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吃米线引起的锰中毒分析

一起吃米线引起的锰中毒分析

一、一起食用米粉所致锰中毒原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宁,刘守钦,杨丽,阮师漫,刘铁诚,崔新杰,马伟[1](2021)在《一起由巴氏杀菌乳污染引起的济南市多家幼儿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对一起涉及济南市多家幼儿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可疑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加强学校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的方法,对病例进行调查,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队列研究方法对暴发事件数据和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事件涉及济南市4个区11家幼儿园195名儿童,罹患率17.06%,年龄范围为3~6岁,男女比为1.41∶1(114/81),无教职工发病。队列研究结果提示,饮用XX牌巴氏杀菌乳使发病风险上升17.06%(RD=17.06,95%CI:15.01~19.11),进一步统计分析,各园8月9日饮用XX牌巴氏杀菌乳的率差(RD)值范围为2.82%~35.44%,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各园饮用XX牌巴氏杀菌乳使发病风险上升2.82%~35.44%%。在13份呕吐物和8份幼儿园留样巴氏杀菌乳样品中检出蜡样芽胞杆菌,且8份奶样品中蜡样芽胞杆菌计数>105 CFU/g,证实XX牌巴氏杀菌乳存在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结论本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由被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的巴氏杀菌乳所致,应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监管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有效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

滕小华,刘宇昊,李克非,刘晓洁,黄斌,李丹,唐友[2](2021)在《环境锰污染对生物健康的威胁》文中认为锰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是地壳最丰富金属元素之一,也是人类和其他生物正常生长、发育及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所必需微量元素。近年来,随锰广泛应用,环境锰含量超标,生物甚至人类摄入过量,导致锰中毒,受到人们关注。为此,文章探讨锰应用对土壤、水、空气、畜禽饲料、食品造成的污染,论述锰污染对生物甚至人类健康的威胁,以期为锰减排、污染治理、环境保护、生物和人类锰中毒防治及开展锰中毒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白云飞,林志健,张冰,张晓朦[3](2016)在《祛风湿类中药饮片安全问题分析与用药警戒思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系统梳理祛风湿类中药饮片安全事件报道,分析其发生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特点及原因,提出祛风湿类中药饮片的药物警戒与合理用药建议。方法:系统检索30年来国内外文献中关于48味祛风湿类中药饮片的ADR/ADE报道,采用回顾性研究和统计学方法对该类中药饮片的安全事件进行分析。结果:纳入祛风湿类中药饮片ADR/ADE文献报道459篇,案例3 370例,涉及ADR/ADE的中药饮片为17味,占祛风湿类饮片数的35.42%。分析可见,祛风湿类饮片涉及的不良反应以A型、B型为常见,亦可见C型、D型,损害人体多个器官及系统。导致ADR/ADE的主要原因有过量、患者自行用药、服用方法不当等。结论:祛风湿类中药饮片发生安全事件相对较多,主要因素为自行用药。加强祛风湿类中药饮片的用药警戒,对提高该类饮片的安全合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张翼[4](2015)在《婴幼儿食品中呕吐型蜡样芽孢杆菌的鉴别与多位点序列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简称Bc)是一种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的食源性致病菌,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引起食物中毒的Bc分为呕吐型和腹泻型两类,以呕吐型危害最大,会导致人的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出现,严重时甚至致死。本研究从市场采购了101分婴幼儿食品,从中检测分离出了155株蜡样芽孢杆菌,通过PCR方法鉴别呕吐型菌株,并对呕吐型菌株进行生化特征和表型研究。通过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PD)筛选出带型与标准株不同的呕吐型分离株进行ilvD序列分析,进一步筛选呕吐型株分离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得到等位基因型和序列型ST,并对比、分析MLST数据库中来自于五十多个国家提交的1707株蜡样芽孢杆菌群分离株,共989个ST型别的数据信息来研究蜡样芽孢杆菌的进化特点和遗传特性。101份样品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检出率为98%,从155个分离株中鉴别出43株呕吐型菌株,呕吐型分离株占Bc分离株总数的27.7%。Bc在婴幼儿食品中的检出率极高,只有少部分没有被污染,说明我国婴幼儿辅食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大量高毒力呕吐型菌株的出现。RAPD和ilvD序列分析筛选出11株呕吐型分离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鉴定出9株呕吐型菌株中常见的ST26型,并新发现了一种新的ST989型两株。ST989与ST26型只有一个等位基因的差异,eburst算法上均属于同一个group。MLST数据库中的呕吐型菌株分布在三个group里,且在亚洲地区检出率较高,说明呕吐型蜡样芽孢杆菌在进化上还是比较保守的。研究菌株的进化关系和不同地域分布,可以了解其演化特点和进化规律,预测疾病与中毒事件的爆发。

宋梦吟[5](2014)在《食品安全与科技进步关系研究 ——以食品添加剂为例》文中认为民以食为天。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需求已经不满足于吃饱,更要求吃好。而食品添加剂正是食品工业发展过程中为满足后者需要而出现的重要产品之一,特别是对食品的色、香、味、品种、形态等方面满足了其更高的期望。但随着科技进步与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食品添加剂本身是否存在着安全隐患、在规范使用情况下是否安全、科技进步究竟是保障了食品安全还是破坏了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一直成为争论的焦点。本文以食品添加剂为例,试图从哲学层面对食品安全与科技进步的关系进行思考与探讨。本文首先阐述了食品安全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科技进步保障食品安全的两面性,论证了食品添加剂的出现和应用对食品安全与科技进步复杂关系的反映,并简单介绍常见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与功能,食品添加剂工业的兴起以及其在我国的迅速发展情况,并重点阐述了科技进步在促进食品添加剂发展的主要贡献以及在新产品研发、旧产品改造、工艺开发和功能研究等多方面的重大影响。其次,分别从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天然食品添加剂、转基因食品添加剂入手,较系统梳理了这些食品添加剂的应用现状、特性以及其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具体原因,从而对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关系问题进行了辩证考察。再次,从食品工业发展与人们对食品质量的客观要求出发,论证了食品添加剂应用的不可避免性和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的制约与促进关系,同时也从科技伦理的视角分析食品添加剂应用的伦理原则,并进一步提出保障食品安全关键还要依靠科技进步,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具有可行性的建议。本文基本结论是,面对关于食品安全与科技进步关系的各种争议,应科学公正地对待。基于对食品添加剂以及其相关食品安全事件考察的正确认识,应理性对待不同类型食品安全事件中科技进步所扮演的角色。通过分析科技进步对食品安全的影响、科技进步对食品添加剂的影响、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以及三者之间的哲学辩证思考,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与科技进步的关系,提醒人们对于科技进步的双面性的认识,并关注影响食品安全的其他诸多因素,由此来确定确保食品安全相关政策与建议。

李刚[6](2012)在《一起投毒引起亚硝酸盐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刑事侦查》文中研究表明为了解人为投毒所致食物中毒的特点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同刑事侦察的配合。对一起投毒引起的亚硝酸盐中毒事件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同公安机关的调查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能提高对疾病暴发原因人为因素的疑虑和警觉,尤其是可疑的犯罪行为;严谨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将为刑事调查机构提供重要的专业判断并为事态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刘怡娅,周亚娟[7](2012)在《1起霉变吊浆粑食物中毒事件的回顾性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本次食物中毒的原因及特点,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现场调查和收集全部中毒病例的临床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本次共发病9例,罹患率为75%,死亡2例。最短潜伏期约15h,最长潜伏期21h,中位数潜伏期16h。病例临床表现类似于椰毒假单胞酵米面亚种中毒特征。结论本次食物中毒可能为食用被椰毒假单胞酵米面亚种污染的霉变吊浆粑所致,开展"吊浆粑现做现吃,一次食完"的健教宣传是预防类似中毒的有效措施。

陈玲[8](2012)在《湖南省食物中毒流行病学及预测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描述湖南省食物中毒发生、死亡水平、趋势变化,分析湖南省食物中毒流行病学分布特征,探索灰色预测模型、曲线拟合、指数平滑法、/ARMA模型在湖南省食物中毒人数预测中的应用,为湖南省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湖南省2000—2011年食物中毒资料及人口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时间分布法、趋势检验法对2000-2011年湖南省食物中毒发生、死亡现状及流行病学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以湖南省2000—2011年年度食物中毒人数为原始数据,采用灰色预测模型、曲线拟合、指数平滑法、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 ARMA)模型对2000—2010年湖南省食物中毒人数进行拟合,用2011年食物中毒人数检验其预测效果,并预测2012年食物中毒人数;选取湖南省部分重大食物中毒案例对其特点、发生原因及结果进行分析,为食物中毒预防和控制提出建议。结果:1.湖南省食物中毒发生、死亡水平及趋势:2000—2011年湖南省年均食物中毒起数为41起,年平均发生率为1.688/10万,年平均死亡率0.012/10万。趋势检验表明,2000—2011年湖南省食物中毒发生率、中毒死亡率、病死率呈下降趋势(U=-2.331,P<0.05;U=-3.429,P<0.05;U=-2.331,P<0.05)。2.地域分布特征:2000—2008年湖南省各地区食物中毒人口中毒起数以湘西自治州为最(0.136起/10万),常德市最少(0.033起/10万);食物中毒发生率以张家界市最高(6.173/10万),常德市最低(1.057/10万)。3.时间分布特征:湖南省食物中毒存在集中趋势,食物中毒高峰月份为5—9月。2000—2011年湖南省食物中毒平均高峰时点为8月6日,平均高峰时区为5月14日—10月4日。4.中毒场所和责任单位分布特征:湖南省食物中毒发生场所和责任单位以家庭发生为主,集体食堂次之,其中以家庭为中毒场所、其他场所为责任单位的食物中毒病死率最高。5.中毒食物、致病因素、中毒原因分布特征:湖南省食物中毒以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主,主要中毒食物为果蔬类、肉与肉制品和谷与谷制品,主要的中毒原因为误用有毒品种。6.食物中毒人数的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简单指数平滑法更好地拟合了2000—2010年食物中毒人数,曲线拟合中的三次函数预测模型对2011年食物中毒人数预测效果最好。结论:1.2000—2011年湖南省年均食物中毒起数为41起,年平均发生率为1.688/10万,年平均死亡率0.012/10万。2000—-2011年湖南省食物中毒发生率、中毒死亡率、病死率呈下降趋势。2.湖南省食物中毒发生较高地区为湘西自治州、张家界,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主要发生场所为农村家庭,致病因素以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主。3.曲线拟合、指数平滑法、ARMA模型可以用于食物中毒人数的预测。其中简单指数平滑法更好地拟合了2000—2010年食物中毒人数,而曲线拟合中的三次函数预测模型对2011年食物中毒人数预测效果最好。若用于长期预测,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长期检测数据特征选择合适的预测模型。

陈晓红,单健生,董月华,向小云,戴逊威,阳锋[9](2011)在《一起由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文中提出目的查明衡东县某企业早餐发生的一起食物中毒原因。方法 开展流行病学和现场卫生学调查,采集可疑食物、病人粪便、餐厅从业人员的肛拭子进行相关检验。结果从可疑食物(米粉)、病人粪便中分离出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3株,经鉴定血清型均为O6:K15。结论该起食物中毒由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引起,因进食被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污染的米粉所致。

郑利[10](2010)在《桃源县某中学一起食物中毒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文中认为目的查明食物中毒原因,为预防和控制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有效对策。方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病例个案调查及剩余食品和病人呕吐物实验室检查。结果370名在学校食堂用早餐的学生中93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等症状,罹患率为25.14%。其中男56人,女37人,年龄10~15岁。经当地医院及时救治,全部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实验室结果证明,中毒因桐油污染早餐食物所致。结论这次食物中毒是人为因素引起的。提示应加强学校与教育行政、工商、公安等部门的相互配合,共同加大对学校周边饮食摊点的整治和学校食堂卫生的监管力度,切实做好学生饮食卫生,保障学生身体健康,防止食物中毒发生。

二、一起食用米粉所致锰中毒原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起食用米粉所致锰中毒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一起由巴氏杀菌乳污染引起的济南市多家幼儿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和病例定义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1.2.2 实验室检测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人群分布
    2.2 临床特征
    2.3 饮食史
    2.4 时间分布
    2.5 病例假设和队列研究
    2.6 实验室检验结果
    2.7 食品卫生学调查
    2.8 控制措施
3 讨论

(2)环境锰污染对生物健康的威胁(论文提纲范文)

1 锰的应用
    1.1 锰在农业中的应用
    1.2 锰在工业中的应用
    1.3 锰在医疗卫生方面的应用
2 锰导致的环境污染
    2.1 空气锰污染
    2.2 土壤锰污染
    2.3 水体锰污染
        2.3.1 河流、池塘、井水和地表水锰污染
        2.3.2 地下水和饮用水锰污染
    2.4 畜禽日粮和人类食品锰污染
3 锰污染对生物健康的威胁
    3.1 锰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及植物的威胁
    3.2 锰污染对动物的威胁
        3.2.1 锰污染降低动物多样性
        3.2.2 锰污染对鱼类健康的威胁
        3.2.3 锰污染对野生哺乳动物和鸟类健康的威胁
    3.3 锰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3.3.1 杀虫剂锰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3.3.2 工业锰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4 结论

(3)祛风湿类中药饮片安全问题分析与用药警戒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
    1.资料来源
    2.检索策略
方法
    1.文献整理与数据分析
    2.ADR/ADE关联关系评价方法
结果
    1.基本情况
    2.ADR/ADE的关联性评价
    3.ADR/ADE涉及的祛风湿类饮片情况
        3.1 ADR/ADE涉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3.2 ADR/ADE的转归情况
    4.患者一般情况
讨论
    1.祛风湿类饮片发生ADR/ADE的特点
    2.祛风湿类饮片的安全问题分析
    3.祛风湿类饮片的合理用药与警戒思考
        3.1药材采制与贮存
        3.2用法用量
        3.3使用禁忌
        3.4用药警戒示例

(4)婴幼儿食品中呕吐型蜡样芽孢杆菌的鉴别与多位点序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立题依据及意义
    2.文献综述
        2.1 食源性微生物污染现状
        2.2 蜡样芽孢杆菌
        2.2.1 蜡样芽孢杆菌性状形态
        2.2.2 蜡样芽孢杆菌污染
        2.2.3 蜡样芽孢杆菌群
        2.2.4 蜡样芽孢杆菌致病基因
        2.3 分子分型研究
        2.3.1 聚合酶链反应
        2.3.2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
        2.3.3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子分型
        2.3.4 脉冲场凝胶电泳
        2.3.5 多位点序列分型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1.1 标准株来源与特征
        1.2 主要试剂
        1.3 培养基和试剂的配置
        1.4 主要仪器
    2.实验方法
        2.1 样品中分离和鉴定蜡样芽孢杆菌
        2.1.1 采集样品
        2.1.2 检测分离蜡样芽孢杆菌
        2.2 呕吐型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与筛选
        2.2.1 PCR鉴别呕吐型蜡样芽孢杆菌
        2.2.2 RAPD筛选出呕吐型菌株
        2.3 呕吐型蜡样芽孢杆菌多位点序列分型
        2.4 蜡样芽孢杆菌的生理生化试验
        2.4.1 温度生长试验
        2.4.2 淀粉水解试验
        2.4.3 溶血试验
        2.4.4 水杨苷水解
结果与分析
    1 婴幼儿食品样品中蜡样芽孢杆菌检测与分离
        1.1 蜡样芽孢杆菌显微特征与菌落形态
        1.2 蜡样芽孢杆菌检出情况
    2 呕吐型蜡样芽孢杆菌鉴定与筛选结果
        2.1 PCR鉴别呕吐型菌株
        2.2 RAPD筛选呕吐型菌株
    3 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与分析
        3.1 MLST分型结果
        3.2 数据分析
        3.2.1 实验室菌株分型结果分析
        3.2.2 MLST数据库呕吐型Bc分析
        3.2.3 MLST数据库韦氏芽孢杆菌分布情况分析
        3.2.4 MLST数据库Bc group分布情况分析
    4 生理生化试验结果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食品安全与科技进步关系研究 ——以食品添加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与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食品安全与科技进步关系初探
    第一节 食品安全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一、食品安全的概念
        二、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
    第二节 科技进步保障食品安全的两面性
        一、保障食品安全离不开科技进步
        二、科技进步保障食品安全的局限性
    第三节 食品添加剂的应用反映食品安全与科技进步的复杂关系
第二章 科技进步对食品添加剂的贡献
    第一节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功能和发展历史
        一、食品添加剂的种类
        二、食品添加剂的功能
        三、食品添加剂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 科技进步促进食品添加剂的发展
        一、科技进步促进食品添加剂发展的主要内容
        二、科技进步促进食品添加剂发展的主要表现
第三章 食品添加剂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分析
    第一节 食品添加剂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事件回顾
        一、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
        二、天然食品添加剂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
        三、转基因食品添加剂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
    第二节 食品添加剂引发食品安全事件的原因
        一、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
        二、天然食品添加剂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
        三、转基因食品添加剂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
第四章 食品添加剂影响食品安全的哲学思考
    第一节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互惠共生
        一、食品添加剂应用不可避免
        二、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安全相互制约和促进
    第二节 科技伦理视角下的食品添加剂应用原则
        一、生命和健康安全原则
        二、知情和诚信尊重原则
        三、权利和责任公正原则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1起霉变吊浆粑食物中毒事件的回顾性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定义
    1.2 病例搜索与核实
    1.3 病家环境现场调查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事件经过
    2.3 流行特征
        2.3.1 流行强度
        2.3.2 临床特征
        2.3.3 三间分布特征
        2.3.3.1 时间分布
        2.3.3.2 潜伏期分布
        2.3.3.3 人群分布
        2.3.4 地区分布
    2.4 进食情况、病例严重程度及治疗情况调查
        2.4.1 死亡病例
        2.4.2 重症病例
        2.4.3 轻型病例
        2.4.4 无症状者
    2.5 现场卫生学调查
    2.6 可疑餐次分析
    2.7 可疑食品“吊浆粑”溯源
    2.8 采样及实验室检测
3 讨论与结论
    3.1 根据调查, 提示为1起因食用霉变吊浆粑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理由如下。
    3.2 可疑致病因子分析
4 建议
5 局限性

(8)湖南省食物中毒流行病学及预测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1.2 国外食物中毒现状
    1.3 国内食物中毒现状
    1.4 食物中毒方法学研究
    1.5 食物中毒研究的局限
    1.6 研究目的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食物中毒的确认
    2.3 研究内容和工具
    2.4 质量控制
    2.5 资料分析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食物中毒基本情况
        3.1.1 人口中毒起数
        3.1.2 中毒发生率
        3.1.3 中毒死亡率
        3.1.4 中毒病死率
    3.2 流行病学特征分布
        3.2.1 地域分布
        3.2.2 时间分布及高峰期
        3.2.3 中毒场所与责任单位分布
        3.2.4 引发中毒食物、中毒原因、致病因素分布
    3.3 食物中毒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3.3.1 中毒时间与引发中毒食物的关系
        3.3.2 地域与引发中毒食物的关系
        3.3.3 中毒场所与引发中毒食物的关系
        3.3.4 致病因素与引发中毒食物的相关性
        3.3.5 中毒原因与引发中毒食物的关系
    3.4 食物中毒人数预测研究
        3.4.1 GM(1,1)模型拟合结果
        3.4.2 曲线拟合结果
        3.4.3 指数平滑法
        3.4.4 ARMA法
        3.4.5 三种模型预测效果比较
    3.5 重大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3.5.1 重大食物中毒的特点
        3.5.2 重大食物中毒的发生原因及结果
        3.5.3 重大食物中毒防控建议
第四章 讨论
    4.1 食物中毒发生、死亡水平及趋势变化
    4.2 食物中毒的地域分布特征
    4.3 食物中毒时间分布特征
    4.4 食物中毒发生场所和责任单位分布特征
    4.5 食物中毒中毒原因、中毒食物、致病因素分布特征
    4.6 食物中毒人数预测模型
        4.6.1 灰色预测模型
        4.6.2 曲线拟合
        4.6.3 时间序列分析模型
        4.6.4 三种模型预测效果比较
    4.7 食物中毒的趋势预测展望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9)一起由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
    1.2 检测项目
    1.3 检测试剂
    1.4 检验方法
2 结果
    2.1 现场调查
    2.2 实验结果
        2.2.1 培养
        2.2.2 生长特性
        2.2.3 形态染色特征
        2.2.4 生化试验
        2.2.5 血清学鉴定
        2.2.6 肠毒素试验
3 讨论

四、一起食用米粉所致锰中毒原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一起由巴氏杀菌乳污染引起的济南市多家幼儿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分析[J]. 王宁,刘守钦,杨丽,阮师漫,刘铁诚,崔新杰,马伟.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21(03)
  • [2]环境锰污染对生物健康的威胁[J]. 滕小华,刘宇昊,李克非,刘晓洁,黄斌,李丹,唐友.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1(01)
  • [3]祛风湿类中药饮片安全问题分析与用药警戒思考[J]. 白云飞,林志健,张冰,张晓朦.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6(10)
  • [4]婴幼儿食品中呕吐型蜡样芽孢杆菌的鉴别与多位点序列分析[D]. 张翼. 武汉轻工大学, 2015(06)
  • [5]食品安全与科技进步关系研究 ——以食品添加剂为例[D]. 宋梦吟. 南京农业大学, 2014(07)
  • [6]一起投毒引起亚硝酸盐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刑事侦查[A]. 李刚. 2012深圳市预防医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2012
  • [7]1起霉变吊浆粑食物中毒事件的回顾性调查分析[J]. 刘怡娅,周亚娟. 医学动物防制, 2012(09)
  • [8]湖南省食物中毒流行病学及预测模型研究[D]. 陈玲. 中南大学, 2012(02)
  • [9]一起由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J]. 陈晓红,单健生,董月华,向小云,戴逊威,阳锋. 实用预防医学, 2011(02)
  • [10]桃源县某中学一起食物中毒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 郑利. 实用预防医学, 2010(03)

标签:;  ;  ;  ;  ;  

一起吃米线引起的锰中毒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