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痛宁颗粒对大鼠生化指标的慢性毒理学实验研究

净痛宁颗粒对大鼠生化指标的慢性毒理学实验研究

一、颈痛宁冲剂对大鼠生化指标慢性毒理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沈沁暄[1](2016)在《紧张型头痛患者体质分型及牵正散加味治疗紧张型头痛风痰候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紧张型头痛的患病率正逐渐升高,影响人类正常生产生活,目前紧张型头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西医缺乏针对性特效药物,中医的研究多集中在各家经验的总结及报道上,尚无关于紧张型头痛患者体质类型的流行病学调查,导师在临床上应用牵正散加味治疗紧张型头痛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故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研究一在紧张型头痛和中医体质理论的基础上调查紧张型头痛患者的体质类型及与生活方式的关系,探讨中医体质与紧张型头痛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为紧张型头痛的体质调节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思路。研究二观察牵正散加味治疗紧张型头痛风痰候的临床疗效,对牵正散加味治疗紧张型头痛的有效性、安全性作出评价,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研究一收集了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就诊符合条件的100例紧张型头痛患者及100例同期健康志愿者,通过横断面研究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头痛情况,焦虑抑郁自评量表,王琦研究组制定的中医体质判定量表及包括钱是否够用、睡眠满意度、人际关系满意度在内的15个相关因子,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研究二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收集了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就诊符合条件的60例紧张型头痛属风痰候的患者,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给予牵正散加味:白附子6g、僵蚕10g、全蝎6g、地龙10g、川芎l0g、防风10g、白蒺藜10g、葛根15g、白芍15g、细辛3g、炙甘草6g,日一剂,水煎服,150ml bid,对照组给予乙哌立松50mg tid,试验期间停用其它相关治疗药物,两组均用药2周,观察开始治疗前2周及治疗两周内头痛指数及中医证候计分的变化,评定治疗效果及安全性,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成果:研究一头痛组与正常组性别、年龄、婚姻、学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头痛组单一体质者占52%,兼夹体质者占48%,正常组单一体质者占73%,兼夹体质者占27%,从9种体质的构成比上看,头痛组分布由多到少依次是阳虚质(31例19.7%)、气虚质(29例18.5%)、痰湿质(26例16.6%)、气郁质(19例12.1%)、血瘀质(18例11.5%)、湿热质(13例8.3%)、平和质(11例7.0%)、阴虚质(7例4.4%)、特禀质(3例1.9%);正常组9种体质构成比由多到少依次是平和质(33例25.6%)、气虚质(23例17.8%)、阳虚质(21例16.3%)、湿热质(13例10.1%)、痰湿质(11例8.5%)、血瘀质(10例7.8%)、阴虚质(8例6.2%)、气郁质(6例4.6%)、特禀质(4例3.1%)。头痛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得分为42.54±7.15,抑郁自评量表得分为39.89±7.35,明显高于正常组的34.80±5.69和33.90±5.14,经方差分析,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气郁质对焦虑影响较大,阳虚质、气郁质对抑郁影响较大。紧张型头痛与9种体质的logistic回归显示,平和质为紧张型头痛的保护因素,痰湿质、气郁质为紧张型头痛的危险因素,15个相关因子中,两组在睡眠满意度、用餐是否规律、消极感受3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睡眠满意、用餐规律为紧张型头痛痰湿质的保护因素,消极感受多、经常有压力为紧张型头痛气郁质的危险因素。研究二两组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头痛类型、头痛强度、半月内头痛指数、中医证候计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2周后两组2周内头痛指数及中医证候计分均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头痛指数总有效率90%(27/30),对照组为76.7%(23/30),试验组中医证候计分总有效率96.7%(29/30),对照组为66.7%(20/30),试验组在降低头痛指数及改善中医证候方面都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紧张型头痛患者体质较正常人复杂,单一体质少兼夹体质多,平和体质少偏颇体质多,存在正气的亏虚及病理产物的堆积,平和质或可减少紧张型头痛的发生,痰湿质、气郁质可能是紧张型头痛的促发因素,15个相关因子中睡眠满意度、用餐是否规律、消极感受在头痛组与正常组中存在差异,且痰湿质患者更倾向于与睡眠满意度、用餐是否规律相关,气郁质患者更容易受到消极感受、压力的影响。紧张型头痛患者焦虑抑郁水平高于正常人,不同体质患者焦虑抑郁得分存在差异。牵正散加味在降低头痛指数、改善中医证候方面都优于乙哌立松,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高金良[2](2014)在《加味黄芪建中汤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相关细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女性人群中的发病几率大概是男性患者的2倍,而且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出现。如果在炎症发生过程中没有积极的治疗控制,该病不仅会影响软骨,骨组织还会引起周围的结缔组织的炎症发生。该病的发生是全身性的,不仅会引起关节的损伤,还会引起其他组织器官的损伤。更重要的是,类风湿性关节炎会引起病人的疼痛,疲劳,残疾以及功能丧失等情况,这些都会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治疗RA是亟需解决的重要难题。近年来随着医学的进步,对RA的治疗方法从单一激素发展至联合用药,可以有效阻止关节变形,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久服药物带来肝脾肾功能的损伤,以及高昂的药物费用给患者带来的经济负担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而且这些方法不能彻底治愈RA。因此,RA的治疗因尚缺乏特效药物,目前仍是国内外医学界共同攻关的难题。RA属中医“痹症”范畴。辨病与辨证是中医的灵魂精髓,治疗RA按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基本思路,以辨证为主。根据中医痹症理论,其病因病机RA的关键是脾虚为本,外邪为标,血瘀贯穿RA的始终。本课题以伤寒论经方黄芪建中汤为基础方,加青风藤、鸡矢藤、三七、秦艽、薏苡仁等药组成的配方来治疗RA。前期临床应用多年,对脾虚寒凝血瘀型RA疗效显着。以文献研究法,总结历代对RA相关病证的认识和前人治疗RA的经验,提出RA的中医学病机,拟定RA从脾论治的方药加味黄芪建中汤(HQJZ)。药物组成:黄芪(30克),饴糖(30克),桂枝(15克),芍药(18克),生姜(9克),大枣(6枚),炙甘草(6克),秦艽(10克),鸡矢藤(10克),青风藤(30克),三七(6克),生薏苡仁(30克)。本课题是从动物实验角度及临床观察探讨健脾益气、祛湿通络止痛法之加味黄芪建中汤(HQJZ)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大鼠相关细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影响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特别是通过加味黄芪建中汤对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临床表现,降低血清IL-1、IL-6、IL-10、RF、CRP、TGF-α、IFN-γ表达水平和提高大鼠机体免疫能力(IL-4)有着显着疗效。阐明了加味黄芪建中汤对RA模型大鼠治疗的作用机制,进一步验证了中药的有效性。另外,通过对收集到的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例进行研究。随机将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握力、疼痛值等症状与体征改善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等症状与体征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本课题研究发现加味黄芪建中汤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表征,治疗组中无不良反应病例发生,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ESR、RF、CRP、IgG、IgM、补体C3等实验室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节机体免疫力,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愈率。进一步论证了健脾益气、祛湿通络止痛法之加味黄芪建中汤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愈力。同时也论证了中医脾虚血瘀与RA免疫系统的关系,为临床RA的用药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为开发新药奠定基础。

衣蕾[3](2012)在《吉海旺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学术经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关节的进行性破坏为特征,临床表现变化多端,预后往往较差,晚期可引起关节强直、畸形和功能严重受损,同时可造成心、肺、’肾等多脏器、多系统损害,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存质量。RA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病,我国北方地区为本病的高发区。因此,RA的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社会意义。中医学中并没有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一病名,多归属于“痹证”范畴。因该病病情顽固、缠绵难愈、临床表现多样,并可造成多脏器、多系统损害,故又将其称为“顽痹”、“骨痹”、“肾痹”、“风湿”、“历节”、“鹤膝风”、“鼓槌风”等,现代中医多以焦树德教授确立的“旭痹”为其诊断名称。吉海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医30余载,致力于中医内科疾病的诊治与研究,治杂病推崇脏腑辨证,从脏腑入手,驾简驭繁。提出从脾论治咳嗽、从肝论治痞满、从脾肾论治痛风、从脾胃论治难治性口腔溃疡、从肝脾肾论治脱发等脏腑辨证论治的学术思想。在风湿病的研究领域中,吉海旺教授进行了深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建树颇多。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起病较缓、病程长、缠绵难愈的特点,肾虚是发病的基础,外邪侵入是发病的重要条件,瘀血阻络为其病理基础。这里所说的“外邪”只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含寒冷、潮湿等不良环境因素以及现代医学所说的细菌、病毒等因素。肾虚既包括先天禀赋的缺陷,也包括免疫功能的紊乱。提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以肾为主,补肾填精以益先天、补肾健脾以养后天、补肾滋肝养阴柔筋、补肾养血充实营卫、补肾温阳活血通络的学术思想。根据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过程,吉海旺教授将其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三期。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在急性期多证属湿热伤肾,治以清热祛风,补肾活血;亚急性期多证属肾虚寒侵,治以祛风除湿,补肾活血;慢性期多证属肾虚血瘀,治以补肾活血,通络止痛。做到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补肾贯穿始终。用药特点为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急性期,所用药物以祛风清热为主,随着病情的进展,补肾药与活血药比例逐渐增大,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以肾为主分期论治的治疗思想相符合。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及前瞻性的临床研究,初步探讨吉海旺教授补肾为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辨治规律。通过选用吉海旺教授研制的风湿Ⅱ号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肾虚血瘀证,证实补肾活血为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通过将吉海旺教授诊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病历(门诊及住院病历)70例,共209诊次,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相关临床症状、体征及药物使用情况,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RA最常见症状依次为:关节疼痛占18.03%,晨僵占10.03%,关节肿胀占8.49%,关节屈伸不利占8.39%;其次所占比例较大的为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面色无华、关节畸形、面色晄白、肢冷不温,疼痛遇寒加重,恶风寒,皮色暗红,疼痛夜甚等症状。从舌脉而言,研究发现舌质淡占71.60%;苔薄白占86.43%;细脉占总脉象的34.85%,沉脉为7.20%,沉细脉为19.32%,共占61.37%。从证候分布而言,肾虚血瘀证占50.00%,肾虚寒侵证占33.86%,湿热伤肾证占7.14%,其他证候共占10.00%。从治疗药物而言,祛风湿药所占比例最大,为28.46%;其次为补肾药,占23.07%;再次为活血药,占21.25%;解表药紧随其后,占10.97%,体现出吉海旺教授补肾活血,兼以祛风除湿的用药规律。选择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肾虚血瘀证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风湿11号胶囊,4粒/次,1日3次;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片,7.5mg/次,每周1次。疗程均为12周,观察补肾活血法(风湿Ⅱ号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表明:在疾病疗效方面,风湿Ⅱ号胶囊总有效率为96.67%,与甲氨蝶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风湿Ⅱ号胶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优于甲氨蝶呤。进一步比较两组主要指标疗效,发现无论甲氨蝶呤还是风湿Ⅱ号胶囊,在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疼痛、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及平均握力上,均有显着疗效(P<0.01)。风湿Ⅱ号胶囊在缓解疼痛及关节肿胀上,优于甲氨蝶呤(P<0.01)。在中医症候与中医症状总积分方面,风湿Ⅱ号胶囊疗效优于甲氨蝶呤(P<0.01);对于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屈伸不利等症状来说,其疗效与甲氨蝶呤疗效相当(P>0.05);但对于晨僵、关节喜暖畏寒、畏恶风寒、腰膝酸软及神疲乏力等体现肾阳虚的特异性症状上,风湿Ⅱ号胶囊明显优于甲氨蝶呤(P<0.01)。在中医症状改善的起效时间上,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屈伸不利及晨僵为8周(P<0.05);而关节喜暖畏寒、畏恶风寒、腰膝酸软及神疲乏力等症状从第4周就有明显改善(P<0.01)。实验室指标方面,风湿Ⅱ号胶囊在改善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与甲氨蝶呤疗效相当,而对于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及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s, RF)则无明显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变化,表明甲氨蝶呤能够导致白细胞总数降低,而风湿Ⅱ号胶囊则无此副作用。在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上,甲氨蝶呤组与风湿Ⅱ号胶囊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在药物安全性方面,风湿Ⅱ号胶囊要优于甲氨蝶呤。在总结吉海旺教授治疗RA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现代RA的病因学、发生学和实验医学等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RA在发病的过程中,不仅存在肾虚血瘀,而且由此而产生的“瘀毒”使该病的治疗更加复杂化,所以今后在治疗RA上,不仅应重视虚瘀同治,更应注重虚、瘀、毒并治,可能收到更为理想的疗效。综上所述,通过跟师学习,本文全面继承整理了吉海旺教授学术思想,系统研究了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经验,进一步验证了风湿Ⅱ号胶囊治疗RA的作用及机理,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从肾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包桂花[4](2009)在《蒙药甘露益肝胶囊的药学研究》文中提出蒙药甘露益肝汤散(蒙古名音译为额力根阿尔仙,意译为肝之甘露)是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巴根那教授在传统方光明盐四味汤散的基础上化裁而成并应用于临床的经验方。由荜茇、干姜、诃子、光明盐4味药物组成。具有良好的保肝、醒酒功效。为满足临床需求,本课题将这一经验方研制成蒙药新药甘露益肝胶囊。首先对经验方甘露益肝汤散和传统方光明盐四味汤散进行大、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药效学实验比较研究,确定了甘露益肝胶囊的处方。选用L9(34)正交表设计试验,HPLC法测定评价指标胡椒碱的提取转移率、没食子酸的煎出转移率,同时考察总浸出物,研究优化了提取工艺。结果,荜茇、干姜的乙醇提取最佳工艺方案为A1B2C1,即用8倍量(B2)的90%乙醇(A1)、以1ml·min-1的速度(C1)缓缓渗漉,胡椒碱的转移率可达99%;诃子、光明盐、及荜茇和干姜药渣等群药的水煎提取最佳工艺方案为A3B3C3,即取药物最粗粉,加7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5小时,没食子酸的煎出转移率可达65%。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荜茇、干姜、诃子进行了鉴别研究;应用HPLC法对处方君药荜茇的主要成分胡椒碱、佐药诃子主含的没食子酸,分别进行了含量测定研究。结果,薄层色谱中各味药的特征斑点清晰,专属性强;含量测定方法精密度高、稳定性及重复性好。胡椒碱及没食子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9.75%、98.72%,RSD为2.54%、1.93%(n=6)。对甘露益肝胶囊进行了水分测定,崩解时限测定,装量差异、微生物限度、砷盐、重金属检查。结果,全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有关规定。对甘露益肝胶囊的三批样品进行了稳定性试验研究,加速试验(40℃,RH75%)考察了6个月,长期试验常温留样观察18个月(仍在继续进行中)。结果,各项指标均符合规定。各月考察结果与0月结果相比较变化很小,提示本品质量24个月内稳定。对甘露益肝胶囊进行大、小鼠酒精性肝损伤及小鼠解酒等药效学实验研究,考察了该药的主要药效。结果表明,甘露益肝胶囊能够明显降低酒精性肝损伤致大、小鼠肝脾指数,血清中ALT、AST的活性及肝脏组织内MDA的水平的提高;使酒精致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等明显好转;明显缩短小鼠睡眠时间。提示,甘露益肝胶囊对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有显着的解酒功效。对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小鼠最大给药量为32.0g·kg-1·d(以胶囊剂计),该给药量为临床等效量的约700倍(体重按70kg计算),表明本品在常用剂量范围内是安全的。

宫少波[5](2009)在《愈溃膏对大鼠体表溃疡血管生成、细胞增殖/凋亡调控作用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行气活血、祛瘀生肌中药愈溃膏对大鼠体表溃疡血管生成、细胞增殖/凋亡的干预作用,研讨体表溃疡愈合机制。方法:实验用SPF级Wistar大鼠150只,参照塑料环肉芽肿定量法造模,随机分为5组,为单纯疾病模型组、生肌愈皮膏组、愈溃膏小、中、大剂量组。分别涂药干预,观察各组肉芽肿重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肉芽肿组织中VEGF、bFGF、PCNA、bcl-2、bax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结果:愈溃膏各剂量组均能够增加肉芽肿的重量;免疫组化显示愈溃膏提高肉芽肿组织VEGF、bFGF的表达,促进新生血管形成,中、大剂量组优于生肌愈皮膏组(P<0.05或0.01);增强PCNA表达,促进创面组织细胞的增殖,中、大剂量组优于生肌愈皮膏组(P<0.05或0.01);影响细胞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的表达,减少细胞凋亡。结论:行气活血、祛瘀生肌中药软膏,对模型大鼠体表溃疡有良好的愈合作用,是通过增强肉芽肿组织中VEGF、bFGF、PCNA的表达,促进血管生成及细胞增殖;影响细胞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的表达,减少细胞凋亡,发挥创面修复作用。研究从分子、蛋白水平阐述了中药愈溃膏对体表溃疡的愈合机制,丰富了体表溃疡的实验方法及治疗思路。

张斯汉[6](2008)在《青藤碱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的目的和背景:青藤碱(Sinomenine)是从传统治疗风湿、类风湿疾病的中药青风藤中提取出来的单体药物,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主要用于抗炎、免疫抑制、镇痛、降压、抗心率失常以及试用于吗啡成瘾的治疗等。作为治疗风湿的重要中药,青风藤在1000多年前已开始应用于临床。近年来由于青藤碱在治疗高血压、心律失常、脑血管疾病和戒毒中效果明显,相关的药理研究越来越广泛和深入。青藤碱在治疗风湿疼痛、关节炎、慢性肾炎、吗啡成瘾等疾病时,常需要长期给药[16]。在青藤碱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面,文献报道甚少,缺少翔实、可靠的数据支持,且文献报道的给药方式多为注射给药[17][18],但是在临床应用中青藤碱制剂的给药方式多为口服。关于青藤碱制剂的生物等效性及组织分布等,未见报道。青藤碱检测方法尚有不少争议,有文献指出[8],药典检测方法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试用于戒毒治疗时,青藤碱效果较好且副作用小,本身又无成瘾性[19]。有文献指出青藤碱可以透过血脑屏障[13],但青藤碱在脑区的分布情况未见报道。为此,本文对其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两种市售青藤碱制剂的生物等效性、青藤碱在家兔体内的稳态药代动力学以及青藤碱在小鼠脑区内的分布进行了研究。方法(1)青藤碱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家兔给予青藤碱45mg·kg-1灌胃,于给药后0.25、0.5、1.0、1.5、2.0、3.0、4.0、6.0,8.0、10.0、12.0h取血,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藤碱在家兔体内的血药浓度并研究其药动学规律;(2)青藤碱在家兔体内的稳态药代动力学:家兔每天给药4次,每次给予青藤碱15mg·kg-1,连续给药达到稳态后,于末次给药后0.25、0.5、1.0、1.5、2.0、4.0、6.0、8.0、12.0h取血,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青藤碱的浓度,并用3P97软件处理数据,研究青藤碱在家兔体内的稳态药动学;(3)两种青藤碱制剂(HN和XA)在家兔体内的生物等效性:家兔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两种青藤碱制剂(相当青藤碱45 mg·kg-1),于给药后0.25、0.5、1.0、1.5、2.0、4.0、8 .0、12.0 h,每个时间点分别取血,高效液相法检测血药浓度,并评价两者的生物等效性;(4)青藤碱在小鼠脑区的分布:大、中、小剂量组小鼠分别给予青藤碱116 mg·kg-1、58 mg·kg-1、29 mg·kg-1灌胃,3小时后每组动物分别取大脑、中脑、小脑组织标本,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藤碱在小鼠大脑、中脑、小脑的组织分布浓度。结果:(1)青藤碱单剂量给药后在家兔体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Ka)为(0.31±0.26)h,T1/2(Ke)为(3.15±0.82)h,T max为(1.05±0.53)h,Cmax为(15.09±4.15)μg·mL-1, AUC0→T为(78.29±13.46)μg·h·L-1 , AUC0→∞为(84.27±13.02)μg·h·L-1;(2)青藤碱在家兔体内的稳态药动学参数:Cssmax为7.32μg·mL-1,Cssmin为4.58μg·mL-1 , C ss为5.05μg·mL-1 , AUC0→T为(30.31±13.46)μg·h·L-1 , AUC0→∞为31.27±11.34μg·h·L-1 , DF为80.83%±13.68%。(3)两种青藤碱制剂的生物等效性:两种制剂在家兔体内药时曲线呈一室模型,Tmax分别为(0.81±0.34) h和(0.60±0.30)h,Cmax为(11.16±0.58)μg·mL-1和(11.90±1.44)μg·mL-1,AUC0→T为(61.58±6.70)μg·h·L-1和(60.56±6.67)μg·h·L-1,两种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无显着性差异(P﹥0.05)。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2.77%±15.63% ;(4)青藤碱在小鼠脑区的组织分布:青藤碱大剂量组在小鼠大脑、中脑、小脑的分布浓度分别为:1.33μg·g(脑组织) -1、2.06μg·g(脑组织) -1、4.53μg·g(脑组织) -1,中剂量组的浓度分别为:1.09μg·g(脑组织) -1、3.40μg·g(脑组织) -1,2.50μg·g(脑组织) -1,小剂量组的浓度分别为:0.82μg·g(脑组织) -1、2.62μg·g(脑组织) -1、2.23μg·g(脑组织) -1。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灵敏、快速、稳定的特点;青藤碱经灌胃给药,在家兔体内按一室模型分布,代谢快、半衰期短,连续5次给药后达到稳态血药浓度;HN和XA具有生物等效性;青藤碱在小鼠中脑分布浓度要明显高于在大脑和小脑的浓度(p<0.01)。

李蕾[7](2008)在《头痛宁胶囊对小鼠软脑膜微循环、镇痛抗炎的影响及毒理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头痛宁胶囊对偏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作出评价,并探讨该药治疗本病的可能机理。方法:围绕头痛宁胶囊的部分药效学研究,采用体视显微镜下在体观察小鼠的软脑膜微循环实验,采用光热刺激法致痛模型进行了小鼠的镇痛实验,采用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的致炎模型进行了抗炎实验,按照中药药理毒理学的有关规定进行了头痛宁胶囊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实验。结果:1.在对正常小鼠软脑膜微循环影响的实验中,头痛宁胶囊大、中、小三个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均可以增加软脑膜微血管与边界的交叉点数,改善小鼠软脑膜微循环,以大剂量组较为显着(P<0.01);中剂量组和正天丸组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给药前后进行比较,大剂量组作用最为明显(P<0.01)。2.在光热刺激法所致小鼠疼痛的实验中,头痛宁胶囊大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在给药后15min比较,痛阈值升高,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30min和给药后1h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痛阈值升高(P<0.01);中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在给药后30min和1h比较,痛阈值升高(P<0.01),并且随时间延长而痛阈值升高;小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在给药后1h比较,痛阈值亦有所升高(P<0.05);与正天丸组相比较,其镇痛作用强而持续时间较长,以大剂量组最为明显(P<0.01,P<0.05)。3.在醋酸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的炎症实验中,与空白组对照比较,头痛宁胶囊大剂量组的吸光度明显降低(P<0.01),中剂量和正天丸组吸光度亦有所降低(P<0.05),说明头痛宁胶囊大、中剂量组均有抗炎作用;与正天丸组比较,头痛宁胶囊三个剂量组的吸光度较低,但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头痛宁胶囊与正天丸的抗炎作用相当。4.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头痛宁胶囊小鼠灌胃的最大给药量为36.8g/kg(163.04g生药/kg),相当于临床成人用量的460倍,在此剂量下灌胃对小鼠无急性毒性反应。5.头痛宁胶囊以相当于成人(60kg)等效剂量的80、40、20倍给大鼠连续灌胃给药90天和停药14天后(恢复期),大鼠无死亡,一般状况、动物体重、摄食量、心电图、血常规等无明显异常改变,结果提示推荐的临床使用剂量不会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并有一定的降脂作用。但是长期大量服用头痛宁胶囊,对肝功能有一定影响。结论:头痛宁胶囊具有增加软脑膜侧支循环,改善脑膜微循环的作用;头痛宁胶囊具有一定的镇痛抗炎作用;头痛宁胶囊小鼠灌胃的最大给药量为36.8g/kg(163.04g生药/kg),相当于临床成人用量的460倍;头痛宁胶囊以相当于成人(60kg)等效剂量的80、40、20倍给大鼠连续灌胃给药90天和停药14天后(恢复期),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并有一定的降脂作用。但长期大量服用头痛宁胶囊,可能对肝功能有一定影响。

连亚娜[8](2008)在《滋肾丸治疗去卵巢雌鼠骨质疏松实验研究 ——滋肾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中药滋肾丸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激素水平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将66只7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1只,空白组做假手术,其余5组做卵巢切除术,术后2周开始给药,用药12周后取血测定血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含量,处死后取子宫称重,取股骨远端1/3部分及胫骨近端1/3部分进行骨组织形态学研究。结果:模型组的血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均有升高,子宫指数降低,骨组织退化,出现骨小梁数目减少,面积百分率下降。中药滋肾丸大、中、小剂量组及尼尔雌醇组均能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降低,子宫指数升高,骨小梁数目增加,面积百分率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滋肾丸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有降低作用,对骨组织形态学有改善作用,使其骨小梁数目增加,面积百分率上升。其疗效可能与其延缓性腺轴衰老,提高雌激素水平,从而降低破骨细胞的活性、增加成骨细胞的活性有关,表明中药滋肾丸对骨质疏松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罗娟[9](2007)在《青藤碱的结构修饰及其抗炎活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自然界中寻找活性先导化合物,再进行结构修饰,以提高化合物的活性和降低毒性是目前创新药物的一条重要思路。青藤碱(sinomenine)即7,8-二去氢-4-羟基-3,7-二甲氧基-17-甲基-9α,13α,14α-吗啡烷-6-酮是从植物青风藤(Sinomenium acutum Rehd. et Wils)中分离得到的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抗炎、免疫、镇痛、降压、抗心律失常等多种生理活性。临床已有正清风痛宁片、盐酸青藤碱注射液、毛青藤总碱等制剂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心律失常,且取得良好疗效。近年来还有用于治疗慢性肾炎、抗氧化、抗肿瘤、戒毒的报道。但青藤碱用药剂量偏大,生物半衰期较短,具有强烈释放组胺致皮疹等副作用,对光、热不稳定、易分解,严重阻碍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因此我们选择了青藤碱为先导化合物,通过对其进行结构修饰,以寻找高效低毒的新一代青藤碱衍生物,对青藤碱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具有重要意义。鉴于Mannich碱化合物大多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本文在青藤碱结构基础上,将各种取代胺甲基结构引入青藤碱上,合成了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青藤碱衍生物,所有目标化合物均经IR, MS, 1H NMR及NOE差谱进行了确认。1)超声波辐射下,以盐酸青藤碱、胺及醛为原料进行Mannich反应,合成了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的取代胺甲基化合物。2)由Mannich碱与取代芳胺及吗啉通过胺交换反应合成了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取代胺甲基化合物。3)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筛选,发现部分化合物有较强的抗炎活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并逐步开发成实用的新一代抗炎药。本论文的研究结果,为我们今后寻找更加理想的抗炎药提供了帮助。

李湘奇[10](2006)在《乳宁霜透皮对乳腺增生大鼠干预作用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讨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药外治方法,探讨乳宁霜透皮干预乳腺增生病的作用机理。方法: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以理气活血、通络散结、消肿止痛为基本治法,精选药物,合理组方,结合现代先进的制药技术,制成乳宁霜,采用经皮局部给药的治疗方法。通过离体鼠皮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宁霜主要成分的透皮率,验证乳宁霜的透皮吸收作用。实验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复制乳腺增生大鼠模型,同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疾病模型组、三苯氧胺软膏组、散结乳癖贴膏组和乳宁霜大、中、小剂量组,分别进行乳房局部给药干预,观察各组大鼠乳房外形、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性激素和乳腺组织形态改变,以及对乳腺组织VEGF、bFGF、PCNA、Bcl-2、bax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乳宁霜主要成分丁香酚的24h透皮率为17.29%,提示乳宁霜有良好的透皮吸收作用。实验结果显示,乳宁霜各剂量组均能抑制模型大鼠乳房肿大(P<0.01);提高乳房微循环灌注量,乳宁霜大、中剂量组优于散结乳癖贴膏组(P<0.05),与三苯氧胺软膏组无差异(P>0.05);降低血粘度(P<0.05或0.01),优于三苯氧胺软膏组(P<0.01);降低血清E2、PRL含量(P<0.01),升高P的含量(P<0.01);减轻乳腺组织的增生程度(P<0.01),乳宁霜大剂量组优于散结乳癖贴膏组(P<0.05),与三苯氧胺软膏组无差异(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乳宁霜大、中、小剂量组均能降低ER、PR的表达(P<0.01),减少VEGF的阳性表达(P<0.01),降低PCNA的表达(P<0.05),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乳宁霜大、中剂量组还可以升高bax的表达(P<0.05),降低BCL-2的表达(P<0.01)。结论:乳宁霜经皮给药是治疗乳腺增生病有效的方法。对乳腺增生大鼠的干预作用是通过改善乳房的微循环,增加血流灌注量;改善血液高凝状态;调整内分泌,降低乳腺增生程度。并通过降低大鼠腺体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抑制血管生成;影响增殖细胞核抗原、细胞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抑制乳腺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的凋亡来逆转乳腺增生,达到治疗目的。本研究丰富和完善了乳腺增生病的外治理论和实验方法,为开发新药物奠定了基础。

二、颈痛宁冲剂对大鼠生化指标慢性毒理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颈痛宁冲剂对大鼠生化指标慢性毒理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紧张型头痛患者体质分型及牵正散加味治疗紧张型头痛风痰候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紧张型头痛研究进展
        一、西医研究进展
        二、中医对紧张型头痛的认识
    第二节 体质研究进展
        一、古代医家对体质的认识
        二、现代医家对体质的认识
        三、体质的流行病学调查
        四、体质的临床研究
    第三节 牵正散的来源及研究进展
        一、源流及历代医家论述
        二、现代药理毒理研究
        三、临床应用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紧张型头痛患者中医体质分型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
        四、结论
    第二节 牵正散加味治疗紧张型头痛风痰候的疗效观察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
        四、结论
第三章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2)加味黄芪建中汤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相关细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篇 理论研究
    第一章 中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
        1. 古代中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
        2. 近代中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
        3. 现代中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
第二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类风湿关节炎研究中医综述
        1. 病因病机
        1.1 病因
        1.2 病机
        2. 辨证分型
        2.1 分证论治
        2.2 脏腑论治
        2.3 辨证论治
        2.4 从瘀论治
        2.5 从痰论治
        3. 专方治疗
        4. 中药外治
        5. 针灸治疗
        6. 其他
        7. 展望
    第二章 中医学脾虚致痹的文献研究
        1. 中医学理论对类风湿关节炎从脾论治病因病机的认识
        1.1 脾胃虚弱营卫不和寒凝血瘀
        1.2 脾虚失运,湿郁化热、湿热蕴结、痰瘀阻络
        1.3 脾胃亏虚致气血亏虚、气滞血瘀
        1.4 脾阴不足、阴阳失调、瘀血阻络
        1.5 脾虚可致肝肾不足
        1.6 小结
        2. 治痹需健脾
    第三章 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综述
        1. 分期论治
        1.1 急性期
        1.2 稳定期
        1.3 单体药物研究模型
    第四章 类风湿关节炎研究西医综述
        1. 类风湿关节炎定义及其结构
        2. 病因
        3. 临床表现
        4. 检查
        5. 诊断
        6. 治疗
第三篇 实验研究
    第一章 脾虚动物模型的建立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结论
        1.4 讨论
    第二章 脾虚合并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结论
        2.4 讨论
    第三章 加味黄芪建中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结论
        3.4 讨论
    第四章 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结论
        4.4 讨论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3)吉海旺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学术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现代医学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认识与研究进展
        1 病因与发病机制的研究
        2 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3 治疗的研究进展
        4 目前在治疗上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中医学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认识与研究
        1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名的中医溯源
        2 历代医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2.1 外邪入侵
        2.2 饮食起居调摄不慎
        2.3 正气不足
        3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辨证分型
        4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则治法
        5 补肾活血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5.1 实验研究
        5.2 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吉海旺教授学术思想渊源
        1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学术渊源
        1.1 秉承内经之旨
        1.2 旁参诸家之长
        2 脏腑辨证学术思想溯源
        2.1 源内经之思想
        2.2 融各家之精华
第二部分 吉海旺教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整理与研究
    吉海旺教授学术思想
        1 治尪痹 主张以肾为主
        1.1 补肾填精以益先天
        1.2 补肾健脾以养后天
        1.3 补肾滋肝养阴柔筋
        1.4 补肾养血充实营卫
        1.5 补肾温阳活血通络
        2 治杂病推崇脏腑辨证
        2.1 从脾论治咳嗽
        2.2 从肝论治痞满
        2.3 从脾肾论治痛风
        2.4 从脾胃论治难治性口腔溃疡
        2.5 从肝脾肾论治脱发
        参考文献
    吉海旺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经验的整理与研究
        1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
        1.1 外邪入侵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重要条件
        1.2 肾虚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起病的根本
        1.3 瘀血阻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基础
        2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2.1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分期与治则
        2.2 急性期临床表现与治疗
        2.3 亚急性期临床表现与治疗
        2.4 慢性期临床表现与治疗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研究一 吉海旺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辨治规律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诊断及排除标准
        2.2 观察方法
        2.3 观察内容
        2.4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症状分布结果
        3.3 舌脉分布情况
        3.4 证候分布情况
        3.5 药物使用情况
        4 讨论
        4.1 症状研究结果分析
        4.2 舌脉研究结果分析
        4.3 证候研究结果分析
        4.4 药物使用结果分析
        4.5 药物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参考文献
    研究二 吉海旺教授补肾活血法(风湿Ⅱ号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观察方法
        2.3 数据处理和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疗效评价
        3.3 不良反应观察
        4 讨论
        4.1 风湿Ⅱ号胶囊的组方及现代药理研究
        4.2 风湿Ⅱ号胶囊的临床疗效评价
        4.3 不良反应的评价
        4.4 风湿Ⅱ号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往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再认识(创新点)
    1 癖毒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关系
    2 疲毒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系的现代研究
    3 化疲解毒法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
    4 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1 中医症状评分表
附录2 风湿Ⅱ号胶囊
致谢
个人简历

(4)蒙药甘露益肝胶囊的药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酒精性肝病(ALD)的研究概况
        1.1 ALD的病因
        1.2 现代医学对ALD的研究
        1.3 中医学对ALD的研究
        1.4 蒙医学对ALD的认识
    2.肝露益肝胶囊的研究概况
        2.1 处方组成各味药材的基源及其蒙药学性、味、功能
        2.2 化学成分
        2.3 药理作用
        2.4 传统方光明盐四味汤散的研究概况
        2.5 存在问题与研究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甘露益肝胶囊的制备工艺研究
    1.实验仪器及实验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实验动物
        1.3 药品与试剂
    2.处方确定
        2.1 实验方法
        2.2 结论
    3.制备工艺研究
        3.1 基本工艺路线的确定
        3.2 乙醇渗漉提取的工艺条件筛选
        3.3 煎煮工艺的条件筛选
        3.4 分离除杂
        3.5 浓缩与干燥
        3.6 成型与包装
    4.小结
第三章 甘露益肝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
    1.实验仪器及实验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药品与试剂
    2.检查项目的研究
        2.1 性状考察
        2.2 水分测定
        2.3 崩解时限检查
        2.4 装量差异检查
        2.5 微生物限度检查
        2.6 砷盐、重金属检查
    3.鉴别研究
        3.1 荜茇的鉴别
        3.2 干姜的鉴别
        3.3 诃子的鉴别
    4.含量测定研究
        4.1 胡椒碱的含量测定
        4.2 没食子酸的含量测定
    5.小结
    6.附录
第四章 甘露益肝胶囊的稳定性研究
    1.实验仪器及实验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药品与试剂
    2.检测依据
    3.考察项目
    4.试验方法与结果
        4.1 加速试验
        4.2 长期试验
    5.小结
第五章 甘露益肝胶囊的药效和急性毒性的初步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实验动物
        1.3 药品与试剂
    2.试验方法及结果
        2.1 甘露益肝胶囊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
        2.2 甘露益肝胶囊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
        2.3 甘露益肝胶囊对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解酒实验)
        2.4 甘露益肝胶囊的急性毒性试验
    3.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愈溃膏对大鼠体表溃疡血管生成、细胞增殖/凋亡调控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体表溃疡的研究基础
    一、体表溃疡的中医研究基础
        (一) 定义及特点
        (二) 病因病机
        (三) 愈合机制
        (四) 治疗现状
    二、体表溃疡的西医研究基础
        (一) 定义及特点
        (二) 病因病理
        (三) 愈合机制
        (四) 治疗现状
    三、动物造模方法
        (一) 手术方法
        (二) 放射方法
        (三) 药物方法
        (四) 烫伤方法
        (五) 其它方法
第二部分 愈溃膏的研究基础
    一、愈溃膏的处方立论依据及组方分析
        (一) 处方立论依据
        (二) 组方分析
    二、愈溃膏的制剂工艺研究
        (一) 剂型的选择
        (二) 软膏剂基质
        (三) 制备工艺
    三、愈溃膏的毒理及药效作用研究
        (一) 毒理研究
        (二) 药效作用研究
    四、愈溃膏的临床研究
        (一) 一般资料
        (二) 诊断标准
        (三) 排除标准
        (四) 体表溃疡的分类
        (五) 治疗方法
        (六) 统计学方法
        (七) 疗效观察
        (八) 讨论
第三部分 愈溃膏对大鼠体表溃疡血管生成、细胞增殖/凋亡调控作用的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一) 实验材料
        (二) 实验方法
        (三) 实验步骤
        (四) 免疫组化方法
        (五) 实验结果评定
    二、实验结果
        (一) 对大鼠肉芽肿组织湿重的影响
        (二) 对大鼠体表溃疡肉芽肿组织中VEGF、bFGF的表达的影响
        (三) 对大鼠体表溃疡肉芽组织中PCNA的表达的影响
        (四) 对大鼠体表溃疡肉芽组织中bcl-2、bax的表达的影响
        (五) 对大鼠体表溃疡肉芽组织中细胞凋亡的影响
    三、讨论
        (一) 肉芽组织生成与体表溃疡的愈合
        (二) VEGF与血管生成及体表溃疡的愈合
        (三) bFGF与血管生成及体表溃疡的愈合
        (四) PCNA与细胞增殖及体表溃疡的愈合
        (五) bcl-2、bax与细胞凋亡及体表溃疡的愈合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着作
科研课题
详细摘要

(6)青藤碱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青藤碱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第二部分 青藤碱稳态药动学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第三部分 正清风痛宁肠溶片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第四部分 青藤碱在小鼠脑区的分布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综合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目录

(7)头痛宁胶囊对小鼠软脑膜微循环、镇痛抗炎的影响及毒理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理论研究
    1 祖国医学对偏头痛的认识
        1.1 病名的历史沿革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诊断标准
        1.4 中药治疗近况
    2 现代医学对偏头痛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特点
        2.2 偏头痛的病因
        2.3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
        2.4 临床表现
        2.5 偏头痛的诊断标准
        2.6 偏头痛的治疗近况
实验部分
    1 药效实验部分
        1.1 实验目的
        1.2 实验材料
        1.3 实验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1.5 实验结果
        1.6 结论
    2 毒理实验部分
        2.1 头痛宁胶囊的急性毒性实验
        2.2 头痛宁胶囊的长期毒性实验
讨论
    1 组方依据及方药探讨
        1.1 风热上扰、脑脉痹阻型偏头痛的机理
        1.2 治法与方药探讨
    2 软脑膜微循环、疼痛和炎症与偏头痛的相关性
        2.1 软脑膜微循环与偏头痛的相关性
        2.2 疼痛与偏头痛的相关性
        2.3 炎症与偏头痛的相关性
        2.4 软脑膜微循环、疼痛、炎症与偏头痛
        2.5 毒理实验研究的必要性
    3 实验结果分析
        3.1 头痛宁胶囊对小鼠软脑膜微循环的影响
        3.2 头痛宁胶囊的镇痛作用
        3.3 头痛宁胶囊的抗炎作用
        3.4 头痛宁胶囊的毒理实验结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滋肾丸治疗去卵巢雌鼠骨质疏松实验研究 ——滋肾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药物
        1.2 实验动物
        1.3 饲料及饲养环境
        1.4 仪器及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模型复制
        2.3 给药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各组大鼠子宫指数变化情况
        3.2 各组大鼠血清Gn-RH、FSH、LH变化情况
        3.2.1 各组大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变化情况
        3.2.2 各组大鼠促卵泡激素(FSH)变化情况
        3.2.3 各组大鼠促黄体生成素(LH)变化情况
        3.3 各组大鼠骨组织形态学变化情况
        3.3.1 股骨远端1/3部分的骨小梁面积百分率变化情况
        3.3.2 股骨远端1/3部分的骨小梁厚度变化情况
        3.3.3 股骨远端1/3部分的单位面积的骨小梁数变化情况
        3.3.4 胫骨近端1/3部分的骨小梁面积百分率变化情况
        3.3.5 胫骨近端1/3部分的骨小梁厚度变化情况
        3.3.6 胫骨近端1/3部分的单位面积的骨小梁数变化情况
    4. 实验结果分析
        4.1 滋肾丸对大鼠子宫指数的影响
        4.2 滋肾丸对大鼠Gn-RH、FSH、LH水平的影响
        4.3 滋肾丸对大鼠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5. 讨论
        5.1 关于动物模型的评价
        5.2 中医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认识及现代研究进展
        5.3 临床分型施治
        5.4 滋肾丸的立法、组方原则,复方组成及方义分析
        5.5 滋肾丸有关的现代药理研究
        5.6 关于阳性对照药的选择
        5.7 结论
    6. 问题和展望
        6.1 存在的问题
        6.2 展望
    附件:病理图片
第二部分 临床病例报告:滋肾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30例临床观察
    1.诊断标准
    2.分组情况
    3.治疗方法
    4.疗效观察指标
    5.统计学方法
    6.结果
    7、毒副反应
    8、讨论
第三部分 综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
    1.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研究
    2.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中医药药理研究
        2.1 单味中药(或提取物)的研究
        2.2 中药复方制剂研究
    3.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目录

(9)青藤碱的结构修饰及其抗炎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1.1 化学结构及物理性质
        1.1.2 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
        1.1.2.1 提取工艺
        1.1.2.2 含量测定
        1.1.2.2.1 肟化法
        1.1.2.2.2 薄层扫描法
        1.1.2.2.3 旋光法
        1.1.2.2.4 HPLC 法
        1.1.2.2.4.1 正相 HPLC 法
        1.1.2.2.4.2 反相 HPLC 法
        1.1.2.2.5 电泳法
        1.1.2.2.6 其它方法
        1.1.3 药理作用
        1.1.3.1 抗炎、抗风湿作用
        1.1.3.2 免疫抑制作用
        1.1.3.3 释放组胺作用
        1.1.3.4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1.1.3.5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1.3.6 对脑血管的作用
        1.1.3.7 对平滑肌的作用
        1.1.3.8 对阿片类依赖的防治作用
        1.1.3.9 对肾脏的作用
        1.1.3.10 其它作用
        1.1.4 毒性研究
        1.1.5 临床研究
        1.1.5.1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1.1.5.2 治疗心律失常
        1.1.5.3 脊柱炎
        1.1.5.4 其他应用
        1.1.6 制剂研究
        1.1.7 结构修饰研究
        1.1.7.1 A 环的结构修饰
        1.1.7.2 C 环的结构修饰
        1.1.7.3 D 环的结构修饰
        1.1.8 发展前景
第二章 本论文的设计思想与目标化合物合成路线
    2.1 引言
    2.2 论文设计思想
    2.3 目标化合物合成路线
        2.3.1 超声波辐射合成化合物Ⅰa,Ⅰb
        2.3.2 化合物Ⅱa~Ⅱh 的合成
第三章 实验部分
    3.1 仪器与试剂
    3.2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及波谱数据
        3.2.1 1-取代胺甲基-7,8-二去氢-4-羟基-3,7-二甲氧基-17-甲-9α,13α,14α-吗啡烷-6-酮的合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合成结果讨论
        3.3.1.1 Mannich 反应
        3.3.1.1.1 反应的位置选择性
        3.3.1.1.2 反应条件的选择
        3.3.1.2 胺交换反应
        3.3.2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确认
        3.3.2.1 IR 光谱
        3.3.2.2 ~1H NMR光谱
        3.3.2.3 MS 谱图
    3.4 生物活性试验
        3.4.1 实验材料
        3.4.2 实验方法
        3.4.3 实验结果
        3.4.4 活性结果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图

(10)乳宁霜透皮对乳腺增生大鼠干预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乳腺增生病的研究理论基础
    一、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
    二、西医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
    三、乳腺增生病的病因病机
    四、乳腺增生与癌前病变的关系
    五、乳腺增生病的治疗现状
第二部分 乳腺增生病中医药外治的研究基础
    一、乳腺增生病中医药外治临床研究进展
        (一) 中医药外治法在乳腺增生病中的应用
        (二) 乳房经皮给药吸收的机理
        (三) 乳房经皮给药吸收的可能途经
    二、乳腺增生病的中药外治实验研究概况
        (一) 中药外治透皮吸收的实验研究
        (二) 乳腺增生病中医药外治的实验研究
    三、乳宁霜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研究基础
        (一) 乳宁霜的处方立论依据及组方分析
        (二) 乳宁霜的制剂工艺
        (三) 乳宁霜药理及毒理研究
        (四) 乳宁霜的临床研究
第三部分 乳宁霜透皮对乳腺增生大鼠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
    实验一 乳宁霜的离体透皮吸收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一) 实验材料
        (二) 实验方法
        二、结果
        三、结论
    实验二 乳宁霜透皮对乳腺增生大鼠乳腺血流动力学、组织形态及血液流变学、性激素的干预作用
        一、材料与方法
        (一) 实验材料
        (二) 实验方法
        (三) 实验步骤
        二、实验结果
        (一) 大鼠实验前后体重的比较
        (二) 乳宁霜对大鼠乳头高度、乳房直径的影响
        (三) 乳宁霜对大鼠脏器系数的影响
        (四) 乳宁霜对大鼠乳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五) 乳宁霜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六) 乳宁霜对大鼠血清性激素的影响
        (七) 乳宁霜对大鼠乳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实验三 乳宁霜透皮对大鼠乳腺增生组织血管生成及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
        一、材料与方法
        (一) 实验材料
        (二) 实验方法
        (三) 实验步骤
        (四) 免疫组化方法
        (五) 实验结果评定
        二、实验结果
        (一) 乳宁霜对大鼠乳腺组织ER、PR 表达的影响
        (二) 乳宁霜对大鼠乳腺组织中VEGF、BFGF 的表达的影响
        (三) 乳宁霜对大鼠乳腺组织中PCNA 的表达的影响
        (四) 乳宁霜对大鼠乳腺组织BCL-2、BAX 表达的影响
        (五) 乳宁霜对大鼠乳腺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讨论
    一、乳宁霜对大鼠乳头高度、乳房直径及乳腺组织形态的作用
    二、乳宁霜对乳腺增生大鼠乳腺血流动力及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三、乳宁霜对乳腺增生大鼠血清性激素及其受体的作用
    四、乳宁霜对大鼠乳腺增生组织血管生成的作用
    五、乳宁霜对大鼠乳腺增生组织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四、颈痛宁冲剂对大鼠生化指标慢性毒理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紧张型头痛患者体质分型及牵正散加味治疗紧张型头痛风痰候的疗效观察[D]. 沈沁暄.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2)
  • [2]加味黄芪建中汤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相关细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D]. 高金良.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4(03)
  • [3]吉海旺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学术经验研究[D]. 衣蕾.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2(01)
  • [4]蒙药甘露益肝胶囊的药学研究[D]. 包桂花.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09(11)
  • [5]愈溃膏对大鼠体表溃疡血管生成、细胞增殖/凋亡调控作用的研究[D]. 宫少波.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9(07)
  • [6]青藤碱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 张斯汉. 重庆医科大学, 2008(01)
  • [7]头痛宁胶囊对小鼠软脑膜微循环、镇痛抗炎的影响及毒理实验研究[D]. 李蕾. 陕西中医学院, 2008(01)
  • [8]滋肾丸治疗去卵巢雌鼠骨质疏松实验研究 ——滋肾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临床观察[D]. 连亚娜.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8(07)
  • [9]青藤碱的结构修饰及其抗炎活性研究[D]. 罗娟. 四川大学, 2007(04)
  • [10]乳宁霜透皮对乳腺增生大鼠干预作用的研究[D]. 李湘奇.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6(02)

标签:;  ;  ;  ;  ;  

净痛宁颗粒对大鼠生化指标的慢性毒理学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