菌性骶髂关节炎(Brucellosis Sacroiliitis,BSI)、100布鲁氏菌性髋关节炎(Brucellosis Arthritis of the Hip,BAH)、52例儿童布鲁氏菌性骨关节炎及18例少见部位-布鲁氏菌性耻骨联合炎(Brucellosis Symphysis Pubis,BSP)的临床资料与MRI图像进行分析,包括确定病变分期、病变发生部位、累及骨与关节(单侧/双侧)、T2WI关节软骨信号(增高/降低)、T1WI/T2WI/STIR序列骨髓信号(增高/降低)、骨质信号与形态改变(骨质增生硬化与破坏)、脂肪沉积、关节腔积液、周围软组织信号及脓肿形成与否。其中,依据发病部位将BAH又分为骨髓水肿型、滑膜型和全关节型进一步研究其MRI特点;儿童急性/亚急性期布鲁氏菌性骨关节炎分为骨髓炎型、关节炎型及脊柱炎型分别探讨。结果:本组收集布鲁氏菌性骨关节炎共计238例,男性187例,女性51例,平均年龄32.3岁。MRI检查发现BOA急性期病变167例,亚急性期病变60例,慢性期病变11例,其中,急性期/亚急性期BSI及急性期/亚急性期BAH分别与血培养布鲁氏杆菌结果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118;p=0.341);其重要特征以累及单侧关节多见,单侧/双侧BSI及单侧/双侧BAH分别与血培养布鲁氏杆菌结果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486;p=0.176);急性期/亚急性期BOA在MRI上主要表现为T2WI和STIR序列显示关节软骨及骨髓信号增高,T1WI序列骨髓信号减低,部分病变内见骨质增生硬化条状低信号,关节腔内少量积液,周围软组织炎性水肿、少数合并脓肿形成,增强后急性期/亚急性期骨与关节病变以均匀强化为主,周围脓肿呈环形强化,BAH较BSI软组织内形成脓肿更常见,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3);慢性期表现为关节面不光整及关节软骨小囊状破坏,边缘清楚,信号减低,出现骨质增生硬化,病变内脂肪沉积及部分形成慢性骨脓肿。布鲁氏菌性骨关节炎伴随布鲁氏菌病抗体滴度成倍增加,BOA病变无明显成比例进展趋势;MRI可清楚显示BOA治疗后转归情况。(1)BSI急性期47例,亚急性期17例,慢性期4例;单侧关节受累51例(2例左侧,30例右侧),构成比为75%(51/68);双侧关节受累17例,构成比为25%(17/68);单侧BSI中右侧发生率(58.9%)比左侧(41.1%)稍高。(2)本组BAH急性期68例,亚急性期26例,慢性期6例;单侧关节受累63例;双侧关节受累37例,构成比分别为63%、37%;BAH骨髓水肿型MRI检查急性期与亚急性期病变内见骨质硬化改变53例,慢性期股骨头内骨脓肿1例。(3)52例儿童布鲁氏菌性骨关节炎,急性期37例,亚急性期15例,仅累及单一部位39例,累及两个以上部位13例,共计65个部位。儿童布鲁氏菌性骨关节炎分为三种类型,1)骨髓炎型,累及30个部位;2)关节炎型,累及30个部位;3)脊柱炎型,累及5个部位。MRI检查主要表现为发生于长骨骨骺及干骺端、单侧大关节及脊柱椎体的骨髓水肿、关节腔积液、周围软组织水肿,部分可见骨、软组织及椎旁、椎管内范围局限的脓肿形成。(4)布鲁氏菌性耻骨联合炎依据患者临床病史描述症状持续时间,分为急性期15例,亚急性期2例,慢性期1例;男性9例(左侧3例,右侧3例,双侧3例),女性9例(左侧1例,右侧2例,双侧6例);布鲁氏菌性耻骨联合炎以骨髓水肿改变为主,表现为耻骨联合一侧或双侧异常信号,T1WI呈低信号,T2WI及STIR呈高信号,以急性期和亚急性期骨髓水肿明显,可累及坐骨和/或耻骨支;耻骨联合周围软组织亦可明显水肿,肌间隙模糊,18例均未见明显骨质破坏;关节间隙:18例布鲁氏菌性耻骨联合炎关节横断最大层面间隙宽度为4-12毫米,平均关节间隙宽度为6.75毫米。结论:布鲁氏菌性骨关节炎以男性感染为主;多发生在较年轻年龄段,MRI检查通过多序列成像可在急性期/亚急性期尽早清晰显示病变细节。无论成人还是儿童布鲁氏菌性关节炎以累及骶髂关节、周围单侧持重大关节为主,亦可见于关节少见部位,例如耻骨联合。另外,儿童布鲁氏菌性骨髓炎相较于成人更常见,以累及单侧长骨骨骺及干骺端为主;其累及上肢关节、脊柱相对于成人少见,脊柱以累及腰椎为主;由于儿童布鲁氏菌病临床症状重,病变发现早,发生骨质破坏更少见。MRI多序列多参数成像方式对尽早诊断布鲁氏菌性骨关节炎具有明显优势。

李小月,陈厦,李玉岭,穆荣,孙殿兴[4](2019)在《不明原因发热三例误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 FUO)的临床诊治特点,减少临床误诊误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例FUO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例均因FUO就诊于我科,且发热时间均超过1个月,确诊前均有误诊误治情况存在,1例误诊为妇科疾病、立克次体感染,1例误诊为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1例误诊为结核性心包炎,相关治疗效果欠佳。后经局部影像学及局部组织活检最终确诊。1例确诊为鞍区胶质瘤给予手术治疗,术后第4日患者体温降至正常,随访半年未再发热;1例诊断为肾癌多发转移,给予保守治疗,病情稳定出院,2个月后死亡;1例诊断为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混合细胞型),7次化疗后病情稳定。结论 FUO的诊断应在结合病史、全面系统查体、综合分析相关医技检查结果的基础上,遵循个体化医疗原则尽早明确病因,减少临床误诊的发生。

李红岩[5](2019)在《肺外结核18F-FDG PET/CT影像表现分析及临床价值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中国是结核病高发国家,结核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除在肺部高发外,可以累及全身其他各个器官、系统。由于结核病在18F-FDG PET/CT显像上常表现为高代谢,经常被误诊为恶性病变,而对疾病的诊疗带来困难。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行18F-FDG PET/CT显像并确诊为肺外结核患者,分析18F-FDG PET/CT在肺外结核中的诊断价值及其影像学特征,探讨误诊原因,旨在更好地认识结核在18F-FDG PET/CT显像中的表现,提高应用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经病理学或临床随访证实为肺外结核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使用视觉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PET/CT图像病变性质进行判读。统计结核病灶累及部位和全身分布情况,总结18F-FDG PET/CT在肺外结核中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优势,并分析误诊原因。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74例肺外结核患者,根据病变累及系统和数量分为三大类型:单系统受累(27.0%)、多系统受累(23.6%)、合并肺内结核(49.4%)。对三组病例SUVmax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6)。2.根据病灶累及部位进行影像学特征分析,具体分为淋巴结结核、胸膜结核、心包结核、腹膜结核、骨关节结核、脏器结核等。(1)淋巴结结核:表现为不同程度增大,部分可伴钙化,FDG摄取可高可低,部分呈环形摄取。(2)胸膜结核:大部分胸膜呈弥漫性不规则增厚,部分呈结节或肿块状,FDG摄取多为弥漫性高摄取。(3)心包结核:表现为心包不同程度增厚,心包膜多呈环形弥散高摄取,大部分伴少-大量心包及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4)腹膜结核:肝/脾包膜及壁腹膜多表现为较弥漫均匀性增厚,FDG摄取呈细条状改变;大、小网膜及系膜多呈“污迹样改变”,FDG呈弥漫性高摄取,部分大网膜呈饼样改变。(5)骨关节系统结核:大部分呈溶骨性骨质破坏伴代谢增高,以脊柱结核多见,影像学特征如下:连续椎体受累、椎旁冷脓肿形成、椎间盘受累、骨质破坏区伴死骨或骨碎片。(6)脏器结核:脏器结核发病率低,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大部分实质性脏器结核(附件、肝脏、胰腺、脾脏、肾上腺、前列腺等)表现为低密度影或等密度影伴代谢增高。颅内结核表现为等或高密度影,伴或不伴代谢异常增高。肠结核多累及回盲部,表现为肠壁增厚,肠腔变窄。3.本组174例肺外结核患者中,PET/CT显像诊断正确129例,准确性为74.1%,诊断错误45例,误诊率为25.9%。45例误诊病例中,误诊为肺癌伴转移15例,淋巴瘤12例,卵巢癌4例,淋巴结转移3例,结节病2例,腹膜癌、前列腺癌、骨原发恶性肿瘤、结肠癌、眼眶恶性肿瘤、胸膜恶性肿瘤、胸腺瘤、胰腺癌、肺部真菌感染各1例。结论PET/CT能够全面、无创评估肺外结核患者全身各器官侵犯情况、判断病灶活动性、指导临床选择活检部位,为肺外结核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蒋清洁[6](2019)在《宝石能谱CT在胸腔渗出液及漏出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多参数分析在胸腔积液即渗出液及漏出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月—2018年8月临床确诊为胸腔积液并进行胸水生化检查的30例患者,其中渗出液组16例、漏出液组14例,对两组不同性质胸腔积液的患者行能谱CT胸部平扫,使用能谱分析软件GSI,分别测量和计算患者胸腔积液各感兴趣区(ROI)的常规混合能量CT值、不同单能量ke V(40~140 ke V)的CT值及能量曲线斜率(K)、水(碘)值、碘(水)值、有效原子序数,测量数据均为计数资料,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比较两组数据,判断两组数据是否具有差异。结果:渗出液组常规140ke V混合能量CT值[(19.30±3.12)HU]高于漏出液组的CT值[(11.15±1.90)HU],两组数据比较有不同并有统计学意义(t=-7.701,P<0.001);单能量40~140ke V下两组数据CT值比较,两组数据不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单能量值为40ke V时两组数据差异性最大;两组数据能谱曲线走形趋势相似都为弓背向下的递减型曲线;漏出液组能谱曲线斜率(0.32±0.09)低于渗出液组(0.61±0.2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渗出液组有效原子序数为(7.83±0.11)漏出液组为(7.70±0.04),两组数据比较有不同并有统计学意义(P<0.001);漏出液组及及渗出液组两组数据碘(水)值、水(碘)值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渗出液组数据值均高于漏出液组。结论:宝石能谱CT通过多参数综合分析,可以初步鉴别渗出液及漏出液,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尹洋[7](2018)在《122例结核性脑膜炎误诊漏诊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误诊和漏诊的原因,以便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2013年2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误诊漏诊的122例结核性脑膜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和诊疗情况等临床资料及漏诊、误诊原因。结果:一般资料:结核性脑膜炎误诊漏诊患者共122例,其中男73例,女49例,年龄1582岁,平均50岁(中位数)。急性起病54例(44.26%),亚急性起病49例(40.16%),慢性起病19例(15.57%)。住院时间为4天84天,平均27.44天(中位数)。起病时间10小时365天,平均10天(中位数)。122例患者中单纯结核性脑膜炎占12.30%(15/122),合并颅外结核占87.70%(107/122),肺结核占86.07%(105/122),其中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占37.14%(39/105)。主要临床表现:以发热(85.25%)、恶心和呕吐(72.95%)及头痛(71.31%)为主要临床症状。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主要为脑膜刺激征(44/122)、肌力或肌张力异常(22/122)、腱反射异常(10/122)及感觉异常(肢体麻木或深浅感觉异常,10/122)。122例患者中有120例进行脑脊液检查,均有异常改变,其中颅内压增高77例(64.17%),白细胞数增高99例(82.5%),蛋白量增高115例(95.83%),葡萄糖降低78例(65%),氯化物降低87例(72.5%),ADA升高21例(17.5%),LDH升高70例(58.33%)。120例患者均行脑脊液抗酸杆菌涂片,结果均为阴性;31例行脑脊液结核菌培养,阳性5例(16.13%);5例行脑脊液GeneXpert MTB/RIF检查,阳性1例。痰病原学检查:痰抗酸杆菌涂片检查共67例,阳性12例(17.91%);痰结核菌培养23例,阳性8例(34.78%)。痰GeneXpert MTB/RIF检查4例,1例阳性;痰TB-LAMP检查3例,均为阳性。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外周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查共49例,阳性40例(81.63%);外周静脉血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查31例,阳性28例(90.32%)。影像学表现:122例患者中合并肺结核105例,其中胸片检查共36例,表现异常27例(75%);胸部CT检查103例,表现均有异常(100%)。头颅CT检查共93例(包括外院头颅CT),表现异常61例(65.59%);头颅MRI检查101例,表现异常88例(87.13%)。误诊、漏诊情况:同期出院结核性脑膜炎病例943例(含死亡病例),其中误诊79例,误诊率8.38%(79/943),误诊时间为1391天,平均9天(中位数);被误诊为病毒性脑膜炎或脑炎最多(32.79%),其他还有颅内感染、脑梗死、脑积水、感染性头痛等。漏诊43例,漏诊率4.56%(43/943),漏诊时间为5245天,平均16天(中位数)。治疗情况:122例病例中初治116人,肺结核复治6人。根据患者身高、体重、年龄、耐受程度及合并基础疾病情况采取个体化抗结核治疗,均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及乙胺丁醇基础抗结核治疗,加用链霉素或左氧氟沙星,鞘内注射异烟肼和地塞米松;若无激素应用禁忌症,均予糖皮质激素减轻结核中毒症状、减轻脑膜渗出及防止脑膜粘连,并予脱水降颅压、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经积极治疗后显效69例,有效42例,无效8例,死亡3例,治疗有效率90.98%。治疗不良反应以血尿酸升高(36.07%)及肝功损害(35.25%)最为常见。结论:结核性脑膜炎早期容易误诊及漏诊,其主要原因:1.临床症状、体征常不典型,缺乏特异性;2.脑脊液及头颅影像学表现不典型;3.寻找病原学依据困难;4.合并症多,病情复杂;5.临床医师缺乏高度诊断意识。

刘肖君,贾宇涛[8](2016)在《肺吸虫病误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肺吸虫病的临床特点、发病原因、发病机制、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期收治的1例误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吸虫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因间断发热、咳嗽20余天,呼吸急促1d入院。曾在当地医院按支原体肺炎,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治疗20余天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2d再次出现发热、咳嗽,遂转入我院。查血白细胞、嗜酸粒细胞明显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胸部CT检查示双肺感染并右侧胸腔积液、心包腔少量积液、肝顶部低密度影,详细追问病史获知患儿发病前有进食溪蟹史,进一步查肺吸虫抗体IgM、IgG均阳性,确诊为肺吸虫病。予吡喹酮治疗,患儿症状逐渐缓解,共治疗20d出院。出院2个月后复查胸部CT病变基本吸收。结论肺吸虫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遇及疑似患者时应全面、详细问诊,同时不能忽视对异常检查结果的全面、综合分析,以减少漏诊和误诊。

孟庆滔[9](2012)在《心包积液47例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心包积液患者的一般情况、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尤其是病因构成的特点,从而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入院,诊断为“心包积液待查”的住院患者共4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心超或CT确诊的心包积液患者中,明确诊断者40例,病因构成依次为:肿瘤性(12例,25.53%),结核性(10例,21.28%),心力衰竭性(9例,19.15%),非特异性心包炎(5例,10.64%),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2.13%),甲状腺功能减退性(1例,2.13%),限制性心肌病(1例,2.13%),右冠状窦瘤破入右室(1例,2.13%);其余的7例(14.89%)心包积液患者未能找到明确的原因。肿瘤性、结核性心包积液发病率最高,多为血性,且常为中-大量积液,而其他原因引起的心包积液呈血性者相对少见,且多为少量。国内外有很多研究都涉及心包积液的检查、治疗等方面,给我们提供了诸多启示。结论:随着诊疗水平的提高,心包积液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心超是诊断心包积液最常用的方法,其安全、灵敏、有效、可靠、无创,还可以同时检查到心脏大血管的内部结构有无异常,辅助诊断。就目前的医疗水平,心包积液的确诊已不困难,重要的是需要明确心包积液的病因,从而指导治疗。病因的明确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其中,心包穿刺、心包活检是明确心包积液性质及原因的重要方式,但因为其为有创性操作,并发症多且较严重,所以其在临床的运用较有限。

尹梅,王继霞,罗雅婷[10](2020)在《TTE、CT单用或联用于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价值及影像特点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TTE、CT单用或联用于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价值及影像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拟诊断为缩窄性心包炎患者180例作回顾性分析,根据诊断方式分成经胸心脏超声(TTE)组(58例),核磁共振(CT)组(60例)及联合组(62例)。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各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Kappa值;比较三组的影像学特征。结果①TTE组诊断缩窄性心包炎的灵敏度为0.957,特异度为0.583,准确度0.879,Kappa值为0.595;CT组的灵敏度为0.962,特异度为0.857,准确度为0.950,Kappa值为0.772;联合组的灵敏度为0.980,特异度为0.818,准确度为0.952,Kappa值为0.828;三组比较,联合组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最高,CT组的特异度最高。②CT组和联合组对心脏增大、心包增厚、心包钙化、心包积液的检出率高于TTE组,但TTE组和联合组对心脏房室增大、房室功能受限、室间隔变形、矛盾运动及上下腔静脉增宽的检出率高于CT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TE和CT对诊断缩窄性心包炎均有一定的价值,但联用时敏感度和特异度更高,为避免误诊或漏诊,建议临床合理联用TTE和CT。

二、结核性心包炎超声与CT检查误诊为占位性病变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结核性心包炎超声与CT检查误诊为占位性病变1例(论文提纲范文)

(1)右心房纤维肉瘤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入院查体
    1.3 治疗过程
    1.4 随访结果
    1.5 病理诊断
2 讨论
    2.1 流行病学
    2.2 诊断
    2.3 治疗手段及预后

(2)53例腹水病因的鉴别诊断与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病例资料
        1.1 研究对象与入选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癌性腹水诊断标准
    2.研究方法
    3.统计学分析
结果
    1.腹水的病因及性别、年龄
    2.临床表现
    3.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4.腹水的实验室指标检测
        4.1 腹水常规及生化指标的检测
        4.2 腹水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4.3 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
    5.影像学和消化内镜检查
    6.腹腔镜探查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腹水病因分析与诊断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MRI多序列成像诊断布鲁氏菌性骨关节炎系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基于MRI多序列成像诊断布鲁氏菌性骶髂关节炎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布鲁氏菌病临床诊断标准
        1.3 骶髂关节炎MRI图像判定与分析
        1.4 仪器与扫描方法
        1.5 统计学方法
        1.6 技术路线图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基于MRI多序列成像诊断布鲁氏菌性髋关节炎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布鲁氏菌病临床诊断标准
        1.3 仪器及扫描方法
        1.4 MRI图像分析与质量控制
        1.5 统计学方法
        1.6 技术路线图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MRI诊断儿童急性/亚急性期布鲁氏菌性骨关节炎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布鲁氏菌病临床诊断标准
        1.3 仪器及扫描方法
        1.4 MRI图像分析与质量控制
        1.5 统计学方法
        1.6 技术路线图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部分:少见部位-MRI 诊断布鲁氏菌性耻骨联合炎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布鲁氏菌病临床诊断标准
        1.3 仪器及扫描方法
        1.4 MRI图像分析与质量控制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4)不明原因发热三例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论
    2.1 病因分析
    2.2 诊断方法
    2.3 病例分析
    2.4 误诊原因分析
    2.5 防范误诊措施

(5)肺外结核18F-FDG PET/CT影像表现分析及临床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病人资料与研究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致谢

(6)宝石能谱CT在胸腔渗出液及漏出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内容与方法
    3.质量控制
    4.统计方法
    5.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宝石能谱 CT 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指导教师评阅意见表

(7)122例结核性脑膜炎误诊漏诊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肺吸虫病误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论
    2.1临床特点及分型
    2.2发病原因及机制
    2.3诊断及鉴别诊断
    2.4误诊原因分析
    2.5防范误诊措施

(9)心包积液47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前言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10)TTE、CT单用或联用于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价值及影像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纳入、排除标准
    1.3 仪器和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TTE检验结果与手术结果结果比较
    2.2 CT检验结果与手术结果结果比较
    2.3 联合检验结果与手术结果结果比较
    2.4 三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阴)性预测值及Kappa值比较
    2.5 三组影像学特征比较
    2.6 TTE和CT示例
3 讨论

四、结核性心包炎超声与CT检查误诊为占位性病变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右心房纤维肉瘤1例[J]. 刘思,张亚林. 中国现代医生, 2021(10)
  • [2]53例腹水病因的鉴别诊断与临床分析[D]. 冯奇.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3]基于MRI多序列成像诊断布鲁氏菌性骨关节炎系列研究[D]. 王艳.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4]不明原因发热三例误诊分析[J]. 李小月,陈厦,李玉岭,穆荣,孙殿兴. 临床误诊误治, 2019(07)
  • [5]肺外结核18F-FDG PET/CT影像表现分析及临床价值探讨[D]. 李红岩.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4)
  • [6]宝石能谱CT在胸腔渗出液及漏出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 蒋清洁. 新疆医科大学, 2019(08)
  • [7]122例结核性脑膜炎误诊漏诊临床分析[D]. 尹洋. 遵义医学院, 2018(01)
  • [8]肺吸虫病误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报告并文献复习[J]. 刘肖君,贾宇涛. 临床误诊误治, 2016(02)
  • [9]心包积液47例临床分析[D]. 孟庆滔. 浙江大学, 2012(10)
  • [10]TTE、CT单用或联用于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价值及影像特点分析[J]. 尹梅,王继霞,罗雅婷.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11)

标签:;  ;  ;  ;  ;  

超声和CT检查误诊为占位性病变的结核性心包炎1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