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治疗背侧肌筋膜炎108例

火针治疗背侧肌筋膜炎108例

一、火针治疗背肌筋膜炎108例(论文文献综述)

莫雯智[1](2021)在《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

郑荣林[2](2020)在《颈肩肌筋膜炎的中医治疗近况》文中指出从不同的中医疗法如单用针刺治疗,针刺结合其他中医疗法,推拿、刮痧、拨罐、雷火灸、中药等中医特色治疗,穴位注射治疗,其他治疗等方面综述了中医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近况。

郝晓丽[3](2020)在《耻骨部三穴操作并传统推拿治疗腰肌劳损(肾虚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基于中医学“阳病治阴”理论,选取耻骨部位三穴为主施行推拿手法治疗腰肌劳损,通过观察其临床疗效,评价该方法的特色优势,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对耻骨部三穴推拿联合传统推拿。对照组用传统推拿治疗。每周治疗2次,共治疗4周;统计患者治疗前、后及一个月后随访时的ODI评分和VAS评分,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9.0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1个月两组有效率有差异,治疗组为96.7%,对照组89.3%。VAS评分:治疗后及随访时,同一时间点下VAS评分对照组均高于治疗组(p<0.05)。且组内比较时,对照组随访时较治疗后VAS评分升高,治疗组则随时间持续降低(p<0.05)。ODI评分:治疗后及随访时,治疗组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停止治疗后,对照组ODI升高,而治疗组随时间变化ODI持续降低。治疗后两组评分较治疗前改善均有意义。结论:推拿手法施治于耻骨部位特定三穴,对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显着,即时效果及预防复发方面均优于传统推拿治疗。该疗法作用明显,操作方便,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邝碧瑶[4](2020)在《浮针结合艾灸治疗风寒湿型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小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观察浮针结合艾灸疗法对风寒湿型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纯艾灸疗法相对照,旨在探讨此种疗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腰背肌筋膜炎的治疗提供相应的临床思路及参考资料。方法:本研究所纳入的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或针灸康复中心、康复护理中心住院接受治疗的风寒湿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66例,将患者随机分配至治疗组(浮针结合艾灸组)、对照组(艾灸组)各33例,浮针治疗以肌筋膜触发点(MTrP点)为靶点,采用浮针扫散结合再灌注活动治疗,艾灸治疗选穴阿是穴、大椎、肾俞(双)、委中(双)、阳陵泉(双)、腰阳关,在所选腧穴依次进行温和灸;隔天行1次治疗,3次治疗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2个疗程结束后采集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压痛积分、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并将数据录入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课题无脱落、剔除病例,所有病人均圆满的完成风寒湿型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治疗。最终共66例患者纳入统计学分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3例;2.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分布、年龄、病程、疼痛VAS评分、压痛积分、功能障碍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经比较,两组的临床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提示两组具有可比性;3.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压痛积分、功能障碍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下降,且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两组治疗方案均可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压痛体征及改善活动功能;4.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压痛积分、功能障碍指数治疗前、后差值进行比较,经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浮针结合艾灸组在减轻患者疼痛症状、压痛体征及改善活动功能方面优于单纯艾灸组。5.经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4.8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67%,经秩和检验,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表明浮针结合艾灸组、单纯艾灸组治疗风寒湿型腰背肌筋膜炎均有疗效,而浮针结合艾灸组的临床疗效较单纯艾灸组更优。结论:浮针结合艾灸疗法和单纯艾灸疗法均能缓解风寒湿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的疼痛症状及压痛体征,改善患者的活动功能,在治疗风寒湿型腰背肌筋膜炎方面具有确切疗效,总体而言,浮针结合艾灸疗法总体临床疗效更优。

颜智权[5](2020)在《按压弹拨结筋病灶点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按压弹拨结筋病灶点法与常规推拿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探讨按压弹拨结筋病灶点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优效性。方法:根据本课题的纳入、排除标准严格选取70例受试者,其来源于佛山市中医院、佛山健翔医院门诊及招募,采用随机表法随机分配至治疗组(按压弹拨结筋病灶点法)和对照组(常规推拿法),每组35例,进行2个疗程治疗,记录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的McGill疼痛评分、压痛积分、颈椎活动度,并在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将数据录入统计软件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课题结束时,共收集并完整收集数据资料病例共66例,两组各33例。1.治疗前各组基线比较: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病程、评价量表评分等基线资料一致(P>0.05),提示两组基线情况均衡,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两组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病例的McGill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显着下降,压痛程度下降,评分降低(P<0.05),颈椎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显着提高(P<0.05),提示对于项背肌筋膜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活动受限等,两种治疗均起改善作用,具有临床意义。3.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的McGill疼痛评分、压痛积分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颈椎活动度比较,两组颈椎左旋、右旋活动度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方向颈椎活动度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改善幅度均较对照组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按压弹拨结筋病灶点组治疗效果基本优于常规推拿组。4.总体疗效组间比较:按压弹拨结筋病灶点组总有效率为96.97%,常规推拿组总有效率为87.8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按压弹拨结筋病灶点组总体疗效优于常规推拿组。结论:两种疗法对项背肌筋膜炎皆有显着的疗效。按压弹拨结筋病灶点法的推拿手法和选点均可提高项背肌筋膜炎的疗效,与常规推拿法相比,具有操作性强、针对性强、总体疗效更佳等特点,具有一定的优效性。

卢庆盈[6](2020)在《筋针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是基于筋针在香港渐见普及,而普通针刺以及中药一直都是香港中医生常用的治疗方法,但他们之间在治疗腰肌劳损疗效上的一些差别,临床研究是很少涉及的,故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这三种治疗方法,找出筋针治疗腰肌劳损的镇痛效果与整体疗效是否优于另外的两种方法。方法:为了研究筋针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效果,本小样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来借鉴他人的研究经验然后定下具体研究方法,包括研究对象及详细研究方案等,运用随机分组法,分为筋针组,对照组1及对照组2各30例;筋针组采用筋针疗法,医生可用以结为腧,以痛为腧及以舒为腧的筋穴取穴方式,根据腰部损伤部分共选取4个筋穴。对照组1采用毫针治疗,针刺双侧肾俞及大肠俞;对照组2采用中药复方独活寄生汤治疗,研究对象每天服用一次独活寄生汤浓缩颗粒冲剂10g,一周服5天;以上三组研究对象均须要于4周内完成治疗,同时要自行做基础运动训练,以强化腰功能。进行治疗前后,所有研究对象都须要填写问卷,以便医生采集以下各方面的数据:(1)腰肌劳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2)数字等级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这项目是要反复让研究对象确认上面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数据,故这项目不需要归纳;(3)日常生活能力评定(SF-36);(4)腰部活动范围评分;(5)腰部疼痛点数;(6)综合疗效评定:疗效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临床研究完成后,所有数据就以多元统计分析方法(SPSS22.0),建立数据库,进行各种多元分析,并将临床研究结果要点作出总结并分享。结果:三组研究对象的年龄经正态性检验均服从正态分布(Shapiro-Wilk,P>0.05),经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性(P=0.527>0.05)。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进行比较,F=0.28,P=0.76>0.05,表明三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无明显差异。三组性别资料经卡方检验显示X2=0.11,P=0.95>0.05,表明三组研究对象的性别无明显差异。可见三组在各项基线资料构成(性别、年龄)上均无显着差异。腰肌劳损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方面:三组研究对象治疗前VAS评分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三组VAS评分比较,三组均服从正态分布(Shapiro-Wilk,p=0.117,0.092,0.471>0.05),方差齐(P=0.36>0.05),采用两配对样本t检验对比治疗前后同一组的变化,均有P=0.000<0.01,表明三组治疗后均能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疼痛;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进行比较,F=5.86,P=0.004<0.01,表明三组研究对象治疗后VAS评分有显着差异;故进一步进行三组内组间两两比较(Mann-Whitney)。筋针组对比普通针刺组,P=0.003<0.01;筋针组对比中药组,P=0.004<0.01,表明筋针组在缓解研究对象疼痛方面效果优于普通针刺组与中药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定(SF-36):三组患者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三组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Shapiro-Wilk,均P<0.05),用两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Wilcoxon 法)对比治疗前后同一组的变化,有P=0.000,0.000,0.000,0.000,0.000,0.002,0.006,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5,0.006,0.001,<0.01,表明三组治疗后均能一定程度上提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即提升研究对象的生活质量;进一步采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法)比较三组之间的疗效,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三个项目中有显着差异,X2=11.051,6.467,12.028,均有P<0.05,表明三种疗法在治疗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三个子项目方面有显着差异;故进一步进行三组内组间两两比较(Mann-Whitney)。在生理机能子项目中,筋针组对比普通针刺组,P=0.022<0.05;筋针组对比中药组,P=0.002<0.01,表明筋针组在改善研究对象生理机能方面效果优于普通针刺组与中药组。在生理职能子项目中,筋针组对比普通针刺组,P=0.007<0.01;筋针组对比中药组,P=0.239>0.05,表明筋针组在改善研究对象生理职能方面效果优于普通针刺组,与中药组相近。在躯体疼痛子项目中,筋针组对比普通针刺组,P=0.001<0.01;筋针组对比中药组,P=0.006<0.01,表明筋针组在改善研究对象躯体疼痛方面效果优于普通针刺组与中药组。在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五个方面经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法),得出X2=3.878,0.894,1.161,2.135,3.563,均有P>0.05,表明三种疗法在改善研究对象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五个方面疗效基本一致。腰部活动范围评分:三组研究对象治疗前,腰部活动范围评分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进行比较,F=11.85,P=0.000<0.01,表明三种疗法在改善腰部活动范围评分有显着差异;故进一步进行三组内组间两两比较(Mann-Whitney),筋针组对比普通针刺组,P=0.027<0.05;筋针组对比中药组,P=0.000<0.01,表明筋针组在改善腰部活动范围方面效果优于普通针刺组与中药组。腰部疼痛点数:三组研究对象治疗前,腰部疼痛点数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三组腰部疼痛点数比较:三组不服从正态分布(Shapiro-Wilk,P=0.000,0.001,0.007<0.05),用两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Wilcoxon法)对比治疗前后同一组的变化,均有P<0.05,表明三组治疗后均能一定程度上减少腰部疼痛点数;进一步采用非参数检验(Krvskal-Wallis检验法)比较三组之间的疗效,X2=2.52,P=0.28>0.05,表明三组研究对象治疗后腰部疼痛点数无明显差异,即三种疗法在治疗腰部疼痛点数上疗效基本一致。综合疗效评定:在这小样本临床研究中,治疗后即时的治疗效果显示,筋针组经总有效例数为29例,最终总有效率为96.7%;普通针刺组总有效例数为28例,最终总有效率为93.3%。中药组总有效例数为25例,最终总有效率为83.3%。三组疗效评定构成资料经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法),X2=3.94,P=0.14>0.05。结论:(一)筋针、普通针刺以及中药三种治疗方法对腰肌劳损都有其疗效。(二)根据本小样本研究结果,腰肌劳损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中,筋针组在缓解患者疼痛方面效果优于普通针刺组与中药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定(SF-36)中,在改善患者生理机能及躯体疼痛两个子项目,筋针组的效果优于普通针刺组与中药组;腰部活动范围评分,也表明筋针组在改善腰部活动范围方面效果优于普通针刺组与中药组。(三)综合比较三种治疗方法,筋针组经治疗后即时结果显示总有效例数为29例,最终总有效率为96.7%;普通针刺组,总有效例数为28例,最终总有效率为93.3%。中药组总有效例数为25例,最终总有效率为83.3%。本研究中三组治疗共90例腰肌劳损患者,即时疗效评定表明筋针组在治疗腰肌劳损的综合疗效较优。

聂思颖[7](2020)在《腰背肌筋膜炎患者力敏腧穴的分布规律及针刺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总结腰背肌筋膜炎患者力敏腧穴的分布规律,并观察力敏腧穴针刺与常规腧穴针刺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本试验将对90例完全符合纳排标准的腰背肌筋膜炎患者行力敏腧穴探查,将探查结果准确记录,并通过分析找出其中的分布规律。再将可探查到力敏腧穴大于4个的6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30例作为治疗组进行力敏腧穴针刺治疗,另外3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择优取4个力敏腧穴进行针刺治疗,对照组选取常规的腧穴进行治疗,两组的治疗次数均为每日一次,6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休息1天,共治疗2个疗程。对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SF生活质量量表分值治疗前与治疗后进行对照;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照,及时记录3个月时的复发情况,以及治疗后两组患者力敏腧穴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在纳入试验的9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中,85例均可探查到力敏腧穴,其中可探查到力敏腧穴在4个及其以上的腰背肌筋膜炎患者共有60例。总共探查力敏腧穴频次为455,其中共有378穴次与传统固定经穴的位置重合,占83.07%;力敏腧穴在足太阳膀胱经出现的频次最高,其次是足阳明胃经;按肢体部位划分,力敏腧穴多集中在背腰部,其次是胸腹部;力敏腧穴在肾俞、天枢、云门等穴区分布频次最高,其次为缺盆、八髎及大包下1寸等穴区。(2)治疗前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VAS评分、SF生活质量量表分值等基线资料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SF生活质量量表分值高于对照组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3)以临床疗效为参考,其中治疗组愈显率为83.33%,对照组愈显率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随访,力敏腧穴针刺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腧穴针刺组(P<0.05)。(4)治疗前两组力敏腧穴出现频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力敏腧穴个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但治疗组力敏腧穴出现次数较对照组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的力敏腧穴按经脉归类,与足太阳膀胱经相关性最高;按部位归类,背腰部力敏腧穴分布最多;其高发力敏腧穴为肾俞、天枢及云门穴区。(2)力敏腧穴针刺治疗对于缓解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远期疗效上比常规腧穴针刺治疗效果更好,疗效更佳。

商志浩,范郁山,乔赟,芮靖琳[8](2019)在《近10年经筋疗法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十二经筋是十二经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筋疗法治疗在许多特定的疾病中都取得较好的效果,该文检索近10年来有关经筋疗法在临床的应用,展现经筋疗法应用于临床的主要疾病及其治疗效果,分析经筋疗法在各病种的主要治疗方法及其优势,以期能更好地将经筋疗法向临床推广。

农章嵩[9](2019)在《壮医经筋推拿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比较壮医经筋推拿和常规推拿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验证壮医经筋推拿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9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干预措施为壮医经筋推拿疗法,对照组干预措施为常规推拿疗法。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6天为1个疗程,休息1天后开始第二个疗程,共3个疗程。(1)疼痛程度评定:使用简化McGill评分量表(包含PRI、VAS及PPI评分);(2)腰部活动功能评定:使用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3)总疗效评定:使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两组临床受试者的临床治疗结果和数据使用SPSS20.0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1)基线资料比较:两组临床受试者治疗前的性别、年龄、病程、简化McGill评分量表各项积分以及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评分比较,两组间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2)疼痛评定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后的PRI、VAS及PP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是壮医经筋推拿在减轻腰背肌筋膜炎患者腰背部疼痛症状方面优于常规推拿治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腰部活动功能评定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后的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是壮医经筋推拿在改善腰背肌筋膜炎患者腰部活动功能障碍方面优于常规推拿治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总体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后,壮医经筋推拿组48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其中临床痊愈率为66.67%;常规推拿治疗的48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9.58%,其中临床痊愈率为41.57%。结论:壮医经筋推拿和常规推拿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均有明确效果,但壮医经筋推拿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在减轻患者疼痛症状以及改善腰部活动功能方面优于常规推拿治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罗国馨[10](2019)在《扬刺结合铺灸治疗风寒湿型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扬刺结合铺灸治疗风寒湿型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风寒湿型腰背肌筋膜炎的有效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风寒湿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扬刺结合铺灸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口服。两组患者均治疗3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Q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法作为疗效评价指标,于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三个月后记录评分,并分别于治疗结束后及治疗结束三个月后对两组患者临床总疗效进行评定,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结束后:(1)两组VAS评分、Q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临床总疗效比较:治疗组30例患者中痊愈9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30例患者中痊愈4例,显效8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结束3个月后:(1)两组VAS评分、Q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结束3个月后与治疗前的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结束3个月后与治疗后的组内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结束3个月后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结束3个月后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结束3个月后临床总疗效比较:治疗组30例患者中痊愈8例,显效14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30例患者中痊愈2例,显效5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采用扬刺结合铺灸疗法的治疗组及口服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的对照组对风寒湿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的腰背部疼痛、功能活动症状均具有改善作用,但扬刺结合铺灸疗法的治疗组的改善情况及总疗效明显优于口服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的对照组。(2)扬刺结合铺灸疗法是治疗风寒湿型腰背肌筋膜炎的一种有效疗法,其效果好,且疗效稳定,安全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二、火针治疗背肌筋膜炎108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火针治疗背肌筋膜炎108例(论文提纲范文)

(2)颈肩肌筋膜炎的中医治疗近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单用针刺治疗
2 针刺结合其他中医疗法
3 推拿、刮痧、拨罐、雷火灸及中药等中医特色治疗
4 穴位注射治疗
5 其他治疗
6 小结

(3)耻骨部三穴操作并传统推拿治疗腰肌劳损(肾虚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二、病例选择
        (一)诊断标准
        (二)入选标准
        (三)排除标准
        (四)剔除及脱落标准
    三、研究方法
        (一)病例分组
        (二)操作方法
        (三)观察指标
        (四)疗效评价标准
        (五)安全性评价指标
        (六)统计学分析
    四、研究结果
        (一)基线情况比较
        (二)治疗后指标比较
        (三)综合疗效评价
        (四)安全性评价
讨论
    一、关于腰肌劳损的施术部位
    二、耻骨部三穴的选择依据
        (一)中医学理论依据
        (二)解剖学及生物力学依据
    三、推拿操作及作用分析
    四、临床疗效分析
        (一)基线资料情况
        (二)腰部疼痛及腰功能情况
        (三)综合疗效评价
    五、推拿耻骨部三穴为主治疗腰肌劳损的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一、现代医学临床治疗腰肌劳损的述要
    二、中医学对腰肌劳损的药物治疗概况
    三、中医外治疗法对腰肌劳损的治疗概况
        (一)针灸疗法
        (二)推拿疗法
    四、其他治疗
    五、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4)浮针结合艾灸治疗风寒湿型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腰背肌筋膜炎的研究概况
        一、肌筋膜的定义
        二、现代医学对腰背肌筋膜炎的定义
        三、现代医学对腰背肌筋膜炎病因的认识
        四、现代医学对腰背肌筋膜炎形成机制的认识
        五、现代医学对腰背肌筋膜炎治疗的认识
    第二节 中医学对腰背肌筋膜炎的研究概况
        一、中医学对腰背肌筋膜炎的病因病机认识
        二、中医学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炎的认识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病例收集
        一、研究对象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脱落剔除标准
    第二节 研究内容
        一、试验方法
        二、治疗方法
        三、疗效评定
        四、评价时点
        五、统计分析与数据处理
        六、不良反应事件的记录与处理
第三章 临床研究结果与统计分析
    第一节 基本情况对比
        一、两组患者性别比较(见表1)
        二、两组患者年龄比较(见表2)
        三、两组患者病程比较(见表3)
    第二节 疗效分析
        一、疼痛VAS评分
        二、压痛积分
        三、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四、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3)
        五、研究结论
    第三节 不良反应处理
第四章 讨论与分析
    第一节 浮针治疗风寒湿型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依据
        一、中医理论依据
        二、现代医学理论依据
    第二节 艾灸治疗风寒湿型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依据
    第三节 选穴依据
    第四节 本研究结果分析
        一、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二、两组患者腰背肌筋膜炎量化指标比较
        三、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第五节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5)按压弹拨结筋病灶点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对项背肌筋膜炎的研究概况
        一、中医对项背肌筋膜炎病名溯源
        二、中医对项背肌筋膜炎病因病机认识
        三、中医对项背肌筋膜炎治疗研究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项背肌筋膜炎的研究概况
        一、项背肌筋膜炎流行病学研究
        二、项背肌筋膜炎的解剖生理
        三、现代医学对项背肌筋膜炎的病因及机制认识
        四、现代医学对项背肌筋膜炎的治疗概况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病例收集
        一、病例来源
        二、病例选择标准
    第二节 研究内容
        一、试验方法
        二、治疗方案
        三、观察资料
        四、总疗效评定标准
        五、评价时间点
        六、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七、技术路线图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一般基线资料分析
        二、观察指标比较
        三、疗效指标比较
        四、安全性监测
第三章 讨论
    第一节 研究结果分析
        一、压痛评分量表结果分析
        二、McGill量表评分结果分析
        三、颈椎活动度结果分析
        四、总体疗效结果分析
    第二节 按压弹拨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理论依据
        一、理筋推拿理论基础
        二、按压弹拨法作用机制
        三、按压弹拨法的操作规范
    第三节 经筋论治项背肌筋膜炎的理论依据
        一、经筋生理功能及病候特点
        二、经筋与项背肌筋膜炎发病机制的关系
        三、结筋病灶点的作用机制
    第四节 小结
    第五节 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6)筋针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腰肌劳损的研究状况
        一、腰肌劳损的概念
        二、腰肌劳损的发病因素
        三、腰痛的生物力学
        四、慢性腰痛的历史因素
        五、现代医学的治疗方向
    第二节 中医学对腰肌劳损的研究概况
        一、中医古文献对腰肌劳损的认识
        二、病因病机
        三、辨证分型
        四、临床治疗方法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案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研究病例完成情况及基线情况
        二、临床疗效分析
第三章 讨论
    第一节 结果分析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第四章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7)腰背肌筋膜炎患者力敏腧穴的分布规律及针刺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历史回顾
    1.中医对腰背肌筋膜炎的认识
    2.中医治疗方法
研究一 腰背肌筋膜炎力敏腧穴的分布规律
    1.研究对象
        1.1 患者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中医证候分型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与脱落标准
    2.研究方案
        2.1 病例资料
        2.2 力敏腧穴探查操作
        2.3 力敏腧穴选择标准
        2.4 统计学处理
        2.5 技术路线图
    3.研究结果
        3.1 病例中止情况
        3.2 不良反应观察
        3.3 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3.4 患者力敏腧穴分布
    4.小结
研究二 力敏腧穴针刺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临床疗效观察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情况
    2.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评价指标
        2.4 疗效评定标准
        2.5 统计分析方法
        2.6 技术路线图
    3.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比较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F生活质量量表比较
        3.4 临床疗效比较
        3.5 治疗后3个月后复发率比较
        3.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力敏化腧穴出现情况比较
    4.小结
    5.讨论
        5.1 力敏腧穴针刺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意义
        5.2 力敏腧穴分布规律分析
        5.3 力敏腧穴针刺疗效分析
        5.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8)近10年经筋疗法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关节部位病症
2 中风及其后遗症
3 面瘫
4 颈椎病
5 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
6 筋膜炎、肌腱炎
7 其他病症
8 总结

(9)壮医经筋推拿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腰背肌筋膜炎的认识
        1.1 概述
        1.2 病因
        1.3 发病机制
    2 腰背肌筋膜炎的现代医学治疗
        2.1 口服药物治疗
        2.2 药物肌肉注射治疗
        2.3 物理治疗
    3 中医学对腰背肌筋膜炎的认识
        3.1 中医学关于腰背肌筋膜炎病名的论述
        3.2 中医学对筋膜的认识
        3.3 中医学对腰背肌筋膜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3.3.1 风寒湿邪侵袭
        3.3.2 慢性劳损
    4 腰背肌筋膜炎的中医及民族医治疗概述
        4.1 针刺疗法
        4.2 艾灸疗法
        4.3 推拿疗法
        4.4 拔罐疗法
        4.5 中药外治疗法
        4.6 中药内服和刮痧疗法
        4.7 民族医疗法
        4.7.1 壮医经筋疗法
        4.7.2 民族医其他疗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研究资料
        1.1 临床受试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与脱落标准
    2 临床研究方法
        2.1 设计类型
        2.2 样本量的估算
        2.3 分组方法
        2.4 盲法设计及实施
        2.5 干预措施
        2.5.1 治疗组(壮医经筋推拿组)
        2.5.2 对照组(常规推拿组)
        2.6 疗程
        2.7 临床疗效观察指标
        2.8 不良事件的处理
        2.9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基线资料
        3.1.1 性别、年龄及病程的比较
        3.1.2 两组治疗前简化McGill量表各项评分比较
        3.1.3 两组治疗前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RDQ)评分比较
        3.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RI)比较
        3.3 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
        3.4 两组治疗前后现有疼痛强度(PPI)比较
        3.5 两组治疗前后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RDQ)评分比较
        3.6 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
    4 小结
第三部分 讨论
    1 壮医学对腰背肌筋膜炎的认识
    2 壮医经筋推拿镇痛的理论基础
    3 现代医学对推拿局部镇痛效应机制的认识
    4 推拿治疗软组织疾病的优势
    5 壮医经筋推拿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特点与优势
    6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6.1 临床总疗效结果分析
        6.2 疼痛缓解程度和腰部活动功能评估结果分析
    7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10)扬刺结合铺灸治疗风寒湿型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临床研究
    1.1 病例选择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1.3 病例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1.3.3 剔除和脱落标准
    1.4 治疗方法
        1.4.1 治疗组(扬刺结合铺灸组)
        1.4.2 对照组
    1.5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1.5.1 疗效观察指标
        1.5.2 疗效评价标准
        1.5.3 远期疗效随访
    1.6 统计学方法
    1.7 治疗结果
        1.7.1 疼痛VAS评分
        1.7.2 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
        1.7.3 临床疗效比较
        1.7.4 远期疗效比较
        1.7.5 安全性观察
2 讨论
    2.1 扬刺法依据
    2.2 针刺穴位选择依据
    2.3 铺灸疗法依据
        2.3.1 铺灸材料选择依据
        2.3.2 铺灸区域选择依据
3 文献研究
    3.1 祖国医学对腰背肌筋膜炎的认识
        3.1.1 腰背肌筋膜炎病名溯源
        3.1.2 腰背肌筋膜炎的病因病机
        3.1.3 腰背筋膜炎的中医治疗
    3.2 现代医学对腰背肌筋膜炎的认识
        3.2.1 定义
        3.2.2 病因病理
        3.2.3 发病机理
        3.2.4 现代医学对腰背肌筋膜炎的治疗
4 不足与展望
    4.1 存在的不足
    4.2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四、火针治疗背肌筋膜炎108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莫雯智.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2]颈肩肌筋膜炎的中医治疗近况[J]. 郑荣林. 当代医学, 2020(18)
  • [3]耻骨部三穴操作并传统推拿治疗腰肌劳损(肾虚型)的临床研究[D]. 郝晓丽.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12)
  • [4]浮针结合艾灸治疗风寒湿型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D]. 邝碧瑶.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5]按压弹拨结筋病灶点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D]. 颜智权.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6]筋针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研究[D]. 卢庆盈.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7]腰背肌筋膜炎患者力敏腧穴的分布规律及针刺临床疗效观察[D]. 聂思颖.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近10年经筋疗法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商志浩,范郁山,乔赟,芮靖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7)
  • [9]壮医经筋推拿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D]. 农章嵩.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10]扬刺结合铺灸治疗风寒湿型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D]. 罗国馨.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火针治疗背侧肌筋膜炎108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