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民警全面发展创新当前教育培训工作

着眼民警全面发展创新当前教育培训工作

一、着眼警员的全面发展 创新现行教育训练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周安军[1](2020)在《“放管服”改革背景下政府部门组织结构优化研究 ——以N市公安局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自2015年“放管服”改革第一次进入公众视野后,政府部门力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政府的组织结构、运作流程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革、社会治理体系产生了巨大变化,“放管服”改革所要求的政府再造、服务群众、社会参与和政府公共管理有高度契合,为政府部门组织结构优化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契机、新思路和新要求。公安机关是政府的重要组成部门。我国现行的公安机关组织结构是随着改革开放逐步建立起来的,具有鲜明传统体制的特点,仍处于面向现代警务的过渡时期。这种组织结构管理系统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治安状况以及“放管服”改革要求,严重制约的警察职能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警察组织结构管理改革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本文以N市公安局为例,通过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和调查研究等方法,对“放管服”改革下的政府部门组织结构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阐释了“放管服”改革、政府部门、组织结构和组织结构要素等核心概念,并根据相关理论模型分析提出了政府部门组织结构优化是“放管服”改革的特殊形式和必然要求。其次,通过分析N市公安局组织结构及“放管服”改革概况,分析其组织结构特点及放管服改革概况,总结了其组织结构无法适应“放管服”改革要求的困境并且分析了原因。接着,对“放管服”改革背景下政府部门组织结构优化设计提出方案。最后,提出“放管服”改革背景下组织结构优化的实施路径,并提出结论和展望。

董文展[2](2020)在《基层民警激励机制研究 ——以肇庆市公安局D分局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类的聚集及随之产生的管理实践活动,激励的重要性日益趋显。激励是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提高行政效率,促进行政民主的有效工具,它具有刺激、引导、维持和归化成员的行为的作用,对提高绩效水平和工作效率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改革全面深入推进和深化,党和人民对公安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现行基层警察激励机制的不完善,肇庆市D区基层民警普遍存在出警不迅速、办案无效率、消极怠工等问题。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基层民警的积极性,已成为D区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本研究结合对相关核心概念的理解,建立了分析框架,并从肇庆市公安局D分局基层民警激励机制现状入手,以公共管理学的视角,结合相关理论,采用比较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访谈法等方法,对肇庆市公安局D分局激励机制运行情况、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具体案例分析。研究共收集了有效问卷230份,其中实地访谈问卷30份,问卷调查200份,整个研究主要分为了解目前实施的激励机制发挥的作用、研究制约现行激励机制发挥作用的激励手段及其影响程度、研究激励手段对基层民警的重要程度三个部分。调查数据分析结合访谈结果表明:肇庆市公安局D分局基层民警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有外部政策激励功能弱化的问题、组织内部管理激励功能弱化的问题、基层民警工作积极性及工作责任感弱化的问题。具体原因有:社会性因素引发的外部压力、基层民警自身的认识性因素、公安机关内部的制度性因素、领导干部的科学管理水平因素。进而对国内外基层民警激励机制先进经验进行介绍,综合对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及我国北京、天津、杭州地区基层民警激励机制进行了借鉴学习。在此基础上结合肇庆市公安局D分局基层民警的实际需求和特点,建立起一套激励机制模型,并以此为指导找到最适合的激励模式,一是要落实职务序列改革,解决晋升难待遇差问题;二是要健全选人用人机制,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三是要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激发内在动力活力;四是要建立完善教育培训机制,不断提高队伍素质;五是要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发挥民主参与管理作用;六是要健全履职保护机制,支持改革创新履职担当;最后要建立健全从优待警工作机制,增强队伍凝聚力战斗力,以期通过以上对策建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目前基层民警的激励需要,改变激励机制助长作用不强,致弱作用凸显的不利局面,进而提高整个公安队伍的管理水平,为推动公安工作的发展提供参考。

郝云峰[3](2020)在《公安派出所警务机制改革研究 ——以南京市M派出所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公安机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安改革的重要思想,坚持系统化、工程化、项目化谋划,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呈现出改革层次高、覆盖面广、技术代入感强等诸多亮点。公安派出所是公安机关的派出机构、基层组织和一线综合性战斗实体,处于打击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的最前沿。随着社会治安形势日趋严峻复杂,派出所的职责任务越来越重、工作密度强度逐渐增大。其原来的警务机制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治安需求,迫切需要探索新的警务机制改革。近年来,南京市公安局坚持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的指示要求,以中办、国办《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要问题的框架意见》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建设思想,紧盯“平安南京”建设目标,深入总结全国公安机关“四化”建设经验,积极推进派出所各项警务工作机制改革。进而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态势提供了机制保障,也为基层派出所警务机制改革实践丰硕成果。然而基层派出所警务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同时犯罪形态也在不断地进行演化。警务工作机制必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对其进行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始终没有终点。我们今后的警务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还将不断地产生新的突破。本文经过深入扎实的调研,结合笔者丰富的岗位工作经验,选择公安派出所警务机制改革作为研究对象,以南京市M派出所为研究样本,理清历史发展脉络,综合运用公安社会学理论、警力无增长改善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等基础理论,充分借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以及郑州、大庆、辽源、武汉等国内公安改革样板经验,提出派出所警务机制改革的对策建议,希望能给理论研究者和改革推动者们提供一定的借鉴。

王亚倩[4](2020)在《抗战时期山西省日伪警察机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警察作为近代国家权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治安的基本保障。1840年以后,西方列强入侵导致社会结构发生裂变,中国两千多年的单一封建制度被打破,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清廷被迫办理警政以维持其风雨飘摇的统治,山西省警政由此起步发展。民国阎锡山掌管政权时期,加强对山西省进行社会建设,警政建设日臻完善。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迅速进攻山西,并占领省会太原,建立傀儡政权统治沦陷区。1937年11月,日本侵略者在山西建立伪政权的过程中,迫切地建立起以省警务厅为首的殖民警察体系,组织结构严密,将侵略魔爪伸入到社会各个角落,成为日军在山西贯彻“以华治华”策略的重要机构。日军占据山西期间不断强化警察职能,增加伪警人员,实行恐怖统治,试图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控制沦陷区,成为法西斯统治的重要帮凶。本文主要利用抗战时期山西省日伪政权记录资料档案与报刊,研究山西省伪警察组织结构、职能与殖民活动,揭露其真实面目。全文分为前言和四个部分:前言部分对山西省为警察机构作了区域界定,探讨分析了目前学术界关于华北伪政权及日军在山西省殖民活动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一部分,论述抗战前山西省警政建立发展状况及日伪警察机构在山西的建立。对战争爆发前山西省警政发展历程进行概述,在分析抗战前山西的社会状况基础上,对日军建立伪警察政权的过程进行论述。第二部分,论述山西省伪警察组织机构。论述伪警察机构的组织结构、武装警备力量及警察教育,对日本侵略者控制沦陷区警察手段及各级伪警察来源及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分析日伪伪警察部门的统治活动。日据期间,伪警察在政治、经济及思想等方面施行殖民管理,并进行特务活动,以达到控制社会秩序、统治群众的目的,成为日本侵略者的忠实傀儡。第四部分,分析日军侵略山西期间,伪警察的罪恶活动及其统治特点。伪警察在日军指挥下,窃取情报,封锁经济,迫害抗日群众及共产党员,抗战结束后部分日籍警察人员留守山西,意图恢复殖民政权,具有傀儡性、反动性、统治时间长等特点,给山西省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邓光超[5](2019)在《W市公安队伍正向激励管理体系完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正向激励指的是通过物质、精神等多层面的积极引导措施,激励员工向着组织确定的目标路线努力的过程,放在公安队伍这一研究领域,能够促进警察个体认识自我价值,最大限度地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队伍建设的有效手段,也是推动公安机关职能转变、改进工作作风的现实需要。当前干部干事创业动力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迫切需要运用管理学手段,健全完善公安队伍正向激励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广大民警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因此,本文着眼于公安队伍现状的分析和激励管理体系建设,以W市为例开展研究,以小见大,分析公安队伍正向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完善公安队伍正向激励管理体系提出可行性的措施及意见建议,最终达到调动公安民警干事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根本目的。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本文的绪论,主要阐述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并通过查阅文献,借鉴国内外学者对激励理论、激励机制、激励管理的研究情况和成果,明确论文的研究思路、框架和方法,并提出本文的创新点。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正向激励、激励管理体系等基本概念及内容,与实施正向激励相关的理论依据及对本研究课题的启示,为下文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提供理论支持。第三部分:介绍W市公安队伍正向激励管理体系现状,包括:W市公安局民警年龄、学历等基本情况,实施正向激励的经验做法及成效,正向激励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第四部分:主要介绍国内外警察队伍实施正向激励的有益成果和值得借鉴之处。第五部分:基于W市公安队伍实际,提出健全完善公安队伍正向激励管理体系的具体对策建议。

吕铮[6](2019)在《无所遁形》文中认为与怪物战斗的人,应当小心自己不要成为怪物。当你远远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尼采1.瞎猫冬至之前,海城迎来了几场雨,稠稠密密的夹着冰碴,和经久不散的雾霾裹在一起,像个巨大的罩子一样笼罩在城市上空。天气很冷,街上几乎看不到人,反倒显得医院检查室里格外温暖。黎勇躺在检查床上,大睁着眼睛盯着手电筒,耳畔响起雨打玻璃的声音。"这里模糊吗?这里。"女医生戴着口罩,眉

李文姝[7](2019)在《警察裁量权的规制研究:经验与制度》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警察裁量权的经验与规制为研究对象,以传统规制结构的完善与新行政法的变革为契机,以制度对经验的替代为基本立场,以建构专业警政的规范性与警察裁量权的功能性为最终目标,综合运用实证研究、比较研究、法律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描述我国警察裁量权行使的事实、规律、行动策略及存在问题,反思规则规制、司法审查等传统警察裁量权规制进路的原则与标准,针对选择性执法设计了初步的规制方案,探讨了致命性武力使用裁量规制的特殊问题,并从警察裁量权情境审查的建构与实践、警察组织改革对警察裁量权的规制效能两个角度探索与我国警察裁量权实践相适应的规制方案。本文的写作目的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我国警察裁量权的事实与规律观察;第二层次是警察裁量权规制原则与标准的反思;最后是为警察裁量权规制提供务实有效的进路。经验是警察裁量权规制理论的基础。以2012年至2019年警察执法案事例与数据为分析样本,基于一线体验与观察,尝试对真实世界中的警察裁量作“解剖麻雀式”的事实与规律总结。真实世界中警察裁量的过程与效果,包括警察裁量瑕疵、裁量的转移、基于双重职权的特殊裁量空间、一线弃权与执法机会主义、无法回避的选择性执法等。而这些行使样态的出现,是基于警察裁量权行使的独特策略:复杂多元背景下的情境权威与合理误差,主体之间的对立性、协商性以及全能主义扩张,此外,信息、技术、时空等资源配置对裁量的限缩与扩张,风险社会的秩序要求与乡土社会的传统等均影响着警察裁量权的行使。对规制现状的反思是警察裁量权规制研究的起点。首先,规则规制的反思。规则存在完善空间以及过度规则化的弊端,应当正确处理规则的缝隙,通过规制范例实现专业常识的有效转化,但要妥当处理规制范例与真实案例的关系,发展规制解释理论,促进范例功能的发展。其次,传统权力监督结构的反思。司法审查存在局限,专业化与预测性并非无法描述,也不意味着司法完全退出情境审查。通过对话式说理,以及相对开放的推理形式,使警察裁量过程由不容置疑的专业权威,成为在不同方案与主张之间的辩证结论,使权威建立于法律适用的决疑性思考。但考虑到司法审查的成本、行政机关的属性等,特定情境下的警察裁量行为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审查需要更为明确的审查强度和标准,引申出情境审查的需求。最后,选择性执法规制的反思。警察裁量选择性执法、不执行法律行为是放松管制的典型样态,但也存在裁量滥用的可能,应当承认规则无法完全实施,对选择性执法或不执行法律裁量进行类型化,分类进行合法性与规制探讨。选择性执法、不执行法律裁量的约束机制,包括透明度、可预测性与问责制。承认可能的选择性执法,但要建构一种平衡机制,不执行应当是例外而不是规则,尝试厘清司法审查的边界,最好的方案是立法的修改。警察致命性武力使用裁量权是警察裁量权研究的一个独立领域。针对警察在严重暴力犯罪的紧急情形下是否使用枪支的裁量行为进行独立分析,是对规制原则与标准反思的进一步深化和补充。基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2015年的Sheehan案以及2014年至2019年我国警察使用枪支典型案件的类型化分析,归纳出存在调查审查、不作为及组织裁量等规制争议和疑难。应当以成本效益分析模型和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作为分析工具,整合警察用枪裁量权的影响因素及其关系,强化公安机关自我规制、调查监督、司法审查连结而成的传统权力规制体系,并从协商规制的视角,充分关注警察用枪规范、政策、惯例、数据、规律、衡量因素及方法等信息的公开和说明,以此作为传统规制技术的补强。警察用枪裁量的规制的特殊问题论证,也可以反哺其他领域警察裁量的规制方案,提出并且强化了情境理性的审查标准与责任体系建构、组织改革的裁量规制功能两项具有普适意义的规制进路。本文可预期的创新之处,一是初步突破警察裁量权的低可视性与专业性,通过体验进行的警察裁量权行使的事实与规律总结;二是反思基础上的初步解决方案的提出,比如选择性执法规制的类型化及其标准以及约束机制。三是基于经验的总结、普遍的反思、以及用枪裁量权特殊样本的独立分析,遴选两项规制进路进行深耕细作:规制进路一,是警察裁量权情境审查的建构。基于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的方法,以警察使用枪支的案例为主,兼及搜查、传唤等情境样本,针对美国联邦最高法院Mendez案、White案等2016年、2017年具有转折意义的判例,以及诸多关联典型案例,结合我国警察执法责任认定的典型疑难问题进行系统分析。论述的基本立场在于,情境审查的核心价值是在警察纷繁复杂的裁量情境中结构式地分析行为主观与客观因素,以实现行为合法性的精细化分析。进而理性地评价《公安机关维护民警执法权威工作规定》中的“过错”、“瑕疵”与“意外”,回应责任合理配置与执法权威的建构。情境审查以多元正义理论、情境理性理论、有限理性理论以及警察法学的独特思考方式为理论基础,以美国的典型判例以及德国的“背景——画面”审查为域外经验借鉴,以警察的主体角色、计划性偶发性为标准进行情境的类型化。在此基础上,精细分析情境审查的认知单元与分析工具,包括事中的客观理性与禁止溯及单独行为、主观因素的有限审查。一方面,归纳情境客观理性的具体分析路径,包括理性的警察相同或相似的训练或经验、面对相似的环境,作出相同或相似的判断;根据警察行为时已知的全部事实;不考虑其基本意图或动机;根据既定法律采取了适当行动;有效地平衡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另一方面,筛选主观的有限审查原则的历史沿革,将审查限制在预见的能力与直接因果的范围内;总结主观有限审查的标准,包括明显的不称职与明知的故意、合理的预见范围与主观的专业性、基于合理善意的呼吸的空间、客观推定主观合法性。规制进路二,是警察组织改革对警察裁量权的规制效能。论证的起点是基于官僚组织与行政活动的关系。警察机关基于技术官僚的优越性和问题导向的需要,运用组织因素分配执法资源,以机构设置、职权委托、内部程序、执法策略等外观化的形态影响执法活动。警察个体裁量行为也正是寓于警察组织之中,完整的警察裁量权规制应当分析警察组织的运行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内容样态,将组织过程的控制纳入规制范围。借助沈阳市公安局“流动派出所”创新等实践样本,初步观察警察组织对个体裁量影响效度与组织裁量规制空间。归纳出警察组织对个体裁量施加影响的路径包括警察部门的官僚化程度、专业化程度,以及行政政策。官僚化程度包括部门的科层等级结构、部门规模,以及首长负责制、行政处罚集体讨论等内部规则建构的监督结构。专业化程度主要指警察专业化组织结构。从前述警察组织对于个体裁量施加影响的三项路径展开,理顺组织视角的规制完善的空间:一是基于L省公安机关的数据观察而呈现出的的指标化与压力型体制。二是以L省公安机关法制统一归口审核方案的监督实效为例进行科层制监督的效能分析,主要涉及绩效与规范权衡,控制制度的独立性、专业性与中立性,突出存在低可视性、信息不对称、科层损耗等问题,以及集体讨论制度等内部程序规则的完善。三是专业化分工与裁量权规制,应当强化对不同警察组织警察行为差异的识别,对不同目标与功能的警察组织,如专司治安基层基础的警察部门、法律执行类的警察组织等有针对性地适用不同的组织改革及裁量规制方案。结合公安派出所违停查处以及公安部2019年的专业机构改革等实践,分析专业机构与职权的委托对个体裁量的影响。四是政策规定优先事项的功能定位与程序规制。

程小白,邓国良,章剑[8](2019)在《关于《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修订的思考——《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修订调研报告及建议稿》文中研究说明《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是全面系统地规范公安机关组织管理和加强公安队伍建设以及保障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正当权益的重要的行政法规。当前进行《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修订,时机恰当且成熟。本次修订要解决以下重大问题:突出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体现党中央对公安民警的关爱;抓住"公安事权划分"这个关键点;建立科学的编制管理制度;建立"公安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制度;明确公安机关内设机构设置的原则;高度重视公安教育训练工作;规范警务辅助人员的管理。

王锟[9](2019)在《法治公安:权力控制与权益保障》文中研究指明警察权是国家权力的主要组成之一,就如同其他公权力一般,该权力极易因为被滥用而发生异化,表现为警察权失范的现象层出不穷,对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了实质性侵害,有悖于“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警察行为准则。但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因为警察权益保障的不足,暴力袭警、阻碍警察正常履行职务等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导致警察权力的正常行使遇到各种各样的诘难。如何能有效破除这种困局,成为本文研究的论题,契合当下研究热点并紧扣时代背景,文章将研究的视角确定在法治公安这一全新的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国政法机关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搭建出了法治公安的顶层架构,而法治公安的基本内容应仅仅围绕这一顶层设计进行展开。文章从行政法的角度运用行政权的控制理论和行政优益权理论作为解读法治公安的理论支撑,创新性地对法治公安作出新解。本文由导论、五个章节和结语七部分组成,主体结构安排是:第一章阐述了法治公安的形成和基本理论,详细论证了法治公安的核心内容是权力控制和权益保障。论文第二章、第三章的内容紧紧围绕法治公安核心内容之一的警察权控制展开论述,而论文第四章、第五章的内容则以法治公安另一核心内容即警察权益保障为主线展开研究。文章的基本内容如下:论文的导论部分通过对民众热论已久的雷洋涉嫌嫖娼案为例,通过对雷洋案中警察执法存在的九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从个案分析折射出影响我国警察权规范、正常运行的根本原因就是警察权未得以有效的控制和警察权益未得以充分的保障。建设法治公安的价值追求就是通过规范警察权的规范、正常运行来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目的。论文的第一章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治话语体系的梳理,就法治公安的提出进行了系统性地介绍,再通过对现有关于法治公安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和论证了法治公安的内涵、法治公安的本质特征与核心内容,在得出法治公安的核心内容既是警察的权力控制和权益保障这一基本论断后,对于这两个核心内容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警察权力控制是以权力控制理论为支撑,通过警察角色的方式形象地研究警察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所具备的特征:一是奉行古典自由主义的“守夜人”警察角色;二是奉行国家主义的“监护人”角色;三是奉行现代自由主义的“经理人”警察角色,并以此论述我国警察的实然状态和应然归属,得出我国警察应当采用“经理人”角色的判断。警察权益保障是以行政优益权理论为支撑,所谓行政优益权,是指国家为保障行政主体有效地行使职权或是履行职责,赋予行政主体职务上或物质上的优先权力和物质生活受益条件。警察权益保障的研究内容正是国家保障警察有效地行使警察权所需要的优先权和物质生活受益条件,在厘清警察权益保障的概念和类型的基础上提出警察权保障的现实意义。论文的第二章中围绕着法治公安核心内容之一警察权控制展开论述,引入了警察权失范的概念,并将“警察权失范”定义为: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违反法律规范和合理性要求行使警察权而产生的不规范的执法行为。在对实际中发生的警察权失范现象进行了分类研究,将其表现形式概括为超越职权、滥用职权、行政不作为、错误地履行职责、通过“立法”扩权和违反法定程序共六大类。经过对警察权失范的具体表现全方位地剖析之后,警察权失范的原因是:公民价值理念得以迅速提高、警察权自身过于“强大”与“自主”、公民权利弱小、行政复议监督制约作用不足等,通过我国警察权与域外警察权的比较后,我国警察权自身过于“强大”与“自主”是警察权失范的根本原因。论文的第三章立足于我国警察权失范的原因,从警察权的立法控制、司法控制、社会控制、内部控制等四个方面深刻地阐述警察权控制的进路。立法控制警察权的进路包括:一是坚持科学立法,结合实践提高立法质量;二是加快立法进程,构建系统性的警察行政程序制度。司法控制警察权包括:一是明确司法审查的统一标准,坚持全面审查原则;二是引入比例原则,促进合理性审查机制的完善;三是警察行政处罚接受事前司法审查。社会控制警察权是从社会舆论监督的角度进行分析,一是健全法律规定,增强社会舆论监督的独立性;二是提升舆论报道的客观真实性,营造积极的警务舆论。内部控制警察权是从警务督察制度完善的角度进行分析,一是树立正确的警务督察理念;二是规范警务督察的机构设置,合理配置警务督察的职能权限;三是健全警务督察的法律规范;四是切实加强警务督察的责任追究力度。论文的第四章紧紧围绕法治公安的另一核心内容即警察权益保障展开论述。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考察了警察权益保障的立法现状和警察权益受到侵害的实际表现,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得出警察权益未得以充分保障的七个方面的原因分别为:转型期中的社会失范导致执法环境恶化、警察维权意识薄弱、警力配置不足、警察执法理念有偏差且执法专业性不强、警察权益保障制度不完善、警察教育培训机制不完善、警察执法装备保障机制不健全。论文的第五章是对警察权益保障的优化路径进行探讨。该章通过比较研究的方式进行展开,因此文章先详细介绍了域外警察权益保护的概况,分别执法权益保护、临战物质保障、设立警察权益保护组织、职业薪酬待遇保障、伤亡抚恤保障、休假保障、医疗及职业心理干预保障等七个方面进行论述。在借鉴域外经验的基础之上,针对我国警察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我国警察权益保障制度的具体路径,主要是从我国警察体制的完善、健全警察权益职业制度制度保障、明确警察权益司法救济制度、健全警力资源配置制度、健全警察执法物质保障制度、建立维权机制的组织保障、健全警察教育培训保障制度等方面展开研究并提出完善建议。在上述各项保障措施中,当务之急就是对《人民警察法》、《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的立法完善。

郑凯[10](2018)在《高速公路交警执法规范化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在“十三五”时期,福建省贯彻和落实我国习总书记对这一关键时期中高速公路发展建设提出的重要指示,当前要卯足干劲加快促进高速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提出“更灵活机制、更优质的产业、更美丽的生态环境”等发展要求。发展建设离不开高效管理,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在交通运输发展建设中占有重要的部分,尤其行政执法人员起到责任重和使命大的作用,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能力,不仅有助于促进民生关系,更有助于交通通行安全,确保人民人生安全的重要一环,因此,建设和打造一支质量高,法律意识强、制度规范的高速交警队伍属于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本文从高速交警执法的相关理论作入切入点,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高速交警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积极分析原因所在,努力探寻方法对策。本文对高速交警执法规范化的定义进行界定后,分析了福建省高速交警执法规范化的现实性和必要性。然后通过查阅相关高速交警行政执法相关的法律以及监督现状,并以当前在高速交警执法方面存在的案例进行分析,确定了福建省高速交警执法规范化存在许多问题及原因分析,例如:执法质量差、执法成本高、执法程序不规范不透明以及执法监督不力等。然后,本文通过分析高速交警执法的现实状况,在借鉴美国高速公路、德国高速公路、其他发达国家以及域外高速公路在执法方面的相关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加快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加强执法主体建设以及加强执法规范化保障等方面着手,“由表及里,内外兼修”,努力提升高速交警执法水平,保障高速公路通行安全顺畅,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着眼警员的全面发展 创新现行教育训练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着眼警员的全面发展 创新现行教育训练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放管服”改革背景下政府部门组织结构优化研究 ——以N市公安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一章 核心概念与相关理论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
        (一)“放管服”改革
        (二)政府部门
        (三)组织结构
        (四)组织结构的要素
    二、相关理论与模型
        (一)韦伯官僚制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
        (三)无增长改善理论
        (四)组织发展研究模型
第二章 “放管服”改革与组织结构优化的内在逻辑关系
    一、从经济社会发展到“放管服”改革
        (一)政府职能转变:经济社会发展的渐进过程
        (二)“放管服”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路径
    二、“放管服”改革与组织结构优化的内在逻辑关系
        (一)组织结构优化是“放管服”改革的特殊形式
        (二)组织结构优化是新时代“放管服”改革推进的必然要求
第三章 “放管服”改革背景下N市公安局组织结构概况
    一、N市公安局历史沿革及职能简介
        (一)N市公安局历史沿革
        (二)N市公安局主要职能
    二、“放管服”改革背景下N市公安局组织结构及人员概况
        (一)N市公安局“放管服”改革概况
第四章 N市公安局组织结构改革的“放管服”困境
    一、组织结构无法适应“放管服”改革要求的困境
        (一)“简政放权”与“倒金字塔”组织结构的矛盾
        (二)“放管结合”与组织臃肿、流程不畅的矛盾
        (三)“优化服务”与基层人员流失、流转不均的矛盾
    二、组织结构无法适应“放管服”改革要求的原因分析
        (一)“简政放权”不彻底,“职责同构”未被打破
        (二)“放管结合”不到位,低效重复建设、“局部空转”
        (三)“优化服务”不配套,基层条件艰苦、人才外流
第五章 “放管服”改革背景下政府部门组织结构优化设计
    一、“放管服”改革背景下组织结构优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法治规范原则
        (二)动态发展原则
        (三)服务优先原则
    二、“放管服”改革背景下政府部门组织结构优化设计的方案
        (一)工作专业化:精简政府,打破“职责同构”
        (二)集权化:权力下放,重构利益格局
        (三)管理幅度:放管结合,依据需求整合部门
        (四)指挥链:创新监管,理顺部门之间关系
        (五)部门化:优化服务形式,完善专门的行政服务中心
        (六)正规化:提高服务能力,精简机关充实基层
第六章 “放管服”改革背景下组织结构优化的实施路径
    一、组织实施路径
        (一)成立“放管服”改革组织结构优化领导小组
        (二)依据“权力清单”制定计划,积极协调配合
        (三)分步实施,将相同职责的机构整合起来
    二、制度实施路径
        (一)推进组织结构、职能、责任、程序法定化
        (二)明晰职责,构建优良的内部协作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
        (四)建全继续教育的培训体系
    三、人才队伍保障
        (一)明确“管”、“服”人员定位
        (二)引进培养优秀服务型人才
        (三)实行轮岗轮换,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四、组织文化建设
        (一)统一理想信念,强调核心价值观念
        (二)深入开展全员“放管服”改革宣讲
        (三)强化沟通交流,产生“化学反应”
结论和展望
    一、基本结论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层民警激励机制研究 ——以肇庆市公安局D分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和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和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2.1.1 基层民警
        2.1.2 激励机制
    2.2 理论基础
        2.2.1 强化激励理论
        2.2.2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2.3 分析框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肇庆市公安局D分局基层民警激励机制现状分析
    3.1 肇庆市的发展态势
    3.2 肇庆市公安局D分局基本情况
    3.3 肇庆市公安局D分局基层民警激励机制现状
        3.3.1 职业生涯发展激励机制
        3.3.2 职业保障激励机制
        3.3.3 薪酬福利激励机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肇庆市公安局D分局基层民警激励机制存在问题及原因
    4.1 研究设计和实施
        4.1.1 研究目的和方法、研究步骤
        4.1.2 调查问卷的设计和调查的实施
        4.1.3 调查样本的选取及基本情况
        4.1.4 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4.2 肇庆市公安局D分局基层民警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4.2.1 外部政策激励功能弱化的问题
        4.2.2 组织内部管理激励功能弱化的问题
        4.2.3 基层民警工作积极性及工作责任感弱化的问题
    4.3 肇庆市公安局D分局基层民警激励机制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4.3.1 社会性因素引发的外部压力因素
        4.3.2 基层民警自身的认识性因素
        4.3.3 公安机关内部的制度性因素
        4.3.4 领导干部的科学管理水平因素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完善肇庆市公安局D分局基层民警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
    5.1 国内外基层民警激励机制先进经验及其借鉴
        5.1.1 国内基层民警激励机制先进经验及其借鉴
        5.1.2 国外基层民警激励机制先进经验及其借鉴
    5.2 肇庆市公安局D分局基层民警激励机制的模型建立
        5.2.1 激励机制模型的构建
        5.2.2 激励机制模型
    5.3 完善肇庆市公安局D分局基层民警激励机制的建议
        5.3.1 落实职务序列改革,解决晋升难待遇差问题
        5.3.2 健全选人用人机制,树立正确用人导向
        5.3.3 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激发内在动力活力
        5.3.4 建立完善教育培训机制,不断提高队伍素质
        5.3.5 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发挥民主参与管理作用
        5.3.6 健全履职保护机制,支持改革创新履职担当
        5.3.7 建立健全从优待警工作机制,增强队伍凝聚力战斗力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基层民警激励机制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公安派出所警务机制改革研究 ——以南京市M派出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本课题的选题背景
        (一)警务机制改革基于社会转型的新变化
        (二)警务机制改革基于社区功能的新拓展
        (三)警务机制改革基于公安工作的新要求
        (四)警务机制改革基于基层治理的新实践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为解决新时期派出所工作的现实困境提供参考
        (二)为完善公安基层工作理论体系提供样本
        (三)探索适合南京市基层派出所的警务机制改革模式
    三、本课题研究的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四、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五、本课题研究的思路
    六、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案例分析法
        (二)文献研究法
        (三)统计分析法
        (四)比较研究法
第一章 公安派出所警务机制改革概念探析与实践基础
    一、公安派出所警务机制改革概念探析
        (一)关于派出所
        (二)关于公安改革
        (三)关于警务机制改革
    二、公安派出所警务机制改革实践基础
        (一)第一阶段:“一公”至文革前
        (二)第二阶段:文革期间
        (三)第三阶段:文革结束至改革开放初期
        (四)第四阶段:改革开放初期至“十九公”前
        (五)第五时期:“十九公”后至党的十八大
        (六)第六阶段:党的十八大至今
第二章 南京市M派出所警务机制的运行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南京市M派出所警务机制基本情况
        (一)辖区基本治安状况分析
        (二)南京市M派出所警务运行情况
    二、南京市M派出所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治安工作效能弱化
        (二)刑侦打击导向偏差
        (三)社区警务水平有限
        (四)队伍建设层次不高
    三、南京市M派出所机制相关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以往对于技术手段在公安工作能力发展的重要性上把握不准
        (二)以往对于实战效能与公安工作环境变化的协调性上把握不准
        (三)以往对于执法规范在公安工作价值追求的紧迫性上把握不准
        (四)以往对于队伍管理在公安工作长效发展的科学性上把握不准
第三章 国内外基层警务机制改革经验借鉴
    一、部分发达国家基层警务机制改革经验
        (一)英国的邻里警务模式
        (二)法国的城市巡逻机制
        (三)德国的“柏林模式”
        (四)美国的“纽约模式”
        (五)日本的“交番制”
    二、部分国内基层警务机制改革经验
        (一)河南的“撤分局模式”
        (二)大庆的“撤所模式”
        (三)辽源的“警署模式”
        (四)武汉的“主动警务模式”
    三、国内外基层警务机制改革经验启示
        (一)思维力维度:要树立先进的警务理念
        (二)指挥力维度:要精简内设机构和管理层级
        (三)战斗力维度:要全面优化警力
        (四)服务力维度:要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
        (五)支撑力维度:要注重调查研究和立法工作
        (六)信息力维度:要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
第四章 南京市基层派出所警务机制改革对策建议
    一、聚焦智慧警务建设,推进派出所基础信息化转型
        (一)树立派出所信息引领理念
        (二)优化派出所信息感知能力
        (三)拓展派出所信息获取渠道
        (四)转变派出所信息运用机制
        (五)提高派出所信息服务水平
    二、聚焦实战效能建设,推进派出所警务实战化转型
        (一)提升派出所警情应急处置水平
        (二)改善派出所辖区治安防控态势
        (三)促进派出所综合打击整体效能
        (四)支撑派出所实战能力持续增长
    三、聚焦法治公安建设,推进派出所执法规范化转型
        (一)增强执法能力
        (二)规范执法程序
        (三)完善执法制度
        (四)严格执法管理
        (五)强化执法监督
        (六)优化执法环境
    四、聚焦职业警队建设,推进派出所队伍正规化转型
        (一)增强支部组织力
        (二)严明法纪约束力
        (三)提升工作创新力
        (四)加强民警战斗力
        (五)优化警队软实力
        (六)改善职业吸引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4)抗战时期山西省日伪警察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山西省日伪警政之建立
    (一)抗战前山西省警政状况
        1.清末山西警政演变
        2.民国时期山西警政的发展
    (二)山西省日伪警政机构之建立
        1.沦陷时山西的社会状况
        2.山西省日伪警察组织的建立
二、山西省日伪警察机构之内部组织
    (一)日伪警务机关
        1.山西省公署警务厅
        2.县警备队
    (二)日伪警察警备力量
        1.伪警察机构武器装备
        2.警务机构办公房舍之整备
        3.通讯电话配备
        4.警备交通工具之配备
    (三)日伪警察教育组织
        1.警察教练所
        2.县警备队干部训练所
        3.北京高等警官学校
        4.日本内务省警察讲习所
        5.警察补充教育
    (四)日伪警务人员来源及管理
        1.日伪警务人员来源
        2.对警务人员的管理控制
三、山西省日伪警察统治活动
    (一)管理沦陷区治安
        1.卫生管理
        2.消防管理
        3.管理沦陷区秩序
        4.管理交通
    (二)管理刑事犯罪
        1.刑事警察——处理违警案件
        2.防犯警察——预防犯罪
        3.鉴识警察——提升侦察技术
    (三)进行特务活动
        1.灭共警察
        2.经济警察
        3.特高警察
四、日伪警察在山西的罪行及特点
    (一)日伪警察在山西的统治暴行
        1.抢夺粮食,残害百姓
        2.实施治安强化运动
        3.搜查情报
    (二)山西省日伪警察活动特点
        1.反动傀儡性
        2.特务性
        3.统治时间长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W市公安队伍正向激励管理体系完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总体框架
    四、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正向激励
        二、正向激励管理体系
    第二节 完善公安队伍正向激励管理体系的理论依据
        一、需要层次理论
        二、双因素理论
        三、目标设置理论
第二章 W市公安队伍实施正向激励管理现状
    第一节 W市公安队伍基本情况
        一、总体概况
        二、党团建设
        三、年龄结构
        四、学历情况
        五、职级结构
    第二节 W市公安队伍实施正向激励管理的做法和成效
        一、实施警务机制改革
        二、建立警察荣誉制度
        三、强化职业待遇保障
        四、加强警营文化建设
    第三节 W市公安队伍实施正向激励管理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样本分析
        二、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第四节 W市公安队伍实施正向激励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一、思想教育方面
        二、绩效考评方面
        三、能力培养方面
        四、健康防护方面
        五、轮岗交流方面
        六、执法保障方面
第三章 国内外公安队伍实施正向激励的探索实践
    第一节 新加坡在警察激励方面的做法和成效
        一、科学实施绩效管理
        二、给予柔性人文关怀
        三、注重公共关系建设
    第二节 香港在警察激励方面的做法和成效
        一、价值观培育深入人心
        二、轮岗交流融入职业生涯
        三、教育训练突出实战实用
        四、队伍管理严谨规范
    第三节 深圳、长沙在警察激励方面的做法和成效
        一、注重从优待警
        二、注重实战培训
        三、注重文化引领
    第四节 加强公安队伍正向激励管理的启示和借鉴
        一、思想政治建设需要深化
        二、能力培养理念需要更新
        三、轮岗交流渠道需要畅通
        四、从优待警水平需要提高
        五、公共关系建设需要加强
第四章 完善W市公安队伍正向激励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健全完善公安队伍正向激励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系统集成的原则
        二、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三、坚持及时激励的原则
    第二节 健全完善公安队伍正向激励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精神激励,激发民警内生动力
        二、加强培训激励,提升综合能力素质
        三、加强轮岗激励,完善轮岗交流机制
        四、加强关爱激励,完善职业保障体系
        五、加强容错激励,保障民警依法履职
        六、加强考评激励,优化绩效考评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W市公安队伍正向激励问卷调查
致谢

(6)无所遁形(论文提纲范文)

1. 瞎猫
2. 疯魔
3. 城市博览会
4. 银行抢劫案
5. 老炮儿
6. 组队
7. 地下停车库
8. 谈判
9. 时间空间逻辑
1 0. 识别眼镜
1 1. 外援
1 2. 设局
1 3. 鹰眼
1 4. 动作识别
1 5. 名捕
16.九转十八弯
17.合作
18.师徒
19.别墅盗窃案
20.人皮面具
21.线索
22.暗影人
23.捕影者
24.小A
25.移交
26.专家
27.事故
28.猫与老鼠
29.飞鸟
30.收网
31.完败
32.旧案
33.重装上阵
34.指纹
35.点线面
36.后门
37.视频忽略
38.诱饵
39.天网
40.陷阱
41.直播
42.无所遁形

(7)警察裁量权的规制研究:经验与制度(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的研究现状
        (二)国内的研究现状
        (三)我国同领域研究的未饱和空间
    三、基本框架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框架
    四、研究方法
        (一)实证研究方法
        (二)比较分析方法
        (三)法律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第一章 警察裁量权行使的事实观察
    第一节 真实世界中的警察裁量权
        一、裁量瑕疵与裁量转移
        (一)普遍存在的裁量滥用与怠惰
        (二)裁量的转移
        二、基于双重职权的特殊裁量空间
        (一)违法犯罪行为的性质裁量
        (二)行政强制措施、刑事强制措施适用的程序裁量
        三、一线弃权与执法机会主义
        (一)理论基础
        (二)表现形式
        四、无法回避的选择性执法
        (一)表现形式
        (二)原因分析
        (三)规制的必要性
    第二节 警察裁量权的行使背景与行动策略
        一、情境权威、误差与类型
        (一)冗杂情境的权威困境
        (二)高压瞬时判断的可容忍的误差
        (三)街头、窗口与社区警察组织的不同情境
        二、裁量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互动
        (一)主体因素对警察裁量权的影响
        (二)主体互动的对立性与协商性
        (三)全能主义的扩张
        三、基于资源配置的裁量的扩张与限缩
        (一)作为裁量基础的证据与违法信息的局限
        (二)技术对裁量的扩张与限缩
        (三)时空资源与程序裁量
        四、风险社会的秩序与乡土传统
        (一)风险社会与保守的价值选择
        (二)乡土社会与现代性的转变
    第三节 制度规制对经验的替代
        一、警察裁量权与法治的关系
        (一)裁量是法治的一部分
        (二)制度对经验的替代
        (三)无止境的事业
        二、方法论视角两种进路的统合
        (一)传统结构的完善与新行政法的变革
        (二)规范与实用主义立场的解释方法思辨
        (三)规则、知识与组织规制的辨识路径
第二章 警察裁量权规制原则与标准的反思
    第一节 警察裁量权规制的规则主义进路
        一、规则精细化的努力
        二、规则需求的上升空间
        (一)职能范围裁量
        (二)程序措施裁量
        (三)行为定性裁量
        三、规则的缝隙与过度规则化的流弊
        (一)规则缝隙的应然性
        (二)过度规则化的流弊
        四、适恰的规则密度与常识的认可
        (一)缝隙的填补与“模糊无效原则”的要求
        (二)非正式规则的建构与规制范例的功能强化
    第二节 传统权力监督结构的实际效能及其强化
        一、N市公安机关监督数据及初步分析
        (一)普通行政复议与诉讼数据及分析
        (二)交通行政复议与诉讼数据及分析
        二、G省(省级)公安机关监督数据及初步分析
        (一)行政复议数据及分析
        (二)行政诉讼数据及分析
        (三)刑事复议、复核数据及分析
        三、司法审查的局限与情境理性分析的强化路径
        (一)司法审查标准与客观主观审查的困境
        (二)情境审查、对话式说理与功能强化
    第三节 选择性执法规制的初步观察
        一、放松管制还是裁量滥用
        (一)放松管制的实践
        (二)利弊分析
        二、选择性执法裁量的类型化
        (一)类型化的必要性
        (二)类型化的标准
        三、透明度、可预测性与问责制
        (一)公开与参与
        (二)高级官员制定选择性规则
        (三)立法的修改与司法审查
第三章 警察致命性武力使用裁量规制的特殊问题
    第一节 作为“呼吸的空间”的警察用枪裁量权
        一、“呼吸的空间”与经验性论题
        (一)City and County of San Francisco v.Sheehan案及其争点
        (二)我国警察使用枪支的实践样态
        二、警察用枪裁量权及其规制的必要性与特殊性
        (一)一个独立的警察裁量权研究维度
        (二)致命性武力使用裁量的规制必要性
    第二节 我国警察用枪裁量规制的努力和争执
        一、规则之治的努力和困境
        (一)警察用枪现行规则体系
        (二)规则之治的困顿和争执
        二、不作为裁量与组织裁量的回应乏力
        (一)“刀枪入库、以封代管”的不作为裁量
        (二)组织裁量作为新的治理路径
        三、调查审查体系的建构与疏漏
        (一)公安机关内部调查的规程化空间
        (二)人民检察院审查功能疲弱
        (三)司法审查的边缘化与逻辑碎片化
    第三节 警察用枪裁量规制工具与规制技术的完善空间
        一、依托新分析工具整合影响因素
        (一)甄选新的分析工具
        (二)厘清警察用枪裁量的影响因素
        (三)影响因素对规制方案的启示
        二、强化传统权力结构的规制功能
        (一)公安机关自我规制的技术完善
        (二)公安机关内部调查与检察院审查的规则补充
        (三)用枪裁量司法审查的情境理性
        三、拓展协商规制的治理路径
        (一)协商规制的基本立场
        (二)公开技术作为警察用枪裁量协商规制的工具
        四、两项具有普适性的努力方向
        (一)规制方案的补充与重点
        (二)情境理性与组织规制
第四章 警察裁量权情境审查的建构与实践
    第一节 触发原则的挑战与合法性评价工具的精细化
        一、County of Los Angeles v.Mendez案的合法性争点
        (一)Mendez案的基本案情
        (二)地方法院及上诉法院的判决
        (三)主要争点与结论
        二、合法性评价的现实疑难与精细化需求
        (一)广泛存在的争点与疑难
        (二)责任的合理配置与执法权威
        (三)行为合法性评价工具的精细化
    第二节 情境审查的理论基础
        一、多元正义与情境理性
        (一)哈贝马斯的情境理性及其沿革
        (二)Michael Walzer的多元正义理论及其表现
        二、不确定情形下的有限理性
        (一)绝对理性与有限理性的基本假设
        (二)偶发性与理性的有限性
        三、警察法学的独特思考范式
        (一)部门行政法高度分殊的规制趋势
        (二)警察法学研究范式的特殊性
    第三节 情境审查的提出与发展
        一、情境审查的基本内涵
        (一)基本立意与范畴
        (二)合目的性、理性与可接受性
        (三)情境理性及其审查的域外话语总结
        二、警务活动情境的特征与类型化初探
        (一)计划性与偶发性的执法情境
        (二)单方情境与互动情境
        三、White案与避免笼统抽象的审查
        (一)基于White案的初步观察
        (二)避免笼统与抽象的审查
    第四节 情境审查的认知单元与分析工具
        一、事中的客观理性与禁止溯及单独行为
        (一)事中的客观理性
        (二)独立性与禁止回溯性审查
        二、客观理性的分析路径
        (一)Mullenix案的争议与结论
        (二)客观理性的审查框架
        三、有限的主观审查及其界限
        (一)倾向完全客观审查的Harlow原则
        (二)有限主观审查的发展
        (三)作为界限的合理预见能力与直接因果关系
        四、情境理性主观审查的标准
        (一)明显的不称职与明知的故意
        (二)合理的预见范围与主观决断的专业性
        (三)基于合理善意的“呼吸的空间”
        (四)客观推定主观合法性
第五章 警察组织改革对警察裁量权的规制效能
    第一节 官僚组织与行政活动
        一、行政活动中的官僚组织
        (一)官僚组织的存在形式及运行样态
        (二)以公安派出所专业化改革为例
        二、寓于组织的个体裁量权
        (一)个体裁量的影响因素与功能载体
        (二)表现形式
    第二节 组织因素对警察个体裁量权的影响效度
        一、以沈阳市公安局“流动派出所”创新实践为分析样本
        (一)“流动派出所”基本运行数据
        (二)作为组织规制研究样例的典型性分析
        二、警察组织对个体裁量影响效度的初步观察
        (一)官僚化程度
        (二)专业化程度
        (三)行政政策
        三、“流动派出所”引发的组织裁量规制空间
    第三节 组织改革对裁量规制的效能与完善空间
        一、指标化与压力型体制的弊端
        (一)管理与控制策略
        (二)基于L省公安机关的数据观察
        二、科层制监督的效能分析
        (一)L省公安机关法制统一归口审核方案的监督实效
        (二)科层规制功能疑难及其应对
        三、专业化分工与裁量权规制
        (一)不同目标与功能警察组织的类型化组织改革
        (二)专业机构与职权的委托
        四、政策规定优先事项的功能定位与组织程序规制
        (一)对常态化执法机制的补充
        (二)政策规定优先事项的程序规制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后记

(8)关于《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修订的思考——《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修订调研报告及建议稿(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修订调研及建议稿的起草过程
二、《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的修订定位与时代背景
    (一) 体现公安体制改革的特色与成果
    (二) 建立和完善执法勤务警员、警务技术职务序列
    (三) 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生活待遇“高于地方、略低于军队”的原则, 构建符合人民警察职业特点的工资待遇体系
    (四) 实体与程序相融合
    (五) 体现了新旧法规之间的承继关系
三、现行《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存在的问题
    (一) 未对公安事权进行划分, 公安机关呈现“职责同构”的组织架构
    (二) 没有规定内设机构的设置原则, 导致机构设置偏多, 分工过细, 实战性差
    (三) 警力调整机制僵化, 致使基层警力严重不足
    (四) 关于警察工资待遇的条文过于原则
    (五) 《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没有包括公安教育训练工作, 是明显的立法缺陷
    (六) 条文没有“招警对象的主要来源”的内容, 特殊人才招录难, 录用警察缺少心理素质上的要求
四、本次条例修订应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 要突出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
    (二) 修订要抓住“公安事权划分”这个关键点
    (三) 要建立科学的编制管理制度
    (四) 要建立“公安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制度
    (五) 要明确公安机关内设机构设置的原则
    (六) 要高度重视公安教育训练工作
    (七) 要规范警务辅助人员的管理
    (八) 要体现党中央对公安民警的关爱
五、修订的主要内容
附:《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修订建议稿 (送审稿)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公安机关的设置
    第三章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
    第四章公安机关的编制和经费
    第五章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管理
    第六章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待遇
    第七章附则

(9)法治公安:权力控制与权益保障(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相关概念辨析
第一章 法治公安的形成及相关基本理论
    第一节 法治公安的源与流
        一、法治公安的提出:基于中国政治话语体系的梳理
        二、法治公安的概念:基于对现有理论研究的梳理
        三、法治公安新解:以人民为中心之警察的权力控制和权益保障
    第二节 法治公安核心内容之一:权力控制
        一、权力控制理论
        二、角色视角下的警察权
        三、我国警察角色的实然状态与应然归属
    第三节 法治公安核心内容之二:权益保障
        一、行政优益权的基本理论
        二、警察权益的内涵和类型
        三、警察权益保障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 我国警察权失范问题的实证考察与成因分析
    第一节 关于警察权失范的基本概念
        一、关于失范的界定
        二、关于警察权失范的概念
    第二节 当前警察权失范的具体表现
        一、超越职权
        二、权力滥用
        三、不作为或怠于履职
        四、错误履行法定职责
        五、行政立法进行随意扩权
        六、违反法定的程序规定
    第三节 警察权失范的原因
        一、警察权失范原因的现有学术观点
        二、警察权失范的主要原因
        三、警察权失范的根本原因
第三章 警察权控制的进路
    第一节 立法控制的不足及应对
        一、立法控制警察权不足之分析
        二、立法控制警察权的应对
    第二节 司法控制警察权存在的局限性及完善
        一、司法控制警察权的局限性
        二、司法控制警察权的完善
    第三节 社会舆论控制的缺陷及完善
        一、社会舆论控制警察权存在缺陷
        二、社会舆论控制警察权的完善
    第四节 内部控制:警务督察制度的阙如和健全
        一、警务督察制度之阙如
        二、警务督察制度的健全
第四章 警察权益保障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我国警察权益保障现状考察
        一、我国警察权益保障的立法现状
        二、警察权益遭受侵害的现状考察
    第二节 警察权益遭受侵害的原因分析
        一、转型期中的社会失范导致警察执法环境恶化
        二、警察维权意识薄弱
        三、警力配置不足
        四、警察执法理念有偏差,执法专业性不强
        五、警察权益保障制度不完善
        六、警察教育培训机制不完善
        七、警用装备保障不健全
第五章 我国警察权益保障制度的完善
    第一节 域外警察权益保护概况
        一、执法权益保护
        二、临战物质保障
        三、设立警察权益保护组织
        四、职业薪酬待遇保障
        五、伤亡抚恤保障
        六、休假保障
        七、医疗及职业心理干预保障
    第二节 健全我国警察权益保障相关制度
        一、我国警察体制的完善
        二、健全我国警察职业保障制度
        三、明确警察权益司法救济制度
        四、健全警力资源配置制度
        五、健全我国警察执法物质保障制度
        六、建立维权机制的组织保障
        七、健全警察教育培训保障制度
    第三节 我国警察权益相关法律的修订和完善
        一、修订完善《人民警察法》
        二、修订完善《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
        三、完善“袭警”犯罪的刑事立法
        四、修订完善《治安管理处罚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10)高速公路交警执法规范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第一章 高速交警执法规范化的一般理论
    第一节 概念辨析
        一、执法的内涵
        二、执法规范化的内涵
        三、高速交警执法规范化的界定
    第二节 高速交警执法规范化的现实性及必要性
        一、高速交警执法规范化的现实性
        二、高速交警执法规范化的必要性
第二章 高速交警执法规范化的现状及问题
    第一节 高速交警执法规范化的现状
        一、我国高速交警行政执法法理现状
        二、我国高速交警执法体制现状
        三、我国高速交警行政执法监督现状
    第二节 高速交警执法规范化存在的问题
        一、执法质量差
        二、执法成本高
        三、执法程序不规范不透明
        四、执法监督不力
    第三节 我国高速交警执法规范化的存在的问题之原因
        一、法律法规不完善
        二、执法主体不规范
        三、缺乏完善的执法监督体制
        四、执法保障体制不全
第三章 域外高速交警执法规范化之借鉴
    第一节 美国公路交通执法规范化
    第二节 德国公路交通执法规范化
        一、德国执法制度注重严格执行,跟踪问效
        二、德国执法管理注重激励促进、监督制约
        三、德国交警培训注重强化养成、贴近实战
    第三节 英国高速公路交通监管规范化
    第四节 香港高速公路交通监管规范化
    第五节 域外高速公路执法规范化建设之启迪
        一、强化执法理念的培养
        二、强化监督效率和执法效率
        三、强化高素质的警务人员的队伍建设
        四、强化维护民警权益
第四章 高速交警执法规范化建设之对策
    第一节 加快制度建设
        一、对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二、对管理模式进行完善
    第二节 完善监督机制
        一、完善内部监督
        二、完善外部监督
    第三节 加强执法主体建设
        一、树立正确执法理念
        二、加强执法队伍培训
    第四节 加强执法规范化保障
        一、建立评审制度
        二、加强执法规范化物质保障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着眼警员的全面发展 创新现行教育训练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放管服”改革背景下政府部门组织结构优化研究 ——以N市公安局为例[D]. 周安军.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2]基层民警激励机制研究 ——以肇庆市公安局D分局为例[D]. 董文展.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3)
  • [3]公安派出所警务机制改革研究 ——以南京市M派出所为例[D]. 郝云峰.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4]抗战时期山西省日伪警察机构研究[D]. 王亚倩.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5]W市公安队伍正向激励管理体系完善研究[D]. 邓光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2)
  • [6]无所遁形[J]. 吕铮.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9(04)
  • [7]警察裁量权的规制研究:经验与制度[D]. 李文姝. 吉林大学, 2019(11)
  • [8]关于《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修订的思考——《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修订调研报告及建议稿[J]. 程小白,邓国良,章剑.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9(03)
  • [9]法治公安:权力控制与权益保障[D]. 王锟. 西南政法大学, 2019(08)
  • [10]高速公路交警执法规范化问题研究[D]. 郑凯. 华侨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着眼民警全面发展创新当前教育培训工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