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投资者的非理性投机行为

论中小投资者的非理性投机行为

一、浅议中小投资者的非理性投机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1](2020)在《论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经济运行中高杠杆高债务,经济泡沫等一系列经济问题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虚拟经济”一词频繁的出现人们的视野和学者的研究中,经济中出现了“脱实向虚”和“弃实唯虚”的现象,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辩证关系引起经济学家和政府的关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中央多次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防范金融风险,提出金融应服务于供给侧改革,促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这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资本的本质是逐利的,利润高低决定了资本的流向。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金融自由程度不断提高,虚拟资本得以高速发展。美元脱离金本位后,浮动汇率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国际金融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国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经济“虚拟化”。中国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促进了制度改革、技术科技创新和优化人力资源教育的发展。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金融产品的创新,加快了金融资本的流动,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实体经济中的资本周转时间长、回报率低,而虚拟经济中资本的周转时间短、回报率高,导致虚拟经济对资本的吸引力远超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在吸引大量闲置资本的同时,也吸引着实体经济中的产业资本,不仅导致实体经济出现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更是导致实体经济的可用资源在不断枯竭。近年来,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脱实向虚”和“虚实分离”的现象,挤压了实体经济生存发展空间,成为经济增速放缓、金融风险加大的原因之一,这不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因此,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意义非凡。快速发展的虚拟经济不断挤压实体经济生存空间,如何让虚拟经济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是当前金融改革创新的重点。虚拟经济不是凭空而生的,它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产物,是由实体经济派生出来的新经济体制,也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同时,虚拟经济的产生是不可逆转的,虽然它对实体经济有不良的影响,但也不能“弃虚唯实”。原因在于:第一,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服务于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发展的根本思想宗旨。虚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实体经济优化资源配置,是实现融资诉求的途径,满足实体经济发展对大规模资本的需求。第二,虚拟经济相对于实体经济而独立存在。随着金融衍生产品种类的不断增多,虚拟经济不断壮大,虚拟经济逐步脱离实体经济,追求自身增值,促进经济发展。但虚拟经济的异化制约了实体经济的发展,虚拟经济吸收大量的各类资源后,对实体经济产生“挤出效应”。第三,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是对立统一、协同发展的关系。二者是“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的发展模式。虚拟经济不仅包括金融业中各种金融衍生品,还涉及到大宗商品、房地产、无形资产等契约化、金融化和证券化后的一系列投机性经济行为。虚拟资本本身并不具备价值,它表达的仅仅是纸上财富,其价值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上。虚拟经济按照约定支付给资本所有者预期回报,从资本所有者那里剥离出来资本的使用权并使之契约化、金融化后转贷给别人的一种经济活动,造成了“以钱生钱”的经济假象。金融资产是连接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桥梁与纽带,采取金融产品和契约等形式,实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资产的转化。从获得社会资金角度来分析,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谁发行的契约转化为金融资产越多,谁获得资金就越多。从而,分析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辩证关系的着力点应是资产“金融化”。当前国民经济结构存在多种失衡: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失衡、实体经济内部供需失衡、虚拟经济资本供给与实体经济资本需求失衡,这些失衡最终导致实体经济失去活力,无法吸引资本流入。资本主要进入虚拟经济并在资本市场空转,不断推高金融杠杆率。实体经济可得资本持续降低,并不断萎缩。如何解决这种失衡?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是解决这种失衡的措施之一。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引导资本真正进入实体经济,通过虚拟经济进行资源配置,弥补实体经济技术创新、产业优化升级等方面的资金缺口。鼓励企业采取发行股权融资等形式融资,通过“去杠杆”,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中,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应是“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的协同发展模式。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从虚拟经济的发展历史看,在信用与货币资本的虚拟化后,借助互联网技术,虚拟经济的发展速度超过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资本具有逐利性,其本质是实现利益最大化,致使其自我价值增值快速发展,导致经济“脱实向虚”倾向严重。但是,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发展的基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产生严重的背离时,会导致经济严重泡沫化,甚至会诱发经济危机。从现实角度来看,虚拟经济每次发展与创新都以实体经济的发展为基础。当实体经济资本回报率低于虚拟经济资本回报率时,资本的逐利性导致资本将从实体经济抽离转而投入虚拟经济中,而资本抽离的乘数效应导致实体经济可用资本不断减少,经济出现“脱实向虚”的现象。虚拟资本在金融市场空转而不进入实体经济,二者的撕裂性日益严重。这就表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撕裂是必然性的。但这种撕裂性是暂时的,是虚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伴生现象。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失衡导致经济危机频发,此时采取宽松的货币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因为新增货币受虚拟经济高回报率的影响而进入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没有帮助。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撕裂的情况下,宽松的货币政策只会让二者的撕裂日益加深。从经济发展长远角度看,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是一种长期并存、辨证与统一的关系。发展虚拟经济的同时,加快实体经济的发展。在实体经济发展受阻时,应以虚拟经济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促进企业资本实现自身升值而不用脱离实体生产周期独立存在。本文首先界定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研究范畴,在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本文的研究框架,进而厘清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辩证原理: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根基,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二者之间应是“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的发展模式。论证了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本文认为直接融资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存在“杠杆力”的作用等。但是当虚拟经济过度发展时候,也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不良的影响,讨论了“脱实向虚”和“虚实分离”现象中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提出了虚拟经济过度发展会引发经济危机的结论。最后提出辩证把握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的战略。

吴想[2](2020)在《我国智能制造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评价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以及科技的发展,制造业成本增加,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迫在眉睫。智能制造通过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了新的生产力。智能制造在为企业节省成本的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推动了我国制造业企业转型以及新一代技术产业的兴起。这无疑也成为了众多投资者资产配置的选择。但由于智能制造属于新兴产业,其市场标准并不健全,各行业在研发方面尚有不足,因此这也使得智能制造企业的发展并不理想。综上对智能制造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研究以及帮助投资者寻找具有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显得尤为重要。在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相关理论基础上,本文以智能制造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从宏观、中观、微观等方面入手,对智能制造上市公司各领域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表明其具有绝对投资价值。本文从微观因素入手构建了智能制造上市公司评价指标,并在传统的财务指标构建基础上加入了非财务指标,使得所构建的指标能够更准确的反映智能制造上市公司的特征,选取《2018智能制造百强》及《中国智能制造百强发展与趋势白皮书》中的165家企业,在结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库,依据“智能制造十大领域”和“使用了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两个条件,筛选出了沪、深两市62家智能制造上市公司2018年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其投资价值综合得分计算进行排序,并与其每股净资产进行比较。排名结果与每股净资产的对比结果直接反映了公司的投资价值。在因子分析结果的基础上,通过运用自由现金流折现值模型估算得出因子分析结果中值得投资的上市公司价值,在验证因子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的同时缩小选择范围,细化选择标准。给予投资者在分析决策时相应的判断方法,以达到规避风险提高收益的目的。

何涛[3](2020)在《特别表决权法律规制研究》文中指出

王礼春[4](2020)在《论出资期限利益下的债权人保护》文中指出2013年公司法改革,注册资本缴纳形式的变革,使股东被赋予一项新的利益——期限利益,在出资方面享有极大的自主权,这一改变,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同样也达到了预期效果,极大地激发投资热情,迎来了设立公司的浪潮。但在股东享有出资期限利益的同时,其也应遵循权利义务对等性原则,不得不正当地实现其利益。期限利益并非立法上的纯粹创造,而是将本属于公司或者说债权人的利益,即公司将本可在设立时便获得的现实财产,以及债权人本可获得公司独立财产的担保等利益进行延期实现,从而使股东在出资上享有较大的自主选择权。而期限利益的存在,本质上是股东与公司之间达成了一种利益转移的合意。从而降低公司设立的门槛,以减轻投资人的资金负担,降低资金闲置的可能性。但股东与公司合意将公司独立财产延期变现的行为,必然会影响到公司债权人利益实现的程度与风险大小。当股东持有的期限利益不受约束时,其对期限利益的内容进行变动,形成滥用期限利益的行为,以实现逃避出资义务。当公司陷入偿债不能之境地时,其滥用行为的最大的受害者为债权人,公司承担的损失因股东恶意地滥用期限利益而转嫁至债权人,使债权人面临合法利益无法有效实现的困境。因此,如何实现对期限利益的限制与约束,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意义重大。本文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通过期限利益为主线,围绕着债权人保护与救济开展。第一部分,股东在出资义务上享有的期限利益与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期限利益有所不同,因此先对股东的期限利益内容、性质等问题展开论述并对其进行界定和期限利益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同时基于现行认缴制体系下,股东滥用期限利益的具体行为展开论述分析,将债权人利益保护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指明。第二部分,期限利益的出现必然导致原有的公司法下,特别是资本形成阶段,造成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变动,且针对期限利益滥用的现象,学界在认缴制实施之际,便对如何保护债权人利益进行了各种路径的研究,特别是针对非破产情形下,通过股东出资义务加速到期实现对期限利益的制约,保护债权人利益的效果。本文针对三个学说予以梳理,并指出三种学说存在的不足和提出自我见解。第三部分,由于权利义务的对等性,期限利益的滥用,必须通过法律路径进行约束,实现债权人保护之功能,针对目前现有的债权人保护的法律路径进行分析,提出相关路径的不足和缺陷,为完善债权人保护路径提供思路和经验。第四部分,针对期限利益下债权人保护路径的不足提出自己的完善建议,主要包括:一是信息披露的完善,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公告通知信息平台;一是法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基于目前国内实践现状,突破传统理念,将法人格否认制度适用范围和责任承担的形式进行扩大,将其作为期限利益下债权人利益保护的有效路径,实现该制度在我国的重效发挥。本文研究的目的,主要是通过研究分析找到期限利益下债权人保护路径的现有不足,并提出完善建议,从而使认缴制在我国现行阶段能够顺利实施和发挥其设立之初的目的,同时能够有效地保护债权人合法利益,避免和减少公司债权人因股东不当行为导致期限利益被滥用而侵害债权人利益的现实困境。通过采取论证分析、文献研究以及自我创新等方面,对本文的研究问题进行论述,从而激发笔者对我国下一轮公司资本制度改革新的思考。

阮可妹[5](2020)在《强监管环境下上市公司强制退市研究 ——以*ST华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是股票市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上市公司有序退出股票市场以及在退出市场过程中各参与方关系的制度性安排。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对于形成优胜劣汰、资源配置优化的资本市场和促进上市公司提升质量、完善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至关重要。我国1994年的《公司法》首次提出了上市公司退市制度,26年以来退市制度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也不断得到了充实与完善,特别是近年来监管层多次对上市公司退市制度进行了优化,促进了强监管市场环境的形成。2014年中国证监会颁布了《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退市意见》”),对退市制度作出了一系列的成文规定。2018年7月份证监会对上述《退市意见》作出了修改,出台了《关于修改〈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的决定》,修改并新增了部分退市标准的情形。2018年11月上交所与深交所还颁布了《上市公司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实施办法》,并对《股票上市规则》《退市公司重新上市实施办法》等进行了重新修订与改进。自2018年以来A股市场强制退市的公司数量正在逐渐增加,特别是2019年,已经或将要强制退市的公司数量已达12家。本文梳理了A股市场强制退市制度发展的现状并且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随后选取了2019年强制退市公司中的*ST华业进行了案例分析。首先,本文简要概况了*ST华业的发展历程、股权结构、财务状况和退市过程,然后通过内部和外部因素分析了其退市的原因,并且描述了其强制退市所带来的后果。最后,对监管层如何完善退市制度、上市公司如何防范退市风险、以及如何加强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方面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本文通过对*ST华业强制退市的分析和讨论,一方面能够丰富强制退市方面的文献与案例研究,另一方面对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高投资者信心,促进形成优胜劣汰、进退有序的市场生态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闫蕾[6](2019)在《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股价下行风险的影响》文中指出与国外资本市场相比,我国资本市场起步时间较晚,发展尚不完善,上市公司股价异常下行发生频次更多。股价波动是资本市场正常现象,但是公司股价异常下行会对市场各主体造成不利影响:首先会导致投资者资产减值,形成一种不利于投资的恐慌市场氛围;其次会对公司商誉产生负面影响,使公司市值降低,降低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预期;最后还会造成资本市场资源错配,减缓金融市场发展速度。因此,股价下行风险问题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国外通过发展机构投资者显着降低了股价下行风险,受此启发,我国监管层提出推进机构投资者发展,机构投资者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规模不断增大。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和国外资本市场存在差异,在此背景下,研究在我国机构投资者持股是否能降低股价下行风险,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搜集了2006-2017年1125家上市公司数据,以个股股价为研究视角,运用了文献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依据羊群效应理论、短视行为理论、效率监督理论以及策略合作理论,阐述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股价下行风险的影响,使用两个代理变量来代替股价下行风险,在对两个代理变量的相关性进行检验后,将代理变量作为被解释变量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分别进行回归,分析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股价下行风险的影响。本文研究结论如下:(1)对一家上市公司来说,随着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大,该公司股价下行的风险逐渐减小;当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小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公司股价下行的风险逐渐增大。机构集中持股行为利大于弊,应继续壮大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中的力量。(2)资产负债率增加会增加股价下行风险,但是随着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增加,可以减缓资产负债率带来的个股股价下行风险。表明资产负债率高的公司增加机构投资者持股有利于降低股价下行风险。(3)股价中含有较多泡沫会增加股价下行风险,但是随着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增加,可以促进该公司股价回归理性,减少个股股价下行风险。表明市值账面比率高的公司增加机构投资者持股有利于降低股价下行风险。最后结合实证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机构投资者的政策建议。

郭夏敏[7](2017)在《中国股市非理性泡沫的实证研究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视角》文中提出1990年12月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中国股市正式开始了它的交易之旅,至今股市已经历了近三十年的摸索发展,其规模及制度都在不断的完善中。无数企业的规模扩张、快速成长离不开股市的融资功能,可以说股市对我国经济的推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成为国际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此同时,股市时常表现出一些异常现象,如羊群效应、千股跌停涨停、月份效应等现象,而这些用传统的金融理论并不能合理解释。中国股市炒作之风盛行,炒作热点经常随着政府发布的政策而改变,也因此获得“政策市”的称号。2007年与2014年年底,中国股市大盘过快上涨又急速下跌,违背了股价应围绕其基本价值上下波动的理论假说,带给股民从疯狂到绝望的心理落差,也带来无数惨重的损失。可见,中国股票市场较于其他国家,呈现出一种极不稳定也不健康的繁荣状态。而这些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已经很难解释清楚,因此我们应从投资者非理性行为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本文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出发,在对股市泡沫相关理论总结的基础上,对中国股市的非理性繁荣进行分析和解释。股指的疯狂上涨,巨额的成交量,较高的换手率与市盈率,剧增的新增投资者数,都透露了股市存在非理性繁荣的性质。通过剩余收益模型对中国股市非理性泡沫的大小进行度量,证实我国股市确实存在非理性泡沫,近年深市的表现较为明显。因此再对股市产生非理性泡沫的原因进行理论及实证两方面的发掘,即理论分析引起股市非理性泡沫的因素的同时,发掘这些因素影响非理性泡沫形成的深层因素、模拟泡沫生成过程以及实证检验其影响力度,从而认识非理性泡沫的生成过程。结果发现投资者情绪与流动性过剩确实会引起非理性泡沫的生成,同时过剩的流动性也会对投资者情绪产生较为明显的正面影响。为如何避免或减少股市上的“赌博”式投资、炒作等非理性行为,本文从投资者教育、加强信息公开、完善证券市场制度、引导资金流向四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股市健康发展、投资者理性投资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楼俊超[8](2017)在《A股市场泡沫经济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A股市场泡沫经济问题是一个真实的、重要的、尚未解决的现实问题。股票市场的泡沫经济,是指在一个或多个股票市场中,股票资产的价格在一个连续过程中整体不断上涨,在存在股市泡沫的前提下,这种初始价格上涨使投资者产生了价格还会继续上涨的预期,于是更多投资者加入到推动价格上涨的投机行列,随后股票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在整体股票市场中引起狂热,以至于投资者完全不考虑股票的内在价值而在投机性需求的驱使下继续通过买卖推高股票价格牟取利润并造成股票市场的非理性繁荣。股票市场的泡沫经济无法长期持续发展,总有一天会破灭。股票市场泡沫经济的破灭会造成股票价格的整体暴跌,这种价格暴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严重者可能会形成金融危机。当前,对于股票市场的泡沫经济问题尚未找到有效的防范与治理方法。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通过对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系统研究,提出防范与治理股票市场泡沫经济的政策建议。本文研究的主题是A股市场的泡沫经济问题。论文共分为十章:第一章是导言,阐述了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及论文研究方法、基本框架与创新之处;第二章是泡沫经济的理论阐释,第三章是股市泡沫存在的理论可能与现实机制,这两章对股市泡沫经济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了阐述;第四章是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衡量与界定,第五章是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历史表现与运行规律,这两章在探讨衡量界定股市泡沫经济方法的基础上,对A股市场自建立以来的两次泡沫经济事件进行研究分析,得出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表现特征与运行规律;第六章是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形成及其影响,第七章是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破灭原因及其危害,分别论述了 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形成原因、形成影响、破灭原因、破灭危害等内容;第八章是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哲学解读,从社会形态、社会心理、金融异化等方面对A股市场的泡沫经济进行哲学分析;第九章是其他国家和地区股市泡沫经济案例研究及其启示,分析了日本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股市泡沫经济、美国20世纪末21世纪初纳斯达克泡沫经济、中国台湾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股市泡沫经济三个典型案例中股市泡沫经济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并得出治理我国股市泡沫经济的启示;第十章是A股市场泡沫经济防范与治理的政策建议,提出股市泡沫经济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很难避免,应根据股市泡沫经济所处的阶段分别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和治理,并且在政策逻辑上防范大于治理。本文的核心观点可概括为: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形成和破灭在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都具有很大负面影响,然而,股市泡沫经济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很难避免,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对股市泡沫经济加以防范,并研究形成治理股市泡沫经济的政策体系。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五点:一是选题创新,对A股市场泡沫经济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未来防范和治理股市泡沫经济的政策建议;二是研究方法与框架的创新,采用以整体市场情绪为核心并辅以其他市场估值指标的方法,对A股市场的泡沫经济进行了衡量与界定,并从股市泡沫经济的表现特征、运行规律、形成原因及其影响、破灭原因及其危害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三是研究视角创新,从哲学角度对A股市场的泡沫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股市泡沫经济的产生有深层次基础,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难以避免;四是政策建议创新,通过研究其他国家和地区股市泡沫经济案例并结合国内实际,对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防范与治理提出了政策建议,其中含有建立股市泡沫经济的监控预警机制等新建议;五是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比如重新界定了泡沫经济的内涵,提出泡沫经济应当是一种经济形态,而不简单的只是一种经济现象、经济过程或者经济后果,再比如认为股市泡沫经济的产生具有社会形态基础,也具有社会心理基础,并且其本质是一种金融异化,等等。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四种:一是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鉴别和整理文献,从文献研究出发,较为系统地梳理了近期国内外学者在泡沫经济研究方面的理论与观点,形成了对于泡沫经济问题的一般性规律与特征的科学认识;二是历史考察法,对A股市场自成立以来发生的较为明显的泡沫经济事件进行了考察,叙述了 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历史表现,同时对其他国家和地区股市发生的几个较为典型的泡沫经济案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三是比较分析法,通过对A股市场泡沫经济形态与股市泡沫经济的标准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其形成、发展、破灭与回归的整个过程,同时,通过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经典案例的比较分析研究,得出防范与治理中国股市泡沫经济问题的相关启示;四是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实证分析A股市场泡沫经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规范性的政策建议。

李连伟[9](2014)在《我国证券市场税制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文中指出针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税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证券交易环节与证券所得环节的考察以及对市场因素、制度因素和技术因素三个层面的分析,本文认为税收体系不完整、税负不公以及重复征税等是我国现行证券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而市场因素是制约我国证券市场开征资本利得税的主要原因。对此,本文提出了以资本利得税取代印花税和取消股票红利税的税制改革总体思路。

陈明明[10](2014)在《我国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证券市场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制度建设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资本市场在制度设计中更多偏重于融资,对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重视不够,有针对性的制度安排少,形成了融资者强、投资者弱的失衡格局,中小投资者保护制度规范原则笼统,可操作性缺乏,权利行使存在很多障碍,甚至形同虚设。与世界成熟市场相比,中国证券市场还有其独特的投资者结构,即中小投资者占市场投资额和交易量的份额较大。必须坚持市场化的方向,借鉴成熟市场的经验,设计符合国情的中小投资者保护机制。本文在分析现阶段我国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权益受损情况的基础上,从制度设计因素、投资者结构因素等方面对我国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不力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特别是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践,深入浅出的研究了中国证券市场特有的“炒新”、“炒小”、“炒短”、“炒差”等非理性投资行为,这些行为从整体上看都会给中小投资者造成损失。这种由投资者认知偏差造成的损失完全可以通过投资者教育或者设计有效的制度来规避。最后,鉴于中国证券市场制度环境和投资者结构,借鉴国外成熟市场的经验,本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以及一些技术性措施,特别是重视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对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作用。

二、浅议中小投资者的非理性投机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中小投资者的非理性投机行为(论文提纲范文)

(1)论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成果
第一章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范畴界定
    第一节 实体经济
        一、实体经济研究及其历史变迁
        二、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
        三、实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虚拟经济
        一、虚拟资本
        二、虚拟经济
        三、虚拟资本催生了虚拟经济
第二章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辨证原理
    第一节 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根基
        一、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内在诉求
        二、虚拟经济无法单独抵御经济危机的冲击
    第二节 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一、虚拟经济诞生于实体经济
        二、虚拟经济影响着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三节 “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的发展模式
        一、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同发展
        二、虚拟经济应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资本支撑
第三章 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
    第一节 直接融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一、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对经济发展作用
        二、直接融资对实体经济的作用
        三、吸引海外直接融资以降低金融泡沫
        四、有利于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金融“杠杆力”的作用
        一、金融加杠杆的作用
        二、金融加杠杆的风险影响
    第三节 金融“证券化”对房地产的作用
        一、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
        二、房地产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二重性”
        三、房地产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粘合剂
        四、房地产作为特殊商品被证券化
第四章 虚拟经济过度发展现象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中的“脱实向虚”
        一、“脱实向虚”的表现形式
        二、“脱实向虚”的形成原因
        三、“脱实向虚”的危害
    第二节 经济发展中的“虚实分离”
        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差异化发展
        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具有暂时性
    第三节 虚拟经济过度发展诱发金融危机
        一、虚拟经济过度发展致使风险积累
        二、金融市场受到全球经济的冲击加剧
第五章 辨证把握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战略
    第一节 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战略
        一、坚持实体经济的主导地位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优化产业结构
        四、合理把握“去杠杆”
    第二节 促使虚拟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措施
        一、加强金融机构全面监管
        二、采取措施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三、“一带一路”建设带给实体经济发展新机遇
    第三节 辨证把握虚拟经济发展节奏
        一、推动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二、健全金融体制,优化资源配置
        三、稳定货币政策,深化金融制度改革
        四、杜绝金融资本空转,消除金融套利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我国智能制造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方案及研究路径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路径
2 智能制造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评估相关理论综述
    2.1 智能制造上市公司概述
        2.1.1 智能制造的定义
        2.1.2 智能制造上市公司选取依据
    2.2 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概述
        2.2.1 上市公司投资价值
        2.2.2 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评价相关理论
        2.2.3 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评价方法
    2.3 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影响因素
        2.3.1 宏观因素
        2.3.2 中观因素
        2.3.3 微观因素
3 我国智能制造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我国智能制造上市公司的发展现状
        3.1.1 我国智能制造上市公司各领域发展现状
        3.1.2 我国智能制造上市公司各区域发展现状
    3.2 我国智能制造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影响因素
        3.2.1 宏观因素分析
        3.2.2 中观因素分析
        3.2.3 微观因素分析
4 智能制造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4.1 投资价值评价体系的构建
        4.1.1 智能制造上市公司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1.2 智能制造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评价体系构建
    4.2 智能制造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评价方法的选择
        4.2.1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4.2.2 自由现金流折现值模型的基本原理
5 智能制造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评价
    5.1 样本数据的收集
    5.2 样本投资价值分析
        5.2.1 因子分析的适应性检验
        5.2.2 提取主因子
        5.2.3 计算因子载荷矩阵并旋转
        5.2.4 因子得分计算及综合得分评价模型
        5.2.5 样本得分排序及排序结果分析
        5.2.6 自由现金流折现值模型下各公司的投资价值
        5.2.7 智能制造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综合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4)论出资期限利益下的债权人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期限利益与期限利益滥用
    一、出资认缴下的期限利益
        (一)期限利益的界定
        (二)期限利益的合理性分析
    二、滥用期限利益的具体情形
        (一)资本认缴数额约定不合理
        (二)设定过长的认缴期限
        (三)注册资本数额与期限的瑕疵变动
第二章 期限利益下的股东与债权人
    一、期限利益下股东与债权人的关系
    二、债权人保护路径的理论争议
        (一)肯定说
        (二)否定说
        (三)折衷说
第三章 期限利益下债权人保护的法律路径
    一、破产程序中的加速到期
    二、非破产清算程序中的加速到期
    三、减资程序的严格限制
    四、例外情形下股东的补充赔偿责任
第四章 债权人保护的完善建议
    一、信息披露的完善
    二、法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
        (一)适用范围的扩展
        (二)责任范围的扩展
结论
参考文献

(5)强监管环境下上市公司强制退市研究 ——以*ST华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上市公司强制退市的影响因素研究
        1.2.2 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实施效果研究
        1.2.3 强制退市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的研究
        1.2.4 完善我国资本市场退市制度的研究
        1.2.5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退市及退市制度
        2.1.2 强制退市
    2.2 理论基础
        2.2.1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不完全契约理论
        2.2.4 公司治理理论
        2.2.5 舞弊三角理论
3 我国A股市场强制退市制度现状分析
    3.1 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建设历程梳理
        3.1.1 第一阶段:萌芽期(1994-2000 年)
        3.1.2 第二个阶段:初步建立期(2001-2011 年)
        3.1.3 第三个阶段:逐步完善期(2012 年至今)
    3.2 上市公司强制退市发展现状
        3.2.1 上市公司IPO、*ST及退市情况比较
        3.2.2 上市公司退市原因的统计分析
    3.3 上市公司强制退市制度存在的问题
        3.3.1 退市标准方面
        3.3.2 退市程序方面
        3.3.3 退市制度配套设施方面
4 *ST华业公司概况及退市过程
    4.1 *ST华业的发展历程
    4.2 *ST华业的股本结构
    4.3 *ST华业的财务状况
    4.4 *ST华业的退市过程
5 *ST华业退市原因及后果分析
    5.1 内部因素分析
        5.1.1 遭遇巨额债权投资业务合同诈骗
        5.1.2 控股股东利用优势地位侵占上市公司利益
        5.1.3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存在严重缺陷
        5.1.4 公司战略转型失败
    5.2 外部因素分析
        5.2.1 所处行业环境不景气
        5.2.2 强制退市监管环境加强
    5.3 *ST华业强制退市产生的后果
6 *ST华业强制退市的启示
    6.1 对监管层完善强制退市制度实施的建议
        6.1.1 制定多元化退市标准,提高退市指标的可操作性
        6.1.2 优化退市程序,逐渐取消*ST制度与暂停上市制度
        6.1.3 完善中小投资者司法救济途径,健全民事赔偿机制
        6.1.4 加大对审计机构的监管力度,提高审计报告质量
    6.2 对上市公司防范退市风险的建议
        6.2.1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防止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
        6.2.2 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合规进行信息披露
        6.2.3 夯实上市公司主业,稳健进行公司战略转型
    6.3 对强化中小投资者保护的建议
        6.3.1 上市公司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减少误导投资者决策的信息
        6.3.2 投资者提高对风险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投资价值观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6)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股价下行风险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股价下行风险影响因素的研究
        1.2.2 关于机构投资者作用的研究
        1.2.3 文献评述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框架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及不足
        1.4.1 本文的创新
        1.4.2 本文的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股价下行风险
        2.1.2 机构投资者
    2.2 理论基础
        2.2.1 羊群效应理论
        2.2.2 短视行为理论
        2.2.3 效率监督理论
        2.2.4 策略合作理论
第3章 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股价下行风险的影响分析
    3.1 机构投资者对股价下行风险的正向影响
        3.1.1 通过参与公司治理的行为影响股价下行风险
        3.1.2 通过监督公司的行为影响股价下行风险
        3.1.3 通过逆趋势交易行为影响股价下行风险
    3.2 机构投资者对股价下行风险的负向影响
        3.2.1 通过内部彼此模仿的行为影响股价下行风险
        3.2.2 通过短线交易行为影响股价下行风险
        3.2.3 通过密谋合作行为影响股价下行风险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研究设计与模型构建
    4.1 研究假设
    4.2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4.3 变量选取及度量
        4.3.1 股价下行风险
        4.3.2 机构投资者持股
        4.3.3 其他控制变量
    4.4 计量模型构建
第5章 实证分析与结果
    5.1 描述性统计
    5.2 Pearson分析
    5.3 多重共线性检验
    5.4 多元回归分析
    5.5 稳健性检验
        5.5.1 变换模型
        5.5.2 probit回归
    5.6 实证研究结论
第6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
        6.2.2 规范机构投资者行为
        6.2.3 加强对机构投资者的监管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中国股市非理性泡沫的实证研究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外文献综述
        (二) 国内文献综述
        (三) 文献研究成果小结
    三、论文框架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三) 文章结构与研究路线
    四、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一) 本文的创新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泡沫的定义
        二、非理性泡沫的界定
    第二节 非理性泡沫的理论基础
        一、传统金融理论
        二、行为金融学理论
第二章 中国股市非理性泡沫的存在性检验
    第一节 股市指标的衡量
        一、指数走势
        二、交易量与交易额的表现
        三、换手率的大小
        四、市盈率的大小
        五、新增投资者开户数
    第二节 股市非理性泡沫的测度
        一、测量方法
        二、中国股市非理性泡沫大小的测定
第三章 中国股市非理性泡沫形成的原因分析与动态模拟
    第一节 中国股市异常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引起股市异常波动的外在因素
        二、引起股市异常波动的内在因素
    第二节 中国股市非理性泡沫形成的深层因素分析
        一、投资者情绪因素
        二、市场资金因素
    第三节 股市非理性泡沫形成过程的动态模拟
        一、噪音交易者模型
        二、基于噪音交易模型的非理性泡沫形成模拟
第四章 中国股市非理性泡沫形成过程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指标选取及数据处理
        一、投资者情绪(Investors' Sentiment,IS)
        二、流动性过剩(Excess Liquidity,L)
    第二节 模型建立及脉冲响应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
        二、协整检验
        三、建立VAR模型
        四、脉冲响应分析
    第三节 基于实证结果的非理性泡沫形成过程分析
第五章 政策建议及结论
    第一节 政策建议
        一、加强投资者教育,提升投资者素质
        二、加强信息公开,提高市场透明度
        三、完善证券市场制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引导资金流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第二节 主要研究结论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A股市场泡沫经济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二、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方法、基本框架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基本框架
        三、创新之处
第二章 泡沫经济的理论阐释
    第一节 经济泡沫的内涵和外延
        一、经济泡沫的定义与载体
        二、经济泡沫的形成条件
        三、经济泡沫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第二节 泡沫经济的内涵和外延
        一、泡沫经济的定义
        二、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的关系
        三、泡沫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
        四、泡沫经济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五、泡沫经济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第三节 泡沫经济的载体及其特性
        一、资产价值的难以确定性
        二、各种资产的供求特性
        三、易成为泡沫经济载体的资产及其特性
第三章 股市泡沫存在的理论可能与现实机制
    第一节 股市泡沫存在的理论可能
        一、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
        三、有效市场假说与证券价格波动
    第二节 股市泡沫存在的现实机制
        一、非有效市场
        二、不完全信息
        三、政府干预的影响
        四、市场主体的行为决策
第四章 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衡量与界定
    第一节 股市泡沫经济衡量界定的困难
        一、股票内在价值难以确定
        二、股市泡沫经济不存在数值上的严格界限
        三、非市场因素造成的衡量界定困难
    第二节 衡量界定股票市场泡沫经济的方法
        一、市盈率
        二、市净率
        三、换手率
        四、巴菲特指标
        五、对市场情绪的观测
    第三节 似是而非的股市泡沫经济的几种情况
        一、单只股票的异常状态
        二、某个板块股票的异常状态
        三、股市整体短期内连续暴涨
第五章 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历史表现与运行规律
    第一节 A股市场的泡沫经济事件
        一、2007年非典型泡沫经济事件
        二、2015年典型泡沫经济事件
    第二节 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表现
        一、估值指标暴涨
        二、总市值飙升
        三、成交额和换手率激增
        四、市场情绪狂热
    第三节 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运行规律
        一、形成: 逐渐积累
        二、发展: 迅猛膨胀
        三、破灭: 突然崩溃
        四、回归:缓慢恢复
第六章 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形成及其影响
    第一节 股票市场泡沫向泡沫经济转化的可能途径
        一、股市泡沫转化为泡沫经济的一般条件
        二、经济周期波动
        三、股市泡沫加速实体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反作用
        四、金融因素变化
        五、国际资本流动
        六、技术革命
    第二节 A股市场泡沫经济问题的成因
        一、对于未来经济高增长的预期
        二、超额货币供给与低利率的市场环境
        三、实体经济回报率较低
        四、股票市场的制度缺陷
        五、金融监管的缺陷
        六、投资者结构问题突出
        七、部分企业助推股市泡沫
        八、政府行为有利于股市泡沫的发展
        九、媒体言论成为泡沫经济的助推器
        十、泡沫膨胀预期的自我实现
    第三节 A股市场泡沫经济形成时期的影响
        一、微观层面影响
        二、宏观层面影响
第七章 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破灭原因及其危害
    第一节 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破灭原因
        一、泡沫经济破灭的逻辑必然性
        二、对经济高增长预期的逆转
        三、资金持续流入的状态发生逆转
        四、政府为控制风险而加强干预
        五、投资主体的行为转变
        六、全球金融风险的影响
    第二节 A股市场泡沫经济破灭的危害
        一、微观层面危害
        二、宏观层面危害
第八章 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哲学解读
    第一节 存在泡沫经济的社会形态
        一、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基本含义
        二、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存在泡沫经济
        三、A股市场泡沫经济具有社会形态基础
    第二节 产生泡沫经济的社会心理
        一、欲望支配世界
        二、理性与非理性
        三、单向度思想
        四、集体无意识
    第三节 股市泡沫经济的本质是金融异化
        一、异化概念的内涵与沿革
        二、金融异化的含义、表现及原因
        三、金融异化导致股市泡沫经济的机制
第九章 其他国家和地区股市泡沫经济案例研究及其启示
    第一节 日本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股市泡沫经济
        一、日本股市泡沫经济的形成原因
        二、日本股市泡沫经济的治理措施
    第二节 美国世纪之交纳斯达克泡沫经济
        一、美国纳斯达克泡沫经济的形成原因
        二、美国纳斯达克泡沫经济的治理措施
    第三节 中国台湾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股市泡沫经济
        一、台湾股市泡沫经济的形成原因
        二、台湾股市泡沫经济的治理措施
    第四节 其他国家和地区案例对我国的启示
第十章 A股市场泡沫经济防范与治理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防范
        一、正确认识股市泡沫经济
        二、虚拟经济应当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
        三、倡导理性投资与价值投资
        四、加强金融监管
        五、完善股市相关制度
        六、建立股市泡沫经济的监控预警机制
        七、建立股市平准基金
    第二节 A股市场泡沫经济发展时期的治理
        一、控制资金流入股市
        二、抑制投机性交易
        三、冷却投机狂热情绪
    第三节 A股市场泡沫经济破灭之后的治理
        一、及时应对股市泡沫经济破灭
        二、有效进行不良资产管理
        三、逐步刺激股市复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我国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相关的文献综述
    三、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四、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的主要观点及创新
第一章 投资者权益保护的理论基础
    一、 我国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的界定
    二、 投资者权益保护这一概念的解释
    三、 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我国中小投资者权益受损情况及形成机制
    一、 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的意义
    二、 我国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权益受损现状
第三章 我国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权益受损原因的探讨
    一、 制度设计方面的缺陷
    二、 市场固有的结构性因素
第四章 构建中小投资者保护机制的政策建议
    一、 证券集团诉讼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二、 形成完善的退市制度
    三、 完善新股 IPO 的信息披露方式
    四、 交易制度安排和融资方式的多元化
    五、 运用互联网工具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一、 本文的结论
    二、 对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浅议中小投资者的非理性投机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 [1]论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作用[D]. 李晓. 上海财经大学, 2020(04)
  • [2]我国智能制造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评价研究[D]. 吴想.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3]特别表决权法律规制研究[D]. 何涛. 天津大学, 2020
  • [4]论出资期限利益下的债权人保护[D]. 王礼春. 中国政法大学, 2020(08)
  • [5]强监管环境下上市公司强制退市研究 ——以*ST华业为例[D]. 阮可妹. 安徽财经大学, 2020(10)
  • [6]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股价下行风险的影响[D]. 闫蕾. 湘潭大学, 2019(02)
  • [7]中国股市非理性泡沫的实证研究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视角[D]. 郭夏敏.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8)
  • [8]A股市场泡沫经济问题研究[D]. 楼俊超. 中共中央党校, 2017(06)
  • [9]我国证券市场税制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J]. 李连伟. 时代金融, 2014(17)
  • [10]我国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研究[D]. 陈明明. 苏州大学, 2014(01)

标签:;  ;  ;  ;  ;  

论中小投资者的非理性投机行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