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性互联网和网络综合症

强迫性互联网和网络综合症

一、迷恋的因特网和网络综合征(论文文献综述)

李芳[1](2020)在《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网络词语的多角度研究》文中指出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总共收录226个网络词语,其中字母词网络词语19个,汉语网络词语207个。上述网络词语经过与汉语固有词的对照分析、语料分析和词源分析,本论文认为网络词语的主要来源有社会方言来源、地域方言来源和外来词。网络词语的语义类型即表达内容涵盖有社会生活类新增词语、思想情感类新增词语、文化娱乐类新增词语、科技信息类新增词语,而研究网络词语的语法构造则是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归纳分析。网络词语的词义演变过程主要是在探究词义的多元增加、同义词与反义词的变异对应关系两个方面的内容;派生词义的方式有修辞性派生和引申式派生,修辞性派生的方式有借代式、比喻式,引申式派生的方式有变“特”存“范”式、变“范”存“特”式、“范”“特”均变式、语素义向词义的派生式发展,非派生词义的方式有语义重组和其他特殊形式。网络词语的语言学价值从宏观角度来说,对语言观和语言学观念的调整、对语言学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的改变、对推动语言学交叉学科的发展、对语言变异和语言调节关系的新思考、对语言规范化工作的新启示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网络词语与社会生活的双向互动主要表现在网络词语与社会生活的双向投射、网络词语对社会生活的双重影响。第一章论述网络词语的来源,其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社群来源,二是地域来源。此外在这一章还会研究在网络词语中极具能产,属于本体语言学研究边缘范畴的外来借词。第二章以静态分析的视角,从词汇学角度着重分析网络词语的语义类型和语法类型。第三章从动态分析的视角阐述网络词语的词义演变,分别从语义的多元增加、同义词与反义词的变异对应关系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一章将在众多个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汉语固有词的语义演变过程,对网络新义的存在与变异作出一定的分析和解释。第四章论述的是网络词语的语言学价值,这是一个静态分析的过程。第五章探究的是网络词语与社会生活的双向互动,这主要涵盖两大板块,一是网络词语与社会生活的双向投射;二是网络词语对社会生活的双重影响,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汪萍[2](2018)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的网络词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网络词语”作为信息时代日益繁盛的一种语言词汇,自产生以来便深受专家和学者们的关注与研究,特别是伴随着网络交流平台的大众化(如QQ、微信、微博等),关于“网络词语”的研究更一跃成为语言学界研究者探究挖掘的重要领域之一。因此,对网络词语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对此,我们将以汪磊主编的国家语言文字应用“十一五”项目下编纂的辞书《新华网络语言词典》(2012)和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组编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3-2016)为语料来源,对照《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从而确定《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的网络词语,经统计,《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共收录了213个网络词语,其中汉语网络词语194个,字母网络词语19个,探索这一特殊词汇发展与使用的语言特点,并结合相关语言学理论和词典学理论研究网络词语词义产生的方式和网络词义与一般词义之间的联系以及《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网络词语的依据存在的不足与展望,从而完善“网络词语”的系统研究,并促进《现代汉语词典》编纂工作的细致化和全面化。全文一共分为四大部分:文章绪论部分,主要是梳理与归纳前辈先人的研究成果,并在其研究基础上,发掘前人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尚未挖掘的领域,从而从新的研究内容开展自己的研究活动。第一章是基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网络词语的统计研究。该部分包括四节内容,第一节:以《新华网络语言词典》(2012)和《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3-2016)为语料来源,对比《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建立网络词语语料库。并以此为基础,将《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网络词语、词义的时间、版本情况与人民网上网络词语、词义出现的时间进行对照,从而观察《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网络词语的特点;第二节:从传统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两个研究视角探究网络词义衍生的方式和机制,本文认为网络词义主要通过隐喻、转喻、引申等多种方式衍生新义和新用法;第三节:基于语料库的网络词语的使用情况调查分析。借助于人民网检索功能,对194个汉语网络词语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历时和共时角度观察网络词语在文本中的使用情况和特点。第四节:探究网络词语的特点,主要从语音、语义、语法三个角度探究;第五节:分析《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网络词语的不足之处,主要包括系统性贯彻不一致、释义更新速度不一致、词性标注不一致。第二章是关于“网络词语”的分类及相关问题的探究。第一节主要是对“网络词语”定义的认识及网络词语的分类情况;第二节是对“网络词语”与“新词语”、“汉语词语”、“一般网络词语”三个相关概念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清晰展现四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第三节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以《现代汉语词典》相关编纂原则与要求为理论基础,分析探究《现代汉语词典》的收词原则,依据《现代汉语词典》对网络词语的实际收录情况,提出相关看法;其二是《现代汉语词典》各个版本的比较分析以及《现代汉语词典》与《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的比较分析。第三章将《现代汉语词典》的五大收词原则与实际收词情况进行比对分析。首先,是对《现代汉语词典》收词原则的内容阐释,提出见解与看法,再将收词标准与实际收词情况比对,发现《现代汉语词典》收词标准的实际执行情况以及收词标准各自的地位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再探究造成网络词语生长期长短不一的缘由,从而为《现代汉语词典》(第8版)收词做出大胆预测。第四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主要论述对《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网络词语这一现象的整体认识,以及研究过程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网络词语发展的前途展望。

李超民[3](2012)在《大学生网瘾成因及防治方法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众所周知,当代大学生是网络普及率最高的人群,在我国5.13亿网民中,大学生网民位居榜首。网络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但同时大学生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难以自拔的问题。我国在校大学生网瘾者的数量已超过30万,其中重度网瘾者数量达4万人之多。大学生网络成瘾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思想行为问题乃至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不仅掣肘大学生的发展与成才,也事关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到底采用何种方法策略才能高效预防乃至彻底根除网瘾“顽疾”?这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时代新课题。当今,大学生网瘾的主要表现有以下五种类型,即大学生网络娱乐成瘾、网络信息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关系成瘾和网络交易成瘾。其基本特征是:成瘾原因的多元复杂、成瘾内容的专业偏好、成瘾载体的工具多样、成瘾过程的博弈明显。网瘾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它导致大学生的学业荒废、身体伤害、社交封闭、心理失调、道德滑坡、人格异化。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理视角审视,网络诱惑力是大学生网瘾形成的基本动力因素,思想追求偏颇是大学生网瘾形成的内在激发因素,慎独修养缺失是大学生网瘾形成的劣行惯性因素,社会环境恶化是大学生网瘾形成的外在驱动因素。从心理学视角审视,网络认知差异是大学生网瘾形成的前提条件,心理需求补偿是大学生网瘾形成的动机因素,心理情绪释放是大学生网瘾形成的持续力量,从众心理误导是大学生网瘾形成的外部诱因。从社会学视角审视,社会角色匿名是网瘾行为恣意的必备条件,社会支持不足是网瘾倾向强化的反向支撑,社会管理失控是网瘾问题恶化的主要原因。从传播学视角审视,网络受众角色嬗变是网瘾形成过程的关键要素,网络信息传播异化是网瘾程度恶化的直接原因,网络信息监控不力是网瘾内容泛化的重要因素。网瘾发展的过程机理,是大学生网瘾发展的思想轨迹、心理历程和行为机制三者的交互运行过程。就其思想轨迹而言,网瘾的萌芽阶段主要表现为思想认知的偏向,其网瘾的维持阶段主要表现为思想情感迷茫,其网瘾的完成阶段主要表现为理想信念动摇。就其心理历程而言,网瘾的初始阶段具有网络尝试心理,网瘾发展阶段具有网络依赖心理,网瘾成熟阶段具有网络痴迷心理。就其网瘾行为机制而言,大学生的网瘾发展是一个由良性网络行为渐变为猎奇网络行为,由猎奇网络行为演变为失范网络行为,由失范网络行为强化为恶性网络行为。因此,可以构建一个大学生网瘾“思想—心理—行为”三维运动发展的模型。大学生网瘾防治具有自身本质的原则与要求。其一,预防为先,以人为本是大学生网瘾防治的首要原则,预防为先是大学生网瘾防治的目标原则,以人为本是大学生网瘾防治的价值准绳。其二,疏导帮教,强化自律是大学生网瘾防治的方法原则,大学生网瘾的防治必须坚持疏导帮教的宗旨,大学生网瘾的防治必须强化自律自控的意识。其三,依法治网,积极干预是大学生网瘾防治的制度要求,合理合法是大学生网瘾防治的法制保障,积极干预是大学生网瘾防治的基本要求。其四,内外协作,综合施治是大学生网瘾防治的总体要求,内外协作是大学生网瘾防治联动策略的基本要求,综合治理是大学生网瘾防治联动机制的根本要求。网瘾动态监察反馈体系的创设是大学生网瘾防治的关键。该体系至少应该具有三个监察反馈系统,一是网络技术监察反馈系统,包括时间监察反馈系统、内容监察反馈系统和校内外联动监察反馈系统。二是群体自律监察反馈系统,包括寝室与班级自律监察反馈系统、党团学与社团组织自律监察反馈系统。三是人机互动监察反馈系统,包括“人脉—网络”网瘾监察反馈系统和“督导—报警”网瘾监察反馈系统。网瘾动态监察反馈运行,首先应该明确其运行的基本要求,即网络技术监察反馈要合法且自动报警可靠、群体自律监察反馈要充满热诚且职责分明、人机互动监察反馈要注重协调且讲究方法。其次,其动态监察反馈体系的运行应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即警示教育制度、自我教育制度、疏导教育制度。最后,其动态监察反馈的实施要遵行科学步骤,当网瘾对象入网时应迅速监察检测,当网瘾者上网超时应及时反馈报警,当网瘾者流连忘返时应立即现场检校救助。网瘾干预矫治的具体方法也要系列进行拓展。诸如网瘾干预方法系列(包括思想调控法、心理介入法、行为干预法、团体干预法等)、网瘾矫治方法系列(包括思想疏导法、心理矫治法、情感调控法、生理辅助法等)与网瘾转化方法系列(思想转化法、实践体验法、行为规范法等)。大学生网瘾的防治还必须建立高校内外联动综治体系。一要建立校内教育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校园文化管理系统、后勤服务管理系统。二要建立校外支持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网络社会管理系统、社区家庭管教系统、社会环境支撑系统。三要建立校内外联动综治机制,主要包括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内外沟通与协调机制和联动综治机制。

孙志强[4](2011)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危害及应采取的对策》文中研究指明全球一村的网络时代,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教育课题,网络游戏、网络色情、网络暴力正在危害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本文试图通过列举网络成瘾对青少年身体、心理、人格及社会行为功能损害的客观事实,警醒全社会净化互联网,绿化互联网,实现青少年成长的网络环境的绿色和健康。

汪辉[5](2009)在《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症状、成因及心理维护》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行为表现着手,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提出了应对网络成瘾的若干行之有效的对策。

岳磊,于黎黎[6](2008)在《浅析青少年网络沉迷的危害及防治》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对青少年心理特征的分析,指出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

高富英[7](2007)在《网络环境下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探究》文中认为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也是一个网络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已经并将继续对人类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学生作为使用网络的一个重要群体,其思想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等方面正受到强烈的冲击和影响。深入了解和把握中学生接触和利用网络的状况,全面研究和探讨网络环境下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对策,掌握网络环境下育人的主动权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且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力图在了解和分析网络环境下中学生接触和利用网络的现状、网络文化对中学生的影响(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中学生迷恋网络的原因、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前提下,提出网络环境下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对策和建议,以促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不断发展。

游小叶[8](2006)在《“只有心理和谐了,社会才能和谐”——记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治疗中心及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陶然教授》文中研究指明天津13岁少年张某某长期沉溺于电子游戏《魔兽争霸》,2004年的一天,在网吧上网36小时后,从24层的高楼顶部跳楼自杀身亡。最近,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大规模调研的基础上,正式发布了《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2005)》。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网民中上网成瘾者约占13.2%,另有13%的人存在网瘾倾向。

施慎逊[9](2006)在《对网络瘾诊断归属的意见》文中研究指明阐述了网络瘾诊断归属的意见。

周文学[10](2005)在《未成年人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未成年人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会造成一些负面效应,如面对汹涌而来的各种不良信息,部分未成年人逐渐迷失了生活、道德、信念和信仰的方向;由于过多的浏览不利于身心健康的信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往往会把网络当成炫耀自我的天地,肆无忌惮地传播色情,攻击他人,游戏人生;有的还用聪明的头脑充当了“黑客”和病毒传播者,走上犯罪道路,有些未成年网民则通过网上交友聊天,设计或落入圈套不能自拔。未成年人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阶段,如何在提升他们网络技术应用能力的同时,揭示和研究他们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规范他们的网络行为,提高他们网络生活的质量,增强他们的文明意识和价值观念,培养他们的道德精神,对现在和未来的中国文明与进步都将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综合概括和继承创新的原则,采用文献法和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理论基础与实践操作两个层面设计安排了论文内容。在理论层面上,对网络道德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对网络道德的特点进行了概括,同时比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未成年人应坚持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理;讲求诚信,友善交流;文明上网,自尊自律;维护网序,不做黑客;诉求知识,尊重隐私;无害他人,奉献社会;言而有信,不说假话;利人利己,防微杜渐”为网上行为道德规范。在实践层面,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和实例访谈,分析了当前未成年人网络道德现状,并从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家庭、学校、社会和网络本身入手分析了未成年人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成因和根源,进而针对未成年人的不同教育者,提出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多重教育、引导功能和相应的对策,规范未成年人网络道德行为,培养未成年人健康的网络道德,以期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二、迷恋的因特网和网络综合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迷恋的因特网和网络综合征(论文提纲范文)

(1)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网络词语的多角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对语言研究本身的意义
        1.1.2 社会生活方面的意义
    1.2 选题来源及研究对象
        1.2.1 选题来源
        1.2.2 研究对象
    1.3 网络词语的定义及特点
        1.3.1 网络词语的定义
        1.3.2 网络词语的特点
    1.4 学界研究概述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网络词语的来源
    2.1 社会方言
        2.1.1 社区词
        2.1.2 行业词
    2.2 地域方言
    2.3 外来词
第三章 网络词语的类型
    3.1 语义类型
        3.1.1 社会生活类新増词语
        3.1.2 思想情感类新増词语
        3.1.3 文化娱乐类新増词语
        3.1.4 科技信息类新増词语
    3.2 语法类型
        3.2.1 词
        3.2.2 短语
第四章 网络词语的词义演变
    4.1 语义的多元增加
        4.1.1 理性义基础上的派生式增加
        4.1.2 语素义重组基础上的非派生式增加
    4.2 同义词与反义词的变异对应
        4.2.1 网络词语中的同义词
        4.2.2 网络词语中的反义词
第五章 网络词语的语言学价值
    5.1 引导语言观和语言学观念的调整,推动着现代语言学的全面发展
    5.2 新的语体形式对语言学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的影响和改变
    5.3 推动语言学交叉学科的发展,特别是激发对语言变异和语言调节关系的新思考
    5.4 网络词语带给语言规范化工作的新启示
        5.4.1 树立动态的规范观
        5.4.2 制定适宜的规范原则
        5.4.3 构建网络词语监测平台,强化语言文化强国意识
        5.4.4 提供网络汉字输入技术的支撑
        5.4.5 完善网络治理机制,加大规范网络词语使用的执法力度
第六章 网络词语与社会生活
    6.1 网络词语与社会生活的双向投射
        6.1.1 社会生活为网络词语提供了养分和土壤
        6.1.2 网络词语对现实生活的渗透和改变
    6.2 网络词语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6.2.1 网络词语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
        6.2.2 网络词语对社会生活的消极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A
    附录B

(2)《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的网络词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网络词语研究现状
        一、网络词语的性质
        二、网络词语的特点
        三、网络词语的分类
        四、网络词语的生成方式
        五、学界对网络词语的态度
        六、网络词语的规范问题
        七、网络词语的个案研究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范围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共时与历时并举研究法
第一章 基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网络词语的统计研究
    第一节 网络词语语料库的构建及其语言学特点
    第二节 网络词义衍生的方式和机制
        一、传统语言学剖析下网络词语、词义的产生方式
        二、认知语言学剖析下网络词义衍生的机制
    第三节 基于语料库的网络词语的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一、调查工作相关说明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 网络词语的特点
        一、收词表现上的特点
        二、文本使用上的特点
    第五节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网络词语的不足之处
        一、系统性贯彻不一致
        二、释义更新速度不一致
        三、词性标注不一致
第二章 “网络词语”的分类及相关问题的探究
    第一节 网络词语的分类
        一、纯汉字式网络词语
        二、纯字母式网络词语
        三、汉字与字母混合式网络词语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辨析
        一、“网络词语”与“新词语”的区别
        二、“网络词语”与“汉语词语”的区别
        三、“网络词语”与“一般网络词语”的区别
    第三节 《现代汉语词典》收词问题研究
        一、《现代汉语词典》收词原则与相关理解
        二、《现代汉语词典》相关比较分析
第三章 《现代汉语词典》收词探讨及相关预测
    第一节 《现代汉语词典》收词探究
        一、收词原则简析
        二、收词标准与实际情况比对
    第二节 收词标准与收词情况出入缘由探析
        一、收词标准的分析与定位
        二、五大收词原则的定位
    第三节 网络词语生长期长短因由探析
        一、时间间隔过长缘由分析
        二、时间间隔较短缘由分析
    第四节 网络词语发展预测
        一、待收录网络词语的收录资格分析
        二、待收录网络词语的相关分析
第四章 结论
    第一节 对“网络词语”现象的整体认知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展望
        一、研究的不足
        二、网络词语前途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大学生网瘾成因及防治方法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选题意义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知识借鉴
        (一) 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 相关学科的知识借鉴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 国外研究述评
        (二) 国内研究述评
    四、研究思路与主要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一) 重点难点
        (二) 创新点
第一章 大学生网瘾的现状考察
    1.1 现状调查
        1.1.1 研究工具
        1.1.2 被试取样
        1.1.3 问卷施测
        1.1.4 结果统计
    1.2 主要类型
        1.2.1 大学生网络娱乐成瘾
        1.2.2 大学生网络信息成瘾
        1.2.3 大学生网络色情成瘾
        1.2.4 大学生网络关系成瘾
        1.2.5 大学生网络交易成瘾
    1.3 基本特征
        1.3.1 成瘾原因:多元复杂
        1.3.2 成瘾内容:专业偏好
        1.3.3 成瘾载体:工具多样
        1.3.4 成瘾过程:博弈明显
        1.3.5 成瘾危害:结合性强
    1.4 危害管窥
        1.4.1 学业荒废
        1.4.2 身体伤害
        1.4.3 社交封闭
        1.4.4 心理失调
        1.4.5 道德滑坡
        1.4.6 人格异化
第二章 大学生网瘾成因的学理探索
    2.1 大学生网瘾成因的思政学审视
        2.1.1 网络诱惑力是大学生网瘾形成的基本动力因素
        2.1.2 思想追求偏颇是大学生网瘾形成的内在激发因素
        2.1.3 慎独修养缺失是大学生网瘾形成的劣行惯性因素
        2.1.4 社会环境恶化是大学生网瘾形成的外在驱动因素
    2.2 大学生网瘾成因的心理学审视
        2.2.1 网络认知差异是大学生网瘾形成的前提条件
        2.2.2 心理需求补偿是大学生网瘾形成的动机因素
        2.2.3 心理情绪释放是大学生网瘾形成的持续力量
        2.2.4 从众心理误导是大学生网瘾形成的外部诱因
    2.3 大学生网瘾成因的社会学审视
        2.3.1 社会角色匿名是网瘾行为恣意的必备条件
        2.3.2 社会支持不足是网瘾倾向强化的反向支撑
        2.3.3 社会管理失控是网瘾问题恶化的主要原因
    2.4 大学生网瘾成因的传播学审视
        2.4.1 网络受众角色嬗变是网瘾形成过程的关键要素
        2.4.2 网络信息传播异化是网瘾程度恶化的直接原因
        2.4.3 网络信息监控不力是网瘾内容泛化的重要因素
第三章 网瘾发展的过程机理
    3.1 大学生网瘾发展的思想轨迹
        3.1.1 大学生网瘾的萌芽:思想认知偏向
        3.1.2 大学生网瘾的维持:思想情感迷茫
        3.1.3 大学生网瘾的完成:理想信念动摇
    3.2 大学生网瘾发展的心理历程
        3.2.1 初始阶段:网络尝试心理
        3.2.2 发展阶段:网络依赖心理
        3.2.3 成熟阶段:网络痴迷心理
    3.3 大学生网瘾发展的行为机制
        3.3.1 良性网络行为渐变为猎奇网络行为
        3.3.2 猎奇网络行为演变为失范网络行为
        3.3.3 失范网络行为强化为恶性网络行为
    3.4 网瘾“思想—心理—行为”三维运动发展模型
        3.4.1 模型建构
        3.4.2 机理解析
第四章 大学生网瘾防治的原则与要求
    4.1 预防为先以人为本
        4.1.1 预防为先,以人为本是大学生网瘾防治的首要原则
        4.1.2 预防为先是大学生网瘾防治的目标原则
        4.1.3 以人为本是大学生网瘾防治的价值准绳
    4.2 疏导帮教 强化自律
        4.2.1 疏导帮教,强化自律是大学生网瘾防治的方法原则
        4.2.2 大学生网瘾的防治必须坚持疏导帮教的宗旨
        4.2.3 大学生网瘾的防治必须强化自律自控的意识
    4.3 依法治网积极干预
        4.3.1 依法治网,积极干预是大学生网瘾防治的制度要求
        4.3.2 合理合法是大学生网瘾防治的法制保障
        4.3.3 积极干预是大学生网瘾防治的基本要求
    4.4 内外协作 综合施治
        4.4.1 内外协作,综合施治是大学生网瘾防治的总体要求
        4.4.2 内外协作是大学生网瘾防治联动策略的基本要求
        4.4.3 综合治理是大学生网瘾防治联动机制的根本要求
第五章 网瘾动态监察反馈体系的创设
    5.1 网络技术监察反馈系统
        5.1.1 上网时间监察反馈系统
        5.1.2 上网内容监察反馈系统
        5.1.3 校内外联动监察反馈系统
    5.2 群体自律监察反馈系统
        5.2.1 寝室与班级自律监察反馈系统
        5.2.2 党团学与社团组织自律监察反馈系统
    5.3 人机互动监察反馈系统
        5.3.1 “人脉—网络”网瘾监察反馈系统
        5.3.2 “督导—报警”网瘾监察反馈系统
    5.4 大学生网瘾动态监察反馈体系的运行
        5.4.1 大学生网瘾动态监察反馈体系简介
        5.4.2 大学生网瘾动态监察反馈运行解析
第六章 网瘾动态监察反馈运行方式的探讨
    6.1 动态监察反馈体系运行的基本要求
        6.1.1 网络技术监察反馈要合法且自动报警可靠
        6.1.2 群体自律监察反馈要充满热诚且职责分明
        6.1.3 人机互动监察反馈要注重协调且讲究方法
    6.2 动态监察反馈体系运行的制度保障
        6.2.1 网络技术监察反馈体系的警示教育制度
        6.2.2 群体自律监察反馈体系的自我教育制度
        6.2.3 人机互动监察反馈体系的疏导教育制度
    6.3 动态监察反馈的实施步骤
        6.3.1 对象入网—迅速监察检测
        6.3.2 上网超时—及时反馈报警
        6.3.3 流连忘返—现场检校救助
第七章 网瘾干预矫治方法的系列拓展
    7.1 网瘾干预方法系列
        7.1.1 思想调控法
        7.1.2 心理介入法
        7.1.3 行为干预法
        7.1.4 团体干预法
    7.2 网瘾矫治方法系列
        7.2.1 思想疏导法
        7.2.2 心理矫治法
        7.2.3 情感调控法
        7.2.4 生理辅助法
    7.3 网瘾转化方法系列
        7.3.1 思想转化法
        7.3.2 实践体验法
        7.3.3 行为规范法
    7.4 网瘾干预矫治方法体系的运用
        7.4.1 网瘾干预矫治方法体系的系统结构
        7.4.2 网瘾干预矫治方法体系的价值取向
        7.4.3 网瘾干预矫治方法体系的运用艺术
第八章 高校内外联动综治体系的建构
    8.1 校内教育管理系统
        8.1.1 思想政治教育系统
        8.1.2 校园文化管理系统
        8.1.3 后勤服务管理系统
    8.2 校外支持管理系统
        8.2.1 网络社会管理系统
        8.2.2 社区家庭管教系统
        8.2.3 社会环境支撑系统
    8.3 内外联动综治机制
        8.3.1 多元主体参与
        8.3.2 内外沟通与协调
        8.3.3 综治的联动制度
    8.4 高校内外联动综治体系的运行
        8.4.1 高校内外联动综治体系的结构简介
        8.4.2 高校内外联动综治体系的运行解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与获奖

(5)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症状、成因及心理维护(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行为表现
    1.1 网络成瘾
    1.2 行为表现
        1.2.1 信息选择失度
        1.2.2 情感自我迷失
        1.2.3 道德意志弱化
        1.2.4 行为角色混淆
        1.2.5 网络人格异常
2.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分析
    2.1 网络特点
    2.2 个人特征
        2.2.1 追求内在需求的满足
        2.2.2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失衡
        2.2.3 价值认同模糊或动摇
3.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维护
    3.1 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坚强意志品质
    3.2 增强心理防范,规范网上行为
    3.3 丰富校园文化,加强自我教育
    3.4 加强心理咨询,完善网络人格
    3.5 建立家校联合治疗系统

(6)浅析青少年网络沉迷的危害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一、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1.正面影响
    2.负面影响
二、青少年网络沉迷的概念、症状及危害
    (一) 青少年网络沉迷的概念
    (二) 青少年网络沉迷的症状
        1.网络关系沉迷:
        2.网络色情沉迷:
        3.网络强迫症:
        4.信息超载:
        5.计算机沉迷:
    (三) 青少年网络沉迷的危害
三、青少年网络沉迷的心理诊断
    (一) 青少年网络沉迷的原因
        1.逃避现实, 网络隐居。
        2.宣泄情感, 结交朋友。
        3.信息饥渴症。
        4.游戏和逆反心理。
        5.网上和上网监管无效。
    (二) 青少年网络沉迷的心理诊断标准
四、青少年网络沉迷者的心理特征
五、青少年网络沉迷的防范与矫治
    (一) 青少年网络沉迷的防范措施
    (二) 青少年网络沉迷的矫治策略
        1.让沉迷者及其家庭对网络沉迷有所认识。
        2.消除沉迷者最具有危害性的因特网习惯。
        3.寻求社会帮助。
        4.进入社团或校园提供的现实社交世界。

(7)网络环境下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的缘起
    (二) 文献综述
    (三) 研究方法、路径
一、中学生接触和利用网络的现状及分析
    (一) 中学生接触和利用网络的现状
    (二) 网络文化对中学生的影响
        1.网络文化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2.网络文化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三) 中学生迷恋网络的原因分析
        1.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原因
        2.互联网本身原因
        3.家长和学校原因
        4.社会原因
二、网络环境下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 网络时环境下学校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机遇
        1.网络环境下中学生道德行为方面表现出新的发展和提升
        2.网络文化给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广阔发展前号
    (二) 网络环境下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
        1.教育观念上的挑战
        2.教育模式受到挑战
        3.教育过程日趋复杂
        4.教育者的自身素质面临新的挑战
        5.教育形式和手段的挑战
        6.网络硬件设施和网络资源方面的挑战
三、网络环境下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 正确引导,教会学生道德选择,承担道德责任,提高学生选择和免疫能力
    (二) 培养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形成健全的网络人格
    (三) 重视校园信息文化的整体构建,积极建立优秀网站,开发德育软件,充分发挥校园网的育人作用
        1.重视校园信息文化的整体构建建设,发挥校园网的育人作用
        2.积极建立优秀网站,开发德育软件
        3.培育和优化校园环境,形成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
    (四)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能适应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工作者队伍,增强网络德育力量
    (五) 更新教育观念,实现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的有机结合
    (六) 创新工作方法,实现优良传统与现代手段的有机结合
    (七) 加强政府机关、学校、家庭和社会等的连通和结合,优化网络环境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个人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10)未成年人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网络道德的内涵与特点
    一、网络道德的内涵
    二、网络道德的特点
    三、网络道德的作用
第二章 国内外现行的网络道德行为规范
    一、国外网络道德行为规范
    二、国内网络道德行为规范
    三、网络道德规范的评介和新探
第三章 未成年人网络道德现状
    一、未成年人上网自然情况分析
    二、未成年人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表现
第四章 未成年人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成因分析
    一、未成年人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内部原因
    二、未成年人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外部原因
第五章 加强和规范未成年人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家庭教育对策
    二、学校教育对策
    三、社会教育对策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迷恋的因特网和网络综合征(论文参考文献)

  • [1]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网络词语的多角度研究[D]. 李芳.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2]《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的网络词语研究[D]. 汪萍. 淮北师范大学, 2018(12)
  • [3]大学生网瘾成因及防治方法体系研究[D]. 李超民. 中南大学, 2012(12)
  • [4]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危害及应采取的对策[J]. 孙志强.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 [5]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症状、成因及心理维护[J]. 汪辉. 科技信息, 2009(09)
  • [6]浅析青少年网络沉迷的危害及防治[J]. 岳磊,于黎黎. 社科纵横, 2008(04)
  • [7]网络环境下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探究[D]. 高富英. 云南师范大学, 2007(S1)
  • [8]“只有心理和谐了,社会才能和谐”——记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治疗中心及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陶然教授[J]. 游小叶. 科学中国人, 2006(11)
  • [9]对网络瘾诊断归属的意见[J]. 施慎逊.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6(03)
  • [10]未成年人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D]. 周文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5(02)

标签:;  ;  ;  ;  ;  

强迫性互联网和网络综合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