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双粘膜瓣修复上唇缺损

1例:双粘膜瓣修复上唇缺损

一、上唇缺损双黏膜瓣修复1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张泽君,南欣荣,闫星泉[1](2022)在《60例唇鳞癌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和复发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唇鳞状细胞癌(LSCC)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效果和影响其临床复发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诊治的60例唇鳞癌患者的资料,从预后、淋巴转移、复发等方面评估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效果。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χ2检验分析影响患者临床复发的因素。应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患者的1年、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90%和79.4%,5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为89.9%。共有9例患者死亡,其中4例死于局部复发和颈部转移,1例死于腹部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pT分期和临床复发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 <0.05)。共有16例患者接受了颈淋巴清扫,3例确诊颈淋巴结转移。术后共复发8例,其中颈淋巴结转移4例,术后复发率和转移率分别为13.3%和6.7%。结论 唇鳞癌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较好,T分期较晚和初诊时肿瘤具有较强生物学侵袭表现的患者术后易复发。

李丹怡[2](2021)在《局部皮瓣在修复中小面积上唇组织缺损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文在参照上唇美学亚单位分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比较各类局部皮瓣在上唇各亚单位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及疗效,并结合相关文献回顾,为临床上唇中小面积缺损修复的术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于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上唇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本研究将中小面积的范围限定在小于等于缺损所在美学亚单位面积的1/2)并应用局部皮瓣修复的患者4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范围6~81岁,缺损最小者面积约0.3cm×0.4cm,最大者面积约2.0cm×2.5cm。缺损的原因包括各类皮肤良性和恶性肿瘤切除后、外伤后瘢痕挛缩、面部感染。依据面部美学亚单位分区,将上唇分为红唇区(I区)、人中区(II区)及两侧人中旁区(III区),术前评估病损的面积、位置、累及深度和患者一般情况,术中完整切除病损后于缺损周围设计适当的局部皮瓣并转移覆盖创面。术后6个月,由每位患者或家属完成一份满意度调查,采用likert 5点量表,分别从六个方面(术区色泽、质地、平整度、对称性、功能、瘢痕隐蔽程度)对上唇软组织缺损的局部皮瓣修复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全部存活,未见血运障碍和坏死,其中2例出现切口愈合不良,经换药后愈合,其余切口均I期愈合。周围组织结构均无明显的牵拉变形,色泽和质地匹配良好,术区与周围组织无明显差异,局部功能未受影响,瘢痕无明显增生、挛缩。术后第6个月随访,术后满意度调查问卷显示:上唇三区整体满意率为83.7%,其中上唇I区满意率为100%,II区为70%,III区为84.6%。三区整体对术后功能的满意度最高,对瘢痕隐蔽性的满意度最低,上唇I区和III区整体满意度较II区高。结论:1、上唇中小面积缺损无法直接缝合者,局部皮瓣在质地、色泽方面均能获得良好的匹配,亦不会造成明显的局部变形,从而达到良好的美容效果和功能恢复。2、局部皮瓣修复上唇缺损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于人中区结构立体精细、空间狭小,患者总体满意度较上唇其他区域低。

张冲冲[3](2021)在《三种局部皮瓣修复下唇全层大范围缺损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唇颊组织滑行推进瓣(Bernard-Webster皮瓣)、Yu皮瓣和Karapandzic皮瓣修复下唇全层大范围缺损的远期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修复下唇全层大面积缺损的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通过收集2015年6月至2020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满足纳入标准的的下唇全层大面积缺损病例共2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为52~91岁,缺损范围为70~95%。按手术方式分为Bernard-Webster皮瓣组5例,Yu皮瓣组7例和Karapandzic皮瓣组8例。三组研究对象的术前准备及术后常规治疗均相同。要求患者术后定期随访,随访时间不低于12个月,并根据制定的下唇临床修复效果评分表的评价标准,选取术后第12个月的随访结果对术后远期疗效进行综合分析。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对重建下唇的外观、功能和患者的主观满意度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各组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本次研究中20例患者的皮瓣全部存活,伤口均为一期愈合,没有血肿、创口裂开、感染等并发症,随访期间均未见肿瘤复发。在美观方面,三组皮瓣在口角对称情况和红唇暴露情况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术后重建的下唇双侧口角基本对称,唇红协调自然。但在小口畸形情况中,采用Bernard-Webster皮瓣和Yu瓣重建的下唇中各有1例出现轻微的小口畸形,而采用Karapandzic瓣重建的下唇中3例有轻微的小口畸形,5例有中度的小口畸形,三组皮瓣术后的小口畸形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功能方面,尽管相较于Yu皮瓣组和Karapandzic皮瓣组术后功能较快恢复,Bernard-Webster瓣组患者中有4例(80%)在术后早期出现了某些类型的功能障碍(如:休息时流涎、喝水时有液体流出、张口困难、进食障碍、言语异常和/或主观神经感觉异常),但无一例患者出现唇或颏部完全麻木,并且术后30~45天,5例采用Bernard-Webster瓣的患者均能恢复正常饮食和口腔卫生。在术后第12个月的随访结果中,三组皮瓣的患者感觉功能基本恢复,言语、咀嚼、进食及表情无明显障碍,无口水外漏现象发生,三组皮瓣术后的远期唇功能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主观满意度方面,90%(18/20)患者对术后效果非常满意,10%(2/20)患者对术后效果基本满意,其中Karapandzic皮瓣和Bernard-Webster皮瓣各有1例,三组皮瓣术后患者的远期满意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患者主观满意度方面,中老年患者的下唇全层大面积缺损的修复重建,采用Bernard-Webster皮瓣、Yu皮瓣和Karapandzic皮瓣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远期临床疗效。2、在美观方面,Karapandzic皮瓣组逊色于Bernard-Webster皮瓣组和Yu瓣组,常会有小口畸形情况发生,而Bernard-Webster皮瓣组和Yu瓣组一般可保持原有口裂的大小。3、在功能方面,尽管Bernard-Webster皮瓣组术后早期常会有不同程度功能异常,而Yu皮瓣组和Karapandzic皮瓣组术后功能很快得到恢复,但在远期功能三种皮瓣没有明显差异。4、综合分析,当下唇全层大面积缺损考虑局部皮瓣修复重建时,建议Yu皮瓣作为第一选择,Karapandzic皮瓣次之,Bernard-Webster皮瓣最后。

李一颖[4](2019)在《口腔黏膜瓣用于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裂中鼻底修复的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在一期唇裂手术中联合应用口腔黏膜瓣的方法进行鼻底修复的术后效果,并对鼻底、鼻翼外形对称性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选取自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采用口腔黏膜瓣联合应用的方法进行鼻底修复的16例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分类,根据患儿术后1周1年恢复情况,拍摄患儿正面、仰面照片,选择10名专业人员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对患儿的术后唇形态、鼻形态、鼻底形态进行主观评价,满分各为5分,总分均50分,每个患儿的满分为150分。通过照片测量16例患儿健、患侧鼻底宽度、鼻小柱高度、鼻孔高度及宽度,鼻的长度及宽度等指标,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对称比来进行客观评价。结果:16例患儿术后均未出现口鼻腔瘘及鼻底凹陷,鼻翼塌陷得到明显改善,所有患儿术后一周复诊的主观评价结果:唇形态的平均得分为46.375,得分最高的为50分,最低分为42分;鼻形态的平均的分为46.06分,得分最高的为49分,最低分为43分;鼻底形态的平均分为46.125分,得分最高的为49分,最低分为40分,16例患儿中总分在141145分的共3例,146150分的共3例;术后1年16例复诊患儿中唇形态主观评价的平均分为44.9分,得分最高的为48分,得分最低的为40分;鼻形态的平均分为43.31分,得分最高的为46分,最低为38分;鼻底形态鼻形态的平均分为43.44分,最高得分为47分,最低为38分,总得分在141145分的共1例,总分在146150分的为0。客观评价结果显示:术后1年鼻底宽度对称比为0.79±0.15、鼻孔宽度对称比为0.86±0.17,相比术后1周的鼻底宽度比值1.04±0.25、鼻孔宽度比值1.08±0.18对称比变小;术后1年鼻小柱高度的对称比为1.62±0.48、鼻孔高度比1.44±0.17,相比术后1周鼻小柱高度比1.10±0.22、鼻孔宽度比1.03±0.19增大。术后1周鼻底宽度对称比相对术前对称比变化量为0.53±0.24,术后1年鼻底宽度对称比相对术后1周变化量为-0.24±0.25;术后1周鼻小柱高度对称比相对术前对称比变化量为1.16±0.74,术后1年鼻小柱高度对称比相对术后1周变化量为-0.51±0.43;术后1周鼻底宽度对称比、鼻小柱高度对称比、鼻的长宽比、鼻孔宽度比、高度比与术前的各指标均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术后1年鼻底宽度对称比与术前的鼻底宽度比值呈正相关(r=0.64,P=0.007),与鼻的长宽比呈负相关(r=-0.65,P=0.006)。结论: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一期修复手术中采用口腔黏膜瓣的方法进行鼻底修复不仅可以减少口鼻腔瘘的发生,还能严密封闭鼻底裂隙,恢复鼻底形态,并保持良好的鼻翼外形及鼻孔对称性。

张华[5](2018)在《双侧共蒂三角形唇粘膜瓣在唇珠缺损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缺损两侧共蒂三角形唇粘膜瓣在唇珠缺损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唇珠缺损两侧,唇红与粘膜交界处内侧设计横行三角形唇粘膜瓣,两瓣共蒂于唇珠缺损部位。在上唇正中后方,粘膜瓣划线下方做“人”形手术切口。沿设计线切开,两侧粘膜、粘膜下组织。掀起粘膜瓣,在粘膜瓣及双侧上唇切口下方游离上唇口轮匝肌,使肌肉有一定活动度。将双侧口轮匝肌在掀起的粘膜瓣共处蒂下方正中拉拢、折叠、缝合,增加局部组织量。然后将两侧粘膜瓣向下旋转900,插入“人”形手术切口内,两瓣转移后的蒂部凸出“猫耳”形成唇珠,缝合粘膜唇红组织,闭合切口。术后从唇珠缺损“吹口哨唇”样畸形改善、唇珠形态、唇珠组织量增加等方面进行评估。采用量化评分法评价手术效果,结合患者对术后效果自我满意程度进行综合评价。(1)“吹口哨唇”样畸形改善:“吹口哨唇”样畸形消失计3分,“吹口哨唇”样畸形变小计2分,改善不明显计1分;(2)唇珠形态:有明显唇珠为3分,有唇珠但不明显计2分,没有改善计1分;(3)唇珠组织量的增加:采取测量手术前后上唇最前点至Burstone标准平面(鼻下点到颏前点连线所形成的标准平面)的距离:>3mm计3分,1mm2mm计3分,<1mm计1分;(4)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为3分,满意为2分,不满意为1分。分数越高代表手术效果越好,总分1012分为明显改善,69分为有改善,5分以下为不满意。最后对手术前后唇珠组织增加量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自2015年9月至2018年3月唇珠缺损病人37例,单侧唇裂术后唇珠缺损畸形18例,双侧唇裂术后唇珠缺损畸形14例,4例上唇肿瘤切除术后唇珠缺损。1例外伤后唇珠缺损。37例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疤痕不明显。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术后36个月。37例患者中1112分29例、910分7例,为明显改善;69分1例,为有改善。术后测量统计唇珠组织量较术前增加151%±42%,(P<0.05).结论:应用缺损两侧共蒂三角形唇粘膜瓣唇珠再造。手术设计合理、巧妙,无需过多分离组织,能理想地重建缺损的唇珠,且无疤痕外露,远期效果可靠,应用范围广泛,对任何原因引起的唇珠缺损均可应用。

郭永玉[6](2018)在《V型切除同期双侧口角开大术治疗下唇癌的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介绍V型切除同期双侧口角开大术的具体方法,评估此种方法在下唇癌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盛京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符合纳入标准的下唇癌患者,使用V型切除同期行口角开大术进行治疗。术后并进行随访,评估V型切除同期行双侧口角开大术的修复效果。结果:收集的8例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为53-87岁。肿瘤直径皆占下唇长1/2-2/3之内。手术方式皆为V型切除同期双侧口角开大术。该术式简单,一次性成形。术后均进行随访。术后第1、3、6个月,医生评估唇的外形、局部感觉、张口度、发音及咀嚼功能。记录患者满意度及术后肿瘤有无复发及转移。形态功能方面:Ⅰ级:唇外形及比例美观、口角形态、唇部运动、发音及咀嚼功能均恢复良好。Ⅱ级:唇部运动、语言及咀嚼功能均恢复良好,唇外形及比例、口角形态轻微异常。Ⅲ级:唇外形及比例、口角形态明显异常,唇部运动、发音及咀嚼功能轻微受限。Ⅳ级:唇外形及比例、口角形态严重异常,唇部运动、发音及咀嚼功能受限。8例患者术后最短随访6个月,最长随访24个月。随访期间未见复发及转移,大多数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第一个月随访:有5例Ⅱ级,3例Ⅲ级。患者第一个月自我评价:1例非常满意,4例比较满意,3例基本满意。第三个月随访:1例Ⅰ级。6例Ⅱ级。1例Ⅲ级。患者第三个月自我评价:2例非常满意,4例比较满意,2例基本满意。第六个月随访:2例Ⅰ级。5例Ⅱ级。1例Ⅲ级。患者第六个月自我评价:3例非常满意,4例比较满意,1例基本满意。结论:V形切除同期双侧口角开大术术式简单易行,一次性即可成形,不需要二期手术,在下唇癌临床应用效果显着,是一种可靠的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谭宣丰,许美凤,董昕煜,高娜,张德武,肖生祥,曾维惠[7](2017)在《口轮匝肌为蒂肌黏膜瓣在唇癌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口轮匝肌为蒂肌黏膜瓣在唇癌切除术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切除肿物,根据缺损的大小逆行设计蒂在同侧的口轮匝肌黏膜瓣180°旋转修复创面缺损。结果唇部肿物扩大切除术后,黏膜缺损最大面积约4.0cm×1.0cm,设计口轮匝肌为蒂肌黏膜瓣修复缺损,肌黏膜瓣全部存活,随访312个月,肌黏膜瓣存活良好,与邻近唇黏膜无明显色差,且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肿瘤切除致唇部组织缺损达到1/31/2唇黏膜时,与Abbe瓣相比,以口轮匝肌为蒂肌黏膜瓣修复唇部缺损,术后不需二期断蒂,供区切口隐蔽,术后功能及外观满意,是唇缺损修复的一种新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张斌,刘积东,彭涛,张琪[8](2015)在《Abbe瓣修复唇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中度全层缺损九例》文中认为外科手术切除仍为严重的唇部皮肤恶性肿瘤首选治疗。2010-2013年我院共收治唇部皮肤恶性肿瘤9例,唇部肿瘤外科切除术后的中度全层缺损应用Abbe瓣修复,术后临床效果满意,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上唇基底细胞癌5例,下唇鳞状细胞癌4例,男6例,女3例,年龄6385岁,平均71.7岁。皮损位于上唇侧方中份5例,最小1.8 cm×2 cm,最大2.5 cm×3.5 cm;位于下唇中份4例,最小1.0cm×1.5 cm,最大2.5 cm×3.0 cm。

李超,熊建,王少新,刘坤,王薇,李春华,刘吉峰,孙荣昊,李晓霞[9](2013)在《应用邻近皮瓣Ⅰ期修复颜面部皮肤缺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根据解剖部位的不同合理选用邻近皮瓣Ⅰ期修复颜面部皮肤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163例患者颜面部皮肤肿瘤在切除后,采用邻近皮瓣Ⅰ期修复皮肤缺损。有8种皮瓣被成功的设计和应用。结果在所有患者中,有155例患者切口Ⅰ期愈合,缺损愈合满意,瘢痕隐匿,无明显面部畸形及色差。5例患者术后皮瓣远端表皮出现坏死。应用最多的是旋转皮瓣,其次是滑行推进皮瓣。结论合理设计的邻近皮瓣修复面部较大皮肤缺损可获满意疗效和美容效果。

吴鑫[10](2012)在《双侧唇裂术后继发唇畸形的整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修复双侧唇裂术后继发唇畸形的手术方法,进一步提高双侧唇裂术后继发唇畸形的整复效果。方法:手术采用上唇手术瘢痕缘切口入路,再根据病人自身条件及畸形程度合理设计手术方法,最大程度的利用周围组织条件,以达到最佳的手术效果。手术切除疤痕,解剖复位口轮匝肌,延长或缩短上唇,重建人中、唇弓及唇珠,修复唇红缺损等。术后七天拆线,由三名专科医生进行主观与客观评价。结果:10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3月3年,唇形态基本正常,疤痕不明显,上唇高度适中,具有良好的唇弓、唇珠等,整个上唇解剖结构近似正常。患者得到了良好整复效果,均满意。结论:根据病人自身条件及畸形程度合理设计手术方法,矫正双侧唇裂术后继发的唇畸形,能达到畸形的解剖学修复,外观自然协调,效果稳定可靠。

二、上唇缺损双黏膜瓣修复1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唇缺损双黏膜瓣修复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60例唇鳞癌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和复发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
    2.治疗方法
    3.颈淋巴清扫的依据
    4.TNM分期标准
    5.随访时间和方法
    6.统计学方法
结果
    1.预后分析
    2.淋巴转移和复发情况分析
    3.影响术后复发的因素分析
讨论

(2)局部皮瓣在修复中小面积上唇组织缺损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资料
        1.1 病例纳入标准
        1.2 病例排除标准
    2 临床资料
    3 手术过程
        3.1 术前准备
        3.2 手术过程
        3.3 术后处理
    4 观察指标及随访
        4.1 围术期观察指标
        4.2 术后长期随访
    5 评估方式
结果
典型病例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皮瓣在修复上唇组织缺损中的应用现况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三种局部皮瓣修复下唇全层大范围缺损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纳入标准
        2.1.2 病例排除标准
        2.1.3 一般临床资料
    2.2 手术方法
        2.2.1 技术路线图
        2.2.2 术前准备
        2.2.3 原发灶切除
        2.2.4 皮瓣设计、切取及转移
        2.2.5 术后处理
    2.3 术后随访
    2.4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患者基本资料及具体随访结果
    3.2 三组皮瓣基本资料及具体随访结果对比
第4章 典型病例
第5章 讨论
    5.1 唇部的应用解剖学基础
    5.2 Bernard-Webster皮瓣重建下唇的优势和局限
    5.3 Yu皮瓣重建下唇的优势和局限
    5.4 Karapandzic皮瓣重建下唇的优势和局限
    5.5 其他下唇大范围缺损的重建方法及其各自优势和局限
    5.6 不足与展望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下唇缺损修复重建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口腔黏膜瓣用于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裂中鼻底修复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对象和方法
    1 病例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3 手术方法
    2 评价方法
    3 测量指标及计算公式
        3.1 标记点标注
        3.2 测量长度标注
        3.3 研究指标(单位 mm)
        3.4 计算公式
    4 检验方法
结果与分析
    1 主观评价结果
    2 客观评价结果
讨论
    1 异位解剖结构
    2 评价方法
    3 手术效果影响因素
    4 口腔黏膜瓣联合应用的优势
    5 术后效果的比较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双侧共蒂三角形唇粘膜瓣在唇珠缺损重建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二、手术方法
结果
典型病例
讨论
    一、唇珠缺损修复方法比较
    二、缺损两侧共蒂三角形唇粘膜瓣转移修复重建唇珠缺损畸形优点
    三、缺损两侧共蒂三角形唇粘膜瓣修复重建唇珠缺损畸形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6)V型切除同期双侧口角开大术治疗下唇癌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及排除标准
    2.3 研究方法
        2.3.1 手术方法
        2.3.2 术后处理
3 结果
    3.1 复发及转移
    3.2 术后临床效果及患者满意度评价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及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应用邻近皮瓣Ⅰ期修复颜面部皮肤缺损(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二、手术方法
结 果
讨 论

(10)双侧唇裂术后继发唇畸形的整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手术方法
        (1)切口设计
        (2)麻醉方法
        (3)唇畸形的整复
    3 术后处理
结果
典型病例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上唇缺损双黏膜瓣修复1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60例唇鳞癌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和复发因素分析[J]. 张泽君,南欣荣,闫星泉. 北京口腔医学, 2022(01)
  • [2]局部皮瓣在修复中小面积上唇组织缺损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观察[D]. 李丹怡. 青岛大学, 2021
  • [3]三种局部皮瓣修复下唇全层大范围缺损的临床分析[D]. 张冲冲. 南昌大学, 2021(01)
  • [4]口腔黏膜瓣用于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裂中鼻底修复的效果评价[D]. 李一颖. 青岛大学, 2019(02)
  • [5]双侧共蒂三角形唇粘膜瓣在唇珠缺损重建中的临床应用[D]. 张华. 苏州大学, 2018(01)
  • [6]V型切除同期双侧口角开大术治疗下唇癌的临床应用[D]. 郭永玉. 中国医科大学, 2018(01)
  • [7]口轮匝肌为蒂肌黏膜瓣在唇癌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 谭宣丰,许美凤,董昕煜,高娜,张德武,肖生祥,曾维惠.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7(07)
  • [8]Abbe瓣修复唇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中度全层缺损九例[J]. 张斌,刘积东,彭涛,张琪.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5(08)
  • [9]应用邻近皮瓣Ⅰ期修复颜面部皮肤缺损[J]. 李超,熊建,王少新,刘坤,王薇,李春华,刘吉峰,孙荣昊,李晓霞.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3(07)
  • [10]双侧唇裂术后继发唇畸形的整复[D]. 吴鑫. 广西医科大学, 2012(02)

标签:;  

1例:双粘膜瓣修复上唇缺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