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之跃——信息产业部副部长楼勤俭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大国之跃——信息产业部副部长楼勤俭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一、大国的跨越——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本刊编辑部[1](2008)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地图”》文中指出1诞生:工业和信息化部2008年2月2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同意把《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

郑鹤[2](2007)在《四川省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划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软件产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是决定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和支柱性产业,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将促进全行业提高产品竞争力。有力的政策措施是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综观世界软件产业发达国家,均根据本国软件产业发展的特色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我国软件产业发达地区也根据本地区特色提出了相应的发展举措。中国软件产业始发于70年代末,始终伴随着政策措施支持。按照软件产业政策对软件产业发展趋向的引导,本文将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时期分为初创阶段(80年代)、发展阶段(90年代)、软件产业链初步形成阶段(2000-2004年)和完善阶段(2005年以来),随着政府对软件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制定的政策、措施越来越有助于形成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洼地,这一系列的举措,极大地刺激了我国软件产业的企业规模和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促进我国软件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自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四川软件产业依托原有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辅以相应的政策措施,软件产业规模年均增长30%左右。有利于软件产业发展的优势凸现:一是伴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软件产业规模、企业数量快速增加;二是本地区自主研发实力较强;三是人才成本低、储备厚,比较优势明显;四是各类的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初步形成集聚效应。同时,与国外发达地区及沿海软件产业发达地区相比,四川软件产业的劣势主要体现在:一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品竞争力弱;二是软件产业人才结构不尽合理;三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四是政府对软件企业风险投资引导不足。本文按照"波特"钻石理论模型对四川省软件产业发展的环境进行分析后得出:四川省软件产业的政策因素、支撑条件、需求面均有利于软件产业的发展。随后,笔者解析了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中对软件产业的要求,陈述并引申了软件产业的指导方向和保障。最后,笔者构架了现阶段四川省促进软件产业加快发展的区域政策规划。立足于四川省政府及相关部门营造软件产业的良性发展环境的指导思想,提出"富民"原则、统筹规划原则、突出重点(以基础较好的成都市为区域发展重点)原则、市场导向与政策扶持相结合原则、鼓励自主研发与引进软件优势企业相结合原则和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原则6条原则。经过归纳、分析四川省和成都市已出台的与软件产业发展关联度极大的政策内容,按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和人才政策进行归类,分别就如何克服四川省软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如实施战略联盟攻关传统产业的关键性技术;引导转变学历观念以改变人才结构不合理现象等。

张斌,王娟[3](2006)在《促进绿色电子制造技术与产业发展 2006年全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工作会议在天津召开》文中指出2006年5月16日至17日,信息产业部在天津召开了2006年全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工作会议。信息产业部王旭东部长、娄勤俭副部长及有关司局领导, 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环保总局等部门有关领导,天津市有关部门领导,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电子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负责同志,部分行业协会、中外企业领导出席了会议。

王臻,王小花[4](2006)在《电子污染之痛》文中提出南方某城镇有大量个体户拆解电子垃圾,而当地政府官员很骄傲地说这个电子垃圾拆解行业给他们的城市每年带来超过90亿元的GDP。但是,焊锡中含有33%的铅,空气中的铅尘会使人的血铅指标提升、智商下降,可能几百年都得不到恢复。 5月16日至17日,信息产业部2006年全国电?

明天[5](2005)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由大变强的关键词》文中提出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在“十一五”规划 咨询委员会座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在中 国可持续发展战略院士论坛上,评价我国信息产业 现状时,不约而同地用了“大而不强”这个词。 当前,我国信息产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国 际贸易摩擦以及知识产权纠纷增多,市场竞争加

王旭东,奚国华,娄勤俭,苟仲文,蒋耀平,张琪,赵波,鲁阳[6](2004)在《政策跟踪》文中研究指明本期收录了20映年7、8月份前信息产业部领导发表的、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的讲话,以及法律、法规与行政安排。

刘晓明[7](2004)在《2004年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排序揭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报讯 记者刘晓明报道:由信息产业部主办、中国电子报社承办的2004年(第18届)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揭晓发布会5月26日在北京举办。依据企业2003年营业收入排定,海尔集团公司以实现年营业收入806亿元蝉联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联想控股有限公司、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403亿元?

冯华,杨霞清[8](2003)在《科技拥军谱华章 IT联手绣军旗》文中研究说明位于北京西北郊的航天城7月30日下午,在建军76周年前夕,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其中既有身着戎装的将军,也有西服革履的企业家,还有国家部委的部长们,当然少不了镁光灯和手持采访机的记者。身份如此不同的一群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这里,是为了参加一场盛会: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

万贵生[9](2003)在《大国的跨越——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文中研究指明 近日,在2002年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上,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非常兴奋地向大家报告:从1989年至今,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娄勤俭介绍,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电子产业大国,据测算,1989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九位,1996年排名世界第五位,1999年位居世界第三,近两年来规模接近第二位的日本。

黎苑楚[10](2005)在《信息产业演进规律与发展模式研究 ——基于产业经济学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信息产业日益成为社会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复杂的产业系统,信息产业有其自身的演进规律、内在发展机制和战略模式,传统产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已不能完全解释信息产业的增长与发展。研究信息产业的发展演进规律、发展路径、发展模式,对于我国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由“信息大国”向“信息强国”的迈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基于新兴的应用经济学科——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视角,研究分析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变化、信息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信息产业间的相互联系等产业本身所特有的演进规律和发展模式。 全文共分八章。 第一章根据“产业”的经济学特性,提出了信息产业基本界定原则,即:信息产业的界定要突出信息生产与消费核心,体现信息产业的历史演进和时代性特色;提出“信息产业是以满足社会信息消费为目标,促进和支撑信息内容(服务)生产、传输、分配、提供的产业部门和基础设施的统称”,并将信息产业划分为信息内容业、信息内容生产与消费的支撑业、信息服务提供业三大部类。根据信息生产与消费的基本特征,将信息产业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传统信息产业、大众媒介传播、现代信息产业、以计算机与网络为中心等四个阶段,分析了信息产业知识型、高创新型、高风险型、精英型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别从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布局、技术创新、产业贸易和竞争五个方面研究分析了信息产业发展演进的基本规律。 第二章是关于信息产业的产业结构分析。这部分主要是基于申农“信息论”信息传播模型、基于以用户为核心的价值链、基于“信息生产力”的结构,对信息产业内部结构与关联进行了剖析。提出:信息管道业是信息产业中关联作用最强的要素和牵引集成相关产业的纽带,是信息产业的产业中心和决定信息产业内部结构的主导要素;信息工具在信息生产力中居主导地位,信息工具是信息内容生产、开发与信息劳动者增长的前提基础,信息工具的创新和应用是推进信息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动力;以用户为核心,信息内容业居于价值链的中心地位,信息管道(网络)是基础,信息设备制造和软件开发则是支撑。人类信息需求的多样性,使信息产业

二、大国的跨越——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国的跨越——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2)四川省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背景描述
    1.2 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重点和难点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2. 文献综述
    2.1 软件产业的意义
    2.2 世界软件产业发达国家产业政策
        2.2.1 美国软件产业现实条件及产业政策
        2.2.2 德国软件产业的现实条件及产业政策
        2.2.3 爱尔兰软件产业的现实条件和产业政策
        2.2.4 日本软件产业现实条件和政策
        2.2.5 印度软件产业现实条件和政策
    2.3 中国软件产业发达地区情况
        2.3.1 北京地区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举措
        2.3.2 上海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举措
        2.3.3 深圳发展软件产业的“十一五”目标和措施
    2.4 关于印度班加罗尔软件园的研究
        2.4.1 印度班加罗尔软件园成效显着的原因
        2.4.2 原因分析
    2.5 对前人研究的成果的评价及启示
3. 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回顾及政策作用分析
    3.1 第一阶段:初创阶段(20世纪80年代)
        3.1.1 软件产业发展情况
        3.1.2 相关的产业政策
        3.1.3 政策作用分析
    3.2 第二阶段: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
        3.2.1 软件产业发展情况
        3.2.2 产业政策
        3.2.3 政策作用分析
    3.3 第三阶段:软件产业链初步形成阶段(2000-2004年)
        3.3.1 软件产业发展情况
        3.3.2 相关的产业政策
        3.3.3 政策效果分析
    3.4 第四阶段:软件产业链完善阶段(2005年以来)
        3.4.1 软件产业发展情况
        3.4.2 产业相关政策
        3.4.3 政策效果分析
4. 四川省软件产业现状
    4.1 我省软件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4.1.1 四川软件产业的现状
        4.1.2 四川软件产业不足及问题分析
    4.2 四川省软件产业发展的环境分析
        4.2.1 市场因素(后发优势明显)
        4.2.2 软件企业发展的环境因素
        4、支撑条件
    4.3 四川省“十一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对软件产业的要求
        4.3.1 软件产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4.3.2 软件产业发展重点
        4.3.3 保障措施
        4.3.4 软件产业发展导向目录
        4.3.5 几点体会
5. 促进四川省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划研究
    5.1 四川省发展软件产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5.2 鼓励发展产业政策及措施
        5.2.1 产业政策简述
        5.2.2 措施建议
    5.3 产权保护及行业规范发展政策
        5.3.1 政策简述
        5.3.2 措施建议
    5.4 人才政策
        5.4.1 政策简述
        5.4.2 建议措施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信息产业演进规律与发展模式研究 ——基于产业经济学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0 导言
    0.1 现有研究进展
    0.2 相关工作基础
    0.3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0.4 论文研究的拟创新点
    0.5 研究难点与论文不足
1 信息产业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1.1 信息产业
        1.1.1 产业及其划分
        1.1.2 信息产业观
    1.2 信息产业的基本界定原则
        1.2.1 突出“信息生产与消费”核心
        1.2.2 反映信息产业的历史演进性和群落性
        1.2.3 区分信息产业与信息技术应用的差别
        1.2.4 体现当前的时代特征
    1.3 信息产业内涵分析
        1.3.1 信息内容业
        1.3.2 信息内容(服务)生产与消费的支撑业
        1.3.3 信息服务提供业
    1.4 信息产业发展与演进历程
        1.4.1 传统信息产业时代
        1.4.2 大众媒介传播时代
        1.4.3 现代信息产业时代
        1.4.4 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中心的时代
    1.5 信息产业特征分析
        1.5.1 研发型(知识型)
        1.5.2 高创新型
        1.5.3 高竞争性
        1.5.4 高增值型
        1.5.5 精英型
2 信息产业的结构分析
    2.1 信息产业结构
    2.2 基于“信息论”的信息产业结构分析
        2.2.1 “信息论”的信息传播模式
        2.2.2 基于“信息传播模式”的信息产业结构分析
    2.3 基于价值链的信息产业结构分析
        2.3.1 以用户为核心的信息产业价值链
        2.3.2 信息产业价值链的多元化、竞争性
    2.4 “信息力”的信息工具主导论
        2.4.1 基于“信息力”的要素互动模式分析
        2.4.2 基于“信息力”的信息产业结构演进的动力分析
3 信息产业的组织分析
    3.1 信息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3.1.1 信息产业市场结构
        3.1.2 信息产业市场结构的经济学分析
    3.2 信息产业的生产组织分析
        3.2.1 模块化生产组织及其影响
        3.2.2 信息产业生产组织的新形式
    3.3 信息企业的组织行为分析
        3.3.1 战略联盟
        3.3.2 兼并与重组
4 信息产业的布局分析
    4.1 信息产业布局
        4.1.1 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信息产业分工体系
        4.1.2 空间分布的聚集性与专门化并存
        4.1.3 跨国公司发挥主要作用
    4.2 国际信息产业转移
        4.2.1 信息产业转移的特征分析
        4.2.2 产业转移与技术转移
    4.3 产业生态与产业布局
        4.3.1 产业生态
        4.3.2 信息产业的产业生态
        4.3.3 基于产业生态信息产业布局分析
5 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
    5.1 信息产业技术创新的内涵
        5.1.1 新的技术——经济范式的出现
        5.1.2 改变技术关联
        5.1.3 决定信息产业结构的走向
        5.1.4 引领需求结构的变化
        5.1.5 改变产业价值分配结构
    5.2 当代信息技术创新的特征分析
        5.2.1 高战略性特征
        5.2.2 高投入性特征
        5.2.3 高时效性特征
        5.2.4 网络化特征
        5.2.5 可跨越性特征
        5.2.6 国际化特征
        5.2.7 阶段性特征
    5.3 信息技术创新的模式分析
        5.3.1 自主创新模式
        5.3.2 引进-消化-吸收模式
        5.3.3 切入跟进提升模式
        5.3.4 出口加工模式
    5.4 信息技术创新的保障机制分析
        5.4.1 信息技术创新体系与机制
        5.4.2 风险投资机制
        5.5.3 开放学习机制
6 信息产业贸易与竞争
    6.1 信息产业贸易特征分析
        6.1.1 国际贸易零关税特征
        6.1.2 高增长性特征
        6.1.3 信息技术设备主导与软件、信息服务贸易快速成长
        6.1.4 贸易规模与特色的区域不对称性
        6.1.5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重要地位
        6.1.6 委托加工、组装是主要贸易形式
    6.2 信息产业贸易非关税壁垒
        6.2.1 电子垃圾与绿色制造
        6.2.2 信息产业的绿色壁垒
        6.2.3 政府采购政策
    6.3 信息产业竞争的新规则与新形式
        6.3.1 标准成为统领信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6.3.2 知识产权成为重要的贸易工具
        6.3.3 系统竞争规则
        6.3.4 开放竞争与协同竞争
        6.3.5 特色服务规则
7 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的模式分析
    7.1 信息产业发展战略模式
        7.1.1 信息产业发展战略模式的内涵分析
        7.1.2 信息产业发展模式的类别分析
    7.2 国际信息产业发展战略模式的组合与选择
        7.2.1 美国发展战略模式的组合与选择
        7.2.2 日本发展战略模式的组合与选择
        7.2.3 韩国发展战略模式的组合与选择
        7.2.4 台湾地区发展战略模式的组合与选择
        7.2.5 印度发展战略模式的组合与选择
    7.3 典型国家信息产业发展战略模式选择的经验
        7.3.1 前提:把握本国在信息产业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7.3.2 关键:根据自身技术创新水平,选择确立发展路径
        7.3.3 动力:突出信道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
        7.3.4 核心:培育和建立良性发展机制
8 中国信息产业发展战略模式
    8.1 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产业经济学分析
        8.1.1 信息产业的产业结构分析
        8.1.2 信息产业的产业组织分析
        8.1.3 信息产业的产业布局分析
        8.1.4 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
        8.1.5 信息产业的贸易与竞争
    8.2 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动力模式
        8.2.1 民营资本主导模式
        8.2.2 外商投资主导模式
        8.2.3 民营+外商投资主导模式
    8.3 中国信息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8.3.1 世界最具潜力的国内大市场
        8.3.2 新一轮信息产业国际转移
        8.3.3 国内市场的国际化
        8.3.4 信息技术新的突破
    8.4 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战略模式选择
        8.4.1 发展路径的选择
        8.4.2 产业结构的选择
        8.4.3 产业组织的选择
        8.4.4 产业布局的选择
        8.4.5 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
        8.4.6 贸易与竞争措施的选择
参考文献
附录1:图表索引
附录2: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科研成果
后记

四、大国的跨越——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工业和信息化部“地图”[J]. 本刊编辑部. 中国信息界, 2008(04)
  • [2]四川省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划研究[D]. 郑鹤. 四川大学, 2007(07)
  • [3]促进绿色电子制造技术与产业发展 2006年全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工作会议在天津召开[J]. 张斌,王娟. 数码世界, 2006(06)
  • [4]电子污染之痛[N]. 王臻,王小花. 计算机世界, 2006
  • [5]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由大变强的关键词[J]. 明天. 半导体技术, 2005(11)
  • [6]政策跟踪[J]. 王旭东,奚国华,娄勤俭,苟仲文,蒋耀平,张琪,赵波,鲁阳. 信息空间, 2004(09)
  • [7]2004年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排序揭晓[N]. 刘晓明. 中国电子报, 2004
  • [8]科技拥军谱华章 IT联手绣军旗[N]. 冯华,杨霞清. 计算机世界, 2003
  • [9]大国的跨越——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J]. 万贵生. 中国电子商务, 2003(01)
  • [10]信息产业演进规律与发展模式研究 ——基于产业经济学的分析[D]. 黎苑楚. 武汉大学, 2005(05)

标签:;  ;  ;  ;  ;  

大国之跃——信息产业部副部长楼勤俭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