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东迁安、滦县变质含铁岩系原岩恢复

冀东迁安、滦县变质含铁岩系原岩恢复

一、冀东迁安与滦县变质含铁岩系的原岩恢复(论文文献综述)

刘思辰[1](2020)在《冀东高官营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文中指出在收集资料的前提下,通过野外勘查和室内研究工作,理清了该矿的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特征,查明了矿体分布、形态、规模、产状、厚度和矿石质量,利用变差函数对该地区铁矿矿体品位的变化程度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通过磁法精测剖面拟合对深部矿体进行了预测。该矿区大面积被第四系覆盖,仅村南残山分布有基岩出露,为太古界单塔子群白庙子组三段黑云变粒岩和中元古界长城系大红峪组石英砂岩。长城系大红峪组以小角度不整合覆于太古界变质岩系之上,地层呈单斜构造,走向近南北,西倾。太古界变质岩系为一总体走向近南北,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矿区内较大的断裂构造为F1断层破碎带,区内岩浆岩不发育。矿床赋存于太古界单塔子群白庙子组三段地层中,区内可分为3个矿带和1个独立矿体,走向近南北,倾向西,多为似层状、透镜状,磁铁石英岩为矿区主要矿石类型。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磁铁矿呈它形~半自形粒状结构,以集合体或单体形式呈条纹状定向分布。根据石英条纹的宽窄,矿石结构大致可划分细纹状矿石、条纹状矿石和条带状矿石,矿石m Fe的平均品位为20%~30%。该矿矿体具有两次成矿阶段,虽然矿体品位在空间上有不明显的方向性变化,少数矿体部位的品位表现出的相关性也比较差,但是从矿体整体的品位来看,品位的变化在一定的范围内逐渐稳定。矿体沿走向方向的变化是一种比较简单而且没有规律的变化,一些影响矿体品位的外界因素在矿化阶段对成矿有或多或少的影响。从磁法精测剖面拟合好的成果图中可以看出地面磁异常是钻孔控制的铁矿体引起,矿体的对应连接及产状与磁法推测一致,没有其他未发现的有一定规模的矿体,Ⅱ矿带、Ⅲ-2及Ⅳ矿体的分布、规模、产状以大致控制,矿石质量已基本查明,矿体沿走向及倾斜延深方向均呈尖灭态势,矿床已无远景。图17幅;表16个;参78篇。

刘凌之,赵琳颖,张婷婷,曾云鹏[2](2019)在《豫北金斗山磁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金斗山磁铁矿为济源-沁阳鞍山式铁矿、铁山河式铁矿成矿带西段新发现的铁矿床。主要赋矿地层是新太古界登封岩群,围岩为黑云角闪片岩和斜长角闪片岩。已发现7层隐伏矿体,呈层状、似层状,矿石结构为半自形-它形粒状,矿石构造有浸染状、条带状。地面高精度磁测和EH4结果显示,矿体赋存深度由西往东部逐渐加深,断层在EH4剖面上呈现出"低阻"异常特征位置推测为含铁岩系综合反应,为进一步的勘查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结合矿体及其围岩结构构造特征,认为金斗山磁铁矿矿床类型属于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床。

宋樾[3](2019)在《塔什库尔干地区铁矿成因类型及成矿环境研究》文中提出研究区位于塔什库尔干地块之上,东南以麻扎—康西瓦断裂带与西昆仑地块相邻,西北以乔尔天山—岔路口断裂带与明铁盖地块相隔,总体呈北西—南东走向展布。塔什库尔干地区不仅是与特提斯洋的扩张、消减息息相关,也在其演化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成矿环境。因此在区域地球动力学和成矿域的研究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在塔什库尔干地区发现了一系列规模较大的铁矿床,如赞坎—莫喀尔条带状磁铁矿床和切列克其菱铁矿床等。矿床的沉积和变质,与古特提斯洋的演化关系密切。在特提斯洋扩张时期,海底火山活动发育,携带成矿物质在不同的洋底环境沉淀成矿;在特提斯洋萎缩、消减时期,大洋板片俯冲以及后来的碰撞导致的岩浆作用对原有矿床进行了后期的叠加和改造。因此对塔什库尔干地区典型铁矿床的矿石和围岩进行详尽地球化学研究,可以揭示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成矿时代及后期改造事件的性质和时代,更清晰的认识区域内洋—陆转换及陆—陆碰撞历史及与之伴生的岩浆热事件的发生机制,进而有助于总结区域演化历史和成矿规律,并对后期的找矿工作提供更多有用信息。布伦阔勒岩群在塔什库尔干地区广泛分布,其时代归属一直没有定论,两种观点很有代表性:一为新太古代到古元古代(2700Ma2016Ma)年龄;二为新元古代晚期到早古生代(1845Ma480Ma)的年龄,印支期为岩群发生变质的时代。本次研究对赞坎—莫喀尔矿床的直接围岩(布伦阔勒岩群)的锆石进行了U-Pb-Hf测试,结果显示该地区布伦阔勒岩群的成岩年龄为492Ma556Ma,个别样品可见古老年龄的锆石可能为捕获古老地层的碎屑锆石的结果。因此,赞坎—莫喀尔磁铁矿区的布伦阔勒岩群,形成时代为早古生代,应从原划分方案的古元古界地层中剥离出来。在研究区选出两个典型铁矿床,分别为赞坎—莫喀尔磁铁矿床和切列克其菱铁矿床,通过对矿石、矿物及围岩的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以及锆石U-Pb-Hf同位素等综合研究,揭示了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成矿过程与成矿时代,并对后期矿区内岩浆热事件对成矿的影响作出了时代、范围及程度上的限定。赞坎—莫喀尔磁铁矿矿床的矿石主要由Fe2O3T和Si O2组成,代表陆源碎屑成分的Al2O3(平均1.93%)和Ti O2(平均0.35%)含量极低,w(Sr)/w(Ba)与w(Ni)/w(Co)比值特征表明成矿来源与深海高温热液密切相关,具有海相火山沉积的成因特征。稀土元素PAAS配分图解较为平坦,与典型BIF型铁矿有着明显的差异,具有深海高温热液的印迹。使用激光剥蚀探针测试磁铁矿显示,其还有矽卡岩型矿床的特征,可能是印支期变质作用留下的地球化学印迹。氧同位素特征同样表明成矿过程中火山作用参与明显。此外,矿床的直接围岩“布伦阔勒岩群”形成于早古生代(492Ma556Ma)。因此认为,赞坎—莫喀尔磁铁矿矿床应形成于早古生代的古特提斯洋洋底,成矿物质喷出洋底后在合适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停止运移并沉积成矿,为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切列克其菱铁矿矿石的Ti O2和Al2O3含量很低,表明成矿过程鲜有陆源碎屑物质的加入。Al/(Al+Fe+Mn)等主量元素对比值、微量元素富集系数(EFi)和Fe-Mn-(Cu+Co+Ni)×10等说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海底火山活动喷出的热液。稀土元素PAAS配分模式具有轻微“左倾”、强烈正Eu及Ce异常的特征也证实其为热水喷流成因。流体包裹体特征则显示出成矿环境为220℃到250℃的温度区间和2.76km到1.66km深度的海底,而矿物C-O同位素说明矿石的成因与海底火山、热液活动关系极为密切。与矿体整合接触的围岩曾被认为是志留系温泉沟组地层,但最新研究表明,穿插地层的侵入体具有早古生代的成岩年龄。结合区域演化历史,认为矿床形成时代为早古生代,与赞坎—莫喀尔磁铁矿床的成矿时代接近,同为古特提斯洋演化过程的产物。对后期侵入矿区的岩体进行锆石U-Pb和Hf同位素分析显示,侵位年龄为晚三叠世(204.63Ma214.54Ma),浆源区为地壳物质。该年龄被认为是古特提斯洋印支期最后闭合的年龄,侵入岩是造山垮塌阶段的岩浆作用产物。岩浆侵入期间,岩浆热液对部分矿脉的叠加、改造使铁质活化运移形成新的矿脉,同时使原生的菱铁矿石次生长大。综上,切列克其菱铁矿床是在早古生代期间,古特提斯洋洋底火山活动喷出的含铁流体与岩浆房脱气作用形成的二氧化碳流体混合物,被海水搬运迁移,在合适的化学条件下沉积成矿,并在三叠纪被岩浆热液部分改造,为热水喷流沉积矿床。本次研究所选取的典型铁矿床,其成矿作用、成矿环境及后期的热液改造作用,与区域上的古特提斯洋演化历史息息相关,成矿过程反演了部分区域演化历史。综合比对矿体和区域上岩体的研究结果,将区域演化历程分为四个阶段:1)新元古代晚期556Ma,古特提斯洋裂解,原特提斯洋南向俯冲期,成矿物质形成了最初始的积累。2)556Ma492Ma,古特提斯洋底火山活动活跃,成矿物质喷出洋底,在合适的化学条件下析出沉淀,原特提斯洋则持续向南俯冲;3)492Ma408Ma,古特提斯洋北向俯冲,成岩、成矿作用持续进行,原特提斯洋闭合。4)408Ma204Ma,古特提斯洋闭合,已形成的矿层被印支期造山作用挤压成条带状磁铁矿床,并伴随着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的改造。

王明格[4](2019)在《冀东马城BIF型铁矿床成矿规律及远景评价》文中提出马城BIFs铁矿床位于华北地台、燕山台褶带、山海关隆起西南边缘之青龙河断陷带东部,地处河北东部滦南县境内。本文对马城铁矿床的成矿环境进行了详细研究,方法包括流体包裹体测温、主微量\稀土和H-O同位素分析,并结合区域构造-建造分析最终确立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马城铁矿勘查资料的研究,建立了该矿床三维地质模型,圈定了远景评价区域并对其做出了定性评价。锆石SHRIMP U-Pb测年及相关年龄资料数据显示,矿体顶底板黑云变粒、黑云斜长片麻岩和矿体中钾化混合花岗岩年龄2529±7Ma~2539±8Ma,代表了 BIF的形成年龄和滦县群火山沉积年龄。流体包裹体测温显示,马城铁矿变质峰期均一主体温度为250~350℃,后期低温蚀变主体温度为150~200℃,并且各期包裹体温度和盐度变化范围较大,可能代表了后期蚀变具有多期性的特点。马城铁矿主量元素中,SiO2+TFe2O3+MgO平均总含量很高,占到了90%以上,而其它氧化物组分含量很低且Al2O3+TiO2的含量非常低。这均表明马城铁矿石原始形成为较为纯净化学沉积,陆源碎屑物质基本没有参与。矿石中MnO/TFe2O3比值极低,均值为0.002,K2O/Na2O<1,均表现出热水沉积成因特征。马城铁矿Co/Zn、Ni/Zn 比值及其它微量元素特征共同表明,马城铁矿成矿物质与存在于沉积盆地中的火山活动而带来的热液有关。马城铁矿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中重稀土元素相对富集,La、Y正异常以及Y/Ho 比值与现代海水接近,均表明马城铁矿∑REE+Y具有海水特征;强烈Eu正异常则呈现出热液稀土元素特征;(La/Yb)N<1则又表明具有海水与热液叠加混合特征;Ce/Ce*范围变化于0.82-0.95之间,比值<1,无明显异常,则指示马城铁矿形成时总体处于缺氧环境。H-O同位素及δD-δ18O水分析又表明,马城铁矿石石英的形成流体环境与变质水接近。结合成矿年代与火山活动关系,认为马城BIFs铁矿床的形成其成矿物质来源与25亿年前太古代末期海底火山活动期及间歇期所产生的大量热液流体有关,基本与陆源物质无关。火山作用及流体高温加热使处于缺氧环境的海水温度升高,进而形成海水与热液流体叠加的混合流体。混合流体主体温度在250-300℃,混合流体淋滤、萃取原火山冷凝、沉积物中铁、硅物质形成BIF,并伴随有绿帘-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含铁岩系及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分析表明,马城铁矿与司家营铁矿为大型向斜构造并且在深部存在转折端可能性不大,此区域找矿前景不大。剖面与三维实体模型对比分析,证实马城铁矿Ⅱ号矿体在0线-580m存在合围现象,呈现紧闭倒转褶曲向斜构造特征;Ⅰ号矿与Ⅲ号矿体在23线-1140m标高合围并呈现紧闭倒转褶曲向斜构造特征;物探及钻探推测V矿体在深部已趋于“向形”的转折端。以上发现,证明了马城铁矿存在向斜构造特征。结合地质剖面、三维地质模型及物探资料对马城铁矿床矿区范围内远景展开评价,并最终图定Ⅱ号矿体深部等3个极有潜力远景区。

王浩然[5](2019)在《鲁东地区BIF型铁矿矿床成因及找矿综合模型研究 ——以海阳郭城铁矿点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BIF型铁矿是重要的铁矿类型,资源量和开采量均居世界首位,该类铁矿形成的富矿占世界富铁矿储量的70%左右,占全球铁矿产量的90%以上。鲁东地区及其所属的华北板块则是国内BIF型铁矿床的重要分布区。本文以海阳市郭城镇铁矿点为研究对象,在收集前人地质资料和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矿床地质特征,探讨了物质来源以及变质程度,确定了找矿标志,总结了找矿综合模型。主要认识与研究结果如下:(1)郭城镇铁矿点矿石主要赋存于古元古代荆山群变质岩中。铁矿石主要富含大量的SiO2和TFe2O3,和少量的Al2O3、MgO和CaO等,此种物质组合说明郭城镇铁矿点主要以海洋化学沉积为主,但其中含有少量的碎屑或泥质。(2)郭城镇铁矿点矿石具有轻稀土亏损、高的Y/Ho和Sr/Ba比值以及La和Y正异常,表明铁矿沉淀于海相环境,而Eu的强烈正异常表明与火山有关的热液参与了铁矿的形成,Ti/V比值具有明显的火山建造特征,也说明了成矿物质来源于海底火山活动。微弱的Ce负异常表明当时可能存在一个缺氧的大气环境。(3)围岩和矿石的氢氧同位素的数值显示铁矿成矿过程中不但有海底火山热液和前寒武纪海水的加入,后期还有混合岩化特征的热液对成矿具有改造和富集作用。(4)通过郭城镇铁矿点矿石黑云母和角闪石的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获得区域变质相为角闪岩相。(5)根据地质信息,地球物理信息建立了找矿综合模型。

陈俊魁[6](2018)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吉尔铁克沟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吉尔铁克沟铁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笔者发现该矿床磁铁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早古生代马尔洋组的含铁岩系中,与围岩呈整合接触、互层产出,原生沉积层理清晰,沉积构造特征明显,局部具变质改造特征。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矿床具有海洋化学沉积特征,其形成与海底中基性火山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初步认为矿床成因是海相火山沉积型,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黄诗康[7](2018)在《西昆仑铁克里克成矿带康开铁矿床多期复合成矿作用研究》文中认为铁克里克构造带位于西昆仑北带北缘,为西昆仑造山带与塔里木地块结合部位。康开铁矿床位于铁克里克构造带中段北缘,木文以该矿床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总结该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开展岩石学、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及年代学研究,探讨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成岩成矿时代及成矿环境,分析矿床成因,并建立矿床模型。取得主要成果认识如下:(1)康开铁矿床赋矿地层为古元古界喀拉喀什岩群和埃连卡特岩群变质岩,发育镜铁矿和磁铁矿两种铁矿化类型。镜铁矿化受断层构造控制,呈脉状、似层状、团块状和细脉状产出。磁铁矿化包括磁铁石英岩型和辉长岩型,其中磁铁石英岩型矿石具有沉积变质型特征,辉长岩型矿石表现为其内发育浸染状磁铁矿和少量黄铜矿。依据两种铁矿化类型的矿物组合、结构构造、围岩蚀变和不同类型矿化体的穿插关系等特征,将其成矿作用过程划分为沉积期、变质期、岩浆期和构造热液期四个成矿期。(2)磁铁石英岩型铁矿石SiO2/Al2O3、Sr/Ba、Ni/Co比值特征表明其除了海相沉积来源外,陆源碎屑物质也占据一定比重。Co/Zn、Y/Ho比值及稀土配分特征指示其形成过程中有海底热液的加入。磁铁石英岩型铁矿化与沉积-变质型铁矿特征一致。(3)喀拉喀什岩群变质岩系中的斜长角闪岩、绿泥石英片岩、变粒岩和石榴二云石英片岩的原岩为一套碎屑岩(粉砂岩、泥岩)-碳酸盐岩夹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建造。斜长角闪岩全碱(Na2O+K2O)含量为 2.90~4.55%,w(Na2O)/w(K2O)为 2.90~12.65,显示富Na的特征,具拉斑玄武岩特征;稀土总量∑REE介于40.84~91.04×10-6之间,稀土配分模式显示近平坦型,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Sr、K、Rb、Ba、Th.微弱的Ce正异常,表现为岛弧玄武岩特征。在构造判别图上,反映形成于弧后盆地的构造背景,其沉积时代为古元古代,且在新元古代(~874Ma)经历区域变质作用。(4)阿尔皮拉克辉长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462±3Ma,表明岩浆期发生于中奥陶世。辉长岩内发育的磁铁矿是其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铁矿化特征与岩浆分异型矿床一致。(5)镜铁矿体形成于构造热液期,热液流体为NaCl+H20体系,温度集中于170℃~24C℃,盐度集中于 19.45~23.44%NaCleq;流体 δ180 介于1.2~8.7‰之间,δD 值介于-70.9‰~-56.0‰之间,表明流体来源于岩浆水、变质水及大气水的混合。δ56Fe值显示出的规律性为镜铁矿石(-0.714~-0.447‰)<强蚀变磁铁石英岩(-0.118‰)<含磁铁矿石英脉、蚀变围岩(0.040-0.141‰)<未蚀变磁铁石英岩型(0.249~0.289‰)、辉长岩型磁铁矿石(0.328-0.376‰)、未蚀变围岩(0.229~0.329‰),是铁质活化再富集作用的结果,指示磁铁石英岩和变辉长岩中的磁铁矿为后期构造热液期发育的镜铁矿体提供了成矿元素来源。(6)综合分析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作用特征,建立了康开沉积-变质-岩浆-构造热液多期复合型成矿模式,指出镜铁矿脉和矿化可作为指示周围和深部存在与磁铁石英岩和辉长岩有关的磁铁矿化的直接找矿标志。

赖科[8](2018)在《黑龙江省羊鼻山铁矿含矿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文中认为羊鼻山矿床是佳木斯地区发现和开发较早但研究程度较低的大型铁钨矿床。矿床位于牡丹江断裂带东侧的佳木斯地块中部。铁建造主要呈条带状产于兴东群大盘道组变质岩系内,主要赋矿岩石为含铁矽线石榴黑云母石英片岩,铁矿体的围岩为绢云母石榴石英片岩。岩石中磁铁矿含量与石榴石和黑云母的含量正相关,且常呈定向分布。铁建造及其围岩的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二者的原岩为硅铁质沉积岩和铝镁铁硅质岩,均属胶体化学沉积岩;岩石中的高Al2O3和Ti O2值表明,二者沉积时有陆源碎屑物加入;铁建造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显示富集轻稀土、重稀土含量稳定和具有负Eu异常的特征,与太古代沉积物(澳大利亚太古代页岩和北美页岩)具有相同配分曲线特征,说明铁建造属被动大陆边缘环境的沉积产物。Th-Co-Zr/10图解投图显示,铁建造的沉积物质来源于大陆岛弧和被动大陆边缘的沉积环境。此外,铁建造中石榴石和黑云母地质温度计计算表明,铁建造受到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影响,变质过程中铁得到进一步富集,变质温度在632℃769℃左右。条带状和块状铁矿石的锆石U-Pb测年显示,碎屑锆石年龄较为分散,从1006Ma到2711Ma均有分布,其中年龄值最小的岩浆锆石(1006Ma)限制其沉积下限为中元古代晚期;年龄最老的岩浆锆石(2711Ma)证明,兴东群应为佳木斯地块上最古老的结晶基底;而500Ma左右的变质锆石暗示铁建造的变质阶段发生在早奥陶世,受区域上广泛发育的晚泛非期构造变质事件影响。综上,本文认为羊鼻山铁矿属于苏必利尔型BIF,沉积于中元古代,经历了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变质温度达632℃769℃,后期受晚泛非期构造事件影响使矿体加富。

郭勃巍[9](2018)在《冀东马城BIFs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模型的建立》文中研究表明马城沉积变质型铁矿床位于司马长复式向斜的东侧,是近年来发现的一超大型铁矿床。首先对采自同一钻孔中的磁铁石英岩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岩相学分析可得马城铁矿床中有用矿物成份比较简单,以磁铁矿及石英为主,结合主微量分析马城铁矿床矿石主要组分为Si O2、Fe2O3及Fe O,其所占百分比平均约为90%,铁矿石主要为遭受区域变质的化学沉积岩,微量元素的REY(REE+Y)配分模式呈现出轻稀土相对亏损、中重稀土相对富集,整体表现出Eu、Y正异常,其他元素无明显异常,Y/Ho值较高。通过对Si-O-H同位素数据分析研究可知:马城铁矿石石英具有热水成因硅质岩的特征,以上均暗示马城BIFs铁矿床成矿物质很可能来源于海底深处的喷出热液及海水。绿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期是马城铁矿床流体包裹体演化主要时期,峰期阶段发育有Ib型富气两相及III型富CO2三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335>580℃,盐度为2.90wt%18.55wt%Na Cleqv;峰后主要发育Ia型富液两相及IV型含子矿物包裹体,均一温度159>580℃,盐度1.55wt%35.99wt%Na Cleqv,均一温度和盐度极差较大,可能代表了本区遭受了多个期次的流体改造。II型次生包裹体主要在后期热液蚀变阶段普遍发育,均一温度值范围为131239℃,盐度值范围主要介于1.4wt%21.6wt%Na Cleqv,整体为低盐度特征,富铁矿的形成可能与此类包裹体有关。成矿流体体系主要为H2O-Na Cl-CO2±N2,与富铁矿成因有关的热液兼具有岩浆热液及变质热液的特性。通过对马城铁矿床进行系统的研究,结合地质特征等,探讨其成因并建立了相应的成矿模型。

许英霞,张龙飞,李厚民,李立兴,高孝敏,贾东锁[10](2015)在《冀东司家营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找矿模型》文中提出司家营铁矿床是冀东地区典型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床,也是冀东地区最大的铁矿床,累计探明资源量达32亿吨。本文首先对司家营铁矿的区域地质、矿区地质及控矿条件等进行了系统总结,并结合前人对司家营铁矿构造背景、成矿时代、铁矿成因及后期改造作用的研究,初步建立了司家营铁矿的成矿模式。通过对司家营铁矿的航磁、地磁异常特征、区域重力异常特征及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剖面进行解析和矿致异常信息的提取,认为重磁法为主、电法为辅的地球物理方法在该地区可有效圈定矿集区。因此,本文在总结归纳司家营铁矿矿床地质控矿条件及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司家营铁矿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型。该模型的建立可为滦县-滦南-昌黎地区进一步开展沉积变质型铁矿的找矿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二、冀东迁安与滦县变质含铁岩系的原岩恢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冀东迁安与滦县变质含铁岩系的原岩恢复(论文提纲范文)

(1)冀东高官营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研究现状
    1.1 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研究概况
        1.1.1 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地质特征
        1.1.2 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成因
    1.2 高官营铁矿床概况
        1.2.1 自然地理
        1.2.2 以往工作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 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冀东地区区域地质概况
    2.1 地层
        2.1.1 变质基底
        2.1.2 中新元古代-新生代沉积盖层
    2.2 区域构造
        2.2.1 卵形构造
        2.2.2 线型构造带
        2.2.3 断裂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第3章 矿区地质特征
    3.1 地层
        3.1.1 太古界单塔子群白庙子组三段(Arb3)
        3.1.2 元古界长城系大红峪组(Chd)
        3.1.3 新生界第四系(Q)
    3.2 构造
        3.2.1 地层产状
        3.2.2 断裂构造
    3.3 岩浆岩
第4章 矿床地质特征
    4.1 矿体的空间分布、规模、形态及产状
    4.2 矿石组构特征
        4.2.1 矿石构造和结构研究
        4.2.2 矿石结构构造
        4.2.3 矿石化学成分
    4.3 矿石类型
    4.4 矿床成因
第5章 统计学分析与处理
    5.1 统计分布曲线法分析
    5.2 自然分布曲线法与平差曲线法
    5.3 各曲线图的绘制及数据的计算
第6章 变差函数分析
    6.1 变差函数
    6.2 数据的处理和计算
第7章 深部成矿预测
    7.1 磁异常特征
    7.2 矿区岩矿石磁性参数
    7.3 矿体与磁法剖面正演拟合进行深部成矿预测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2)豫北金斗山磁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2 矿床地质特征
3 矿体地质特征
    3.1 矿体特征
    3.2 矿石特征
4 地球物理特征
5 矿床成因分析
6 结论

(3)塔什库尔干地区铁矿成因类型及成矿环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区地理位置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2.1 区域研究历史及现状
        1.2.2 铁矿研究历史及现状
        1.2.3 存在问题
        1.2.4 拟解决的问题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野外工作方案
        1.3.2 室内工作方案
        1.3.3 技术路线
    1.4 完成工作量
    1.5 取得的成果及创新点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地层
        2.1.1 羌北—昌都—思茅地层区
        2.1.2 秦祁昆地层区
    2.2 构造
        2.2.1 西昆仑地块
        2.2.2 麻扎—康西瓦断裂带
        2.2.3 塔什库尔干地块
        2.2.4 乔尔天山-岔路口断裂带
        2.2.5 明铁盖地块
    2.3 岩浆岩
        2.3.1 火山岩
        2.3.2 侵入岩
    2.4 变质岩
    2.5 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
        2.5.1 区域重力场特征
        2.5.2 区域磁场特征
    2.6 区域矿产概况
第3章 样品制备和分析方法
    3.1 主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3.2 磁铁矿物微量元素分析方法
    3.3 矿物同位素分析方法
    3.4 激光拉曼探针测试分析
    3.5 锆石U-Pb同位素测试方法
    3.6 锆石Hf同位素分析
第4章 典型铁矿床地质特征
    4.1 赞坎-莫喀尔磁铁矿
        4.1.1 矿区地质特征
        4.1.2 矿体地质特征
        4.1.3 矿石及矿物特征
        4.1.4 围岩蚀变特征
        4.1.5 成矿期次划分
        4.1.6 小结
    4.2 切列克其菱铁矿
        4.2.1 矿区地质特征
        4.2.2 矿体地质特征
        4.2.3 矿石及矿物特征
        4.2.4 围岩蚀变特征
        4.2.5 成矿期次划分
        4.2.6 小结
第5章 区域典型铁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与时代
    5.1 成矿物质物质来源与成矿环境
        5.1.1 赞坎-莫喀尔磁铁矿床
        5.1.2 切列克其菱铁矿床
    5.2 成矿时代
        5.2.1 赞坎—莫喀尔磁铁矿床
        5.2.2 切列克其菱铁矿床
第6章 区域演化史及区域铁矿成矿模式
    6.1 布伦阔勒岩群
    6.2 区域演化历史
    6.3 区域成矿模式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冀东马城BIF型铁矿床成矿规律及远景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课题背景
    1.2 选题依据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 完成工作量
2 文献综述
    2.1 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研究现状
    2.2 硅铁建造地球化学研究现状
    2.3 冀东迁滦地区前震旦变质岩系及成矿构造-建造背景研究现状
        2.3.1 对迁滦地区含铁岩系异同的主要认识
        2.3.2 关于迁滦地区含铁岩系的空间展布特征的主要认识
    2.4 冀东司马长成矿带研究现状
3 矿床地质特征分析与研究
    3.1 区域地质
    3.2 矿区地质特征
    3.3 矿体空间分布研究
    3.4 矿石品位变化特征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成矿年代学研究
    4.1 样品及实验简介
    4.2 锆石CL特征及定年
    4.3 年龄数据的地质意义
    4.4 本章小结
5 矿床地球化学研究
    5.1 流体包裹体研究
        5.1.1 包裹体岩相学研究
        5.1.2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
        5.1.3 包裹体显微测温地质意义
    5.2 主微量\稀土地球化学
        5.2.1 主量元素
        5.2.2 微量\稀土元素
    5.3 氢氧同位素
    5.4 本章小结
6 构造控矿模式分析
    6.1 马城与司家营成矿层位关系分析
        6.1.1 含铁岩系基本地质特征对比
        6.1.2 地球化学特征对比
    6.2 马城铁矿紧闭倒转褶曲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马城铁矿成矿模式与远景评价
    7.1 成矿特征
    7.2 成矿模式
    7.3 马城铁矿远景评价
        7.3.1 磁、重异常特征
        7.3.2 远景评价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
    8.1 主要成果
    8.2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鲁东地区BIF型铁矿矿床成因及找矿综合模型研究 ——以海阳郭城铁矿点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BIF型铁矿研究现状
        1.1.1 沉积变质铁矿床类型及其分布
        1.1.2 沉积变质铁矿床的形成时代及其构造背景
        1.1.3 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的物质来源及形成机制
    1.2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论文完成工作量
    1.5 取得的主要成果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地层
    2.2 区域构造
        2.2.1 褶皱构造
        2.2.2 断裂构造
    2.3 岩浆岩
    2.4 变质作用
    2.5 鲁东地区BIF型铁矿分布
第三章 矿区地质
    3.1 矿区地层
    3.2 矿区构造
    3.3 矿区岩浆岩
    3.4 矿区地质原岩剖面
    3.5 矿体特征
第四章 矿区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
    4.1 样品分析及测试方法
    4.2 矿区地球化学特征
        4.2.1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2.2 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2.3 郭城镇铁矿点氢氧同位素特征
        4.2.4 郭城镇铁矿点电子探针化学成分特征
    4.3 矿床成因
第五章 找矿综合模型
    5.1 地质找矿信息
    5.2 地球物理找矿信息
        5.2.1 区域地层、岩浆岩、铁矿体密度、磁性特征
        5.2.2 区域重力场特征
        5.2.3 区域磁场特征
        5.2.4 区域重、磁异常与铁矿产分布关系及其找矿指示意义
        5.2.5 典型矿床重、磁特征及其对找矿方法手段选择的指示意义
    5.3 地球化学找矿信息
    5.4 找矿综合模型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吉尔铁克沟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概况
2 矿区地质概况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体特征
    3.2 矿石特征
    3.3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3.3.1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3.3.2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3.3.3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 矿床成因
5 找矿标志
6 结论

(7)西昆仑铁克里克成矿带康开铁矿床多期复合成矿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主要铁矿床类型研究现状
        1.1.1 沉积变质型铁矿床
        1.1.2 岩浆型铁矿床
        1.1.3 矽卡岩型铁矿床
    1.2 铁克里克地区研究现状
    1.3 选题依据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背景
    2.2 地层
        2.2.1 前寒武系地层
        2.2.2 古生界地层
    2.3 岩浆岩
        2.3.1 侵入岩
        2.3.2 火山岩
第三章 成矿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质特征
        3.1.1 地层
        3.1.2 构造
        3.1.3 岩浆岩
    3.2 矿床地质特征
        3.2.1 矿体特征
        3.2.2 矿石特征
        3.2.3 围岩蚀变
    3.3 成矿期次划分
        3.3.1 沉积期
        3.3.2 变质期
        3.3.3 岩浆期
        3.3.4 构造热液期
第四章 变质岩原岩恢复与古构造环境
    4.1 主量元素特征
    4.2 微量元素特征
    4.3 原岩恢复
    4 4 构造环境判别
第五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5.1 元素组成
        5.1.1 主量元素
        5.1.2 微量元素
    5.2 流体包裹体
        5.2.1 实验样品
        5.2.2 包裹体分类
        5.2.3 显微测温结果
    5.3 稳定同位素
        5.3.1 氢氧同位素
        5.3.2 铁同位素组成
第六章 成岩成矿时代
    6.1 多分析方法
    6.2 分析结果
第七章 多期复合成矿作用
    7.1 沉积-变质成矿作用
    7.2 岩浆成矿作用
    7.3 构造热液成矿作用
    7.4 成因模型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附表1

(8)黑龙江省羊鼻山铁矿含矿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1.6 实物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4 区域矿产概况
第3章 矿区地质与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质
    3.2 铁矿体特征
第4章 含铁建造地球化学特征
    4.1 主量元素特征
    4.2 微量与稀土元素特征
    4.3 变质温度
第5章 含铁建造形成时代及矿床成因
    5.1 测试方法
    5.2 测试结果
    5.3 含矿建造形成时代
    5.4 成矿物质来源及构造背景
    5.5 矿床成因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9)冀东马城BIFs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模型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国内外沉积变质型(BIFs)铁矿床研究现状
        1.1.1 沉积变质型铁矿地质特征
        1.1.2 硅铁建造的铁硅氧同位素研究现状
        1.1.3 变质岩中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1.2 冀东地区BIFs铁矿研究现状
    1.3 选题来源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 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冀东地区区域地质特征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构造
        2.2.1 褶皱构造
        2.2.2 断裂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第3章 矿区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层
    3.2 矿区构造
        3.1.1 褶皱构造
        3.1.2 断层构造
    3.3 矿区混合岩化作用
    3.4 矿区岩浆岩
    3.5 矿体地质特征
        3.5.1 矿体特征
        3.5.2 矿石特征
        3.5.3 矿体围岩
第4章 马城铁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
    4.0 实验方法
    4.1 岩(矿)相学
    4.2 矿石的主量元素分析
    4.3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4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5 马城铁矿床稳定同位素研究
        4.5.1 马城铁矿床矿石中Si、O稳定同位素特征
        4.5.2 马城铁矿床矿石中H、O稳定同位素特征
        4.5.3 硅同位素分馏特征及对硅铁建造的指示意义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马城铁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5.1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
    5.2 不同类型矿石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5.3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
    5.4 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5.5 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研究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马城铁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型
    6.1 地质特征
        6.1.1 区域地质背景
        6.1.2 矿区地层
        6.1.3 矿区构造
        6.1.4 矿区岩浆岩
        6.1.5 矿体特征
        6.1.6 矿石特征
    6.2 地球化学特征
        6.2.1 马城铁矿床成矿物质来源
        6.2.2 马城铁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
    6.3 马城铁矿床成因探讨
    6.4 马城铁矿床成矿模型的建立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冀东司家营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找矿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区域地质特征
2矿床地质特征
    2. 1地层
    2. 2构造
    2. 3岩浆岩
    2. 4矿体特征
    2. 5富铁矿
    2. 6矿石特征
3成矿模式
4地球物理特征
    4. 1主要岩 ( 矿) 石磁性及密度特征
    4. 2磁异常特征
    4. 3重力特征
    4. 4电磁法 ( CSAMT) 测深在司家营铁矿的应用
5司家营铁矿地质 - 地球物理找矿模型
6结论

四、冀东迁安与滦县变质含铁岩系的原岩恢复(论文参考文献)

  • [1]冀东高官营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D]. 刘思辰.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2]豫北金斗山磁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J]. 刘凌之,赵琳颖,张婷婷,曾云鹏. 四川有色金属, 2019(03)
  • [3]塔什库尔干地区铁矿成因类型及成矿环境研究[D]. 宋樾. 吉林大学, 2019(10)
  • [4]冀东马城BIF型铁矿床成矿规律及远景评价[D]. 王明格. 北京科技大学, 2019(07)
  • [5]鲁东地区BIF型铁矿矿床成因及找矿综合模型研究 ——以海阳郭城铁矿点为例[D]. 王浩然. 长安大学, 2019(01)
  • [6]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吉尔铁克沟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J]. 陈俊魁.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18(02)
  • [7]西昆仑铁克里克成矿带康开铁矿床多期复合成矿作用研究[D]. 黄诗康.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8(07)
  • [8]黑龙江省羊鼻山铁矿含矿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D]. 赖科. 吉林大学, 2018(01)
  • [9]冀东马城BIFs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模型的建立[D]. 郭勃巍. 华北理工大学, 2018(01)
  • [10]冀东司家营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找矿模型[J]. 许英霞,张龙飞,李厚民,李立兴,高孝敏,贾东锁. 地质与勘探, 2015(01)

标签:;  ;  ;  ;  ;  

冀东迁安、滦县变质含铁岩系原岩恢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