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换位思考”

浅谈“换位思考”

一、“换位思考”刍议(论文文献综述)

李佳佳[1](2021)在《移情的概念内涵和功能 ——基于当代道德心理学的视角》文中提出移情是我们在道德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个词语,但是不同的研究领域、不同的学者对于移情的定义存在极大的多样性。本文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梳理不同类型的移情概念的基础上,指出适合伦理学领域所采用的移情的概念模型。二是探究移情在道德生活中的功能。首先,本文将基于当代道德心理学的视角,梳理出几种不同类型的移情概念模型,并指出其中哪种定义方式是更适合在伦理学领域中采用的。其次,对于移情在道德领域中的功能,学者产生了激烈的讨论。一派观点认为移情对我们的道德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另外一派观点认为移情是道德生活所必需的基础。本文将应用其中一种概念模型对移情面临的批评给出一定程度的回应。最后,本文将试图论证虽然移情并不是道德行动的充分或必要条件,但是移情作为一种可以调节的能力,在道德领域还是存在不可忽视的价值,需要我们采用模仿、想象、换位思考等方法来培养移情能力。

汪帆[2](2021)在《政府信任对公众核能接受度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进一步加剧,制定有效的能源政策是各国政府面临的重要任务。鉴于核能“低碳高效”等优点,中国政府将核能作为重要的能源战略之一。然而,核事故造成的破坏性后果使得公众核能接受度已然成为核能政策得以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政府信任在风险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公众判断风险技术可接受性的重要的参考标准。因此,深入剖析政府信任对公众核能接受度的影响机制以及探索如何提升政府信任是十分必要且有意义的,这也是本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政府信任对公众核能接受度的影响备受学术界关注。虽然已有文章就政府信任与核能接受度间的关系展开了一系列研究,但就实证结果而言,仍存在诸多争议。其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忽略了政府信任对公众核能接受度产生作用的边界条件;二是对政府信任类型的关注度相对不足。另外,尽管核能接受度研究领域强调政府信任对公众核能接受度的重要作用,但就如何提高政府信任,也即政府信任的影响因素,研究尚不充分。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将关注如下三个问题:(1)政府信任发挥作用的边界条件,即水平集体主义、垂直集体主义、水平个人主义和垂直个人主义是否会对政府信任与公众核能接受度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2)政府信任的不同类型,即政府能力信任和政府诚信信任,是否会影响公众核能接受度?核能认知(风险和利益感知)和核能情感(积极和消极情绪)是否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3)政府信任的形成机制,即动机性因素,如换位思考是否能够影响两类不同的政府信任?文化价值观,如权力距离和不确定性规避是否会起到调节作用?本文将通过三个子研究来解决上述问题,具体而言:子研究一:政府信任对公众核能接受度影响的边界条件。基于启发式理论,探讨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水平和垂直维度是否对政府信任和公众核能接受度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得到如下结论:(1)政府信任正向影响核能接受度;(2)水平个人主义和垂直个人主义弱化政府信任对核能接受度的正向影响;(3)水平集体主义和垂直集体主义弱化政府信任对核能接受度的正向影响。子研究二:政府能力信任和政府诚信信任对核能接受度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认知-情感处理系统理论,探讨两类不同类型的政府信任对核能接受度的作用机制,以及分析核能风险感知、核能利益感知、核能积极情绪和核能消极情绪的中介作用。通过层次回归和拔靴法检验,得到如下结论:(1)政府能力信任和政府诚信信任均正向影响核能接受度;(2)核能利益感知对两类政府信任与核能接受度间的关系起中介作用;(3)核能风险感知对政府能力信任与核能接受度间的关系起中介作用,而在政府诚信信任与核能接受度间的中介作用不显着;(4)核能积极情绪对两类政府信任与核能接受度间的关系起中介作用;(5)核能消极情绪在两类政府信任与核能接受度间的关系起中介作用。子研究三:换位思考、政府信任与核能接受度的关系研究。基于动机性信息处理理论,探讨换位思考对两类政府信任的影响,并最终影响核能接受度,同时分析权力距离和不确定性规避在换位思考与政府信任间的调节作用。运用层次回归得到主要结论:(1)换位思考均正向影响两类政府信任;(2)权力距离强化换位思考对两类政府信任的正向影响;(3)不确定性规避则弱化换位思考对两类政府信任的正向影响。本研究共有四点理论贡献,具体为:(1)引入集体-个人主义的水平和垂直维度作为调节变量,从文化价值观的视角深化了政府信任影响公众核能接受度的边界条件的认识;(2)关注两类政府信任(政府能力信任和政府诚信信任),加强了对不同类型政府信任与公众核能接受度间关系的认识;(3)同时考虑两类核能认知(风险感知和利益感知)和两类核能情感(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在两类政府信任与核能接受度间的中介作用,从情感的视角加深了政府信任与公众核能接受度间内在机制的认识;(4)探索换位思考在权力距离和不确定性规避的调节下对两类政府信任的影响,从动机性视角拓展了政府信任的前因,并从文化价值观的视角丰富了政府信任形成的边界条件。本研究为核能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提供了四点管理启示,具体为:(1)政府应当从能力和诚信两方面同时着手提升公众的信任,从而发挥政府信任对公众核能接受度的积极作用;(2)改善核能宣传方式方法,保证核能信息的可获得性和准确性,在强调核能利益的同时,也应既科学又通俗地介绍核能的潜在风险,使得公众能正确认识核能的优点和风险;另外,核能管理者应增加公众与核电站的接触,增强对不实谣言的监管,从而减弱公众对核电的消极情绪、增强公众对核电的积极情绪;(3)鉴于换位思考的积极作用,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手段引导公众站在政府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思考核能,从而增强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并最终使得核能政策顺利实施;(4)注重国家文化价值观塑造的同时,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也应尊重当地集体或个人的价值观念。

赵雅楠[3](2020)在《社交媒体情境下在线社会资本对创业者机会信念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与人互动的方式,其带来的强互动性同样影响了创业者对外沟通方式和认知过程。随着Web2.0技术的引入,人们利用博客、微博、论坛等新型在线媒体即时互动,改变人际沟通方式的同时,产生了一种基于网络联结的互动群体——在线社群,也为创业者识别和验证创业想法,迭代和开发创业机会提供了有利场所。作为创业研究领域的一个关键概念和核心命题,已有研究对于“有价值的创业机会”界定更多是从企业技术或资源优势出发,或者说从生产者视角出发,认为创业机会是创业者独立思考,或存在于创业者头脑之中的先定性结果。移动互联网时代,异质化的消费需求,不断翻新的社群生态,甚至用户创业现象的兴起,市场与用户作为创业机会形成的重要驱动力,如何参与构建机会,以及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业者能够转化这一机会,将成为创业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以社会情境认知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为基础,本文重点关注社交媒体情境下,创业者开展创业行动的机会评估过程。以在线社会资本为抓手,探究创业者在与用户互动中机会信念的形成及影响因素。主要研究问题有:社交媒体情境下,在线社会资本与线下社会资本有何差异?对创业者机会信念的形成产生怎样影响?其作用机制如何?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本文以267名创业者填写的问卷作为样本,运用多元统计回归方法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创业者在社交媒体上与用户互动会形成两种在线社会资本,即在线桥梁型社会资本(Online Bridging Social Capital)和在线粘合型社会资本(Online Bonding Social Capital),其中在线桥梁型社会资本的积累有益于创业者机会信念形成;第二,用户换位思考在在线桥梁型社会资本和机会信念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第三,数字化程度在在线桥梁型社会资本和机会信念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于丰富社会互动情境下创业者的机会评估过程,尤其是需求方交互的机会“共创”过程有着积极意义。同时将信息系统领域的“在线社会资本”引入创业研究,对于进一步解读数字创业机制,探索数字创业的多学科融合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李瑛[4](2020)在《心理集体主义、换位思考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挑战性压力的交互作用》文中提出科技型企业员工创造力成为企业家和学者们越来越关注的一个话题。结合挑战性压力情景因素,分别探讨了心理集体主义和换位思考对科技型企业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心理集体主义(换位思考)与挑战性压力对员工创造力存在交互影响。具体来说,高挑战性压力—低心理集体主义(换位思考)或者低挑战性压力—高心理集体主义(换位思考)的组合形式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效果较好。高挑战性压力—高心理集体主义(换位思考)或者低挑战性压力—低心理集体主义(换位思考)的组合形式对创造力的影响效果较差。

梅潇月,尹钟[5](2020)在《高校学生干部换位思考能力的培养方法浅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学生干部扮演着学生和管理者的双重角色,在高校日常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其素质水平影响着高校部分学生事务的日常管理工作质量。学生干部的双重身份特征要求其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要学会在老师及同学之间主动和经常进行换位思考,推己及人地做好各项工作,实现老师、同学及自我等多方的学习。本文以换位思考的方法为出发点,分析培养高校学生干部换位思考能力的紧迫性。

闫浚玮[6](2020)在《豫北地区低年资护士共情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共情是指站在他人的角度,对其处境和情感的一种设身处地的认同和理解,个人共情能力的发展受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生存环境的共同作用,可以通过后天的专业培养得到加强和提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共情能力是一切护患沟通的精髓,也是搭建良好护患关系的桥梁。作为当前临床护理工作的主力军,低年资护士的共情能力直接影响着护理工作的质量,影响着疾病治疗与病人康复,甚至影响着护理事业的发展。目的调查低年资护士共情能力现状,探讨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和临床沟通能力与共情能力的相关性,并综合分析低年资护士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为低年资护士共情能力的培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抽取豫北地区7家三甲综合医院的1412名低年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选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杰弗逊共情量表(The Jefferson Scale of Empathy-Health Professionals,JSE-HP)、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和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作为研究工具;使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低年资护士共情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低年资护士共情总分为(115.06±12.95)分,各维度得分分别为:观点采择得分为(57.69±6.95)分,情感护理得分为(40.26±6.12)分,换位思考得分为(17.11±2.98)分。低年资护士共情能力在年龄、性格、生育状况、家庭结构、平均月收入、科室、是否开展过共情相关培训和工作满意度等因素上有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低年资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7.61±4.85)分。结果显示,低年资护士的共情能力与其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r=0.209,P<0.01)。3.低年资护士临床沟通能力得分为(88.10±10.91)分。结果显示,低年资护士的共情能力与其临床沟通能力呈正相关(r=0.519,P<0.01)。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平均月收入、科室、工作满意度和临床沟通能力是影响低年资护士共情能力的主要因素,可以解释共情能力总变异量的30.8%。结论1.低年资护士共情能力的总体水平较高,但在群体内部存在着差异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临床护理工作质量,需进一步改善和提高。2.不同年龄、性格、生育状况、家庭结构、平均月收入、科室、是否开展过共情相关培训和工作满意度等因素影响低年资护士共情能力的水平。3.低年资护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越强,其共情能力越高;临床沟通能力越强,其共情能力越高。4.平均月收入、科室、工作满意度和临床沟通能力可以预测低年资护士共情能力的水平。

张新颖[7](2019)在《包容型领导对追随行为的影响研究 ——基于无为文化氛围的中介作用》文中提出随着互联时代的发展以及新型员工的不断涌入,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在工作中员工越来越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期望参与公司决策和实现自我管理。并且互联网技术的扩展使领导和员工之间所掌握的信息更加均衡,领导与员工的关系呈现新趋势:领导从权威控制走向开放包容,员工从被动服从走向主动追随。基于领导与员工关系的新趋势,本研究从领导、组织以及员工三个层面入手,研究包容型领导、无为文化氛围以及追随行为之间关系。首先通过对包容型领导、追随行为的解读,提炼出符合本研究相关的概念与结构,奠定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对无。为思想的解读,并结合相关学者对道家思想在管理学中的应用,提炼出无为文化氛围的内涵和维度,然后根据所划分的维度设计出相关的测量量表。第三通过推理和分析包容型领导、无为文化氛围和追随行为三者之间的联系,提出相关的假设并设计出理论模型。第四通过所收集的数据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进行理论模型和假设的验证,并对不成立的假设进行分析,由此得出结论并提出实际性建议。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包容型领导可以促进追随行为,同时无为文化氛围在包容型领导促进追随行为的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这一创新性论点。通过各变量子维度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得出自我驱动的影响因素和提升途径,进而建议领导在促进员工自我驱动时不能完全“撒手”,而应该由“管理者”转变为“引路人”,帮助员工实现自我管理。

陈畅,张喆,贾明[8](2019)在《组织延展性目标对员工情绪耗竭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压力交易理论的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基于压力交易理论,构建了阻碍型评估和挑战型评估作为中介变量的理论模型,旨在揭示组织延展性目标与员工情绪耗竭之间的"黑箱"。此外,本文还从认知评估的角度,试图探索换位思考对于员工对组织延展性目标评估这一过程的调节作用。本文采用实证调研的方法对MBA学生进行问卷发放,最终得到109份有效问卷,然后运用路径分析和层次回归分析的方法来验证上述理论模型。结果表明:组织的延展性目标与员工的情绪耗竭之间存在显着的正向关系,同时阻碍型评估也起到上述关系间的部分中介作用。此外,员工的换位思考对组织延展性目标与员工阻碍型评估及挑战型评估之间的关系有显着的调节作用。

张浩,孙新波,张媛,张雨[9](2019)在《用户换位思考、创业创造力与商业模式内容创新——创业者认知监控的调节作用》文中提出本文从创业认知的视角探究当下中国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内容创新的机制问题,认为用户换位思考、创业创造力对新企业商业模式内容创新起重要作用。通过对中国151家初创企业的调查,研究发现:创业者用户换位思考与商业模式内容创新正相关;创业创造力在创业者用户换位思考与商业模式内容创新之间起中介作用;认知监控在创业者用户换位思考与商业模式内容创新之间起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商业模式内容创新方面的研究,而且有助于深入理解用户换位思考、创业创造力、认知监控等认知变量对创业行为的解释作用,为创业认知理论的发展做出贡献。

潘伟[10](2018)在《知识型团队成员知识隐藏研究》文中认为在知识经济体系下,知识员工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角,组建相应的知识型团队已成为现代组织管理知识员工最常见的方式。尽管知识型团队组建的初衷在于整合知识员工的专业性和异质性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开发、创造知识密集型产品或提供知识密集型服务,然而知识员工常常对知识分享怀有抵触心理,知识型团队成员之间常常会彼此隐藏知识。最新的调查研究显示76%的北美知识员工和46%的中国知识员工在工作中会对同事隐藏知识,团队内部每天大约有10%的知识转移事件之中存在知识隐藏,知识型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隐藏对个体和团队均会造成不利影响。知识型团队成员为什么会彼此隐藏知识?有哪些因素会诱发知识型团队成员的知识隐藏?知识型团队成员的知识隐藏又会带来何种不利后果?本文围绕知识型团队成员知识隐藏的前因与后果展开相关理论研究,这对于事前预防和削减知识型团队成员知识隐藏的发生,以及事后降低和控制知识隐藏造成的不利后果,提高知识型团队绩效,增强团队创造力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一、本文运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深度访谈获取数据资料,借鉴系统科学领域中“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的思想,将知识型团队成员知识隐藏的影响因素系统归纳为“物理因素”(知识属性因素)、“事理因素”(团队层面因素)和“人理因素”(知识互动双方因素)三个主范畴。通过深入分析发现三个主范畴对知识隐藏的作用路径并不一致,构建了知识型团队成员知识隐藏影响因素的整合模型(物理/事理/人理—知识隐藏整合模型,简称WSR-KH)。第二、基于知识权力理论,探讨了“物理因素”主范畴中知识社会属性“感知的知识所有权”对知识型团队成员知识隐藏的作用机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重复抽样法和多层线性模型对获取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感知的知识个人所有权对知识型团队成员知识隐藏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感知的知识组织所有权对知识型团队成员知识隐藏有显着的负向影响;知识权力损失在感知的知识所有权与知识隐藏的关系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团队绩效动机氛围强化了知识权力损失对知识隐藏的正向影响;团队精熟动机氛围弱化了知识权力损失对知识隐藏的正向影响。第三、基于调节焦点理论,探讨了“事理因素”主范畴中“团队政治氛围”对知识型团队成员知识隐藏的作用机制。通过多层线性模型方法对获取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团队政治氛围对知识型团队成员知识隐藏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团队成员的防御型情境焦点在团队政治氛围与知识隐藏的关系之间起到中介作用。第四、基于心理契约理论,探讨了“人理因素”主范畴中知识拥有者的人格特质“黑暗人格三合一”对知识型团队成员知识隐藏的作用机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获取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黑暗人格三合一(马基雅维利主义、自恋和精神病态)对知识型团队成员知识隐藏有显着的正向影响;马基雅维利主义者倾向于采取含糊隐藏策略,自恋者倾向于采取辩解隐藏策略,精神病态者倾向于采取装傻隐藏策略;交易型心理契约在黑暗人格三合一与知识隐藏的关系之间起到中介作用;性别调节自恋、精神病态与交易型心理契约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上述正向关系在男性中更强,在女性中较弱;性别还调节自恋和精神病态通过交易型心理契约对知识隐藏的间接作用,表现为上述间接作用在男性中更强,在女性中较弱。最后、基于情感事件理论,探讨了知识型团队成员知识隐藏所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知识隐藏恶性循环”的形成机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和重复抽样法对获取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知识寻求者感知的装傻隐藏和感知的含糊隐藏对未来的知识隐藏(指向初始隐藏者)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能够引发知识型团队成员知识隐藏的恶性循环;然而,知识寻求者感知的辩解隐藏对未来的知识隐藏(指向初始隐藏者)的影响不显着,不会引发知识型团队成员知识隐藏的恶性循环;知识寻求者的消极情感在感知的装傻隐藏、感知的含糊隐藏与未来的知识隐藏(指向初始隐藏者)的关系之间起到中介作用;知识寻求者的换位思考能够调节感知的装傻隐藏、感知的含糊隐藏对消极情感的正向影响,有助于打破知识型团队成员知识隐藏的恶性循环。

二、“换位思考”刍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换位思考”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1)移情的概念内涵和功能 ——基于当代道德心理学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移情概念研究
        1.2.1 国内移情概念研究
        1.2.2 国外移情概念研究
    1.3 对移情道德功能的分歧
2.定义移情的三种模型
    2.1 模型Ⅰ:认知模型
    2.2 模型Ⅱ:情感分享模型
    2.3 模型Ⅲ:认知与情感分享模型
    2.4 选择第三种模型的理由
3.对移情道德功能的批评
    3.1 反对移情的极端立场
    3.2 反对移情的温和立场
4.对于移情批评的回应
    4.1 对于反对移情的极端立场的回应
        4.1.1 移情与道德判断
        4.1.2 移情与道德发展
        4.1.3 移情与促发道德行动
    4.2 对于反对移情的温和立场的回应
5.移情在道德生活中的限度
    5.1 移情不是道德行动的充分或必要条件
    5.2 移情是一种可调节的能力
    5.3 重视移情的价值
6.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2)政府信任对公众核能接受度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技术路线和内容结构
        1.3.1 技术路线
        1.3.2 内容结构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启发式理论
        2.1.2 认知-情感处理系统理论
        2.1.3 动机性信息处理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公众核能接受度
        2.2.2 政府信任
        2.2.3 核能风险感知与利益感知
        2.2.4 核能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
        2.2.5 换位思考
        2.2.6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2.2.7 权力距离
        2.2.8 不确定性规避
    2.3 小结
第3章 政府信任对公众核能接受度影响的调节机制研究: 集体/个人主义的调节作用
    3.1 引言
    3.2 理论假设
        3.2.1 政府信任与核能接受度
        3.2.2 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调节作用
    3.3 研究设计
        3.3.1 样本收集
        3.3.2 研究工具
    3.4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3.4.1 信度和效度分析
        3.4.2 共同方法偏误检验
        3.4.3 描述性统计分析
        3.4.4 假设检验
    3.5 结论和讨论
第4章 政府信任对公众核能接受度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核能认知与情感的中介作用
    4.1 引言
    4.2 理论假设
        4.2.1 政府能力信任与核能接受度
        4.2.2 政府诚信信任与核能接受度
        4.2.3 核能利益感知与风险感知的中介作用
        4.2.4 核能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中介作用
    4.3 研究设计
        4.3.1 样本收集
        4.3.2 研究工具
    4.4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4.4.1 信度和效度分析
        4.4.2 共同方法偏误
        4.4.3 描述性统计分析
        4.4.4 假设检验
    4.5 结论和讨论
第5章 换位思考、政府信任与公众核能接受度:权力距离和不确定性规避的调节作用
    5.1 引言
    5.2 理论假设
        5.2.1 换位思考与政府信任
        5.2.2 权力距离的调节作用
        5.2.3 不确定性规避的调节作用
        5.2.4 政府信任与核能接受度
    5.3 研究设计
        5.3.1 样本收集
        5.3.2 研究工具
    5.4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5.4.1 信度和效度分析
        5.4.2 共同方法偏误
        5.4.3 描述性统计分析
        5.4.4 假设检验
    5.5 结论和讨论
第6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理论贡献
    6.3 管理启示
    6.4 研究局限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研究一调研问卷
附录二 研究二调研问卷
附录三 研究三调研问卷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3)社交媒体情境下在线社会资本对创业者机会信念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现实意义
        二、理论意义
    第三节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第四节 论文结构与技术路线
        一、论文结构
        二、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回顾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社会情境认知理论
        二、社会资本理论
    第二节 机会信念
        一、创业机会及其影响因素
        二、机会信念的提出
        三、机会信念的形成机制和测量
        四、机会信念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
        五、社交媒体情境下的创业机会研究
        六、研究述评
    第三节 在线社会资本
        一、社会资本定义
        二、社会资本分类
        三、社会资本与创业机会研究
        四、在线社会资本的提出
        五、在线社会资本与创业研究
        六、研究述评
    第四节 用户换位思考
        一、换位思考定义
        二、换位思考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
        三、研究述评
    第五节 数字化程度
        一、数字化与创业研究
        二、研究述评
    第六节 研究综述小结
第三章 研究模型与假设提出
    第一节 研究假设
        一、在线社会资本和机会信念
        二、在线社会资本和用户换位思考
        三、用户换位思考和机会信念
        四、用户换位思考的中介作用
        五、数字化程度的调节作用
    第二节 研究框架
第四章 实证研究设计
    第一节 问卷设计
    第二节 变量测量
        一、在线社会资本的测量
        二、机会信念的测量
        三、用户换位思考的测量
        四、数字化程度的测量
        五、控制变量
    第三节 小样本测试
        一、小样本数据来源
        二、小样本信度检验
    第四节 正式调研与数据收集
第五章 实证检验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
        一、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二、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第二节 共同方法偏差
    第三节 信效度检验
        一、在线社会资本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二、机会信念的信效度分析
        三、用户换位思考的信效度分析
    第四节 相关性分析
    第五节 假设检验
        一、在线社会资本和机会信念的关系
        二、在线社会资本和用户换位思考的关系
        三、用户换位思考和机会信念的关系
        四、用户换位思考的中介作用
        五、数字化程度的调节作用
    第六节 结果讨论
        一、在线社会资本对机会信念的作用
        二、用户换位思考的中介作用
        三、数字化程度的调节作用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在线社会资本与线下社会资本的区别
        二、在线桥梁型社会资本的积累有益于创业者机会信念形成
        三、用户换位思考在在线桥梁型社会资本和机会信念起中介作用
        四、数字化程度在在线桥梁型社会资本和机会信念有调节作用
    第二节 研究启示
    第三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调查问卷
附录2:在线社会资本原始量表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4)心理集体主义、换位思考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挑战性压力的交互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文献回顾与理论假设
    1.1 心理集体主义与员工创造力
    1.2 心理集体主义与挑战性压力对员工创造力的交互作用
    1.3 换位思考与员工创造力
    1.4 换位思考与挑战性压力对员工创造力的交互作用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样本
    2.2 变量界定与测量
3 数据分析与结果
    3.1 信效度检验
    3.2 描述性统计
    3.3 跨层次回归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4.1 研究结论
    4.2 理论意义
    4.3 实践意义
    4.4 局限与展望

(5)高校学生干部换位思考能力的培养方法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生干部换位思考的涵义
二、学生干部换位思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换位思考的主动性
    (二)缺乏换位思考的全面性
    (三)缺乏换位思考的坚定性
三、加强和改进的路径建议
    (一)严把选拔关口,提升学生干部队伍的换位思考意识
    (二)多措并举,全面增强高校学生干部的换位思考能力
    (三)旗帜鲜明,坚定支持学生干部换位思考不动摇
四、结论

(6)豫北地区低年资护士共情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前言
    1 低年资护士共情能力培养亟待研究
    2 一般自我效能感和临床沟通能力对护士共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 概念界定与文献回顾
    1 概念界定
    2 文献回顾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 低年资护士共情能力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护士共情能力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7)包容型领导对追随行为的影响研究 ——基于无为文化氛围的中介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0 领导理论的发展演变及包容型领导的提出
    2.1 包容型领导的相关研究
        2.1.1 包容型领导内涵的研究
        2.1.2 包容型领导维度和测量
        2.1.3 包容型领导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
    2.2 追随行为的相关研究
        2.2.1 追随者身份界定
        2.2.2 追随力与追随行为关系辨析
        2.2.3 追随行为的类型及表现
        2.2.4 追随与领导的关系
    2.3 “无为”思想的相关研究
        2.3.1 “无为”思想的解读以及在管理学中的应用
        2.3.2 无为管理和无为文化氛围的内涵
        2.3.3 无为文化氛围的维度
    2.4 文献总结与评价
第3章 研究假设与模型建立
    3.1 包容型领导对追随行为影响分析
    3.2 包容型领导对无为文化氛围影响分析
    3.3 无为文化氛围对追随行为影响分析
    3.4 无为文化氛围在包容型领导与追随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3.5 假设总结与模型构建
第4章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4.1 调查问卷设计
    4.2 变量测量
        4.2.1 包容型领导量表
        4.2.2 追随行为量表
        4.2.3 无为文化氛围量表
    4.3 预调研分析
        4.3.1 预调研信度检验
        4.3.2 预调研效度检验
第5章 数据分析
    5.1 样本描述性分析
    5.2 同源偏差分析
    5.3 探索性因子分析与信度检验
        5.3.1 探索性因子分析
        5.3.2 信度分析
    5.4 验证性因子分析
        5.4.1 SEM以及CFA介绍
        5.4.2 包容型领导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5.4.3 追随行为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5.4.4 无为文化氛围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5.4.5 所有变量的整体验证性因子分析
第6章 假设检验与结果分析
    6.1 相关性检验
    6.2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假设检验
        6.2.1 整体二阶因子模型检验
        6.2.2 维度间关系模型检验
    6.3 中介效应检验
        6.3.1 中介效应合理性分析
        6.3.2 基于Bootstrap法的中介效应检验
    6.4 内生性检验
    6.5 假设检验总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1.1 包容型领导有利于促进追随行为
        7.1.2 包容型领导有利于促进无为文化氛围
        7.1.3 无为文化氛围有利于促进追随行为
        7.1.4 无为文化氛围在包容型领导促进追随行为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
    7.2 本研究对企业管理的相关建议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7.3.1 研究不足
        7.3.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附录一
附录二

(9)用户换位思考、创业创造力与商业模式内容创新——创业者认知监控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文献回顾与假设
    1.1 商业模式内容创新
    1.2 用户换位思考与商业模式内容创新
    1.3 创业创造力的中介作用
    1.4 认知监控的调节作用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样本
    2.2 变量测量
        2.2.1 用户换位思考
        2.2.2 商业模式内容创新
        2.2.3 认知监控
        2.2.4 创业创造力
        2.2.5 控制变量
    2.3 信度与效度
3 数据分析与结果
    3.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3.2 假设检验
4 结论与讨论
    4.1 理论意义
    4.2 实践意义
    4.3 研究局限与展望

(10)知识型团队成员知识隐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1 知识型团队内涵研究现状及评述
        1.3.2 知识隐藏的概念、维度与测量研究现状及评述
        1.3.3 知识隐藏与知识保留、知识囤积的区别研究现状及评述
        1.3.4 知识隐藏与知识共享的关系研究现状及评述
        1.3.5 知识隐藏的前因变量研究现状及评述
        1.3.6 知识隐藏的结果变量研究现状及评述
    1.4 知识型团队成员知识隐藏的内涵及特征
    1.5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
第2章 知识型团队成员知识隐藏影响因素的整合模型
    2.1 扎根理论
    2.2 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
    2.3 研究方法与资料收集
        2.3.1 研究方法
        2.3.2 资料收集
    2.4 资料分析与模型构建
        2.4.1 开放式编码
        2.4.2 主轴编码
        2.4.3 选择性编码
        2.4.4 理论饱和度检验
    2.5 模型阐释和研究发现
        2.5.1 物理因素
        2.5.2 事理因素
        2.5.3 人理因素
    2.6 理论贡献和管理启示
        2.6.1 理论贡献
        2.6.2 管理启示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感知的知识所有权对知识型团队成员知识隐藏的作用机制
    3.1 研究模型构建
    3.2 理论基础
        3.2.1 知识社会属性“感知的知识所有权”
        3.2.2 知识权力理论
    3.3 研究假设
        3.3.1 感知的知识所有权与知识隐藏
        3.3.2 知识权力损失的中介作用
        3.3.3 团队动机氛围的跨层次直接作用和调节作用
    3.4 研究设计
        3.4.1 变量测量
        3.4.2 样本来源和数据收集
    3.5 数据分析
        3.5.1 信度与效度分析
        3.5.2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3.5.3 团队层次变量数据聚合检验
    3.6 假设检验
        3.6.1 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检验
        3.6.2 跨层次直接效应和调节效应检验
    3.7 讨论与启示
        3.7.1 实证结果讨论
        3.7.2 理论贡献
        3.7.3 管理启示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团队政治氛围对知识型团队成员知识隐藏的作用机制
    4.1 研究模型构建
    4.2 理论基础
        4.2.1 团队政治氛围
        4.2.2 调节焦点理论
    4.3 研究假设
        4.3.1 团队政治氛围与知识隐藏
        4.3.2 防御型情境焦点的中介作用
    4.4 研究设计
        4.4.1 变量测量
        4.4.2 样本来源和数据收集
    4.5 数据分析
        4.5.1 信度与效度分析
        4.5.2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4.5.3 团队层次变量数据聚合检验
    4.6 假设检验
        4.6.1 直接效应检验
        4.6.2 多层次中介效应检验
    4.7 讨论与启示
        4.7.1 实证结果讨论
        4.7.2 管理启示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黑暗人格三合一对知识型团队成员知识隐藏的作用机制
    5.1 研究模型构建
    5.2 理论基础
        5.2.1 黑暗人格三合一
        5.2.2 心理契约理论
    5.3 研究假设
        5.3.1 黑暗人格三合一与知识隐藏
        5.3.2 交易型心理契约的中介作用
        5.3.3 性别的调节作用
    5.4 研究设计
        5.4.1 变量测量
        5.4.2 样本来源和数据收集
    5.5 数据分析
    5.6 假设检验
        5.6.1 直接效应检验
        5.6.2 中介效应检验
        5.6.3 调节效应检验
        5.6.4 事后分析结果
    5.7 讨论与启示
        5.7.1 实证结果讨论
        5.7.2 理论贡献
        5.7.3 管理启示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知识型团队成员知识隐藏恶性循环的形成机制
    6.1 研究模型构建
    6.2 理论基础
    6.3 研究假设
        6.3.1 知识寻求者感知的知识隐藏与未来的知识隐藏
        6.3.2 知识寻求者消极情感的中介作用
        6.3.3 知识寻求者换位思考的调节作用
    6.4 研究设计
        6.4.1 变量测量
        6.4.2 样本来源和数据收集
    6.5 数据分析
        6.5.1 信度与效度分析
        6.5.2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6.6 假设检验
        6.6.1 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检验
        6.6.2 调节效应检验
    6.7 讨论与启示
        6.7.1 实证结果讨论
        6.7.2 理论贡献
        6.7.3 管理启示
    6.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换位思考”刍议(论文参考文献)

  • [1]移情的概念内涵和功能 ——基于当代道德心理学的视角[D]. 李佳佳. 华东师范大学, 2021(12)
  • [2]政府信任对公众核能接受度的影响研究[D]. 汪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9)
  • [3]社交媒体情境下在线社会资本对创业者机会信念的影响研究[D]. 赵雅楠. 安徽财经大学, 2020(08)
  • [4]心理集体主义、换位思考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挑战性压力的交互作用[J]. 李瑛. 上海管理科学, 2020(02)
  • [5]高校学生干部换位思考能力的培养方法浅析[J]. 梅潇月,尹钟. 山西青年, 2020(07)
  • [6]豫北地区低年资护士共情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闫浚玮.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7]包容型领导对追随行为的影响研究 ——基于无为文化氛围的中介作用[D]. 张新颖. 青岛理工大学, 2019(02)
  • [8]组织延展性目标对员工情绪耗竭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压力交易理论的视角[J]. 陈畅,张喆,贾明. 管理工程学报, 2019(03)
  • [9]用户换位思考、创业创造力与商业模式内容创新——创业者认知监控的调节作用[J]. 张浩,孙新波,张媛,张雨.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9(01)
  • [10]知识型团队成员知识隐藏研究[D]. 潘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浅谈“换位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