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战略定位基本原则的界定

企业发展战略定位基本原则的界定

一、关于企业发展战略定位基本原则的界定(论文文献综述)

戚聿东,杜博,温馨[1](2021)在《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使命嵌入与模式选择——基于3家中央企业数字化典型实践的案例研究》文中认为进入新时代,国有企业面临功能使命新内涵、分类改革新思路和数字化发展新趋势的嵌套融合,要求国有企业创新开展数字化战略变革,支撑企业高质量履行国家使命。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基于3家中央企业的数字化变革实践,系统探索国家使命嵌入国有企业数字化变革的机制与路径,以及在不同使命导向下国有企业数字化变革的模式选择。研究发现:(1)新时期国有企业聚焦经济发展、战略支撑和公共服务的功能使命,由商业功能性、战略功能性和公共功能性国有企业分类承担;(2)基于"定位机制—映射机制"的"外循环"路径和国有资本战略定位的"内衔接"路径构成了国家使命对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的"双重双向"嵌入机制,引领国有企业构建市场导向型、能力导向型和公共导向型的数字化变革模式;(3)3类变革模式分别产生了敏捷强化、韧性强化和适应性强化的作用机制,支撑国有企业分类履行功能使命。本文通过构建国家使命导向下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的理论模型,试图弥补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模式整合不足等研究缺口,并揭示数字化战略变革支撑国有企业履行功能使命的中介作用机制。

李阳[2](2021)在《基于比较视角的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时代,世界发展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革命进入新一轮发展阶段,加速了全球人才、信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流动,世界各国间的科技力量在悄然间发生着变化。科技革命所引发的不仅是全球经济社会的变革,每一次革命过程也必然会改变大国之间的力量分布,重塑世界实力对抗格局。中国科技实力的快速崛起,美国科技霸主地位受到挑战、中美之间的科技博弈屡次触碰着科研工作者的神经。如何在未来科技竞争中处于领先位置,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提高科技创新对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这一切都离不开一流科研机构的支撑,而国家级实验室就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满足国家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科技需求。国家级实验室作为大国科技博弈的重要体现,为保持国家科技竞争力提供了驱动力,也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战略保障。美国庞大的国家级实验室体系距今已经历了八十余年的发展历史,积累了成功的管理经验,也是满足国家科技全球领先的重要支撑,在建设管理创新上以及科研实力上领先于全球。我国国家级实验室兴建于改革开放之初,伴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之路不断发展壮大,但相较于世界发达水平,在建设管理经验、科技体制创新及科研实力等方面还有许多不足。因此,以美国国家级实验室作为参照标准进行深入比较,总结两国实验室建设历程的异同、发现建设经验的共性与个性、寻找科研实力比较中的优势与不足,为促进我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及发展寻找经验借鉴,对于丰富我国国家级实验室研究成果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希望通过研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从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建设历程来看,两国实验室各自经历了怎样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建设的侧重点是什么,各阶段的科技政策对实验室发展有何导向,两国实验室建设历程的异同又有哪些?(2)从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建设运行来看,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在制度体制、建设定位、资源要素、运行模式及科研合作方面各有什么特点,在这些方面中,中美两国实验室的建设特征又有什么异同,美国实验室的建设经验对中国有何启示?(3)从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科研实力来看,两国实验室在体现科技论文最高水平的ESI高被引论文产出方面、主导地位方面、论文影响力方面的科研实力差距有多少;基于文献属性数据的特征差异有哪些,这些差异对两国实验室论文产出、影响力及主导地位的影响又有哪些?本文以比较研究作为研究视角,重点进行了以下方面的研究工作:(1)对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进行对比分析。对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建设历程进行了划分;结合时代政策背景,对两国实验室各自的发展建设过程、学科分布特点、部门及地域分布特点、建设成效、阶段性特征进行分析,深入了解每一阶段国家级实验室的发展变化;总结出两国实验室建设历程的相同点及差异。(2)对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梳理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在建设方面的特点;围绕制度体制、建设定位、资源要素、运行模式、科研合作五个方面,总结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方面的共性与个性。(3)基于目前代表科技论文最高水平的ESI高被引论文数据库,对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科研实力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学、数据挖掘、Logistic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统计分析工具,从ESI高被引论文产出、国际合作、影响力等角度进行量化比较,以明确中美国家级实验室科研实力的差异。最终,通过对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多方面的比较分析,本文得到如下结论:(1)回答了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及阶段特征的问题。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兴起于不同的时代背景,经历了截然不同的建设历程。美国国家级实验室体系作为全球领先的科研机构,兴起于战争年代,维护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成为了其建设初衷。先后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且过程中出现了两次较大的争议。实验室的发展紧密围绕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展开,进行学科建设的布局与前沿科学领域的探索,尤其是美苏冷战时期,持续增加的军费资助为实验室的研究发展印上了明显的军事化色彩。相较而言,我国的国家级实验室体系发展建设起步较晚,与改革开放后的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基本同步,基本依托重点高校及各部门进行运行管理,以材料科学、工程科学等工程类学科研究为主。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艰难的起步后,实验室的发展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推进走向市场化协同创新的道路,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服务,在发展方面呈现出快速上升的态势。(2)回答了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在建设运行中的特色及管理经验问题。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在建设运行上既有共同的经验又各具特色。通过对中美典型国家级实验室的建设特征进行分析,作者发现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在制度体制、建设定位、资源要素、运行模式及科研合作方面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中美两国实验室的兴起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两国在科技、经济等发展阶段上处于不同节点,形成了美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定位于人类终极科学问题的探索,我国的国家级实验室主要还是定位在满足国家科技战略需求层面。两国不同的制度体制也形成了不同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美国强调以市场参与为主,政府主导为辅,实验室体系的发展以“自下而上”科技决策体系为主;中国更强调决策主体集中,注重政府的政策引导,实验室多以执行上级科技政策为主。此外,两国实验室在科研经费的预算及拨付制度、实验室的监管主体及实验室主任的选聘与权责方面也都存在着显着差异。(3)回答了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在基于ESI高被引论文产出方面的科研实力问题。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在科研实力方面各有优势,美国在多个方面保持着相对优势,我国在论文产出方面取得了显着的进步。研究发现,在基于高被引论文产出数量的比较上,中国无论是在产出总量还是发展增速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且通过关联规则算法对中美论文产出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作者数量为5人及以上为中美论文产出的最主要合作方式;中国论文产出受参与单位的数量作用不显着,当有国内基金参与资助时会显着提高两国实验室的发文量。在基于高被引论文主导地位的比较上,在中美两国间实验室的合作论文方面,美国的主导地位高于中国;在中美实验室参与国际合作论文方面,中国的主导地位强于美国;在中美国际合作论文主导地位的特征方面,论文流向国内对中美国际合作论文的主导地位均有正向影响;资助基金数量及资助基金类别为“无国内基金参与”时对中美国际合作论文的主导地位均有负向影响。在基于高被引论文影响力的比较上,美国在被引频次及影响因子方面的影响力均强于中国;在论文影响力的特征方面,中美高被引论文影响力均受到作者数量、出版时间、资助基金数量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作者数量、资助基金数量等对中国高被引论文影响力的作用程度大于对美国的影响。本研究的创新点可以概括地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对以国家级实验室为代表的科研机构建设与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科学技术强国,拥有雄厚的资本及一流的人才储备,众多的国家级实验室成为了其科技研发的排头兵,也成为了国家科技创新力量的坚实保障。联邦国家实验室体系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并积累了卓有成效的管理经验,拥有一套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美国联邦国家实验室建设及其规律,进而探索科研管理机制创新,为突破美国科技封锁,探索我国国家级实验室体系建设及科研机构改革创新很有价值。(2)拓展了文献计量学理论在科技评价中的应用与实践。国家级实验室是进行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工作的重要科研机构。科技论文是体现国家或科研机构基础研究工作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反映国家或科研机构科研实力的主要方面。本文基于ESI及JCR等数据库,以高被引论文为视角,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理论指导,通过对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科研实力进行量化分析,可以进一步明确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发展现状及差异水平,对我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体系的成效进行了检验。另一方面,文献计量学理论以科技论文及各种文献数据特征为研究对象,可以实现对国家或地区、科研机构、学者等学科结构、产出数量、影响力变化等科研动态的科学评价,对于两国实验室科技论文产出及其深层次因素及规律进行探讨,在填补对国家级实验室定量化研究空白的基础上,逐渐丰富我国国家级实验室科研评价体系,以便指导政策实践。(3)为新一轮技术革命背景下,深化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丰富国家创新体系理论概念,指导政府科技政策的实施与制度创新,更好地参与全球化科技治理,实现科技的自立自强以促进我国国家级实验室体系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中国国家级实验室体系根植于独有的政治、文化背景,在治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上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面临着独有的现实困境与发展难题。在深入研究美国国家实验室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不照搬照抄美国模式,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方向,结合有益经验探索中国模式,缩小与先进水平的实力差距,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韩旭[3](2021)在《混改背景下Z公司战略转型实施的案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战略转型是企业对自身战略进行方向性调整,使企业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克服经营危机、谋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战略转型可以划分为“决策”和“实施”两个阶段。企业在战略转型的决策阶段,往往会制定较为完善的转型方案。而方案能否成功落地,转型能否顺利完成,则需要在实施阶段精准识别、深入分析并解决出现的管理问题。由此可见,战略转型的实施阶段是决定战略转型能否成功落地的关键阶段。混改是国有企业发展的新引擎,通过各种所有制资本的取长补短,能够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与活力。国有企业以混改为契机进行战略转型,能够提升经营效率和公司治理水平,重塑竞争优势。因此,乘混改的“东风”进行战略转型以谋求新的生存和发展之道,成为很多国有企业的选择。然而,混改背景下的国有企业在战略转型的实施过程中则面临着更多挑战与考验。因此,混改背景下企业战略转型的实施过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Z公司是一家国有企业。在国企混改的时代大背景下,Z公司决策以混改为契机,从单一经营战略向多元化经营战略进行战略转型。本文选取Z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混改背景下Z公司实施战略转型的真实案例,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介绍了Z公司在战略转型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管理问题,分别是——新团队的企业文化与Z公司原有企业文化存在差异,管理层因决策风格的不同产生文化冲突;原Z公司员工难以适应体制改革带来的身份转变,员工离职率升高,工作效率下滑;开展多元化经营后,公司主营业务经营业绩不佳,重点发展业务营收增速缓慢;现阶段核心竞争能力不足,制约公司的长久发展。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剖析以上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而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及实施保障。本文以混改背景下Z公司战略转型的具体实施过程为案例展开研究,旨在针对Z公司在战略转型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完善和优化方案。同时,为其他混改背景下的国有企业在战略转型的实施阶段遇到类似管理问题时提供借鉴和参考。

贺丽[4](2021)在《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设计阶段标准化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中国经济的结构化调整,房地产业竞争日益激烈,标准化设计管理成为房地产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模式,这一模式在房地产项目开发中带来的积极反响也受到了众多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青睐。然而设计标准化体系包含的内容众多,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在规模与技术力量等方面的欠缺使得它们在实施标准化设计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障碍。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流程优化等方法,深入分析房地产企业设计标准化管理体系,提炼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在设计标准化发展中的问题,在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后构建了一个适合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设计标准化管理体系,并在实例应用后作出了效果评价。主要内容如下:研究首先对当前国内外关于房地产企业设计标准化管理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介绍,阐述了与房地产设计标准化管理研究相关的理论。然后梳理了标准化在我国房地产业各个阶段的发展情况,并对当前房地产企业的设计标准化管理模式进行了分类整理,归纳了各个模式的优缺点与应用情况。另外研究了设计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内容且对体系中的组织结构、管理流程、技术文件内容进行了重点介绍。在通过实地访谈与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后,发现大部分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设计标准化体系还不够完善,在标准化的构建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内部与外部阻碍。在对问题的根本原因进一步分析后,构建了一个适用于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设计标准化管理体系。然后结合实例,对中小企业的设计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研究认为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可通过SWOT分析来明确企业战略定位,利用外部设计资源来完成标准化设计文件中的非核心内容,采用ECRS法来优化标准化设计流程,并通过建立企业联盟的方式来解决企业规模与标准化发展之间的矛盾。研究结果为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标准化发展提供了参考与决策依据。

张萌[5](2021)在《X酒业公司战略成本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酒业公司的发展面临着更大的威胁与挑战,所以公司需要想方设法维系和巩固成本优势,加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实力。过去的成本管理模式仍然局限在作业与战术等诸多维度,尽管能够为公司节省成本,然而它所具有的作用具备局限性。所以,公司应当把成本管理上升到战略高度,形成稳固的成本竞争优势,这样才可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获得稳定持续发展。本文为X酒业公司设计战略成本管理方案,希望能够对我国酒业企业应用战略成本管理提供借鉴。本篇论文通过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归纳并总结了现阶段中外各国在战略成本管理上获得的领先经验与成果,全面介绍了与战略成本管理有关的一系列理论,为本文研究X酒业公司战略成本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首先分析了X酒业成本的具体组成与目前采用的成本管理模式,接着对其成本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揭示了X酒业公司在战略定位方面不明确,价值链竞争力差和成本动因分析不充分的问题;其次,对X酒业公司战略成本管理进行分析,联系X酒业公司的实际情况,为X酒业公司设计战略成本管理方案;最后对X酒业公司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绩效进行预测评价,并对该方案的有效实行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

李文超[6](2021)在《P农商行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承担着服务“三农”、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职责。2016年,P农信社改制为P农商行,由股份合作制转变成完全的股份制,建立了以“三会一层”为主体的法人治理框架和决策、监督、执行相分离的经营管理机制。改制后,P农商行,资产规模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快速增长,但公司治理结构不够科学规范,存在“形似神不似”问题,严重影响了P农商行稳健发展,必须采取措施加以优化改善。同时,2019年以来的包商银行风险处置事件,让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认清了公司治理失灵的严重危害,决定以更大力度更强决心持续完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P农商行的发展历程是山东省110家县域农商行成长轨迹的缩影,P农商行公司治理结构现状也是省内县域农商行公司治理结构现状的典型。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研究分析P农商行公司治理结构。首先,在梳理公司治理研究成果、阐明公司治理理论的基础上,描述分析了P农商行公司治理结构现状。其次,组织P农商行部分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部分内部员工参与问卷调查,从内部人视角调查了解P农商行公司治理结构状况,并通过对调研结果分析,梳理了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优化改进对策。本文研究发现,P农商行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十个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战略定位“脱农离小”、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中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积极性不高、专门委员会作用发挥不够、独立董事履职不到位、监事会职权弱化、重业绩轻合规、信息不够公开透明、考核评价体系不够科学、薪酬安排体系不够合理等。围绕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了改进P农商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主要包括:坚守支农支小定位、加强股权管理、完善决策机制、完善监督机制、完善执行机制、改进激励约束机制。这既可以帮助P农商行改进公司治理结构,也可以供其他农商行参考借鉴。

靖波[7](2021)在《青岛海尔股份公司并购通用家电的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平衡计分卡视角》文中研究指明企业并购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途径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许多企业的发展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而是放眼全球,积极进行跨国并购。在我国政府于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的政策背景下,青岛海尔股份公司于2016年完成对美国通用电气家电业务的跨国并购。基于此,本文从平衡计分卡的视角出发,对青岛海尔股份公司并购美国通用电气家电业务的并购绩效进行评价。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并购绩效评价进行了诸多研究,在相关研究中,国内外学者通常采用事件研究法或者财务指标法对并购绩效进行评价,而事件研究法和财务指标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学者指出,因为国内证券市场信息披露不规范,并且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手段,导致股价容易被操纵,股价变动未必与并购绩效存在正向变动的关系,所以,不应将事件研究法作为评价并购绩效的最优方法;同时,有学者认为,财务指标法只能反应财务业绩的变化,不能全面的反应并购绩效,所以采用财务指标法评价并购绩效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鉴于事件研究法和财务指标法的局限性,因此,本文通过平衡计分卡视角,从财务维度、客户维度、内部流程维度及学习与成长维度,对青岛海尔并购通用家电的并购绩效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并购活动的发生与企业的战略紧密联系,因此,在对青岛海尔并购通用家电的并购绩效进行评价之前,应先充分了解青岛海尔的战略定位和为落实战略定位所采取的具体实施策略。本文通过SWOT战略分析,对青岛海尔并购后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分析,明确了其战略定位、具体实施策略,并绘制了战略地图。青岛海尔的战略定位是成为行业主导、用户首选的第一竞争力的美好住居生活解决方案服务商,具体实施策略包括成本削减战略、差异化战略、技术领先战略及国际化战略。因为平衡计分卡是基于企业战略对并购绩效进行评价,因此,在明确了青岛海尔的战略定位、具体实施策略之后,本文从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即财务维度、客户维度、内部流程维度、学习与成长维度,对青岛海尔的并购绩效进行评价,最后采用每股社会贡献值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分析与比较,可以得出,青岛海尔此次并购绩效良好,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的创新有以下两点:1.系统地分析了青岛海尔的战略定位、具体实施策略,绘制战略地图。本文运用SWOT战略分析法,系统地分析了青岛海尔在并购之后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明确了青岛海尔的战略定位:成为行业主导、用户首选的第一竞争力的美好住居生活解决方案服务商。具体实施策略包括,成本削减战略、差异化战略、技术领先战略、国际化战略。基于战略定位与具体实施策略,绘制战略地图,有助于选取合理的指标评价本次并购绩效。2.基于平衡计分卡视角,对青岛海尔的并购绩效进行评价。通过平衡计分卡视角,不仅可以从财务维度对并购绩效进行评价,而且可以从客户维度、内部流程维度、学习与成长维度比较全面的评价并购绩效;此外,更重要的是,应用平衡计分卡,可以使企业的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结合起来,强调在信息化时代,要加强财务管理与战略管理,加强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结合。

何鹏[8](2021)在《公共政策视角下的文化扶贫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贫困是与人类发展始终相伴的话题。为摆脱贫困,人们致力于从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多角度探讨贫困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扶贫实践经历萌芽—起步—探索—推进—深化发展历程,一系列文化建设工程和扶贫开发项目的持续实施推进,各级政府、社会主体、市场力量广泛参与文化扶贫,我国极度贫困人口迅速下降。然而,在中国农村特定的场域,文化因素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结构、经济基础、社会构成等,导致了多重要素并存、相互交织影响的“结构性”贫困。应对区域性贫困和个体性贫困交错,物质贫困和文化贫困并存,贫困代际传递凸显等深度贫困问题成为文化扶贫的题中之义。同时,贫困地区文化扶贫面临诸多挑战,如何通过文化扶贫手段消除贫困也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贫困与文化扶贫的学理阐释,在梳理文化扶贫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文化扶贫实践进行中外考察,探究文化扶贫适用的特定场域环境,借助典型贫困地区文化扶贫实证考察,探究贫困地区文化扶贫的结构性问题,探索进一步优化完善现有文化扶贫政策路径,为进入新时期的文化扶贫工作提供有益尝试与现实参考。在理论层面,本文重点关注文化扶贫的学理阐释、理论基础和政策适用场域研究。在文化扶贫的学理阐释方面,对照贫困概念的经济学阐释,在梳理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收入(消费)贫困与能力贫困和贫困地区的内涵基础上,对贫困概念进行文化学阐释,重点关注“贫困文化”和“文化贫困”概念辨析,论证了“文化贫困乃经济贫困之根源”等核心命题。在文化扶贫的基础理论方面,尝试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对文化扶贫进行阐释,明确了文化扶贫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与公共性,具备制度变迁特征,具有典型的空间适用特征等。总结文化扶贫“扶智说”“扶志说”与“文化精准扶贫说”三类的政策界说,阐述文化扶贫可以治愚、可以消除贫困文化和可以协同经济扶贫等政策功能。借助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域外反贫困理论,重点分析了贫困文化理论的兴起、融合以及在中国的泊入与发展等基础问题,建立起文化扶贫研究的一个分析框架。在文化扶贫适用方面,归纳出贫困地区的类型,描绘出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的安贫守旧的人生观、物化功利的价值观、闲暇无意义的时间观、非理性的“面子”消费观等贫困文化图景,及其呈现出来的亚文化体结构化、贫困文化遗传性、贫困要素体系化等文化特征,明晰了贫困文化“从个体到群体”与“从群体到个体”的浸渍作用机理。在实践层面,本文通过考察国外文化扶贫的价值取向与政策措施,总结我国建国以来文化扶贫实践“文化教化与动员—经济扶贫的辅助—文化扶贫探索起步—文化扶贫多元融合”的发展阶段,厘清中国文化扶贫政策的变迁历程。聚焦贫困地区作为文化扶贫的特定研究场域,分析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的文化困境和现行文化扶贫面临的主要问题:(1)城镇化趋势与乡村文化重建之空间对接难题;(2)格式化文化供给与差序化文化需求之协同难题;(3)文化输入压力与内生性文化脱贫动力之匹配难题。选取湖北省黄冈市为样本,从公共政策视角对贫困地区文化扶贫进行实证考察,总结黄冈在文化生产能力、供给能力、保障能力和发展动能等方面面临的困境,探索以文化扶贫助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助推文旅融合乡村振兴两类政策路径。总结黄冈文化扶贫案例的特色与经验,并从中提取可供复制的政策价值启示。全文对文化扶贫作出以下基本判断:(1)文化因素是造成贫困长期存在的重要根源;(2)文化扶贫是相对贫困时期扶贫政策的重要着力点;(3)贫困地区是相对贫困时期文化扶贫的主战场;(4)文化扶贫政策必须推动文化和经济协同发力。新时期优化文化扶贫政策必须进一步推动文化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形成文化扶贫与经济扶贫、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总体策略。

蔡素怡[9](2020)在《德高中国公司在华竞争战略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工业革命开始,技术的更替、产业结构的变化,都在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由工业经济时代转入知识经济发展时代,包括无形资产在内的资源要素对企业发展的价值影响更加突显,成为企业竞争战略的重要部分。德高中国公司是一家澳洲在华企业,90年代末进入中国市场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而当下公司处于一个复杂多样的环境,一方面技术砂浆产品正处理快速发展的好时机,另一方面外部环境对企业与产品的质量发展要求越来越高,行业内竞争也日趋激烈。本案例主要在德高中国公司案例为基础,对传统制造行业中的预拌砂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何以利用无形资产提升业竞争优势进行研究。首先对所在的特种技术砂浆制造行业环境进行了需求和竞争研究,进而研究包括无形资产在内的资源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竞争优势的关系。德高中国公司需要针对新情况重新定位,即,德高中国公司应该在竞争中选择差异化竞争战略,本文最后创新性地提出来如何获取竞争优势,实现德高中国竞争战略的“P-C-M-IR-C战略执行力体系”。德高中国公司的成功案例,证明了企业在实施战略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无形资产的利用来形成企业的特有的核心竞争力,并且持续地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期望本案例能够对相关企业实施成功的竞争战略提供有益的启发。

张地[10](2020)在《Z公司绩效考核体系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经济领域研究的重点任务之一,国有企业绩效管理制度变迁伴随着了国企改革的每一个脚步。建立健全企业绩效管理制度,提升国有企业绩效考核水平,对于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随着世界经济的深入交流和发展,西方成熟的绩效管理工具传到了国内,国有企业尝试引入管理会计工具,在促进国有企业绩效管理水平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管理会计工具“水土不服”、效果不佳等问题。为进一步推进管理会计工具本土化研究,探索本土化绩效考核办法,提升国有企业业绩评价水平,结合我国经济和国有企业的现有发展水平和行业情况,本文积极探讨运用平衡计分卡来优化国有企业层面绩效考核体系,以帮助企业提升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本文首先介绍了国有企业绩效考核的研究背景与意义,阐述了国内外关于绩效考核的研究。其次,介绍了绩效考核的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引入国有企业绩效考核案例研究。以国有企业Z公司为例,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法,分析公司原有绩效考核体系的问题和原因,构建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财务、利益相关者、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的绩效考核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为绩效考核体系各项指标赋予权重,构建了优化后的绩效考核体系指标权重表,并为指标权重表中各项指标设定目标值与打分标准,运用集团评价和行业评价检验优化后的绩效考核体系的有效性,综合对比优化前后绩效考核体系的优缺点。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Z公司绩效考核体系能较好地评价企业综合业绩,帮助企业实现绩效管理水平的提升,完善公司的现代企业治理体系。

二、关于企业发展战略定位基本原则的界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企业发展战略定位基本原则的界定(论文提纲范文)

(1)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使命嵌入与模式选择——基于3家中央企业数字化典型实践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一)国家使命、国有企业功能分类与数字化战略变革
    (二)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及其使命嵌入
三、研究设计
    (一)方法选择
    (二)案例选择
    (三)数据收集
    (四)数据分析
四、使命嵌入: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的价值导向
    (一)国有企业功能使命及其价值导向效应
    (二)国家使命嵌入数字化战略变革的内在机制
        1. 定位机制
        2. 映射机制
五、不同使命导向下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的模式选择
    (一)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的共同基础
        1. 资源基础数字化
        2. 创新数字化
    (二)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的模式差异
        1. 经济发展使命、市场导向型变革与组织敏捷性强化
        2. 战略支撑使命、能力导向型变革与组织韧性强化
        3. 公共服务使命、公共导向型变革与组织适应性强化
六、国家使命导向下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的整合模型
    (一)国家使命对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的导向效应
    (二)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的模式选择
    (三)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对功能使命践行的作用机制
七、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一)理论贡献
    (二)实践启示
    (三)研究局限与展望

(2)基于比较视角的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文献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国家级实验室
        2.1.2 国家重点实验室
        2.1.3 联邦国家实验室
    2.2 文献研究综述
        2.2.1 中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相关研究回顾
        2.2.2 美国联邦国家实验室建设相关研究回顾
        2.2.3 文献研究回顾述评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协同创新理论
        2.3.2 国家创新体系理论
        2.3.3 文献计量学理论
        2.3.4 数据挖掘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比较研究
    3.1 中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研究
        3.1.1 萌芽起步阶段
        3.1.2 集中建设阶段
        3.1.3 快速发展阶段
        3.1.4 “中国特色发展”阶段
    3.2 美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研究
        3.2.1 快速起步阶段
        3.2.2 第一波争议阶段
        3.2.3 重整复苏阶段
        3.2.4 第二波争议阶段
        3.2.5 新时代发展阶段
    3.3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比较与启示
        3.3.1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的一般规律
        3.3.2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的主要差异
        3.3.3 启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比较研究
    4.1 研究设计
        4.1.1 研究方法
        4.1.2 案例选取原则
        4.1.3 资料获取
        4.1.4 分析框架
    4.2 中国典型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分析
        4.2.1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4.2.2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4.2.3 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4.2.4 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4.2.5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4.3 美国典型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分析
        4.3.1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4.3.2 喷气推进实验室
        4.3.3 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
        4.3.4 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
        4.3.5 林肯实验室
    4.4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比较与启示
        4.4.1 制度体制的比较分析
        4.4.2 建设定位的比较分析
        4.4.3 资源要素的比较分析
        4.4.4 运行模式的比较分析
        4.4.5 科研合作的比较分析
        4.4.6 启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科研实力比较研究
    5.1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数据预处理
        5.1.1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数据来源
        5.1.2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数据处理流程
        5.1.3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规约
        5.1.4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数据清洗
        5.1.5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构造
        5.1.6 小结
    5.2 基于ESI高被引论文产出的科研实力比较
        5.2.1 高被引论文产出及变化情况比较
        5.2.2 高被引论文单因素产出特征比较
        5.2.3 基于关联规则的高被引论文多因素特征比较
        5.2.4 小结
    5.3 基于ESI高被引论文主导地位的科研实力比较
        5.3.1 两国间高被引论文合作情况比较
        5.3.2 中美参与国际合作的高被引论文主导情况比较
        5.3.3 基于Logistic回归的国际合作论文主导地位特征比较
        5.3.4 小结
    5.4 基于ESI高被引论文影响力的科研实力比较
        5.4.1 高被引论文被引频次比较
        5.4.2 高被引论文期刊影响因子比较
        5.4.3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高被引论文影响力特征比较
        5.4.4 小结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促进我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的对策建议
    6.1 政府统筹实验室体系顶层设计的安排
        6.1.1 强化政府战略规划,融入国家创新系统
        6.1.2 顺应科技发展趋势,引领学科交叉创新
        6.1.3 加强重大专项部署,支撑战略新兴产业
    6.2 积极推进实验室融入创新联合体建设
        6.2.1 以市场拉动需求,发挥龙头企业领军性作用
        6.2.2 以科研带动教学,发挥实验室平台教学功能
        6.2.3 以联合实现共享,发挥联合体协同创新优势
    6.3 努力推进实验室融入世界范围的步伐
        6.3.1 坚持国际交流与合作,保持科技的自立自强
        6.3.2 打造国际化人才团队,构筑全球性人才高地
        6.3.3 参与全球化科技治理,提高实验室国际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7.2 研究的创新之处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混改背景下Z公司战略转型实施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标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标
    1.2 研究设计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案例正文
    2.1 企业背景
        2.1.1 企业概况
        2.1.2 企业战略转型概况
    2.2 行业背景
    2.3 战略转型实施的典型案例描述
        2.3.1 争论不休的董事会
        2.3.2 突然而至的人事风暴
        2.3.3 不增反降的主营业务
        2.3.4 停滞不前的公司发展
3 案例分析
    3.1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3.1.1 战略管理
        3.1.2 战略转型
        3.1.3 混合所有制改革
    3.2 问题分析
        3.2.1 企业文化未整合
        3.2.2 管理制度待完善
        3.2.3 战略定位不清晰
        3.2.4 核心竞争力待提升
4 解决对策
    4.1 重塑企业文化以实现文化融合
        4.1.1 成立文化整合领导小组
        4.1.2 进行企业文化再评估
    4.2 升级管理制度以保障员工利益
        4.2.1 改进薪酬体系
        4.2.2 优化职业生涯发展体系
        4.2.3 完善员工安置方案
    4.3 优化产业链以摆脱经营困境
        4.3.1 明确战略方向与路径选择
        4.3.2 实施归核化战略
        4.3.3 对战略转型的实施过程实行管控与执行纠偏
    4.4 聚焦人才培养与技术革新以谋求长久发展
        4.4.1 聚焦人才培养
        4.4.2 推动技术革新
5 实施保障
    5.1 成立战略管理委员会
    5.2 加强员工培训
    5.3 建立高效沟通机制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设计阶段标准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课题来源
        1.1.1 研究背景
        1.1.2 课题来源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1 标准化产品研发相关研究
        1.3.2 设计质量管理标准化相关研究
        1.3.3 设计阶段成本控制标准化相关研究
        1.3.4 设计进度管理标准化及其他相关研究
        1.3.5 研究现状述评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房地产企业设计标准化管理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建筑标准化
        2.1.2 房地产企业的标准化管理
        2.1.3 设计管理
        2.1.4 房地产企业的设计管理
    2.2 流程优化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设计标准化管理现状
    3.1 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设计标准化管理发展概况
        3.1.1 我国房地产企业标准化发展进程
        3.1.2 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设计标准化管理模式
    3.2 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设计阶段标准化管理问卷调研
        3.2.1 问卷设计
        3.2.2 调查结果数据分析
    3.3 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设计标准化管理面临的问题
        3.3.1 产品研发没有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3.3.2 管理流程缺乏事后监督机制
        3.3.3 技术文件更新后未及时组织培训
        3.3.4 专业人员的能力与标准化意识不够
    3.4 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设计标准化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3.4.1 企业战略定位不明确
        3.4.2 支撑标准化设计体系建设的人力资源不足
        3.4.3 未形成行业层面的标准化设计联盟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设计标准化管理体系构建
    4.1 .设计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原则
        4.1.1 全面性原则
        4.1.2 先进性原则
        4.1.3 适度性原则
    4.2 设计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目标
    4.3 设计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4.3.1 设计标准化管理组织结构
        4.3.2 设计标准化管理流程
        4.3.3 设计标准化管理技术文件
    4.4 设计标准化管理体系的保障措施
        4.4.1 思想意识保障
        4.4.2 信息化保障
        4.4.3 考核制度保障
        4.4.4 人员队伍保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设计标准化管理体系在ZY房地产企业的应用及评价
    5.1 企业概况
    5.2 设计标准化管理的应用
        5.2.1 建立标准化产品库
        5.2.2 建立标准化设计流程及组织结构
        5.2.3 整合设计资源编制标准化技术文件
    5.3 设计标准化管理的应用效果评价
        5.3.1 进度效果评价
        5.3.2 成本效果评价
        5.3.3 质量效果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X酒业公司战略成本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评述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图
2 战略成本管理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
    2.1 战略成本管理相关概念
        2.1.1 战略成本管理的概念
        2.1.2 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
        2.1.3 战略成本管理的模式
        2.1.4 战略成本管理分析工具
    2.2 战略成本管理基础理论
        2.2.1 成本管理理论
        2.2.2 竞争战略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X酒业公司成本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X酒业公司概况
        3.1.1 X酒业公司简介
        3.1.2 X酒业公司组织结构
        3.1.3 X酒业公司经营情况
    3.2 X酒业公司成本管理现状
        3.2.1 X酒业公司成本费用的构成
        3.2.2 X酒业公司现行成本管理方法
    3.3 X酒业公司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3.1 战略定位不明确
        3.3.2 价值链竞争力差
        3.3.3 成本动因分析不充分
    3.4 X酒业公司引入战略成本管理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3.4.1 必要性
        3.4.2 可行性
    3.5 本章小结
4 X酒业公司战略成本管理分析与方案设计
    4.1 X酒业公司战略成本管理分析
        4.1.1 X酒业公司战略定位分析
        4.1.2 X酒业公司价值链分析
        4.1.3 X酒业公司战略成本动因分析
    4.2 X酒业公司战略成本管理方案设计
        4.2.1 X酒业公司战略定位设计
        4.2.2 X酒业公司价值链优化
        4.2.3 充分考虑战略成本动因
    4.3 本章小结
5 X酒业公司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绩效预期效果评价
    5.1 绩效评价方法选择
    5.2 战略成本管理评价体系建立
        5.2.1 选取考核指标
        5.2.2 设置考核指标权重
        5.2.3 确定考核目标
        5.2.4 企业绩效评价
    5.3 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绩效预测
    5.4 本章小结
6 X酒业公司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方案的保障措施
    6.1 企业外部保障措施
        6.1.1 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
        6.1.2 市场的良性竞争
        6.1.3 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
    6.2 企业内部保障措施
        6.2.1 建立战略成本管理小组
        6.2.2 健全战略成本管理监察机制
        6.2.3 学习并建立战略成本管理思想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P农商行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公司治理文献综述
        1.2.2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文献综述
        1.2.3 农商行公司治理文献综述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农村商业银行
        2.1.2 公司治理结构
    2.2 理论基础
        2.2.1 产权理论
        2.2.2 不完全契约理论
        2.2.3 委托代理理论
        2.2.4 利益相关者理论
    2.3 农商行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的目标
        2.3.1 巴塞尔委员会相关规定
        2.3.2 银保监部门相关规定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P农商行公司治理结构现状分析
    3.1 发展历程
    3.2 公司治理现状
    3.3 现行公司治理下的经营发展状况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P农商行公司治理结构调查与分析
    4.1 问卷设计
    4.2 问卷发放与回收
    4.3 问卷有效性检验
    4.4 问卷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P农商行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5.1 股东大会运行方面
    5.2 董事会运行方面
    5.3 监事会运行方面
    5.4 高级管理层履职方面
    5.5 建立执行激励约束机制方面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改进P农商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
    6.1 坚守支农支小定位
    6.2 加强股权管理
    6.3 完善决策机制
    6.4 完善监督机制
    6.5 完善执行机制
    6.6 改进激励约束机制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7)青岛海尔股份公司并购通用家电的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平衡计分卡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传统的并购绩效评价方法
        1.2.2 平衡计分卡的评价体系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案例研究法
        1.4.2 文献研究法
    1.5 创新点
第2章 概念界定与基本理论
    2.1 概念界定
        2.1.1 并购绩效
        2.1.2 平衡计分卡
        2.1.3 跨国并购
    2.2 基本理论
        2.2.1 企业战略理论
        2.2.2 协同效应理论
        2.2.3 激励理论
        2.2.4 利益相关者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案例简介
    3.1 并购双方介绍
        3.1.1 收购方
        3.1.2 转让方
    3.2 并购动因
        3.2.1 发挥协同效应,缔造家电行业的全球领导者
        3.2.2 实现外延式发展,助推青岛海尔全球化布局
        3.2.3 进一步整合业内资源,提升青岛海尔全球品牌影响力
        3.2.4 注入优质资产,持续提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3.3 并购事件介绍
        3.3.1 并购过程
        3.3.2 交易估值与支付方式
    3.4 并购特征
        3.4.1 横向并购
        3.4.2 跨国并购
        3.4.3 现金支付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青岛海尔SWOT战略分析
    4.1 青岛海尔优势分析
        4.1.1 人单合一的管理理念,感知用户需求
        4.1.2 以小微团队为组织架构,有效激励员工
        4.1.3 全球领先的市场份额
        4.1.4 家电产品多样,品牌矩阵丰富
        4.1.5 卡萨帝成为国内高端市场的领军品牌
        4.1.6 引领变革的工业智能制造竞争力
        4.1.7 全球领先的智慧家庭美好生活解决方案
        4.1.8 研发资源布局全球
    4.2 青岛海尔劣势分析
        4.2.1 期间费用率高,盈利能力偏弱
        4.2.2 空调行业规模一般
    4.3 青岛海尔机会分析
        4.3.1 消费升级趋势明显,非标准化需求大量出现
        4.3.2 国内城镇化率提升,促进家电销售
    4.4 青岛海尔威胁分析
        4.4.1 房地产低迷,影响家电产品需求
        4.4.2 劳动力、原材料价格上涨,加剧行业成本压力
        4.4.3 家电行业竞争激烈
    4.5 青岛海尔SWOT战略分析结果
        4.5.1 青岛海尔的战略定位
        4.5.2 青岛海尔的具体实施策略
    4.6 青岛海尔的战略地图
        4.6.1 财务维度
        4.6.2 客户维度
        4.6.3 内部流程维度
        4.6.4 学习与成长维度
        4.6.5 青岛海尔战略地图的形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青岛海尔并购通用家电的绩效评价
    5.1 财务维度
    5.2 客户维度
        5.2.1 顾客满意度
        5.2.2 品牌关注度
        5.2.3 市场份额
    5.3 内部流程维度
        5.3.1 原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比例
        5.3.2 销售费用率
        5.3.3 智能制造能力
    5.4 学习与成长维度
        5.4.1 研发能力
        5.4.2 文化认同感
        5.4.3 员工的受教育程度
    5.5 青岛海尔的综合绩效评价
        5.5.1 依法缴税
        5.5.2 良好的员工待遇
        5.5.3 稳健的分红政策,回报股东
        5.5.4 保障债权人权益
        5.5.5 每股社会贡献值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案例启示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公共政策视角下的文化扶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的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述评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框架
    1.4 创新点、难点与不足
        1.4.1 本文的创新点
        1.4.2 研究的难点与不足
第2章 贫困与文化扶贫的学理阐释
    2.1 贫困的经济学阐释
        2.1.1 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
        2.1.2 收入(消费)贫困与能力贫困
        2.1.3 贫困地区
    2.2 贫困的文化学阐释
        2.2.1 贫困文化
        2.2.2 文化贫困
        2.2.3 贫困文化与文化贫困
    2.3 文化扶贫的政策学阐释
        2.3.1 文化扶贫的公共政策属性
        2.3.2 文化扶贫的政策界说
        2.3.3 文化扶贫的政策功能
第3章 文化扶贫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
    3.1 文化扶贫的理论基础
        3.1.1 马克思主义的反贫困理论
        3.1.2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
        3.1.3 域外的反贫困理论
    3.2 贫困文化理论:文化扶贫的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3.2.1 贫困文化理论的兴起:结构解释的式微
        3.2.2 贫困文化理论的发展:文化适应过程的多重解释
        3.2.3 贫困文化理论的融合:结构与文化的双重视角
        3.2.4 贫困文化理论在中国的泊入与发展
        3.2.5 文化扶贫分析的基本框架
    3.3 历史制度主义:文化扶贫的一个政策研究视角
        3.3.1 历史制度主义发展脉络
        3.3.2 历史制度主义现实应用
        3.3.3 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下的文化扶贫
第4章 文化扶贫实践的中外考察
    4.1 中国文化扶贫实践的演变历程
        4.1.1 文化教化与动员阶段(1949-1978)
        4.1.2 经济扶贫的辅助阶段(1978-2000)
        4.1.3 文化扶贫探索起步阶段(2001-2010)
        4.1.4 文化扶贫多元融合阶段(2011-2020)
    4.2 中国文化扶贫的政策导向变迁
        4.2.1 战略定位:从“漫灌式”文化扶贫到精准扶贫
        4.2.2 路径选择:输血式文化扶贫到造血式文化扶贫
        4.2.3 价值取向:从单纯扫盲活动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3 国外文化扶贫的价值取向与政策启示
        4.3.1 扶贫先扶智——英美的教育扶贫
        4.3.2 习性改造——法国的文化资本扶贫
        4.3.3 情境再造——日韩的乡村振兴政策
        4.3.4 国外文化扶贫实践述评
第5章 中国文化扶贫适用的特定场域
    5.1 贫困地区的类型
    5.2 贫困地区的文化困境
        5.2.1 贫困地区的贫困文化表现
        5.2.2 贫困地区的贫困文化特征
        5.2.3 贫困文化的浸渍作用
    5.3 贫困地区文化扶贫面临的问题
        5.3.1 城镇化趋势与乡村文化重建之空间对接难题
        5.3.2 格式化文化供给与差序化文化需求之协同难题
        5.3.3 文化输入压力与内生性文化脱贫动力之匹配难题
第6章 公共政策视角下贫困地区文化扶贫的实证考察
    6.1 样本选择: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
        6.1.1 样本基本概况
        6.1.2 样本的主要特征
        6.1.3 选择黄冈为样本的理由
    6.2 黄冈的贫困文化表征
        6.2.1 文化生产能力:文化品牌缺失与文化产业羸弱
        6.2.2 文化供给能力:“内生型”与“外源型”双重匮乏
        6.2.3 文化保障能力:“硬环境”和“软环境”普遍缺位
        6.2.4 文化发展动能:人才规模不足与结构性失衡
    6.3 黄冈策略:以文化扶贫助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6.3.1 “软硬兼施”:重建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供给体系
        6.3.2 “优化环境”:强化文化政策与科技联合保障体系
        6.3.3 “动能再造”:构建专业人才、民间精英、志愿者联动机制
    6.4 黄冈路径:燕儿谷模式助推文旅融合发展
        6.4.1 燕儿谷项目概括
        6.4.2 燕儿谷模式的基本特色
        6.4.3 燕儿谷模式的扶贫成效与样本效应
    6.5 黄冈样本的特色与启示
        6.5.1 黄冈样本的基本特色
        6.5.2 黄冈样本的启示
第7章 文化扶贫的基本判断与政策优化
    7.1 文化扶贫的基本判断
        7.1.1 文化因素是造成贫困长期存在的重要根源
        7.1.2 文化扶贫是相对贫困时期扶贫政策的重要着力点
        7.1.3 贫困地区是相对贫困时期文化扶贫的主战场
        7.1.4 文化扶贫必须推动文化和经济协同发力
    7.2 文化扶贫的政策优化
        7.2.1 总体趋势:文化扶贫实践将向治理现代化进一步深化演进
        7.2.2 内容趋向:文化扶贫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7.2.3 主体趋势: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发力
        7.2.4 路径趋向:构建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态多元统筹发展格局
结语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9)德高中国公司在华竞争战略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和框架
第2章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综述
    2.2 战略分析方法和工具
    2.3 有关德高中国公司研究文献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预拌砂浆产业市场环境分析
    3.1 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3.2 行业市场发展环境现状分析
    3.3 技术砂浆行业竞争环境的五力分析
    3.4 本章小节
第4章 德高中国内部资源能力分析
    4.1 德高品牌中国市场阶段性发展历史分析
    4.2 德高中国内部资源与能力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德高中国公司战略定位与竞争战略选择
    5.1 德高中国公司战略远景
    5.2 德高中国公司战略目标
    5.3 德高中国公司基于SWOT的战略定位分析
    5.4 德高中国公司基于远景的战略目标确定
    5.5 德高中国公司竞争战略的选择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德高中国公司发展战略实施
    6.1 德高中国公司战略实施
    6.2 德高中国公司战略实施的支持与保障措施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束语
    7.1 本文研究结论
    7.2 本文不足之处
    7.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记录1
    访谈记录2
后记

(10)Z公司绩效考核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图
    1.5 可能创新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绩效管理
        2.1.2 绩效考核
        2.1.3 组织绩效
    2.2 理论基础
        2.2.1 战略管理理论
        2.2.2 平衡计分卡
        2.2.3 层次分析法
    2.3 本章小结
3 Z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现状
    3.1 Z公司基本情况
        3.1.1 企业介绍
        3.1.2 Z公司组织架构
    3.2 Z公司绩效考核体系
        3.2.1 总部绩效考核体系
        3.2.2 部门绩效考核体系
        3.2.3 绩效考核结果应用
    3.3 Z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现状调研
        3.3.1 调研样本分布情况
        3.3.2 调研结果分析
    3.4 Z公司绩效考核体系存在问题
        3.4.1 与公司战略目标衔接不明确
        3.4.2 目标市场开拓有限
        3.4.3 内部业务流程运行效率不够高
        3.4.4 员工激励效果不明显
    3.5 Z公司绩效考核体系问题的原因分析
        3.5.1 领导层重视程度不够
        3.5.2 企业文化路径依赖
        3.5.3 组织变革滞后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Z公司绩效考核体系优化方案
    4.1 引入平衡计分卡的可行性分析
        4.1.1 企业目标可分解
        4.1.2 四个维度指标具有因果关系
        4.1.3 配套制度健全
    4.2 明确公司战略
        4.2.1 绘制战略地图
        4.2.2 确定战略目标
    4.3 指标构建
        4.3.1 绩效考核指标设定原则
        4.3.2 指标选取
    4.4 权重确定
        4.4.1 设定层次模型
        4.4.2 构建判断矩阵
        4.4.3 合成权重
    4.5 优化前后绩效考核体系对比
        4.5.1 与企业战略衔接较为密切
        4.5.2 有助于提升市场份额
        4.5.3 有助于优化内部业务流程
        4.5.4 有助于强化员工激励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Z公司绩效考核体系效果验证与保障措施
    5.1 绩效考核体系有效性验证
        5.1.1 评分标准设定
        5.1.2 年度数据检验
        5.1.3 集团绩效评价和行业评价对比
    5.2 保障措施
        5.2.1 加强组织保障
        5.2.2 加强信息保障
        5.2.3 加强管理监督
        5.2.4 完善绩效管理循环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之处
    6.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四、关于企业发展战略定位基本原则的界定(论文参考文献)

  • [1]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使命嵌入与模式选择——基于3家中央企业数字化典型实践的案例研究[J]. 戚聿东,杜博,温馨. 管理世界, 2021(11)
  • [2]基于比较视角的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研究[D]. 李阳. 吉林大学, 2021(01)
  • [3]混改背景下Z公司战略转型实施的案例研究[D]. 韩旭.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2)
  • [4]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设计阶段标准化管理研究[D]. 贺丽.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5]X酒业公司战略成本管理研究[D]. 张萌.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12)
  • [6]P农商行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研究[D]. 李文超.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7]青岛海尔股份公司并购通用家电的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平衡计分卡视角[D]. 靖波.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8]公共政策视角下的文化扶贫研究[D]. 何鹏. 武汉大学, 2021(02)
  • [9]德高中国公司在华竞争战略案例研究[D]. 蔡素怡. 中山大学, 2020(03)
  • [10]Z公司绩效考核体系优化研究[D]. 张地. 河南农业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企业发展战略定位基本原则的界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