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引导老工业基地振兴

以科学发展观引导老工业基地振兴

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老工业基地振兴(论文文献综述)

王建立[1](2013)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文中认为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在统领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实践历程中取得的重要成就和基本经验。通过厘清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实践脉络和重要成就,提出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辽宁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使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迈出了坚实步伐,并将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新突破,继续谱写全面振兴的新篇章。

易大东[2](2012)在《科学发展观视域下党的区域经济战略思想的新发展》文中认为中国地大物博,疆域面积辽阔,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地区经济发展历来就极不平衡。作为执政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就一直致力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探索与实践。从毛泽东重点发展内地的均衡发展战略到邓小平优先发展东部地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从江泽民协调发展思想到胡锦涛的统筹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的区域经济思想日臻成熟与完善,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标志性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党的区域经济思想的新发展为选题,主要尝试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和论述。一、党的区域经济思想的理论依据或基础。党的区域经济思想主要是中国产党在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自主艰辛探索与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其主要理论依据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区域经济布局的基本理论,包括生产地域分工与协作论、生产力平衡分布论和产业结构协调发展论;二是西方经典经济学家的区域经济理论,包括平衡发展理论和非均衡发展理论。二、科学发展观提出前党的区域经济思想的历史演变。科学发展观提出前,我党的区域经济思想及战略经历了三次比较大的调整。建国初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生产力布局和国际国内严峻的政治经济局势,做出了以内陆地区为重点,各地区均衡发展的战略决策。具体而言,从建国到60年代中期,我国区域经济建设的主要思想是以平衡沿海与内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目标,将经济布局中心放在内地尤其是中部地带,重点是发展重工业基地。60年代中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急剧变化,多方面的战争威胁和军事压力接踵而至,党中央在进行经济建设时不得不首先考虑国防安全,由此形成了以备战为中心的,重点建设“三线”地区的思想。长达10多年的“三线建设”,使广大的战略后方基本上建成了以国防科技工业为重点,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促进了我国经济建设布局的大调整。但因过于注重政治和国防意义而忽视了经济效益,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认真总结了过去30年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逐步提出了“两个大局”、“共同富裕”等思想。区域经济政策也按照邓小平的战略构想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从片面强调区域均衡发展转向着重利用和发挥区域优势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通过允许、鼓励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优先发展,形成了以东部沿海为重点,优势地区率先发展的战略思想,国民经济建设的中心逐渐向东部沿海倾斜。为了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党中央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灵活的特殊政策,先后开辟了沿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开放区,由此形成了一条从南到北沿海岸线延伸的对外开放地带。与此同时,党中央还着手解决贫困问题。1982年,我党率先在甘肃、宁夏等地开展扶贫试点工作,以此为起点,中国农村扶贫工作开始由局部地区扩大到全国范围。这是党的区域经济战略的第二次重大调整。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东部沿海地区快速地发展起来,但同时中西部和东部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在这种形势下,以江泽民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式把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到了战略高度,由此形成了以缩小区域差距为导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在新的区域经济思想的指导下,党中央做出了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政策、进一步完善国家扶贫政策体系、实施西部大开发等战略部署。三、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思想的形成。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党中央在我国经济建设的良好形势下,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按照十六大的战略部署,意气风发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袭击了我国。非典的侵袭凸显了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城乡、区域、人与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发展严重不平衡的弊端,也告诉我们,真正的发展应该是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的发展。以此为契机,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作为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指导思想,并由此确立了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方针。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经验教训基础上,以我国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基础而形成的。四、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主要包括: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中部崛起。针对西部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党中央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确立了九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即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引导重点区域加快发展;坚持抓好两型社会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着力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建立健全西部大开发保障机制。这些举措的顺利实施有利于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扩大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有利于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和谐西部,也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存在的问题,党中央加大了对东北地区的项目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确立了有利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财税、金融政策,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树立了长远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政策等。为了继续支持东部地区的发展,党中央确立了东部地区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实现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率先在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降耗、节地节水上取得实质性进展;率先加快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推进制度创新;率先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等目标。为了帮助“中部崛起”,党中央提出了在中部地区建设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能源原材料基地和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交通运输枢纽地位,促进商贸流通旅游业发展;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功能,促进城市群和县域经济的发展;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步伐,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五、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实现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划分主体功能区;促进城镇健康发展。党中央为加快革命老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发展,在完善管理机构的同时,还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各种援助政策。针对我国区域开发的无序状况,党中央将我国国土划分为优先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为我国区域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党中央还要求促进城镇健康发展,并以此作为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六、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及前景展望。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一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新发展、新特点。经过60多年的探索,党的区域经济思想已日趋完善和成熟,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思想更具时代性、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与可操作性,使党的区域经济思想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二是区域经济思想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应对的问题与挑战,包括生命周期理论与可能出现的新一轮区域病,梯度理论与贫富差距的扩大和贫富群体、地区的固化,统筹区域经济发展与市场规律的公平正义之间的矛盾,经济全球化的一体化浪潮的冲击;三是通过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创新能力建设、制度建设四个方面来确保和推进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由于本人理论水平和研究方向的局限,经济学知识的不足,特别是对于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党的区域经济思想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尚属开创性的工作,因此文中错漏、不足之处必然很多,敬请专家指正。

王佳宁,罗重谱[3](2012)在《东北3省经济发展定位及其总体框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者间存在密切的关联。东北3省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具体操作方略,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促进东北3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发挥整体比较优势,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实行产业适度多元化;主动融入东北亚,通过扩大对外开放获取更多的国际经济资源;加强东北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及其与其他区域经济体的合作;将培育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与争取中央政策支持相结合;鼓励多元主体参与产业结构调整。

韩天放[4](2010)在《辽宁省土地利用变化生态安全评价及预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辽宁省是我国21世纪开发建设的重点区域,也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的主要地区。十一五规划后,“五点一线”战略的实施,更使得辽宁省沿海经济跃上了一个更快、更强、更和谐的的新高度。但脆弱的土地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制约辽宁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建立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已成为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在辽宁省开展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研究,对准确地、科学地选择辽宁省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策略,对政府部门把握生态安全的变化并及时做出控制和治理措施,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确保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有效的实施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生态效益服务功能评价模型、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综合指数评价法和改进BP神经网络模型,首次对辽宁省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预警与预测研究工作,并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分析辽宁省开展土地生态系统安全评价与预警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对生态安全工作的现状进行了系统研究,给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为今后开展土地系统安全评价和预警工作提供了理论和实际指导作用。2.从生态安全、生态安全评价和生态安全预警三个方面系统阐述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研究的基本理论。针对生态安全评价的概念、内涵、特征、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生态安全评价的定义、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生态安全预警概念、方法和研究内容进行系统、详细论述。3.从土地利用时空变化、驱动力分析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了辽宁省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利用Constanza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模型进行了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07年辽宁省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估算研究。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07年辽宁省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分别为89198.82*105元、99422.82*105元、113012.4*105元和117746*105元。4.建立了辽宁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模型,进行辽宁省土地生态系统安全评价研究,得出辽宁省土地生态系统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07年的生态安全度分别为:0.53、0.50、0.57和0.48,表明研究期辽宁省土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安全状态为敏感级。另外,对辽宁省14个县市级行政区进行分区生态安全度计算,并根据生态安全度计算结果将各行政区按生态安全度从大到小排序,排序结果为:1980年依次为:大连、沈阳、本溪、葫芦岛、盘锦、鞍山、锦州、营口、辽阳、抚顺、阜新、丹东、朝阳、铁岭;1990年依次为:大连、本溪、沈阳、锦州、盘锦、葫芦岛、鞍山、营口、抚顺、丹东、阜新、朝阳、辽阳、铁岭;2000年依次为:大连、沈阳、营口、葫芦岛、本溪、鞍山、阜新、盘锦、丹东、锦州、辽阳、抚顺、朝阳、铁岭;2007年依次为:大连、沈阳、葫芦岛、盘锦、鞍山、本溪、营口、朝阳、抚顺、锦州、辽阳、阜新、丹东、铁岭。5.对辽宁省土地生态系统安全预警研究,进行了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构建和预警度划分,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和综合指数模型分别进行辽宁省土地生态系统安全预警度计算,得出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07年生态安全预警度。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研究期预警值分别为0.59204、0.58991、0.59341和0.58923;基于综合指数法的研究期预警值分别为0.44664、0.43104、0.62369和0.43474。两种模型的研究结果均表明研究期辽宁省土地生态系统安全预警级别为中警状态。6.针对标准BP神经网络进行改进,利用本文研究获得的辽宁省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07年土地生态系统生态安全度和预警度的计算结果,首次运用改进BP神经网络对辽宁省2008-2020年土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安全度和预警度进行中短期预测,得出辽宁省土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安全度和预警度在2008-2020年呈现上升趋势,到2014年生态安全水平将达到轻安全级和轻警状态。最后针对辽宁省土地生态安全提出调控政策:(1)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与土地资源协调发展;(2)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减轻土地资源压力;(3)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作用。

杨国柱,马英霞[5](2008)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经济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的经济发展观有本质区别。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完全否定了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承载力,即生态环境支撑力的有限性,完全违背了经济不断增长、物质财富日益增加要以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基础这个法则。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必须在经济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依靠高科技,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环境、资源相统一。

周杰[6](2008)在《改革开放以来大连解放思想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经验》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生动实践中,大连市取得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巨大成就.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就是要通过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解放思想发展的历程,进一步总结三十年来我们解放思想的经验,坚持继续解放思想,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大连建设成为中国北方科学发展示范城市而努力奋斗。

李向平,陈萍[7](2007)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文中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指导方针,在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实践中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必须坚持统筹兼顾,争取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使辽宁老工业基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新贡献。

吴歌[8](2006)在《落实科学发展观 振兴沈阳老工业基地》文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沈阳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特殊意义。沈阳是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所处的战略地位和肩负的历史责任,要求沈阳必须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和解决老工业基地实现全面振兴过程中的工业立市、城乡统筹等重要问题。

鲍振东,沈殿忠[9](2006)在《论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文中研究表明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是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实现全面振兴不仅是对客观机遇的准确把握,也是辽宁自身转变发展观念、调整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

姜艳萍[10](2006)在《振兴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的科学发展观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各种活动的先进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内容的科学发展观在实现黑龙江省经济振兴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在老工业基地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体制与机制改革,实现三次产业的全面发展,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和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保护生态环境,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实现我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老工业基地振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老工业基地振兴(论文提纲范文)

(1)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论文提纲范文)

一、 科学发展使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实现新跨越
二、 创新发展使老工业基地迸发新活力
三、 和谐发展使振兴成果更多惠及民生

(2)科学发展观视域下党的区域经济战略思想的新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科学发展观提出前党的区域经济思想的历史演变的研究
        1.2.2 关于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党的区域经济思想研究
        1.2.3 以往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1.3 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科学发展观提出前党的区域经济思想的历史演变
    2.1 党的区域经济思想的理论基础
        2.1.1 马列主义关于区域经济布局的基本理论
        2.1.2 西方主要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2.2 以内陆地区为重点,各地区均衡发展的战略思想(1949——1978)
        2.2.1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的形成背景
        2.2.2 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
    2.3 以东部沿海为重点,鼓励优势地区率先发展的战略思想(1978—1991)
        2.3.1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
        2.3.2 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思想体系的基本内容
    2.4 以缩小区域差距为导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1991—2003)
        2.4.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思想的确立
        2.4.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具体内容
第3章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形成
    3.1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提出的现实背景与理论依据
        3.1.1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出的现实背景
        3.1.2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出的理论依据
    3.2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
        3.2.1 初步探索阶段
        3.2.2 发展丰富阶段
        3.2.3 整体完善阶段
    3.3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内涵和目标
        3.3.1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科学内涵
        3.3.2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目标
第4章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
    4.1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
        4.1.1 西部大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4.1.2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主要任务
        4.1.3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4.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4.2.1 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中主要问题
        4.2.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启动
        4.2.3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
    4.3 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4.3.1 东部地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3.2 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优势
        4.3.3 东部率先发展战略的实施
    4.4 中部崛起
        4.4.1 中部地区发展的主要问题
        4.4.2 中部崛起战略的形成
        4.4.3 中部崛起战略的主要任务
        4.4.4 中部崛起的战略意义
第5章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现途径
    5.1 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5.1.1 加快革命老区的发展
        5.1.2 加快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5.1.3 加快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5.2 划分主体功能区
        5.2.1 主体功能区战略提出的背景和形成过程
        5.2.2 主体功能区的类型
        5.2.3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的重要意义
    5.3 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5.3.1 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5.3.2 加强城市群的发展
        5.3.3 加强县域经济的发展
    5.4 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推动经济圈和经济带的发展
        5.4.1 我国主要经济圈和经济带发展现状
        5.4.2 经济圈和经济带的发展方向
第6章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及其前景展望
    6.1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特点
        6.1.1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更具时代性
        6.1.2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更具可操作性
        6.1.3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更具科学性
        6.1.4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更具系统性
        6.1.5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更具主动性
    6.2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应对的问题与挑战
        6.2.1 生命周期理论与可能出现的新一轮的区域病
        6.2.2 梯度理论与贫富差距的扩大和贫富群体、地区的固化
        6.2.3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与市场规律之间的矛盾
        6.2.4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与公平正义之间的矛盾
        6.2.5 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浪潮对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冲击
    6.3 加强党的建设,统筹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6.3.1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统筹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前提
        6.3.2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统筹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基础
        6.3.3 加强党的创新能力建设是统筹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动力
        6.3.4 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是统筹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3)东北3省经济发展定位及其总体框架(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及其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关联
    (一) 新中国成立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区域均衡发展战略
    (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20世纪90年代的非均衡发展战略
    (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相关政策及其演进轨迹
    (一)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政策演进
    (二) 东北地区区域发展相关政策的演进
    (三)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和农业、林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相关政策
三、东北3省经济发展战略定位及操作方略
    (一) 东北3省总体发展战略定位
    (二) 东北3省经济发展总体战略
    (三) 东北3省经济发展操作性方略
四、东北3省经济发展战略比较
    (一) 东北3省总体发展战略比较
    (二) 东北3省经济发展总体战略比较
    (三) 东北3省经济发展操作性方略比较
五、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一) 发达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振兴历程及其主要措施
    (二) 发达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振兴的启示
六、东北3省经济发展战略取向评估
    (一) 东北3省经济发展战略取向的关键词
    (二) 东北3省发展战略的取向评估

(4)辽宁省土地利用变化生态安全评价及预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生态安全评价及预警研究的基本理论
    2.1 生态安全
        2.1.1 生态安全的内涵和特征
        2.1.2 生态安全的研究内容
        2.1.3 生态安全的研究意义
    2.2 生态安全评价
        2.2.1 生态安全评价的概念
        2.2.2 生态安全评价方法
        2.2.3 生态安全评价的发展方向
    2.3 生态安全预警
        2.3.1 生态安全预警的方法
        2.3.2 生态安全预警的内容
        2.3.3 生态安全预警的基本原则
        2.3.4 生态安全预警的类型
第3章 辽宁省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效益研究
    3.1 辽宁省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分析
        3.1.1 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
        3.1.2 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
        3.1.3 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
    3.2 辽宁省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3.2.1 影响土地利用自然驱动力分析
        3.2.2 影响土地利用社会经济驱动力分析
        3.2.3 影响土地利用政策驱动力分析
    3.3 辽宁省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3.1 辽宁省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3.2 产生问题的原因
    3.4 辽宁省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估算
        3.4.1 研究方法
        3.4.2 结果与分析
    3.5 辽宁省土地利用卫片数据的采集及处理
第4章 辽宁省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4.1 辽宁省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4.1.1 评价目标与评价单元的确定
        4.1.2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4.1.3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理论框架
        4.1.4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2 指标权重的确定
        4.2.1 模型建立的基本原理
        4.2.2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4.2.3 群组判断的综合方法
        4.2.4 专家咨询过程
        4.2.5 咨询结果
    4.3 数据处理
    4.4 生态安全评价模型的建立
        4.4.1 生态安全子系统评价模型
        4.4.2 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模型
    4.5 评价结果与分析
        4.5.1 评价结果
        4.5.2 结果分析
第5章 辽宁生态安全预警研究
    5.1 辽宁生态安全预警
        5.1.1 生态安全预警的指标体系
        5.1.2 数据获取与处理
        5.1.3 预警度划分
    5.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土地生态安全预警度研究
        5.2.1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5.2.2 建立模糊综合评判的论域U和预警线V
        5.2.3 确定各指标的权重W
        5.2.4 确定各指标的隶属度R
        5.2.5 模糊综合评判
    5.3 基于综合指数法的土地生态安全预警度研究
        5.3.1 综合指数模型的构建
        5.3.2 预警结果
    5.4 结果分析
第6章 基于ANN的生态安全度及预警预测
    6.1 人工神经网络
        6.1.1 神经网络模型的完备描述
        6.1.2 BP神经网络
    6.2 BP神经网络的改进
        6.2.1 BP神经网络的主要缺陷
        6.2.2 BP神经网络的改进
        6.2.3 改进的BP神经网络步骤
        6.2.4 改进的BP神经网络与标准BP神经网络的性能分析
    6.3 BP神经网络在MATLAB中的实现
        6.3.1 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及其相关函数简介
        6.3.2 程序设计
    6.4 辽宁省土地利用生态安全度及预警预测
        6.4.1 训练样本集数据选取预处理
        6.4.2 数据预处理
        6.4.3 预测结果
    6.5 土地生态安全调控对策
        6.5.1 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与土地资源协调发展
        6.5.2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减轻土地资源压力
        6.5.3 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作用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成果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主要论文情况

(5)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选择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 经济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的经济发展观
    (二)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选择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原因
    (一)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客观原因
    (二)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环境原因
    (三)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资源原因
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走新型工业发展的道路
    (二)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与环境相协调
    (三)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与资源相协调

(6)改革开放以来大连解放思想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改革开放以来大连解放思想的发展历程
二、三十年来解放思想的基本经验

(8)落实科学发展观 振兴沈阳老工业基地(论文提纲范文)

一、抓好工业立市这一根本发展问题, 实现以经济为中心的振兴
    (一) 建立一批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 为产业集聚奠定微观基础
    (二) 实现高度专业化分工, 为产业集聚创造条件
    (三) 大力发展工业园区, 拓展产业集聚发展空间
二、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加快沈阳振兴步伐
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促进社会进步, 推动沈阳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实施再就业工程, 实现以人为本的振兴

(9)论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论文提纲范文)

一、全面振兴的客观依据
    (一) 全面振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 全面振兴具有深刻的战略依据
    (三) 全面振兴具有成熟的发展时机
二、全面振兴的总体构想
    (一) 全面振兴要确保“四位一体”建设的全面推进
    (二) 全面振兴要确保“五大目标”的全面实现
    (三) 全面振兴要确保“三项重点”任务的全面落实
三、实现全面振兴的战略思考
    (一) 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面振兴大局
    (二) 必须在国内外发展大格局中谋划全面振兴大计
    (三) 必须以创新求实的精神推进全面振兴大业

四、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老工业基地振兴(论文参考文献)

  • [1]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J]. 王建立.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 [2]科学发展观视域下党的区域经济战略思想的新发展[D]. 易大东. 湘潭大学, 2012(02)
  • [3]东北3省经济发展定位及其总体框架[J]. 王佳宁,罗重谱. 改革, 2012(09)
  • [4]辽宁省土地利用变化生态安全评价及预警研究[D]. 韩天放. 东北大学, 2010(06)
  • [5]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J]. 杨国柱,马英霞.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 [6]改革开放以来大连解放思想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经验[J]. 周杰. 大连干部学刊, 2008(10)
  • [7]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A]. 李向平,陈萍. 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 2007
  • [8]落实科学发展观 振兴沈阳老工业基地[J]. 吴歌.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6(12)
  • [9]论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J]. 鲍振东,沈殿忠. 社会科学辑刊, 2006(06)
  • [10]振兴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的科学发展观分析[J]. 姜艳萍. 经济研究导刊, 2006(06)

标签:;  ;  ;  ;  ;  

以科学发展观引导老工业基地振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