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热水器对室内空气污染的研究

燃气热水器对室内空气污染的研究

一、燃气热水器对室内空气污染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奥奇[1](2021)在《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效果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上世纪80-90年代建设的大批量住宅,凭借着自身区位优势,居住率居高不下,然而这些住宅虽然尚未到使用年限,但其需求与现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室内改造愈发普遍,数量日益增长。除了传统的住户自发改造外,政府和企业主导下的批量改造逐渐成为改造的热点,自“十一五”开始,我国就就开始制定相关政策推动既有住区建筑更新,试点改造工程、研究项目也不断推行,此外,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资本利益吸引下的商业改造也不断增加。随着改造的不断深入,政府和企业主导下的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批量改造的数量不断上升。然而,由于室内改造是多专业协同工作,复杂程度较高,涉及大量墙体结构、管线设备等安全性相关的改造内容,专业性较强。由于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缺乏统一的规范指导以及评估标准,而现有住宅规范标准也无法适用于既有改造住宅,因此导致改造标准不一,改造后效果良莠不齐。故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借此提出适应于我国的、针对批量改造下的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效果评价体系,以此引导住宅室内批量改造朝着高品质方向发展。首先,通过国内外成熟的建筑评估标准对比,通过分析其体系构成、评价内容、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归纳总结出六条评价建立要点,包括评价建立的必要性、评价建立依据、指标项来源、指标分级、评分方法及评价结果相关的内容,提出改造后评价需从改造模式入手,结合改造对象特征来建立。故此,后文通过图纸规范调研、入户调研、案例调研,分别了解既有住区建筑的设计特征、居住需求以及改造手段,并在此基础上,梳理需求以及设计影响下的改造内容、改造部位,总结出我国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批量改造下主要的改造模式为(1)居住空间改扩建、(2)建筑设备更新改造、(3)物理环境提升、(4)无障碍改造四类,以此作为本文评价体系建立的依据。在明确了评价建立原则和方法后,从评价内容出发,对国内外评估体系中室内相关的评价内容进行梳理,并进行频度统计,归纳总结出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效果评价体系的雏形。随后,将评价体系与改造模式进行关联性分析,筛选出与我国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相关的评估项,并根据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特点,对指标体系进行适应性调整,最终确定以A功能空间、B墙体结构、C管线设备、D物理环境、E无障碍为一级指标,共3个层级的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参考国内现有住宅规范、评估标准,结合既有住区建筑室内特征,确定指标评分细则。最后,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项的权重值,并确定评分方法,随后基于Excel平台,采用visual basic语言进行开发,建立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效果评价辅助工具,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试评价,论证评价工具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本文是依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方既有住区建筑品质提升与低碳改造的基础理论与优化方法”(51638003)展开的科学研究。立足于批量改造下室内改造的后评估理论研究,研究一方面完善了我国既有住区建筑改造评估理论,另一方面也为规范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批量改造行为以及相关决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龚娴[2](2020)在《京津冀农村中深层地热水供暖系统运行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面临着能源缺乏以及环境污染的问题。从北方地区农村能耗占全国农村总能耗一半以上,其中八成以上用于采暖,这一数据可知,在冬季寒冷的北方农村地区,清洁供暖问题不可忽视。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我国多数地区推行了“煤改电”、“煤改气”等政策。但是由于天然气供暖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以及经济问题,在地域广阔、住户不集中的北方农村地区大面积建立天然气管网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并且天然气燃烧也会产生大量污染气体,并非完全清洁。“煤改电”政策的推进主要是政府的经济补贴,且在以京津冀为代表的北方部分地区,煤改电面临着电力缺口。而中深层地热能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在农村供暖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特别是在地热资源非常丰富的京津冀地区,地热资源被大量的开发和利用,利用其进行供暖可以更高效、更清洁。为了解决农村中深层地热水供暖存在的问题,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为代表的北方农村中深层地热水集中供暖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如下研究。首先分析了京津冀地区供暖现状与特点,其次针对这种农村现状对河北省雄安县某实际中深层地热供暖系统建立了运行分析模型,通过分析模型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并分析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节能潜力,最后利用TRNSYS软件对农村集中供暖项目进行仿真模型搭建,通过仿真模拟提出优化的控制方法。优化前后进行对比得出,优化后供暖项目年运行费用减少约20.6万元,节约能耗约73.2吨标准煤,CO2排放量减少约192.6t,节能减排效果较为理想,经济效益显着。为农村地区中深层地热水供暖系统实际项目设计和运行提供了较好的指导。

罗晶[3](2019)在《四川丘陵地区村镇住宅用能模式及热环境改善研究 ——以巴中市恩阳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能源危机及节约能源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我国建筑业方面,随着快速发展的城镇化带动着我国建筑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我国建筑能耗也不断增加。在我国所有村镇城镇建筑中,在村镇人口减少的情况下,村镇住宅商品能耗总量却大幅增加,而全国平均村镇户均商品能耗已经与城镇住宅户均商品能水平保持一致,甚至有超过城镇的趋势。然而高能耗的村镇住宅却不能给村镇居民带来良好的住户体验。因此,研究村镇住宅尽量在节能情况下的热环境改善措施是迫切所需。建筑热环境改善策略与当地气候有着紧密的关系,因此作者结合热工气候分区及具体的地理环境选取了农村人口基数大,处于夏热冬冷气候区四川丘陵地带的巴中市恩阳区的村镇住宅为研究目标,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在研究村镇住宅热环境改善措施之前先要了解村镇居民的用能模式,作者选取了恩阳镇、柳林镇、兴隆镇为调研地点,他们分别代表了恩阳区所有村镇的不同发展情况,因此能够反映出当前恩阳区的村镇建筑用能及室内热环境现状。在实际调研中作者通过实地考察及实地测量的方法,以修建于从2000年至今的各村镇住宅为目标,详细了解建筑基本情况、建筑用能设备基本情况特别是夏季降温和冬季取暖措施及使用习惯,各类能源能耗情况。此外,还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对调研村镇住宅进行热物理参数测实验研究,其中,为进一步研究村镇住宅热环境现状,作者尤其对选取的典型住宅进行夏季及冬季的温度,相对湿度的连续实测。通过实际的调研及典型建筑实测情况,作者发现当地村镇建筑室内相对湿度的平均值超过了 60%;底层的室内温度最舒适但很潮湿,顶层的温度最高,中间层的温度最低;当地居民对建筑普遍只注重夏季防热而忽略冬季保温,且以2000年~2006年的建筑冬季保温效果最差。然后,作者对典型住宅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并用DeST进行模拟验证,最后得到适用于恩阳区村镇住宅室内热环境改善的策略。

刘盈川[4](2019)在《严寒、寒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三维模型构建与能耗模型研究》文中认为在全球日益增长的能耗趋势下,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重仍排在其他方面能耗的首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居住水平的提高,以及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尤其以居住建筑的发展为主,导致居住建筑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比重也在越来越大。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建筑行业也在不断大规模的发展,房屋建设规模和建造效率不断提升,导致既有建筑存量不断增长。我国在此大趋势下,针对既有建筑存量不断增长的情况,相继提出了一系列相关标准规范和行动方案。但伴随着我国对既有建筑改造工作的大力开展,既有建筑改造过程中的数据大量囤积,后续改造工作对前期改造工作的数据需求大大增加。对于既有建筑数据信息得不到合理的、有效的整合,改造工作基础信息缺失的情况,加之不同地区、不同年代改造标准的差异,本文首先对国内既有建筑改造相关标准规范进行了调研梳理,并以沈阳作为严寒、寒冷地区典型城市,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了解目前改造完成和改造进行中的既有居住建筑情况,了解被改造用户的主观感受和满意度情况,总结梳理当前改造的方法和实际效果,发现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造方案。其次,通过结合调研得到的既有居住建筑情况,并辅以不同年代、不同气候区的建筑节能标准,应用建筑信息建模软件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立严寒ABC和寒冷AB五个气候区代表城市(漠河、敦化、沈阳、大连、北京)三个节能阶段所对应的年代(1986年、1995年、2010年)的既有建筑模型。建成的模型既要符合对应年代的标准,又要不脱离对应气候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以期建成的既有居住建筑模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权威性,并能基本代表对应年代的简单居住建筑。最后,利用建立好的既有居住建筑模型,应用基于Energy Plus的能耗模拟软件Design Builder,对三个年代五个气候区居住建筑进行能耗模拟,分别得到对应的能耗情况,并通过整理不同年代、不同气候区间的能耗差异,得出相应的能耗特点和能耗趋势。应用建立好的模型和得到的能耗趋势,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法,对四个改造方面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出不同改造方案的敏感性,进而提出改造优先级,为之后的既有居住建筑改造提出优化方案和建议改造顺序。

张瑞芳[5](2018)在《“无煤化”改造背景下津冀地区农村采暖方式的研究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为治理雾霾天气,改善大气环境,近几年国家开始在北方地区推行无煤化采暖方案,当前津、冀农村地区正处于煤采暖、电采暖、天然气采暖三种主要采暖方式共存的状态。本文采取问卷调查与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对“无煤化”改造背景下津、冀地区农村采暖方式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对津、冀地区部分农村的住宅信息、采暖现状以及人员对室内环境的主观评价进行研究分析;依据问卷调查结果,选取使用煤、电、天然气三种采暖能源的典型农宅,对其室内热湿环境和空气品质进行现场测试,对采暖过程排放的污染物进行测试与分析;利用综合指数法对不同采暖方式的农宅室内空气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对农宅能耗损失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其采暖经济性和安全性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当前农村地区无煤化采暖道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津、冀农村地区住宅围护结构保温性能普遍较差,农户对室内环境热舒适度和空气品质的要求相对较低,农民使用电和天然气采暖的积极性较低。现场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燃煤采暖相比,用电和天然气采暖的农户室内平均温度更高,相对湿度更低,室内空气品质更好;对于燃煤采暖农户,清洁煤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污染水平;农村燃煤采暖排放的烟气中污染物严重超标,经折合计算与对比可知,无煤化采暖排放污染物浓度明显低于燃煤采暖。从环保、投资成本、安全性、能源储量以及采暖设备的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综合对比“煤改气”和“煤改电”两种无煤化采暖方案的优缺点。对于最冷月平均温度较高且空气相对湿度较低的华北大部分地区,“煤改电”采暖方案更加适宜;对于最冷月平均温度较低的东北地区,“煤改气”采暖方案更加适宜。无煤化采暖对改善室内和室外环境都做出了一定贡献,但也存在一些弊端。目前农村采暖仍存在室内环境较差、采暖能耗损失大、无煤化采暖成本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佘丽丽[6](2018)在《强制平衡式热水器热工性能测试及排烟扩散数值模拟》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国内燃气热水器造成使用人员CO中毒的案例屡见报端,虽然强排式热水器使用风机可将烟气直接排出室外,减少CO中毒风险,但所取空气来自室内,对室内空气品质有一定影响。强制平衡式热水器由于给排气管的设置,使得热水器运行与室内空气完全隔绝,确保了室内空气的新鲜清洁,并且从功能上完全解决了CO中毒的问题,是更为安全的一款热水器。因此对强制平衡式热水器进行研究具有一定意义。本文针对市售JSG20-10JP1型强制平衡式热水器的内部燃烧结构、给排气管结构、传热过程及烟气、空气流动形态进行理论分析;建立实验平台对样机进行热工性能测试,重点分析了强制平衡式热水器热效率、热负荷、过剩空气系数、烟气温度、空气温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CFD对给排气管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其在不同伸出长度、不同外界风速、不同风向下的扩散情况,并验证其模拟可靠性。研究目的在于探究强制平衡式热水器热工性能差异性及给排气管烟气卷吸情况,对热水器提出优化意见,为强制平衡式热水器的生产及安装提供相关参考借鉴。主要结论如下:(1)强制平衡式热水器内部燃烧结构与强排式基本相同,但供风方式有差异。内部燃烧结构及给排气管传热以对流传热为主,烟气排出形态为有中心轴线弯曲的射流形态,空气吸入则很快发展成湍流。(2)强制平衡式热水器整体热效率较高,已达到二级能效标准,但风机调节范围小,控制系统反应不够迅速。综合热工性能测试得出样机热效率较优工况点为:水流量为10kg/min,热负荷为15kW,排烟温度为95℃。(3)强制平衡式热水器热效率不完全随烟气温度升高而降低,部分点出现反升,且整机排烟温度较低,给排气管中空气温度随烟气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烟气对空气的传热效果不佳。(4)模拟结果显示空气吸入口处CO浓度随给排气管伸出长度值增加而先降低再升高,在伸出墙壁30cm时浓度最低,墙壁处CO浓度随伸出长度值增加而降低;无风速影响下,空气吸入口处也存在少量CO分布,该处CO浓度随正面风速增大而增大,5m/s10m/s时增速最快,空气吸入口上侧较下侧先出现CO分布;空气吸入口处CO浓度随非正面风速增大而减小,且风速较低时墙壁处会分布大范围CO;空气吸入口处CO浓度随外界风向与烟管夹角增大而减小,外界风向与烟管夹角在30°时,墙壁和空气吸入口处均有较高浓度CO分布。综合以上可得出给排烟管的最佳安装位置为伸出墙壁30cm,且给排气管在排烟过程中易受外界风干扰造成空气吸入口处卷吸CO影响燃烧。

尹鑫林[7](2018)在《封闭空间内燃气不完全燃烧CO生成及分布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城镇燃气高速发展的同时,燃气引发的安全事故也经常发生,这其中就包括由于通风不良条件下燃气不完全燃烧导致CO中毒窒息事故。近来对于CO中毒事件的分析大部分从特定的气象条件方面考虑,而缺乏燃烧理论的相关分析;关于不完全燃烧导致的室内CO浓度分布的研究则都以测试研究为主,而测试只能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进行,并不具有通用性。本课题从不完全燃烧机理角度切入,首先阐述了碳氢化合物的燃烧氧化机理和CO的氧化过程,指出羟基对CO及烷烃氧化过程的重要性。之后分析了通风量对不完全燃烧产物的影响,介绍了有限空间内不完全燃烧产物的理论计算方法和CO中毒原理。然后用自主制作和搭建的实验平台和仪器,分别进行了密闭空间内燃气热水器不完全燃烧CO的生成及分布实验和密闭空间开放型燃烧器不完全燃烧CO生成及分布实验研究。第一组实验对比了不同排烟工况,不同负荷工况及室内不同湿度氛围对燃烧器CO生成的影响,总结烟道内烟气成分变化规律和用气场所空间气氛变化规律,得出如下结论:1.热负荷越高,热水器的不完全燃烧程度越强,CO生成量越多,且CO增长的倍数远超于负荷增长的倍数。2.水及水蒸汽一开始是促进热水器的完全燃烧,之后随着燃烧的继续进行以及O2的消耗,水及水蒸气却恶化了燃气的不完全燃烧。3.热水器烟气先扩散至距热水器较近的上部空间,与该处的空气进行热质交换,然后同时向右、下扩散,但优先布满上部空间,再慢慢冷却传递至下部空间直至整个房屋。第二组实验采用开放型燃烧器在全密闭情况下、不同开孔面积情况下燃烧,总结密闭室内O2含量的变化与CO生成量的关系,探究了不同开孔面积下CO的生成量变化,有以下结论:1.当2.1kW的卡式炉在4.922m3密闭空间中燃烧时,密闭空间中CO浓度和O2体积分数呈现负指数关系,得到拟合函数y=94715.439×e-x/1.797-0.924。2.通风面积越大,室内O2体积分数越高,在O2和羟基均不足且共同耦合下时,室内CO浓度和单位体积通风面积呈现线性关系,关系式为y=-0.48395x+9.74904。

周超斌[8](2016)在《自然通风对高层住宅空气品质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空气质量尤其是住宅的室内空气质量每天都影响着每一个人和每个家庭。虽然十多年来我国城镇化和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但是住宅的室内空气品质水平并没有明显改善。反而精装修采用的建筑材料和家具散发大量污染物,导致病态建筑综合症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在我国高密度住宅小区及高层住宅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下,需要对室内空气品质的提升策略进行系统性研究。鉴于我国住宅基本上都是采用自然通风来改善室内空气品质,选择了自然通风作为本文研究的主要设计改进策略。本文开展了如下工作。首先,通过文献调研,发现近十年我国住宅的室内空气污染物,除CO外其余各类污染物均存在或高或低的超标现象,超标严重的包括甲醛、TVOC、苯等。调研对比了多种室内空气品质分析方法,发现数值模拟方法相比于经验解析模型方法和实验测量方法,具有经济、快捷、信息量丰富等特点,适合作为室内空气品质研究的主要手段。其次,本文选取西安、重庆共四个高层住宅小区三种不同入住阶段的精装修住宅(未入住,入住1个月以上,入住1年以上)进行室内污染物水平的入户监测,并对主要污染物组成、来源及变化趋势等进行分析。实测结果表明大部分房间的污染物浓度满足国家对住宅室内空气品质的要求,而且随着入住时间增长,甲醛、TVOC、二甲苯等有下降的趋势,但是仍有部分房间某些污染物浓度如CO、NO2等出现超标现象。在当前装修及建筑材料市场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的情况下,由房地产开发商对装修施工及建筑材料进行统一管理的精装修住宅更有利于控制室内污染物的源强度。由于我国住宅均有利用自然通风的习惯,自然通风可以整体改善房间的空气品质。同时注意到,并不是所有房间的自然通风量均能保证空气品质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对整体提升住宅楼栋和各住户室内的通风效果来控制室内污染物浓度的进行深入研究。为此本文选取西安万科城和重庆万科城两个高层住宅小区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自然通风效果,并在实地测量了自然通风关键数据与模拟值进行验证比较。模拟的室外风场与实测值差别不大。在室内自然通风数值模拟中,室外的条件在计算时只考虑了一个稳定的风速和风向,而实际室外的风向和风速是随时在变化的,因此数值模拟结果与测量值存在差异。当风向较为稳定,模拟值与实测值则能较好的吻合。从而证明对住宅室内外自然通风进行CFD模拟和预测是可靠的。本文将室外流场模拟和室内流场模拟分开计算,并将室外流场的模拟获得的数据作为室内模拟的边界条件,这种改进方法能大幅减少计算量并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最后,以重庆一个实际的住宅社区为案例,本文提出了一个利用CFD软件ANSYS Fluent进行的三级通风设计改进策略。首先对社区布局中的建筑朝向、建筑间距调整,确定了最优的建筑角度和间距组合。其次在楼层布局内设计了一条南北方向风通道和两条东西方向的风通道,并在风通道上设计外窗,将外部新鲜空气送入那些在主导风向无开窗的房间。最后对单体楼栋的房间布局设计改进门窗洞口。改进后90%的房间内空气龄小于6分钟,而重庆其他类似的住宅建筑内50%房间的空气龄大于30分钟。并通过对经此设计策略改进后的实际入住楼栋进行实地测量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证明改进后的整体楼栋的自然通风性能的均好性,改进效果十分显着。本文提出的自然通风改进策略可以有效的指导如何在小区规划、单体建筑设计到户型深化设计三个阶段对高层住宅的自然通风效果进行改进,提升其自然通风量和室内空气质量。

曾永攀[9](2012)在《拉萨地区气候条件下燃气壁挂炉燃烧及换热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西藏自治区属于采暖地区,但由于经济、能源和交通等限制因素,拉萨市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形成具有规模性的供暖设施和合理高效的供暖方式,也没有统一的供热发展规划。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西藏地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视以及经济的发展,在“十二五”期间,西藏自治区将以拉萨市为试点单位,大力开展城市供暖的建设。随着西藏自治区供暖工程的实施,大量供暖项目将采用燃气壁挂炉作为热源,但拉萨地处青藏高原,年平均大气压相当于平原地区的64%,每立方米空气中氧气含量只相当于平原地区的62%至65.4%,这必然会对燃气壁挂炉在拉萨地区的使用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针对燃气壁挂炉在拉萨地区气候条件下的燃烧和换热性能开展了研究,其中第二至五章为主体章节。第二章主要从燃气壁挂炉的结构特点入手,介绍了燃气壁挂炉的系统结构,从理论上分析其燃烧和传热过程,并分析了大气压和空气中含氧量(质量分数)的降低对壁挂炉的实际燃烧及换热性能中一次空气系数、过剩空气系数、燃烧温度、燃烧速度、烟气中污染物的排放、换热系数的影响。第三章选取某同一品牌、热功率大小不同的两台燃气壁挂炉,对其在平原地区和拉萨地区两种气候条件下进行了额定热输入和部分(30%)热输入下的实际性能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在额定热输入条件下,额定热输出功率为18kW及28.1kW的燃气壁挂炉在三种不同供回水温度(80/60℃,55/45℃,50/40℃)下的平均热输出功率因拉萨地区气候条件的影响而分别降低了23.6%和27.3%,平均热效率分别降低了1.1%和3.2%;在部分热输入条件下,平均热输出功率分别降低了26.2%和31.0%,平均热效率分别降低了0.8%和0.7%。同一气候条件下的同一燃气壁挂炉在不同供回水温度条件下的热效率差异很小,这说明拉萨地区气候条件主要是通过影响燃烧室内燃气的燃烧过程从而影响燃气壁挂炉的性能的,而对燃气壁挂炉内的换热过程影响较小。另外由于燃气和空气质量流量发生变化,使得拉萨气候条件下的燃烧室内温度降低,从而降低了排入大气的烟气中NO的含量。第四章采用流体动力学FLUENT数值计算软件对所选燃气壁挂炉燃烧室内的燃气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拉萨气候条件下燃气壁挂炉燃烧室的平均温度、最高温度和燃烧室出口烟气温度较标准条件下均有明显的下降,且对热功率大的燃气壁挂炉的影响要明显大于热功率小的机组,而对燃烧室内的燃气燃烧所需空间无明显影响。第五章对通过采用增大燃气入口压力从而增加燃气质量流量的方法在拉萨进行了实地测试,测试表明在基本满足热效率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使额定热输出功率达到铭牌值,但较平原地区烟气的排放(CO)会有所增加,总体上说调整方法是可行的。

刘凤国[10](2011)在《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全预混燃烧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城镇天然气的发展,民用燃气具燃烧过程产生的NOx和CO对室内环境品质的的影响,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民用燃气具,家用快速式燃气热水器普遍采用部分预混燃烧方式,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可达9095ppm,对室内环境的污染严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开发了一种稳定燃烧且低污染物排放的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全预混燃烧器,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研究了全预混燃烧器混气系统的混合效果和燃烧特性,解决了全预混燃烧器开发过程的关键技术问题,指出了该技术在燃气具中应用潜力。本文提出了利用多个引射器实现燃气和空气全预混概念,并建立了数学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喷嘴的直径越小,燃气压力增大,喷嘴位置对燃气压力影响可以忽略;喷嘴直径应大于1.3mm,否则燃气的质量流量不能满足热负荷要求;当喷嘴位置和空气系数不变时,喷嘴直径越大,风压越大;当喷嘴位置大于4mm时,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效果较好,但混气出口速度分布的均匀性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混气系统出口加分配孔板技术,有效解决混气出口速度分布均匀问题。实验证明了本文研制的混气系统可以实现燃气和空气的完全预混。建立了燃烧器污染物排放数学模型,研究了空气系数、火孔直径、火孔热强度对燃烧室内温度场、NO和CO浓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空气系数一定时,CO的排放量随着火孔热强度的增加而减少;当火孔热强度不变时,CO的排放量随着空气系数的增加而迅速降低;方火孔和圆火孔族间、圆火孔族间产生气流涡旋,导致该区域温度的升高,氧气浓度的降低,使得NO和CO的生成量增加。通过增大火孔簇中小火孔的间距,减小火孔族与火孔族的间距,对火孔板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NO浓度较高的面积缩小,NO排放量降低。论文开展了燃气快速热水器全预混燃烧器整机燃烧工况的实验研究。搭建了全预混燃烧器实验台,研究了全预混燃烧器污染物排放量和燃烧稳定性随喷嘴位置、喷嘴直径、空气系数和热负荷(火孔热强度)的变化。实验表明:空气系数对CO生成量的影响显着,当1.1<α<1.2时, CO的生成量受空气系数的影响显着,空气系数稍有增大,CO生成量急剧降低;当α>1.2时,CO的生成量降低的速度缓慢;当α>1时,NO与空气系数呈线性变化;喷嘴位置远离引射器入口有助于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燃气负荷(火孔热强度)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呈下降趋势。本文开发的全预混式燃烧器经整机实验验证燃烧稳定、污染物排放量低,为全预混燃气燃烧设备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二、燃气热水器对室内空气污染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燃气热水器对室内空气污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效果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存量时代下既有住区建筑的现状
        1.1.2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的品质提升需求及改造现状
        1.1.3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批量改造发展趋势
    1.2 研究对象及范围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范围界定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内容及框架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框架
2 国内外住宅评价标准对比研究
    2.1 国外典型评估体系概述
        2.1.1 国外典型住宅综合性能评估体系
        2.1.2 国外典型绿色评估体系
        2.1.3 国外典型使用后评估体系
    2.2 国内典型评估体系及理论研究
        2.2.1 相关评估标准
        2.2.2 相关理论实践研究
    2.3 比较分析与总结
        2.3.1 评价体系比较分析
        2.3.2 评价内容比较分析
        2.3.3 评价过程比较分析
        2.3.4 评价结果比较分析
    2.4 启示与局限
    2.5 本章小结
3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调研及改造模式总结
    3.1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影响因素
        3.1.1 居住模式的转变
        3.1.2 设计建造影响
        3.1.3 使用过程影响
    3.2 既有住区建筑图纸规范调研
        3.2.1 住宅相关设计规范梳理
        3.2.2 既有住区建筑设计图纸调研分析
    3.3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入户调研
        3.3.1 既有住区建筑居住现状调研
        3.3.2 既有住区建筑改造现状调研
        3.3.3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入户调研总结
    3.4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批量改造案例调研
        3.4.1 国内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批量改造案例
        3.4.2 国外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批量改造案例
        3.4.3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批量改造总结
    3.5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模式总结
        3.5.1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活动统计分析
        3.5.2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模式总结
    3.6 本章小结
4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评价建立原则与方法
        4.1.1 评价构建技术路线
        4.1.2 评价建立原则
        4.1.3 评价构建方法
    4.2 评价体系指标项的筛选
        4.2.1 国内外评价内容对照分析
        4.2.2 指标项的分类和提取
        4.2.3 指标项的筛选
    4.3 评价体系指标项的适应性调整
        4.3.1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特征
        4.3.2 评价体系指标项的整合
    4.4 评估体系细则及阐述
        4.4.1 功能空间
        4.4.2 墙体结构
        4.4.3 管线设备
        4.4.4 物理环境
        4.4.5 无障碍
    4.5 本章小结
5 指标权重确定及辅助评价工具
    5.1 指标权重确定
        5.1.1 权重确定方法
        5.1.2 确定指标权重
    5.2 综合评分计算
    5.3 辅助评价工具
        5.3.1 评价软件的程序设计
        5.3.2 评价软件的程序实现
    5.4 评价使用流程
    5.5 评价体系及辅助工具应用
        5.5.1 案例介绍
        5.5.2 评价过程及结果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自发改造内容详述
附录B 批量改造内容详述
附录C 室内改造效果评价指标权重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京津冀农村中深层地热水供暖系统运行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目的
第二章 京津冀农村供暖现状调研分析
    2.1 常用传统供暖系统
        2.1.1 火炕
        2.1.2 土暖气
        2.1.3 火炉
    2.2 农村供暖新形式
        2.2.1 燃气壁挂炉
        2.2.2 电锅炉采暖
        2.2.3 以地源热泵为代表的热泵系统采暖
        2.2.4 太阳能采暖
        2.2.5 生物质成型燃料采暖
    2.3 城乡居民供暖现状的调研研究
        2.3.1 供暖方式及供暖能源的选择
        2.3.2 取暖时长
        2.3.3 冬季热水使用习惯
        2.3.4 选择供暖设备影响因素
        2.3.5 农村供暖设备改造方式
        2.3.6 存在的问题及清洁供暖意识情况
    2.4 各供暖方式经济性与环保性对比
    2.5 京津冀农村地区清洁供暖方式适用性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村镇实测项目供暖系统运行现状分析研究
    3.1 供暖系统分析基本计算公式
        3.1.1 供热量的计算
        3.1.2 换热器的计算
        3.1.3 循环水泵的计算
    3.2 工程概况
    3.3 Python程序语言介绍及分析界面搭建结果
    3.4 供暖系统运行分析
        3.4.1 冬季供暖室外气温
        3.4.2 供热站冬季供热量
        3.4.3 一、二次侧供回水温及温差
        3.4.4 板换进出口温差
        3.4.5 一次侧水泵运行流量和频率
        3.4.6 二次侧水泵运行流量和频率
        3.4.7 供热站板换传热系数
        3.4.8 供热站冬季水泵耗电量
        3.4.9 水泵运行效率、功率及频率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TRNSYS的仿真模型构筑与运行优化研究
    4.1 供暖系统参数
    4.2 TRNSYS简介
    4.3 供暖系统仿真模型
        4.3.1 定频水泵模块的建立
        4.3.2 换热器模块的建立
        4.3.3 供暖系统动态仿真平台的建立
        4.3.4 供暖系统仿真模拟运行结果
    4.4 供暖系统仿真模型优化
        4.4.1 变频水泵模块的建立
        4.4.2 变频泵控制策略
        4.4.3 优化后的仿真模拟平台
        4.4.4 优化后的仿真模型运行结果
    4.5 优化运行效益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四川丘陵地区村镇住宅用能模式及热环境改善研究 ——以巴中市恩阳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村镇发展现状
        1.1.2 村镇住宅能耗问题
        1.1.3 村镇住宅室内环境问题
        1.1.4 利用适宜的建筑技术改善室内热环境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第2章 四川丘陵地区能耗现状及室内热环境改善途径
    2.1 四川丘陵气候特征
        2.1.1 四川丘陵地理分布
        2.1.2 四川丘陵气候特征
    2.2 四川丘陵地区的能耗现状
        2.2.1 四川丘陵地区能耗现状
        2.2.2 夏热冬冷气候区建筑采暖、降温用能特点
    2.3 建筑室内热环境影响因素及评估
        2.3.1 建筑室内热环境影响因素
        2.3.2 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评估
    2.4 夏热冬冷气候区的室内热环境改善技术
        2.4.1 外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2.4.2 自然通风与遮阳技术
        2.4.3 太阳能利用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恩阳区村镇住宅现状及用能情况调研
    3.1 恩阳区基本情况
        3.1.1 恩阳区简介
        3.1.2 恩阳区基本气候情况
        3.1.3 恩阳区村镇发展现状
    3.2 调研基本情况说明
        3.2.1 调研地点的选取
        3.2.2 问卷设计及实施
    3.3 调研住宅建筑现状分析
        3.3.1 调研建筑分类
        3.3.2 建筑基本特征
        3.3.3 室内环境现状
    3.4 电器使用情况
        3.4.1 电器使用种类
        3.4.2 电器使用数量
    3.5 各类能源消耗情况
        3.5.1 电能消耗情况
        3.5.2 煤消耗情况
        3.5.3 液化石油气消耗情况
        3.5.4 天然气消耗情况
        3.5.5 薪柴消耗情况
        3.5.6 可再生能源消耗情况
        3.5.7 各类能源消耗量对比
    3.6 建筑降温及采暖情况
        3.6.1 降温及采暖能耗方式
        3.6.2 降温与采暖能耗分布
    3.7 用能模式总结
        3.7.1 建筑采暖降温能耗模式
        3.7.2 炊事能耗模式
        3.7.3 能耗方式对热环境影响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恩阳地区村镇住宅室内热环境调查研究
    4.1 实测内容及仪器说明
        4.1.1 调研村镇住宅热物理参数实测说明
        4.1.2 典型村镇住宅热物理参数实测说明
        4.1.3 实测仪器
    4.2 恩阳区村镇住宅季节性整体状况
        4.2.1 冬季分析
        4.2.2 春季分析
        4.2.3 夏季分析
        4.2.4 秋季分析
        4.2.5 综合分析
    4.3 典型村镇住宅的热环境分析
        4.3.1 典型住宅一
        4.3.2 典型住宅二
        4.3.3 典型住宅三
        4.3.4 综合分析
    4.4 室内热环境问题总结
        4.4.1 围护结构
        4.4.2 室内热环境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典型村镇住宅数值模拟
    5.1 建筑能耗模拟软件
        5.1.1 建筑能耗模拟
        5.1.2 能耗模拟软件-DeST
    5.2 典型建筑模型建立
        5.2.1 典型村镇住宅的改善措施
        5.2.2 模型的建立
    5.3 模拟结果分析
        5.3.1 全年逐时温度对比
        5.3.2 全年温度频率对比
        5.3.3 建筑冷热负荷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恩阳区村镇住宅室内热环境改善策略
    6.1 围护结构改造技术措施
        6.1.1 墙面节能改造
        6.1.2 屋面节能改造
        6.1.3 门窗节能改造
    6.2 自然通风改善
    6.3 遮阳改善
    6.4 太阳能利用
    6.5 本章小结
结论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4)严寒、寒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三维模型构建与能耗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严寒、寒冷地区典型既有居住建筑改造调研
    2.1 概述
    2.2 标准规范调研概述
    2.3 既有居住建筑调研概述
    2.4 其他调研结果概述
    2.5 某小区单户住户调研案例分析
        2.5.1 小区概况
        2.5.2 住户概况
        2.5.3 现场实测情况
        2.5.4 实测结果梳理总结
    2.6 本章小结
3 既有居住建筑改造模型构建
    3.1 BIM建模软件和Design Builder模拟软件介绍
        3.1.1 BIM建模软件介绍
        3.1.2 Design Builder能耗模拟软件介绍
    3.2 模型构建
        3.2.1 基准模型
        3.2.2 围护结构参数设定
        3.2.3 其他参数设定
    3.3 模拟结果
        3.3.1 基准模型单户模拟结果
        3.3.2 基准模型整体模拟结果
    3.4 本章小结
4 单因素模拟分析改造优先级
    4.1 单因素敏感性分析
    4.2 多种综合改造因素的敏感性分析
        4.2.1 漠河外墙改造模拟分析
        4.2.2 漠河外窗改造模拟分析
        4.2.3 漠河屋面改造模拟分析
        4.2.4 漠河窗墙面积比改造模拟分析
        4.2.5 沈阳外墙改造模拟分析
        4.2.6 沈阳外窗改造模拟分析
        4.2.7 沈阳屋面改造模拟分析
        4.2.8 沈阳窗墙面积比改造模拟分析
        4.2.9 敦化外墙改造模拟分析
        4.2.10 敦化外窗改造模拟分析
        4.2.11 敦化屋面改造模拟分析
        4.2.12 敦化窗墙面积比改造模拟分析
        4.2.13 大连外墙改造模拟分析
        4.2.14 大连外窗改造模拟分析
        4.2.15 大连屋面改造模拟分析
        4.2.16 大连窗墙面积比改造模拟分析
        4.2.17 北京外墙改造模拟分析
        4.2.18 北京外窗改造模拟分析
        4.2.19 北京屋面改造模拟分析
        4.2.20 北京窗墙面积比改造模拟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既有居住建筑改造提案初探
    5.1 既改工作概述
    5.2 沈阳既有居住建筑改造主要内容
        5.2.1 采暖系统的改造
        5.2.2 围护结构的改造
        5.2.3 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改造
    5.3 对改造工作的建议与意见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无煤化”改造背景下津冀地区农村采暖方式的研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农宅内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1.4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方法介绍
    2.1 问卷调查
        2.1.1 调查对象
        2.1.2 调查内容
    2.2 现场测试
        2.2.1 测试对象
        2.2.2 测试参数
        2.2.3 测试仪器介绍
        2.2.4 采样点布置
        2.2.5 测试时间
    2.3 室内空气品质客观评价法简介
    2.4 数值模拟方法
        2.4.1 数学物理模型的建立
        2.4.2 网格生成
        2.4.3 数值计算以及结果可视化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调研结果的统计分析
    3.1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3.1.1 家庭基本情况
        3.1.2 住宅基本概况
        3.1.3 农宅采暖信息
        3.1.4 农户对室内环境的主观评价
    3.2 现场测试结果统计与分析
        3.2.1 农宅室内热湿环境测试结果与分析
        3.2.2 室内污染物水平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3.2.3 排放烟气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3.3 主观调查与客观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
        3.3.1 热湿环境的主客观对比
        3.3.2 空气品质的主客观对比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采暖方式的对比研究
    4.1 不同采暖方式的对比分析
        4.1.1 农宅室内空气品质的客观评价
        4.1.2 农宅的采暖能耗分析
        4.1.3 不同采暖方式的经济性评价
        4.1.4 不同采暖方式的安全性评价
    4.2 两种无煤化采暖方案的对比分析
        4.2.1 从能源储量的角度分析
        4.2.2 从采暖设备的环境适应性角度分析
    4.3 无煤化采暖的现存弊端
        4.3.1 噪声问题
        4.3.2 采暖设备功率过大
        4.3.3 采暖设备运行受供电限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村采暖现存问题解决方案的研究
    5.1 室内空气质量的改善措施
        5.1.1 物理模型
        5.1.2 数学模型
        5.1.3 模拟结果与分析
        5.1.4 实验验证
    5.2 围护结构节能保温性能的改善措施
        5.2.1 外墙节能改造
        5.2.2 外窗节能改造
        5.2.3 其余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
        5.2.4 节能改造的效果分析
    5.3 无煤化采暖现存主要问题的解决措施
        5.3.1 对高成本问题的建议
        5.3.2 对安全性问题的建议
        5.3.3 对“气荒”问题的建议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农村住宅采暖现状调查表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6)强制平衡式热水器热工性能测试及排烟扩散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家用燃气热水器的发展
        1.1.2 热水器的分类及原理
        1.1.3 给排气管基本原理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烟气扩散模拟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2 强制平衡式热水器燃烧及排烟工况理论分析
    2.1 强制平衡式热水器燃烧理论分析
        2.1.1 强制平衡式热水器燃烧器燃烧理论分析
        2.1.2 强制平衡式热水器燃烧室燃烧换热理论分析
    2.2 强制平衡式热水器烟气排放理论分析
        2.2.1 烟气成分生成机理
        2.2.2 烟气和空气换热理论分析
        2.2.3 烟气和空气流动理论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强制平衡式热水器性能及排烟工况测试
    3.1 试验系统及仪器
        3.1.1 供燃气系统
        3.1.2 供水系统
        3.1.3 烟气分析系统
    3.2 试验方法
        3.2.1 试验准备
        3.2.2 试验方案设计
        3.2.3 试验数据处理
    3.3 试验结果及讨论
        3.3.1 热水器热效率与水流量
        3.3.2 热水器热效率与热负荷
        3.3.3 热水器热效率与过剩空气系数
        3.3.4 过剩空气系数与热负荷
        3.3.5 热效率与烟气温度
        3.3.6 空气进气温度与烟气温度
    3.4 本章小结
4 强制平衡式热水器排烟扩散数值模拟研究
    4.1 给排气管物理模型
    4.2 给排气管数学模型建立
        4.2.1 控制方程
        4.2.2 Fluent中数学模型的选取
        4.2.3 网格划分
        4.2.4 物理模型假设及边界条件设定
    4.3 数值求解
    4.4 本章小结
5 模拟结果与分析
    5.1 数值模拟可靠性分析
    5.2 模拟结果分析
        5.2.1 给排气管伸出墙壁长度对排烟扩散的影响
        5.2.2 外界风速改变对排烟扩散的影响
        5.2.3 外界风向改变对排烟扩散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实验数据记录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7)封闭空间内燃气不完全燃烧CO生成及分布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分析
        1.2.1 燃气不完全燃烧CO生成及室内气氛演变规律研究现状
        1.2.2 CO浓度上升和O_2浓度降低对人的危害评估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防范CO中毒措施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密闭空间燃气不完全燃烧理论分析
    2.1 CO及碳氢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动力学
        2.1.1 CO的氧化
        2.1.2 碳氢化合物的燃烧氧化机理
    2.2 通风对不完全燃烧影响的理论分析
        2.2.1 空气消耗系数
        2.2.2 通风量对不完全燃烧产物的影响
    2.3 有限空间不完全燃烧的理论计算方法
    2.4 CO中毒的原理及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密闭空间燃气热水器不完全燃烧CO的生成及分布实验
    3.1 实验目的
    3.2 实验方案
        3.2.1 实测装置及时间阶段
        3.2.2 实测仪器的选择
        3.2.3 实测操作步骤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负荷变化对密闭空间内CO生成扩散影响的测量结果分析
        3.3.2 有无烟道对密闭空间内CO生成扩散影响的测量结果分析
        3.3.3 水蒸气含量对空间内CO生成扩散影响的测量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密闭空间开放型燃烧器不完全燃烧CO生成及分布实验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方案
        4.2.1 实测环境及时间阶段
        4.2.2 实测仪器的选择
        4.2.3 实测操作步骤
    4.3 渗透风对拟合结果的影响
        4.3.1 渗风量对室内实测数据的影响分析
        4.3.2 渗风量测试原理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全密闭室内CO浓度和O_2体积分数随燃烧时间变化图示
        4.4.2 不同开孔个数下CO浓度和O_2体积分数随燃烧时间变化图示
    4.5 数据处理及分析
        4.5.1 密闭室内CO浓度与O_2体积分数的关系拟合
        4.5.2 不同开孔个数下CO浓度与O_2体积分数的关系
        4.5.3 CO浓度与单位体积下通风面积的关系拟合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自然通风对高层住宅空气品质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重要性
        1.1.1 室内空气品质的发展历史
        1.1.2 室内空气品质研究的重要性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住宅室内污染物现状及改善措施
    2.1 住宅室内污染物现状及危害
        2.1.1 CO_2
        2.1.2 CO与NO_2
        2.1.3 甲醛
        2.1.4 TVOC
        2.1.5 苯、甲苯、二甲苯
    2.2 国内外室内空气品质标准
        2.2.1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对比
        2.2.2 室内通风量标准及现状
        2.2.3 室内主要污染物标准限值对比
    2.3 现有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措施的研究
        2.3.1 控制污染源
        2.3.2 空气净化
        2.3.3 通风换气
    2.4 室内空气品质分析及评价方法
    2.5 小结
第三章 某高层住宅室内污染物实测与调研
    3.1 调研内容及方法
        3.1.1 调研地点
        3.1.2 环境参数检测仪器及测量方法
        3.1.3 问卷调研
    3.2 现场采样结果与分析
        3.2.1 室内热环境
        3.2.2 室内CO与CO_2浓度水平
        3.2.3 室内NO_2浓度水平
        3.2.4 室内甲醛浓度水平
        3.2.5 室内挥发性有机物浓度水平
    3.3 问卷调研结果与分析
        3.3.1 人均密度与CO_2
        3.3.2 家具、装修材料与挥发性有机物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室内外自然通风模拟与实测对比
    4.1 室内外实地测量
        4.1.1 室外测试内容及方法
        4.1.2 室内自然通风测试
    4.2 计算流体力学基本原理
        4.2.1 控制方程
        4.2.2 离散化方法
        4.2.3 湍流模型
        4.2.4 网格划分
        4.2.5 模拟流程
    4.3 室外自然通风数值模拟
        4.3.1 几何模型
        4.3.2 湍流模型、数值格式边界条件
        4.3.3 网格划分
        4.3.4 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
    4.4 室内自然通风数值模拟
        4.4.1 几何模型
        4.4.2 湍流模型、数值格式与边界条件
        4.4.3 网格划分
        4.4.4 结果验证
    4.5 小结
第五章 贯穿设计使用阶段的三级自然通风改进设计策略
    5.1 案例描述
    5.2 自然通风设计
        5.2.1 室外社区的改进设计
        5.2.2 楼层平面的改进设计
        5.2.3 户型内的改进设计
    5.3 与常规住宅的对比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拉萨地区气候条件下燃气壁挂炉燃烧及换热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拉萨市集中供热事业的发展及现状
        1.1.2 燃气壁挂炉的应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海拔气候条件对燃烧换热的影响
        1.2.2 燃气壁挂炉(燃气热水器)热工性能的研究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燃气壁挂炉燃烧与传热过程理论分析
    2.1 燃气壁挂炉结构简介
    2.2 燃气壁挂炉燃烧过程
        2.2.1 燃烧室内燃气燃烧
        2.2.2 燃烧室内的火焰传播与火焰稳定性
        2.2.3 燃烧污染物的生成
    2.3 燃气壁挂炉中的传热过程
        2.3.1 烟气的热量传递
        2.3.2 水管管壁的导热
        2.3.3 水管内壁面与水的对流换热
    2.4 拉萨地区特殊气候条件对燃气壁挂炉性能影响
        2.4.1 对燃烧的影响
        2.4.2 对传热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3 不同气候条件下燃气壁挂炉燃烧和换热性能测试分析
    3.1 燃气壁挂炉性能测试方案及测试系统
        3.1.1 测试方案
        3.1.2 测试系统
    3.2 燃气壁挂炉性能测试结果及分析
        3.2.1 一次空气系数和过剩空气系数的变化
        3.2.2 燃气流量的变化
        3.2.3 烟气出口温度的差异
        3.2.4 烟气污染物的差异
        3.2.5 热功率及热效率测试结果及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燃气壁挂炉燃烧过程的数值计算
    4.1 物理模型的确定
    4.2 数值模型的建立
        4.2.1 控制方程
        4.2.2 数学模型的选取
        4.2.3 网格的划分
        4.2.4 假设条件及边界条件的设定
        4.2.5 部分预混燃烧 pdf 组分模型的设置
    4.3 数值计算的求解
        4.3.1 计算模型的选取
        4.3.2 收敛准则
    4.4 数值计算结果与分析
        4.4.1 燃烧室平均温度
        4.4.2 燃烧室“A 截面”温度及主要组分质量分数分布
        4.4.3 燃烧室出口烟气温度
        4.4.4 污染物组分质量分数
    4.5 本章小结
5 拉萨气候条件下燃气壁挂炉的调整性能测试分析
    5.1 燃气壁挂炉调整方式的确定
    5.2 调整后的燃气壁挂炉测试分析
        5.2.1 调整测试方案
        5.2.2 调整测试结果及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6.2 建议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全预混燃烧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的分类和原理
        1.2.1 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的分类
        1.2.2 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的工作原理
    1.3 燃烧方式及 NO 的生成途径
        1.3.1 燃烧方式
        1.3.2 天燃气燃烧过程中 NO 的生成途径
    1.4 低氮氧化物燃烧控制技术
        1.4.1 高温空气(高温低氧)燃烧技术
        1.4.2 浓淡燃烧技术
        1.4.3 分段燃烧技术
        1.4.4 烟气再循环
        1.4.5 多孔陶瓷板预混燃烧技术
        1.4.6 金属纤维表面燃烧技术
    1.5 本文的工作
        1.5.1 亟待解决的问题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燃气快速热水器全预混燃烧器的结构形式的研究
    2.1 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燃烧器的典型形式
    2.2 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燃烧器 NO 的生成特性
    2.3 全预混系统的结构探究
    2.4 全预混燃烧器火孔板几何结构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燃气和空气预混系统的模拟与优化
    3.1 燃气和空气预混系统
    3.2 预混过程模型的建立
        3.2.1 控制方程
        3.2.2 湍流方程
        3.2.3 边界条件和网格划分
    3.3 喷嘴位置和喷嘴直径的优化
        3.3.1 喷嘴位置和喷嘴直径对燃气静压力的影响
        3.3.2 喷嘴位置和喷嘴直径对空气压力的影响
        3.3.3 喷嘴位置和喷嘴直径对预混效果的影响
    3.4 分配孔板对气流组织的影响
    3.5 改进后的预混系统
    3.6 改进后的混气系统对气流组织的影响
        3.6.1 风机进风口的改进
        3.6.2 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
        3.6.3 整体混气系统的混气效果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燃烧器燃烧过程污染物排放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4.1 燃烧模型的建立
        4.1.1 网格划分
        4.1.2 全预混燃烧模型方程
        4.1.3 计算边界条件
        4.1.4 氮氧化物生成模型的选择
    4.2 模拟结果与分析
        4.2.1 火孔热强度对 CO 生成量的影响
        4.2.2 火孔热强度对燃烧室内温度场和 CO 浓度场的影响
        4.2.3 空气系数和火孔直径对 NO 生成量的影响
        4.2.4 火孔热强度对燃烧室内温度场和 NO 浓度的影响
        4.2.5 火孔间距对 CO 和 NO 生成的影响
    4.3 火孔板几何结构的优化
    4.4 优化后燃烧器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燃烧器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实验研究
    5.1 实验系统及仪器
        5.1.1 燃气供给系统
        5.1.2 配风系统
        5.1.3 供水系统
        5.1.4 烟气分析系统
    5.2 实验方法
        5.2.1 实验条件
        5.2.2 实验设计
        5.2.3 热负荷计算
        5.2.4 空气系数计算
        5.2.5 烟气 CO 和 NO 的测定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喷嘴直径对喷嘴前燃气压力和风机功率的影响
        5.3.2 空气系数对燃烧工况的影响
        5.3.3 喷嘴直径对燃烧工况的影响
        5.3.4 喷嘴位置对燃烧工况的影响
        5.3.5 低负荷下的回火特性分析
    5.4 实验结果与原型机检测结果的比较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燃气热水器对室内空气污染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效果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 王奥奇.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2]京津冀农村中深层地热水供暖系统运行优化研究[D]. 龚娴. 北方工业大学, 2020(02)
  • [3]四川丘陵地区村镇住宅用能模式及热环境改善研究 ——以巴中市恩阳区为例[D]. 罗晶.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4]严寒、寒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三维模型构建与能耗模型研究[D]. 刘盈川.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5)
  • [5]“无煤化”改造背景下津冀地区农村采暖方式的研究分析[D]. 张瑞芳.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6)
  • [6]强制平衡式热水器热工性能测试及排烟扩散数值模拟[D]. 佘丽丽. 重庆大学, 2018(04)
  • [7]封闭空间内燃气不完全燃烧CO生成及分布规律研究[D]. 尹鑫林. 重庆大学, 2018(04)
  • [8]自然通风对高层住宅空气品质影响的研究[D]. 周超斌. 天津大学, 2016(11)
  • [9]拉萨地区气候条件下燃气壁挂炉燃烧及换热性能研究[D]. 曾永攀. 重庆大学, 2012(05)
  • [10]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全预混燃烧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D]. 刘凤国. 天津大学, 2011(05)

标签:;  ;  ;  ;  

燃气热水器对室内空气污染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