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与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与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与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张琦[1](2021)在《超声造影定性及定量分析鉴别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超声造影(CEUS)定性及定量分析鉴别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回顾2017年1月至2020年11月于我院行常规超声发现颈部淋巴结异常的154例患者(158枚淋巴结)临床资料,其中43例患者44枚淋巴结行CEUS。收集淋巴结常规超声及CEUS特征,将CEUS灌注模式分为离心型、向心型及混杂型;灌注类型分为Ⅰ型(均匀增强型)、Ⅱ型(规则灌注缺损或环状增强型)、Ⅲ型(不规则灌注缺损型)和Ⅳ型(微弱增强型)。分析淋巴结髓质-门区(中央)与皮质区(外周)时间强度曲线参数,包括显影时间(AT)、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TP)、上升速度(C)及下降速度(k),并计算二者差值△AT、△PI、△TTP、△C及△k。根据病理结果评价良恶性淋巴结常规超声和CEUS特征的差异,分析恶性淋巴结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良性淋巴结多表现为离心型灌注(13/22,59.1%)和Ⅰ型(17/22,77.3%),恶性淋巴结多表现为向心(6/22,27.3%)或混杂型(13/22,59.1%)灌注和Ⅲ型(15/22,68.2%)。恶性淋巴结髓质-门区△AT和△k(分别为0.09±0.79s、0.04±0.11d B/s)显着高于良性淋巴结(-0.46±0.60s、-0.03±0.11d B/s),皮质区k、△PI(分别为0.31±0.11d B/s、0.01±1.47d B)低于良性淋巴结(0.46±0.23d B/s、1.38±2.07d B)。灌注类型为Ⅲ型或Ⅳ型、△AT≥0s及△k≥0d B/s是恶性淋巴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1)。常规超声、CEUS及两者联合鉴别淋巴结良恶性敏感度分别为86.4%、81.8%和90.9%,特异度分别为68.2%、81.8%和63.6%,准确度分别为77.3%、86.4%和77.3%。结论:CEUS定性及定量分析均能为颈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提供有价值依据,与常规超声联合应用能进一步提高诊断敏感度。

康娟娟[2](2020)在《基于非编码RNA的淋巴瘤精确诊断与调控网络研究》文中指出淋巴瘤是一种源自淋巴系统的全身性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3%到4%。目前,淋巴瘤的亚型分类较多,可依据病理特征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两大类。对淋巴瘤的正确诊断和分类是成功治疗淋巴瘤的基础。现有的诊断技术主要是基于细胞形态、免疫表型和分子诊断的组织活检。而良性的反应性淋巴增生(Reactive lymphoid hyperplasia,RLH)在组织活检中非常常见,且常将它与恶性淋巴瘤相混淆。仅依靠现有的诊断方法区分RLH与淋巴瘤并非易事,因此结合新型生物标志物的诊断方法的开发对RLH和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弥散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作为NHL的主要类型,是一种临床异质性疾病。尽管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标准的R-CHOP化疗手段治愈,但大约30-40%的患者会发展为复发或难治性疾病。因而,亟待新型的生物标志物对DLBCL患者进行预后分层。复杂生物基因组的60-70%被转录为非编码RNA(ncRNA),这些ncRNA包括微小RNA(microRNA,miRNA)、小核仁RNA、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等。它们调控着生理和发育过程中不同层面的基因表达,且其失调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疾病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假说表明lncRNA可通过对miRNA的海绵吸附作用间接调节mRNA的水平,为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与靶向治疗提供了新视角。本文旨在筛选区分淋巴瘤与RLH的miRNA生物标志物,使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识别淋巴瘤与RLH的分类器,为淋巴瘤的精确诊断提供辅助手段。同时,构建DLBCL的R-CHOP疗效分类器,对DLBCL患者进行预后分层。并且,系统性地解析和比较DLBCL和HL特异的ceRNA网络,阐明lncRNA与mRNA在这两种淋巴瘤亚型中的ceRNA调控关系,为DLBCL和HL的机制研究和靶向治疗提供新的候选生物标志物。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二代测序数据的分析以及文献检索,构建了用于鉴别诊断RLH与淋巴瘤的包含12个miRNA的miRNA检测组合。对该检测组合进行优化后,最终构建了由6个miRNA组成的miRNA检测组合,其中miR-21、miR-146a、miR-155、miR-17、miR-150为miRNA生物标志物,let-7f为内源性参照。2、基于6-miRNA检测组合构建了区分淋巴瘤与RLH的分类器。通过包含375例RLH样本以及262例淋巴瘤样本的独立测试样本集对该分类器进行评估,其准确率为91.37%,敏感性为93.13%,特异性为90.13%,曲线下面积为0.9653。这说明该分类器具有优秀稳定的性能,可成为精确识别淋巴瘤和RLH的有效诊断方法。3、以miR-150、miR-146a、miR-155和miR-17为基础,构建了评估R-CHOP在活化B细胞亚型的DLBCL患者中治疗效果的分类器。该分类器的五折交叉检验准确率为92.5%,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100%。这表明这四种miRNA具有评估R-CHOP对DLBCL患者疗效的潜能。4、分别对DLBCL和HL与相应的正常对照样本的基因表达谱与miRNA表达谱进行差异表达分析,识别了DLBCL和HL的差异表达lncRNA、mRNA和miRNA。基于ceRNA网络理论,构建了DLBCL和HL特异的ceRNA网络。并选取了两个网络中共有的ceRNA关系对构成共有ceRNA子网络,该子网络中的RNA可能参与了两种淋巴瘤亚型共同的ceRNA调控途径。5、在DLBCL特异的ceRNA网络中,识别了10个与DLBCL患者总体生存水平显着相关的mRNA,分别为ZNF3、PPP1R2、RABEP1、PEX11B、SIK1、KXD1、TSG101、TLE4、CDV3、STX16。并且选取其中8个mRNA应用Lasso回归构建DLBCL风险模型,该模型具有预测DLBCL患者生存状况的潜力。综上所述,本文围绕ncRNA对淋巴瘤的诊断识别、预后分层以及内在调控机制进行了研究,为淋巴瘤的精确诊断提供了新方法,为解析DLBCL与HL的ncRNA调控网络奠定了基础,对淋巴瘤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都具有深远意义。

裴晓音[3](2020)在《发生于儿童或年轻人群的少见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目的淋巴瘤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疾病,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绝大多数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成人常见的NHL类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及滤泡性淋巴瘤等。儿童和成人的NHL在生物学、发病率、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异。儿童或年轻人群中常见的NHL类型为Burkitt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等。而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Paediatric-type follicular lymphoma,PTFL)、儿童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Paediatric nodal marginal zone lymphoma,PNMZL)及伴 IRF4 重排的大 B 细胞淋巴瘤(Large B-cell lymphoma with IRF4 rearrangement,IRF4+LBCL)则很少见,且预后较好。2016年WHO造血与淋巴系统肿瘤分类中明确提出这3种少见类型。三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有一定的重叠,且易与成人相应类型的淋巴瘤混淆,故鉴别诊断十分重要。但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可供参考学习的资料有限,人们对这类疾病的认识还有待提升。本研究主要通过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病例回顾性分析这三种疾病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提高对这三种疾病的认识,避免漏诊、误诊及过诊。方法1.收集整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诊断的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儿童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与伴IRF4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分为3组: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9例,儿童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4例,伴IRF4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3例。2.收集3组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疾病分期、治疗方法等。复习所有病例的组织学、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1.9例PTFL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15岁,发病部位集中在头颈部区域淋巴结,9例患者均不伴有B症状,Ann Arbor分期8例为ⅠA期,1例为ⅡA期。PTFL组织学表现为滤泡性结构,大而不规则,这些滤泡套区变薄或消失,中心没有极向,星空现象明显,肿瘤细胞为大小比较一致的母细胞,胞浆少,核圆形或卵圆形,核仁不明显。肿瘤细胞表达B细胞标记CD20及生发中心标记CD10与BCL6,大多数不表达BCL2,少数可弱表达,肿瘤细胞增殖指数较高。9例病例肿瘤细胞均存在Ig基因单克隆性重排;3例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BCL2基因未见断裂。2例患者在病变切除后接受化疗,分别为R-CHOP方案2周期与Hyper-CVAD方案5周期,5例患者仅接受病变切除,目前均无病存活;2例失访。2.4例PNMZL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17岁,发病部位均位于头颈部淋巴结,4例患者均不伴有B症状,Ann Arbor分期均为IA期。PNMZL组织学常表现为滤泡间边缘区增宽,可见大的滤泡结构及似进行性转化生发中心,肿瘤细胞多呈单核样B细胞,胞浆丰富、浅染,核圆形或不规则,核仁不明显。肿瘤细胞表达B细胞标记CD20,半数病例伴有CD43阳性表达,BCL2常阳性,生发中心标记CD10与BCL6多为阴性,肿瘤细胞增殖指数较低。4例病例肿瘤细胞均存在Ig基因单克隆性重排。1例患者仅接受单纯病变切除,目前无病存活;其余3例失访。3.3例IRF4+LBCL患者,2名女性,1名男性,中位发病年龄19岁,3例患者均不伴有B症状,Ann Arbor分期为ⅠA-ⅡA期。IRF4+LBCL组织学表现为淋巴组织呈弥漫性或滤泡结节样生长,肿瘤细胞大小中等到大,胞浆较少,核稍不规则,部分可见嗜碱性小核仁。肿瘤细胞CD20均阳性,CD10与BCL6常阳性,MUM1均为强阳性,BCL2也可阳性,肿瘤细胞增殖指数较高。2例行FISH检测IRF4基因均可见断裂,且其中1例伴有BCL6基因断裂。2例患者在病变切除后接受R-CHOP方案化疗5-8周期,目前均存活;1例失访。结论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儿童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及伴IRF4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均为常发生于儿童或年轻人群的少见的成熟性B细胞淋巴瘤,均好发于头颈部区域,分期较早且预后较好。PTFL与PNMZL男性病例多见,常表现为头颈部孤立淋巴结病变,切除后观察随诊似乎是合适的治疗方法;IRF4+LBCL常发生于咽淋巴环与头颈部淋巴结,肿瘤细胞弥漫强阳性表达MUM1,并伴IRF4基因重排,化疗后预后较好。应注意三者与成人对应类型疾病进行鉴别及三者之间鉴别诊断,避免漏诊、误诊、过诊及过度治疗。

李玲[4](2020)在《CD23及SOX11在套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是一种具有独特生物学行为的B细胞淋巴瘤,兼有侵袭性及惰性淋巴瘤的特点,其病变进展快,治疗效果差,是目前临床关注的热点,经典MCL病理形态表现为小至中等大淋巴细胞浸润,CD5+、CyclinD1+是其特征性免疫标记。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SLL)是一种惰性B细胞淋巴瘤,形态上与MCL比较相似,但其特征性免疫标记是CD5+、CD23+,以往通过病理形态及特征性免疫标记可以将MCL与SLL进行鉴别,但是近年来少数研究发现CD23也可在MCL中表达,给鉴别带来了困惑,其次近年来研究发现SOX11在MCL中表达,对于MCL尤其对于CyclinD1阴性的MCL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是关于SOX11在MCL中的表达及预后关系文献报道结论不一,基于此,本课题研究CD23及SOX11在MC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这对于MCL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目的:本课题研究CD23及SOX11在MC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试图为MCL及SLL两者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依据;进一步探讨其与MCL临床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1.收集陕西省人民医院病理科存档41例(2009年9月-2020年1月)MCL患者蜡块,并以3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5例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2例Burkitt淋巴瘤、7例SLL患者蜡块作为对照,对所有样本进行CD23、SOX1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两者在MCL中的表达情况。2.收集37例MCL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并对30例MCL患者进行随访,分析CD23、SOX11在MCL中表达情况与其临床特征、预后影响的关系。3.收集已确诊为CyclinD1阴性、SOX11阳性的MCL蜡块样本2例,采用FISH技术对两例MCL进行CCND1/IGH融合基因检测,观察CCND1/IGH融合基因情况。结果:1.CD23在MCL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4%,在DLBCL、SLL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100%,而在Burkitt淋巴瘤、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均不表达;CD23在MCL和DLBCL、SLL、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23在MCL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淋巴结大小、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脾脏有无肿大、B症状、Ann Arbor分期在统计学上均无显着相关性(p>0.05)。2.SOX11在MCL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8%,在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率为20%,而在DLBCL、Burkitt淋巴瘤、SLL、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均不表达;经统计学分析SOX11在MCL和DLBCL、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SLL、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OX11在MCL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淋巴结大小、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脾脏有无肿大、B症状、Ann Arbor分期在统计学上均无显着相关性(p>0.05)。3.41例MCL患者中完整随访信息的病例为30例,失访病例11例;随访到的30人中存活19人,死亡11人,生存率为63.3%,CD23表达阳性组MCL患者的生存时间短于CD23阴性组(33个月vs 73个月),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0,p>0.05);SOX11阳性患者1年生存率为80.8%,因样本量少,SOX11阴性1年生存率不可计算,两者中位生存时间不可计算,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6,p>0.05)。4.2例CyclinD1阴性、SOX11阳性的MCL中,1例MCL病例FISH阳性,CCND1/IGH融合基因阳性肿瘤细胞大于10%,另1例MCL病例FISH阴性,CCND1/IGH融合基因阳性肿瘤细胞小于10%。结论:1.CD23在MCL中有一定的表达,多为弱阳性表达。CD23表达与M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无明显相关性。2.SOX11在MCL中高表达,是一个特异的指标,SOX11可作为MCL的一种补充免疫标记分子。SOX11表达与M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无明显相关。3.CyclinD1-、SOX11+的MCL存在CCND1/IGH融合基因。

梁奎[5](2020)在《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对颈部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结鉴别诊断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Two-dimensional shear wave elastography,2D-SWE)对颈部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01例患者共145个颈部肿大淋巴结行常规超声及2D-SWE检查,观察及测量内容包括:淋巴结内部回声、淋巴门髓质、纵横比,血流类型,最大硬度值(Qbox Emax)、平均硬度值(Qbox Emean)、硬度值标准差(Qbox SD);按照手术或细针穿刺病理及追踪随访结果分为反应性增生组、淋巴结结核组、淋巴瘤组、转移性淋巴结组,通过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诊断价值较高的参数并绘制ROC曲线确定诊断界值。结果:各参数中淋巴结的内部回声、血流类型及Qbox Emax在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结间显示出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淋巴瘤、淋巴结结核、转移性淋巴结的硬度值均高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P均<0.001)且逐级增高,两两比较显示,鉴别淋巴瘤和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的Qbox Emax界值为30kpa(P<0.001),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83、78.57%、67.92%,鉴别淋巴结结核和淋巴瘤的Qbox Emax界值为47.53kpa(P<0.001),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56、71.43%、91.30%,转移性淋巴结硬度值稍高于淋巴结结核,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此界值并分析相关原因后作出以下推论:当Qbox Emax≤30kpa,为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可能性大;当30kpa<Qbox Emax≤47.53kpa,为淋巴瘤或慢性淋巴结炎可能性大,当Qbox Emax>47.53kpa,为淋巴结结核或转移性淋巴结可能性大。结论:2D-SWE参数Qbox Emax可较好地反映颈部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结间的硬度值差异,并且多数淋巴结的硬度值分布于一定的区间内,因此Qbox Emax可作为颈部淋巴结超声鉴别诊断的重要补充指标。

李亚洲[6](2019)在《多模态超声在三种浅表淋巴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颈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与淋巴瘤三种浅表淋巴结疾病的二维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的特征,并探讨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0例颈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00例颈部淋巴结结核、43例颈部淋巴瘤的一般资料及二维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记录淋巴结的部位、数目,每例病例均选取1枚较大淋巴结测值分析,记录淋巴结的位置、纵径、横径、纵横比、形态、边界(包膜)、淋巴门、内部回声、钙化、坏死液化、淋巴结周围软组织炎性改变等情况,并记录淋巴结内部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从三组病例中分别选取40枚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45枚淋巴结结核(非液化或少液化类型)、8枚淋巴瘤的淋巴结进行了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记录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应变率比值(其中淋巴瘤7枚)以及弹性图20%蓝色部分占淋巴结面积比值(HRDLEV20%);对结果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颈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组(KFD组)与颈部淋巴结结核组(TL组)、淋巴瘤组(ML组)比较:KFD组的发病年龄最小、病灶纵横经最小、纵横比最大;KFD组多数淋巴结形态规则(98.0%)、边界光整(81.0%)、淋巴门存在(中心型44.0%、偏移型26.0%),周围软组织炎性改变出现率高(73.0%),与其他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内部回声多不均匀(75.0%),但KFD组钙化(4.0%)、坏死液化(4.0%)出现率较低,与T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液化出现率低于ML组(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KFD组淋巴结内部血流分型70.0%为Ⅰ型(淋巴门型),显着多于TL组与ML组,Ⅲ型(边缘型,4.0%)与Ⅴ型(无血流型,2.0%)显着低于T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分级(采用Adler法)内部血流KFD组以Ⅲ级(40.0%)、Ⅳ级(52.0%)为主,其余少见,与TL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L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弹性成像检查KFD组在应变率比值法(ESR)与其他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成像评分法、弹性图20%蓝色部分占淋巴结面积法(HRDLEV20%)KFD组硬度小于TL组(非液化或少液化类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FD组与ML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具有一定的超声影像特征:二维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在KFD与TL、ML的鉴别诊断上有重要价值;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在弹性评分法、弹性图20%蓝色部分占淋巴结面积(HRDLEV20%)法KFD组硬度均小于TL组(非液化或少液化类型)(P<0.05),有鉴别诊断价值,ESR法无显着差异;KFD组与ML组、TL组与ML组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陈霰[7](2019)在《手动活检结合超声造影在浅表肿大淋巴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提出目的 本研究联合应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模式及超声造影,对浅表淋巴结进行手动穿刺活检。通过分析活检淋巴结的病理结果,探讨超声引导下手动穿刺活检的应用价值以及超声造影在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对象和方法 随机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于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超声科行浅表淋巴结手动穿刺活检的患者50例为手动组,男28例,女22例。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10月行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首先两组均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模式下观察浅表淋巴结的大小,形态,边界,淋巴门结构及淋巴结内及周围组织结构彩色血流分布等超声声像特征,手动组后行超声造影,连续实时观察病灶的灌注增强模式及病变内造影增强程度,以此定位富血供与乏血供区域。确定安全穿刺点,并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手动活检或自动活检,取出组织条送病理诊断。结果 1、100例患者中,手动组和自动组一般资料比较结果表示,肿大淋巴结位置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大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50例手动活检的患者中,造影剂的分布情况分为2种类型,Ⅰ型为均匀增强型,本组患者14例;Ⅱ型为不均匀增强型,本组患者36例,34例为斑片样增强,2例为环状增强。3、手动组50例患者均穿刺1次,有48例淋巴结手动活检成功,取材成功率96%(48/50);自动组50例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穿刺25次,取材成功48例,成功率为96%(48/50)。4、穿刺活检的病理诊断结果:手动组24例淋巴结恶性病变,其中包括17例转移癌和7例淋巴瘤;20例良性病变,其中包括2例反应性增生,17例淋巴结炎和1例不确定具体性质但能确定良性病变;有4例无法获得明确的组织病理学结果。自动组恶性病变有31例,其中包括转移癌28例,淋巴瘤3例;良性病变有11例,其中包括反应性增生3例,淋巴结炎8例;所取组织中有6例无法获得明确的组织病理学结果。结论 1、根据超声造影结果显示的不同增强区域进行穿刺,提高了有效穿刺活检取材的成功率和精准率,同时有效的减少了手术出血等风险,为临床精准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更精准的依据。2、超声引导下手动活检穿刺入路灵活、精准,并在实时观察下进行穿刺活检,在周围结构复杂及直径较小的肿大淋巴结的定性诊断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王苏[8](2019)在《喉部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一例报告及文献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从一以声嘶为主诉的主要累及喉旁间隙、室带的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的诊断治疗为引线,结合文献分析探讨原发于喉部的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表现及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检索万方、pubMed、知网、SCI数据库,结合本文病例进行文献分析结果:本文报告的一名40岁女性患者,因声嘶入院,武汉同济医院电子喉镜示左室带、喉室隆起,遮盖左侧声带,表面光滑;武汉同济医院核磁共振增强报告示左侧杓会厌皱襞及双室带增厚、强化,伴喉室狭窄,考虑肿瘤性病变可能;经手术切除病变,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检查,最终确诊为左侧喉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术后于血液科进一步诊治,行相关专科检查,未行放化疗治疗,随访1年余未复发。使用万方、知网、pubMed、SCI数据库检索2019年3月12日前发表的原发于喉部的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中英文病例文献,目前已检索到相关文献中有完整病例的中文2篇,英文19篇,共21篇。结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系统,包括胃,眼,肺,甲状腺,皮肤,乳腺等,可导致喉部受累,但是原发于喉部的病例比较少见。MALT淋巴瘤单纯累及喉部时,以声门上区最常见;临床表现常见为声音嘶哑,发音困难、呼吸困难,缺乏特异性表现;诊断以病理组织学、免疫表型为主,辅以遗传学分析,影像学辅助明确病变部位共同诊断;需要与慢性炎症、喉癌、假性淋巴瘤、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淋巴瘤、结内和脾边缘区淋巴瘤及套细胞淋巴瘤等疾病相鉴别;治疗方面,早期喉部MALT淋巴瘤,可单纯活检或部分切除来定性诊断,再行放疗治疗;取材定性困难,手术对喉功能影响不大者,通过手术完全切除,可观察处理。

宋树林,曾自三[9](2019)在《颈部常见淋巴结病的CT及MRI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表明颈部淋巴结肿大是临床常见就诊原因之一,CT、MRI检查对淋巴结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常见颈部淋巴结病的CT、MRI表现及研究现状。

王园园[10](2019)在《剪切波弹性成像在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应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测量淋巴结的各弹性模量值,并与常规超声——二维灰阶和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比,评价其在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个淋巴结分别进行灰阶超声、CDFI及SWE检查,记录每个淋巴结的常规超声征象及各弹性模量值——Emean值、Emax值、Emin值、Esd值、Eratio值。再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并将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绘制常规超声及各弹性模量值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计算各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获得各指标的最佳诊断界值,并比较SWE与常规超声诊断良恶性淋巴结的价值。结果:1、纳入本研究的80个淋巴结中,病理确诊29个为良性淋巴结,51个为恶性淋巴结。2、淋巴结常规超声(灰阶超声及CDFI)征象中,短径、长径/短径(L/S)、淋巴门、边界、内部回声及血流分布情况对良恶性淋巴结的诊断均具有一定的价值。3、SWE中,恶性淋巴结的Emean、Emax、Esd及Eratio值均高于良性淋巴结,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弹性模量值诊断恶性淋巴结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 15.15kPa、39.45kPa、6.65kPa、2.15。Emax 的 ROC 曲线形下面积(AUC)最大,明显高于Emean、Eratio,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Emax与Es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7)。4、与灰阶超声和CDFI相比,Emax的AUC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WE诊断良恶性淋巴结的特异度高于灰阶超声,灵敏度高于CDF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1、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可以定性定量地反映颈部淋巴结的组织硬度,Emax、Esd、Emean、Eratio值均对其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有意义,其中最大弹性模量值Emax、弹性模量标准差Esd的诊断价值较其他二者更高。2、与灰阶超声和CDFI相比,SWE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在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与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与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超声造影定性及定量分析鉴别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仪器与方法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淋巴结常规超声结果
    3.3 淋巴结CEUS结果
        3.3.1 CEUS定性分析
        3.3.2 CEUS定量分析
    3.4 恶性淋巴结的独立危险因素
    3.5 常规超声、CEUS及二者联合鉴别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效能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超声造影诊断浅表淋巴结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2)基于非编码RNA的淋巴瘤精确诊断与调控网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淋巴瘤
        1.1.1 霍奇金淋巴瘤
        1.1.2 弥散性大B细胞淋巴瘤
        1.1.3 淋巴瘤的诊断现状
    1.2 非编码RNA
        1.2.1 微小RNA
        1.2.2 长非编码RNA
    1.3 非编码RNA在淋巴瘤中的研究现状
        1.3.1 miRNA在淋巴瘤中的研究现状
        1.3.2 lncRNA在淋巴瘤中的研究现状
    1.4 竞争性内源RNA网络
    1.5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基于微小RNA的淋巴瘤精确诊断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基于SRA数据集挖掘miRNA生物标志物及其软件开发
        2.2.2 FFPE样本集
        2.2.3 miRNA的定量检测及其软件开发
        2.2.4 支持向量机分类器的构建和验证
        2.2.5 构建RLH与淋巴瘤的分类器的研究流程
        2.2.6 识别miRNA的靶标与功能富集分析
        2.2.7 DLBCL-ABC型患者的疗效评估分类器的构建与评估
    2.3 结果
        2.3.1 选择let-7f作为内部参照
        2.3.2 初始12-miRNA检测组合的确定
        2.3.3 优化6-miRNA检测组合的构建
        2.3.4 区分淋巴瘤与RLH分类器的训练
        2.3.5 独立测试样本集对分类器的性能评估
        2.3.6 LymiR软件的开发与使用
        2.3.7 分类器识别淋巴瘤患者的案例报告
        2.3.8 miRNA标志物的靶基因的功能富集
        2.3.9 miRNA检测组合评估DLBCL患者疗效的能力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淋巴瘤亚型的竞争性内源RNA调控网络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微阵列表达谱数据
        3.2.2 数据预处理
        3.2.3 lncRNA基因的识别
        3.2.4 DLBCL和 HL相关的mRNA、lncRNA和 miRNA的挖掘
        3.2.5 功能富集分析
        3.2.6 差异表达miRNA的靶标识别
        3.2.7 ceRNA网络的构建与可视化
        3.2.8 DLBCL的 ceRNA网络中mRNA的生存特征
    3.3 结果
        3.3.1 鉴定差异表达的lncRNA、mRNA和 miRNA
        3.3.2 差异表达mRNA的 GO和 KEGG富集分析
        3.3.3 ceRNA网络的拓扑性质
        3.3.4 ceRNA网络的功能分析
        3.3.5 共有ce RNA子网络分析
        3.3.6 ceRNA网络中的mRNA与患者生存状态的关系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4.1 全文总结
    4.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附录
    附表1-6
    附图1-3

(3)发生于儿童或年轻人群的少见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发生于儿童的少见B细胞淋巴瘤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CD23及SOX11在套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1 套细胞淋巴瘤概述
    2 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3 CD23 及其与肿瘤的关系
    4 SOX11 及其与肿瘤的关系
第一部分 CD23 及 SOX11 在套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
    1 材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试剂
        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2 方法
        2.1 免疫组化染色
        2.2 免疫组化结果判读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CD23 在套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
        3.2 SOX11 在套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
第二部分 CD23 及 SOX11 与套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关系分析
    1 材料
    2 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CD23 的表达与套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3.2 SOX11 的表达与套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3.3 CD23 的表达与套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关系
        3.4 SOX11 的表达与套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关系
第三部分 CyclinD1阴性、SOX11阳性套细胞淋巴瘤 CCND1/IGH融合基因检测
    1 材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试剂
        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2 方法
        2.1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具体步骤
        2.2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结果判读
    3 结果
    4 讨论
        4.1 CD23 在套细胞淋巴瘤中表达及意义
        4.2 SOX11 在套细胞淋巴瘤中表达及意义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结果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对颈部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结鉴别诊断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仪器与方法
    3 质量控制
    4 统计学处理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超声弹性成像在浅表淋巴结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6)多模态超声在三种浅表淋巴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内容与方法
        2.1 仪器
        2.2 检查方法
        2.3 评价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一般资料和二维灰阶超声表现
    2 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3 超声弹性成像检查
讨论
    1 淋巴结的功能与疾病
    2 超声技术对颈部淋巴结的诊断应用
    3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与淋巴结结核、淋巴瘤的一般资料和二维灰阶超声(B-US)对比分析
    4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与淋巴结结核、淋巴瘤的彩色血流对比分析
    5 超声弹性成像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文献综述 颈部淋巴结疾病的超声评估与诊断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对照词表
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7)手动活检结合超声造影在浅表肿大淋巴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入选标准
    1.2 研究对象
    1.3 仪器与方法
        1.3.1 仪器与材料
        1.3.2 常规超声
        1.3.3 超声造影
        1.3.4 穿刺活检
        1.3.5 病理检查
        1.3.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结果
    2.2 超声造影结果
    2.3 穿刺活检结果
    2.4 病理结果
3 讨论
    3.1 淋巴结疾病分类及诊断方法
    3.2 超声造影评价浅表肿大淋巴结以及超声造影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价值
    3.3 肿大淋巴结不同活检方式的比较
    3.4 手动活检结合超声造影评价浅表肿大淋巴结
    3.5 局限性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超声造影及手动活检对浅表肿大淋巴结诊断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喉部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一例报告及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病例报告
    一、病史
    二、影像学资料
    三、组织病理学
    四、手术
    五、随访
    六、原发于喉部的 MALT 淋巴瘤的文献汇总
讨论
    一、临床表现
    二、影像学检查
    三、诊断
    四、鉴别诊断
    五、治疗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9)颈部常见淋巴结病的CT及MRI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淋巴结病常见病因
2 常见颈部淋巴结病的影像学表现
    2.1 颈部淋巴结结核 (cervical tuberculous lymphad-enitis, CTL)
    2.2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2.3 非特异性淋巴结炎
    2.4 淋巴瘤
    2.5 颈部LNM

(10)剪切波弹性成像在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仪器与方法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2.1 病理
    2.2 灰阶超声
    2.3 CDFI
    2.4 SWE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在诊断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文章

四、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与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声造影定性及定量分析鉴别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研究[D]. 张琦.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2]基于非编码RNA的淋巴瘤精确诊断与调控网络研究[D]. 康娟娟.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3]发生于儿童或年轻人群的少见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D]. 裴晓音. 郑州大学, 2020(02)
  • [4]CD23及SOX11在套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D]. 李玲. 西安医学院, 2020(08)
  • [5]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对颈部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结鉴别诊断初步研究[D]. 梁奎.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2)
  • [6]多模态超声在三种浅表淋巴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D]. 李亚洲. 南京医科大学, 2019(04)
  • [7]手动活检结合超声造影在浅表肿大淋巴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 陈霰.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8]喉部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一例报告及文献分析[D]. 王苏.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9]颈部常见淋巴结病的CT及MRI研究现状[J]. 宋树林,曾自三.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9(02)
  • [10]剪切波弹性成像在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D]. 王园园. 滨州医学院, 2019(02)

标签:;  ;  ;  ;  ;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与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