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设备的人机界面

桥梁设备的人机界面

一、驾驶台设备的人/机接口(论文文献综述)

杜佳芸[1](2018)在《高精度动态水深模型与服务研究》文中提出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着航海方式的变化,e-航海应运而生。动态信息服务作为船舶航行安全的基础保障,是e-航海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海水深度作为影响船舶安全航行的重要因子,以往在航海中通过查询海图水深和潮汐表相结合的方法来掌握实时的通航水深。传统的静态水深服务模式和应用已无法满足船舶用户的动态信息服务需求。本文以高精度动态水深模型与服务的几个关键问题为中心,进行了研究。针对水深精度低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联合FVCOM潮汐数值模式以及余水位信息的动态水深模型,并以海图静态水深为基础,实现高精度瞬时水深解算服务。随着船舶对航行安全保障相关MSP的需求增加,本文通过e-航海技术架构、MSP开发规则的研究,分别设计了基于e-航海的高精度动态水深服务总体架构和基于e-航海的高精度动态水深岸基服务架构,形成了高精度动态水深服务,可作为MSP 15的一部分。为了实现个性化定制服务,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用户需求的高精度动态水深智能服务模式,分别对信息域和数据域分析与建模,利用ASM和XML标准格式进行信息交互。最后对高精度动态水深模型与服务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结果证明:采用FVCOM进行潮汐预报,可以达到《潮汐表》潮汐预报的精度要求;采用FVCOM和余水位改正的实时水深,能够满足国际海道测量标准IHO S-44的精度要求,改变了传统的水深应用模式;利用ASM和XML标准格式,可实现符合S-100标准的信息交互,提高了系统互操作性;结合e-航海技术架构和MSP开发规则,能够实现符合IMO、IHO等国际组织提出的e-航海标准的动态水深服务。

黄文灿[2](2012)在《IBS综合船舶信息显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设备被用于船上,同时也给驾驶人员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为船舶驾驶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但另一方面,船舶设备种类的繁多、管理的分散,使得船舶操纵和设备管理变得更为复杂,反而增加了驾驶人员的工作强度和精神压力。为解决这一问题,同时提高驾驶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保障船舶的安全航行,本文进行了综合船舶信息显示系统的研究。首先,本文阐述了综合船舶信息显示系统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及其意义,主要研究了综合船舶信息显示系统的发展历史,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分析研究了国际上知名航海设备厂商的典型产品,结合相关的国际标准,对综合船舶信息显示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基本功能进行了分析与设计,总结出综合船舶信息显示系统应显示的基本信息。然后,在综合船舶信息显示系统功能设计的基础上,对综合船舶信息显示系统软件的界面进行了详细的设计,设计出符合航海人员操作习惯,简单、易用的显示界面。并分析设计了综合船舶信息显示系统软件的层次结构,从面向流程的角度分析综合船舶信息显示系统软件的整体工作流程,详细分析了软件信息的处理流程和报警处理流程。进而设计了面向流程的类结构,实现了综合船舶信息显示系统软件的基本功能。最后,对综合船舶信息显示系统的操纵辅助功能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实验室的数字船运动仿真验证平台,对本课题开发的综合船舶信息显示系统软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综合船舶信息显示系统能够正确接收各种传感器的信号,实时显示船桥内的各种导航信息、驾控信息和设备状态等信息,响应各设备发送的报警信息并进行报警管理。

方耿舜[3](2012)在《AIS航标开发与应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航标是航海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航海事业的不断发展,对航标的建设投入也将不断加大。AIS技术应用于航标有助于提高航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更好的发挥航标的助航导航作用,提高航海保障服务质量。本文分析了AIS航标系统原理、AIS航标种类、应用以及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开发了一款AIS航标嵌入式终端,该终端以LPC2366为处理器,以uC/OSII为操作系统,实现了将AIS应答器安装在传统航标上的目的。经过测试,该终端能够按要求正确采集航标灯的状态数据,并根据自定义的通信协议将这些数据通过AIS通信模块以AIS电文的形式发送。经过基站软件的处理,所采集的航标状态信息能够于航标助航信息显示平台中显示,实现AIS航标监测功能。本文还以厦门港为背景,通过安装在集美大学的AIS基站分析了该基站的AIS链路负载情况,统计了任意时间段内链路上每个TDMA时隙的占用情况,包括占用次数和占用率。并根据这种统计方法,为所设计的AIS航标制定了AIS电文发射时隙选择策略。该策略力求使该航标选择最近一段时间内被占用次数最少的时隙作为自身的电文发射时隙,通过这一手段尽量使该航标造成的时隙复用达到最低,为厦门港今后的AIS航标的使用进行了基础性研究。发射时隙的选择可以是基站根据策略指配,也可以是航标自身根据策略确定。

王中强[4](2010)在《船舶主发电机虚拟现实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船舶柴油发电机是民用船舶最为常用的电源形式,而且在船舶电力系统中船舶发电机也是关键环节,可以说保护发电机不受损就是保证船舶的安全航行。所以在船员培训中船舶发电机管理的培训一直被培训机构所重视,很多轮机模拟器的开发也是以船舶电站为主要内容之一的,但是由于船舶发电机结构复杂,技术先进,对于船舶发电机管理的培训水平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利用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开发一套船舶发电机虚拟现实系统,并将虚拟现实系统与技术已经成熟的大连海事大学DMS2008型轮机模拟器发电机仿真分系统整合,形成一套集副机舱环境认知,发电机结构认知,发电机机旁操作,发电机模拟器操作于一体的培训系统,以利于对发电机的研究及对高素质船舶管理人员的培训。以大连海事大学“育鲲”轮主发电机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了解其结构和工作原理,收集其工作参数、结构参数和外观参数,建立逼真的三维模型,并在前人基础上完善其数学模型。然后利用EON Studio虚拟现实平台创建逼真的发电机虚拟漫游系统,使用者可以实时在虚拟环境中和发电机进行交互。最后利用ActiveX控件技术和EON二次开发技术,实现轮机模拟器与虚拟现实系统的交互,使二者中相应数据和对象状态保持同步。课题研究成果表明,虚拟现实技术在船舶柴油发电机系统上的应用能够为对发电机的研究和对船员的培训提供更加准确和生动的工具。虚拟现实技术在船舶研究上的应用将会迅速被推广。

田媛[5](2010)在《基于多通道的飞行器监控协同仿真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分布式视景仿真技术在军用和民用领域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导弹飞行器的分布式视景仿真技术为我国武器装备的研制、战术演练和训练提供了非常有效、经济的手段和途径,它有利于缩短试验和研制周期,提高试验和研制质量,节省试验和研制的经费。为了准确的实现导弹飞行器分布式视景仿真,也必须保证有完整、准确的导弹六自由度数据,所以如何构建可靠的分布式视景仿真系统和导弹飞行器的六自由度数据方程,成为实现导弹飞行器的分布式视景仿真的基础。本文以实际项目为背景,在分析研究分布式协同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系统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利用VEGA、Creator及协同仿真平台COSIM等软件设计并搭建了导弹飞行器的分布式视景仿真系统,此系统可以实时接收实际导弹飞行实验中的导弹六自由度数据,然后基于协同仿真平台COSIM传给飞行器视景生成部分。本文还在Matlab平台下完成了导弹飞行器六自由度数学模型方程的建立与验证,通过这些数学模型方程得出在仿真中所要用到的试验数据,然后把这些导弹飞行器六自由度的数据利用协同仿真平台COSIM实时的传给导弹飞行器分布式视景仿真系统的视景生成部分,实现对导弹飞行器飞行中位置和姿态的监控。最后完成了软件设计和调试,对现场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分析,验证了设计的有效性。多通道虚拟现实仿真技术是一种支持大场景、具有高度沉浸感的仿真支撑技术,它结合移动导弹飞行器数学模型与协同仿真技术的优势,能够解决导弹飞行器观测的大范围、真实感、沉浸感要求。所以本文分平移通道画面和旋转通道画面研究了多通道技术实现的基础,并且选择合适的多通道技术应用方案,采用专业图形卡实现了基于空间六自由度的多通道移动导弹飞行器监控仿真。

谢元文[6](2008)在《基于VR的船舶应急电力系统的设计与控制》文中指出目前,VR技术已经发展成为我们研究和分析世界的有利工具,而结合了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仿真技术更是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由于在传统的船舶电站仿真系统中存在缺乏沉浸感、人机交互性不强等不足,因此建立一个具有高沉浸感、完善交互功能的基于VR的船舶应急电力系统,是对于现有船舶电站模拟器有益的补充。本文阐述虚拟现实技术在船舶方面的应用现状,分析了目前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船舶仿真系统存在的不足,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完成了基于VR的船舶应急电力系统的设计与控制。本文首先对船舶应急电力系统进行了分析,接着采用SolidWorks 2006软件开发出三维场景模型,再利用3DS MAX对模型进行处理,然后在EON Studio下实现虚拟漫游,最后通过VC++6.0环境下的EonX控件程序来完成三维虚拟仿真系统,把虚拟现实技术和面向对象技术相结合,完成了虚拟环境下船舶应急发电机室虚拟漫游和实时交互控制系统的开发,并在此基础之上把虚拟现实技术与仿真技术(船舶电站模拟器)相结合,强化了数据交互。主要研究内容是:(1)三维场景模型的建立及优化,完成逼真的船舶应急发电机室虚拟场景。(2)应急发电机室场景的实时漫游,实现自动漫游和可控漫游两种漫游方式,并在漫游过程中实现不同漫游方式和不同观察视角的转换。(3)通过建立与船舶电站模拟器之间通信,实现虚拟应急配电板与船舶电站模拟器之间的互操作。一方面,通过接受电站模拟器发送的数据,来保持视景中虚拟急发配电板上设备的状态与船舶电站模拟器所模拟的相应设备的状态一致;另一方面,通过在虚拟应急配电板中进行相关的操作,来实现对船舶电站模拟器的控制。

施周[7](2001)在《驾驶台设备的人/机接口》文中指出 引航和驾驶台管理资源专家埃特·维贝克(Ed.Veebeck)认为,驾驶台的许多设备的人机工程设计不能令人满意。他对人/机接口提出了他的看法。维贝克在另一篇文章中曾试图说明以无人驾驶来改善船舶的安全性的宣传是对统计资料作了错误的解释。他预料,由于安全和经济方面的原因,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有人驾驶船舶仍

施周[8](1997)在《模拟的现代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修订过的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STCW)公约仅仅规定通过模拟器对雷达和自动雷达标绘仪(ARPA)进行培训,但是该公约强调模拟在广泛的海事培训中起重要的作用,而且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模拟器在1995年已经变得更普遍,因为在这领域中培训要求有所增加。

二、驾驶台设备的人/机接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驾驶台设备的人/机接口(论文提纲范文)

(1)高精度动态水深模型与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e-航海信息服务研究现状
        1.2.2 实时水深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动态水深理论与方法
    2.1 水深测量基础理论
        2.1.1 瞬时水深
        2.1.2 相关垂直基准面的定义
    2.2 水深模型建立方法
        2.2.1 静态水深模型构建
        2.2.2 动态水深模型构建
    2.3 e-航海动态水深服务模式
第3章 基于FVCOM和余水位改正的实时水深模型
    3.1 FVCOM模型介绍与配置
        3.1.1 FVCOM概述
        3.1.2 FVCOM模型配置
        3.1.3 FVCOM模型验证
    3.2 余水位水深精化
        3.2.1 余水位概述
        3.2.2 余水位统计分析
        3.2.3 余水位预报与控制
    3.3 实时水深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3.3.1 实时水深模型原理
        3.3.2 实时水深模型验证
第4章 动态水深服务的互操作
    4.1 动态水深服务流程
    4.2 数据模型
    4.3 信息分类与编码
        4.3.1 信息分类
        4.3.2 信息编码
    4.4 互操作方式
        4.4.1 AIS报文设计
        4.4.2 Internet互操作
第5章 高精度动态水深服务实现
    5.1 高精度动态水深服务总体架构
    5.2 高精度动态水深岸基服务架构
    5.3 基于用户需求的高精度动态水深智能服务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2)IBS综合船舶信息显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综合船桥及综合船舶信息显示系统的发展历史
        1.1.2 综合船舶信息显示系统的发展现状
    1.2 课题的选择及现实意义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第2章 综合船舶信息显示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综合船舶信息显示系统的基本概念
    2.2 综合船舶信息显示系统的功能设计
    2.3 综合船舶信息显示系统显示的信息
    2.4 综合船舶信息显示系统的组成
    2.5 网络结构的选择
        2.5.1 网络结构
        2.5.2 传输协议
    2.6 软件开发工具的选择
        2.6.1 Visual studio 2005
        2.6.2 GDI+
第3章 综合船舶信息显示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3.1 功能模块的分析与设计
    3.2 综合船舶信息显示系统的界面设计
        3.2.1 综合船舶信息显示系统界面设计的原则
        3.2.2 信息显示设计
        3.2.3 综合船舶信息显示系统界面布局的设计
    3.3 综合船舶信息显示系统软件的设计
        3.3.1 软件层次结构
        3.3.2 程序流程设计
        3.3.3 传感器报文格式及信息处理流程设计
        3.3.4 报警报文处理流程设计
    3.4 综合船舶信息显示系统的软件的实现
        3.4.1 主要类及其作用
        3.4.2 基于UDP(面向无连接)的socket编程
        3.4.3 GDI+双缓冲法
第4章 综合船舶信息显示系统操纵辅助功能的研究
    4.1 船舶操纵性能资料的显示
    4.2 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构建
    4.3 仿真验证
第5章 实验验证
    5.1 实验平台建立
    5.2 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AIS航标开发与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航标技术现状
        1.1.2 AIS 的应用及发展
    1.2 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1.3 论文结构与组织
第2章 AIS 航标系统概述
    2.1 AIS 系统原理
        2.1.1 AIS 网络体系
        2.1.2 AIS 的 TDMA 数据链同步
        2.1.3 AIS 网络系统组成
        2.1.4 AIS 的功能
    2.2 AIS 航标系统原理
        2.2.1 AIS 航标的定义及标准
        2.2.2 AIS 实体航标
        2.2.3 AIS 虚拟航标
    2.3 AIS 航标系统的应用
        2.3.1 实体航标遥测系统
        2.3.2 虚拟航标的应用
        2.3.3 AIS 航标的应用特点及前景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AIS 航标终端的设计
    3.1 AIS 航标系统组成
    3.2 AIS 航标终端硬件系统
        3.2.1 ARM 控制终端硬件电路设计
        3.2.2 AIS 通信模块
    3.3 AIS 航标软件系统
        3.3.1 uC/OSII 嵌入式操作系统
        3.3.2 终端数据通信协议
        3.3.3 处理器串口通信功能实现
        3.3.4 LED 数据采集功能的实现
        3.3.5 终端数据处理功能实现
    3.4 AIS 航标终端调试及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AIS 链路通信容量分析
    4.1 AIS 系统时隙选择算法
        4.1.1 FATDMA 算法
        4.1.2 RATDMA 算法
        4.1.3 ITDMA 算法
        4.1.4 SOTDMA 算法
    4.2 时隙复用概率分析
        4.2.1 冲突复用与自主复用
        4.2.2 时隙冲突复用概率分析
        4.2.3 时隙自主复用概率
    4.3 AIS 航标对 AIS 链路通信容量影响分析
        4.3.1 单一状态下链路通信容量
        4.3.2 AIS 航标对链路占用的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船舶主发电机虚拟现实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主要内容
    1.4 本文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第2章 船舶柴油发电机数学模型
    2.1 "育鲲"轮主发电机主要技术参数
    2.2 船用柴油发电机数学模型
        2.2.1 船用主发电机柴油机数学模型
        2.2.2 励磁系统数学模型
    2.3 主发电机模型的检验
第3章 船舶主发电机三维模型的建立
    3.1 建模平台的选择及简介
        3.1.1 平台的选择
        3.1.2 平台及其关键技术概述
    3.2 发电机三维模型的建立
        3.2.1 发电机数据采集
        3.2.2 SolidWorks2010建模
    3.3 3ds Max中的模型优化
        3.3.1 优化流程
        3.3.2 模型优化注意事项
第4章 虚拟漫游系统的实现
    4.1 虚拟现实技术简介及开发平台的选择
        4.1.1 虚拟现实技术
        4.1.2 虚拟漫游平台的选择
    4.2 EON Studio软件介绍
        4.2.1 EON Studio操作界面
        4.2.2 EON中数据格式
        4.2.3 节点属性域及运行原理
        4.2.4 创建EON程式关键流程
    4.3 漫游方式的研究
        4.3.1 可控漫游
        4.3.2 展示漫游
        4.3.3 固定视角漫游
    4.4 基于EON的虚拟漫游的实现
        4.4.1 模型的导入
        4.4.2 模型的处理及优化
    4.5 基于Visual C#.net平台下的漫游
第5章 发电机交互虚拟系统开发
    5.1 开发方案
    5.2 基于EON平台的二次开发
        5.2.1 基于Script node的二次开发
        5.2.2 基于EON SDK的二次开发
    5.3 虚拟现实系统与模拟器的通信
    5.4 交互虚拟系统的实现
        5.4.1 轮机模拟器发电机仿真界面简介
        5.4.2 模拟器仿真系统对虚拟现实系统对象的驱动
        5.4.3 虚拟现实系统对模拟器仿真系统对象的驱动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研究生履历

(5)基于多通道的飞行器监控协同仿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虚拟现实技术
        1.3.2 分布式协同仿真技术
        1.3.3 基于多通道的协同仿真技术
    1.4 本课题的系统方案总体设计
第2章 多通道沉浸式虚拟现实仿真技术
    2.1 多通道技术的数学基础
    2.2 分布式协同仿真技术
        2.2.1 面对复杂产品设计的协同仿真
        2.2.2 基于HLA\RTI 的分布协同仿真平台技术
    2.3 虚拟现实仿真技术
        2.3.1 基于Creator 的模型构建技术
        2.3.2 基于Vega 的视景仿真技术
        2.3.3 基于OpenGL 的视景仿真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弹道建模技术与实时仿真模型
    3.1 建模概述
    3.2 弹道模型构建及其校核与验证
    3.3 弹道六自由度数学模型及其特点
        3.3.1 弹道六自由度数学模型分析
        3.3.2 弹道六自由度数学模型的建立
    3.4 数据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时视景生成技术
    4.1 基于多通道的视景系统平台设计
        4.1.1 系统方案总体设计
        4.1.2 仿真设备硬件选择
        4.1.3 仿真软件平台选择
    4.2 视景仿真软件设计
        4.2.1 数据接口模块设计
        4.2.2 场景驱动模块设计
        4.2.3 场景特效模块设计
        4.2.4 场景建模模块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多通道的飞行器监控协同仿真实现
    5.1 分布式仿真环境
        5.1.1 协同仿真平台COSIM
        5.1.2 分布式仿真环境的建立
    5.2 基于多通道的交互式视景仿真环境的实现与验证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基于VR的船舶应急电力系统的设计与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虚拟现实技术综述
    1.3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及在船舶方面的应用现状
        1.3.1 国外的发展及在船舶方面的应用现状
        1.3.2 国内发展及在船舶方面的应用现状
        1.3.3 传统轮机仿真系统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2章 船舶应急电力系统概述
    2.1 船舶应急电力系统的组成
        2.1.1 应急发电机组
        2.1.2 应急发电机组的相关要求及操作规范
        2.1.3 船舶蓄电池装置
    2.2 应急发电机容量的确定
    2.3 应急配电板电路功能
第3章 三维虚拟场景的创建
    3.1 三维模型的创建流程
    3.2 SolidWorks下的模型的建立
        3.2.1 SolidWorks简介
        3.2.2 SolidWorks下的建模过程
    3.3 材质贴图的制作
    3.4 3DS MAX下的模型处理
        3.4.1 3DS MAX中模型的优化
        3.4.2 3DS MAX中的贴图
第4章 三维虚拟漫游功能的实现
    4.1 虚拟现实软件EON简介
        4.1.1 EON技术简介
        4.1.2 EON的优势及特点
        4.1.3 EON程序设计
    4.2 虚拟漫游的实现
        4.2.1 导入3D模型
        4.2.2 场景的修改
        4.2.3 渲染品质的设定
        4.2.4 碰撞检测技术
第5章 虚拟交互功能的实现
    5.1 基于MFC框架下的漫游
        5.1.1 基本框架搭建
        5.1.2 EonX控件的注册
        5.1.3 EonX控件的使用
    5.2 EON与VC++之间的交互
    5.3 基于UDP协议的网络交互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建模过程中的部分模型
附录2 部分贴图
致谢
研究生履历

四、驾驶台设备的人/机接口(论文参考文献)

  • [1]高精度动态水深模型与服务研究[D]. 杜佳芸. 天津大学, 2018(04)
  • [2]IBS综合船舶信息显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黄文灿. 大连海事大学, 2012(09)
  • [3]AIS航标开发与应用的研究[D]. 方耿舜. 集美大学, 2012(02)
  • [4]船舶主发电机虚拟现实系统研究[D]. 王中强. 大连海事大学, 2010(09)
  • [5]基于多通道的飞行器监控协同仿真技术研究[D]. 田媛.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0(05)
  • [6]基于VR的船舶应急电力系统的设计与控制[D]. 谢元文. 大连海事大学, 2008(02)
  • [7]驾驶台设备的人/机接口[J]. 施周. 航海科技动态, 2001(01)
  • [8]模拟的现代化[J]. 施周. 航海科技动态, 1997(12)

标签:;  ;  ;  ;  ;  

桥梁设备的人机界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