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样分析不合格

血样分析不合格

一、血标本不合格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吴彦晔[1](2021)在《多学科团队下的行动研究法应用于血标本检验前质量控制的效果》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在血标本检验前质量控制中应用基于多学科团队的行动研究法的效果。方法成立多学科团队,且以护理部为主导、检验科提供专业指导、勤务中心和信息中心予以辅助,对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阳湖院区2019年2月血标本检验前质量,运用计划-行动-观察-反思为主线的行动研究方法展开干预,历经3个循环,对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住院患者不合格标本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血标本不合格率整体降低,对比基于多学科团队的行动研究法应用前后区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学科团队合作能够为血标本检验前质量的提升进行确保,对行动研究法加以应用,可以使标本前各环节质量更加具有规范性,降低血标本不合格率。

易艳华,徐长志[2](2021)在《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不合格静脉血标本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确保分析前环节的标本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1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院区检验科送检的静脉血标本,统计不同月份和不同科室产生的不合格标本数,计算标本不合格率并进行比较,分析出现不合格静脉血标本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结果 2019年6—11月本院检验科共采集静脉血标本69 290份,其中不合格标本227份,总不合格率为0.33%。2019年7—10月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率逐月升高,经分析原因,并加强对新入职护士的培训和讲座,11月的标本不合格率有所降低。静脉血标本不合格数最多的科室为新生儿科(26份)、重症监护病房(ICU;15份)和风湿内科(15份);不合格率最高的科室为风湿内科〔0.50%(15/2 987)〕、泌尿外科〔0.44%(5/1 149)〕以及神经外科〔0.41%(13/3 159)〕。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依次为标本凝固、标本量不足、容器类型错误、项目重复和溶血。针对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对护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和定期考核。结论检验科应加强与护理部和临床科室的联系,及时沟通和反馈不合格标本的情况,严格执行标本采集规范,确保标本检测的准确性,降低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率,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诊断依据。

姜春英,张华秀[3](2020)在《“6S”融合目视管理法在降低门诊抽血室不合格血标本的应用效果》文中指出目的探讨"6S"融合目视管理法在降低门诊抽血室不合格血标本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8年6月起在本院门诊部抽血室实施"6S"融合目视法管理,比较实施"6S"融合目视管理法前(2018年5月)及实施后(2018年12月)门诊抽血室血标本不合格率及原因。结果实施"6S"融合目视管理法后,2018年12月的血标本不合格率为0.0136%,低于2018年5月的0.05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8年12月不合格血标本中的护士因素为1例,少于2018年5月的10例;打码贴码护理员因素为9例,少于2018年5月的32例;送血员因素为4例,少于2018年5月的19例。结论 "6S"融合目视法管理有助于降低抽血室不合格血标本,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抽血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

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4](2020)在《不合格静脉血标本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文中指出在临床疾病的诊疗中, 静脉血标本的检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 不合格的静脉血标本会在疾病诊断、医院运营等方面造成不良后果。对此, 该共识从影响静脉血标本质量因素及应对措施、不合格静脉血标本管理建议、静脉血标本分析前质量指标、不合格静脉血标本的记录及分析方法、静脉血标本质量管理中的新技术5个方面进行阐述, 旨在针对静脉血标本制定明确的质量控制指标, 进一步完善评价系统, 并明确静脉血标本在采集、储存、运输、检测等环节中的改进措施。

杨永芳,朱静[5](2020)在《运用PDCA循环降低基层医院住院患者血标本不合格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PDCA循环质量管理法在有效降低我国基层医院住院患者的血标本不合格率的应用。方法:成立以基层医院护理部技术人员为主导、多职能部门之间互相协作的护理部质量改进方法研究小组,利用先进的PDCA循环管理法结合基层医院临床实际情况查找住院患者的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制定质量改进的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基层医院住院患者血标本不合格率由2019年1~3月的0.4%下降至7~9月的0.18%,血标本不合格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成立质量改进小组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可有效降低我国基层医院住院患者血标本不合格率,提高临床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巴莹[6](2020)在《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儿科血标本闭环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调查住院患儿静脉血标本检验分析前不合格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因素。2.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MEA)识别出静脉血标本检验分析前的相关风险因素,讨论确定儿科静脉血标本采集的优先失效模式及失效原因,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3.探讨基于FMEA的儿科静脉血标本闭环管理模式在减少不合格血标本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01月至2018年12月在临沂某三甲医院住院治疗患儿采集的55124例血标本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住院患儿血标本检验分析前不合格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因素。2.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理论,组建研究团队,分析儿科静脉血标本检验分析前流程,探究其中的失效模式,查找潜在失效原因与失效结果,计算风险危急值,结合闭环管理理念提出改善计划,构建儿科静脉血标本闭环管理流程。3.将新流程应用在临床实践中:按照相应条件,将第一部分收集的患儿血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儿科常规静脉血标本采集流程,2019年01月-2019年12月住院患儿采集的血标本作为实验组,实施基于FMEA构建的儿科静脉血标本闭环管理流程,比较实施前后风险危急值、不合格血标本发生率、标本采集及标本配送时间、患儿/家属满意度、护士对标本配送人员工作满意度指标,评价实施效果。结果1.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院住院患儿血标本不合格率为0.68%,血标本不合格率受患儿年龄、科室及采血者层级影响,其中一岁以内患儿不合格血标本发生率最高,为1.62%,并且年龄越小,标本采集耗时越长。血标本不合格原因集中在标本量过少、标本凝集及标本溶血三个方面,标本不合格类型主要为血细胞分析及出凝血时间标本。2.运用FMEA识别出患儿静脉血标本检验前的7个优先失效模式,即护士操作不规范、健康宣教不到位、采血管选用错误、标本放置过久、交接不清、条形码与患儿信息不符以及重复申请检验医嘱,制定实施改进措施,构建基于信息化的儿科静脉血标本的闭环管理流程。3.流程优化后,干预组较对照组7个优先失效模式的RPN值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率由0.68%下降至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静脉血标本采集、标本送检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前后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标本采集工作满意率由50%上升至97.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前后医务人员对标本配送人员工作满意度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住院患儿静脉血标本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合格率较高,亟需制定和实施有科学依据的减少儿科不合格血标本发生的干预措施。2.FMEA理论能有效识别儿科静脉血标本检验分析前的相关风险因素,找出其中关键环节,构建有效的儿科静脉血标本闭环管理模式。3.基于FMEA的儿科静脉血标本闭环管理流程可有效的降低静脉血标本检验分析前的风险因素、不合格血标本发生率,缩短静脉血标本采集及标本送检时间,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提高医务人员对配送人员工作的满意度。

张乃娟,吴剑文[7](2020)在《戴明循环在降低血标本不合格率中的运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戴明循环的管理模式对降低血标本不合格率的成效。方法:收集2018年7月和2018年10月笔者所在科室送检的患者血标本试管,共3 415份。2018年7月为现况调查阶段,收集1 721份,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标本采集流程进行血标本采集;2018年10月为对策实施阶段,收集1 694份,视为试验组,实施戴明循环管理模式后进行血标本采集。比较两组血标本不合格率。结果:试验组血标本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戴明循环的管理模式后,对血标本采集、送检过程制定对策并实施,能够有效提高血标本采集的合格率。

姜春英,张华秀,徐亮[8](2019)在《门诊抽血室不合格血标本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门诊抽血室不合格血标本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收集2018年1~6月我院门诊部抽血室血标本623 616份,由检验技师依靠肉眼和仪器判断血标本是否合格,反馈给抽血室后对不合格血标本逐一登记,重新抽血后再次送检。记录不合格血标本数量,分析不合格血标本产生原因和检验项目构成。结果623 616份血标本中不合格标本为339份,不合格率为0.054%。339份不合格血标本原因构成从高到低依次为送错实验室58例(17.1%)、条码贴错导致血标本与检测项目不相符56例(16.5%)、试管错误(抗凝试管和普通试管用错;不同抗凝管混用)55例(16.2%)、血量过多42例(12.4%)、同名同条码标本39例(11.5%)、抗凝血液凝固或有细小凝块35例(10.3%)、血量不足31例(9.1%)、溶血14例(4.1%)、脂浊9例(2.7%)。不合格血标本项目构成由高到低依次为红细胞沉降率64例(0.267%)、凝血功能75例(0.204%)、血常规92例(0.059%)、其他项目57例(0.028%)、生化51例(0.025%)。结论血标本不合格因素涉及护士、医生、检验师、护理员、护工等诸多环节。认真处理好每一个环节,提高血标本质量,给医生诊断提供依据,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张国娟,刘冬兰[9](2019)在《护士静脉采血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调查我科临床护理人员的静脉采血相关知识认知现状及回顾分析不合格血液标本发生情况,为提高血液标本采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18年3月对我科371名在职的临床护理人员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静脉采血临床现状凋查表进行调查。回顾分析本院检验科反馈的内科病区及内科门诊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不合格标本发生情况。结果 共发放问卷378份,回收有效问卷371份,有效回收率98.14%,其中护士对多管采集的顺序(15.36%)、拔管/换管的时机(43.94%)、血标本混匀方式(14.56%)、压脉带松开时间(21.83%)、难采血时的处理方式(8.63%)的知晓率较低。内科病区及内科门诊不合格血标本数781例,总样本量为410 493例,不合格率为0.190%。不合格标本的主要原因是溶血(26.50%)、凝血(20.61%)、标本量不足(11.27%)、容器错误(10.24%)。结论 护士对静脉采血知识掌握欠准确全面,不合格标本的发生率较高,应加强护理人员采血知识培训及考核,规范操作流程,建立血标本质量控制体系,提高血液标本的采集质量。

王颖,郭雪,刘英慧[10](2019)在《品管圈降低血标本不合格率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品管圈降低心内科血标本不合格率的效果。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心内科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比较实施品管圈前后血标本不合格率的变化。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降低了血标本的不合格率,与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血标本不合格率,使临床标本采集质量显着提升,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综合能力。

二、血标本不合格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标本不合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样本来源
    1.2 仪器与试剂
    1.3 不合格静脉血标本分析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019年6—11月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率比较
    2.2 不同科室的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率比较
    2.3 静脉血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纠正措施(表3)
        2.3.1 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
        2.3.2 不合格静脉血标本解决对策
3 讨论

(3)“6S”融合目视管理法在降低门诊抽血室不合格血标本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成立“6S”融合目视管理质量改进大组并培训组员及制定管理工作细则
        1.2.2“6S”管理方法
        1.2.3 目视管理法
        1.2.3. 1 试管帽配不同颜色
        1.2.3. 2 完善条码纸上标识
        1.2.3. 3 制作格子盘并书写标识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6S”融合目视管理法实施前后血标本不合格率的比较
    2.2“6S”融合目视管理法实施前后血标本不合格原因的比较
3 讨论
    3.1“6S”融合目视管理法有利于减少抽血室不合格血标本
    3.2“6S”融合目视管理法有利于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3.3“6S”融合目视管理法有利于提高抽血室工作人员的满意度

(5)运用PDCA循环降低基层医院住院患者血标本不合格率(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PDCA循环管理
        1.2.1 现况调查
        1.2.2 原因分析
        1.2.3 制定和落实相关整改措施
        1.2.3.1 完善标本采集运送制度与流程:
        1.2.3.2 建立标本采集考核督导机制:
        1.2.3.3 加强标本采集专业知识的培训:
        1.2.4 检查检讨
        1.2.5 观察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6)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儿科血标本闭环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相关研究概念
    3 研究目的
第一部分 :儿科静脉血标本检验前现状调查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儿科血标本闭环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1 研究方法
    2 流程再造
    3 实施效果评价
    4 资料整理与分析
    5 质量控制
    6 技术路线图
    7 结果
    8 讨论
结论
研究的创新性
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7)戴明循环在降低血标本不合格率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P阶段
        1.2.1. 1 现况调查
        1.2.1. 2 原因分析
        1.2.1. 3 目标设定
        1.2.2 D阶段
        1.2.2. 1 制定降低血标本不合格率的措施
        1.2.2. 2 全科室共同讨论并制定降低血标本不合格率的管理要
        1.2.2. 3 优化护士采血操作流程(1)执行医嘱的及时性,医
        1.2.2. 4 优化物业中心运送流程(1)改变物业管理模式,由原
        1.2.3 C阶段
        1.2.4 A阶段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3.1 优化工作流程,规范血标本采集及运送
    3.2 应用信息化,有效减少人为失误
    3.3 注重每个细节,加强血标本管理
    3.4 加强护理人员血标本采集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3.5 借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8)门诊抽血室不合格血标本的原因分析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339份不合格血标本的原因构成
    2.2 623 616份血标本中不合格检验项目的构成
3 讨论
    3.1 抗凝血凝固或有细小凝块的原因
    3.2 溶血
        3.2.1 护士因素
        3.2.2 检验科技师因素
        3.2.3 运送因素
    3.3 血量过多或过少影响抗凝剂比例,造成化验结果误差
    3.4 脂浊
    3.5 同名同条码标本或条码贴错导致血标本与检测项目不相符
4 护理对策
    4.1 与检验科及相关实验室联合建立血标本质量管理体系
    4.2 加强护士检验知识及采血技能培训
    4.3 加强护士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培养
    4.4 加强护理员及护工培训管理
    4.5 加强患者采血知识的宣教
    4.6 加强与医生的沟通

(10)品管圈降低血标本不合格率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主题选定
        1.2.2 拟定活动计划书
        1.2.3 现状把握
        1.2.4 目标设定
        1.2.5 原因解析
        1.2.6 对策拟定
        1.2.7 对策实施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有形成果确认
    2.2 无形成果确认
3 讨论

四、血标本不合格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学科团队下的行动研究法应用于血标本检验前质量控制的效果[J]. 吴彦晔.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12)
  • [2]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J]. 易艳华,徐长志.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1(01)
  • [3]“6S”融合目视管理法在降低门诊抽血室不合格血标本的应用效果[J]. 姜春英,张华秀. 中国当代医药, 2020(31)
  • [4]不合格静脉血标本管理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20(10)
  • [5]运用PDCA循环降低基层医院住院患者血标本不合格率[J]. 杨永芳,朱静.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0(04)
  • [6]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儿科血标本闭环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应用[D]. 巴莹. 青岛大学, 2020(01)
  • [7]戴明循环在降低血标本不合格率中的运用[J]. 张乃娟,吴剑文. 中外医学研究, 2020(03)
  • [8]门诊抽血室不合格血标本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 姜春英,张华秀,徐亮. 中国当代医药, 2019(31)
  • [9]护士静脉采血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J]. 张国娟,刘冬兰.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19)
  • [10]品管圈降低血标本不合格率的效果观察[J]. 王颖,郭雪,刘英慧. 基层医学论坛, 2019(21)

标签:;  ;  ;  

血样分析不合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