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脏占位性病变的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脏占位性病变的价值

一、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占位性病变的价值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汪朝阳,黄鹏飞,张晴,杨斌[1](2021)在《常规超声结合超声造影诊断肾占位性病变的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常规超声结合超声造影对诊断肾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肾占位性病变患者174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术后均行病理检查,其中恶性病变148例,良性病变26例。比较超声造影特征中肾良恶性占位的灌注情况、强化程度以及廓清情况,分析肾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患者之间肿瘤大小、回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性别、年龄、血流、边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良性病变中占比最高[73%(19/26)],其超声造影特征为皮质期等增强;肾透明细胞癌在恶性病变中占比最高[84%(125/148)],其超声造影特征为皮质期高增强、周边环状假包膜及内部回声不均匀;两者在灌注方式及强化程度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诊断肾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特异度为84.6%,灵敏度为97.3%,准确度95.4%。结论超声造影皮质期高增强、周边环状假包膜及内部回声不均匀是诊断肾恶性占位的重要特征,而皮质期等增强是诊断肾良性占位的主要特征。超声造影皮质期对肾占位性病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田付丽,魏淑萍,史中青,杨斌[2](2019)在《超声造影对肾占位性病变的误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探讨超声造影对肾占位性病变误诊的原因,以提高肾病变超声造影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2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原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超声诊断科行超声造影检查的196例肾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超声造影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不符的病例的超声造影表现,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196例中,超声造影诊断正确185例(94.4%),误诊11例(5.6%)。11例误诊病例中,1例病理证实为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超声造影误诊为乏脂肪错构瘤;4例病理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超声造影误诊为肾癌;2例病理证实为乳头状肾细胞癌,超声造影均误诊为囊肿,其中1例误诊为囊肿伴出血,另1例误诊为复杂性囊肿;1例病理证实为多房性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超声造影误诊为脓肿;3例病理证实分别为肾嗜酸细胞瘤、海绵状血管瘤、后肾腺瘤,超声造影均误诊为肾癌。结论超声造影对肾良恶性占位病变诊断符合率高,但肾占位表现复杂、多样,良恶性超声造影特征交叉重叠,对不典型及罕见病例易误诊,仔细分析其误诊原因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

吴乃安,王英英[3](2014)在《超声造影诊断肾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鉴别诊断肾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对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分别进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恶性肾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血流显示率(97.50%)和动脉血流显示率(90.00%)均明显高于良性肾占位性病变组(69.23%、61.54%),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65、38.21,P<0.05)。而两组在Vmax、RI两个血流参数方面的差异则无明显统计学意义(t=1.01、0.31,P>0.05)。恶性肾占位性病变组的彩色血流信号分级情况与良性肾占位性病变组比较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12.21,P<0.05)。40例恶性肾脏占位性病变组全部增强,其中32个实性占位中10例早于自身肾皮质快速强化,14例与自身肾皮质同步强化,8例强化晚于自身肾皮质。8例囊性肾细胞癌病灶内实性部分及厚薄不均的囊壁明显强化。26例良性肾脏占位性病变组中增强23例,占88.46%;12例与自身肾皮质同步强化,7例晚于自身肾皮质缓慢强化,4例肾柱肥大超声造影表现为,团注对比剂后始终无病灶轮廓出现,全肾血管走行正常,肥大肾柱与正常肾组织同步强化,同步廓清,回声分布均匀。常规超声的灵敏度为75.00%,特异度为61.54%,准确性为69.70%:超声造影诊断的灵敏度为92.50%,特异度为88.46%,准确性为90.91%。结论超声造影可充分反映病灶内部的血供,提高血流检出率。

黄备建,李丛,范培丽,燕翠菊,薛立云,王文平[4](2012)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与超声造影在肾占位性病变血流检测中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超声造影显示肾占位性病变血供的能力。方法 2004年6月—2010年2月超声检查432个肾占位,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每个肿块均行CDFI和超声造影检查,其中恶性肿瘤346个、良性肿块86个。先行CDFI观察肿瘤的大小、回声、边界、有无彩色血流信号、血管位置等表现,肾占位血管按多寡分为0~Ⅳ级。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增强方式和增强时相,包括起始时间、达峰时间、消退时间及病灶增强表现。结果 CDFI对恶性组血流显示率高于良性组(P<0.01),动脉血流信号显示率也高于良性组(P<0.01)。恶性组以Ⅲ级和Ⅳ级为主,而良性组以0级和Ⅲ级为主,两组血流信号分级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论对肾占位血流信号的总显示率还是对良、恶性肾占位的血流信号显示率,超声造影均高于CDFI(P<0.05)。结论超声造影可充分反映病灶内部的血供,提高血流检出率,优于CDFI。

卫月,蔡艳,许杨明[5](2012)在《超声造影评估肾占位病变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术前超声造影能否预测肾脏占位病变的组织类型。方法 27例肾脏占位病变患者术前行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八氟丙烷超声造影,超声造影结果与外科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 18例患者为透明细胞癌,3例为1型乳头状瘤,1例为嫌色细胞癌,1例为未分类病变,3例为嗜酸细胞瘤,1例为良性血管肌脂肪瘤。不均匀回声和延迟洗出相联合、造影增强度、病变峰值强度联合延迟洗出诊断肾占位病变病理类型有高的的阳性预测值、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不均匀回声、延迟洗出、造影增强度、病变峰值强度有助于鉴别诊断肾透明细胞癌和非透明细胞癌。

何志容,殷军,周丽,盛明洪,吴鹏,郭廷华[6](2011)在《超声在肾实性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文中提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超声在肾占位性病变的筛查和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24例肾实性占位性病变的超声检查分析,总结其超声特征,分析漏误诊原因,旨在进一步提高超声诊断肾占位性病变的准确性。

董晓秋[7](2010)在《基于超声造影图像的肾脏肿瘤诊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泌尿外科肿瘤中,肾肿瘤发病率占第二位,良性肾肿瘤以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占多数(90%以上),恶性肾肿瘤以肾透明细胞癌(RCCC)为主(80%以上)。超声、CT和MRI是目前诊断肾肿瘤的主要方法。超声检查因其实时、动态、直观等优点已成为筛查肾肿瘤的首选方法,但对肾脏良、恶性肿瘤的检出及鉴别诊断尚存在一定困难。本论文将超声造影技术应用于肾脏肿瘤的检查,利用造影剂微气泡后散射回声增强的原理,使造影剂与机体组织间产生较大的声特性阻抗差异而清晰显示脏器及病变内、外微小血流信号及微小血管的灌注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肾脏肿瘤的检出和鉴别诊断效果。论文参照欧洲超声医学与生物学联合会制定的肝脏超声造影使用规范和临床应用指南,依据肾脏常规超声的特点,结合肾脏血流动力学特点,对正常肾脏、RAML、RCCC的超声造影图像进行分析,通过图像对比和数据分析以及实际病例的验证,确定了正常肾脏、RAML、RCCC超声造影诊断的定性特征指标为:造影时相、增强程度、灌注方式、增强模式,定量指标为:ST、PT、PI、ASR、DSR、AUC。为探索超声造影在肾脏肿瘤中的应用标准问题,论文将超声造影应用于正常肾脏皮质及髓质的50个病例,先对造影时相进行了划分;然后又进一步对肾脏皮、髓质造影图像进行定量处理。通过二者之间产生差异的机理分析,得出超声造影比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超声对血流显示更敏感的结论,并且明确了肾脏皮质和髓质的灌注相、消退相时间范围,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得出肾皮质的ST早于肾髓质、灌注速度快于髓质、PT相近、近于同步消退、肾皮质PI明显高于肾髓质、肾皮质的AUC明显大于肾髓质的结论。接着,论文以肾良性肿瘤的病理组织形态为基础,对86例RAML的超声造影图像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分析,归纳并总结了代表肾脏良性肿瘤的RAML的超声造影时相特征、灌注方式、增强模式和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分析得出了RAML超声造影灌注方式以“从周边逐渐向中央增强”为主的结论。具体分型特点增强模式分3型:Ⅰ型“快进慢出”、Ⅱ型“慢进慢出”、Ⅲ型“同进慢出”,以Ⅱ型“慢进慢出”为主占68.6%(59/86)。同时通过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分析得出:RAML的ST、PT、ASR、AUC大于同侧正常肾皮质的结论。而后,论文以肾脏恶性肿瘤的组织病理及血管密度特征为实验基础,通过对42个RCCC进行超声造影图像分析研究,得出如下肾脏恶性肿瘤诊断的定性及定量结论:RCCC超声灌注方式以“弥漫性不均匀增强”为主;造影增强模式分四型:Ⅰ型“快进快出”、Ⅱ型“快进慢出”、Ⅲ型“同进同出”、Ⅳ型“慢进慢出”,以Ⅱ型“快进慢出”为主。同时,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分析得出:RCCC的ST、PT、PI、ASR和DSR不同于同侧正常肾皮质,差异明显。论文最后,通过对比正常肾脏、肾脏良性、恶性肿瘤超声造影图像在造影时相划分、灌注方式判定、增强模式等指标方面的差异,并结合数据分析,分别得出如下结论:超声造影图像以增强均匀程度、灌注方式、增强模式3个定性指标诊断肾脏良、恶肿瘤的灵敏度分别为80.23%、80.23%、93.02%,特异度分别为78.57%、83.33%、71.42%,准确率为79.69%、81.25%、85.93%,ROC曲线下面分别为0.794、0.818、0.822。肾脏良、恶性肿瘤的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ST、PT、ASR和AUC之间差异明显。

黄备建[8](2010)在《超声造影在肾占位血流动力学中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超声造影在肾占位血流动力学中的基础研究第一章超声引导建立VX2兔肾肿瘤模型及可行性研究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建立兔肾移植肿瘤模型的方法。方法25只新西兰白兔,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兔双侧肾脏,分别注入肿瘤组织块,术后超声随访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结果25只兔中22只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88.0%(22/25)。22只兔共40个肾脏进行了穿刺接种,其中20只兔的35个肾脏有肿瘤发生,肿瘤种植成功率87.5%(35/40)。穿刺术后两周肿瘤生长平均直径大于11.8mm,易于超声观察。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建立兔双肾肿瘤模型适合于动物实验研究模型的建立和超声观察。第二章VX2兔肾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及检出率的研究目的探讨高频超声造影在检测VX2兔肾肿瘤中的意义。方法10只新西兰白兔,在超声引导下接种VX2肿瘤,分别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及高频超声造影。仪器选用百胜DU6增强型,具有实时谐波超声造影技术。造影剂选用SonoVue,观察肿瘤的增强表现,比较造影前后检出的肿瘤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10只兔肾接种成功,病理大体标本共发现24个肿瘤(包括播散灶),超声造影前发现11个,造影后发现21个,检出最小肿瘤为5mm,检出率分别为45.8%(11/24)和87.5%(21/24)(P=0.006)。超声造影显示兔肾肿瘤的典型表现为同步或缓慢增强,但增强强度较肾实质低且多呈不均匀,很快消退呈低回声改变。病理显示兔肾肿瘤超声造影增强的区域均为肿瘤存活区,而未增强区域均为坏死组织。结论高频超声造影能很好地反映VX2兔肾肿瘤血供和坏死情况,对提高肾肿瘤检出率有很大意义。第二部分超声造影在肾占位血流动力学中的临床研究第一章肾占位的超声造影表现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肾脏占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04年6月至2010年2月超声检查432个肾占位,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每个肿块均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其中恶性肿瘤共346个病灶,良性肿块共86个病灶。先行常规超声观察肿瘤的大小、回声、边界、有无彩色血流信号、血管位置等表现,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增强方式和增强时相,包括起始时间、达峰时间、消退时间及病灶的增强表现。结果造影时恶性组增强率高于良性组(P=0.000)。良恶性肾占位的造影时相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以同步增强为主,良性组以缓慢增强居多,两组在增强表现上的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00)。恶性组以快速减退居多,良性组以同步或缓慢减退居多,两组在减退表现上的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00)。恶性组超声造影达峰时不均匀居多,良性组超声造影达峰时均匀居多,两组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00)。超声造影达峰时恶性组以高回声居多,良性组以等回声居多,两组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06)。实质期恶性组见假包膜19.4%(67/346),良性组见假包膜3.5%(3/86),两组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超声造影通过显示肾脏占位的增强表现和均匀度,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良恶性占位。第二章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在肾占位血流检测中的对比研究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显示肾占位血供的能力。方法2004年6月至2010年2月超声检查432个肾占位,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每个肿块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其中恶性肿瘤共346个病灶,良性肿块共86个病灶。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肿瘤的大小、回声、边界、有无彩色血流信号、血管位置等表现,肾占位血管按其多寡分为0-Ⅳ级。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增强方式和增强时相,包括起始时间、达峰时间、消退时间及病灶的增强表现。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恶性组血流显示率高于良性组(P=0.000),其动脉血流信号显示率也高于良性组(P=0.000)。恶性组以Ⅲ~Ⅳ级为主,而良性组以0级或Ⅲ级为主,两组血流信号分级表现的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00)。无论肾占位血流信号的总显示率还是对于恶性肾占位或良性肾占位的血流信号显示率,超声造影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P<0.05)。结论超声造影充分反映病灶内部的血供,提高血流的检出率,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第三章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测肾脏占位均匀度的对比研究目的比较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反映肾占位内部结构的能力。方法2004年6月至2010年2月超声检查432个肾占位,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每个肿块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其中恶性肿瘤共346个病灶,良性肿块共86个病灶。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肿瘤的大小、回声、边界、有无彩色血流信号、血管位置等表现,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增强方式和增强时相,包括起始时间、达峰时间、消退时间及病灶的增强表现。。肾占位的大小按其最大径线的超声测值以1 cm间隔分为Ⅰ~Ⅵ级。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恶性组中囊实性占位的比例高于良性组,而恶性组囊性占比却低于良性组,两组病灶内部的回声表现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00)。恶性组中73.4%(254/346)超声造影达峰值时显示为部分不增强区或增强不均匀、分隔样增强或蜂窝状结构;良性组中33.7%(29/86)超声造影达峰值显示为部分不增强区或不均匀增强、分隔样增强或蜂窝状结构,两组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00)。除Ⅰ级病灶外,良性组超声造影后内部回声均匀的病灶百分率明显高于恶性组(P=0.000)。恶性组超声造影后内部回声均匀的病灶百分率与病灶大小呈负相关(P=0.000)。结论超声造影能充分反映肾占位的内部结构,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第四章超声造影对提高小肾癌诊断率的价值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小肾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6月至2010年1月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最大直径测值≤3 cm的小肾癌共120个肿瘤,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常规超声显示低回声肿瘤、高回声瘤周环状无回声、高回声瘤内无回声或低回声,作为诊断小肾癌标准;按超声造影皮质期不同增强方式分为2组,造影时肿瘤同步增强并达峰值呈高回声或等回声、缓慢增强并达峰值呈低回声,作为诊断小肾癌标准。结果常规超声显示低回声肿块21个,高回声瘤周环状无回声14个,高回声瘤内无回声或低回声31个,常规超声的诊断阳性率为53.3%(64/120,重叠按1个计算)。造影皮质期不同增强方式两组达峰时内部回声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实质期造影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但达峰值内部回声均匀病灶的百分率和假包膜出现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O.05)。造影时肿瘤同步增强并达峰值高回声或等回声103个,缓慢增强并达峰值低回声7个,超声造影的诊断阳性率为91.7%(110/120)。结论超声造影诊断小肾癌的诊断阳性率高于常规超声。第五章超声造影在肾细胞癌亚型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肾细胞癌亚型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6月至2010年2月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肾细胞癌346个,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先行常规超声观察肿瘤的大小、回声、边界、有无彩色血流信号、血管位置等表现,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增强方式和增强时相,包括起始时间、达峰时间、消退时间及病灶的增强表现。结果经手术和病理证实304个为透明细胞肾癌,23个为乳头状肾癌,19个为嫌色细胞肾癌。不同亚型肾细胞癌常规超声的表现没有明显差异。不同亚型肾细胞癌的增强时相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乳头状肾癌与透明细胞肾癌比较,两组病灶皮质期的表现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病灶达峰值回声表现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病灶实质期表现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00);嫌色细胞肾癌与透明细胞肾癌比较,两组病灶皮质期表现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病灶达峰值病灶回声表现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病灶实质期表现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超声造影使鉴别肾细胞癌亚型成为可能。第六章超声造影诊断良恶性囊性肾占位的价值探讨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诊断良恶性囊性肾占位的价值。方法2004年6月至2010年2月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良恶性囊性肾占位共103个,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参照Bosniak CT分级标准,造影前后按照囊性肾占位的囊壁、分隔数目、钙化及囊内结节、血流信号及增强等特征进行分级。结果良恶性囊性肾占位造影时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囊性肾占位均以同步增强为主。良性病灶达峰值时增强程度以等于肾皮质多见,而恶性肿瘤增强程度有等回声、高回声及低回声,两组达峰值表现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02)。恶性组达峰值均匀增强的病灶占1.4%(1/69),良性组占26.1%(6/23),恶性组明显低于良性组(P=0.001)。恶性组实质期29.0%(20/69)病灶有假包膜,良性组均未见假包膜,两组间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04)。常规超声对恶性囊性肾占位的诊断敏感性为55.1%(38/69),特异性为85.3%(29/34),准确性为65.0%(67/103),阳性预测值为88.4%(38/43),阴性预测值为48.3%(29/60),阳性似然比为3.7。超声造影对恶性囊性肾占位的诊断敏感性为69.6%(48/69)、特异性为97.1%(33/34),准确性为78.6%(81/103),阳性预测值为98.0%(48/49),阴性预测值为61.1%(33/54),阳性似然比为23.7。结论超声造影对良恶性囊性肾占位的诊断优于常规超声。第七章超声造影对提高肾错构瘤诊断率的价值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提高肾错构瘤诊断准确率中的价值。方法2004年8月至2009年11月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肾错构瘤52个,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先行常规超声观察肿瘤的大小、回声、边界、有无彩色血流信号、血管位置等表现,然后根据肿瘤高低回声不同分成两组,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增强方式和增强时相,包括起始时间、达峰时间、消退时间及病灶的增强表现。造影时缓慢向心增强和达峰值均匀等回声或高回声作为诊断肾错构瘤的特征。结果术前常规超声诊断肾错构瘤灵敏度为65.4%(34/52)。超声造影皮质期42个病灶见缓慢增强,达峰值呈等回声或高回声并均匀增强40个。高低回声肾错构瘤超声造影时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肾错构瘤的超声造影皮质期和实质期的表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1.000,P=0.162),达峰值表现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09)。两组错构瘤超声造影达峰值时均匀病灶百分率和实质期包膜出现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545,P=0.083)。超声造影诊断。肾错构瘤的灵敏度为76.9%(40/52)。结论超声造影能反映肾错构瘤的血流灌注特点,对提高诊断准确性有较大的帮助。第八章超声造影提高疑难肾肿瘤检出率的研究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提高疑难肾肿瘤检出率的临床价值。方法2004年10月至2010年1月常规超声显示困难的36个肾肿瘤行超声造影检查,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肿瘤的大小、回声、边界、有无彩色血流信号、血管位置等表现,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增强方式和增强时相,包括起始时间、达峰时间、消退时间及病灶的增强表现。建立肾肿瘤造影前后病灶明显性评分标准并计算。结果常规超声显示27个肿瘤边界欠清或不清,内部等回声18个,19个显示内部或周边血流信号,余无明显彩色血流信号。疑难肾肿瘤超声造影后在病灶的边界、内部回声和血供明显性方面大有改善,造影前后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后疑难肾肿瘤病灶的明显性积分高于造影前(P=0.000)。结论超声造影能显着提高疑难肾肿瘤病灶的检出率,优于常规超声。第九章超声造影和增强CT在肾占位诊断中的对比研究目的比较超声造影和增强CT两者诊断肾占位的价值。方法2007年3月至2010年2月超声造影及增强CT检查281个肾占位,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将超声造影的表现与增强CT的表现进行分析与比较,并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将两者在肾占位中的诊断价值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与比较。结果本组恶性肾占位超声造影峰值期表现为不均匀的病灶所占百分比和增强CT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605)。恶性肾占位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性97.3%(218/224),特异性70.2%(40/57),阳性预测值92.8%(218/235),阴性预测值87.0%(40/46),准确率为91.8%(258/281);增强CT诊断的敏感性87.9%(197/224),特异性64.9%(37/57),阳性预测值90.8%(197/217),阴性预测值57.8%(37/64),准确率为83.3%(234/281)。结论超声造影诊断肾肿瘤的准确率略优于增强CT。

郭君,王敏娜,梁媛,王新楠[9](2010)在《实时超声造影在肾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在肾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5例肾脏占位性病变,采用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及反向脉冲谐波技术进行实时超声造影,观察肾占位病变区造影剂的灌注过程及造影后声像图特点。结果 39例肾脏恶性病变中94.9%表现为造影剂早于自身肾皮质或与肾皮质同步快速充填;61.5%表现为造影剂早于自身肾皮质或与肾皮质同步廓清,即为"快进或快出"。28例错构瘤有50.0%病例表现为缓慢增强;64.0%缓慢廓清,称作"慢进慢出"。这两类病变在造影增强模式上具有明显差异。18例肾囊肿表现为造影剂灌注缺如区周边清晰光滑,囊肿内无造影剂或仅见分隔上少量血流信号。超声造影前后超声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3.0%(62/85)与92.9%(79/85)。结论实时超声造影可显着提高肾良恶性占位性病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对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黄备建,李超伦,季正标,夏罕生,金赟杰,丁红,王文平[10](2010)在《超声造影在良性囊性肾占位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在肾脏良性囊性占位中的表现,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24个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脏良性囊性占位患者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常规超声观察囊性占位大小、回声、边界、有无彩色血流信号。超声造影观察病灶囊壁、分隔及实质成分等内部结构的增强表现。结果本组24个囊性肾占位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单纯性囊肿11个,复杂性囊肿5个(其中4个伴出血或感染),肾实质和肾盂炎症5个,肾脏血肿2个和肾盏憩室1个。24个囊性病变最大直径范围2.1~19.4 cm,其中<3.0 cm 7个。常规超声显示囊性肿块8个,囊实性肿块16个,其中内见分隔12个,钙化6个,囊壁增厚或实质成分4个。5个病灶囊壁或分隔上发现彩色血流信号,19个未显示彩色血流信号。超声造影后15例见病灶增强,其中7个表现为少分隔规则增强,5个囊壁增强,3个蜂窝状增强,另9例未见增强。结论囊性肾占位无增强、囊壁增强或少分隔规则增强应考虑良性病变,超声造影对诊断有较大的帮助。

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占位性病变的价值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占位性病变的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常规超声结合超声造影诊断肾占位性病变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常规超声检查
        1.2.2 超声造影检查
        1.2.3 图像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常规超声检查结果
    2.2 超声造影表现
    2.3 超声造影鉴别良恶性占位价值
3 讨论

(2)超声造影对肾占位性病变的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与方法
    1.3图像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3)超声造影诊断肾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1.3 肾占位性病变的彩色血流信号分级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4 肾脏良、恶性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增强情况
3 讨论

(4)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与超声造影在肾占位性病变血流检测中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和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病理结果
    2.2 CDFI表现
    2.3 超声造影血流检出情况
    2.4 超声造影与CDFI显示血供能力的比较
3 讨论

(5)超声造影评估肾占位病变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和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病理结果
    2.2 常规超声结果
    2.3 超声造影结果分析
    2.4 定量与定性结果分析比较
3 讨论

(6)超声在肾实性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二、仪器与方法
结果
    一、肾恶性肿瘤
    二、肾良性肿瘤
    三、非肿瘤性病变
讨论
    1. 肾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2. 肾癌与肾盂癌的鉴别:
    3. 嫌色细胞癌:
    4. 肾癌与感染性病变鉴别, 均可表现低回声, 感染性病变少血流, 但临床表现重;

(7)基于超声造影图像的肾脏肿瘤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超声技术的变革
        1.2.1 超声仪成像原理及其功能
        1.2.2 超声图像功能的衍变
        1.2.3 超声造影的概念及研究目的
    1.3 超声造影剂的研发及应用
        1.3.1 超声造影剂的构成及制作方法
        1.3.2 超声造影剂的分类及发展
        1.3.3 造影剂的给药途径、方法及安全性
    1.4 超声造影的成像原理及检测分析技术
        1.4.1 超声造影技术的研发
        1.4.2 超声造影成像原理
        1.4.3 超声造影软件
        1.4.4 超声造影参数及图像分析
    1.5 超声造影的肾脏疾病研究进展
        1.5.1 肾脏解剖及病理基础
        1.5.2 肾脏肿瘤的诊断现状
        1.5.3 肾脏造影的基础研究及动物试验
        1.5.4 肾脏超声造影的临床研究及存在问题
    1.6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引言
    2.2 实验对象的选择
        2.2.1 正常组实验对象的选择
        2.2.2 肾肿瘤组实验对象的选择
    2.3 造影剂 SonoVue
        2.3.1 SonoVue 的成分及成像原理
        2.3.2 SonoVue 的特性
        2.3.3 SonoVue 的代谢、安全性及剂量选择
        2.3.4 SonoVue 的制备流程
    2.4 实验设备及辅助材料
        2.4.1 实验仪器、探头、软件及处理技术
        2.4.2 辅助材料
    2.5 实验方法及图像分析
        2.5.1 实验前受检者的准备
        2.5.2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指标
        2.5.3 正常肾脏及肾脏肿瘤超声造影操作流程
        2.5.4 超声造影图像分析及参数指标选择
    2.6 统计学分析方法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正常肾脏超声造影图像及曲线分析
    3.1 引言
    3.2 正常肾脏的解剖及血流动力学
        3.2.1 肾脏的位置、形态及构造
        3.2.2 肾脏的动脉供应及静脉回流
    3.3 正常肾脏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图像
        3.3.1 二维灰阶声像图
        3.3.2 彩色多普勒声图像
    3.4 正常肾脏超声造影图像定性研究
        3.4.1 正常肾脏超声造影模式及形成机理
        3.4.2 肾脏皮质及髓质的造影时相的划分及意义
    3.5 肾脏皮、髓质造影曲线制作及定量参数分析
        3.5.1 曲线制作及定量参数比较
        3.5.2 时间-强度曲线参数差异产生的机制及其意义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肾脏良性肿瘤超声造影图像定量及定性研究
    4.1 引言
    4.2 肾良性肿瘤病理结构及声像图表现
        4.2.1 肾脏良性肿瘤病理分型及组织形态学
        4.2.2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点及意义
        4.2.3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超声诊断标准及病理基础
    4.3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动态超声造影图像分析
        4.3.1 造影增强程度分析及其意义
        4.3.2 造影灌注方式及增强模式的提出及病理基础
        4.3.3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皮质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肾脏恶性肿瘤超声造影模式及造影参数分析
    5.1 引言
    5.2 肾脏恶性肿瘤病理学
        5.2.1 肾脏恶性肿瘤的病理分类及组织学
        5.2.2 肾透明细胞癌的血管密度及特征
    5.3 肾透明细胞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
        5.3.1 二维声像图特征
        5.3.2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形态及分级
    5.4 肾透明细胞癌超声造影图像分析
        5.4.1 超声造影图像灌注方式、增强模式及其产生的病理基础
        5.4.2 超声造影图像分析及曲线定量研究
        5.4.3 超声造影的优势及实用价值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肾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6.1 引言
    6.2 肾脏良、恶性肿瘤常规超声检查鉴别诊断
        6.2.1 肾脏良、恶性肿瘤二维声像图比较及鉴别诊断
        6.2.2 肾脏良、恶性肿瘤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
        6.2.3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肾脏肿瘤的准确性及局限性
    6.3 肾脏良、恶性肿瘤超声造影结果比较
        6.3.1 肾良、恶性肿瘤造影灌注方式及增强模式对比分析
        6.3.2 肾脏良、恶性肿瘤造影定量参数比较
        6.3.3 超声造影诊断肾脏良、恶性肿瘤的价值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8)超声造影在肾占位血流动力学中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超声造影在肾占位血流动力学中的基础研究
    第一章 超声引导建立VX2兔肾肿瘤模型及可行性研究
    第二章 VX2兔肾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及检出率的研究
第二部分 超声造影在肾占位血流动力学中的临床研究
    第一章 肾占位的超声造影表现
    第二章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在肾占位血流检测中的对比研究
    第三章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测肾占位均匀度的对比研究
    第四章 超声造影对提高小肾癌诊断率的价值
    第五章 超声造影在肾细胞癌亚型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第六章 超声造影诊断良恶性囊性肾占位的价值探讨
    第七章 超声造影对提高肾错构瘤诊断率的价值
    第八章 超声造影提高疑难肾肿瘤检出率的研究
    第九章 超声造影和增强CT在肾占位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全文总结
    结论
    创新点
    研究展望
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1(发表文章)
附件2(中英文缩略词)
致谢

(9)实时超声造影在肾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仪器与方法
    三、图像分析
结果
讨论
    1. 肾癌:
    2. 肾盂癌:
    3. 肾脏错构瘤:
    4. 不典型肾囊肿:

四、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占位性病变的价值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常规超声结合超声造影诊断肾占位性病变的价值[J]. 汪朝阳,黄鹏飞,张晴,杨斌. 东南国防医药, 2021(05)
  • [2]超声造影对肾占位性病变的误诊分析[J]. 田付丽,魏淑萍,史中青,杨斌. 东南国防医药, 2019(06)
  • [3]超声造影诊断肾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J]. 吴乃安,王英英.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08)
  • [4]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与超声造影在肾占位性病变血流检测中的对比研究[J]. 黄备建,李丛,范培丽,燕翠菊,薛立云,王文平. 上海医学影像, 2012(04)
  • [5]超声造影评估肾占位病变的临床应用[J]. 卫月,蔡艳,许杨明. 中国医药科学, 2012(03)
  • [6]超声在肾实性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J]. 何志容,殷军,周丽,盛明洪,吴鹏,郭廷华.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1(01)
  • [7]基于超声造影图像的肾脏肿瘤诊断研究[D]. 董晓秋.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04)
  • [8]超声造影在肾占位血流动力学中的基础和临床研究[D]. 黄备建. 复旦大学, 2010(02)
  • [9]实时超声造影在肾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郭君,王敏娜,梁媛,王新楠.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0(09)
  • [10]超声造影在良性囊性肾占位中的应用[J]. 黄备建,李超伦,季正标,夏罕生,金赟杰,丁红,王文平.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0(01)

标签:;  ;  ;  ;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脏占位性病变的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