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维芝与胞磷胆碱联合治疗多发性梗死性痴呆

艾维芝与胞磷胆碱联合治疗多发性梗死性痴呆

一、爱维治与胞二磷胆碱联合治疗多发梗塞性痴呆(论文文献综述)

李桐,黄琪,梁凤霞[1](2019)在《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系统评价针刺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CENTRAL)、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中国维普(VIP)和中国万方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8年4月,纳入数据库中所有比较针刺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随机对照试验,由评价者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价并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28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二分类变量法研究针刺组对比药物组整体有效率,合并效应为1.28(1.14,1.44),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针刺疗法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优于药物组。针刺组和药物组相比在降低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的评分方面无显着差异,合并治疗效应为-1.12(-6.91,4.67),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于提高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及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分,针刺组较药物组两者能力强,合并效应为1.49(0.91,2.07)、2.89(1.89,3.89),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纳入17篇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针刺疗法能有效治疗血管性痴呆;但由于有待于纳入文献质量的提高、样本量扩大以及试验方法条件改善,其疗效仍需进一步验证。

齐波[2](2016)在《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治疗。方法对2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明显好转3例,好转6例,进步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0%。结论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的预防和治疗,以减少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并改善脑血液循环,改善脑功能,控制精神症状。

谢洲[3](2014)在《“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索“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机制,为临床进一步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34例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血管性痴呆患者按中央随机系统随机分为针刺组与西药组各17例。针刺组予“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主穴为:膻中、中脘、气海、血海(双)、足三里(双)、外关(双);西药组予以盐酸多奈哌齐(安理申);两组均予以临床脑血管病的基础治疗。疗程为12周。研究运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估两组治疗后的认知功能改善情况,运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两组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1)MMSE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极显着性(P<0.01);治疗后针刺组与西药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针刺组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6.5%;西药组显效4例,有效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64.7%;经x2检验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DL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极显着性(P<0.01);治疗后针刺组ADL评分较西药组降低明显差异有显着性(P<0.05);针刺组显效4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6.5%;西药组显效1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64.7%;经x2检验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可以显着改善VD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尤其在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较西药安理申有优势。

赖增娇[4](2011)在《电项针配合头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电项针配合头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的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电项针配合头针组、传统针刺组、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疗程均为30天,治疗后分别采用MMSE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评定受试者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电项针配合头针组总有效率为93.33%,传统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3%,三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电项针配合头针组和对照组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针刺组和对照组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项针配合头针组和传统针刺组的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项针配合头针治疗血管性痴呆有效,且优于传统针刺组及对照组。

梅建伟[5](2010)在《脑力苏胶囊治疗肾虚痰瘀型血管性痴呆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脑力苏胶囊对临床VD病例的治疗观察与对缺血再灌注小鼠的实验研究,探讨脑力苏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与作用机理。方法:临床观察:收集60例符合VD研究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观察。对照组口服喜得镇片,治疗组口服脑力苏汤剂。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的评测及安全性比较,统计学分析及评价。实验研究:采用反复结扎小鼠双侧颈总动脉阻断血流、制备反复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脑力苏高、低剂量组,西药喜得镇组共5组,连续用药15天,治疗结束后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和神经功能改变;处死小鼠断头取脑,制成10%的脑匀浆溶液,测定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的水平;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结果:临床观察: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30例,临床控制3例,显效12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30例,临床控制1例,显效9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P<0.05),证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两组治疗前后运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表(ADL)组间比较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实验研究:缺血再灌注小鼠经灌服脑力苏治疗后,体重有所恢复,神经功能缺失情况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低剂量组对恢复体重优于西药喜得镇对照组(以下简称西药组),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与血清中GSH-PX有明显升高。结论:临床病例观察证实脑力苏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疗效。实验证实脑力苏胶囊作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方剂,具有促进缺血再灌注小鼠和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的部分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升高NGF与GSH-PX水平相关。

李春伟[6](2010)在《中药复方治疗老年痴呆的临床文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中药复方治疗老年痴呆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分析中药复方治疗老年痴呆临床研究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和文献撰写存在的问题,为提高该类临床研究水平和文献质量提供参考;对中药复方治疗老年痴呆的中医证型,治法和用药规律进行总结分析,为中医药治疗老年痴呆的辩证论治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检索词交叉检索,并辅以文献追溯、文献链接等方法补充,对1999-2009年在CNKI和PubMed网上公开发表的中药复方治疗老年痴呆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进行电子检索。根据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学的评价方法,并结合中医药研究的特色,采用Jadad评分和设计制作文献质量评价表,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使用频率统计的方法总结中医证型,治法和用药。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1文献质量评价共对128篇RCT文献进行Jadad评分,结果表明Jadad评分≥3分的高质量文献共有19篇,占RCT文献总数的15%。对45篇Jadad评分≥2分文献的质量分析表明目前中药复方治疗老年痴呆的RCT文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文献中没有提供随机方法:只有25%的RCT文献提供了随机方法。绝大部分文献没有对随机方案的隐藏情况进行描述;(2)没有采用双盲法及对盲法进行具体描述:仅有11%的文献采用双盲法;仅有9%的文献对盲法进行了描述;(3)缺少对脱落或剔除病例的记录:仅有7%的文献对脱落或剔除病例进行了记录;(4)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常用11种国际认可的标准作为诊断标准。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撰写不规范;(5)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常用的疗效评价指标有8种;(6)缺少中医诊断和中医证型的描述,在Jadad评分≥2分的文献中,只有49%的研究进行了中医诊断,29%的文献进行了中医证型的描述。中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7)样本量小,缺乏对样本量的估算,仅20%的研究病例数大于100,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很少;(8)缺少安全性评价:只有51%的文献对不良反应进行了描述;(9)绝大多数文献没有进行随访报告;(10)中药处方提供不全。2中医证型、治法和用药分析由于Jadad评分≥2分的AD文献数目仅5篇且没有全部提供中医证型和处方,本文仅对34篇VD文献进行总结:(1)中医证型:髓海不足(肝肾亏损)、痰浊阻窍和气滞血瘀是VD患者最常见的三种中医证型;(2)中医治法:补肾填精,活血化瘀,化痰开窍是中医治疗VD主要方法。与VD常见的中医证型相符;(3)用药:使用频率前10位的中药为石菖蒲、川芎、何首乌、黄芪、枸杞子、丹参、人参、当归、远志、水蛭和地龙。结论:中药复方治疗老年痴呆的文献以VD的文献最多,质量最高。但与临床试验标准相比,文献质量仍存在较大差距,缺少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试验,大部分RcT研究的研究方法和文献撰写质量有待提高。中医治疗VD主要采用补肾填精、活血化瘀、化痰开窍等治法,使用的中药主要有开窍,活血,补肾,补气和安神类,使用频率前10位的中药为石菖蒲、川芎、何首乌、黄芪、枸杞子、丹参、人参、当归、远志、水蛭和地龙。上述结果可为进一步探讨中医药治疗老年痴呆的疗效与机理提供参考。

杨文祥[7](2009)在《头针联合耳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与目的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包括认知能力、记忆力、判断力和思维力、计算力、社会生活能力的减退,以及情感、性格的改变,是以智能障碍为核心的一组综合征,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属老年期痴呆之一。VaD患病率高、低生存率、低生活率,不仅给患者带来长期痛苦,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而且给家庭、社会和国家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在经济水平和医疗条件还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VaD的高患病率和高危险性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我们不得不加以重视。目前,现代医学尚无针对VaD的特效治疗方法,而应用中医针灸治疗VaD的临床应用广泛,针灸疗法在改善VaD症状有其明显的优势。我们以往多年的试验及临床研究表明,应用头针疗法治疗VaD症状改善明显、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诸如缺乏统一的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以及最佳治疗时机、针刺手法、疗程等量学参数,有些报道缺乏有效的对照组,疗程长短不一,缺乏远期疗效的观察等,影响了疗效的说服力。同时,虽然耳针治疗VaD也具有相关的试验研究,但其临床方面研究的相关报道相对比较少,就其治疗VaD欠缺说服力。因此,本研究在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多年的临床工作及试验研究基础上,通过前瞻性的临床研究方法和相关疗效评价标准,力求客观地评价“头针联合耳针”治疗VaD的疗效,规范治疗方案,为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提供可靠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将120例VaD患者随机分为头针+耳针组、头针组与西药组进行观察,采用前瞻性设计的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分的变化,并建立数据库,数据均用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和讨论,研究“头针联合耳针”治疗VaD的疗效。研究结果最终,118例VaD患者完成观察。首先,各组间性别、年龄及病情轻重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前三组之间HDS、ADL、MMSE评分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前三组间具有观察的可比性。其次。经治疗后,三组患者HDS、MMSE得分均明显上升(P<0.05),ADL得分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与西药组比较、头针组比较,头针+耳针组HDS、MMSE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头针组比较,头针+耳针组ADL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三种方法疗效比较,头针+耳针组有效率优于头针组与西药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联合耳针组治疗VaD的疗效优于头针组和西药组。

侯小兵[8](2009)在《针刺对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功能磁共振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血管源性认知障碍是指由血管源性危险因素导致的各种程度和各种类型的认知障碍,涵盖了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血管性痴呆和混合性痴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能够防止或延缓痴呆的发生与进展,这在痴呆缺乏有效和经济的治疗手段的今天,有着极其重要的社会、经济和医学价值。导致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的因素具有异质性,包括脑白质疏松症、脑动脉硬化狭窄、脑梗死、脑出血、高血压、糖尿病等。应用磁共振技术发现脑白质疏松症在一般老年人中的患病率即达49.7%,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80岁以上者几乎达100%。脑白质疏松症不仅仅是一个病理影像学改变,重要的是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认知障碍,因此兼备认知障碍与病理影像学改变的脑白质疏松症就成为研究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的一个良好切入点。针刺是治疗痴呆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临床大多把注意力集中在以各种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价针刺的疗效,没有从认知功能的神经影像学角度来探讨针刺作用机理及疗效的客观化标准。功能磁共振技术是重要的一类医学数据可视化技术,它可以将人脑的功能变化信息进行客观的的可视化显示。因此,功能磁共振技术能够为研究针刺干预轻度认知障碍的作用机理和疗效的客观化标准提供了先进的方法和途径。本实验以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为研究对象,以功能磁共振为研究手段,参考临床实际情况,长时程针刺干预,通过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价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变化,在此基础上观察针刺前后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的脑功能磁共振和脑内神经递质变化,探索针刺干预轻度认知障碍的作用机理和疗效的客观化标准。论文包括文献综述和临床实验研究二部分内容。文献综述部分总结了针灸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历代文献中关于临床治疗、基础研究等方面的相关内容,评述了脑功能磁共振技术成像技术在轻度认知障碍和针灸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临床实验部分针刺对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功能磁共振的影响。观察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针刺干预前、后的功能磁共振变化和脑内神经递质情况。纳入LAMCI被试23例,正常被试(对照组)13例。LAMCI被试进一步分层为针刺组10例与自然进程组13例,针刺组治疗3个月,自然进程组动态观察3个月,入组当天、治疗后3个月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评、功能磁共振和波谱磁共振检查;对照组入组当天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评、功能磁共振和波谱磁共振检查。神经心理学测评为MMSE和MoCA评价,波谱磁共振检查NAA/Cr、Cho/Cr、MI/Cr。结果:1.在扣带回后部,LAMCI被试与正常被试的NAA/Cr、Cho/Cr、MI/Cr比较无显着差异;2.以年龄为校正匹配因素,各选择8例LAMCI被试与正常被试重新进行神经递质比较,发现两组的NAA/Cr、Cho/Cr无显着差异,LAMCI被试组的MI/Cr明显升高,两组比较有显着差异;3.对5例LAMCI被试针刺干预3个月,针刺前神经心理学评分异常,针刺后神经心理学评分正常。针刺干预组与自然进程组LAMCI被试之间的NAA/Cr、Cho/Cr、MI/Cr无显着差异;4.针刺前听觉音乐工作任务激活的脑区包括颞叶的颞上回(BA22)、颞中回(BA21)、颞极区(BA38);额叶的体感皮层(BA1)和前运动皮层(BA6),针刺后激活的脑区包括颞叶的颞上回(BA22);额叶的额眶叶(BA11)、额极区(BA10)、额叶被盖。被激活脑区明显少于针刺前被激活区。结论:1.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受损的脑功能区涉及额、颞叶,表现为执行听觉任务时颞叶皮质激活增多,前额叶皮质未激活。功能磁共振可以为轻度认知障碍诊断、疗效判断以及针刺作用机理研究提供可视化依据。2.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扣带回处发生神经递质改变,表现为MI/Cr比值升高,可能是该病的客观化诊断指标之一。3.针刺可以作为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的有效干预手段之一,能够减少被激活脑区,提高任务刺激加工效率,但要达到影响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需要更长时间的干预。

任丽[9](2009)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的系统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系统评价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疗效,筛选优势疗法,并找出目前中医药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为临床决策或者为未来的研究决策提供依据,提高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和水平。方法: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理论根据;全面收集中医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试验,制定选择标准,筛选合格研究,采用Jadad评分标准评价合格研究质量,定性、定量分析各种中医综合疗法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疗效。结果:检索中医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相关文献2万余篇,纳入合格研究40项,涉及中医综合疗法(即试验措施)有18种组合方式,即使同一中医综合疗法组合方式,但其具体用药或针灸、推拿选穴或方法等也各不相同,或同一组合的中医综合疗法,其疗效判定指标又不尽相同。统计分析总有效率的相对危险度、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和(或)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加权均数差,并计算其99%可信区间。结论:本研究显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有临床意义。通过总有效率的RR值比较,其优势疗法为口服或鼻饲化瘀通络汤药+头、体针刺(头针施于病灶侧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语言区,体针取阳明经穴为主);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或NIHSS积分的WMD的比较,其优势疗法为口服或鼻饲化痰清热、祛瘀通络汤药+活血祛瘀针剂+头、体针刺(中脏腑闭证十宣、十井、耳尖放血,另刺人中、内关;中脏腑脱证灸关元、神厥、涌泉、百会及刺人中;中经络刺阳明经穴为主;配选头针运动区);通过日常生活能力积分的WMD的比较,其优势疗法为口服或鼻饲益气醒神、祛瘀涤痰免煎颗粒+散寒除湿活络针剂+口服补血活血、行气化痰通络中药丸剂;另通过本研究发现中医临床研究存在许多问题,如研究文献质量普遍较低;诊断、治疗、疗效评价体系的临床异质性较大等,亟需解决和提高。

郭明冬[10](2007)在《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人类衰老过程中常见的难治性疾病,而中西医均缺乏理想的治疗效果。积极开展对本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对治疗该病的补肾益气活血法进行了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1临床研究目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化观察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轻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区组随机、双盲、对照的设计原则,将入选病例70例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参芎补肾胶囊,每次5粒,每天3次;对照组给予口服吡拉西坦胶囊(由吡拉西坦片经重新包装而成),每次5粒,每天3次。两组均观察用药2个月,1/3病例随访1个月。主要观察患者的认知能力(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神经功能缺损(NFDS)、中医证候、生存质量(WHOQOL-SF36)、脑电图、脑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和单胺类神经递质)及相关安全性指标。结果:补肾益气活血法对轻度VaD患者在认知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医证候三方面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46%、80.85%和85.11%,其中中医证候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以上三方面的模糊综合疗效评价结果显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还显示:该治法对患者总体认知能力及除语言外的各项积分均有明显改善作用,其中对总积分及计算积分的改善作用较对照组明显(P<0.05);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IADL积分有明显改善作用,其中对PSMS积分的改善作用较对照组明显(P<0.05);对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明显,且优于对照组(P<0.05);对患者总体生存质量改善明显,且优于对照组(P<0.01),对生存质量各维度积分均有明显改善作用,且对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活力(VT)诸维度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对脑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改善明显,且对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的改善作用较对照组明显(P<0.05);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和脑电图也有一定改善作用。安全观测显示该治法所用药物安全、无毒副作用,适宜患者长期服用。结论:补肾益气活血法对轻度VaD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认知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医证候、生存质量、神经功能缺损、脑电图、脑神经递质诸方面都有较好改善作用。其部分作用机制与改善患者脑内部分神经递质水平有关。2实验研究目的:进一步探讨补肾益气活血法对血管性痴呆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实验采用bEnd.3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株制作缺氧复氧VaD病理模型。取换培养液后的bEnd.3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株,随机分为7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分别加上适量事先制备的正常大鼠血清或含药血清(参芎补肾含药血清或吡拉西坦含药血清),孵育24小时后,PBS冲洗一遍,再换上新的培养液,分别加上述含药血清,放置于自制的缺氧袋中,缺氧7小时后复氧1小时,然后取上清检测NO、ET和VEGF的含量。结果:对NO、ET的检测结果表明,模型组bEnd.3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株分泌的NO较正常对照组减少,而ET则增多,NO/ET比值变小,差异均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参芎补肾组和吡拉西坦组对缺氧复氧造成bEnd.3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缩血管功能增强有明显的改善作用(P<0.01或0.05),能够促进bEnd.3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株分泌NO,而减少ET的分泌,提高NO/ET比值,其中参芎补肾A、B、C三个剂量组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吡拉西坦(P<0.01或0.05)。对VEGF的检测结果表明,模型组bEnd.3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株分泌的VEGF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参芎补肾与吡拉西坦含药血清均有明显促进缺氧bEnd.3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株分泌VEGF的作用(P<0.01);但参芎补肾各剂量组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吡拉西坦(P<0.01)。结论:补肾益气活血法能够促进缺氧复氧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释放NO、VEGF,同时减少释放ET,从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状态、促进血管再生,并直接和间接地保护脑神经。这可能是该治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之一。

二、爱维治与胞二磷胆碱联合治疗多发梗塞性痴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爱维治与胞二磷胆碱联合治疗多发梗塞性痴呆(论文提纲范文)

(2)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血管性痴呆的祖国医学研究
        1.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研究
    2. 血管性痴呆的现代医学研究
        2.1 病因病理的研究
        2.2 临床治疗的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脱落标准
        1.6 病例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指标
        2.3 疗效标准
        2.4 资料统计
    3. 研究结果
        3.1 MMSE量表
        3.2 ADL量表
第三部分 讨论
    1. “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依据及特点
        1.1 气机为旨,三焦论治
        1.2 重调脾胃,顾护后天
        1.3 选穴特点及方义
        1.4 现代医学研究
    2. 选用盐酸多奈哌齐(安理申)的依据
    3.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3.1 认知功能疗效比较
        3.2 日常生活能力疗效比较
        3.3 MMSE量表及ADL量表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第四部分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2.1 本研究对VD临床治疗的意义
        2.2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电项针配合头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
        1.1 病名的确立
        1.2 病因病机
        1.3 症候特征
        1.4 辨证分型
        1.5 中医治疗方法
    2 西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
        2.1 血管性痴呆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2.2 血管性痴呆的分型及临床表现
        2.3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
        2.4 鉴别诊断
        2.5 血管性痴呆的治疗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临床分组及相关资料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判定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5)脑力苏胶囊治疗肾虚痰瘀型血管性痴呆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缩略词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1.1 受试者对象来源
        1.2 疾病诊断标准
    2.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观测项目
        2.3 疗效标准
        2.4 统计方法
    3.研究结果
        3.1 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观测疗效
        3.2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疗效的判定
        3.3 中医证侯标准改善情况观测疗效
        3.4 临床疗效比较
        3.5 临床安全性指标比较
    4.讨论
        4.1 脑力苏胶囊治疗肾虚痰瘀型VD的历史源流
        4.1.1 补肾治疗痴呆的历史源流
        4.1.2 活血治疗痴呆的历史源流
        4.1.3 化痰法治疗痴呆的历史源流
        4.2 肾虚痰瘀是VD的基本病机
        4.3 补肾活血化痰是VD的治疗大法
        4.4 脑力苏胶囊的方药组成、方义分析
        4.5 脑力苏胶囊主要药物药理作用
实验研究
    一 脑力苏胶囊对VD小鼠学习记忆及行为学改善的影响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二 脑力苏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小鼠脑内NGF表达的影响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 讨论
    三 脑力苏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小鼠GSH-Px表达的影响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结语
    1.结论
    2.问题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表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6)中药复方治疗老年痴呆的临床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和中医对老年痴呆的研究现状
        1 现代医学对老年痴呆的研究
        2 中医研究
    综述二 改善老年痴呆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治疗老年痴呆的文献质量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1.2 文献质量评价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2.2 Jadad评分结果
        2.3 文献质量评价表评价结果
        3 讨论
        中药复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中医治法和用药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中医证型
        2.2 中医治法
        2.3 用药规律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头针联合耳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一 西医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
    二 祖国医学对血性痴呆的认识
    三 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和展望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 研究对象及来源
    二 病例选择
    三 研究方法
    四 具体研究路线
    五 研究结果
第三部分 分析及讨论
    一 祖国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及针灸理论
    二 阿米三嗪-萝巴新片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分析
    三 一般情况分析
    四 问题及展望
第四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针刺对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功能磁共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上篇 文献研究
    综述一 中医对血管源性认知障碍的认识及针灸治疗现状
        前言
        1 对概念、病因病机的认识
        1.1 对痴呆概念的认识
        1.2 对痴呆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对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的认识
        2 对血管源性认知障碍危险因素的认识
        3 现代针灸治疗血管源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
        3.1 对脑与经络关系的认识
        3.2 对针灸治疗认知障碍相关腧穴的认识
        3.3 针灸方法的多样性
        3.4 针灸治疗血管源性认知障碍的实验研究
        4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针刺的脑功能磁共振研究
        前言
        1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原理
        2 针刺腧穴与脑功能区之间的关系
        2.1 针刺不同腧穴的脑功能磁共振研究
        2.2 腧穴与非腧穴的即时脑功能磁共振研究
        2.3 轻度认知障碍的fMRI改变及针刺的影响作用
        3 针刺脑功能磁共振研究的问题
        4 针刺治疗机理与脑功能磁共振研究
        5 脑功能磁共振在针刺研究中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下篇 临床研究
    前言
    针刺对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功能磁共振的影响
        1.研究资料
        1.1 被试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针刺方案
        2.2 被试分组
        2.3 观察方法及评价指标
        2.4 功能磁共振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人口学特征
        3.2 神经心理学检查
        3.3 神经递质测量结果
        3.4 神经心理学检查与神经递质相关性
        3.5 年龄配对亚组神经递质测量结果
        3.6 针刺与自然进程LAMCI被试神经递质测量结果
        3.7 针刺前的脑激活区
        3.8 针刺后的脑激活区
        4 讨论
        4.1 针刺腧穴配伍探究
        4.2 针刺时程的选择
        4.3 脑白质疏松的神经心理表现与MRS
        4.4 fMRI与针刺
        4.5 LAMCI音乐工作任务脑功能定位区的分析
        4.6 LAMCI的MRS与针刺影响
        4.7 实验设计与质量控制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感言

(9)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理论研究
    一、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的理论渊源
        (一) 中风病之沿革
        (二) 中风病之病名、证候
    二、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的理论根据
        (一) 中风病之病位特殊
        (二) 中风病之病因病机复杂
        (三) 中风发病后病情复杂多变
    三、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居重要地位
        (一) 中医综合疗法的涵义
        (二) 中医综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具理论及现实意义
临床评价研究
    一、文献检索
        (一) 检索范围
        (二) 检索策略
    二、文献选择
        (一) 文献选择标准
        (二) 文献选择方法
    三、文献分组、编号、登记
        (一) 文献分组
        (二) 文献编号
        (三) 文献登记
    四、文献质量评价标准
    五、文献信息收集
    六、统计学方法
    七、结果
        (一) 文献检索及选择结果
        (二) 纳入研究概述
        (三) 评价结果
        1. “口服或鼻饲汤药+针刺”疗法的系统评价
        2. “口服汤药+针刺+推拿”疗法的系统评价
        3. “口服或鼻饲汤药+静滴中药制剂”疗法的系统评价
        4. “口服或鼻饲汤药+静滴中药制剂+静滴中药制剂”疗法的系统评价
        5. “口服或鼻饲辨证免煎颗粒+静滴中药制剂+口服中成药”疗法的系统评价
        6. “口服或鼻饲汤药+静滴中药制剂+针刺”疗法的系统评价
        7. “口服中成药+静滴中药制剂+针刺”疗法的系统评价
        8. “口服汤药+静滴中药制剂+静滴中药制剂+针刺”疗法的系统评价
        9. “口服汤药+静滴中药制剂+药液熏洗+穴位注射+针刺”疗法的系统评价
        10. “静滴中药制剂+耳穴贴压”疗法的系统评价
        11. “穴位注射+针刺”疗法的系统评价
        12. “静滴中药制剂+口服中成药”疗法的系统评价
        13. “口服汤药+穴位注射”疗法的系统评价
        14. “静滴中药制剂+针刺”疗法的系统评价
        15. “灌肠汤药+针刺”疗法的系统评价
        16. “雾化吸入汤药+针刺”疗法的系统评价
        17. “口服辨证汤药+静滴中药制剂+针刺+推拿+传统心理康复”疗法的系统评价
        18. “口服辨证汤药+静滴中药制剂+针刺+推拿”疗法的系统评价
讨论
    一、临床疗效分析
        (一) 解释结果
        (二)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具有临床意义
        (三)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优势疗法筛选
    二、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病机假说
    三、后续研究
    四、本系统评价遇到的问题
        (一) 纳入研究质量低
        (二) 临床异质性大
        (三) 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体系不全面
        (四) 待评价研究影响
        (五) 发表性偏倚
    五、将循证医学引入中医药临床研究评价,提高中医药临床研究水平
        (一) 循证医学的概念
        (二) 循证医学用于中医药临床研究评价的必要性
        (三) 根据中医药临床自身特点灵活运用循证医学
        (四) 建立严谨、科学的中医药临床评价,是目前中医药临床研究发展之重心[69]
    六、遵循据证立法、依法组方的原则规范中医综合治疗方案,使评价更全面可靠.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详细摘要
临床工作总结

(10)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药研究概况与思考
    综述二、血管性痴呆的西医学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轻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观察
        1 对象选择
        1.1 健康人标准
        1.2 病例选择标准
        2 试验方法
        2.1 试验原则
        2.2 随机方法
        2.3 药物选择
        2.4 样本含量
        2.5 盲法设计
        2.6 给药方法及疗程
        2.7 试验要求
        3 观察指标
        3.1 一般性观测
        3.2 疗效性观测
        3.3 疗效判定
        3.4 安全性评价
        3.5 临床试验记录
        3.6 不良反应的记录和报告方法
        3.7 资料收集及统计方法
        3.8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4.1 一般资料
        4.2 临床疗效分析
        4.3 观测指标变化情况分析
        4.4 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质量的模糊综合疗效评价
        4.5 安全性检测
        5 讨论
        5.1 肾亏气虚血瘀是血管性痴呆的基本病机之一
        5.2 补肾益气活血法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病的重要治法之一
        5.3 参芎补肾胶囊药物组成及方义分析
        5.4 补肾益气活血法的临床疗效及疗效相关指标的变化分析
        5.5 补肾益气活血法对轻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5.6 SET技术对轻度血管性痴呆患者脑内神经递质的测量价值
        5.7 补肾益气活血法对轻度血管性痴呆患者脑神经递质的影响
        5.8 补肾益气活血法对轻度血管性痴呆患者脑电图的影响
        5.9 模糊综合评价在本研究疗效评价中的应用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补肾益气活血法对体外培养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前言
        实验一、制备含药血清
        1 实验目的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与结果
        实验二、确定给药剂量
        1 实验目的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统计方法
        5 结果
        6 讨论
        实验三、补肾益气活血法对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1 实验目的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统计方法
        5 结果
        6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1 结论
    2 本研究特点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四、爱维治与胞二磷胆碱联合治疗多发梗塞性痴呆(论文参考文献)

  • [1]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J]. 李桐,黄琪,梁凤霞. 上海针灸杂志, 2019(09)
  • [2]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分析[J]. 齐波.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01)
  • [3]“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D]. 谢洲.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3)
  • [4]电项针配合头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D]. 赖增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1(04)
  • [5]脑力苏胶囊治疗肾虚痰瘀型血管性痴呆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梅建伟.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02)
  • [6]中药复方治疗老年痴呆的临床文献研究[D]. 李春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2)
  • [7]头针联合耳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杨文祥.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0)
  • [8]针刺对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功能磁共振的影响[D]. 侯小兵.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0)
  • [9]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的系统评价[D]. 任丽.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9(07)
  • [10]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D]. 郭明冬.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7(05)

标签:;  ;  ;  ;  ;  

艾维芝与胞磷胆碱联合治疗多发性梗死性痴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