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BM-9免耕播种机关键部件的设计与研究

2BM-9免耕播种机关键部件的设计与研究

一、2BM—9型免耕播种机关键部件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段益平,吴明亮,吕江南,向伟,颜波,马兰,刘佳杰[1](2022)在《免耕播种防堵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文中研究指明免耕播种技术作为保护性耕作的重要部分,具有减少机具下田次数、防止土壤养分流失等多种优势。良好的防堵技术是实现免耕播种并提高机具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也是研究免耕播种技术的重点与难点,加快防堵关键技术的研究尤为重要。针对免耕播种作业时残茬秸秆雍堵机具等问题,基于被动式和驱动式等免耕播种防堵技术,结合切茬式、分秸式、破茬式、碎秸式、抛秸式5种防堵方式,系统阐述了国内外免耕播种防堵技术研究进展以及应用概况,分析了制约防堵技术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免耕播种防堵技术的发展建议,从加强对余留残茬特性分析、改善防堵关键部件材料与加工工艺、提高免耕播种机通用性、加快智能防堵装备研发等方面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免耕播种防堵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李衍军[2](2021)在《小麦气流输送式排种系统关键部件研制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北方地区小麦规模化种植,传统机械式播种机已经满足不了实际生产需求,迫切需要性能稳定的大型、宽幅、高速播种机来提高作业效率。本课题研究小麦气流输送式排种系统,设计了波纹式导流管、仿生分配器等关键部件,结合气固两相流耦合方法、散粒体理论和高速摄像技术等方法,研究排种系统中小麦种子的运动特性、迁移轨迹等揭示小麦种子在排种系统中的工作机理;运用仿真软件分析气流输送式排种系统内部流场分布及种子运动规律,从而确定输种管长度对排种性能的影响;通过台架试验对排种系统的排种性能进行试验验证。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对农麦3号小麦种子物理参数及力学特性进行测定,得到小麦种子的容重为737.66g/L、含水率为 10.32%、千粒重为 56.51g、三轴尺寸为 6.10mm×2.99mm×3.29mm、等效直径为3.92mm、球度为0.64及悬浮速度为11.79m/s;根据小麦种子参数建立仿真模型,并利用EDEM仿真与台架试验验证小麦种子模型的合理性,在不同槽轮工作长度下排出种子质量的仿真值与试验值相对误差在3.08%-7.82%范围内,说明该模型能够充分反应种子的运动与力学特性。2.开展了气流输送式排种系统中导流管的结构设计与优化。根据导流管结构对排种系统中种子分布均匀性的影响,采用气固两相流耦合仿真的方法研究小麦种子在导流管内的运动姿态和运动规律,揭示影响气固两相流均匀度与分配均匀性的机理;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不同结构导流管对种子分布均匀性、压力损失和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的影响,进一步优化导流管结构,得到导流管最优参数组合为导流管长度800mm、波纹深度8mm、波纹数量6及波纹宽度50mm,优化后的导流管内气流流速均匀,基本消除紊流等现象,且压力损失小;通过台架试验验证得到该导流管结构在不同入口气流速度与播种量下的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均符合标准要求,满足实际生产需求。3.利用仿生原理根据鲫鱼的流线型曲线,设计仿鲫鱼曲线分配器,并分析分配器的压力损失机理。运用EDEM与Fluent耦合的方法对四种仿生分配器与原结构分配器的工作压力损失、紊流情况及种子分布均匀性状况进行仿真分析,确定仿生分配器的最优结构;通过台架试验得到,仿生优化后的分配器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符合行业标准要求,满足生产实际需求;且该分配器的压力损失值较小,说明该分配器能够有效降低压力损失,提高气流输送式排种系统种子分布均匀性,提高排种性能。4.通过理论分析、气固两相流耦合仿真与台架试验揭示种子在输种管的运动机理。理论分析得到输种管长度的不同对管内气流平均流速的影响,当输种管越短时,管内气流平均流速减少越明显,当输种管大于一定长度时,气流平均流速减少趋于平缓;结合EDEM-Fluent耦合仿真与高速摄像技术测定种子在输种管内的速度,通过对比仿真与试验结果,得到输种管内种子速度修正系数平均值为0.95,验证了耦合仿真测定输种管内种子速度方法的可行性。5.利用台架试验对小麦气流输送式排种系统关键部件进行试验研究,以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和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分析风量、播种量、输种管长度等工作参数对排种性能的影响,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在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和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达到稳定时所对应的播种量范围为198.8kg/hm2-270kg/hm2,风量为7.92m3/min-8.55m3/min,输种管长度不低于3.02m。对得到的参数组合范围进行验证试验,得到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为0.43%-0.54%,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为2.71%-2.91%,种子破损率为0.39%-0.42%,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王勇[3](2021)在《玉米免耕播种机侧深施肥播种部件设计与试验》文中指出玉米作为我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生产的压舱石。东北黑土区的土壤肥力高、物理性状好,年均玉米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然而,由于多年的风蚀、水蚀以及不合理的农户耕作模式,造成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严重,黑土面积大幅退化减少,土壤肥力逐年降低,化肥使用量不断增大。为实现东北黑土区农业生产可持续化发展,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势在必行,免少耕播种机具作为实施保护性耕作的主要机具之一,其施肥播种部件的作业性能优劣直接影响着化肥利用率和作物产量。本文针对免耕条件下秸秆残茬分布不均、侧深施肥导致播种带两侧土壤紧实度不一致等引起免耕播种机具横向稳定性差、掉垄的问题,同时为减少追肥机具进地次数,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率,设计了一种可以底肥侧位深施,口肥垂直分施的免耕播种机,并对其侧深施肥播种部件进行结构设计、理论分析、有限元仿真以及试验研究,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Solidworks2016完成免耕播种机的三维建模,并对其整机结构与工作原理进行介绍;对免耕播种机及侧深施肥播种单体作业机理进行分析,为施肥播种部件的设计与试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为提高免耕播种机作业性能,结合施肥农艺要求和施肥播种部件在水平面内的受力平衡分析对侧深施肥播种单体的关键部件弧式施肥铲、直斜错位双圆盘肥种沟开沟器、护种板进行结构设计;通过理论分析,获得开沟圆盘所受侧向合力的数学模型和直斜错位双圆盘肥种沟开沟器的结构参数范围;将所设计的施肥铲、开沟圆盘三维模型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17.0中进行静力学分析,以保证施肥部件满足田间作业强度要求。(3)设计加工一种工作阻力测试装置,对其工作方式和测试原理进行了介绍。此测试装置能够在田间测量出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工作部件的前进阻力和侧向合力。(4)对侧深施肥条件下直斜错位双圆盘肥种沟开沟器进行田间试验与参数优化,以肥种沟开沟器的圆盘直径、圆盘夹角、圆盘倾角为试验因素,以前进阻力、侧向合力及开沟深度稳定性系数为试验指标,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通过方差分析得出各因素对前进阻力、侧向合力以及开沟深度稳定性系数的影响程度;应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肥种沟开沟器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确定最优参数组合为:圆盘直径为352mm,圆盘夹角为14°,圆盘倾角为7.5°。在侧深施肥条件下,选取最优参数组合下的直斜错位双圆盘肥种沟开沟器与东北地区常用的传统对称式双圆盘开沟器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直斜错位双圆盘肥种沟开沟器的侧向合力比传统对称式双圆盘开沟器降低47%,开沟深度稳定性系数增加9.38%,开沟直线度明显提高。(5)在大豆茬地和玉米茬地对免耕播种机进行田间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免耕播种机的横向稳定性较好,无掉垄堵塞问题,施肥播种精度较高,满足免耕播种机设计行业标准。

王晓妍[4](2021)在《主干型果园行间绿肥旋耕播种一体机设计与试验》文中认为绿肥作物是世界范围内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主要用作覆盖耕地和培肥地力的栽培植物。在我国耕地用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提高绿肥生产效率和减少农民管理投入成本对我国绿肥产业和林果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果园绿肥播种是保证果园绿肥生产效率的重要环节,果园绿肥播种作业工艺的选择及播种质量的好坏对绿肥作物生长和高效产出有着重要的影响。果园绿肥播种作业工艺是在结合大田条播机、旋耕机等多种机具、多次作业的基础上简化的一种播种作业工艺;绿肥混播技术是在绿肥单一撒播、条播播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的绿肥播种技术。根据果园绿肥混播种植技术的农艺要求,本文研制了一种适用于主干型果园行间应用的绿肥旋耕播种一体机,开展了绿肥作业新工艺及播种性能试验的研究。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根据果园绿肥播种作业流程,针对现有人工、机械撒播、大田机械条播的播种方式及机械旋耕整地、人工撒播、机械旋耕覆土、人工镇压的播种作业时序,存在多次进园作业和作业效率较低等缺陷,简化出旋耕整地、混合条播、覆土镇压的果园绿肥播种一体化作业工艺。确定了绿肥旋耕播种一体机整体的设计思路。(2)根据整体设计思路分别对绿肥旋耕播种一体机的旋耕整地机构、混播排种机构和覆土镇压机构等关键部件进行设计。通过建立的模型对旋耕粉碎机构中的刀尖的运动轨迹进行分析,并对旋耕刀进行模态分析,分析了刀片排列和刀轴空间布置的合理性。再对悬挂架进行有限元分析,验证了悬挂架的结构强度符合作业要求。(3)根据软件仿真设计,在保证各部件能够满足使用的条件下进行样机的设计制作,并进行机具性能试验和田间试验。通过性能试验和国家标准要求进行比较,研究表明,机具平均旋耕深度110mm,耕深稳定性95%,播种平均深度31mm,碎土率85%,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3.5%,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3.5%,种子破碎率<1.5%,断条率2%,滑移率2.5%,机具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值和国家标准等相关要求;通过田间试验,再次验证机具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同时获得机具田间试验最优作业参数,并进行回归模型的预测和验证。

韩文文[5](2021)在《玉米密植免耕播种机设计与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北方寒冷地区每年黑土种植面积多达103万平方公里,黑土种植面积总量居于全世界第三,每年黑土粮食种植生产量约为225~250亿公斤。近几年来,东北黑土区在长期大面积开垦、不科学的土地耕作管理模式和长期过量用肥料、农药的过程中,对黑土资源的过度征用引起了大量黑土流失。因此,为有效预防水土流失,对黑土进行综合利用和自然保护迫在眉睫。我国大力引进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免耕、少耕对地土壤进行小规模的微改造,同时也需要配合一些科学的种植栽培技术,通过免耕为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化和有效利用,采用了农艺与专用农机相结合等多种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的一个核心目标就是覆盖农作物的残茬、减少耕种环节,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因此对于免耕播种机的工作环境要求将会更高。玉米种植模式的发展也可以说可谓是多种多样,其中主要包括宽窄行玉米种植、“一穴双株”玉米种植,以及以此模式为主要基础发展演化了多种类型种植的玉米模式,比如密植播种栽培、轻简式种植栽培、全程种植机械化栽培是当前我国现代玉米种植生产的发展趋势,种植栽培模式的科学研究和推广应用也都需要紧紧围绕此发展前提来进行。因此,本文重点旨在研制一种适用于玉米单垄双行交错密植栽培技术的免耕播种机,实现农机与农艺融合。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首先,根据相关农艺的要求,本章提出了一种较为适宜根茬处理模式,玉米单垄双行交错密植的技术,满足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具体实际需求。根据高寒地区土壤分布特点,确认了较为适宜的垄形参数及作业深度参数。最后绘制一张垄作技术与保护性耕种技术有机融合的工艺流程图。其次,根据几何学分析确定了镇压装置、双圆盘开沟器、地轮、传动机构的形式及参数。该机器选用V型镇压轮,V型镇压轮具有转动灵活、不易粘土,可以很好地达到农艺效果。镇压轮直径为300 mm;确定双圆盘开沟器直径为400 mm,厚度为4 mm,β的取值为70°,开沟宽度与圆盘直径、圆盘夹角有很大关系,直径和夹角变大,开沟宽度就越大,开沟越大则会导致播种效果差;运用数学和物理模型分析了地轮的受力情况,增加地轮的直径可以减小消耗功率;选用链传动作为主要传动机构,传动比的确定,当株距为300 mm时,传动比i为3.474。然后在对整机三维建模设计基础上,对所设计的主梁、圆盘开沟器用solidworks有限元分析模块进行仿真分析,分别计算得出了主梁、圆盘开沟器的应力云图、应变云图、变形云图,保证了所设计的主梁和圆盘开沟器能够满足强度要求,并对所设计的主梁进行了模态分析,应尽量避免受到外界的震动对于机架主梁产生影响,确保播种株距均匀性。通过EDEM软件对圆盘开沟器开沟过程进行仿真,可以得到,当开沟速度一定情况下,牵引阻力与开沟深度呈正比;当开沟深度一定情况下,两者呈线性关系。最后,通过田间试验表明,本文所设计的2BMQF-4型4行免耕播种机,田间通过性较好,整机工作稳定,在播种机作业速度为5 km/h,理论粒距为15 cm的情况下,2BMQF-4型免耕播种机的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满足免耕播种机的播种农艺要求。

赵正涛[6](2020)在《气吹式防堵大豆免耕播种机设计与试验》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保护性耕作技术得到大规模的发展与应用,使得免耕播种机具有了快速的发展。市场上的大豆免耕播种机在播种时开沟部件容易被抬高,出现挂草、根茬雍堵问题,以及种子易播于秸秆残茬上造成架种、晾籽现象,严重影响了播种质量和作业效率。针对这一状况,本文基于国内外免耕播种机具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当地播种农艺要求,设计出一种气吹式防堵大豆免耕播种机,本机具采用鼓风风扇与浅旋刀配合方式,利用鼓风气流将秸秆吹散到背垄上,达到免耕环境下“洁区”播种的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如下:(1)气吹式防堵大豆免耕播种机总体方案设计。通过大量查阅国内外免耕播种机相关文献资料,比较和分析现有免耕播种机具防堵装置的工作机理和设计特点,确定了合理的防堵方式,利用UG NX10.0软件绘制了整机的三维模型。(2)防堵装置和清茬装置的设计。确定了鼓风风扇叶尖安装角度为13.6°,叶根安装角度为32.0°,风扇轴转速为1800~2500 r/min;经过计算和理论分析,确定了浅旋刀转速为300 r/min,刀片的回转半径为250 mm,入土深度在20 mm‐50 mm;相邻刀座间径向呈90°等分,轴向间距为225 mm,刀片端点速度在4.5~6.2 m/s。(3)施肥装置和播种装置的设计。整机实现侧施肥6行播种大豆,行间距为40 cm;施肥开沟器采用锄铲式开沟器,其入土角度为34°,入土性能好,对土壤扰动量小;通过对比分析,选择使用外槽轮式排肥器和指夹式排种器,并结合大豆播种农艺要求确定了镇压轮直径为350 mm。(4)对关键部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利用ANSYS/Workbench软件对浅旋刀和机架进行静力学分析,对其施加相应的载荷和约束,得出最大应力、应变值,根据选用材料特性,验证了浅旋刀、机架设计的合理性,能够满足免耕播种机实际工作的需求。(5)样机试制和田间试验。确定了整机结构与技术参数,并完成样机的加工试制;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机具作业速度为4 km/h,理论粒距12 cm条件下,秸秆清除率为83.19%,粒距合格指数为91.47%,重播指数为2.90%,漏播指数为4.69%,变异系数为9.48%,播种深度合格率为86.67%,晾籽率为1.32%。机具通过性良好,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

雷丙华[7](2020)在《滚筒固秸注射式玉米免耕播种机关键部件设计与仿真试验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地位的不断提升,保护性耕作技术更加受到广泛重视和大力推广,使得免耕播种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其机具的种类和数量日趋增加。现有的免耕播种机具主要有以下两种工作方式:一种是使用圆盘切刀将地表秸秆残茬等覆盖物进行“剪切”后开沟播种;另一种是使用清秸覆秸刀将地表覆盖物进行“移除”,清理出播种带后进行开沟播种,在清理下一条播种带时同时将覆盖物重新抛掷移回原播种带。以上两种方式均能实现免耕播种,但是存在着易堵塞、土壤和秸秆扰动量较大、工作部件载荷大、功耗大、污染环境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一种滚筒固秸注射式玉米免耕播种机构,使用固秸机构压实及拨分秸秆,紧随其后的成穴器在轨迹形成机构的带动下以特定运动轨迹直接穿透秸秆在地表成穴,排种器排出的种子种经由成穴杆进入成穴器中,成穴器有效开合投种入穴,种穴一致,株距可调,无秸秆刮带和堵塞现象。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成穴轨迹分析与机构选择通过分析注射式免耕播种成穴装置特征,确定了成穴器的绝对运动轨迹应为“门”字形轨迹,通过查阅文献进行类似的轨迹形成机构的对比,确定以凸轮-曲柄连杆组合机构作为原型,创新设计出一种可形成“门”字形绝对运动轨迹的双凸轮机构。(2)双凸轮式轨迹形成机构设计根据注射式免耕播种成穴装置特征,通过约束条件分析确定了速度补偿凸轮与成穴凸轮的参数组合为:速度补偿凸轮推程位移1h=L/2(L为株距),推程角1?=180,回程角?2=180;成穴凸轮推程位移2h=100mm,推程角?3=90,回程角?4=90,近休止角?5=180。按照无冲击和惯性力小的原则选择速度补偿凸轮推杆运动规律为等速与正弦加速度组合运动规律,成穴杆运动规律为梯形加速度运动规律,根据运动规律建立了对应凸轮的轮廓线数学模型;提出并应用基于轮廓线数学模型与VB.NET的凸轮生成方法,通过辅助设计系统,实现了速度补偿凸轮和成穴凸轮的轮廓线数学模型根据界面参数驱动其三维模型在CATIA中的自动生成,可简化凸轮设计过程;设计了双凸轮式轨迹形成机构实际结构并使用CATIA DMU模块进行了运动轨迹仿真和运动规律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双凸轮机构可形成“门”字形绝对运动轨迹,理论分析与辅助设计系统合理正确;结合理论模型设计了相应的弹簧,可保证推杆与凸轮不脱离,平衡惯性力。(3)成穴器设计通过分析注射式免耕播种成穴器特征,对比和参考类似机构,创新设计了一种注射式免耕播种成穴器,主要结构和原理为:锥体与成穴杆为一体式,由挡板、杠杆、内杆从内部驱动成穴器打开排种,可避免成穴器因自身结构导致刮带秸秆、夹带土壤和秸秆的问题;通过修正速度补偿凸轮轮廓,利用CATIA DMU模块进行了成穴轨迹优化,可解决成穴器投种孔偏心导致的播深偏浅问题;使用CATIA知识工程模块编写规则仿真程序通过轨迹仿真确定了挡板形状和安装位置,可确保成穴器可靠准确开合。(4)其他部件设计选型与技术集成分析并根据滚筒固秸机构、地轮机构和排种器的设计或选型要求,进行了各自的设计或选型,可实现固持秸秆、降低对轨迹形成机构的行程要求、精确排种等作用;通过技术集成形成了滚筒固秸注射式玉米免耕播种试验装置,设计了传动系统和“塔状凸轮”机构,可实现种穴一致和株距调节。(5)仿真试验研究构建试验装置数字样机,模拟实际作业工况,进行了干涉与碰撞检测与成穴效果研究,仿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装置各部件无干涉与碰撞现象,结构和尺寸设计正确合理,成穴器不会刮带秸秆,穴距及穴深满足要求,穴口形状理想。

刘立超[8](2019)在《油菜免耕直播机开畦沟装置设计与厢面质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其种植面积及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为提高长江中下游地区油菜机械化播种作业水平,结合该地区油菜种植现状和农艺要求,研制了一种集压茬、主动开沟、厢面覆土、精量播种及施肥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油菜免耕直播机,确定了其基本结构、工作过程及工艺路线。应用运动学理论、离散元仿真和响应曲面设计等技术和方法,研究主动开畦沟刀盘、分土板等关键触土部件的作业性能随部件结构参数和作业参数的影响规律。针对传统油菜机械直播厢面平整度测量装置在测量精度和效率方面存在的不足,基于激光雷达扫描技术和区域地表高程数据采集处理方法,实现对油菜厢面平整度特征的准确量化。主要研究包括:(1)基于稻油轮作区土壤、水稻秸秆机械物理特性测试分析,确定了油菜主动开沟免耕直播机的总体设计方案,并提出了基于螺旋运动方式的主动旋转开沟、抛土和分土板约束覆土,实现螺旋旋转开畦沟、厢面土壤均匀覆盖,形成油菜免耕播种种床厢面的工艺路线。整机核心部件主要包括主动开畦沟刀盘、分土板、压茬限深辊、电控离心式排种系统等,明确了各触土部件的作业次序和相对位置关系,分析确定了免耕直播机的主要技术参数:作业幅宽为2000 mm,开沟深度为160~200mm,开沟宽度为300~350 mm,最高作业速度为6 km/h。(2)开展了油菜主动开沟免耕直播机关键部件结构设计与参数分析确定。主要包括:(1)提出了一种由前后刀盘组成,每个刀盘包括内外层刀片的主动旋转开畦沟装置,其中,前后刀盘反向顺次切削,每个刀盘内外层刀片分层均布;主动旋转开畦沟装置以螺旋方式运动,突破了传统余摆线旋耕方式作业速度的限制;以前后刀盘切土量相等为设计原则,确定了前后刀盘内外层刀片的回转半径,并设计了利于根茬破碎和易于加工制造的开沟刀片;(2)基于前后刀盘集中抛土角度区域特性分析,设计了动定平板面积比例和角度可调的平面型组合式前分土板和具有土粒流导流功能的角度可调式弧面型后分土板,依据畦沟两侧覆土宽度要求确定了分土板尺寸参数;(3)设计了以拖拉机牵引力和机具重力共同作用形成垂直载荷的前置式宽幅压茬限深辊,分析了其在作业过程中下陷量影响因素,确定了辊体直径为273 mm,宽度为2000 mm;(4)设计了油菜离心式集排器电控系统,实现基于拖拉机作业速度反馈调节的离心式集排器播量变量控制功能,简化了传动系统结构,提高了播种性能的稳定性。(3)开展了土粒在开沟刀片和分土板作用下的运移过程解析。主要包括:(1)针对土粒在切削和抛射阶段的受力和运动状态,建立了土粒的运动学模型。通过对开畦沟刀盘结构和运动参数分析,在明确土粒运移过程中的速度和受力分解方式基础上,建立了动、定坐标系下土粒在刀片正切面上的运动微分方程;在定坐标系下分析了土粒抛出时刻运动状态的影响因素,明确了土粒抛出速度、抛射角度不仅与开沟刀片回转直径、折弯角度及正切面几何尺寸等结构参数有关,还与刀盘转速、机组前进速度等作业参数及土壤摩擦系数相关;(2)通过求解非线性微分方程组得到前后刀盘典型抛土速度范围分别为8.6~13.7 m/s和9.1~14.4m/s,横向抛出角度范围分别为35.1~69.3°和56.3~81.7°;(3)在土粒运动规律分析基础上,开展了土粒与分土板碰撞过程的运动状态建模解析。基于土粒抛出速度和角度求解结果,建立了土粒与分土板发生碰撞的约束条件,获取了土粒碰撞时刻的空间坐标表达式,并基于弹性-塑性质点碰撞理论建立了土粒与分土板碰撞后的运动轨迹方程。明确了土粒横向抛土宽度的约束机制和影响条件,为土粒横向抛土距离的精确调节提供理论支撑。(4)运用EDEM仿真软件开展了开沟刀片关键结构参数优化和分土板结构及作业参数性能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1)在开沟深度180 mm、刀盘转速800r/min、前进速度1 m/s的作业条件下,刀片折弯角和折弯半径分别为20°和60mm时可获得最小功耗为12.61 k W;(2)依据机组作业时前后分土板覆土形成的厢面差异,往返行程中对前分土板组合形成的厢面平整度显着性影响顺序为调节角度>安装高度>倾斜安装距离,在安装高度383.3 mm、调节角度6.5°、倾斜安装距离146.4 mm时的最优厢面平整度为7.61 mm;对后分土板组合形成的厢面平整度显着性影响顺序为调节角度>安装高度>横向安装距离,在安装高度325.0 mm、调节角度3.5°、横向安装距离96.6 mm时的最优厢面平整度为8.62 mm,通过田间试验,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可靠性。(5)开展了油菜主动开沟免耕直播机作业质量田间试验研究。选取稻油轮作区不同工况地表,在设计的机具作业参数范围内,开展整机作业质量试验,重点考察压茬效果、开沟稳定性、厢面平整度、碎土率等作业性能指标。为实现作业地表作业质量的精确量化,首先针对传统厢面平整度测量装置在测量精度和效率方面存在的不足,设计了一套基于激光雷达扫描技术的地表微地貌测量装置,装置典型分辨率在激光雷达扫描方向为3.8~10 mm,垂直扫描方向可在毫米精度范围内任意设置,测量区域覆盖面积典型值为6.8 m2,最快单次测量时间低于2.5min。试验结果表明:(1)主动旋转开畦沟刀盘作业形成的畦沟平均沟深为157.4~186.7 mm,平均沟宽为314.7~336.8 mm,同一作业行程下的沟深和沟宽稳定性均高于90%,满足油菜播种开畦沟农艺要求;(2)土壤含水率高于35%的工况下有利于提高压茬和埋茬效果,但沟深稳定性、厢面平整度及碎土率指标均会变差;作业速度提高会降低碎土率、压茬效果和沟深稳定性;刀盘转速提高有利于提高碎土率和厢面平整度;(3)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开沟深度、前进速度和刀盘转速对作业功耗影响均为极显着;开沟深度对厢面平整度影响极显着;前进速度和刀盘转速对厢面平整度影响显着。研究得出整机较优工作参数为:开沟深度为180 mm,机组前进速度为4.5 km/h,刀盘转速为1080 r/min时,整机功耗为17.21k W,厢面平整度为13.61 mm,碎土率为95.66%,沟深和沟宽稳定性分别为93.48%和95.19%,满足油菜播种农艺要求。(6)开展了油菜机械直播厢面的作业质量分析与评价方法研究。基于设计的地表微地貌测量装置实现了油菜直播厢面全幅宽范围内不高于10 mm分辨率的区域地表高程数据采集,通过对油菜机械直播种床厢面特征分析,确定了采集数据的预处理方法,减小了厢面倾斜和边坡特征对粗糙度计算结果的影响。对不同采样间隔和不同角度截面数据的粗糙度统计结果表明:在固定大小区域内均方根高度和相关长度分别需要进行16次和64次的等距采样才能使测量结果趋于稳定值;170 mm采样间隔下的平均均方根高度和均方根高度平均误差均高于5 mm采样间隔下的计算结果;在垂直机组前进方向0°、45°和90°三个方向上,地表截面高程数据的均方根高度最大差值和相关长度最大差值分别为7.69 mm和25.14 mm,表明油菜种床厢面平整度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以不同大小区域的滑动取样窗口进行局部粗糙度量化的统计结果表明:当窗口宽度为厢面幅宽和0.5倍时,窗口长度不低于1.2 m可使均方根高度的标准差稳定在0.27 mm以内,而通过对每个取样窗口进行单独去倾斜趋势处理可消除地表局部倾斜对粗糙度计算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油菜机械直播作业厢面粗糙度测量和量化方法提供参考依据。创新点1:提出了一种主动旋切式开畦沟装置,通过开畦沟刀盘和与之配套的分土板实现稻茬田免耕开畦沟和种床厢面覆土功能。创新点2: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雷达扫描技术的区域地表粗糙度现场测量和量化方法,采用滑动取样窗口实现油菜机械直播厢面地表粗糙度的定量评价。

王超群[9](2019)在《灭茬免耕播种机设计与试验》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针对传统播种机功能单一,且使用效果不好,易造成架种、晾种、堵塞等,严重影响种子发芽等技术难题,以及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求,进行灭茬粉碎、破土施肥、精量播种等多项关键技术的研究。在小麦秸秆处理和综合利用方面取得突破,通过灭茬粉碎后均匀抛洒在地表上,解决了播种时秸秆堵塞播种机,混入土壤中造成种子架种、晾种而影响种子发芽,焚烧造成环境污染等难题。通过灭茬粉碎还田,实现小麦秸秆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培肥地力。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果:(1)完成了灭茬免耕播种机整体方案设计。通过查阅国内外免耕播种机相关资料,分析和比较国内外免耕播种机发展现状及机具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结合安徽省大豆、玉米播种条件及特点,确定了本研究采用洁区播种的思想。(2)完成了灭茬免耕播种机的结构设计。创新设计灭茬粉碎装置,合理安装灭茬刀轴和开沟器的位置,通过动刀和定刀的配合,将粉碎后的秸秆抛向播种机后方实现洁区播种。整机实现侧施肥4行播种玉米,行间距60 cm;7行播种大豆,间距30 cm。经计算和理论分析:确定了 30个动刀座采用双螺旋式排布,相邻动刀座径向呈85°等分,轴向间距67 cm;定刀采用线性排列,30个相邻定刀座间距71 cm;灭茬刀轴转速应大于1857 r/min;开沟器M点的入上角为35°。(3)对关键部件进行静力学分析。通过ANSYS/Workbench软件对开沟器、动刀和机罩壳进行静力学分析,施加相对应的载荷,得出应力、应变数据,验证了开沟器、动刀设计是合理的;机罩壳设计不够合理,经改进后满足了设计要求。(4)对灭茬免耕播种机进行田间试验。根据不同的前进速度,不同的灭茬刀轴转速,对机具进行播种大豆、玉米试验。经田间试验表明,机具通过性良好,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当机具前进速度1.39m/s、灭茬刀轴转速2000r/min时,大豆播种:根茬粉碎合格率92.75%、晾籽率1.28%、粒距合格指数92.68%、播种深度合格率88.35%、重播指数2.15%、漏播指数3.82%、仿形地轮滑移率3.52%;玉米播种:根茬粉碎合格率93.25%、晾籽率1.25%、粒距合格指数92.62%、播种深度合格率90.45%、重播指数2.61%、漏播指数3.36%、仿形地轮滑移率3.46%。

宋庆斌[10](2019)在《玉米小区精量播种机研制》文中研究表明育种科研单位和种子公司逐步开始使用育种机械代替人工作业,尤其是测试小区播种环节。玉米小区种植过程使用小区播种机播种同人工播种相比具有播种深度一致、覆土均匀、播种速度快、效率高、侧施肥均匀等诸多优势。并且采用机器播种进行玉米小区育种试验能够更好的与大田播种方式吻合,加快作业效率的同时提高试验效果。本论文研制一台能够满足玉米育种科研单位使用的玉米小区精量播种机。本论文结合奥地利wintersteiger小区播种机和巴西SB小区播种机的各项优点,基于2BMZF-4Q型免耕精量播种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增加了小区播种机需要的操作平台、电控部分、座椅、漏斗分种器、余种收集装置、种子盒、托盘等关键部件,更换了适用于小区播种的排种器。采用齿轮变速箱代替免耕播种机原有的链轮传动变速方式,采用电力驱动负压风机和空气压缩机,减少了机械传动的复杂性,整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播种机采用基于51单片机的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阀实现气缸的往复运动来更换种子,伺服控制系统结合天宝GPS自动驾驶系统输出的基本脉冲信号功能配套使用,伺服系统接收到GPS输出的信号后开始更换小区间品种,调节输出信号的位置关系控制小区间走道的整齐度。通过对试验用玉米种子的三轴尺寸测量和千粒重称重,判定试验用的玉米种子尺寸均一性差。对排种器和分种器两个关键部件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用排种器试验台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对排种器性能进行测试,分析了负压值、种子尺寸、排种盘孔数和排种盘转速对播种合格率、重播率和漏播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负压和种子尺寸对漏播指数的影响显着。分析漏斗分种器处于5种不同倾角情况下的分种效果,结果表明漏斗分种器在倾角5°的情况下的分种效果完全满足设计需求,能够将目标种子量均匀的分配到两个排种器内。样机制作完成后,通过田间试验对播种、施肥、走道整齐度等项目进行实际检测。经实际测量,小区播种机的播种深度和株距均匀可靠;施肥器能够满足地域性差异的施肥特点,实际施肥量满足目标施肥量的要求,4垄的施肥量均匀可控;测试走道误差在10cm以内,满足育种试验需求;本论文设计研制的玉米小区精量播种机能够满足科研单位和育种公司的使用要求。

二、2BM—9型免耕播种机关键部件的设计与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BM—9型免耕播种机关键部件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免耕播种防堵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免耕播种防堵技术
2 被动式防堵技术
    2.1 切茬式
    2.2 分秸式
3 驱动式防堵技术
    3.1 破茬式
    3.2 碎秸式
    3.3 抛秸式
4 免耕播种防堵技术应用概况
    4.1 国外防堵技术应用现状
        4.1.1 被动式防堵代表机具
        4.1.2 驱动式防堵代表机具
    4.2 国内防堵技术应用现状
        4.2.1 被动式防堵代表机具
        4.2.2 驱动式防堵代表机具
5 防堵技术发展趋势与建议
    5.1 加强余留残茬特性分析
    5.2 改善防堵关键部件材料与加工工艺
    5.3 提高机具通用性
    5.4 加快智能防堵装备研发

(2)小麦气流输送式排种系统关键部件研制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气流输送式播种机研究现状
        1.2.2 排种系统研究现状
        1.2.3 导流管研究现状
        1.2.4 分配器研究现状
        1.2.5 输种管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小麦种子物料参数测定与建模
    2.1 引言
    2.2 气固两相流参数分析
        2.2.1 小麦种子物理特性
        2.2.2 小麦种子空气动力学特性
    2.3 种子建模
        2.3.1 离散元素法原理
        2.3.2 小麦种子模型
        2.3.3 EDEM中种子模型验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DEM-CFD耦合仿真的导流管结构设计与试验
    3.1 引言
    3.2 气流输送式排种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3.2.1 工作原理
        3.2.2 关键部件
    3.3 导流管结构设计
    3.4 基于DEM-Fluent的气固两相流仿真分析
        3.4.1 气固两相流耦合介绍
        3.4.2 仿真方法
        3.4.3 仿真结果与分析
        3.4.4 优化结构仿真验证
    3.5 台架试验
        3.5.1 试验台搭建
        3.5.2 试验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鲫鱼流线的分配器结构设计与试验
    4.1 引言
    4.2 仿生对象原型分析
    4.3 鲫鱼流线型轮廓曲线采集
        4.3.1 逆向工程技术
        4.3.2 试验样品制备
        4.3.3 点云数据获取
        4.3.4 鲫鱼轮廓特征曲线的提取与处理
    4.4 仿生分配器结构设计
        4.4.1 分配器压力损失机理分析
        4.4.2 分配器结构设计
    4.5 仿生分配器仿真对比分析
        4.5.1 仿真参数选择
        4.5.2 建模与边界条件设置
        4.5.3 仿真结果与分析
    4.6 台架试验
        4.6.1 试验台搭建
        4.6.2 试验方案与评价指标
        4.6.3 试验结果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输种管内种子速度分布机理分析与测定
    5.1 引言
    5.2 输种管选型
    5.3 输种管内气流流速分析
        5.3.1 雷诺数的计算
        5.3.2 气流流动阻力
        5.3.3 气流平均流速分析
    5.4 输种管内种子速度耦合仿真与测定试验
        5.4.1 输种管内种子受力分析
        5.4.2 输种管内种子速度耦合仿真分析
        5.4.3 种子速度测定试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气流输送式排种系统排种性能验证试验
    6.1 引言
    6.2 台架试验
        6.2.1 试验材料
        6.2.2 试验方法
        6.2.3 试验设备
        6.2.4 试验设计
        6.2.5 结果与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玉米免耕播种机侧深施肥播种部件设计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2 免耕播种机结构及作业机理分析
    2.1 整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2.1.1 施肥农艺要求
        2.1.2 整机结构
        2.1.3 工作原理
    2.2 侧深施肥播种单体作业机理分析
        2.2.1 结构组成
        2.2.2 作业方式
    2.3 其他主要工作部件确定
        2.3.1 行走地轮的确定
        2.3.2 覆土镇压部件的确定
    2.4 本章小结
3 侧深施肥播种关键部件设计与分析
    3.1 弧式施肥铲
        3.1.1 弧式施肥铲设计要求
        3.1.2 弧式施肥铲结构设计
    3.2 直斜错位双圆盘肥种沟开沟器
        3.2.1 肥种沟开沟器设计要求
        3.2.2 肥种沟开沟器结构设计
        3.2.3 肥种沟开沟器结构参数确定
    3.3 护种板
    3.4 施肥部件有限元仿真分析
        3.4.1 弧式施肥铲结构静力分析
        3.4.2 肥种沟开沟器结构静力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侧深施肥条件下肥种沟开沟器田间试验
    4.1 工作阻力测试装置研究与开发
        4.1.1 测试装置研究背景
        4.1.2 测试装置基本组成
        4.1.3 测试装置连接方式
        4.1.4 测试原理
    4.2 试验条件与准备
        4.2.1 试验仪器与设备
        4.2.2 试验地条件
    4.3 试验设计
        4.3.1 因素水平的确定
        4.3.2 评价指标的确定及测定方法
        4.3.3 试验方法
    4.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4.1 试验方案与结果
        4.4.2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4.4.3 参数优化
        4.4.4 验证与对比试验
    4.5 本章小结
5 样机田间性能试验
    5.1 试验目的
    5.2 试验条件及仪器设备
        5.2.1 试验地基本条件
        5.2.2 试验仪器与设备
    5.3 试验方法
    5.4 试验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主干型果园行间绿肥旋耕播种一体机设计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路线
第2章 绿肥旋耕播种一体机总体设计方案
    2.1 播种机设计的农艺要求
    2.2 整体方案设计思路
    2.3 播种机整体设计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关键部件的设计与仿真
    3.1 旋耕整地机构的设计与仿真
    3.2 混合播种机构的结构设计
    3.3 镇压覆土机构的设计
    3.4 悬挂架的仿真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机具性能试验研究
    4.1 机具实验室试验
    4.2 机具单因素试验
    4.3 机具田间性能试验
    4.4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玉米密植免耕播种机设计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保护性耕作的概念与内涵
        1.2.1 保护性耕作的概念
        1.2.2 保护性耕作的内涵
    1.3 保护性耕作国内外应用与发展现状
        1.3.1 国外发展趋势
        1.3.2 国内发展趋势
    1.4 国内外免耕播种机研究现状
        1.4.1 国外免耕播种机研究现状
        1.4.2 国内免耕播种机研究现状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6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玉米单垄双行交错密植种植模式技术
    2.1 垄作模式的分类与分析
    2.2 单垄双行交错密植种植模式
        2.2.1 垄形分析
        2.2.2 垄形参数
        2.2.3 效果分析
    2.3 单垄双行交错密植种植模式特点
    2.4 玉米垄作工艺流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玉米单垄双行密植免耕播种机整机设计
    3.1 免耕播种机整机设计思想
    3.2 密植免耕播种机总体结构与工作过程
        3.2.1 免耕机的整体结构
        3.2.2 免耕播种机的工作过程及特点
    3.3 免耕播种机的主要结构参数
    3.4 免耕播种机关键部件的结构设计
        3.4.1 镇压装置的类型
        3.4.2 镇压轮宽度的确定
        3.4.3 镇压轮直径的确定
        3.4.4 镇压器装置的设计
    3.5 双圆盘式开沟器
        3.5.1 开沟器的类型及设计
        3.5.2 圆盘直径
        3.5.3 圆盘厚度
        3.5.4 开沟器圆盘夹角及聚点
        3.5.5 开沟宽度
    3.6 地轮的受力分析及设计
        3.6.1 刚性从动轮受力分析
        3.6.2 免耕播种机地轮受力分析
        3.6.3 地轮支撑反力、下陷量
        3.6.4 地轮的行走阻力
        3.6.5 地轮运转能力
    3.7 传动机构的设计
        3.7.1 传动方式的选择
        3.7.2 传动比的计算
        3.7.3 传动方案的确定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关键部件的有限元工程分析
    4.1 基于ANSYS的主梁有限元分析
    4.2 机架的静态分析
        4.2.1 机架的受力分析
        4.2.2 建立模型及网格划分
    4.3 力学分析及强度校核
    4.4 机梁的模态分析
        4.4.1 模态分析的概念
        4.4.2 模态分析的原理
        4.4.3 主梁的模态分析
    4.5 双圆盘开沟器有限元分析
        4.5.1 添加材料库和添加模型材料属性
        4.5.2 双圆盘开沟器圆盘网格划分
        4.5.3 定义外载荷和约束条件
    4.6 开沟器工作过程的离散元仿真
        4.6.1 模型的建立及参数的选择
        4.6.2 开沟器工作过程的仿真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单垄双行交错密植免耕播种机整机试验研究
    5.1 免耕播种机田间试验
    5.2 田间试验设计
    5.3 土壤物理参数测定
        5.3.1 测定土壤硬度
        5.3.2 测定土壤含水率
    5.4 田间性能指标测定
        5.4.1 施肥深度、播种深度的测定
        5.4.2 播种性能测定
        5.4.3 地轮滑移率的测定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6)气吹式防堵大豆免耕播种机设计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2 国内外免耕播种机研究现状
        1.2.1 国外免耕播种机研究现状
        1.2.2 国内免耕播种研究现状
    1.3 免耕播种机防堵装置的研究
        1.3.1 国外免耕播种机防堵装置的研究现状
        1.3.2 国内免耕播种机防堵装置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课题来源
        1.4.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气吹式防堵大豆免耕播种机总体方案设计
    2.1 设计要求
    2.2 整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免耕播种机关键部件的研究与设计
    3.1 防堵装置关键部件设计
        3.1.1 防堵机理
        3.1.2 鼓风风扇的结构确定
        3.1.3 鼓风风扇的传动设计
        3.1.4 鼓风风扇轴的参数设计与计算
        3.1.5 鼓风风扇产生风力的分析
    3.2 清茬装置关键部件设计
        3.2.1 浅旋刀参数设计
        3.2.2 刀片运动分析
    3.3 施肥装置设计
        3.3.1 施肥开沟器设计
        3.3.2 排肥器选型与排肥量计算
    3.4 播种装置设计
        3.4.1 排种器选型
        3.4.2 镇压轮的设计
    3.5 整机三维造型
        3.5.1 关键部件建模
        3.5.2 整机虚拟装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免耕播种机关键部件的有限元分析
    4.1 ANSYS软件简介
    4.2 浅旋刀有限元分析
    4.3 机架有限元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气吹式大豆免耕播种机样机试制与田间试验
    5.1 样机试制及主要技术参数
        5.1.1 样机试制
        5.1.2 主要技术参数
    5.2 田间试验目的及内容
        5.2.1 试验目的
        5.2.2 试验内容与方法
    5.3 试验设计
        5.3.1 试验条件
        5.3.2 试验评价指标
    5.4 试验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滚筒固秸注射式玉米免耕播种机关键部件设计与仿真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情况和发展趋势
        1.2.1 国内研究情况
        1.2.2 国外研究情况
        1.2.3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预期结果及技术指标
2 成穴轨迹分析与机构选择
    2.1 成穴轨迹分析
    2.2 机构对比与分析
        2.2.1 连杆机构
        2.2.2 组合机构
    2.3 机构改进
3 双凸轮式轨迹形成机构设计
    3.1 工作原理与机构分析
        3.1.1 工作原理
        3.1.2 约束条件分析
        3.1.3 运动学分析
    3.2 速度补偿凸轮设计
        3.2.1 轮廓线数学模型的建立
        3.2.2 基于轮廓线数学模型与VB.NET的凸轮生成方法
        3.2.3 速度补偿凸轮辅助设计系统
    3.3 成穴凸轮设计
        3.3.1 轮廓线数学模型的建立
        3.3.2 成穴凸轮辅助设计系统
    3.4 结构设计与数字样机仿真
        3.4.1 结构设计
        3.4.2 CATIA数字样机仿真
        3.4.3 仿真结果分析
    3.5 弹簧的设计
        3.5.1 弹簧刚度的确定
        3.5.2 几何尺寸计算
4 成穴器设计
    4.1 成穴器方案
    4.2 成穴器结构设计与工作原理
        4.2.1 结构设计
        4.2.2 工作原理
    4.3 空间位置分析
    4.4 成穴运动轨迹修正
    4.5 挡板设计
5 其他部件设计与选型
    5.1 滚筒固秸机构设计
    5.2 排种器选型
    5.3 地轮设计
        5.3.1 轮胎选型
        5.3.2 结构设计
6 技术集成
    6.1 总体结构与工作原理
        6.1.1 总体结构
        6.1.2 工作原理
    6.2 传动系统设计
        6.2.1 传动方案
        6.2.2 传动比确定
    6.3 株距调节方案
7 仿真试验研究
    7.1 干涉与碰撞
    7.2 穴距与穴深
    7.3 穴口形状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油菜免耕直播机开畦沟装置设计与厢面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免耕播种机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开沟技术研究概况
        1.2.3 国内外地表耕作质量测量技术研究现状
        1.2.4 油菜种植及开畦沟方式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油菜主动开沟免耕直播机总体设计与分析
    2.1 引言
    2.2 稻茬田油菜播种作业条件测试分析
        2.2.1 试验对象
        2.2.2 试验仪器与设备
        2.2.3 试验条件与方法
        2.2.4 结果与分析
    2.3 总体结构设计与工艺路线
        2.3.1 总体设计需求
        2.3.2 工艺路线
        2.3.3 总体结构与工作原理
    2.4 油菜主动开沟免耕直播机参数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油菜主动开沟免耕直播机开畦沟装置设计与分析
    3.1 引言
    3.2 开畦沟装置总体结构及原理
    3.3 动力传动路线设计
    3.4 开畦沟刀盘设计
        3.4.1 理想开畦沟作业断面分析
        3.4.2 切土节距的确定
        3.4.3 前开畦沟刀盘设计
        3.4.4 后开畦沟刀盘设计
        3.4.5 前后开畦沟刀盘安装位置布局
    3.5 开沟刀片初步设计与分析
        3.5.1 开沟刀片结构与功能
        3.5.2 开沟刀片设计参数分析
        3.5.3 刀片切削过程接触角的计算
    3.6 分土板设计与分析
        3.6.1 前分土板设计与分析
        3.6.2 后分土板设计与分析
    3.7 压茬及排种功能部件设计与分析
        3.7.1 压茬限深辊设计与分析
        3.7.2 电控离心式排种系统设计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主动切削土粒在刀片和分土板作用下的运移过程分析
    4.1 引言
    4.2 主动开畦沟刀盘运动参数分析
    4.3 土粒在开畦沟刀盘作用下的运动过程分析
        4.3.1 土粒运移过程速度分解
        4.3.2 土粒运移过程受力分析
        4.3.3 土粒运动微分方程
        4.3.4 土粒与刀片相对运动时刻初始条件分析
        4.3.5 土粒抛出时刻运动参数解算与影响要素分析
    4.4 土粒在分土板作用下的运动过程分析
        4.4.1 土粒与分土板碰撞条件及碰撞过程分析
        4.4.2 土粒碰撞点及碰撞速度
        4.4.3 土粒碰撞后运动方程
        4.4.4 土粒落点规律与影响因素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开畦沟覆土部件作业参数仿真优化与试验分析
    5.1 引言
    5.2 刀片关键参数仿真优化
        5.2.1 关键参数选取
        5.2.2 离散元仿真模型建立
        5.2.3 参数优化结果与分析
    5.3 分土板结构及作业参数仿真优化
        5.3.1 优化参数分析
        5.3.2 仿真模型的建立
        5.3.3 试验方法
        5.3.4 仿真结果与分析
    5.4 田间试验验证
        5.4.1 试验设备与条件
        5.4.2 试验方法
        5.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油菜免耕直播机田间试验研究
    6.1 引言
    6.2 试验材料和方法
        6.2.1 试验样机
        6.2.2 机械直播地表微地貌测量装置
        6.2.3 其他试验测试设备
        6.2.4 试验条件
        6.2.5 试验方法
    6.3 不同作业工况下田间作业质量试验与分析
        6.3.1 试验处理方法
        6.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6.4 作业质量正交试验
        6.4.1 正交试验因素分析
        6.4.2 试验方法
        6.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油菜机械直播厢面作业质量分析
    7.1 引言
    7.2 油菜直播厢面点云数据预处理方法
    7.3 油菜机械直播厢面粗糙度统计影响分析
        7.3.1 种床厢面粗糙度评价参数
        7.3.2 不同采样间隔对厢面粗糙度计算影响
        7.3.3 不同取样数量对厢面粗糙度计算影响
        7.3.4 不同采样角度对厢面粗糙度计算影响
    7.4 油菜机械直播厢面特征分析
    7.5 区域厢面粗糙度量化方法
        7.5.1 区域大小划分及数据量化方法
        7.5.2 结果与分析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课题来源
附录B:注释说明
附录C:作者简介
致谢

(9)灭茬免耕播种机设计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免耕播种研究动态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和关键问题
        1.4.1 研究内容
        1.4.2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灭茬免耕播种机关键部件的设计
    2.1 整机的设计方案
    2.2 防拥堵装的设计与优化
        2.2.1 防拥堵结构设计
        2.2.2 开沟器的设计与优化
    2.3 灭茬粉碎装置的设计与优化
        2.3.1 动刀参数设计
        2.3.2 定刀参数设计
        2.3.3 灭茬动刀排布及个数确定
        2.3.4 灭茬动刀运动轨迹
    2.4 排种施肥装置设计与优化
        2.4.1 排种器的设计
        2.4.2 外槽轮式排肥器的设计
        2.4.3 仿形地轮的设计
    2.5 整机三维造型
        2.5.1 关键部件建模
        2.5.2 整机虚拟装配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灭茬免耕播种机关键部件的有限元分析
    3.1 机罩壳静力学仿真分析
    3.2 动刀有限元分析
    3.3 开沟器有限元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灭茬免耕播种机样机试制与田间试验
    4.1 灭茬免耕播种机的样机制作
    4.2 试验内容与方法
    4.3 试验设计
        4.3.1 试验田选定
        4.3.2 全因素试验
    4.4 试验评价指标
    4.5 试验结果与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5.1 总结
    5.2 主要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10)玉米小区精量播种机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主要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玉米小区精量播种机的设计
    2.1 玉米小区精量播种机整体结构的设计
    2.2 主要工作部件选取和设计
    2.3 监控系统
    2.4 辅助元件的选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设计
    3.1 控制部件的工作原理
    3.2 伺服控制系统的硬件选择
    3.3 基于51 单片机模块控制系统设计
    3.4 程序和参数调整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小区播种机关键部件的性能测试分析
    4.1 试验用玉米种子的特性
    4.2 小区精量排种器的性能测试分析
    4.3 漏斗分种器的性能测试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玉米小区精量播种机的田间测试和调整
    5.1 玉米小区播种机播种深度的测试
    5.2 玉米小区播种机播种密度的测试
    5.3 玉米小区播种机施肥情况的测试
    5.4 小区间走道的整齐度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四、2BM—9型免耕播种机关键部件的设计与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免耕播种防堵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J]. 段益平,吴明亮,吕江南,向伟,颜波,马兰,刘佳杰.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2
  • [2]小麦气流输送式排种系统关键部件研制与分析[D]. 李衍军.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2021(01)
  • [3]玉米免耕播种机侧深施肥播种部件设计与试验[D]. 王勇.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4]主干型果园行间绿肥旋耕播种一体机设计与试验[D]. 王晓妍. 塔里木大学, 2021
  • [5]玉米密植免耕播种机设计与试验研究[D]. 韩文文. 吉林农业大学, 2021
  • [6]气吹式防堵大豆免耕播种机设计与试验[D]. 赵正涛.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2)
  • [7]滚筒固秸注射式玉米免耕播种机关键部件设计与仿真试验研究[D]. 雷丙华.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7)
  • [8]油菜免耕直播机开畦沟装置设计与厢面质量研究[D]. 刘立超. 华中农业大学, 2019
  • [9]灭茬免耕播种机设计与试验[D]. 王超群.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 [10]玉米小区精量播种机研制[D]. 宋庆斌.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2BM-9免耕播种机关键部件的设计与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