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服务多代理系统信息建模研究

Web服务多代理系统信息建模研究

一、面向Web服务多Agent系统的信息建模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廉文娟[1](2011)在《基于本体与Multi-agent的语义Web服务组合及相关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面向服务的计算SOC与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给软件和网络带来革命性的变化。Web服务组合是SOC与SOA的核心思想,也是促使SOA从概念走向应用的关键。通过Agent扩展Web服务,可以让Agent和Web服务进行交互,帮助Web服务实现高层次的应用;同时Web服务的语义描述也给Agent提供了一种自动服务、语义推理的方法。本文以本体为基础,结合Multi-agent技术,围绕Web服务组合,主要完成了如下工作:1、基于本体与Agent技术完成复杂任务分解研究了慎思型Agent,并基于BDI结构扩展了Agent模型,使其具有代表用户行为和偏好的能力。结合本体和Agent技术,以任务分解为导向,利用层次化的分析方法将一个复杂的任务分解为简单的任务,并提出了基于Agent的层次化任务描述语言AHTDL,最后结合实例对提出的任务分解方法予以分析和验证。2、基于本体与Multi-agent技术实现了个性化服务组合对OWL-S进行了扩展,给出了服务质量的形式化表示及量化公式。完成了个性化用户信息模型的构建,构建了旅游本体并设计出相应的Jena规则,在此基础上,给出—个支持Web服务自动组合和调用的Multi-Agent个性化服务组合框架,实现了符合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服务组合和推荐。3、利用Multi-agent技术提高了服务组合的适应性提出了基于Multi-agent的适应性系统架构模型,此模型能够利用Agent实时感知运行上下文,充分了解网络环境、计算资源和服务能力等因素。通过Agent层的使用,将复杂的网络环境所面临的问题由Multi-gent处理,从而在流程执行过程中不需要过多人工的干预,同时此模型具有前瞻性和通用性。4、给出Web服务组合中Multi-agent的动态协作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BDI结构的Agent动态协作模型BDACM。研究了扩展的Agent能力描述和Agent能力评估,并根据新的描述和评估来给出了改进合同网的算法。对KQML的执行原语进行扩充,使其能满足高层次的任务级的协作,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采用扩展的生命周期管理模型来对系统中Agent的生命周期进行管理,提高了系统的健壮性。

康振科[2](2010)在《基于Web服务的多Agent谈判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购买商品的途径和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从传统的面对面购买发展到在Internet上浏览相关网站,根据自己的需求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选择定购。但是Web浏览-选购的模式仍无法令消费者满意,如找不到满意的商品或付出的代价太高,因此多Agent谈判技术就应运而生。为了解决卖方和买方之间的争议与冲突,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采用谈判的方式来取得共识。谈判是若干实体就某些问题进行讨论,并达成某种共识的过程。由于Agent具有自主性、自动化和自我感知的特性,因而多Agent系统非常适合被用来实现自动谈判技术来解决交易中的各种冲突。因此在交易中的谈判过程就演变为Agent之间为就某些问题达成一致而交流和探讨的过程。多Agent技术和Web服务技术是当今计算机领域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把支持跨平台性、松散耦合和互操作的Web服务技术与具有高度智能性、协调性和主动性的Agent技术相结合,给用户带来更大的方便与效益,为用户构建具有高度适应性、扩展性和交互性的基于Web服务的多Agent系统。本文分析了多Agent谈判与Web服务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一种多议题谈判模型—WSBANM;该模型中的谈判议题不仅仅局限价格一方面,而是可以对多个议题同时进行谈判,使谈判方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商品,而不是仅仅从价格一个属性来选商品;采用模糊理论来形式化谈判提案的各个属性,更适合于一般的消费者用户(因为消费者一般使用“好”“一般”等词语来评价商品);提出了一种可动态调整的让步策略,在谈判过程中可以通过计算对手的让步行为来评估对手的让步策略,估算对手下一步的行为或趋势;给出了一种评估策略,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从多个谈判对手中找出对自己最有利的提案,完成交易;提出了一个基于Web服务的多Agent谈判系统架构和谈判算法;就典型实例给出了模拟交易过程,实现了原型系统。本文提出的基于Web服务的多Agent谈判模型具有较好的通用性,稍加修改就能用于其他的谈判场合,为进一步实现复杂电子商务系统做了必要的理论与实践准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江伟光[3](2009)在《产品集成建模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现代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集成化的产品开发和管理上。集成产品模型作为连接产品开发和管理的桥梁,以集成化和知识化为特征,能有效地管理产品信息、集成产品知识和支持设计重用,对提高产品开发和管理效率至关重要。本文对产品集成建模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分析了产品生命周期信息的表达、集成和演化机制,提出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集成模型。它建立在基于元模型的集成机制上,采用基于属性、约束和操作的通用表达方法,具有统一的表达和集成基础。各阶段子模型采用了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相结合的集成建模方法。静态模型从广度、深度、粒度三个维度来全面描述产品生命周期信息,构成集生命周期过程、信息表达和产品结构为一体的三维状态空间;动态模型从版本、映射和操作三个角度描述产品信息的动态演变,满足产品生命周期中多种类型和层次的信息集成和演化需求。二、针对产品集成建模中对多种知识表达需求,提出基于知识工程的混合式产品知识表达方法,具有融合多种知识的能力。进一步研究了基于本体中间层的产品知识集成框架,此中间层由元本体层、本体层、知识层和服务层组成,通过结合本体对共享概念形式化表达的能力和OWL语言面向Web的能力,可支持基于语义的产品知识集成。三、针对产品集成开发中对知识重用的需求,提出一种支持产品快速变型的可配置产品结构模型(CPSM)。其中扩展与或树覆盖了一组变型产品的层次结构,建立了产品节点间的内在语义关系和配置条件;装配有向图可表达每一层上零部件间的配合关系和装配方向,弥补产品结构对装配语义描述的不足;并结合可扩展属性集提供横向的参数变型能力,可满足CPSM中产品族、部件族和零件族属性在不同层次上的重用性和扩展性要求。四、建立基于CPSM的多层次设计重用系统,可满足产品设计在不同阶段不同粒度的重用需求。CBR系统用于实现对产品和零部件的分类和实例检索,适用于一些难以采用模型表达的设计经验和知识的重用;PDM系统支持产品结构配置,适用于零部件结构和模块的重用;CAD系统支持参数化设计,适用于零部件参数和特征的重用。五、结合前面的研究,研究了基于Web服务的多Agent体系结构,用于构建分布式的集成环境;并以汽车减振器为对象,建立分布式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和面向重用的开发平台。

刘敬义[4](2008)在《基于Jade平台的旅行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公众对交通出行信息的需求的增长,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已得到全世界交通领域的重点关注,许多国家和组织开展了相关的研究与实践工作。本文所述的旅行信息服务系统,是一个运行于Internet环境的公众服务网站项目,从Web界面收集用户旅行的起止地点和日期,通过Web服务从其它系统获取相关的天气预报、列车时刻表、航班时刻表等信息,综合后为用户选择出行方案提供参考。系统功能的实现,涉及到Web服务复合、信息整合、智能代理等领域。Web服务技术为建立一个高度分散化、高度自治分布的、适合Web环境的应用提供了计算模型,多个Web服务的有机组合能提供复杂功能以满足不同的Web用户需求。Agent是一类在特定环境下能感知环境,并能自治地运行以代表其设计者或使用者实现一系列目标的计算实体或程序,多Agent系统是松散耦合的问题求解器网络,多个问题求解器(Agent)协同工作来解决问题,是一种新型的分布式计算模型。比较两者可以发现,Agent和Web服务实质上都是自描述、模块化、可重用的软件组件,它们在本质上的相似性说明这两种技术的结合是可行的,多Agent系统为灵活地、自主地、智能地、自适应地Web服务合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本文选择了基于多Agent系统为架构进行扩展的建设思路,设计了集成Web服务的多Agent系统体系架构,将系统划分为服务协同层(Service CoordinationLayer)、应用执行层(Application Execution Layer)及系统管理层(SystemManagement Layer)。通过服务协同层Agent实施流程控制、应用执行层Agent调用Web服务,使多Agent系统具有应用和合成Web服务资源的能力,并建立了调用结果缓存机制,提升了系统性能:引入了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UDDI注册中心等功能部件,实现了将Agent的功能发布为Web服务,使多Agent系统可以在Internet异构环境中提供服务,拓展了其开放性;为多Agent系统设计了Web界面交互模块,增强了其实用性;采用XML编码的ACL通信语言,XML数据库等技术,实现了Agent、Web服务、Servlet等部件之间统一的数据表示;基于OWL本体构建了Agent知识库,利用多Agent系统的特性,提供智能性的增值服务。用户通过该服务系统,只需选择或输入地名,系统即可正确识别用户意图,给出合适的列车和航班信息及天气预报信息,与传统方法比较有较明显的优点。作为初步的版本,系统在Web服务动态发现和组合、涉及中转的旅行方案计算、体现用户偏好的代理等方面还存在很多欠缺。进一步的工作考虑引入语义Web服务、扩展Agent知识库、建立本体推理规则和用户Agent,来完善系统的功能,提高智能性等特性。

路青[5](2008)在《基于Web Services和多Agent的绿色供应链系统研究》文中认为20世纪人类社会得到了飞速发展的同时又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造成了环境污染。鉴于此,国内外一些学者致力于绿色制造的研究和应用,以求使制造业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对环境危害最小,绿色供应链的思想也随之产生并得到迅速发展,如何建立一个系统性、整体性的绿色供应链系统成为当今很多人思考的一个问题。绿色供应链与传统供应链有很大的区别,不单是增加了回收环节,从整体上绿色供应链要求整个供应链更连贯,信息能更好更顺畅地传递。为此,本文提出了将多代理(Agent,以后通称Agent)理论与技术及Web服务技术引入绿色供应链管理,并重点给出绿色供应链的协商机制、任务分配机制以及Agent技术与Web服务结合的技术。智能Agent是一种处于一定环境下包装的计算机系统,为实现设计目标,它能在该环境下灵活自主地活动,并能推理和感知信息,求解问题和决定操作,由于Agent能代表用户来寻找和过滤信息、协商服务、能监视环境的状况、能自动完成复杂任务并且能与其它Agent合作来解决复杂的问题。Web服务是一种具有自包含、自描述、以及模块化、松耦合等特点,可以通过网络发布、查找和调用的Web应用程序。Web服务是一系列以XML为基础的正在发展中的标准,由于XML具有平台、语言无关性,所以Web服务能够整合不同平台、不同语言开发的信息系统。如何将多Agent技术与Web技术进行整合并对其进行应用已经是很多学者研究的问题,基于两者结合的技术构建绿色供应链系统是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一种可行解决方案。本文首先分别给出基于两种技术的绿色供应链系统;之后对两种技术的结合进行研究并最终给出了基于多Agent系统的Web服务的绿色供应链系统。

孙志中[6](2007)在《面向Web服务集成的自适应Agent协同框架研究》文中指出Web服务作为下一代Web的标志性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企业集成环境中存在的软件接口复杂、难以升级和集成等方面问题,并使得服务供求双方有机地形成商业供求链。单个Web服务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为了解决互联网应用的集成和协作问题,需要把独立的Web服务集成起来以实现复杂的业务逻辑功能。许多研究采用集中式的服务集成引擎管理集成服务的执行,在系统的可伸缩性、消息传输效率、自治性及自适应性等方面存在局限。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对Web服务集成关键技术的分析,在仔细分析相关研究项目的基础上,引入软件Agent技术,通过结合流程分布式和自适应工作,本文提出了一个面向Web服务集成的自适应Agent协同框架。主要思想是:通过Agent代理Web服务,使得Web服务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和自治性;通过划分集成服务的全局流程模型产生各个服务的本地流程模型,使得集成服务的控制逻辑及执行负载能够对等地分布到多个结点;同时引入Agent会话和情境感知,使得Web服务集成系统具有自适应性。本文具体工作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 Web服务集成框架首先从整体上提出了面向Web服务集成的自适应的Agent协同框架,并详细分析了框架中的各组成成分,接着介绍了Agent协同框架的Agent设计,最后给出了Agent会话。(2)分布式服务集成算法介绍了一种基于有向图的分布式动态服务集成算法,接着基于该算法建立了面向Web服务集成的执行引擎——多Agent系统,最后从实验模拟的角度验证了该算法的性能优势。(3)自适应服务集成方法为了增强Web服务集成系统的自适应,引入了情境感知和Agent会话,服务集成系统的自适应主要包括自适应的服务访问、自适应的Agent交互模型、自适应的服务集成三部分内容。(4)Web服务集成平台设计并实现了Web服务集成原型系统,首先在系统设计方面主要介绍了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原则、系统设计框架、Agent模型和Agent交互等内容,随后以一实例介绍了系统的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部署过程。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服务集成框架相比,本文提出的框架能更有效地提高服务集成系统的性能、自治性和自适应性。

周斌[7](2007)在《面向公众服务的电子政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社会处于转型期,相应的政府管理模式也正从传统的行政管理转向新公共管理。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在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逐步实现政府的治理模式从“管制型”转向“服务型”。本文认为电子政务是实现这种转变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长期缺乏系统的规划,导致跨行业、跨部门的公共服务项目较少,并且缺乏实际有效的服务,电子政务信息孤岛随处可见,加上部分政府部门缺乏面向公众服务的观念,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遭遇了发展瓶颈。着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指出,我国的电子政务走入了重电子轻政务、重建设轻整合、重概念轻应用的误区。所以,本文把电子政务建设放在我国创建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从面向公众服务的视角来研究电子政务,重新思考政府的服务模式。 为了从根本上改善政府与公众的关系,本文认为电子政务可以有所取舍地借鉴客户关系管理(CRM)思想。所谓CRM,包含三层含义:首先,它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所满足的是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在电子政务中体现出来就是“以公众需求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其次,它是一种客户导向的业务流程管理机制,在电子政务中体现为政务流程重组;第三,它是一种管理软件和技术,包括用户服务“前台”的交互渠道整合、用户服务“后台”的系统集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技术、解决个性化所带来的个人隐私保护技术等,这些都可以用于电子政务建设。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首先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电子政务的基础理论和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然后,分析了国外电子政务建设采用CRM作为指导思想的实践经验,提出“以公众需求为中心”作为目标的面向公众服务的电子政务,重点深入地分析了客户关系管理(CRM)的核心思想应用于电子政务的适用性问题,得出的结论是电子政务对CRM只能是部分借鉴,如“客户”的概念与电子政务的服务对象---社会公众不能完全划等号;另外,由于企业追求经济利益的本性与电子政务所追求的公益性目的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CRM中最着名的“80/20法则”就不适用于电子政务。但本文认为这不能抹杀CRM的其它理念和

刘芳[8](2006)在《基于过程本体的异质Agent协作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在开放网络环境下实现跨组织的灵活复杂的应用已经成为各领域的普遍需求,随着Agent和多Agent系统(Multi-AgentSystem,MAS)技术的发展,它们越来越被认为是构建这种复杂分布式应用的合适范例,在这种抽象下,各种复杂的系统功能通过可能是来源于不同组织的异质Agent之间的协作来灵活地实现。因此,研究开放动态的网络环境下的异质Agent协作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共性技术问题。传统的Agent协作技术通过设计者在多Agent系统中隐含定义共享的过程框架来保障计算的连贯性,并不适用于开放动态环境下的异质Agent协作。随着技术的发展,本体技术为开放环境下的异质Agent协作提供了很大支持,但是目前本体支持下的异质Agent协作仅仅局限于支持Agent的通信和服务的匹配等,并没有充分利用本体的作用,不能从根本上改善Agent协作的效率。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支持异质Agent协作的过程本体和基于过程本体的异质Agent协作技术。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支持异质Agent协作的过程本体技术研究:针对为异质Agent协作提供共享语义支持这个目的,本文首先分析了多Agent系统建模和多Agent协作对过程语义的需求,以及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过程描述、表示或规范说明语言,确定支持Agent协作的最核心的建模元素及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DL-P Core);以此为起点,提出能够表示复杂过程的过程本体规范说明DL-P。该规范说明以描述逻辑为逻辑基础,使得建立的过程本体和语义Web的现有标准相兼容,能够发布在Web上,从而异质Agent可以无二义性地访问和使用。随后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DL-P规范的过程本体建模方法,研究了基于DL-P规范的过程本体知识库的组成、基本公理和基本推理任务,最后给出了过程本体的检测准则及相应的检测方法。2.一种基于过程本体的异质Agent协作方法:首先根据Jennings和Woodridge及相关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采用承诺/约定和联合承诺/联合意图给出了Agent协作的形式化框架,及基于该形式化框架的Agent协作过程,从理论上分析了Agent协作的关键问题;然后从技术角度分析了开放动态环境下的异质Agent协作所需要的支持技术。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设计动态开放环境下异质Agent协作的体系结构,建立基于过程本体的开放环境下异质Agent的协作空间和协作管理技术。最后研究了在本文提出的协作空间和协作管理技术的支持下,如何利用过程本体支持异质Agent进行协作,包括协作的建立、执行和监控,提出一种新型的开放动态环境下异质Agent的协作机制CoMBPO。3.面向异质Agent协作机制CoMBPO的Agent设计和实现技术:从AgentBDI模型出发,本文给出了一种利用过程本体提供的知识来进行Agent设计建模的方法,及一种BDIAgent的多线程实现技术来开发Agent。该设计建模方法将知识工程师依据DL-P规范所建立的过程本体与Agent的开发过程对应起来,对如何以过程本体为基础来分析和设计Agent的内部元素(例如信念、目标和计划等)进行了研究,降低了Agent开发的难度,同时也避免了知识工程师与系统开发人员之间可能产生的不一致。在BDI Agent的多线程实现技术方面,提出的AGENTFRAME结构明确表示了Agent的信念、愿望和意图。该结构在MBOS平台中得到了实践和应用,MBOS平台已经通过了多项应用实例的测试和评估,结果表明AGENTFRAME结构是可行的,能够长期持续地自主运行,并有效地完成各种推理、协作等智能行为。然后本章给出了如何利用过程本体提供的知识来设计和开发Agent的方法:如何根据过程本体设计和开发一个BDIAgent的信念、目标、能力和计划。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相应的计划执行技术。4.以战场油料保障网络为应用背景,开发实现了基于多Agent的油料保障网络系统ABOLN(Agent Based Oil Logistics Network),从实践上证明了本文的计算模型和实现技术的可行性。本文首先基于DL-P规范建立油料保障网络领域中的过程本体,使用前面提出的面向CoMBP的Agent设计建模方法和BDIAgent的多线程实现技术来开发各个Agent;在实验运行的网络应急保障部分,试验了本文提出的一种基于过程本体的异质Agent的协作技术,对Agent注册角色、发起协作、寻找协作者和协作完成网络应急供油进行了试验。通过原型系统的运行,验证了基于DL-P规范的过程本体建模技术、基于过程本体的Agent协作技术和面向CoMBPO的Agent设计和实现技术,从实践上证明了本文的研究成果的有效性。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开放动态环境下的异质Agent协作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开放动态环境下支持异质Agent协作的通用过程本体、基于过程本体的异质Agent协作机制和基于过程本体的Agent设计和开发方法,为研究异质Agent的协作以及提高Agent的协作效率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对于推进开放动态环境下异质系统协作和集成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谢山[9](2007)在《WEB服务复合及其多Agent协同系统实现技术的研究》文中认为最新的internet技术革命主要是由XML引起的,它使得WEB的功能从信息的交互向服务的交互转换。而internet目前和以后最主要的应用将由WEB服务所构成。它构成了新的商务应用的基础。目前的WEB服务技术可以在WEB应用环境中提供信息交互模型。但是,在构建可靠的WEB服务复合时,通讯的交互只是解决问题的一部分。WEB服务复合的构建不仅包括信息的交互,还包括处理WEB服务自治性、异构性的模型和机制。不同于传统商业过程的构成组件,WEB服务是由不同的应用系统供应商提供的,它们并不依赖于任何统一的计算和系统。因此,好的WEB服务复合模型不可能依赖WEB服务供应者来提供动态灵活的复合功能。所以,在现有WEB服务环境下,研究如何构造具有灵活性、开放性的协同WEB服务复合系统模型对增强WEB服务的实际应用和实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依托国家科技部“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城市流通领域信息化试点工程-社区电子商务系统”进行了相关的WEB服务复合系统建模的相关研究,同时,该研究还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向资源自动发现的网络信息空间结构化模型研究”的资助。WEB服务复合是一种商务实现过程,它通过将来自不同公司和系统的基本的WEB服务进行复合,而为其用户提供增值的服务。通过统一的商务过程管理,WEB服务复合共享了很多系统实现需求。为了管理服务间的数据,管理复合体的执行,它必须对一个WEB服务复合中的服务激活顺序进行协同。另外,它还必须具备高度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然而,由于WEB服务的自治性(autonomy)、异构性(heterogeneity)和动态性(dynamism),构建WEB服务复合的任务是非常困难的。WEB服务所处的环境是高度动态变化的,新的WEB服务可能会很快加入系统,而老服务也会很快变得不可用。就是同一个WEB服务本身也非静态不变,其自身会根据其所对应的商务系统规则而不断变化和演进。而最重要的是,在复合的过程中大量存在着“动态复合”的现象,因为一个真正应用性良好的复合WEB服务是应该能够被其它应用系统或人实时地发现、调用和执行。不同于传统的商务过程中的实现组件,WEB服务是由不同的组织提供的,并没有一个共同的计算实体可以统一它们。由于每个WEB服务都有自己的商务规则,因此它必须被看成严格的自治功能体。而其异构性表明了WEB服务的结构和语义上的不同。同样,在WEB服务环境中,可能有很多不同的WEB服务提供语义相同的服务功能。针对这些WEB服务复合的实际应用需求、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最新的建模理论和方法,本论文对WEB服务复合理论和模型举行了深入研究,并创新性地将多Agent系统结构应用到WEB服务复合系统中来,得以最终构建一种适用于WEB服务复合的多Agent协同系统模型-CoWEB。论文从下面3个方面入手:如何实现WEB服务的动态复合性,统一WEB服务复合过程的描述,设计具有良好协同性的复合系统结构体系。通过这3方面的研究成果,我们自然会得到一个功能良好的、非常适合进行WEB服务复合的复合系统模型。1)基于任务的复合模型能够满足WEB服务复合的动态性我们知道,要建立一个基于WEB服务复合的系统,就必须要有一个WEB服务的复合模型,在论文中,我们首先建立并描述了一个通用的、基于任务的WEB服务复合模型-TBCM(Task-Based WEB Services Composition Model)。TBCM模型主要进行了三方面的设计和描述,首先是对TBCM中涉及的主要概念的描述,其次对TBCM中的复合任务给出了形式化的定义和描述,最后对TBC中复合任务的执行模型进行了分析和定义。2)扩展WSDL,对TBCM复合模型进行XML格式的规范化描述。我们知道基于XML的WSDL是用在传统WEB服务环境中进行WEB服务过程之间的交互的基础框架。然而,这种客户端程序和WEB服务之间“点对点”的交互在构建可靠的WEB服务复合时是不够的。而同样TBCM虽然是一个可靠的动态复合模型,可以满足WEB服务的动态和异构性要求,但只是一个逻辑计算模型。为了在WEB计算环境中得以应用和实现TBCM,并且还要满足系统对服务的异构和动态性进行封装和隔离性要求,我们必须还要有一个基于XML的复合描述语言以实现复合模型的WEB环境描述。基于这样的现状,我们设计了WSCL语言-来对WEB服务复合进行统一的XML描述。WSCL是对WEB服务复合的XML描述语言的定义,能够完整使用XML格式,并通过扩展WSDL来描述TBCM中WEB服务的复合定义到实现的全过程。它定义在WSDL之上,使用新的扩展元素来描述复合操作一系列特性的XML描述语言。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的服务复合进行描述,一方面完全可以和WEB服务应用环境相融合,同时在本质上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完全可以用来描述指定WEB服务复合过程中的事务特性。3)层次型多Agent系统的协同性能满足构建WEB服务复合系统的要求有了1,2两点研究成果,我们得以解决了WEB服务复合过程的动态性和均质化问题,就可以构建一种面向WEB服务复合的多Agent协同系统模型-CoWEB。该系统模型使用一种适合TBCM模型实现的层次型多Agent系统结构来构建整个系统框架模型,并且通过WSCL对WEB服务的复合进行了更高层次的抽象。而且,通过基于多Agent的协同,CoWEB还提供了一种可重用性更高的基于组件的复合WEB服务系统结构。使之具有适应环境的动态变化的能力。这种系统结构就可以使复杂的、复合的电子商务过程的完整建模成为可能。在CoWEB的系统模型的构建过程中,根据WEB服务的动态复合模型特性,我们首先引入一种新的基于资源的WEB服务匹配模型-DRMM。在此模型基础上,我们对CoWEB中的WEB服务的动态复合和执行方法进行了描述和设计,同时也实现了服务的复合和执行的交叉进行,以及执行的可靠性。其次,是在CoWEB中引入“功能域”的结构体系概念对CoWEB系统中任务执行层的主要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和设计,来实现局部WEB服务的聚集。并在该功能域中利用多Agent的一种协商模式-基于任务的协商方式来选择确定最优的WEB服务,这也是整个CoWEB系统中WEB服务得以最终执行和实现的基础。最后,结合城市消费服务WEB集成的应用实例,根据本文所研究和设计的CoWEB系统模型,我们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名为CityCiS系统原型,验证了设计模型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陈杰[10](2006)在《基于Web Service与多Agent的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远程教育系统是建立在网络技术和与网络技术相关的软件模块基础之上的在线教育系统。现代远程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巨大变革,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局限,具有传统教育所不可比拟的优点。现代远程教育扩展了学校教育的空间,改进了软体学习环境,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教学资源,特别是提供便利的交互式教学、学习工具,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然而,现有的远程教学系统普遍存在着性能较差、教学模式呆板等缺陷,而且个性化和智能化程度不高,使得资源共享和系统的互操作都有一定的困难,导致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Web服务是松散耦合的、可复用的软件模块,在Internet上发布后,各种服务器能够通过标准的Internet协议在程序间访问。并且Web Service是应用程序进行通信的一种通用手段。而Agent是运行于动态环境的、具有高度自治能力的软件实体,能够接受其他实体的委托并为之服务。它具有学习性、知识性、主动性和协作性等特点,Agent之间可以相互通信、学习并感知。这些特点特别适合构建处于复杂网络环境下的远程教育系统。将Web服务与Agent结合起来应用于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可以有效地改善传统远程教育的不足,使其在系统性能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大大优于一般的远程教学系统。 本文在分析Web Service和Intelligent Agent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将Web服务和智能Agent(代理器)技术引入网上教学和学习的可行性,并提出一个基于Web Service和多Agent(Multi-Agent)的现代远程教育系统模型。该架构很好地融合了Agent技术与Web服务各自的优点,从改善传统基于Web的远程教学系统的缺陷出发,力图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兴趣、监控学生情绪以及在各个教学Agent之间实现知识交换与共享,从而实现学生的按需学习和教师的因材施教,最终提高系统的灵活性、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水平,另外,本文还对该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模块—智能答疑部分做了分析和探讨。

二、面向Web服务多Agent系统的信息建模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面向Web服务多Agent系统的信息建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本体与Multi-agent的语义Web服务组合及相关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相关工作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5 论文结构
2 相关技术
    2.1 Web服务技术规范
    2.2 Web服务组合
    2.3 本体基础
    2.4 Agent技术
3 基于本体与Agent技术的任务分解
    3.1 引言
    3.2 基于BDI结构的扩展Agent模型
    3.3 领域本体的建立与知识检索
    3.4 基于Agent的层次化任务分解
    3.5 基于Agent的层次化任务描述语言AHTDL
    3.6 实例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基于本体与Multi-agent技术的个性化服务组合
    4.1 引言
    4.2 扩展语义Web
    4.3 个性化用户模型
    4.4 个性化服务组合模型
    4.5 本体知识推理
    4.6 个性化服务组合的实现
    4.7 本章小结
5 利用Multi-agent技术提高服务组合的适应性
    5.1 引言
    5.2 基于Agent的适应性系统架构
    5.3 监督对象的设置及错误控制
    5.4 适应性策略
    5.5 异构消息匹配
    5.6 实现及数据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Web服务组合中的Multi-agent协作
    6.1 引言
    6.2 Multi-agent动态协作模型与方法
    6.3 基于扩充KQML的Multi-agent系统通信的实现
    6.4 改进的Agent生命周期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工作总结
    7.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2)基于Web服务的多Agent谈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目的
    1.4 论文架构
    1.5 小结
2 多Agent 谈判综述
    2.1 多Agent 谈判技术
        2.1.1 多Agent 谈判分类
        2.1.2 多Agent 谈判的框架
        2.1.3 多Agent 谈判的决策模型
    2.2 多Agent 谈判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目前研究中所采用的理论方法
        2.2.2 现有的多Agent 谈判模型
        2.2.3 现有的多Agent 谈判系统
        2.2.4 基于Web 服务的多Agent 谈判研究现状
        2.2.5 多Agent 谈判及谈判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
    2.3 小结
3 相关理论综述
    3.1 Web 服务
        3.1.1 Web 服务简介
        3.1.2 Web 服务的优点和应用范围
        3.1.3 Web 服务的协议栈
        3.1.4 Web 服务的相关技术标准
        3.1.5 Web 服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3.2 多Agent 技术
        3.2.1 Agent 技术
        3.2.2 多Agent 概述
    3.3 模糊理论
        3.3.1 模糊数学及其发展
        3.3.2 模糊集合及模糊数
        3.3.3 三角模糊数的相关知识
    3.4 多属性决策理论
        3.4.1 多属性决策基本模型
        3.4.2 属性指标的量化和转换
        3.4.3 属性权重的确定
        3.4.4 方案评价值确定的方法
    3.5 小结
4 基于Web 服务的多Agent 谈判模型—WSBANM
    4.1 引言
    4.2 WSBANM 的谈判模型
    4.3 WSBANM 的谈判协议
        4.3.1 谈判协议性质
        4.3.2 谈判协议的内容
    4.4 WSBANM 的谈判策略
        4.4.1 谈判效用的评估方法
        4.4.2 谈判议题的模糊化
        4.4.3 谈判对手的类型和态度
        4.4.4 对谈判对手让步状况的评估
        4.4.5 Agent 的决策
        4.4.6 Agent 的提案策略
    4.5 WSBANM 的谈判过程和流程描述
5 基于Web 服务的谈判系统的架构及其实现
    5.1 基于Web 服务的多Agent 谈判架构
        5.1.1 服务请求Agent 组
        5.1.2 服务提供Agent 组
        5.1.3 中介Agent 组
    5.2 应用实例分析及原型系统实现
        5.2.1 系统开发工具和实验平台介绍
        5.2.2 应用实例
    5.3 小结
6 结论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3)产品集成建模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次
1 绪论
    1.1 课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进展
        1.2.1 产品建模研究的内容
        1.2.2 产品模型的研究现状
        1.2.3 产品模型表达方法
        1.2.4 设计重用研究现状
        1.2.5 集成环境
    1.3 当前存在的问题分析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1.5 本文章节安排及结构
    1.6 小结
2 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集成建模及演化研究
    2.1 引言
    2.2 PLIM的提出
        2.2.1 产品生命周期的内涵
        2.2.2 集成建模的内涵
        2.2.3 PLIM的现实需求
    2.3 基于元模型的集成方案
    2.4 元模型表达
        2.4.1 元模型中的数据语义关系分析
        2.4.2 元模型的定义和表达
        2.4.2.1 属性
        2.4.2.2 约束
        2.4.2.3 操作
    2.5 PLIM各阶段表达
        2.5.1 静态模型
        2.5.1.1 广度维
        2.5.1.2 深度维
        2.5.1.3 粒度维
        2.5.2 动态模型
        2.5.2.1 版本
        2.5.2.2 映射
        2.5.2.3 控制
    2.6 PLIM的建立
        2.6.1 元模型扩展机制
        2.6.2 PLIM各阶段模型的建立
        2.6.3 建模实例
    2.7 小结
3 产品知识表达及本体集成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基于KBE的产品知识表达
        3.2.1 基于KBE的混合式知识表达框架
        3.2.2 产品知识分类
        3.2.3 产品知识表达
    3.3 基于本体的产品知识集成
        3.3.1 本体概述
        3.3.2 知识集成框架
        3.3.3 元本体层
        3.3.4 本体层
        3.3.5 知识实例层
    3.4 应用实例
    3.5 小结
4 基于CPSM的多层次设计重用
    4.1 引言
    4.2 可配置产品结构模型(CPSM)
        4.2.1 扩展与或树表达的产品层次结构
        4.2.2 装配有向图表达的装配关系原型
        4.2.3 可扩展属性集
        4.2.4 建模实例
    4.3 基于CPSM的多层次设计重用
        4.3.1 基于CBR的检索方法
        4.3.2 PDM环境下的产品结构配置
        4.3.2.1 产品配置的演化过程
        4.3.2.2 产品配置的求解过程
        4.3.3 CAD环境下的参数化设计
    4.4 应用实例
    4.5 小结
5 集成环境和面向重用的开发平台实现
    5.1 引言
    5.2 基于服务的多Agent策略
        5.2.1 基于Web服务的多Agent策略
        5.2.2 基于Web服务的多Agent策略的优势
    5.3 分布式PDM与面向重用的开发平台系统结构
    5.4 产品数据管理
        5.4.1 资源管理
        5.4.2 工作流管理
        5.4.3 生命周期管理
        5.4.4 系统管理
    5.5 面向重用的开发平台
    5.6 B/S接口
    5.7 系统开发环境
    5.8 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基于Jade平台的旅行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本文的工作
    1.3 本文的组织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技术基础
    2.1 XML与XML数据库
        2.1.1 XML语言
        2.1.2 XML数据库
    2.2 Web服务与Web服务合成
        2.2.1 Web服务
        2.2.1.1 Web服务的主要技术
        2.2.1.2 Web服务体系结构模型
        2.2.1.3 Web服务协议栈
        2.2.2 Web服务合成
        2.2.2.1 Web服务合成的概念与特点
        2.2.2.2 Web服务合成方式与分类
        2.2.2.3 Web服务合成的策略
    2.3 Agent与多Agent系统
        2.3.1 Agent概念与理论
        2.3.1.1 Agent概念
        2.3.1.2 Agent理论
        2.3.2 多Agent系统
        2.3.2.1 MAS的特点
        2.3.2.2 MAS的实现机制
        2.3.2.3 MAS结构类型
        2.3.3 Agent通信
        2.3.4 Agent知识库模型
    2.4 Jade开发平台
    本章小结
第3章 旅行信息服务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3.1 Jade平台的不足与扩展
    3.2 集成Web服务的MAS体系结构设计
        3.2.1 集成Web服务的多Agent信息系统体系结构
        3.2.2 Agent功能分层模型
    3.3 旅行信息服务系统组成结构
    3.4 旅行信息服务系统工作流程
    3.5 MAS与Web服务的交互
        3.5.1 Agent调用Web服务
        3.5.2 Agent发布为Web服务
        3.5.2.1 WSIG体系结构
        3.5.2.2 Agent的服务信息转换成WSDL
        3.5.2.3 Agent发布Web服务过程
        3.5.2.4 Web服务客户调用Agent服务
    3.6 MAS与Web Servlet通信机制
    本章小结
第4章 旅行信息服务系统Agent设计
    4.1 Web服务Agent设计
        4.1.1 Web服务客户端生成
        4.1.2 Web服务Agent本体生成
        4.1.3 Web服务Agent缓存机制
        4.1.3.1 XML编码的ACL语言
        4.1.3.2 Web服务Agent缓存数据库设计
        4.1.3.3 缓存数据表操作
        4.1.3.4 缓存逻辑实现
    4.2 Web服务合成Agent设计
        4.2.1 并行子任务控制
        4.2.2 一般子任务流程控制
        4.2.3 应用Web服务合成实现旅行信息服务
    4.3 旅行信息服务Web用户界面Agent设计
    4.4 地理信息服务Agent设计
        4.4.1 地理信息服务Agent本体知识库的实现
        4.4.2 采用SPARQL实现地名识别
        4.4.3 旅行方案的生成
        4.4.4 调用Web服务更新本体
    本章小结
第5章 旅行信息服务系统界面设计与应用
    5.1 旅行信息服务系统界面设计实现
        5.1.1 JSP触发Agent行为
        5.1.2 浏览器XML解析器及网页的生成
        5.1.3 XSL及查询结果的显示
    5.2 旅行信息服务系统运行实例
    5.3 IP地址查询Agent发布为Web服务实例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基于Web Services和多Agent的绿色供应链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组织与结构框架
第二章 绿色供应链、Web服务技术及智能Agent技术
    2.1 绿色供应链的兴起
    2.2 绿色供应链的研究价值及研究内容
    2.3 Web服务技术
    2.4 智能Agent与多Agent系统
第三章 绿色供应链系统中Web服务与智能Agent技术结合的研究
    3.1 多Agent系统的组织结构研究
    3.2 面向任务的层次联邦模型中多Agent协作方式研究
    3.3 基于Web服务的层次联盟的研究
第四章 基于Web服务和智能Agent的绿色供应链模型
    4.1 从绿色供应链到MAS的映射及系统的运行
    4.2 绿色供应链模型中Agent的角色
    4.3 通讯问题研究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下一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6)面向Web服务集成的自适应Agent协同框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Internet 对软件技术的挑战
        1.1.2 传统软件技术开发存在的问题
        1.1.3 Web Services 的出现
    1.2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成果
    1.4 论文结构
2 准备知识和相关工作
    2.1 引言
    2.2 WEB 服务集成技术背景
        2.2.1 Web 服务集成问题的提出
        2.2.2 Web 服务集成基本概念
    2.3 WEB 服务集成生成方式
        2.3.1 静态集成
        2.3.2 动态集成
    2.4 WEB 服务集成执行方式
        2.4.1 集中式控制
        2.4.2 分布式控制
    2.5 WEB 服务集成研究的分类
        2.5.1 面向工作流的服务集成
        2.5.2 基于AI 规划的服务集成
        2.5.3 当前研究的不足
    2.6 基于AGENT 的WEB 服务集成
        2.6.1 Agent 与Web 服务
        2.6.2 相关研究
    2.7 本章小结
3 面向Web 服务集成的自适应Agent 协同框架
    3.1 引言
    3.2 抽象三层体系架构
        3.2.1 业务流程层
        3.2.2 Agent 处理层
        3.2.3 Web 服务层
    3.3 面向服务集成的AGENT 协同框架
        3.3.1 系统框架
        3.3.2 服务集成系统部署步骤
    3.4 AGENT 设计
        3.4.1 Agent 模型
        3.4.2 发现Agent 的设计
        3.4.2.1 发现Agent 模型
        3.4.2.2 抽象流程实例化
        3.4.3 集成Agent 的设计
        3.4.3.1 集成Agent 的模型
        3.4.3.2 服务集成的过程
        3.4.4 服务Agent 的设计
        3.4.4.1 服务Agent 的模型
        3.4.4.2 调用服务的过程
    3.5 AGENT 会话
        3.5.1 Agent 会话的引入
        3.5.2 Agent 会话的分类
        3.5.3 集成Agent 与服务Agent 的会话
        3.5.4 服务Agent 间的会话
    3.6 相关工作
    3.7 本章小结
4 一种基于服务的分布式服务集成方法
    4.1 引言
    4.2 集中式服务集成与分布式服务集成的比较
    4.3 基于服务的分布式服务集成模型
        4.3.1 全局流程模型
        4.3.2 本地流程模型
        4.3.3 本地流程模型产生算法
    4.4 基于服务的分布式服务集成模型示例
        4.4.1 全局流程模型示例
        4.4.2 本地流程模型示例
        4.4.3 本地流程模型产生示例
    4.5 以多AGENT 系统为引擎的分布式服务集成系统
    4.6 实验模拟
    4.7 相关工作
    4.8 本章小结
5 自适应的Web 服务集成研究
    5.1 引言
    5.2 自适应的WEB 服务集成流程
        5.2.1 本地流程模型向Agent 会话的映射
        5.2.2 会话错误的侦测
        5.2.3 会话错误的消除
        5.2.4 应用举例
        5.2.4.1 消息内容不正确
        5.2.4.2 消息发送时机不正确
    5.3 自适应的服务访问控制
        5.3.1 Access Context
        5.3.2 Access Policy
    5.4 基于上下文的WEB 服务交互
        5.4.1 使用上下文的必要性
        5.4.2 上下文的处理
        5.4.3 应用举例
    5.5 本章小结
6 面向服务集成的Agent 协同框架设计与实现
    6.1 引言
    6.2 功能分析
    6.3 概要设计
        6.3.1 系统结构图
        6.3.2 系统协作图
    6.4 AGENT 设计
        6.4.1 发现Agent 的设计
        6.4.2 集成Agent 的设计
        6.4.3 服务Agent 的设计
    6.5 关键技术
        6.5.1 UML 图转化为BPEL4WS 流程
        6.5.1.1 UML Profile
        6.5.1.2 转换规则
        6.5.2 基于JADE 平台的Agent 实现
        6.5.2.1 集成Agent 的实现
        6.5.2.2 服务Agent 的实现
        6.5.2.3 发现Agent 的实现
    6.6 实例分析
        6.6.1 问题描述
        6.6.2 抽象流程的设计
        6.6.3 抽象流程的实例化
        6.6.4 BPEL4WS 流程的生成
        6.6.5 多Agent 系统
        6.6.6 Web 服务层
    6.7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工作总结
    7.2 进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项目

(7)面向公众服务的电子政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序言
    1.1 概述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电子政务的基础理论研究
    2.1 文献综述:国内外电子政务研究现状
        2.1.1 国外电子政务研究现状
        2.1.2 国内电子政务研究现状
    2.2 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辨析
    2.3 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关系
    2.4 电子政务的内涵
    2.5 电子政务的对象主体和业务模式
        2.5.1 电子政务的对象主体
        2.5.2 电子政务的业务模式
    2.6 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
        2.6.1 电子政务的四阶段论
        2.6.2 电子政务的五阶段论
        2.6.3 电子政务的六阶段论
    2.7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来自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的借鉴
    3.1 发达国家(地区)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
    3.2 CRM三个层面的内涵
    3.3 CRM应用系统的分类与特点
        3.3.1 操作型CRM注重具体业务流程整合
        3.3.2 分析型CRM注重“后台”数据挖掘技术
        3.3.3 协作型CRM注重用户“前台”服务交互渠道的整合
    3.4 客户关系管理CRM的核心管理思想与电子政务的适应性分析
        3.4.1 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在电子政务中体现为“以公众需求为中心”
        3.4.2 “客户细分”所采用的“80/20法则”不适用于电子政务
        3.4.3 “客户关怀、客户满意度、客户忠诚度”适用于电子政务
        3.4.4 “服务渠道整合、业务流程重组、系统集成”适用于电子政务
        3.4.5 “个性化服务”适用于电子政务
        3.4.6 作为软件系统的CRM及其关键技术适用于电子政务
    3.5 我国建设“以公众需求为中心”的电子政务的必要性
    3.6 面向公众服务的电子政务的全新内涵和功能
        3.6.1 面向公众服务的电子政务的全新内涵
        3.6.2 面向公众服务的电子政务的具体功能
    3.7 面向公众服务的电子政务的设计理念和原则
        3.7.1 实施“以公众需求为中心”的战略
        3.7.2 了解公众需求和兴趣爱好并对用户进行细分
        3.7.3 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和办事服务
        3.7.4 全面考虑用户的生命周期
        3.7.5 整合政府公众服务“前台”实现统一的用户交互渠道
        3.7.6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3.7.7 消灭信息孤岛实现电子政务“后台”整合
        3.7.8 实现类似于商务智能的辅助政务决策功能
        3.7.9 采用市场营销的应用推广策略
        3.7.10 妥善解决用户个人隐私的保护问题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子政务服务渠道的“前台”整合研究
    4.1 电子政务服务渠道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不同服务渠道平台的整合问题
        4.1.2 各类渠道信息分散的问题
    4.2 呼叫中心是面向公众服务的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4.3 呼叫中心系统介绍
        4.3.1 呼叫中心的定义
        4.3.2 呼叫中心的基本功能和特点
        4.3.3 呼叫中心的发展历程
    4.4 呼叫中心对建设面向公众服务的电子政务的重要意义
    4.5 利用VOICEXML实现基于PSTN和基于INTERNET呼叫的渠道整合
        4.5.1 VoiceXML的主要特点
        4.5.2 VoiceXML的结构模型
        4.5.3 应用VoiceXML技术的分部式呼叫中心设计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通过政务流程再造建立面向公众服务的政务流程
    5.1 政府再造
        5.1.1 政府再造理论介绍
        5.1.2 政府再造的背景
        5.1.3 政府再造的基本思路
        5.1.4 政府再造的战略和途径
        5.1.5 政府再造的障碍
    5.2 我国政务流程再造的现状
    5.3 业务流程重组的概念
    5.4 政府业务流程的内涵
    5.5 传统政务流程的弊端
    5.6 政务流程的优化与再造
    5.7 重塑政府业务流程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5.8 重塑政府业务流程的方法步骤
    5.9 政务流程再造的推进策略
    5.10 政务流程再造打造“一站式”电子政务
        5.10.1 “一站式”电子政务的基本涵义
        5.10.2 “一站式”电子政务的功能
        5.10.3 CRM思想对“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模式的改进
        5.10.4 整合资源优化政务流程
        5.10.5 加强面向社会公众的服务功能
        5.10.6 “一站式”电子政务建设模式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整合信息孤岛实现面向公众服务电子政务“后台”
    6.1 文献综述:国内外信息集成技术研究现状
    6.2 系统集成技术介绍
        6.2.1 集成技术发展背景
        6.2.2 集成结构的发展演变
        6.2.3 集成工具与技术的发展演化
        6.2.4 集成技术的研究趋势
    6.3 WEB服务技术介绍
        6.3.1 Web服务的概念
        6.3.2 Web服务的特点
        6.3.3 Web服务实施领域的分类
        6.3.4 Web服务的结构单元
        6.3.5 Web服务的体系结构
        6.3.6 Web服务的工作原理
        6.3.7 Web服务的发展现状
    6.4 基于WEB SERVICE的电子政务数据交换综合平台的设计
        6.4.1 综合平台的设计原则
        6.4.2 综合平台的体系结构
        6.4.3 政务Web服务的生成与部署
        6.4.4 政务服务注册中心的设计
        6.4.5 政务综合信息平台的设计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电子政务个性化服务研究
    7.1 文献综述: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研究现状
        7.1.1 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主要研究问题
        7.1.1.1 个性化入口
        7.1.1.2 用户描述文件(用户兴趣偏好模型)
        7.1.1.3 资源描述文件
        7.1.1.4 个性化推荐技术与算法
        7.1.1.5 个性化服务系统的体系结构
        7.1.2 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研究现状
    7.2 个性化服务介绍
        7.2.1 个性化服务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7.2.2 个性化服务的技术要点
    7.3 个性化人机界面研究
        7.3.1 人机界面发展的几个阶段
        7.3.1.1 命令语言界面CLI
        7.3.1.2 直接操纵用户界面
        7.3.1.3 图形用户界面
        7.3.1.4 多媒体用户界面
        7.3.1.5 多通道用户界面(MMUI)
        7.3.1.6 虚拟现实技术
        7.3.1.7 自适应人机界面(AHCI)
        7.3.2 智能人机界面(Intelligent Human-Computer Interface)
        7.3.2.1 智能人机界面的定义
        7.3.2.2 智能人机界面的特点
        7.3.3 人机界面可用性的基本评价方法
    7.4 个性化服务的理论基础
        7.4.1 Web挖掘介绍
        7.4.2 Web内容挖掘
        7.4.3 Web结构挖掘
        7.4.4 Web使用记录挖掘
        7.4.5 Web挖掘的研究重点
    7.5 基于关联规则的推荐技术
        7.5.1 关联规则介绍
        7.5.2 关联规则挖掘的Apriori算法
    7.6 基于内容的推荐
    7.7 协同过滤推荐
        7.7.1 协同过滤算法的研究现状及分类
        7.7.2 User-based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7.7.3 Item-based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7.7.4 协同过滤算法应用中面临的主要挑战
    7.8 混合推荐
    7.9 个性化服务是面向公众服务的电子政务的核心功能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电子政务用户的个性化兴趣偏好模型研究
    8.1 用户兴趣偏好模型的研究现状
        8.1.1 用户手工定制建模
        8.1.2 示例用户建模
        8.1.3 自动用户建模
    8.2 WEB文本页面的预处理
        8.2.1 文本特征向量的抽取
        8.2.2 文本项的选择与特征权值的计算
    8.3 WEB页面的文本聚类算法分析
        8.3.1 划分方法
        8.3.2 层次方法
        8.3.3 基于密度的方法
        8.3.4 基于网格的方法
        8.3.5 基于模型的方法
    8.4 CLOPE聚类算法分析
        8.4.1 聚类直方图
        8.4.2 基于直方图的聚类算法
        8.4.3 算法的实现
    8.5 基于内容的用户兴趣度计算
        8.5.1 用户兴趣度的表示
        8.5.2 用户兴趣度的计算
    8.6 基于网上行为的用户兴趣度
        8.6.1 多元线性回归方法
        8.6.1.1 多元线性回归
        8.6.1.2 多元线性回归的检验与预测
        8.6.2 基于行为的网页兴趣度的计算
    8.7 基于内容与基于网上行为的用户兴趣度相结合
    本章小结
第九章 面向公众服务的电子政务的个人隐私保护问题研究
    9.1 电子政务中的个人隐私保护问题概述
    9.2 把隐私偏好设定平台P3P引入面向公众服务的电子政务
    9.3 AGENT技术介绍
        9.3.1 Agent的定义
        9.3.2 Agent的基本属性
        9.3.3 Agent的基本结构
        9.3.4 移动Agent
    9.4 多AGENT系统介绍
        9.4.1 多Agent系统的定义
        9.4.2 多Agent系统的基本要素
    9.5 多AGENT系统的支撑环境
        9.5.1 Agent的生命周期模型
        9.5.2 Agent的安全模型
        9.5.3 Agent的通信模型
        9.5.4 Agent的移动模型
    9.6 多AGENT之间的交互技术
        9.6.1 Agent通信语言概述
        9.6.2 知识查询与操作语言(KQML)
        9.6.3 知识交换格式(KIF)
        9.6.4 Agent通信协议
    9.7 一个基于AGENT的隐私保护个性化信息过滤系统的结构
        9.7.1 信息过滤系统的一般结构
        9.7.2 服务端控制的信息过滤系统结构
        9.7.3 客户端控制的信息过滤系统结构
        9.7.4 一个基于Agent的信息过滤系统结构设计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
    10.1 结论
    10.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基于过程本体的异质Agent协作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Agent概述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应用价值
    1.2 关键技术及研究现状
        1.2.1 传统Agent协作技术
        1.2.2 异质Agent协作技术
        1.2.3 过程本体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支持异质Agent 协作的过程本体研究
    2.1 本体的相关理论基础
        2.1.1 本体的概念
        2.1.2 知识表示
        2.1.3 描述逻辑
        2.1.4 语义Web及Web 本体语言
    2.2 相关工作分析
        2.2.1 多Agent系统建模方法分析
        2.2.2 过程本体相关研究工作分析
    2.3 支持异质Agent协作的过程本体规范DL-P
        2.3.1 DL-P 逻辑符号说明
        2.3.2 过程本体核心DL-PCore
        2.3.3 过程本体详细规范说明
        2.3.4 基于DL-P 规范的过程本体建模方法
    2.4 基于DL-P 的过程本体知识库
        2.4.1 过程本体知识库
        2.4.2 DL-P 知识库的基本推理任务
        2.4.3 过程本体检测
    2.5 过程本体规范的Web表示
    2.6 本章总结
第三章 一种基于过程本体的异质Agent 协作方法
    3.1 Agent协作的理论框架
        3.1.1 承诺和约定
        3.1.2 联合承诺和联合意图
        3.1.3 Agent协作过程
    3.2 异质Agent协作技术需求分析
    3.3 基于过程本体的异质Agent协作的体系结构
        3.3.1 共享本体和本体服务
        3.3.2 Agent
        3.3.3 Agent管理服务
        3.3.4 发现服务
        3.3.5 协作过程管理服务
        3.3.6 协作空间及协作空间假设
    3.4 基于过程本体的异质Agent协作机制CoMBPO
        3.4.1 Agent接受任务
        3.4.2 发现协作
        3.4.3 形成协作团队
        3.4.4 协商建立协作计划
        3.4.5 协作的执行和监控
        3.4.6 动态调整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面向CoMBPO的一种Agent 设计和实现技术
    4.1 引言
    4.2 基于DL-P 的AgentBDI模型及其多线程实现
        4.2.1 Agent的BDI模型
        4.2.2 BDIAgent的计划表示
        4.2.3 BDIAgent的多线程实现技术
    4.3 基于过程本体的Agent建模和开发
    4.4 Agent计划的执行
    4.5 小结
第五章 案例研究
    5.1 油料保障网络背景介绍
    5.2 基于多Agent的油料保障网络分析和设计建模
        5.2.1 案例想定
        5.2.2 设计原则
        5.2.3 过程本体建模
        5.2.4 Agent设计建模
        5.2.5 Agent协作设计
    5.3 基于多Agent的油料保障网络实验
        5.3.1 运行环境配置
        5.3.2 系统实现
        5.3.3 实验运行过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6.2 下一步工作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A 过程本体规范说明DL-P
附录B 过程本体规范说明的OWL 表示
附录C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9)WEB服务复合及其多Agent协同系统实现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1.1 "复合"概念的定义
        1.1.2 WEB服务复合的需求
    1.2 发展WEB服务的动态复合所面临的问题
    1.3 课题来源及本论文主要工作
        1.3.1 课题来源
        1.3.2 选题意义
        1.3.3 本文主要工作
        1.3.4 本文主要创新点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及研究现状
    2.1 相关技术、标准与方法
        2.1.1 WEB服务——基于Internet的新应用
        2.1.1.1 WEB服务基本概念
        2.1.1.2 WEB服务工作原理
        2.1.2 WEB服务复合——朝着更实际的商务应用发展
        2.1.2.1 早期的工作
        2.1.2.2 UDDI
        2.1.2.3 BPEL4WS
        2.1.2.4 WSCI
        2.1.2.5 BPML
        2.1.2.6 当前WEB复合标准的分析和不足
        2.1.3 工作流系统——具有借鉴意义的系统模型
        2.1.3.1 相关概念
        2.1.3.2 工作流管理系统(WfMS)主要功能
        2.1.3.3 工作流系统发展趋势
        2.1.3.4 工作流与WEB服务复合的系统特性和关联
        2.1.4 分布系统的合作层次——选择合适的协作结构
        2.1.5 Agent技术——构建协同系统的有利工具
        2.1.5.1 基本概念
        2.1.5.2 KQML
        2.1.5.2.1 KQML的通信层次
        2.1.5.2.2 KQML的特点
        2.1.5.3 多Agent系统-MAS结构类型分析
        2.1.5.4 使用多Agent来构建WEB服务复合系统的优势和局限
    2.2 类似WEB服务复合的系统
        2.2.1 BizTalk
        2.2.1.1 BizTalk的不足之处
        2.2.2 E-Speak
        2.1.2.1 电子化服务的概念
        2.1.2.2 E-speak的局限性
        2.2.3 Jini
        2.2.3.1 Jini系统中的主要概念
        2.2.3.2 Jini的局限性
        2.2.4 电子化市场(E-Market Place)
        2.2.4.1 电子化市场中的相关概念
        2.2.4.2 电子化市场系统的不足
    2.3 小结
第三章 基于任务的WEB服务复合模型(TBCM)的提出和建立
    3.1 现有WEB服务复合模型分析
        3.1.1 服务包裹模型-SWM
        3.1.2 服务集成模型(SAM)
        3.1.3 现有服务复合模型的不足
        3.1.4 TBCM-基于任务的WEB服务复合模型的引入
    3.2 TBCM中的基本概念
        3.2.1 任务的执行状态
        3.2.2 执行依赖
        3.2.3 数据链(Data Link)
        3.2.4 规则(Rules)
        3.2.5 强制性任务(Mandatory Tasks)
        3.2.6 规范、实例(Instances)和执行
    3.3 概念的形式化定义
    3.4 复合任务的形式化描述
        3.4.1 循环(Loops)
        3.3.2 替代构建器(Alternative Constructot)
        3.4.3 数据链(Data links)
        3.4.4 非强制性任务(Non-mandatory Tasks)
        3.4.5 复合任务规范(Composite Task Specification)
    3.5 复合任务的执行
        3.5.1 校验阶段
        3.5.2 调度阶段
        3.5.3 任务调度器算法
    3.6 小结
第四章 WSCL-WEB服务复合的XML描述语言的定义
    4.1 WEB服务复合描述语言的引入
        4.1.1 TBCM模型的描述和实现
        4.1.2 基于XML的WSDL扩展
    4.2 用WSCL中基本元素描述
        4.2.1 符号约定
        4.2.2 WSCL元素的图形表示
        4.2.3 transactionDefinitions元素
        4.2.4 transactionBehavior元素
        4.2.5 ActiveAction元素
        4.2.5.1 msgParamLink元素
        4.2.5.2 XpathLinkType类型
        4.2.5.3 msgParamLink元素的用法
        4.2.6 passiveAction类型
        4.2.7 tmSvr和tmElem元素
    4.3 定义复合任务的WSCL元素
        4.3.1 compistionDefinition元素
        4.3.2 数据链(DataLink)元素
        4.3.2.1 Link元素
        4.3.2.2.ForeachLink元素
        4.3.2.3 VariableLink元素
        4.3.3 规则(rule)元素
        4.3.4 组件任务元素(Component task Element)
        4.3.5 依赖(Dependency)元素
        4.3.6 复合任务(Composite task)元素
        4.3.7 同步(Synchronization)任务元素
    4.4 复合任务示例
        4.4.1 旅行计划复合服务的WSCL表示
    4.5 小结
第五章 CoWEB-面向WEB服务复合的多Agent协同系统模型的构建
    5.1 CoWEB系统模型特点
        5.1.1 使用Agent来实现WEB服务的复合和执行
        5.1.2 基于KQML的Agent协商体系
        5.1.3 基于XML的互操作基础结构
        5.1.4 用TBCM对复合WEB服务进行建模
    5.2 CoWEB系统模型的体系结构
        5.2.1 基于域类型的CoWEB系统结构
        5.2.2 CoWEB的层次化结构
        5.2.2.1 服务协同层结构设计
        5.2.2.2 任务执行层结构设计
    5.3 小结
第六章 CoWEB服务协同层设计-WEB服务动态复合的实现
    6.1 协同层工作流程
        6.1.1 复合WEB服务描述文档的发送
        6.1.2 复合WEB服务描述文档的生成模式
    6.2 基于资源的WEB服务动态匹配模型-DRMM
        6.2.1 服务和资源定义
        6.2.1.1 资源描述
        6.2.1.2 服务描述
        6.2.2 WEB服务资源耗费计算
        6.2.3 资源耗费最小化的复合WEB服务匹配和执行
        6.2.3.1 阶段1-匹配资源
        6.2.3.2 阶段2-精简阶段(Pruning phase)
        6.2.3.3 两步骤执行算法
    6.3 DRMM在服务协同层的Agent实现
        6.3.1 服务复合中的Agent定义
        6.3.2 复合预备阶段描述
        6.3.3 复合服务的执行过程的Agent定义
        6.3.4 服务复合和执行的交叉进行过程的Agent设计
    6.4 小结
第七章 CoWEB应用执行层设计-WEB服务的局部协商执行
    7.1 功能域的概念
    7.2 LSR的功能
    7.3 LNA的功能和结构设计
        7.3.1 面向任务的Agent协商
        7.3.1.1 协商元数据描述模型
        7.3.1.2 Agent协商算法的选择
        7.3.1.3 对Vickrey拍卖算法的改进
        7.3.2 KQML语义动作集的扩展
        7.3.3 面向任务的协商示例
    7.4 WSA的结构和功能设计
        7.4.1 WEB服务的委托代理执行
    7.5 小结
第八章 应用实例-城市消费服务电子化集成系统(CityCiS)
    8.1 系统开发背景
    8.2 CityCiS系统功能说明
        8.2.1 商业流通链的电子化集成
        8.2.2 CityCiS的定义
        8.2.3 CityCiS的作用
        8.2.4 CityCiS系统在性能上的要求
    8.3 CityCiS系统的设计目标
    8.4 CoWEB是CityCiS实现的基础
    8.5 CityCiS系统结构和组成
        8.5.1 CityCiS系统组成
        8.5.2 CityCiS的集成模式
        8.5.2.1 集成模式的目标
        8.5.2.2 集成服务器(FES)功能分析
    8.6 CityCiS中的具体应用设计
        8.6.1 示例系统的主要工作流程
        8.6.2 旅行服务描述文档的生成
        8.6.3 旅行相关服务的TMD文档定义
        8.6.4 旅行服务的执行监控和管理
    8.7 小结及与相关系统的比较
第九章 结论和展望
    9.1 本文总结
    9.2 今后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及课题
致谢

(10)基于Web Service与多Agent的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声明
AFFIRMATION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论题的提出
    1.3 本所作的工作及论文的组织
第2章 现代远程教育概述
    2.1 什么是远程教育
    2.2 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结构
    2.3 现代远程教育系统所涉及的关键技术
    2.4 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
    2.5 现代远程教育特点
    2.6 现代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2.7 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趋势
    2.8 先进远程教育系统的技术特征和相关的研究课题
第3章 Web Service、Agent及相关技术简介
    3.1 Web Serrice技术
    3.2 Agent技术
    3.3 基于Web服务的多Agent系统
第4章 基于Web Service和多Agent的现代远程教育系统模型
    4.1 概述
    4.2 系统的总体结构
    4.3 系统服务器端及客户端组织形式
    4.4 多Agent系统的模型设计
    4.5 系统的工作过程
第5章 远程教育智能答疑系统探讨
    5.1 概述
    5.2 答疑系统设计思想
    5.3 基于Agent的智能答疑系统模型
    5.4 答疑系统的特点
    5.5 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中文详细摘要

四、面向Web服务多Agent系统的信息建模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本体与Multi-agent的语义Web服务组合及相关技术研究[D]. 廉文娟. 山东科技大学, 2011(05)
  • [2]基于Web服务的多Agent谈判研究[D]. 康振科. 河北师范大学, 2010(01)
  • [3]产品集成建模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D]. 江伟光. 浙江大学, 2009(10)
  • [4]基于Jade平台的旅行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D]. 刘敬义. 山东大学, 2008(05)
  • [5]基于Web Services和多Agent的绿色供应链系统研究[D]. 路青. 天津工业大学, 2008(09)
  • [6]面向Web服务集成的自适应Agent协同框架研究[D]. 孙志中. 扬州大学, 2007(06)
  • [7]面向公众服务的电子政务研究[D]. 周斌. 同济大学, 2007(02)
  • [8]基于过程本体的异质Agent协作技术研究[D]. 刘芳.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6(05)
  • [9]WEB服务复合及其多Agent协同系统实现技术的研究[D]. 谢山. 东华大学, 2007(05)
  • [10]基于Web Service与多Agent的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研究[D]. 陈杰. 山东科技大学, 2006(02)

标签:;  ;  ;  ;  ;  

Web服务多代理系统信息建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