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特菜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技术

珍稀特菜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技术

一、稀特蔬菜一年三茬高效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武城琛[1](2019)在《德盛全蔬菜专业合作社管理模式优化研究》文中指出合作社作为我国农业的着眼点和发力点,在围绕本国小农,发挥“维护、培养、引导、服务、殷实”的作用方面凸显成效。当前,我国正值走山越沟的关键期,要认清并尊重小农的主体地位,耐心规范并逐步引导合作社发展壮大。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合作社的管理模式关系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适度改进和完善管理模式,可直接助力现代农业,实现乡村全面发展。自2005年起,古交市农业局开始合理安排农业结构,立足优特产业,培养生产大户,培植龙头企业,设立各类生产技术专业协会,健全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直至目前,古交市作为山西省省会的第二大城区,已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270余家,其中组织效益显着的有34家,而德盛全蔬菜专业合作社便是其一。它作为高水平合作社的代表,在当地颇负盛名,不仅带动村民增收,而且推动了古交市设施蔬菜的发展。但是,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它的内部管理模式与外部市场环境之间不够协调,运营管理中存在发展规模小、人才引进难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以德盛全蔬菜专业合作社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结合地方宏观数据,介绍了德盛全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主要是:(1)龙子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合作社发展蔬菜产业奠定了资源基础,发展迅猛的社会经济为合作社推进蔬菜产业奠定了经济基础;(2)合作社成立以后,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积极整合并充分利用当地的区域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市场优势和科技优势,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取得了一系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技术效益和环境效益,说明当前“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促进了合作社的发展,体现了管理模式的优越性。为了具体研究分析合作社“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本文主要从两个角度开展深入研究:首先,从组织的角度,分析了合作社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主要从生产管理环节、技术管理环节、物流管理环节、营销推广环节、盈利创收环节五个环节进行分析;其次,从农户的角度,分析了合作社管理模式下的农户参与行为,主要从农户基本特征、农户参与行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合作社的生产管理环节、技术管理环节、物流管理环节、营销推广环节、盈利创收环节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管理模式的优越性;(2)合作社管理模式下的农户参与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管理模式的合理性。但是两个角度的研究分析,在不同程度上都体现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是:(1)受地域限制,发展后劲不足;(2)复合型人才匮乏,人才造血功能较弱;(3)产业链较短,残次品的开发利用不足;(4)政府扶持力度不够,自身较难突破发展瓶颈。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优化建议:(1)强化合作意识,实现区域联动发展;(2)多渠道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3)延伸产业链,提高残次品的利用率;(4)寻求政府多方位扶持,走出发展困境。

郝红梅[2](2015)在《忻州娃娃菜一年多季多茬种植技术初探》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娃娃菜作为一种新兴引进的蔬菜品种,以其乳黄软嫩、可爱小巧的外观和口感迎合了现代食客追求精致和"小"家庭食材的需求,迅速在国内市场风靡开来。同时,其作为一种生育期短、能够四季生产、经济效益高的稀特蔬菜,在忻定盆地已成功引进种植,收益良好。笔者总结丰富其成功的种植模式,试为我市菜农增产增收提供又一新品种。

侯媛媛[3](2012)在《我国蔬菜供需平衡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蔬菜产业快速发展,生产规模加大、数量供应丰富、市场交易活跃,国内供应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扩大出口、社会稳定作出了较大贡献。然而,受制于制度、市场、科技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蔬菜产业在生产方面存在以农户个体经营的小生产模式为主,生产标准化程度低,产品档次低、品种少;在加工上面存在产加销分离,蔬菜加工利用率低,供应链视角的一条龙生产尚未完全实现;在消费方面由于产销信息不对接出现菜价起伏波动,既有菜贱伤农、消费者难以承受的两难问题,又有全国蔬菜供应量充足但季节性、品种性、区域性、结构性过剩的两难问题;进出口方面,一方面发达国家利用完善的营销体系、多样的绿色壁垒削弱我国农产品出口优势,另一方面,国内蔬菜生产、加工企业缺乏行业自律精神,竞相降价、无序竞争导致产业效益下滑。由此可见,尽管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蔬菜产业发展取得显着成就,但仍在生产、消费、进出口方面存在多重难题,制约我国蔬菜供需平衡问题。基于此,本论文以“我国蔬菜供需平衡研究”为题,从封闭与开放条件入手,通过对我国蔬菜供给、消费、进出口贸易等基本状况的描述,研究当前我国蔬菜供需是否平衡及预测未来供需平衡状况。在蔬菜生产方面,对生产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总结了蔬菜的主要生长区域;在蔬菜需求方面,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人均蔬菜鲜食量都稳中有升。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人口的继续增长带来我国蔬菜国内消费的大幅增长。在对外贸易方面,总体上看,我国的蔬菜出口量大于进口量,并且在加入世贸组织后世后我国蔬菜出口的比较优势呈下降趋势。原因在于入世后我国的产业重组不成功,导致之前在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优势逐渐消耗殆尽,加上贸易壁垒的存在及发达国家贸易保护的加强,进一步阻碍了我国蔬菜的出口。在封闭的假设条件下,伴随着我国蔬菜生产历程的变迁,蔬菜供需平衡经历了三次演变;但当前,受生产力持续提升、经济效益刺激、生产技术革新、市场自发调节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蔬菜供需供给增速高于需求增速、供需不平衡凸现,且供需不平衡中结构性、季节性、地区性过剩突出;1990年到2009年我国蔬菜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并且多余的供给量有增大的趋势;预测2010年到2020年间,我国蔬菜仍旧供过于求,到2020年供过于求的数量将会达到42686.89万吨。导致供给量剩余增大的主要原因是蔬菜的生产量逐年上升,并且增加幅度较快;而在总需求中占很大比重的鲜食蔬菜的需求在2016年之前虽然将会增加,但增加的幅度没有供给增加得幅度大,并且在2017年到2020年之间鲜食蔬菜总需求增长缓慢,其他类型的需求增加幅度也有限,最终导致了蔬菜的供需失衡。在开放的条件下,当前国内供给过剩能被强劲的国际市场需求消化,我国供需基本平衡且有需求剩余;1990年到2009年我国蔬菜供需处于基本平衡状态,个别年份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但是供需缺口非常小。预测2010年到2020年,受国内蔬菜生产水平持续提升、国际竞争激励、贸易保护加剧等影响,我国蔬菜供需不平衡将日益凸显且供给过剩逐年突出,到2020年将会有30974.32万吨的蔬菜剩余。将给我国蔬菜产业发展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研究就保持我国蔬菜供需均衡,在蔬菜供给、需求以及贸易方面,提出建议:通过扩大、创造蔬菜消费需求,保证蔬菜稳定供应及转移过剩,促进出口,调整进口等措施调节我国蔬菜的供需平衡,以达到科学布局我国的蔬菜生产、保障市场周年稳定供应、扩大蔬菜出口的对外贸易以及增强我国蔬菜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目的。研究将为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供需对接、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为发展我国蔬菜产业和提高中国蔬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供决策依据。

刘东祥[4](2006)在《黄秋葵作为禽用着色剂的品种比较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黄秋葵叶片中含有丰富的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而且黄秋葵在亚热带地区长势旺盛、生物量高。因而,黄秋葵具备以饲料添加剂的形式作为天然着色剂资源植物栽培和应用的优势条件。本论文对引进的31个品系黄秋葵种源进行了筛选试验,并从生长规律、生物量等方面进行初步评价,筛选出适合海南地区栽培的作为禽用着色剂的14个优良黄秋葵品系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优选的14个品系黄秋葵主要由其生物量、叶片中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产量和常规营养含量三个方面进行评比,从而评选出高产、优质的新品系应用于天然着色剂生产,并结合其饲料常规营养成分的分析,确定黄秋葵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利用价值。在此基础之上,以优选的018和021品系为试验材料,从种植密度、氮肥施用量及二者交互作用三方面,从黄秋葵各部分产量以及茎叶比的不同角度分析了这两个品系黄秋葵的生物量。研究黄秋葵作为饲料添加剂,追求最佳生物量的高产栽培技术。在整套试验中,我们引入了牧草刈割的收获方法,采用一套自定义的指标来解决黄秋葵适当刈割高度的确定这一问题,并从刈割高度、茎叶比等方面研究了刈割技术在黄秋葵作为禽用着色剂植物替代品栽培中的应用。试验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一. 31个参试品系黄秋葵叶片干物质产量存在极显着差异,028和021单株叶片干物质产量显着高于其它品系;1/3以上参试品系的单株叶片干物质产量在50g-100g之间;各品系黄秋葵生长趋势较为一致,株高与其叶片干物质产量相关性不显着。初步筛选出参加作为禽用着色剂植物替代品品种比较试验的14个黄秋葵优良品系: 003、004-2、007-1、008、010、013、014、018、019、021、024-3、026-1、slk-2和k5。二.优选的14个品系黄秋葵品种比较试验结果是:从生物量以及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的生产潜力评判,018和021品系适宜入选高产栽培。在叶片和茎秆各项常规营养成分指标中,无氮浸出物含量最高,粗脂肪含量最低,茎秆中的粗纤维含量较高,叶片中的粗蛋白含量较高。按照饲料分类标准, 14个品系黄秋葵叶片可作为优良的植物蛋白饲料,茎秆可作为能量饲料。黄秋葵作为禽用着色剂的同

贾朝阳[5](2006)在《陕西蔬菜产业发展分析》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消费者的饮食结构正在向保健型转变,蔬菜无法取代的营养和保健功能必然会导致对蔬菜贸易需求的继续增加。目前,我国蔬菜播种面积占世界总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产量约占40%,是世界第一蔬菜生产大国。蔬菜是我国除粮食以外的第一大作物,是种植业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作物之一,连续20多年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增长。陕西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不但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而且由于境内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批蔬菜科研人员,加之省内气候类型多样等诸多有利条件,发展蔬菜产业条件十分优越。近十年来,陕西蔬菜生产在农业生产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成为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论文通过全面统计和典型走访调查相结合的办法,对陕西省建国以来蔬菜种植面积、产量,发展情况等进行了全面统计。对蔬菜品种资源现状、各地在近年蔬菜产业上的工作情况和存在问题等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走访的方式进行了调查。摸清了陕西蔬菜品种资源的基本情况、陕西蔬菜业的过去和发展现状,对陕西蔬菜业的产销结构、区域种植结构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陕西今后蔬菜业应当在我省以日光温室、创汇蔬菜、反季节蔬菜为主的蔬菜生产商品化和生产经营规模化的方向上寻求突破,促进陕西蔬菜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张建国[6](2005)在《山西农业节水模式研究》文中认为山西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水资源(依据人均、公顷均水资源量)排序中列第29位,是严重的缺水省份。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人口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工业用水、城市生活用水和生态建设用水将会有大幅度增加,山西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解决山西缺水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节水。农业是用水大户,农业节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山西农业节水模式,推广先进的节水技术对于实现山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同时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有重要促进作用。 本文采用系统综合分析、定性、定量分析与归纳演绎提炼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内外农业节水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对山西水资源开发利用特点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评价,对山西农业节水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接着以农业节水基础理论为指导,在深入分析山西农业节水潜力和模式技术体系的结构与功能基础上,结合各区域的具体情况,将现有农业节水技术进行优化组装、集成配套,构建了四种节水模式,并提出了各模式实施配套技术。主要结论如下: 1.按1998~2000年3年全省平均灌溉引水量42.89亿m3这一供水水平分析,预测到2010、2020、2030年,通过采取渠道防渗、田间工程建设、先进节水技术和农业节水等措施,山西相应年节约水量分别可达9.18亿m3、13.30亿m3、16.92亿m3。这对于保持二十一世纪农业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农业节水模式是一种动态模式,随生产发展和水资源变化而改变。选择农业节水模式必须遵循适地性、效益性、持续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3.农业节水模式的技术体系一般由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程节水技术、农作节水技术和管理节水技术等四个子系统组成,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侧重点。 4.根据山西地形地貌特点、水资源条件、灌溉设施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种植结构等情况,构建了四种农业节水模式,即自流灌区与泵站灌区节水改造农业节水模式,缺水井灌区有限灌溉农业节水模式,山丘区旱作农业节水模式和城市郊区高新农业节水模式。

段振锋[7](2005)在《济南市都市农业发展研究》文中认为都市农业的本质在于强调农业生产与城市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环境诸方面的和谐,是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的农业产业。都市农业充分发挥大中城市资金、技术、市场、信息和人力资本集中的优势,借助高新技术的应用功能的多元化、经营的国际化、生产的智能化,成为现代农业重要走向。 本文分析了济南市发展都市农业的意义,结合都市农业发展理论和济南都市农业现状,指出济南市都市农业发展中存在内容和功能单一、开发分散、有些项目缺乏特色、都市农业的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等问题,借鉴国内外发展都市农业的经验,综合现在济南市各方面的优势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认为济南市已具备发展都市农业的条件,应该采取绿色化、信息化、产业化、外向化发展模式,进行圈层式空间布局,增强农业的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功能,最终建立起一个与现代化中心城市相配套的完善的现代化都市农业体系。 总之,济南市都市农业规划应分近郊、远郊和南部山区三个经济圈层,生产性项目应分质量农业、高效畜牧业、优质林果业、休闲渔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创汇农业等七个方面进行规划布局;生活性项目在全市重点发展100余处观光旅游农业项目;生态性项目应以建设生态农业、提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创建生态城市为方向。

黄漫红[8](2005)在《北京市蔬菜种植结构调整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分析北京蔬菜发展历史和已有蔬菜结构调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用一般分析与重点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蔬菜生产现状及结构调整的效果进行了研究。根据农业产业化理论和供求均衡理论,综合分析北京自然资源和制约北京蔬菜发展的内外因素,找出了目前北京蔬菜种植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北京蔬菜种植结构调整依据和理念。运用农业结构调整理论,结合案例研究,探讨了北京蔬菜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新的蔬菜种植结构模式,并提出了促进蔬菜发展的建议。 北京蔬菜种植结构的调整理念是立足都市型蔬菜生产发展实际,改变就蔬菜生产环节调整蔬菜种植结构的传统观念,树立跳出北京,从全国蔬菜大生产、大流通特别是北京周边蔬菜产业发展的角度,全方位、多视角、综合调整蔬菜种植结构的理念。北京蔬菜种植结构的调整依据是以现有生产为基础,结合北京的自然、地理和经济优势,充分利用和整合外埠土地及人力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蔬菜生产的综合效益为目标,促进蔬菜种植模式向高效、精品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北京蔬菜发展方向是要紧紧抓住四类蔬菜,一是抓好设施蔬菜,二是不放松安全蔬菜,三是积极推进加工蔬菜,四是大力发展出口蔬菜。北京蔬菜应实现由原料菜向加工、配送菜;由普通菜向出口菜;由大宗菜向安全菜的结构调整。

姜孟东[9](2004)在《潍坊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山东省潍坊市是一个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农业大市,在实施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和国际化战略中已经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经验。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是摆在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通过对潍坊市农业科研体系、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方式和转化机制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潍坊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和合适的转化方式,以及今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指导思想及保证措施。 通过对潍坊市的地理位置、农业区划、农业基础、产业格局、农业科研体系、农业推广体系的分析,提出了潍坊市农业科研存在着课题任务不足、承担项目水平偏低、经费来源狭窄、科研力量薄弱等主要问题,揭示了潍坊市近几年农业科研成果数量减少、档次降低的原因。 通过潍坊市现行的政府推广体系、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科技培训、龙头企业建设、农业博览会和重大项目开发等几种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模式的研究,明确了制约潍坊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着科研力量薄弱、推广渠道不畅、科技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农业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不畅及农民科技素质有待提高等制约因素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在对美国、日本、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设置及成果转化和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应该借鉴的启示。 根据综合研究与分析,针对提高潍坊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提出了潍坊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指导思想、新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构想和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六条保障措施。

吴志宏[10](2005)在《山西省农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特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加入WTO后农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在这个大背景下,山西农业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农产品竞争能力的提高,需要在全面分析山西农业现状和入世后产生影响的基础上,找准切入点,研究科学可行的发展战略和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来指导决策和实践。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典型案例与经验判断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和整理了详实的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经过综合集成,总体优化,对山西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区域特色农业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了全方位探讨。主张采取增长极战略,优先发展那些最具增长或出口潜力的产品、企业和区域,促进区域特色农业的扩张;对增长极战略的政策涵义及区域特色农业的概念进行了理论上的界定;通过系统分析入世后对山西农业的总体影响及对山西具体农产品的影响,深刻揭示了山西农业发展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提出了山西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区域发展的产业重点为优质杂粮、草食畜、干鲜果、蔬菜、制种等5大特色农业:提出了山西发展区域特色农业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基本对策与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优质杂粮、草食畜、干鲜果、蔬菜、制种等5大特色农业区域布局、扶持重点和操作性较强的具体措施。

二、稀特蔬菜一年三茬高效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稀特蔬菜一年三茬高效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德盛全蔬菜专业合作社管理模式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论文框架
    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3.1 研究方法
        1.3.2 数据来源
    1.4 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
        1.5.2 可能的不足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农民专业合作社
        2.1.2 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模式
    2.2 理论基础
        2.2.1 农业合作组织理论
        2.2.2 组织管理理论
        2.2.3 运营管理理论
        2.2.4 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合作社理论的相关研究
        2.3.2 合作社管理的相关研究
        2.3.3 合作社管理模式的相关研究
        2.3.4 文献评述
第三章 德盛全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3.1 龙子村概况
        3.1.1 自然环境概况
        3.1.2 社会经济概况
    3.2 合作社概况
        3.2.1 合作社成立背景
        3.2.2 合作社成立动因
        3.2.3 合作社发展特点
        3.2.4 合作社发展成效
第四章 德盛全蔬菜专业合作社管理模式分析
    4.1 合作社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分析
        4.1.1 生产管理环节
        4.1.2 技术管理环节
        4.1.3 物流管理环节
        4.1.4 营销推广环节
        4.1.5 盈利创收环节
    4.2 合作社管理模式下的农户参与行为分析
        4.2.1 农户基本特征分析
        4.2.2 农户参与行为分析
第五章 存在的问题
    5.1 受地域限制,发展后劲不足
    5.2 复合型人才匮乏,人才造血功能较弱
    5.3 产业链较短,残次品的开发利用不足
    5.4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自身较难突破发展瓶颈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优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优化建议
        6.2.1 强化合作意识,实现区域联动发展
        6.2.2 多渠道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6.2.3 延伸产业链,提高残次品的利用率
        6.2.4 寻求政府多方位扶持,走出发展困境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致谢

(2)忻州娃娃菜一年多季多茬种植技术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多茬种植时期
二、各茬种植形式
三、品种及栽培措施
四、各茬经济效益
五、继续研发对策

(3)我国蔬菜供需平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评述
        1.3.1 蔬菜生产
        1.3.2 蔬菜消费
        1.3.3 蔬菜对外贸易
        1.3.4 蔬菜供需平衡
        1.3.5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4.1 技术路线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展望
第二章 我国蔬菜的生产供给
    2.1 我国蔬菜生产历史变迁
        2.1.1 蔬菜生产单一发展阶段
        2.1.2 蔬菜生产崛起阶段
        2.1.3 蔬菜生产蓬勃发展阶段
    2.2 我国蔬菜生产品种布局
        2.2.1 蔬菜生产总体布局
        2.2.3 区域蔬菜生产布局
    2.3 我国蔬菜生产区域布局特征
        2.3.1 蔬菜生产区域化动力与主产区的演变
        2.3.2 蔬菜产地集中程度
        2.3.3 蔬菜生产区域规模比较优势
    2.4 蔬菜产出水平影响因素
        2.4.1 生产规模与单产水平
        2.4.2 生产成本
        2.4.3 科学技术贡献率
        2.4.4 生产经营组织形式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蔬菜的需求分析
    3.1 我国蔬菜需求现状
        3.1.1 鲜食蔬菜需求
        3.1.2 饲料蔬菜需求
        3.1.3 蔬菜的浪费
        3.1.4 加工和其他类型蔬菜需求
    3.2 我国蔬菜需求结构
        3.2.1 城乡居民蔬菜需求结构
        3.2.2 蔬菜需求品种结构
    3.3 蔬菜需求影响因素
        3.3.1 收入水平
        3.3.2 价格因素
        3.3.3 自然地理因素
        3.3.4 人口因素
        3.3.5 消费习惯与方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蔬菜对外贸易
    4.1 世界蔬菜产业现状
        4.1.1 世界蔬菜供给
        4.1.2 世界蔬菜需求
    4.2 世界蔬菜贸易
    4.3 我国蔬菜对外贸易
        4.3.1 我国蔬菜贸易品种结构
        4.3.2 我国蔬菜贸易品目结构
        4.3.3 我国主要蔬菜出口市场
        4.3.4 我国蔬菜出口地区结构
    4.4 影响我国蔬菜出口因素
        4.4.1 出口企业间不良竞争体系
        4.4.2 蔬菜质量安全问题
        4.4.3 加工能力低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封闭条件下我国蔬菜供需平衡
    5.1 我国蔬菜生产预测
        5.1.1 蔬菜生产价格敏感性分析
        5.1.2 蔬菜生产预测
        5.1.3 结果与分析
    5.2 我国蔬菜需求预测
        5.2.1 蔬菜需求收入弹性
        5.2.2 城镇居民蔬菜鲜食量预测
        5.2.3 农村居民蔬菜鲜食量预测
        5.2.4 鲜食蔬菜总需求量预测
        5.2.5 其他类型蔬菜需求
    5.3 封闭条件下我国蔬菜供需平衡
        5.3.1 蔬菜供需平衡演变历程
        5.3.2 蔬菜供需平衡现状
        5.3.3 蔬菜供需平衡预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开放条件下我国蔬菜供需平衡
    6.1 我国蔬菜比较优势分析
        6.1.1 显示性比较优势测算
        6.1.2 结果分析
    6.2 我国蔬菜对外贸易预测
        6.2.1 灰色系统理论
        6.2.2 灰色系统预测模型构建
        6.2.3 结果分析
    6.3 开放条件下我国蔬菜供需平衡
        6.3.1 蔬菜供需平衡现状
        6.3.2 蔬菜供需平衡预测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调节蔬菜供需平衡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7.2.1 以扩大内需为导向,提升蔬菜内消能力
        7.2.2 以保障菜农收益为导向,提升蔬菜持久供给力
        7.2.3 以优化布局为导向,提升供需区域吻合力
        7.2.4 以产供销一体化为导向,提升供需粘合力
    7.3 供给层面的对策建议
        7.3.1 培育主导产品,构建优势区域布局
        7.3.2 完善生产标准,打造优质优价蔬菜
        7.3.3 改进包装运输配送技术,降低运输成本
        7.3.4 种植蔬菜专用品种、提高蔬菜加工能力
        7.3.5 加大饲用蔬菜的消费,转移供给过剩
    7.4 需求层面的对策建议
        7.4.1 引导消费观念,扩大消费需求
        7.4.2 完善城乡蔬菜销售配送条件
    7.5 贸易层面的对策建议
        7.5.1 提高出口蔬菜营销能力,扩大蔬菜出口量
        7.5.2 整合出口企业规模,提升出口企业竞争力
        7.5.3 调整进口蔬菜品种与数量,为国内生产消费服务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黄秋葵作为禽用着色剂的品种比较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黄秋葵生物生态学特性
        1.1.1 植物学特征
        1.1.2 生物学特性
        1.1.3 叶片生长发育特征
    1.2 黄秋葵应用价值研究
        1.2.1 黄秋葵果荚的食用价值和保健功效
        1.2.2 黄秋葵是具有显着疗效的药用植物
        1.2.3 黄秋葵是观赏价值较高的美化绿化材料
        1.2.4 其它用途
    1.3 黄秋葵栽培技术研究
        1.3.1 起源、分布与栽培
        1.3.2 国内黄秋葵引种选育研究
        1.3.2.1 类型和品种
        1.3.2.2 各地区的引种选育研究进展
        1.3.3 不同栽培方法和技术的研究
        1.3.3.1 露地栽培技术研究
        1.3.3.2 棚室、日光温室栽培技术
        1.3.3.3 容器栽培等技术
        1.3.3.4 黄秋葵的制种技术
    1.4 立题依据与创新
        1.4.1 立题依据
        1.4.2 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的研究及其在饲料添加剂中的应用
        1.4.3 试验创新性
2 黄秋葵作为禽用着色剂的引种及筛选
    2.1 试验地的自然条件
        2.1.1 气候条件
        2.1.2 土壤条件
    2.2 材料和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2.2.1 种子发芽试验
        2.2.2.2 筛选试验
        2.2.3 数据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各品系种子品质分析
        2.3.2 物候观测
        2.3.3 不同品系黄秋葵的株高比较
        2.3.4 不同品系黄秋葵的单株叶片干物质产量比较
        2.3.5 不同品系黄秋葵的株高与单株叶片干物质产量的相关分析
3 黄秋葵作为禽用着色剂的品种比较试验
    3.1 试验地的自然条件
        3.1.1 气候条件
        3.1.2 土壤条件
    3.2 材料和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方法
        3.2.2.1 试验设计
        3.2.2.2 育苗定植、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
        3.2.2.3 试验观测方法
        3.2.2.4 黄秋葵样品中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的测定方法
        3.2.2.5 黄秋葵样品中常规营养成分的测定方法
        3.2.2.6 黄秋葵种子生产潜力预测
        3.2.3 数据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物候观测
        3.3.2 14 个品系黄秋葵的株高比较
        3.3.3 刈割前植株形态指标分析
        3.3.4 14 个品系黄秋葵生物量
        3.3.4.1 地上部分生物量
        3.3.4.2 茎叶比
        3.3.4.3 刈割时间对地上部分生物量产量的影响
        3.3.4.4 总生物量
        3.3.5 14 个品系黄秋葵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3.3.5.1 14 个品系黄秋葵叶片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3.3.5.2 14 个品系黄秋葵茎秆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3.3.6 14 个品系黄秋葵种子生产潜力预测
4 黄秋葵作为禽用着色剂的高产栽培
    4.1 试验地自然条件
        4.1.1 气候条件
        4.1.2 土壤条件
    4.2 试验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方法
        4.2.2.1 试验设计
        4.2.2.2 育苗定植、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
        4.2.2.3 试验观测方法
        4.2.3 数据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生物量
        4.3.1.1 地上部分生物量
        4.3.1.2 茎叶比
        4.3.1.3 总生物量
        4.3.2 不同刈割高度在高产栽培技术中的运用
        4.3.2.1 不同刈割高度下叶片生物产量
        4.3.2.2 不同刈割高度下茎秆生物产量
        4.3.2.3 不同刈割高度下地上部分生物产量
        4.3.2.4 不同刈割高度下总生物量
        4.3.2.5 各刈割时期刈割高度在60cm 和45cm 时各部分产量变化趋势
5 讨论与结论
    5.1 初步筛选
    5.2 品种比较
    5.3 高产栽培
参考文献
致谢

(5)陕西蔬菜产业发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世界蔬菜产业现状
    1.2 世界蔬菜产业发展趋势
    1.3 我国蔬菜产业发展概况
    1.4 各省区蔬菜面积、产量排名情况
    1.5 我国发展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
    1.6 我国蔬菜产业发展方向
    1.7 陕西蔬菜产业发展概况
    1.8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调查与分析方法
    2.1 调查方法
    2.2 调查结果计算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陕西省蔬菜产业发展历程
    3.2 陕西省蔬菜品种资源状况
    3.3 主要蔬菜品种种植情况和主产区域
    3.4 陕西省蔬菜生产现状
    3.5 陕西省各地蔬菜业产销结构分析
    3.6 陕西省蔬菜销售和加工情况
    3.7 陕西省蔬菜业发展中的问题
    3.8 陕西省蔬菜发展策略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5.1 陕西蔬菜产业的发展重点和区域
    5.2 发展措施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山西农业节水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农业节水研究进展
        1.3.2 国外农业节水现状与发展趋势
        1.3.3 我国农业节水现状与发展趋势
    1.4 研究技术方案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山西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2.1 自然地理和灌溉工程概况
        2.1.1 自然地理
        2.1.2 灌溉工程发展概况
    2.2 水资源总量
    2.3 水资源特点
        2.3.1 水资源总量匮乏,人均、公顷均占有量低下
        2.3.2 降水年内、年际变化丰枯悬殊,且连续干旱
        2.3.3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2.3.4 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
    2.4 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2.4.1 重点经济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
        2.4.2 地下水超采严重,水资源遭到破坏
        2.4.3 水质污染严重,水环境进一步恶化
        2.4.4 用水效率低下,水资源浪费严重
    2.5 农业用水概况
第三章 山西农业节水潜力分析
    3.1 山西农业节水的重大战略意义
        3.1.1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1.2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要
        3.1.3 二十一世纪粮食安全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
        3.1.4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需要
        3.1.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3.2 山西农业节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3.2.1 山西农业节水现状
        3.2.2 山西农业节水存在主要问题
    3.3 山西农业节水潜力分析
        3.3.1 农业节水的理论基础
        3.3.2 二十一世纪初山西农业节水目标
        3.3.3 山西农业节水潜力分析
第四章 山西农业节水模式探讨
    4.1 农业节水模式的概念、意义与选择原则
        4.1.1 农业节水模式的概念、意义
        4.1.2 农业节水模式的选择原则
    4.2 山西农业节水模式的结构与功能
        4.2.1 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子系统
        4.2.2 工程节水技术子系统
        4.2.3 农作节水技术子系统
        4.2.4 管理节水技术子系统
    4.3 山西农业节水模式分析
        4.3.1 自流灌区与泵站灌区节水改造农业节水模式
        4.3.2 缺水井灌区有限灌溉农业节水模式
        4.3.3 山丘区旱作农业节水模式
        4.3.4 城市郊区高新农业节水模式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济南市都市农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都市农业问题的提出和意义
    1.2 都市农业的概念
    1.3 都市农业的内涵、特征及类型
    1.4 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 都市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与机理分析
    2.1 都市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2.2 都市农业形成的机理分析
第三章 国内外都市农业发展模式分析
    3.1 国外都市农业发展情况
    3.2 国内都市农业发展情况
    3.3 都市农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3.4 国内外都市农业发展的几点启示
第四章 济南市发展都市农业的优势和必要性
    4.1 济南市发展都市农业具有多种优势
    4.2 发展都市农业是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4.3 小结
第五章 济南市都市农业发展现状
    5.1 济南市都市农业建设的现状
    5.2 济南市都市农业发展特点分析
    5.3 济南市都市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5.4 济南市都市农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六章 济南市发展都市农业总体规划
    6.1 济南市发展都市农业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6.2 济南市发展都市农业应坚持的开发原则
    6.3 济南市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
    6.4 济南市发展都市农业项目设计
    6.5 济南市发展都市农业的总体布局和具体规划
    6.6 济南市都市农业的发展阶段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济南市都市农业发展的建议
    7.3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8)北京市蔬菜种植结构调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北京蔬菜产销发展历史与现状
    2.1 北京蔬菜产销发展历史
    2.2 北京蔬菜发展现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北京自然资源与种植结构调整
    3.1 北京自然资源
    3.2 自然资源利用与种植结构调整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北京蔬菜种植结构调整的整体思路
    4.1 理论借鉴
    4.2 北京蔬菜种植结构调整的原因
    4.3 蔬菜种植结构调整理念
    4.4 蔬菜种植结构调整的方向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北京蔬菜种植结构调整实证分析
    5.1 北京市蔬菜种植结构调整案例
    5.2 昌平区蔬菜种植结构调整案例
    5.3 大兴区礼贤镇蔬菜种植结构调整案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6.1 北京蔬菜种植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6.2 北京蔬菜种植结构调整思路
    6.3 北京蔬菜种植结构调整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潍坊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进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研究的目的、意义
        1.1.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1.2 新形势下农业成果转化面临的新任务
        1.1.3 潍坊农业成果转化的现状和问题决定了研究的必要性
    1.2 本文研究的思路
    1.3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及原理
    2.1 农业科技成果的概念和分类
        2.1.1 农业科技成果的概念
        2.1.2 农业科技成果的分类
    2.2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的原理
        2.2.1 科技成果的产生过程与转化阶段的划分
        2.2.2 转化与推广相关概念的界定
        2.2.3 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
        2.2.4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指标体系
3. 潍坊市农业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
    3.1 潍坊市的地理位置及农业区划
        3.1.1 地理位置及基础条件
        3.1.2 潍坊的农业区划布局
    3.2 潍坊市农业发展的现状
        3.2.1 农业基础好,发展速度快
        3.2.2 农业人口减少,人均耕地减少,农村劳动力素质降低
        3.2.3 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林业、渔业为辅的生产格局形成
    3.3 潍坊市农业的发展趋势
        3.3.1 当前形势对农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3.3.2 潍坊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4. 潍坊市农业科研、推广体系状况分析
    4.1 农业科研体系现状分析
        4.1.1 农业科研体系的构成
        4.1.2 课题任务不足,承担项目水平偏低
        4.1.3 经费来源狭窄、科研力量薄弱
    4.2 农业科技成果状况分析
        4.2.1 科研成果数量减少、获奖档次不高
        4.2.2 造成科研成果数量减少、档次降低的原因
    4.3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状况
        4.3.1 潍坊市农业推广体系基本完整
        4.3.2 农业推广梯队的结构基本合理
5. 潍坊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分析
    5.1 国营主渠道推广体系的现状及改革构想
        5.1.1 国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结构
        5.1.2 国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设想
    5.2 农业科技示范园模式
    5.3 农业科技培训
    5.4 龙头企业带动模式
    5.5 农业博览会展示模式
    5.6 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推动模式
6. 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分析
    6.1 影响农业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
        6.1.1 科研力量薄弱
        6.1.2 农业技术推广渠道不畅
        6.1.3 农业科技投入不足
        6.1.4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6.1.5 农业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不畅
        6.1.6 农民科技素质有待提高
    6.2 加入WTO后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
        6.2.1 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积极的影响
        6.2.2 对农业技术推广的不利影响
7. 国内外比较成熟的几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分析
    7.1 国外农业科技转化体系的考察
        7.1.1 美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7.1.2 日本农业普及
        7.1.3 加拿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7.1.4 新西兰的农业科技推广机制
        7.1.5 国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借鉴
    7.2 国内几种常见的农业成果转化机制
        7.2.1 科、教、推三结合的运行机制
        7.2.2 技、政、物三结合的运行机制
        7.2.3 农业高新技术科技园
        7.2.4 企业、基地、农户三结合的运行机制
        7.2.5 经营、咨询、推广三结合的运行机制
8. 提高潍坊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对策与措施
    8.1 潍坊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指导思想
    8.2 新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构想
    8.3 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保障措施
        8.3.1 强化农业推广体系建设
        8.3.2 增加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
        8.3.3 加大农村培训的力度
        8.3.4 积极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
        8.3.5 建立促进农业成果转化的动力机制
        8.3.6 加强农业科技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10)山西省农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特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序言
    1. 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3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原理
    2. 1区域经济增长的一般规律
    2. 2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优化
    2. 3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2. 4区域经济发展优势的确定
第三章山西省农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概况
    3. 1山西省农业发展概况
    3. 2山西省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 3加入WTO对山西省农业的影响
    3. 4加入WTO对山西省具体农产品的影响分析
第四章山西省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分析
    4. 1山西省发展区域特色农业的必要性分析
    4. 2山西省发展区域特色农业的资源条件分析
    4. 3山西省区域特色农业的发展方向、格局与原则
    4. 4山西省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应注意的问题
第五章山西省发展区域特色农业的总体思路与对策
    5. 1山西省发展区域特色农业的总体思路
    5. 2山西省发展区域特色农业的基本对策
第六章山西省优质杂粮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6. 1优质杂粮的品质特色与市场竞争优势
    6. 2山西省优质杂粮的种类与区域分布
    6. 3山西省优质杂粮的产业状况与问题分析
    6. 4加入WTO后山西省优质杂粮的发展对策
第七章山西省草食畜牧业发展对策研究
    7. 1加入WTO对山西省畜牧业的影响
    7. 2山西省发展草食畜牧业的资源优势
    7. 3山西省畜牧业发展状况
    7. 4山西省畜牧业发展的差距及问题
    7. 5山西省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对策
第八章山西省优质干鲜果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8. 1山西省发展果业的优势及市场前景
    8. 2山西省果业发展的现状
    8. 3山西省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8. 4山西省干鲜果产业的发展对策
第九章山西省蔬菜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9. 1山西省蔬菜产业发展状况
    9. 2山西省蔬菜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9. 3山西省蔬菜产业的发展对策
第十章山西省制种业发展对策研究
    10. 1山西省制种业现状
    10. 2山西省制种业的发展空间及优势
    10. 3山西省种子产业的差距及存在的问题
    10. 4山西省制种业的发展对策
第十一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稀特蔬菜一年三茬高效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德盛全蔬菜专业合作社管理模式优化研究[D]. 武城琛.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2]忻州娃娃菜一年多季多茬种植技术初探[J]. 郝红梅. 现代农业, 2015(02)
  • [3]我国蔬菜供需平衡研究[D]. 侯媛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11)
  • [4]黄秋葵作为禽用着色剂的品种比较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D]. 刘东祥.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2006(06)
  • [5]陕西蔬菜产业发展分析[D]. 贾朝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05)
  • [6]山西农业节水模式研究[D]. 张建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05)
  • [7]济南市都市农业发展研究[D]. 段振锋.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6)
  • [8]北京市蔬菜种植结构调整的研究[D]. 黄漫红.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5)
  • [9]潍坊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研究[D]. 姜孟东. 山东农业大学, 2004(02)
  • [10]山西省农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特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D]. 吴志宏.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4)

标签:;  ;  ;  ;  ;  

珍稀特菜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