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单向扩张器植入修复面部疤痕26例

颈部单向扩张器植入修复面部疤痕26例

一、颈部植入单向扩张器修复面部瘢痕26例(论文文献综述)

宋成,殷培培,孙颖[1](2019)在《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在面颈部瘢痕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瘢痕恢复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面颈部瘢痕手术中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效果及对瘢痕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面颈部瘢痕手术的患者100例,均为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随机分组,就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n=50)与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治疗(观察组,n=50)总有效率、并发症率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所收治病例完成扩张所需要时间、治疗过程中即时回缩率情况、术后I/III型胶原比值经评估均较对照组少,皮肤扩张率情况、OHP含量水平经评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仅感染1例,并发症率为2%;对照组感染1例,皮肤发红或汗疹6例,并发症率为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颈部瘢痕手术中,应用皮肤组织扩张技术,可提高手术质量,保障临床安全,改善瘢痕恢复预后。

胡孝丽[2](2018)在《聚乙烯醇水凝胶制备及性能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由于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活条件带来的问题,每年牙缺失需要软组织增量修复的患者高达数亿人,任重而道远,推进软组织增量修复的研究十分重要。聚乙烯醇水凝胶(PVA)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高含水率以及与天然软骨相似的结构及力学性能,被认为是极具潜力软组织增量修复的理想材料。然而,PVA制成水凝胶干燥后比较软,存在形态不整;PVA水凝胶浸提液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增殖有显着抑制作用等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 PVA水凝胶在软组织增量方面的应用,本课题针对PVA水凝胶这些问题引入二甲基砜(MSM)进行改进。在本论文中,物理交联制备的MSM/PVA水凝胶材料,具有优良不溶于水的吸水溶胀性能、稳定的生物降解性和一定的化学特性,在软骨、角膜、髓核、皮肤等组织的移植替换和修复重建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MSM/PVA水凝胶材料在口腔软组织增量中的应用,尤其MSM/PVA水凝胶在植入口腔内的生物相容性研究及扩增软组织增量是否可行,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在本研究中,为MSM/PVA水凝胶应用于临床口腔软组织增量奠定理论基础。第一部分MSM/PVA制备及溶胀性能研究目的:应用反复冷冻解冻物理交联方法制备MSM/PVA水凝胶,并对其溶胀性能进行研究。方法:高温溶解PVA,充分溶解后用去离子水调配成不同浓度的PVA水凝胶,其浓度分别为10%、12%和15%。各种实验统计结果表明,12%PVA具备较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因此本实验以12%PVA为基质向其内加入MSM,MSM浓度分别为0.01%,0.1%,1%,10%,制备不同浓度的MSM/PVA水凝胶。电子显微镜观察MSM/PVA水凝胶微观结构,测试其力学性能;对不同浓度MSM/PVA含水率及在模拟体液中的溶胀度进行测定和研究。结果:物理交联法制备MSM/PVA水凝胶质地较硬且均匀,表面光滑;在37℃模拟体液中,MSM/PVA水凝胶试样在浸泡初始72h内体积增加达3倍以上,浓度为150%MSM/PVA水凝胶初期吸水较快,10%MSM/PVA水凝胶吸水较慢。力学性能测试表明,12%MSM/PVA水凝胶具有相对良好的力学拉伸性能,不同浓度间不具有显着差异性。在浸泡8d后,所有试样体积均达最大体积的95%以上,约10d时试样体积趋于稳定,60d内试样无明显溶解现象。结论:本实验自制的MSM/PVA水凝胶,具备较佳的物理学性能和生物学性能。第二部分MSM/PVA生物相容性研究目的:将MSM/PVA水凝胶与成骨细胞共培养,探讨MSM/PVA水凝胶与成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MSM/PVA冷冻干燥后,于模拟生理体液中浸泡,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见其再溶胀发生,观察不同浓度MSM/PVA水凝胶随时间延长,有规律发生再溶胀;将溶胀的MSM/PVA水凝胶与成骨细胞一起共培养,对成骨细胞毒性检测,体外材料浸提液细胞毒性实验、从材料制备方法、材料的性能检测及生物评价,综合分析本研究制备MSM/PVA性能。采用MTT法,来检测MSM/PVA细胞毒性,即对成骨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从细胞毒性试验结果可知,与MSM/PVA水凝胶直接接触的成骨细胞第1天相对增殖率在99%以上,毒性分级为0级;第2天的相对增殖率在95%以上,毒性分级为1级;第5天的相对增殖率在99%以上,毒性分级为0级,第8、10天的相对增殖率在90%以上,毒性分级为1级。结论:MSM/PVA水凝胶对成骨细胞无毒性,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第三部分MSM/PVA水凝胶扩张口腔粘膜的动物实验研究目的:通过组织计量学及组织学验证MSM/PVA水凝胶吸水体积膨胀扩张粘骨膜的可行性,为探索新型口腔粘骨膜扩张材料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MSM/PVA水凝胶植入家兔一侧上颌无牙区牙槽骨粘骨膜及牙槽骨内,在植入后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和第四周处死动物制作组织切片,利用Olympus显微镜CX40及Nikon照相机观察不同时间点植入区炎性细胞数量,扩张区粘骨膜纤维数量,横断面长度,血管数量和破骨细胞数量,与对照组作统计学比较。结果:MSM/PVA水凝胶在植入初期由于手术创伤引起机体正常细胞免疫反应,利用显微镜观察并测量,随着MSM/PVA水凝胶植入后时间的增加,扩张区粘骨膜横断面长度增加,在第四周时粘骨膜横断面长度增加约至扩张前粘骨膜横断面的1.8倍;四周时检测的胶原纤维量约为扩张前胶原纤维量的5倍;扩张区粘骨膜血管数量在第三周达到峰值,第四周随着扩张区粘骨膜的完全愈合,血管数量与扩张前粘骨膜血管数量基本相等。结论:MSM/PVA水凝胶通过吸水体积膨胀扩张粘骨膜是可行的,为探索新型口腔粘骨膜扩张材料提供实验依据。

代涛[3](2017)在《多种手术方法修复儿童巨大黑色素痣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巨大黑色素痣(简称巨痣)分布面积巨大可累全身各个部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巨痣严重影响患者外貌,恶变风险为5%-10%。因此,完全去除儿童巨痣对降低恶变率和改善外貌具有重要意义。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巨痣的主要方法。但是尚未有大家普遍认同的一种治疗巨痣的手术方法。本文针对巨痣的皮损面积大小、深度、不同部位等因素,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目的:通过对儿童巨大黑色素痣(简称巨痣)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探讨巨痣切(削)除后继发创面的最佳修复方案。方法:分析2006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6个月-12岁巨大黑色素痣1118例患儿,其中男性568例,女性550例,根据不同面积及部位选择巨痣切除+刃厚皮片移植术、巨痣切除+中厚皮片移植术、巨痣切除+全厚皮片游离移植术、巨痣切除+真皮下血管网移植术、巨痣切除+微粒皮植皮术、巨痣切除+Meek植皮术、分次切除术、分次切除巨痣+皮肤牵张闭合器应用、胸科钢丝内固定联合中厚皮片移植术、巨痣切除+自体表皮细胞修复术、巨痣削除+Re Cell细胞再生技术的应用、巨痣切除+皮肤扩张术、巨痣切除+脱细胞真皮支架+刃厚皮片移植、巨痣削除+组织工程皮肤等14种手术方法治疗儿童巨大黑色素痣,所有患儿均进行术前术后病理检查。术后6个月通过门诊复诊、电话、微信对儿童巨痣患者的治疗效果、复发情况、满意度及并发症进行随访,留随访影像资料。术后6个月自然光下,距患儿50cm处目测,我们将评定疗效及美容效果分为4级标准:优良:色素完全祛除,受区创口边缘正常皮肤无复发色素痣,呈线状瘢痕或扁平瘢痕,皮肤外观接近正常,无瘢痕挛缩,关节活动无异常,供区轻度色沉或接近正常皮肤。良好:色素完全祛除,受区凹陷或瘢痕增生,正常皮肤边缘无复发色素痣,关节功能轻度受限或呈蹼状瘢痕增生,有瘢痕不适症状,供区仅有色素沉着,无瘢痕增生。较好:色素完全祛除,受区瘢痕增生明显,皮肤创口边缘无新发色素痣,瘢痕增生肥厚,关节部位功能受限,边缘皮肤受到牵拉,有瘢痕不适症状,供区轻度瘢痕增生。一般:色素痣祛除或受区有色素痣复发,瘢痕增生,瘢痕上可有色素痣复发,色沉较重,局部功能障碍,组织牵拉移位。结果:1118例患者均一期愈合出院。其中优良438例,良好367例,较好219例,一般94例。术前术后病检皮内痣482例,交界痣128例,混合痣508例。采用巨痣切除+刃厚皮片游离移植术101例,巨痣切除+中厚皮片游离移植术111例,巨痣切除+全厚皮片游离移植术118例,巨痣切除+真皮下血管游离移植术118例,巨痣切除+Meek植皮术54例,巨痣切除+微粒皮植皮术59例,分次巨痣切除术139例,分次切除巨痣+皮肤牵张闭合器应用84例,胸科钢丝内固定联合皮片移植术58例,巨痣切除+自体表皮细胞修复术36例,巨痣削除+Re Cell细胞再生技术的应用57例,巨痣切除+皮肤扩张术129例,巨痣切除+脱细胞真皮支架+刃厚皮片移植26例,巨痣削除+组织工程皮28例。每次巨痣切(削)继发创面与供区创面之和不超过体表面积的15%。术后随访624个月10例患者复发,术后瘢痕明显的患者经点阵激光每月一次抗瘢痕治疗,67例患者瘢痕已经变软、变平,与正常皮肤基本平齐,其余16例患者仍继续抗瘢痕治疗中。所有患儿创面愈合后的外观、功能、复发、色素脱失、色素沉着、恶变、有无瘢痕增生、残余创面的疗效评定均较满意。结论:1.对于颜面部、关节功能部位巨痣,根据情况选择全厚皮片移植术、真皮下血管游离移植术或皮肤软组织扩张器。2.对于皮损位于隐蔽部位、美容要求不高的躯干部位巨痣,采用Meek微型皮片移植、微粒皮、胸科钢丝内固定联合中厚皮片移植术修复巨痣切除后继发创面,可有效节省自身皮源,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手术次数,花费低,但术后植皮区有少量、不均匀的疤痕存在。3.自体表皮细胞培养、Re Cell细胞再生技术、脱细胞真皮支架+刃厚皮片移植、组织工程皮、皮肤牵张闭合器修复巨痣切除后继发创面,为临床治疗巨痣切除后创面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徐溪,陈文美,祝伟建,蒋青岳,王敏[4](2016)在《面部皮肤缺损手术修补皮瓣的选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面部皮肤缺损手术修补皮瓣选择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行面部皮肤缺损修补术的40例患者,根据面部组织缺损面积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缺损面积较小的病例,采用直接缝合的方法;中等大小面积组织缺损采用局部皮瓣转移或者岛状皮瓣;大面积组织缺损采用扩张皮瓣转移。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年,转移的皮瓣成活率为100%,转移的皮瓣皮肤颜色和组织类型与缺损区组织搭配较理想,瘢痕较为隐蔽,面部供瓣区未见明显畸形,面部形态满意,术区平整,功能良好。结论根据面部缺损面积选择合适的皮瓣,皮瓣血供可靠,切口瘢痕不明显,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高。

秦丹莹,沈国良,赵小瑜,钱汉根[5](2016)在《面颈部瘢痕整形中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及rhEGF的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治疗面颈部瘢痕中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烧伤致面颈部瘢痕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6),对照组给予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hEGF,观察两组扩张时间、皮肤扩张率、即时回缩率、羟脯氨酸(OHP)含量、Ⅰ/Ⅲ型胶原比值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扩张完成时间和即时回缩率分别为(32.97±5.11)d和(24.07±4.21)%,明显低于对照组(45.20±6.39)d和(37.40±6.10)%,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肤扩张率为(140.11±10.47)%,明显高于对照组(85.20±13.21)%,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OHP含量为(3.82±0.31)g/(mg·prot),明显高于对照组(2.10±0.42)g/(mg·prot),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Ⅲ型胶原比值为2.03±0.21,明显低于对照组2.82±0.41,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瓣均全部成活,效果较好。结论面颈部瘢痕整形中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和rhEGF治疗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缩短扩张时间,减少软组织即时回缩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况成云[6](2016)在《面颈部皮肤扩张器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文中提出目的:总结面颈部皮肤扩张器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2013年6月2014年6月对26例行面颈部皮肤扩张器植入术患者,通过手术前后的心理、生理特征进行观察并予以相应的护理。结果:26例患者均顺利进入二期手术,术后效果满意。结论:根据围手术期病情变化特点,密切观察病情,加强护理措施,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颜慧兰[7](2016)在《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降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水平对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前后对照研究设计,研究对象为在济南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整形美容外科住院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患者。研究时间为2015年1月-2016年1月。对照组为2015年1月-2015年6月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331例患者;实验组为2015年7月-2016年1月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264例患者。两组基线一致:患者的年龄及性别等一般社会学资料统计无差异,研究时间内医护人员稳定,医疗护理政策无改变,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水平均衡,并发症的界定标准统一。科室为增强医护合作,于2015年7月成立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医护专项管理合作小组,小组成员有明确的加入及退出制度,设定一体化管理标准流程,共同参与分析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常见5种术后并发症(血肿、切口感染、扩张器外露、扩张器不扩张及皮瓣坏死)的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拟定改进方法,然后协作整改、持续质量改进。对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分析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前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别。结果:1.2015年1月-2015年6月,在本科室住院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331例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见下:(1)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0.27%,其中,男性128例,发生率为11.72%;女性203例,发生率为9.36%。(2)各部位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所差别,以乳房发生率为最高,为50.00%,其次为四肢,发生率为20.00%;头皮处发生率为最低,为2.78%。(3)在列入统计的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5种并发症中,血肿的发生率为最高,61.76%;其次为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4.71%,其中扩张器不扩张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均为6.06%,为最低。(4)并发症的发生对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效果的影响各不相同,其中并发症处理成功,对治疗效果毫无影响者占61.76%;并发症导致扩张手术完全失败者为8.82%。(5)并发症的发生时限也不尽一致,统计显示,1期扩张器置入时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42%,注液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4.83%,2期行扩张器取出转移皮瓣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2%。2.2015年7月-2016年1月,在本科室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264例住院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如下:(1)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5.68%,其中,男性124例,发生率为5.65%;女性140例,发生率为5.71%。(2)各部位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尽相同,以四肢发生率为最高,为25.00%,其次为耳部,发生率为7.89%;额部和乳房未出现并发症。(3)在列入统计的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5种并发症中,血肿的发生率为最高,为53.33%;其次为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0.00%;扩张器不扩张和皮瓣坏死为最低,6.67%。(4)出现的5种常见并发症中,每一种并发症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不一,并发症处理及时有效,未影响治疗效果者为66.67%;并发症导致扩张术完全失败者为6.66%。(5)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5种并发症中,1期扩张器置入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2%,注液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2.27%,2期行扩张器取出转移皮瓣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9%。3.出院患者满意度情况:在2015年1月-2015年6月,出院患者医护工作总体满意度为93.05%;2015年7月-2016年1月,满意度为99.62%。结论:医护一体化管理能显着降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出院患者满意度。

樊荣,王继华,张景波,汤婷,郭群,朱礼昆,杨云,张颖佳,何永静,杨蔚琪[8](2015)在《应用邻近扩张皮瓣修复颜面部烧烫伤后瘢痕80例》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应用邻近扩张皮瓣修复颜面部烧烫伤后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5月-2015年5月,对我科收治的颜面部瘢痕患者,在瘢痕周围正常皮肤埋置(50100)ml扩张器(13)个,适当超量注水,扩张(2-3)月,获得足够的额外皮肤,二期设计扩张皮瓣,切除瘢痕,修复瘢痕切除后缺损。结果共80例患者,其中包括眼睑牵拉外翻26例,唇部牵拉15例,共埋置扩张器116个,形成滑行推进皮瓣60个,旋转皮瓣40个,易位皮瓣16个,76例取得良好效果。扩张术后发生血肿2例,扩张器外漏6例,感染1例,经及时对症处理,未影响最终治疗效果。修复术后3例发生尖端皮瓣坏死,经换药及二期植皮修复。2例发生术后皮瓣回缩致下睑嘴唇牵拉,经行植皮手术矫正。随访(624)个月,皮瓣转移修复后色泽、质地较好、厚度与周围皮肤接近。结论应用邻近扩张皮瓣修复颜面部烧烫伤后瘢痕,术后满意度高,是目前治疗面部瘢痕的理想方法。

李养群,唐勇,陈文,杨喆,赵穆欣,许砾思,胡春梅,刘媛媛,马宁,冯隽,王维新[9](2014)在《固定血管分支蒂扩张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和固定血管分支扩张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与面部组织质地、色泽相近部位进行扩张,以眼轮匝肌、颏动脉分支、面动脉分支、颞浅血管、上臂内侧血管等固定血管分支为蒂,形成带蒂扩张皮瓣,转移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结果 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临床应用157例,其中有4例上臂内侧扩张皮瓣发生远端血运障碍,表皮坏死,换药24周后愈合;3例眼轮匝肌蒂扩张皮瓣及1例颏部扩张皮瓣远端出现表皮坏死,均换药后自愈;其余皮瓣均成活良好,皮肤色泽接近,继发切口瘢痕隐蔽。电子邮箱及电话随访112例,时间为8个月至8年,外形满意者75例,有37例切口瘢痕增生明显,需要再次进行组织扩张治疗。结论合理选择与面部组织结构及质地相近、并有固定血管分支供血的部位进行扩张,形成以固定血管分支为蒂的岛状扩张皮瓣,转移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可以避免面部遗留较长的附加切口,以及较大的"猫耳"等畸形。

黄伟[10](2014)在《扩张锁骨上轴型皮瓣修复面颈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比观察扩张的锁骨上轴型皮瓣以及游离皮片移植两种手术方式在面颈部修复重建之中的应用,分别对其术后短期、长期随访指标的观察,以及患者满意度调查,探讨应用扩张的锁骨上轴型皮瓣技术来重建修复面颈部缺损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自2011年到2014年期间,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共收治165例源自于创伤、肿瘤切除术后或者烧伤后瘢痕挛缩等面颈部的软组织缺损患者,从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患者,分别采用扩张的锁骨上轴型皮瓣和游离皮片移植两种方法,分为扩张的锁骨上轴型皮瓣组及游离皮片组。观察术后短期、长期随访指标,调查患者满意度。综合评价两种术式的术后效果。主要步骤:1.扩张的锁骨上轴型皮瓣组:在第一阶段,将软组织扩张器小心植入所设计锁骨上轴型皮瓣深筋膜下。在第二阶段,经过2-3个月充分的注水扩张,面颈部瘢痕切除后,通过解剖扩张皮瓣并将其转移至面颈部继发缺损部位,供区直接缝合。2.游离皮片移植组:术前设计切除面颈部瘢痕或病变组织范围并用美兰标记画线,术中切除病变组织至深部正常组织并充分松解,计算需要皮片面积,设计单侧或双侧腹股沟区皮片,切除深度至深筋膜层,修剪至全厚皮片,缝合至面颈部继发创面,凡士林纱布及棉垫填塞后分区加压打包固定。腹股沟供皮区充分皮下游离后直接缝合,术后腹股沟区适当加压包扎,防止血肿。3.术后疗效评估:以术后1、3、6个月、1年作为术后近期及远期疗效的观察时间,根据以下指标进行手术效果评定:1)外观:所修复皮肤的质地、颜色、柔软度等情况;2)挛缩程度:观察修复后移植皮瓣或者皮片的挛缩情况;3)术后短期、长期并发症情况;4)患者个人满意度情况(包括患者自觉治疗周期长短;患者对于修复后皮肤的颜色、厚度、弹性、质地等满意度调查;术后短期长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扩张锁骨上轴型皮瓣组系列病例中,患者年龄段从7岁至49岁,平均年龄28岁,最大皮瓣面积15cm×20cm,最小皮瓣面积12cm×9cm。19个皮瓣均完全存活,1例皮瓣(5%)发生皮瓣远端局部坏死,经过换药处理后治愈。游离皮片组病例中,患者年龄段从4岁至62岁,平均年龄33岁,最大缺损面积30×25cm,最小缺损面积2×4cm。其中取耳后皮片3例,上臂内侧皮片2例,腹股沟区皮片15例。16例皮片均完全存活,3例皮片(15%)发生小面积坏死,经换药治疗后痊愈,1例(5%)皮片发生局部坏死,再次皮片移植手术后痊愈。通过平均12个月的后期随访,扩张的锁骨上轴型皮瓣的颜色和纹理与受区匹配良好,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皮瓣皱缩现象。扩张的锁骨上皮瓣组皮片挛缩程度明显小于游离皮片组,长期随访患者满意度高于游离皮片皮片组。结论:应用扩张的锁骨上轴型皮瓣技术修复面颈部创面,术后皮肤的颜色、质地、感觉均与修复区较相匹配,具有极佳的功能和审美的效果,是一种实用有效、安全可靠的面颈部修复重建的方法。

二、颈部植入单向扩张器修复面部瘢痕26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颈部植入单向扩张器修复面部瘢痕26例(论文提纲范文)

(1)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在面颈部瘢痕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瘢痕恢复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排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情况
    2.2 并发症率
3 讨论

(2)聚乙烯醇水凝胶制备及性能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MSM/PVA制备及溶胀性能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第二部分 MSM/PVA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第三部分 MSM/PVA扩张口腔粘膜的动物实验研究
    实验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聚乙烯醇水凝胶物理性能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临床病例报告
    第一部分: 大病例(病例1-病例5)
        病例一/Case 01
        Reference
        病例二/Case 02
        Reference
        病例三/Case 03
        Reference
        病例四/Case 4
        Referenc
        病例五/Case 5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根管再治疗专题(病例6-病例9)
    第三部分: MTA根管治疗应用专题(病例10-病例14)
    第四部分: 特殊根管专题(病例15-病例22)
        病例十五/Case 15
        病例十六/Case 16
        病例十七/Case 17
        病例十八/Case 18
        病例十九/Case 19
        Reference
        病例二十/Case 20
        病例二十一/Case 21
        病例二十二/Case 22
    第五部分: 其他病例(病例23-病例30)
临床工作总结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致谢

(3)多种手术方法修复儿童巨大黑色素痣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资料和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巨大黑色素痣定义
    2.3 评定标准
    2.4 术前准备
    2.5 手术分类方法
        2.5.1 巨痣削除+刃厚皮片游离移植术
        2.5.1.1 纳入标准
        2.5.1.2 手术方法
        2.5.1.3 术后护理
        2.5.1.4 结果
        2.5.2 巨痣切除+中厚皮片游离移植术
        2.5.2.1 纳入标准
        2.5.2.2 手术方法
        2.5.2.3 术后护理
        2.5.2.4 结果
        2.5.3 巨痣切除+全厚皮片游离移植术
        2.5.3.1 纳入标准
        2.5.3.2 手术方法
        2.5.3.3 术后护理
        2.5.3.4 结果
        2.5.4 巨痣切除+真皮下血管网移植术
        2.5.4.1 纳入标准
        2.5.4.2 手术方法
        2.5.4.3 术后处理
        2.5.4.4 结果
        2.5.5 巨痣切除+自体微粒皮术
        2.5.5.1 纳入标准
        2.5.5.2 手术方法
        2.5.5.3 术后护理
        2.5.5.4 结果
        2.5.6 巨痣切除+Meek植皮术
        2.5.6.1 纳入标准
        2.5.6.2 手术方法
        2.5.6.3 术后护理
        2.5.6.4 结果
        2.5.7 分次切除法
        2.5.7.1 纳入标准
        2.5.7.2 手术方法
        2.5.7.3 术后护理
        2.5.7.4 结果
        2.5.8 胸科钢丝内固定联合皮片移植术
        2.5.8.1 纳入标准
        2.5.8.2 手术方法
        2.5.8.3 术后护理
        2.5.8.4 结果
        2.5.9 巨痣削除+自体表皮细胞修复术
        2.5.9.1 纳入标准
        2.5.9.2 手术方法
        2.5.9.3 术后护理
        2.5.9.4 结果
        2.5.10 分次切除+皮肤牵张闭合器的应用
        2.5.10.1 纳入标准
        2.5.10.2 手术方法
        2.5.10.3 术后护理
        2.5.10.4 结果
        2.5.11 巨痣削除+ReCell细胞再生技术的应用
        2.5.11.1 纳入标准
        2.5.11.2 手术方法
        2.5.11.3 术后护理
        2.5.11.4 结果
        2.5.12 巨痣切除+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2.5.12.1 纳入标准
        2.5.12.2 手术方法
        2.5.12.3 术后护理
        2.5.12.4 结果
        2.5.13 巨痣切除+脱细胞异体真皮支架+刃厚皮移植
        2.5.13.1 纳入标准
        2.5.13.2 手术方法
        2.5.13.3 术后护理
        2.5.13.4 结果
        2.5.14 巨痣削除+组织工程皮肤应用
        2.5.14.1 纳入标准
        2.5.14.2. 手术方法
        2.5.14.3 术后护理
        2.5.14.4 结果
    2.6 各类手术方式所占的比例
3 讨论
4 结论
5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A 巨痣的病理表现图片
附录B 巨痣的电镜表现图片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4)面部皮肤缺损手术修补皮瓣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术前准备
    1.3 手术方法
    1.4 中等面积的面部组织缺损
        1.4.1 斧状皮瓣
        1.4.2 额部岛状皮瓣
    1.5 大面积的面部组织缺损
2 结果
    2.1 斧状皮瓣
    2.2 额部岛状皮瓣
    2.3 大面积的面部缺损
3讨论

(5)面颈部瘢痕整形中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及rhEGF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2治疗方法
        2.1术前处理
        2.2手术方法
    3观察指标
    4统计分析
结果
    1两组扩张时间、皮肤扩张率及回缩率比较
    2两组供皮区创面OHP含量和Ⅰ/Ⅲ型胶原比值
    3两组治疗效果
    4典型病例
讨论

(6)面颈部皮肤扩张器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2.1.2 术前准备。
    2.2 术后护理。
        2.2.1 扩张器1期术后护理。
        2.2.2 负压引流管的护理。
        2.2.3 扩张局部皮瓣的护理。
        2.2.4 扩张器囊内注水方法及护理。
        2.2.5 扩张器Ⅱ期术后护理。
    2.3 常见并发症护理。
        2.3.1 血运不良。
        2.3.2 血肿。
        2.3.3 感染。
        2.3.4 扩张器外露。
        2.3.5 疼痛。
        2.3.6 皮瓣挛缩。术中取出扩张器皮瓣和伤口愈合后都有一定挛缩,指导患者经常局部按摩和提拉周围皮肤,减轻皮瓣挛缩。
3 结果
4 小结

(7)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降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三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质量控制
    4. 伦理考虑
    5. 统计学分析
第四章 研究结果
    1.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发生率的结果比较
    2. 医护合作程度结果比较
    3. 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水平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性
第五章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附表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应用邻近扩张皮瓣修复颜面部烧烫伤后瘢痕80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1. 2 手术方法
        1.2.1扩张器的植入
        1.2.2注水扩张
        1.2.3瘢痕切除、扩张皮瓣修复
2 结果
3 讨论
    3.1面部瘢痕的手术选择与手术时机
    3.2扩张器的选择与埋置
    3.3扩张皮瓣的设计与转移
    3.4并发症的防治
    3.5总结

(10)扩张锁骨上轴型皮瓣修复面颈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典型病例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锁骨上动脉扩张皮瓣在面颈部修复重建中的应用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章

四、颈部植入单向扩张器修复面部瘢痕26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在面颈部瘢痕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瘢痕恢复的影响研究[J]. 宋成,殷培培,孙颖. 中国医疗美容, 2019(02)
  • [2]聚乙烯醇水凝胶制备及性能的初步研究[D]. 胡孝丽. 武汉大学, 2018(01)
  • [3]多种手术方法修复儿童巨大黑色素痣的临床研究[D]. 代涛. 郑州大学, 2017(05)
  • [4]面部皮肤缺损手术修补皮瓣的选择[J]. 徐溪,陈文美,祝伟建,蒋青岳,王敏.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6(10)
  • [5]面颈部瘢痕整形中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及rhEGF的效果[J]. 秦丹莹,沈国良,赵小瑜,钱汉根. 创伤外科杂志, 2016(09)
  • [6]面颈部皮肤扩张器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 况成云. 健康之路, 2016(08)
  • [7]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降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分析[D]. 颜慧兰. 山东大学, 2016(01)
  • [8]应用邻近扩张皮瓣修复颜面部烧烫伤后瘢痕80例[J]. 樊荣,王继华,张景波,汤婷,郭群,朱礼昆,杨云,张颖佳,何永静,杨蔚琪. 皮肤病与性病, 2015(06)
  • [9]固定血管分支蒂扩张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J]. 李养群,唐勇,陈文,杨喆,赵穆欣,许砾思,胡春梅,刘媛媛,马宁,冯隽,王维新.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14(05)
  • [10]扩张锁骨上轴型皮瓣修复面颈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D]. 黄伟. 泸州医学院, 2014(03)

标签:;  ;  ;  ;  ;  

颈部单向扩张器植入修复面部疤痕26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