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谈学生“减负”

还谈学生“减负”

一、也谈学生“减负”(论文文献综述)

饶佩[1](2021)在《教育时间视角下减负的困境及破解之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业负担产生和存在于学校教育时间之内。从时间角度来说,它的产生与学校教育时间治理中的以下几方面问题密切相关:一是对教师和学生时间主体地位的剥夺;二是对学生自由时间和空间的极度压缩;三是对当下时间意义的忽视;四是效率至上的教学和学习文化。政府的减负之所以一直举步维艰、成效甚微,与减负的时间和教育时间、社会时间不同步有关,还与减负政策中对"人"的忽视以及简单地将减负等同于减时间有关。未来需要处理好减负的节奏和推进力度、促进"人"的显现以及调整时间管理方法,以此消解教育中的紧张感、压力感和焦虑感,营造充满张力、生命力和活力的教育时间氛围。

刘奎[2](2021)在《小学教师工作时间管理现状研究 ——以上海B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小学教师工作时间管理现状研究是教育的实际需要,也是教师减负的需要。教育质量提升,需要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做支撑,教师做好自身时间管理是搞好教育的基础。但现实中,小学教师工作时间管理上却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时间价值感缺失,生命管理意识薄弱,缺乏学生管理经验造成时间浪费,教学支持时间被个人时间兑充,事务性工作繁忙等诸多问题。因此,我们要全面而系统地、发展而又联系地对小学教师时间管理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从而提出更好地促进小学教师工作时间管理的相关对策。本次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对上海B小学教师从教学时间、教学支持的时间、个体专业发展时间和事务性的工作时间这四个维度进行研究。本次研究共计发放问卷307份,其中,对8位B小学的教师进行了重点的访谈。并对这8位教师的工作时间,从时间的价值感方面、工作时间的规划能力方面、工作时间的监控能力方面、工作时间的评估能力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希望能得到较为准确的信息。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存在的生命管理思想有待提高、目标规划笼统、对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教学支持时间不足、干扰应对和授权方式单一、存在不良心理、工作时间评估缺乏数据支持、工作时间管理技巧操作性较低等问题。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本文从教师职业特点、非教学事务干扰、工作模式等方面对教师时间管理问题问题进行了问题归因分析。之后,基于教师工作的特点,从时间价值感、工作时间规划能力、工作时间监控能力、工作时间评估能力这四个维度给出了对应的解决对策。分别是优化时间价值感、树立生命管理思想、在工作的“未完结性”中平衡工作和生活、用“SWOT法”建立系统的目标规划体系、用“二八原则”把握工作重点,发挥教师时间管理自主性,合理授权,利用时间限定法克服个人不良心理,运用“工作记录法”、时间管理APP落实时间管理技巧,完善教育评价体系,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规范教育教学管理等。

金渝超[3](2021)在《深度教学视角下的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数据时代,随着人工智能、脑科学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将研究重点聚焦在深度学习,促使深度学习理论在教育领域中再次焕发光芒。深度学习可以发展学习者的高阶思维,实现数学学科教学的三维课程目标,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总目标。如何引导学习者进行深度学习成为教育教学改革获得成功的关键。目前我国虽然也有利用深度教学理论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研究,但最终获得成功并进入一线教学的研究却寥寥无几。单元教学设计是可以深入一线课堂进行教学实践的教学工具,是连接深度学习与深度教学的桥梁。因此本研究将结合数学学科特点,以单元教学设计为载体,实施深度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初中数学深度教学的理论基础。对深度学习、深度教学与单元教学设计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明确深度学习、深度教学与单元教学设计的内涵,论证深度学习与深度教学的关联性与一致性,阐述深度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对深度教学视角下的单元教学设计理念与构成要素进行详细阐述,构建基于深度教学的单元教学设计的程序。(2)深度教学视角下的单元教学设计的实例分析与实验研究。以初中数学“函数的概念”为知识单元,依据构建的深度教学视角下的单元教学设计程序进行教学设计,并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将教学设计案例进行实践教学,并设计调查问卷与测试卷,收集实验数据。(3)对深度教学视角下的单元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提出教学建议。通过收集、整理与分析教学实践后的测试卷与调查问卷数据,比较基于深度教学策略的单元教学与普通教学的教学效果。根据实验数据的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深度教学的初中数学单元教学建议。本研究通过对深度教学视角下的单元教学设计的深入研究,发现深度教学视角下的单元教学设计不但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方面优于普通教学方式,在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数学高阶思维、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与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方面的教学效果均比普通教学的教学效果显着。因此深度教学视角下的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对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发展学生高阶思维、达成数学教学的总目标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王伟[4](2020)在《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中化学教师对化学的理解(即学科理解)是课程与教学领域一个业已存在但容易忽视的研究领域,本轮新课程改革将学科理解作为一个核心问题提出,也是因为其是新课程改革亟待研究的一个领域。高中化学教师的学科理解是一个是基础、典型的教师实践活动,它是教师进行深度教学的前提。本研究结合科学教师的学科知识、科学本质研究成果,从梳理化学学科本质出发,充分利用文本分析法、访谈法、调查法、观察法等多种教育研究方法,对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的概念、特点、研究向度等诸多要素进行了理论研究,构建了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5个维度、28个指标的评价标准。并以此为标准,从整体调查、具体内容观察两个层面对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进行评价,剖析两种水平的特点,挖掘水平、特点背后的影响因素,对此提出多维度、全方位的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提升对策。研究认为,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作为基础的、典型的教师实践活动,其评价标准是多维度、多层次的。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整体水平不高、差异较大,其中青年化学教师的学科理解水平尤为薄弱;高中化学教师在对具体知识学科理解及教学的水平也不高、差异也较大,且关系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以制约因素为主,因此提升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具有复杂性。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问题研究的缘起与意义,对教师学科理解概念进行了辨析、界定,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文献综述,确定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一章论述了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对PCK理论和深度教学理论进行梳理,研究认为教师学科理解与PCK理论有着紧密的关联,教师进行全面、系统地学科理解是其进行深度教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研究确定了教师学科理解的特点、问题以及研究向度。第二章是建构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的评价标准。首先分析科学本质与学科本质的关系,提出学科本质的研究展望,并梳理得出感知、解释、应用、评价四个理解的进程。其次结合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本体论视角,从化学学科发展史中梳理出理解化学学科本质的5个维度,将之作为学科理解的维度,对这些维度的内涵进行了剖析。最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对8位专家进行开放式访谈,确定高中化学学科理解水平评价标准的初步指标,并结合CVI效度检验法,向10位专家进行内容效度咨询,得到5个维度、28个指标的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评价标准。第三章是对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的整体水平及现状进行评价。研究首先设计调查问卷,根据问卷对1 1 89名高中化学教师进行调查,再分析调查得到的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及现状,最后对此提出了宏观层面的提升对策。第四章是以“原电池”为例,制定高中化学教师对具体知识学科理解水平的评价标准。首先,研究对课程标准、高中化学教科书、高考题以及大学教科书中有关“原电池”内容的呈现形式和特点进行分析。其次,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跳出以上几种材料来分析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内容学科理解的生长点,从而确定每个指标“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评价标准。第五章是对以“原电池”为例,对高中化学教师具体知识层面的学科理解及其教学水平进行评价。研究遴选10位高中化学教师进行研究,经过29课时的录像观察、1154多分钟访谈,整理了 31万余字的访谈资料,最终得出10位教师在28个指标上的“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和学科理解教学水平,分析这两个水平的特点以及联系。进一步通过文本分析法得出其两个水平的影响因素及特点,得到一些有益的信息。第六章提出提升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的对策。研究认为需要重新审视教师学科理解与“素养为本”教学的关系,并结合具体案例提出教师“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三重认识境界。研究认为,高中化学教师只有补足自身学科理解认识上的短板,及时更新自身的学科理解认识,才有可能在教学中去实施相关内容,进而真正达成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素养课”教学目的。在此基础上,研究从个人领域、外部领域、实践领域、结果领域四个方面提出整合性的提升对策。在这其中,特别地提出了基于学科理解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基于学科理解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标准。第七章是本次研究的反思与展望,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再次简要介绍了本次研究的结果,提出了研究可能的创新点,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丁海燕[5](2020)在《基于深度教学理念的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以P中学语文作业设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各类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层出不穷,课堂教学也逐步朝着更有深度的方向发展。作业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正视的问题,亦是教育教学研究中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作业设计作为作业系统中的第一环也是最关键的一环,相关研究主要来自一线教师基于实践总结的经验层面,缺乏具体理论指导、系统、有深度的研究。虽然作业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有着不同的内涵,但不论作业的含义如何变化,作业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作业设计质量和作业实施效果等都将对课程和教学改革效果产生重大影响。作业设计质量是决定作业实施效果的关键所在。要提升作业设计的质量,需要深入了解作业设计现状,然后基于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寻找科学的作业设计理论为指导,并利用科学的作业设计方法提供专业保障。本研究主要围绕“如何基于深度教学理念进行作业设计?”这一核心问题逐步展开论述。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研究:第一,基于深度教学理念的作业设计是怎样的?即明确研究主体。第二,深度教学理念下的作业设计现状如何?即只有在实践中进行真实细致地考察才能最终确认研究的必要性和价值。第三,如何基于深度教学理念进行作业设计?即在为解决作业设计现实问题的前提下提出有效的深度作业设计策略。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交代了本文的研究缘起,由于教学走向深度的时代诉求和师生减负增效的实践需求以及作业设计深度化的必然追求,基于深度教学理念的作业设计值得研究;其次在对相关文献查阅和分析的过程中梳理出深度教学和作业设计相关研究现状,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国内外研究的进展与不足再次确认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最后厘清本文研究思路,并确定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主要对深度教学理念下作业设计相关理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首先,基于前人的认识和研究,对深度教学理念下的知识观、学习观、质量观进行系统解析,为下文基于深度教学理念的作业设计框架作铺垫。其次,阐述了基于深度教学理念的作业设计特性,主要有发展性、动态生成性、层递性和实践性。最后,基于前文的相关理论梳理和铺垫,构建基于深度教学理念的作业设计理论框架。第三部分:主要考察深度教学理念下作业设计现状。首先,本研究选取笔者实习所在中学——福建省漳州市P中学作为研究对象。然后通过自编问卷调查学生作业情况、作业观以及家长作业参与情况,再利用访谈法了解教师作业观和作业设计现状,之后再通过收集学生作业文本、家校联系册以及教师教案中作业设计部分相关资料实施文本分析,以期完整地、真实地呈现P中学作业设计现状全貌。最后对收集到的一手资料进行细致地筛选和分析,分析出当前作业设计中主要存在作业设计主体作业素养偏低,作业设计主体要素缺乏整合性两方面问题。第四部分:该部分主要针对第三部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前两章节理论概述揆构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作业设计策略。主要从提升作业设计主体作业素养,落实作业目的导向,提升作业内容广度和关联度,凸显作业类型多样性和灵活性,优化作业反馈机制五方面展开策略的详细论述。

袁文秋[6](2020)在《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负担调查研究 ——以南充市部分学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文科目教学范围中,作业负担现象日趋显着。学生对语文作业态度消极,由作业负担现象带来的心理问题、社会行为问题不在少数。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也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针对现实状况,本文以四川省南充市部分初中学校为取样,对部分学生、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与研究,从教育学、心理学等多角度出发,分析语文课外作业负担的成因,完善作业的高效设计与评价,促进语文作业改革。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研究背景、目的、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及方法。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入手了解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负担的现状,初步有效探究解决初中语文课作业负担问题的策略。第二部分是关于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负担的相关概述与理论依据。首先进行了概念的界定,其次阐述课外作业的特性,之后是课外作业的设计与评价,最后是调查研究的理论依据。第三部分是对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负担现状调查研究,首先介绍调查基本情况,重点是调查统计的结果分析,导致作业负担问题的直接原因是作业的质量问题,最根本的问题是作业设计缺失合理性,最后罗列课外作业负担出现的问题。第四部分是针对调查结果,分析课外作业存在不足的原因。探究角度依次是社会、政策、学校、教师、学生、家庭,重点在学校和教师方面,主要原因是作业设计中课外作业容量失调,作业难度、层次不均衡,没有处理好各种作业类型的关系,作业模式有待改进等。第五部分主要是就语文课外作业负担问题,提出相适宜的策略,角度与第四部分相对应,重点是作业的设计层面,建议作业设计类型丰富,拥有适度的容量,开发多种作业类型的实例给以参考,并在作业设计方法、作业评价和方式上面做出了科学的判断。

陈梅[7](2020)在《我的减负之路》文中研究指明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在这里,我想谈谈学生的减负问题。别看我们工作的对象只是小学生,但是他们的负担真的不小,一方面是精神上的负担,一方面是身体上的负担。减轻学生的负重,减轻学生的压力这虽然是老调,但是我坚持常谈。那么借口"减负"是不是就可以随意删减教学内容;借口"减负"随意修改教学计划;借口"减负"随意减少教学时间。甚至,"减

孙芳[8](2019)在《小学生课业负担及其形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由来已久,随着家长、师生乃至社会各界关注度的不断攀升,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已然成了一个人尽皆知的社会热议话题,这也是当下基础教育发展无法回避并且亟待解决的一大重要问题。多方利益主体为达到自身效益最大化而不断地进行施压,导致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将目光投向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以期改善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课业负担问题研究比较丰富但大都集中在对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课业负担问题研究,对于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的关注相对有限。且研究成果多集中于如何减轻学生的客观课业负荷,对于课业负担的形成因素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较为缺乏。鉴于此,本文以小学生课业负担及其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的回顾与梳理,将课业负担进行内涵和外延的剖析,对可能性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构建出小学生课业负担形成机制的理论分析模型,为本文的实证研究方法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在文献总结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编制问卷并以我国内地各省市在读小学生作为调查的总体,以抽取的样本为调查对象,采用统计分析、计量模型等方法和工具对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和统计推断,揭示我国小学课业负担形成机理与作用路径。本研究的主要结论主要为:第一,课业负担形成机制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学校环境”为其最主要因素;第二,小学生课业负担整体过重,家校与学生主体在负担感受上显着对立;第三,个体主观感受存在差异,学生主体的不同特质显着影响课业负担程度;第四,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现象普遍,“剧场效应”下多方责任推诿;第五,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单一的文化课成绩考评模式之间存在矛盾。根据调查结果和实证分析,并且结合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发展的实际情况,本研究提出的对策建议如下:第一,学校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教育政策和减负规定执行;第二,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快考试制度改革,健全多元教育评价机制;第三,课业负担的消减既要考虑客观负荷,也要考虑主观感受;第四,减负不只是学校与教师的责任,需要家庭及全社会密切配合。

曹丽芳[9](2018)在《统编新教材背景下初中生经典悦读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深化,整个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十九大报告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教育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指示,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落实以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及最近刚刚出台的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具体要求和最新调整,教育部统编新教材给广大教育一线的初中语文老师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甚至是所有师生的宽阔舞台,老师们应该彻底改变观念,调整教学策略,创新教学设计,用“悦读”武装自己的教学思想,以“经典”搭建学生的阅读支架,构筑师生共同的能力阶梯,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当前所有语文老师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详细地调查研究初中生经典阅读教学现状与问题,认真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案例分析法探讨初中生经典悦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切实达到师生共赢的悦读高度。真正让初中生在面对中考的巨大压力下,既能放下包袱,轻松“悦读”,享受“悦读”,既能充分汲取中外传统文化的经典营养,又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文能力,跟上高中新课标的新要求,一举双赢,正是当下刻不容缓的探究课题。

王亚莉[10](2018)在《学业负担与数学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基于淮北市L小学4-6年级学生的调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建国以来,学业负担问题都是基础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也是一直难以彻底解决的教育难题。进入21世纪,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呼声日趋高涨,学界开始不断反思学业负担问题,并尝试使用质性和量化相结合的方法来监测学生学业负担水平,探索学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学业负担与其他教育变量之间的关系。学业负担与学业成绩密切相关,学业负担的“度”该如何把握一直是教师、家长和学生悉心关注的。为探讨小学生学业负担与数学成绩的关系,以淮北市L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为样本,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和2017—2018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的数学成绩,使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小学生学业负担对数学成绩的影响。本研究不仅可以丰富我国学业负担研究的理论体系,还可以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教育决策的证据,同时为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管理提供重要参考。分析结果表明:在学业负担的现状方面:小学生学业负担相对较重,具体表现在小学生学习时间过长、课业数量过多、课业难度较大、学业压力较大、厌学情绪明显等方面。在数学成绩方面:四、五、六年级学生数学成绩的平均值分别为85.17分、85.50分和72.75分,四、五年级学生的平均分数显着高于六年级学生。同时四、五年级学生各分数段的人数分布差异较大,但成绩较高者占据大部分,六年级学生各分数段的人数分布相对均衡。在学业负担与数学成绩的关系方面:小学生的学习时间、课业数量、课业难度、课业任务压力、外界期望压力、竞争压力、学习疲劳、厌学情绪、年级等与数学成绩有不同表现和不同程度的关联。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关于减轻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提高数学成绩的可行性对策与建议,如父母和老师合理设置对小学生的学习期望,学生学会适当竞争,老师调整课业难度,因材施教等,以期能够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并为同类的研究提供借鉴。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绪论部分主要包括问题研究缘起、研究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基本概念界定等内容。其次,在研究的设计与实施的章节里,主要对研究目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工具对、研究对象的选取等做了说明。然后对小学生学业负担与数学成绩现状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样本构成的基本情况、小学生数学成绩的基本情况和小学生学业负担的基本情况分析。接着对小学生数学成绩与学业负担进行相关性分析,主要包括学业任务、学业压力、学习倦怠压力与数学成绩的相关分析,学业负担对数学成绩的回归分析,学业负担与数学成绩的差异性检验,学业负担与数学成绩的单因素方差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发现小学生学业任务、学业压力、学习倦怠压力、不同的年级与数学成绩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关系。同时针对研究结论与分析,针对研究发现的问题,从各方面提出改善小学生学业负担,提高数学成绩的对策与建议。最后是研究反思与展望,本研究构建了较为科学的学业负担测评问卷,从质性和量化相结合的角度探索了学业负担对于数学成绩的影响并提供相应的决策建议,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由于样本量局限以及研究本身的局限性也对研究造成了一些不足之处,后期将采用概化分析法和项目理论分析法等新的研究方法,增强数学学科特性,对学业负担与数学成绩之间的关系进性更深一步的研究。

二、也谈学生“减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也谈学生“减负”(论文提纲范文)

(1)教育时间视角下减负的困境及破解之道(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业负担的时间意蕴
二、学业负担的成因分析
    (一)对教师和学生时间主体地位的剥夺
    (二)对学生自由时间和空间的极度压缩
    (三)对当下时间意义的忽视
    (四)效率至上的教学和学习文化
三、“减负”低效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教育时间与社会时间相冲突
    (二)对“人”的忽视
    (三)“减负等于减时间”的路径依赖
四、减负的破解之道
    (一)注重减负的阶段性和推进力度
    (二)促进“人”的显现和回归
    (三)调整时间管理方法
五、结语

(2)小学教师工作时间管理现状研究 ——以上海B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由
        1.1.1 一线教育实际的需要
        1.1.2 教师减负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小学教师工作时间的内涵
        1.3.2 小学教师工作时间的结构
        1.3.3 小学教师工作时间相关理论研究
        1.3.4 小学教师工作时间相关实证研究
        1.3.5 国内外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核心概念界定
        1.5.1 工作时间
        1.5.2 教师工作时间
        1.5.3 时间管理
第2章 研究设计
    2.1 调查对象
    2.2 调查工具
        2.2.1 分析框架
        2.2.1.1 理论基础
        2.2.1.2 分析框架设计
        2.2.2 问卷设计
        2.2.2.1 问卷信效度说明
        2.2.2.2 问卷内容设计
        2.2.3 访谈设计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工作时间价值感不高
        3.1.1 时间价值观有待加强
        3.1.2 生命管理意识薄弱
    3.2 工作时间规划不科学
        3.2.1 目标规划简单且笼统
        3.2.2 工作重要性认识不清
    3.3 工作时间监控能力不强
        3.3.1 教学支持时间不足
        3.3.2 教师应对干扰和任务授权方式较为单一
        3.3.3 完美主义和拖延引起的时间浪费
    3.4 工作时间评估能力不足
        3.4.1 缺乏数据支持、反思模糊
        3.4.2 缺乏具有操作性的时间管理方法与技巧
第4章 教师时间管理问题的原因
    4.1 高期望、强依赖的教师职业特性
        4.1.1 社会对教师的过高期望
        4.1.2 家长对教师的依赖性强
    4.2 繁杂、过重的非教学事务干扰
        4.2.1 行政任务过重
        4.2.2 非教学事务过多
        4.2.3 学生“减负”带来的教师负担
    4.3 高强度、低效率的工作模式
        4.3.1 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对个人时间的挤压
        4.3.2 低效率的工作模式对时间的不断需求
第5章 教师时间管理能力提升的对策
    5.1 教师提高生命管理意识的对策
        5.1.1 优化时间价值感
        5.1.2 树立生命管理思想
        5.1.3 在工作的“未完结性”中平衡工作和生活
    5.2 教师提高工作时间规划能力的对策
        5.2.1 用“SWOT法”建立系统的目标规划体系
        5.2.2 用“二八原则”把握工作重点
    5.3 教师提高工作时间监控能力的对策
        5.3.1 发挥教师工作时间管理的自主性
        5.3.2 合理授权,节约时间
        5.3.3 利用时间限定法克服个人不良心理
    5.4 教师提高工作时间评估能力的对策
        5.4.1 尝试运用工作时间记录法
        5.4.2 运用时间管理APP落实时间管理技巧
    5.5 提高教师时间管理能力的外部改善对策
        5.5.1 完善教育评价体系
        5.5.2 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
        5.5.3 规范教育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小学教师工作时间管理现状调査问卷
附录二 小学教师工作时间管理现状访谈提纲
致谢

(3)深度教学视角下的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深度教学的相关研究
    2.2 单元教学设计的相关研究
    2.3 核心概念
    2.4 深度教学的理论基础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思路
第4章 深度教学视角下的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建构
    4.1 深度教学视角下的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特征
    4.2 深度教学视角下的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构成要素
    4.3 深度教学视角下的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操作步骤
    4.4 深度教学视角下的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注意事项
第5章 深度教学视角下的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5.1 确定、分析与整合教学内容
    5.2 编制单元教学目标
    5.3 单元教学模式分析
    5.4 设计教学流程
    5.5 反思与改进教学设计
第6章 深度教学视角下的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微型实验
    6.1 实验目的
    6.2 实验设计
    6.3 实验结果与分析
第7章 结论与思考
    7.1 结论
    7.2 不足与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教师学科理解水平的概念界定
        一、理解
        二、学科
        三、学科理解
        四、学科理解水平
        五、学科理解水平评价
        六、相近概念辨析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研究现状框架的确立
        二、化学等学科的理解研究
        三、学科本质的理解研究
        四、课程理解的研究
        五、化学学科理解及发展演变
    第四节 研究的内容、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的内容
        二、研究的思路
        二、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 教师学科理解理论基础与研究向度
    第一节 PCK理论
        一、学科知识概念及特点
        二、学科知识与PCK
        三、学科知识与教师资格认定
        四、学科知识与教师发展
        五、学科知识测评研究
        六、研究启示
    第二节 深度教学理论
        一、深度教学的概念
        二、深度教学的特征
        三、深度教学的启示
    第三节 教师学科理解的特点及问题检视
        一、教师学科理解的特点分析
        二、教师学科理解的问题检视
    第四节 教师学科理解的研究向度
        一、教师学科本质的特征
        二、教师学科理解的表征
        三、教师学科理解的评价
        四、教师学科理解的价值
第二章 化学学科理解的内涵及水平标准构建
    第一节 学科本质理解—化学学科理解的起点
        一、理解缘起: 科学本质理解的研究困境
        二、学理分析: 理解研究转向的可行依据
        三、研究维度: 学科本质理解的研究展望
        四、结语
    第二节 化学学科理解水平的标准构建
        一、从化学史中探寻学科本质的可行性分析
        二、高中化学学科理解水平标准构建的原则
        三、高中教师化学学科理解水平的要素内涵
        四、化学学科理解水平标准的历史探寻与内容呈现
        五、化学学科理解内容的其它解读
    第三节 高中化学学科理解水平标准的效度检视
        一、学科理解水平标准构建的一轮专家咨询过程
        二、学科理解水平标准构建的二轮专家咨询过程
第三章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整体水平的现状调查
    第一节 高中教师化学学科理解水平调查方案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调查工具
    第二节 高中教师化学学科理解水平调查实施与结果分析
        一、调查的过程分析
        二、调查的分析过程
        三、调查的主要结论
        四、调查的主要启示
第四章 高中化学教师具体知识学科理解的水平划分——以“原电池”为例
    第一节 高中化学具体知识学科理解水平的起点分析—以“原电池”为例
        一、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原电池”内容分析
        二、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的“原电池”内容分析
        三、高考试题中的“原电池”内容分析
        四、大学化学教科书中的“原电池”内容分析
        五、研究小结
    第二节 高中化学具体知识学科理解的水平分析——以“原电池”为例
        一、化学学科价值维度的“原电池”内容分析及水平划分
        二、化学学科方法维度的“原电池”内容分析与水平划分
        三、化学知识结构维度的“原电池”内容分析与水平划分
        四、化学知识获取维度的“原电池”内容分析与水平划分
        五、化学知识本质维度的“原电池”内容分析与水平划分
        六、研究小结
第五章 高中化学教师具体知识学科理解水平的测查—一以“原电池”为例
    第一节 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研究总体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设计
        三、研究过程
    第二节 基于学科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教学水平分析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二、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教学水平的解读与分析
        三、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教学表现水平研究的结论
    第三节 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分析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二、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的分析过程
        三、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的研究结论
    第四节 影响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的因素分析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二、影响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的因素解读
        三、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影响因素分析的结论
第六章 提升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的对策
    第一节 重新审视教师学科理解与素养为本的教学
        一、教师要重新审视素养为本的化学知识教学
        二、教师学科理解要关照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学科理解须纳入教师成长的专业发展指标
    第二节 提升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的对策
        一、个人领域的提升对策
        二、外部领域的提升对策
        三、实践领域的提升对策
        四、结果领域的提升对策
        五、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理论研究结论
        (一)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是基础的、典型的教育实践活动
        (二)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需要多维、多层的评价标准
        二、实证研究结论
        (一)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整体水平的差异较大
        (二)青年高中化学教师的学科理解水平普遍较弱
        (三)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的具体水平较为薄弱
        (四)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受多种因素制约
        (五) 提升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具有复杂性
    第二节 研究反思
        一、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二、研究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学科理解维度的效度评价量表
    附录二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评价标准建构表
    附录三 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学科理解水平现状的问卷调查
    附录四 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诊断表
    附录五 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内容学科理解水平的访谈提纲
    附录六 高中化学教师具体知识学科理解水平诊断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基于深度教学理念的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以P中学语文作业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五)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六)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基于深度教学理念的作业设计理论阐述
    (一)深度教学理念的解读
    (二)基于深度教学理念的作业设计特性
    (三)基于深度教学理念的作业设计理论结构
二、P中学语文作业设计现状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的设计
    (二)调查的结果
    (三)调查的问题及其归因分析
三、基于深度教学理念的作业设计基本策略
    (一)提升作业设计主体的作业素养
    (二)落实作业目的正确导向性
    (三)提升作业内容的广度和关联度
    (四)凸显作业类型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五)优化作业反馈机制
四、总结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负担调查研究 ——以南充市部分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现状
    五、研究思路
    六、研究方法
第一章 初中语文课外作业现状的概述及其调查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负担的概述
        (一)概念界定
        (二)初中语文课外作业应该具有的特性
        (三)判定语文课外作业负担的依据
    二、初中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与评价
        (一)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
        (二)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评价
    三、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负担调查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最近发展区”
        (二)“多元智力”理论
        (三)新课程理念
第二章 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负担现状调查
    一、调查基本情况介绍
        (一)调查的对象
        (二)调查的目的
        (三)调查问卷及访谈的设计
        (四)调查问卷及访谈的主要内容与实施过程
        (五)统计处理
    二、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负担现状调查统计
        (一)课外作业数量与时间
        (二)课外作业形式
        (三)课外作业难易程度
        (四)学生对课外作业的积极性
        (五)课外作业布置的对象与方式
        (六)课外作业带来的心理负担
    三、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负担问题探究
        (一)作业“质”与“量”的不协调,导致学生体力负担
        (二)作业应试目标浓厚,加重学生心理负担
        (三)学生满意度缺失,加深学生的生理负担
        (四)内心期望值反差明显,固化学生情绪负担
第三章 初中语文课外作业不科学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一)教育理念的禁锢
        (二)教育资源的竞争
        (三)舆论宣传的不全面性
    二、教育机制有待完善
        (一)国家政策亟需进一步改进
        (二)法制监督即需深层次完善
        (三)监察体系急需更深入改善
    三、学校因素
        (一)作业管理模式有待优化
        (二)作业改革机制有待加强
        (三)宏观调控作业失衡
    四、教师因素
        (一)作业布置追求量
        (二)作业设计缺失层次性
        (三)应试目的性强烈
        (四)非书面作业得不到重视
        (五)非教学因素带入课外作业
    五、学生因素
        (一)语文综合素养薄弱
        (二)学习方法掌握不到位
        (三)内心抗压能力弱
    六、家庭环境因素
        (一)家长教育观念固化
        (二)家长素质及能力有待增强
        (三)对孩子的心理期望值过高
第四章 调整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负担的策略
    一、深化社会大背景,引领教育舆论大导向
        (一)更新传统教育观
        (二)利用与开发教育资源
        (三)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二、强化教育改革,健全评价体系
        (一)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监督机制
        (二)建立健全评价体系
    三、学校开展高效语文课外作业的实施策略
        (一)优化学校作业管理模式
        (二)促进学校作业改革
        (三)发挥好学校的作业调控能力
    四、语文教师发挥好课外作业主导者作用
        (一)作业设计策略
        (二)作业设计原则
        (三)作业评价策略
        (四)评价方式方法
        (五)作业反馈层面
    五、学生加强自我管理
        (一)精准自身定位
        (二)端正作业态度
        (三)培养学习兴趣
    六、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一)强化自身约束能力
        (二)增强自身作业素养
        (三)保证学生身心健康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7)我的减负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减掉学生的心理负担
减掉学生的身体负担

(8)小学生课业负担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源起
        1.1.1 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依然年年在加重
        1.1.2 过重的课业负担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1.1.3 政府对课业负担问题高度关注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4 研究问题、思路及主要内容
        1.4.1 研究问题、假设与思路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3 研究方法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1 关于课业负担的内涵和外延的研究
    2.2 关于课业负担的分类及表现的研究
    2.3 关于课业负担程度及原因的研究
        2.3.1 课业负担的形成原因
        2.3.2 课业负担程度的国外比较研究
    2.4 关于课业负担影响因素的研究
        2.4.1 个体特征
        2.4.2 家庭特征
        2.4.3 学校特征
        2.4.4 社会影响
    2.5 小结与思考
第3章 小学生课业负担形成机制的理论模型构建
    3.1 理论回顾
        3.1.1 成就动机理论
        3.1.2 路径依赖理论
        3.1.3 认知负荷理论
    3.2 理论模型的建立
        3.2.1 课业负担形成的理论模型
        3.2.2 课业负担形成机制的理论模型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问卷设计与调查
    4.1 问卷设计
        4.1.1 预试问卷结构
        4.1.2 题项设计
        4.1.3 预调查及情况说明
    4.2 预试问卷检验
        4.2.1 量表项目分析
        4.2.2 因素分析
        4.2.3 量表信度检验
    4.3 问卷修订与正式问卷形成
    4.4 调查设计与实施
        4.4.1 调查设计
        4.4.2 调查实施与问卷整理
第5章 小学生课业负担及其形成机制实证分析
    5.1 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差异分析
    5.3 不同主体对“影响因素”的认知比较
    5.4 小学生课业负担形成的路径分析
        5.4.1 理论模型与假设
        5.4.2 相关分析与多元共线性诊断
        5.4.3 分析路径与回归方程选择
        5.4.4 实证结果与实证路径模型
        5.4.5 实证路径模型解析
    5.5 小学生课业负担集中量与差异量的比较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小学生学习与课业状况调查研究预试问卷
    附录2:小学生学习与课业状况调查研究正式问卷
    附录3:小学生学习与课业状况调查研究(家长版)
    附录4:小学生学习与课业状况调查研究(教师版)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统编新教材背景下初中生经典悦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文献综述
    结语
第一章 初中生经典阅读教学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经典阅读的编排概况
        一、古诗词文等经典诵读忽视,没有体现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
        二、缺乏教读与课内自读的过度
        三、课外阅读的虚设缺失,只有假阅读,没有真阅读
    第二节 初中生经典阅读教学的缺失与不足
        一、课内(考与不考)阅读时间少、质量差,阅读目的盲目
        二、考试(有用论与无用论)课外阅读途径单一、阅读宽度不济
        三、课外(正经书与闲书杂书)阅读的深度不够
    第三节 部编本统编初中语文新教材新的三位一体阅读体系新要求
        一、教读课文
        二、课内自读课文
        三、课外拓展阅读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初中生经典阅读教学问题原因分析
    第一节 教师不重视
        一、中考指挥棒
        二、自身素质
        三、学校硬件设施
    第二节 学生没时间
        一、课上
        二、课余
        三、双休与假期
    第三节 家长不配合
        一、文化程度
        二、社会环境
        三、实际条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初中生经典悦读教学解决方法与建议
    第一节 “悦读”经典,享受“阅读”:课内外结合,培养阅读兴趣
        一、教读:整合教材编排,立足于语文素养,侧重方法指导
        二、课内自读:借助旁批,阅读提示,显性与隐性相结合
        三、课外阅读:比较延伸,拓展深化,以学生为中心
    第二节 “悦读”经典,享受“语文”:构建平台,提供展示机会
        一、我们一起看、读:同主题阅读,赏多面“猫”
        二、我们一起说、讲:个性解读,多元思维《西游记》
        三、我们一起唱、写:整理归纳,展示成果
    第三节 “悦读”经典,享受“生活”:家校联系,营造读书氛围
        一、加强“亲子”共读活动,开展“书香家庭”比赛
        二、开辟家庭“小小书屋”,营造浓厚的读书环境
        三、制作阅读“档案袋”,记录阅读成长的轨迹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读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
    问卷调查表(一)
    问卷调查表(二)
    问卷调查表(三)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阅读体系编排对实际教学的影响情况调查表
    关于初中语文课外经典“悦读”系列活动的现场实录
致谢

(10)学业负担与数学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基于淮北市L小学4-6年级学生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价值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现行研究的不足
    1.4 基本概念界定
        1.4.1 学业负担
        1.4.2 数学成绩
    1.5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1.5.1 博弈论
        1.5.2 认知负荷理论
第二章 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思路及方法
    2.3 研究工具
        2.3.1 调查问卷的设计
        2.3.2 调查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2.4 研究对象
    2.5 小学生数学成绩的选取
    2.6 实施程序
第三章 小学生学业负担与数学成绩现状的基本情况分析
    3.1 样本构成的基本情况
    3.2 小学生数学成绩的基本情况分析
        3.2.1 数学成绩的样本构成情况
        3.2.2 不同年级和作业时间下的数学成绩分布
        3.2.3 不同年级和性别下的数学成绩分布
    3.3 小学生学业负担的基本情况
        3.3.1 学业任务的基本情况
        3.3.2 学业压力的基本情况
        3.3.3 学习焦虑的基本情况
第四章 小学生数学成绩与学业负担的相关性分析
    4.1 学业任务与数学成绩的相关关系
        4.1.1 学习时间与数学成绩的相关分析
        4.1.2 课业数量与数学成绩的相关分析
        4.1.3 课业难度与数学成绩的相关分析
    4.2 学业压力与数学成绩的相关关系
        4.2.1 课业任务压力与数学成绩的相关分析
        4.2.2 期望压力与数学成绩的相关分析
        4.2.3 竞争压力与数学成绩的相关分析
    4.3 学习倦怠压力与数学成绩的相关关系
        4.3.1 学习疲劳感与数学成绩的相关分析
        4.3.2 厌学情绪与数学成绩的相关分析
        4.3.3 厌学情绪与学业负担的相关分析
    4.4 小学生学业负担对数学成绩影响的回归分析
        4.4.1 整体学业负担状况对数学成绩影响的回归分析
        4.4.2 作业时间、作业量和学习时间对学业负担的回归分析.
        4.4.3 每天作业时间对数学成绩影响的回归分析
        4.4.4 睡眠时间对数学成绩影响的回归分析
    4.5 小学生学业负担与数学成绩的差异性检验
    4.6 小学生学业负担与数学成绩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分析
    5.1 小学生数学成绩的现状分析
    5.2 小学生学业负担的现状分析
        5.2.1 学习时间过长
        5.2.2 课业数量过多,课业难度较大
        5.2.3 学业压力较大
        5.2.4 厌学情绪明显
    5.3 小学生学业任务与数学成绩的关系研究
        5.3.1 学习时间对数学成绩的影响
        5.3.2 课业数量对数学成绩的影响
        5.3.3 课业难度对数学成绩的影响
    5.4 小学生学业压力与数学成绩的关系研究
        5.4.1 课业任务压力对数学成绩的影响
        5.4.2 期望压力对数学成绩的影响
        5.4.3 竞争压力对数学成绩的影响
    5.5 小学生学习倦怠与数学成绩的关系研究
        5.5.1 学习疲劳对数学成绩的影响
        5.5.2 厌学情绪对数学成绩的影响
    5.6 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学业负担与数学成绩的关系研究
    5.7 研究结论
第六章 对策与建议
    6.1 控制学习时间
    6.2 适当减少教辅资料的数量
    6.3 合理设置对小学生的学习期望
    6.4 小学生学会适当竞争,提高自身调节能力
    6.5 培养学习兴趣、降低厌学情绪
    6.6 调整课业难度,因材施教
第七章 研究反思与展望
    7.1 研究的创新之处
    7.2 研究的不足之处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小学生学业负担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也谈学生“减负”(论文参考文献)

  • [1]教育时间视角下减负的困境及破解之道[J]. 饶佩.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6)
  • [2]小学教师工作时间管理现状研究 ——以上海B小学为例[D]. 刘奎.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深度教学视角下的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研究[D]. 金渝超. 西南大学, 2021(01)
  • [4]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评价研究[D]. 王伟.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5]基于深度教学理念的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以P中学语文作业设计为例[D]. 丁海燕. 西南大学, 2020(01)
  • [6]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负担调查研究 ——以南充市部分学校为例[D]. 袁文秋.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1)
  • [7]我的减负之路[J]. 陈梅. 教育, 2020(07)
  • [8]小学生课业负担及其形成机制研究[D]. 孙芳. 南昌大学, 2019(02)
  • [9]统编新教材背景下初中生经典悦读策略研究[D]. 曹丽芳. 苏州大学, 2018(04)
  • [10]学业负担与数学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基于淮北市L小学4-6年级学生的调查分析[D]. 王亚莉. 淮北师范大学, 2018(12)

标签:;  ;  ;  ;  ;  

还谈学生“减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