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典结集与部派分化读书报告

圣典结集与部派分化读书报告

问:阿含经不是小乘经典吗?为何要重视它呢?
  1. 答:从印度佛教思想史的角度来看,「小乘」一词,实在是印度大乘佛教初兴时,部分大乘学者对传统声闻否定大乘的反击,意思是「卑劣之乘」,差劲的法门。这种轻蔑、骂人的话,实在与重慈悲精神的大乘佛法不相应。理解这一语词含意与历史背景的法友,应该尽量避免再用这个语词。阿含经是、《中阿含经》、、《增一阿含经》等四部阿含经的总称,与之相当的巴利语 经典是《相应部》、《中部》、《长部》、《增支部》。要正确了解阿含经重要性,就必须从的成立史谈起。佛陀在45年的教化中,没有留下任何着作, 有的只是弟子们对其教说的记忆友猛与实践。佛陀入灭後的第一个夏天,资深弟子尊者大迦叶觉得有必要将佛陀的教诲,主要动机是关好悔桥於个人行为规范与僧团制度的 「律」,而「法」的部分也无可回避地正式纪录下来,以确保僧团的健全发展,而召集当时的阿罗汉圣者们在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集会,将他们所听到佛陀或佛陀大 弟子们的教说,以及佛弟子们之间的法谈,经过在大众会议中诵出、共同审定的程序,然後编辑纪录下来,这就是印度佛教史上着名的「第一次结集」。这次结集, 「法」的部分集出了散文体与偈诵体的两类,前者称为〈修多罗〉(意思是「经」),後者称为〈只夜〉(意思是「诗歌」、「歌诵」),这是现存《杂阿含经》的 主要部分。王舍城会议结束後,类似的传诵一直在增加,直到「佛灭百年中」在毘舍离集会的「第 二次结集」,《杂阿含经》、《中阿含经》、《长阿含经》、《增一阿含经》等四部阿含经就正式集成了,之後才开始进入部派分化的「部派佛教」时期,继而才有大乘佛教的兴起。其中,後者的发展,都孕育於前者,所以,可以说不论是部派佛教、大乘佛教,都渊源於佛陀的教说,而记录佛陀教说的现存最前猛早典籍,就是阿含经。参考资料:〈第一章〉/〈第七章〉、《华雨集第三册》〈二 王舍城结集之研究〉/〈三 论毘舍离七百结集〉、〈第四章第一节〉。
  2. 答:已经赞过楼上,但还是想说大小乘皆是佛陀教化,都应重视。并且小乘是大乘之基础,不可轻慢。
  3. 答:《阿含经》是对芹歼现实世界之梦中的不可预知性无常的讲解,《金刚经》是对现实世界之梦中不存在任何一个分离的个体性之我的讲解,《深密经》《圆觉经》与《楞严经》粗首指是对现实世界之梦性的讲解,《涅槃经》是对当体做梦的中道之我的讲解,六经都是在常乐我净之究竟唯我视角下岩配次第递进演义的,都是究竟了义的经典,都符合易之中道思维模式。
问:所有的佛经都是阿难诵出的吗
  1. 答:这么高的分啊,让我心动,刚出迹改道积分太少。来凑个热闹。
    首次结集也并非阿难一个人说得算,只是由阿难诵出,其他罗汉举手表决。有异议处,大家讨论而定。
    您说的没错,后两次结集唤如确实产生分歧了。公婆各持一理,莫衷一是,故姿链判有了部派佛教,分成十八、二十部等。谁弘扬的好弟子多谁就厉害。
    但有句经典台词我们不要忘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的错不了,错的也对不了。
    佛说只要符合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和一实相印(诸法实相)的,那就是佛所说法,不用怀疑。 深入经藏方可智慧如海,与君共勉之。
  2. 答:阿难还碧念被称做“多闻第一”,因为他一直伴随佛陀的讲经说法,能够把佛的一言一语都谨记无误,参加了很多佛陀对不同听众的演讲。在许多记载的对话中,他作为和佛陀的对话者。比如《楞严经》。在佛陀灭后王舍城第一次圣典结集集会上,他出色的记忆力让他背诵出很多佛陀以往的演讲。那些记录下来的文稿就被整理成为佛经,包括《长阿含悔判困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增一阿含经》、《譬喻经》、《法句经》等等,对于佛法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佛经中出现“如是我闻”,“我”即是指阿难。
    但并不冲拍是所有的经典都由他背诵记载,例如六祖坛经,就是由六祖慧能的弟子写的。
  3. 答:律藏有优波离尊者诵出的
圣典结集与部派分化读书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