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和认识医患之间的“监护”关系

正确认识和认识医患之间的“监护”关系

一、正确理解和认识医患之间的“监护”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李思琪[1](2021)在《模拟交传中的信息听辨 ——央视纪录片《生命缘》口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听辨是信息输入的第一步,听辨如果出现问题,必然会影响译语输出的完整度和准确度。听辨能力是口译员必备的技能,在口译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口译过程中,译者的背景知识储备、讲话人的语音面貌特征等都是影响听辨能力的因素。本文以纪录片《生命缘》的模拟交传为口译实践基础,对口译过程中信息听辨的具体问题与解决方案展开研究。通过口译实践,译者将交传中遇到的听辨问题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信息与语音杂糅形成的听辨问题;第二类是信息逻辑隐含形成的听辨问题;第三类是信息意义受语境制约形成的听辨问题。通过对口译过程中出现的听辨问题的分析与反思,本文针对口译信息听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首先是针对信息与语音杂糅的解决方案,具体来看,译前需要查阅书籍和互联网资源、收集资料、熟悉密集的信息与繁杂的语音;译中需要仔细听辨、即时注释。同时从普通话和方言中紧抓逻辑关键词,捕捉信息要点;此外还要调整心理状态,增强多语流听辨能力和自身的抗干扰能力。其次是针对信息逻辑隐含的解决方案,在交传过程中,着重分析筛选源语信息,明确缺失的主语、宾语或其他成分,并在口译时补充完整,明确信息的源语指代;通过添加逻辑关系词、理顺信息的逻辑关系,来显化信息话语间的逻辑标记。对接收到的源语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分析,重组句子的信息结构。第三是针对信息意义受语境制约的解决方案,具体方案为:采取增益信息法,补充特色文化词汇或抽象词语的深层含义;采取归化信息法,用目的语听众更熟悉的表达方式处理源语中的隐含信息;采用显化信息法,将上下文中情感隐含或不便明示的信息凸显出来。通过对本次交替传译实践的分析与总结,译者对于医疗纪录片交传中存在的信息听辨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希望本文所验证的解决方案能为解决同类语音资料交传过程中的听辨问题提供一些借鉴。

尉纳[2](2021)在《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1、了解国内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模式的研究现况;2、明确ICU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核心和原则,并以此为框架,制订ICU的探视方案;3、汇集与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相关的证据,基于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构建相关的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降低患者和家属的焦虑和抑郁,降低患者和家属ICU后综合征的发生率,满足患者和家属的需求,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研究方法: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研究主题,设计研究方案。2、循证护理学研究方法。(1)文献质量评价:系统检索Joanna Briggs Institute(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 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国内外中英文数据库,获取系统评价以及原始研究,追溯系统评价的相关参考文献。运用使用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2016)文献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进行相关证据提取。(2)相关指南分析:检索国内外临床实践指南网,如美国国立指南库(NGC)、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RNAO)等,获取相关指南,追溯指南的相关参考文献。运用Johns Hopkins-临床实践指南质量评估法对指南进行质量评价,进行相关证据提取。(3)汇总以上相关证据,并根据JBI证据预分级系统对证据条目进行分级。(4)形成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的初稿。3、德尔菲法(专家咨询法)使用专家咨询法(德尔菲法)甄选浙江省内危重症领域的18名临床医生和护理专家进行2轮函询,对结果进行分析并汇总专家的反馈意见,最终确立本土化的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研究结果:1、共有32篇文献纳入最终研究,其中临床实践指南2篇,临床实践标准2篇,JBI证据总结3篇,系统评价及综述8篇,原始研究17篇;初步制定的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涵盖了尊重并满足患者和家属合理的探视需求、促进医患之间的合作、加强医患之间的信息共享、鼓励并指导家属参与患者的生活照护4方面内容和37项具体指标内容。2、两轮专家函询的问卷回收有效率分别是89%和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0,其中第二轮函询各项指标的重要性变异系数在0.00-0.23之间、可操作性变异系数在0.11-0.25之间、协调系数分别为0.266和0.178,Ρ值均<0.01。3、最终的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共包括4个维度和37项具体指标内容。研究结论:本研究基于循证护理学和德尔菲专家调查法构建的《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包括尊重并满足患者和家属合理的探视需求、促进医患之间的合作、加强医患之间的信息共享、鼓励并指导家属参与患者的生活照护四方面内容,方案构建过程严谨规范,结果科学可靠,适合我国的ICU临床现状。该方案为我国实行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提供了证据支持,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和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吴叶乾[3](2021)在《预先医疗指示的应用范围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预先医疗指示制度是一项以医疗自主权为核心,指向患者丧失意思能力(决定能力)后医疗事务的新型医疗决定制度。该制度确保了患方在长久以来同医疗父权主义和医疗家庭主义斗争中取得的掌控自身医疗命运的可能不因自身意思能力的丧失而化为泡影,回应了广大患者心中的真切需求。而生前预嘱作为预先医疗指示的起源与典型代表,已经为国内外实践与理论所熟知,但这也造成了对预先医疗指示制度本身的误解,我国大陆的绝大多数学者更是把生前预嘱等同于预先医疗指示。部分是整体的部分,部分再重要也无法代替整体。因而还原制度原貌,发现预先医疗指示在其他个人医疗领域的应用,研究预先医疗指示的应用范围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首先从预先医疗指示的基础理论出发,以一个更加宏观的视角展现预先医疗指示的概念、分类等,并由此初步揭示其应用范围与形式远不止末期疾病领域和生前预嘱。接着从预先医疗指示的权利核心——患者医疗自主权的确立与延伸,医疗决定的不得代理原则及其例外等,为预先医疗指示制度确立正当性。而本文的核心是想要探索预先医疗指示的实际应用范围,这就需要将目光投射到已经建立该制度的国家和地区。最早起源于美国的预先医疗指示制度,在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后,已经在欧洲、亚洲等国生根发芽。而其指向的医疗领域也已经不在局限于末期疾病,表现的形式也不再只是生前预嘱。通过以上的努力,本文认为预先医疗指示的应用范围应当包含个人医疗的全部领域,并且尤其可以在如下几个领域大展拳脚,包括末期疾病等领域的生前预嘱、精神疾病领域的预先精神医疗指示、器官捐献领域的预先器官捐献指示、人体试验领域的预先人体试验指示和妇女生产领域的生产偏好。预先医疗指示制度的良好初衷及广大的可应用范围恰好满足了我国无意思能力患者长久以来的需求。我国港台地区已经建立起了预先医疗指示制度,但大陆仍停留在立法观望和民间推广阶段。现实的需要、理论与实践的成果以及制度所能带来的多重意义,催促着我国大陆必须尽快建立预先医疗指示制度。在这其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包括患者医疗决定能力的发现和预先医疗指示基本原则的确立等。总的来说,将预先医疗指示制度引入我国患者医疗决定的法定程序中,形成“对患者医疗自主权的充分保障——预先医疗指示的法律效力承认——无预先医疗指示下的法定代理”的完整流程,是我国新时期医疗事业建设的应有内容。

李敏[4](2021)在《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的构建》文中认为目的(1)了解卒中病房人文关怀实施现况、脑卒中患者及家属的关怀需求、一线护理人员的临床人文护理举措,为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的构建提供相关策略及依据。(2)构建适用于卒中病房的人文护理实践指引,以期为我国专科人文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1)通过现象学研究法,在文献研究、课题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半结构式访谈提纲,采用目的抽样法,对来自13个市的18位卒中专科人员(医生、护士、康复技师)进行质性访谈,了解卒中病房人文关怀实施现况,通过Colaizzi主题聚类分析数据。(2)通过现象学研究法,运用半结构式质性访谈,分别对21名脑卒中患者和21名家属进行调查,深度挖掘其关怀需求。(3)通过横断面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来自全国24个城市65所医疗机构的100名卒中专科临床护士为调查对象,运用自制问卷,了解其在照护脑卒中患者过程中的人文护理举措,并用词频分析和主题聚类分析处理数据。(4)通过专题研讨会,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20名卒中专科临床护士,以圆桌讨论形式对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方案构建草案修改讨论,形成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初稿。(5)通过横断面调查,以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初稿为内容制定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全国卒中平台二、三级综合医院卒中病房的265名护士和250名患者进行调查,了解护士和患者对该指引具体内容的重要性认知情况,并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护患双方重要性认知差异。(6)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以目的抽样,采用函询问卷的形式对来自全国15家医疗机构及科研院校的25名专家进行2轮的咨询,以最终确立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方案。结果(1)医、护、技的质性访谈共提取出4个主题,12个亚主题。具体为:(1)卒中病房工作人员对卒中患者的关怀行为逐步提升(卒中救治理念发生改变、关注解决患者的现存问题、主动营造关怀氛围)、(2)卒中病房人文关怀实施者的关怀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自身职业价值感不强、主动关怀行为落实不够、全程康复欠重视)、(3)卒中病房人文关怀实施中的主要困难和矛盾(医疗机构现行管理与需求有差距、康复条件与需求存在差距)、(4)卒中病房人文关怀实施中工作人员的迫切需求(增设专职岗位、有效的人文关怀培训、构建更为和谐的医患关系)。(2)脑卒中患者与患者家属的质性访谈共提取出6个主题,14个亚主题。具体为:(1)生理关怀、(2)安全关怀(专业操守、应答及时)、(3)情感关怀(服务意识、正性激励、同理心、有效沟通、提供交流平台、个性化关怀)、(4)尊重权利、(5)康复关怀(康复计划、专业指导、康复配置、延续服务)、(6)家属关怀(身心支持、照护指导)。(3)共计收到610条临床人文护理举措,经主题归纳,内容主要集中在生理、安全、情感、尊重、康复五大方面。排名前20的高频词组分别聚焦在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卒中康复、环境改造、出院随访等方面,其中:(1)健康教育主要集中在具体项目开展和不同指导形式;(2)心理护理多体现在言语沟通和服务态度;(3)康复多为提供辅助器具和开展早期康复;(4)环境改造多为增设保护性安全措施;(5)出院随访集中在居家访视和居家改装,调查对象一致认为该部分是关怀中的短板。(4)专题研讨会共收到86条文字性建议,涉及45个条目。根据讨论意见,意见归类、主题分析,经课题组讨论决定,合并指标20项,修改语言描述36项,删除指标49项,初步形成了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初案,其中包含5个维度(生命关怀、安全关怀、情感关怀、尊严关怀、康复关怀),共46个条目。(5)在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条目重要性评价中,护患双方各条目得分分别为(4.75±0.32)分和(4.50±0.35)分,在B2(安全管理方案)、B6(安全设置)、B7(辅具性能良好)、C4(认知障碍管理)、C6(亲属陪伴)、D2(知情告知)、D3(参与决策)、D6(不敬言行)、D7(满足需求)、E8(专业指导)等10个条目无统计学差异,余36个条目均有显着差异(P<0.05)。(6)2轮专家咨询的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1,实践条目重要性和实用性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12、0.10和0.09、0.11。2轮的修改建议分别为95和42条,分别修改条目36条和21条。2轮咨询后,所有指标赋值均在4.5分以上、变异系数在0~0.17之间。最终确立了以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为结构框架的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方案,包含5个维度,共46条目。结论(1)人文关怀实践已在我国广泛开展,但医务人员视角下的卒中病房人文关怀实施现况并不乐观,脑卒中患者及家属的需求亦无法满足,临床护士眼中的人文护理多集中对患者的常规指导和日常护理操作,缺乏对患者全面而有针对性的关怀措施、对人文护理实质内容的全面理解、对关怀实践的整体概念,建立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迫在眉睫。(2)构建了包含生理关怀、安全关怀、情感关怀、尊严关怀、康复关怀5个维度、46个条目的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专家积极系数及权威系数等主要结果均体现出专家意见的一致性高、可靠性强,表明本研究方案有较高科学性,可规范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内容,为我国专科人文护理实践提供借鉴。

韩露露[5](2021)在《ICU住院患者家属心理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通过混合方法研究(Mixed Methods Research,MMR)了解ICU住院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期使医护人员对ICU住院患者家属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进而探索更佳的医疗服务体系。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混合方法研究中的聚敛式设计,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同时开展。(1)量性研究部分采用横断面研究,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择2019年11月~2020年10月入住兰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的200例住院患者家属作为调查对象,使用患者、家属一般资料调查表、重危患者家属需求量表(Critical Care Family Needs Inventory,CCFNI)收集相关信息,采用Epi Data 3.1和SPSS25.0软件完成数据的录入和统计分析。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ICU住院患者家属心理需求的影响因素。(2)质性研究部分采用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方法,采取目的抽样的方法,选择2019年11月~2020年10月入住兰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的16例住院患者家属作为访谈对象,对访谈的资料采取Colaizzi现象学资料分析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ICU住院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量性研究结果显示,在患者家属心理需求的5个维度中,家属在病情保证维度(3.75±0.35分)、获取信息维度(3.51±0.50分)和亲近患者维度(3.51±0.49分)的心理需求较高;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家属认为重要的心理需求包括5个主题和10个亚主题,分别为:(1)个人痛苦(情感上震惊、经济困难);(2)病情保证(转科计划、了解病情发展、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3)信息和交流(获取信息、加强医患沟通);(4)亲近患者(探视陪伴患者、灵活探视、亲自照护患者);(5)指导需求。(2)ICU住院患者家属心理需求的影响因素:有无ICU照护经历、职业状况是病情保证维度心理需求的影响因素;家庭居住环境、疾病了解情况是医护人员支持维度心理需求的影响因素;是否和患者生活在一起、疾病了解情况、年龄是获取信息维度心理需求的影响因素;有无宗教信仰是家属自身舒适维度心理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ICU住院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包括:病情保证、获取信息、亲近患者以及加强医患沟通、灵活探视、指导需求。有ICU照护经历的家属心理需求高于无ICU照护经历家属;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家属心理需求高于无业家属;居住在城镇的家属心理需求高于农村患者家属;不了解病情的家属心理需求高于了解病情的家属;和患者生活在一起的家属心理需求更高;年龄越小,家属心理需求越高;无宗教信仰的家属心理需求高于有宗教信仰的家属。因此医护人员应及时识别出ICU住院患者家属的不同心理需求以及影响因素,进而有针对性的满足相关需求,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尹慧子[6](2020)在《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及效果评价研究》文中提出医疗卫生行业先后经历了数字化医疗、局域网医疗、互联网医疗三个阶段,伴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兴应用和服务模式逐步渗透到医疗卫生领域的各个方面,至此,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发展进程步入了第四个阶段-智慧医疗阶段。近年来,中央及地方政府围绕智慧医疗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深化改革政策,建立多元化技术基础及环境保障,深层次地挖掘医疗信息衍生价值,旨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助推智慧医疗站上了医疗卫生行业的新风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地医疗机构迅速推进线上问诊、随访评估、AI诊断等智慧化便民举措,随着广大患者、医生用户对智慧医疗应用体验认同度的提升,深入了解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内在机理,确保信息交互的持续顺畅和良性健康发展,进而缓解医疗需求与医疗资源供给不平衡的问题,成为医疗卫生部门和机构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智慧医疗情境及信息交互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探索了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影响因素及其效果评价的方法,并提出了优化策略和建议。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明晰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基本内容。首先,基于对智慧医疗情境的内涵及特征分析,整合智慧医院情境、区域卫生情境和家庭医生情境构建了智慧医疗综合情境。其次,基于对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概念及特征分析,从主体、客体、环境和技术四个方面阐述了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组成要素,并对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再次,以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各要素的互动关联为依据,将智慧医疗情境下的信息交互模式划分为人-机交互模式、机-机交互模式和人-人交互模式。最后构建了智慧医疗情境下的信息交互模型。第二,探究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形成机理。首先,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将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需求层次划分为生理与安全需求、归属与社交需求、尊重与自我实现;其次,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将用户信息交互的动机提炼为健康期望、心理表达、科研创新和经济利益;再次,从信息发布、信息传输、信息接收和信息反馈四个阶段分析了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过程;最后,基于社会网络理论构建了智慧医疗情境下的信息交互网络拓扑。第三,分析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影响因素。借鉴整合技术接受与利用理论,结合智慧医疗的特点构建了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影响因素模型。通过调查研究问卷获取研究数据,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提出的研究假设,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感知风险、信息质量和服务质量对信息交互意愿有正向影响作用,感知风险有负向影响作用;信息质量和信息交互意愿对信息交互行为有正向影响作用;受教育程度和互联网经历对部分信息交互影响因素具有调节效应。第四,构建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效果评价研究。首先,明确了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效果评价的目标和原则;其次,利用专家访谈法,结合智慧医疗情境下用户信息交互的影响因素分析,归纳和总结了用户信息交互的效果评价指标,并构建层次结构模型;最后,利用调查问卷收集研究数据,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五,提出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效果的优化策略。明确了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效果优化的目标和原则,提出了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效果优化的机制和框架。基于用户视角提出了针对需求满足用户期望和提升用户信息素养的策略;基于社会网络视角提出了建立智慧医疗运行长效机制和完善信息交互网络环境的策略;基于系统服务视角提出了优化系统功能设计和创新服务模式的策略。本文聚焦于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为智慧医疗用户提供了应用决策指导,促进了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行为的维度化管理。在今后的研究中,将深度融合信息化手段和物联网技术,继续为智慧医疗用户提供优质的信息交互服务,推进智慧医疗运营管理不断完善。

孙宏亮[7](2020)在《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医学是一门人学,是关系人类幸福的事业,对人的全面关怀为医学应有之意。医学人文素养是医学的灵魂,反映了人类对生命的根本态度,医师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民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医疗卫生领域,向往健康、重视健康和保持健康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同追求,人们不再局限于关注疾病本身,而是全方面关注生理、心理和社会的综合状态,希望得到全方位、全流程和全要素的健康促进与凸显人性的医学关怀,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与变化,在当前健康中国建设的背景下,医师人文素养培育就显得愈加重要。本文从医学发展的客观现状、社会对医学的人文诉求和健康中国的价值旨归三个方面论述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的现实需要,在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实证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法开展如下研究。第一部分,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概述。着重论述了医师人文素养的含义、医师人文素养的核心内涵。首先,从社会对医师职业的期望入手,分析医师职业特点和职业标准,提出医师应承担的角色;其次,根据医师职业需要,将医师人文素养的核心内涵界定为医师伦理素养、医师哲学素养、医师心理素养和医师法律素养;再次,鉴于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意义,围绕着医师在临床实践中涉及的一系列关系,介绍当前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的主要模式。第二部分,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相关理论。从东西方人文思想进行溯源,确定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理论。首先,从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提倡的“仁”学入手,追求君子人格和德化社会,从家和礼两个方面,探讨美德培养;其次,从古希腊时期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中朴素的医学人道主义,到中世纪孕育了西方近代人本主义的“博爱”思想,再到文艺复兴时期对西方人道主义的呼唤,论述了医学与人文关系的发展变迁。最后,确定医师人文素养的培育理论,包括成人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第三部分,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现状研究。通过对多家三甲医院的医师和患者进行实证调查,发现我国医师人文素养总体良好,大部分医师都能够恪守医师职业行为规范、遵纪守法,认真履行治病救人职责,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但仍然存在部分医师人文素养缺失的情况,具体表现在崇高职业理想信念的相对匮乏与普遍的职业倦怠心理逆反,医师人文实践“差异化”与责任担当精神的相对减弱,个性自我的张扬与团队精神的缺乏,科技理性的极端至上与人文价值意义的相对薄弱,对医疗差错的漠视与有意逃避,除医师自身内在原因之外,一些外在因素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主要包括医师职业生态欠佳、相关规范制度有待完善、社会氛围有待妥善营造、医院人文建设被边缘化和医疗决策复杂等。第四部分,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经验借鉴。本章介绍了部分发达国家与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现状。美国针对医师的人文素养培育有健全的机构支持,有完善的医学教育培训,还有享誉全球的人文医院,为医师人文素质培养提供了制度、创造了环境氛围;英国综合医学委员会发布了《优质医疗》及附属8份指南,强调了医师为保证患者获得基本医疗保护而履行的职责,并以人文观念贯穿其中,文件和指南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提供了纲领;新加坡在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方面也有可借鉴之处;中国台湾是亚洲最早推行医院评鉴暨全面质量管理的地区,台湾长庚医疗体系成立了一站式医疗照护单元模式,有效提升了医疗质量,创造出了更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充分体现了医学人文关怀;中国香港地区完善的政府制度建设、良好的医院管理和公众互动也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提供助力。第五部分,医师人文素养培育路径。在已有文献梳理和实证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路径,首先通过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临床医学教育制度,来完善政府医师人文素养培育制度建设;其次,通过媒体引导和行业组织推动医师人文素养培育,营造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社会氛围;再次,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提升医院服务品质、强化团队合作意识和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打造医院医师人文素养培育基地;最后,通过敬业精神的自我塑造、实践叙事医学和投身志愿服务,来完成医师自身人文素养修炼。本研究在借鉴部分发达国家与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证研究,深入临床和社区,客观观察、真实记录,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对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提出了一些建议,从而促进医师个体健康发展,推动医院人文建设,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谭佳婷[8](2020)在《A医院医患纠纷危机管理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医疗卫生领域改革的深入,医患之间矛盾加剧。医患纠纷不但危及医院发展,严重者甚至可能影响社会安定。完善医患纠纷危机管理,以缓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成为当务之急。在国内外医患纠纷危机管理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运用奥古斯丁危机管理六阶段模型理论,对A医院两个医患纠纷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该医院医患纠纷危机管理存在一些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包括:专门设立医患关系办公室,专职监管医患纠纷危机,实施首诉负责制,及时组织医院内部信息沟通和组织调查,确定应对预案和介入处理,根据院内讨论结果明确给予患方解决途径的指引,在案件解决后及时进行案例分析和更新载入案例库供全院学习。同时,通过案例分析也发现该医院医患纠纷危机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如医疗质量管理有待加强,业务区域视频监控投入不足,患者信息收集和管理缺失,控制和消除医患纠纷危机乏力,医患沟通不良和存在第三方不当干扰,医患纠纷案件解决后的评估及整改未得到重视等。针对A医院医患纠纷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应加强该医院内外质量监管,加大临床实时监控管理,构建统一患者信息系统,提升院内外安全保障力度,构建医患之间有效沟通,提升责任评估整改水平,以完善医患纠纷危机管理,并实现对医患纠纷危机的进一步有效防范和处理。

杨临书[9](2020)在《综合医院重症监护单元(ICU)布局设计研究》文中提出重症医学和重症监护单元伴随现代医学不断发展,直接反映医院的整体抢救治疗水平,是医院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已经成为医院的重点专科。我国重症监护单元建设起步较晚,现状重症床位缺口较大,医疗资源相对匮乏,重症监护单元还有较大建设发展空间。分析国内建设实际情况,有利于评估现阶段重症监护单元建设的科学性、差异性,反思现存问题,有助于推动我国重症监护单元建设的进步与发展。重症监护单元布局设计与医院建筑分级系统、感控隔离要求密切相关,是综合医院中特殊的护理单元。回顾我国重症监护单元建设相关指引,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相关设计条文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国外的相关设计指引对比,提出我国设计指引主要关注功能联系与感控隔离的设计原则,对用房面积指标提出下限,对布局设计的约束具有一定的调整余地,有利于重症监护单元快速建设,但对指导高品质医疗单元建设方面存在不足。选取广东省内9家医院12个重症监护单元,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平面布局形式与面积配比关系,提出我国重症监护单元随着设计理念和实际需求的不断发展,经历了单廊式、环廊式、复廊式等布局形式的转变;面积配比关系反映相关设计指标的弹性要求特点,多根据实际需求配置。最后总结前文研究成果,结合实际建设情况,总结新的布局设计要求,并提出未来重症监护单元还将继续向人性化设计、弹性设计发展。

郝培佚[10](2020)在《医疗题材纪录片中医患关系的建构研究 ——以《人间世》和《生机无限》为例》文中指出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对医疗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医闹”事件的层出不穷导致医患关系加剧紧张,长此以往,将不益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2014年起,我国医疗题材纪录片异军突起,无疑为缓解社会的医患矛盾起到了积极作用。医疗纪录片通过真人真事的“真实表达”,再现医生治病救人时的医疗场景,还原医生与患者的客观形象,重新塑造和审视生活中的医患关系。本文选取20集纪录片《人间世》(第一季和第二季)和36集纪录片《生机无限》为例,以医疗题材纪录片为切入点,探究医患关系是如何在纪录片中建构与呈现的。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中对本议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第二章中着重分析了两部医疗题材纪录片对医患形象的塑造,并探讨纪录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第三章重点剖析纪录片中医患关系的类型,即“我与你”模式的医患关系和“我与它”模式的医患关系,并分别讨论了形成两种医患关系模式的原因;第四章针对目前纪录片在医患关系建构上的优缺点,探究未来医疗题材纪录片的优化策略。

二、正确理解和认识医患之间的“监护”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正确理解和认识医患之间的“监护”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模拟交传中的信息听辨 ——央视纪录片《生命缘》口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二、信息听辨能力相关理论界说
    (一)信息听辨能力的定义与特征
    (二)影响口译信息听辨能力的因素
三、口译实践任务描述
    (一)任务描述
    (二)任务过程
四、口译实践中的信息听辨问题
    (一)信息与语音杂糅形成的听辨问题
        1.术语信息密集形成的听辨问题
        2.方言杂糅形成的听辨问题
        3.语流繁杂形成的听辨问题
    (二)信息逻辑隐含形成的听辨问题
        1.信息指代模糊形成的听辨问题
        2.信息逻辑不明形成的听辨问题
        3.信息意义重复形成的听辨问题
    (三)信息意义受语境制约形成的听辨问题
        1.联想意义受语境制约形成的听辨问题
        2.内涵意义语境受语境制约形成的听辨问题
        3.信息意义受语境制约形成的听辨问题
五、针对信息听辨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针对信息与语音杂糅的解决方案
        1.补充背景知识与即时注释
        2.紧扣信息要点与逻辑关键词
        3.增强多语流听辨能力与抗干扰能力
    (二)针对逻辑信息隐含的解决方案
        1.明确信息的源语指代
        2.理顺信息的逻辑关系
        3.重组句子的信息结构
    (三)针对信息意义受语境制约的解决方案
        1.增益信息:完善联想意义
        2.归化信息:顺应内涵意义
        3.显化信息:突出语篇意义
六、口译实践总结
    (一)口译实践问题总结
    (二)口译实践改进方案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文原文录音转写
附录2 英文译文录音转写
附录3 术语表
致谢

(2)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概述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护理
        1.2.2 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
        1.2.3 循证护理学
        1.2.4 德尔菲专家函询法
    1.3 研究现状
        1.3.1 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ICU探视方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3 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基于循证初步构建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的初稿
        1.4.2 基于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最终确立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
    1.5 技术路线
2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3 基于循证初步构建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检索策略
        3.2.2 纳入、排除标准
        3.2.3 文献筛选
        3.2.4 文献质量评价
        3.2.5 文献资料提取
        3.2.6 证据分级和证据汇总
    3.3 质量控制
    3.4 研究结果
        3.4.1 文献筛选结果
        3.4.2 文献质量评价及资料提取结果
        3.4.3 证据汇总结果及方案初稿
4 形成本土化的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2.1 拟定专家函询问卷
        4.2.2 遴选函询专家
        4.2.3 函询过程
        4.2.4 数据的统计分析
        4.2.5 指标筛选标准
    4.3 质量控制
        4.3.1 专家甄选
        4.3.2 专家函询问卷的制订
        4.3.3 匿名性
    4.4 研究结果
        4.4.1 函询专家的基本情况
        4.4.2 第一轮函询过程
        4.4.3 第一轮函询结果
        4.4.4 第二轮函询过程
        4.4.5 第二轮函询结果
        4.4.6 确立方案终稿
5 讨论
    5.1 方案的具体内容分析
        5.1.1 尊重并满足患者和家属合理的探视需求
        5.1.2 促进医患之间的合作
        5.1.3 加强医患之间的信息共享
        5.1.4 鼓励并指导家属参与患者的生活照护
    5.2 专家咨询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5.2.1 专家的代表性
        5.2.2 专家的积极程度
        5.2.3 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
        5.2.4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5.2.5 专家意见的权威程度
6 总结
    6.1 结论
    6.2 研究的创新性
    6.3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我国ICU弹性探视模式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预先医疗指示的应用范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论文创新点 第一章 预先医疗指示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预先医疗指示的概念与应用范围
    一、预先医疗指示的概念
    二、预先医疗指示的应用范围
第二节 预先医疗指示的分类
    一、两种预先医疗指示的含义
    二、两种预先医疗指示的优缺点
    三、两种预先医疗指示的同时使用
第三节 预先医疗指示与相关概念辨析
    一、预先医疗指示与安乐死
    二、预先医疗指示与意定监护 第二章 预先医疗指示的正当性理据
第一节 患者医疗自主权的确立
    一、医疗父权主义
    二、医疗家庭主义
    三、医疗自主权时代
第二节 患者医疗自主权的延伸
    一、先前自主权理论
    二、主体同一性原理
第三节 医疗决定不得代理原则
    一、医疗决定的法律性质
    二、医疗决定不得代理原则
    三、医疗决定不得代理的例外 第三章 预先医疗指示应用范围的实证考察
第一节 美国预先医疗指示的应用范围
    一、美国预先医疗指示的典型案例
    二、美国预先医疗指示的典型立法
    三、美国预先医疗指示的应用范围
第二节 欧洲预先医疗指示的应用范围
    一、欧洲预先医疗指示的规范性来源
    二、欧洲典型国家预先医疗指示的应用范围
第三节 亚洲预先医疗指示的应用范围
    一、新加坡预先医疗指示的应用范围
    二、韩国预先医疗指示的应用范围 第四章 预先医疗指示应用范围的应然展开
第一节 生前预嘱
    一、尊严死的法理
    二、生前预嘱的实践
第二节 预先精神医疗指示
    一、精神障碍患者的医疗自主权问题
    二、预先精神医疗指示的设想
第三节 预先器官捐献指示
    一、器官捐献的现状
    二、预先器官捐献指示的意义
第四节 预先人体试验指示
    一、人体试验的现有规定
    二、预先人体试验指示的展开
第五节 生产偏好
    一、妇女生产中预先医疗指示的需要
    二、生产偏好的内容 第五章 构建我国预先医疗指示制度的思考
第一节 我国港台地区的预先医疗指示制度
    一、香港的预先医疗指示制度
    二、台湾的预先医疗指示制度
第二节 我国设立预先医疗指示制度的基础
    一、必要性分析
    二、可行性分析
    三、意义分析
第三节 我国设立预先医疗指示制度的问题指向
    一、患者医疗决定能力的发现
    二、预先医疗指示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我国患者医疗决定的法定程序
    一、对患者医疗自主权的充分保障
    二、预先医疗指示的法律效力承认
    三、无预先医疗指示下的法定代理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1.3 相关理论阐述
    1.4 文献回顾
        1.4.1 人文护理的含义
        1.4.2 人文护理实践的相关理论
        1.4.3 人文护理实践的学者研究倾向
        1.4.4 人文护理实践的相关模式、标准、指引
        1.4.5 卒中专科人文护理实践
        1.4.6 小结
    1.5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的初步制定
    2.1 医、护、技对卒中病房人文关怀实施体验的质性研究
        2.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2 结果
        2.1.3 讨论
        2.1.4 小结
    2.2 脑卒中患者及家属关怀需求的质性研究
        2.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2.2 结果
        2.2.3 讨论
        2.2.4 小结
    2.3 临床人文护理举措调查
        2.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3.2 结果
        2.3.3 讨论
        2.3.4 小结
    2.4 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构建研讨会
        2.4.1 参会对象
        2.4.2 实施过程
        2.4.3 结果
        2.4.4 讨论
        2.4.5 小结
第三章 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条目重要性评价
    3.1 对象与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样本量计算
        3.1.3 研究工具
        3.1.4 研究过程
        3.1.5 质量控制
        3.1.6 统计方法
    3.2 结果
        3.2.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3.2.2 护、患双方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条目重要性评价得分情况
        3.2.3 护、患双方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条目重要性评价得分前后5 位的条目
        3.2.4 Cronbach'sα系数
    3.3 讨论
        3.3.1 护、患双方对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条目重要性认同度高
        3.3.2 护、患双方对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条目重要性评价存在差异
        3.3.3 对卒中病房人文护理实践的启示
    3.4 小结
第四章 运用德尔菲法确立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
    4.1 研究过程
        4.1.1 形成函询问卷
        4.1.2 专家遴选
        4.1.3 调查方法
    4.2 数据分析
    4.3 结果
        4.3.1 专家基本情况
        4.3.2 积极系数和意见权威程度
        4.3.3 意见集中与协调程度
        4.3.4 数据汇总分析
    4.4 讨论
        4.4.1 函询结果的可靠性
        4.4.2 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方案的科学性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的创新点
    5.3 研究的局限性
    5.4 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人文护理实践在脑卒中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同意书(医护版)
附录2 访谈同意书(患者及家属版)
附录3 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举措调查问卷
附录4 专题研讨会知情同意书
附录5 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条目重要性评价调查(护士版)
附录6 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条目重要性评价调查(患者版)
附录7 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的构建专家咨询问卷(第 1 轮)
附录8 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的构建专家咨询问卷(第 2 轮)
附录9
附录10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ICU住院患者家属心理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ICU患者家属心理需求的现状
        1.2.2 ICU患者家属心理需求的影响因素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操作性定义
        1.4.1 家属心理需求
        1.4.2 混合方法研究
        1.4.3 病情保证维度
        1.4.4 获取信息维度
        1.4.5 亲近患者的需求维度
        1.4.6 医护人员的支持维度
        1.4.7 家属自身舒适的维度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量性研究方法
        2.1.1 研究类型
        2.1.2 研究对象
        2.1.3 研究工具
        2.1.4 资料收集方法
        2.1.5 资料统计分析
        2.1.6 质量控制
    2.2 质性研究方法
        2.2.1 研究类型
        2.2.2 研究对象
        2.2.3 访谈工具
        2.2.4 资料收集方法
        2.2.5 资料统计分析
        2.2.6 质量控制
    2.3 科研伦理
    2.4 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量性研究结果
        3.1.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3.1.2 ICU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
        3.1.3 ICU患者家属心理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3.2 质性研究结果
        3.2.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3.2.2 ICU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
第四章 讨论
    4.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分析
    4.2 ICU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现状
    4.3 ICU患者家属心理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4.4 ICU患者家属心理需求的质性访谈分析
    4.5 ICU患者家属心理需求在量性和质性研究中的综合分析
第五章 结论
    5.1 结论
    5.2 研究创新性
    5.3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6)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及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1.4.1 技术路线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智慧医疗
        2.1.1 智慧医疗的内涵
        2.1.2 智慧医疗的用户
        2.1.3 智慧医疗的类型
    2.2 信息交互
        2.2.1 信息交互的概念
        2.2.2 信息交互的动因
        2.2.3 信息交互的类型
    2.3 整合技术接受与利用理论
    2.4 马斯洛需求理论
    2.5 自我决定理论
    2.6 社会网络理论
    2.7 感知风险理论
第三章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基本内容
    3.1 智慧医疗情境的内涵及特征
        3.1.1 智慧医疗情境的内涵
        3.1.2 智慧医疗情境的特征
    3.2 智慧医疗情境解构
        3.2.1 智慧医院情境
        3.2.2 区域卫生情境
        3.2.3 家庭医生情境
        3.2.4 智慧医疗情境
    3.3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内涵及特征
        3.3.1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内涵
        3.3.2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特征
    3.4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组成要素
        3.4.1 主体
        3.4.2 客体
        3.4.3 环境
        3.4.4 技术
        3.4.5 各组成要素间关系
    3.5 智慧医疗情境下的信息交互模式
        3.5.1 人-机交互模式
        3.5.2 机-机交互模式
        3.5.3 人-人交互模式
        3.5.4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模型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机理分析
    4.1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需求分析
        4.1.1 生理与安全需求
        4.1.2 归属与社交需求
        4.1.3 尊重与自我实现
    4.2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动机分析
        4.2.1 健康期望
        4.2.2 心理表达
        4.2.3 科研创新
        4.2.4 经济利益
    4.3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过程分析
        4.3.1 信息发布阶段
        4.3.2 信息传输阶段
        4.3.3 信息接收阶段
        4.3.4 信息反馈阶段
    4.4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网络结构
        4.4.1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网络的形成
        4.4.2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网络的结构分析
    4.5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机理模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影响因素模型
        5.1.1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影响因素概念模型
        5.1.2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影响因素
    5.2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5.2.1 问卷设计
        5.2.2 数据收集
    5.3 数据分析和模型校验
        5.3.1 验证性因子分析
        5.3.2 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分析
        5.3.3 调节变量效应分析
    5.4 讨论分析
        5.4.1 检验模型结论
        5.4.2 分析与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效果评价
    6.1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效果评价的目标和原则
        6.1.1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效果评价的目标
        6.1.2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效果评价的原则
    6.2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2.1 效果评价指标选取
        6.2.2 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效果评价
        6.3.1 模糊综合评价法适用性分析
        6.3.2 智慧医疗情境下的信息交互效果评价分析
        6.3.3 构建模糊综合评价的隶属矩阵
    6.4 评价结果及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效果优化策略
    7.1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效果优化架构
        7.1.1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效果优化的目标和原则
        7.1.2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效果优化路径
        7.1.3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效果优化框架
    7.2 用户视角下的信息交互效果优化策略
        7.2.1 深入挖掘用户需求
        7.2.2 提升用户信息素养
    7.3 社会网络视角下的信息交互效果优化策略
        7.3.1 建立智慧医疗运行长效保障机制
        7.3.2 建立友好的信息交互网络环境
    7.4 系统服务视角下的信息交互效果优化策略
        7.4.1 优化系统功能设计
        7.4.2 创新信息交互服务模式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成果
致谢

(7)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实证调查法
        (三)比较研究法
    四、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一)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概述
    一、医师职业概述
        (一)医师职业概念
        (二)医师职业特点
        (三)医师应承担的角色
    二、医师人文素养概述
        (一)医学人文概述
        (二)医师人文素养概述
        (三)医师人文素养的结构
        (四)医师人文素养的核心内涵
    三、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概述
        (一)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意义
        (二)医师人文素养培育中涉及的关系
        (三)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模式
第三章 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相关理论
    一、中国医师人文素养思想
        (一)儒家人文思想
        (二)中国传统医学文化中的人文思想
        (三)中国传统医学人文思想与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二、西方医师人文素养思想
        (一)西方人文思想
        (二)西方人文思想与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三、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理论
        (一)成人学习理论
        (二)建构主义理论
第四章 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现状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一)医师人文素养现状
        (二)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现状
    三、讨论
        (一)医师人文素养现状整体良好
        (二)部分医师人文素养有待提高
        (三)医师人文素养培育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五章 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经验借鉴
    一、发达国家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经验借鉴
        (一)美国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二)英国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三)新加坡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二、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经验借鉴
        (一)台湾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二)香港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第六章 医师人文素养培育路径
    一、加强政府医师人文素养培育制度建设
        (一)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二)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临床医学教育制度
    二、营造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社会氛围
        (一)媒体引导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二)行业组织推动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三、打造医院医师人文素养培育基地
        (一)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二)提升医院服务品质
        (三)强化团队合作意识
        (四)开展医务社会工作
    四、医师自身人文素养修炼
        (一)树立医师人文精神
        (二)实践叙事医学
        (三)投身志愿服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医师人文素养现状及培育现状调查(医师版)
附录2 医师人文素养现状调查(患者版)
附录3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8)A医院医患纠纷危机管理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1.3.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A医院概况及医患纠纷危机管理现状
    2.1 A医院概况
    2.2 A医院医患关系办公室
    2.3 A医院医患纠纷危机管理现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医院医患纠纷危机管理案例介绍
    3.1 住院患者右耳术后面瘫案例
        3.1.1 案例起因
        3.1.2 案例经过
        3.1.3 案例结果
    3.2 门诊患者无痛胃镜麻醉后猝死案例
        3.2.1 案例起因
        3.2.2 案例经过
        3.2.3 案例结果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医院医患纠纷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4.1 医患纠纷危机管理模型的选择
    4.2 A医院医患纠纷危机管理成功经验
        4.2.1 日常监管和首诉负责
        4.2.2 内部沟通和组织调查
        4.2.3 确定预案和介入处理
        4.2.4 明确予解决途径指引
        4.2.5 案例分析和入库更新
    4.3 A医院医患纠纷危机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4.3.1 医疗质量有待加强
        4.3.2 视频监控投入不足
        4.3.3 信息收集和管理缺失
        4.3.4 控制和消除危机乏力
        4.3.5 医患沟通不良和第三方干扰
        4.3.6 评估及整改未得到重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完善A医院医患纠纷危机管理过程
    5.1 危机预防阶段加强医院内外质量监管
        5.1.1 医疗安全教育和评分考核
        5.1.2 第三方监督及处罚不良行为
    5.2 危机管理阶段加大临床实时监控管理
    5.3 危机确认阶段构建统一患者信息系统
    5.4 危机控制阶段提升医院安全保障力度
    5.5 危机解决阶段构建医患之间有效沟通
        5.5.1 完善患者知情告知和规范第三方病情见证
        5.5.2 设置医患会谈室关注患者及家属心理疏导
        5.5.3 积极主动并统一口径防止第三方不当干扰
    5.6 危机总结阶段提升责任评估整改水平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综合医院重症监护单元(ICU)布局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综述
        1.4.2 国内研究综述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第2章 重症监护单元研究基础
    2.1 重症监护单元溯源、发展与现状
        2.1.1 重症监护单元溯源
        2.1.2 我国重症监护单元发展
        2.1.3 我国重症监护单元现状
    2.2 重症监护单元布局设计相关理论研究
        2.2.1 医院建筑分级系统
        2.2.2 医院感控隔离要求
第3章 重症监护单元相关设计指引研究
    3.1 国内外建筑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
    3.2 医院建筑设计指引
        3.2.1 我国医院建筑设计指引
        3.2.2 国外医院建筑设计指引
    3.3 重症监护单元相关设计指引比较分析
        3.3.1 纵向比较:国内相关设计指引的历史演变
        3.3.2 纵向比较:国内相关设计指引统计分析
        3.3.3 纵向比较:国内设计指引布局设计要求比较
        3.3.4 横向比较:国内外相关设计指引比较分析
        3.3.5 横向比较:国内外设计指引布局设计要求比较
    3.4 设计指引研究总结
第4章 重症监护单元实例分析
    4.1 实例概述与分类
        4.1.1 实例概述
        4.1.2 按年代分类
        4.1.3 按建设类型分类
        4.1.4 按病房类型分类
    4.2 建筑布局分析
        4.2.1 外部联系
        4.2.2 平面分区
        4.2.3 流线组织
        4.2.4 用房布置
        4.2.5 用房配置
        4.2.6 建筑布局分析总结
    4.3 面积指标分析
        4.3.1 分析对象与分析方法
        4.3.2 床位数与总规模
        4.3.3 毛净比与组织方式
        4.3.4 床位数与病房面积规模
        4.3.5 辅房与病房面积配比关系
        4.3.6 各类用房面积配比关系
        4.3.7 面积指标分析总结
    4.4 实例分析总结
第5章 重症监护单元布局设计研究
    5.1 总体规划与空间组织
        5.1.1 总体规划
        5.1.2 平面分区
        5.1.3 功能流线
        5.1.4 布局形式
    5.2 用房配置与空间规模
        5.2.1 用房配置
        5.2.2 空间规模
        5.2.3 主要用房设计
    5.3 发展趋势与策略研究
        5.3.1 关注健康舒适的人性化布局设计
        5.3.2 关注可续发展的弹性化布局设计
    5.4 本章小结
结论
    主要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实例A~L布局及相关信息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医疗题材纪录片中医患关系的建构研究 ——以《人间世》和《生机无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医患关系越发紧张
        1.1.2 医患角色的社会认知存在误区
        1.1.3 媒介对医患关系的呈现存在偏差
        1.1.4 营造良好医患环境的迫切性
    1.2 研究意义
        1.2.1 学术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概念界定
        1.3.2 文献综述
    1.4 研究对象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性
第二章 两部医疗题材纪录片对医患形象的塑造
    2.1 患者及其家属形象
        2.1.1 积极面对者的形象
        2.1.2 悲伤无助者的形象
        2.1.3 艰难选择之中的患者形象
    2.2 医生形象
        2.2.1 治疗者的角色:权威专业冷静耐心
        2.2.2 朋友的角色:心系患者情真意切
        2.2.3 呼吁者的角色:为患者发声
    2.3 医患形象的塑造技巧
        2.3.1 主题彰显人文关怀元素
        2.3.2 非语言符号强化人物形象
        2.3.3 语言符号凸显生动形象
第三章 医疗题材纪录片中医患关系的呈现
    3.1 “我与你”模式的医患关系
        3.1.1 “我与你”模式的医患关系形象呈现
        3.1.2 “我与你”模式形成的原因
    3.2 “我与它”模式的医患关系
        3.2.1 “我与它”模式医患关系的形象呈现
        3.2.2 “我与它”模式形成的原因
第四章 医疗题材纪录片医患关系建构之道
    4.1 两部纪录片在医患关系建构上的优点
        4.1.1 主题基调:正视医学局限性
        4.1.2 人物设定:重塑良好医患形象
        4.1.3 叙事方法:故事化叙事风格
    4.2 医疗题材纪录片在医患关系建构上的不足
        4.2.1 回避医患矛盾的成因
        4.2.2 叙事选题缺乏创新
        4.2.3 医患形象过于完美
    4.3 医疗题材纪录片优化策略
        4.3.1 增加医患冲突情节剖析医患矛盾的多重因素
        4.3.2 增强人物塑造的饱满性
        4.3.3 强化医患关系叙事技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正确理解和认识医患之间的“监护”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模拟交传中的信息听辨 ——央视纪录片《生命缘》口译实践报告[D]. 李思琪.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2]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的构建[D]. 尉纳.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3]预先医疗指示的应用范围研究[D]. 吴叶乾.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4]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的构建[D]. 李敏. 广东药科大学, 2021
  • [5]ICU住院患者家属心理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D]. 韩露露. 兰州大学, 2021(09)
  • [6]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及效果评价研究[D]. 尹慧子. 吉林大学, 2020(03)
  • [7]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研究[D]. 孙宏亮.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7)
  • [8]A医院医患纠纷危机管理案例研究[D]. 谭佳婷.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9]综合医院重症监护单元(ICU)布局设计研究[D]. 杨临书.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10]医疗题材纪录片中医患关系的建构研究 ——以《人间世》和《生机无限》为例[D]. 郝培佚. 吉林大学, 2020(08)

标签:;  ;  ;  

正确认识和认识医患之间的“监护”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