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对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反应

番茄对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反应

一、番茄对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阳[1](2021)在《基于有限元分析的二氧化碳气肥无线智能控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张凯悦[2](2021)在《SalenMX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化物共聚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上升,导致温室效应和一系列自然灾害。但同时,二氧化碳(CO2)也是一种廉价、无毒、丰富、可再生的C1资源。因此,将CO2转化为高附加值的能源,材料和化学产品,实现其资源化利用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CO2与环氧化物交替共聚制备可生物降解的聚碳酸酯(PPC)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绿色聚合工艺之一。CO2是一种高度稳定和低反应性的分子,因此,开发高效、低廉、易于合成的新型催化剂至关重要。经过研究者们的努力,现已有多种催化体系,如金属卟啉类、β-二亚胺锌类及salen金属配合物等均相催化体系,二乙基锌、羧酸锌及稀土金属催化剂等非均相催化体系。其中,salen MX催化体系因其易于合成,配体以及配合物结构易于修饰,聚合条件温和,催化活性高,所生成的PPC选择性高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等优点,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本论文通过引入不同的水杨醛衍生物与邻苯二胺反应制备了3种单核的salen配体骨架,以3,5-二叔丁基水杨醛与3,3ˊ-二氨基联苯胺反应制备了双核的salen配体骨架,以Co为中心原子,结合不同的轴向阴离子,成功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单金属、双金属salen MX催化剂。并通过元素分析(EA)、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紫外光谱分析(UV)、核磁共振(NMR)等技术对配体以及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将合成的配合物与PPNX组成双功能催化体系,用于催化CO2与环氧丙烷(PO)的共聚反应,显示出了高催化活性。系统考察了化学结构,包括水杨醛取代基、金属活性中心、轴向阴离子对共聚反应的影响,进一步优化催化反应体系,如反应温度、CO2压力、反应时间、助催化剂、底物浓度等因素对共聚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核配合物4e/PPNTFA在温度为25 oC,CO2压力为3.0 MPa,n[PO]:n[4e]:n[PPNTFA]=6000:1:2的条件下反应4小时,催化效果最佳,共聚反应的TOF值高达735 h–1,PO转化率为99%,PPC选择性为99%,碳酸酯单元含量为81.42%,头尾相接单元含量为94.47%。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测试,得到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n=295×103g/mol,分子量分布PDI为1.32。二元共聚中最受关注的是CO2和PO的共聚,得到的PPC可生物降解,燃烧后只产生CO2和水,对环境污染较小。但在实际应用中,PPC却因其相对较低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难以工业化应用。因此,PPC性能的改善为今后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方向,其中,三元共聚是一种有效改善PPC性能的方法。本论文通过引入DL-丙交酯(DL-LA)、降冰片烯二酸酐(EA)两种不同类型的第三单体,对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的热性能、力学性能以及降解性能进行改善。通过FT-IR、NMR、热重(TG-DTG)、差式扫描(DSC)、GPC等技术对所合成的三元共聚物PPCLA、PPCEA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PPC,三元共聚物PPCLA、PPCEA具有更好的热性能、力学性能以及降解性能。

郭娇[3](2021)在《不同时期加富CO2对温室番茄生理特性及果实生长的影响》文中认为为研究二氧化碳加富对温室番茄生长生理特性以及果实生长的影响,本试验以番茄CM160为供试材料,分为苗期加富二氧化碳与在苗期处理水平上后期加富二氧化碳两大部分。苗期加富二氧化碳共设两个处理,为不加富CO2(CK)和加富CO2处理。在苗期处理水平上后期加富二氧化碳部分共设四个处理,分别为苗期加富CO2(A)、整个时期都加富CO2(B)、定植后期加富CO2(C)、整个时期不加富CO2(D)。苗期试验温度控制在22℃左右,CO2浓度控制在600±50(?)l·L-1,后期试验全部是高温环境,温度控制在37℃左右,CO2浓度控制在950±50(?)l·L-1。根据以上的试验处理,通过对CO2加富温室番茄幼苗生长及后期高温条件下CO2加富对温室番茄生长及生理特性与产量的影响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番茄苗期加富CO2可增加番茄幼苗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前期增加不显着,从21d开始显着增加。增施CO2番茄光合作用、SPAD值增加,番茄幼苗地上部与根干鲜重、根系活力均较对照有增加,但不显着。增施CO2使根冠比、壮苗指数增加,但根长前期增加,后期减少。(2)在不同时期增施CO2均使番茄株高、茎粗、叶面积增加。各处理株高、茎粗从高到低表现为整个时期加富CO2>苗期加富CO2>定植后期加富CO2>整个时期不加富CO2。叶面积从高到低表现为整个时期加富CO2>定植后期加富CO2>苗期加富CO2>不加富CO2。苗期加富CO2与只后期加富CO2在生长指标上基本无差别,整个时期加富CO2处理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最大,显着高于对照。(3)不同时期加富CO2使番茄净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气孔导度下降,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叶绿素总含量增加。增施CO2番茄光合特性增加。净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从高到低为整个时期加富CO2>后期加富CO2>苗期加富CO2>不加富CO2,气孔导度从高到低为不加富CO2>苗期加富CO2>只后期加富CO2>整个时期加富CO2。叶绿素含量表现为整个时期加富CO2>只后期加富CO2>苗期加富CO2>不加富CO2。整个时期加富CO2比只后期加富CO2光合指标以及叶绿素含量高,但差异不显着,苗期加富CO2比不加富CO2促进大,但差异不显着。结果表明,在高温条件下加富CO2使植物光合作用增加,但苗期加富CO2与不加富CO2在高温条件下差异不显着。(4)在不同时期增施CO2均能增加番茄的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渗透调节物质。整个时期加富CO2番茄叶片的SOD、POD、CAT、PPO等抗氧化酶活性是最高的,MDA含量是最低的,但与只后期加富CO2的抗氧化酶活性差异不显着。对不加富二氧化碳的高温环境抗氧化酶增加也减轻了高温对番茄的伤害,膜脂过氧化损伤。CO2加富显着促进了番茄植株可溶性蛋白、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增加,有助于番茄植株功能的恢复,提高细胞正常活性,从而增强番茄植株抗性。(5)在任何时期增施CO2都增加番茄的品质,增施CO2使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可滴定酸含量会减少,转色期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可滴定酸含量最少,在红熟期糖酸比最大,整个时期增施CO2对番茄品质影响最大。增施CO2使番茄在不同成熟期果实硬度降低,随着番茄成熟,番茄硬度也逐渐降低,整个时期增施CO2比其它两个处理硬度低,总体来说,在整个时期增施CO2效果最好,果实品质最佳,但各项指标与只在后期增施CO2相比差异不显着,苗期加富CO2比不加富CO2果实品质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着。(6)无论在什么时期增施CO2都使果实横、纵径、开花数、结果数以及坐果率增加,单果重,单株产量以及总产量增加,最后的总产量在整个时期加富CO2、只后期加富CO2、苗期加富CO2分别比不加富CO2增产50.7%、36.3%、11.6%。这说明在不同时期增施CO2促进番茄产量和经济效益。增产表现为整个时期加富CO2>只后期加富CO2>苗期加富CO2>加富CO2。试验结果表明,增施CO2气肥,可有效促进番茄的光合作用,起到增产和提高品质的作用。尤其是在番茄整个生育期不间断的加富二氧化碳能明显促进植株生长发育与果实生长,苗期加富CO2后期不加富则随着番茄的生长其并无明显促进作用,所以只在苗期加富CO2并无显着作用。

潘泓伊[4](2021)在《刺梨果实中主要成分的提取分离及提取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对刺梨果实(Rosa Roxbunghii Tratt)的研究与开发利用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实验率先采用超声微波辅助的二氧化碳响应型表面活性剂绿色高效提取刺梨果实中八种目标化合物的工艺,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法富集了刺梨果实中的三萜类和多酚类,最后通过高速逆流色谱结合半制备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了刺梨果实中表儿茶素、刺梨苷、刺梨酸、儿茶素、槲皮素、芦丁、山奈酚和坡模酮酸并进行了表征。结果如下:1.建立了针对刺梨果实中八种目标化合物的UPLC-QQQ-MS/MS分析方法。2.研究了超声微波辅助的羧基功能化的多壁碳纳米管协同二氧化碳响应型表面活性剂绿色高效提取刺梨果实中八种目标化合物的工艺,与其他提取溶剂与提取工艺相比提取效率有明显的提升。并且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回收表面活性剂并投入下一轮提取中。采用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BBD)实验设计超声微波辅助的羧基功能化的多壁碳纳米管协同二氧化碳响应型表面活性剂绿色高效提取刺梨果实中八种目标化合物的工艺参数进行考察以及优化,确定最优的提取工艺参数:表面活性剂种类:棕榈酸三(2-羟乙基)铵表面活性剂浓度:8.22mg/L固液比:12mg/mL提取时间:31.22 min超声功率:400 W微波功率:589 W在上述优化条件下进行了实验,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实际提取效率为:芦丁 0.15±0.001 mg/g,槲皮素 1.64±0.028 mg/g,表儿茶素 1.09±0.024 mg/g,儿茶素 0.62±0.015 mg/g,刺梨酸 1.35±0.02 mg/g,刺梨苷 1.87± 0.01 mg/g,山奈酚 0.076±0.002 mg/g 和坡模酮酸 1.67±0.02 mg/g。通过不同溶剂的对比提取实验表明以棕榈酸三(2-羟乙基)铵为二氧化碳响应型表面活性剂的提取工艺是一种提取效率高、绿色无毒的提取技术,可广泛应用在对植物中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研究中。通过对比不同提取工艺表明,超声微波协同辅助提取过程是一种高效、实用、绿色、易于操作的提取工艺。在本提取条件及提取工艺下,得到刺梨果实总多酚提取率为25.12 mg/g,总三萜提取率为10.62 mg/g。3.使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二氧化碳响应型表面活性剂棕榈酸三(2-羟乙基)铵的表面静电势和分子的弱相互作用力。计算优化了表面活性剂的最优构型,并且分析了这种构型的非共价相互作用。确定出这类表面活性剂具有极性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通过密度泛函对棕榈酸三(2-羟乙基)铵的计算。随后,以刺梨果实中的特异性成分刺梨酸为模式目标化合物,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对二氧化碳响应型表面活性剂的聚集行为。以研究胶束的结构与在溶液中的分布状态、胶束与被提取物的结合状态,同时分析了 20 ns内被提取物与表面活性剂之间形成分子间氢键的距离以及数目变化。结果表明,形成的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力主要为强氢键相互作用力,与此同时,在提取前期刺梨酸并未稳定与胶束结合,经过一段时间后,刺梨酸能与胶束体系结合稳定,有利于刺梨酸的提取4.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刺梨果实提取物中的多酚类和三萜类化合物进行富集纯化,并确定了最优的工艺条件,得到多酚类含量为64.37%,是纯化前的5.17倍,回收率为87.35%。三萜类化合物含量为70.37%,是纯化前的4.76倍,回收率为89.25%。5.通过高速逆流色谱对刺梨果实中的表儿茶素、刺梨苷、刺梨酸、儿茶素、槲皮素、芦丁、山奈酚和坡模酮酸进行了分离,并优化了工艺条件:第一次溶剂体系:乙酸乙酯-正丁醇-水(6:4:10 v/v/v)第二次溶剂体系: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0.2:1:0.8:1 v/v/v/v)固定相:上相流动相:下相温度:25℃主机转速:800 rpm第一次流动相流速:1 mL/min第二次流动相流速:2 mL/min在上述优化条件下,得到了六个单体化合物和一份刺梨酸与刺梨苷的混合物,分别为芦丁、槲皮素、表儿茶素、儿茶素、山奈酚、坡模酮酸单体,并且对这六种单体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纯化的六种化合物的纯度分别为97.2%、95.8%、95.6%、97.3%、96.6%、95.5%,回收率分别为 98.6%、96.1%、95.1%、93.2%、97.8%、98.1%。最后通过半制备液相色谱技术对刺梨酸与刺梨苷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刺梨酸与刺梨苷纯度分别为95.2%、96.3%,回收率分别为95.6%、98.3%。综上所述,本论文利用超声微波辅助二氧化碳响应型表面活性剂对刺梨果实中的八种多酚类和三萜类混合物进行了绿色安全高效提取,并且与传统方法对比获得了较高的得率。同时建立了检测刺梨果实中八种目标化合物的UPLC-QQQ-MS/MS分析方法。使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这种表面活性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同时在此基础上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了提取机制与弱相互作用力。并且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对刺梨中多酚类和三萜类化合物进行富集。在高速逆流色谱的两次分离中得到了六种单体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半制备液相色谱的工艺中分离出了难以分离的刺梨酸与刺梨苷并且进行了核磁表征,刺梨酸与刺梨苷其纯度分别为95.2%、96.3%,回收率分别为95.6%、98.3%。本研究获得了一种高效、快速、可靠的刺梨果实中多酚类和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富集以及分离纯化的新工艺,同时利用密度泛函与分子动力学模拟初步研究了提取机制,为研究其他植物的有效活性成分提供了新思路。

陈敏[5](2021)在《二氧化碳浸渍山楂酒酿造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山楂是我国重要的药食同源的营养保健果品,但因其高酸度限制了山楂制品的开发。酿造山楂酒是山楂深加工的重要途径之一,但传统的山楂酒具有酸味明显,香气不突出,口感不协调等缺点。二氧化碳浸渍法酿造果酒具有能够降低果实酸度、增加香气、缓解果酒的酸感等优点。本研究以山楂鲜果为原料,以降低山楂酒酸度、改善香气为目标,对山楂果实的二氧化碳浸渍过程、山楂酒发酵过程进行系统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二氧化碳浸渍热激前处理、浸渍温度、浸渍压力变化对山楂果实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氧化碳浸渍过程能够显着降低山楂果实的总酸含量;山楂二氧化碳浸渍最佳浸渍工艺:45℃热水浸泡处理10 min,浸渍温度30℃,浸渍压力为0.10MPa,浸渍时间9 d。在此条件下,山楂果实总酸从90.49 g/kg下降到70.00 g/kg(P<0.05),柠檬酸、苹果酸分别降低28.49%、49.49%。(2)通过对二氧化碳浸渍发酵法山楂酒酒精发酵过程相关指标分析,建立了二氧化碳浸渍法酿造山楂酒的最佳发酵工艺:酵母71B最适合酿造山楂酒,接种量为0.35g/L,发酵温度为22℃,发酵12 d。该工艺条件下山楂酒酒精度为12.33%,残糖含量为4.84 g/L,总酸为12.65 g/L,花色苷含量为3.11 g/L。(3)对二氧化碳浸渍发酵法与传统工艺酿造山楂酒的基本理化指标、感官品质、有机酸含量、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二氧化碳浸渍法酿造对山楂酒的酒精度、还原糖、花色苷、色调等理化指标没有显着影响。相比传统工艺,二氧化碳浸渍发酵法酿造的山楂酒总酸含量降低了0.96 g/L,色度显着降低(P<0.05)。二氧化碳浸渍法酿造的山楂酒感官品质得到明显改善,其酸感降低,酒体协调性增强,醇类香气较传统工艺提升72.48%,萜烯类香气增加一倍。

张泉[6](2020)在《基于大棚固碳的太阳能智能灌溉调控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增加对全球变暖的影响受到了人类的普遍关注,控制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尽管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增加为人类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但二氧化碳又是一种有用的资源,特别是在农业生产上有着许多良好的用途,对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着重利用温室大棚固碳技术提高CO2在农业应用领域的利用率。大棚固碳即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并以有机碳的形式固定在植物体内,提高农作物的碳吸收和储存能力,从而提高CO2气肥的利用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搭建气肥灌溉决策模型以番茄为研究对象,根据大棚内种植环境,确立了以光照强度及温度为变量的模糊控制策略。Lab VIEW面板作为上位机,负责对番茄生长的各种参数(大棚内温度、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设定,下达采集的指令,接收传感器上传的数据,并传入模糊控制系统,然后根据所建立的模糊规则对当前状态下的作物光合作用速率进行极大值寻优,自动输出对应的二氧化碳浓度。将模型值与理论值对比,二者的相对误差小于3.5%,证明搭建的气肥灌溉决策模型的调控精度较高。(2)建立大棚固碳灌溉调控系统根据功能分析与性能分析之间的要求,调控系统分为登录,液位/土壤湿度监控、温度监控、光照监控、CO2浓度监控等5个模块。系统硬件主要包括太阳能电池、电路控制箱、水管、滴灌喷头、温室大棚、CO2气罐、传感器、PLC通信电路等,完成对大棚内各种参数信息的采集、传输以及人机交互,从而搭建大棚固碳调控灌溉平台;调控界面的设计与开发基于Lab VIEW的G语言程序软件,实现基于传感器网络的大棚环境的监控、操作提示、二氧化碳浓度的输出与控制等功能。(3)番茄种植验证实验搭建基于大棚固碳的模糊控制灌溉实验平台,利用Labview/PLC实现了模糊控制。设计两组施肥灌溉实验组与一组自然生长对照组,利用研究所得气肥灌溉决策模型进行施肥灌溉。分别将传统自然生长组、三角函数组与高斯函数组气肥施肥量进行对比,通过对番茄苗检测光合速率,株高,及其变化率获得最终结果。结果表明实验组较对照组番茄株高增长最大超过43.41%,光合作用速率最大超过53.67%;上述指标,高斯函数组又较三角函数组超过13.86%。二氧化碳浓度、土壤含水率、温度、光照强度等参数的调控误差均小于4%。通过对照试验,证实了大棚固碳调控系统有益于农作物的生长,相对提升了作物光合作用速率和产量。实验表明大棚固碳调控系统能够提高二氧化碳的利用率,达到固碳增产的目的。

于镓[7](2020)在《日光温室光气耦合环境调控系统的研发》文中研究表明在日光温室反季节蔬菜生产中,由于覆盖材料遮光和环境的相对封闭,光照不足和二氧化碳亏缺的情况时常发生,直接制约农作物光合作用,导致干物质积累量降低,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因此,光环境和二氧化碳环境调控已成为设施环境调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利用电子信息、智能控制、物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充分考虑温度、光照、二氧化碳对作物光合速率影响的基础上,研发面向我国日光温室的光气耦合环境调控系统,对温室环境高效调控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主要完成的工作与结论如下:(1)针对设施农业缺乏精准管控系统等问题,搭建基于物联网的温室智能分层控制系统。建立了以执行级、协调级、组织级为系统构架的温室远程监控系统,集温室环境检测、数据远程传输、环境自动调控等功能于一体,为日光温室持续高效生产提供了有利的保障。(2)针对目前温室内光气调控设备成本高、不易推广等问题,开发了光气精准补施设备。选取成本低、不易造成污染的碳酸氢铵为反应原料,开发了全自动电加热负压二氧化碳发生器;利用PLA-20植物光照分析仪测量两款补光灯光质、光强、光照均匀度,以光合光子通量密度为突破口,建立了温室补光灯部署模型。研发了以PLC为控制器的光气调控系统,实现了温室内光气按需精准补施。(3)针对设施环境因子协同调控研究薄弱等问题,以温度、光强、二氧化碳对黄瓜幼苗期光合速率影响为出发点,基于最小二乘法支持向量机构建的光合速率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7783μmol·m-2·s-1,决定系数0.9832,均方误差为1.1237μmol·m-2·s-1。采用曲线平滑的差分曲率分别获取不同温度、二氧化碳、光照条件下光合速率增长曲线曲率最大值和光照增长价值曲率最大值,以此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值作为调控目标值。结果表明:本文所述两种方案光调控阈值点明显低于传统光饱和点,但光合速率相差不大,单位面积光产出较高。因此可以在基本不影响作物光合速率的同时降低调控成本,节约能源。

李阳阳[8](2020)在《调亏灌溉下滴灌甜菜补偿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在干旱区气候条件下,开展滴灌甜菜不同生育阶段调亏灌溉试验,分析调亏灌溉下甜菜干物质积累、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叶片形态结构特征以及产量品质性状,明确干旱区滴灌甜菜不同生育阶段的调亏灌溉模式,揭示甜菜叶丛快速生长期水分亏缺复水后的同化物分配机制以及光合作用响应机制,提出调亏灌溉下滴灌甜菜生长和生理补偿效应,旨在为北疆滴灌甜菜高产高效水分管理提供支持。[方法]试验以Beta356(Beta vulgaris L.)为供试材料,于2014和2015年在滴灌甜菜叶丛快速生长期、块根膨大期和糖分积累期分别设置水分下限为70%田间持水量(70%FC)、50%田间持水量(50%FC)和30%田间持水量(30%FC)的田间控制试验,以明确滴灌甜菜不同生育阶段的调亏灌溉模式。于2017和2018年在甜菜水分敏感期(甜菜叶丛快速生长期)设置调亏下限为70%FC,50%FC和30%FC的桶栽试验,结合13C同位素示踪技术和植物细胞学,明确调亏灌溉下滴灌甜菜叶丛快速生长期同化物分配机制以及光合生理机制。[结果](1)调亏灌溉降低叶丛快速生长期和块根膨大期叶面积指数(LAI),缩短该时期干物质最大相对生长速率累积时间(Tm)的同时提高最大相对生长速率(Vm),甜菜产量未受影响。与70%FC相比,2014年和2015年甜菜产量、含糖率、产糖量以及灌溉水分利用效率(IWUE)在叶丛快速生长期50%FC处理下分别提高了1-52%、7-11%、9-57%以及21-29%;在块根膨大期30%FC处理下分别提高了24-90%、-1-(-3)%、20-88%以及96-134%;在糖分积累期30%FC处理下分别提高了46-52%、1-9%、53-58%以及86-122%,表明不同生育阶段进行适宜的调亏灌溉均能使干旱区滴灌甜菜实现节水增产的目的。(2)调亏灌溉显着影响甜菜叶片的光合能力、渗透调节能力、膜系统以及保护性酶活性。与70%FC相比,叶片净光合速率在50%FC处理显着升高,在30%FC处理显着降低。调亏灌溉条件下叶片膜透性(丙二醛和相对电导率)、抗氧化性酶活性(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以及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变化显着,其中以丙二醛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脯氨酸含量变化最为灵敏,表明叶片膜透性、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共同调控甜菜适应调亏灌溉。(3)与70%FC相比,叶丛快速生长期灌水前50%FC处理13C总固定量增加,而30%FC处理13C总固定量降低,同时两处理均表现为块根13C含量增加而叶片13C含量降低;叶丛快速生长期灌水后,50%FC和30%FC处理13C总固定量均降低,其中50%FC和30%处理的干物质分配均以块根为主(分别为63.26%和53.39%),但30%FC处理下叶片和块根13C固定比例较灌水前分别增加(63%和-32%),表明甜菜叶丛快速生长期应对各调亏灌溉处理时的同化物分配策略不同,其中70%FC调亏灌溉处理增源扩库,50%FC调亏灌溉处理保源扩库,30%FC调亏灌溉处理保源减库。此外,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片Δ13C可以有效指示甜菜WUEy。(4)与70%FC相比,叶丛快速生长期灌水前50%FC处理甜菜叶片光合速率无显着变化,而30%FC处理甜菜叶片光合速率下降显着;灌水后处理间的叶片光合速率无显着差异。光合速率限制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灌水前,叶丛快速生长期70%FC和50%FC处理甜菜叶片光合速率主要受叶肉限制,而30%FC处理叶片光合速率主要受气孔限制;灌水后各处理甜菜叶片光合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均为叶肉限制,表明甜菜叶片通过调节气孔导度适应中度缺水环境,甜菜叶片通过改变叶片结构(增加叶片和叶肉厚度)适应重度缺水环境。(5)调亏灌溉下滴灌甜菜的生长和生理指标均产生一定程度的补偿效应,同时该补偿效应在不同生育时期表现各异。生长补偿效应主要发生在叶丛快速生长期,此时除50%FC处理的LAI和30%FC处理的根冠比未产生补偿效应外,其它指标均产生补偿效应。生理补偿效应在叶丛快速生长期表现为叶片丙二醛、相对电导率、过氧化物酶产生补偿效应,块根相对电导率、过氧化氢酶产生补偿效应;在块根膨大期表现为叶片可溶性糖产生补偿效应,块根脯氨酸产生补偿效应,表明调亏灌溉对滴灌甜菜生育前期(叶丛快速生长期)生长和生理指标的补偿速度快,同时调亏灌溉下叶片生理指标的补偿程度大于块根,而块根生理指标的补偿速度优于叶片。[结论]干旱胁迫下甜菜膜系统的生理活性首先受到伤害,此时重度干旱胁迫下叶片受害程度显着高于中度干旱胁迫,甜菜通过增强叶片保护性酶活性、渗透调节作用以及光合作用来适应伤害,复水后同化物的形成以及分配均产生变化,具体表现为中度调亏灌溉处理不降低同化物的基础上提高其向块根的分配量,重度调亏灌溉处理降低同化物的基础上提高其向叶片的分配量以适应缺水带来的伤害,最终实现了不同调亏灌溉程度下甜菜产量发生补偿效应。因此,在保证非调亏时期土壤含水量不低于70%FC的前提下,干旱区滴灌甜菜叶丛快速生长期、块根膨大期和糖分积累期当土壤含水量分别下降至50%FC、30%FC和30%FC时进行补充灌溉,可减少灌水量的同时提高产量,达到节水高产优质的目的。

尹玉磊[9](2019)在《糠醛渣清洁制备生物炭/活性炭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糠醛渣是糠醛生产过程产生的工业生物质废物。由于酸水解过程导致糠醛渣呈酸性、含水率高,其大量堆积会对大气、土壤及河流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糠醛渣作为生物质类废物含有大量纤维素和木质素,因此可以被用来制备生物炭和活性炭等多孔炭材料。多孔炭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丰富及化学性质稳定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液相吸附、气相吸附和催化等领域。传统的物理化学活化制备多孔炭材料的方法存在着诸如热解气体直接燃烧或排放造成的能源浪费,活化剂活化效率低,混合时间长及制备程序冗长繁琐等问题。因此,本论文提出了利用热解气和氢氧化钾熔融盐清洁活化糠醛渣制备生物炭和活性炭材料的方法,为热解气高值化利用及糠醛渣的资源化提供一种全新策略。本论文主要展开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论文首先分别进行了水蒸气、二氧化碳、氢氧化钾活化糠醛渣制备活性炭的基础研究。研究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和活化剂用量对活性炭品性的影响。水蒸气活化糠醛渣制备的活性炭比表面积为456~655 m2/g,总孔体积为0.31~0.36 cm3/g,微孔和中孔体积相近,微孔孔体积占比最高可至60.4%。二氧化碳活化糠醛渣制备的活性炭比表面积为618~995 m2/g,孔体积为0.42~0.48 cm3/g,微孔孔体积占比最高可以达到91.3%。二氧化碳活化法制备的活性炭品性优于水蒸气活化制备的活性炭。氢氧化钾活化糠醛渣制备的活性炭比表面积在409~3376 m2/g之间,总孔体积的范围在0.32~2.14 cm3/g,微孔孔体积占比最高可达85.5%,具有较强氮气吸附能力。较广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范围,主要受氢氧化钾比例和活化温度的影响。以上方法的研究为糠醛渣活化制备活性炭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后面章节提了真实有效的对比数据;针对热解过程中产生的热解气体难以资源化和高值化利用的问题,论文提出利用糠醛渣热解产生的热解气自活化制备生物炭的思路。通过对热解气流速、活化时间及活化温度对生物炭品性影响的研究,成功制备了富含微孔和中孔的生物炭材料。生物炭的比表面积为567 m2/g,总孔体积为0.38 cm3/g,中孔的体积占比最高可以达到39.2%,单位质量糠醛渣的比表面积值可以达到176.9 m2/g。热解气流速和活化时间是影响生物炭比表面积和孔隙发展的主要因素,过快的热解气流速和过长的活化时间会使热解气用量过剩导致部分热解气未能参与活化过程,同时过量的热解气会造成活化反应过度,从而导致孔隙的塌陷和破坏。经过自活化过程,热解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增加至34.7%~62.3%,二氧化碳的含量降低至12.2%~48.3%。热解气的热值由活化前7.2 MJ/m3最大可提高至14.0 MJ/m3。热解气自活化法成功制备了孔隙良好的生物炭材料,并实现高值化利用热解气的目的,活化后热解气热值近似于常规气体燃料。这为糠醛渣和热解气的清洁化、无害化和高值化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策略;针对传统的化学活化法混合过程程序复杂、渗透传质速率慢和活化剂负载量低而导致的活性炭制备周期长、活化剂利用效率低和制备成本高的现状,提出了氢氧化钾熔融盐活化糠醛渣制备活性炭的研究,设计和研究了一体化活化设备和特殊反应器,将炭化、混合和活化在制备过程上融为一步,无需经历炭化降温和活化再升温过程,使制备过程得以连续。熔融盐同热解炭的混合过程是物理和化学过程的耦合,热解炭同高温熔融盐之间的腐蚀化学反应,强化了传质过程,缩短了熔融盐进入和负载于热解炭内部的时间。混合全过程时间仅需3 min,仅为氢氧化钾活化制备活性炭混合全过程时间的1/400。实验结果表明,在混合过程时间为120s时,热解炭的熔融盐负载量可以达到1.73 g/g,远高于传统氢氧化钾化学活化方法0.43 g/g氢氧化钾的负载量。通过对炭化时间、混合时间、活化时间和活化温度等制备因素对活性炭品性影响的研究,成功制备了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分别为2449 m2/g和1.51 cm3/g的活性炭,孔隙结构以微孔占主导,微孔孔体积占比最大为79.3%。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活性炭电极材料的电容值为210.2 F/g,10000次循环充放电的稳定性可以达到96.3%,功率密度为251 W/kg时活性炭电极材料的能量密度可达到52.6 Wh/kg,电化学性能优于普通活性炭材料基电容器。熔融盐活化糠醛渣制备的活性炭具有混合时间短、活化剂负载量大、活化效率高和制备周期短的优势,为糠醛渣制备活性炭提供了一种绿色、节能、清洁无污染的活化方式,为糠醛渣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策略;针对熔融盐活化糠醛渣制备活性炭中过长的混合时间,所导致的混合过程和活化过程碳损失过大,活性炭得率和综合品性下降的问题。开展了热解气耦合氢氧化钾熔融盐活化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研究。以期在保证活性炭一定得率的前提下可以提高活性炭的综合品性。结果表明在得率为19.9%时,活性炭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最高可以达到2458 m2/g和1.58 cm3/g,微介孔孔隙发达,微孔孔体积占比最高为82.9%,主要孔径集中分布于0.6~3 nm,耦合活化效果良好。热解气在耦合过程中由于熔融盐占据孔隙内部而导致不能全部参与活化,活化后热解气的热值最高为9.9 MJ/m3,低于热解气单独活化时热解气热值。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吸附可以达到647.1 mg/g,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说明吸附过程偏向单层化学吸附。热解气耦合熔融盐活化糠醛渣制备活性炭的研究成功突破了熔融盐活化制备活性炭品性的瓶颈,为制备高性能活性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向。

孙菡[10](2019)在《设施条件下秸秆阴燃释放二氧化碳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番茄是我国北方设施栽培的重要蔬菜,在冷凉季节由于保温而通风量降低,导致温室内CO2浓度不足,是影响番茄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秸秆资源丰富,但利用情况并不理想。如能将秸秆在日光温室内阴燃,释放CO2,既可一定程度补充密闭温室的CO2浓度不足,同时为秸秆资源的利用开辟新途径。本试验在日光温室内设置相对密闭小区,分别为对照CK和不同CO2浓度处理的T1、T2、T3和T4。将玉米秸秆粉碎制成棒状,在小区内阴燃释放CO2,研究不同CO2浓度对番茄植株生长发育、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取得如下结果。(1)在日光温室内增加CO2浓度均可有效促进番茄植株生长发育,其中T3处理(1000μmol/mol)效果最佳。与对照CK相比,植株高、茎粗分别增加了21.84%、10.43%;番茄第一穗花开花时间提前4.27天;第一花序节位降低1.2个节点;植株根、茎、叶的干重分别增加47.55%、18.58%、22.11%;植物根、茎、叶的鲜重分别增加38.08%、19.88%、23.97%。(2)在日光温室内增加CO2浓度明显提高番茄产量,改善番茄品质。与对照CK相比,T3处理(1000μmol/mol)的单株产量和累计产量分别增加53.67%和30.99%;番茄果实可溶性糖、维生素C、蛋白质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增加67.31%、31.48%、34.87%和18.34%,可滴定酸含量降低31.30%,糖酸比值为对照的2.52倍;在感官品质评分过程和电子舌仪器分析中,T3处理的番茄在偏爱度、外观、香气、甜度和质感上评分值均最高。所以在日光温室内增施新型CO2气肥有利于番茄生长发育,当小区内CO2浓度达到1000μmol/mol最有利于番茄生长发育和果实产量和品质的提高。试验结果表明,在日光温室内增加CO2有利于番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最佳的CO2浓度为1000μmol/mol;同时为秸秆资源的利用开辟了新途径。

二、番茄对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番茄对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2)SalenMX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化物共聚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现状
        1.2.1 超临界二氧化碳
        1.2.2 作为有机化工产品的基本碳源
        1.2.3 其他用途
    1.3 二氧化碳与环氧化物催化共聚合成聚碳酸酯
        1.3.1 卟啉钴催化体系
        1.3.2 β-二亚胺锌催化体系
        1.3.3 Salen钴催化体系
        1.3.4 季铵(磷)盐在CO_2共聚反应中的助催化作用
    1.4 选题背景及意义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试剂、仪器及方法
    2.1 试剂与纯化
    2.2 实验仪器
    2.3 共聚反应装置
    2.4 共聚反应流程
    2.5 表征方法
        2.5.1 元素分析(EA)
        2.5.2 红外光谱分析(FT-IR)
        2.5.3 紫外光谱分析(UV)
        2.5.4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NMR)
        2.5.5 XPS分析
        2.5.6 热重分析(TG-DTG)
        2.5.7 凝胶色谱分析(GPC)
        2.5.8 差示扫描分析(DSC)
        2.5.9 力学性能测试
    2.6 催化剂性能评价
        2.6.1 PO转化率
        2.6.2 催化效率
        2.6.3 产物选择性
        2.6.4 共聚物的化学结构选择性
        2.6.5 共聚物的区域选择性
第三章 Salen型钴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3.1 引言
    3.2 配体的合成及表征
        3.2.1 配体L1 的合成及表征
        3.2.2 配体L2 的合成及表征
        3.2.3 配体L3 的合成及表征
        3.2.4 配体L4 的合成及表征
    3.3 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3.3.1 单核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3.3.2 双核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alen型钴配合物的催化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Salen型钴配合物催化性能测试
        4.2.1 不同配体对共聚反应的影响
        4.2.2 轴向阴离子对共聚反应的影响
        4.2.3 金属活性中心对共聚反应的影响
    4.3 Salen型钴配合物催化反应体系优化
        4.3.1 反应温度对共聚反应的影响
        4.3.2 CO_2压力对共聚反应的影响
        4.3.3 反应时间对共聚反应的影响
        4.3.4 底物浓度对共聚反应的影响
        4.3.5 助催化剂对共聚反应的影响
    4.4 聚合物性能表征
    4.5 反应机理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三元共聚及聚碳酸酯的功能化
    5.1 引言
    5.2 CO_2/PO/DL-丙交酯(DL-LA)三元共聚的研究
        5.2.1 CO_2/PO/DL-LA聚合反应
        5.2.2 PO与 DL-LA摩尔比对共聚反应的影响
        5.2.3 三元共聚物PPCLA性能表征
    5.3 CO_2/PO/降冰片烯二酸酐(EA)三元共聚的研究
        5.3.1 CO_2/PO/EA聚合反应
        5.3.2 PO与EA摩尔比对共聚反应的影响
        5.3.3 三元共聚物PPCEA性能表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3)不同时期加富CO2对温室番茄生理特性及果实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CO_2加富对作物的影响
        1.2.2 高温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1.2.3 增施CO_2缓解作物非生物胁迫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CO_2加富对番茄苗期的影响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试验处理方法
        2.2.2 试验测定项目与方法
        2.2.3 数据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CO_2加富对番茄幼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2.3.2 CO_2加富对番茄幼苗光合指标的影响
        2.3.3 CO_2加富对番茄幼苗干鲜重的影响
        2.3.4 CO_2加富对番茄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3 CO_2加富对定植后番茄生长指标与生理特性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2.1 试验处理方法
        3.2.2 试验测定项目与方法
        3.2.3 数据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处理对温室番茄形态指标的影响
        3.3.2 不同处理对温室番茄叶片光合特性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3.3 不同处理对温室番茄活性氧代谢中相关指标及抗性指标的影响
        3.3.4 不同处理对温室番茄渗透调节物质及过氧化物含量的影响
4 CO_2加富对定植后番茄果实品质与产量的影响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2.1 试验处理方法
        4.2.2 试验测定项目与方法
        4.2.3 数据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处理对温室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
        4.3.2 不同处理对温室番茄产量的影响
5 讨论
    5.1 CO_2加富对温室番茄幼苗的影响
    5.2 不同时期加富CO_2对温室番茄形态指标的影响
    5.3 不同时期加富CO_2对温室番茄光合特性的影响
    5.4 不同时期加富CO_2对温室番茄植株生理特性的影响
    5.5 不同时期加富CO_2对温室番茄果实品质与产量的影响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4)刺梨果实中主要成分的提取分离及提取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刺梨简介
        1.1.1 刺梨的起源与分布
        1.1.2 刺梨的生物学特征
        1.1.3 刺梨果实中的化学成分
        1.1.4 刺梨果实的药理作用
    1.2 刺梨果实中主要成分的研究现状
    1.3 UPLC-MS/MS检测技术简介
        1.3.1 UPLC-MS/MS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1.3.2 UPLC-MS/MS检测技术的应用
    1.4 可转换极性溶剂简介
        1.4.1 可转换极性表面活性剂提取基本原理及特点
        1.4.2 可转换极性表面活性剂技术的应用
    1.5 二氧化碳响应型表面活性剂提取技术简介
        1.5.1 二氧化碳响应型表面活性剂提取技术的基本原理
        1.5.2 二氧化碳响应型表面活性剂提取技术的应用
    1.6 碳纳米管吸附技术简介
        1.6.1 碳纳米管吸附技术的基本原理
        1.6.2 多壁碳纳米管提取技术的应用
    1.7 超声微波技术辅助提取简介
        1.7.1 超声微波提取技术的基本原理
        1.7.2 超声微波提取技术的应用
    1.8 密度泛函理论简介
        1.8.1 密度泛函理论的基本原理
        1.8.2 密度泛函理论的应用
    1.9 分子动力学简介
        1.9.1 分子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1.9.2 分子动力学的应用
    1.10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简介
        1.10.1 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基本原理及分类
        1.10.2 大孔吸附树脂的应用
    1.11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技术简介
        1.11.1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技术基本原理及溶剂分离体系选择
        1.11.2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技术的应用
    1.12 半制备液相色谱简介
        1.12.1 半制备液相色谱技术基本原理及溶剂分离体系选择
        1.12.2 半制备液相色谱技术的应用
    1.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UPLC-MS/MS检测方法的建立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1.2 实验主要试剂
        2.1.3 标准溶液与样品溶液的配制
        2.1.4 UPLC-MS/MS分析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3 结论
3 刺梨果实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主要仪器
        3.1.2 实验主要试剂
        3.1.3 提取工艺流程
        3.1.4 总多酚标准曲线的建立
        3.1.5 总多酚提取率的计算
        3.1.6 总三萜标准曲线的建立
        3.1.7 总三萜提取率的计算
        3.1.8 提取条件的单因素优化
        3.1.9 提取参数的BBD实验优化
        3.1.10 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3.1.11 不同提取工艺的比较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提取工艺条件的单因素优化
        3.2.2 主要提取工艺参数的优化
        3.2.3 不同提取溶剂比较
        3.2.4 不同提取工艺的比较
        3.2.5 回收试验
        3.2.6 总黄酮总三萜标准曲线的绘制与提取结果
    3.3 本章小结
4 对提取机制的研究与计算
    4.1 密度泛函计算方法
    4.2 分子动力学计算方法
    4.3 密度泛函计算的结果与讨论
    4.4 分子动力学计算结果与讨论
    4.5 本章小结
5 大孔吸附树脂富集刺梨果实中植物化学成分
    5.1 实验部分
        5.1.1 实验主要仪器
        5.1.2 实验材料与试剂
        5.1.3 大孔吸附树脂参数
        5.1.4 大孔吸附树脂的预处理
        5.1.5 大孔吸附树脂对刺梨果实中多酚成分和三萜成分的吸附性能研究
        5.1.6 大孔吸附树脂的再生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大孔吸附树脂对刺梨果实多酚类和三萜类成分的静态吸附和解吸
        5.2.2 大孔吸附树脂对刺梨果实多酚类和三萜类成分的动态吸附和解吸
    5.3 本章小结
6 分离纯化刺梨果实中有效成分
    6.1 实验部分
        6.1.1 实验主要仪器
        6.1.2 实验材料与试剂
        6.1.3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中溶剂体系的筛选与优化
        6.1.4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实验过程
        6.1.5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工艺条件的优化
        6.1.6 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体系选择与优化
        6.1.7 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实验过程
    6.2 结果与讨论
        6.2.1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中溶剂体系的选择
        6.2.2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
        6.2.3 高速逆流色谱的分离结果
        6.2.4 高速逆流色谱得到的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6.2.5 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体系的选择与优化
        6.2.6 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结果及结构鉴定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5)二氧化碳浸渍山楂酒酿造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山楂
        1.1.1 山楂主要成分及保健功效
        1.1.1.1 山楂的主要成分
        1.1.1.2 山楂的保健功效
        1.1.2 山楂的加工利用现状
    1.2 山楂酒的研究现状
    1.3 二氧化碳浸渍发酵法研究进展
        1.3.1 二氧化碳浸渍法在果酒酿造中的应用
        1.3.2 二氧化碳浸渍过程中果酒成分、香气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1.3.2.1 糖类物质的变化
        1.3.2.2 酸组分的变化
        1.3.2.3 色素及酚类物质的变化
        1.3.2.4 香气及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1.3.2.5 含氮物质与微生物的变化
        1.3.2.6 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1.3.3 影响二氧化碳浸渍的因素
        1.3.3.1 原料状况
        1.3.3.2 前处理
        1.3.3.3 温度
        1.3.3.4 时间
        1.3.3.5 其他因素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仪器
    2.4 实验方法
        2.4.1 二氧化碳浸渍流程
        2.4.2 山楂酒酿造工艺流程
        2.4.4 实验设计
        2.4.4.1 热激处理对二氧化碳浸渍过程中山楂果实理化性质的影响
        2.4.4.2 二氧化碳浸渍条件对山楂果实理化性质的影响
        2.4.4.3 二氧化碳浸渍发酵工艺的研究
    2.5 分析方法
        2.5.1 山楂果实理化指标测定
        2.5.1.1 可滴定酸的测定
        2.5.1.2 总糖的测定
        2.5.1.3 还原糖的测定
        2.5.1.4 黄酮的测定
        2.5.1.5 总酚的测定
        2.5.1.6 有机酸的测定
        2.5.2 山楂酒理化指标的测定
        2.5.2.1 基本理化指标的测定
        2.5.2.2 黄酮含量测定
        2.5.2.3 总酚含量测定
        2.5.2.4 色度、色调的测定
        2.5.2.5 花色苷含量的测定
        2.5.2.6 有机酸的测定
        2.5.2.7 香气成分的测定
        2.5.2.8 感官品评
    2.6 数据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热激处理时间对山楂果实成分的影响
        3.1.1 热激处理时间对山楂果实颜色和形态的影响
        3.1.2 热激处理时间对总酸、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3.1.3 热激处理时间对总糖、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3.1.4 热激处理时间对黄酮、总酚含量的影响
    3.2 浸渍压力对山楂果实成分的影响
        3.2.1 浸渍压力对山楂果实颜色和形态的影响
        3.2.2 浸渍压力对总酸、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3.2.3 浸渍压力对总糖、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3.2.4 浸渍压力对黄酮、总酚含量的影响
    3.3 浸渍温度对山楂果实成分的影响
        3.3.1 浸渍温度对山楂果实颜色和形态的影响
        3.3.2 浸渍温度对总酸、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3.3.3 浸渍温度对总糖、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3.3.4 浸渍温度对黄酮、总酚含量的影响
    3.4 酵母对二氧化碳浸渍发酵过程的影响
        3.4.1 酵母对总糖、酒精度的影响
        3.4.2 酵母对总酸、pH值的影响
        3.4.3 酵母对花色苷含量的影响
        3.4.4 酵母对色度、色调的影响
        3.4.5 酵母对黄酮、总酚含量的影响
        3.4.6 酵母对山楂酒基础理化指标及感官品评的影响
    3.5 酵母接种量对二氧化碳浸渍发酵过程的影响
        3.5.1 酵母菌接种量对总糖、酒精度的影响
        3.5.2 酵母菌接种量对总酸、pH值的影响
        3.5.3 酵母菌接种量对花色苷含量的影响
        3.5.4 酵母菌接种量对色度、色调的影响
        3.5.5 酵母菌接种量对山楂酒基础理化指标及感官品评的影响
    3.6 温度对二氧化碳浸渍发酵过程的影响
        3.6.1 发酵温度对总糖、酒精度的影响
        3.6.2 发酵温度对总酸、pH值的影响
        3.6.3 发酵温度对花色苷含量的影响
        3.6.4 发酵温度对色度、色调的影响
        3.6.5 发酵温度对山楂酒基础理化指标及感官品评的影响
    3.7 二氧化碳浸渍发酵法与传统工艺酿造山楂酒的对比分析
        3.7.1 基础理化指标与感官评价
        3.7.2 有机酸组成及含量
        3.7.3 挥发性成分及含量
4 讨论
    4.1 二氧化碳浸渍法浸渍条件的研究
    4.2 二氧化碳浸渍法发酵过程的研究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6)基于大棚固碳的太阳能智能灌溉调控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大棚气肥灌溉技术发展现状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系统总体要求与方案设计
    2.1 光合作用机理分析
    2.2 系统设计
        2.2.1 功能需求分析
        2.2.2 性能需求分析
    2.3 大棚固碳调控系统总体架构
    2.4 关键技术分析
        2.4.1 Lab VIEW虚拟仪器程序编写
        2.4.2 模型控制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气肥灌溉决策模型研究
    3.1 模糊控制决策程序
    3.2 模糊控制理论
    3.3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3.3.1 确定模型输入输出变量
        3.3.2 输入输出论域的确定
        3.3.3 模糊隶属度函数的选择与验证
        3.3.4 模糊规则的设计
        3.3.5 解模糊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棚固碳调控系统软硬件编写与设计
    4.1 核心处理器模块
    4.2 传感器模块选型
        4.2.1 二氧化碳传感器选型
        4.2.2 土壤温度(水分)变送器
        4.2.3 光照度传感器
    4.3 二氧化碳调控装置设计
    4.4 PLC控制电路设计
    4.5 系统软件编写
        4.5.1 系统主程序设计概述
        4.5.2 用户界面登录程序
        4.5.3 水箱液位/土壤湿度监控程序
        4.5.4 温度监控程序
        4.5.5 光照强度监控程序
        4.5.6 二氧化碳浓度监控程序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验证
    5.1 气肥灌溉决策模型验证
    5.2 大棚固碳调控系统运行验证
        5.2.1 系统有效性验证
        5.2.2 各性能参数测量精准性验证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各程序功能模块结构图
附录 B 各组番茄苗幼苗期和生长期图片
附录 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7)日光温室光气耦合环境调控系统的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温室环境监控技术
        1.2.2 光气调控模型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1.3.1 主要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温室控制整体设计方案需求分析
    2.1 温室环境特点概述
    2.2 控制参数描述
        2.2.1 光照
        2.2.2 二氧化碳
    2.3 系统控制要求分析
        2.3.1 功能需求分析
        2.3.2 性能需求分析
第三章 日光温室远程智能监控系统设计
    3.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3.2 执行级系统设计
        3.2.1 环境监测节点设计
        3.2.2 卷帘机构
        3.2.3 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3.3 协调级系统设计
        3.3.1 无线数传电台设计
        3.3.2 系统主电路设计
        3.3.3 协调级电气柜设计
    3.4 远程监控系统设计
        3.4.1 监控系统功能分析
        3.4.2 监控变量分配
        3.4.3 监控画面及功能介绍
第四章 精准补光系统设计
    4.1 概述
    4.2 植物补光灯参数测量
        4.2.1 实验原理
        4.2.2 定量圆形植物补光灯测量
        4.2.3 可调光强长方形植物补光灯测量
    4.3 补光灯系统设计
        4.3.1 控制系统整体结构
        4.3.2 自由通讯技术
第五章 气肥发生器设计
    5.1 概述
    5.2 电加热负压气肥发生器的工作原理
        5.2.1 气体产生原理
        5.2.2 气肥发生器的结构原理及工艺流程
    5.3 气肥发生器PLC控制系统设计
        5.3.1 控制系统架构分析
        5.3.2 控制系统设计
        5.3.3 PLC程序设计
        5.3.4 触摸屏组态设计
第六章 日光温室光气耦合智能调控研究
    6.1 引言
    6.2 基于光合速率模型的二氧化碳与补光协同决策
        6.2.1 黄瓜光合速率预测模型的构建
        6.2.2 黄瓜光合速率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分析
        6.2.3 基于光合速率模型的二氧化碳与光照协同补施决策
    6.3 基于Matlab的光气耦合协同决策系统设计
        6.3.1 系统整体框架介绍
        6.3.2 通讯设计
        6.3.3 智能决策系统设计
        6.3.4 系统测试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着作

(8)调亏灌溉下滴灌甜菜补偿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调亏灌溉技术的产生
    1.3 调亏灌溉对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1.4 调亏灌溉对作物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
        1.4.1 调亏灌溉对作物叶片结构的影响
        1.4.2 调亏灌溉对作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1.4.3 调亏灌溉对作物同化物分配的影响
        1.4.4 调亏灌溉对作物叶片生理功能的影响
    1.5 水分亏缺补偿效应理论
    1.6 研究目的
    1.7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7.1 研究内容
        1.7.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
    2.3 指标测定方法
        2.3.1 环境气象因子的测定
        2.3.2 农艺性状的测定
        2.3.3 产量品质的测定
        2.3.4 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2.3.5 气体交换参数的测定
        2.3.6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2.3.7 叶片结构特性的测定
    2.4 指标计算公式
        2.4.1 干物质积累动态特征值的计算
        2.4.2 补偿指数的计算
        2.4.3 光响应曲线的拟合
        2.4.4 二氧化碳响应曲线的拟合
        2.4.5 荧光参数的计算
        2.4.6 叶片结构相关指标的计算方法
        2.4.7 光合速率限制因素的计算
        2.4.8 碳同位素分辨率的计算
        2.4.9 水分利用效率的计算
    2.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第三章 调亏灌溉对甜菜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3.1 大田气象因子和土壤水分状况
    3.2 调亏灌溉对滴灌甜菜生长的影响
        3.2.1 各处理甜菜干物质量及叶面积的动态变化
        3.2.2 甜菜各器官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征
    3.3 调亏灌溉对甜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4 调亏灌溉对甜菜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3.5 调亏灌溉下甜菜产量相关分析
    3.6 讨论
    3.7 小结
第四章 调亏灌溉对甜菜生理特征的影响
    4.1 调亏灌溉对甜菜叶片膜透性的影响
    4.2 调亏灌溉对甜菜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4.3 调亏灌溉对甜菜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4.4 甜菜调亏灌溉后的生理指标主成分分析
    4.6 讨论
    4.7 小结
第五章 叶丛快速生长期调亏灌溉下滴灌甜菜同化物分配机制
    5.1 叶丛快速生长期调亏灌溉下甜菜干物质积累及分配
        5.1.1 各组分干物质积累
        5.1.2 各组分干物质~(13)C含量
        5.1.3 各组分干物质~(13)分配
    5.2 叶丛快速生长期调亏灌溉下甜菜光合生理及荧光特性
        5.2.1 光合生理特性
        5.2.2 荧光有效量子产率
        5.2.3 荧光电子传递特性
    5.3 叶丛快速生长期调亏灌溉下甜菜水分利用效率
        5.3.1 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
        5.3.2 植株水分利用效率
        5.3.3 ~(13)C分辨率(Δ~(13)C)与WUEy关系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叶丛快速生长期调亏灌溉下甜菜光合作用响应机制
    6.1 叶丛快速生长期甜菜叶片光响应特征
        6.1.1 光响应曲线
        6.1.2 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
    6.2 叶丛快速生长期甜菜叶片二氧化碳响应特征
        6.2.1 二氧化碳响应曲线
        6.2.2 二氧化碳响应曲线特征参数
    6.3 叶片结构特性
        6.3.1 显微结构特性
        6.3.2 超微结构特性
    6.4 限制因素分析
    6.5 讨论
    6.6 小结
第七章 调亏灌溉下滴灌甜菜补偿效应分析
    7.1 调亏灌溉下甜菜生长补偿效应
    7.2 调亏灌溉下甜菜生理补偿效应
        7.2.1 叶丛快速生长期生理补偿效应
        7.2.2 块根膨大期生理补偿效应
        7.2.3 糖分积累期生理补偿效应
    7.3 讨论
    7.4 小结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8.1 全文讨论
        8.1.1 调亏灌溉下滴灌甜菜指标间关系
        8.1.2 调亏灌溉对滴灌甜菜生产实践的指导意义
    8.2 全文结论
    8.3 创新点
    8.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9)糠醛渣清洁制备生物炭/活性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糠醛渣概述
        1.2.1 糠醛渣的定义
        1.2.2 糠醛渣的理化特性
        1.2.3 糠醛渣的资源化利用现状
    1.3 生物炭的发展概况
        1.3.1 生物炭概述
        1.3.2 生物炭孔隙特性
        1.3.3 生物炭的制备原料分类
        1.3.4 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分类
    1.4 活性炭的研究现状
        1.4.1 活性炭概述
        1.4.2 活性炭孔隙结构
        1.4.3 活性炭的分类
        1.4.4 活性炭的应用
    1.5 活性炭的活化方法
        1.5.1 物理活化法
        1.5.2 化学活化法
        1.5.3 物理化学活化法
        1.5.4 活性炭制备存在的问题
    1.6 研究内容、目的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1.6.3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2 水蒸气/二氧化碳/氢氧化钾活化糠醛渣制备活性炭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原料
    2.3 活性炭的制备
        2.3.1 水蒸气活化糠醛渣制备活性炭
        2.3.2 二氧化碳活化糠醛渣制备活性炭
        2.3.3 氢氧化钾活化糠醛渣制备活性炭
    2.4 实验仪器及分析方法
        2.4.1 实验仪器
        2.4.2 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测定
        2.4.3 热重分析
        2.4.4 扫描电镜分析
        2.4.5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
        2.4.6 活性炭得率计算
    2.5 糠醛渣热重分析
    2.6 水蒸气活化糠醛渣制备活性炭的研究
        2.6.1 水蒸气流速对水蒸气-活性炭品质的影响
        2.6.2 活化温度对水蒸气-活性炭品质的影响
        2.6.3 活化时间对水蒸气-活性炭品质的影响
    2.7 二氧化碳活化糠醛渣制备活性炭的研究
        2.7.1 活化时间对二氧化碳-活性炭品质的影响
        2.7.2 活化温度对二氧化碳-活性炭品质的影响
        2.7.3 二氧化碳流速对二氧化碳-活性炭品质的影响
    2.8 氢氧化钾活化糠醛渣制备活性炭的研究
        2.8.1 活化时间对氢氧化钾-活性炭品质的影响
        2.8.2 活化剂用量对氢氧化钾-活性炭品质的影响
        2.8.3 活化温度对氢氧化钾-活性炭品质的影响
        2.8.4 氢氧化钾-活性炭的扫描电镜分析
    2.9 本章小结
3 热解气自活化糠醛渣制备生物炭的研究
    3.1 引言
    3.2 生物炭的制备
    3.3 生物炭得率及热解气组分分析
    3.4 结果讨论
        3.4.1 糠醛渣、热解炭及热解气的理化性质分析
        3.4.2 糠醛渣、热解炭及生物炭的扫描电镜分析
    3.5 制备条件对生物炭品性的影响
        3.5.1 热解气流速对生物炭品性的影响
        3.5.2 活化时间对生物炭品性的影响
        3.5.3 活化温度对生物炭品性的影响
    3.6 生物炭的得率
    3.7 活化后热解气体组份和热值的变化
    3.8 生物炭制备过程物质流分析
    3.9 中试试验
    3.10 本章小结
4 熔融盐活化糠醛渣制备活性炭及电化学性质研究
    4.1 引言
    4.2 熔融盐
    4.3 制备原料及方法
    4.4 电化学测试
    4.5 氢氧化钾热重分析
    4.6 熔融盐与糠醛渣的混合过程及机理
    4.7 制备条件对活性炭品性的影响
        4.7.1 炭化时间对活性炭品性的影响
        4.7.2 混合时间对活性炭品性的影响
        4.7.3 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品性的影响
        4.7.4 活化温度对活性炭品性的影响
        4.7.5 不同活化混合方式活性炭的性能比较
    4.8 扫描电镜分析
    4.9 活性炭电化学性质分析
    4.10 本章小结
5 热解气耦合熔融盐活化糠醛渣制备活性炭的研究
    5.1 引言
    5.2 制备方法
    5.3 表征方法
        5.3.1 红外分析
        5.3.2 亚甲基蓝吸附测定
        5.3.3 亚甲基蓝吸附动力学测定
    5.4 红外分析
    5.5 制备条件对活性炭品性的影响
        5.5.1 热解气流速对活性炭品性的影响
        5.5.2 混合时间对活性炭品性的影响
    5.6 耦合活化后热解气组份及热值变化
    5.7 亚甲基蓝吸附动力学分析
    5.8 亚甲基蓝吸附等温线拟合
    5.9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10)设施条件下秸秆阴燃释放二氧化碳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CO_2 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1.1 CO_2 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1.1.2 CO_2 对植物水分蒸腾作用及利用率的影响
        1.1.3 CO_2 对植物光呼吸影响
        1.1.4 CO_2 对植物生长发育及物质生产的影响
    1.2 保护地增施CO_2气肥的研究
        1.2.1 保护地增施CO_2气肥的浓度
        1.2.2 保护地增施CO_2气肥的研究进展
        1.2.3 保护地增施CO_2气肥的方法及优缺点
    1.3 秸秆资源的利用现状
        1.3.1 秸秆资源的燃料化利用
        1.3.2 秸秆资源的饲料化利用
        1.3.3 秸秆资源的肥料化利用
        1.3.4 秸秆资源的原料化利用
        1.3.5 秸秆资源的基料化利用
    1.4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日光温室内新型CO_2肥料
        2.1.2 日光温室内CO_2浓度监测
    2.2 试验设计
    2.3 日光温室的管理
        2.3.1 植株管理
        2.3.2 水肥管理
    2.4 植株及果实生长量的测量方法
        2.4.1 植株株高测量方法
        2.4.2 植株茎粗测量方法
        2.4.3 植株干、鲜重的测量方法
        2.4.4 果实直径的测量方法
        2.4.5 果实硬度的测量方法
        2.4.6 果实单株产量的测量方法
        2.4.7 果实累计产量的测量方法
        2.4.8 果实色差的测量方法
    2.5 果实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
        2.5.1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2.5.2 可滴定酸含量的测定方法
        2.5.3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方法
        2.5.4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方法
        2.5.5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方法
    2.6 果实感官评价的测定方法
    2.7 果实风味的测定方法
        2.7.1 电子舌样品的预处理
        2.7.2 电子舌的传感器的活化
        2.7.3 番茄样品的测定
    2.8 温室环境因子的测定方法
    2.9 数据处理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3.1.1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植株的株高的影响
        3.1.2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植株的茎粗的影响
        3.1.3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开花时间和第一花序节位数的影响
        3.1.4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植株的干重和鲜重的影响
    3.2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不同时期番茄果实的影响
        3.2.1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不同时期番茄的平均单果重的影响
        3.2.2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不同时期番茄果实的直径的影响
        3.2.3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不同时期番茄果实的硬度的影响
    3.3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果实的产量的影响
        3.3.1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果实的单株产量的影响
        3.3.2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果实的累计产量的影响
    3.4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果实的品质的影响
        3.4.1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果实的可溶性糖的含量的影响
        3.4.2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果实的可滴定酸的含量的影响
        3.4.3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果实的糖酸比比值的影响
        3.4.4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果实的维生素C的含量的影响
        3.4.5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果实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4.6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的影响
        3.4.7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果实的色差的影响
    3.5 番茄果实感官鉴评
        3.5.1 感官鉴评
        3.5.2 电子舌与感官评价PCA分析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的
        4.1.2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果实的影响的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番茄对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有限元分析的二氧化碳气肥无线智能控制系统研究[D]. 刘晓阳.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2]SalenMX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化物共聚的研究[D]. 张凯悦.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3]不同时期加富CO2对温室番茄生理特性及果实生长的影响[D]. 郭娇.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4]刺梨果实中主要成分的提取分离及提取机制研究[D]. 潘泓伊. 东北林业大学, 2021
  • [5]二氧化碳浸渍山楂酒酿造工艺研究[D]. 陈敏.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6]基于大棚固碳的太阳能智能灌溉调控系统的研究[D]. 张泉. 广州大学, 2020
  • [7]日光温室光气耦合环境调控系统的研发[D]. 于镓. 天津农学院, 2020(07)
  • [8]调亏灌溉下滴灌甜菜补偿效应研究[D]. 李阳阳.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9]糠醛渣清洁制备生物炭/活性炭的研究[D]. 尹玉磊.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6)
  • [10]设施条件下秸秆阴燃释放二氧化碳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D]. 孙菡.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2)

标签:;  ;  ;  

番茄对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反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