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复方药理研究方法进展——血清药理学

中药复方药理研究方法进展——血清药理学

一、中药复方药理研究方法进展——血清药理学(论文文献综述)

唐温谦[1](2021)在《抗纤软肝颗粒含药血清对肝卵圆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Wnt-1/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干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抗纤软肝颗粒含药血清对MNNG诱导肝卵圆细胞系WB-F344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目的:研究抗纤软肝颗粒含药血清(KXRG)对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诱导肝卵圆细胞系WB-F344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MNNG干预WB-F344细胞系制备肝癌前病变细胞模型,实验组用高、中、低不同浓度抗纤软肝颗粒含药血清(KXRG)刺激细胞,正常组、模型组加等量大鼠空白血清;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甲胎蛋白(AFP)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OD值、细胞上清中AFP浓度、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而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含药血清各组细胞OD值、细胞上清中AFP浓度、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下降(P<0.05),且含药血清浓度越高,上述指标下降越明显;而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且含药血清浓度越高,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上升越明显。结论:抗纤软肝颗粒含药血清可以抑制大鼠肝卵圆细胞WB-F344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第二部分基于wnt-1/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抗纤软肝颗粒调控肝卵圆细胞分化为肝癌细胞的机制目的:探讨抗纤软肝颗粒含药血清通过Wnt-1/β-catenin途径抑制肝卵圆细胞向肝癌细胞分化的机制研究。方法:应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诱导大鼠肝卵圆细胞系WB-F344向肝癌细胞分化。进一步利用质粒上调Wnt-1的表达。随后采用高、中、低三种浓度的抗纤软肝颗粒含药血清(KXRG)干预细胞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采用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法检测Wnt-1和β-catenin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中角质蛋白(CK19)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甲胎蛋白(AFP)的含量。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中Wnt-1、β-catenin、Cyclin D1、C-myc、MMP-7、Axin2和EpCAM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凋亡率、s期细胞比例、细胞上清液中甲胎蛋白浓度、CK19蛋白水平、Wnt-1、β-catenin、Cyclin D1、C-myc、MMP-7、Axin2、Ep CAM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经KXRG干预后,上述指标均显着下降。另外,经Wnt-1过表达质粒干预后,上述指标较模型组有进一步提高。同时,KXRG对Wnt-1上调后的模型细胞上述指标仍有抑制作用。结论:抗纤软肝颗粒含药血清能够通过Wnt-1/β-catenin通路抑制肝卵圆细胞向肝癌细胞的分化,对抗纤软肝颗粒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从而预防肝细胞性肝癌。

石玉红[2](2021)在《右归饮在正常和肾虚大鼠的入血成分分析及改善肾虚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文中指出背景右归饮由熟地黄、枸杞子、山茱萸、炒山药、制附子、肉桂、姜杜仲、炙甘草组成,具有阴阳双补,填精补血的功效,主治命门不足,精血亏虚之证。本课题组前期已通过UPLC-Q-TOF/MS质谱峰测得右归饮水煎液共有特征峰89个,并确定了其中85个化学结构明确的成分。也证明了右归饮对肾虚骨质疏松大鼠具有显着的改善作用。但哪些成分可以吸收入血,发挥右归饮“益精生髓”的功效,尚未可知。本文通过血清药物化学、网络药理学和血清药理学相结合,拟研究右归饮入血原型成分改善肾虚骨质疏松的机制。本研究得到西南重庆市科委-计生委联合中医药科技重点项目(zy201801001)的支持。目的1.研究右归饮在正常大鼠和腺嘌呤所致肾虚模型大鼠的入血成分。2.探究右归饮入血成分改善肾虚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1.右归饮在正常大鼠的入血成分分析方法:(1)UPLC-Q-TOF/MS的液质条件:采用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BEH-C18(2.1×100mm,1.7μm);流动相为0.1%甲酸-乙腈溶液(A);0.1%的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柱温:45℃;进样量6μl。质谱条件采用电喷雾电离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2)MRM监测色谱条件: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2.1×100mm,1.7μm);流动相为0.1%甲酸-乙腈溶液(A);0.1%的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0.4 m L·min-1;柱温:35℃;样品室温度:30℃;进样量:6μL。2.腺嘌呤所致肾虚大鼠模型的复制及入血成分分析方法:(1)模型复制:6只SD雄性大鼠每天定时灌胃给予腺嘌呤(150 mg·kg-1)一次,持续4周。(2)模型成功标准:与正常组相比,观察模型组动物体征形态的变化,肾功能指标肌酐(CREA)、尿素(UREA)的含量显着上升,血清中睾酮(T)、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等指标含量显着下降,即判断模型成功。(3)UPLC-Q-TOF/MS的液质条件:采用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BEH-C18(2.1×100 mm,1.7μm);流动相为0.1%甲酸-乙腈溶液(A);0.1%的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柱温:45℃;进样量6μl。质谱条件采用电喷雾电离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4)MRM监测色谱条件:采用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2.1×100mm,1.7μm);流动相:0.1%甲酸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0.4 m L·min-1;柱温:35℃;样品室温度:30℃;进样量:6μL。3.右归饮在正常大鼠和肾虚大鼠入血成分的比较方法:根据右归饮在正常大鼠和肾虚大鼠的入血结果进行分析,对比两组大鼠通过对照品确定的和通过文献推测的成分有何异同。4.网络药理学筛选右归饮入血成分改善肾虚证9种疾病作用靶点及机制的方法:以右归饮的入血原型成分为切入点通过sea、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Pharm Mapper四个在线数据库预测入血成分的靶点。通过OMIM、GENECARDS、TTD、CTD四个在线数据库预测肾虚症相关9种疾病靶点。通过韦恩图确定右归饮治疗肾虚9种疾病的潜在作用靶点。在此基础上,利用string平台分析其化合物与疾病靶点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利用cytoscape软件进行拓扑学分析,筛选出关键靶点;并使数据可视化,利用string在线数据库进行GO生物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找出右归饮治疗肾虚证多种疾病的相关机制,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网络关系图。5.网络药理学预测右归饮入血成分改善肾虚骨质疏松作用靶点及机制的方法:以右归饮的入血原型成分为切入点通过sea、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Pharm Mapper四个在线数据库预测入血成分的靶点。通过OMIM、GENECARDS、TTD、CTD四个在线数据库预测肾虚骨质疏松疾病的靶点,通过韦恩图确定右归饮治疗肾虚骨质疏松的潜在作用靶点。在此基础上,利用string平台分析其化合物与疾病靶点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利用cytoscape软件进行拓扑学分析,筛选出关键靶点;并使数据可视化,利用string在线数据库进行GO生物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预测出治疗肾虚骨质疏松的主要信号通路;实验最后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网络关系图。6.血清药理学验证右归饮含药血清改善肾虚骨质疏松的作用靶点及通路的方法:(1)用MTT法检测右归饮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2)采用碱性磷酸酶(ALP)和茜素红染色法鉴定右归饮在正常大鼠和腺嘌呤所致肾虚大鼠的含药血清对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3)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信号通路中PI3K、AKT、AKT1、P-AKT、BAD、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量。结果1.右归饮在正常大鼠入血成分的检测结果:在正常大鼠血浆中共检测到42个特征峰,鉴定和推测出13个化学成分,还有29个代谢产物未鉴定。通过多反应监测(MRM)技术鉴定了毛蕊花糖苷、异类叶升麻苷、类叶升麻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马钱苷、莫诺苷6个化学成分。2.腺嘌呤所致肾虚大鼠模型的复制及入血成分的检测结果:(1)腺嘌呤所致肾虚大鼠模型复制成功;外观变化:对照组大鼠体型较大,精神饱满,活泼好动,毛发强韧,光泽较好。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型消瘦,畏寒怕冷,弓背蜷缩,精神萎靡,毛发枯燥,光泽暗淡。肾脏形态和组织变化:模型组较对照组大鼠肾脏体积明显增大,肿胀,颜色苍白,出现典型的“大白肾”;对照组可见肾脏组织结构完好且肾小管排列紧密,肾小球饱满完整,模型组肾组织中可见较多空泡,肾小管扩大且管内可见棕褐色腺嘌呤沉淀,肾组织有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血清生化指标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模型大鼠血清中CREA、UREA、T的含量显着升高,血清中T3、T4、ACTH、CORT的含量显着下降(均**P<0.01)。(2)右归饮在肾虚模型大鼠入血成分的检测结果;在模型大鼠血浆中共检测到22个特征峰,鉴定并检测出12个化学成分,还有10个代谢产物未鉴定。通过多反应监测(MRM)技术鉴定了毛蕊花糖苷、异类叶升麻苷、类叶升麻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马钱苷、莫诺苷6个成分。3.右归饮在正常大鼠和肾虚大鼠入血成分的比较结果:用UPLC-Q-TOF/MS技术检测正常大鼠血浆中有42个特征峰,鉴定出13个化学成分,其中6个生物碱类成分,2个黄酮类成分,2个三萜皂苷类成分,环烯醚萜类、苯丙素类、单萜类成分各1个。从肾虚大鼠血浆中有22个特征峰,鉴定出12个化学成分,其中2个环烯醚萜类成分,6个生物碱类成分,2个黄酮类成分,单萜类、三萜皂苷类成分各1个。采用MRM技术在正常组和肾虚大鼠血浆中均检测到了毛蕊花糖苷、异类叶升麻苷、类叶升麻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马钱苷、莫诺苷。研究表明,在正常大鼠和肾虚大鼠血浆中得出共有的原型成分有17种。它们是来源于熟地黄的毛蕊花糖苷、异类叶升麻苷、类叶升麻苷、地黄苦苷元,来源于杜仲的松脂醇二葡萄糖苷、京尼平苷酸,来源于山茱萸的马钱苷、莫诺苷,来源于附子的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来源于甘草的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酸。在正常大鼠血浆中还检测到31个腺嘌呤所致肾虚模型大鼠血浆中没有的药材成分的代谢产物,在该肾虚模型大鼠血浆中还检测到正常大鼠血浆中没有的12个药材成分的代谢产物。4.网络药理学预测出右归饮入血原型成分改善肾虚证9种疾病靶点及通路的结果:右归饮入血原型成分与肾虚证9种疾病筛选出194个共同靶点,168条相关通路。右归饮入血原型成分改善肾虚证9种疾病可以通过AKT1、STAT3、VEGFA、HRAS、SRC等靶点发挥作用,右归饮入血原型成分改善肾虚证9种疾病的主要通路包括PI3K/Akt、MAPK、破骨细胞分化、HIF-1、VEGF等信号通路。构建出“右归饮入血原型成分-靶点-肾虚证9种疾病-通路”相互作用网络图。5.网络药理学预测出右归饮入血原型成分改善肾虚骨质疏松疾病靶点及通路的结果:右归饮入血原型成分与肾虚骨质疏松疾病筛选出84个共同靶点,131条相关通路。右归饮入血原型成分改善肾虚骨质疏松疾病可以通过STAT3、MAPK1、AKT1、VEGFA、SRC、TNF等靶点发挥作用,右归饮入血原型成分改善肾虚骨质疏松疾病的主要通路包括PI3K/Akt、MAPK、破骨细胞分化、HIF-1、VEGF等信号通路。构建出“右归饮入血原型成分-靶点-骨质疏松病-通路”相互作用网络图。6.右归饮含药血清对肾虚骨质疏松具有治疗作用:(1)右归饮在正常大鼠和肾虚模型大鼠的含药血清在5%-20%浓度范围内对BMSCs在24 h、48 h、72 h均具有增殖活性。(2)右归饮在正常大鼠和肾虚模型大鼠的含药血清均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增加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ALP)的表达和矿化钙结节的形成。(3)右归饮在正常大鼠和肾虚模型大鼠的含药血清均上调了PI3K/AKT通路中PI3K、AKT、AKT1、P-AKT、BCL-2蛋白的表达,并且下调了BAD和BAX蛋白的表达。结论1.通过对照品共鉴定出右归饮在正常大鼠血浆中16个原型成分,主要有6个生物碱类化合物,4个苯丙素类及其三萜皂苷类化合物,3个环烯醚萜类化合物,3个黄酮类化合物,1个木脂素类化合物。通过文献推测了1个黄酮类原型化合物,2个黄酮类代谢产物,还有29个代谢产物未鉴定。2.通过对照品共鉴定出右归饮在腺嘌呤所致肾虚大鼠血浆中16个原型成分,主要有6个生物碱类化合物,4个苯丙素类及其三萜皂苷类化合物,3个环烯醚萜类化合物,3个黄酮类化合物,1个木脂素类化合物。通过文献推测了1个黄酮类原型化合物,1个环烯醚萜类代谢产物,还有10个代谢产物未鉴定。3.通过对照品共鉴定出在正常大鼠和肾虚大鼠中有16个相同的原型成分,它们是来源于熟地黄的毛蕊花糖苷、异类叶升麻苷、类叶升麻苷;来源于杜仲的松脂醇二葡萄糖苷、京尼平苷酸;来源于山茱萸的马钱苷、莫诺苷;来源于附子的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来源于甘草的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酸,这些成分是各味药材的主要有效成分,可能是治疗疾病的药效物质。通过文献对比推测出1个相同的原型成分,来自熟地黄的地黄苦苷元。在正常大鼠推测出2个来自甘草的代谢产物phloretic acid和甘草素葡萄糖醛酸化,还有29个代谢产物未鉴定。在肾虚大鼠推测出1个来自杜仲的代谢产物京尼平葡萄糖醛酸开环,还有10个代谢产物未鉴定。4.右归饮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方式改善肾虚证9种疾病,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开展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5.右归饮含药血清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方式改善肾虚骨质疏松。其作用机制可能和激活PI3K/AKT通路抑制成骨细胞凋亡有关。

王志清[3](2020)在《芪附扶正合剂联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的疗效分析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传统低剂量化疗方案联合和不联合芪附扶正合剂(Modified Qifu Fuzheng Decoction,QFFZD)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非M3)的相关临床指标,包括缓解率、中医症候积分、复发率、生存率及感染发生率等,客观评价QFFZD在老年AML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再通过体外实验探讨QFFZD协同阿糖胞苷(Cytarabine,Ara-C)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寻其分子学作用机制,为临床QFFZD辅助治疗AML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临床研究方法:根据患者治疗期间是否联合口服芪附扶正合剂中药,将58例老年AML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联合QFFZD口服,对照组仅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CR率、诱导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变化情况、复发率、中位生存期、总生存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诱导期感染发生率及远期感染发生率。实验研究方法:(1)采用20只SD雄性大鼠,适应性饲养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与QFFZD治疗组,分别予2mL生理盐水和2mL生药浓度为1.68 g/mL QFFZD灌胃,连续7天。第8天麻醉后主动脉取血,分离得到上层血清,-80℃保存备用;2.采用MTT比色分析法检测不同浓度QFFZD含药血清、Ara-C单用和联合干预HL-60细胞24h和48h后对其的增殖抑制作用;(3)PI单染流式细胞术(FCM)用于检测QFFZD含药血清、Ara-C单用以及联合使用对HL-60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4)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QFFZD含药血清、Ara-C单用以及联合使用对HL-60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5)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WB)检测QFFZD含药血清、Ara-C单用以及联合使用对HL-60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兔Bcl-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及其剪切体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以及Akt/p5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6)免疫印迹实验被用于检测Akt特异性抑制剂MK-2206 2HCL干预HL-60细胞后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临床研究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CR率分别为66.7%、6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诱导化疗结束后改善中医症候积分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略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5.0%和58.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远期生存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估计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1.818.7个月和16.8±5.7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60.3±9.4)%和(56.7±9.4)%,3年生存率分别为(39.0±9.8)%和(27.2±9.6)%,5年生存率分别为(27.9±9.7)%和(20.4±9.3)%,均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213);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诱导期感染发生率(46.7%)与对照组(46.4%)相差不大;观察组远期的感染发生率(28.0%)低于对照组(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研究结果:1.MTT比色分析法结果显示,相同干预时间下,QFFZD含药血清(2%、4%、6%、8%、10%)和 Ara-C(0.5μmol/L、1μmol/L、2μmol/L、4μmol/L、8μmol/L)单用以及联合使用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均呈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QFFZD含药血清和Ara-C单独和联合干预HL-60细胞24h和48h后,其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相同干预时间下,二者联合使用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与二者单独使用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PI单染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QFFZD含药血清(10%)和Ara-C(8μmol/L)单独以及联合干预HL-60细胞24h后,均能将HL-60细胞阻滞于G1期,两药联合时对HL-60细胞的周期阻滞作用更加明显(p<0.05)。3.流式细胞术检测QFFZD含药血清(10%)和Ara-C(8μmol/L)单独以及联合干预HL-60细胞24h后细胞的凋亡率。结果显示,单用以及联合使用均能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且两药合用时凋亡效果更加明显(p<0.05)。4.QFFZD含药血清(10%)和Ara-C(8μmol/L)单独以及联合干预HL-60细胞24h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促凋亡蛋白Bax以及执行凋亡程序的关键蛋白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则低于空白组(p<0.05)。与此同时,Akt/p5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Akt的表达水平各给药组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而p53的表达水平各给药组则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5.在用QFFZD含药血清(10%)和Ara-C(8 μmol/L)共同干预HL-60细胞前,予Akt特异性抑制剂MK-2206 2HCL(5 nmol/L)预处理24h后,以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Akt特异性抑制剂预处理后,凋亡相关蛋白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则有所升高(p<0.05)。结论临床研究表明,QFFZD联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治疗老年AML较单纯应用化疗有一定优势,尤其体现在可以改善中医症候积分,降低远期感染发生率;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一定程度上可延长中位生存期,提高3年及5年生存率的趋势(虽未达到统计学差别)。实验研究表明,1.芪附扶正合剂含药血清和阿糖胞苷在体外单用和联合使用均能以浓度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有效地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而且表现出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协同或叠加效应。2.芪附扶正合剂含药血清和阿糖胞苷在体外单用和联合使用均能明显地提高处于G1期的HL-60细胞比率,同样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3.芪附扶正合剂含药血清和阿糖胞苷可诱导HL-60细胞发生凋亡,其过程可能是通过调控Akt/p53信号通路从而启动内源性细胞凋亡途径发挥作用。

张敏新[4](2020)在《基于血清药物化学及血清药理学的雷公藤多苷片肾毒性谱毒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雷公藤为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的干燥去皮根,是迄今为止免疫抑制作用最可靠的中药之一。雷公藤制剂是以雷公藤提取纯化后的脂溶性混合物为原料制成的一种中药制剂,现市售产品有雷公藤片、雷公藤总萜片、雷公藤多苷(甙)片等,具有多种免疫抑制作用和非特异性抗炎作用,临床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肾病综合征等疾病,疗效确切。近年来,雷公藤制剂在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炎等疾病方面的治疗备受关注,如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狼疮性肾炎(LN)等疾病的治疗,雷公藤制剂能显着改善多种肾脏病患者的预后。但其在发挥疗效的同时,又显示出显着的毒性,其中肾脏是其主要毒性靶器官之一,而目前雷公藤制剂引起肾毒性的物质基础尚不清楚,缺乏科学有效的质控指标和方法,导致生产过程中无法控制主要毒性成分的含量,从而影响制剂质量安全。因此如何降低或控制雷公藤制剂毒性,研究出安全有效的雷公藤制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对雷公藤多苷片进行了血清药理学研究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旨在进一步阐述雷公藤多苷产生肾毒性的物质基础。论文共分为4个章节,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雷公藤多苷片指纹图谱的建立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个不同批次的雷公藤多苷片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并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 A版)”进行相似度评价,共确定了19个共有峰,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仪器精密度、实验方法的重现性均较良好。3批样品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0.94,相似度较高,表明不同批次雷公藤多苷片的含量稳定可控,为下一步药理实验供给合格药品提供依据。第二章雷公藤多苷片血清药理学研究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考察了不同大鼠空白血清、DMSO用量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并对实验动物口服给药剂量以及血清加入培养体系的方式进行了研究,最终确立了将雷公藤多苷片提取物(临床等效剂量的100倍)灌胃给予比格犬并采血,不同时间点下的含药血清经乙腈沉淀蛋白,残渣以1%DMSO完全培养液复溶后加入人肾上皮细胞(HK-2)、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人肾小球内皮细胞(HRGEC)培养体系中进行毒性实验,并采用MTT比色法测定含药血清对3种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血清(0 h)相比,3 h后的含药血清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大(p<0.05)。第三章雷公藤多苷片血清药物化学研究采用血清药物化学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技术对含药血清的入血成分进行分析。共提取了94个色谱峰,104个化合物,其中82个峰来源于原型药物,12个为代谢产物峰,初步鉴定了70个化合物。第四章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含药血清的谱毒关系研究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以不同时间点含药血清指纹图谱峰的峰面积为“X”,以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为“Y”,建立各时间点含药血清中各移行成分含量与毒性强弱之间的关联,通过软件给出的标准回归系数及VIP值确定毒性成分,得出对HK-2细胞的主要毒性峰为B89(未知化合物)、B79(未知化合物)、B86(未知化合物)、B21(tripterygiumine L,二萜生物碱)、B77(未知化合物)、B72(未知化合物),对HMC细胞的主要毒性峰为B91(triptobenzene H,二萜类)、B94(未知化合物)、B93(triptobenzene A或triptoquinone D或triptobenzene M,二萜类),对HRGEC细胞的主要毒性峰为B80(未知化合物)、B89(未知化合物)、B88(未知化合物)、B39(未知化合物)。本论文的开展基本阐明了雷公藤多苷片的肾毒性物质基础,为建立科学的雷公藤制剂质量控制方法、指导生产工艺优化、实现增效减毒提供指导。

黎少玲[5](2020)在《基于AMPK通路探讨脂肝合剂改善NAFLD脂肪酸代谢异常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研究采用体内与体外模型结合,以中药复方脂肝合剂干预高脂饮食诱导的C57BL/6小鼠NAFLD模型,以及复方冻干粉、含药血清干预游离脂肪酸诱导人源肝癌HepG2细胞脂肪变性的NAFLD细胞模型进行研究,明确复方脂肝合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细胞脂质沉积的治疗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实验一:脂肝合剂改善高脂饲养诱导NAFLD模型小鼠肝脏脂质沉积作用机制研究1.脂肝合剂水煎剂制备中药复方脂肝合剂由山楂、郁金、黄芪、柴胡、丹参、决明子等组成,将上述中药按照比例称取,加入10倍量水煎煮提取2次,每次1.5小时,合并两次提取液,过滤,将其浓缩成5g/ml生药的药液,50ml离心管分装,-20℃保存备用。2.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HFD模型组、脂肝合剂低剂量组、脂肝合剂高剂量组、普罗布考阳性药对照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给予含60%kcal的高脂饲料喂养12周,建立NAFLD模型,分别以低剂量(1.25g/ml)、高剂量(5g/ml)脂肝合剂或普罗布考(500mg/kg)灌胃,2次/日,连续给药8周,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作空白对照,干预结束后,各组小鼠称重后取材,摘取脂肪、全肝组织,称重,分装,-80℃保存。3.指标检测1)自药物干预起,每两周记录动物体重。2)药物干预结束后,记录各组小鼠体重、取材并记录全肝重量,计算肝指数。3)血清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血脂四项、游离脂肪酸水平和肝功能水平。4)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瘦素(Leptin)表达情况5)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白色脂肪组织病理学情况。6)油红O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的脂质特异性着色情况。7)Western blot检测AMPK通路中脂质生成相关蛋白AMPKα、P-AMPKα、SREBP-1C、FAS、ACC和脂质β氧化相关蛋白PGC-1α、CPT-1的表达水平。8)免疫荧光检测肝组织中脂肪酸代谢相关蛋白SREBP-1C、CPT-1的表达情况。9)qRT-PCR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AMPK、SREBP-1C、FAS、ACC、CPT-1、PGC-1α的mRNA表达情况。实验二:脂肝合剂冻干粉改善游离脂肪酸诱导人源肝癌HepG2细胞脂质沉积作用机制研究1.脂肝合剂冻干粉制备:将预先准备的脂肝合剂水煎剂放于一次性无菌培养皿内,放入冷冻真空干燥机内,干燥至少24小时,将真空干燥后的脂肝合剂水提物冻干粉置于超净台中迅速收集并低温保存。2.细胞培养HepG2细胞按每孔3×105个的密度接种于6孔板内,每孔加入2ml含10%FBS+1%青链霉素的DMEM高糖完全培养基,本实验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FFA模型组、FFA+脂肝合剂组、FFA+AMPK激活剂组、FFA+AMPK抑制剂组,细胞贴壁24小时后,去原培养基,除正常组外,各组加入用DMEM高糖培养基稀释终浓度为1m M的FFA造模液培养24小时,去造模液,各给药组分别加入含有10%FBS+1%青链霉素配制的DMEM完全培养基配制的相应药物培养24h。继续进行后续实验。3.指标检测1)收集各组细胞,匀浆,按试剂盒说明操作,测定各组细胞的甘油三酯(TG)含量。2)油红O染色观察各组细胞内脂质着色情况。3)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细胞SREBP-1C的表达情况。4)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AMPK通路脂肪酸代谢相关蛋白AMPKα、P-AMPKα、SREBP-1C、FAS、ACC、CPT-1、PGC-1α的表达情况。5)qRT-PCR检测各组细胞的AMPK、SREBP-1C、FAS、ACC、CPT-1、PGC-1α的mRNA表达情况。实验三:脂肝合剂含药血清改善游离脂肪酸诱导人源肝癌HepG2细胞脂质沉积作用机制研究1.脂肝合剂含药血清制备:10周龄雄性SD大鼠20只,体重约330-360g),随机分为正常组及给药组,给药组给予中药复方脂肝合剂灌胃,正常组则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按1ml/100g大鼠体重分别进行灌胃,2次/日,连续灌胃1周。两组大鼠最后1次灌胃2小时后,以2%戊巴比妥麻醉,腹主动脉采血,3500rpm,15分钟,离心分离含药血清和对照血清。将每组10只大鼠血清分别混合,56℃水浴30分钟灭活,0.22μm过滤后分装置-80℃冰箱保存备用。2.细胞培养:HepG2细胞按每孔3×105个的密度接种于6孔板内,每孔加入2ml含10%FBS+1%青链霉素的DMEM高糖完全培养基,本实验分为6组:正常大鼠血清对照组、FFA模型组、FFA+5%MS组、FFA+10%MS组、FFA+15%MS组、FFA+20%MS组,细胞贴壁24小时后,去原培养基,加入用DMEM高糖培养基稀释终浓度为1m M的FFA造模液培养24小时,去造模液,各给药组分别加入含有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和2%青链霉素配制的DMEM完全培养基培养24h。继续进行后续实验。3.指标检测1)收集各组细胞,匀浆,按试剂盒说明操作,测定各组细胞的甘油三酯(TG)含量。2)油红O染色观察各组细胞内脂质着色情况。3)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细胞SREBP-1C的表达情况。4)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AMPK通路脂肪酸代谢相关蛋白AMPKα、P-AMPKα、SREBP-1C、FAS、ACC、CPT-1、PGC-1α的表达情况。5)qRT-PCR检测各组细胞的AMPK、SREBP-1C、FAS、ACC、CPT-1、PGC-1α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实验一1.脂肝合剂虽未能明显减轻NAFLD小鼠体重但能改善肝指数。肝指数组间比较显示,普罗布考组、脂肝合剂低剂量组、脂肝合剂高剂量组与HFD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着性(P<0.01)。2.脂肝合剂能改善NAFLD小鼠脂肪组织病理及瘦素水平。与正常组比较,HFD模型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与模型组比较,仅复方高剂量组瘦素水平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脂肝合剂能有效减少NAFLD小鼠肝细胞脂质沉积,改善NAFLD小鼠肝脏病理。4.脂肝合剂改善NAFLD小鼠血清脂质水平和改善肝功能异常。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脂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干预组血清TC、TG、LDL-C、NEFA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经脂肝合剂口服给药干预后,各干预组小鼠血清肝功能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以脂肝合剂高剂量组最为明显。5.脂肝合剂增加NAFLD小鼠肝脏AMPK磷酸化水平。与HFD组相比,脂肝合剂低剂量组、脂肝合剂量组、普罗布考组的AMPKα、p-AMPKα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6.脂肝合剂能下调NAFLD小鼠肝脏脂脂质生成相关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与HFD组相比,脂肝合剂低剂量、脂肝合剂高剂量组、普罗布考组肝内的SREBP-1C、FAS、ACC蛋白明显表达下降(P<0.01)。与HFD模型组比较,脂肝合剂低剂量组、脂肝合剂高剂量组及普罗布考组AMPK基因mRNA表达量增多,SREBP-1C、FAS、ACC基因mRNA表达量下降(P<0.05)。7.脂肝合剂能上调NAFLD小鼠肝脏脂肪酸β氧化相关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与HFD组相比,脂肝合剂低剂量、脂肝合剂高剂量组、普罗布考组肝内的CPT-1、PGC-1α蛋白明显表达升高(P<0.05)。与HFD模型组比较,脂肝合剂低剂量组、脂肝合剂高剂量组及普罗布考组CPT-1、PGC-1α基因mRNA表达量增多(P<0.05)。实验二1.脂肝合剂和抑制及激活AMPK表达对HepG2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FFA模型组与AMPK抑制剂(DOX)组HepG2细胞内TG含量明显增加(P<0.01));与FFA模型组比较,AMPK激活剂(AICAR)组和脂肝合剂冻干粉组HepG2细胞内的TG含量明显减少。FFA模型组与AMPK抑制剂(DOX)组HepG2细胞内脂滴明显,与FFA组比较,AMPK激活剂(AICAR)组和脂肝合剂冻干粉组HepG2细胞内的TG及脂滴含量明显减少。2.脂肝合剂和抑制及激活AMPK表达对HepG2细脂肪酸β氧化相关蛋白及基因mRNA表达影响。与正常组比较,FFA模型组及AMPK抑制剂组AMPKα、p-AMPKα、CPT-1、PGC-1α蛋白表达表达明显降低,有显着差异(P<0.01),与FFA组相比,AMPK激活剂(AICAR)组和脂肝合剂冻干粉组的AMPKα、p-AMPKα、CPT-1、PGC-1α蛋白明显表达升高且AMPK、CPT-1、PGC-1α基因mRNA表达增加。3.脂肝合剂和抑制及激活AMPK表达对HepG2细胞脂肪酸β氧化相关蛋白及基因mRNA表达影响。与正常组比较,FFA组及AMPK抑制剂组SREBP-1C、FAS、ACC表达明显升高,有显着差异(P<0.01),与FFA组相比,AMPK激活剂(AICAR)组和脂肝合剂冻干粉组SREBP-1C、FAS、ACC蛋白表达降低且SREBP-1C、FAS、ACC基因mRNA明显表达下降。实验三1.脂肝合剂含药血清改善FFA诱导HepG2细胞脂质沉积。用GPO-PAP酶法检测细胞内TG含量,油红O染色检测胞质内的脂滴含量。与正常组比较,FFA模型组HepG2细胞内TG含量明显增加(P<0.01)且油红O脂滴着色也更明显;与FFA模型组比较,脂肝合剂含药血清干预后细胞内TG含量随着给药浓度增加而减少,各干预组的TG含量大小依次顺序为:FFA组>5%MS>10%MS>15%MS>20%MS>正常组,此变化趋势与油红O染色一致。2.脂肝合剂含药血清能下调FFA诱导HepG2细胞脂质生成相关蛋白及基因mRNA表达。与正常组比较,FFA组SREBP-1C、FAS、ACC蛋白表达明显升高,有显着差异(P<0.01),与FFA组相比,脂肝合剂含药血清各组(5%MS、10%MS、15%MS、20%MS)SREBP-1C、FAS、ACC蛋白及基因mRNA表达明显表达下降。3.脂肝合剂含药血清能上调FFA诱导HepG2细胞脂肪酸β氧化相关蛋白及基因mRNA表达。与正常组比较,FFA组AMPKα、p-AMPKα、CPT-1、PGC-1α蛋白表达明显降低,有显着差异(P<0.01),与FFA组相比,脂肝合剂含药血清各组(5%MS、10%MS、15%MS、20%MS)HepG2细胞内的AMPKα、p-AMPKα、CPT-1、PGC-1α蛋白及AMPKα、CPT-1、PGC-1α基因mRNA明显表达升高。结论:本课题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脂肝合剂虽未能在治疗期间显着减轻NAFLD模型小鼠的体重增长,但能降低小鼠肝指数,改善NAFLD高瘦素血症和脂肪组织细胞病理结构;脂肝合剂能有效降低NAFLD模型动物血清脂质水平,且有效改善NAFLD模型小鼠肝功能异常,减轻肝细胞损伤,以上疗效与脂肝合剂临床疗效预期相符。2.脂肝合剂减少NAFLD肝细胞内脂质沉积,改善肝脏病理学情况,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能与激活AMPK,增加AMPK的磷酸化水平,下调NAFLD模型小鼠肝组织的SREBP-1C、FAS表达;上调PGC-1α、CPT-1的表达,抑制脂质的生成,促进脂肪酸转运至线粒体增加脂肪酸的β氧化,纠正NAFLD脂肪酸代谢异常有关。3.中药复方脂肝合剂体内、体外实验均提示复方脂肝合剂具有减轻肝细胞脂质沉积,有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这对于本研究团队将中药复方脂肝合剂应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治疗及后续进一步探讨脂肝合剂药理学作用研究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

侯美辰[6](2020)在《复方黄黛片含药血清对HL-60细胞和HepG2细胞的凋亡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依照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复方黄黛片含药血清,研究说明复方黄黛片含药血清诱导HL-60细胞和Hep G2细胞凋亡,从而以更接近于体内真实吸收、代谢后的组方药物条件,在体外研究复方黄黛片组方对癌症细胞系的作用,证实中药血清药理学在体外实验中作用机制的可靠性。材料与方法:制备复方黄黛片混悬液,对洁净级SD大鼠进行灌胃,每天灌胃2次,连续3天。末次灌胃后采取大鼠腹主动脉取血方法提取血清,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血清中砷的浓度。选取血清作用于HL-60细胞的砷浓度为0μg·L-1、10μg·L-1、20μg·L-1、40μg·L-1,光镜下观察HL-60细胞生长形态区别,Hochest/Calcein-AM/PI染色法、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测定对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凋亡蛋白表达量,选取血清作用于HL-60细胞的砷浓度为0μg·L-1、10μg·L-1、20μg·L-1、40μg·L-1、80μg·L-1、160μg·L-1,CCK-8法测定细胞的抑制率。选取血清作用于Hep G2细胞的砷浓度为0μg·L-1、80μg·L-1、120μg·L-1、160μg·L-1,光镜下观察Hep G2细胞生长形态区别,Hochest/Calcein-AM/PI染色法、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测定对Hep G2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凋亡蛋白表达量,选取血清作用于Hep G2细胞的砷浓度为0μg·L-1、40μg·L-1、80μg·L-1、120μg·L-1、160μg·L-1、200μg·L-1,CCK-8法测定细胞的抑制率。结果:1.ICP-OES测定出复方黄黛片血清的砷浓度是10μg·L-1。2.含药血清作用于HL-60细胞和Hep G2细胞24 h后,光镜下可观察到HL-60细胞和Hep G2细胞都随着含药血清浓度的增加生长趋势越来越松散,边缘模糊甚至破碎。3.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作用于HL-60细胞和Hep G2细胞24 h后,血清作用于HL-60细胞的砷浓度为10μg·L-1、20μg·L-1、40μg·L-1、80μg·L-1、160μg·L-1,其抑制率为1.25%、8.74%、47.45%、68.11%、75.62%,血清作用于Hep G2细胞的砷浓度为40μg·L-1、80μg·L-1、120μg·L-1、160μg·L-1、200μg·L-1,其抑制率为1.70%、4.83%、37.55%、65.41%、93.21%。4.Hochest/Calcein-AM/PI荧光染色后,随着含药血清浓度的增加,HL-60细胞和Hep G2细胞活细胞数量减少,凋亡细胞数量增多。5.HL-60细胞和Hep G2细胞作用于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总凋亡率都依次升高。6.Western Blot法测相关凋亡蛋白表达量,HL-60细胞和Hep G2细胞随着含药血清浓度增加,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调,凋亡蛋白Bax表达上调。结论:1.HL-60细胞和Hep G2细胞凋亡程度与复方黄黛片含药血清浓度正相关,复方黄黛片含药血清添加量增多,浓度升高,抑制HL-60细胞和Hep G2细胞增殖作用增强,诱导细胞凋亡程度越显着。2.HL-60细胞是悬浮细胞属于血液肿瘤,Hep G2细胞是贴壁细胞属于实体肿瘤,实体肿瘤细胞与血液肿瘤细胞相比,产生抑制细胞生长、细胞凋亡的结果,需要更高的药物浓度。3.中药应用血清药理学方法,使药物通过动物半体内作用后进行体外实验,增加了实验的可信性,科研上提供了中药组方作用于体外实验的新途径。

张雯霞[7](2019)在《还贝止咳方止咳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还贝止咳方为山西省中医院临床经验方,对于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显着。为了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本研究采用谱效相关性分析及血清药物化学对还贝止咳方止咳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进行研究,为该方的新药研发及质量控制奠定基础。方法1.基于谱效关联技术对还贝止咳方止咳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进行研究。以咳嗽潜伏期、咳嗽次数和以小鼠肺灌洗液中的IL-4、IFN-γ、IL-5及IgE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对还贝止咳方水提物、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水层的止咳作用进行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还贝止咳方不同极性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将不同极性部位的图谱进行对比,以水提物图谱为参照,得到各部位指纹图谱的共有峰和相应的峰面积;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将药效学实验数据与共有峰面积进行关联;基于单味药及对照品的HPLC图谱对关联度较高的色谱峰进行归属和指认。2.基于血清药物化学技术对还贝止咳方止咳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进行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建立还贝止咳方体外供试品溶液在正、负离子模式模式下的总离子流图,利用准分子离子峰、碎片离子等信息,对比数据库及现有文献对分离出的化合物进行推测和鉴定;在相同条件下建立还贝止咳方含药血清及空白血清的总离子流图,将二者的差异图谱与体外供试品溶液的总离子流图进行对比研究,对还贝止咳方入血成分进行推测和表征。结果1.谱效相关性研究(1)不同极性部位止咳活性研究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肺灌洗液中的IL-4、IFN-γ、IL-5及IgE的含量均显着升高(P<0.05),说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水提物、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水层对于小鼠咳嗽次数、肺灌洗液中的IL-4、IFN-γ、IL-5及IgE的含量均有下调趋势,且均可以延长小鼠的咳嗽潜伏期,提示还贝止咳方水提物、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水层对于小鼠咳嗽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2)不同极性部位指纹图谱的建立通过对供试品制备条件及色谱条件进行优化,建立还贝止咳方水提物的HPLC特征图谱,并进行方法学考察,证明该方法稳定可行。在相同条件下建立其不同极性部位的指纹图谱,以水提物图谱为参照,经色谱工作站处理,得到各部位指纹图谱的共有峰和相应的峰面积,其中,水提物共有46个共有峰,乙酸乙酯层有45个共有峰,正丁醇层有43个共有峰,水层有3个共有峰。(3)不同极性部位止咳作用的谱效相关性分析通过双变量相关分析表明,有7个色谱峰的含量与咳嗽潜伏期呈显着正相关性,分别为12、13、29、32、33、35、39号峰,其中32号峰具有极显着性意义;有4个色谱峰的含量与咳嗽次数呈显着负相关性,分别为12、13、32、33号峰,其中13、32号峰具有极显着性意义,表明这7个峰对于还贝止咳方止咳作用发挥的贡献较大。此外,还有15个色谱峰与药效学实验结果相关性也较强,分别为1、5、6、8、9、10、18、19、20、21、23、36、38、40、41号峰,但不具有显着性意义,说明这些成分对该方的止咳作用也具有一定的贡献。(4)基于单味药及对照品指认分析活性成分通过与方中各单味药的HPLC图谱进行对比,对共有峰进行归属,并通过对照品进一步指认,证明方中5、9、12、14、17、24、25、26、27、33、44、46号峰分别为新绿原酸、苦杏仁苷、绿原酸、咖啡酸、甘草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迷迭香酸、黄芩苷、黄芩素及汉黄芩素。其中新绿原酸、苦杏仁苷、绿原酸和黄芩苷为谱效相关性研究中与该方止咳作用相关性较高的峰,且绿原酸和黄芩苷具有显着相关性。2.血清药物化学研究(1)体外化学成分的定性分析通过数据库比对及文献查阅,还贝止咳方体外供试品溶液共分离出化合物68种,推测和鉴定出64种,包括黄酮类化合物38个,有机酸类化合物10个,萜类化合物6个,含氮化合物10个,其中10个化学成分经对照品确证。(2)入血成分分析通过对空白血清及含药血清图谱进行比对,生成的差异图谱中共显示入血成分28种,通过与还贝止咳方体外供试品总离子流图进行比较,其中9种为原型成分,19种为代谢产物。结合现有文献报道,共推测及指认出24中成分,其中大部分为黄酮类及有机酸类化合物的原型及代谢产物。结论采用谱效相关性研究及血清药物化学两种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阐明还贝止咳方止咳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为黄酮类及有机酸类化合物,为该方新药研发、质量控制等奠定了基础。

冉姗[8](2019)在《基于GC-MS代谢组学的姜炮制—配伍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药炮制与复方配伍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两大特色,中药材必需经过加工炮制成中药饮片后方可入药,而中药复方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由中药饮片配伍组成,因此在中医复方中研究中药炮制更为符合临床实际[1-2]。姜是临床最常用的中药之一,其临床常见炮制品有生姜、干姜和炮姜等,虽同一来源,但用途各异。前人对姜炮制品药性药效有“生姜走而不守,干姜能走能守,炮姜守而不走”的精辟概述,可见姜的不同炮制品其功效亦不同。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姜的不同炮制品其姜酚类成分及药效作用差异明显,炮制引起的成分改变可能是造成临床功效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3-4]。中医临床多以复方用药,单味药材炮制变化的研究结果只能部分反映实际情况,将炮制品纳入复方中研究,即在复方中对炮制机理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更为符合中医临床用药特点。苓甘五味姜辛汤载于《金匮要略》,方中干姜为君药,取其温中回阳、温肺化饮之效[5]。从姜的炮制品功效来看,生姜擅长解表止呕、干姜擅长温中散寒,炮姜擅长温经止血,姜的不同炮制品对该方功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目的:本实验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卵清白蛋白(ovalbumin,OVA)+冰水浴”建立寒饮伏肺型哮喘大鼠模型,分析比较苓甘五味(生/干/炮)姜辛汤对寒饮伏肺型哮喘大鼠的药效作用及对寒饮伏肺型哮喘大鼠血清、尿液差异性代谢物的调节作用;从药效学及代谢组学视角下探讨中药复方苓甘五味姜辛汤中姜炮制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为姜炮制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为临床上合理选用姜炮制品提供依据。方法:1.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苓甘五味(生/干/炮)姜辛汤组、阳性药桂龙咳喘宁组,每组8只,共4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采用“OVA+冰水浴”法建立寒饮伏肺型哮喘大鼠模型,通过对大鼠一般形态学观察、体重、脏器指数变化、大鼠肺组织病理HE染色、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嗜酸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清中炎性因子IgE、IL-4、IFN-γ含量来评价寒饮伏肺型哮喘大鼠模型及苓甘五味(生/干/炮)姜辛汤对其药效作用差异。2.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尿液代谢物;建立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模型,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VIP,VIP>1)和T检验(p<0.05)筛选空白对照组与寒饮伏肺型哮喘模型组血清、尿液差异性代谢物,与NIST库比对(Match>700),查阅文献,最终确定差异性代谢物;应用Metaboanalysis数据库构建差异性代谢物的代谢通路;药效指标与差异性代谢物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以热图呈现。3.GC-MS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及尿液代谢物,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统计模型,获得变量重要性投影(VIP),VIP>1及T检验(p<0.05)分别筛选寒饮伏肺型哮喘模型组与苓甘五味(生/干/炮)姜辛汤组血清、尿液差异性代谢物,与NIST库比对(Match>700),最终确定苓甘五味(生/干/炮)姜辛汤对差异性代谢物的作用,探讨苓甘五味姜辛汤复方中姜的炮制对寒饮伏肺型哮喘的作用机制。结果:1.“OVA+冰水浴”方法造模后,大鼠出现饮水、摄食量减退,体重减轻,打喷嚏,爪肿胀,毛发晦暗,部分大鼠出现哮鸣音等一系列类似中医“寒饮伏肺哮喘”状态。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HE染色发生显着改变: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管腔狭窄且有粘液栓形成;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显着增加(P<0.01);血清中IgE、IL-4水平显着增加(P<0.01),IFN-γ水平显着下降(P<0.01);模型组大鼠心脏、肝脏、脾脏、肺脏指数有显着差异(P<0.05或P<0.01)。苓甘五味(生/干/炮)姜辛汤及桂龙咳喘宁干预后,大鼠肺组织病理明显改善:各给药组未见明显粘液栓,支气管壁变薄,支气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管腔空隙狭窄改善;BALF炎性细胞计数、血清IgE,IL-4,IFN-γ水平、心脏,肝脏,脾脏,肺脏指数均出现向空白对照组回调趋势。2.最终筛选得到15种与寒饮伏肺型哮喘有关的血清差异性代谢物,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血清中乳酸、十七烷、D-(-)塔罗糖、软脂酸明显升高(P<0.05);甘油、甘氨酸、磷酸(3:1)、D-松醇、D-甘露醇、D-半乳糖、D-葡萄糖、吡喃葡萄糖、肌醇、硬脂酸、乳糖显着下降(P<0.05)。筛选得到22种与寒饮伏肺型哮喘相关的尿液差异性代谢物,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尿液中苯甲酸、丁二酸、己二酸、β-d-吡喃葡萄糖、柠檬酸水平显着上调(P<0.05);磷酸(3:1),3,4-二羟基丁酸、L-苏糖酸、D-(+)阿拉伯醇、L-果糖、戊二酸、核糖酸、苯乙酸、D-葡萄糖、D-半乳糖、葡萄糖二酸、肌醇、L-抗坏血酸、葡糖苷酸、D-乳糖、麦芽糖、D-(+)纤维二糖水平下调(P<0.05)。主要涉及的代谢通路包括:淀粉和蔗糖代谢、半乳糖代谢、柠檬酸代谢、乙醛酸二羧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肌醇磷酸代谢。主要涉及与能量代谢、氧化应激相关的代谢物及代谢通路。3.苓甘五味(生/干/炮)姜辛汤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血清中乳酸、甘氨酸、磷酸、十七烷、d-半乳糖、d-葡萄糖、吡喃葡萄糖、肌醇、软脂酸、硬脂酸;尿液中苯甲酸、丁二酸、L(-)-果糖、戊二酸、核糖酸、苯乙酸、柠檬酸、L-抗坏血酸、d-乳糖、麦芽糖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调,尤以苓甘五味(干)姜辛汤调节效果最佳。说明苓甘五味姜辛汤中姜炮制成干姜后入药对寒饮伏肺型哮喘大鼠异常代谢状态的改善效果最好。结论:“OVA+冰水浴”可成功构建大鼠寒饮伏肺型哮喘模型,寒饮伏肺型哮喘大鼠出现基础代谢率降低及炎症反应。此外,寒饮伏肺型哮喘模型组大鼠血清及尿液中多种代谢物紊乱亦提示其体内代谢出现异常。给药苓甘五味(生/干/炮)姜辛汤可改善寒饮伏肺型哮喘大鼠的相关药效学指标及回调血清、尿液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表明苓甘五味(生/干/炮)姜辛汤具有调节寒饮伏肺型哮喘代谢异常的作用。其中苓甘五味(干)姜辛汤效果最优,这可能与姜炮制成干姜后其温热之性增强有关,说明苓甘五味姜辛汤方中姜炮制成干姜入药治疗寒饮伏肺型哮喘更为合理,与临床一致。推测其炮制机制可能通过影响淀粉和蔗糖代谢、半乳糖代谢、柠檬酸代谢、乙醛酸二羧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肌醇磷酸代谢等通路,从能量代谢及氧化应激等方面发挥作用。

卢磊,刘晓丹,张培影[9](2018)在《中药血清药理学及血清药物化学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中药及中药复方研究制剂已成为中医药与国际质量标准相接轨的重要桎梏。中药血清药理学与血清药理化学相结合,成为中医药复方发展最重要的手段。本文通过综述中药血清药理学实验条件和血清药理学发展,以期将血清药理学与血清药物化学更多地应用于中药及复方的药理和机制研究中,为中药谱效关系研究提供更为准确的评价方法。

邢作英,王永霞,曹英杰,朱明军,王幼平,高原[10](2015)在《血清药理学研究概要》文中指出中药复方复杂多样,在研究其药理机制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中药血清药理学。血清药理学是指用含有药物成分的血清施加于体外实验反应体系的一种半体内实验方法,目前正趋于成熟,并广泛应用于对中药复方药理作用和作用机理的研究。中国血清药理学起步晚,缺乏经验,中药血清药理学作为一种新的药理实验方法,在药理机制研究中的应用有待规范化。本文就中药血清药理学的一般方法、研究应用现状、优势和不足,结合笔者在实验中的经验做一概述。

二、中药复方药理研究方法进展——血清药理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复方药理研究方法进展——血清药理学(论文提纲范文)

(1)抗纤软肝颗粒含药血清对肝卵圆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Wnt-1/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干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抗纤软肝颗粒含药血清对 MNNG 诱导肝卵圆细胞系WB-F344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1.材料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第二部分 基于wnt-1/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抗纤软肝颗粒调控肝卵圆细胞分化为肝癌细胞的机制
    1.材料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药复方血清药理学方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2)右归饮在正常和肾虚大鼠的入血成分分析及改善肾虚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右归饮在正常大鼠和腺嘌呤所致肾虚大鼠的入血成分分析
    第1节 右归饮在正常大鼠的入血成分分析
        1 试验材料
        2 试验方法
        3 试验结果
        3.1 筛选出甲醇:乙腈混合剂为处理血浆的条件
        3.2 基于UPLC-Q-TOF/MS技术鉴定出右归饮在正常大鼠体内的13个入血成分
        3.3.基于MRM技术鉴定出右归饮在正常大鼠体内的6个入血成分
        4.试验小结
    第2节 右归饮在腺嘌呤所致肾虚大鼠的入血成分分析
        1 试验材料
        2 试验方法
        3.试验结果
        3.1 腺嘌呤所致肾虚大鼠模型复制成功
        3.2 基于UPLC-Q-TOF/MS技术鉴定出右归饮在肾虚大鼠的12个入血成分
        3.3 基于MRM技术鉴定出右归饮在肾虚大鼠体内的6个入血成分
        4.试验小结
    第3节 右归饮在正常大鼠和肾虚大鼠入血成分的比较
        1.试验方法
        2.试验结果
        2.1 从正常大鼠和肾虚大鼠入血成分中鉴定出16个相同的原型成分
        2.2 从正常大鼠和肾虚大鼠入血成分中推测出1个相同的原型成分
        2.3 从正常大鼠和肾虚大鼠入血成分中分别推测出2个和1个不相同的代谢产物
        2.4 正常大鼠和肾虚大鼠入血成分中尚有4个不确定的共有成分
        3.试验小结
    本章讨论
第2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和预测右归饮改善肾精亏虚证疾病的作用靶点及分子机制
    第1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右归饮入血成分改善肾精亏虚证9种疾病的作用靶点及分子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2 试验结果
        2.1 筛选出右归饮16个入血成分的作用靶点
        2.2 筛选出肾虚证9种疾病的作用靶点
        2.3 构建出右归饮入血成分与肾虚证9种疾病的蛋白互作网络图
        2.4 预测出右归饮入血成分改善肾虚证9种疾病的关键信号通路PI3K/AKT
        2.5 构建出“右归饮入血成分-靶点-肾虚证9种疾病-通路”网络图
        3.试验小结
    第2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右归饮入血成分改善骨质疏松的作用靶点及通路
        1 试验材料
        2 试验结果
        2.1 筛选出右归饮16个入血成分的作用靶点
        2.2 筛选出骨质疏松疾病的作用靶点
        2.3 构建出右归饮入血成分与肾虚骨质疏松疾病的蛋白互作网络图
        2.4 预测出右归饮入血成分改善肾虚骨质疏松疾病的关键信号通路PI3K/AKT
        2.5 构建出“右归饮入血成分-靶点-骨质疏松病-通路”网络图
        3.试验小结
    本章讨论
第3章 右归饮改善肾虚骨质疏松的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验证
    第1节 右归饮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促进作用的观察
        1
        2 试验方法
        3 试验结果
        3.1 右归饮16个入血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
        3.2 成功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3.3 右归饮在正常及肾虚大鼠的含药血清显着促进BMSCs的增殖活性
        3.4 右归饮在正常及肾虚大鼠的含药血清显着促进BMSCs成骨分化ALP的表达
        3.5 右归饮在正常及肾虚大鼠的含药血清显着增加BMSCs成骨分化钙结节的表达
        4 试验小结
    第2节 右归饮含药血清对骨质疏松关键信号通路PI3K/AKT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1
        2 试验方法
        3.试验结果
        3.1 右归饮在正常大鼠的含药血清显着促进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
        3.2 右归饮在肾虚大鼠的含药血清显着促进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
        4 试验小结
    本章讨论
全文总结
创新点及意义
思考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右归饮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科研工作汇报
附录: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附件

(3)芪附扶正合剂联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的疗效分析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西医治疗现状与进展
        1.标准化疗(强化化疗)
        2.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3.低强度化疗
        4.靶向治疗
        5.免疫治疗
        参考文献
    2.当代中医治疗急性白血病概况
        2.1 关于急性白血病的中医病名
        2.2 急性白血病的病因病机
        2.3 “伏邪(毒)”概念的提出
        2.4 治疗概况
        2.5.讨论
        参考文献
    3.扶正中药在急性白血病临床与基础研究中的现状
        3.1 扶正中药的临床研究
        3.2 扶正中药的基础研究
        3.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材料和方法
        2.1 病例纳入标准
        2.2 病例排除标准
        2.3 一般资料
        2.4 治疗方案
        2.5 支持治疗
        2.6 观察指标
        2.7 疗效评价
        2.8 统计学分析
    3.结果
        3.1 近期效果比较
        3.2 远期效果比较
        3.3 感染并发症比较
    4.讨论
        4.1 芪附扶正合剂组方合理性探讨
        4.2 芪附扶正合剂取得临床疗效的原因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1.研究目的
    2.QFFZD含药血清的制备(实验一)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3.QFFZD含药血清和Ara-C对HL-60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实验二)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4.芪附扶正合剂含药血清和阿糖胞苷对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实验三)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
    5.芪附扶正合剂含药血清协同阿糖胞苷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实验四)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
        5.3 实验结果
    6.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缩略词表
    急性白血病症状分级量化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结果
致谢
个人简介

(4)基于血清药物化学及血清药理学的雷公藤多苷片肾毒性谱毒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雷公藤多苷片指纹图谱的建立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药物与试剂
    2 液相方法与结果
        2.1 样品溶液制备
        2.2 色谱条件的确定
        2.3 方法学考察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章 雷公藤多苷片血清药理学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药品与试剂
        1.3 实验动物
    2 方法与结果
        2.1 细胞的培养
        2.2 大鼠血清的制备
        2.3 不同大鼠血清对细胞活性的影响
        2.4 DMSO用量对细胞活性的影响
        2.5 雷公藤多苷片提取物的制备
        2.6 给药剂量的考察
        2.7 血样处理方法
        2.8 细胞毒性试验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雷公藤多苷片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药品与试剂
    2 雷公藤多苷片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 血清样品溶液的制备
    4 质谱分析
        4.1 液相条件
        4.2 质谱条件
    5 结果
    6 讨论
    7 小结
第四章 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含药血清的谱毒关系研究
    1 雷公藤多苷片指纹图谱与HK-2 细胞的谱毒关系
    2 雷公藤多苷片指纹图谱与HMC细胞的谱毒关系
    3 雷公藤多苷片指纹图谱与HRGEC细胞的谱毒关系
    4 讨论
    5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基于AMPK通路探讨脂肝合剂改善NAFLD脂肪酸代谢异常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一、概述
        二、流行病学
        三、病因研究
        四、诊断标准
        五、临床治疗
        六、疗效评价
    第二节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祖国医学研究概况
        一、概述
        二、病因病机分析
        三、证候分型
        四、辨证治疗
        五、脂肝合剂的组方分析
第二章 脂肝合剂改善NAFLD脂肪酸代谢异常作用机制研究
    第一节 脂肝合剂改善NAFLD模型小鼠肝脏脂肪沉积作用机制研究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数据统计
        四、实验结果
        五、实验小结
    第二节 脂肝合剂冻干粉改善FFA诱导HEPG2 细胞脂质沉积作用机制研究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数据统计
        四、实验结果
        五、实验小结
    第三节 脂肝合剂含药血清改善FFA诱导HEPG2 细胞脂质沉积作用机制研究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数据统计
        四、实验结果
        五、实验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6)复方黄黛片含药血清对HL-60细胞和HepG2细胞的凋亡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制备复方黄黛片含药血清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复方黄黛片含药血清对HL-60细胞的凋亡作用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复方黄黛片含药血清对HepG2细胞的凋亡作用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及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校科研成绩
致谢

(7)还贝止咳方止咳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立题背景和意义
    2.方中各药味的研究现状
    3.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技术流程图和研究内容
第一章 基于谱效关系研究还贝止咳方的药效物质基础
    第一节 还贝止咳方不同极性部位的止咳活性研究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还贝止咳方不同极性部位指纹图谱的建立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小结与讨论
    第三节 还贝止咳方止咳作用的谱效相关性分析
        1.实验方法
        2.实验结果
        3.小结与讨论
    第四节 基于单味药及对照品指认分析止咳活性成分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小结与讨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于血清药化研究还贝止咳方的药效物质基础
    第一节 还贝止咳方体外化学成分的定性分析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还贝止咳方入血成分分析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小结与讨论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基于GC-MS代谢组学的姜炮制—配伍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Abbreviation)
前言
第一章 苓甘五味(生/干/炮)姜辛汤对寒饮伏肺型哮喘大鼠药效作用研究
    1.1 引言
    1.2 实验动物、试剂、仪器
        1.2.1 实验动物
        1.2.2 实验仪器
        1.2.3 实验试剂及药材
    1.3 实验方法
        1.3.1 苓甘五味(生/干/炮)姜辛汤水煎液的制备
        1.3.2 动物分组及寒饮伏肺型哮喘模型的建立
        1.3.3 给药方案
        1.3.4 大鼠样本收集与制备
        1.3.5 苓甘五味(生/干/炮)姜辛汤对寒饮伏肺型哮喘大鼠药效作用
        1.3.6 数据分析
    1.4 结果
        1.4.1 大鼠一般形态学观察
        1.4.2 大鼠体重
        1.4.3 大鼠肺组织HE染色
        1.4.4 BALF炎性细胞计数
        1.4.5 ELISA检测大鼠血清Ig E,IL-4,IFN-γ含量
        1.4.6 脏器指数
    1.5 讨论
        1.5.1 寒饮伏肺型哮喘模型制备及评价指标的选择
        1.5.2 寒饮伏肺型哮喘及治疗
        1.5.3 姜炮制研究
    1.6 小结
第二章 基于GC-MS代谢组学研究寒饮伏肺型哮喘机制
    2.1 引言
    2.2 实验动物、试剂、仪器
        2.2.1 实验动物
        2.2.2 实验试剂
        2.2.3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分组与建模
        2.3.2 血清样本采集与处理
        2.3.3 尿液样本采集与处理
        2.3.4 质控(QC)样本的采集与处理
        2.3.5 GC-MS检测
        2.3.6 代谢通路分析
    2.4 结果
        2.4.1 QC样本分析
        2.4.2 大鼠血清、尿液代谢物GC-MS分析
        2.4.3 空白对照组与寒饮伏肺型哮喘模型组大鼠PCA分析
        2.4.4 空白对照组与寒饮伏肺型哮喘模型组大鼠PLS-DA分析
        2.4.5 空白对照组与寒饮伏肺型哮喘模型组大鼠OPLS-DA分析
        2.4.6 寒饮伏肺型哮喘大鼠差异代谢物鉴定
        2.4.7 药效指标与代谢物相关性分析
        2.4.8 代谢通路分析
    2.5 讨论
    2.6 小结
第三章 苓甘五味(生/干/炮)姜辛汤干预寒饮伏肺型哮喘大鼠血清、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动物、试剂与仪器
        3.2.1 实验动物
        3.2.2 实验试剂
        3.2.3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分组与建模
        3.3.2 血清样本采集
        3.3.3 尿液样本采集
        3.3.4 GC-MS检测
    3.4 结果
        3.4.1 血清代谢组学分析
        3.4.2 尿液代谢组学分析
        3.4.2.1 苓甘五味(生/干/炮)姜辛汤对寒饮伏肺型哮喘大鼠尿液代谢物的干预作用
        3.4.2.2 苓甘五味(生/干/炮)姜辛汤对寒饮伏肺型哮喘大鼠尿液差异代谢物的调节作用
        3.4.2.3 代谢通路
    3.5 讨论
        3.5.1 能量代谢
        3.5.2 氧化应激
        3.5.3 寒饮伏肺型哮喘
    3.6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9)中药血清药理学及血清药物化学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血清药理学及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的提出
2 中药血清药理学概念、方法及应用
    2.1实验动物选择
    2.2给药剂量
    2.3 给药方案
    2.4 采血时间
    2.5 含药血清的处理和保存
    2.6 血清添加量
3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概念、方法及应用
4 血清药理学与血清药物化学的有机结合

(10)血清药理学研究概要(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
    1.1实验动物
    1.2给药方案
        1.2.1给药途径
        1.2.2给药剂量
        1.2.3给药时间
    1.3取血方案
        1.3.1采血方式
        1.3.2采血时间
    1.4含药血清的处理及保存
        1.4.1含药血清的处理应用
        1.4.2含药血清的保存
    1.5含药血清的加样
2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应用现状
    2.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研究
    2.2对中药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2.3对生殖系统作用的研究
3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的现状
    3.1优势
    3.2不足
4展望

四、中药复方药理研究方法进展——血清药理学(论文参考文献)

  • [1]抗纤软肝颗粒含药血清对肝卵圆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Wnt-1/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干预机制研究[D]. 唐温谦.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右归饮在正常和肾虚大鼠的入血成分分析及改善肾虚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D]. 石玉红. 西南大学, 2021(01)
  • [3]芪附扶正合剂联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的疗效分析及机制研究[D]. 王志清.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基于血清药物化学及血清药理学的雷公藤多苷片肾毒性谱毒关系研究[D]. 张敏新.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5]基于AMPK通路探讨脂肝合剂改善NAFLD脂肪酸代谢异常机制研究[D]. 黎少玲.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5)
  • [6]复方黄黛片含药血清对HL-60细胞和HepG2细胞的凋亡作用研究[D]. 侯美辰.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还贝止咳方止咳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D]. 张雯霞.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8]基于GC-MS代谢组学的姜炮制—配伍机理研究[D]. 冉姗.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2)
  • [9]中药血清药理学及血清药物化学研究进展[J]. 卢磊,刘晓丹,张培影. 中国中医急症, 2018(01)
  • [10]血清药理学研究概要[J]. 邢作英,王永霞,曹英杰,朱明军,王幼平,高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01)

标签:;  ;  ;  ;  

中药复方药理研究方法进展——血清药理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