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缓释肥中双缩脲的测定

高效缓释肥中双缩脲的测定

一、高效缓释肥料中缩二脲的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王欣英[1](2020)在《新型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的研制》文中指出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既有无机肥的速效,又有有机肥的长效,还有生物肥的增效作用。但有益菌定殖活性低是我国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存在的共性问题。同时,生产过程能耗高,施用过程费工费时等问题也阻碍了该类肥料的推广应用。本论文选用根际促生菌、高分子化学合成型缓释肥和活化腐植酸为原料,制作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并应用于盆栽番茄;采用挤压造粒工艺制作超大颗粒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并应用于大田苹果树,以探究1)原料特性及配比对促生菌定殖活性的影响及机理;2)促生菌在盆栽番茄根系的定殖规律及对番茄生长的影响;3)超大颗粒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养分释放及淋失特征;4)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对苹果树生长和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活化的风化煤和化学合成型高分子缓释肥可增加促生菌的定殖活性。通过固相活化法活化风化煤中的腐植酸,可使其含氧基团相对增加了4.74%,高分子物质含量相对降低了8.44%,中、低分子物质含量分别相对增加了72.37%和13.17%,其水溶性和水稳性大幅度提高。探明了化学合成型高分子缓释肥中的酰胺键和磷脂键以水解断键的方式缓慢释放氮素和磷素。揭示了盐度系数低的化学合成型高分子缓释肥与活化腐植酸协同作用是提高促生菌活性的主要因素,并探明化学合成型高分子缓释肥与活化的腐植酸的重量比分别为1:1和1.5:1时最有利于番茄促生芽孢杆菌(B153)和苹果树促生芽孢杆菌(BP)的活性和稳定性。2.番茄专用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BCSF)提高了促生菌的定殖活性,促进番茄的生长。荧光定量显示B153能迅速而有效的在盆栽番茄根际土壤中增殖,且在BCSF处理中有显着活性优势。BCSF处理下,番茄促生菌B153在第30天达到最高定殖量,达8.89×105CFU g-1土,并在50天后稳定在6.57×105CFU g-1土,60天内的增殖率为21.0%。液相色谱检测促生菌B153分泌物表明,B153能分泌促生物质赤霉素和生长素。与对照相比,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提高番茄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减量处理对番茄生长无显着影响。与生物有机无机普通肥(BCCF)和CK相比,BCSF能显着增加番茄根系体积,并使番茄产量分别提高了29.04%和73.08%。3.苹果专用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A-BCSF)减少了肥料养分淋溶损失,提高了有关土壤酶的活性。淋溶条件下,与其它各处理相比,BCSF显着降低土壤中NO3--N、NH4+-N和速效钾(AK)的淋溶损失,提高土壤脲酶活性,但对Ca2+、Mg2+的固定和土壤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提高无明显优势。4.A-BCSF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影响土壤微生物量和多样性,促进苹果树生长。在3年连续施肥条件下,与CK相比,A-BCSF处理的施肥点区域内,0-60cm土层内土壤AP、AK、NO3--N、NH4+-N含量均显着提高,0-20cm和40-60cm土层内土壤有机质(SOM)含量显着提高。A-BCSF处理在促生菌BP的定向选择调节下,增加了苹果园土壤细菌富营养型类群变形菌门等和真菌有益类群绿僵菌属等的相对丰度,降低了土壤细菌贫营养型类群绿弯菌门、酸杆菌门等和土壤真菌子囊菌门、担子菌门优势菌群的相对丰度,增加了苹果树苗株高、茎粗、新稍长度和叶片干重,提高了苹果产量。另外,A-BCSF生产工艺简单,采用轻简化的打孔施肥方式,省工省时。

房朋,段路路,赵诗吟[2](2020)在《不同浸提液浸提对脲甲醛缓释肥料养分释放特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采用磷酸盐缓冲溶液浸提法和蒸馏水浸提法测定了3种不同类型脲甲醛缓释肥料的冷水不溶性氮和热水不溶性氮的含量,并用F检验和t检验比较两种不同浸提方法的精密度和显着性差异,探讨了不同浸提液浸提对脲甲醛缓释肥料养分释放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磷酸盐缓冲溶液浸提法和蒸馏水浸提法测定脲甲醛缓释肥料中冷水不溶性氮和热水不溶性氮含量均可获得较好的精密度,并且两种方法无显着性差异。蒸馏水浸提法便捷、快速,更适合实验室操作。

贾梦杨[3](2020)在《冀西北青贮玉米品种、种植密度筛选及氮肥配施技术研究》文中认为为解决冀西北坝上地区畜牧业饲料短缺问题,寻求青贮玉米高产高效的关键生产技术,本研究于国家牧草体系张家口综合试验站进行田间试验。本研究分为两部分开展:(1)于2018年5月~10月开展青贮玉米品种和种植密度筛选试验;(2)于2019年5月~10月在筛选试验的基础上开展青贮玉米氮肥配施试验。筛选试验设种植品种和种植密度两个因素,种植品种为巡天3171、巡天16、巡青858、丰田12共4个品种,每个品种设3个种植密度,分别为6.75万株·hm-2、7.95万株·hm-2、9.00万株·hm-2;氮肥配施试验设8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肥、习惯施氮、优化施氮、缓释氮肥、缓释氮肥和速效氮肥比例为9:1、8:2、7:3、6:4,每个处理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青贮玉米的株高、茎粗和最大叶面积逐渐降低;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种植密度为7.95万株·hm-2时最高;所有品种中巡青858的产量最高,鲜草为73.5 t·hm-2,干草为18.3 t·hm-2。青贮玉米粗蛋白、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和粗脂肪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淀粉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在密度为7.95万株·hm-2时最高。(2)和农户传统习惯施氮相比,优化施氮可以增加青贮玉米的株高、茎粗、最大叶面积、叶片叶绿素含量及产量,其中缓释氮肥和速效氮肥配比为7:3时产量最高,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分别为73.1 t·hm-2和14.1 t·hm-2,和不施氮肥处理相比,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分别增加58.06%和44.83%;同时优化施氮缓释氮肥和速效氮肥配比为7:3时,青贮玉米粗蛋白含量和淀粉含量最高,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较低,品质最好。(3)缓释氮肥和速效氮肥比例为7:3时,还可以显着降低土壤氮素表观平衡盈余量,提高青贮玉米的氮肥利用效率,减少土壤硝态氮的淋失,降低硝态氮带来环境污染的可能。综合分析本试验条件下,青贮玉米品种、种植密度及氮肥配施对产量、品质和土壤性质的影响,冀西北最适宜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为巡青858,适宜种植密度为7.95万株·hm-2,缓释氮肥和速效氮肥的最适的配施比例为7:3。

张满鲜[4](2020)在《纤维素基功能化缓控释肥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指出肥料在目前的农业生产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如今化肥的施用存在利用率低,施用不合理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如何减轻环境污染、提高肥料利用率、发展可持续农业是研究者们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而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研制缓控释肥。纤维素是地球上蕴藏最丰富的天然聚合物,由于其具有来源广泛、价廉、无毒和生物相容性好且可再生等优点,故以纤维素为基材制备缓控释肥的包膜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以纤维素为基材,与单体丙烯酸、丙烯酰胺通过接枝共聚的方法合成高吸水树脂,在合成过程中加入了一定量的改性膨润土,用于提高该树脂的凝胶强度以及吸附性。并且对该树脂进行了一系列的性能表征,如吸水性、保水性、凝胶强度、降解性、对pH的缓冲作用以及对生化抑制剂的吸附作用。为了提高肥料的使用效率以及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本课题以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乙基纤维素为内膜,以吸附生化抑制剂的高吸水树脂为外膜,制备了一种具有抗硝化功能的保水型纤维素基双层缓控释肥,并研究了该肥料的缓释效果和对硝化酶的抑制效果。具体研究和结论如下:(1)首先对原材料纤维素、天然膨润土分别进行了酸化改性和CTAB改性,并对产品进行了红外、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表征。结果表明酸化改性后的纤维素更易于发生接枝反应,膨润土经过CTAB改性后使得层间距有所增大。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将上述处理好的纤维素、丙烯酸和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形成纤维素-g-聚(丙稀酸-co-丙烯酰胺),同时将纤维素-g-聚(丙稀酸-co-丙烯酰胺)与改性膨润土进行湿法混合制得高吸水树脂,并对其结构及其性质进行表征。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碳谱的表征结果证明了丙烯酸和丙烯酰胺成功地接枝到纤维素上,热重表征结果表明纤维素经过预处理后,由于削弱了氢键的作用,耐热性降低,而高吸水树脂与纤维素相比,耐热性能显着提高;扫描电镜表征结果则说明高吸水树脂的三维网状结构,以及表面的凹凸和沟壑,使其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并以吸水倍率为指标,对工艺及配方进行了优化。最终得到最优的吸水倍率为486g/g。(2)采用以吸水倍率为指标最优实验方案所制备的高吸水树脂作为实验测试的材料,对高吸水树脂的性能进行探究。通过测定树脂的重复吸水能力,发现树脂的吸水倍率随着脱吸水次数的增加逐渐下降,第五次脱吸水后的吸水率还能保持最初吸水率的86%;通过测试树脂对土壤的保水率,结果表明,树脂可有效提高土壤的保水率;通过测试树脂的凝胶强度,发现添加改性膨润土可以有效地提高树脂的凝胶强度;通过测试高吸水树脂的降解性,结果表明,高吸水树脂的降解损失率随着时间快速增加,在第50天降解损失率达到77.2%,表明其具有较好的降解性;通过测试树脂对不同pH的水溶液的缓冲作用,发现树脂可以使酸性溶液的pH增大,使碱性溶液的pH减小。通过研究高吸水树脂对生化抑制剂双氰胺和硫脲的吸附作用,发现树脂吸附双氰胺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热力学过程既符合Langmuir模型也符合Freundlich模型。树脂吸附硫脲的动力学过程既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也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热力学过程符合Langmuir方程。(3)用乙基纤维素作为膜材料,通过添加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致孔剂,对该膜进行了扫描电镜、接触角表征。结果表明聚乙烯吡咯烷酮具有较好的致孔性,该膜具有较强的疏水性。将该膜作为尿素颗粒的内膜,吸附生化抑制剂的高吸水树脂作为肥料的外膜对肥料颗粒进行包裹,制成纤维素基双层多功能型缓控释肥,采用水中溶出率法研究了 PVP含量、包膜比率、内外膜材比、温度对养分释放的影响。采用土壤培养法研究了该缓控释肥在土壤中的释放,也探究了该生化抑制剂对氮硝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一种具有保水性、抗硝化性、且可调控释放速率的多功能肥。

王春龙[5](2020)在《黑龙江省绥化市辣椒化肥农药减施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辣椒是绥化地区主栽的经济作物之一,化肥和农药在辣椒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辣椒的栽培过程中由于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应用,常造成土壤板结、土质酸化、作物产量低、品质差以及农药残留、病原菌产生抗药性等诸多问题。辣椒疫病为辣椒栽培中常发病害,发病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常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本研究以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鑫诺瓜菜种植合作社为试验基地,在检测土壤中残留硝态氮含量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日本缓释肥MEISTER LP70并结合化学肥料配合施用,以减少速效氮肥的用量。此外,还研究了绥化地区辣椒主栽品种对疫病的抗病性,并进行了防治辣椒疫病的室内药剂筛选及田间防效试验。研究结果将为实现绥化地区辣椒栽培中化肥、农药减量施用奠定基础。研究结果如下:(1)缓释肥MEISTER LP70溶出呈S型曲线,施用后第15 d开始溶出,第15 d至第75d溶出量逐渐增加,之后溶出效率趋于平缓,在第140 d左右全部溶出。(2)田间及盆栽试验均设常规施肥、测土配方施肥、缓释肥MEISTER LP70常量施肥以及缓释肥MEISTER LP70结合测土配方减量施肥4个处理,研究了施用缓释肥及速效氮肥减量对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田间试验中,缓释肥常量施肥的处理氮肥施入量比农户常规施肥处理减少了10.0%,测土配方施肥的处理氮肥减少了51.4%,缓释肥结合测土配方施肥的处理氮肥减少了60.0%。盆栽试验中,缓释肥常量施肥的处理和测土配方的处理分别减少氮肥的施用率为10.3%和52.9%,缓释肥结合测土配方减量施肥的处理减少了氮肥的施用率为60.3%。无论田间试验还是盆栽试验,施用缓释肥MEISTER LP70及缓释肥配合速效氮肥减量施肥措施,氮肥均能满足辣椒生长发育需求,对辣椒的生长及产量均无不良影响。(3)23份绥化地区辣椒栽培品种对疫病的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高抗品种6份,分别为:麻椒、振研958、垦丰201、瑞丽牛角、螺椒、金冠1011,占供试品种的26.1%;抗病品种8份,占34.8%;中抗品种4份,占17.4%;感病品种5份,占21.7%。(4)对14种杀菌剂进行了室内药剂筛选及毒力测定,其中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乳剂、60%吡唑·代森联水分散粒剂、25%甲霜·霜脲氰可湿性粉剂、18.7%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和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5种杀菌剂抑菌效果较好,EC50值相对较低,分别为:0.1973μg/m L、1.0133μg/m L、19.4046μg/m L、19.4130μg/m L和19.6032μg/m L。选用这5种杀菌剂进一步进行田间药效试验。(5)田间单独施用5种杀菌剂对辣椒疫病的防效均高于80%,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抗病诱导剂水杨酸(SA)结合5种杀菌剂施用对辣椒疫病田间防效均高于杀菌剂单独施用的防效。水杨酸(SA)结合杀菌剂用药量减半时,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乳剂和60%吡唑·代森联水分散粒剂的防效分别为90.7%和89.3%,高于单施农药处理防效,其他3种杀菌剂的抗病诱导剂+农药施药量减半的处理防效略低于单施农药处理防效。农药单独施用与水杨酸结合农药减量施用对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着。

季延正[6](2020)在《聚多巴胺“智能”响应性缓控释药肥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近几十年来,全球在耕地面积扩张极小的情况下,通过大量施肥和农药投入,实现了粮食产量年复一年地增长,但是数以亿吨的化肥及农药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传统农药和肥料由于挥发、流失等原因并未完全到达靶标和作物,极大地降低了其利用率,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缓控释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对于可持续农业系统的构建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目前,肥料与农药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在作用上迥然不同,但在缓释方法上又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设计一种双重负载并具有环境响应释放特性的缓释系统理论上具有可行性,这不仅能提高肥料与农药的利用率,而且能相互增效,起到增强农作物抗逆性的作用。本学位论文以贻贝仿生聚多巴胺和二氧化硅等为基本原料,在提高农药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同时将二者结合,制备了两种多功能缓释药肥,利用多种测试手段研究其性能,并利用生物学测试对比传统肥料和农药制剂,以验证其用于现代绿色农业的可行性,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介孔二氧化硅(MSNs)。用N-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N,N,N-三甲基氯化铵(50%甲醇溶液)进行表面改性,利用多巴胺在碱性条件下的氧化自聚反应,在MSNs外包裹聚多巴胺(PDA),得到具有黏附特性的载体。将具有除草作用的2,4-D钠盐(2,4-D)载入改性介孔二氧化硅(MSNs-TA)中,再以外层PDA的活性基团螯合微量元素锌,制备适用于在土壤中喷施的具有除草活性和促进植物生长双重作用的缓释药肥。释放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药肥显着提高了2,4-D和锌肥的缓释周期,在pH=7时,2,4-D在144 h内释放量为45.35%,而锌肥在30天内释放量仅为17.36%。硅片黏附实验表明,纳米药肥具有较强抗冲刷能力,有望有效改善药肥喷洒后被雨水冲刷所造成的低利用率。皮肤测试实验表明,与商业农药相比,纳米药肥具有更好的生物安全性。阔叶杂草防治实验表明,相同剂量下,药肥与2,4-D原药对于阔叶杂草马齿苋表现出同等的抑制效果,并且未对玉米的发芽率产生影响。盆栽实验表明,相比于2,4-D,施用该药肥不仅能够达到除草的目的,还可以促进玉米生长发育。2.基于前一体系研究,将正硅酸乙酯作为硅源,采用硬模板法制备中空介孔二氧化硅(HMS)。利用中空结构将十四醇(TD)和2,4-D负载进二氧化硅空腔中,通过氧化自聚反应,在其表面包裹聚多巴胺层,用于光热转化、封堵孔道并提供锌肥载体。将醋酸锌作为锌源,通过螯合作用将锌离子吸附在聚多巴胺表面,利用二甲基咪唑在外层自组装ZIF-8的同时包封杀虫剂呋虫胺(DF),最终制备一种适用在植物叶面喷施的具有双重响应性的纳米缓释药肥。TD是一种相转变材料,可以通过温度调节实现固-液状的转变以达到控制除草剂释放的目的。与此同时,由于ZIF-8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因此DF和锌肥的释放速率可以通过pH调节。2,4-D、锌肥和DF的负载率分别为32%、16.8%和20.1%。释放数据表明,药肥具有良好的载药释药特性。盆栽实验结果证明,纳米药肥对杂草芽前与芽后均有显着抑制作用,而对目标作物的发芽率并未产生影响。玉米根部长度和微量元素锌含量也显着高于对照组,表明纳米药肥对玉米生长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害虫防治效果显示,纳米药肥能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杀死所有幼虫,在pH<7.0时对幼虫的触杀作用较快,这是由于ZIF-8在酸性条件下解离,加速DF释放。集除草、杀虫和养分供给于一身的药肥具有多重协同作用,有望实现节本增效、增产增收的目的。

赵文,高进华,解学仕,杨恒哲,郭步庆,周丽,王婷婷,张淑敏[7](2019)在《聚磷酸铵合成工艺评述及产品农用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述农用聚磷酸铵的合成制备方法、影响因素及其性质表征方法,以及聚磷酸铵对不同类型土壤养分和作物生长的影响。为了将聚磷酸铵更加安全、高效、环保地应用于农业生产,需进一步研究农用聚磷酸铵在土壤中的转化特性、对不同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作为原材料或肥料增效剂的应用效果等,并建立工业化生产标准。

钟旋[8](2019)在《稻壳炭基尿素肥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生物炭肥具有减缓肥料养分释放速率,改善土壤环境和减轻农田病虫害等诸多优点,同时,将生物炭与传统化肥复合制备生物炭肥既能解决生物质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又能减少传统化肥使用量,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节能环保。本文以稻壳生物炭、尿素为原料,通过不同成型方式制备了三种具备缓释效果的新型稻壳炭基尿素肥。通过研究成肥工艺/技术参数对稻壳炭基尿素肥成型、养分释放性能和内部结构的影响,探讨稻壳炭与尿素之间的成型机制和养分释放机制,为稻壳炭基尿素肥的工业化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本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系统的研究了热解温度对稻壳炭理化特性的影响规律,并探讨了稻壳炭对水溶液下尿素态氮的吸附机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从350℃升高至650℃,稻壳炭的炭得率、挥发分含量、官能团数量等逐渐减少,而p H值、固定碳含量、比表面积等逐渐增加。稻壳炭对尿素态氮的吸附能力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强,通过对吸附数据进行模型拟合,发现吸附行为由单核、双核的物理吸附、表面化学吸附和粒子内扩散机制协同作用。2、根据尿素晶体加热熔融-冷却结晶的相关理论,以稻壳炭和尿素晶体为原料,以熔融尿素为“粘结剂”,采用熔融尿素渗透的方法制备了稻壳炭基尿素肥(RHBF),研究了成型工艺参数对RHBF成型性能,养分释放性能和内部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热温度为150~155℃,加热时间为18~22 min,炭/肥比例为1:1~1:1.5,生物炭粒径为75~120μm,稻壳炭热解温度为550~650℃时,RHBF的成型性能达到最佳。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重结晶后的尿素晶体充分渗入到稻壳炭孔隙内部,界面融合良好,二者通过固体桥、机械互锁的形式相互结合,并且通过形成氢键进一步增强了分子间结合强度。淋溶试验结果表明,养分释放曲线呈现“S”型发展,养分释放主要分为缓慢释放、快速释放和极缓慢释放三个阶段,其养分释放速率主要受到氢键力、孔道吸附力作用的影响。3、使用万能试验机采取热挤压的方式制备了稻壳炭基尿素肥(P-RHBF),通过控制各成型技术参数,对P-RHBF的力学性能和养分释放性能进行调控。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各项成型指标,P-RHBF的较佳成型参数范围为:加热温度130~135℃,成型压力1.0~1.5 KN,炭/肥比例2:1,醋酸酯淀粉添加量2~4%;与RHBF相比,P-RHBF可以缩短稻壳炭基尿素肥的成型时间和降低加热温度。养分释放结果表明,醋酸酯淀粉作为添加剂可以有效降低养分释放速率,且释放周期随着淀粉添加量的增加而延长,表现出了优异的缓释性能。4、采用流延法制备了稻壳炭/醋酸酯淀粉-尿素(RHBC/AS-UR)复合膜,以复合膜为外膜制备了包膜稻壳炭基尿素肥,对复合膜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热稳定性等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并对比分析了纯尿素与包膜稻壳炭基尿素肥的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稻壳炭可以均匀的分散于RHBC/AS-UR复合膜中,并与尿素-醋酸酯淀粉形成新的交联体结构,界面融合良好,此外,相比醋酸酯淀粉膜,RHBC/AS-UR复合膜的热稳定性能和抗拉力学性能均得到一定程度提升。养分释放结果表明,包膜稻壳炭基尿素肥的释放速率随RHBC/AS-UR复合膜中尿素添加比例的增加而先减小后增大,当尿素添加比例为18.2%时,包膜稻壳炭基尿素肥的释放速率最慢,总释放率最小。

梅军[9](2019)在《湿法磷酸制备水溶性聚磷酸铵的工艺研究》文中提出聚磷酸铵是一种N、P含量较高的无机聚合物,简称APP。低聚合度聚磷酸胺对于微量金属离子具有较好螯合作用,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将其溶于水施加土壤中,可分解为易被植被吸收的正磷酸盐,因此成为农用化肥的热门研究方向,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国外对于农用聚磷酸铵有系列应用标准,可实现工业化生产,相比之下,国内产品质量不尽如意,标准不统一,这严重影响了农用聚磷酸铵在我国的发展,降低了其社会经济效益。其中技术落后、技术匮乏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本课题主要探究湿法磷酸制备低聚合度APP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并对产品附加钾元素,对于农用聚磷酸铵的应用有现实意义。本文在自组反应器上研究了工业磷酸-尿素制备低聚合度聚磷酸铵最佳合成工艺,探究以湿法磷酸-尿素为原料制低聚合度聚磷酸铵最佳合成工艺方法,采用单一变量法讨论聚合时间、聚合温度以及磷酸与尿素摩尔配比等因素对聚磷酸铵产品性能的影响,以此来探讨制备低聚合度聚磷酸铵的工艺研究。分别运用重量法测定产品的磷含量和氧化钾含量,蒸馏法测定产品的氮含量,端基滴定法测定产品的平均聚合度,吸光度法测定产品的聚和率和缩二脲含量,并通过XRD验证产品晶型。实验数据表明工业磷酸-尿素缩聚法合成的最佳工艺为:原料摩尔配比(工业磷酸中磷酸:尿素)为1:0.9,反应时间为90min,反应温度为150℃所得低聚合度聚磷酸铵产品五氧化二磷含量为62.11%,氮含量达到13.9%,平均聚合度14,水溶性达到100%,聚和率达到97.07%,缩二脲含量低于1%为0.47%。湿法磷酸-尿素缩合法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摩尔配比(湿法磷酸中磷酸:尿素)为1:0.9,反应时间为90min,反应温度为150℃所得低聚合度聚磷酸铵产品五氧化二磷含量为47.61%,氮含量达到26.01%,平均聚合度12,水溶性达到100%,聚和率达到96.28%,缩二脲含量低于1%为0.57%。另一方面,本文选择了磷酸二氢钾作为钾养分对产品进行附钾,考察了不同原料摩尔配比、聚合时间、聚合温度对于聚磷酸钾铵制备工艺的影响。研究表明,附加钾元素制备成的聚磷酸钾铵具有较好的水溶性,聚和率均大于90%,缩二脲含量均低于1%。并得到结论:聚磷酸钾铵产品总的氧化钾含量随着磷酸二氢钾投放量增加而上升,聚合时间为1.5h,聚合温度为155℃为制备聚磷酸钾铵最佳合成工艺条件。

郭晨[10](2018)在《缓/控释尿素施用对作物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均耕地面积严重不足,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只能通过提高单产来实现。施氮是提高作物单产的有效途径,然而传统氮肥养分释放速率较快,需要多次施用才能满足作物生长需求。速效氮肥施用后约40%-50%氮素通过淋溶、径流、挥发、硝化-反硝化等途径损失,导致氮肥利用率低,同时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缓/控释尿素作为一种新型肥料,可以减缓或控制肥料中养分释放速率或养分在土壤中转化速率,以实现养分供应与作物需求同步,从而实现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压力的目的。然而,缓/控释肥料连续施用对作物生产力和环境的影响尚不明确。因此,开展新型缓/控释尿素的施用效果研究和环境效益评价非常必要。本研究于2013-2015年在湖北省荆州市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控释尿素对水稻-油菜轮作系统作物生长、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稻田氨挥发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缓/控释尿素对双季水稻系统作物产量、氮肥利用率、稻田氨挥发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以及温室气体排放对不同品种水稻和灌溉方式的响应。主要结果如下:(1)控释尿素在提高水稻和油菜产量方面相比普通尿素更具优势,控释尿素和配施处理可以在氮肥施用量减少21.4%条件下实现水稻稳产,等量氮肥投入条件下实现水稻增产5.4%-9.9%。控释尿素相比普通尿素显着提高水稻氮肥回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2)控释尿素CRU1(聚氨基甲酸酯包膜尿素)和CRU2(可降解酯类包膜尿素)可以在氮肥施用量减少21.4%条件下实现油菜稳产,CRU1和CRU2处理增产效果最明显,且可持续性和稳定性较优。等量氮肥投入条件下实现油菜增产8.3%-26.8%。与普通尿素相比,CRU1和CRU2均能显着提高油菜氮肥回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3)氨挥发损失是水稻和油菜田土壤重要的氮肥损失途径,水稻季和油菜季氨挥发损失占氮肥施用总量的4.4%-15.9%和0.6%-3.5%。控释尿素可以显着降低水稻-油菜系统农田氨挥发。与普通尿素相比,控释尿素可以减少水稻-油菜轮作周年氨挥发累积损失率58.5%-78.6%。(4)综合考虑水稻-油菜轮作系统作物产量、氮肥利用率和氨挥发等因素,水稻季CRU1处理表现最优,油菜季CRU1和CRU2处理表现最优。(5)缓/控释尿素和EM菌肥相比普通尿素可以显着提高早稻和晚稻产量,与普通尿素相比,早稻季平均增产14.9%-15.8%,晚稻季平均增产16.1%-20.7%,周年平均增产15.4%-18.0%。(6)缓/控释尿素可以有效减少稻田CH4和N2O排放,相比普通尿素,早稻季和晚稻季CH4累积排放量分别减少22.9%-37.5%和6.3%-41.8%;早稻季和晚稻季N2O累积排放量分别减少20.0%-46.1%和36.1%-45.3%,EM处理早稻季和晚稻季N2O累积排放量分别减少26.1%和30.4%。(7)缓/控释尿素相比普通尿素可以显着减少早稻季和晚稻季GWP和GHGI早稻季和晚稻季分别以树脂包衣尿素(CRU)和碧晶尿素(CP)处理表现最优,既能提高水稻产量,又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8)不同品种水稻产量潜力不同,早稻季两优42产量最高;晚稻季湘丰优9号产量最高。早稻季两优287的CH4总累积排放最低,两优42的N2O总累积排放和GWP最低。晚稻季荆楚优148的CH4和N2O总累积排放和GWP最低。综合考虑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来看,早稻品种两优42和晚稻品种湘丰优9号GHGI最低,既能保证水稻产量,又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强度。(9)本试验条件下,两种灌溉方式间水稻产量差异较小。与常规灌溉(W1)相比,深水灌溉(W2)条件下FFP和CP处理CH4累积排放量减小,EM处理CH4累积排放量增加。W2可以不同程度减少早稻季和晚稻季稻田N2O累积排放量。早稻季,W2条件下CP处理GHGI最低,晚稻季,W1条件下CP处理GHGI最低。综上,缓/控释尿素连续施用可以实现双季水稻和水稻-油菜轮作系统作物稳产高产,并能明显降低土壤氨挥发和温室气体排放,能够作为该地区实现高产低碳生产的肥料管理方式大规模应用。

二、高效缓释肥料中缩二脲的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效缓释肥料中缩二脲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化肥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1.2 缓释肥的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
        1.2.1 缓释肥的养分释放机理
        1.2.2 缓释肥的类型
        1.2.3 缓释肥的应用效果
    1.3 有机肥料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1.3.1 新型有机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机理及效果
        1.3.2 风化煤的利用现状
    1.4 微生物肥料的研究进展及作用机理
        1.4.1 新型微生物肥料的标准体系及作用机理
        1.4.2 有益菌芽孢杆菌的应用现状
    1.5 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的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
    1.6 肥料剂型的研究
    1.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8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8.1 研究内容
        1.8.2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的原料及配方筛选
        2.1.1 试验材料及性质表征
        2.1.2 试验设计与采样方法
    2.2 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对番茄生长的影响及芽孢杆菌在番茄根系的定殖规律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设计
        2.2.3 样品采集方法
    2.3 果树专用超大颗粒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养分淋溶及释放特点研究
        2.3.1 试验材料
        2.3.2 试验设计
        2.3.3 样品采集方法
    2.4 果树专用超大颗粒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对苹果树及苹果园土壤的影响
        2.4.1 试验材料
        2.4.2 试验设计
        2.4.3 样品采集方法
    2.5 样品分析化验方法
        2.5.1 芽孢杆菌的测定方法
        2.5.2 苹果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测定方法
        2.5.3 植株生理和光合指标的测定方法
        2.5.4 土壤理化指标的测定方法
    2.6 试验数据处理和统计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的原料特征及配方筛选
        3.1.1 活化腐植酸的特征
        3.1.2 高分子缓释肥(PSF)的养分释放规律及结构特征
        3.1.3 B153形态观察及分泌物检测
        3.1.4 番茄专用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配方筛选
        3.1.5 B153在原料中活性差异机理分析
        3.1.5.1 PSF养分缓释保护有益菌活性
        3.1.5.2 不同原料配方pH和电导率分析
        3.1.6 果树专用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配方筛选
    3.2 BCSF对番茄生长的影响及B153的定殖规律
        3.2.1 不同处理对盆栽番茄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2.2 不同处理对盆栽番茄生理性状的影响
        3.2.3 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对番茄不同生长期生理指标的影响
        3.2.4 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对番茄不同生长期光合指标的影响
        3.2.5 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3.2.6 施肥处理对盆栽番茄生理和光合指标的PCA主成分分析
        3.2.7 芽孢杆菌B153在盆栽番茄根际土壤的定殖规律
        3.2.8 芽孢杆菌对盆栽番茄促生机理分析
    3.3 果树专用超大颗粒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研制及养分淋溶和释放效果研究
        3.3.1 超大颗粒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的研制
        3.3.2 不同处理淋洗液pH随淋洗孔隙体积的变化规律
        3.3.3 不同处理淋洗液EC随淋洗孔隙体积的变化规律
        3.3.4 不同处理淋洗液速效养分随淋洗孔隙体积的变化
        3.3.5 不同处理淋洗液全氮含量随淋洗孔隙体积的变化
        3.3.6 不同处理淋洗液钙和镁离子含量随淋洗孔隙体积的变化
        3.3.7 不同处理淋洗液速效养分的PCA主成分分析
        3.3.8 不同处理下淋洗后土壤pH和EC的变化
        3.3.9 不同处理下淋洗后土壤速效养分的变化
        3.3.10 不同处理下淋洗后土壤酶活性的变化
        3.3.11 超大颗粒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在土壤中的养分释放特点
    3.4 果树专用超大颗粒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对苹果园土壤养分及苹果树生长的影响
        3.4.1 苹果园土壤全年地温和气温变化规律
        3.4.2 超大颗粒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在苹果园土壤中的有益菌活性变化
        3.4.3 不同施肥处理下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
        3.4.4 不同施肥处理苹果树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
        3.4.5 不同施肥处理对苹果产量的影响
    3.5 不同施肥处理对苹果园土壤细菌区系的影响
        3.5.1 不同处理土壤细菌OTU分布差异比较
        3.5.2 不同处理对细菌群落α多样性的影响
        3.5.3 不同处理对细菌群落β多样性的影响
        3.5.3.1 不同处理细菌群落多样性主成分分析
        3.5.3.2 不同施肥处理下细菌门水平差异
        3.5.3.3 不同施肥处理苹果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
        3.5.3.4 苹果园土壤细菌群落LEfSe分析
    3.6 不同处理对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3.6.1 不同处理土壤真菌OTU分布差异比较
        3.6.2 不同处理对土壤真菌α多样性的影响
        3.6.3 不同处理对土壤真菌β多样性的影响
        3.6.3.1 不同处理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主成分分析
        3.6.3.2 不同施肥处理下品果园土壤真菌门水平的柱状图
        3.6.3.3 不同处理土壤真菌属水平下群落结构
        3.6.3.4 苹果园土壤真菌群落LEfSe分析
    3.7 土壤环境因子与微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3.7.1 土壤环境因子与土壤细菌相互关系
        3.7.2 土壤环境因子与土壤真菌相互关系
4.讨论
    4.1 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原料及对有益菌活性的影响
        4.1.1 活化的风化煤腐植酸性质特点及对有益菌的影响
        4.1.2 高分子缓释肥的养分释放特点及对有益菌活性的影响
    4.2 芽孢杆菌对番茄生长的影响及促生机理
        4.2.1 芽孢杆菌在番茄根系的定殖规律
        4.2.2 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对番茄生长的影响
    4.3 超大颗粒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对土壤pH和酶活性的影响
        4.3.1 超大颗粒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对土壤pH的影响
        4.3.2 超大颗粒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对淋溶后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4 果树专用超大颗粒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在苹果树上的施用效果
        4.4.1 新型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影响苹果树生长
        4.4.2 新型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影响苹果园土壤微生物区系
5 结论
6 主要创新点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攻读博士期间论文、专利情况

(2)不同浸提液浸提对脲甲醛缓释肥料养分释放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磷酸盐缓冲溶液浸提测定脲甲醛缓释肥料中CWIN和HWIN
        1.2.2 蒸馏水浸提测定脲甲醛缓释肥料中CWIN和HWIN
2 结果与讨论
    2.1 磷酸盐缓冲溶液浸提法测定脲甲醛缓释肥料养分释放特性指标
    2.2 蒸馏水浸提法测定脲甲醛缓释肥料养分释放特性指标
    2.3 两种方法测定CWIN的显着性检验
    2.4 两种方法测定HWIN的显着性检验
3 结语

(3)冀西北青贮玉米品种、种植密度筛选及氮肥配施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国内外青贮玉米发展现状
        1.1.2 冀西北地区饲料短缺问题及解决方法
        1.1.3 冀西北坝上地区青贮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
        1.1.4 研究意义
    1.2 技术路线
2 冀西北青贮玉米品种和种植密度筛选试验
    2.1 试验材料和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指标和方法
        2.3.1 农艺性状
        2.3.2 产量
        2.3.3 品质指标
    2.4 数据处理
    2.5 结果分析
        2.5.1 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2.5.2 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产量的影响
        2.5.3 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品质的影响
    2.6 讨论
    2.7 小结
3 不同氮肥配施对青贮玉米产量、品质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3.1 试验地概况
    3.2 试验材料
    3.3 试验设计
    3.4 测定项目和方法
        3.4.1 植株农艺性状的测定
        3.4.2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测定
        3.4.3 青贮玉米品质的测定
        3.4.4 青贮玉米产量的测定
    3.5 数据处理
    3.6 结果分析
        3.6.1 不同施肥处理对青贮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3.6.2 不同施肥处理对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6.3 不同施肥处理对青贮玉米的氮素表观平衡盈余和利用效率影响
        3.6.4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中硝态氮时空分布的影响
        3.6.5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
        3.6.6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中铵态氮含量的影响
        3.6.7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中EC值和pH值的影响
    3.7 讨论
        3.7.1 不同施肥处理对青贮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7.2 不同施肥处理对硝态氮时空分布和累积量的影响
    3.8 小结
4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4.1 研究结论
    4.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影响青贮玉米产量、品质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纤维素基功能化缓控释肥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缓控释肥
        1.1.1 缓控释肥的种类
        1.1.2 不同包膜材料的缓控释肥
        1.1.2.1 无机包膜材料缓控释肥
        1.1.2.2 有机包膜材料缓控释肥
        1.1.3 包膜缓控释肥释放机理
        1.1.4 测定缓控释肥的养分释放的方法
        1.1.4.1 水中溶出率法
        1.1.4.2 土壤培养法
        1.1.4.3 生物学评价法
        1.1.5 目前缓控释肥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1.2 纤维素概述
    1.3 高吸水树脂
        1.3.1 高吸水树脂的性质
        1.3.2 高吸水树脂的合成方法
        1.3.2.1 经典化学合成法
        1.3.2.2 物理合成法
        1.3.2.3 新兴方法
        1.3.3 高吸水树脂的应用
        1.3.3.1 农业
        1.3.3.2 水处理
        1.3.3.3 生物医学
    1.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纤维素基高吸水树脂合成及条件优化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2 纤维素基高吸水树脂的制备
        2.2.2.1 纤维素的酸化处理
        2.2.2.2 膨润土的改性
        2.2.2.3 纤维素基高吸水树脂的合成
        2.2.3 产物的测定及表征
        2.2.3.1 红外光谱
        2.2.3.2 粉末X-射线衍射
        2.2.3.3 固体核磁共振波谱
        2.2.3.4 热重分析
        2.2.3.5 扫描电镜
        2.2.3.6 高吸水树脂的吸水倍率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酸处理纤维素的结构表征
        2.3.1.1 酸处理纤维素的红外光谱
        2.3.1.2 酸处理纤维素的X-射线衍射
        2.3.1.3 酸处理纤维素的扫描电镜
        2.3.2 改性膨润土的结构表征
        2.3.2.1 改性膨润土的红外分析
        2.3.2.2 改性膨润土的XRD
        2.3.2.3 改性膨润土的扫描电镜
        2.3.3 纤维素基高吸水树脂的结构表征
        2.3.3.1 高吸水树脂的红外光谱
        2.3.3.2 高吸水树脂的核磁共振波谱
        2.3.3.3 高吸水树脂的热重分析
        2.3.3.4 高吸水树脂的扫描电镜
        2.3.4 纤维素的酸处理对高吸水树脂的影响
        2.3.4.1 纤维素的酸处理对高吸水树脂红外光谱图的影响
        2.3.4.2 纤维素的酸处理对高吸水树脂吸水性的影响
        2.3.5 合成工艺的优化实验
    2.4 本章小节
第三章 纤维素基高吸水树脂的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3.2.2 高吸水树脂性能测试
        3.2.2.1 高吸水树脂的重复吸水能力
        3.2.2.2 高吸水树脂对土壤保水性的影响
        3.2.2.3 高吸水树脂的凝胶强度
        3.2.2.4 高吸水树脂的土壤降解实验
        3.2.2.5 高吸水树脂对溶液pH的缓冲作用
        3.2.3 高吸水树脂对生化抑制剂的吸附性能测试
        3.2.3.1 生化抑制剂溶液浓度的测定方法
        3.2.3.2 树脂吸附生化抑制剂量的测定方法
        3.2.3.3 吸附动力学模型
        3.2.3.4 吸附热力学模型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高吸水树脂的性能测定
        3.3.1.1 高吸水树脂的重复吸水倍率
        3.3.1.2 高吸水树脂在土壤中的保水性
        3.3.1.3 高吸水树脂的凝胶强度
        3.3.1.4 高吸水树脂的降解性
        3.3.1.5 高吸水树脂对pH的缓冲作用
        3.3.2 高吸水树脂对生化抑制剂的吸附性能研究
        3.3.2.1 生化抑制剂溶液浓度标准曲线的绘制
        3.3.2.2 高吸水树脂对双氰胺的吸附作用
        3.3.2.3 高吸水树脂对硫脲的吸附作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纤维素基双层多功能性缓控释肥的制备与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4.2.2 乙基纤维素内膜的制备
        4.2.3 多功能缓释尿素的制备
        4.2.4 产品的结构表征
        4.2.4.1 扫描电镜
        4.2.4.2 接触角
        4.2.5 多功能缓释尿素的氮释放特性实验
        4.2.5.1 尿素氮含量的测定
        4.2.5.2 缓释特性测定方法
        4.2.6 多功能缓释尿素的硝态氮释放特性实验
        4.2.6.1 硝态氮含量测定方法
        4.2.6.2 抑制硝态氮含量特性测定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乙基纤维素内膜的结构分析
        4.3.1.1 乙基纤维素的扫描电镜分析
        4.3.1.2 乙基纤维素的接触角分析
        4.3.2 多功能缓释尿素的结构分析
        4.3.2.1 多功能缓释尿素的扫描电镜分析
        4.3.3 多功能缓释尿素的氮释放特性实验(水中溶出率法)
        4.3.3.1 尿素氮含量测定的标准曲线
        4.3.3.2 不同PVP含量对多功能缓释尿素氮释放的影响
        4.3.3.3 不同内包膜比率对多功能缓释尿素氮释放的影响
        4.3.3.4 不同内外包膜比例对多功能缓释尿素氮释放的影响
        4.3.3.5 不同温度对多功能缓释尿素氮释放的影响
        4.3.4 多功能缓释尿素的氮释放特性实验(土壤培养法)
        4.3.4.1 不同PVP含量对多功能缓释尿素氮释放的影响
        4.3.4.2 不同包膜比率对多功能缓释尿素氮含量释放的影响
        4.3.5 多功能缓释尿素的抑制特性实验
        4.3.5.1 硝态氮含量测定的标准曲线
        4.3.5.2 土壤硝态氮含量测定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黑龙江省绥化市辣椒化肥农药减施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缓释肥研究进展
        1.2.1 化肥施用存在问题
        1.2.2 缓释肥概况
        1.2.3 国外缓释肥研究进展
        1.2.4 我国缓释肥研发与应用现状
        1.2.5 绥化土壤环境概况及缓释肥应用价值
    1.3 辣椒疫病研究进展
        1.3.1 辣椒疫病的危害及症状
        1.3.2 辣椒疫病病原及侵染循环
        1.3.3 辣椒疫病的防治
    1.4 抗病诱导剂的研究进展
    1.5 主要研究内容
2 材料和方法
    2.1 MEISTER LP70 缓释肥溶出特性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区概况
        2.1.3 试验方法
    2.2 缓释肥配施速效氮肥对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2.1 试验材料
        2.2.2 缓释肥配施速效氮肥对盆栽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2.3 缓释肥配施速效氮肥对大田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3 绥化地区辣椒栽培品种对疫病的抗性鉴定
        2.3.1 试验材料
        2.3.2 试验试剂及仪器
        2.3.3 试验方法
    2.4 14种杀菌剂对辣椒疫病菌室内筛选及毒力测定
        2.4.1 试验材料
        2.4.2 试验试剂及仪器
        2.4.3 试验方法
    2.5 杀菌剂与抗病诱导剂水杨酸配施对辣椒疫病田间防效及对辣椒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2.5.1 试验材料
        2.5.2 杀菌剂与抗病诱导剂水杨酸结合施用对辣椒疫病的田间防效
        2.5.3 杀菌剂与水杨酸结合施用对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3 结果与分析
    3.1 MEISTER LP70 缓释肥溶出特性
    3.2 缓释肥配施速效氮肥对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3.2.1 缓释肥配施速效氮肥对盆栽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3.2.2 缓释肥配施速效氮肥对大田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3.3 辣椒栽培品种对疫病的抗性
    3.4 防治辣椒疫病14种杀菌剂室内筛选及毒力测定
    3.5 杀菌剂与水杨酸结合施用对辣椒疫病的田间防效
    3.6 杀菌剂与水杨酸结合施用对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3.6.1 杀菌剂与水杨酸配施对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
        3.6.2 杀菌剂与水杨酸配施对辣椒产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MEISTER LP70 缓释肥溶出特性
    4.2 缓释肥配施速效氮肥对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4.3 绥化地区辣椒栽培品种的选择
    4.4 通过室内抑菌率及毒力测定对14种杀菌剂的选择
    4.5 杀菌剂与水杨酸配施田间药效及对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4.6 本研究的创新点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聚多巴胺“智能”响应性缓控释药肥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肥料和农药概述
        1.2.1 肥料
        1.2.2 农药
    1.3 缓控释技术的进展
        1.3.1 缓控释技术的定义
        1.3.2 常用的缓控释材料
        1.3.3 缓释农用化学品的发展概况
    1.4 环境/刺激响应性肥料研究进展
        1.4.1 pH响应性肥料
        1.4.2 温度响应性肥料
        1.4.3 盐响应性肥料
    1.5 环境/刺激响应性农药研究进展
        1.5.1 pH响应性农药
        1.5.2 氧化还原响应性农药
        1.5.3 温度响应性农药
        1.5.4 酶响应性农药
    1.6 机遇与挑战
    1.7 本学位论文选题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聚多巴胺的黏附性纳米药肥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及主要仪器
        2.2.2 肥料-农药复合纳米药肥的制备
        2.2.2.1 MSNs-TA的制备
        2.2.2.2 聚多巴胺包裹 MSNs-TA 并螯合锌离子
        2.2.2.3 MSNs-TA@PDA-Zn 负载 2,4-D
        2.2.3 结构表征和性能研究
        2.2.3.1 结构表征
        2.2.3.2 MSNs-TA@PDA-Zn@2,4-D的黏附性能
        2.2.3.3 2,4-D和Zn2+的释放行为考察
        2.2.3.4 盆栽实验
        2.2.3.5 种子发芽率
        2.2.3.6 皮肤测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MSNs-TA@PDA-Zn@2,4-D的制备
        2.3.2 特性表征
        2.3.3 MSNs-TA@PDA-Zn@2,4-D的黏附特性
        2.3.4 MSNs-TA@PDA-Zn@2,4-D的缓释性能
        2.3.5 生物实验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pH和温度双重响应性纳米药肥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原料及仪器设备
        3.2.2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
        3.2.3 十四醇和2,4-D负载的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
        3.2.4 具有pH和温度多重响应性纳米缓释药肥的制备
        3.2.5 结构表征和性能研究
        3.2.5.1 结构表征
        3.2.5.2 2,4-D的温度响应性释放行为考察
        3.2.5.3 呋虫胺和锌肥的pH响应性释放行为考察
        3.2.5.4 盆栽实验
        3.2.5.5 种子发芽率
        3.2.5.6 害虫控制效果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多重响应性纳米缓释药肥的制备
        3.3.2 形貌观察
        3.3.3 EDS分析
        3.3.4 XPS分析
        3.3.5 XRD分析
        3.3.6 综合热分析
        3.3.7 Zeta电位分析
        3.3.8 BET分析
        3.3.9 红外光谱分析
        3.3.10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3.3.11 光热转化性能
        3.3.12 锌肥和DF的pH响应性释放行为
        3.3.13 2,4-D的温度响应性释放行为
        3.3.14 杂草控制效果
        3.3.15 盆栽实验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文章
致谢

(7)聚磷酸铵合成工艺评述及产品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农用聚磷酸铵主要合成工艺及影响因素
    1.1 磷酸-尿素缩合法
    1.2 磷酸铵盐-尿素缩合法
    1.3 磷酸铵-五氧化二磷聚合法
    1.4 其他方法
2 聚磷酸铵肥料分析方法
3 聚磷酸铵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4 聚磷酸铵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4.1 作为液体肥料施用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4.2 作为固体肥料施用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5 展望

(8)稻壳炭基尿素肥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生物炭在农业应用中的研究现状
        1.2.1 对土壤的改良效应
        1.2.2 固碳减排
        1.2.3 促进农作物的增产增收
        1.2.4 对肥料养分的固持/缓释效应
    1.3 生物炭肥的成型工艺的研究现状
        1.3.1 散料混合法
        1.3.2 包膜法
        1.3.3 混合造粒法
    1.4 生物炭肥的性能评价方法
        1.4.1 成型性能
        1.4.2 养分释放性能
        1.4.3 土壤作物效应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稻壳生物炭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和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稻壳生物炭的制备
        2.2.3 理化特性测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基本物理特性
        2.3.2 亲疏水特性
        2.3.3 结构特性
        2.3.4 微观形貌
        2.3.5 亚甲基蓝和碘吸附特性
        2.3.6 尿素吸附特性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熔融尿素渗透的稻壳炭基尿素肥的制备及其性能分析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尿素的加热熔融测试
        3.2.3 稻壳炭基尿素肥颗粒的制备
        3.2.4 稻壳炭与熔融尿素的渗透融合过程
        3.2.5 稻壳炭基尿素肥颗粒的性能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加热熔融特性分析
        3.3.2 渗透融合动力学分析
        3.3.3 成型性能分析
        3.3.4 红外光谱(FTIR)分析
        3.3.5 X射线衍射(XRD)分析
        3.3.6 微观形貌分析
        3.3.7 吸湿性能分析
        3.3.8 淋溶释放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热压成型稻壳炭基尿素肥的制备及其性能分析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稻壳炭基尿素肥的热压成型
        4.2.3 成型性能和释放性能测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稻壳炭基尿素肥颗粒的外观形貌
        4.3.2 热压成型特性分析
        4.3.3 释放特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生物炭/淀粉-尿素生物炭基复合膜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5.1 引言
    5.2 试验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生物炭/淀粉-尿素生物炭基复合膜的制备
        5.2.3 膜材料的表征与测试
        5.2.4 生物炭/淀粉-尿素包膜尿素的制备及释放性能测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抗拉力学性能
        5.3.2 微观形貌分析
        5.3.3 结构特征分析
        5.3.4 热稳定性能分析
        5.3.5 释放性能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本研究的创新点
    6.3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成果

(9)湿法磷酸制备水溶性聚磷酸铵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聚磷酸铵的物理化学性质
        1.1.1 聚磷酸铵概念
        1.1.2 聚磷酸铵晶型结构特征
        1.1.3 聚磷酸铵性能
    1.2 聚磷酸铵应用于化肥的优点
    1.3 聚磷酸铵聚合方法
        1.3.1 磷酸-尿素
        1.3.2 磷酸铵盐-尿素脱水聚合
        1.3.3 磷酸铵化法
        1.3.4 正磷酸铵与氨气高温中和法
        1.3.5 正磷酸铵与五氧化二磷聚合法
        1.3.6 五氧化二磷、氨、水气相反应
        1.3.7 五氧化二磷、乙基醚和氨气缩合法
    1.4 应用领域
        1.4.1 在农用化肥方面的应用
        1.4.2 在阻燃剂反面的应用
    1.5 国内外发展状况
        1.5.1 国外发展状况
        1.5.2 国内发展状况
    1.6 发展前景
    1.7 文献总结与课题研究
第2章 实验方案
    2.1 实验原理
        2.1.1 主反应机理
        2.1.2 制备原理分析
        2.1.3 实验装置组件原理
    2.2 实验试剂与装置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装置
    2.3 实验方法与内容
    2.4 实验分析方法
        2.4.1 聚磷酸铵中磷含量测定
        2.4.2 聚磷酸铵中氮含量测定
        2.4.3 聚磷酸铵中平均聚合度测定
        2.4.4 聚磷酸铵中水溶性测定
        2.4.5 聚磷酸铵中聚合率测定
        2.4.6 聚磷酸铵中缩二脲测定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工业磷酸制备低聚合度聚磷酸铵
    3.1 原料摩尔配比对聚磷酸铵影响
    3.2 聚合时间对聚磷酸铵影响
    3.3 聚合温度对聚磷酸铵影响
    3.4 聚磷酸铵的聚合率
        3.4.1 不同原料摩尔配比制备聚磷酸铵的聚合率
        3.4.2 不同聚合时间制备聚磷酸铵的聚合率
        3.4.3 不同聚合温度制备聚磷酸铵的聚合率
    3.5 聚磷酸铵的缩二脲
        3.5.1 配料比对聚磷酸铵缩二脲含量的影响
        3.5.2 聚合时间对聚磷酸铵缩二脲含量的影响
        3.5.3 聚合温度对聚磷酸铵缩二脲含量的影响
    3.6 XRD图分析产品结构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湿法磷酸制备低聚合度聚磷酸铵
    4.1 原料摩尔配比对聚磷酸铵影响
    4.2 聚合时间对聚磷酸铵影响
    4.3 聚合温度对聚磷酸铵影响
    4.4 聚磷酸铵的聚合率
        4.4.1 配料比对聚磷酸铵聚合率的影响
        4.4.2 聚合时间对聚磷酸铵聚合率的影响
        4.4.3 聚合阶段温度对聚磷酸铵聚合率的影响
    4.5 聚磷酸铵的缩二脲
        4.5.1 配料比对聚磷酸铵缩二脲含量的影响
        4.5.2 聚合时间对聚磷酸铵缩二脲含量的影响
        4.5.3 聚合阶段温度对聚磷酸铵缩二脲含量的影响
    4.6 XRD图分析产品结构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附钾制备聚磷酸钾铵
    5.1 原料与实试剂
    5.2 实验与检测方法
        5.2.1 试验方法
        5.2.2 检测方法
    5.3 实验结果分析
        5.3.1 原料摩尔配比对聚磷酸钾铵影响
        5.3.2 聚合温度对聚磷酸钾铵影响
        5.3.3 聚合温度对聚磷酸钾铵影响
        5.3.4 聚磷酸钾铵的聚合率
        5.3.5 聚磷酸钾铵的缩二脲
        5.3.6 XRD图分析产品结构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论文
致谢

(10)缓/控释尿素施用对作物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化肥在保障我国粮油产量中的作用
    1.2 粮油生产中氮肥利用率的现状
    1.3 氮肥损失途径及对环境的影响
    1.4 提高氮利用率的主要途径
    1.5 缓/控释肥料研究现状
        1.5.1 缓/控释肥料定义
        1.5.2 缓/控释肥料的类型
        1.5.3 缓/控释尿素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1.5.4 缓/控释尿素对作物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1.5.5 缓/控释尿素对环境的影响
2 研究背景、内容及技术路线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3 施用缓/控释尿素对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点概况
        3.2.2 试验设计
        3.2.3 测定项目和方法
        3.2.4 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氮肥管理对水稻分蘖和叶片SPAD值的影响
        3.3.2 不同氮肥管理对水稻干物质累积、分配及转运的影响
        3.3.3 不同氮肥管理对作物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3.3.4 不同氮肥管理对水稻氮素累积、分配及转运的影响
        3.3.5 不同氮肥管理对作物成熟期氮素累积的影响
        3.3.6 不同氮肥管理对作物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3.3.7 不同氮肥管理对农田氨挥发的影响
        3.3.8 不同氮肥管理对农田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
        3.3.9 经济效益分析
    3.4 讨论
        3.4.1 控释尿素对作物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3.4.2 控释尿素对作物氮素累积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3.4.3 控释尿素对农田氨挥发的影响
    3.5 小结
4 施用控释尿素对水稻产量及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点概况
        4.2.2 试验设计
        4.2.3 测定项目和方法
        4.2.4 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氮肥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4.3.2 不同氮肥处理对稻田CH_4 排放的影响
        4.3.3 不同施氮处理对稻田N_2O排放的影响
        4.3.4 不同氮肥处理的综合温室效应及排放强度分析
        4.3.5 不同氮肥处理对稻田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4.3.6 不同氮肥处理对水稻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4.3.7 稻田CH_4和N_2O排放对不同品种水稻的响应
        4.3.8 稻田CH_4和N_2O排放对灌溉方式的响应
    4.4 讨论
        4.4.1 缓/控释尿素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4.4.2 缓/控释尿素对水稻产量、GWP和 GHGI的影响
    4.5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论文特色与创新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高效缓释肥料中缩二脲的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的研制[D]. 王欣英.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2)
  • [2]不同浸提液浸提对脲甲醛缓释肥料养分释放特性的影响[J]. 房朋,段路路,赵诗吟. 肥料与健康, 2020(03)
  • [3]冀西北青贮玉米品种、种植密度筛选及氮肥配施技术研究[D]. 贾梦杨. 河北北方学院, 2020(06)
  • [4]纤维素基功能化缓控释肥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张满鲜. 扬州大学, 2020(04)
  • [5]黑龙江省绥化市辣椒化肥农药减施技术研究[D]. 王春龙.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5)
  • [6]聚多巴胺“智能”响应性缓控释药肥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 季延正. 兰州大学, 2020(01)
  • [7]聚磷酸铵合成工艺评述及产品农用研究进展[J]. 赵文,高进华,解学仕,杨恒哲,郭步庆,周丽,王婷婷,张淑敏. 磷肥与复肥, 2019(10)
  • [8]稻壳炭基尿素肥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D]. 钟旋. 华南农业大学, 2019
  • [9]湿法磷酸制备水溶性聚磷酸铵的工艺研究[D]. 梅军. 武汉工程大学, 2019(03)
  • [10]缓/控释尿素施用对作物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 郭晨. 华中农业大学, 2018

标签:;  ;  ;  ;  ;  

高效缓释肥中双缩脲的测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