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语教学中的德育与美育

论英语教学中的德育与美育

一、谈英语教学中的德育与美育(论文文献综述)

尚琦[1](2021)在《小学音乐教学德育功能实现研究 ——以L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潘丹妮[2](2020)在《音乐欣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这种背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也在持续提升,因此为了有效的解决这种问题,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一种更加新颖的形式进行展现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同时还可以增加工作开展的质量以及效率,从目前的发展形势进行分析,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过程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内容以及工作展开的形式也在持续创新以及完善,因此应思考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将其和音乐教育结合起来,增强工作展开的科学化以及规范性。本次论文在研究的过程中,参考了之前的研究成果,同时在研究中利用了文献综述法以及对比研究法,首先针对音乐教育的内涵进行分析,然后分析这种教育形式的优势,探讨其中存在的育人思想,利用这种方式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展开的过程中,如何更加有效的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并且在研究过程中,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其深层次原因,利用这种方式持续拓展研究思路,挖掘新的研究方式,更加有效的发挥音乐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教育工作开展的效率以及效果。文章以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案例,系统阐述和分析了“高校音乐欣赏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现状,阐述音乐教育与思想教育的关系,基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对比分析等研究手段,以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音乐教育的现状调查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音乐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的积极作用,并且基于此将大学生艺术团以及普通班学生作为研究的案例,分析其中具备的不同素质,并且针对7个专业中的学生成绩进行比对分析,主要分为选修音乐课以及未选修音乐课的情况,利用这种方式探究音乐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开展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证明音乐教育对高校学生应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研究进一步调查提出,从目前的高校音乐教育现状展开分析,其中普遍存在认识不足的情况,音乐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相关的音乐设施还不完善,课程的安排缺乏合理性,因此为了有效的增强音乐思想在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首先应该增加对于音乐教育的认识,利用这种方式在政治教育工作中更充分的发挥出音乐教育具备的德育功能,以丰富多彩的音乐欣赏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与思想政治水平,优化以音乐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设施与课程设置,并完善以音乐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

郝婧智[3](2020)在《“情本体”视域下完善人格的培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格培养是教育理论需要关注的问题,培养具有完善人格的人关涉人的全面发展。近代以来理性主义的盛行对教育也产生了很大影响,过度的理性主义思想投射在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应用中,对学生的人格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危机,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学生精神世界中“理性”与“感性”的割裂,感性的缺失使得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造成了学生人格发展的不完善。情本体理论是李泽厚以世界性视角研究中国乐感文化,针对如何构建人的精神的相关问题世界进行回答的一种理论。本论文以李泽厚的情本体理论为研究视角,结合当前的教育现状,针对教育中完善人格的缺失问题,对以情为本体的中国感性教育传统进行梳理,在继承中国教育传统的基础上,从当前的时代背景出发,进一步丰富当前的教育理论,通过教育活动,实现学生人格结构的完善和谐。本论文重点研究了以下问题:首先是在情本体理论视角下,对当前教育实践中人格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论文认为,在工具理性影响下,当前载教育内容、手段及评价方式上都存在偏颇,造成学生感性缺失的人格困境。其次,乐感文化下以情为本体的中国文化传统对传统教育有深远影响,古代教育礼乐相协、美善同源的传统,有助于当代教育回归本土文化的精神家园,培养学生积淀着理性的新感性,促进完善人格的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在精神层面上表现为感性与理性的相互支撑与和谐统一。论文基于情本体理论并结合时代要求,提出当前教育应培养学生理性与感性相统一的人格,实现学生人格的完善和谐。构建“新感性”教育,需要在教育活动中关注个体主体性,重建教育结构的整体性,以情感涵养教育过程,以审美化重塑教育要素,这是对历史传统合理的回归和继承,也是践行教育“使人成为人”的人道追求,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杨奉霖[4](2020)在《基于统编版教材的小学低段童谣教学研究》文中提出童谣符合儿童心理认知发展规律,童谣在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统编版语文教材分析可知,低段语文教材中选入的童谣数量较多。而一部分教师存在儿童文学意识弱,童谣教学实践质量低下的情况。笔者进行童谣教学的研究,希望教师能认识到童谣的价值,了解童谣的特点,深入研究教材,加强创编能力,这样才有利于更好地进行童谣教学,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使童谣教学形式多样化,提升教学质量。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调查和分析提出童谣教学策略。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论述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探讨本文的研究内容、目标和方法,综述国内外对本文论题的相关研究现状。最后进行文献评述。第二章,从童谣的相关概念出发,阐述童谣、儿歌、歌谣的含义。再进一步分析童谣的特点与价值。接着对中华童谣、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童谣及其教师用于教学中创编的童谣进行分类。第三章,对小学低段语文童谣教学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在小学低段语文童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再进行归纳。当前小学低段语文的童谣教学问题反映在教师、学校、社会、其它几个层面。接着根据存在的这些问题再分别从教师、学校、社会几个层面分析原因。第四章,根据小学低段语文童谣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从教师层面、学校层面、社会层面、家长四个方面提出提升小学低段语文童谣教学的提升策略。结语部分:总结全文,反思不足,明确未来的研究方向与重点。

张先捷[5](2020)在《基于学科育人理念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探析——以一堂公开课为例》文中指出概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以一堂公开课为例,从精心选择阅读素材、巧妙设计阅读任务、深入挖掘阅读主题等三个方面,探究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英语智育、英语德育、英语美育的学科育人理念。

王建强[6](2020)在《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教学质量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方面,也是学校教学的重点改革方面。小学作文课堂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对于农村语文课程而言,作文教学的开展缺乏主动性,教师在教学理念上也较为落后,缺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林文[7](2020)在《初中英语课堂如何渗透美育德育教育》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教学的目标更加多元化,英语教学不再只是单纯以课本知识为目标。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更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美育德育教学的渗透能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丰富他们的感知,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的能力,提升他们审美能力和道德水平。本文就初中英语课堂渗透美育德育的教学模式展开分析研究,让学生在美育德育的渗透中激发学习兴趣,有效的优化教学效率。

岳海玲[8](2019)在《综合美育课程建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综合美育课程是以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为载体,将美育渗透课程之中,以实现美育目标的课程组,是学校美育实施的主渠道。2015年教育部要求对美育活动实施课程化管理、建构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至今,美育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已有研究更多地侧重于对审美化学科课程的研究,对其他美育课程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以马克思主义实践美育观为指导,以杜威经验主义美育观为方法启示,展开对综合美育课程的意义及建构策略研究具有意义。首先,论文运用观察法与访谈法,从实践层面把握当前我国学校美育实施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学校存在美育不受重视、美育课程单一、美育目的功利化等问题;学校美育实施效果受教师美育意识、美育课程开发程度、学校规章制度的影响;对学校美育的本质认识还有待明晰、美育地位有待提高、学校美育课程有待开发。其次,论文采用理论思辨和系统分析的方法,阐述了学校综合美育课程建构的基础。一是从美育的本质需要和学校美育实施现状出发,探讨构建综合美育课程的意义及可行性,为其构建提供立论根基。二是从词源学、心理学和哲学的角度明晰美育的本质,为综合美育课程的建构提供理论前提。三是从美育的实践性和渗透性出发,提出了综合美育课程建构的逻辑体系,明晰了综合美育课程在学校课程中的定位及该课程内在的审美能力发展指向。综合美育课程的建构应以审美人性、渗透性、审美实践性为原则。其课程目标包括:立足于美育实践,从提升学生直观日常事物本质的能力;促进审美经验的积累、积淀审美心理;培养学生审美人格、感悟生命价值意义。最后,论文以马克思实践美育观为指导,以杜威经验美育观为方法启示,提出了学校综合美育课程建构的具体内容,包括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三类课程中,各自的美育目的、美育内容、实施方法、原则和课程评价。

黄河[9](2019)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德育研究的现状与反思 ——基于2011-2017年CNKI文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1年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教育领域对学科德育的重视进一步加强,同时也吸引了不少教师、学者针对学科德育问题开展研究,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并产生了许多研究成果。但学科德育实践仍困难重重,有些问题始终进展缓慢。通过对文献的检索不难发现,学科德育现实问题难以改善,一定程度上是源于学科德育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如研究的同质化较严重,研究与问题解决相分离等。因此,有必要开展学科德育领域的元研究,了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改善研究的现状,为学科德育实践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本研究将学科德育研究现状作为切入点,通过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搜集2001-2017年学科德育研究的数量、研究学者、研究机构、研究关键词、研究方法等特征向量,运用文献计量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归纳整理,呈现了研究年度内的文献存在特性。文献数量部分包括文献数量年份分布情况和学科分布情况;研究者部分包括研究者人数、合作度、发文量等指标的统计描述;研究机构部分包括研究机构数量、类别、合作度和发文量等指标的统计描述;关键词和研究内容部分主要是通过关键词的词频、聚类分布和时序分布了解关键词的出现频次、年份等信息,并基于这些信息对研究内容的重点、新话题、变化趋势作出评析。本研究参考元伦理学和元社会学的研究范式,对学科德育研究的陈述体系、发展趋势、研究共同体、研究方法作出分析。陈述体系分析包括语言形式分析和逻辑形式分析;发展趋势分析包括研究数量的变化趋势分析和研究内容的主要特征及变化趋势预测;研究共同体分析主要是对研究队伍和研究机构的数量、发文量、合作度和研究兴趣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分析主要是对研究方法的选择、使用和研究的方法论基础进行分析。本研究基于分析结果对学科德育“研究不断受到重视,研究数量也不断增加,而实践问题却难以改善”等问题予以回应和反思。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学科德育研究现状的建议,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参考,以期能促进学科德育实践的改善。

栗振娇[10](2018)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美育渗透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美育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美育日益受到重视,要求学校和教师加强美育的学科渗透与融合,将美育落实到学科教学中。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有利于改善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在整理分析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美育概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美育渗透的特点、理论依据,以及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美育渗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结合美育与教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参考已有研究成果,编制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美育渗透现状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分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美育渗透存在的问题:思想政治教师对美育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教师美育基本素养欠缺,不能很好地挖掘美育资源,教学过程以及课外活动中美育渗透缺乏。并在此基础上,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美育渗透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分别是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美育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教学过程中的美育渗透,注重思想政治课外活动中的美育渗透,开展美育理论知识培训和优化教师评价机制。

二、谈英语教学中的德育与美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英语教学中的德育与美育(论文提纲范文)

(2)音乐欣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目的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理论依据
        1.3.1 教育学理论
        1.3.2 心理学理论
        1.3.3 美学与美育理论
    1.4 论文研究的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之处
2 音乐教育的思政功能
    2.1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2.1.1 树立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1.2 健全人格,完善人的道德行为
    2.2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2.2.1 培养感知能力,丰富审美情感
        2.2.2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理解力
    2.3 培育良好的道德行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3.1 培育良好的道德行为
        2.3.2 培养创造力,激发意志力
        2.3.3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4 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形成理想人格
        2.4.1 大学生应具有良好的道德价值观
        2.4.2 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形成
3 高校学生音乐教育及课程开设现状——以陕邮职院为例
    3.1 调査设计与实施
        3.1.1 大学生选修音乐课的动机
        3.1.2 大学生普遍喜欢流行音乐
        3.1.3 高校学生整体音乐素养较低
        3.1.4 髙校学生追求音乐种类单一
    3.2 高校学生对高质量校园音乐艺术活动的需求
        3.2.1 高校学生对音乐教育课程的需求
        3.2.2 学生对高校音乐艺术活动的认识
    3.3 高校学生参与各类校园音乐艺术活动的状况
        3.3.1 高校学生参加音乐艺术社团的现状
        3.3.2 高校学生参与校园音乐艺术活动的情况不理想
    3.4 高校学生接受各类音乐欣赏教育现状
        3.4.1 高校学生反映出的对音乐欣赏选修课的看法
        3.4.2 高校音乐欣赏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3.4.3 高校学生接受音乐欣赏教育的影响因素
4 高校音乐欣赏教育存在问题
    4.1 高校对音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普遍不够
    4.2 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未能有效结合
    4.3 高校学生音乐欣赏水平有待提高
    4.4 教学设施不完善,课程设置不合理
5 发挥音乐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对策
    5.1 努力提升学生对音乐思政教育功效的认同感
        5.1.1 确立音乐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
        5.1.2 大学生音乐教育应以塑造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核心
    5.2 通过课堂教育发挥音乐欣赏的思政功能
        5.2.1 提高音乐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联系
        5.2.2 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充分发挥音乐欣赏的德育功能
        5.2.3 提高音乐教师思想政治意识与教育水平
    5.3 以丰富多彩的音乐欣赏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与思想政治水平
        5.3.1 营造良好的音乐欣赏氛围
        5.3.2 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
        5.3.3 成立相关的音乐艺术类社团
        5.3.4 举办以经典红歌为主题的专题讲座
    5.4 注重发挥音乐欣赏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5.4.1 改善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设施
        5.4.2 优化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计划
    5.5 完善音乐欣赏教育的外部环境
        5.5.1 加强音乐欣赏课的正面教育功能
        5.5.2 发挥当代流行音乐的积极引导作用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情本体”视域下完善人格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四、文献综述
    五、研究方法
    六、核心概念界定
第一章 工具理性盛行:当代教育中人格培养的现实困境
    一、工具理性影响下的教育偏颇
        (一)当代中国理性主义工具化
        (二)工具理性影响下的教育偏颇
    二、工具理性教育观下学生完善人格的危机
        (一)培养完善人格的意义与价值
        (二)培养学生完善人格教育的现实困境
第二章 积淀着理性的感性:中国古代教育的感性传统
    一、礼乐相协、美善同源—中国古代以情为本体的文化特征
        (一)情为本体
        (二)乐的境界——审美的境界
        (三)从礼到理,归于情
    二、情理相容、文质彬彬:古代教育的人格追求
        (一)古代教育对君子人格的追求
        (二)古代教育的人格培养方式探究
第三章 “新感性”教育:培养受教育者的完善人格
    一、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完善人格的内涵
        (一)个人主体性(内在自然的人化)
        (二)精神世界的和谐统整
    二、“新感性”教育观对完善人格的培养
        (一)复归主体性的教育本质
        (二)建构情感化的教育过程
        (三)涵养审美化的教育要素
        (四)重建整体性的教育结构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4)基于统编版教材的小学低段童谣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和内容
        1.2.1 明确童谣的概念、特点、价值与分类情况
        1.2.2 总结小学低段语文童谣教学现状及其原因
        1.2.3 探索出小学低段语文童谣教学的提升策略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个案研究法
        1.3.3 行动研究法
        1.3.4 比较研究法
        1.3.5 问卷调查法
    1.4 研究现状综述
        1.4.1 童谣文化研究
        1.4.2 古代童谣研究
        1.4.3 童谣地域研究
        1.4.4 童谣翻译研究
        1.4.5 童谣价值研究
        1.4.6 童谣教育研究
        1.4.7 童谣教学研究
        1.4.8 灰色童谣研究
        1.4.9 文献分析评述
2.童谣与语文教学概述
    2.1 童谣的本体研究
        2.1.1 童谣的概念与特点
        2.1.2 歌谣的相关概念
        2.1.3 儿歌的相关概念
        2.1.4 童谣的价值
    2.2 童谣与语文教材
        2.2.1 中华童谣的分类
        2.2.2 教材童谣的分类
        2.2.3 创编童谣的分类
3.小学低段语文童谣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3.1 小学低段语文童谣教学的发展现状调查
        3.1.1 调查对象
        3.1.2 调查方法
        3.1.3 调查结果
    3.2 小学低段语文童谣教学的问题
        3.2.1 教师意识弱和实践质量低下
        3.2.2 学校不重视及开发利用率低
        3.2.3 社会中的童谣教研资源缺乏
        3.2.4 家校间童谣教学配合度较差
    3.3 小学低段语文童谣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3.3.1 教师语文素养及专业能力偏低
        3.3.2 学校不重视和教师学习机会少
        3.3.3 社会中的教学发展资源不均衡
        3.3.4 教师家长学生未达成统一共识
4.小学低段语文童谣教学的提升策略
    4.1 教师童谣教学意识及行为需改变
        4.1.1 教师教学的意识层面需转化
        4.1.2 教师教学目标的设定合理化
        4.1.3 教师要注重童谣教学情境化
        4.1.4 教师创编童谣的策略具体化
        4.1.5 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
        4.1.6 教师教学的媒体使用多样化
        4.1.7 童谣学习评价体系应可视化
    4.2 学校多维度保障童谣教学研究
        4.2.1 建立童谣课程保障制度
        4.2.2 加强地方童谣课程开发
        4.2.3 鼓励教学的途径多维化
    4.3 社会部门助力教学教研资源
        4.3.1 建立童谣教学研修共同体
        4.3.2 提供相应的童谣教学资源
    4.4 教师学生家长要形成共同体
        4.4.1 低段学生多读一些童谣集
        4.4.2 童谣教学与家庭教育结合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基于学科育人理念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探析——以一堂公开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二、基于学科育人理念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案例
    (一)基于英语德育理念,精心选择阅读素材
    (二)基于英语智育理念,巧妙设计阅读任务
    (三)基于英语美育理念,深入挖掘阅读主题
结束语

(6)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村中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应对考试的教学目的
    (二)相关的教育人员缺乏作文指导与评改的能力
    (三)阅读面不广,缺少写作经验
二、农村中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从培养写作兴趣入手,把加大写作总量作为提高写作水平的途径
    (二)建设资深的教师团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把扩大阅读作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
三、结语

(7)初中英语课堂如何渗透美育德育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一、美育德育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二、初中英语教学渗透德育美育现状
    (一)教师缺乏创新教学理念。
    (二)教学形式单一内容缺乏创新。
    (三)忽略了学生教学主体地位。
三、初中英语渗透美育德育的教学方法
    (一)立足学生发展,尊重学生教学主体地位
    (二)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提升德育美育对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三)从教材中挖掘美,促进英语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四)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美育德育的培养
    (五)良好的德育美育教学氛围促进英语教学的开展
四、结语

(8)综合美育课程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内研究述评
        1.2.2 国外研究述评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整体评析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美
        1.3.2 美育
        1.3.3 综合美育课程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问题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方法和可行性分析
        1.4.4 研究价值
        1.4.5 研究创新
2 现实审视:学校美育及其课程实施情况调查
    2.1 学校美育及其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说明
        2.1.1 调查目的和方法
        2.1.2 调查对象
    2.2 学校美育及其课程实施的问题表现
        2.2.1 美育不受重视、地位边缘化
        2.2.2 美育课程不足、形式单一化
        2.2.3 美育目的功利化、工具化
        2.2.4 学校其他课程中的美育渗透不足
    2.3 影响学校美育课程实施的因素分析
        2.3.1 教师美育意识影响美育课程实践
        2.3.2 美育课程开发影响美育实践
        2.3.3 学校规章制度影响美育课程实践
    2.4 学校美育及其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反思
        2.4.1 美育的本质认识有待明晰
        2.4.2 学校美育地位有待提高
        2.4.3 学校美育课程有待开发
    本章小结
3 意义思索:构建综合美育课程的意义及可行性分析
    3.1 构建综合美育课程的意义
        3.1.1 有助于实现美育对人的价值
        3.1.2 有助于实现美育对社会的价值
        3.1.3 有助于完善学校美育课程体系
        3.1.4 有助于学校美育课程的重新定位
        3.1.5 有助于提升学校素质教育质量
    3.2 构建综合美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3.2.1 美育可以融入学校各种课程
        3.2.2 国家政策要求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
        3.2.3 美育的学理性证实了构建综合美育课程可行
    本章小结
4 前提阐释:明晰美育本质是构建综合美育课程的理论前提
    4.1 美育的词源内涵
    4.2 美育的哲学内涵
    4.3 美育的心理学内涵
    4.4 美育内涵的本质定位
    本章小结
5 理性定位:综合美育课程的逻辑体系构建
    5.1 综合美育课程的内涵
        5.1.1 综合美育课程内涵的多重分析
        5.1.2 综合美育课程的内涵界定
    5.2 综合美育课程以美育特点为构建原则
    5.3 综合美育课程的定位
        5.3.1 综合美育课程在学校课程中的体系构建
        5.3.2 综合美育课程中审美能力的发展指向构建
    5.4 综合美育课程以美育目的为课程目标
        5.4.1 强调生活实践,培养审美能力
        5.4.2 强化审美意识,健全审美人格
        5.4.3 积淀审美经验,提升审美素养
        5.4.4 发挥心理效应,促进全面发展
    5.5 综合美育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分析
        5.5.1 综合美育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
        5.5.2 综合美育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关系
        5.5.3 综合美育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关系
    本章小结
6 策略探寻:综合美育课程的实施策略
    6.1 综合美育课程以学科课程为载体的实施策略
        6.1.1 以实现积淀审美经验、提升审美素养为美育目的
        6.1.2 以渗透领悟的方式为美育方法
        6.1.3 以学科知识内蕴的美育精神为美育内容
        6.1.4 以美育实现与学科发展的结合为原则
        6.1.5 以形成性评价启发学生审美求知动力
    6.2 综合美育课程以活动课程为载体的实施策略
        6.2.1 以实现强化审美意识、培养审美能力为美育目的
        6.2.2 以直接实践体验的方式为美育方法
        6.2.3 以审美化活动主题为美育内容
        6.2.4 以感性与理性、经验与自然的结合为原则
        6.2.5 以档案袋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审美表现
    6.3 综合美育课程以隐性课程为载体的实施策略
        6.3.1 以实现美育心理效应、促人全面发展为美育目的
        6.3.2 以渗透陶冶的方式为美育方法
        6.3.3 以校园文化环境为美育内容
        6.3.4 以审美性与民族性的结合为原则
        6.3.5 以多元化评价引导学生审美体验
    本章小结
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德育研究的现状与反思 ——基于2011-2017年CNKI文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
        1.学科德育问题成为课改重点内容
        2.学科德育研究指导下的实践不够理想
        3.缺乏对学科德育研究本身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意义及创新之处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3.创新之处
    (三)文献综述
        1.国外相关研究
        2.国内相关研究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文献计量法
二、学科德育研究的理论探讨
    (一)概念辨析
        1.道德
        2.德育
        3.学科德育
        4.学科德育研究
    (二)理论依据
        1.教育性教学理论
        2.元研究理论
        3.文献计量学理论
三、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德育研究的现状
    (一)文献来源
    (二)文献数量统计
        1.文献年份分布
        2.文献学科分布
    (三)发文作者共现
        1.整体情况
        2.各学科的学科德育发文作者情况
    (四)研究机构共现
        1.整体情况
        2.各学科的学科德育研究机构情况
    (五)关键词共现
        1.整体情况
        2.一般性学科德育研究文献
        3.各学科的学科德育关键词情况
    (六)研究方法归纳
        1.常用研究方法
        2.已出现但使用较少的研究方法
四、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德育研究现状的分析与反思
    (一)研究现状分析
        1.学科德育研究的陈述体系分析
        2.学科德育研究的发展趋势分析
        3.学科德育研究的研究共同体分析
        4.学科德育研究的研究方法分析
    (二)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德育研究的反思
        1.对实践问题的原理性研究数量偏少,深入程度不足
        2.对实践的对策性研究缺乏全面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五、对当前学科德育研究的建议
    (一)完善学科德育研究体系
        1.完善学科德育基础理论研究
        2.加强学科德育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研究
        3.加强美术、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科德育研究
        4.完善学科德育教学实践的内部因素研究
        5.加强对原始教学经验的学理性研究
        6.加强教师的学科德育主动性研究
    (二)改善学科德育研究的外部条件
        1.加大高校学者占比,优化科研人员结构
        2.着力构建评价体系,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3.加强理论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的合作,提升实践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方法意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美育渗透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
2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美育渗透相关理论概述
    2.1 美育概念界定
    2.2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美育渗透的特点
    2.3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美育渗透的理论依据
    2.4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美育渗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调查问卷的编制
    3.3 研究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4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美育渗透现状分析
    4.1 学生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
    4.2 教师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
    4.3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美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5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美育渗透的影响因素
    5.1 主观因素
    5.2 客观因素
6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美育渗透的改进对策
    6.1 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审美素养
    6.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6.3 加强教学过程中的美育渗透
    6.4 注重思想政治课外活动中的美育渗透
    6.5 开展美育理论知识培训和优化教师评价机制
7 研究结论及不足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四、谈英语教学中的德育与美育(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音乐教学德育功能实现研究 ——以L小学为例[D]. 尚琦.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音乐欣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 潘丹妮. 陕西科技大学, 2020(05)
  • [3]“情本体”视域下完善人格的培养研究[D]. 郝婧智.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4]基于统编版教材的小学低段童谣教学研究[D]. 杨奉霖.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5]基于学科育人理念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探析——以一堂公开课为例[J]. 张先捷. 英语教师, 2020(06)
  • [6]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J]. 王建强. 华夏教师, 2020(08)
  • [7]初中英语课堂如何渗透美育德育教育[J]. 林文. 读写算, 2020(03)
  • [8]综合美育课程建构研究[D]. 岳海玲.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9]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德育研究的现状与反思 ——基于2011-2017年CNKI文献[D]. 黄河. 湖北大学, 2019(05)
  • [10]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美育渗透的调查研究[D]. 栗振娇. 山西师范大学, 2018(04)

标签:;  ;  ;  ;  

论英语教学中的德育与美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