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活”法初探

语文课堂“活”法初探

一、语文课堂中“活”法探微(论文文献综述)

陈华敏[1](2021)在《于漪语文教育哲学观研究》文中认为二十世纪末语文教育大讨论催生了教育工作者对语文教育哲学的研究,同时也激发了教育工作者对教师个人语文教育哲学观形成的思考。教师利用哲学对语文教育进行研究有利于认清语文教育的本质,回归语文教育多元价值,运用哲学意义上的方法论指导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于漪老师是引领一个语文时代的人物,她在语文基础教育第一线孜孜矻矻耕耘几十载,把整个生命和全部心血都献给了语文基础教育事业。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她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语文教育哲学体系。本论文试图从语言哲学视阈对于漪语文教育哲学观进行研究。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构成。正文分为四部分。绪论部分阐明选题的研究缘起、研究的意义,并就目前学界对语文教育哲学以及于漪哲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研究综述,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界定了本研究的核心概念“教育哲学”、“语文教育哲学”以及“于漪语文教育哲学观”。第一部分,于漪语文教育哲学观生成的荆棘路。于漪语文教育哲学观生成的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萌芽期(1929—1958),第二个阶段是建设期(1959—1977),第三个阶段是成熟期(1978—)。第二部分,于漪语文教育哲学观生成的原因。于漪语文教育哲学观的生成受到主体因素与外在因素两方面的影响。于漪语文教育哲学观生成的支柱是她忠于语文教育的一颗丹心,核心是她植根于学生的一腔热情,关键是她挖掘书中宝藏的一股钻劲,决定因素是她对自我人生系统的反思。另外,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西方哲学思潮的影响是于漪语文教育哲学观生成的重要外因。第三部分,于漪语文教育哲学观的内容。这一部分是本论文的核心内容。基于语言哲学视阈解读于漪“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教育本体论、回归语文教育家园的语文教育价值论以及源于语文本体特征的语文教育方法论。从语言哲学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文化、语言与实践三个基本命题检验于漪语文教育本体论,从语文教育的实用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人学关怀价值和逻辑理性价值五个方面论述于漪语文教育价值论,从“讲授:呈现主客体语文知识世界”、“追问:敞开语文文本惊异之门”、“想象:抵达语文不在场境域”、“实践:走向语文学习广阔天地”四方面提炼于漪语文教育方法论。第四部分,于漪语文教育哲学观的启示。论文基于对于漪语文教育哲学观的研究呼吁教师应充分挖掘我国民族的教育矿源,应运用哲学实现语文教育的本体性回归,应形成个性化的语文教育哲学体系。本研究立足于语言哲学的视角,对于漪语文教育哲学观进行研究,为教师建立个性化语文教育哲学观提供了范例,企图缓解教师对语文教育哲学的畏惧,鼓励教师大胆地将哲学、教育哲学融入语文教学实践中。

刘芳宇[2](2020)在《生态美育视域下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生态问题日益受到人类的重视。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人们需要具有生态审美意识,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实施生态美育是十分必要的。生态美育是将生态教育与审美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生态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生态审美情趣,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审美价值观。正是语文学科特有的课程理念与课程特点为生态美育的实施提供了可行性。全文除绪论与结语外,一共包括五个部分。绪论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对生态美育的理论和语文学科下的生态美育的相关综述、论文的创新点及论文的研究方法。正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对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生态美育的可行性研究,包括对“生态美育”的认识及生态美育与初中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生态美育的可行性,为之后的研究作基础。第二部分将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生态美育的教学资源进行分析,教学资源丰富,所占篇目的数量较多,并且梳理了语文教材中生态文本的数量和篇目,为树立学生正确的生态审美价值观奠定了基础。第三部分通过调查问卷对初中语文教学生态美育实施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虽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受到课时不足、学生对生态美育的不重视以及对生态文本的阅读不足等制约,生态美育的实施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第四部分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生态美育时出现的问题,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生态美育的实施策略进行研究,从课前挖掘生态文本、教学过程中建立生态审美情境、课后开展有助于培养生态审美意识的活动三方面提出相应策略,促使生态美育在教学中的有效开展。第五部分主要提出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生态美育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主要从在课前根据单元导语设置不同的教学重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表达得当以及在课后的实践活动中避免开展的活动流于形式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目的是为了保证生态美育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实施。结语部分再次强调了生态美育的重要性,以及通过语文教学能够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因此,生态美育不仅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时代发展的必要手段。

倪纪[3](2018)在《美育视野下小学生古典诗词学习样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美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语文学科在美育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语文教学是小学实施美育的重要领域。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精粹,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对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塑造健全人格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小学生古典诗词学习是小学语文美育的重要路径。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的学习却缺少应有的审美体验,呈现出一种僵化、固定的样态。针对这一现象,本文用美育相关理论作指导,将美育研究视野对准小学生古典诗词学习样态,试图把美育思想渗透到小学古典诗词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提出美育视野下小学生古典诗词学习应有样态,以期实现美育理论与诗词学习实践的结合。全文共分引言、正文、结语三个部分。引言部分交代了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意义,梳理和分析了美育和语文美育、诗词美育的相关文献,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正文第一章首先从理论的角度系统阐述“美育”和“语文美育”的相关知识,以此作为整篇文章的理论基础,再从审美的角度出发,挖掘小学语文教材所选古典诗词蕴含的美育因素,说明诗词学习实施美育的可能性。第二章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访谈等方法对小学生古典诗词学习样态进行调查,分析现有样态无法渗透美育的缘由。第三章从古典诗词美育的实施依据、实施原则、实施条件三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小学生古典诗词学习样态的影响因素,为后文应有样态的提出指明方向。第四章具体论述美育视野下小学生古典诗词学习应有样态,它是多样而丰富的:借助媒介,融入创设情境;诵读品悟,品味语言艺术;组接意象,把握情感意蕴;构画入境,展开审美想象;戏剧活动,丰富个性体验;说写练习,鼓励审美创造。通过语文美育案例的呈现和分析,真正将古典诗词美育落到实处。

刘嘉庆[4](2018)在《生态美育视野下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90年代鲁枢元提出将生态学概念运用到文学中,将生态学和文学结合,倡导人类应该从文学的角度关注生态。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含有一定比例的生态文本,为生态美育教学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有责任承担传递生态知识和生态理念,创建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积极引导生态实践,达到培养生态审美意识的目的。笔者尝试站在生态美育的角度,深度挖掘语文教材中有关生态美育的文本,进而研究生态文本的主要特征,并发现生态文本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这样做能够为教材编写者提供详尽的参考,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提供可靠的指导,发现具有时代意义的生态内涵,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生态审美意识。本文首先阐释了全球范围的生态危机,强调生态危机给现代人造成的困扰与威胁,生态大环境的破坏导致人的精神也出现危机,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有必要关心当下的生态问题,承担起自身应该承担的责任。其次,在宏观层面,详细统计了语文教材中的生态文本数,分析了生态文本的总体特征,从总体上说明语文教材中的生态知识相对比较丰富。同时,对语文教材中的生态文本的时代、体裁、主题进行分类,并作出解读。接着,在微观层面,主要从教材的内容处理与教材结构的安排两方面来说明,提出课标缺乏明确性、单元导语缺乏指导性,以及教材内容缺乏时代性、缺乏生态美育视角、主题设置不合理的观点。通过对语文教材生态文本的综合分析发现,其生态美育建设存在不足。最后,就上述研究中发现的不足之处,站在生态美育的角度,对初中语文教材的生态美育建设提出优化策略。

于素贤[5](2017)在《小学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研究 ——以青岛浮山路小学为例》文中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对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作用是非常大的。小学是小学生学习生涯的启蒙阶段,在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起始阶段,应该努力加强经典古诗文方面的学习,不断增加小学生背诵古诗文的数量,不断引导小学生提高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许许多多的经典古诗文作品,这对于加强小学生的诗词积累,提高小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鉴赏诗歌的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经典古诗文作品在历史中经过了积累和沉淀,形成的好的文化一定要让学生传承下去。但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些是值得我们反复考虑的。在课程改革中,古诗文教学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发展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认字不太多,古诗词的生僻字成了拦路虎,学习起来太费力,有的学生由于学习古诗词遇到了困难而产生了厌学情绪,不能被古诗优美的意境深深吸引,学习起来枯燥乏味,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改变和创新教学方法。本论文以小学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研究为主题,运用调查问卷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案例研究法等方法,对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进行了研究。第一章主要对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进行了阐述。第二章结合青岛浮山路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实际,将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的内容分为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教师自选的诵读内容、校本课程《诗书养气》分别进行了研究,实践证明所选的这些内容对于丰富小学生的诗词积累很有帮助。第三章重点探讨了小学生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为有效地引导小学生进行经典古诗文诵读,在指导小学生进行古诗文诵读时尤其要关注到以下方面的教学策略:即小学生古诗文诵读教学内部策略和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环境策略,对这些策略的实施进行了重点论述。小学生古诗文诵读教学内部策略中,要从注重培养小学生对古诗文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古诗文诵读习惯和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诵读古诗文的技巧方面入手。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环境的策略尤其要关注常态环境策略和评价环境策略,注意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写此论文希望通过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深入研究,帮助小学生一直保持着一种浓厚的兴趣,并通过对古诗文诵读教学的内容、教学策略等的探讨,为今后的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积累一定的经验,供一线语文教师参考。

巩潇宁[6](2016)在《ARCS动机模型的应用探析 ——以小学语文课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动机问题被很多人认为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我国小学语文教育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仍以灌输式、被动式教育为主,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问题严重存在。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动机,维持学生兴趣是需要迫切研究的问题。在众多的学习心理学有关动机理论的研究中,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John·M·Keller教授提出的ARCS动机模型是最为受人瞩目的学说之一。ARCS动机模型是迄今为止将动机原理整合到教学设计过程的最系统的学说。ARCS动机模型的引进,有助于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方面获得更多的启示。本研究试图以ARCS动机模型为理论基础,对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该模型激发学习动机进行研究。本文前两个章节主要介绍了ARCS的理论源流以及相关心理学理论。第三章是对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使用动机激发策略现状进行观察,对教师使用动机激发策略进行数据分析。本文的重点是第四章,着重解释了该动机模型框架下设的各个动机纬度,并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对其进行调整与开发,补充了若干易于操作的动机激发亚策略,并附相关课例。第五章中则解释了如何将动机设计融入进语文教学设计,指出教学设计流程与动机设计流程一一对应的各个节点。第六章的结论中对有关一线教学与理论结合的问题谈及一二,并提出一些假设。简而言之,本研究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一、ARCS动机模型,包括其动机分类以及动机设计流程的原理;二、根据我国小语课堂情况,对ARCS动机模型进行改良,细化动机子类别,开发出易于实践的动机激发亚策略,并佐以优秀课例加以说明;三、通过课堂观察的方法总结出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在动机激发策略的使用方面有哪些不足。

高梦梦[7](2016)在《初中语文课堂讨论的现状及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标准倡导“自由”、“合作”的学习理念,“合作学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活动来实现的。通过课堂讨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探究,共同发掘问题的解决方式。作为语文学科,它不同于客观性、科学性较强的学科。语文课堂更加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情感的抒发。课堂讨论活动恰恰是师生抒发情感和交流思想的平台。本文主要研究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课堂讨论。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研究呈现出直观的调查结论以及明晰的量化统计数据,为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科学新颖的研究素材;为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发挥一定的作用;为初中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课堂讨论”构建策略。论文除去绪论和结语部分共分为四章:绪论部分主要概述课堂讨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相关问题研究综述以及所涉及的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第一章首先对初中语文“课堂讨论”概念的界定、内涵、特征以及功能与价值取向进行了详细解读,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第二章主要阐述了通过问卷调查法进行实践研究的具体过程。主要包括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通过数据处理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并结合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的课堂观察记录,笔者深入地阐释了初中语文课堂讨论的现状,为下文对初中语文课堂讨论活动中的问题分析提供客观证明。第三章是建立于第二章的现状研究基础之上的,对其实施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和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教材编写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表征及成因分析。第四章主要针对初中语文课堂讨论的问题,笔者主要从教材编写与要求方面、教师的教学设计与组织方面以及对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要求等方面着手,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结语部分主要是总结并指出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严丹青[8](2016)在《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美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长期以来被忽视的审美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实施美育,有利于促进个体的审美发展,从而获得人格的完满,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具体到语文学科来看,语文学科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深刻人文性,在完成学生语言文字积累和运用任务的同时,还承担着学生情感的熏陶和优秀品质培养的任务。诗歌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诗歌本体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教学过程本身也包含着美的因素,所以在诗歌教学中实施美育非常有必要。小学阶段,正是审美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小学生对“美”有一种天生的需求,诗歌教学美育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和实践中,诗歌教学仍然呈现出一种僵化、固定的模式,美育依旧不受重视、流于形式。针对这一现象,本文用美育相关理论知识作为思想的指导,将美育研究视角对准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课堂,试图把美育思想渗透到小学诗歌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发挥诗歌教学的审美功能,提出一些行而有效的具体诗歌教学美育的策略,以期实现美育理论与诗歌教学实践的结合。全文共分引言、正文、结语三个部分。引言部分交代了文章的研究缘起、研究意义,同时,对美育和语文美育、诗歌教学美育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且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本文主体内容共分为四大章,第一章首先从理论的角度系统阐述“美育”和“语文美育”的相关知识,以此作为整篇文章的理论基础,再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充分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诗歌中蕴含的美育因素,说明诗歌教学实施美育的可能性;第二章立足于诗歌教学的现状,通过对现今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美育的现状的调查,分析美育难以在小学诗歌教学中渗透和实施的缘由,说明小学语文诗歌教学实施美育的必要性:第三章系统地分析了诗歌教学美育实施的依据、原则和条件,为后文实施策略的提出指明方向;第四章具体论述小学语文诗歌教学实施美育的策略和方法,然后立足于完整的语文教学的实践课堂,通过两种体裁的诗歌教学美育案例的呈现和分析,将诗歌美育理论与实际课堂教学进行结合,真正将诗歌教学美育落到实处。

周齐[9](2013)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讨论式教学法的实施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讨论式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相比于传统教学方法,它所具有的诸多优点已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好评。尤以西方发达的民主国家为代表,对于讨论式教学法极为推崇,已注重其从纵向上的基础教育延伸至高等教育,及横向上在各种各类教育中的融合、发展与推广。然而,在吸收国外诸多成功经验同时,讨论式教学法在我国的实施依然不甚理想,统观讨论式教学法在当今我国课堂的实施现状,便不难发现其在我国教育中推行当中的诸多问题所在。故本文着重通过问卷调查与案例分析等实证调查方法,以我国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为切入点,对讨论式教学法的实施现状进行了深入地调查与分析。其中,问卷调查法主要针对讨论式教学法的实施主体,即:教师与学生进行调查与分析,而案例分析法则着重对讨论式教学法的实施载体,即语文课堂全程进行案例呈现与分析。在此基础上,笔者尝试着去发现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促进讨论式教学法的有效实施,并不断丰富我国小学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本文尝试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以再现更真实的课程实施现状,其结构与主旨如下所示:引言:主要对讨论式教学法问题的提出、研究综述,以及研究方法与思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第一章:讨论式教学法的基础理论。本章内容包含对讨论式教学法的概念界定、其实施依据、分类与功能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第二章: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讨论式教学法实施现状的实证研究。主要阐述了本文中通过问卷调查法与案例分析法如何进行实证研究的具体过程,分别包含其研究目的、方法、过程、结果与小结等内容。第三章: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讨论式教学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此部分内容是建立于第二章的现状研究基础之上的,对其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了问题表征及相应的策略提供。第四章: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讨论式教学法的实施展望。本章主要是对于讨论式教学法实施现状中产生的问题的疑惑,以及对于未来小学语文课堂中当如何继续进行讨论式教学法的一些新想法的呈现,愿与众学者共勉之。结论:讨论式教学法在当前的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中更多的被当做革新教学方式和贯彻新课标的手段,而非作为一项师生所必须的技能目标来进行培养。或许,如果要改变其现状,最重要的应落在对于教学目标的设立及教师们教学观念的转变之上,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讨论到“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讨论”,落实到每一个参与的学生个体之上。

殷桂东[10](2006)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对策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丝黛拉·沃斯尼亚杜(希腊)在《关于儿童学习的研究》一文中指出:学生已经理解并已接受的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人总是在先前学过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的。因此,能否培养学生具备联系新旧知识的能力是有效学习的关键。目前的语文教学中,七年级(即初一)的语文是在小学六年级语文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延伸和加深,但实际调查表明:学生常常不易辨明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不易完成不同学段之间的自然过渡。鉴于此,将中小学语文教学予以合理、有效的衔接是十分有意义的。通过本课题研究,期望使中小学语文教学这两个系统得到有机地沟通、连接与融合,使语文教学更经济、更合理;学生主体得以顺利发展,语文教师的全局教育观、教育教学与科研能力得以全面提高。 本文从小学、初中两个阶段分别对教材、教师和学生这三方面的现状作了调查,调查显示影响教学衔接的因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一,课程改革的影响,新实验教材的变动很大,教师在短时间内很难把握这些变化,而且中小学使用教材的时间也没有统一,从而给教学内容的衔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二,教师的衔接意识淡薄,教学观念落后。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的一线语文教师的全局观念都比较薄弱,几无衔接意识。三,现在初一的学生依然沿用小学的一些学习习惯和方法,不能很好的适应初中课堂的教学节奏及内容。 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需要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的共同努力。

二、语文课堂中“活”法探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语文课堂中“活”法探微(论文提纲范文)

(1)于漪语文教育哲学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
        2.文献研究
    (五)概念界定
        1.教育哲学
        2.语文教育哲学
        3.于漪语文教育哲学观
一、于漪语文教育哲学观生成的荆棘路
    (一)萌芽阶段(1929—1958)
    (二)建设阶段(1959—1976)
    (三)成熟阶段(1977—)
二、于漪语文教育哲学观生成的原因
    (一)于漪语文教育哲学观生成的主体因素
        1.一颗丹心——忠于语文教育
        2.一腔热情——植根于学生
        3.一股钻劲——挖掘书中宝藏
        4.一面镜子——勤于反思自我
    (二)于漪语文教育哲学观生成的外在因素
        1.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
        2.西方哲学思潮的影响
三、于漪语文教育哲学观的内容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本体论
        1.于漪“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本体论内涵
        2.从语言哲学基本命题看于漪语文本体论
        (1)语言与思维
        (2)语言与文化
        (3)语言与实践
    (二)回归语文教育家园的语文教育价值论
        1.语文教育的实用价值
        2.语文教育的审美价值
        3.语文教育的文化传承价值
        4.语文教育的人学关怀价值
        5.语文教育的逻辑理性价值
    (三)源于语文本体特征的语文教育方法论
        1.讲授:呈现主客体语文知识世界
        2.追问:敞开语文文本惊异之门
        3.想象:抵达语文不在场境域
        4.实践:走向语文学习广阔天地
四、于漪语文教育哲学观的启示
    (一)教师应充分挖掘我国民族的教育哲学矿源
    (二)教师应运用哲学实现语文教育的本体性回归
    (三)教师应形成个性化的语文教育哲学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生态美育视域下初中语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1.生态美育的理论研究
        2.语文学科下的生态美育研究
    (三)创新之处
    (四)研究方法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生态美育的可行性研究
    (一)对“生态美育”的认识
        1.生态美育的界定
        2.生态美育的内涵
        3.生态美育的特点
    (二)生态美育与初中语文教学
        1.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2.初中生接受生态美育的可行性
        3.生态美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二、初中语文教材中含有生态美育的内容分析
    (一)初中语文教材中含有生态美育类课文的数量分析
    (二)初中语文教材中含有生态美育类课文的篇目分析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生态美育的现状及原因
    (一)已取得的效果与原因
        1.已取得的效果
        2.已取得效果的原因
    (二)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1.存在的不足
        2.存在不足的原因
四、初中语文教学中生态美育的教学策略
    (一)挖掘生态审美文本
        1.从教材内容上挖掘生态美
        2.从文本语言上挖掘生态美
    (二)建立生态审美情境
        1.创设生态审美的导入
        2.情感教学法的突出运用
        3.教师授课语言优美化
    (三)课后开展有助于培养生态审美意识的活动
        1.开展校内生态审美活动
        2.开设生态美育的校本课程
        3.开展校外实践活动
五、初中语文生态美育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根据单元导语设置不同的教学重点
    (二)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情感表达得当
    (三)课后活动避免流于形式化
        1.校内进行教育避免流于形式化
        2.引导学生读书避免功利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关于初中语文生态美育教学情况的调查问卷(教师篇)
    附录二 :关于初中语文生态美育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学生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美育视野下小学生古典诗词学习样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设想
第一章 小学语文古典诗词学习和美育
    第一节 美育和语文美育的内涵与特点
        一、美育的内涵与特点
        二、语文美育的内涵与特点
    第二节 古典诗词中蕴含的美育因素
        一、古典诗词的音乐美
        二、古典诗词的语言美
        三、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四、古典诗词的情感美
第二章 小学生古典诗词学习现有样态调查分析
    第一节 小学生古典诗词学习样态调查
        一、小学生古典诗词学习样态的问卷调查
        二、小学生古典诗词学习样态的课堂观察
    第二节 小学生古典诗词学习样态的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审美主体地位的缺失
        二、应试要求强调实用的学习观念
        三、教师诗词教学美育实践的不足
第三章 影响小学生古典诗词学习样态的因素
    第一节 小学生古典诗词美育的实施依据
        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
        二、小学生审美心理的发展
    第二节 小学生古典诗词美育的实施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
        二、循序渐进原则
        三、情感体验原则
    第三节 小学生古典诗词美育的实施条件
        一、确立学生审美主体地位
        二、提高教师自身审美修养
第四章 小学生古典诗词学习应有样态和案例分析
    第一节 小学生古典诗词学习应有样态
        一、借助媒介,融入创设情境
        二、诵读感悟,品味语言艺术
        三、组接意象,把握情感意蕴
        四、构画入境,展开审美想象
        五、戏剧活动,丰富个性体验
        六、说写练习,参与审美创造
    第二节 小学生古典诗词美育的案例分析
        一、《敕勒歌》案例分析
        二、《清平乐村居》案例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生态美育视野下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一)生态美育的研究
        (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相关研究
        (三)研究述评
    三、研究框架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的重点
        (二)研究的难点
        (三)研究的创新之处
    六、核心概念的厘定
        (一)生态美育
        (二)生态文本
        (三)语文教材
第一章 依托语文教材实施生态美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应对全球生态危机的客观要求
        (一)全球生态危机的现状
        (二)生态危机的深层根源
    二、完善人类精神生态的必然要求
        (一)走出生态困境的现实
        (二)培养生态意识的需要
    三、落实生态美育目标的依托载体
        (一)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的媒介
        (二)语文教材是生态美育的载体
第二章 初中语文教材生态文本的分析
    一、生态文本的统计与分析
        (一)生态文本的总量统计
        (二)生态文本的总体分析
    二、生态文本的划分与解读
        (一)生态文本的时代划分与解读
        (二)生态文本的体裁划分与解读
        (三)生态文本的主题划分与解读
第三章 初中语文教材中生态美育的综合分析
    一、教材结构的安排方面
        (一)单元导语缺乏指导性
        (二)课标设置缺乏明确性
    二、教材内容的处理方面
        (一)内容缺乏时代性
        (二)主题设置不合理
        (三)缺乏生态美育视角
第四章 初中语文教材生态美育建设的优化策略
    一、着眼课标,增加生态美育的要求
        (一)教材编写者树立时代意识
        (二)新课标确立生态美育目标
    二、立足教材,完善教材的选文内容
        (一)优化生态文本的单元导语
        (二)丰富生态文本的主题内容
    三、拓宽视角,实施生态审美的实践
        (一)提倡教师多元解读文本
        (二)拓展课堂内外生态实践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5)小学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研究 ——以青岛浮山路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阐述
    一、诵读的含义
    二、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
第二章 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的内容
    一、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
    二、教师自选的诵读内容
    三、校本课程《诗书养气》
第三章 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研究
    一、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内部策略
        (一)注重培养小学生对古诗文诵读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古诗文诵读习惯
        (三) 初步掌握诵读古诗文的技巧
    二、小学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环境建构策略
        (一)常态环境建构策略
        (二)评价环境建构策略
结语
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附录
    附录1 —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
    附录2 诵读评定标准
    附录3 调查问卷
    附录4
    附录5
致谢

(6)ARCS动机模型的应用探析 ——以小学语文课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已有经验缺乏体系
        1.1.2 动机理论难以实践
        1.1.3 教育政策有待落实
    1.2 研究目的、内容、方法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方法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学习动机
        1.3.2 动机设计
        1.3.3 ARCS动机设计模型
第2章 ARCS动机设计模型的理论介绍
    2.1 动机理论基础
    2.2 动机分类
    2.3 动机设计
第3章 动机激发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使用情况观察
    3.1 观察准备
        3.1.1 观察量表设计
        3.1.2 观察目的
        3.1.3 观察过程
    3.2 观察结果分析
        3.2.1 观察对象及数据统计
        3.2.2 数据分析
    3.3 小结
第4章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动机激发亚策略研究
    4.1 获取注意的策略
        4.1.1 知觉唤醒
        4.1.2 激发探究
        4.1.3 富于变化
    4.2 产生相关的策略
        4.2.1 目标定向
        4.2.2 动机匹配
        4.2.3 熟悉程度
    4.3 增强信心的策略
        4.3.1 期望成功
        4.3.2 挑战情境
        4.3.3 归因方式
    4.4 获得满意的策略
        4.4.1 内在强化
        4.4.2 外部奖励
        4.4.3 公平公正
    4.5 小结
第5章 教学设计与动机设计的整合
    5.1 教学设计与动机设计的整合
        5.1.1 动机设计流程
        5.1.2 教学设计模型
        5.1.3 动机设计与教学设计的整合
    5.2 ARCS动机设计与教学设计的步骤比较
        5.2.1 教学目标与课程信息
        5.2.2 学生起始行为特征与获得学生信息
        5.2.3 教学分析与学情分析
        5.2.4 协调教学目标与动机目标
        5.2.5 设计教学策略与动机激发策略
        5.2.6 设计开发教材
        5.2.7 评估与改进
    5.3 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总结与启示
    6.2 不足与缺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初中语文课堂讨论的现状及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三、研究理论及方法
第一章 初中语文课堂讨论的特征与价值
    第一节 初中语文课堂讨论的特征
        一、注重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二、注重语文教材文本的联系
        三、注重对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第二节 初中语文课堂讨论的价值
        一、凸显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二、有助于促进语文课程目标在教学中的实现
        三、有利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第二章 初中语文课堂讨论实施现状的调查
    第一节 问卷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二、调查对象的选择
        三、调查问卷的实施
    第二节 数据处理与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教师卷)
        二、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学生卷)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初中语文课堂讨论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第一节 初中语文课堂讨论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存在的问题
        二、学生存在的问题
        三、教材方面的问题
    第二节 初中语文课堂讨论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教师问题的成因分析
        二、学生问题的成因分析
        三、教材设计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四章 初中语文课堂讨论的有效策略
    第一节 初中语文课堂讨论前的设计和准备策略
        一、教师方面
        二、学生方面
    第二节 初中语文课堂讨论中的实施策略
        一、全面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三、合理控制讨论时间
    第三节 初中语文课堂讨论后的总结评价策略
        一、初中语文课堂讨论后的总结策略
        二、初中语文课堂讨论后的评价策略
    第四节 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策略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8)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美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设想
第一章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和美育
    第一节 美育和语文美育
        一、美育的内涵和特点
        二、语文美育的内涵和特征
    第二节 小学教材选编诗歌中蕴含的美育因素
        一、音乐美
        二、画面美
        三、意境美
        四、情感美
第二章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美育的现状和成因分析
    第一节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美育的现状
        一、学生方面的现状
        二、教师方面的现状
    第二节 对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美育现状的成因分析
        一、网络信息时代审美标准的失衡
        二、应试要求阻碍审美教育的实施
        三、教师诗歌教学美育实践的缺乏
        四、学生诗歌审美主体地位被忽略
第三章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美育的理性思考
    第一节 诗歌教学美育实施的依据
        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
        二、小学生审美心理的发展
    第二节 诗歌教学美育实施的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
        二、循序渐进原则
        三、情感体验性原则
    第三节 诗歌教学美育实施的条件
        一、确立学生审美主体地位
        二、提高教师自身审美修养
第四章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美育的实施策略和案例分析
    第一节 诗歌教学美育的实施策略
        一、多样导入,激发审美兴趣
        二、诵读品语,加深审美感知
        三、构画品境,发挥审美想象
        四、以读促写,鼓励审美创造
    第二节 诗歌教学美育的案例分析
        一、《我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案例分析
        二、《鸟鸣涧》案例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9)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讨论式教学法的实施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一) 对讨论式教学法的认识
        (二) 讨论式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讨论式教学法的基础理论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概念界定
    二、讨论式教学法实施的理论依据
        (一) 教育学视角下的讨论式教学法
        (二) 心理学视角下的讨论式教学法
        (三) 语文学科视角下的讨论式教学法
    三、讨论式教学法的分类与功能
        (一) 讨论式教学法的分类
        (二) 讨论式教学法的功能
第二章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讨论式教学法实施现状的实证研究
    一、问卷调查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过程
        (四) 研究结果
        (五) 小结
    二、案例分析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结果
        (四) 小结
第三章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讨论式教学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一、基本认知与实施过程上的城乡差异
        (一) 问题表征
        (二) 策略参考
    二、师生双方对于讨论的准备不足
        (一) 问题表征
        (二) 策略参考
    三、讨论中课堂秩序的维护较为困难
        (一) 问题表征
        (二) 策略参考
    四、教师对于讨论的评价不够深入
        (一) 问题表征
        (二) 策略参考
第四章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讨论式教学法的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10)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对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的研究现状
    (二) 国内的研究现状
三、课题的界定
    (一)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三) 研究目标
    (四) 研究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 系统论
    (二) 语文教育心理学
    (三) 素质教育理论
五、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一) 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比较
    (二) 教师的调查
        1. 教学观念
        2. 衔接意识
        3. 教学方法
    (三) 中小学生语文学习情况的调查
        1. 学习兴趣
        2. 学习习惯
        3. 学习方法
六、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对策的研究
    (一) 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对策
        1. 转变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 凸显衔接意识
        2.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加强学习习惯上的衔接
        3. 构建合理的语文认知结构
    (二) 初一语文教学的衔接对策
        1. 实施中小学语文知识结合点的良好衔接
        2. 以课堂为主渠道切实加强教法的衔接
        3. 指导学生掌握具体实用的学习方法
        4. 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5. 切实利用好网络阵地加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三) 做好教材编写的衔接工作
        1. 小学教材的比较
        2. 中学教材的比较
        3. 利于衔接的编排方式
    (四) 充分发挥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评价的作用
        1.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评价的现状
        2. 评价标准的确立
        3.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评价的原则
        4. 具体的实际操作
七、关于语文成长记录袋
八、关于一贯制
主要参考文献

四、语文课堂中“活”法探微(论文参考文献)

  • [1]于漪语文教育哲学观研究[D]. 陈华敏.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2]生态美育视域下初中语文教学研究[D]. 刘芳宇.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2)
  • [3]美育视野下小学生古典诗词学习样态研究[D]. 倪纪. 扬州大学, 2018(05)
  • [4]生态美育视野下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研究[D]. 刘嘉庆. 石河子大学, 2018(01)
  • [5]小学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研究 ——以青岛浮山路小学为例[D]. 于素贤. 山东师范大学, 2017(01)
  • [6]ARCS动机模型的应用探析 ——以小学语文课堂为例[D]. 巩潇宁. 上海师范大学, 2016(02)
  • [7]初中语文课堂讨论的现状及教学策略研究[D]. 高梦梦. 辽宁师范大学, 2016(06)
  • [8]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美育研究[D]. 严丹青. 扬州大学, 2016(02)
  • [9]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讨论式教学法的实施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D]. 周齐. 东北师范大学, 2013(06)
  • [10]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对策的研究[D]. 殷桂东. 河北师范大学, 2006(05)

标签:;  ;  ;  ;  

语文课堂“活”法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