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浪费研究

高等教育浪费研究

一、高等教育浪费问题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俊[1](2021)在《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和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大学生劳动观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大学生对待学习、对待生活、对待工作的态度,影响着大学生的劳动实践,进而影响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新时代劳动观,既有利于大学生自由而全面地发展,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担当。因此,加强大学生劳动观培养,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为增强大学生劳动观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大学生劳动观培养的科学化水平,本文以新时代为背景,以大学生劳动观存在的问题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开展研究,着力回应当代大学生劳动观培养的现实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对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培养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该部分在阐释劳动、劳动观、新时代劳动观和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培养概念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大学生劳动观培养的时代意义,即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奋斗幸福观。第二,对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培养的理论基础及思想来源进行了深入挖掘。该部分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劳动思想,包括劳动对于人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作用,以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劳动观培养理论基础;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劳动思想,包括“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思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四个尊重”的方针,“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荣辱观,“四个最”的劳动价值观;归纳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劳动的思想,包括“人生在勤,不索何获”的勤劳风尚,“宁俭勿奢”的节俭美德,“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夙夜在公”的奉献品质。第三,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生劳动观培养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总结了大学生劳动观培养的基本经验。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生劳动观培养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新时代三个历史时期。历史经验表明,大学生劳动观培养必须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充分发挥大学生劳动观培养的育人作用,劳动观培养需要实现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第四,运用实证调查方式对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现状进行了分析。调查表明,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同时也存在诸如劳动价值认知趋向功利化、劳动态度倾向消极化、艰苦奋斗和创新的劳动精神缺失、诚信和生态劳动理念欠缺等问题。导致当代大学生劳动观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高校忽视大学生劳动观培养、家庭劳动观培养普遍缺失、受到社会不公正劳动分配现象的影响。第五,明确了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培养的原则和内容。为使大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认知,热爱劳动的情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诚实、守法、生态的劳动信念,大学生劳动观培养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劳动理论和劳动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大学生劳动观培养的基本内容应为马克思主义劳动基本理论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思想教育、劳模精神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劳动法律法规教育、生态劳动理念教育。第六,提出了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培养的对策。一是坚持发挥课堂理论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发挥劳动理论课在劳动观培养中的核心作用,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劳动观培养中的作用,挖掘专业课程的劳动观培养资源,增强就业、创业课程的劳动观培养功能;二是重视以劳动实践教育助推大学生劳动观培养。创新劳动实践教学,积极开展日常生活劳动实践教育,注重生产劳动实践教育,拓展服务性劳动实践教育;三是营造崇尚劳动的文化氛围。形成劳动光荣的社会文化环境,打造崇尚劳动的网络文化环境,优化校园劳动文化环境,创设良好的家庭劳动文化环境;四是完善劳动观培养的制度保障。确立劳动观培养的物质保障机制,健全劳动观培养的高校管理制度,完善协同育人的劳动观培养机制。总之,本文力求通过深入、系统的研究解决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大学生劳动观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借鉴。

陈亚如[2](2020)在《河南省高校资源整合与财政教育支出绩效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河南省政府非常重视教育问题,为了促进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对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财政资金投入不断增长,但这仍然无法满足高校庞大的财政支出需要。财政资金的使用应建立在高效利用的基础上,目前高校的财政教育支出绩效有待进一步提升。自高校扩招以来,建校数量不断增多,扩建规模不断增大,对人财物等各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倒逼财政教育支出规模的扩大和支出结构的变革。客观审视不断扩大的财政教育支出规模和结构变化的发展趋势,认为绩效低的主要问题在于高校软硬件规模过度扩张、高校之间同质性资源重复建设、图书馆与资料室等社会性资源利用率低和人才资源不能有效发挥等,诸多问题导致高校资源存在巨大浪费,进而造成财政教育支出效率低下。为了提升该效率,很多高校都进行了资源整合,河南省也采取撤销、合并、转型、共建共享和归口管理等形式进行资源整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表明高校资源整合对高校财政教育支出绩效有正向影响,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减少高校财力与人力的不足,节约财政资金成本,进而提升高校财政教育支出绩效。为了衡量高校进行资源整合提升的财政教育支出绩效水平,本文基于实践调研从高校资源整合角度对财政教育支出绩效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对河南省高校资源整合情况进行研究,阐述河南省高校资源整合的方式、内容、分析资源整合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指出河南省高校资源整合过程中高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所提高,但资源整合力度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主要表现在:一是资源整合政策保障缺乏;二是资源整合意识不强;三是资源归口整合机制不完善。其次,本文通过逻辑分析法分析高校资源整合对财政教育支出绩效的作用机理,从资源投入维度、资源管理维度、资源配置维度和资源产出维度四个维度分析资源整合对高校财政教育支出绩效的作用机理。再次,本文依据资源投入维度、资源管理维度、资源配置维度和资源产出维度四个维度建立基于资源整合的财政教育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和功效系数法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并以河南省五所高校为例对指标体系进行应用,得出郑州大学(A)80.11分、河南大学(B)77.68分、河南科技大学(C)75.63分、河南农业大学(E)74.69分、河南师范大学(D)73.73分,说明基于资源整合的财政教育支出绩效处于一般或一般靠上水平,需继续加大资源整合提升财政教育支出绩效,也验证了第四章资源整合力度存在很大提升空间的结论。同时,资源配置绩效和资源管理绩效的权重分别为0.42和0.33,所占权重比较大,表明高校资源整合主要是通过提高资源配置绩效和资源管理绩效进而提升财政教育支出绩效的。最后,根据对河南省高校资源整合情况的研究和对本文实证结果的分析,提出基于资源整合提升财政教育支出绩效的建议。

吕颜君[3](2019)在《教育生态视域下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浪费研究》文中认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高等教育即将从大众化进入普及化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直面高等教育规模与资源的关系问题,关注高等教育繁荣发展背后的资源浪费现象与资源配置的现实困境。不论在任何发展阶段,高等教育始终受制于教育资源,教育资源是现代社会人类发展的重要资源,是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之一。本文以教育学、教育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在梳理国内外对高等教育资源浪费的基础上,根据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理论、高等教育成本分析理论;教育生态学中生态系统论、生态平衡论等理论原则,聚焦生态因子对高等教育的影响,通过高等教育资源的再分类,进一步对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浪费的现状展开分析,阐述高等教育的生态结构与生态功能,从教育生态的角度对高等教育资源浪费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生态对策。首先,对高等教育资源浪费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对教育资源、高等教育软资源与高等教育硬资源以及高等教育资源浪费的概念进行界定。其次,从高等教育软资源与高等教育硬资源两个维度对高等教育资源浪费进行分析,高等教育软资源指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物质条件以外的人才、教师、文化、科研等因素的总和;高等教育硬资源指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建筑资源、公共资源、财政资源等物质因素的总和。复次,结合教育生态基本精神与生态学原理对高等教育资源浪费进行探讨,提出高等教育资源浪费的成因,主要由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结构失衡、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功能失衡、教育生态理念匮乏三方面组成。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结构失衡,主要由高等教育体制结构效率低下、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盲目逐高、高等教育区域结构失衡所致;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功能失衡,则受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内陈旧与固守的物质流、单一与低效能量流、僵化与滞后信息流的直接影响;生态理念匮乏包括生态意识淡漠与生态文明教育缺失。最后,提出了减少高等教育资源浪费的生态策略。本文认为,需要引入和提升高等教育生态理念,从传统文化中追寻生态理念智慧;将提高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提升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作为扩展高等教育生态承载阈限的路径;通过建立高等教育资源共享与补偿机制、开放高校小生境实现人才交流等途径,改善高等教育系统生态循环;从高等教育生态环境与三大功能群着手,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通过完善生态位系统与鼓励生态位竞争的方式完善高等教育生态位。

刘远[4](2017)在《煤炭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评价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煤炭高等教育历史已逾百年,随着煤炭高校转型,煤炭高等教育资源流失和低效利用等现象一直存在,对煤炭行业支持不足,反映了煤炭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发现煤炭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并提出措施,使煤炭高等教育更好地发展和服务煤炭行业,值得深入讨论。研究运用系统理论、资源配置理论、教育经济学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及其教育产权理论、区域经济增长理论、非政府组织行为理论和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理论,对煤炭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进行理论分析。运用文献研究方法、社会调查方法、信度和效度检验、隶属度分析、聚类分析、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设计煤炭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评价体系,开展实证研究。分析煤炭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具体特点。界定煤炭高等教育资源的“煤炭行业性”,经过专家调查确定具体的煤炭高等教育资源。分析煤炭高校综合化发展造成高校分配资源,专业学院运用资源开展办学活动的煤炭高等教育“两级办学主体”特征。从资源配置模式和资源配置导向两方面讨论煤炭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具体概念,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讨论煤炭高等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内涵。设计煤炭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调研指标,调研发现煤炭高等教育面临煤炭行业波动、招生就业、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变等问题。构建煤炭高等教育系统,分析煤炭高等教育资源流动,讨论煤炭行业波动影响煤炭高等教育资源的积累;研究煤炭高等教育产权,分析煤炭高校管理体制调整的产权变革作用,当前产权结构使得煤炭高等教育与行业联系减弱。根据煤炭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具体特点,设计评价体系。确定煤炭高校和煤炭专业学院作为评价对象,确定高校和学院的投入产出比作为狭义资源配置的评价内容,确定高校制度对资源配置的影响作为广义资源配置的评价内容。设计具有煤炭高等教育主体和资源特点的候选指标,设计煤炭高校科研能力分层指标体系以提高评价准确性。选取DEA方法,构建煤炭高校办学效率评价C2R模型作为基础具象模型。设计煤炭高等教育组织的办学效率分层评价的超效率DEA模型,资源分配效率和利用效率评价的两阶段DEA模型,煤炭高等教育制度效率评价的C2R模型。通过评价体系,开展实证研究。经过数据采集、评价典型高校、得到评价模型的“帕累托最优”前沿面、以三组共12个模型得到评价结果,发现煤炭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特征包括:煤炭高校转型良好;煤炭专业学院发展状态参差不齐;研究型高校的煤炭高等教育活动更有效;煤炭高校综合化发展的制度设计增加了煤炭高等教育的制度成本。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实证研究结论:煤炭高等教育资源流动主要受区域市场资源配置导向影响,区域经济需求和煤炭行业需求在煤炭高等教育办学活动中未能协调,是煤炭高等教育资源不能合理配置的原因。应通过煤炭行业多元利益主体分别采取措施,形成煤炭行业资源配置导向,针对性的影响高校中煤炭专业学院的办学活动,使煤炭高等教育资源有效的表达其“煤炭行业性”。讨论“龙头”带动发展措施,使研究型煤炭高校和煤炭专业学院指导各高校的煤炭学科建设;讨论人才培养体系措施,使具有跨区域联系煤炭企业作用的行业组织主导煤炭行业人才培养;讨论煤炭高等教育产权多元化措施,使煤炭企业作为产权主体参与煤炭专业学院管理。

张磊,查文静,邹源椋,杨洪耀,杜林静,陈绮维,张建新[5](2011)在《大学师生眼中的教育浪费》文中提出一话题缘起《学园》2010年第4期刊登了一篇题为《高等教育浪费探析》[1]的文章,作者对高等教育领域的浪费现象进行了颇为系统深入的分析,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尤其是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师和研究生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与认真的准备,大家希望以专题论坛的形式开展讨论和交流,发表各自的看法,以期进一步深化对相关问题

张小杰[6](2011)在《高等教育领域浪费问题》文中认为高等教育领域的资源浪费问题一直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尤其是扩招以来,随着资源投入规模的扩大,浪费现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人们从管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等角度展开讨论。笔者认为,对高等教育资源的效益分析不能简单地沿用财会领域的分析方式,应该更多地看到消耗大量资源的高等教育活动的特殊性。

张建新,廖鸿志[7](2010)在《高等教育浪费探析》文中研究指明高等教育领域中,不得不正视的一个现象是"钱不够"与"乱花钱"现象并存,教育经费不足与教育浪费严重的矛盾同在,教育浪费是阻碍教育发展的一大症结。剖析各种教育浪费的症状后,本文认为高等教育浪费的"瓶颈"是结构性浪费,并从高校职能结构错位等5方面分析高等教育结构性浪费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和完善教育财政立法等3方面宏观控制教育结构性浪费的对策。

周秀芳[8](2010)在《我国高等教育病理之资源浪费问题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育浪费问题和教育投入不足是阻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两大症结。对于高等教育来说,教育资源的浪费问题更为突出。本文就通过对高等教育资源浪费现象的分析,寻求其根源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建设性建议。

许璟,卢曼萍[9](2008)在《高等教育“过度”之辩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首先分析了教育过度的内涵及其和教育浪费的关系,接着在已有观点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到底是否过度这一问题,指出:尽管我国高教自身发展水平不高,有发展的空间且应该发展,但高等教育脱离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仍然会走向过度化。最后指出就业难并非高等教育"过度",根本原因在于人才培养的供需结构失衡。

王娜,邱光辉[10](2008)在《我国高等教育人才资源浪费现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我国教育资源短缺问题凸显出来,并制约了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在此条件下,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文主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一系列教育浪费现象,进而提出减少和杜绝教育浪费的措施。

二、高等教育浪费问题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等教育浪费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目的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
        1.3.1 理论联系实际法
        1.3.2 历史分析法
        1.3.3 调查研究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培养的相关概念界定
    2.1 劳动的内涵
        2.1.1 劳动的基本含义
        2.1.2 劳动的特征
        2.1.3 劳动的作用
    2.2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培养的界定
        2.2.1 劳动观的基本含义
        2.2.2 新时代劳动观的基本内涵
        2.2.3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培养的基本含义
    2.3 大学生劳动观培养的时代价值
        2.3.1 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3.2 有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3.3 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奋斗幸福观
第3章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培养的理论基础及思想来源
    3.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劳动思想
        3.1.1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3.1.2 劳动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解放
        3.1.3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1.4 倡导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劳动态度
    3.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劳动思想
        3.2.1 “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思想
        3.2.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3.2.3 贯彻“四个尊重”的方针
        3.2.4 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荣辱观
        3.2.5 倡导“四个最”的劳动价值观
    3.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劳动的思想
        3.3.1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3.3.2 “宁俭勿奢”
        3.3.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3.3.4 “夙夜在公”
第4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生劳动观培养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经验
    4.1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生劳动观培养的发展历程
        4.1.1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的大学生劳动观培养
        4.1.2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大学生劳动观培养
        4.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学生劳动观培养
    4.2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生劳动观培养的基本经验
        4.2.1 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
        4.2.2 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4.2.3 充分发挥大学生劳动观培养的育人作用
        4.2.4 劳动观培养需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第5章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现状分析
    5.1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的主流积极向上
        5.1.1 具有正确的劳动认知
        5.1.2 热爱劳动
        5.1.3 具有积极的劳动精神
        5.1.4 劳动信念坚定
    5.2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存在的问题
        5.2.1 劳动价值认知趋向功利化
        5.2.2 劳动态度倾向消极化
        5.2.3 艰苦奋斗及创新劳动精神缺失
        5.2.4 诚信与生态劳动理念欠缺
    5.3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3.1 高校忽视大学生劳动培养
        5.3.2 家庭劳动观培养普遍缺失
        5.3.3 受到社会不公正劳动分配现象的影响
第6章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培养的原则与内容
    6.1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培养的原则
        6.1.1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6.1.2 劳动理论和劳动实践相结合
        6.1.3 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6.1.4 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
    6.2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培养的内容
        6.2.1 马克思主义劳动基本理论教育
        6.2.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思想教育
        6.2.3 劳模精神教育
        6.2.4 创新创业教育
        6.2.5 劳动法律法规教育
        6.2.6 生态劳动理念教育
第7章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培养的对策
    7.1 发挥课堂理论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7.1.1 发挥劳动理论课在劳动观培养中的核心作用
        7.1.2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劳动观培养中的作用
        7.1.3 挖掘专业课程的劳动观培养资源
        7.1.4 增强就业及创业课程的劳动观培养功能
    7.2 以劳动实践教育助推大学生劳动观培养
        7.2.1 创新劳动实践教学
        7.2.2 积极开展日常生活劳动实践教育
        7.2.3 注重生产劳动实践教育
        7.2.4 拓展服务性劳动实践教育
    7.3 营造崇尚劳动的文化氛围
        7.3.1 形成劳动光荣的社会文化环境
        7.3.2 打造崇尚劳动的网络文化环境
        7.3.3 优化校园劳动文化环境
        7.3.4 创设良好的家庭劳动文化环境
    7.4 完善劳动观培养的制度保障
        7.4.1 确立劳动观培养的物质保障机制
        7.4.2 健全劳动观培养的高校管理制度
        7.4.3 完善协同育人的劳动观培养机制
结束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2)河南省高校资源整合与财政教育支出绩效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实地调研法
        (三)统计分析法
    五、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高校资源整合研究
        (一)资源整合的原因研究
        (二)资源整合对策研究
        (三)资源整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二、资源整合对高校财政教育支出绩效的影响研究
    三、财政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研究
        (一)财政教育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二)财政教育支出绩效评价方法研究
    四、文献评述
第三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依据
    一、相关概念
        (一)资源整合
        (二)高校财政教育支出
        (三)财政绩效
    二、理论依据
        (一)教育均衡发展理论
        (二)资源基础理论
        (三)财政绩效理论
第四章 河南省高校资源整合情况分析
    一、高校资源整合的模式
        (一)高校归口管理模式
        (二)高校合并模式
        (三)高校合作联盟模式
        (四)高校资源共享模式
    二、高校资源整合的内容
        (一)人力资源的整合
        (二)物力资源的整合
        (三)财力资源的整合
    三、高校资源整合的成果分析
        (一)人力资源利用率提高
        (二)物力资源利用率提高
        (三)财力资源利用率提高
    四、高校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保障缺乏
        (二)资源整合意识不强
        (三)资源归口整合机制不完善
第五章 资源整合对财政教育支出绩效作用机理分析
    一、高校财政教育支出绩效的形成机理
    二、资源整合对财政教育支出绩效的作用机理
        (一)资源投入维度
        (二)资源管理维度
        (三)资源配置维度
        (四)资源产出维度
    三、资源整合提升财政教育支出绩效的表现
第六章 河南省高校资源整合提升财政教育支出绩效的实证分析
    一、评价方法的选择
        (一)绩效评价方法的比较
        (二)评价方法的确定
    二、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二)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三)指标体系的确立
    三、基于AHP法的实证分析
        (一)信度和效度检验
        (二)指标权重的计算
        (三)一致性校验
    四、指标体系应用分析
第七章 河南省基于资源整合提升财政教育支出绩效的建议
    一、政府和高校要加强资源整合宣传,提升整合意识
    二、完善资源归口整合政策,构建政府-高校-社会三方合作机制
    三、优化资源管理监督体系
    四、加大科研成果转化资金投入和管理
参考文献
附录 基于资源整合的财政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的问卷调查
致谢

(3)教育生态视域下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浪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价值
        (一)理论价值
        (二)实践价值
    三、高等教育资源浪费的研究历程
        (一)国外关于教育资源浪费的研究
        (二)国内关于教育资源浪费的研究
        (三)关于高等教育资源浪费研究述评
    四、相关概念界定
        (一)教育资源
        (二)软资源与硬资源
        (三)高等教育资源浪费
    五、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
    六、理论基础
        (一)教育学
        (二)教育生态学
第一章 高等教育资源浪费之生态追问
    一、生态思想发展历程
        (一)生态缘起
        (二)生态与教育
    二、高等教育资源浪费的生态反思
        (一)必要性:认知与反思
        (二)可能性:变革与发展
        (三)教师、学生访谈结果梳理
第二章 高等教育资源浪费之生态表现
    一、高等教育软资源浪费
        (一)人才培养浪费
        (二)教师资源浪费
        (三)科研资源浪费
        (四)文化资源浪费
    二、高等教育硬资源浪费
        (一)校园资源浪费
        (二)公共资源浪费
        (三)财政资源浪费
第三章 高等教育资源浪费之生态归因
    一、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结构失衡
        (一)高等教育体制结构效率低下
        (二)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盲目逐高
        (三)高等教育区域结构失衡
    二、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功能失衡
        (一)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物质流:陈旧与固守
        (二)高等教育生态系统能量流:单一与低效
        (三)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信息流:僵化与滞后
    三、教育生态理念匮乏
        (一)生态意识淡漠
        (二)生态文明教育缺失
第四章 高等教育资源浪费之生态对策
    一、引入和提升高等教育生态理念
        (一)引入高等教育生态理念
        (二)提升高等教育生态理念
    二、扩展高等教育生态承载阈限
        (一)提高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提高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
    三、改善高等教育系统生态循环
        (一)建立高等教育资源共享与补偿机制
        (二)开放高校小生境实现人才交流
    四、优化高等教育生态结构
        (一)改善高等教育生态环境
        (二)优化高等教育生态三大功能群
    五、完善高等教育生态位
        (一)构建完整高等教育生态位系统
        (二)鼓励高等教育生态位竞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4)煤炭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路线
    1.4 论文各章内容
2 研究理论基础
    2.1 系统理论和资源配置理论
    2.2 教育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教育产权理论
    2.3 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理论、区域经济增长理论、非政府组织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煤炭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理论分析
    3.1 煤炭高等教育资源的概念和分析
    3.2 煤炭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相关概念和分析
    3.3 煤炭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调研分析、系统研究和产权研究
    3.4 本章小结
4 煤炭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评价体系设计
    4.1 评价内容、评价对象和候选指标
    4.2 评价方法和基础具象模型
    4.3 煤炭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评价体系的模型构建
    4.4 本章小结
5 煤炭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评价的实证研究
    5.1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5.2 评价模型实例
    5.3 评价结果和实证研究结论
    5.4 煤炭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措施研究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后记: 修改说明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大学师生眼中的教育浪费(论文提纲范文)

一 话题缘起
二 话题讨论
三 话题结语

(6)高等教育领域浪费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 高等教育领域的资源及其浪费
    (一) 学者们对高等教育资源浪费现象的分析
    (二) 学术界对导致高等教育资源浪费的原因分析
二 高等教育领域资源浪费问题的特殊性
    (一) 判断“资源浪费与否”的视角转换
        1.有形的浪费VS无形的浪费。
        2.能计算的浪费VS不能计算的浪费。
        3.财物的浪费VS生命的浪费。
    (二) 判断“资源是否发挥效益”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1.“学非所愿”及“用非所学”是否应该被视为“资源浪费”。
        2.如何判定受过高等教育的国民 (人才) 具有的价值。
        3.“社会需求与个人选择之间的错位”是否“合理”。
    (三) 高等教育的特殊性与资源投入的效益
        1.高等教育活动所追求的目标比较特殊。
        2.高等教育过程具有诸多特殊性。
        3.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具有特殊性。
三 需要更多地从教育学的视野来讨论高等教育资源浪费

(7)高等教育浪费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 教育浪费界定
二 高等教育结构性浪费症状分析
    (一) 高等教育发展滞后于社会经济转型造成结构性浪费
    (二) 高校职能、目标、层次结构错位造成结构性浪费
    (三) 人力资源结构失衡造成结构性浪费
    (四) 物力资源结构浪费造成结构性浪费
    (五) 财力资源结构不合理造成结构性浪费
三 控制高等教育结构性浪费的宏观对策
    (一) 加强和完善教育财政立法
    (二) 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体制
    (三) 加快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

(8)我国高等教育病理之资源浪费问题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等教育资源浪费的表现
    (一) 人力资源的浪费
        1、人力资源的无效
        2、人员流失
    (二) 物力资源的浪费
    (三) 财力资源的浪费
    (四) 科技资源的浪费
二、高等教育资源浪费的根由
    (一) 教育资源配置机制不合理
    (二) 高校自身的管理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当
三、减少高等教育资源浪费的相关对策
    (一) 改变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
    (二) 建立和健全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自我约束机制
    (三) 合理配置高校自身的教育资源, 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1、实现高校内部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2、实现高校内部物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3、实现高校内部财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4、实现高校内部科技资源的科学管理

(10)我国高等教育人才资源浪费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高等教育中人才资源浪费的界定
2 高等教育人才资源浪费现象分析
    2.1 教师资源的浪费
    2.2 学生资源的浪费
3 控制高等教育中人才浪费的措施
    3.1 构建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减少人力资源浪费
    3.2 改变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
    3.3 转变思维观念,加快体制改革,调整教育内容设置
    3.4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建立合理的人才结构

四、高等教育浪费问题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培养研究[D]. 李文俊. 辽宁大学, 2021(02)
  • [2]河南省高校资源整合与财政教育支出绩效提升研究[D]. 陈亚如. 河南大学, 2020(02)
  • [3]教育生态视域下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浪费研究[D]. 吕颜君. 淮北师范大学, 2019(09)
  • [4]煤炭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评价体系研究[D]. 刘远. 山东科技大学, 2017(05)
  • [5]大学师生眼中的教育浪费[J]. 张磊,查文静,邹源椋,杨洪耀,杜林静,陈绮维,张建新. 学园, 2011(03)
  • [6]高等教育领域浪费问题[J]. 张小杰. 学园, 2011(03)
  • [7]高等教育浪费探析[J]. 张建新,廖鸿志. 学园, 2010(04)
  • [8]我国高等教育病理之资源浪费问题探析[J]. 周秀芳. 网络财富, 2010(01)
  • [9]高等教育“过度”之辩析[J]. 许璟,卢曼萍.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08(21)
  • [10]我国高等教育人才资源浪费现象研究[J]. 王娜,邱光辉. 内江科技, 2008(02)

标签:;  ;  ;  ;  ;  

高等教育浪费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