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鞘内子宫切除术11例手术配合

腹腔镜鞘内子宫切除术11例手术配合

一、11例腹腔镜鞘内全子宫切除的手术配合(论文文献综述)

刘艳芳[1](2021)在《系统化无缝隙术中配合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系统化无缝隙术中配合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系统化无缝隙术中配合。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指标、满意度、疼痛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当天、术后3 d的疼痛评分分别为(5.99±0.18)、(3.34±0.91)分,低于对照组的(6.49±0.01)、(4.10±0.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采取系统化无缝隙术中配合的临床效果显着,值得临床推广。

姚袁媛,周秀英[2](2021)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病人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病人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受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6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病人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3.31±3.19)h,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15.21±1.36)h,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21.54±3.21)h,住院时间(6.67±1.22)d,均短于对照组的(18.42±2.89)h、(20.23±2.74)h、(29.98±3.46)h、(9.48±2.05)d(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为(19 741.54±165.43)元,少于对照组的(23 482.39±260.28)元(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病人中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速病人康复进程。

苏利利[3](2021)在《全程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全程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应激反应、干预前后疾病认知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观察组首次下床、排气、愈合、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应激反应发生率(15.09%)低于对照组(5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疾病认知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疾病认知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34%)高于对照组(7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能改善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手术情况,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度,减少应激反应,提升护理满意度。

梁育贤[4](2020)在《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4月收治的110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管理,观察组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不同时点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24 h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中,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患者术后康复速度,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及并发症发生率。

刘凤琴[5](2020)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41例腹腔镜子宫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21例采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5.00%(P<0.05)。结论: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辅助手术的顺利进行并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术中出血以及术后并发症,该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刘晓萌[6](2020)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风险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研究背景:自上世纪70年代末腹腔镜技术进入我国,随着腹腔镜技术的逐步发展,目前腹腔镜手术已成为我国治疗妇科良性疾病的首选手术方式。如异位妊娠、卵巢囊肿或良性肿瘤扭转、子宫肌瘤切除等均可首先考虑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已在处理各种妇科疾病中变得日臻成熟。多项研究发现,接受腹腔镜手术的病人具有应激反应小、术后并发症较少、疼痛较轻、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等优点。甚至对于部分恶性肿瘤,有学者认为也可以首选腹腔镜手术。但是腹腔镜手术因为受到技术及器械的限制,手术医生可能无法对盆腹腔病灶进行触诊、分离、压迫止血等,同时腹腔镜手术有时无法完全达到开腹手术的全部范围,其手术适应证和禁忌症基于临床研究的大数据仍在不断的调整和修改,故腹腔镜手术目前仍需要以开腹手术做为备选手术方案,适时中转开腹,可以避免手术并发症及严重不良后果的发生。中转开腹并非手术失败,只有适时把握中转开腹时机,才能将未预计的风险减少到最低,并最大限度保证病人的术中安全及远期预后。故加强术前评估、明确中转开腹的风险因素,并由此降低中转开腹率,避免严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避免手术时间的延长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每一位妇科医师应树立正确的微创手术观念,对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应有正确的认识。研究目的: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中转开腹的常见原因,探讨与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有关的风险因素,以加强术前风险分层及充分评估,避免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以及因中转开腹引起的医疗纠纷;探讨避免中转开腹的措施,为选择适当术式、制定全面的手术策略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7月1日间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科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的1770例患者的病历,回顾性分析完成腹腔镜手术组与中转开腹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包括年龄、体重、身高、术前诊断、内科合并症、既往手术史、手术指征、术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中转开腹原因等,探讨影响中转开腹的风险因素。研究结果:177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中有23例转为开腹手术,完成腹腔镜手术组共计1747例,中转开腹率为1.3%。中转开腹组共23例,术前诊断依次为:盆腔包块6例、附件区良性肿瘤及囊肿6例、子宫肌瘤6例、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4例、子宫内膜癌1例。中转开腹组有9例为Ⅳ级腹腔镜手术(39.1%)。完成腹腔镜手术组的中位手术时间为85分钟,明显小于中转开腹组(p<0.001)。完成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中位住院时间为8天,与中转开腹组患者相比明显减少(p<0.001)。中转开腹组中主要术式为子宫切除术占78.3%(18/23)。对于术前诊断为良性疾病的患者来说,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风险因素最常见的是各种疾病引起的盆腔严重粘连(60.9%),其次是术中快速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需扩大手术范围(34.8%)、解剖原因导致术野暴露困难(17.4%)、需同时行肠道手术(13.0%)、术中止血困难(4.3%)和患者生育要求(4.3%)。所有中转开腹的患者均无Ⅳ级以上并发症发生。结论:严重的盆腹腔粘连、盆腔恶性肿瘤是本组病例中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主要风险因素。术前评估应结合病史、仔细全面的盆腔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手术者经验,由此做出适当的术式选择。

娄晓迪[7](2020)在《加速康复外科在妇科良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背景与目的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首先由丹麦哥本哈根大学Henrik Kehlet教授于1997年提出,是一种新型的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术期理念,该理念率先在欧洲、美洲国家实行,经历20余年的临床应用,目前被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所接受。ERAS以患者为中心,需要外科、麻醉、营养、护理等多种学科互相配合,应用被循证医学证明的一些围手术期优化处理措施,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最终使患者受益。ERAS最早应用于胃肠外科,现已广泛应用于胃肠外科、肝胆外科、心胸外科等领域,在我国妇科的应用起步相对较晚,于妇科应用研究较少。最近,ERAS理念得到越来越多的妇产科医师关注,ERAS理念在妇科的应用正在逐步增多。本文通过对接受手术治疗的妇科良性疾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比较加速康复外科的围术期处理方式和常规的围术期处理方式的效果,观察加速康复外科在妇科良性疾病围术期的应用价值、安全性及可行性。资料与方法1.资料: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接受手术治疗的妇科良性疾病患者156例。分为ERAS组,共78例,围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处理方式,对照组,共78例,围术期使用常规围术期处理方式。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等术式。妇科良性疾病包括:卵巢良性肿瘤、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异常子宫出血、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脏器脱垂。2.方法:对比ERAS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年龄、疾病诊断等)、术前、术后焦虑评分(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恢复正常进食时间、术后常见并发症、术后第1天、第2天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术前、手术当天、术后后1天及术后第3天生活质量评分、病人满意度、住院费用。3.统计学方法:正态分布的连续数值变量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偏态分布的数值变量采用中位数及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描述,多组间比较使用单向方差分析;t检验用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显着偏态分布的数值变量采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均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相比年龄、BMI、疾病种类、手术方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ERAS组术前、术后焦虑评分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ERAS组手术时间平均为84.12±8.42min,手术中出血量为44.94±4.81ml,对照组手术时间平均为83.64±5.12min,手术中出血量为44.54±5.34ml,两组相比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671、P=0.626)。3.ERAS组术后第1天CRP小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RAS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恢复正常进食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ERAS组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少于对照组,其中恶心、呕吐、电解质紊乱、腹胀及泌尿系感染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下肢静脉血栓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348、P=0.477)。5.ERAS组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小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第2天疼痛评分(VAS)两组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病人满意率为94.87%,对照组为84.62%,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ERAS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6.两组术前生活质量评分、手术当天相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833、P=0.120),ERAS组术后第1天、第3天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加速康复外科在妇科良性疾病应用具有安全性及可行性,可用于妇科良性疾病手术的围术期管理。2.加速康复外科在妇科良性疾病应用可以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3.加速康复外科在妇科良性疾病应用可以降低患者术后第1天疼痛感,提高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生活质量。

杜玲悦[8](2019)在《大子宫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效果与安全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沈阳市妇婴医院进行80例大子宫(子宫大小在孕12~20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情况,并与同期经腹全子宫切除术进行比较。同时,为明确子宫大小对腹腔镜手术操作的影响,将80例腹腔镜组分为腹腔镜A组(子宫大小在孕12~<16周)和腹腔镜B组(子宫大小在孕16~20周),比较两个亚组术中、术后情况,旨在探讨大子宫腹腔镜全子宫切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为进一步拓宽腹腔镜手术在妇科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大子宫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病例按照一定的纳入标准进行筛选。采集大子宫(子宫大小在孕12~20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共80例为腹腔镜组,年龄(48.2±4.41)岁,同期大子宫(子宫大小在孕12~20周)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50例为开腹组,年龄(47.96±4.28)岁。同时,将腹腔镜组分成两个亚组:腹腔镜A组(子宫大小在12~<16孕周)和腹腔镜B组(子宫大小在16~20孕周)。比较腹腔镜组与开腹组之间以及腹腔镜两个亚组之间术中、术后情况,同时探讨各组并发症类型及发病率等情况。应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若任何一个格子期望频数<1,或者总例数n<40,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一)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子宫切除术的对比研究:腹腔镜组80例、开腹组5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腹。对腹腔镜组及开腹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患者年龄、子宫大小、体重指数、既往盆腔手术史、盆腔粘连程度、手术适应症等)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①手术时间: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121.06±29.37)min与开腹组的手术时间(131.00±31.46)min 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术中出血量: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152.73±82.43)ml与开腹组的术中出血量(160.20±82.84)ml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术中并发症:两组中均无副损伤;腹腔镜组中有1例术中输血,开腹组中无术中输血的病例;④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红蛋白(Hb):腹腔镜组的术后1d白细胞计数(7.64±2.15)×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5.89±2.00)×109/L、Hb(100.9±17.20)g/L分别与开腹组白细胞计数(8.26±2.01)×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6.46±2.08)×109/L、Hb(104.18±22.10)g/L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组的术后3d白细胞计数(6.52 ± 1.76)×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4.62±1.23)×109/L分别与开腹组白细胞计数(7.01±1.96)×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5.04±1.56)×109/L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⑤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腔镜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3.09±11.34)h小于开腹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0.61±12.4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术后住院时间:腹腔镜组的术后住院时间(7.05±1.97)h与开腹组的术后住院时间(7.32±0.98)h 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⑦术后并发症:腹腔镜组有1例阴道残端出血,1例阴道残端息肉。开腹组有1例切口脂肪液化。(二)腹腔镜下A、B两亚组子宫切除术的对比研究:①手术时间:腹腔镜A组的手术时间(111.93±27.87)min小于腹腔镜B组的手术时间(132.8±27.3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腹腔镜A组中的术中出血量(141.33±77.42)ml与腹腔镜B组的术中出血量(174.57±89.03)ml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术中并发症:两组均无副损伤的病例;腹腔镜B组有1例术中输血,腹腔镜A组无术中输血的病例;④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红蛋白(Hb):腹腔镜A组的术后1d白细胞计数(7.46±2.11)×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5.76±1.92)×109/L、Hb(105.42±18.04)g/L 分别与腹腔镜 B 组白细胞计数(7.87±2.21)×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6.06±2.11)×109/L、Hb(98.09± 15.03)g/L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A组的术后3d白细胞计数(6.31±2.02)× 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5.13 ± 1.32)× 109/L分别与腹腔镜B组白细胞计数(7.02±1.99)×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5.21±1.59)×109/L 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⑤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腔镜A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2.79±11.64)h与腹腔镜B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6.77±8.04)h 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⑥术后住院时间:腹腔镜A组的术后住院时间(7.40±2.45)h分别与腹腔镜B组的术后住院时间(6.60±0.95)h 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⑦术后并发症: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术后随访中均无严重并发症。腹腔镜A组中有1例阴道残端息肉;腹腔镜B组中有1例阴道残端出血,无出现腹腔镜手术术后其它并发症如切口脂肪液化、切口疝等病例。结论:1.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子宫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开腹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比开腹组短。2.由于受到腹腔镜手术空间的限制,随着子宫体积增大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难度相应增加。本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子宫体积的增大,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时间有所延长,术中出血量有所增加,但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例,术后患者均预后良好。3.大子宫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王志明[9](2019)在《整体护理策略在68例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整体护理策略在68例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期切除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搜集2016年6月-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传统护理模式)及观察组(整体护理模式),每组均分为34例,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的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分别为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情感功能以及心理健康均显着优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显着,P均<0.05。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总满意度为97.0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总满意度为81.81%,进行对比,差异显着,P<0.05。结论采取整体护理策略可对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显着,有效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郭采花,刘晓芳,林秋梅[10](2018)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97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实施全面、优质的手术配合。记录观察97例患者手术完成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预后情况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9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无明显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伤口恢复良好,治疗满意度高达98.97%。结论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实施熟练的手术配合,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借鉴推广。

二、11例腹腔镜鞘内全子宫切除的手术配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1例腹腔镜鞘内全子宫切除的手术配合(论文提纲范文)

(1)系统化无缝隙术中配合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2.2 两组术后指标比较
    2.3 两组满意度比较
    2.4 两组疼痛情况比较
3 讨论

(2)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病人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干预方法
        1.2.1 成立专门的快速康复护理小组
        1.2.2 术前护理
        1.2.3 术中护理
        1.2.4 术后护理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全程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选取标准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1.3.2 观察组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2.2 应激反应
    2.3 疾病认知度
    2.4 护理满意度
3 讨论

(4)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入组标准
    1.3 干预方法
        1.3.1 对照组
        1.3.2 观察组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术后不同时点疼痛评分比较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6)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风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研究方法
        2.2.1 腹腔镜手术设备与器械
        2.2.2 患者术前准备
        2.2.3 麻醉方法
        2.2.4 手术方法
        2.2.5 腹腔镜手术分级
        2.2.6 术后并发症分级
    2.3 统计学分析方法
结果
    3.1 腹腔镜手术指征及中转开腹
    3.2 术前诊断及中转开腹术式
    3.3 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风险因素
    3.4 腹腔镜分级手术与中转开腹
    3.5 中转开腹患者的术后转归及结局
讨论
    4.1 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发展及临床应用
    4.2 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适应症及术前评估
        4.2.1 妇科急腹症
        4.2.2 妇科良性肿瘤
        4.2.3 子宫内膜异位症及不孕症
        4.2.4 妇科恶性肿瘤
    4.3 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禁忌症
    4.4 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风险因素
        4.4.1 妇科手术中转开腹率及其影响因素
        4.4.2 中转开腹的风险因素与预防
    4.5 中转开腹的时机
    4.6 妇科腹腔镜手术医师培训的重要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加速康复外科在妇科良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加速康复外科在妇科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8)大子宫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效果与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手术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一)患者一般资料统计
    (二)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
第四章 讨论
展望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全子宫切除术手术途径的发展现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论文发表的文章情况
致谢

(9)整体护理策略在68例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护理方式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判定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讨论

(10)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配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手术配合
    1.4 观察指标
2 结果
    2.1 手术结果
    2.2 并发症
    2.3 术后恢复
    2.4 随访
3 讨论

四、11例腹腔镜鞘内全子宫切除的手术配合(论文参考文献)

  • [1]系统化无缝隙术中配合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J]. 刘艳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23)
  • [2]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病人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J]. 姚袁媛,周秀英. 全科护理, 2021(27)
  • [3]全程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应用效果[J]. 苏利利. 河南医学研究, 2021(03)
  • [4]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中的应用[J]. 梁育贤.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14)
  • [5]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J]. 刘凤琴. 人人健康, 2020(14)
  • [6]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风险因素分析[D]. 刘晓萌. 山东大学, 2020(09)
  • [7]加速康复外科在妇科良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D]. 娄晓迪. 郑州大学, 2020(02)
  • [8]大子宫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效果与安全性研究[D]. 杜玲悦.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 [9]整体护理策略在68例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效果研究[J]. 王志明.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29)
  • [10]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配合[J]. 郭采花,刘晓芳,林秋梅. 基层医学论坛, 2018(33)

标签:;  ;  ;  ;  ;  

腹腔镜鞘内子宫切除术11例手术配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