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发展现状

国际物流发展现状

一、国际物流发展状况(论文文献综述)

李江[1](2022)在《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推动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物流实现了由制约因素到推动因素的转变,进一步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之间的联系,使得国际贸易在国际物流的不断进步中获得了相应的优化,大大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而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不断变化,国际贸易也遇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使得西方部分国家及贸易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本文针对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进行研究,分析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推动作用。

王玥雅[2](2021)在《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相互促进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我国逐渐推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共同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两方面的相互促进以及协同发展的趋势决定了"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能否最终实际实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本身为我国的国际贸易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推动了我国国际物流行业的发展,为保障我国国际贸易与物流行业的稳定发展,本文从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协同发展关系的角度进行现状分析,试提出一些促进我国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进一步协同发展的策略试想。

林婵贞[3](2021)在《中泰物流业发展状况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物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产业之一,物流业的发展会大幅度影响企业,改善物流效率可对整体经济产生较大的助推作用。目前,全球各国着力发展物流业,在这一领域各显神通。中国的物流发展已经跨越了初级阶段,拥有良好的物流管理体系。虽然泰国的物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尽管泰国人口众多、市场经济繁荣,但泰国物流系统的能力不足以满足客户需求。物流成本过高,越来越成为影响泰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因而,需要着重发展物流业以建立适应未来经济的物流体系。为了泰国经济提升,需要向中国的发达城市学习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应用于泰国的物流发展。然而,因为难以汇编泰国的标准、条件以及统计数据。因此,关于国内外物流的研究仍然比较匮乏,特别是关于中国和泰国之间的物流比较。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俨然成为了一个市场经济较为繁荣的国家,而作为比中国更早独立的泰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却一直未有太大的起色,泰国仍然缺乏系统的数据处理和物流中心。本文从物流成本、仓储服务成本和包装服务等方面对中国和泰国的物流业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各种统计数据探索其中存在的差异并分析产生的原因,希望能能够借鉴中国的物流发展的经验,改善泰国物流行业结构,降低物流成本,加快泰国物流业的发展。

吴晨[4](2021)在《欧亚地区国家物流绩效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一直以来,中国都和欧亚地区的国家保持着良好的经贸合作关系,贸易活动频繁,2019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总额达到了495亿美元,是1992年贸易额的九十多倍,2020年中国已经成为俄罗斯和吉尔吉斯斯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成为了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和白俄罗斯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同时,中国与欧亚地区的国家进行了包括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方面的密切合作,由于中国在能源方面的对外依存度较大,因此对于中国来说,欧亚地区国家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随着欧亚经济联盟的成立以及“一带一盟”的对接,中国与欧亚地区国家的贸易关系越发紧密,与此同时,随近些年来国际贸易的加速发展和国际分工程度的空前加深,学者们的目光越来越多地聚焦在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上。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欧亚地区国家的物流绩效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了物流绩效水平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本文从研究视角进行创新,基于欧亚地区国家视角,从物流绩效指数LPI(Logistics Performance Index)出发,寻找欧亚地区国家物流绩效与中国出口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实证分析了物流绩效指数及其六项分指标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首先,本文阐述了欧亚地区国家以及物流绩效指数的相关概念,并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随后,本文整理了2007-2019年中国对欧亚地区国家的出口贸易以及欧亚地区国家的物流绩效状况数据,定性分析了中国对欧亚地区国家的出口贸易概况以及中国与欧亚地区国家的物流发展概况。最后,本文运用定量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对贸易中的引力模型进行了扩展,引入了欧亚地区国家物流绩效指数、是否有共同边界以及是否为内陆国等变量,构建了面板数据模型,对欧亚地区国家的物流绩效指数及其各分项指标对中国的出口贸易额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欧亚地区国家物流绩效对中国的出口有正向促进作用。通过理论分析,物流绩效的提升可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贸易成本,从而推动国际贸易顺利展开。实证分析显示,物流绩效对中国出口欧亚地区国家有着显着的正向影响,回归结果显示,欧亚地区国家物流绩效指数每提升1%,可以推动中国对欧亚地区国家出口贸易额增长2.091%。物流绩效的六个分指标也都对中国出口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其中物流服务质量的影响程度最大,欧亚地区国家物流服务能力每提高1%,中国对其出口额就提高1.77%。相对而言,海关效率对中国出口的影响程度较低,且没有通过显着性检验。当前欧亚地区各国的物流绩效水平还较为落后,不断改善物流绩效水平对中国与欧亚地区国家的合作有重要意义。

张世铭[5](2021)在《基于SEM的“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通道选择方法评价与优化》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愈发频繁,这使得国际货物贸易对“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通道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托运人在进行“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通道选择时的内在机制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托运人对于“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通道的实际需求,为“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通道网络的发展与优化提供可靠的依据。目前,对于国际物流通道选择的相关研究中,在进行建模时往往只考虑物流费用、物流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忽略了托运人对于“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通道的内生感官,不能很好的解释托运人的选择结果。本文以托运人的“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通道选择行为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通道进行深入的分析,介绍了相关概念及“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通道目前的发展状况,分析了托运人进行选择的具体步骤,确定了随机效用理论、行为计划理论、多属性决策方法为托运人选择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并提出了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通道选择SEM-Logit模型。(2)将影响托运人选择结果的因素划分为托运人自身属性、所运货物属性及托运人对“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通道服务的感官特性,其中托运人的感官特性包括经济性、时效性、安全性、便捷性、政策导向性五个方面。基于对影响因素的划分,进行调查方案设计,通过网络调查的方法收集托运人“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通道选择的样本数据,并对样本数据进行初步的统计性分析。(3)基于实际调查收集到的数据,根据构建的“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通道选择SEM-Logit模型,对影响托运人选择结果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选择水路运输的托运人看重物流通道的经济性与便捷性,选择铁路运输的托运人看重物流通道的经济性与政策导向性,选择航空运输的托运人看重物流通道的时效性与安全性,从而揭示了托运人选择行为的机制。同时,为优化“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通道网络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李敬茹[6](2021)在《中俄物流产业合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现代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越发明朗,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物流作为打破地域界限的有效手段,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综合配套能力和社会化服务程度,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也成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中俄两国互为最大邻国,在许多领域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对中俄物流产业合作进行研究,符合双边经济发展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围绕中俄物流产业合作,首先剖析两国物流产业合作的现实基础,着重研究中俄货物运输和以口岸城市为代表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紧接着对中俄物流产业合作面临的主要风险进行预判,提出降低风险的对策建议,最后展望中俄物流产业合作的未来前景,关注合作发展新动态。

许虎林[7](2020)在《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际产业链专业化分工和供应链的有序衔接,扩大了国际贸易规模,有效推进了国际物流的发展。在大图们江次区域合作中国际物流的地位日益突出,国际物流合作如何开展、在哪些方面开展,虽然GTI组织专家们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和通关问题的探讨,但都没有对区域内国际物流合作效应进行全面深入地论证。在大图们江区域各地方政府急于发展经济,各成员国对这一区域的发展给予更多关注的大背景下,大图们江次区域合作从国际物流合作先行突破,但现有的国际物流发展现状表明,国际物流合作的发展还处于规模化的第一阶段,没有达到大图们江区域成员国的预期。所以,本研究从归纳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入手,首先将研究的地理范畴扩展为以大图们江倡议成员地理范围的经济辐射范畴为研究对象,突破了研究范畴的局限性。通过对国际物流合作概念的重新界定,明确研究以基础设施建设、通关货物运输、国际物流服务及制度保障等方面的合作为基础,探讨宏观层面的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问题。在研究中明确了合作的基础源于国家战略与合作机制为大图们江地区国际物流合作提供的制度保障,陆海联运形成的互联互通为国际物流合作奠定的通道基础,区域各国经济的发展为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提供的源泉与动力及朝鲜与日本积极参与大图们江区域合作。通过对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进程、模式和成效分析,展示了合作发展的程度。尝试从国际物流量(进口量和出口量)和国际物流额(进口额和出口额)两个方面的四个维度来分析,突破已往物流研究中单一物流量指标的局限性。通过时间固定效应方法对总结出的国际物流五方面影响因素核心变量进行分析,着重分析了这些变量对国际物流发展产生的影响及原因,为国际物流合作效应的分析提供了前期基础。研究中,通过耦合方法将国际物流五方面合作的各变量耦合处理,经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提炼出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的国际物流环境指标、国际物流基础设施指标、国际物流效率指标、国际物流成本指标和国际物流市场指标等五个效应指标,引入效用理论,利用时间固定效应方法并结合倒U型模型分析法对五个方面指标进行效应分析,得出五个方面的效应情况。依据以上的分析,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本研究通过以上的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发展经过二个阶段发展,处于规模扩大的发展阶段;现阶段主要的合作机制主要有四种机制,即决策机制、沟通与协调机制、冲突调解机制、收益分配机制等,但尚未形成一套制度化和程序化的国际物流合作专门决策机制,沟通与协调机制不能及时解决跨境国际物流中的即时问题,影响了跨境国际物流合作的流畅性,仅形成了双边收益分配机制,冲突调解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合作模式主要有政府间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模式、清关互认模式、企业间双边合作模式、跨境电商物流合作模式等;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项目合作、国际物流标准化建设合作以及电商国际物流方面取得成效。通过对进(出)口国际物流五方面28个影响因素分析,得出在进口与出口的量(额)的二个方面四个维度上,各变量全部体现其直接影响作用,但直接影响程度不同。对出口国(或地区)而言,公路的质量、使用国际互联网用户贸易壁垒、海关手续负担、本地竞争的强度、价值链宽度、国际分销和市场营销控制货运及时性、清关效率、物流服务能力、货物可追溯性、法律框架解决纠纷的效率、反垄断政策的有效性等因素的直接影响最大。对进口国(或地区)而言,公路的质量、铁路基础设施的质量、港口基础设施的质量、本地竞争的强度、当地供应商质量、国际分销和市场营销控制、贸易壁垒、贸易关税、海关手续负担、清关效率、货物可追溯性、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反垄断政策的有效性、政府官员的决定中徇私等因素的直接影响最大。主要原因是,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处于规模化的初级阶段,合作水平低,各国政策和合作机制不完善,区域各国的经济和社会水平不同,各国间国际物流发展不平衡,外部环境对国际物流的发展产生冲击。通过对五个国际物流合作效应的替代指标分析,得出,对进口国而言,大图们江区域的国际物流环境、国际物流效率和国际物流市场三个国际物流合作效应的替代指标显着性体现出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效应是递增的,国际物流基础设施也基本反映出这一点。而对出口国而言,大图们江区域的国际物流环境、国际物流效率二个国际物流合作效应的替代指标显着性体现出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效应的作用。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还处于合作规模扩大阶段,没有进入质变的平衡发展阶段,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各替代指标的效应存在差异是必然的。针对上述研究,借鉴国内外物流合作的相关经验,结合大图们江区域的实际情况提出四点对策建议:改善国际物流合作环境、促进政府间合作,提高国际物流合作效率,创造新的国际物流需求,有效推进国际物流通道基础和通道畅通化建设等对策建议。

白志勇[8](2020)在《河北港口集团国际物流公司经营风险防控与对策》文中认为随着物流业的不断发展,各地煤炭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面对蓬勃发展的市场前景和残酷的竞争环境,作为煤炭物流企业,只有转变原有观念,积极分析快速响应,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领先。然而,物流经营在具体实践仍然存在诸多风险,假设没有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一旦出现问题,将给物流企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如何全面地识别和监控物流业务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进行有效地防控,已然成为物流企业所必须应对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以河北港口集团国际物流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理论联系实践等方法,研究探索该公司开展物流经营存在的风险,查摆原因,为降低公司物流经营业务风险提供理论支撑。首先在梳理国内外物流及物流供应链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明确本文的研究内容及采取的研究方法,对本文涉及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进行了综述。其次系统回顾了河北港口集团国际物公司2017-2019年物流业务开展情况及风险控制现状,并依据风险控制理论定性地分析了河北港口集团国际物公司物流业务存在的风险及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再次构建了风险防控管理体系,利用系统分析法,对公司物流金融风险进行了统计分析。最后依据分析结论并结合公司现状,提出了降低物流风险的防控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对河北港口集团国际物公司物流业务的健康有序开展提供有益帮助,使其能够以有效防控风险为基础,增加其物流业务的类型,促进其业务的多样化,使其在业内的竞争力得到提高。该论文有图22幅,表14个,参考文献60篇。

谢雨蓉[9](2020)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及中国的应对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国际物流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与手段,经济全球化涉及很多维度,其中一些因素对国际物流的发展演变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这些影响因素的研究应抓住主要维度、聚焦关键因素。经济全球化在推进进程中,参与主体、推进机制、表现形式等不断变化,与之相伴的是国际物流的空间拓展、方式变革与形态演化等。当前,经济全球化正面临新的调整变化,既有的产业分工、贸易方式、利益分配格局等都在重塑之中,必将引发国际物流的巨大变革。在全球化当前阶段,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已骤然改变,自身的地位与作用也在悄然变化。在此背景下,中国发出“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打造全球化合作新平台。国际物流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载体,也受到这一全球化新模式的深刻影响。中国需要根据相关因素变化,做出积极应对,调整国际物流发展策略,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供有效手段,也为中国积极融入和主动推动经济全球化提供有力支撑。本文以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物流之间的关系,以国际政治经济学、经济地理学、技术创新与扩散等学科理论为依据,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定经济全球化中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的主要维度,建立影响因素分析的理论框架。运用该理论框架,分析经济全球化在不同发展阶段每个维度对国际物流的影响,总结历史规律,并提出中国在全球化新阶段,国际物流的应对策略。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第一,在明确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物流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经济全球化中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的四个主要维度,分别是治理结构、空间格局、科学技术、规则体系,对每个维度的含义进行了阐释和界定,在各个维度上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物流的影响,建立了研究经济全球化中国际物流影响因素的四维分析框架,奠定了全文的理论基础。第二,以大航海为经济全球化的起点,分三个发展阶段,采用四维分析框架,研究了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物流的影响。第一阶段全球化结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依靠暴力与资本推进,形成了根植于殖民地经济的国际生产贸易网络,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产业分工和地理大发现,这一阶段全球化建立了资本推动、暴力维护的海洋运输体系,大航海将国际航线网络由地中海拓展至全球;第二阶段全球化至WTO多哈回合谈判中止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建立了发达国家主导、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垂直化、专门化国际分工,在全球形成欧洲、北美、东亚三大生产网络,在这一阶段的全球化中,跨国公司及其母国掌控着全球物流资源与市场,集装箱革命推动产业变革,国际物流中心伴随全球产业转移,在太平洋沿岸兴起;第三阶段的经济全球化仍在推进之中,随着新兴经济体崛起,全球化迈入多元共治与互利共赢时代,大规模的多边贸易合作转向以巨型自贸协定为代表的区域合作,国际物流格局加快调整,资源重配、市场重构、区域内需求快速增长、业态模式多元化发展将推动建立新的规则体系,也为后发国家参与规则制定创造了机遇。第三,采用四维分析框架,研究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提出的全球化新阶段下的新范式,对国际物流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应对策略。“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中国作为倡议的发出者,主动推动生产网络沿“一带一路”扩散,带动欧亚大陆中间欠发达地区发展。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物流将形成海陆双向发展格局。在海运物流格局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中国应着力寻求国际物流陆向突破,构建陆路物流大通道,统一陆路国际物流规则,以此作为中国在全球化新阶段国际物流发展的应对策略之一。第四,提出以中欧班列为载体,寻求“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陆向突破发展。在四维分析框架下,梳理了影响中欧班列发展的具体因素,建立数学模型识别了关键因素、原因因素与结果因素,研究了中欧班列与海运物流围绕关键因素的竞争博弈,并从加快技术与模式创新,统一规则与标准体系等方面提出中欧班列的发展思路。第五,围绕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新阶段,稳步推进海运发展、寻求“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陆向突破的应对策略,从中欧班列发展、“一带一路”国际物流发展和全球化新变革中的国际物流发展三个层面,提出具体对策建议。本文主要贡献和创新点体现在:(1)从治理结构、空间格局、科学技术、规则体系四个维度,构建了经济全球化中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的理论框架。(2)拓展了研究国际物流问题的时空视角:时间上,在经济全球化500年的历史进程中,分阶段系统研究了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物流的影响;空间上,将对国际物流的研究从传统海运领域拓展到海陆两个方向、两大空间。(3)运用四维分析框架,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对国际物流的影响,提出中国在全球化新阶段,以市场为主导、以国家综合实力为支撑,在稳步推动海运物流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寻求“一带一路”陆路物流突破的应对策略。(4)提出围绕中欧班列实现“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陆向突破,运用数学模型方法识别了中欧班列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了中欧班列与海运的博弈行为,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康赟[10](2020)在《港口城市国际物流竞争力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颁布了各种各样的政策文件将国际物流的发展作为重要目标,尤其重视港口城市的国际物流发展情况。因此,通过对港口城市国际物流竞争力进行评价,对港口城市的国际物流发展情况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准确的定位港口城市国际物流的发展程度,明确其自身在国际物流竞争中的优劣势,从而制定未来的发展方向,有助于更具针对性的制定各港口城市国际发展规划和发展政策。论文基于城市国际物流竞争力的角度,对港口城市国际物流竞争力的相关理论与竞争力评价方法进行总结;从国际物流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讨论了六大港口城市国际物流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影响港口城市国际物流发展的因素;通过港口城市国际物流核心竞争力的分析得出港口城市国际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邀请专业人员获得评价数据,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六大港口城市国际物流竞争力进行评价。通过模型的计算,得出每个城市的国际物流竞争力评估结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六大港口城市的国际物流竞争力进行排序。以大连为例,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大连的国际物流竞争力的优劣势,最终得出大连需要将提高物流需求作为首要的发展目标。可以为各个港口城市的国际物流发展提出参考。

二、国际物流发展状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际物流发展状况(论文提纲范文)

(1)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推动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介绍
    (一)国际物流
        1. 国际物流简要说明
        2. 国际物流的发展现状
        3. 国际物流存在的问题
        (1)物流的标准不统一
        (2)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3)物流服务的方式有限
    (二)国际贸易
        1. 国际贸易的简要说明
        2. 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
        3. 国际贸易存在的问题
        (1)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影响
        (2)贸易顺差较大
    (三)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1. 国际贸易促生国际物流
        2. 国际物流的现代化发展促进国际贸易
二、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推动作用
    (一)消除了贸易缺陷
    (二)提高了贸易效率
    (三)提高了贸易的质量
三、国际物流的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促使国际贸易的成本降低
    (二)提高了市场的反应能力,加大市场竞争力
    (三)扩大国际贸易的规模
四、加强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推动作用的措施
    (一)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
    (二)加强对物流的管理
    (三)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四)加强信息化的建设
    (五)加强对专业物流人才的培养
    (六)进一步完善国际物流信息管理平台
五、结语

(2)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相互促进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发展现状
二.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相互促进关系分析
    2.1国际贸易对国际物流的促进
    2.2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促进
三.结束语

(3)中泰物流业发展状况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主要内容和方法
    四、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物流与物流业
        二、国际物流
        三、物流成本与物流服务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商物分离说
        二、物流的“黑大陆”说
        三、“第三利润源”学说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泰国物流业发展状况
    第一节 泰国物流业发展历程
        一、军事物流阶段(1950 年至1964 年)
        二、工业物流阶段(1965 年至1979 年)
        三、电子物流阶段(1980 年至1990 年)
        四、交换信息阶段(1990 年至今)
    第二节 泰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一、近年来物流业效率有所提升
        二、国内货运的销量提高较快
        三、国内货运中运输方式较为丰富
        四、国际货运
        五、物流仓库近年来发展较快
        六、最后一公里配送促进物流包装快速发展
    第三节 泰国物流业发展的PEST分析
        一、政治因素(Politics)
        二、经济因素(Economy)
        三、社会因素(Society)
        四、技术因素(Technology)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物流业发展状况
    第一节 中国物流业发展历程
        一、筹备阶段(1949 年到20 世纪80 年代)
        二、起步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至20 世纪 90 年代)
        三、发展阶段(2000 年至今)
    第二节 中国物流发展现状与特点
        一、中国物流绩效水平较高
        二、中国物流货物运输数量较大、运输方式较为丰富
        三、中国包装行业快速稳定发展
        四、中国仓储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五、中国物流业极大的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泰物流发展环境与发展效率比较分析
    第一节 中泰物流发展环境比较分析
        一、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比较分析
        二、中泰物流业发展政策环境比较分析
    第二节 中泰物流成本与服务效率比较分析
        一、物流成本的构成与计算方法
        二、中国物流成本与服务现状分析
        三、泰国物流成本与服务状况分析
        四、中泰物流成本与服务效率比较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借鉴中国经验发展泰国物流业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泰国物流业与中国物流业的差距及其产生原因
        一、泰国物流业与中国物流业差距
        二、泰中物流业差距产生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 发展泰国物流业的对策建议
        一、解决基础设施问题
        二、采用新技术
        三、促进物流业人力资源发展
        四、推进减少海关程序
        五、增强能力的税收措施
        六、改善法律更轻松连接系统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欧亚地区国家物流绩效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2章 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及指标选取
        2.1.1 欧亚地区国家
        2.1.2 国际物流
        2.1.3 物流绩效指数
    2.2 文献综述
        2.2.1 欧亚地区国家的相关研究
        2.2.2 物流与国际贸易关系相关研究
        2.2.3 国际物流绩效对贸易的影响研究
        2.2.4 文献述评
第3章 中国对欧亚地区国家出口贸易现状及物流概况分析
    3.1 中国与欧亚地区国家的贸易概况
    3.2 欧亚地区国家物流发展现状
        3.2.1 欧亚地区国家物流发展情况概览
        3.2.2 欧亚地区国家物流绩效指数分析
        3.2.3 欧亚地区国家物流绩效分指数分析
    3.3 物流绩效与出口贸易关系
        3.3.1 相关性分析
        3.3.2 影响机制分析
第4章 欧亚地区国家物流绩效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研究假说
    4.2 模型、变量及数据说明
        4.2.1 模型设定及变量说明
        4.2.2 数据来源及处理说明
        4.2.3 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4.3 多重共线性检验及平稳性检验
    4.4 实证结果与分析
        4.4.1 物流绩效指数回归结果与分析
        4.4.2 物流绩效指数分项指标回归结果与分析
        4.4.3 异质性分析
        4.4.4 稳健性检验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5)基于SEM的“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通道选择方法评价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需要完善沿线国际物流通道
        1.1.2 发展国际物流通道需要进行综合评估与优化
        1.1.3 发展国际物流通道需要从使用者角度出发考虑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1.5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通道选择模式分析
    2.1 国际物流通道相关定义
        2.1.1 现代物流定义
        2.1.2 国际物流定义
        2.1.3 物流通道定义
        2.1.4 国际物流通道结构分析
    2.2 “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通道发展状况
        2.2.1 “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通道建设现状
        2.2.2 “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通道发展特征
    2.3 国际物流通道货物运输模式分析
        2.3.1 国际物流通道货物运输过程
        2.3.2 国际物流通道货物运输技术特征
        2.3.3 国际物流通道的要素协调
    2.4 国际物流通道选择决策机制及相关理论
        2.4.1 国际物流通道选择决策机制
        2.4.2 国际物流通道选择决策相关理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SEM的国际物流通道选择行为模型
    3.1 基于SEM的国际物流通道选择行为模型构建背景
    3.2 “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通道选择SEM-Logit整合模型
        3.2.1 SEM-Logit整合模型构建
        3.2.2 整合模型的求解
    3.3 “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通道服务特性结构方程模型
        3.3.1 模型构建
        3.3.2 模型识别
        3.3.3 模型参数估计
        3.3.4 模型拟合度评价
        3.3.5 模型修正
        3.3.6 运算结果归一化
    3.4 托运人“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通道选择多元Logit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通道选择行为调查设计与结果分析
    4.1 调查方案
        4.1.1 调查方式
        4.1.2 调查内容
    4.2 基于收集到数据的变量分析
        4.2.1 托运人自身属性
        4.2.2 所运货物属性
        4.2.3 物流通道服务特性变量分布
    4.3 数据检验
        4.3.1 信度检验
        4.3.2 效度检验及因子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SEM-Logit的“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通道选择机制研究
    5.1 “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通道结构方程模型的设计
        5.1.1 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图
        5.1.2 结构方程模型指标检验
        5.1.3 模型运算结果分析
    5.2 考虑潜在因素影响的“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通道选择SEM-Logit模型构建
        5.2.1 SEM-Logit整合模型构建
        5.2.2 整合模型运算结果分析
    5.3 模型应用后的优化策略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6)中俄物流产业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Аннотация
绪论
第一章 中俄物流产业合作的现实基础
    第一节 中俄物流产业合作的经济基础
        一、中俄经济状况分析
        二、中俄经贸合作分析
    第二节 中俄物流政策及国际化发展
        一、中国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
        二、俄罗斯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
        三、中俄物流政策的国际化对接
    第三节 中俄海关合作的深化
        一、双边协议下的中俄海关合作
        二、多边协议下的中俄海关合作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俄物流产业合作状况
    第一节 中俄物流运输的主要合作方式
        一、陆路运输
        二、水路运输
        三、航空运输
        四、管道运输
        五、多式联运
    第二节 中俄边境口岸物流体系建设
        一、中俄边境口岸分布
        二、中俄对应边境口岸物流体系建设
        三、中俄边境口岸物流体系建设的问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俄物流产业合作的主要风险及降低风险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中俄物流产业合作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政治风险
        二、经济风险
        三、社会责任风险
        四、不可控风险
    第二节 降低中俄物流产业合作风险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中俄政治互信
        二、加强中俄金融合作
        三、加强物流人才培育
        四、加速绿色物流发展
        五、加速智慧物流发展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俄物流产业合作的新动态与未来前景
    第一节 中俄物流产业合作的新动态
        一、中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完善
        二、中俄物流、贸易、制造业联动发展
        三、中俄跨境电商物流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四、中俄第三方物流不断发展
    第二节 中俄物流产业合作的未来前景
        一、中俄物流产业合作适逢机遇期
        二、中俄物流产业合作空间广阔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7)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际物流合作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框架
    1.5 主要创新与不足
        1.5.1 主要创新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国际物流合作的一般分析
    2.1 基本概念及界定
        2.1.1 大图们江区域
        2.1.2 物流与物流系统
        2.1.3 区域物流与区域物流合作
        2.1.4 国际物流与国际物流合作
    2.2 区域国际物流合作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及作用
        2.2.1 区域国际物流合作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2.2.2 区域国际物流合作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2.3 国际物流合作相关理论
        2.3.1 区域物流理论
        2.3.2 复合相互依赖理论
        2.3.3 国际物流绩效理论
        2.3.4 国际物流供应链理论
第3章 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基础
    3.1 国家战略与合作机制为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3.1.1 国家战略叠加效应为国际物流合作发展创造了时代机遇
        3.1.2 国际物流合作机制的形成提供了合作的基础制度环境
    3.2 陆海联运形成的互联互通为国际物流合作奠定了通道基础
        3.2.1 陆海联运通道形成
        3.2.2 国际物流口岸和港口节点形成
    3.3 区域各国经济的发展为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提供了源泉与动力
        3.3.1 大图们江区域经济规模扩大是国际物流合作的源泉
        3.3.2 国际贸易是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发展的动力
    3.4 朝鲜与日本为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增添了活力
        3.4.1 朝鲜对大图们江区域合作项目的开展起到积极作用
        3.4.2 日本促进了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的增长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进程、模式和成效
    4.1 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的发展进程
        4.1.1 合作萌芽阶段(2005-2009)
        4.1.2 合作形成和扩大阶段(2010-现在)
    4.2 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模式
    4.3 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的成效
        4.3.1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项目合作进展顺利
        4.3.2 国际物流标准化建设取得一定效果
        4.3.3 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电商物流合作发展迅速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的核心影响因素分析
    5.1 国际物流影响核心因素的选择分析
    5.2 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核心影响因素分析的框架
        5.2.1 理论模型
        5.2.2 实证模型
        5.2.3 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
    5.3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5.3.1 实证检验
        5.3.2 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效应的实证分析
    6.1 理论机制分析
        6.1.1 区域国际物流合作效应的来源
        6.1.2 区域国际物流合作的效用分析
    6.2 指标体系与模型构建
        6.2.1 指标体系的构建
        6.2.2 模型的构建
    6.3 实证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促进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的对策建议
    7.1 改善国际物流合作环境
        7.1.1 建设新大图们江区域合作组织
        7.1.2 补充、完善和优化现有合作机制
        7.1.3 协调各国区域内的利益,建立规范的合作环境
        7.1.4 建设具有竞争活力的物流市场环境
        7.1.5 增加区域内各国政府决策透明度,减少政府管制影响
    7.2 促进政府间合作,提高国际物流合作效率
        7.2.1 建设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信息网络综合平台
        7.2.2 推动区域国际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建设
        7.2.3 加快区域国际物流的标准化建设
    7.3 创造新的国际物流需求
    7.4 有效推进国际物流通道基础设施和通道畅通化建设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河北港口集团国际物流公司经营风险防控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河北港口集团国际物流公司的基本情况与主要问题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国际物流公司经营风险诊断
    2.1 公司经营分析与风险
    2.2 公司2019 年月度主要指标波动性风险分析
    2.3 公司经营中的应收账款风险分析
    2.4 公司债务风险分析
    2.5 公司现金流短缺风险分析
    2.6 公司经营业务的风险分析
3 国际物流公司面临外部环境风险因素
    3.1 公司物流业务的区域与区位分析
    3.2 煤炭大宗产品的产业环境的风险因素分析
    3.3 大宗商品(煤炭)的消费影响因素与趋势
    3.4 公司所在地物流产业的环境制约与风险
    3.5 公司经营风险的关键风险因素
4 国际物流公司的内部风险要素识别与评估
    4.1 公司物流贸易业务模式
    4.2 公司财务管理能力与风险因素
    4.3 公司合同管理与应收款风险
    4.4 公司客户管理与客户失信风险
    4.5 公司债务风险与现金缺口风险
    4.6 公司经营决策风险因素
    4.7 公司行为风险与风险制度带来的关键风险
5 国际物流公司的经营风险管控策略
    5.1 公司经营风险的系统关键要素
    5.2 公司经营管理风险防控模式与防控体系
    5.3 公司战略环境风险的防控
    5.4 公司业务经营风险的防控
    5.5 公司人员违章的风险防控
    5.6 公司经营风险的关键控制点
6 国际物流公司的经营风险配套对策措施
    6.1 公司经营风险防控的组织职能调整
    6.2 公司物流业务平台建设
    6.3 公司客户的逾期账款的限期催收管理
    6.4 客户信用管理动态评估与监管
    6.5 公司经营管理风险定期评估
    6.6 公司经营风险损失的问责处理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及中国的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国际物流与经济全球化的密切联系
        1.1.2 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物流格局的改变
        1.1.3 新兴经济体崛起对国际物流秩序的重塑
        1.1.4 “一带一路”倡议对国际物流变革的推动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逻辑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逻辑框架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
        2.1.2 系统理论和分析方法
        2.1.3 博弈理论及其应用
        2.1.4 其他相关学科与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经济全球化相关研究
        2.2.2 国际物流的相关研究
    2.3 既有文献对本文的贡献
    2.4 本章小结
3 经济全球化中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的理论框架
    3.1 基本概念
        3.1.1 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概念
        3.1.2 国际物流的基本概念
    3.2 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维度
        3.2.1 国际物流与经济全球化的相互作用关系
        3.2.2 经济全球化影响国际物流的主要维度
    3.3 经济全球化中国际物流影响因素的四维分析框架
        3.3.1 治理结构维度的影响
        3.3.2 空间格局维度的影响
        3.3.3 科学技术维度的影响
        3.3.4 规则体系维度的影响
        3.3.5 四个维度的交叉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第一阶段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
    4.1 第一阶段经济全球化影响国际物流的四个维度分析
        4.1.1 治理结构——西方列强对殖民地的瓜分与掠夺
        4.1.2 空间格局——殖民经济与第一次国际产业转移
        4.1.3 科学技术——工业革命大幅提升西方生产力与军事力量
        4.1.4 规则体系——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4.2 第一阶段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四个维度分析
        4.2.1 治理结构——依靠军事强权和经济霸权争夺海上战略通道
        4.2.2 空间格局——地中海贸易区扩张与两洋港口的兴衰
        4.2.3 科学技术——天文、地理、航海、造船等技术的发展
        4.2.4 规则体系——西方海权论思想与物流现代市场运行模式初现
    4.3 本章小结
5 第二阶段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
    5.1 第二阶段经济全球化影响国际物流的四个维度分析
        5.1.1 治理结构——大国主导下的多边合作
        5.1.2 空间格局——欧洲、北美、东亚三大生产网络的形成
        5.1.3 科学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垂直专业化产业分工
        5.1.4 规则体系——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系
    5.2 第二阶段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四个维度分析
        5.2.1 治理结构——国际资本深度参与国际通道、枢纽之间的竞争
        5.2.2 空间格局——亚太物流市场扩张与国际航运中心崛起
        5.2.3 科学技术——集装箱运输建立全新的国际物流运行体系
        5.2.4 规则体系——统一的国际海运规则不断发展完善
    5.3 本章小结
6 第三阶段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
    6.1 第三阶段经济全球化影响国际物流的四个维度分析
        6.1.1 治理结构——崛起的新兴经济体推动全球化共商共建共享
        6.1.2 空间格局——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三大生产网络独立性提高
        6.1.3 科学技术——工业4.0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6.1.4 规则体系——新型经贸规则正在构建之中
    6.2 第三阶段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四个维度分析
        6.2.1 治理结构——国际物流面临资源重新配置与市场重构
        6.2.2 空间格局——国际物流需求在部分区域内较快增长
        6.2.3 科学技术——现代科技推动国际物流多元化与创新发展
        6.2.4 规则体系——适应区域物流发展的国际规则亟待建立完善
    6.3 本章小结
7 “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
    7.1 “一带一路”倡议影响国际物流的四个维度分析
        7.1.1 治理结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7.1.2 空间格局——中国为主体的东亚生产网络沿“一带一路”扩散
        7.1.3 科学技术——5G与新技术相互赋能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7.1.4 规则体系——依托自身优势引领区域经贸规则建立
    7.2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物流四个维度分析
        7.2.1 治理结构——市场为主体、综合实力为支撑推进物流体系建设
        7.2.2 空间格局——构建海陆双向物流大通道
        7.2.3 科学技术——智慧物流与跨境电商市场广阔
        7.2.4 规则体系——推动陆路物流规则统一与完善
    7.3 中国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国际物流发展的应对策略
        7.3.1 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对“一带一路”的启示
        7.3.2 “一带一路”物流发展寻求陆向突破策略
    7.4 本章小结
8 依托中欧班列实现国际物流陆向突破的策略
    8.1 中欧班列在“一带一路”国际物流体系中的作用
        8.1.1 中欧班列发展情况
        8.1.2 中欧班列在“一带一路”陆路物流中的骨干作用
        8.1.3 中欧班列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的载体作用
    8.2 中欧班列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8.2.1 中欧班列发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8.2.2 中欧班列发展主要影响因素识别
        8.2.3 中欧班列发展影响因素分类分析
        8.2.4 中欧班列发展影响因素分析结论
    8.3 中欧班列与海运物流的协调发展
        8.3.1 中欧班列与海运物流的协作互补
        8.3.2 中欧班列与海运物流的竞争博弈
    8.4 中欧班列与跨境电商的融合创新
    8.5 中欧班列国际规则的统一与完善
    8.6 本章小结
9 中国在全球化新变革中的国际物流发展对策建议
    9.1 中欧班列发展的对策建议
    9.2 “一带一路”国际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9.3 经济全球化新阶段国际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9.4 本章小结
10 结论与展望
    10.1 完成的主要工作与结论
        10.1.1 完成的主要工作
        10.1.2 主要结论
    10.2 本文贡献与创新之处
    10.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中欧班列到发欧洲国家的主要线路情况
附录 B 中欧班列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附录 C 中欧班列问卷调查受访专家情况
附录 D 班列企业与班轮公司运价及政府最优补贴决策求解过程
附录 E 正文中专有名词简称、译文及缩写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港口城市国际物流竞争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研究方法
    1.6 论文创新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际物流竞争力评价相关理论与方法
    2.1 港口城市国际物流相关概念
        2.1.1 港口城市
        2.1.2 国际物流
        2.1.3 港口城市国际物流
    2.2 物流竞争力相关研究
        2.2.1 城市物流竞争力
        2.2.2 城市国际物流竞争力
        2.2.3 港口城市国际物流竞争力
    2.3 港口城市国际物流竞争力评价相关研究
        2.3.1 港口城市国际物流竞争力影响因素
        2.3.2 港口城市国际物流核心竞争力
    2.4 竞争力评价方法
        2.4.1 主成分分析法
        2.4.2 熵权法
        2.4.3 TOPSIS法
        2.4.4 层次分析法
        2.4.5 模糊综合评价法
        2.4.6 聚类分析法
        2.4.7 因子分析法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港口城市国际物流竞争的影响因素
    3.1 典型港口城市国际物流发展现状
        3.1.1 典型港口城市国际物流发展现状
        3.1.2 六大港口城市国际物流综合分析
    3.2 港口城市国际物流竞争的影响因素
        3.2.1 基础设施
        3.2.2 经济实力
        3.2.3 物流服务
        3.2.4 物流产业规模
        3.2.5 国际物流系统
        3.2.6 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
        3.2.7 国际物流需求
        3.2.8 国际物流相关及辅助产业状况
        3.2.9 信息化水平
        3.2.10 科技进步与创新
        3.2.11 人才
        3.2.12 政策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港口城市国际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4.1 竞争力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4.2 港口城市国际物流核心竞争力
    4.3 港口城市国际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
    4.4 港口城市国际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港口城市国际物流竞争力评价方法
    5.1 竞争力评价数据的来源
    5.2 港口城市国际物流竞争力评价方法
        5.2.1 层次分析法
        5.2.2 模糊综合评价法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港口城市国际物流竞争力评价实证分析
    6.1 典型港口城市国际物流竞争力评价结果
        6.1.1 典型港口城市国际物流竞争力评价结果
        6.1.2 典型港口城市国际物流竞争力评价总体排名
    6.2 大连国际物流竞争力评价分析
        6.2.1 国际物流生产要素
        6.2.2 国际物流需求条件
        6.2.3 国际物流相关及辅助条件
        6.2.4 机遇与政府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1
附录B 调查问卷2
致谢

四、国际物流发展状况(论文参考文献)

  • [1]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推动作用研究[J]. 李江. 产业创新研究, 2022(01)
  • [2]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相互促进关系研究[J]. 王玥雅.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21(18)
  • [3]中泰物流业发展状况比较研究[D]. 林婵贞.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4]欧亚地区国家物流绩效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D]. 吴晨.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12)
  • [5]基于SEM的“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通道选择方法评价与优化[D]. 张世铭. 集美大学, 2021(01)
  • [6]中俄物流产业合作研究[D]. 李敬茹.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7]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研究[D]. 许虎林. 吉林大学, 2020(03)
  • [8]河北港口集团国际物流公司经营风险防控与对策[D]. 白志勇.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9]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及中国的应对策略研究[D]. 谢雨蓉.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6)
  • [10]港口城市国际物流竞争力评价研究[D]. 康赟.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国际物流发展现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