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素稳定性研究

大蒜素稳定性研究

一、大蒜素稳定性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蒲仕文,徐雯,杨燕,李富宽,吕慎金[1](2022)在《大蒜活性物质提取方法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大蒜是一种鳞茎植物,含有大量的有机硫化物以及多酚化合物,不仅可作为膳食常用佐料,也常用于肉类加工与保藏。该文综述大蒜活性成分多酚以及大蒜素的提取方法,简要说明它们抗氧化以及抗菌的机理,详细介绍在当前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并展望大蒜活性成分利用的发展趋势。

姜慧,邢政,何荣海,黄六容,马海乐[2](2021)在《大蒜素与乳清分离蛋白结合物的体外模拟消化特性》文中指出大蒜素,即二烯丙基硫代亚磺酸酯,具有广谱抑菌、抑制肿瘤及抗氧化性等生理活性。大蒜素极不稳定,易降解成各种有机硫化合物,使其活性大大降低。研究显示,大蒜素与乳清分离蛋白形成的二硫键结合物可显着增强大蒜素的稳定性。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大蒜素提取液及二硫键结合物的体外模拟消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蒜素与乳清分离蛋白的结合物经模拟胃肠消化后,其含硫化合物组成成分与大蒜素提取液的消化产物相同,说明大蒜素与蛋白结合后不会影响大蒜素活性成分的释放。3-乙烯基-1, 2-二硫环己-4-烯主要在模拟胃消化阶段释放,而二烯丙基二硫醚主要在模拟肠消化过程中释放。与大蒜素结合不会影响乳清分离蛋白在模拟胃肠消化时的水解度。与蛋白相比,结合物消化产物的小分子质量组分含量增加,说明结合物比蛋白更易被吸收利用。

朱雯,刘天伟,孙昕旸,张子军[3](2021)在《大蒜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大蒜素(allicin)是大蒜中的一种防御分子,具有提高动物生长性能,杀菌抑菌和抵抗氧化应激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植物提取物大蒜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反刍动物中的作用效果,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大蒜素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张斌[4](2021)在《蒜米、蒜泥加工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蒜作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兼具独特风味和对人体有益的生物功能。本研究针对冷冻蒜米及即食蒜泥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生成及变化开展研究,对大蒜加工过程中品质的保持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采用烫漂预处理改善冷冻蒜米品质,并通过改变烫漂条件(烫漂-破碎顺序、温度、时间)保证蒜泥加工品质。探究不同加工参数对大蒜挥发性有机硫化物、质地和颜色品质的影响,从酶活性、微观结构、水分分布状态等方面揭示大蒜加工过程中品质变化的机理。另外,探究不同内外源因素(p H、温度、浓度、溶液种类、酚类及氨基酸类物质)对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影响,以阐明大蒜加工过程中内外源因素对挥发性有机硫化物形成和保持的作用机理。大蒜挥发性有机硫化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质构仪分析大蒜质构品质,色差仪分析大蒜颜色指标,低场核磁(LF-NMR)用于分析大蒜水分分布状态,扫描电镜(SEM)和光学显微镜用于观察大蒜微观结构。主要结果如下:1.大蒜中主要的挥发性有机硫化物成分大蒜因独特的辛辣风味而闻名,这些风味成分主要由一系列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组成。HPLC分析结果表明,新鲜大蒜破碎后风味物质主要为大蒜素(5.59±0.26 mg g-1)和大蒜素的降解产物阿霍烯((E/Z)-ajoene,1.68±0.05 mg g-1),其次为环状硫醚(2-乙烯基-2,4-2H-l,3-二噻烯和3-乙烯基-3,4-2H-1,2-二噻烯,0.54±0.05 mg g-1),二烯丙基二硫醚(0.14±0.01 mg g-1)和二烯丙基三硫醚(0.22±0.02 mg g-1)含量最低。HPLC可同时监测大蒜素及其降解产物的含量,是鲜蒜特征风味物质准确测定的可靠分析手段。2.冷冻蒜米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硫化物及其品质变化规律首先探究了不同烫漂预处理对冷冻蒜米中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生成情况和过氧化物酶灭活情况,确定烫漂预处理强度。在80°C烫漂≤60 s,90°C烫漂≤45 s和100°C烫漂≤45 s的处理组中挥发性有机硫化物与未烫漂大蒜相比无显着性降低(P>0.05),将烫漂时间延长15~30 s,不同温度处理组中的大蒜素损失率均显着升高。另外,为保证过氧化物酶的灭活效果,将烫漂预处理温度设定为100°C进行进一步探究。100°C烫漂预处理45 s、60 s和80 s的冷冻大蒜与新鲜大蒜相比,大蒜素保留率分别为91.24%、27.51%和8.65%,过氧化物酶失活率为81.83%、92.84%和95.28%。且与直接冷冻样品相比,烫漂后冷冻蒜米褐变指数减小49.97%以上,100°C烫漂45 s硬度提升48.01%,而烫漂60 s和80 s冷冻大蒜的硬度与直接冷冻无显着性差异(P>0.05)。果胶酶酶活性、水分分布和显微结构结果表明:烫漂使细胞内自由水向细胞间隙扩散,烫漂45 s果胶甲酯酶未完全失活,对质构有一定改善作用;而烫漂60 s和80 s果胶甲酯酶完全失活,果胶发生热解聚,并在冷冻过程中由于冰晶体积膨胀引起细胞组织损伤,造成质地软化。因此,在冷冻蒜米加工时加入烫漂预处理,并严格控制烫漂强度是保证鲜蒜风味品质和改善理化品质的有效手段。3.蒜泥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硫化物及其品质变化规律不同烫漂-破碎顺序影响蒜泥加工过程中大蒜细胞的破损方式,导致不同的酶促和非酶反应。先破碎后烫漂的处理组中大蒜素含量随烫漂时间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先烫漂处理组中大蒜素在75°C和85°C烫漂5 min,95°C烫漂2 min时未显着降低(P>0.05),而随加热时间的延长(烫漂5~10 min),其含量迅速减少29.56%、90.63%和94.79%。进一步探究上述不同破碎顺序和烫漂条件的处理组中大蒜素降解产物的变化规律,发现所有处理组中随着大蒜素的降解,线形硫醚(二烯丙基二硫醚和二烯丙基三硫醚)含量增加,(E/Z)-ajoene和环状硫醚含量显着降低,挥发性硫化物总量减少。此外,先烫漂组中蒜氨酸酶活与大蒜素含量变化相一致:75°C和85°C烫漂10 min,95°C烫漂5 min处理后酶活性降低甚至完全失活,表明蒜氨酸酶活是影响先烫漂组中挥发性有机硫化物变化的主要因素。而先破碎组由于烫漂前大蒜素已经生成,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产生在烫漂过程中不受蒜氨酸酶活性控制。微观结构和颜色分析表明先破碎组蒜泥出现大量具有破碎边缘细胞簇,细胞破碎程度较大,蒜泥发生严重绿变,与对照组色差在12.08~24.75。而先烫漂处理组蒜泥细胞保持较好完整性,与对照组色差在2.12~8.42,有助于保持蒜泥颜色品质。综上所述,采用先烫漂后破碎的加工顺序,适度烫漂,可有效防止蒜泥加工过程中的风味和颜色品质劣变。4.大蒜素在不同内外源因素下的降解规律溶液种类、温度和p H值是影响大蒜素稳定性的重要外界环境因素。大蒜素在不同溶液中降解速率具有显着差别,大蒜素在水中稳定性>其在甲醇、乙醇、乙腈溶液中稳定性>其在非极性溶剂(正己烷、二氯甲烷和乙醚)中稳定性。大蒜素降解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且大蒜素浓度越高降解速度越快,大蒜素的降解过程符合二次一级动力学模型(R2>0.97)。在蒜泥和大蒜素水溶液中,大蒜素在酸性条件(p H 3.0~6.0)下比其在碱性条件下(p H 7.0~10.0)稳定;对于大蒜素降解产物,在碱性条件下,大蒜素水溶液中各挥发性降解产物均增加,而蒜泥中只有线形硫醚增加,(E/Z)-ajoene和环状硫醚均减小。说明蒜泥中成分复杂,存在内源性物质影响此类物质的变化过程。因此,进一步探究大蒜内源性物质对大蒜素稳定性的影响,芹菜素、杨梅素、槲皮素对大蒜素稳定性无显着性(P>0.05)影响,但氧化为醌型后可提高大蒜素的稳定性(P<0.05)。精氨酸和赖氨酸对大蒜素具有消减作用,并且增加线性硫醚含量,是潜在参与大蒜素降解的内源性物质。探究大蒜素和挥发性有机硫化物在不同内外源因素下的变化规律,为大蒜制品加工过程中的风味物质调控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姜慧[5](2020)在《大蒜素-乳清分离蛋白结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其消化特性和抑菌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蒜素(Allicin,Diallyl thiosulfinate),即二烯丙基硫代亚磺酸酯,具有广谱抑菌、抑制肿瘤及抗氧化性等生理活性,由于其巨大的保健和医疗价值,在食品、药品、农业、养殖业等领域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大蒜素结构中硫代亚磺酸基团及烯丙基的存在,使大蒜素极不稳定,对空气、温度、pH和有机溶剂等均敏感,易降解成各种有机硫化合物,使其活性大大降低,极大限制了其应用。大蒜素中的硫代亚磺酸基团能与多肽或蛋白上的巯基通过二硫键结合,形成稳定的结合物。乳清分离蛋白是一种高质量的天然蛋白,容易获取,可用来制备大蒜素-蛋白结合物。不过要获得与大蒜素理想的结合效果,还需要提高乳清分离蛋白中的巯基含量。已有研究表明,适当的超声波处理可以使蛋白中的巯基含量增加。本研究以提取的新鲜大蒜素为原料,通过超声预处理乳清分离蛋白,再与大蒜素反应生成结合物,并优化其反应条件;分析不同结合率的结合物的分子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差异,并进行结合物的体外模拟消化试验和抑菌活性研究,为开发大蒜素新型稳定化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大蒜素与乳清分离蛋白(TS-WPI)结合物的制备研究。以纯水提取大蒜素的得率(1.21 mg/g)与使用浓度为40%、80%乙醇溶液的得率(分别为1.22和1.26 mg/g)相比,没有显着性差异。超声处理(40℃、20+40 kHz、20 min和50 W/L)使乳清分离蛋白的巯基含量比对照提高了35.05%(p<0.05),从而提高了蛋白与大蒜素的结合能力。单因素及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大蒜素与蛋白的最佳反应条件为:TSmol:-SHmol=2.2,pH 4.5,在25℃下反应时间34 min,最高结合率为61.56%。将大蒜素与蛋白的结合过程进行拟合,发现Elovich模型(qt=m+nln(t),R2=0.9778)可以较好地反映出大蒜素与蛋白结合过程的变化规律。大蒜素在70℃下保存0.5 h后,质量保留率仅为7.45%。大蒜素和乳清分离蛋白的结合物在不同温度下贮藏14 d后,质量保留率都在90%以上,结合物比大蒜素稳定,不易分解。(2)大蒜素-乳清分离蛋白结合物的结构特性及功能特性研究。蛋白与大蒜素结合物的结合率越高,表面疏水性越大,荧光强度降低的越明显。圆二色谱分析表明,蛋白与大蒜素结合后,蛋白结构趋向伸展化。红外光谱分析表明,TS-WPI结合物的在酰胺I区吸收峰明显增强。随着结合率的增加,结合物Zeta电位的绝对值逐渐减小,这可能是由于大蒜素影响了蛋白分散体系的静电、疏水相互作用,使同性电荷减少。蛋白结合大蒜素之后小分子量组分增加。扫描电镜显示,WPI与TS结合后,表面平滑,由球状转为片状分布,原因可能是蛋白中的二级结构遭到破坏导致球状结构丧失。TS-WPI结合物的溶解性相比于TS(溶解度为2.5%,10℃)明显提高,超声预处理后的结合率为61%的结合物显示出最高的乳化活性(49.56 m2/g)和乳化稳定性(10.06 min)。(3)大蒜素-乳清分离蛋白结合物的体外模拟消化特性研究。乳清蛋白和结合物都在胰蛋白酶阶段更容易水解、消化。大蒜素不会影响蛋白在胃肠内的水解度,不同结合率的结合物的消化率无显着性差异。结合物的胃肠消化产物的粒径都比蛋白消化产物的粒径大(p<0.05),颗粒粒径分布范围变广。结合物经过模拟胃肠消化产物分子量分布向小分子量靠近,小分子量组分含量增加,因此结合物与蛋白相比更容易被吸收利用。大蒜素提取液与结合物随着消化时间的增加,挥发性成分中含硫化合物的含量逐渐降低,消化产物在肠内的挥发性成分更为复杂,大蒜素与蛋白结合后的消化产物在胃肠内的含硫化合物的成分与大蒜素提取液的消化产物的组成成分相同。(4)大蒜素水提取物及TS-WPI结合物的抑菌活性及机制研究。结合物与大蒜素水提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无显着性差异。大蒜素水提物会溶解菌体细胞膜和细胞壁,导致细胞内容物外流,结合物对细胞结构也有一定程度的损伤。结合物与大蒜素水提物会使菌悬液电导率增加,大分子物质泄漏,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菌体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大蒜素水提物及结合物对菌体蛋白合成能力的抑制效果相当。与大蒜素水提物相比,结合物处理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下降更快,对菌的呼吸抑制率更高,从而影响菌的生理代谢及呼吸代谢过程。

李文清,周华,胡兴鹏,晏日安,欧仕益,黄雪松[6](2016)在《大蒜素水溶液稳定性及分解产物组成研究》文中提出大蒜素水溶液的稳定性对大蒜制品的加工极其重要。作者研究了体系温度、浓度、p H值对大蒜素水溶液稳定性以及分解产物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温度或浓度越高,大蒜素水溶液的稳定性越低;温度相对较低或大蒜素浓度较高时,大蒜素的分解产物越趋向于以3-乙烯基-1,2-二硫环己-4-烯和3-乙烯基-1,2-二硫环己-5-烯为主的环状物;反之,产物以二烯丙基二硫醚等直链化合物为主。溶液的酸性越强,大蒜素越稳定。采用氢谱表征了大蒜素与氘代乙酸的氢键作用,采用理论计算,发现大蒜素在酸性溶液中发生质子化后,O(13)与H(5)的键长变长,分子的能量降低,初步揭示大蒜素在酸性溶剂中稳定性更高的原因。

李文清[7](2015)在《大蒜素的合成、转化及其稳定性研究》文中指出首先,以臭氧为氧化剂,氧化二烯丙基二硫醚合成大蒜素,研究反应温度、时间、底物浓度、臭氧流量四个单因素对大蒜素产率的影响:大蒜素产率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不断上升,但在反应进行4 h后,有副产物产生;大蒜素产率随着温度、二烯丙基二硫醚浓度、臭氧流量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得到了大蒜素最优合成条件:反应时间为4 h,反应温度为8℃,臭氧流量为0.25 L·min-1,二烯丙基二硫醚乙醇溶液浓度为0.20 mmol·m L-1。在此最优条件下,用臭氧氧化大蒜精油,产率达到63.96%,提高了大蒜精油中大蒜素的含量。其次,研究了大蒜素在正戊烷、乙醇溶剂中的分解动力学并拟合相关的动力学参数:大蒜素在正戊烷、乙醇溶剂中的分解活化能分别为56.0 k J·mol-1和72.0 k J·mol-1,指前因子分别为9.2×105和1.5×106。采用B3LYP方法,在6-31+G(d,p)基组下计算了大蒜素与正戊烷、乙醇的相互作用能分别为1.12 k J·mol-1和31.18 k J·mol-1,说明大蒜素与乙醇分子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通过自然键轨道理分析法,分析得到大蒜素分子中的氧原子的孤对电子O(13)对乙醇分子的羟基[O(21)-H(20)]的反键轨道稳定化能为45.45 k J·mol-1,说明大蒜素分子与乙醇分子产生较强的氢键作用,大蒜素在乙醇中更稳定性。再次,研究了大蒜素、萃取溶剂对蒜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溶剂对大蒜油组成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大蒜素会抑制蒜氨酸酶的活性,但不会导致完全失活;有机溶剂对蒜氨酸酶的影响比较复杂,其中氯仿、二氯甲烷使酶活性完全丧失,而正己烷、正戊烷对酶活性影响则不明显。采用气质联用、核磁共振二维谱表征了不同溶剂下大蒜油的组成。用氯仿、正己烷等非极性溶剂萃取大蒜素,得到的大蒜油以3-乙烯基-1,2-二硫环己-4-烯(4X)和3-乙烯基-1,2-二硫环己-5-烯(5X)为主;而用乙酸等质子溶剂萃取,则大蒜油成分以二烯丙基三硫醚(DATS)、二烯丙基二硫醚(DADS)为主。最后,分离出了大蒜中16种化合物,包含14种酚类化合物,其中有5种新的酚类化合物:8-(3-甲基-(E)-1-丁烯基)香叶木素、8-(3-甲基-(E)-1-丁烯基)白杨素、6-(3-甲基-(E)-1-丁烯基)白杨素、Alliumones A和B(4、5),并通过一维、二维核磁实验鉴定他们的结构;大蒜中的酚类化合物影响其含硫化合物的酶促或非酶促形成过程。化合物12显着抑制了蒜氨酸的热分解;化合物4对蒜氨酸酶活性有最高的抑制率(36.6%)。

魏宁漪,吴建敏,张启明[8](2011)在《GC-MS法测定大蒜素有关物质和稳定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建立检测大蒜素原料药有关物质的气质联用方法,并对大蒜素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DB-5MS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柱温:起始温度60℃,保持5 min,以10℃.min-1升至220℃,保持5 min;EI源温度:200℃。结果:2批大蒜素原料中的有关物质分别为7.20%和10.11%,主要杂质为一硫二丙烯、二硫二丙烯和四硫二丙烯。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大蒜素中有关物质的定性定量检测,并可用于大蒜素的稳定性研究。

施璐[9](2011)在《大蒜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肠溶胶囊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蒜素是一种广谱抗菌药,在我国入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大蒜中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有降压、降血脂、减少冠状动脉硬化、防癌、治癌、抗病毒、抑制血小板积聚等功效。大蒜素是大蒜挥发油中的主要有效成份,其具有的较强的抗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及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使大蒜素有良好的开发前景。由于大蒜素易挥发性,不良气味以及难溶于水等缺陷,极大限制了其在临床应用范围和程度。目前,虽有大蒜素片剂及胶囊在临床应用,但制备时采用的材料等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蒜素疗效的发挥,如以前文献报道多采用β-环糊精作包合材料将大蒜素包合后,制备成胶囊或片剂,而制剂运行到肠道后,肠道内体液已不是很充足,β-环糊精自身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故而限制了包合的大蒜素的溶出与吸收。本研究采用HP-β-CD作包合材料,既解决大蒜素的挥发性,又不影响包合物大蒜素的溶出及吸收,将包合物制成肠溶胶囊,又克服了大蒜素的气味与胃刺激性,很有开发研究前景,目前,尚未见类似的文献报道。为了在包合过程中获得较高的产率,本实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大蒜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率进行研究,优选最佳工艺条件。本课题以现代药剂学剂型理论为指导原则,结合临床需要和要求,运用现代制药技术,对大蒜素包合物的制剂研究进行了探索。前期已进行了主要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大蒜素疗效可靠,用药比较安全。本课题则以普通制剂为主,优化了大蒜素包合物的包合工艺,确定以胶囊剂为其剂型,并对其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进行了研究,也对其体外释药进行初步探讨,结果显示其体外溶出明显,快于市售大蒜素片剂和大蒜素肠溶胶囊,初步达到了本课题研究的目的。1.包合物包合工艺的选择与研究根据大蒜素和羟丙基-β-环糊精的理化性质和包合方法学比较,最终拟定工艺路线为研磨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多指标综合考虑,筛选出研磨法的最佳包合工艺:大蒜素1mL用1mL无水乙醇溶解后,缓慢加入到4mL经水溶解的12g羟丙基-β-环糊精的研钵中,研磨2h后,置真空干燥箱中50℃干燥4h。结果表明该包合工艺收得率高,稳定可行。2.包合物中大蒜素提取工艺的研究探讨包合物中大蒜素的提取方法与试剂的选择,结果表明,有机溶剂提取包合物中大蒜素得率明显高于水蒸气蒸馏方法。同时对不同的洗脱和提取溶剂对大蒜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包合率测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确立了准确的包合率测定方法。采用不同的溶剂分别对包合物表面未包合游离的药进行洗脱,以及对包合物中已包合的药进行提取,选出合适的溶剂组合用于包合物中有效成分的测定。结果显示不同的溶剂对包合物游离大蒜素的洗脱,洗脱时药物损失及包合物中有效成分的取效果有很大差别。洗脱效率: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醚,提取效率:正己烷>乙醇>乙酸乙酯。因此选择极性小的石油醚作为洗脱溶剂,极性大的正己烷作为提取溶剂。3.包合物肠溶胶囊的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的研究根据药物的性质及制剂工艺和临床用药的需求,确定其剂型为胶囊剂。将制备好的大蒜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粉碎,过60目筛,将粉末状药物填装于0号肠溶胶囊壳中,每粒装0.45g。考察不同条件下的药品的质量指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是为药品的包装,保存条件的确定和有效期的建立提供依据。经过吸湿率的测定确定本品的临界相对湿度为74%,较为适合生产。采用TLC法对制剂中有效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结果,斑点分离效果好、对照无干扰。采用GC法对包合物肠溶胶囊进行含量测定,研究表明以上所用定量方法准确、简便、可靠,可作为控制本品内在质量的指标。根据测定多批样品结果,制订了本品大蒜素的含量限度,暂定每粒胶囊含大蒜素不得少于7.17mg。4.包合物肠溶胶囊体内药物动力学和体外释药的研究药物动力学是借助于动力学原理和数学方法,研究药物在体内动态行为和量变规律的科学,为临床应用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制定合理的剂量提供科学依据。本章建立了大蒜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肠溶胶囊的体内分析方法,以大蒜素为指标成分,通过GC法测定家兔血浆中大蒜素的含量,对其在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蒜素包合物肠溶胶囊在家兔体内作用时间较短,与其它市售的大蒜素剂型相比起效快,为其进一步研究开发奠定了科学基础。以大蒜素的累积溶出百分率为考察指标,测定了市售大蒜素片剂,大蒜素普通胶囊与本研究制剂的体外溶出,表明本研究制剂体外溶出明显快于市售其他剂型。5.包合物肠溶胶囊初步稳定性的研究药品的稳定性是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本课题建立了肠溶胶囊GC含量测定方法,考察本制剂初步稳定性,结果表明,含量测定方法可行,回收率高,误差(日内误差,日间误差)符合要求;长期稳定实验表明本制剂稳定性好,暂定其有效期为2年。

郭亮[10](2011)在《超临界CO2-分子蒸馏分离纯化大蒜素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蒜(Allium Sativum L.)为百合科葱属植物。大蒜素是大蒜中主要的功能物质,化学名称为二烯丙基硫代亚磺酸酯,是大蒜破碎后蒜氨酸在蒜氨酸酶的催化作用下产生的。大蒜素在抗凝血、降血脂、解毒、抗癌、抗氧化、抗衰老以及在细胞介导免疫、体液免疫调节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蒜素易分解,不同的提取方法得到的组分不同。本研究以邳州白蒜为原料,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CO2流量以及大蒜破碎粒径和酶解条件对大蒜素萃取效果的影响。然后对超临界萃取物进行分子蒸馏,研究了绝对压力、蒸馏温度、进料速度和蒸馏级数对大蒜素纯化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多级分子蒸馏纯化大蒜素的工艺条件。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超临界CO2萃取大蒜素最佳工艺的确定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CO2流速和大蒜破碎粒径对大蒜素萃取工艺的影响,通过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建立数学模型,确定最佳条件为萃取压力33.7 MPa,萃取温度41.2℃,萃取时间3.4h,CO2流速120L·h-1,破碎粒径4mm。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试验,确定了萃取前蒜氨酸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和Mn2+添加量的最佳条件为酶解温度35℃,酶解时间30min,Mn2+添加量为0.001mmol·g-1,最终萃取率为0.418%。2分子蒸馏纯化大蒜素的研究研究了绝对压力、蒸馏温度、进料速度以及蒸馏级数对超临界萃取物中大蒜素纯度和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表确定了各级分子蒸馏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一级分子蒸馏最佳条件为绝对压力200Pa,蒸馏温度50℃,进料速度15 mL·min-1;二级蒸馏最佳条件为绝对压力150Pa,蒸馏温度45℃;三级蒸馏最佳条件为绝对压力100Pa,蒸馏温度40℃;经过三级分子蒸馏,蒜素纯度达到87.19%,得率为47.45%,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蒜素、DADs和DATs相对总含量达到83.14%。3大蒜素及相关成分的热稳定性研究在-20℃、4℃以及25℃条件下观察大蒜素、DADs和DATs的稳定性,大蒜素、DADs以及DATs稳定性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明显下降,热稳定性顺序为DADs>DATs>大蒜素。

二、大蒜素稳定性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蒜素稳定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大蒜活性物质提取方法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大蒜主要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
    1.1 大蒜素的提取方法
    1.2 大蒜多酚的提取方法
2 大蒜主要提取物活性及机制
    2.1 抗氧化活性及机制
    2.2 抗菌能力及机制
3 大蒜及其提取物在肉品加工及保藏中的应用
    3.1 在禽肉加工及保藏中的应用
    3.2 在畜肉加工及保藏中的应用
    3.3 在水产品加工及保藏中的应用
4 结语

(2)大蒜素与乳清分离蛋白结合物的体外模拟消化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试验方法
        1.3.1 大蒜素的提取及乳清分离蛋白溶液的制备
        1.3.2 大蒜素与乳清分离蛋白结合物的制备
        1.3.3 WPI及TS-WPI结合物体外模拟消化样品的制备
        1.3.4 大蒜素提取液及结合物的体外消化产物测定
        1.3.6 模拟消化过程中消化率的测定
        1.3.7 模拟消化过程中粒径的测定
        1.3.8 体外消化样品分子质量分布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蒜素提取液的体外模拟消化产物分析
    2.2 TS-WPI结合物的体外模拟消化产物的分析
    2.3 结合率对WPI及TS-WPI结合物体外消化过程中自由氨基产量的影响
    2.4 结合率对WPI及TS-WPI结合物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2.5 结合率对WPI及TS-WPI结合物体外消化产物粒径的影响
    2.6 结合率对WPI及TS-WPI结合物体外消化产物分子质量分布影响
3 结论

(3)大蒜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大蒜素的定义及其理化性质
2 大蒜素的生物学功能
    2.1 抑菌杀菌
    2.2 抗氧化
    2.3 抗炎
    2.4 改善机体健康
3 大蒜素在反刍动物上的饲用效果
    3.1 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性能
    3.2 提高动物营养物质消化率
    3.3 改善瘤胃发酵
    3.4 降低甲烷产量
4 小结与展望

(4)蒜米、蒜泥加工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大蒜概述
        1.1.1 大蒜的化学组分
        1.1.2 大蒜重要生理功能
    1.2 大蒜中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研究进展
        1.2.1 挥发性有机硫化物制备方法
        1.2.2 挥发性有机硫化物检测方法
    1.3 大蒜加工研究进展
        1.3.1 冷冻蒜米加工研究进展
        1.3.2 即食蒜泥加工研究进展
    1.4 大蒜加工过程中品质劣变及控制措施
        1.4.1 大蒜加工过程中褐变反应
        1.4.2 大蒜加工过程中的绿变反应
        1.4.3 大蒜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硫化物损失
    1.5 立题背景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主要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仪器
    2.4 试验方法
        2.4.1 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合成与分离鉴定
        2.4.2 烫漂预处理对冷冻蒜米品质影响
        2.4.3 烫漂处理对蒜泥品质影响
        2.4.4 影响挥发性有机硫化物变化的因素
    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分离及分析
        3.1.1 大蒜素合成条件的探究
        3.1.2 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鉴定
        3.1.3 GC-MS分析挥发性有机硫化物
        3.1.4 HPLC分析挥发性有机硫化物
        3.1.5 挥发性有机硫化物标准曲线的建立
    3.2 冷冻蒜米加工过程中品质变化
        3.2.1 冷冻蒜米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变化规律
        3.2.2 冷冻蒜米加工过程中酶活性变化
        3.2.3 冷冻蒜米加工过程中大蒜颜色的变化
        3.2.4 冷冻蒜米加工过程中水分状态变化规律
        3.2.5 冷冻蒜米加工过程中大蒜质构品质的变化
        3.2.6 冷冻蒜米加工过程中微观结构与品质变化关系
    3.3 蒜泥加工过程中品质变化
        3.3.1 蒜泥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变化
        3.3.2 蒜泥加工过程中蒜氨酸酶活的变化
        3.3.3 蒜泥加工过程中颜色的变化
        3.3.4 蒜泥加工过程中多酚和抗氧化性的变化
        3.3.5 蒜泥加工过程中蒜泥微观结构与品质变化关系
    3.4 影响挥发性有机硫化物变化的因素
        3.4.1 不同溶液对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影响
        3.4.2 浓度和温度对大蒜素稳定性影响
        3.4.3 pH对大蒜素稳定性及其降解产物的影响
        3.4.4 大蒜内源性物质对大蒜素稳定性影响
4 讨论
    4.1 大蒜中的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组成
    4.2 烫漂对大蒜中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生成的影响
    4.3 烫漂对大蒜中挥发性有机硫化物变化的影响
    4.4 大蒜素稳定性及影响其稳定性的内外源因素
5 主要创新点
6 结论
7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大蒜素-乳清分离蛋白结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其消化特性和抑菌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大蒜素概述
        1.1.1 大蒜素的生成
        1.1.2 大蒜素的制备
        1.1.3 大蒜素的生理活性研究
        1.1.4 大蒜素的应用
    1.2 大蒜素稳定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1.2.1 大蒜素的稳定性
        1.2.2 大蒜素微胶囊
        1.2.3 大蒜素脂质体
        1.2.4 大蒜素聚合物胶束
        1.2.5 大蒜素与巯基物质的结合研究
    1.3 食物的模拟消化
        1.3.1 体外模拟消化
        1.3.2 大蒜素与乳清分离蛋白的消化特性
    1.4 大蒜素抑菌活性研究
        1.4.1 大蒜素抑菌活性及抑菌机理研究进展
        1.4.2 相关结合物的抑菌活性研究进展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大蒜素与乳清分离蛋白结合物的制备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仪器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仪器与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大蒜素的提取
        2.3.2 大蒜素浓度的测定
        2.3.3 大蒜素半衰期及分解动力学研究
        2.3.4 乳清分离蛋白溶液的制备
        2.3.5 超声预处理乳清分离蛋白
        2.3.6 巯基及二硫键含量的测定
        2.3.7 大蒜素与乳清分离蛋白反应的单因素试验
        2.3.8 响应面试验优化大蒜素与乳清分离蛋白的反应条件
        2.3.9 大蒜素与乳清分离蛋白结合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建立
        2.3.10 大蒜素及大蒜素-乳清分离蛋白结合物稳定性的测定
        2.3.11 数据处理与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不同溶剂的大蒜素得率
        2.4.2 大蒜素在不同提取溶剂中的贮藏稳定性
        2.4.3 大蒜素的分解动力学结果
        2.4.4 超声预处理对乳清分离蛋白巯基及二硫键含量的影响
        2.4.5 大蒜素与乳清分离蛋白反应的单因素试验结果
        2.4.6 乳清分离蛋白与大蒜素反应的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
        2.4.7 响应面最优条件验证结果
        2.4.8 大蒜素与乳清分离蛋白结合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研究
        2.4.9 贮藏时间和温度对TS及 TS-WPI结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结合率对TS-WPI结合物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仪器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仪器与设备
    3.3 试验方法
        3.3.1 WPI及不同结合率的TS-WPI结合物的制备
        3.3.2 WPI及 TS-WPI结合物疏水性测定
        3.3.3 WPI及 TS-WPI结合物内源性荧光测定
        3.3.4 WPI及 TS-WPI结合物圆二色谱测定
        3.3.5 WPI及 TS-WPI结合物傅立叶红外光谱测定
        3.3.6 WPI及 TS-WPI结合物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测定
        3.3.7 WPI及 TS-WPI结合物Zeta电位的测定
        3.3.8 WPI及 TS-WPI结合物的粘度测定
        3.3.9 WPI及 TS-WPI结合物SDS-PAGE凝胶电泳测定
        3.3.10 WPI及 TS-WPI结合物分子量测定
        3.3.11 WPI及 TS-WPI结合物扫描电镜测定
        3.3.12 WPI及 TS-WPI结合物的原子力显微镜测定
        3.3.13 WPI及 TS-WPI结合物溶解度测定
        3.3.14 WPI及 TS-WPI结合物乳化特性测定
        3.3.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结合率对WPI及 TS-WPI结合物分子结构的影响
        3.4.2 结合率对WPI及 TS-WPI结合物的Zeta电位的影响
        3.4.3 结合率对WPI及 TS-WPI结合物表观粘度的影响
        3.4.4 WPI及 TS-WPI结合物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
        3.4.5 结合率对WPI及 TS-WPI结合物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3.4.6 结合率对WPI及 TS-WPI结合物微观结构的影响
        3.4.7 结合率对WPI及 TS-WPI结合物功能特性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S-WPI结合物的体外消化特性分析
    4.1 引言
    4.2 材料与仪器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仪器与设备
    4.3 试验方法
        4.3.1 WPI及 TS-WPI结合物体外模拟消化样品的制备
        4.3.2 模拟消化过程中自由氨基含量的测定
        4.3.3 模拟消化过程中消化率的测定
        4.3.4 模拟消化过程中粒径大小的测定
        4.3.5 体外消化样品分子量分布
        4.3.6 体外消化产物的气质联用测定
        4.3.7 数据处理与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结合率对WPI及 TS-WPI结合物体外消化过程中自由氨基含量的影响
        4.4.2 结合率对WPI及 TS-WPI结合物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4.4.3 结合率对WPI及 TS-WPI结合物体外消化产物粒径大小的影响
        4.4.4 结合率对WPI及 TS-WPI结合物体外消化产物分子量分布影响
        4.4.5 TS及 TS-WPI结合物体外消化产物的气质联用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大蒜素水提取物及TS-WPI结合物的抑菌活性及机制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仪器
        5.2.1 材料与试剂
        5.2.2 仪器与设备
    5.3 试验方法
        5.3.1 菌种活化及培养基的选择
        5.3.2 最适菌悬液浓度的选取
        5.3.3 样品的制备
        5.3.4 双层板法抑菌试验
        5.3.5 大蒜素水提取物及结合物的最低抑菌浓度测定
        5.3.6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5.3.7 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形貌观察
        5.3.8 大蒜素水提物及结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的作用
        5.3.9 金黄色葡萄球菌胞内蛋白含量的测定
        5.3.10 β-半乳糖苷酶活力的测定
        5.3.11 呼吸抑制率的测定
        5.3.12 数据处理与分析
    5.4 结果与分析
        5.4.1 大蒜素水提物和结合物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
        5.4.2 大蒜素水提取物及结合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5.4.3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曲线
        5.4.4 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形貌
        5.4.5 大蒜素水提物及结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的作用分析
        5.4.6 金黄色葡萄球菌胞内蛋白含量
        5.4.7 大蒜素水提物和结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5.4.8 大蒜素水提物和结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呼吸代谢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6)大蒜素水溶液稳定性及分解产物组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原料
        1.1.1 原料
        1.1.2 主要仪器设备
    1.2 试验方法
        1.2.1 大蒜素的合成
        1.2.2 大蒜素的含量检测与分析
        1.2.3 大蒜素产物的分布
        1.2.4 大蒜素水溶液稳定性测试
        1.2.5 计算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温度对大蒜素稳定性以及产物分布的影响
    2.2 浓度对大蒜素稳定性以及产物分布的影响
    2.3 p H的影响
        2.3.1 大蒜素在不同p H溶液中的稳定性
        2.3.2 氢键分析
        2.3.3 大蒜素质子化的理论计算
3 结语

(7)大蒜素的合成、转化及其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大蒜中蒜氨酸的研究
    1.3 大蒜中蒜氨酸酶的研究
    1.4 大蒜中大蒜素的研究
    1.5 大蒜中酚类物质的研究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1.7 研究内容
    1.8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大蒜素的臭氧氧化合成以及在大蒜精油中的应用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3 小结
第三章 大蒜素在正戊烷、乙醇中的稳定性及分解动力学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3 小结
第四章 大蒜素和有机溶剂对蒜氨酸酶活性及大蒜油组成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3 小结
第五章 大蒜中酚类化合物的分离提取以及对含硫化合物生成的抑制作用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作者简介
致谢

(8)GC-MS法测定大蒜素有关物质和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2 色谱-质谱条件
3 有关物质鉴定
4 方法学研究
    4.1 破坏性试验
    4.2 线性关系考察
    4.3 检出限及定量限测定
    4.4 精密度试验
5 样品测定
6 稳定性研究
    6.1 加速稳定性试验
    6.2 长期稳定性试验
7 讨论
    7.1 大蒜素标准的修订
    7.2 有关物质检查方法的选择
    7.3 进样口温度的选择
    7.4 贮藏条件的改变
    7.5 有关物质的鉴定

(9)大蒜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肠溶胶囊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大蒜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标准溶液的制备
        2.2 色谱条件和系统适应性
        2.3 包合物制备工艺的正交试验设计
        2.4 干燥温度对包合物的影响
        2.5 包合物的鉴定
    3 讨论与小结
第二章 包合物中大蒜素提取洗脱工艺的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包合物提取工艺的研究
        2.1.1 空白回收率的测定
        2.1.2 提取溶剂的选择
        2.1.3 洗脱溶剂的选择
    3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包合物质胶囊的制备与质量控制研究
    1 包合物肠溶胶囊的制备工艺研究
        1.1 剂型选择
        1.2 制剂成型工艺研究
        1.2.1 肠溶胶囊的处方
        1.2.2 肠溶胶囊的制粒工艺研究
        1.2.3 胶囊规格的选择
    2 包合物肠溶胶囊的质量控制
        2.1 仪器与试药
        2.1.1 仪器
        2.1.2 试药
        2.2 方法与结果
        2.2.1 性状
        2.2.2 鉴别
        2.2.3 检查
        2.2.4 含量测定
    3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包合物肠溶胶囊的药物动力学和体外释药的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1.3 动物
    2 方法与结果
        2.1 体内分析方法的建立
        2.1.1 标准溶液的制备
        2.1.2 血浆样品的处理
        2.1.3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
        2.1.4 提取溶剂的选择
        2.1.5 方法专属性试验
        2.1.6 线性关系考察
        2.1.7 精密度试验
        2.1.8 稳定性试验
        2.1.9 回收率试验
        2.2 包合物肠溶胶囊家兔体内药动学研究
        2.2.1 大蒜素血药浓度测定方法
        2.2.2 给药方案与血样采集
        2.2.3 数据处理
        2.2.4 血药浓度测定结果
        2.2.5 药动学参数的拟合
        2.3 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2.3.1 大蒜素的含量测定方法
        2.3.2 溶出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2.3.3 影响肠溶胶囊溶出因素的考察
        2.3.4 肠溶胶囊的质量考察
    3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包合物肠溶胶囊的初步稳定性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光照实验
        2.2 高温实验
        2.3 高湿实验
        2.4 恒温加速实验
    3 讨论与小结
结束语与创新点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超临界CO2-分子蒸馏分离纯化大蒜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大蒜概述
        1.1.1 大蒜的化学成分
        1.1.2 大蒜的重要生理功能
        1.1.3 国内大蒜产业的现状
    1.2 大蒜素
        1.2.1 大蒜素的生理功效
        1.2.2 大蒜素的分析方法
        1.2.3 大蒜素的提取工艺
    1.3 超临界C0_2 萃取技术
        1.3.1 超临界C0_2 萃取原理
        1.3.2 超临界C0_2 萃取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
    1.4 分子蒸馏技术
        1.4.1 分子蒸馏技术的原理
        1.4.2 分子蒸馏技术的特点
        1.4.3 分子蒸馏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
        1.4.4 分子蒸馏技术在天然产物分离提纯方面的应用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5.3 本课题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原料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仪器设备
    2.4 试验方法
        2.4.1 大蒜素分析方法
        2.4.2 计算方法
        2.4.3 超临界C0_2 萃取大蒜素的研究
        2.4.4 分子蒸馏分离提纯大蒜素的研究
        2.4.5 大蒜素及相关成分热稳定性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超临界C0_2 萃取大蒜素的研究
        3.1.1 萃取压力对大蒜素萃取率的影响
        3.1.2 萃取温度对大蒜素萃取率的影响
        3.1.3 萃取时间对大蒜素萃取率的影响
        3.1.4 C0_2 流速对大蒜素萃取率的影响
        3.1.5 大蒜破碎粒径对大蒜素萃取率的影响
        3.1.6 超临界C0_2 萃取优化试验
        3.1.7 蒜氨酸最佳酶解条件的确定
    3.2 分子蒸馏纯化大蒜素的研究
        3.2.1 一级分子蒸馏对大蒜素纯化效果的影响
        3.2.2 二级分子蒸馏对大蒜素纯化效果的影响
        3.2.3 三级分子蒸馏对大蒜素纯化效果的影响
        3.2.4 分子蒸馏级数对大蒜素纯化效果的影响
        3.2.5 各级分子蒸馏馏出物成分比较
    3.3 大蒜素、DADs 和DATs 热稳定性研究
4 讨论
    4.1 超临界C0_2 萃取作用的影响因素
    4.2 分子蒸馏纯化效果的影响因素
    4.3 大蒜素稳定性
    4.4 进一步研究方向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四、大蒜素稳定性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大蒜活性物质提取方法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蒲仕文,徐雯,杨燕,李富宽,吕慎金.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2(03)
  • [2]大蒜素与乳清分离蛋白结合物的体外模拟消化特性[J]. 姜慧,邢政,何荣海,黄六容,马海乐. 中国食品学报, 2021(12)
  • [3]大蒜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朱雯,刘天伟,孙昕旸,张子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21(11)
  • [4]蒜米、蒜泥加工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 张斌. 山东农业大学, 2021
  • [5]大蒜素-乳清分离蛋白结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其消化特性和抑菌活性研究[D]. 姜慧. 江苏大学, 2020(02)
  • [6]大蒜素水溶液稳定性及分解产物组成研究[J]. 李文清,周华,胡兴鹏,晏日安,欧仕益,黄雪松.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6(07)
  • [7]大蒜素的合成、转化及其稳定性研究[D]. 李文清. 暨南大学, 2015(12)
  • [8]GC-MS法测定大蒜素有关物质和稳定性研究[J]. 魏宁漪,吴建敏,张启明. 药物分析杂志, 2011(09)
  • [9]大蒜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肠溶胶囊的研究[D]. 施璐.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1(05)
  • [10]超临界CO2-分子蒸馏分离纯化大蒜素的研究[D]. 郭亮. 山东农业大学, 2011(08)

标签:;  ;  ;  ;  ;  

大蒜素稳定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