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桥与丝绸

吴江桥与丝绸

一、吴江的桥联与丝绸(论文文献综述)

刘学明[1](2020)在《桥通地利 联诉人文——古代各地桥梁对联集赏》文中提出桥,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有了桥,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华夏大地,川流纵横,兴建了千姿百态的桥梁,更有特色的是许多桥上刻制了对联。这些桥联通常位于拱桥的石券洞两边的石柱上,石梁桥则多位于直梁桥柱

刘少龙[2](2020)在《级配复合水泥基ECC的设计制备及其微观力学与拉伸行为的研究》文中指出水泥基材料的开裂现象是影响建筑物耐久性的关键问题。控制建筑物的开裂过程有助于延长建筑物的服役寿命,也能够有效降低水泥基材料对环境产生的负荷,具有重要意义。应变硬化水泥基材料(SHCC/ECC,Strain hardening cementitious composite/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为裂缝控制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通过严格限制纤维、基体以及两者之间界面的数量和力学性能等参数,ECC呈现出数百倍于传统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以及优异的裂缝控制能力(<100μm)。由于设计理论对ECC中组分的参数要求非常严苛,在随机性的干扰下,ECC往往难以稳定呈现应变硬化性能和多缝开裂行为,目前ECC尚未获得大规模的应用。砂浆基体是ECC重要的组成部分,现有基体改善技术如人为引入大型缺陷或提高设计理论的富余系数,会受到特殊原材料的限制或者对ECC的结构和性能带来负面影响,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基体的组成、结构和性能非均匀分布现象导致的实践与理论间的差异性问题。本文从基体固相的均匀化角度对设计理论进行细化,结合级配复合水泥理论对基体固相的微结构进行设计,降低大型堆积空隙的出现概率,对大尺寸界面的种类、尺寸进行标准化处理,制备了级配复合水泥基体及对应的ECC;通过试验和理论计算构建级配复合水泥基体的微观力学;据此进行级配复合水泥基ECC的有限元建模,分析级配复合水泥基ECC应变硬化性能和多缝开裂行为改善的原因。具体工作包括:在级配复合水泥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制备了级配复合水泥基ECC并进行表征,分析了级配复合水泥基ECC的断裂韧性、基体均匀性和拉伸行为之间的关系。基体固相的性能主要受堆积空隙和大尺寸界面所控制。采用“整体宽分布、区间窄分布”的间断级配模型提高了基体初始堆积结构的密实度、改善堆积空隙分布均匀性;在每个粒度区间中使用同一种粒度相近的颗粒避免具有不同尺寸、力学性能的界面随机分布引起的非均匀现象。基于此设计了级配复合水泥基ECC,通过断裂韧性调控方法将其断裂韧性调整至与参比ECC相近。五级配复合水泥基ECC的初裂强度为2.31 MPa,同时呈现出比参比ECC更优秀的拉伸行为,极限拉伸应变为4.83%,试件平均裂缝间距为1481μm。对ECC基体进行结构解析,结合理论和试验计算、校准其中各相微观力学参数,对级配复合水泥基ECC的基体力学性能及离散性进行评价。采用试验型基体的概念对基体进行标准化,在微观尺度上构建硅酸盐水泥浆体、微基体模型,进而建立细观尺度上试验型ECC基体模型。之后,考虑水灰比、外掺颗粒相的种类、尺寸对界面相力学性能的影响,将试验型复合水泥基体中的微观力学参数用于复杂多相级配复合水泥基ECC、参比ECC和均匀化ECC的基体模型构建过程,对级配复合水泥基ECC、参比ECC和均匀化ECC基体的有限元结构进行多次重构-加载后,得到以上三种基体固相(不包含毫米级气孔)细观尺度上的理论抗拉强度和离散范围,进而通过内加载的方式推算出基体中收缩应力的分布模式。参考传统ECC多尺度建模思路,在现有ECC-Lattice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二维建模”、“脆/韧性结合杆单元”、“规则化网格”、“气孔随机分布规律”等方法构建了级配复合水泥基ECC-Lattice有限元模型。对基体采用均匀性假设,模拟了ECC的拉伸行为。在达到极限拉伸应变时,参比ECC结构中出现了9根宽度约为100μm的裂缝,级配复合水泥基ECC中产生了27根宽度约为80μm的裂缝,均匀化ECC中产生了48根宽度约为40μm的裂缝。其中级配复合水泥基ECC、均匀化ECC的实测裂缝数量处于模型预测范围内;而参比ECC的裂缝数量与初裂强度的模拟结果失真,原因在于收缩应力和气孔的随机分布失配。本研究优选了间断级配的粉煤灰颗粒和超细水泥颗粒,制备了抗压强度为32.5 MPa、初裂强度为2.31 MPa、极限拉伸应变为4.83%、裂缝间距为1481μm的级配复合水泥基ECC,并通过试验和理论计算求解了结构中的微观力学参数,构建了级配复合水泥基ECC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基体固相、基体的力学性能及离散性与ECC拉伸应变硬化行为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可为大宗量利用工业废渣(特别是低活性或惰性废渣)制备高性能复合水泥基ECC奠定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同时具有极大的减少碳排放、延长建筑物服役寿命的前景,可有效推动“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等基本国策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环保效益。

李平英[3](2018)在《刍议吴江大运河段文化及其保护利用》文中研究说明大运河吴江段两岸蕴藏着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如何保护和发掘文化遗产的价值,合理利用文物资源,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普及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发扬"母亲河"孕育的文明。

陆扬[4](2016)在《空间人文学与吴江的桥》文中提出博登海默呼吁立足"地理信息系统"来推进空间人文学的发展,但空间人文学的要义究竟是强化技术亦或深化人文,似可商榷。空间自从进入哲学的视野,从来就是人文的空间。当空间被人文充实,显现意义,就变成地方。所以地方可谓人文空间的一个地标。诚如博登海默所言,空间人文学将能证明,历史不是宏大叙事,而是发生在特定语境之中,以多样故事、多重声音的微观叙事来加以表达。由是观之,我们对吴江的桥的文化考察不失为这样一种微观叙事。

凌龙华[5](2016)在《听取万机声,还看千尺浪》文中指出"咫尺往来,皆须舟楫",此系盛泽地理概况;"日出万绸,衣被天下",此乃盛泽丝织盛况。明末清初,吴越之际,盛泽即以水上丝绸闻名,与苏州、杭州、湖州并称江南四大绸都。改革开放后,建"东方丝绸市场",成"华夏第一镇",再剑辉蝗,顺理成章一盛泽初为"盛寨",别称有"盛湖"等。清光绪《盛湖志补》载,明嘉靖年间,始称为市,"居民百家以绸绫为业,其后商贾辐凑,烟火万家,百倍于昔,蕃阜气象几与郡县相埒"。市声商潮,舟楫往来。西南烂溪连接乌镇,东北黄家溪直通古运河,镇西"西白漾"浩荡,镇东"东白漾"秀丽。一条市河,两岸绸庄;"白龙"(桥)迎开张,"升明"(桥)

金坤荣[6](2016)在《地域文化资源:厚实语文社会实践活动》文中提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并要适应地域发展的特点和需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引入地域文化资源,要创造性地组织学生的活动,开发和利用一切有助于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资源。我校地处苏南鱼米之乡,丝绸文化资源丰富,地域特点显着。近年来,我们在开发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方面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有意义的探索,并

王来刚[7](2015)在《“越绮吴绫最擅场,年年估船走重洋”——吴江绫丝的历史考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绫原为斜纹或斜纹变化组织做底的花素织物,始产于汉代以前,盛于唐、宋。其特征是织物表面具有斜线纹路,光滑柔软,质地轻薄,用于书画装裱,制作衬衫、睡衣等。绫类织物作为吴江地区最早有记载的丝绸产品,在历史上曾经一度辉煌。一、吴绫的文化记录绫最早出现在文学作品里,是白居易的《卖炭翁》。其中的名句"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

吴志平,刘琳,李雪艳,谈建中[8](2013)在《丝绸文化旅游工艺品开发研究》文中认为蚕桑、丝绸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融合拓展了苏州旅游业的内涵与外延,也拓宽了苏州丝绸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苏州丝绸文化旅游工艺品的设计,应当富于地域性人文含义和文化价值,并能够形成品牌影响力。苏州吴江区的地域性丝绸文化具有突出的个性和鲜明的特点,是设计旅游产品永不枯竭的源泉。吴江区丝绸旅游产业发展已经具备了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本文探讨了如何将苏州、吴江传统丝绸文化特质融入到旅游纪念工艺品的设计之中。

吴江丝绸协会[9](2013)在《2012吴江茧丝绸产业链情况调查(二)》文中提出(续上期)(十三)丝绸教育1专业院校我市直接为丝绸行业服务的专业院校就是"苏州市丝绸中等专业学校",校址在盛泽镇。该校创办于1981年,成立初为"吴江县丝绸职业中学",1984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吴江丝绸职工中等专业学校",隶属于吴江县丝绸工业公司。2000年划归吴江市教育局管

吴伟钢[10](2012)在《绸都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培植学校科技教育文化的实践研究 ——以吴江市盛泽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科技素养、人文素养日显重要的今天,以“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相统一的科技教育为载体,实施素质教育,培植与学校文化相互融合的学校科技教育文化,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和能力,是实现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试着通过科技教育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和学校文化、绸都丝绸文化进行整合,培植学校科技教育文化,将科技教育延伸到学校教育与活动的各个角落,从而实现以文化引领,精神润养激发教与学的热情,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成长。

二、吴江的桥联与丝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吴江的桥联与丝绸(论文提纲范文)

(2)级配复合水泥基ECC的设计制备及其微观力学与拉伸行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ECC/SHCC)背景介绍
    1.2 ECC设计理论现状
        1.2.1 应变硬化准则
        1.2.2 裂缝开口位移-应力关系理论模型
        1.2.3 单纤维拔出模型
        1.2.4 界面微观力学参数的优化设计
        1.2.5 设计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异——准应变硬化性能系数
        1.2.6 ECC多尺度建模
    1.3 ECC基体的设计理论、改善思路与模型构建方法
        1.3.1 ECC基体设计理论
        1.3.2 ECC基体改善方法
        1.3.3 ECC-Lattice模型及其基体描述方法
        1.3.4 尚存问题
    1.4 本课题研究思路、内容及意义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原材料与试验方法
    2.1 原材料
        2.1.1 原材料特征
        2.1.2 原材料分选
    2.2 试件制备
        2.2.1 基体制备
        2.2.2 ECC制备
    2.3 测试与表征
        2.3.1 水化程度
        2.3.2 基体产物分析
        2.3.3 基体微结构
        2.3.4 抗压强度
        2.3.5 抗拉行为
        2.3.6 复合水泥浆体的断裂韧性测试方法
        List of Symbols
第三章 级配复合水泥基ECC的设计制备与表征
    3.1 导论——级配复合水泥基体设计思路
    3.2 级配复合水泥基体设计
        3.2.1 级配复合水泥基ECC基本参数优选
        3.2.2 级配复合水泥基体颗粒级配设计
        3.2.3 级配复合水泥基体断裂韧性调控方法
        3.2.4 级配复合水泥基体配比设计
    3.3 级配复合水泥基ECC微观结构
        3.3.1 级配复合水泥基ECC基体微观结构表征
        3.3.2 级配复合水泥基ECC基体的结构均匀性
        3.3.3 级配复合水泥基ECC的微观形貌
    3.4 级配复合水泥基ECC的力学性能
        3.4.1 级配复合水泥基ECC的基体断裂韧性
        3.4.2 级配复合水泥基ECC的拉伸行为
    3.5 级配复合水泥基ECC的裂缝参数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级配复合水泥基ECC的微观力学研究
    4.1 引言——ECC结构解析
        4.1.1 传统ECC结构解析
        4.1.2 级配复合水泥基ECC结构解析
    4.2 级配复合水泥基ECC基体模型构建方法
        4.2.1 模块介绍
        4.2.2 试验型复合水泥基体建模方法
        4.2.3 级配复合水泥基体建模方法
    4.3 级配复合水泥基体的力学性能参数
        4.3.1 试验型复合水泥基体中各微观相力学性能
        4.3.2 级配复合水泥基ECC基体力学行为分析
        4.3.3 非均匀状态下基体收缩应力模拟分析
    4.4 级配复合水泥基ECC中的初始缺陷——气孔分布
        4.4.1 常见ECC基体中的初始缺陷
        4.4.2 级配复合水泥基体中的初始缺陷分布
    4.5 级配复合水泥基体-纤维界面杆单元力学行为
        4.5.1 单根纤维拔出试验设置
        4.5.2 单纤维拔出试验计算模型
        4.5.3 界面参数计算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级配复合水泥基ECC拉伸行为模拟分析
    5.1 级配复合水泥基PVA-ECC模型构建
        5.1.1 数值化建模思路
        5.1.2 模型输入参数
        5.1.3 模型边界条件与加载演化过程
    5.2 级配复合水泥基ECC模拟拉伸行为
        5.2.1 级配复合水泥基ECC模拟抗拉应力-应变曲线
        5.2.2 级配复合水泥基ECC裂缝扩展模式
        5.2.3 级配复合水泥基ECC裂缝宽度分布
    5.3 试验结果与模型预测结果差异分析
        5.3.1 模拟结果预测范围
        5.3.2 模型失真原因分析
    5.4 ECC基体的优化设计方向
        5.4.1 传统基体设计方法
        5.4.2 考虑基体固相组成非均匀现象的基体设计方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成果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刍议吴江大运河段文化及其保护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大运河吴江段上至今拥有多处价值颇高的物质文化遗产
    1.1 三里桥
    1.2 运河古纤道
    1.3 安民桥
    1.4 安德桥
2 大运河吴江段孕育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 大运河吴江段滋润着多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
    3.1 同里镇
    3.2 震泽镇
    3.3 平望镇
    3.4 桃源镇
4 结语
    4.1 保护大运河两岸的文化遗产任重道远, 需作更大的努力
    4.2 合理利用吴江大运河两岸丰厚的文化遗产, 大力促进旅游等文化产业的发展
    4.3 弘扬大运河文化, 增强凝聚力, 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4)空间人文学与吴江的桥(论文提纲范文)

一地理信息系统
二吴江的桥
三空间人文学

(6)地域文化资源:厚实语文社会实践活动(论文提纲范文)

一、感受地域景点风采
二、阅访名人踪迹精神
三、采集民俗人文风情
四、体悟地方特色魅力

(7)“越绮吴绫最擅场,年年估船走重洋”——吴江绫丝的历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吴绫的文化记录
二、吴绫的发展历程
三、吴绫的品种
四、吴绫的价格和外销
五、绫绸专业市镇的兴起

(9)2012吴江茧丝绸产业链情况调查(二)(论文提纲范文)

(十三) 丝绸教育
    1 专业院校
    2学校有关丝绸文化的校本教材和实践活动
(十四) 丝绸文化载体
    1 保留至今的文化古迹及活动
        (1) 先蚕祠
        (2) 济东会馆
        (3) 白龙桥
        (4) 盛泽小满戏
    2 近代着名作家着编的作品
        (1) 明代冯梦龙撰写的白话短篇小说《施润泽滩阙遇友》。
        (2) 现代作家茅盾主编的《中国的一日》中选录了《盛泽“小满戏”》一文。
    3新建设施
        (1) 盛泽东方广场
        (2) 吴江丝绸陈列馆
        (3) 华佳“丝博园”
    4出版专着
        (1) 《吴江丝绸志》
        (2) 《盛泽镇志》
    5节庆活动——盛泽丝绸文化节
(十五) 宣传丝绸文化主要的社团组织
    1盛泽绸都文学社
    2 盛泽红梨书画社
    3 盛泽戏曲协会
    4盛泽文物钱币收藏协会
(十六) 产业服务机构
    1吴江区蚕桑指导站
    2吴江丝绸协会
    3吴江茧丝绸产业链发展瓶颈及建议

(10)绸都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培植学校科技教育文化的实践研究 ——以吴江市盛泽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学校科技教育文化概念、内涵及价值
    1.1 概念与内涵
        1.1.1 学校文化与科技文化
        1.1.2 学校科技教育文化的内涵
    1.2 培植学校科技教育文化的意义与价值
        1.2.1 是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客观需要
        1.2.2 是把学校文化建设引向深入的手段
        1.2.3 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1.2.4 是培养社会科技人才的需要
2 学校科技教育文化国内外研究述评
    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启示
    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启示
    2.3 现有研究的不足
3 普通高中科技教育特色发展的理论基础
    3.1 绸都盛泽丝绸文化发展的社会背景
        3.1.1 绸都盛泽丝绸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开拓创新
        3.1.2 绸都盛泽“重商、务实、包容、开放”的独特民风
    3.2 普通高中科技教育特色发展的理论基础
        3.2.1 素质教育理论
        3.2.2 发展性教育理论
        3.2.3 校本管理理论
        3.2.4 现代科技教育理论
4 普通高中科技教育现状的个案研究
    4.1 普通高中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的成功案例研究——以吴江市盛泽中学为个案
        4.1.1 凭借绸都资源,利用科技教育的丰富载体,开展科普活动
        4.1.2 立足课堂教学,打造科技教育的主要阵地,构建特色体系
    4.2 普通高中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发展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4.2.1 学校特色发展自主权受政府的制约
        4.2.2 学校特色发展脱离了区域文化母体
        4.2.3 学校特色发展未能处理好与文化引领的关系
        4.2.4 学校特色发展忽视学生个性成长
5 借鉴绸都精神,培植学校科技教育文化的策略研究
    5.1 校长与学校科技教育文化规划与引领
    5.2 吴江市盛泽中学科技教育文化建设的理念及实践探索
        5.2.1 强化办学思路,突显绸都文化内涵
        5.2.2 丰富科技资源,打造科技教育文化
        5.2.3 加强自主探究,构建三级课程体系
        5.2.4 深化责任教育,完善主体德育模式
    5.3 培植学校科技教育文化的策略
        5.3.1 区域融合:学校科技教育文化建设的背景和条件
        5.3.2 促进发展:学校科技教育文化建设的出发点
        5.3.3 课程改革:学校科技教育文化建设的根本途径
        5.3.4 系统推进:学校科技教育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吴江的桥联与丝绸(论文参考文献)

  • [1]桥通地利 联诉人文——古代各地桥梁对联集赏[J]. 刘学明. 对联, 2020(06)
  • [2]级配复合水泥基ECC的设计制备及其微观力学与拉伸行为的研究[D]. 刘少龙.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3]刍议吴江大运河段文化及其保护利用[J]. 李平英.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23)
  • [4]空间人文学与吴江的桥[J]. 陆扬. 文化研究, 2016(04)
  • [5]听取万机声,还看千尺浪[J]. 凌龙华. 江苏地方志, 2016(05)
  • [6]地域文化资源:厚实语文社会实践活动[A]. 金坤荣. 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汉字文化卷四), 2016
  • [7]“越绮吴绫最擅场,年年估船走重洋”——吴江绫丝的历史考察[J]. 王来刚. 档案与建设, 2015(11)
  • [8]丝绸文化旅游工艺品开发研究[J]. 吴志平,刘琳,李雪艳,谈建中. 江苏蚕业, 2013(02)
  • [9]2012吴江茧丝绸产业链情况调查(二)[J]. 吴江丝绸协会. 江苏丝绸, 2013(01)
  • [10]绸都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培植学校科技教育文化的实践研究 ——以吴江市盛泽中学为例[D]. 吴伟钢. 重庆师范大学, 2012(05)

标签:;  ;  ;  ;  ;  

吴江桥与丝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