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EST:威胁和检测技术

TEMPEST:威胁和检测技术

一、TEMPEST:威胁与检测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吕英华[1](2019)在《信息时代电磁兼容领域的挑战与应对(特邀文章)》文中研究表明论述了信息时代电磁兼容领域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提出了信息社会安全的基础是网络与设备的电磁信息安全的理念;提出了电子设备不经意电磁发射引起的电磁信息漏泄的原理模型.分析了无处不在的电磁发射信息安全问题,综述了TEMPEST计算机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论述了现代机器人、有线网络、无线网络以及工业网络的电磁信息安全问题.最后,展望了发展中的安全电磁兼容标准,阐述了现代工业和控制系统正在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信息攻击已经成为威胁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超级武器"的国际动态.

刘晋明[2](2019)在《基于随机共振的微弱电磁信息检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等信息设备广泛应用于政府机要部门、军事指挥系统、安全机关和银行金融等领域,大大提升工作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安全的问题。信息设备电磁辐射造成的电磁信息泄漏就是其中一项重大安全问题,信息设备辐射的电磁波中含有有用信息或机要保密的电磁信息,因其无意性、隐蔽性等特点,已成为敌方窃取机密情报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因此,为了消除这一重大信息安全隐患,开展信息设备的电磁信息安全检测对于保障系统的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和迫切性。目前,电磁信息安全检测方法中,常规的时域频域处理方法通过抑制噪声获得信号,这些传统方法的缺陷体现在复杂的强噪声环境下检测微弱电磁信息时存在瓶颈。本文将随机共振检测方法引入到电磁信息泄漏检测领域,以解决微弱电磁信息的检测瓶颈问题。随机共振检测方法在检测机制具有将噪声能量转化为信号能量的特点,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机理上的独特优势,同时计算复杂度低、在短数据集条件下能够快速优化,因此,在电磁信息泄漏检测方面具有非常大潜力。随机共振方法自提出以后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但理论上尚未完善。在电磁信息检测实践中,这些理论不足体现在诸如如何实现准确快速检测,如何避免漏检误判等方面。因此,还有许多难题需要逐一解决。本文的工作重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随机共振应用到电磁信息安全检测技术上;二是同时解决完善了随机共振理论上的不足。通过对随机共振的经典双稳态模型和数学描述进行理论推导和方法研究,分析现有随机共振理论的不足及拟重点解决的问题,并将理论方面的成果运用于电磁信息泄漏检测。为了尽可能详细地掌握双稳态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项目开展系统涉及的诸多参数的逐次分析,包括势函数、信号的幅度和频率、采样率、迭代步长、噪声因素。发现了现有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即系统内部存在的混沌现象和正、反向两种跃迁形式。通过研究提出了混沌判决函数,并分析混沌现象与正向跃迁、反向跃迁、输出相位和波形畸变之间的关系。针对双稳态系统的“黑盒”状态问题,进行小参数条件和大参数条件下,多个信号源在系统中的运行轨迹研究,信号源包括常见的余弦波、三角波、方波、锯齿波、阻尼波。通过广泛研究各种信号源的运行规律,证实了混沌现象、正向跃迁和反向跃迁的广泛性,在此基础上对系统内部状态进行分类,并提出了状态判定规则,基于混沌判决函数构建了双稳态系统的状态观测器,将双稳态系统从“黑盒”系统打造成可观测的系统,解决了双稳态系统可控但不可观的问题。通过实例演示了参数调节过程中系统内部状态的同步变化,分析了评估指标和系统状态的变化规律,发现了常规统计指标存在的盲区,分析了该问题对系统优化过程的干扰作用。针对经典数学描述中的参数限制问题,从空间映射关系和系统状态的新视角进行了解释。双稳态系统的随机动态描述方程是非线性的,且还含有时变项,不可能求出任何解的精确表达式。由于绝热近似理论和线性响应理论利用Kramer跃迁率来得出描述方程的近似解,因此带入Kramer跃迁率的约束条件即小参数条件。而采用空间映射的关系来解释随机共振的优化问题时,并不带约束条件,因此也就没有所谓的大小参数条件问题。针对随机共振的系统优化问题,提出了基于状态观测的PSO自适应随机共振算法,利用PSO粒子群算法具备全局优化的能力,进行随机共振的自适应结构调节。通过构造复合适应度函数,将系统的内部状态和常规统计指标相结合,解决常规统计指标存在的盲区问题,避免系统寻优陷入局部极值,从而快速实现系统的优化调整。针对微弱电磁泄漏信号的检测问题,本文开展了随机共振检测方法的研究,并取得较好的实践效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结果支持,有利于推动电磁信息安全领域的相关技术发展。

孙金光[3](2019)在《基于机器学习的系统电磁环境异常检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安全防护措施的不断更新和完善,攻击信息安全的方式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除了针对接入互联网的电子设备的攻击手段,如木马、病毒、蠕虫等,针对物理隔离的局域网设备的攻击方式也逐渐成熟。该类木马为电磁泄露木马,其初期的工作方式为捕获计算机显示器辐射出的电磁波信号,通过电磁泄露还原技术在百米外还原显示器上所显示的内容。而随着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以及信号捕获技术的不断进步,现阶段的电磁木马还捕获打印机、DVI接口、处理器等泄露的电磁信号进行信息窃密,同时电磁木马也已经可以主动选择电子设备中的信息并通过软件定义无线电的方式进行定时定量泄露。电磁木马攻击方案可以突破物理隔离网络进行攻击,且泄密通道未使用系统网络资源,导致传统的防火墙等入侵检测设备无法进行有效的防范,随之而来的是造成了系统信息安全的巨大的威胁。现阶段的主流的防御方案为对信号进行屏蔽、干扰进行的主动防御以及监控范围内的信号进行采集,然后投入丰富经验的安全人员通过观察信号瀑布的方式识别电磁木马攻击。现有的防御方案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检测,检测成本高,效率低。本文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仔细分析了电磁木马的攻击方式和工作模式,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和深度学习方式的电磁木马检测方案,将电磁木马分析的工作由人工转向人工智能。首先,使用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对10MHz至3000MHz的电磁波信号进行捕获,然后结合白名单、可解调信号、强度变化率对信号进行初步过滤,将白名单信号、正常工作的信号以及监控范围之外的信号过滤掉。其次,通过对现有的电磁木马工作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了将信号在频域上以时间窗口进行分块的模式进行研究。并在时间、信息量和能量等角度提出了27种特征,用于对捕获的电磁信号进行特征表示。最后选取了LSTM算法对序列化的信号特征向量进行进一步特征提取,并进行电磁木马识别。实验中使用古里安大学公开的电磁木马进行实验数据集收集,结果显示该算法有96%的准确率可以识别电磁木马攻击,表明这样的算法在电磁木马检测中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有效的对电磁木马进行主动防御和发现,完善了电磁木马检测方案,提高了计算机在电磁木马检测中的参与度,降低了人工检测成本。

王森[4](2019)在《数字视频信息电磁泄漏的抑制与检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当今的信息时代,计算机、通信等电子信息设备已经完全应用于经济、军事、生活等各个领域,信息的安全性问题已经被高度重视。目前,信息安全也是当前科学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然而,电子信息设备在工作的同时所产生的电磁辐射,除了可能对环境产生电磁干扰之外,还可能会造成电子信息设备中有用信息的电磁泄漏问题,严重威胁到信息安全。但对信息安全的研究更多的关注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存储安全,而这种非接触式通过电磁辐射导致的信息安全问题被大多数人忽略。论文将当前流行的多种数字视频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从视频信息的传输途径中分析、查找电磁泄漏源,仿真与分析造成电磁泄漏的时域、频域特征。根据数字视频信息的电磁截获还原技术,研究视频传输通道中数字视频信号的电磁辐射特征,找出截获接收机的接收带宽与还原图像的关系。研究计算机视频信息的电磁泄漏抑制方法,并将基于信号处理的抑制方法通过样机加以工程实现,通过测试验证。最后,提出了一种便捷的计算机数字视频信息电磁泄漏检测方法。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研究如下:(1)对多种数字视频系统的传输过程进行电磁泄漏分析,研究了视频传输通道电磁辐射的时域和频域特征:针对视频传输通道主要以差分传输的特点,通过对差分线由于差分电路结构的不对称、差分信号的错位与时延所造成的共模信号进行仿真与测试研究,发现了共模辐射引起的电磁辐射信号与所传输的视频信号相对应,说明视频通道的共模辐射所引起的电磁辐射信号是产生视频信息的电磁辐射泄漏的主要原因。(2)结合数字视频电磁截获还原技术,研究了接收带宽与还原图像的关系:由于视频线缆的电磁辐射频谱呈现波瓣状,通过选择完整波瓣和部分波瓣进行信号还原仿真,发现了接收带宽与还原信号的误码率关系,即接收带宽越小,波瓣内的信息越少,还原出的信号的误码率越高;再通过研究图像数据的误码率与图像质量的关系,发现了还原信号的误码率越高,则图像的质量越差,而当图像质量达到可读性时的误码率所对应的波瓣宽度,则为能截获还原视频信息的最小接收带宽这一重要结论。(3)对计算机数字视频信息的电磁辐射泄漏抑制技术进行了研究:从无线通信模型的角度对电磁泄漏的抑制策略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多种抑制技术,提出了两种基于人眼视觉效应的视频泄漏抑制方法,即通过对视频数据进行噪声叠加和颜色变换处理,在保证视频图像的显示效果条件下,就可使得视频信息的电磁辐射不能还原出图像信息。(4)通过对HDMI视频线缆进行电磁辐射频谱仿真研究,提出了一种便捷的计算机数字视频信息电磁泄漏检测方法:对HDMI线缆传输典型红信息(图像)的电磁辐射频谱进行仿真以获取相应的红信息模板,再利用传导和辐射两种电磁兼容测试方法,获取计算机传输与典型红信息(图像)相同图像时的电磁辐射频谱,将红信息模板信号与测试频谱进行相关分析,以互相关系数来判断计算机是否产生了视频信息电磁泄漏。分析与测试结果表明:当互相关系数大于0.5时,则可判定计算机视频信息发生了电磁泄漏。

钱志升[5](2018)在《基于电源线传导的LCD电磁信息泄漏分析与重建》文中认为随着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军事装备等领域信息化的深入发展,电磁信息泄漏导致的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计算机主机及其显示系统在正常工作过程中,会通过供电网络产生电磁信息泄漏,敏感信息可能会被截获与复现,对电磁信息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电源线作为远距离截获公共网络泄漏信息的最佳途径,研究电源线传导的电磁泄漏信息侦收、红信号识别及重建,对电子设备电磁泄漏信息侦测与防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电源线传导泄漏红信号提取及有效区分问题,分析了视频信息的信号特征与解析,研究了电源线传导信息泄漏机理,建立了电源线传输模型,推导了泄漏信号在电源线中的传输特性;设计了传导泄漏信号实验截获平台,进行了时域频域的测试分析,提出了基于直接检测法和统计分类法的显示图像重建方法,实现了基于电源线传导的LCD电磁信息泄漏分析与重建。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分析了传导泄漏信号特性及泄漏基本途径,揭示了电源线传导泄漏机理。根据显示器的显示原理,分析了视频信息的信号特征及解析,推导了视频系统信号时域及频域特性;结合电磁兼容原理,剖析了传导耦合的基本方式,给出了耦合电压的表示形式;分析了电源线传导泄漏机理,建立了电源线的等效传输线模型,推导了泄漏信号在电源线中的传输特性。2、针对传导泄漏中红信号提取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直接检测的显示图像重建法,实现了基于电源线传导的LCD电磁泄漏信息的重建。基于传导泄漏机理,搭建了传导泄漏信号实验截获平台,采集了电源线传导泄漏信号;分析了传导泄漏信号的波形特征,基于小波变换的奇异点检测,提取了传导泄漏信号中的边沿脉冲,实现了视频信号的重建。提出了一种行同步信号提取方法,重建了LCD显示器显示图像,为了量化重建图像的质量,定义了重建率,仿真分析了重建率与信噪比的关系。结果表明信噪比大于-6dB时,信号重建率高于90%。3、针对电源网络中多台显示器泄漏信号互相干扰时红信号难以识别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统计分类的显示图像重建法,实现了LCD电源线传导泄漏信息的重建并对比分析了不同方法的预测准确率。根据视频梯形信号跳变沿与泄漏信号脉冲的对应关系,采用统计学习的方法,由先验知识建立训练模型,实现边沿信号的识别。为了验证算法对单台设备泄漏信号的处理效果,利用PSO-SVM对传导泄漏信号进行训练、分类并与SVM分类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PSO优化SVM分类器后分类预测准确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达到95%。为了证明算法对于其他显示器泄漏信号的抗干扰能力,采集两台显示器接入同一电源网络时的泄漏信号,应用PSO-SVM对泄漏信号进行训练、分类。结果表明算法不仅处理单台显示器的泄漏信号效果良好,对两台显示器泄漏信号的分类同样有较高的准确率,达到80%。

杜玉雷[6](2014)在《数字设备的伴随电磁发射及信息电磁纹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信息技术设备工作时必然会产生伴随辐射电磁发射和传导电磁发射,常常被混同于电磁骚扰噪声,但是某些所谓的电磁噪声与设备处理的敏感信息存在某种映射关系,若这些敏感电磁噪声被接收,经过分析处理便可还原原始的敏感信息,就会造成严重的信息泄露。随着人类社会生活中信息技术越来越深的融入,与电磁发射信息安全相关的技术已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热点和重点。本文的选题源于在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论文研究了办公环境下计算机系统运行中伴随的泄漏电磁波中隐含的视频信息的检测及截获技术(第二章);分析了计算机系统视频电磁波泄漏的机理、途径以及防护方法(第三章);基于办公环境下泄漏视频电磁波的检测研究,提出了估算视频信息安全范围的理论和方法(第四章);提出了一种实用化的视频信息截获系统的设计(第五章);最后针对常见的计算机键盘设计了截获设备并进行了实现研究(第六章)。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基于视频信息安全监测的特殊性,分析了黑白竖条纹图像与视频信号中基本频率成分间的关系,提出了应用黑白竖条纹图像作为检测视频信息安全阈值的标准图像和一种基于频谱分析定义"频谱空窗"选取截获泄漏视频信息最佳频段的方法。针对辐射和传导发射泄漏通道提出了 一个视频信息电磁泄漏安全性的现场评估系统。2.分析了计算机系统视频信息电磁泄漏的机理和途径,提出了计算机伴随辐射和传导发射泄漏电磁波的视频信息安全范围的估算理论和方法。并基于噪声干扰技术和空间电磁对消原理提出了多天线噪声干扰器和视频电缆对消两种防护视频信息泄露的新方法,并针对VGA线缆制作了一种视频电缆对消系统,实测结果显示可有效降低视频电磁泄漏波的强度。3.提出了分体式计算机视频信息截获系统的架构,并分别对视频信息的基带泄漏和调制泄漏进行了截获研究。提出了一种截获计算机泄漏视频信息的新方法,设计了基于近场探头、"高采样存储接收机"和基于信信息识别软件的分体式的信息截获系统并进行了实验验证。4.研究了按键时的电磁辐射和传导发射泄漏的机理及漏泄信号截获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供电电网地线的新颖的截获方法和设备,做了验证性实验,证明了该系统的实用性,并且也对按键信息电磁纹的提取及识别进行了研究。

周一帆[7](2014)在《键盘输入的电磁泄漏与信息截获》文中认为键盘是信息设备最常用的输入装置,无论是计算机、POS机、手机、打印机、ATM等无一不是主要依靠键盘实现人与智能系统或信息处理设备交互的目的。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以键盘方式输入的信息越来越多地涉及到国家安全、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因此,针对键盘装置,以截获其输入信息为目的的TEMPEST攻击对国家、企业和民众的信息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面对上述信息安全课题,本文开展了键盘输入的电磁泄漏与信息截获研究,探索了键盘输入信息泄露的机理、截获还原的方法以及防御措施。文章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一阐述了信息设备电磁泄漏发射原理,对键盘输入过程产生电磁泄漏的要素:源、信号类型和泄漏途径进行了系统分析。重点讨论了传导耦合和电磁辐射两种泄漏途径,并且建立了键盘输入过程伴随的电磁发射的理论模型,从理论上证明了键盘输入信息,经电磁发射途径,被截获的可能性。二在实验室环境中,采用不同的截获方法分别对具有良好截获信号效果的传导泄漏和以传播距离远、隐蔽性高为特点的调制载波辐射泄漏中按键信息进行了截获实验。根据采集到的电磁泄漏信号特征结合PS/2协议,设计了一种按键信息还原算法,实现了键盘输入信息的复现。三针对键盘输入信息泄露截获系统的组成模块,分别对传导和辐射泄漏的各个模块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实现截获平台小型化的设想。四分析了传统信息、设备TEMPEST防护技术,针对键盘TEMPEST问题,对键盘线缆和电路板设计提出了基础性改造的建议。本论文得到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泄漏电磁波认知及视频信息挖掘技术研究”的资助,项目编号:61072136。

陈新国[8](2012)在《数字系统微弱泄漏电磁波信号检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数字系统的泄漏电磁波信号检测是TEMPEST研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军事、安全、商业、故障诊断等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防电磁泄漏技术日益完善的今天,数字系统的泄漏电磁波信号变得十分微弱,这给研究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微弱泄漏电磁波信号往往被淹没在强背景噪声中,且实际环境的变化使背景噪声具有不确定性,这要求检测系统具有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另一方面,微弱泄漏电磁波信号检测应以改善信噪比为目的,传统的滤波、放大等方法显然难以满足要求,而现有的微弱信号检测法一般需要一定的先验条件,比如随机共振、混沌振子检测法只能检测已知频率的微弱低频信号,不能检测宽带内无任何先验知识的微弱泄漏电磁波信号,因此,研究微弱泄漏电磁波信号检测的新方法或改进已有检测法是尚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已知频率微弱泄漏电磁波信号检测,本文采用现有的混沌振子检测法,当混沌振子处于混沌临界态时,与策动力同频率的微弱信号可使混沌系统的状态发生质的飞跃,从而达到检测的目的,然而,混沌系统检测的可靠性很少在文献中研究,本文着重讨论了当系统策动力处于临界值时,在不同初始值条件下系统历经的过渡过程,且分析了噪声对不同过渡过程的影响,发现“周混渐变”中的稳定混沌态能有效抑制噪声,且对与策动力同频率的周期信号具有敏感性,因而,当“周混渐变”的过渡过程历经稳定混沌态时输入待测信号可实现微弱泄漏电磁波信号的可靠检测。针对淹没在强均匀分布随机噪声的微弱泄漏电磁波信号的检测,本文提出了非线性奇函数法,根据矩形脉冲波信号的谱密度特征,建立了一个非线性奇函数,该函数可将正弦信号转换为似矩形脉冲波信号,在转换过程中,具有固定幅值的微弱泄漏电磁波正弦信号比噪声信号的谱密度衰减慢,从而改善信噪比,达到检测的目的;最后还提出了基于移动时域窗法检测微弱泄漏电磁波信号的起始时刻。针对宽带内无先验条件的微弱泄漏电磁波信号的检测,本文提出了改进的聚类分割法,利用划分聚类与层次聚类对信号进行分割,对分割后的样本信息与待测信息进行比对,发现新类,并利用模糊聚类的隶属度区分伪信号与泄漏电磁波信号,该方法可满足实时在线检测要求。本文设计和开发了基于聚类法检测的软硬件系统,在硬件设计中,为了降低对信号放大与采样的设计要求,利用混频法将宽带内的信号转换到固定中频的频带内分时放大与采样,实测结果证明,该系统可实现宽带内无先验条件的微弱泄漏电磁波信号的实时在线检测。综上所述,本文研究了不同情况下的数字系统微弱泄漏电磁波信号的数据采集、信号检测与软硬件实现,改进或提出了三种检测微弱泄漏电磁波信号的方法,并且实现了宽带内无先验条件的微弱泄漏电磁波信号检测系统,仿真或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研究的方法能有效实现特定条件下的微弱泄漏电磁波信号检测,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董宁[9](2012)在《USB键盘信息电磁泄漏的测试、仿真及防护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USB键盘的广泛使用,其TEMPEST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键盘作为计算机系统的第一输入设备,经常被用来传输一些机密数据,比如邮件、登录密码等。然而,键盘工作时通常会产生伴随电磁波发射,在此过程中会产生有用信息的泄露。针对USB键盘的电磁泄漏发射问题,本文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测试和分析。本文的主要工作:一在信息设备电磁泄漏发射机理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USB键盘的电磁泄漏发射机理。二在电波暗室中,利用双锥天线、TEMPEST接收机以及一些辅助的屏蔽设备,对三款不同型号的USB键盘的电磁泄漏发射信号进行了测量和分析。三利用CST软件对键盘线缆的泄漏辐射进行了数值建模和仿真,并与实际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四针对实际测试结果和理论模型,分析了键盘信息电磁泄漏的规律并提出了防护技术。本论文得到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泄漏电磁波认知及视频信息挖掘技术研究”的资助,项目编号:61072136。

杨文翰[10](2011)在《实用化的计算机辐射信息截获技术研究》文中认为信息设备工作时会伴随各种方式,例如电流、热、光、传导以及辐射电磁波、声音、震动等形式,释放能量。研究表明,通过捕捉泄漏的能量,可以获取其中包含的情报信息,因此信息设备的能量泄漏在对环境构成污染、产生电磁干扰问题的同时,还会对信息安全与信息保密构成严重威胁。随着社会对信息设备的依赖逐日增长,信息设备泄漏能量产生的信息安全危害与防护问题已经成为信息领域要解决的最为迫切的问题之一,其关键技术已经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下,研究了计算机伴随辐射中视频信息与打印机图形信息截获的实用化与自动化的关键技术,设计制作了低成本的电磁信息截获演示平台,发展出了一种实用化的视频信息与打印机信息的截获技术。此外,论文还针对视频辐射信息的搭载效应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如下:1、分析了视频信号的时频特性,给出了计算机辐射视频信号特征,提出了视频信号的频谱特性或“电磁指纹”和一种等效于计算机视频信息辐射过程的发射、接收、解调与译码的系统模型及其应用于TEMPEST研究的思路,为辐射视频信号的自动识别和自动提取提供了理论基础。2、提出了一种实用化的计算机视频辐射信息截获系统的架构;该系统利用天线、示波器、频谱仪、计算机建立了视频信息截获的软件无线电平台,实现了一种基于通用测试设备的用于计算机工作现场的计算机视频信息截获系统。3、针对一款打印机,研究了阵发似的文字信息的电磁泄漏机理,实现了一款打印机文字信息截获技术并设计实现了一个低成本的打印机文字信息截获设备。4、分析了计算机视频信息的二次传播机理,建立了视频信号在局域网与大地回路的传播模型,分析了在局域网提取视频信号的有效距离,并与无线辐射截获距离做了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截获计算机辐射信息搭载(NONSTOP)技术,给出VoIP和GSM通信系统造成打印信号NONSTOP泄漏的实验例子,证实了这种NONSTOP泄漏确实会威胁到信息安全。测试并还原了耦合到电源网、计算机有线局域网中的计算机视频信息,证明了电源插座、网络设备(交换机)并不能有效阻隔视频信号的传播。

二、TEMPEST:威胁与检测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EMPEST:威胁与检测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信息时代电磁兼容领域的挑战与应对(特邀文章)(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1 信息时代的社会发展及其带来的挑战
2 电磁兼容领域面对的信息安全挑战与应对
3 无处不在的电磁发射信息安全问题
4 工业网络的电磁信息安全
5 2018年世界网络战发展综述

(2)基于随机共振的微弱电磁信息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电磁信息泄漏的检测方法
        1.3.1 电磁信息泄漏检测的难点
        1.3.2 现有检测方法的分析对比
    1.4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4.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4.2 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随机共振理论分析
    2.1 随机共振发展简述
    2.2 双稳态系统随机共振模型
        2.2.1 经典双稳态系统
        2.2.2 随机共振现象的数学描述
        2.2.3 双稳态系统的数值计算方法
    2.3 双稳态系统随机共振模型
    2.4 本章小节
第三章 双稳态系统随机共振的跃迁方向与混沌
    3.1 非线性系统动力学分析
        3.1.1 势函数参数a和b
        3.1.2 迭代步长h与采样率fs
        3.1.3 信号的幅值A
        3.1.4 噪声因素
    3.2 混沌现象的判决函数
    3.3 混沌与跃迁方向
        3.3.1 无噪声情况下的多种混沌形式
        3.3.2 混合信号情况下的反向跃迁
        3.3.3 全噪声情况下的两种跃迁形式
    3.4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双稳态系统的可观性与状态观测器
    4.1 双稳态系统的内部状态
        4.1.1 不同信号在系统中的运行状态
        4.1.2 混合信号在系统中运行状态
    4.2 双稳态系统的状态观测器
    4.3 可观性系统与评估指标
        4.3.1 变化的信号与不变的系统结构
        4.3.2 不变的信号与变化的系统结构
    4.4 基于系统状态分析小参数与大参数问题
        4.4.1 尺度变换方法
        4.4.2 空间直接映射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状态观测的自适应随机共振方法
    5.1 PSO粒子群优化算法
    5.2 基于PSO和状态观测的随机机共振方法
        5.2.1 结合系统状态的目标优化函数
        5.2.2 基于PSO的自适应随机共振
    5.3 案例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随机共振的电磁泄漏信号检测
    6.1 电磁信息泄漏检测方案
    6.2 随机共振电磁信息泄漏检测分析
        6.2.1 频域增强检测
        6.2.2 电磁信息泄漏随机共振检测——时域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后续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3)基于机器学习的系统电磁环境异常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发展状况
        1.2.2 国内发展过程
        1.2.3 国内外防御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
    1.4 本文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电磁木马检测概述
    2.1 电磁木马简介
    2.2 电磁木马攻击案例
        2.2.1 PROMIS软件泄密事件
        2.2.2 TEAPOT计划
        2.2.3 棱镜门事件
    2.3 电磁木马分类
        2.3.1 计算机系统的电磁信息泄露
        2.3.2 其他信息设备的电磁泄露
        2.3.3 密码机信号泄露
        2.3.4 SOFT-TEMPEST
    2.4 电磁木马防御技术
        2.4.1 改进编码技术
        2.4.2 噪声干扰技术
        2.4.3 反木马技术
        2.4.4 屏蔽技术
        2.4.5 硬件分析技术
        2.4.6 电磁波分析技术
    2.5 信号采集技术
        2.5.1 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
        2.5.2 GNU Radio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电磁木马信号检测方法
    3.1 系统整体设计
    3.2 电磁信号处理
        3.2.1 信号采集和发现
        3.2.2 信号过滤
    3.3 电磁木马信号特征提取
        3.3.1 时间相关的特征提取
        3.3.2 信息量相关特征提取
        3.3.3 能量相关特征提取
        3.3.4 谐波特征提取
    3.4 基于LSTM的电磁木马检测
        3.4.1 LSTM算法分类概述
        3.4.2 建立LSTM分类模型
        3.4.3 选择LSTM模型的优势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数据环境下的电磁木马信号检测原型系统设计
    4.1 系统设计目标
        4.1.1 系统设计难点
        4.1.2 系统目标
    4.2 系统部署
    4.3 系统架构设计
    4.4 系统模块设计
        4.4.1 电磁信号采集模块设计
        4.4.2 数据过滤模块设计与实现
        4.4.3 数据接入模块设计与实现
        4.4.4 特征提取模块设计与实现
        4.4.5 电磁木马信号检测模块设计与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磁木马检测与信号分类
    5.1 实验环境
    5.2 实验数据集
        5.2.1 实验电磁木马
        5.2.2 数据集采集
    5.3 异常检测及评估
        5.3.1 实验评估
        5.3.2 异常检测
    5.4 检测准确率影响因素
        5.4.1 增益对电磁木马检测准确率的影响
        5.4.2 采样距离对电磁木马检测准确率的影响
    5.5 系统在线测试
        5.5.1 数据采集模块测试
        5.5.2 特征提取模块测试
        5.5.3 在线检测结果测试
    5.6 总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4)数字视频信息电磁泄漏的抑制与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计算机信息电磁泄漏的研究背景
    1.2 计算机信息电磁泄漏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电磁信息泄漏国外发展状况
        1.2.2 电磁信息泄漏国内发展状况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数字视频信息电磁泄漏分析
    2.1 概述
    2.2 数字视频系统构成及电磁泄漏威胁分析
        2.2.1 台式计算机数字视频系统
        2.2.2 LED大屏数字视频系统
        2.2.3 办公会议系统的数字视频系统
    2.3 数字视频信息泄漏的电磁特征分析
        2.3.1 数字视频信息传输模型
        2.3.2 数字视频信息泄漏的时域特征
        2.3.3 数字视频信息泄漏的频域特征
        2.3.4 数字视频信息泄漏的环节
    2.4 视频传输通道的电磁信息泄漏
        2.4.1 传输通道模型
        2.4.2 传输通道电磁辐射仿真
        2.4.3 传输通道电磁辐射测试
    2.5 小结
第三章 数字视频信号电磁泄漏中的接收带宽研究
    3.1 概述
    3.2 数字视频信号的电磁泄漏截获还原原理分析
        3.2.1 电磁泄漏截获还原技术时域分析
        3.2.2 电磁泄漏截获还原技术频域分析
    3.3 数字视频信号电磁泄漏中的接收带宽影响
        3.3.1 完整波瓣的截获还原
        3.3.2 部分波瓣的截获还原
    3.4 基于图像质量与误码率的最小接收带宽研究
        3.4.1 接收带宽与视频信号误码率
        3.4.2 图像质量与视频信号误码率
        3.4.3 视频信号截获还原的最小接收带宽
    3.5 小结
第四章 数字视频信号电磁泄漏抑制的方法研究
    4.1 概述
    4.2 视频信息电磁泄漏的防护策略研究
    4.3 视频信息电磁泄漏抑制方案
    4.4 基于人眼视觉效应的电磁泄漏抑制方法
        4.4.1 基于人眼视觉效应的噪声叠加方法
        4.4.2 基于人眼视觉效应的颜色变换方法
    4.5 小结
第五章 数字视频信号电磁泄漏抑制技术的实现
    5.1 概述
    5.2 数字视频信号泄漏保护装置
        5.2.1 视频信息处理的电路设计方案
        5.2.2 电路设计
    5.3 视频信息电磁泄漏抑制防护计算机
    5.4 视频信息电磁泄漏抑制方法的测试验证
    5.5 小结
第六章 数字视频信息电磁泄漏的检测
    6.1 概述
    6.2 视频信息电磁泄漏的便捷检测方法
        6.2.1 电磁辐射特征仿真
        6.2.2 电磁辐射频谱测试
        6.2.3 相关性计算与电磁泄漏评估
        6.2.4 便捷测试方法的测试验证
    6.3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基于电源线传导的LCD电磁信息泄漏分析与重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国外研究现状
        1.1.3 国内研究现状
        1.1.4 选题依据与意义
    1.2 论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1.2.1 论文主要工作
        1.2.2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视频信号传导泄漏机理分析
    2.1 视频信号特征分析
        2.1.1 视频信息的信号表示
        2.1.2 视频信号的解析表示
        2.1.3 数字梯形脉冲频域特性
        2.1.4 视频同步信号分析
    2.2 传导性耦合的基本形式
        2.2.1 电阻性耦合
        2.2.2 电容性耦合
        2.2.3 电感性耦合
    2.3 电源线传导泄漏分析
        2.3.1 电源线电磁泄漏原理分析
        2.3.2 泄漏信号在电源线中的传输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直接检测法的显示图像重建
    3.1 传导泄漏信号截获平台
    3.2 直接检测法原理
        3.2.1 泄漏信号特点
        3.2.2 小波变换基本原理
        3.2.3 奇异点检测
    3.3 直接检测法重建结果
        3.3.1 波形重建
        3.3.2 重建率
    3.4 重建结果分析
        3.4.1 行同步信号提取
        3.4.2 图像重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统计分类法的显示图像重建
    4.1 泄漏信号预处理
        4.1.1 小波去噪原理
        4.1.2 空域相关滤波法
    4.2 支持向量机
        4.2.1 分类原理
        4.2.2 交叉验证法
        4.2.3 网格搜索参数法
        4.2.4 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
    4.3 重建结果分析
        4.3.1 分类结果
        4.3.2 图像重建
    4.4 多台显示器的泄漏信号处理
        4.4.1 实验设计
        4.4.2 分类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下一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数字设备的伴随电磁发射及信息电磁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背景与意义
    1.3 国外研究进展
        1.3.1 主动攻击概况
        1.3.2 被动攻击概况
        1.3.3 国外TEMPEST技术的发展
    1.4 国内研究进展
        1.4.1 国内TEMPEST研究进展
        1.4.2 国内TEMPEST标准
    1.5 本文研究内容与架构
第二章 从计算机伴随电磁发射中提取视频信息的研究
    2.1 引言
    2.2 图像显示格式与视频信号的关系
        2.2.1 监视器显示图像的原理
        2.2.2 图像显示格式与基本频率成分的关系
    2.3 泄漏视频信息的检测及最佳截获频段的选取
        2.3.1 基于辐射发射通道的最佳截获频段研究
        2.3.2 基于传导发射通道的最佳截获频段研究
    2.4 计算机视频信息泄露安全性的现场评估系统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计算机视频信息泄露机理及防护研究
    3.1 前言
    3.2 计算机系统电磁泄漏源及泄漏途径分析
        3.2.1 计算机系统电磁泄漏伴随发射源分析
        3.2.2 计算机系统电磁泄漏途径分析
    3.3 计算机视频信息泄露的防护措施
        3.3.1 屏蔽方法
        3.3.2 滤波方法
        3.3.3 Soft-TEMPEST技术
        3.3.4 噪声干扰技术
        3.3.5 空间电磁对消技术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计算机视频信息安全范围的理论估算
    4.1 引言
    4.2 计算机视频信息泄露范围的估算
        4.2.1 基于辐射发射通道的泄漏距离估算
        4.2.2 基于传导发射通道的泄漏距离估算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分体式计算机视频电磁泄漏信息截获系统研究
    5.1 引言
    5.2 "高采样存储接收机"前端系统的架构
        5.2.1 接收天线的小型化
        5.2.2 高采样存储接收机
    5.3 计算机基带和调制泄漏信号的截获
        5.3.1 基带泄漏信号的截获
        5.3.2 调制泄漏信号的截获
    5.4 分体式的信息截获系统实验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计算机键盘信息的电磁截获研究
    6.1 引言
    6.2 按键的辐射发射及按键信息截获
        6.2.1 按键伴随电磁辐射的机理
        6.2.2 键盘伴随电磁辐射的数值仿真研究
        6.2.3 按键辐射隐含信息的截获
    6.3 按键的传导发射及按键信息截获
        6.3.1 PS/2键盘的电磁泄漏机理分析
        6.3.2 非接触式按键信息截获系统设计
        6.3.3 可行性实验验证
    6.4 按键的信息电磁纹提取及识别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我国TEMPEST标准
附录2: 键盘扫描码与字母的对应表
附录3: 术语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键盘输入的电磁泄漏与信息截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TEMPEST技术
        1.2.1 TEMPEST技术发展概况
        1.2.2 TEMPEST的演进和标准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架构
第二章 信息设备电磁泄漏原理
    2.1 信息设备的电磁泄漏
    2.2 电磁泄漏的有用信号类型
        2.2.1 基带红信号
        2.2.2 调制载波
        2.2.3 脉冲辐射
        2.2.4 其他类型
    2.3 电磁泄漏的路径
        2.3.1 传导耦合
        2.3.2 电磁辐射耦合
        2.3.3 泄露信息的电磁发射
第三章 键盘输入的电磁泄漏原理
    3.1 概述
    3.2 键盘中的信息过程
        3.2.1 键盘的结构
        3.2.2 键盘电路板
        3.2.3 键盘红信号的输入
        3.2.4 键盘红信号的输出
    3.3 键盘输入信息泄露的机理
        3.3.1 键盘信息源
        3.3.2 键盘信号
        3.3.3 键盘输入电磁泄漏路径
第四章 键盘信号的截获与还原算法
    4.1 电磁泄漏的截获方式
    4.2 传导泄漏信号
    4.3 电磁辐射泄漏信号
    4.4 键盘按键信息还原算法
第五章 键盘输入信息电磁泄漏截获设备的小型化设计
    5.1 电磁泄漏的截获平台
    5.2 键盘传导泄漏截获设备的小型化
    5.3 键盘电磁辐射泄漏截获设备的小型化
第六章 键盘TEMPEST防护技术
    6.1 信息设备的TEMPEST防护技术
        6.1.1 抑源法
        6.1.2 屏蔽法
        6.1.3 滤波法
        6.1.4 噪声干扰法
        6.1.5 加密法
    6.2 键盘输入信息泄露的防护
        6.2.1 键盘线缆的TEMPEST防护技术
        6.2.2 键盘电路板的TEMPEST防护技术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数字系统微弱泄漏电磁波信号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2 泄漏电磁波信号的研究现状
    1.3 微弱泄漏电磁波信号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2 数字系统泄漏电磁波信号机理研究
    2.1 泄漏电磁波信号发射分类
    2.2 泄漏电磁波信号发射分析
    2.3 泄漏电磁波信号发射模型
    2.4 泄漏电磁波信号的接收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混沌振子系统检测已知频率微弱泄漏电磁波信号
    3.1 混沌系统的分类及Duffing振子的形式
    3.2 混沌振子检测系统分析的判别方法
    3.3 混沌系统检测已知频率微弱泄漏电磁波信号的分析
    3.4 混沌振子阵列扫频窄带微弱泄漏电磁波信号的分析
    3.5 混沌振子检测微弱泄漏电磁波信号的可靠性研究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非线性奇函数检测均匀分布噪声中微弱泄漏电磁波信号
    4.1 方波脉冲信号的谱密度分析
    4.2 非线性奇函数的机理分析
    4.3 基于非线性奇函数检测微弱泄漏电磁波信号的仿真分析
    4.4 微弱泄漏电磁波信号起始时刻的检测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聚类法检测未知频率泄漏电磁波信号
    5.1 K均值聚类法
    5.2 基于最大隶属原则的模糊识别
    5.3 改进的K均值聚类法检测泄漏电磁波信号的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基于聚类法检测未知频率泄漏电磁波信号的系统实现
    6.1 未知频率泄漏电磁波信号检测系统的硬件实现
    6.2 改进模糊K均值聚类算法的实现
    6.3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已发论文

(9)USB键盘信息电磁泄漏的测试、仿真及防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TEMPEST及键盘电磁泄漏概述
    1.1 概述
    1.2 TEMPEST技术
        1.2.1 TEMPEST技术简介
        1.2.2 TEMPEST产业的发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架构
第二章 信息设备电磁泄漏发射模型
    2.1 电磁泄漏发射
        2.1.1 电磁泄漏发射简介
        2.1.2 电偶极子
        2.1.3 磁偶极子
        2.1.4 面天线的辐射场
    2.2 数字信号的电磁泄漏发射模型
        2.2.1 自由空间中数字信号辐射泄漏发射原理
        2.2.2 数字信号的电磁泄漏发射模型
        2.2.3 室内多径传播信道模型
        2.2.4 室外多径传播信道
        2.2.5 双线地面反射信道模型
    2.3 红信号的电磁泄漏发射
        2.3.1 红信号基带信号泄漏发射
        2.3.2 红信号调制电磁泄漏发射
        2.3.3 红信号冲激信号电磁泄漏发射
        2.3.4 其它红信号泄漏发射
第三章 键盘的电磁泄漏发射机理
    3.1 概述
    3.2 USB键盘的结构、传输信号及其接口协议
        3.2.1 键盘的结构
        3.2.2 USB键盘传输信号
        3.2.3 USB接口协议
    3.3 键盘的电磁泄漏发射
        3.3.1 键盘连接线的辐射
        3.3.2 USB键盘的电路设计
        3.3.3 USB键盘的工作原理
    3.4 键盘电磁泄漏发射危害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键盘电磁泄漏的测试及仿真
    4.1 测试仪器选择及平台搭建
    4.2 电磁泄漏发射信号的测试
        4.2.1 键盘电磁泄漏发射频段的确定
        4.2.2 同一键盘在不同距离下的电磁泄漏发射
        4.2.3 同一距离下不同键盘的电磁泄漏发射
        4.2.4 键盘与连接线的电磁泄漏发射比较
        4.2.5 同一键盘不同键位的电磁泄漏发射
    4.3 利用CST仿真键盘线缆的电磁泄漏
        4.3.1 CST简介
        4.3.2 键盘连接线电磁泄漏的仿真及分析
第五章 键盘信息电磁泄漏的防护技术
    5.1 信息设备防护的相关技术
        5.1.1 屏蔽法
        5.1.2 抑源法
        5.1.3 滤波法
        5.1.4 接地法
        5.1.5 伪泄漏技术
    5.2 键盘信息电磁泄漏的防护技术
        5.2.1 键盘线缆信息电磁泄漏的防护技术
        5.2.2 键盘电路板信息电磁泄漏的防护技术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实用化的计算机辐射信息截获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TEMPEST技术简介
    1.2 TEMPEST国外发展状况
        1.2.1 国外TEMPEST技术的发展
        1.2.2 国外TEMPEST产业的发展
        1.2.3 国外TEMPEST标准
    1.3 TEMPEST的国内发展状况
        1.3.1 国内TEMPEST产业发展
        1.3.2 国内TEMPEST标准
        1.3.3 国内TEMPEST技术发展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内容与架构
第二章 计算机视频信号分析
    2.1 引言
    2.2 视频信号的时域特性
        2.2.1 视频信息的信号表示
        2.2.2 监视器中视频信号的解析表示
        2.2.3 系统传输中的视频信号参数测试
        2.2.4 恢复视频信息所需同步条件
    2.3 计算机视频信号频域特性
        2.3.1 计算视频信号的频谱
        2.3.2 系统传输中的视频信号的频谱测试
        2.3.3 计算机视频处理系统泄漏频谱
    2.4 恢复文字信息所需信号带宽
        2.4.1 RGB信号频谱波瓣携带信息
        2.4.2 恢复视频信息的文字宽度与所需频谱
        2.4.3 小结
    2.5 小结
第三章 计算机视频泄露信息的截获
    3.1 引言
    3.2 计算机视频信息截获专用平台
        3.2.1 截获平台硬件架构
        3.2.2 视频信息截获还原步骤
    3.3 基于基础测试设备的通用截获平台
        3.3.1 虚拟仪器平台架构
        3.3.2 截获过程与方法
        3.3.3 计算机视频信息泄露的等效通信模型
    3.4 现场环境中计算机视频红信号的识别
        3.4.1 环境噪声与干扰
        3.4.2 视频红信号识别
        3.4.3 小结
    3.5 小结
第四章 打印机信息截获
    4.1 引言
    4.2 热敏打印机电磁泄漏
        4.2.1 热敏打印机数据处理
        4.2.2 RS232数据接口
        4.2.3 打印机基带泄漏
        4.2.4 打印机高频谐波泄漏
    4.3 打印机基带泄漏截获
        4.3.1 打印机基带泄漏截获方案
        4.3.2 打印机基带泄漏截获
    4.4 小结
第五章 低速信号的NONSTOP截获研究
    5.1 引言
    5.2 NONSTOP二次泄漏机理
        5.2.1 基带信号的非线性效应
        5.2.2 频带信号的非线性效应
        5.2.3 通信系统的二次泄漏
    5.3 一种低速信号NONSTOP截获
        5.3.1 截获原理
        5.3.2 截获条件
        5.3.3 截获实验
    5.4 小结
第六章 网络对泄漏电磁波的信息搭载效应研究
    6.1 引言
    6.2 电源网络对视频信息的搭载
        6.2.1 测试方法与设备
        6.2.2 测试结果
        6.2.3 小结
    6.3 局域网对视频信息的搭载
        6.3.1 局域网的布线拓扑与泄漏信号截获层次
        6.3.2 局域网对计算机泄漏信号的接收
        6.3.3 局域网对计算机泄漏信号的共模传播
        6.3.4 网络设备对计算机泄漏信号的阻隔
        6.3.5 从局域网提取视频信号方法
        6.3.6 小结
    6.4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字号与像素
附录2 北京广播电视频道
附录3 移动通信频段
附录4 术语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TEMPEST:威胁与检测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信息时代电磁兼容领域的挑战与应对(特邀文章)[J]. 吕英华. 电波科学学报, 2019(04)
  • [2]基于随机共振的微弱电磁信息检测研究[D]. 刘晋明. 国防科技大学, 2019(01)
  • [3]基于机器学习的系统电磁环境异常检测技术研究[D]. 孙金光.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4]数字视频信息电磁泄漏的抑制与检测方法研究[D]. 王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5]基于电源线传导的LCD电磁信息泄漏分析与重建[D]. 钱志升.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18(12)
  • [6]数字设备的伴随电磁发射及信息电磁纹研究[D]. 杜玉雷. 北京邮电大学, 2014(06)
  • [7]键盘输入的电磁泄漏与信息截获[D]. 周一帆. 北京邮电大学, 2014(04)
  • [8]数字系统微弱泄漏电磁波信号检测方法研究[D]. 陈新国.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9)
  • [9]USB键盘信息电磁泄漏的测试、仿真及防护技术研究[D]. 董宁.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8)
  • [10]实用化的计算机辐射信息截获技术研究[D]. 杨文翰. 北京邮电大学, 2011(12)

标签:;  ;  ;  ;  ;  

TEMPEST:威胁和检测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