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RTU与有源遥控器的配合

浅谈RTU与有源遥控器的配合

一、浅谈RTU与有源遥调控制器的配合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于其宜[1](2020)在《电网无功优化问题的两层协同分布式决策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网规模和新能源并网比例的不断扩大,使得电力系统非线性计算的复杂性逐渐提高,电网实施集中式无功优化与电压控制的难度随之加大。目前,典型的做法是由能量管理系统(Energy Management System,EMS)集中采集和处理数据、集中计算和生成决策。这种“集中优化-集中决策”模式,对计算资源和信息传输性能的要求较高,制约了优化算法在线应用的实时性和最终调控效能的进一步提升。本文针对集中优化与决策模式存在的技术局限性,从分布式思想出发,提出了一种虚拟软控制器(Virtual Soft Controller,VSC)的概念,设计了基于VSC与EMS搭建的两层协同架构的分布式电压管控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配电网和输电网的分布式无功优化与电压调控策略生成方法。本文开展的研究工作有以下几点:(1)针对配电网无功优化与电压调控问题,基于两层协同架构的分布式电压管控系统,分别针对等效负荷节点目标电压控制和配电系统有功降损两种调控需求,提出了VSC就地决策及其调控参数的分布式计算方法,并设计了相应的分布式控制方案。算例表明,所提方法可生成性能较高的配电网分布式无功优化与电压调控策略。(2)针对输电网无功补偿站协同参与邻近风电场并网点电压控制问题,建立了泄流比、电压支撑度、无功供给保障度等指标,设计了补偿站优选与排序方案。基于两层协同架构的分布式电压管控系统,提出了一种无功补偿站分布式优化决策及其参与风电场并网点电压增援调控的方法。算例表明,所提方法的决策结果,可使风电场并网点电压在主网增援补偿站的协同下,比较精准地调整至或恢复趋近于设定的目标值。(3)针对输电网电压控制问题,融合前两点研究思路和需求,并基于两层协同架构的分布式电压管控系统,提出了基于电气剖分信息和基于灵敏度信息的输电网分布式电压控制方法。算例表明,两种方法的决策结果,均可使电压越限节点在补偿站的协同下,比较精准地调整至或恢复趋近于设定的目标值。

解智刚[2](2020)在《基于智能软开关的柔性配电网供电恢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大量分布式能源、电动汽车等不确定源荷的接入对电网的灵活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发展,配电网柔性化是传统配电网的重要发展趋势。在配电网改造中,柔性电力电子器件的投入能够让配电网更加灵活、可靠、安全地运行。智能软开关(SOP,Soft Open Point)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它能够替代传统配电网中的传统的联络开关,使闭环设计开环运行转变成柔性闭环运行,这也给配电网的供电恢复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电力电子技术提升配电网的供电恢复能力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本文为研究SOP在供电恢复中的作用,考虑了传统的联络开关和SOP协调配合的策略,采用近年来配电网优化领域的常用算法——二阶锥规划进行优化计算,通过对支路潮流进行二阶锥转化,将非凸非线性的潮流模型转化为强凸性的线性模型。首先,建立含SOP的供电恢复优化模型,通过MATLAB中的CPLEX求解器进行求解,分析SOP在供电恢复中的作用,算例结果表明不同切负荷方式会对供电恢复产生影响,考虑传统联络开关的操作顺序和SOP的控制模式切换能够进一步降低供电恢复过程中的停电损失。然后,考虑提高柔性配电网供电恢复的快速性问题,基于PMU信息,利用人工智能算法的学习能力,建立基于PMU信息的含SOP的配电网快速供电恢复模型,并通过算例进行验证。算例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供电恢复模型能够显着提高供电恢复的快速性;同时还探讨了PMU的安装数量和最优安装位置。

付灿宇,王立志,齐冬莲,张建良[3](2019)在《有源配电网信息物理系统混合仿真平台设计方法及其算例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电网信息流-能量流的深度耦合,有源配电网正逐渐成为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深度交互的电力信息物理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CPS)。延时、丢包、拥堵、恶意攻击等问题导致电力系统的故障分析愈发复杂,传统的有源配电网仿真方法无法保证其仿真分析的精确性及实时性。该文分析了现有的配电网仿真技术研究现状,基于RT-LAB、DSP嵌入式系统、OPNET网络仿真环境以及配电网主站系统,设计了能量流与信息流深度交互的新型有源配电网CPS混合仿真平台,详细阐述仿真平台的整体架构,以及底层控制单元、泛能监测控制器、网络仿真单元、系统运行控制单元等重要组成部分的运行原理与构建方式。针对有源配电网CPS的分布式电源协同控制等算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该仿真技术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李静波[4](2019)在《低频减载在线整定系统》文中认为现阶段低频减载方案大多离线制定,按照某一运行方式的低频减载方案不能适应现代电力系统的发展。非传统能源发电渗透率的不断增高使系统的整体惯性下降,考虑新能源发电的低频减载方案应运而生。信息化和智能化成为电网重要的发展趋势,以在线实时电网结构及状态为基础的低频减载系统得到广泛的关注。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相关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初步研究:1)分析讨论了传统低频减载方案的单机带集中负荷模型,对模型中的等值转子惯性时间常数及负荷频率调节因子进行重点研究,介绍了常用低频减载方案制定方法。风机、光伏等新能源发电机组的加入影响低频减载装置首末级启动频率,提出了在实际电力系统中联合风机、光伏等新能源发电技术的低频减载方案优化配置。从数学模型的角度分析非传统能源发电机组与系统之间的惯性传输,非常规发电机组的加入降低了系统的整体惯性,使系统产生同样功率缺额的情况下频率下降情况更加严峻。2)提出了一种基于系统频率响应(system frequency response,SFR)模型的优化低频减载方案,相较于传统方案,改进SFR模型增加了系统中调速器输出对频率改善作用的考虑,同时增加热备用输出上下限,引入低频减载模块使改进SFR模型能更准确反映低频减载装置动作时系统的惯性中心频率的变化。利用多机系统仿真,考虑当前电网的实时负荷水平及热备用情况,完成改进SFR模型参数的优化。得到改进SFR模型后,本文提出基于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的低频减载优化算法,建立了惩罚函数,以改进SFR的频率模拟多机系统惯性中心频率,得到切负荷量最小的优化方案。通过算例的仿真分析验证了基于改进S F R的P S O优化低频减载方案的有效性。3)构建了低频减载整定系统的系统结构。从在线信息测量和低频减载方案下达的角度出发,建立了以电力系统现有装置为基础的低频减载在线整定系统结构。远程终端单元(remote terminal unit,RTU)作为“耳目和手脚”完成传统厂站信息的收集,并传输到采集与监控系统(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SCADA)。综合能量管理系统(energy management system,EMS)接收来自传统厂站的信息,同时接收新能源EMS的信息,此数据作为低频减载(under frequency load shedding,UFLS)控制器中多机系统仿真的参数,进而得到改进SFR模型以及PSO低频减载优化结果。低频减载方案的下达通过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进行策略的传输。UFLS控制器计算时间满足现在电力系统对于低频减载装置在线计算的要求。最后,总结了本文所做的研究工作,并指出了未来在该领域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付灿宇[5](2019)在《配电网信息物理系统混合仿真平台设计方法及其算例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流-能量流耦合程度的不断加深,配电网正逐渐成为信息与物理深度交互的电力信息物理系统(Cyber Physical Power System,CPS)。一些典型的信息系统问题,如延时、丢包、拥堵、恶意攻击等将导致电力系统的故障分析愈发复杂,使用传统的配电网仿真方法已无法保证其仿真分析的精确性及实时性。本文第一章详细分析了配电网信息物理系统仿真技术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总结了现有的配电网信息物理系统仿真技术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目前不同仿真技术的思路和方案。第二章详细论述了本文所提出的配电网信息物理系统仿真平台的设计方法,分别阐述了底层控制单元、监测控制器、网络仿真单元、系统运行控制单元等重要组成部分的运行原理与构建方式,对包括两大仿真部分的模型建立、信号采集、数据交互通道等关键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第三章通过固有延时和实时性的测试,对该仿真平台的仿真结果有效性和实时性进行了详细讨论。第四章通过分别通过电力半实物仿真、网络通信半实物仿真、主站半实物仿真以及对配电网信息物理系统的分布式电源协同控制等典型问题进行了综合仿真算例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仿真技术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第五章是对全文的总结,并提出了更多可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邵赫华[6](2014)在《保定烟厂配电监控系统设计与实施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能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成为最为重要的能源之一。烟草生产企业中电能作为核心能源之一,对其电能质量的要求也来越高。本课题对保定卷烟厂易地搬迁项目中配电监控系统设计与实施方案进行了研究,主要对厂区各配电房的高压柜、低压柜、无功功率补偿器、直流屏、有源滤波柜、变压器及有载调压装置等所有配电设备的监控系统进行了设计,并完成相关数据的采集、统计分析,及异常情况的预警,实现以测、控、管、计量为一体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叙述了配电监控系统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分析了国内外发展现状,阐述了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采用开放、分层分布式网络结构,以太网通讯网络,构建保烟易地技术改造工程供配电自动化系统硬件结构,整个系统分成站控层、通讯控制层和设备间隔层。实现了全面的数据监控,消除传统工业生产、管理、控制中的信息孤岛。软件架构采用SCADA监控软件、Proficy Historian软件等,实现对各阶段数据的采集、读取、分析、报表等功能。第三章自动化系统数据采集主要通过数据采集设备自动方式(通讯方式、IO方式)和手工录入方式,利用具备与系统内其他智能设备的通讯接口功能,智能设备提供开放的标准通讯接口及通讯规约,配合自动化系统通讯集成,实现系统的整体远方监控。通过SCADA直接读取、数据采集网关(Gateway)、PLC这三种方式解决数据采集接口问题。第四章通过合理的设备选型作为软硬件基础,选用以太网作为保烟易地技术改造项目供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主干组网技术,以供配电室为基本节点,100Mbps的速率光纤为介质组成单环路环网,各个节点分支采用星形网络结构接入所有信息点或工作站,利用混合网络结构既解决了骨干部分对工业网络高可靠性的,也解决了与工作站、终端桌面计算机、快速计算机网络互联互通的需求。第五章总结保定卷烟厂异地搬迁项目供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现的功能及解决的问题,分析了系统中存在的不足及需要改进的问题。

张燕燕[7](2013)在《数字化抽油机智能控制器的研究》文中指出在全球能源危机日益加剧的今天,能源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以及国民生活的影响都在日益增大。因为能源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国民经济稳定更与广大国民众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油田既是产能大户,同时也是耗能大户,随着石油开采强度的增大,石油资源的匮乏,开采难度的增加,切实需要提高资源利用率、达到消耗最少的资源来获取最大经济的目的。因此我们需要研制一种简单、方便、高效且低功耗的智能抽油机设备。随着嵌入式操作系统技术的逐渐成熟,它已经广泛的被应用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工业、军事行业以及生活电子方面,嵌入式系统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地便利。在石油开采行业,抽油机制造商采用嵌入式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多项高新技术研制出了一种新型抽油机控制器,即就是RTU。RTU是一种远程测控单元,它通常被安装在偏远的工作现场,其工作是负责对远端的工作设备进行状态监控以及对现场的数据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和处理,同时将检测到的工作状态和采集到的数据通过通讯网络发送给监控中心,同时RTU也会接收到来自监控中心的控制命令以实现对现场设备的控制。RTU通过采集位移传感信号、电流传感信号、载荷传感信号等信号来判断抽油机的工作状况,根据采集来的数据自动控制配种平衡、抽油机冲次、以达到智能控制抽油机的目的,使抽油机始终运行在最高效的工作状态。本文在对RTU工作原理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行业通信协议不同的规范标准,我们选用dspIC33F芯片作为主控芯片,通过芯片内部的A/D转换器以及外扩的数据采集/显示模块、GPRS无线通信模块、按键模块以及多协议配置模块等实现了多协议配置的RTU装置。在dspIC33F中进行了μC/OS-Ⅱ操作系统嵌入,在移植的基础上又编写了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通过系统调用实现了硬件的目标功能。文中对RTU的A/D转换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显示模块、电源模块、通信模块的软硬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编写,通过对各个模块的软件驱动程序的编写实现系统的软件调用实现整个系统的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发送以及接收控制命令等一系列功能。另外对于不同行业的通信协议的不同导致的协议不兼容、资源不能共享、数据不能互通等问题提出了多协议配置方案。具体方法就是编写一个常置协议,当需要与已知格式却有不同通信协议装置进行通信时,在本装置上安装与目标协议格式相同的常置协议,使本装置有与之相同的协议配置,从而进行相互通信,实现资源共享。最后通过对系统的设计和测试,证明本来课题设计的可行性。

吴改燕[8](2012)在《电气化铁道远动系统数据采集与功能实现的分析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远动技术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远距离对目标进行实时监控的综合性应用技术。该技术融合模数转换(A/D转换)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数据采集,通信技术等。本文将远动技术应用于目前我国高速发展的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系统中,实现电气化铁道系统运行中各设备的信息采集及传送,从而达到对目标的远距离监控的目的。电气化铁道远动系统主要包括调度中心站(主站),被控执行站(子站)及中间远动通信信道三部分。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电气化铁道对牵引供电系统运行稳定性水平的不断提高,远动技术的优势在电气化铁道行业中迅速地体现出来,而以编程序控制器通信模块作为数据传送的核心,也体现了其巨大的应用价值。这使得对电气化铁道远动系统中数据采集及功能实现的研究与设计成为具有理论意义及实用价值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电气化铁道发展及现状的相关知识,说明了远动技术应用在铁路行业的具体优越性,并且详细的阐述了电气化铁道远动系统的组成、各种数据采集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类,介绍了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要求。其次,对于可编程序控制器通信模块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包括具体定义及基本结构,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硬件及软件设备。最后,对两个牵引变电所的实际需要分析比较,确定采用西门子S7-200对数据通信进行分析设计,为后续电气化铁道远动系统的功能实现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对电气化铁道远动系统各组成部分功能的分析、研究,本文确定了应用于遥控、遥信、遥调、遥测及故障录波、等功能的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采用A/D或D/A转换电路,开关量接口回路,交流采样电路、数字通信回路、PLC通信技术共同作为基本结构。本文所设计的电气化铁道远动系统大体上分为数据采集、PLC通信及主、从站的功能实现三部分。数据采集部分作为本设计所研究的最基本的部分,技术相对比较成熟。遥信、遥测数据的采集,遥控、遥调命令的执行,都需要通过对被控端(RTU)的接口电路来完成。因此,通过对并行I/O接口、A/D转换接口、D/A电路等的研究,最终实现了设计调度端与RTU之间信息(数据)的稳定传输。可编程序控制器通信模块在电气化铁道远动通信系统的应用,实现了远动数据的记录和统计处理。为今后高速铁路的远动系统发展提供了依据。由于时间有限以及其他客观条件,本文只做了电气化铁道远动系统的数据采集及功能实现的设计和研究,而且只是该系统的一个小部分,要完成一个完整的实际运行的远动系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系统中信息变换,监测电路依靠电磁器件,控制信号盘占地面积大,不利于实际运行中牵引供电系统信息实时性观察,所以高速电气化远动系统对数据采集电路的要求标准很高,需要有高精度仪器进行测量才能达到系统所设计的预期效果。2)对于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系统,由于其是电力系统的一个特殊用户,由于牵引供电的特殊性,还必需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特殊考虑。因为目前铁路运营速度越来越高,对远动技术的特性、监控的实时性、数据采集能力、传输及处理速度均会有更高的要求、增益特性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综合考虑多方面要求,设计性能极好且较容易实际应用的电气化铁道远动系统将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李海云[9](2010)在《城镇水厂自动供水SCADA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供水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供水质量和供水系统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镇供水设施落后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快城镇供水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高质高效的实现对城镇的供水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供水自动控制系统作为保证安全、连续、优质供水的措施,其意义十分重大。利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控制技术以及通讯技术,采用先进的控制理论设计高性能、高节能的科学供水方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该供水系统包括水源地取水,加压站加压,二水厂恒压供水以及一水厂储水与供水几个部分,各供水环节距离远且分布较分散。针对这些特点设计了一套集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SCADA系统。该SCADA系统中,二水厂控制站距中央控制室距离较近,采用有线通信方式实现监控;一水厂、加压站以及水源地由于距控制室较远,采用无线数传电台实现数据通信,并且采用485总线对各通信设备组网。由于水源地井群分布较分散,在每个井房设置无线数传电台、RTU和EDA电量采集模块对水源井的流量、报警以及电参量等重要数据进行采集,并可对水泵实现远程控制。在水源地值班室、加压站和一水厂通过无线数传电台与上位机进行通信,并使用西门子公司S7-200系列PLC实现对现场液位、流量、压力等的数据采集以及对泵和阀的控制。二水厂控制站负责对城区实现恒压供水,该站设计了一套由PLC、变频器、远传压力表、多台水泵机组、计算机等主要设备构成的全自动变频恒压供水及其远程监控系统,具有全自动变频恒压运行、自动工频运行、远程手动控制和现场手动控制等功能。控制系统中采用了STEP7 Micro/win编程软件,设计了一个用于供水系统压力控制的PID控制器,PID控制器内置在PLC中,对压力给定值与测量值的偏差进行处理,实时控制变频器的输出电压和频率,进而改变水泵电动机的转速来改变水泵出水口流量,实现管网压力的自动调节,使管网压力稳定在设定值附近。为了实现对整个供水系统的远程监控,在自来水公司二水厂设置中央控制室,并在控制室内配备工业计算机一台运行组态软件,用于对供水过程的各环节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选用北京亚控公司的KINGVIEW6.52组态软件对整个自动供水系统的进行组态。基于KINGVIEW开发坏境下的工程组态,界面友好、易于操作、图形丰富,工程运行时能以动画的形式实时显示现场设备的运行状态。该自动供水控制系统已在山西省山阴县自来水公司实际运行近一年,从水厂运行效果来看,这种方案有利于提高城镇供水的自动化程度,并实现了对城镇稳定高质高效的供水。

韩百顺[10](2009)在《66kV小朴变电所微机监控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重点阐述了微机监控系统在石油三厂的应用。变电站微机监控系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是我国电力行业中的热点之一,根据电网发展要求和市场经济的规律,变电站监控系统自动化有着飞速的发展速度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变电站微机监控系统能够有效确保电网管理效率,提高供电质量,是供配电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抚顺石化石油三厂小朴总变电所的改造为背景,利用MYS-2000变电站微机自动化监控系统所提供的开发环境,结合石油三厂供电系统的实际情况和监控要求,对石油三厂66kV总变电所监控系统进行了设计。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发挥变电站微机监控系统的强大功能,使改造后的监控系统除了能够完成常规“四遥”功能(即遥信、遥测、遥控、遥调)外,还具有数据处理功能,可以提供操作人员在线培训、防误操作及辅助决策等功能。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变电站监控系统发展情况及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小朴变电所监控系统进行了总体方案设计。其次详细阐述了监控系统的参数配置及组态,完成监控系统数据收发及远程通信程序设计。最后将目标程序在运行环境下进行了调试运行,实现了系统的设计目标。

二、浅谈RTU与有源遥调控制器的配合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RTU与有源遥调控制器的配合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电网无功优化问题的两层协同分布式决策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风电场并网点电压控制问题研究现状
        1.2.2 电力系统无功优化与电压控制问题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两层架构的分布式无功优化与电压管控系统方案
    2.1 引言
    2.2 三级电压控制系统技术局限与升级
    2.3 两层架构的分布式管控系统结构组成与交互决策流程
        2.3.1 两层架构的分布式管控系统结构组成
        2.3.2 两层架构的分布式管控系统交互决策流程
        2.3.3 系统特点及主要应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两层架构的配电网无功分布式优化方法
    3.1 引言
    3.2 带有载调压变压器的等效负荷系统
    3.3 等效负荷系统的基本关系分析
        3.3.1 等效负荷系统有功损耗最小化分析
        3.3.2 负荷侧电压调控目标趋近条件分析
    3.4 基于等效负荷系统的VSC就地决策方案
        3.4.1 分布式无功优化问题的就地决策
        3.4.2 分布式无功优化问题的多时段决策
    3.5 算例分析
        3.5.1 系统条件
        3.5.2 计算结果
        3.5.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两层架构的风电场并网点电压分布式控制方法
    4.1 引言
    4.2 系统侧补偿站的无功补偿泄流效应分析
    4.3 系统侧补偿站参调风电场并网点电压的优选方法
        4.3.1 无功补偿站参与增援调控的基本条件
        4.3.2 无功补偿站优选与排序思路
    4.4 面向风电场并网点电压增援调控的分布式决策方法
        4.4.1 系统侧参调补偿站的无功增量计算
        4.4.2 系统侧补偿站参与增援调控的分布式决策流程
        4.4.3 风电场并网点电压分布式增援调控系统层状部署
    4.5 算例分析
        4.5.1 基础数据
        4.5.2 模拟工况
        4.5.3 补偿站参与增援调控的无功增量计算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两层架构的输电网电压分布式控制方法
    5.1 引言
    5.2 基于灵敏度信息的输电网电压分布式优化决策方法
        5.2.1 单补偿站关联待控节点集的决策
        5.2.2 补偿站集合关联待控节点集的综合决策
        5.2.3 基于灵敏度信息的分布式优化决策流程
    5.3 基于电气剖分信息的输电网电压分布式优化决策方法
        5.3.1 电力网络源流路径电气剖分算法简介
        5.3.2 补偿站关联待控节点集的剖分子网络决策
        5.3.3 基于电气剖分信息的分布式优化决策流程
    5.4 算例分析
        5.4.1 基础数据
        5.4.2 计算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附录
    附录A 无功源安装信息
    附录B 负荷和DG功率预测曲线
    附录C 系统参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2)基于智能软开关的柔性配电网供电恢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供电恢复的研究现状
        1.2.2 供电恢复优化方法的研究现状
        1.2.3 智能软开关在电网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1.2.4 量测数据训练方法在电网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柔性配电网中智能软开关的运行控制原理
    2.1 智能软开关的概念
    2.2 智能软开关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
        2.2.1 智能软开关的拓扑结构
        2.2.2 智能软开关的工作原理
    2.3 智能软开关的控制模式
        2.3.1 VSC的控制
        2.3.2 智能软开关的控制模式
    2.4 智能软开关接入下的配电网运行特性
        2.4.1 电压质量分析
        2.4.2 准动态仿真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含智能软开关的柔性配电网供电恢复
    3.1 柔性配电网的供电恢复
    3.2 供电恢复数学模型
        3.2.1 目标函数
        3.2.2 等式约束
        3.2.3 不等式约束
    3.3 含SOP的多阶段供电恢复求解方法
        3.3.1 多阶段供电恢复求解思路
        3.3.2 动态规划
        3.3.3 二阶锥规划
    3.4 算例分析
        3.4.1 不同切负荷方式下的含SOP的供电恢复
        3.4.2 考虑传统的联络开关和SOP协调配合的供电恢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PMU的柔性配电网供电恢复研究
    4.1 基于PMU信息的供电恢复机制
        4.1.1 DMS中的供电恢复
        4.1.2 PMU的基本概念
        4.1.3 基于PMU的供电恢复实现思路
    4.2 基于PMU信息的供电恢复算法实现
        4.2.1 极限学习机
        4.2.2 样本的生成
        4.2.3 基于PMU的供电恢复实现流程
    4.3 算例分析
        4.3.1 训练结果
        4.3.2 供电恢复下的PMU配置方案
        4.3.3 不同算法性能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5.2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4)低频减载在线整定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于等值单机模型低频减载方案研究现状
        1.2.2 基于多机系统仿真低频减载方案研究现状
        1.2.3 考虑新能源低频减载方案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传统法低频减载方案在线优化
    2.1 引言
    2.2 传统法低频减载方案
        2.2.1 单机带集中负荷等值模型
        2.2.2 传统法低频减载方案介绍
    2.3 新能源对单机模型参数影响
        2.3.1 风电机组的数学模型
        2.3.2 光伏机组的数学模型
    2.4 算例与结果
        2.4.1 EPRI-36节点算例
    2.5 结语
3 基于频率响应模型(SFR)的低频减载方案
    3.1 引言
    3.2 SFR模型介绍
    3.3 粒子群优化算法
        3.3.1 PSO计算流程
        3.3.2 PSO参数设置经验
        3.3.3 低频减载方案优化流程
    3.4 算例与结果
        3.4.1 山东电网算例介绍
        3.4.2 运行方式Ⅰ
        3.4.3 运行方式Ⅱ
        3.4.4 仿真结果分析
    3.5 结语
4 低频减载在线整定系统
    4.1 引言
    4.2 在线低频减载系统结构
        4.2.1 在线信息测量
        4.2.2 低频减载方案下达
        4.2.3 在线整定系统信息流程
    4.3 算例与结果
        4.3.1 综合算例低频减载结果分析
        4.3.2 仿真计算时长
    4.4 结语
5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5)配电网信息物理系统混合仿真平台设计方法及其算例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信息物理系统(CPS)定义及特征
    1.3 电力CPS定义及研究现状
    1.4 配电网CPS仿真方法及平台研究现状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
2 配电网CPS混合仿真平台设计方法
    2.1 总体架构
    2.2 底层模型单元
    2.3 监测控制器
    2.4 网络仿真单元
    2.5 系统运行控制单元
3 固有延时和实时性讨论
    3.1 平台固有延时
    3.2 通讯协议耗时测试
4 平台仿真案例
    4.1 独立模块半实物仿真
    4.2 综合算例仿真
5 结论
    5.1 本文研究成果
    5.2 下一步研究计划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参与的项目与发表和录用的论文

(6)保定烟厂配电监控系统设计与实施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2.2 我国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1.3.1 项目目标
        1.3.2 设计原则
        1.3.3 项目范围及主要内容
        1.3.4 项目建设总体目标及实施规划
第2章 供配电自动化系统软硬件结构
    2.1 系统硬件架构
    2.2 系统软件构成
        2.2.1 总体架构
        2.2.2 SCADA软件
        2.2.3 实时/历史数据库
        2.2.4 管理用关系数据库
第3章 供配电自动化系统与智能设备接口解决方案
    3.1 数据采集管理概述
    3.2 数据采集接口解决方案
第4章 整体方案设计及设备选型
    4.1 系统方案设计综述
        4.1.1 通讯层以太网络设计
        4.1.2 站控层结构设计
        4.1.3 设备间隔层结构设计
    4.2 系统设备选型
        4.2.1 工作站选型
        4.2.2 服务器选型
        4.2.3 系统软件选型
        4.2.4 微机数字保护监控装置选型
        4.2.5 多功能测控智能仪表选型
        4.2.6 数据通讯管理控制器选型
        4.2.7 网络交换机选型
        4.2.8 PLC控制系统主要设备选型
        4.2.9 五防系统设备选型
    4.3 设备选型明细表
第5章 总结和展望
    5.1 完成的主要工作和解决的基本问题
    5.2 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答谢

(7)数字化抽油机智能控制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抽油机概况
    1.3 嵌入式系统概述
        1.3.1 嵌入式系统的特征
        1.3.2 嵌入式系统发展趋势
    1.4 远程测控单元(RTU)的概述
        1.4.1 远程测控单元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4.2 远程测控单元组成
    1.5 通信协议及文本配置的概述
        1.5.1 通信协议
        1.5.2 协议配置
    1.6 装置要实现的功能
    1.7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2 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2.2 系统硬件方案设计
    2.3 软件方案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系统硬件设计
    3.1 电源模块设计
        3.1.1 电源性能分析
        3.1.2 电源电路
    3.2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3.2.1 数据采集模块的性能分析
        3.2.2 数据采集电路
    3.3 开关量输入输出设计
        3.3.1 开关量输入电路
        3.3.2 开关量输出电路设计
    3.4 数据存储模块
    3.5 主控 CPU 选型及性能分析
    3.6 人机界面和控制电路模块设计
        3.6.1 人机界面(HMI)设计
        3.6.2 按键设计
    3.7 数据通信模块设计
        3.7.1 RS485
        3.7.2 GPRS 无线通讯
        3.7.3 通信协议分析
    3.8 系统其他硬件设备电路设计
    3.9 本章小结
4 系统软件设计
    4.1 软件功能需求分析
    4.2 开发环境介绍
    4.3 软件设计方案
        4.3.1 μC/OS-Ⅱ操作平台的搭建
        4.3.2 基于 uC/OS-Ⅱ操作系统的设备驱动软件实现
        4.3.3 系统应用程序实现
        4.3.4 多通信协议程序实现
        4.3.5 系统总程序实现
    4.4 本章小结
5 系统测试
    5.1 电磁兼容检验
        5.1.1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检验
        5.1.2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检验
        5.1.3 静电放电抗扰度检验
    5.2 安全检验及性能试验
        5.2.1 绝缘电阻检验
        5.2.2 冲击电压检验
        5.2.3 过载能力检验
        5.2.4 功率消耗检验
        5.2.5 抗干扰性能检测
        5.2.6 工频耐压检测
    5.3 多协议配置测试
6 总结
    6.1 本论文所完成的主要内容
    6.2 对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8)电气化铁道远动系统数据采集与功能实现的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电气化铁道简介
    1.2 电气化铁道远动系统的基本概念
    1.3 电气化铁道远动系统的发展及现状
        1.3.1 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的现状
        1.3.2 国际电气化铁道远动系统的发展及现状
        1.3.3 我国电气化铁道远动系统的发展及现状
    1.4 论文的结构
        1.4.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目标
        1.4.2 论文的研究方法
第2章 电气化铁道远动系统
    2.1 电气化铁道远动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
        2.1.1 中心调度站的组成结构
        2.1.2 远动控制执行端的组成结构
        2.1.3 电气化铁道远动系统通信信道
    2.2 电气化铁道远动系统的特点
    2.3 电气化铁道远动系统的功能
第3章 电气化铁道远动系统数据采集
    3.1 数据采集接口电路
        3.1.1 遥信、遥控信息数据采集接口电路
        3.1.2 模拟量采集接口电路
        3.1.3 遥控、遥调输出接口电路
        3.1.4 数字通信接口电路
    3.2 数据测量电路
        3.2.1 变送器测量原理
        3.2.2 交流采样
        3.2.3 模数 A/D 转换原理
        3.2.4 测量信号的处理
第4章 电气化铁道供电 PLC 通信系统
    4.1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功能和发展
        4.1.1 可编程序控制器
        4.1.2 PLC 的应用
        4.1.3 PLC 的发展前景
    4.2 PLC 的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4.2.1 组成概述
        4.2.2 硬件系统
        4.2.3 PLC 的软件组成
    4.3 电气化铁道远动系统
        4.3.1 系统硬件设计
        4.3.2 系统软件设计
    4.4 小结
第5章 电气化铁道远动系统功能实现设计
    5.1 被控执行端功能的转换
        5.1.1 FTU 功能
        5.1.2 RTU 功能
    5.2 调度中心功能
        5.2.1 中心站 FTU 存储调配算法
        5.2.2 中心站 FTU 数据调配算法
    5.3 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城镇水厂自动供水SCADA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供水方式的发展概况
        1.2.1 国外供水方式的发展状况
        1.2.2 国内供水方式的发展状况
    1.3 SCADA 系统的概况
    1.4 组态软件发展的概括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供水工艺及控制要求
    2.1 水质要求及供水工艺总述
        2.1.1 水质要求
        2.1.2 供水流程
    2.2 各个站点工艺及控制要求
        2.2.1 水源地工艺及控制要求
        2.2.2 加压站工艺及控制要求.
        2.2.3 二水厂工艺及控制要求
        2.2.4 一水厂工艺及控制要求
第三章 控制系统设计
    3.1 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1.1 水厂自动控制的主要模式及要求
        3.1.2 该系统采用的控制方案
    3.2 控制系统设备选型
    3.3 水源地控制系统设计
        3.3.1 取水泵控制及监测
        3.3.2 水源地值班室控制系统设计
    3.4 加压站控制系统设计
        3.4.1 水泵的启动方式
        3.4.2 加压站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4.3 加压站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3.5 二水厂控制系统设计
        3.5.1 水泵的调速
        3.5.2 二水厂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5.3 二水厂恒压供水系统软件设计
        3.5.4 PID 控制算法
    3.6 一水厂控制系统改造
第四章 通信系统设计
    4.1 通信方式选取
        4.1.1 通信方式概述
        4.1.2 通信方式选取
        4.1.3 数传电台的选择
    4.2 通信组网
        4.2.1 组网方式介绍
        4.2.2 组网方式选择
        4.2.3 通信组网
    4.3 通信协议
        4.3.1 通信协议选取
        4.3.2 MODBUS 协议通信格式介绍
        4.3.3 MODBUS 协议通信的实现
第五章 上位机监控系统设计
    5.1 上位机监控系统的功能
        5.1.1 组态王监控软件的介绍
        5.1.2 监控系统可实现的功能
    5.2 监控系统组态
        5.2.1 I/O 设备的建立
        5.2.2 变量的建立
        5.2.3 画面组态及动画连接
        5.2.4 用户的定义和权限的设定
    5.3 控制过程的系统监控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66kV小朴变电所微机监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电力自动化主站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1.2.1 电力自动化主站系统的研究现状
        1.2.2 电力自动化主站系统的发展
    1.3 SCADA系统概述
        1.3.1 SCADA系统的构成
        1.3.2 SCADA的主站系统
        1.3.3 SCADA的通讯系统
        1.3.4 SCADA的远方终端单元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小朴变电所监控系统方案设计
    2.1 小朴变电所综合概况
        2.1.1 小朴变电所一次设备及运行方式
        2.1.2 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
    2.2 监控系统方案设计
        2.2.1 系统软件
        2.2.2 系统硬件
        2.2.3 系统主要功能
第三章 监控系统参数配置与组态
    3.1 参数配置
        3.1.1 系统基本参数配置
        3.1.2 系统运行参数配置
        3.1.3 RTU参数配置
        3.1.4 保护参数配置
        3.1.5 通讯口参数配置
    3.2 其它参数的配置
    3.3 通讯管理机配置
        3.3.1 COM200通讯管理机概述
        3.3.2 COM200配置内容
    3.4 小朴变电所监控系统组态
        3.4.1 组态简要过程
        3.4.2 图元功能
        3.4.3 报表配置及快速布图
第四章 监控系统数据收发与远程通讯
    4.1 数据收发
        4.1.1 数据接收程序流程
        4.1.2 数据发送流程
    4.2 CDT规约远动通信软件设计
        4.2.1 CDT规约概述
        4.2.2 远动通信软件设计
第五章 系统实现
    5.1 启动界面的生成
    5.2 系统主监控画面及遥控操作
    5.3 历史曲线图形
    5.4 报表管理
    5.5 告警及事故追忆管理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浅谈RTU与有源遥调控制器的配合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电网无功优化问题的两层协同分布式决策方法[D]. 于其宜.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
  • [2]基于智能软开关的柔性配电网供电恢复研究[D]. 解智刚.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3]有源配电网信息物理系统混合仿真平台设计方法及其算例实现[J]. 付灿宇,王立志,齐冬莲,张建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9(24)
  • [4]低频减载在线整定系统[D]. 李静波. 浙江大学, 2019(08)
  • [5]配电网信息物理系统混合仿真平台设计方法及其算例实现[D]. 付灿宇. 浙江大学, 2019(08)
  • [6]保定烟厂配电监控系统设计与实施方案研究[D]. 邵赫华. 河北大学, 2014(05)
  • [7]数字化抽油机智能控制器的研究[D]. 张燕燕. 西安工程大学, 2013(12)
  • [8]电气化铁道远动系统数据采集与功能实现的分析与设计[D]. 吴改燕. 吉林大学, 2012(09)
  • [9]城镇水厂自动供水SCADA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 李海云. 太原理工大学, 2010(10)
  • [10]66kV小朴变电所微机监控系统设计[D]. 韩百顺. 东北大学, 2009(06)

标签:;  ;  ;  ;  ;  

浅谈RTU与有源遥控器的配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