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二芳基烷基醚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1,1'-二芳基烷基醚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一、1,1'-二芳基烷基醚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论文文献综述)

刘华铮,潘小光,李华,万仁忠,刘希功[1](2021)在《Na2CO3催化的叠氮三甲基硅烷对δ-三氟甲基-δ-芳基取代对亚甲基苯醌的1,6-共轭加成:高效构建含三氟甲基和叠氮取代的二芳基甲烷化合物》文中研究说明报道了一种高效的δ-三氟甲基-δ-芳基-取代对亚甲基苯醌的叠氮化芳基化反应.以Na2CO3为催化剂,叠氮三甲基硅烷与δ-三氟甲基-δ-芳基取代对亚甲基苯醌发生1,6-共轭加成反应,以优异的分离产率(90%~96%)获得了结构多样的含有三氟甲基和叠氮取代的二芳基甲烷化合物.该反应具有良好的底物适用范围和官能团兼容性.

关志朋[2](2021)在《电化学诱导烯烃/异腈的双官能团化研究》文中指出有机合成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医药、农药以及材料科学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研究学者致力于发展绿色、简洁、高效的方法构建目标分子。自由基化学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有机合成的领域,为目标化合物的构建提供了新型的思路。电化学作为一种绿色、清洁的能源,在有机化学氧化还原方面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吸引了一大批研究学者投身于有机电化学的研究。有机电合成可以避免化学氧化还原剂。相对于热化学和光化学,电化学表现出及其高效的一面,更加符合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因此电化学又为自由基化学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本文的研究内容:电化学诱导自由基参与烯烃和异腈的双官能团化,构建了新的C-C、C-O、C-Se以及C-S键等。1.本论文研究了通过电化学诱导1,2-迁移实现了烯丙基醇的双官能团化,构建β-三氟甲基酮类化合物。该方法以三氟甲基亚磺酸钠为三氟甲基源,在非金属和额外氧化剂的条件下合成了一系列β-三氟甲基酮。重要的是,该方法不仅实现了传统条件下可以实现的芳基迁移,而且还可以实现传统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烷基迁移,为新颖化合物的多样性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方法。实验表明,该反应的机理可以涉及到碳正离子迁移,而非自由基迁移的途径。2.本论文研究了电化学诱导烯烃分子内的串联环化,实现了烯烃的C-Se和C-O键同时构建。该方法以二硒醚为自由基源,实现了γ-烯基酮或N-烯丙基酰胺到硒基二氢呋喃或硒基二氢恶唑地转化。克量级实验和产物的衍生化表明该反应的潜在应用价值。同时该电化学转化避免了金属试剂和额外氧化还原剂的使用。3.本论文研究了异腈的双官能团化反应,构建一系列新型的亚胺硫醚类化合物。该方法以硫酚/硫醇为自由基源,醇为亲核试剂,成功实现了电化学诱导异腈的双官能团化反应。该方法不仅解决了异腈分子间难以实现的双官能团化,而且借助阴极还原产生较强的亲核试剂,即氧负亲核试剂,克服了传统条件下必须溶剂量的醇作为亲核试剂或醇钠作为亲核试剂。

窦谦[3](2020)在《光诱导无金属无光催化剂参与的C-P键形成反应研究》文中提出有机含磷化合物不仅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而且在生物医药、农药、功能材料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有机含磷化合物的高效合成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过渡金属催化的C–P键偶联反应为含磷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然而,使用金属催化剂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产物中的痕量金属残留,而使用复杂有机配体会进一步增加合成的成本。随着经济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发展新型的绿色有机合成化学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光化学合成技术利用光的能量实现温和条件下的化学转化成为有机化学研究的热点,这也为有机含磷化合物的合成开辟了新的途径。光照下,光催化剂促进的C–P键偶联反应被大量研究和报道。为了发展更加简洁绿色的光化学合成技术,避免金属,光催化剂和氧化剂的使用,我们以简单的芳基化合物为亲电试剂,在光照下形成的激发态经过电子转移等过程产生活性中间体,再与简单的磷试剂发生偶联反应,形成新的C–P键。本论文主要围绕无金属无光敏剂下光诱导的C–X、C–S、C–O键断裂及C–P键形成反应研究进行阐述,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一、详细综述了C–P键形成反应的研究进展,分类介绍了过渡金属催化、光催化以及电催化下C(sp3)–P、C(sp2)–P及C(sp)–P键的构建反应。二、详细介绍了光诱导无金属无光催化剂参与的C–X键(X=F,Cl,Br,I)断裂及C–P键偶联反应。在光激发下,首先实现了芳基碘、溴、氯化物与磷试剂的交叉偶联反应,并通过机理研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然后利用同样的无金属无光催化剂的光激发策略完成了惰性的芳基氟化物与亚磷酸二烷基酯的脱氟磷酰化反应,通过机理研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历程。三、详细介绍了光诱导无金属无光催化剂参与的C–S键断裂及C–P键偶联反应。在光激发下,芳基硫醚化合物通过C(sp2)–S键断裂与亚磷酸二烷基酯发生偶联反应构建C–P键,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四、详细介绍了光诱导无金属无光催化剂参与的C–O键断裂及C–P键构建反应。在光激发下,三氟甲基磺酸芳基酯在弱电子供体TBAI作用下发生C–O键断裂产生的芳基自由基被亚磷酸三烷基酯捕获实现C–P键形成。

刘立鑫[4](2020)在《脱小分子偶联构建含sp2碳化学键的反应研究》文中提出含sp2碳的化合物,如烯烃、芳烃、(非)芳香杂环等,是一类极其重要的有机分子和化工产品,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工合成产物中。其中过渡金属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是合成含sp2碳化学键的最为有效方法之一,在合成化学中备受关注。而传统的合成方法主要通过脱卤偶联反应实现,需要利用或者制备昂贵、不稳定以及敏感的金属或卤代偶联试剂,且副产物对环境污染严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脱小分子偶联反应因释放尽可能少的废弃物(N2、H2、CO2、H2O),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有可能在医药生产、天然产物合成及先进多功能材料制备等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为有机合成化学的发展提供新的策略和理论指导。本文从来源丰富、价格廉价和制备简单的新型偶联试剂羧酸衍生物和磺酰肼出发,基于脱小分子偶联的策略,通过(光诱导)自由基反应或和过渡金属催化的极性反应途径,实现了脱羧加成/环化、脱羧氧化偶联以及脱硫偶联-加成反应形成sp2C-X(C、P、S)键合成吲哚磷、3-烷基香豆素/喹(喔)啉酮、烯基膦以及三取代烯烃化合物。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开发了首例光催化易得炔基膦类化合物与活性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羧酸酯(NHPI)的脱羧加成-环化反应构建sp2C-sp3C和sp2C-sp2C(Ar)键,制备了38例官能化苯并[b]磷杂环戊烯(吲哚磷)化合物(8~82%收率)。此反应是首例报道在无金属、无氧化剂以及室温条件下合成吲哚磷骨架的方法。该反应具有许多优点,例如操作简单、无金属污染、高选择性、良好的官能团耐受性(炔基、烯基以及酰胺)和广泛的烷基源,使其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2)利用光氧化还原催化技术手段,研究了非芳香杂环化合物与NHPI酯的脱羧氧化偶联反应构建sp2C-sp3C键,高区域选择性地合成了一系列3-烷基香豆素/喹(喔)啉酮化合物(39个例子,35~81%收率)。该方法以绿色清洁的太阳光为光源,且光催化剂的用量可以降低至0.2 mol%,室温光照2小时即可高效地实现非芳香杂环3位sp2C-H键烷基化反应。3)首次探索了无过渡金属参与的室温条件下肉桂酸类衍生物与P(O)-H化合物的脱羧磷酸化反应构建sp2C-P键,其中以过氧化物TBPB作为氧化剂、KI为添加剂。该反应温和简单,并以令人满意的产率合成了广谱的E式烯基膦氧化物(34个例子,13~83%收率)。4)采用Pd/Cu催化氧化体系首次实现了炔酸酯与芳基磺酰肼的高区域和化学选择性地1,1-芳基砜基化构建sp2C-SO2和sp2C-sp2C(Ar)键的方法,得到了立体专一的E式多官能化的三取代烯烃化合物(37个实例,30~74%收率)。其中,芳基磺酰肼既发生Ar(C)-S键断裂脱N2、H2和SO2提供芳基,也发生S-N键断裂脱N2和H2提供砜基;当体系中含两种不同磺酰肼时,含给电子基团的做砜基源,另外一种做芳基源。此外,进一步研究了无需脱小分子,利用末端炔烃直接交叉二聚合成gem-1,3-烯炔化合物构建sp2C-spC键的反应。以简单的钯盐和TMEDA为催化剂,高效地控制了反应选择性,以优异的化学、立体以及区域选择性得到一种交叉二聚产物。该反应原子经济性高,底物适用范围广(59个例子,21~82%收率),包括6种药物分子和天然产物的修饰,羟基、氨基、溴、碘、硼酯以及硅基等活性基团也能兼容。该反应首先活化受体分子,反应经历反式碳金属化过程,与已知的炔烃二聚反应的顺式碳金属化过程不同,是一种新类型的炔烃二聚反应。

曹臻雷[5](2020)在《基于磺酰氟基团的聚合反应和金属有机框架修饰的研究》文中认为2014年Sharpless教授首次提出并成功利用硫(Ⅵ)氟交换(SuFEx)实现一类新点击反应,在有机合成化学、材料化学、药物化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并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成为当前氟化学研究的新热点。硫(Ⅵ)氟交换化学的核心是基于硫氟键的稳定性及其在特定条件下易亲核取代发生脱氟反应。磺酰氟(SO2F)基团作为硫(Ⅵ)氟交换反应重要的高效连接基团之一,在有机小分子的合成应用方面有较多的研究,但是在聚合物合成方面的研究较少。我们将磺酰氟基团作为连接基团,合成了系列含磺酰氟基团的有机小分子,并将其应用于缩聚反应制备功能聚合物及金属有机框架后修饰,为功能材料的合成及修饰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论文的主要工作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硫(VI)氟交换反应制备聚磺酸酯。设计两组结构类似,分别含有双磺酰氟和双硫酰氟基团的单体,在相同条件下通过与双酚硅烷基醚进行SuFEx聚合。比较不同单体的反应活性,发现含磺酰氟单体比硫酰氟单体反应性更强。在使用碱性催化剂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DBU)时催化聚合反应时,意外观察到了聚磺酸酯的降解行为:分子量为73600 gmol-1的聚磺酸酯可以逐渐分解为分子量小于3000 g mol-1的低聚物。这个酯交换反应还提供了聚磺酸酯与其他功能性基团进行共价连接的新途径,可用于制备功能性聚合物。例如制备了具聚集诱导发光效应(AIEgen)的聚合物及比例可调节的三元共聚物。该反应不仅为聚磺酸酯提供了再循环新途径,而且为修饰聚合物链提供了新方法。2)制备2-(氟磺酰基)-对苯二甲酸,采用混合配体制备了含有磺酰氟基团的锆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UiO-66-SO2F。将四苯乙烯(TPE)基团与UiO-66-SO2F进一步通过SuFEx反应进行了合成后修饰(PSM),成功制备了具有绿色荧光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UiO-66-TPE。利用其对水中Fe3+有选择性荧光猝灭的特性,检测了水中Fe3+的浓度,获得最低的检测限为3.6μM。3)通过混合配体法制备了两种含有磺酰氟基团的金属有机框架:UiO-66-SO2F和UiO-67-SO2F。通过与氨基修饰的UiO-66-NH2,和未修饰的UiO-66进行离子型染料吸附实验的对比,发现引入磺酰氟基团后,MOF材料可以实现在低浓度下对一些阳离子染料(罗丹明B、亚甲基蓝)的选择性吸附。

孔莹莹[6](2020)在《过渡金属催化C-O、C-N键的转化》文中提出本论文是关于过渡金属催化芳基C-O键、C-N键和烷基C-O键的转化研究。第1章介绍了芳基2-吡啶醚与硅锌试剂的交叉偶联反应,该反应通过NiCl2(PCy3)2催化实现了温和条件下C(aryl)-OPy键断裂,生成相应的芳基硅烷。富电子、缺电子以及含氮芳杂环的芳基2-吡啶醚和各种苯基硅锌试剂都适用于该反应。该方法同样适用于一系列邻位带取代基的芳基2-吡啶醚,为OPy邻位导向C-H功能化后的转化提供了新的途径,为芳基硅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方法。第2章展示了镍催化芳基2-吡啶醚与烷基格氏试剂之间的交叉偶联反应。以NiCl2(DME)/dcype为催化体系,可以很好地催化芳基2-吡啶醚与含β-H烷基的格氏试剂之间的反应,而NiCl2(DME)/IPr-HCI催化体系则可以顺利催化芳基2-吡啶醚与不含β-H的烷基格氏试剂之间的交叉偶联;实现Caryl-O键的选择性断裂与Csp2-Csp3键的形成。该体系可以兼容CO2R、OMe、OPh、CONEt2等官能团,反应大多数情况下均可得到优秀产率。该反应可能通过自由基机理进行。第3章描述了芳基四氟硼酸重氮盐与锌试剂的反应。该反应采用Pd(OAc)2/PPh3催化体系,富电子和贫电子的重氮盐都是良好的亲电试剂;芳基锌试剂、甲基锌试剂、乙烯基锌试剂都可以顺利地参与反应。该反应的化学选择性优良,即使当芳基重氮盐的芳环上带有Cl、Br取代基时,锌试剂也能选择性地与重氮基反应。第4章研究了利用[IrCp*C12]2催化芳基乙腈与醇的α-烷基化反应。该反应具有较广的适用范围,一级醇、链式和环状二级醇,各种取代苯基、萘基和芳杂环基乙腈都可以顺利地参与反应。芳基乙腈上的OMe、NHCOR、缩醛结构等取代基都可以保留。这是对腈的烷基化方法的很好的补充。

赵转霞[7](2020)在《锡粉促进下氧化吲哚及异吲哚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反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氧化吲哚及异吲哚啉酮骨架广泛存在于许多天然产物和具有生物活性以及药理活性的分子中。其中,3,3-二取代-2-氧化吲哚被认为是药物发现中最具有重要价值的一类化合物,3,3-二取代异吲哚啉酮类化合物在合成潜在候选药物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探索一种简单高效的方法来合成此类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锡粉促进下的有机反应近年来得到了人们的关注。我们课题组在研究中发现,锡粉与烯丙基溴原位生成烯丙基溴化锡试剂,可以直接与各种羰基化合物、亚胺或酰腙等化合物发生1,2-亲核加成反应及环化反应,并取得了较好的反应结果。为了进一步研究锡粉促进下的有机反应,该论文主要探索了锡粉促进下,通过3-羟基-2-氧化吲哚及邻苯二甲酰亚胺的烯丙基化反应合成3,3-二取代-2-氧化吲哚及3,3-二取代异吲哚啉酮类化合物的方法。本论文主要由以下三部分内容组成:第1章:碳正离子参与的有机反应研究进展本章主要综述了碳正离子与烯醇、烯胺、烯丙基硅试剂等亲核试剂的亲核取代反应以及碳正离子参与的经典有机反应。第2章:锡粉促进下3,3-二取代-2-氧化吲哚类化合物的合成本章探索了锡粉促进下,3-羟基-2-氧化吲哚类化合物与烯丙基溴的偶联反应,高产率地得到了一系列3,3-二取代-2-氧化吲哚类化合物。研究结果表明,当用苄醇和3-羟基-异吲哚啉酮作为底物时,反应也能顺利进行。该方法首次实现了锡粉促进下的亲核取代反应,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等特点,为合成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3,3-二取代-2-氧化吲哚类化合物提供了一种新方法,进一步扩展了锡粉促进下的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第3章:锡粉促进下3,3-二取代异吲哚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本章探索了锡粉促进下,在三氟甲磺酸作用下,以四氢呋喃(THF)为溶剂,在回流条件下,通过邻苯二甲酰亚胺和烯丙基溴的―一锅法‖反应合成3,3-二取代异吲哚啉酮类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不需要提前制备有机锡试剂,具有环境友好和产率高等优点,为3,3-二取代异吲哚啉酮类化合物提供了一种新的合成方法。

袁海瑞[8](2020)在《芳基羟胺与高价碘试剂的串联反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芳基羟胺化合物在有机化学中是一类重要的反应底物,被广泛用于医药、阻聚剂、抗氧剂和化妆品等产品的合成,比如:可以利用Bamberger重排反应合成取代芳烃,也可以通过酰基化和烷基化来合成庄稼保护剂的有效成分;由于其含有-N-OH的基团,还可作为生物酶反应的电子转移载体,因此,此类化合物应用前景广阔。有机高价碘试剂因其具有容易制备、稳定性好、低毒性和反应活性高等优点,加之其在若干化学转化中的优异表现和独特应用,近年来引起化学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成为目前有机化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高价碘试剂在反应中一般表现为亲电性,可以与亲核性较强的一些杂原子(氮、氧)亲核试剂在没有金属催化的条件下反应,且反应的副产物芳基碘化物也可以回收利用,高价碘化合物逐渐成为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反应试剂。吲哚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杂环生物碱,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可以广泛用于医药、工业及农业领域,市场需求增长迅速,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对于吲味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目前文献报道过许多吲哚的合成方法,大多反应条件复杂苛刻,比如:需要高温、强酸或者昂贵的金属催化剂或配体等。因而,发展从廉价原料出发、温和条件下实现的吲哚合成的新方法和新策略仍然十分必要。轴手性骨架常见于许多生物活性分子中,并且是许多手性配体和催化剂的核心骨架,对于联芳基化合物的合成研究同样也一直受到化学家的关注。对于联芳基骨架的构建策略,过去主要依赖于芳烃的C-H键芳基化反应和过渡金属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许多反应底物比较受限并且条件苛刻。因此,我们希望能够发展一些从廉价原料出发,在温和条件下实现的联芳基化合物的新型构建方法,从而丰富和拓展轴手性化学的研究内容。论文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四章:第一部分,我们受Bartoli吲哚合成反应的启发,实现了铜催化的芳基羟胺化合物与烯基高价碘试剂在温和条件下,构建类似的N-芳基,O-烯基活性中间体,进而通过后续的串联重排环化反应,合成了结构多样性的吲哚类化合物,探索出了一种合成吲,哚化合物的新策略。该策略提供了一种合成3-取代和2,3-二取代吲哚的新方法,而且该方法条件温和、反应高效并且底物范围广阔,利用该方法合成的吲哚化合物也能实现多种重要的化学转化。第二部分,我们利用芳基羟胺化合物和芳基高价碘试剂通过氧-芳基化及[3,3]-重排反应实现了 NOBIN类似物的高效合成,该反应方法具有条件温和,无过渡金属参与且底物范围广等优点。同时,我们还利用手性氮杂环卡宾催化酚羟基的酰化反应策略,实现了外消旋轴手性联芳基产物的动力学拆分。第三部分,发展了一类钯催化C-H键活化反应,用来合成多并环三氮唑和多并环异恶唑化合物,底物普适性好,产率较高。该反应为合成不同类型多并环化合物提供了一种新策略。第四部分,报道了铜催化的苯磺酰硫酯与重氮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利用卡宾插入S-S键实现了含有类似四级碳中心的化合物的合成,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和底物普适性好等优点,研究发现硫叶立德的形成和后续的Stevens重排是实现该反应的关键步骤。本论文通过芳基羟胺化合物和不同类型的高价碘试剂反应,经过[3,3]-重排的策略合成了不同取代的吲哚化合物以及联芳基化合物,并且实现了联芳基产物的动力学拆分。这不仅为多取代吲哚化合物和联芳基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策略,还为它们在药物化学、手性催化以及功能分子合成等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打下了基础。

何天骏[9](2020)在《电化学条件下涉及C–S键成键的反应研究》文中指出有机电化学是一种绿色的合成方法。它采用电子作为氧化还原试剂,避免使用额外的化学氧化还原试剂,减少了环境污染。另外,电化学反应条件温和,通常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因其具有绿色温和的优点,有机电化学在近期被越来越多的合成化学家关注。含硫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药物、天然产物以及功能材料之中,此外,它们也是重要的合成中间体。通过氧化碳氢键使其直接与硫试剂(如:硫醇、硫醚、亚磺酸钠、磺酰肼等)偶联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构建C-S键的策略。尽管这种方法具有高效和原子经济的优势,但大多数转化过程仍然需要使用价格昂贵且具有毒性的金属盐或者过量的化学氧化试剂。而药物合成中对金属含量的标准极为严苛。因此,探索并发展一些简单高效且对环境友好的合成方法来构建含硫化合物仍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本论文在综述近年来利用有机电化学方法构建C–S键/C–Se键的研究进展的基础之上,主要围绕电化学条件下合成烯基硫醚类化合物和含磺酰基的杂环化合物几个方面开展了以下工作。第二章的研究工作利用碘化钾作为氧化还原催化剂,通过阳极间接氧化的方式活化乙腈C(sp3)-H键使其形成氰甲基自由基。该过程在室温大气环境下进行,而已知活化乙腈形成氰甲基自由基的方法都需要在加热环境下添加过量的化学氧化试剂或单电子转移试剂来实现。氰甲基自由基与另一分子乙腈发生加成并经历1,3-氢迁移过程形成亚胺α位碳中心自由基,进而与另一含硫底物进行串联反应。利用该方法,我们成功实现了一系列2-硫代-3-氨基巴豆腈类化合物的合成。通过一锅多步法,一次性形成了两个新的C-C键和一个新的C-S键,同时高立体选择性地构建了一个(Z)-构型四取代烯烃骨架,该过程具有高效、高原子经济性的优点。此外,该反应能够实现克级规模制备,而且通过铜催化偶联反应,能够将产物转化为含氰基的4H-1,4-苯并噻嗪衍生物,该骨架因具有抗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广泛存在于药物分子和药物中间体中。通过理论计算研究,揭示了有机膦配体稳定和调控高活性自由基中间体的作用机制以及优先生成(Z)-构型烯烃的热力学成因。第三章的研究工作通过阳极直接氧化的方式将芳基磺酰肼底物转化为芳基磺酰自由基而触发反应,与邻酰胺基烯烃类化合物进行串联环化,合成了一系列含磺酰基的4H-3,1-苯并恶嗪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药物和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中。该方法通过自由基串联环化反应实现了C-O键和C-S键的同时构建,条件简单温和,无需加入其它化学氧化剂和化学助剂,副产物只有氮气和氢气,环境友好。

王俊雷[10](2019)在《可见光诱导Csp2参与的交叉偶联反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Csp2参与的交叉偶联反应是构筑化学键的常用方法,通过此类手段可以在药物分子、天然产物、有机功能材料等结构中引入有效的基团或片段,以修饰核心骨架结构,并达到改变药物活性、生物利用度及其功能等目的。传统的偶联反应通常依赖于过渡金属催化剂以及向底物分子中引入预活化基团诸如卤素、磺酸酯及有机金属等。底物的合成难度大、高毒性、热稳定性差、需要引入导向基团、需要高温等苛刻条件,因此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此类方法的应用。近年来,有机光化学作为一种温和且环境友好的有机合成手段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或药物分子。芳烃Csp2-H键和Csp2-F键的活化一直是有机合成的研究热点,由于它们具有的键能高、键长短等特点,使得它们的活化成为成为药物和天然产物的合成面临的一项巨大挑战。本文在无导向基团存在的条件下,以富电子的萘酚、多氟芳烃和二氟烯烃为研究对象,在可见光诱导条件下,探索Csp2-H和Csp2-F的活化过程,研究芳烃-芳烃(Csp2-Csp2)、多氟芳烃-醚类化合物(Csp2-Csp3)、二氟芳基烯-巯基醇/酚(Csp2-S)的交叉偶联反应及其区域选择性问题,合成了一系列的含不饱和芳烃的联芳烃,多氟芳烃,单氟烯烃化合物。以2-萘酚/2-萘胺和二芳基胺及其衍生物为原料,Ir(dFCF3ppy)2bpyPF6为光催化剂,过硫酸铵为氧化剂,在可见光照射条件下实现了萘酚/萘胺和二芳基胺衍生物的分子间交叉偶联反应,得到了一系列的联芳基胺化合物。该反应一步合成了具有联萘酚和联萘胺类结构的化合物。经自由基捕捉实验和荧光淬灭实验确定该反应为双自由基参与的还原淬灭过程。该策略创新地拓宽了底物的适用范围,避免了传统方法中高温、强氧化剂及向底物中预先引入活化基团苛刻和繁琐的反应条件。以多氟芳烃为反应原料,Ir(dFppy)2(bpy)PF6为光催化剂,奎宁环为氢原子转移催化剂,在可见光照射条件下实现了多氟芳烃和醚类化合物的交叉偶联反应,得到了一系列的α-多氟芳基醚/胺。氘代实验证明了氢原子淬取过程为决速步骤;荧光淬灭实验和实验数据则表明该反应是双自由基参与的交叉偶联过程。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效率高等特点,同时也避免了高温、过氧化物及反应底物需导向基团等苛刻反应条件,为合成α-多氟芳基醚类化合物和α-多氟芳基胺类化合物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以二氟芳基乙烯和硫醇为反应原料,Ir(dFCF3ppy)2dtbpyPF6为光催化剂,在可见光诱导条件下实现了二氟芳基乙烯和硫酚/硫醇的交叉偶联反应,得到了一系列的巯基单氟芳基乙烯类化合物。初步机理研究(自由基捕捉实验和对照实验)表明该反应是一个自由基加成-消除过程。该策略广泛适用于芳基硫酚、烷基硫醇和芳基二氟烯烃类化合物,在天然产物去氢胆酸及薯蓣皂素衍生物的合成应用进一步表明该方法具有潜在的合成应用价值。

二、1,1'-二芳基烷基醚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1'-二芳基烷基醚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论文提纲范文)

(1)Na2CO3催化的叠氮三甲基硅烷对δ-三氟甲基-δ-芳基取代对亚甲基苯醌的1,6-共轭加成:高效构建含三氟甲基和叠氮取代的二芳基甲烷化合物(论文提纲范文)

1实验部分
    1.1试剂与仪器
    1.2实验过程
        1.2.1δ-三氟甲基-δ-芳基取代对亚甲基苯醌的制备
        1.2.2含有三氟甲基和叠氮取代的二芳基甲烷的合成
        1.2.3产物的转化反应
2结果与讨论
    2.1反应条件的优化
    2.2底物的拓展
        2.2.1δ-三氟甲基-δ-芳基对亚甲基苯醌的拓展
        2.2.2不同α-取代的δ-三氟甲基-δ-芳基对亚甲基苯醌的拓展
        2.2.3产物的转化反应
3结论

(2)电化学诱导烯烃/异腈的双官能团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有机电化学简介
        1.1.2 有机电化学研究进展
        1.1.2.1 电化学诱导阳极氧化反应
        1.1.2.2 电化学诱导阴极还原反应
        1.1.2.3 电化学诱导阴阳极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
        1.1.2.4 光电协同诱导反应
    1.2 电化学诱导自由基参与的烯烃双官能团化
        1.2.1 碳自由基参与的烯烃双官能团化
        1.2.2 氮自由基参与的烯烃双官能团化
        1.2.3 硫/硒自由基参与的烯烃双官能团化
        1.2.4 其它自由基参与烯烃双官能团化
        1.2.5 烯烃作为自由基参与的双官能团化
    1.3 异腈双官能团化的研究
        1.3.1 亲电试剂参与的异腈双官能团化
        1.3.2 自由基引发异腈双官能团
    1.4 本章小结以及立题思想
    1.5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电化学诱导1,2-芳/烷基迁移实现烯丙醇的三氟甲基芳/烷基化
    2.1 研究背景
    2.2 设计思路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反应条件探索
        2.3.2 反应底物拓展
        2.3.3 反应机理研究
    2.4 本章小结
    2.5 实验部分
        2.5.1 仪器与试剂
        2.5.2 实验具体操作
        2.5.2.1 烯丙基醇的制备
        2.5.2.2 电化学诱导1,2-芳/烷基迁移实现烯丙醇的三氟甲基芳/烷基化
        2.5.2.3 克级合成
        2.5.2.4 循环伏安实验
    2.6 化合物数据表征
    2.7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电化学诱导烯烃的串联环化构建硒基二氢呋喃和二氢恶唑
    3.1 研究背景
    3.2 设计思路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反应条件探索
        3.3.2 反应底物拓展
        3.3.3 反应机理研究
    3.4 本章小结
    3.5 实验部分
        3.5.1 仪器与试剂
        3.5.2 实验具体操作
        3.5.2.1 烯丙基羰基化合物的制备
        3.5.2.2 N-烯丙基酰胺的制备
        3.5.2.3 电化学诱导烯烃的串联环化构建硒基二氢呋喃
        3.5.2.4 电化学诱导烯烃的串联环化构建硒基二氢恶唑
        3.5.2.5 克级合成
        3.5.2.6 硒基二氢呋喃化合物的衍生化实验
        3.5.2.7 循环伏安实验
    3.6 化合物数据表征
    3.7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电化学诱导异腈的双官能团化构建亚胺硫醚
    4.1 研究背景
    4.2 设计思路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反应条件探索
        4.3.2 反应底物拓展
        4.3.3 反应机理研究
    4.4 本章小结
    4.5 实验部分
        4.5.1 仪器与试剂
        4.5.2 实验具体操作
        4.5.2.1 电化学诱导异腈的双官能团化构建亚胺硫醚
        4.5.2.2 克级合成
        4.5.2.3 亚胺硫醚的衍生化实验
        4.5.2.4 循环伏安实验
        4.5.2.5 电子顺磁共振实验
        4.5.2.6 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
    4.6 化合物数据表征
    4.7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本论文总结
博士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3)光诱导无金属无光催化剂参与的C-P键形成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过渡金属、光及电催化的C–P键形成反应研究进展
    1.1 前言
    1.2 过渡金属催化的C–P键形成反应
        1.2.1 过渡金属催化的C(sp~3)–P键形成反应
        1.2.2 过渡金属催化的C(sp~2)–P键形成反应
        1.2.3 过渡金属催化的C(sp)–P键形成反应
    1.3 光催化的C–P键形成反应
        1.3.1 光催化的C(sp~3)–P键形成反应
        1.3.2 光催化的C(sp~2)–P键形成反应
    1.4 电催化的C–P键形成反应
    1.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光诱导的C–X键断裂及C–P键形成反应研究
    2.1 研究背景
    2.2 光诱导的C–I、C–Br、C–Cl键断裂及C–P键形成反应研究
    2.3 光诱导的C–F键断裂及C–P键形成反应研究
    2.4 本章小结
    2.5 研究展望
    2.6 实验及相关数据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光诱导的C–S键断裂及C–P键形成反应研究
    3.1 研究背景
    3.2 光诱导的C–S键断裂及C–P键形成反应研究
    3.3 本章小结
    3.4 研究展望
    3.5 实验及相关数据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光诱导的C–O键断裂及C–P键形成反应研究
    4.1 研究背景
    4.2 研究设想
    4.3 光诱导的C–O键断裂及C–P键形成反应研究
    4.4 本章小结
    4.5 研究展望
    4.6 实验及相关数据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4)脱小分子偶联构建含sp2碳化学键的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脱小分子偶联构建sP~2C-C键
        1.2.1 脱CO_2偶联构建sp~2C-sp~3C键反应
        1.2.1.1 脂肪酸脱CO_2与末端烯烃/炔烃的Heck偶联反应
        1.2.1.2 烯基羧/卤化物与烷基试剂脱CO_2偶联反应
        1.2.2 脱SO_2构建sp~2C-sp~2C键反应
        1.2.3 交叉脱H_2偶联构建sp~2C-spC键反应
    1.3 脱小分子偶联构建sP~2C-SO_2键
    1.4 脱HX或H_2构建sP~2C-P键
    1.5 立题依据与主要研究内容
        1.5.1 本文的立题依据
        1.5.2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光催化NHPI与炔基膦脱羧加成-环化合成吲哚磷类化合物的反应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化学试剂与实验仪器
        2.2.2 实验原料的合成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反应条件优化
        2.3.2 底物的普适性考察及合成应用
        2.3.3 部分底物的光学性质
        2.3.4 机理探究
    2.4 产物合成与结构表征
        2.4.1 产物合成
        2.4.2 产物结构表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光催化NHPI脱羧与非芳香杂环3位C-H键烷基化的反应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
        3.2.2 实验反应原料的合成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实验条件优化
        3.3.2 底物的普适性考察及合成应用
        3.3.3 实验机理探究
    3.4 产物合成与结构表征
        3.4.1 产物合成
        3.4.2 产物结构表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无金属参与的肉桂酸与P(O)-H化合物脱羧磷酸化的反应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反应条件优化
        4.3.2 底物的普适性考察及合成应用
        4.3.3 机理探究
    4.4 产物合成与结构表征
        4.4.1 产物合成
        4.4.2 产物结构表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钯催化末端炔烃与芳基磺酰肼的1,1-芳基砜基化的反应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
        5.2.2 实验原料的合成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反应条件优化
        5.3.2 底物的普适性考察
        5.3.3 机理探究
    5.4 产物合成与结构表征
        5.4.1 产物合成
        5.4.2 产物结构表征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钯催化末端炔烃gem选择性交叉二聚合成1,3-烯炔的反应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
        6.2.2 实验原料的合成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
        6.3.1 反应条件优化
        6.3.2 底物的普适性考察及合成应用
        6.3.3 机理探究
    6.4 产物合成与结构表征
        6.4.1 产物合成
        6.4.2 产物合成与结构表征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期刊论文
附录 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附录 C 部分产物的NMR谱图

(5)基于磺酰氟基团的聚合反应和金属有机框架修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点击化学发展和现状
    1.2 SuFEx(六价硫氟交换)的发展和现状
        1.2.1 含硫酰氟基团的有机分子合成及其反应性
        1.2.2 含磺酰氟基团的有机分子合成及其反应性
        1.2.3 磺酰氟基团的优势
    1.3 SuFEx点击化学在聚合物合成研究中的应用
        1.3.1 SuFEx点击反应制备聚硫酸酯和聚磺酸酯
        1.3.2 利用SuFEx反应的聚合后修饰
        1.3.3 利用SuFEx反应对材料进行表面功能化
    1.4 点击化学修饰MOF材料的发展和现状
        1.4.1 MOF材料简介
        1.4.2 点击化学在MOF材料的合成后修饰中的应用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6 本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SuFEx点击反应制备芳基聚磺酸酯、可控降解行为及功能化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原料
        2.2.2 表征分析方法
        2.2.3 实验过程
    2.3 结果和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SuFEx制备UiO-66-SO_2F MOF及其合成后修饰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原料
        3.2.2 表征分析方法
        3.2.3 实验过程
    3.3 结果和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含磺酰氟基团的MOF合成及对染料的吸附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方法
        4.2.1 主要原料
        4.2.2 表征分析方法
        4.2.3 实验过程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对MOF的表征
        4.3.2 染料吸附性能的表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录用及整理情况
附录
致谢

(6)过渡金属催化C-O、C-N键的转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参考文献
第一章 镍催化芳基2-吡啶基醚与硅基锌试剂的叉偶联反应
    1.1 前言
        1.1.1 芳基2-吡啶基醚参与的转化
        1.1.2 硅氢化合物作为硅源制备芳基硅
        1.1.3 硅硼化合物作为硅源制备芳基硅
        1.1.4 联硅化合物作为硅源制备芳基硅
        1.1.5 硅锂,镁,钾化合物作为硅源制备芳基硅
    1.2 本章工作目的
    1.3 实验结果与讨论
    1.4 本章小结
    1.5 实验部分
        1.5.1 芳基2-吡啶基醚的制备
        1.5.2 硅锌试剂的制备
        1.5.2.1 PhMe_2SiZnCl和Ph-_2MeSiZnCl的制备
        1.5.2.2 Ph_3SiZnCl的制备
        1.5.3 芳基2-吡啶醚和硅锌试剂反应的操作步骤
        1.5.4 产物核磁数据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镍催化芳基2-吡啶基醚与烷基格氏试剂的交叉偶联反应
    2.1 前言
        2.1.1 酚的碳酸酯衍生物作亲电试剂构建C_(sp2)-C_(sp3)键
        2.1.2 酚的磷酸酯衍生物作亲电试剂构建C_(sp2)-C_(sp3)键
        2.1.3 酚的磺酸酯衍生物作亲电试剂构建C_(sp2)-C_(sp3)键
        2.1.4 芳基甲基醚作亲电试剂构建C_(sp2)-C_(sp3)键
    2.2 本章工作目的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 本章小结
    2.5 实验部分
        2.5.1 烷基格氏试剂的制备
        2.5.2 芳基2-吡啶醚与格氏试剂反应的操作步骤
        2.5.3 产物核磁数据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钯催化芳基重氮盐与有机锌试剂的交叉偶联反应
    3.1 前言
        3.1.1 芳基重氮盐通过C-N键断裂生成C_(sp2)-C_(sp2)键的反应
        3.1.2 芳基C-N断裂与芳基锌试剂生成C_(sp2)-C_(sp2)键的反应
    3.2 本章工作目的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3.5 实验部分
        3.5.1 四氟硼酸重氮盐的制备
        3.5.2 芳基格氏试剂的制备
        3.5.3 芳基锂试剂的制备
        3.5.4 芳基锌试剂的制备
        3.5.5 芳基重氮盐与锌试剂反应的操作步骤
        3.5.6 产物核磁数据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铱催化下醇对芳基乙腈的α-烷基化反应
    4.1 前言
        4.1.1 Ir催化芳基乙腈与一级醇的反应
        4.1.2 Ru催化芳基乙腈与一级醇的反应
        4.1.3 Rh催化芳基乙腈与一级醇的反应
        4.1.4 Os催化芳基乙腈与一级醇的反应
        4.1.5 Mn催化芳基乙腈与一级醇的反应
        4.1.6 Fe催化芳基乙腈与一级醇的反应
        4.1.7 Pd催化芳基乙腈与一级醇的反应
        4.1.8 芳基乙腈与一级醇的反应
        4.1.9 芳基乙腈与二级醇的反应
    4.2 本章工作目的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4.5 实验部分
        4.5.1 酰胺类芳基乙腈的合成方法
        4.5.2 1-甲基吲哚-3-乙腈的合成
        4.5.3 Ir催化芳基乙腈与醇反应的一般步骤
        4.5.4 产物核磁数据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附录
致谢

(7)锡粉促进下氧化吲哚及异吲哚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碳正离子参与的有机反应研究进展
    1.1 引言
    1.2 碳正离子参与的亲核取代反应研究进展
        1.2.1 碳正离子与烯醇的反应
        1.2.2 碳正离子与烯胺的反应
        1.2.3 碳正离子与烯丙基硅试剂的反应
        1.2.4 碳正离子与其他亲核试剂的反应
    1.3 碳正离子参与的经典反应研究进展
        1.3.1 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
        1.3.2 S_N1和S_N1'反应
        1.3.3 Wagner-Meerwein重排
        1.3.4 Ritter反应
        1.3.5 Schmidt反应
        1.3.6 Nazarov反应
    1.4 本章小结
    1.5 课题提出
    参考文献
第2章 :锡粉促进下3,3-二取代-2-氧化吲哚类化合物的合成
    2.1 引言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反应条件探索
        2.2.2 底物拓展
    2.3 反应机理
    2.4 本章小结
    2.5 实验部分
        2.5.1 仪器与试剂
        2.5.2 实验步骤
    2.6 化合物的表征数据
    参考文献
第3章 :锡粉促进下3,3-二取代异吲哚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3.1 引言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反应条件探索
        3.2.2 底物拓展
    3.3 反应机理
    3.4 本章小结
    3.5 实验部分
        3.5.1 仪器与试剂
        3.5.2 实验步骤
    3.6 化合物的表征数据
    参考文献
总结与展望
附图(部分)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8)芳基羟胺与高价碘试剂的串联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高价碘试剂研究进展
    第二节 芳基羟胺化合物研究进展
    第三节 论文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芳基羟胺与烯基高价碘试剂的串联环化反应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芳基羟胺与烯基高价碘试剂的串联环化反应合成吲哚
    第三节 产物应用
    第四节 反应机理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节 实验部分和化合物谱图数据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芳基羟胺与二芳基高价碘试剂的串联重排反应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芳基羟胺与高价碘试剂串联重排反应合成NOBIN类似物
    第三节 联芳基产物的动力学拆分
    第四节 联芳基化合物的应用探究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节 实验部分和化合物谱图数据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钯催化芳基三氮唑以及异恶唑和炔烃的环化反应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钯催化芳基三氮唑以及异恶唑和炔烃的环化反应探究
    第三节 反应机理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节 实验部分和化合物谱图数据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铜催化卡宾插入苯磺酰硫酯的S-S键反应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铜催化卡宾插入苯磺酰硫酯的S-S键反应探究
    第三节 机理研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节 实验部分和化合物谱图数据
    参考文献
论文总结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件

(9)电化学条件下涉及C–S键成键的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有机电化学
        1.2.1 有机电化学的发展史
        1.2.2 有机电化学的设备组成和基本原理
    1.3 近年来电化学条件下的C–S键构建的研究进展
        1.3.1 电化学条件下硫醚化反应
        1.3.2 电化学条件下硒醚化反应
        1.3.3 电化学条件下硫氰基化/硒氰基化反应
        1.3.4 电化学条件下磺酰化反应
        1.3.5 电化学条件下涉及碳–硫键构建的其它反应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意义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乙腈C(sp~3)-H键氧化策略立体选择性构建含硫/硒的β-烯胺腈化合物
    2.1 研究背景
        2.1.1 烷基腈自由基参与的加成反应
        2.1.2 烷基腈自由基参与的取代反应
        2.1.3 烷基腈自由基参与的其它类型反应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反应条件的筛选
        2.2.2 反应底物适用性的考察
        2.2.3 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
        2.2.4 克级反应与产物的合成转化
        2.2.5 机理研究
        2.2.6 反应可能的机理
        2.2.7 理论计算研究
    2.3 实验部分
        2.3.1 反应所需试剂
        2.3.2 .目标产物的表征
        2.3.3 标准电化学实验操作
        2.3.4 产物转化实验
        2.3.5 化合物数据
        2.3.6 反应机理中关键中间体的DFT(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数据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自由基串联环化反应合成含磺酰基的4H-3,1-苯并恶嗪化合物
    3.1 研究背景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反应条件的筛选
        3.2.2 反应底物适用性的考察
        3.2.3 机理研究
        3.2.4 反应可能的机理
    3.3 实验部分
        3.3.1 反应所需试剂
        3.3.2 部分反应原料的合成
        3.3.3 .目标产物的表征
        3.3.4 标准电化学实验操作
        3.3.5 化合物数据
    3.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化合物数据一览表
附录二 :重要化合物核磁谱图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可见光诱导Csp2参与的交叉偶联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芳烃交叉偶联反应
        1.2.1 过渡金属参与的芳烃交叉偶联反应
        1.2.2 高价碘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
        1.2.3 可见光诱导芳烃交叉偶联反应
    1.3 多氟芳烃偶联反应
        1.3.1 过渡金属参与的多氟芳烃偶联反应
        1.3.2 自由基参与的多氟芳烃偶联反应
    1.4 二氟芳基乙烯偶联反应
        1.4.1 过渡金属参与的二氟芳基乙烯偶联反应
        1.4.2 自由基参与的二氟芳基乙烯反应
    1.5 目前存在问题
    1.6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2.1 实验试剂
    2.2 实验仪器
    2.3 化合物的检测及表征
        2.3.1 核磁共振
        2.3.2 质谱
        2.3.3 荧光光谱
        2.3.4 循环伏安法
    2.4 可见光诱导光反应
第3章 可见光诱导芳烃交叉偶联反应
    3.1 引言
    3.2 芳烃交叉偶联反应探索
    3.3 芳烃交叉偶联反应条件优化
    3.4 芳烃交叉偶联反应底物普适性研究
        3.4.1 萘酚和二苯胺衍生物交叉偶联反应的底物研究
        3.4.2 萘胺和二苯胺衍生物交叉偶联反应的底物研究
        3.4.3 萘酚和苯酚衍生物交叉偶联反应的底物研究
        3.4.4 萘酚和萘胺自身交叉偶联反应的底物研究
        3.4.5 芳烃交叉偶联反应不对称催化探索
    3.5 芳烃交叉偶联反应机理研究
        3.5.1 芳烃交叉偶联反应的荧光淬灭实验
        3.5.2 芳烃交叉偶联反应的自由基捕捉实验
        3.5.3 芳烃交叉偶联反应的反应机理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可见光诱导多氟芳烃交叉偶联反应
    4.1 引言
    4.2 多氟芳烃交叉偶联反应探索
        4.2.1 醛的多氟芳基化反应探索
        4.2.2 醚的多氟芳基化反应探索
        4.2.3 胺的多氟芳基化反应探索
    4.3 多氟芳烃交叉偶联反应条件优化
    4.4 多氟芳烃交叉偶联反应底物普适性研究
        4.4.1 醚和胺的多氟芳基化底物研究
        4.4.2 多氟芳烃交叉偶联反应底物研究
    4.5 多氟芳烃交叉偶联反应机理研究
        4.5.1 多氟芳烃交叉偶联反应的氘代实验
        4.5.2 多氟芳烃交叉偶联反应的自由基捕捉实验
        4.5.3 多氟芳烃交叉偶联反应的奎宁环的影响
        4.5.4 多氟芳烃交叉偶联反应中过氧化物的影响
        4.5.5 多氟芳烃交叉偶联反应光源的影响
        4.5.6 多氟芳烃交叉偶联的克级放大反应
        4.5.7 多氟芳烃交叉偶联的荧光淬灭实验
        4.5.8 多氟芳烃交叉偶联反应的反应机理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可见光诱导二氟烯烃交叉偶联反应
    5.1 引言
    5.2 二氟烯烃的制备
        5.2.1 单取代二氟烯烃的制备
        5.2.2 二取代二氟烯烃的制备
    5.3 二氟烯烃交叉偶联反应探索
        5.3.1 醚与二氟烯烃交叉偶联反应探索
        5.3.2 醛与二氟烯烃交叉偶联反应探索
    5.4 二氟烯烃交叉偶联反应条件优化
    5.5 二氟烯烃交叉偶联反应底物普适性研究
        5.5.1 单取代二氟烯烃交叉偶联反应底物的研究
        5.5.2 二取代二氟烯烃交叉偶联反应底物的研究
        5.5.3 硫酚作为交叉偶联反应底物的研究
        5.5.4 硫醇作为交叉偶联反应底物的研究
        5.5.5 二氟交叉偶联反应的克级反应
        5.5.6 二氟烯烃交叉偶联反应的合成应用
    5.6 二氟烯烃交叉偶联反应机理研究
        5.6.1 二氟烯烃交叉偶联反应的自由基捕捉实验
        5.6.2 二氟烯烃交叉偶联反应的自由基抑制实验
        5.6.3 二氟烯烃交叉偶联反应的反应机理验证
        5.6.4 二氟烯烃交叉偶联反应的对照反应
        5.6.5 二氟烯烃交叉偶联反应的反应机理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化合物表征数据
附录 典型化合物的核磁谱图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1,1'-二芳基烷基醚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论文参考文献)

  • [1]Na2CO3催化的叠氮三甲基硅烷对δ-三氟甲基-δ-芳基取代对亚甲基苯醌的1,6-共轭加成:高效构建含三氟甲基和叠氮取代的二芳基甲烷化合物[J]. 刘华铮,潘小光,李华,万仁忠,刘希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1(09)
  • [2]电化学诱导烯烃/异腈的双官能团化研究[D]. 关志朋. 武汉大学, 2021(02)
  • [3]光诱导无金属无光催化剂参与的C-P键形成反应研究[D]. 窦谦. 兰州大学, 2020(09)
  • [4]脱小分子偶联构建含sp2碳化学键的反应研究[D]. 刘立鑫. 湖南大学, 2020
  • [5]基于磺酰氟基团的聚合反应和金属有机框架修饰的研究[D]. 曹臻雷. 苏州大学, 2020(02)
  • [6]过渡金属催化C-O、C-N键的转化[D]. 孔莹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01)
  • [7]锡粉促进下氧化吲哚及异吲哚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反应研究[D]. 赵转霞.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8]芳基羟胺与高价碘试剂的串联反应研究[D]. 袁海瑞. 山东大学, 2020(11)
  • [9]电化学条件下涉及C–S键成键的反应研究[D]. 何天骏. 华南理工大学, 2020
  • [10]可见光诱导Csp2参与的交叉偶联反应研究[D]. 王俊雷.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1,1'-二芳基烷基醚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