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抢救

3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抢救

一、3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并发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救护(论文文献综述)

高文静[1](2020)在《糖尿病兔行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后角膜结构的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不同血糖水平的糖尿病兔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后的角膜结构变化,为临床糖尿病患者是否可行SMILE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预饲养1w,随机选取26只静脉注射四氧嘧啶(Alloxan,ALX)制作糖尿病兔模型,余为正常对照组(4只)。选取造模成功的8只,通过调整胰岛素用量以控制血糖水平,将其分为持续高糖组(4只)和血糖控制组(4只)。成模2w后三组均行SMILE手术,于术前、术后1d、1w、4w、12w行裂隙灯显微镜、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共聚焦显微镜(In vivo confocal microscopy,IVCM)检查。采用SPSS 25.0软件对检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裂隙灯检查:术后1d,三组结膜均无充血,未见结膜囊分泌物,角膜切口对合好;术后1w,仅持续高糖组1只眼切口附近角膜帽上1/4水肿,余角膜透明;术后4w,三组角膜均透明。2.AS-OCT:术前三组的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无统计学差异,三组各时间点的实际CCT均较理论CCT厚,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兔与正常兔的角膜厚度偏差量(△CT)均随术后时间延长增加,术后12w最大。3.IVCM:持续高糖组术后各层细胞及神经纤维的形态及排列较血糖控制组与正常对照组不规则,血糖控制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术前三组间的前基质细胞密度、内皮细胞密度(Endothelial cell density,ECD)均无统计学差异。(1)组间比较:持续高糖组的整体前基质细胞密度低于血糖控制组及正常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血糖控制组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三组间ECD无统计学差异。(2)不同时间点比较:高糖组的前基质细胞密度和ECD均随时间延长显着降低。血糖控制组和正常对照组的细胞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无差异:术后1w的前基质细胞密度均较术前降低,随后趋于稳定;两组术后的ECD均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高血糖水平是造成SMILE术后角膜结构变化的不良影响因素。2.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兔行SMILE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高文静,郭从容,郭秀瑾[2](2018)在《糖尿病患者的角膜屈光手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糖尿病为角膜屈光手术的相对禁忌证。对于全身及眼部无并发症、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角膜屈光术后未见明显的角膜结构病变与功能异常,屈光效果满意。但糖尿病可以导致多种眼部并发症,影响屈光手术效果,同时屈光手术可能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眼部病变。血糖控制不佳、存在全身或眼部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不应接受角膜屈光手术,以避免术后可能出现或加重本身就存在的眼部病变,影响屈光效果。(国际眼科纵览,2018, 42:396-400)

孙涛[3](2016)在《“四联手术”治疗重症感染性角膜炎患者及二期角膜移植手术的临床观察和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四联手术”治疗重症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观察和分析目的观察和分析“四联手术”在治疗重症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的疗效,评价“四联手术”及适时的手术干预治疗重症感染性角膜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角膜病科住院治疗的重症感染性角膜炎72例(72眼)患者进行“四联手术”治疗,即角膜溃疡清创联合前房灌洗联合前房注药联合结膜瓣遮盖术,包括细菌感染30例,真菌感染30例及混合感染12例;其中18例术前角膜已有穿孔,58例前房积脓均在1/3以上,62例最大溃疡直径5mm以上。手术方式:全部行“四联手术”治疗。手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眼球保存情况、术后视力变化、感染复发及其并发症等。运用SPSS 19.0软件对术前术后视力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术后97.2%(70/72眼)的患者成功控制感染并保住眼球。2.术前术后视力结果统计学分析,手术前后视力提升有统计学意义(Χ2=0.8958,P=0.030)。结论“四联手术”是治疗重症感染性角膜炎的有效方式,对挽救重症角膜炎患者的眼球有重要作用。第二部分“四联手术”后二期角膜移植手术和一期角膜移植手术的疗效比较目的观察并对比“四联手术”后二期行角膜移植和一期行角膜移植手术,术后视力变化、感染复发、植片排斥及其它并发症。方法观察组为2012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角膜病科住院的重症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给予”四联手术”成功后3个月,二期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治疗患者70例(70眼)。对照组选择重症感染性角膜炎患者40例(40眼),其中包括细菌感染22例,真菌感染16例及混合感染2例,一期给予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随访3个月,观察视力变化、感染复发、植片排斥及其它并发症。对术前术后视力结果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观察组70例(70眼)无一例发生感染复发,对照组感染复发8例(8眼),其中1例病情进展极快,最终治疗无效,未能保住眼球,两组比较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Χ2=15.098,P<0.001),“四联手术”控制感染后二期角膜移植的观察组感染复发率低。2.观察组术前70例(70眼)患者中63例(63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02,其中34例(34眼)为眼前手动,29例(29眼)为指数/10cm。术后第1天最佳矫正视力:19例(19眼)为指数/10cm,43例(43眼)为0.020.1,6例(6眼)为0.10.3,2例(2眼)0.3以上;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9例(9眼)为指数/10cm,28例(28眼)为0.020.1,15例(15眼)为0.10.3,12例(12眼)0.3以上。对照组术前40例患者(40眼)中36例(36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02,其中3例(3眼)为光感,23例(23眼)为眼前手动,10例(10眼)为指数/10cm;术后第1天最佳矫正视力:33例(33眼)为指数/10cm,6例(6眼)0.020.1,1例(1眼)0.10.3;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7例(7眼)为指数/10cm,15例(15眼)0.020.1,8例(8眼)0.10.3,5例(5眼)0.3以上。术后短期内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优于对照组(Χ2=40.632,P﹤0.001),术后3个月两组最佳矫正视力无统计学意义(Χ2=0.589,P=0.443)3.观察组中8.6%(6/70眼)出现植片排斥,低于对照组10%(4/40眼)。4.观察组中发生并发症30例(30/70,42.8%),其中继发性青光眼3例,白内障21例,同时继发青光眼和白内障6例,对照组中发生并发症17例(17/40,42.5%),其中继发青光眼1例,白内障9例,同时继发青光眼和白内障7例,无统计学差异(Χ2=0.754,P=0.385)。结论1、“四联手术”后二期角膜移植的感染复发率较一期角膜移植低。2、两组术后视力短期内观察组更好,而远期视力无明显差异。3、“四联手术”后二期角膜移植的植片排斥发生率低于一期行角膜移植。4、“四联手术”后二期角膜移植与一期角膜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明显差异。

孙冰[4](2014)在《核黄素紫外线角膜胶原交联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感染性角膜炎是眼科临床常见的致盲性疾病之一,主要的病原微生物有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大部分的细菌性和病毒性角膜炎对抗感染药物的敏感性好,治愈率较高。真菌因其细胞壁厚,抗药性强,真菌性角膜炎的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真菌性角膜炎等感染性角膜炎,必须采取角膜移植手术,才可能控制感染,挽救视功能。受到角膜供体来源限制,这类患者往往失去手术时机导致视力严重损害、眼球萎缩甚至眼球摘除。核黄素紫外线角膜交联近年来已成功应用于圆锥角膜的临床治疗。核黄素即维生素B2,是一种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在角膜交联的过程中,受一定波长(365nm或370nm)紫外光照射,核黄素吸收能量转变为激发态,产生氧自由基和单态氧,可导致微生物的核酸断裂并阻止核酸复制,这一原理引起有关研究者的兴趣。将核黄素角膜交联应用于真菌性角膜炎等难治性角膜感染疾病,有望达到既可以灭活病原微生物,又可以通过胶原纤维交联增加角膜硬度及减少瘢痕形成。目的本研究采用目前临床通用的标准参数的核黄素紫外线角膜交联方法,探讨核黄素角膜交联在离体条件下对不同浓度的茄病镰刀菌和白色念珠菌的灭活效应,以及其对两种致病菌所致的新西兰大白兔的实验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作用。方法1离体试验:将分离纯化所得的茄病镰刀菌和白色念珠菌,分别用无菌的磷酸盐缓冲液配制菌悬液,根据麦氏浊度仪调整浓度(茄病镰刀菌菌悬液1.0麦氏单位浊度相当于3×108CFU/ml,白色念珠菌菌悬液0.5麦氏单位浊度相当于1.5×108CFU/ML),用无菌的磷酸盐缓冲液稀释10倍配制两种真菌菌悬液原液,以平板菌落计数法确定原液实际浓度。实验分4组:对照组、核黄素组、紫外线组、角膜交联组(核黄素+紫外线)。核黄素组和角膜交联组的菌悬液均由所配原液加入适量PBS溶液和核黄素溶液后倍比稀释所得,使菌悬液浓度等级分别约为106、105、104、103、102CFU/ml,最终核黄素浓度则均为0.1%。对照组、紫外线组的菌悬液不含核黄素,仅由上述原液加入适量PBS倍比稀释,使菌悬液浓度等级分别约为106、105、104、103、102CFU/ml。各组的菌悬液均于每次实验前半小时内配制。角膜交联组和紫外线组的菌悬液在洁净工作台避光进行标准角膜交联参数的紫外线照射,核黄素组和对照组培养板在洁净工作台避光保存(无紫外线照射)。时间均为30min。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计算并比较4组:对照组、核黄素组、紫外线组、角膜交联组(核黄素+紫外线)各浓度等级菌悬液的残留菌数(CFU/ml),以及各浓度等级菌悬液的抗菌率2动物模型:经角膜基质注射法制造两种致病菌的真菌性角膜炎的新西兰大白兔模型。茄病镰刀菌组和白色念珠菌组各20只。每只兔随机1眼采用核黄素角膜交联治疗,茄病镰刀菌组对侧眼滴那他霉素滴眼液,白色念珠菌组对侧眼滴酮康唑滴眼液治疗。于治疗前当日和治疗后第1,3,7日裂隙灯显微镜行角膜2%荧光素钠染色检查,测量角膜溃疡的最大直径,观察前房反应等。于第7,14日记录两组的交联眼和药物眼溃疡愈合的眼数。于第14日将两组的交联眼和药物眼未治愈者处死,取中央直径9mm角膜片,立即称重后培养,72小时后菌落计数。另从两组的交联眼和药物眼角膜溃疡均愈合者各2眼处死,摘除眼球,角膜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1核黄素角膜交联可部分灭活低浓度的茄病镰刀菌和白色念珠菌;在白色念珠菌菌悬液的各稀释浓度中,角膜交联组的残留菌数均低于对照组、核黄素组和紫外线组(P<0.01),对照组、核黄素组和紫外线组的残留菌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角膜交联组的抗菌率在浓度等级106、105、104、103、102CFU/ml的菌悬液中,分别为32.2%、33.1%、49.0%、57.8%、62.3%。抗菌率与菌悬液浓度对数转换值之间的线性回归拟合方程为抗菌百分率=82.043-8.452×菌悬液实际浓度(Lg值)(P<0.01)。在茄病镰刀菌菌悬液的104、103、102CFU/ml浓度中,角膜交联组的残留菌数均低于对照组、核黄素组和紫外线组(P<0.01),对照组、核黄素组和紫外线组的残留菌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角膜交联组的抗菌率在浓度等级104、103、102CFU/ml的菌悬液中,分别为25.7%、28.2%、45.1%。抗菌率与菌悬液浓度对数转换值之间的线性回归拟合方程为抗菌百分率=66.060-9.567×菌悬液实际浓度(Lg值)(P<0.01)。2茄病镰刀菌组中,交联眼治疗前溃疡直径,治疗后第7日溃疡直径0.41±0.27mm,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药物眼治疗前溃疡直径,治疗后第7日溃疡直径0.75±0.32mm,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治疗后第7日,交联眼溃疡愈合15眼,药物眼13眼,愈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14日,交联眼溃疡愈合17眼,药物眼13眼,愈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14日,交联眼溃疡未愈合5眼,茄病镰刀菌含量34.74±8.17CFU/g,药物眼溃疡未愈合7眼,茄病镰刀菌含量54.27±7.35CFU/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白色念珠菌组中,交联眼治疗前溃疡直径,治疗后第7日溃疡直径0.18±0.07mm,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药物眼治疗前溃疡直径,治疗后第7日溃疡直径0.56±0.22mm,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治疗后第7日,交联眼溃疡愈合16眼,药物眼12眼,愈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14日,交联眼溃疡愈合17眼,药物眼14眼,愈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14日,交联眼溃疡未愈合3眼,白色念珠菌含量为28.63±7.79CFU/g,药物眼溃疡未愈合6眼,白色念珠菌含量44.15±6.48CFU/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交联眼角膜组织切片显示胶原纤维排列整齐紧密,瘢痕组织不明显。结论:1.离体条件下,标准参数的核黄素角膜交联方法对较低浓度的茄病镰刀菌和白色念珠菌有部分灭活效应,抗菌率与菌液浓度对数值负相关。2.标准参数的核黄素角膜交联方法有效治愈兔模型的茄病镰刀菌和白色念珠菌角膜炎,并有利于角膜组织修复。核黄素角膜交联有望成为临床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新方法。

邸岩[5](2012)在《LASEK术后疱疹病毒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角膜感染为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 LASEK)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可引起视力的严重损害。导致LASEK术后疱疹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有:手术刺激和准分子激光照射诱发潜伏的疱疹病毒活化;术后局部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也可能是上述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及时诊断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是避免视力严重损害的关键。病毒分离培养曾被公认为诊断病毒感染的金标准,但其存在一定限制,不适合快速诊断,而多重PCR通过一次反应,检测多个目的基因,可能会成为眼部病毒感染有效的诊断方法。LASEK术后疱疹病毒感染性角膜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根据病情局部及全身联合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目的:本研究应用病毒分离培养和多重PCR方法检测LASEK术后疱疹病毒感染,比较不同方法检测的敏感性和精确性,探讨其发病相关因素及药物联合治疗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7月于我院行LASEK手术896例(1782眼)中,术后疑为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9例(15眼)患者进行分析。记录所有患者临床表现,采集泪液和角、结膜拭子,应用病毒分离培养和多重PCR法进一步明确诊断同时确定感染病毒种类。局部及全身联合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结果:LASEK术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 HSK)病变形态不典型,呈单个或多个散在的点片状浸润,角膜上皮水肿明显,边界不清,容易形成瘢痕。病毒分离培养6眼结果阳性,为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1, HSV-1)感染,9眼结果阴性。多重PCR检测13眼结果阳性,其中12眼HSV-1感染,1眼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感染。多重PCR方法比病毒分离培养法敏感,病毒检出率高。经抗病毒治疗后,8例(13眼)角膜恢复透明,1例(2眼)残留Ⅰ级和Ⅱ级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结论:(1)LASEK术后角膜病毒感染以HSV-1常见,伴皮肤疱疹时高度怀疑VZV感染。(2)术中准分子激光消融前弹力层和前部角膜基质层,发生疱疹病毒感染时病变形态不典型。(3)应用多重PCR方法诊断,省时省力,阳性率高,可确定感染病毒种类,是适合眼部疱疹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4)联合应用抗病毒药物可加快病变愈合,缩短病程。(5)术前详细询问病毒感染既往史也很重要。

庄云,沈洁,李静[6](2003)在《3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并发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救护》文中指出

陈实玉[7](2012)在《普罗纳克与糖皮质激素在LASIK/LASEK术后的疗效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从症状、体征、眼内压和角膜地形图来比较0.1%溴芬酸钠水合物(普罗纳克)与糖皮质激素在准分子激光手术后的疗效。为探讨术后以非甾体抗炎药替代或联合激素的用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1随机入选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行准分子激光手术共149例近视眼患者(298只眼)。按照等效球镜(SE)和手术方式分成3大组,再按照用药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组1LASIK中低度组SE<-6.OD,包括对照组48例,试验组48例。组2LASIK高度组SE≥-6.0D,包括对照组12例,试验组11例。组3LASEK组SE<-6.0D,包括对照组15例,试验组15例。2LASIK中低度组和LASIK高度组用药方式相同,术后对照组0.1%地塞米松4次/天×10天;试验组0.1%溴芬酸钠2次/天×10天。LASEK组术后第1周,试验组和对照组用药方式相同,0.1%地塞米松4次/天×7天。对照组第2周到第4周0.1%氟米龙3次/天×3周,第5周到第8周0.1%氟米龙2次/天×1月,第9周到第12周0.1%氟米龙1次/天×1月。术后第2周到第12周试验组0.1%溴芬酸钠2次/天×3月。3在术前及术后一天、十天、一月、三月、半年进行常规检查,包括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球镜及柱镜度数、眼底、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眼内压(IOP)、角膜地形图和症状体征等。4分组比较不同用药方式下裸眼视力、角膜地形图、眼内压、视觉症状与体征。结果1LASIK中低度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术后在视力、角膜地形图数据测量上无显着性差异。术后半年,对照组和试验组各有1只眼(1%)未达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但100%达到了术前预期矫正水平。术后十天对照组IOP16.62±4.74mmHg,试验组IOP13.31+2.44mmHg, P值0.00<0.05,有显着性差异,术后一月、三月、半年IOP无显着性差异。术后十天对照组有4只眼(4.2%)大于23mmHg。试验组无高眼压的患者。症状上,对照组4只眼异物感、2只眼烧灼感、8只眼视疲劳、8只眼眼干;试验组4只眼异物感。对照组和试验组均未见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和弥漫性板层角膜炎(DLK)。耐受性方面,对照组3例眼压升高使用降眼压药物,试验组无停用普罗纳克的个例。2LASIK高度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术后在视力、角膜地形图数据测量上无显着性差异。术后一月,对照组有4只眼(16.7%)未达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试验组有1只眼(4.5%)未达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但对照组和试验组均达到了预期矫正水平。术后十天对照组IOP17.32±4.74mmHg,试验组IOP12.36±1.30mmHg,P值0.00<0.05;术后一月对照组IOP14.81±2.26mmHg,试验组IOP12.10±2.12mmHg,P值0.04<0.05,有显着性差异。术后十天对照组1只眼(4.2%)大于21mmHg,3只眼(12.5%)大于23mmHg;试验组IOP均低于18mmHg。症状上,对照组4只眼异物感;试验组4只眼异物感,4只眼眼干。对照组和试验组均未见HAZE和DLK。耐受性方面,对照组3例眼压升高使用降眼压药物,试验组无停用普罗纳克的个例。3LASEK组。术后一月对照组视力0.99±0.25,试验组视力1.27±0.24,P值0.03<0.05,有显着性差异,余观察点无显着性差异。术后半年,对照组有3只眼(10%)未达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但己达到了预期矫正水平。试验组100%达到了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和预期矫正水平。术后IOP均较术前降低,在各观察点无显着性差异。术后十天,对照组和试验组各有1只眼(3.3%)大于21mmHg,1只眼(3.3%)大于23mmHg。术后一月,对照组有2只眼(6.7%)大于23mmHg,试验组无眼压大于23mmHg,1只眼(3.3%)大于21mmHg。角膜地形图无显着性差异。症状上,试验组4只眼视疲劳,4只眼眼干。对照组和试验组均未见DLK。对照组术后一月出2只眼HAZE0.5(Fantes1990)。试验组术后一月出现2只眼HAZE0.5,术后二月新出现2只眼HAZE0.5,均未影响视力。耐受性方面,对照组有4例因眼压升高使用降眼压药物,试验组无停用普罗纳克的个例。结论1普罗纳克有利于在屈光手术后稳定眼压,特别是LASIK术后和中低度LASEK术后对于眼内压的稳定优于地塞米松。2屈光手术后应用普罗纳克的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视力、视觉质量,且屈光状态稳定,耐受性好。LASIK对照组和试验组均未见HAZE和DLK。LASEK组未见DLK病例,但早期有0.5级HAZE个例发生,加强局部药物频率一个月后消失。3普罗纳克眼局部应用可在LASIK术后和中低度LASEK术后替代糖皮质激素。但高度近视患者还需要大样本长期临床观察。

卢秀珍[8](2010)在《VEGF、Ang-1/Ang-2促进CNV分化成熟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VEGF、Ang-1/Ang-2三种细胞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化及成熟的影响,及其对CNV分化以及成熟过程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培养大鼠脐静脉内皮细胞内加入VEGF、Ang-1/Ang-2因子后,划痕实验和MTT检测对细胞迁移与增殖的影响,观察内皮细胞形态、活性、迁移能力,通过扫描、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细胞间连接的改变;采用激光光凝诱导建立大鼠CNV动物模型后,分别玻璃体腔注射VEGF、Ang-1/Ang-2,通过其眼底荧光造影与病理切片的变化观察上述因子的作用。结果:划痕实验显示仅有VEGF时,与空白对照组细胞迁移无明显差异,仅有Ang-1存在时,不仅不能增加RUVEC细胞的迁移作用,反较空白对照组有所减弱,仅Ang-2单独作用时RUVEC迁移较对照组明显增强,当VEGF与Ang-1或Ang-2联合作用时,RUVEC迁移较对照组明显增强;MTT实验结果表明:单纯加入VEGF或Ang-1或Ang-2的任何一种因子,都不能起到有效促进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联合应用VEGF+Ang-1/VEGF+Ang-2可有效促进增殖,提高Ang1或Ang2的浓度,效果倾向于更明显,增加VEGF的浓度达到相似的效果;而仅联合应用Ang-1+Ang-2无促进细胞增殖作用,在此基础上增加VEGF才能有效促进细胞增殖。动物实验显示血管生成素-1组比对照组晚期渗漏明显减少,VEGF组较对照组晚期渗漏明显增加;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实验组瘢痕形成,VEGF组和对照组可见肉芽组织。结论:VEGF与Ang-1虽然是血管形成过程中始动并且使之持续的重要因子,但仅有VEGF并不能有效促使内皮细胞迁移与增殖;同样Ang-1虽然被认为是维持血管稳性的因子,但其作用也必须是在VEGF存下才能发挥出来;Ang-2单独作用时仅可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当VEGF与Ang-1/Ang-2联合应用时,可有效促内皮细胞迁移与增殖,发挥促血管生成作用。血管生成素1能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生成。血管生成素1能促进新生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成熟,促进瘢痕形成。

黄素侦[9](2020)在《多焦软镜对屈光参差性近视儿童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1.观察多焦软镜对屈光参差性近视儿童双眼视功能的影响。2.观察多焦软镜控制青少年儿童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前瞻性纳入60例3~12岁屈光参差性近视儿童,观察组(30例)予配戴多焦软镜,对照组(30例)予配戴框架镜,观测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1年的同时视,融合功能,远立体视,近立体视的变化;观测两组患者戴镜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视力、屈光度、眼轴的变化;观察配戴多焦软镜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患者中央角膜厚度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变化,记录随访期间患者角膜和结膜的并发症。结果:同时视:观察组治疗3个月、6个月、1年后同时视较治疗前提升(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2.融合功能:观察组治疗3个月、6个月、1年后融合功能较治疗前提升(P<0.05),组内两两比较明显无差异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3.近立体视:观察组治疗3个月、1年近立体视提升比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6个月、1年近立体视较治疗前提升(P<0.05),组内两两比较,治疗1年近立体视较3个月和6个月前提升(P<0.05)。4.远立体视:观察组治疗3个月、6个月、1年远立体视提升比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6个月、1年远立体视提升较治疗前好(P<0.05),组内两两比较,治疗6个月、1年远立体视提升较3个月前好(P<0.05)。5.戴镜治疗前后远、近立体视获得率的变化:治疗3个月时远近立体视获得率未见明显差异,治疗6个月及1年时远立体视的获得率比近立体视高。6.治疗1年后影响立体视恢复相关因素分析:(1)观察组戴镜治疗后1年后,3~7岁组近立体视获得率较8~12岁组高,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患儿的远立体视、近立体视恢复与性别无相关性(P>0.05)。(3)屈光参差程度为1.00~2.50D组的远立体视和近立体视获得率均较2.51~5.375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视力:治疗1年后,观察组视力较对照组明显提升(P<0.05)。8.眼轴及屈光度:治疗1年后,观察组眼轴、近视度数无明显增长(P>0.05),对照组眼轴、近视度数有轻度增长(P<0.05),这1年里对照组眼轴、近视度数增长量较观察组大(P<0.05)。9.随访期间未出现严重的角膜、结膜并发症,戴镜满1年角膜的平均中央角膜厚度和角膜内皮细胞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1.相对于框架眼镜,多焦软镜更能有效的促进屈光参差性近视青少年儿童双眼视功能的恢复;在治疗过程中远立体视恢复较近立体快,患儿年龄越小,近立体视恢复越好,立体视的恢复快慢与屈光参差程度成反比。2.相对于框架镜,多焦软镜更能有效的减缓眼轴、屈光度的增长速度,短期内配戴多焦软镜有效控制近视的进展。3.短期内配戴多焦软镜未出现严重的角膜和结膜并发症,对角膜的中央厚度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影响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宋映[10](2012)在《TNF-α在硅油眼继发青光眼房水中表达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硅油眼继发青光眼房水中TNF-α的表达。方法:选择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进行硅油取出术的患者50例,根据术后是否有继发青光眼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硅油取出术前取两组患者房水标本,分别检测TNF-α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检查结果显示:1、前房硅油颗粒、虹膜前周边粘连、瞳孔阻滞、硅油乳化、人工晶体眼和无晶体眼在观察组中所占百分比均较对照组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房水中TNF-α的含量为1.13±0.12ng/ml,对照组房水中TNF-α的含量为0.71±0.11ng/ml,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房硅油颗粒、虹膜前周边粘连、瞳孔阻滞、硅油乳化、人工晶体眼和无晶体眼可能是硅油填充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TNF-α在硅油填充术后继发性青光眼患者房水中呈显着高表达,可能作为重要细胞因子参与了硅油眼继发青光眼的病理损害过程。

二、3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并发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救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3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并发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救护(论文提纲范文)

(1)糖尿病兔行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后角膜结构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糖尿病患者的角膜屈光手术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四联手术”治疗重症感染性角膜炎患者及二期角膜移植手术的临床观察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四联手术”治疗重症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观察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诊断依据
        1.1.2 仪器设备
        1.1.3 药品
        1.2 手术方法
        1.2.1 手术时机
        1.2.2 术前准备:
        1.2.3“四联手术”过程
        1.3 随访
    2 结果
    3.讨论
第二部分“四联手术”后二期角膜移植手术和一期角膜移植手术的疗效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诊断依据
        1.1.2 仪器设备
        1.1.3 药品
        1.2 手术方法
        1.2.1 手术时机:
        1.2.2 术前准备:
        1.2.3 手术过程
        1.3 随访
    2.结果
    3.讨论
问题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4)核黄素紫外线角膜胶原交联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第一节 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节 核黄素紫外线角膜胶原交联治疗角膜疾病的应用进展
        摘要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离体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动物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外文论文

(5)LASEK术后疱疹病毒感染的诊断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研究进展
        1.1.1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1.1.2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1.1.3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1.1.4 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
        1.1.5 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1.1.6 个体化切削技术
        1.1.7 全飞秒激光手术
    1.2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研究进展
        1.2.1 发病相关因素
        1.2.2 诊断
        1.2.3 治疗
        1.2.4 预防
        1.2.5 展望
第2章 LASEK 术后疱疹病毒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2.1 前言
    2.2 资料和方法
        2.2.1 一般资料
        2.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
        2.3.1 LASEK 术后 HSK 临床特点
        2.3.2 实验诊断
        2.3.3 治疗
    2.4 讨论
第3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普罗纳克与糖皮质激素在LASIK/LASEK术后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实验材料和方法
    一 研宄对象
    二 用药方式
    三 主要仪器和药物
    四 术前检查
    五 手术步骤
    六 术后观察内容
    七 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 组1 LASIK中低度组
    二 组2 LASIK高度组
    三 组3 LASEK组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8)VEGF、Ang-1/Ang-2促进CNV分化成熟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细胞培养与因子作用观察
    实验方法与结果
        一、划痕法测定细胞迁移能力
        (一) 材料与方法
        (二) 结果
        二、MTT法测定细胞增殖
        (一) 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实验中不同浓度因子的筛选
        (二) 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实验
        三、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
        (一) 取材与方法
        (二) 结果
    分析
    结论
第二部分 动物实验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一) 实验动物
        (二) 主要试剂及仪器
        二、实验方法
        (一) CNV动物模型的制作
        (二) 血管生成素-1对CNV的抑制作用的评估
        (三) 血管生成素-1对视网膜毒性的评估
        (四) 血管生成素-1对已形成的CNV的作用的评估
        (五) 统计学分析
    实验结果
        一、血管生成素-1对激光诱导的鼠CNV形成的抑制作用
        (一) CNV的发生率
        (二) CNV的眼底血管造影结果
        二、玻璃体注射血管生成素-1对视网膜毒性作用
        (一) 视网膜电图
        (二) 视网膜组织切片HE染色结果显示
        三、血管生成素-1对已形成的CNV的作用
        (一) FFA结果显示
        (二) 组织病理切片照片
    分析
        一、血管生成素-1对激光诱导的鼠CNV的抑制作用
        二、玻璃体注射血管生成素-1对视网膜毒性作用
        三、血管生成素-1对已形成的CNV的作用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详细摘要

(9)多焦软镜对屈光参差性近视儿童双眼视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的研究标准
        1.3 纳入患者的基本资料
    2.研究方法
        2.1 仪器设备
        2.2 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
    3.观察指标
    4.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结果
    1.患者的基础资料
    2.治疗前后双眼视变化情况
        2.1 同时视
        2.2 融合功能
        2.3 近立体视
        2.4 远立体视
        2.5 戴镜治疗前后远、近立体视获得率的变化
        2.6 治疗1年后影响立体视恢复相关因素分析
        2.6.1 年龄与立体视恢复的关系
        2.6.2 性别与立体视恢复的关系
        2.6.3 屈光参差程度与立体视恢复的关系
    3.多焦软镜控制青少年儿童近视的有效性
        3.1 治疗前后视力的变化
        3.2 治疗前后近视度数的变化
        3.3 治疗前后眼轴的变化
    4.多焦软镜控制青少年儿童近视的安全性
        4.1 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化
        4.2 记录配戴多焦软镜期间患者出现的角膜和结膜的并发症
第三部分 讨论
    1.多焦软镜对屈光参差性近视青少年儿童双眼视的影响
        1.1 同时视
        1.2 融合功能
        1.3 立体视
        1.4 性别对立体视恢复的影响
        1.5 年龄与对立体视恢复的影响
        1.6 屈光参差程度对立体视恢复的影响
        1.7 治疗后远近立体视获得率的变化
    2.多焦软镜控制青少年儿童近视发展的有效性观察
    3.多焦软镜控制青少年儿童近视的安全性观察
研究中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屈光参差的治疗新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校发表学术论文
致谢

(10)TNF-α在硅油眼继发青光眼房水中表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主要仪器和试剂
    3 方法
    4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眼压
    2 超声生物显微镜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结果
    3 房水中 TNF-α测定结果
    4 硅油取出术后眼压变化结果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TNF-α与眼病的研究进展
    1 TNF-α与结膜和角膜眼病
    2 TNF-α与葡萄膜炎
    3 TNF-α与白内障
    4 TNF-α与青光眼
    5 TNF-α与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6 TNF-α与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参考文献

四、3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并发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救护(论文参考文献)

  • [1]糖尿病兔行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后角膜结构的观察[D]. 高文静.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2]糖尿病患者的角膜屈光手术[J]. 高文静,郭从容,郭秀瑾. 国际眼科纵览, 2018(06)
  • [3]“四联手术”治疗重症感染性角膜炎患者及二期角膜移植手术的临床观察和分析[D]. 孙涛. 南昌大学, 2016(03)
  • [4]核黄素紫外线角膜胶原交联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实验研究[D]. 孙冰. 山东大学, 2014(04)
  • [5]LASEK术后疱疹病毒感染的诊断与治疗[D]. 邸岩. 吉林大学, 2012(10)
  • [6]3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并发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救护[J]. 庄云,沈洁,李静. 中华护理杂志, 2003(01)
  • [7]普罗纳克与糖皮质激素在LASIK/LASEK术后的疗效比较[D]. 陈实玉.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2(03)
  • [8]VEGF、Ang-1/Ang-2促进CNV分化成熟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卢秀珍.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07)
  • [9]多焦软镜对屈光参差性近视儿童双眼视功能的影响[D]. 黄素侦.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TNF-α在硅油眼继发青光眼房水中表达的研究[D]. 宋映. 南昌大学, 2012(03)

标签:;  ;  ;  ;  ;  

3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抢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