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绞痛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冠心病心绞痛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一、介入性治疗在冠心病心绞痛临床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雅[1](2021)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60天内非计划性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60天内非计划性再入院的危险因素。研究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18.11.1-2019.10.31杭州某三甲综合医院1337例诊断为ACS并行PCI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纳入、排除和剔除标准筛选后,共936例患者最终进入研究。根据患者术后60天内是否发生非计划性再入院,将患者分为再入院组(92例)和未再入院组(844例)。应用医院病历系统采集患者病历数据,分析患者年龄、既往史、用药史、实验室数据、血管病变情况等因素对再入院的影响以及分析再入院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Epidate 3.0进行数据录入,双人核对录入。数据分析使用SPSS 23.0。正态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非正态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分位数表示,组间比较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以是否发生再入院为因变量,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危险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共936例患者最终纳入本研究,其中92例患者发生60天内非计划性再入院,再入院率为9.8%。1.再入院的原因:因心脏原因再入院的患者共71例,其中包括不稳定心绞痛20例(28.17%)、急性心肌梗死13例(18.31%)、胸闷11例(15.49%)、胸痛7例(9.86%)、冠心病7例(9.86%)、心衰3例(4.23%)、心律失常2例(2.82%)、陈旧性心肌梗死2例(2.82%)、亚急性心肌梗死1例(1.42%)及其他心脏原因5例(7.04%)。因非心脏原因再入院的患者共21例,其中包括糖尿病5例(23.81%)、感冒或发烧3例(14.29%)、胸腔积液2例(9.52%)、药物副作用2例(9.52%)、其他非心脏原因9例(42.86%)。2.在一般临床资料方面,与未发生再入院的患者相比,再入院的患者年龄较大(P=0.008)、自费人数较多(P=0.014)、诊断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较多(P=0.013)、紧急PCI较多(P=0.004)、住院天数较久(P<0.001)、胰岛素用药史较多(P=0.005)、糖尿病史较多(P=0.007)。3.在实验室检查资料方面,与未发生再入院的患者相比,再入院的患者具有更高的中性粒细胞(P=0.016)、CK-MB(P=0.002)、血清葡萄糖(P=0.015),血肌酐(P=0.002)、D-二聚体(P<0.001)和C-反应蛋白(P=0.001)水平,以及更低的血红蛋白(P=0.033)、血清钠(P=0.011)和血清白蛋白(P<0.001)水平。4.在造影剂和手术资料方面,与未发生再入院的患者相比,再入院的患者具有更高的ACEF评分(P<0.001)、更多的病变血管数(P<0.001)、左主干病变(P=0.014)、左回旋支病变(P=0.001)、右冠病变(P<0.001)和多支血管病变(P<0.001),以及更少的手术时间(P=0.040)。5.通过Loge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住院天数增加(P=0.002)、吸烟指数增加(P=0.013)、多支血管病变(P=0.001)、ACEF评分增加(P=0.003)、糖尿病史(P=0.040)是ACS患者PCI术后60天内非计划性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结论:住院天数增加、吸烟指数增加、多支血管病变、ACEF评分增加及糖尿病史是ACS患者PCI术后60天内非计划性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明轩[2](2021)在《中医综合疗法对冠心病PCI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对冠心病PCI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作用,总结中医综合疗法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方法参与研究的60例患者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使用随机数字表分选两组患者,包括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观察组(中医综合疗法组),每组均为30人;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包括冠心病二级预防常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一次/天;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mg一次/天或替格瑞洛90mg两次/天;阿托伐他汀钙20-40mg一次/天或瑞舒伐他汀钙10-20mg一次/天;琥珀酸美托洛尔47.5mg-95mg一次/天),其他药物如降糖药、降压药物等根据患者平素口服药情况而定;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综合疗法,包括中药颗粒剂口服,耳穴压丸,穴位贴敷及舌操锻炼。两组采取相互对照的方法进行观察,观察时间为4周。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病史、病程等),同时记录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的变化。最终收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积分、SF-36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并运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做统计学分析,研究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各类评分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支架数目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中医证候疗效:经过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4周后中医证候积分显着性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为48.28%、显效率为13.79%,均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20.00%、显效率0%,且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治疗前,两组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在各维度上均显示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各自组内比较,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各项维度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SF-36生存质量量表:治疗前,两组在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健康变化(HT)全部9个维度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各自组内比较,各维度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生理功能(PF)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健康变化(HT)这8个维度评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采用的中医综合疗法可以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中医症状;改善该证型患者的生活状态、减少心绞痛发作情况、提高对疾病治疗的满意度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提高该类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整体提升冠心病PCI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郭春霞[3](2021)在《冠心Ⅱ号组方对颈动脉损伤兔血管内皮修复作用及相关VEGF/PI3K/Akt通路的影响》文中提出[目 的]采用兔颈动脉球囊损伤术联合高脂饮食建立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模型,观察中药复方冠心Ⅱ号组方对血管内皮的修复作用评价其疗效,并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磷酯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VEGF/PI3K/Akt)信号通路探索相关机制。[方 法]清洁级日本大耳兔30只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组、冠心Ⅱ号(GXⅡ)组、冠心Ⅲ号(GXⅢ)组、阿托伐他汀钙组,共计5组,每组6只。(1)假手术组(普通饲料+生理盐水):不做球囊损伤手术,普通标准饮食,生理盐水4mL/day灌胃;(2)手术组(颈动脉球囊损伤+高脂饲料+生理盐水):颈动脉球囊损伤手术,高脂饮食,生理盐水4 mL/day灌胃;(3)GXⅡ号组(颈动脉球囊损伤+高脂饲料+GXⅡ):颈动脉球囊损伤手术,高脂饮食,GXⅡ溶液(4g/day)灌胃;(4)GXⅢ号组(颈动脉球囊损伤+高脂饲料+GXⅢ):颈动脉球囊损伤手术,高脂饮食,GXⅢ溶液(9g/day)灌胃;(5)阿托伐他汀钙组(颈动脉球囊损伤+高脂饲料+阿托伐他汀钙片):颈动脉球囊损伤手术,高脂饮食,阿托伐他汀钙溶液5 mg/day灌胃。所有实验兔干预15天后,空气栓塞法处死,摘取右颈总动脉,主动脉抽取全血。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镜下观察各组损伤血管组织形态病理学的改变;Western blot测定颈动脉损伤段血管VEGF,PI3K,Akt,磷酸化Akt(p-Akt)、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分别检测兔血清内皮素-1(ET-1)及血清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 果]1.一般情况:假手术组兔精神状态良好,活动自如;余4组造模初期手术后兔精神倦怠,行动相对迟缓。经干预处理后,除手术组大鼠一般情况无明显缓解外,GXⅡ、GXⅢ及阿托伐他汀钙组兔较手术组兔一般情况均较干预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精神状态好转,行动迟缓症状减轻。2.损伤血管组织形态学观察:假手术组血管内膜表面光滑,无明显增厚现象;与假手术组相比,手术组血管内膜厚度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血管管腔面积减小;与手术组相比,各治疗组兔损伤血管内膜增厚的情况明显减轻,血管管腔面积相对增大。3.血脂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手术组兔血清TC、TG、LDL-C水平升高(P<0.05),HDL-C水平降低(P<0.05);与手术组相比,各治疗组兔血清TC、TG、LDL-C水平降低(P<0.05),HDL-C水平升高(P<0.05)。4.损伤血管组织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手术组兔血管组织VEGF、P13K、p-Akt蛋白表达上调(P<0.01)、eNOS蛋白表达下调(P<0.01);与手术组相比,各治疗组兔组织蛋白VEGF、P13K、p-Akt 蛋白的表达下凋(P<0.01)、eNOS 表达上调(P<0.01)。5.血清ET-1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手术组血清ET-1水平上升(P<0.01);与手术组相比,各治疗组血清ET-1水平降低(P<0.01)。[结 论]冠心Ⅱ号组方(冠心Ⅱ号、冠心Ⅲ号)对颈动脉球囊损伤兔模型能减轻血管内膜增厚程度,调节血脂TC、TG、LDL-C、HDL-C水平,具有血管内皮保护样作用。其作用可能与VEGF/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冠心Ⅱ号组方通过下凋p-Akt、P13K、VEGF表达、上调eNOS表达、降低ET-1水平,从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血管内膜增生。

林露[4](2020)在《加味生脉散合丹参饮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发气阴两虚,心血瘀阻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是为了观察加味生脉散合丹参饮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发气阴两虚,心血瘀阻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纳入标准纳入6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冠心病PCI术后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加味生脉散合丹参饮,本试验周期为4周,试验结束后综合评判两组患者在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疗效、硝酸甘油疗效、心电图疗效、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及观察血浆C反应蛋白、血浆D-二聚体、血脂等的变化,评估加味生脉散合丹参饮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发气阴两虚,心血瘀阻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均可减少硝酸甘油用量,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硝酸甘油减停率为82.76%,对照组为71.4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绞痛发作程度上,两组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心绞痛发作,但治疗组效果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且在改善心绞痛症状的总有效率上治疗组为86.21%,对照组为60.71%,两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心电图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31%,对照组为71.43%,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显着提高躯体活动耐量、心绞痛稳定状态、治疗满意度、疾病认知度,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P均小于0.05);两组在降低C反应蛋白、血脂水平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在降低D-二聚体水平方面,两组疗效相同(P>0.05)。结论:加味生脉散合丹参饮能有效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发气阴两虚,心血瘀阻型心绞痛,能够显着改善中医证候,缓解心绞痛的症状,提高术后心绞痛患者身体机能状态和生活质量,同时能显着降低患者的C反应蛋白和血脂水平,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韩明君[5](2020)在《以“益气活血、通阳泄浊”为中医治疗原则,防治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防治ISR已成为关注的热点。就再狭窄的中西医机制进行探讨,归纳总结中医治疗胸痹支架内再狭窄的中医治疗原则,并观察以“益气活血、通阳泄浊”为中医治疗原则,予以冠心病I号方,干预支架植入术后的治疗,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防治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疗效性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四川省中医院心血管二科住院患者,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行冠脉内支架植入的病例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定期随访1年。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在PCI后1年后ISR的发生率,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及其治疗前与服用药物后中医症状的改善情况;并记录临床观察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总结对比分析顺利完成的临床病例,共76例。结果显示:1、治疗组38例,再狭窄率5.26%,对照组38例,再狭窄率13.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症状改善的疗效: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2.11%,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81.5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一些中医单症状的对比,如:心悸气短或喘促、痰多、神疲乏力、身体沉重等症状改善的对比,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3、所有入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系统查体、实验室检验均没有明显异常,安全性为1~2级。且未发生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事件。结论:1、以“益气活血、通阳泄浊”为中医治疗原则,予以冠心病I号方配合西药规范治疗,能进一步降低胸痹心痛(气虚血瘀、痰浊阻滞证)支架植入术后的再狭窄率,且长期服用冠心病I号,对患者的中医证候中医单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冠心病I号方配合西药规范治疗在防治PCI-ISR上,具有确切的疗效和安全性。

鲁瀚明[6](2018)在《八味通络颗粒对冠心病支架术后再发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八味通络颗粒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再发心绞痛心血瘀阻型患者临床疗效的观察,为八味通络颗粒防治冠心病提供有效、安全的循证医学证据,扩大八味通络颗粒的临床应用范围,同时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支架术后再发心绞痛提供有效的临床思路及实践经验。方法选取山西省中医院心病科门诊冠心病支架术后再发心绞痛心血瘀阻证患者60例,运用统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经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纽约心功能分级等基本资料均无显着差异。两组患者均予以生活方式改善教育及冠心病二级药物预防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八味通络颗粒模拟剂,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口服八味通络颗粒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积分疗效、中医症候积分疗效、平板运动试验最大心率、运动试验级别、代谢当量、运动试验持续时间、运动中ST段下降总和、西雅图量表评价及安全量化指标,对八味通络颗粒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做出判定。结果(1)心绞痛临床积分与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总积分比较差异显着(P<0.05);心绞痛积分疗效总有效率2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总积分与疗效:疗程结束后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显着(P<0.01);中医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3)平板运动试验:2组组间运动总时间、代谢当量、运动级别、最大心率较前升高和运动中出现ST段压低总和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4)西雅图心绞痛量表:治疗组患者在心绞痛稳定状态、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本次试验过程中血尿便常规、谷丙、谷草转氨酶、肾功能等安全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例患者试验过程中出现血糖升高,总体血糖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意义(P>0.05);2组患者未诉其他明显不适症状。结论:八味通络颗粒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再发心绞痛心血瘀阻证具有活血行气、化瘀通络止痛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心脏供血能力储备,提升患者运动耐量,一定程度改善生存质量,无明显不良反应。八味通络颗粒可应用与冠心病支架术后再发心绞痛的治疗。

刘阳[7](2013)在《益气养阴法对气阴两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RT的干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本研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观察益气养阴法对气阴两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HRT的干预研究,为临床推广应用打下基础。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气阴两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口服阿司匹林(拜阿斯匹灵)0.1Qd,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欣康)20mg Bid,琥珀酸美托洛尔(倍他乐克)23.75mg Q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益气养阴汤(组成:麦冬30g党参30g黄芪30g五味子12g桂枝9g炒酸枣仁30g三七粉3g(冲服)丹参30g甘草9g),分别观察患者动态心电图TO,TS,中医证候疗效积分,心绞痛疗效评价,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所有观察指标的结果均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治疗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动态心电图心率震荡(TO,TS),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积分,心绞痛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西雅图生活量表组内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动态心电图心率震荡(TO,TS),中医征候积分,中医证候总疗效,心绞痛积分,生活质量西雅图生活量表比较有差异性(P<0.05或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心绞痛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益气养阴法能够改善气阴两虚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HRT现象异常的情况,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状态。同时对于其临床症状、中医征候、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疗效确切。2.中西医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是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最佳选择。其充分发挥了西医治疗的优势,而中医治疗的辨证论治、标本兼顾、灵活多变原则,明显增强了疗效,改善了患者预后。3.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可靠。

牛俊杰[8](2013)在《心痛泰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证及其对血清MMP-9、hs-CRP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心痛泰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从而探寻出心痛泰对最能反映斑块不稳定性的血清学指标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收集我院自2012年7月~2013年2月以来住院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将符合试验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3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4.67±13.037岁;治疗组(心痛泰颗粒+常规西药治疗)3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56.13±12.473岁;系统用药4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在中医证候、心电图改变情况及反映斑块不稳定性的血清学指标MMP9、hs-CRP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胸痹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83.4%,治疗组在缓解胸痹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心电图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3.3%,说明治疗组强于对照组(P<0.05);在降低血清MMP-9、hs-CRP的含量方面,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痛泰颗粒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能显着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证)患者的中医证候,减轻心肌缺血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同时,对反映不稳定型心绞痛斑块不稳定性的相关血清学指标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可能机制为通过抗凝、降血脂,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炎症反应等途径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清MMP-9、hs-CRP的表达,稳定斑块,从而达到治疗冠心病的目的。

夏敏[9](2012)在《抗栓1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及其对内皮素-1、血栓素B2水平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抗栓1号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血瘀阻证患者临床疗效及其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指标的变化,评价其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血瘀阻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血小板功能的作用。方法:将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血瘀阻证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抗栓1号,2组疗程均为14天。治疗前后观察两组在心绞痛疗效、主要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及血浆ET-1、TXB2等指标方面的变化,统计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①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显效率为55%、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依次为15%、6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显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主要症状积分: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主要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胸痛、胸闷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在改善心悸和气短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③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显效率为65%、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依次为30%、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显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血浆ET-1、TXB2水平变化:ET-1值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为45.96±11.90(pg/ml)、31.45±19.22(pg/ml);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41.06±10.16(pg/ml)、44.33±18.40(pg/ml); TXB2值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为102.98±78.92(pg/ml)、24.36±11.74(pg/ml);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47.29±26.61(pg/ml)、38.63±18.46(pg/ml)。治疗组治疗后血浆ET-1、TXB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浆ET-1、TXB2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均<0.05);⑤两组安全性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抗栓1号能够明显改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血瘀阻证患者主要症状,提高心绞痛和中医证候疗效,并且具有良好安全性。同时能显着降低血浆ET-1、TXB2水平,提示其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刘红军[10](2011)在《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及对Hcy、hs-CRP、NT-proBNP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并评价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型)的临床疗效及对Hey、hs-CRP、NT-proBNP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选取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符合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7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丹红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试验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0.9%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对照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塞通冻干粉针40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0.9%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疗程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及相关检查变化情况。应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有临床意义。结果:1、两组心绞痛改善情况显效率、总有效率:试验组显效率为41.66%,总有效率为91.66%;照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19.45%和88.89%,两组间比较,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试验组在显效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两组在改善心电图方面:试验组显效为30.55%,总有效率为77.77%,对照组分别为27.78%和72.22%。两组在总有效率及显效率两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者在中医症状总疗效:试验组显效率为44.45%;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分别为19.44%和86.11%,两组在总有效率上无统计学差异,但在显效率两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Hey、hs-CRP、NT-proBNP比较:治疗前后两组Hey、hs-CRP、NT-proBNP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hs-CRP、NT-proBNP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5、安全性比较:两组组内、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提示两种方法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安全性好并可改善血脂、Hey、hs-CRP、NT-proBNP等多种实验室指标的一种中药制剂,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及进一步研究。

二、介入性治疗在冠心病心绞痛临床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介入性治疗在冠心病心绞痛临床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60天内非计划性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外研究现状
        1.1.2 国内研究现状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技术路线图
2 文献回顾
    2.1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般临床特征
        2.1.1 诊断
        2.1.2 流行病学
        2.1.3 发病机制
    2.2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风险评估
        2.2.1 STEMI
        2.2.2 NSTE-ACS
    2.3 再灌注策略
3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研究人群及样本量确定
        3.1.2 纳入标准
        3.1.3 排除标准
        3.1.4 剔除标准
    3.2 诊断标准及研究指标
        3.2.1 诊断标准
        3.2.2 研究指标
    3.3 研究方法
        3.3.1 研究开展前的准备
        3.3.2 统计学方法
        3.3.3 质量控制
        3.3.4 伦理审查
4 结果
    4.1 再入院的发生情况
    4.2 再入院原因分布
    4.3 再入院时间分布
    4.4 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4.5 研究对象实验室数据比较
    4.6 研究对象造影剂及手术资料比较
    4.7 多因素Logestic回归分析ACS患者PCI术后60 天内非计划性再入院的危险因素
5 讨论
    5.1 住院天数
    5.2 吸烟指数
    5.3 多支血管病变
    5.4 ACEF评分
    5.5 糖尿病
6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早期再入院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2)中医综合疗法对冠心病PCI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西医学PCI术后研究进展
        1 冠心病概述
        2 PCI术治疗冠心病现状概述
        3 西医学对冠心病PCI术后心脏康复及生活质量的认识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学对冠心病及PCI术后的认识
        1 中医学对冠心病的认识
        2 中医学对PCI术后的认识
        3 中医药治疗对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病例来源
    2 研究标准
    3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基线资料分析
    2 中医证候分析
    3 西雅图心绞痛量表改善分析
    4 生存质量量表分析
    5 观察组所用干预方式分析
    6 展望与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冠心Ⅱ号组方对颈动脉损伤兔血管内皮修复作用及相关VEGF/PI3K/Akt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加味生脉散合丹参饮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发气阴两虚,心血瘀阻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病例来源
    2.诊断标准
    3.纳入标准
    4.排除标准
    5.病例的剔除、脱落、中止标准
    6 病例分组
第二部分 :研究方案
    1.治疗方案
    2.观察项目
    3.统计学处理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硝酸甘油用量
    2.心绞痛疗效对比
    3.心电图疗效
    4.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对比
    5.CRP对比
    6.D-二聚体
    7.血脂对比
    8.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
    9.安全性评价
第四部分 :讨论
    1.冠心病介入术后再发心绞痛的中医学研究
    2.冠心病介入术后再发心绞痛西医学的发病机理
    3.目前冠心病介入术后再发心绞痛的治疗
    4.立题依据
第五部分 :结论
第六部分 :展望及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附录7
文献综述 冠心病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以“益气活血、通阳泄浊”为中医治疗原则,防治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试验设计
    3 病例分组
    4 方案制定
        (1)支架的选择/支架植入的途径
        (2)具体治疗方案
    5 临床资料指标
        5.1 安全性指标
        5.2 疗效性指标
    6 疗效评价/安全性评价
        6.1 主要疗效评价
        6.2 次要疗效评价
        6.2.1 中医证候疗效
        6.2.2 中医症候其主要症状及次要症状的计分标准
        6.3 安全性评价
    7 入组病例保障依从性的方案
    8 统计分析方法
    技术路线图
    9 结果
        9.1 病例完成情况
        9.2 一般资料的汇总及可比性分析
    10 疗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11 讨论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1:文献综述 中西医防治冠心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现状
    参考文献
附件2: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6)八味通络颗粒对冠心病支架术后再发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临床资料
    1.病例来源
    2.一般资料
    3.病例选择
        3.1 诊断标准
        3.2 纳入标准
        3.3 排除标准
        3.4 终止试验标准
        3.5 脱落标准
研究方法
    1.试验设计
    2.治疗方法
    3.观察指标
    4.疗效判定标准
    5.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1.心绞痛总积分比较
    2.心绞痛疗效判定比较
    3.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4.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5.平板运动各项指标的比较
    6.西雅图评分比较
    7.安全性分析
讨论
    1.现代医学对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认识
    2.中医理论研究
    3.八味通络颗粒用药分析
    4.临床疗效分析
    5.作用机制探讨
    6.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综述 中医药对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的防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表1 平板运动试验
附表2 西雅图量表
附表3 中医证候积分表
附表4 心绞痛积分表
致谢
作者简介

(7)益气养阴法对气阴两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RT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研究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试验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评价标准
        1.5 数据统计处理
    2 观察结果与分析
        2.1 临床资料分析
        2.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3 安全观察指标
讨论
    1 气阴两虚与不稳定型心绞痛
    2 组方分析
        2.1 君药
        2.2 臣药
        2.3 佐药
        2.4 佐使药
    3 现代药理研究
        3.1 党参
        3.2 麦冬
        3.3 五味子
        3.4 黄芪
        3.5 丹参
        3.6 三七粉
        3.7 桂枝
        3.8 炒枣仁
        3.9 甘草
    4 心率震荡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的讨论
    5 生活质量评价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的讨论
    6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详细摘要

(8)心痛泰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证及其对血清MMP-9、hs-CRP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1.3.3 病例剔除、脱落及中止试验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指标检测
    2.4 观察指标
        2.4.1 安全性观察
        2.4.2 疗效观察
        2.4.3 机理探讨指标
    2.5 疗效判断标准
        2.5.1 胸痹心痛症状的疗效标准
        2.5.2 中医症状总疗效评定标准
        2.5.3 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
        2.5.4 中医症状单项积分标准
        2.5.5 心电图改变积分标准
    2.6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临床一般资料比较
        3.1.1 两组患者性别情况比较
        3.1.2 两组患者年龄分布情况比较
        3.1.3 两组患者胸痹症状比较
        3.1.4 两组患者心绞痛分级比较
        3.1.5 两组患者心绞痛危险分层比较
    3.2 临床结果比较
        3.2.1 两组患者胸痹症状疗效比较
        3.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3.2.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疗效比较
        3.2.4 两组患者心电图ST改变情况比较
        3.2.5 两组患者心电图T波改变情况比较
        3.2.6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疗效比较
        3.2.7 两组患者血清MMP-9含量比较
        3.2.8 两组患者血清hs-CRP含量比较
        3.2.9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
        3.2.10 安全性指标检测
4. 讨论
    4.1 中医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认识
        4.1.1 中医对本病病名、病机的认识
        4.1.2 中医对本病治法的研究
    4.2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认识
        4.2.1 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机制的研究
        4.2.2 不稳定型心绞痛西医治法研究进展
    4.3 心痛泰组方研究
    4.4 心痛泰组方现代药理学研究
    4.5 中医胸痹心痛气滞血瘀证与MMP-9、hs-CRP的相关性
    4.6 心痛泰临床研究疗效分析
    4.7 心痛泰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作用机理分析
    4.8 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1: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危险分层
附表2:中医证候单项计分表
附录1: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随机分组表
附录3:临床观察表
附录4: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及发表文章

(9)抗栓1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及其对内皮素-1、血栓素B2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冠心病中医研究概况
        1.1 中医对冠心病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对冠心病病因病机的研究
        1.3 中医对冠心病分型论治探讨
        1.4 中医治法研究
        1.5 冠心病心血瘀阻证与活血化瘀法
    2. 冠心病现代研究概况
        2.1 冠心病的现代流行病学研究及防治情况
        2.2 冠心病发病机制研究
        2.3 冠心病的西医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病例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排除标准及退出试验病例标准
    2. 方法
        2.1 分组及给药
        2.2 观察指标
        2.3 疗效评定标准
        2.4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
        3.2 两组主要症状积分比较
        3.3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4 两组血浆ET-1、TXB_2水平比较
        3.5 安全性分析
讨论
    1. 抗栓1号组方、方义及现代药理研究
        1.1 “抗栓1号”组方及方义
        1.2 抗栓1号组方中药现代药理研究
    2. 提高临床疗效
    3. 保护血管内皮与抗血小板聚集
    4.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及对Hcy、hs-CRP、NT-proBNP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选择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不稳定型心绞痛短期危险程度分层
        1.2.3 不稳定型心绞痛分度诊断标准
        1.2.4 中医辨证及证候评定标准
        1.2.4.1 中医病名诊断标准
        1.2.4.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2.4.3 中医症状记分法
        1.3 纳入病例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标准
        1.6 退出标准
    2 试验方法
        2.1 试验方法
        2.1.1 实验设计
        2.1.2 分组方法
        2.1.3 治疗方法和疗程
        2.2 观察指标
        2.2.1 试验病例人口学和临床基线指标
        2.2.2 疗效指标与判定标准
        2.2.2.1 疗效性指标
        2.2.2.2 心绞痛疗效判定标准
        2.2.2.3 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
        2.2.2.4 中医证状疗效判定标准
        2.2.3 安全性观测
        2.2.4 统计方法
    3 一般资料
        3.1 病例的来源及分组
        3.2 治疗前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3.2.1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较
        3.2.2 年龄构成分布情况比较
        3.2.3 体型及体重构成分布情况比较
        3.2.4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3.2.5 两组患者合并疾病比较
        3.2.6 两组患者不稳定心绞痛短期危险分层
        3.2.7 两组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情程度
        3.2.8 两组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情况
        3.2.9 两组患者hs-CRP、Hcy、NT-proBNP水平情况
        3.2.10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分级比较
        3.2.11 两组患者主要中医症状积分分布
    4 结果
        4.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改善情况
        4.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善情况
        4.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4.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4.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压、两项乘积比较
        4.6 两组患者血脂情况
        4.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Hcy、NT-proBNP情况比较
        4.8 安全性检测
结论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认识
        1.1 病理生理机制
        1.2 诊断与治疗
    2 祖国医学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讨论
        2.1.对于病名的认识
        2.2.对于病因病机认识
        2.3.对治疗的认识
    3 中西医联合在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优势讨论
    4 对本次研究的讨论
        4.1.丹红注射液在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机制讨论
        4.1.1 丹参
        4.1.2 红花
        4.1.3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机制探讨
        4.2.阳性对照药物的选择
        4.3.对Hcy、hs-CRP、NT-proBNP的讨论
        4.3.1 对hs-CRP的讨论
        4.3.2 对Hcy的讨论
        4.3.3 对NT-proBNP的讨论
        4.4.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4.5.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安全性分析
    5.问题与展望
        5.1.疗效的普适性
        5.2.样本量的缺少和远期疗效
        5.3.药物的长期应用
结语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四、介入性治疗在冠心病心绞痛临床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60天内非计划性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分析[D]. 王雅.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2]中医综合疗法对冠心病PCI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D]. 李明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冠心Ⅱ号组方对颈动脉损伤兔血管内皮修复作用及相关VEGF/PI3K/Akt通路的影响[D]. 郭春霞.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2)
  • [4]加味生脉散合丹参饮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发气阴两虚,心血瘀阻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D]. 林露.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5]以“益气活血、通阳泄浊”为中医治疗原则,防治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临床疗效观察[D]. 韩明君.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八味通络颗粒对冠心病支架术后再发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临床观察[D]. 鲁瀚明.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7]益气养阴法对气阴两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RT的干预研究[D]. 刘阳.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04)
  • [8]心痛泰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证及其对血清MMP-9、hs-CRP影响的临床研究[D]. 牛俊杰.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3(08)
  • [9]抗栓1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及其对内皮素-1、血栓素B2水平的影响[D]. 夏敏.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0)
  • [10]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及对Hcy、hs-CRP、NT-proBNP的影响[D]. 刘红军.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1(11)

标签:;  ;  ;  ;  ;  

冠心病心绞痛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